楊樹林
[教學理念]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獲得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基于“研究性學習”理論的“研讀”教學模式,重在追求閱讀主體的個性和潛能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fā)展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小抄寫員》這篇課文蘊涵著豐富而強烈的人文素養(yǎng),反映濃濃的家庭親情。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中深刻的思想、正確的道理、感人的形象、優(yōu)美的語言等人文素養(yǎng)來熏陶、感染、塑造學生的靈魂,最終實現(xiàn)語文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
[設計特色]
一、突出“研讀”教學,實現(xiàn)學生的主動發(fā)展。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讀研過程,實現(xiàn)思維互助,產生情感共鳴,充滿了人文情懷,培養(yǎng)了研究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二、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通過組織性和啟發(fā)性的語言,引導、點撥、調控、幫助學生研究性閱讀,營造課堂教學的最佳氛圍。
[內容簡介]
課題: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五年制語文第九冊第25課《小抄寫員》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父子之間的深切之愛。
了解抓住細節(jié)進行描寫的表達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
培養(yǎng)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3、情感目標:熏陶、感染、塑造學生的靈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品讀揣摩人物思想感情。
2、對學生進行愛父母、愛家庭的親情教育。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掛圖、錄音機等。
教學模式:“研讀”教學模式。
即:質疑擇題--讀研反饋--交流解疑--總結提高。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復習,質疑擇題:
1、談話:有這樣一個男孩,他在長達4個月默默忍受父親誤解責怪,偷偷幫父親抄寫郵簽掙錢養(yǎng)家,你知道他嗎?
2、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小抄寫員》。
3、誰還記得上節(jié)課我們充分質疑、解疑后留下的懸念?(交流)
4、師生共同擇定中心研讀題:“ 愛 :”
[設計意圖:這一設計是在學生初讀到位的基礎上,通過質疑談話,直入開放性的研讀專題:“ 愛 :”最具研究價值,是教材的重點、難點、疑點的紐結點,以輔射全文,收到“牽一發(fā)動全身”、“以一當十”的效果,較好地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主動閱讀,主動探究。]
二、讀研,自主探究
學生小組內或就近選擇學習伙伴,自行補充開放性研讀專題,再充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精讀課文(找、議、畫),研究、解疑,體現(xiàn)個性化學習。
[設計意圖:這一過程不在于追求統(tǒng)一答案,而在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過程的展開。鼓勵學生研究性學習中,各抒己見,思維互助,主動發(fā)展。]
三、交流,合作解疑
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匯報,其他學生補充的方式進行學情匯報。在充分交流父愛子、子愛父的研究體驗后,引導學生感情朗讀喜歡的語段,讀中感悟,讀中抒情。
其中穿插體現(xiàn)學生見解的問題談話:
①敘利奧陷于矛盾、痛苦之中,他該怎么辦呢?
②“父親夜里就這樣把頭貼近了兒子的胸口,這時睡得正熟哩。”你怎樣理解:
同時通過圖片、創(chuàng)造性表演、課件演示等引導學生升華情感,與作者、教材產生“共鳴”。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是讀研的課堂交流,體現(xiàn)開放性、多樣化和較大的自由度,教師表現(xiàn)為引導、點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思維的深刻性,同時體現(xiàn)了“反復誦讀,情感熏陶,自由感悟”的語文學科個性,充滿人文情懷。]
三、總結,拓展延伸
(一)研讀教材中的“愛”
1、研讀全冊教材:你認為哪些課文體現(xiàn)了這種家庭中人之愛?
2、小組研讀教材:
查看目錄--回顧課文--感悟情愛--感情朗讀
3、交流:
(二)“研讀”生活中的“愛”
1、父母的愛是偉大的、無私的,在生活中你還感受到哪些愛?我們應該怎樣做?(課件演示)
2、推薦課外閱讀:亞米契斯的代表作《心》(中文名為《愛的教育》)
3、歌曲結束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在學生學會課文的基礎上,以點帶面進行拓展延伸,學生由研究學習到研究生活,體現(xiàn)了大語文的教育觀,更加深化了開放、創(chuàng)新、充滿活力的“研究性學習”]
作者郵箱: 無
[研讀教學模式:《小抄寫員》教學設計(第二課時)(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橋的第二課時教案
2.搭石第二課時課件
3.小抄寫員的課件
4.小抄寫員的教案
5.《小抄寫員》課件
10.赤壁賦第二課時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