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燕子
教學目標:
1、能正確理解課文中的長句子,并初步掌握讀懂長句子的基本方法。能用“增添、”“偶爾”造句。
2、學會本課11個生字;理解“俊俏、吹拂、舒展、光彩奪目、百花爭艷、波光粼粼”等詞語。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背誦課文第4自然段。
4、通過課文中優美詞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體會春天給人們帶來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教學重點、難點:
能運用單元提示語中讀懂長句子的方法,能正確地理解長句子的意思。指導感情朗讀課文。理解結構比較復雜的句子。
課前預習:
1、熟練地朗讀課文。
2、詞語:俊俏、吹拂、舒展、伶俐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能熟練地朗讀課文。能用“增添、”“偶爾”造句。
3、學習單元提示,初步掌握讀懂長句子的方法,并運用該方法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教師念兒歌《春天多美好》:小燕子,真靈巧,拖著一把小剪刀。剪彩云,彩云飛,剪柳條,柳條搖。一幅圖畫剪好了,春天風光多美好。
2、同學們,春天,活潑可愛的小燕子從南方飛來了,喜歡燕子嗎?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燕子》這篇課文。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鄭振鐸寫的,請打開書,誰來讀讀。
二、初讀課文體會
1、明確自學要求。
(1)讀準注拼音的生字,劃出生字組成的新詞,把你認為難寫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認真寫幾遍。
(2)自由讀課文,注意讀錯的句子要重讀,直到讀通為止。
2、學生自學,教師巡回指導。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新詞語,指名認讀,全班齊讀。
(2)理解詞語的意思。
4、朗讀課文,檢查是否讀得正確、流利。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這篇文章寫的確實很美。下面仔細讀第一自然段,說說你腦子里浮現出來的燕子是什么樣的。
1、學生自由讀。
2、指名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
3、師:這自然段是一句長句子,我們怎樣讀懂一句長句子呢?大家先來看“單元學習提示”
4、讀懂長句子的步驟怎樣?先……再……,用線劃出。
5、下面我們就用“單元學習提示”中的方法來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再讀這一段。
6、問:這句話寫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樣的?
7、句子中用“烏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8、歸納學習這句長句子的方法。
9、指導感情朗讀這一段,歸納段意。
四、進行“畫圖、說話”訓練,深入體會。
1、我們能不能把鄭振鐸寫的燕子畫下來?我請一個同學讀第一段,咱們一起畫,怎么樣?不過讀的時候,要慢一點。
2、同桌的同學互相介紹一下自己畫的燕子。
3、誰愿意到前邊來把自己畫的燕子向介紹一下?
4、大家注意沒有,作者怎么沒寫眼睛、嘴,是疏忽了嗎?
5、這告訴我們,描寫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寫。
6、朗讀第一自然段。
五、指導用用“增添、”“偶爾”造句。
1、理解詞義--說說“增添、”“偶爾”的近義詞。
2、指名造句。評議。
3、書面練習造句。
六、布置作業。
《基礎訓練》一--四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2、3、4自然段,運用“單元提示”中的方法讀懂長句;背誦第4自然段。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學生默讀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幾句話,寫的是什么?(燕子從南方飛回來,為春天增添了許多生趣)
2、我們先來學習第二句,齊讀。
(1)這句句子是句長句子,用學習提示中的方法,怎么學?
(2)說得很對,那么“黃綠眉眼”指的是什么?(再讀句子“黃綠眉眼”指的就是柳芽)
(3)作者為什么把柳芽比作“黃綠眉眼”,為什么不就說嫩芽?
(柳樹睡了一冬天,發的芽就像睜開的眼睛)
3、學習第三句句子。
(1)我們再來看看第三句寫什么?指名同學讀句子。
(2)要求學生用理解長句子的方法來理解。
(3)指名同學說說你是怎樣理解這一句長句子的。
師:什么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是怎樣形成的?其它詞語有什么作用?
(4)什么叫“趕集”?
師:去買的,還有賣的,都叫趕集--請說說趕集的情況,再想想趕集和春天的草、葉、花生長和開放有什么相似之處。
師:古人說:“紅杏枝頭春意鬧”,春天,萬花盛開,確實給人以熱鬧的感覺。
(5)齊讀第三句。
4、學習第四句。
這么熱鬧、美麗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請大家朗讀第四句。
(1)誰能簡單地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趣”是什么意思?
(3)師:同學們,畫家畫春天少不了燕子,詩人寫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這樣說,少了燕子,春天會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讓我們以贊美的語氣來朗讀這一段。
二、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讀第三自然段,從這一段話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飛行的情景,燕子飛得很快,很輕)
2、你從哪些語句中看出來的?再讀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板書:斜、掠過、唧)
3、師:一個“斜”字把燕子飛行的特點寫出來了,給人以又輕又快的感覺,而且寫出了小燕子飛行的優美姿態,“掠過”這個詞字典里怎么解釋的?
4、你從中看出了什么?讀讀這個詞所在的句子,體會體會。
5、我們從“唧”這個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還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飛得“輕快”?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讀一遍,看誰讀得讓人感覺到燕子飛得輕快,姿態優美。(學生練讀)
8、師:“那小圓暈就一圈圈地蕩漾開去”要讀得慢一點,要有個想象的余地,誰再把這句讀一讀?
師:“小圓暈”是什么?想過嗎?
師:作者為什么不說“小圓圈”而說“小圓暈”“暈”是什么意思?想過嗎?
師:“暈”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過云層折射出來的七彩圈,你們見過日暈或者月暈嗎?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的眼里,燕子點水蕩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暈、月暈。不但作者筆下的燕子美,就連這小圓圈也是美的!咱們再讀讀這一句,領略一下其中的美。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讀了第三自然段,我們知道燕子飛得很輕快,姿態很優美。我們接著讀第四自然段,看看寫的是什么,誰讀懂了誰說。
2、指名說。(燕子落在電線上休息的樣子)
3、讀懂了,哪些語句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讀讀、劃劃。
4、“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譜啊!”“這”指的是什么?看看書上的插圖。
5、老師這里有一段五線譜,也就是曲譜,請想象一下,并對照一下插圖,遠遠地看去,落在電線的燕子連同電線,像不像五線譜?
師:這是一個多么貼切而又生動的比喻!我們不能不佩服作者驚人的想象力!同學們想一想,這會是一首什么樣的正等著我們去演奏的曲譜?(這一定是贊美春天,贊美小燕子的曲譜)
6、學生齊讀第四自然段。7、從課文中,我們進一步領略了燕子的美。這一自然段還有兩個詞用得特別傳神,不知有人注意沒有,請讀讀第二句。
8、這里的“痕”字用得好,為什么不用“條”?(因為電線遠,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藍天里只留下一絲痕跡)
9、大家細細讀讀這一自然段,再自己細細體會。
10、看圖試背。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作業。
《基礎訓練》五--八題
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
3、詞兩首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古詩《憶江南》,熟讀古詩。2、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詩中意境。
教學步驟:
一、出示課題,簡介作者,導入新課。1、出示課題:詞兩首2、今天,我們學習第一首《憶江南》3、簡介作者(由學生介紹,教師補充)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今陜西渭南縣人,幼年時因戰亂避難江南,比較接近勞動人民,了解他們的痛苦生活。他的詩歌反映現實生活,語言平易通俗。4、討論詞和古詩有什么區別,結合本課的學習查閱資料解決。
二、正音正字,朗讀詩歌
1、小組學習,正音正字,注意總結自學方法。諳an
1、朗讀詩歌,要求正確、流利。個人自由朗讀。同桌同學互讀互幫。自由結合齊讀。小組齊讀,全班齊讀
三、理解詞句的意思。1、小組討論以下詞語的意思:《憶江南》舊曾諳:過去曾經熟悉。諳:熟悉。江花:江邊的花。綠如藍:碧綠如藍草。藍:一種可以從葉子里提取青藍色染料的草。
2、小組討論詞句的意思。詩句大意:江南好!我所熟悉的風景是多么美好。朝陽和江邊的鮮花火一樣相互映照。春天的江水清澈明凈碧如藍草。怎不令人心醉?又怎能使人忘懷?
四、品味感悟,有感情地朗讀。思考:
1、《憶江南》這首詞哪些地方是根據江南的特點來寫?寫出了一幅什么景象?最后一句改成陳述句。好不好?為什么?2、有感情地朗讀,交流,總結朗讀方法。用江上的朝日和江邊的鮮花作襯托,形象鮮明,寫江花用紅勝火不僅有色彩,而且表現出一種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
五、作業。1、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漁歌子》,熟讀古詩,了解大意。2、體會詩中意境。
教學步驟:
一、出示課題,簡介作者,導入新課。1、出示課題:詞兩首2、今天,我們學習第二首《漁歌子》3、簡介作者(由學生介紹,教師補充)張志和(730--846)唐代詩人,今浙江金華人。曾在朝廷做過官,后來出家當了和尚,常在太湖附近流浪。他的作品大多描寫自己的閑居生活。
二、正音正字,朗讀詩歌
1、小組學習,正音正字,注意總結自學方法。西塞sai 鱖魚gui 箬笠ruoli 蓑衣suo
2、朗讀詩歌,要求正確、流利。個人自由朗讀。同桌同學互讀互幫。自由結合齊讀。小組齊讀,全班齊讀。三、理解詞句的意思。
1、小組討論以下詞語的意思:鱖魚:又叫桂魚,肉味鮮美。不須歸:不必回去
2、小組討論詞句的意思。詩句大意:西塞山前白鷺展翅飛翔。桃花紅,流水碧綠,鱖魚正肥美。頭頂青箬笠,身披綠蓑衣。斜風細雨迎面吹來,釣魚的人不想回家。
四、品味感悟,有感情地朗讀。
思考:1、《漁歌子》中的“斜風細雨不須歸”的原因。討論總結:詞人完全融于大自然,沉醉于無限的詩情畫意之中,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因此“斜風細雨不須歸”。2、有感情地朗讀,交流,總結朗讀方法。3、詞中描寫的是作者過著隱居閑散的生活,所看到的美妙無比的春光。
五、作業。
1、背誦古詩。
2、練習。
青海
青青海
陸空青 4、青海湖,夢幻般的湖
教學目的:
1、閱讀課文,感受青海湖的粗獷、自然而質樸的美。激發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2、學習作者觀察及表達的方法,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畫面。
3、激發學生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畫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優美的詞句。
教學重難點:
1、閱讀課文,感受青海湖的美。
2、學習作者觀察及表達的方法,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畫面。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方法:啟發法朗讀感悟法自主性學習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1、導語:我國地域遼闊,有無數的名勝美景。在我國青藏高原的青海省東北部有一處令人向往的湖泊--青海湖。齊讀課題《青海湖,夢幻般的湖》。2、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自由讀文,找出文中與題目照應的句子。理解“夢幻”。(因為青海湖美,作者欣賞過后,有如在夢境中的感受。2、默讀交流,文中分幾個方面表現青海湖的美。3、師生交流板書:湖水清,環境美,鳥多。
4、師指導學生理清課文段落,寫出段意。
三、熟讀課文,質疑問難。1、通讀全文,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詞句?
2、師生互相交流解答問題。
四、小結。師:我們了解到作者從三個方面來介紹青海湖的美。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青海湖是祖國大地上最大的內陸湖,也是一個咸水湖。它四面環山,景色奇特。這節課我們去領略青海湖的風光。
二、學習全文,想象品味。
1、分組研讀,協作討論。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喜好,組織小組學習,要求找到有關句子。讀讀想想,從那些描寫中讀到了美?為什么?師巡回指導,隨機參與學生的討論。
2、課堂交流,匯報學習成果。
3、朗讀體味,想象描畫。(1)學生再次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描寫青海湖美的句子,練習朗讀,讀出自己的感受。A 小組為單位練習朗讀,看誰讀得最美。B 學生自主選擇,自由讀給全班聽,師生評議。(2)一小組為單位共同描繪一張青海湖的風景畫,要求畫出你印象最深刻的一處景色。A 學生自己作畫。B 展示作品,并配以解說詞。(3)欣賞青海湖風光錄象。
三、總結升華,遷移增效。
1、假如你正面對青海湖,你會對它說什么?
2、作者寫青海湖美,表達的目的是什么?
板書設計:
4、青海湖,夢幻般的湖
湖 水 藍
環 境 美
青海湖 鳥(世界) 如夢境
魚(天堂)
〗
積 積累運用一
第一課時
一、讀一讀,背一背
1、讀對:查字典,讀準字音。
2、讀懂:問題
哪些是寫景物的詞,哪些是寫心理感受的詞。
描寫景物的詞,描寫的是什么季節的什么景物。聯系實際,如在哪篇課外讀物或收看天氣預報,看電視節目,看風景區介紹等理解詞義和用法。
3、學生討論后讀熟,讀懂意思。
4、背一背:個人背,小組互背(次序可變動,背對背全即可。)
二、閱讀:中華龍
1、思考、:為什么稱這塊雨花石為“中華龍”?
你是怎么讀懂的?
2、自由讀,獨立思考;小組交流;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點撥、指導歸納。
因為這塊奇石上有龍的形象,而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征,所以稱這塊雨花石為“中華龍”。
閱讀方法:圍繞文章題目,分析出內容要點,概括總結。
三、鞏固練習
小組交流搜集到的有關龍的詞語、故事、詩歌。
四、作業
默寫讀讀背背中的詞語。
第二、三課時
一、口語交際
1、讀讀寫例話“口語交際”,讀懂要求交流的內容和注意的問題。
⑴自由讀,用序號標出各項。
⑵指名回答。
內容:觀察到春天的景物;對春天的感受。
注意:說出春天景物的特點;說出自己的發現--自己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鼻子聞,總之自己觀察到的,而不是聽別人說的,或從別的文章中搬來的;表達自己內心的真情實感。
⑶小組交流,人人發言,共同評議。
⑷全班交流評議。
⑸引導啟發學生參考。(聯系學過的課文《燕子》) 要求:通過口語交際,同學們交流了對春天的感受。大家對春天的景物又有了新的發現,新的體會。請把這些發現、體會寫下來。要表達真情實感,注意把句子寫通順,不寫錯別字。
過程:
口語交際為學生習作作了充分準備。學生感到好寫,有內容可寫。
動筆前,提示學生注意下列三點:
1、按照一定的順序寫;
2、要表達真情實感。
3、注意把句子寫通順,不要寫錯別字。
5、白楊
教學目標
1、學會讀懂句子含著意思的方法,初步培養學會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著意思的能力。
2、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3、了解問句的三種類型。
4、初步培養學生熱愛邊疆,建設邊疆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學會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著意思的能力。
教學難點 同教學重點。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提示課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自學生字新詞,學習第1段。
教學過程
一、審題。
1、揭題讀題。你見過的白楊是長在什么地方的?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中的白楊是長在戈壁灘的(簡介大戈壁)2、設置懸念。課文圍繞白楊寫了一件怎樣的事呢?我們通過學習課文來搞清它。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按要求自學課文。(1)一邊讀課文,一邊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聯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書自學生字新詞。(3)劃出不懂的地方。
2、檢查自學情況。
(1)先指名幾個同學說說寫了一件什么事。再進行歸納:爸爸和他的孩子們在去新疆的列車上談論白楊的事。(2)生字新詞的檢查,重點放在是用什么方法學懂的。如“渾黃一體”,可聯系前面的“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清晰”來理解。(3)指名讀課文,及時進行講評。
三、學習第一段。
1、第1自然段:這一段描寫了一個怎樣的環境?你是從哪些句子里看出來的?
2、第2、3自然段:這是一個“自問自答”從哪兒可以看出白楊樹很多?“一個高大挺拔的身影”指的是什么?3、用“雖然--但是--”來說說這三個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例:雖然環境十分惡劣,但是白楊樹長得高大挺拔。)4、指導朗讀,加深理解。
四、課堂練習。課后習題4。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學習提示”;讀懂第2、3段,總結全文,。
教學過程
一、聽寫詞語(課后習題4)
二、學習“學習提示”。(1)默讀“學習提示”:它告訴我們讀懂句子里含著的意思的方法是什么?(2)強化對方法的理解:這種方法分成哪兩個步驟來進行?
三、學習第二段。
1、默讀思考。(1)“一位旅客”和“衛士”各指的是誰?你是怎么知道的?2)從哥哥和小妹妹的談話中可以看出白楊外形特點是什么?(3)從字面上看。爸爸介紹了白楊樹的哪些特點?2、交流自學情況,及時給予評價 。3、體會句子含著的意思。完成課后習題2。
4、朗讀指導。
四、學習第三段。1、作者連用了幾個“只曉得”?把它們劃出來。并認真讀這些句子,體會這樣寫的好處。2、現在孩子們認識到了白楊的哪些優秀品質?3、課文的最后一句話,從字面上看是講什么的?聯系上下文想它所含著的意思是什么?
五、總結全文。1、課文中的爸爸是怎么樣的人?2、你認為作者哪些地方寫得好?(隨機進行朗讀指導)。3、交流理解句子含著意思的方法,
六、課堂作業。
1、填空。
在課文的最后一句話中,“一棵高大的白楊樹”實際上指的是( );“幾棵小樹”指是( );“風沙”指的是( )。
2、完成課后練習。
6、桃花心木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2、有感情地朗誦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二)能力培養點 1、培養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2、培養學生閱讀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三)德育滲透點:使學生感悟到作者接種樹喻育人,懂得人應經得起生活的考驗,學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不能養成依賴的心理。
(四)美育滲透點:使學生感受到人生之美在于能經得起生活的考驗,在于學會自立、自強。
三、重點、難點
通過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而悟出課文是借樹喻育人,體會其中所含的深刻道
四、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啟讀,激趣質疑引入文
1.教師動情地講述《一個大學生的故事》。同學們,當你有那么一天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時刻,你會是什么心情?
(學生的回答可能有:高興、激動、興奮……)是啊!的確是一個令人無比激動的時刻,然而有這樣一位大哥哥,在接到北京首都師范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時,卻憂心重重,不知所措。(學生露出疑惑不解的神情)他是個從小失去父母的孤兒,姐姐為了照顧他,輟學工作,賺錢供他上學,對他照顧得無微不至,呵護得無可挑剔,從小到大十幾年不讓他干任何家務活,只要求他努力學習。讀到高三畢業,他連自己的襪子都不會洗,方便面都不會煮,更不愿與人交流,正常必要的人際交往都很少很少,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無奈,又喜又憂的姐姐只好陪他一起去大學報到,但學校不允許這種情況的陪讀,姐姐千叮嚀萬囑咐后擔心地離開了。他堅持不到3天便哭著打電話要姐姐來接他。因為他根本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除了埋頭學習,他一切都不會做。結局是遺憾而又令人無奈的,他退學了,與已經實現的大學夢想做了最后的告別。
2.請學生自由發言。聽了這個真實的故事,你有些什么想法?
3.小結:同學們,我們這位可悲的大學生為什么會有如此結局?是他的錯?是愛他的姐姐的錯?還是誰的錯?今天我們就一起到《桃花心木》那里去尋找答案。
二、初讀,整體感知觀其貌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要求:字字入目,做到三不:不加字、不減字、不錯字。2.小組交流自學生字詞的情況。3.教師請舉手最快的前十名同學串讀課文。
(師生共同正音,并對他們積極讀書的態度予以表揚。)
第二課時
一、精讀,潛心會文領其意
1.教師:同學們,讀書只做到正確流利是不夠的,我們還要把書讀出情、讀出意、讀出味、讀出神,同學們經過自己的努力一定能達到這樣的要求,那么大家剛才提出的問題一定會迎刃而解。2.再讀課文,畫出你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3.反饋學生畫出的句子及不懂的地方。4.抓住重點句段,感悟育人真諦。
學習12、13自然段。①指名讀。想一想:這兩段主要講什么?②逐句品讀。引導學生讀懂每句話的意思,并相機指導朗讀。(學生之間互動競爭,進行朗讀比賽。)③全班交流自己從讀中體會到了什么?④教師小結。
學習14自然段。①投影出示此段課文,全班齊讀。②自由朗讀,小組交流讀后的感受。
③小組派代表,全班交流。
教師引導理解:”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④學生自悟,有感情地朗讀。
學習第15、16自然段①愿意讀的同學一起讀。 ②小組討論:桃花心木為什么不會枯萎? ③全班交流。小組派代表發言,師生共同評議。
二、展讀,聯系實際話育人
1.分角色表演,種樹人與“我”之間的交流。①同桌組合練習。②推薦上臺表演。要求:注意人物的身份、語氣、可以自由發揮。
2.聯系你的生活實際,談談你的想法。教師與學生互相交流。
3.教師小結:
同學們,成長為一棵抵御風雪,頑強生存的參天大樹的確要付諸于不懈的努力。在挫折與逆境中鍛煉、成長,才是我們應該走的成才之路。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7、烏塔
學生視角:
一個十四歲的德國小姑娘,獨自一人游歐洲,這對沒出過遠門的中國小朋友來說,是一件不敢想的事。基于這種想法,學生必會以獨特的思維,以贊揚或批評的態度來閱讀這篇課文。
教師思考:
任何事情都要辯論地看,尤其是這篇課文所反映的思想內容,它會引起不同類型的人的思想碰撞,所以要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問題,肯定好的一面,并非刻意地去模仿學習烏塔的做法。
這是一篇獨立閱讀文章,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學生走上自學之舟,讓學生自己學習,自己提出問題,自行商討解決,并組織學生起來搞一些辯論活動。
信息資料:1、搜集、查閱中國以及世界歷史上獨立自主、有個性的名人的故事。
2、查閱有關歐洲各國的風土人情。
教學要求:
1、通過對烏塔獨自旅行的故事的了解,學習烏塔為了自己的目標勤奮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獨立自主的好品質。2、讀文章要有自己的見解,有個人的想法。3、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流程:
一、導入
(用簡短的內容導入課文,引發學生的回憶,激發學生的興趣)
自學。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標記。
2、結合課文內容談一談你是如何看待烏塔的?烏塔身上具有什么性格特點?
直入主題,引起學生思考,討論,并讓學生把自己體會到的烏塔的性格特點板書到黑板上,這對學生是一種肯定,一種鍛煉。)
生活經驗豐富 熱情、活潑 有愛心 膽大心細 有主見……
3、同學們介紹異國風土人情。
(學生在課后已經做了充分的預習,搜集到了大量資料,還自己動手制作了課件,讓學生到講臺前演示給同學們看,可以使學生有一種成就感,藉此進一步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二、激情辯論
1、一個外國小女孩可以獨自一人游歐洲,而對我們中國小學生來說,這卻是一件不敢想的事。烏塔和中國小學生不同在哪里,造成這種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是我們國家的教育教學方法不夠科學嗎?現在,同學們自愿結組,贊同我們教育教學方法的在一組,不贊同的在一組,大家進行辯論。
(自主合作,主動探究,相信這樣的學習方法學生會非常愛學,更會積極地討論。鼓勵同學們讀書要有獨特的見解,同時,教師要特別說明“每一種認識都是金子”的道理,不脫離書中的語言,不脫離生活實際,對學生認真地讀書,認真地思考有一個界定。)
2、展開辯論
(在這里,教師要給予充分的時間,更要參與到同學們的辯論中去,成為其中的一員。教師也要有獨特的見解,這是對學生最好的支持。)
3、一分鐘演講,談談我們該如何鍛煉自己的獨立自主的能力。
(深入研究課文內容,擴大學生學習和思維的空間。同時,學生廣泛地查詢資料,學習知識,流利地表達,這樣,不僅涉入了知識,又鍛煉了語言表達的能力。)
三、布置實踐作業
題目:《從烏塔看中外小學生的不同》
要求: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分析中小學生在計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家庭責任感等方面的不同,并簡單分析造成這種不同的原因,也可列成表格,和小組同學之間互相交流。
板書設計:
烏 塔
我看烏塔:熱情、活潑、有主見、獨立、膽大心細
自立自強
正確認識
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
教學目的:
一、知識教學點 。1.知道什么是自己的閱讀見解,認識這樣閱讀的好處。
2.學習有自己見解的閱讀方法: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獨立思考。
二、能力訓練點。學會運用正確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做到閱讀有自己的見解。
三、德育滲透點。樹立自立、自強,克服依賴性;培養勤奮學習、善于思考的精神,克服惰性。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一)近來,在語文課的學習中,越來越多的同學在“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方面進步不小,但離學好語文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二)今天,我們學習第二篇讀寫例話: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進一步搞好閱讀,學會閱讀的方法,提高閱讀能力和水平。
二、指導自學
(一)初讀: 1.思考:閱讀這篇讀寫例話你知道了什么?
2.過程:(1)個人默讀思考;(2)小組討論交流;(3)全班歸納小結。 知道例話一共談了四個問題。A 什么是自己的閱讀見解--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和感受。B 閱讀有自己的假案界才是必然的、正常的--“不同的人理解和感受不會完全一樣。”C 能夠有自己見解的閱讀方法--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獨立思考。D 有自己見解的閱讀有什么意義--說明自己有了一定收獲;互相交流,收獲更大。
(二)討論
1.題目 (1)結合“例話”,聯系個人實際,舉例說明自己是怎樣做到閱讀要有自己見解的,這樣做自己有什么提高?(2)要做到閱讀有自己的見解,自己有什么困難需要大家幫助解決。3)要做到閱讀有自己的見解,打算怎樣做?為了搞好閱讀,對老師的教學,對小組學習的改進意見。(4)閱讀本篇例話,自己的見解。(包括不同意見,補充意見)
2.過程:(1)小組交流,推薦代表全班發言。(2)全班交流(推薦代表、自由爭取、教師指定相結合)。
4.引導、點撥、歸納參考要點。
三、表揚鼓勵
(一)教師宣布“在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方面的優秀個人和進步生名單。
(二)將表揚名單貼入“教改園地”
說明下一階段繼續評選,同時表揚這方面做得好的優秀學習小組。
四、鞏固練習
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判定新的提高措施,進一步做到“閱讀要有自己的見解”。
積累運用二
教學目標:
1、 學習格言,大體了解格言的意思,然后讓學生反復誦讀,并背下來。
2、 閱讀分析《鵬程萬里》,學生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作者的豐富的想象,大膽的夸張,鮮明的對比的表達特點;閱讀后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習大鵬宏大的志向。
一、讀一讀,背一背
(一)要求:1.讀對。提示:如查“假人之長以補其短”的“假”,字義字音。 2.讀懂。說說讀這些名句,懂得了什么?3.賞讀。說說你喜歡這些句子什么?
(二)過程:1.個人讀句、解句。2.小組交流解句、賞句。3.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點撥、引導、歸納參考:A 讀懂--勸告人從小就要勤奮學習,否則老了后悔已晚;要堅持進步,不能停留;學習只有不斷提出疑問,才能有收獲;要謙虛,要虛心向他人學習才能進步。總之都是講怎樣做人、怎樣學習的道理。B 賞句--含義深刻,對人有益;語言精練,句式整齊;讀來朗朗上口。4.個人背。5.小組互背互評6.全班齊背。
二、閱讀--鵬程萬里
(一)思考:
1.鵬是一種什么樣的鳥,它為什么要飛向九萬里以外的地方,你是怎么讀懂的?
2.說說“鵬程萬里”的意思(先不查工具書,結合課文理解以后再查工具書驗證)。
(二)過程 1.個人閱讀思考。2.小組交流探討。3.指名發言,全班交流。 點撥、指導、歸納參考:(1)A鵬是由一條名叫鯤的特別大的魚變成的;它身體龐大,飛得特別高,特別遠。B它志在千里,有遠大志向,要飛遍天下,了解世界。 C圍繞問題,掌握文章內容要點,聯系上下文--概括歸納。(2)結合短問理解“鵬程萬里”意思為:有遠大志向和前程遠大。(查工具書驗證)4.有感情地朗讀。
三、實踐活動
(一)讀“創辦班級圖書角“,回答”怎樣創辦班級圖書角?已經建立了圖書角的班級還有哪些工作要做?(1)創辦:班委會號召;自愿書;愛護書,包上皮;輪流擔任管理員;制定借閱制度;推薦新書,舉辦讀書心得交流活動。(2)提高:總結班級圖書角工作,肯定成績,找到問題;制定措施改進工作,完善、提高。(二)班委會落實這項工作。
四、鞏固練習
(一)將“讀一讀”,“背一背”抄在個人的“名言佳句本”上。
(二)交流自己抄錄的其他名言佳句。
8、跳水
教學要求
1.教育學生學習船長遇事沉著鎮靜、機智果斷的好品質。2.能給課文分段,寫出段落大意,說出課文的中心思想。3.通過詞、句、段理解課文主要內容,掌握中心思想。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注意哪些事物之間有聯系、是怎樣聯系起來的,學習科學的思想方法。4.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模仿”、“顯然”造句。5.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通過詞、句、段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掌握中心思想。2.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注意哪些事物之間有聯系,是怎樣聯系起來的,學習科學的思想方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弄清事物之間有聯系,是怎樣聯系起來的。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教師板書課題:跳水
1.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2.那么課文描寫的是什么呢?
二、教師范讀課文,思考:課文描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讀課文,自學生字、生詞
四、檢查自學效果。
五、再讀課文
1.想想事情發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這件事情是怎樣引起的?
2.根據問題給課文分段:課文講了誰跳水?他為什么跳水、跳水的結果怎樣?
學生可把課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由于水手們拿猴子取樂,這只猴子放肆起來,它摘走了孩子的帽子、很快地爬上了桅桿。
第二段(3、4自然段)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追猴子,孩子被引到桅桿頂端,陷入絕境。
第三段(5、6自然段)在萬分危急的關頭,船長沉著鎮靜,果斷地命令孩子跳入水中,孩子得救。
3.質疑: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
六、作業:1.抄寫生字、生詞。2.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通讀全文
復習課文分段情況和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要求帶著問題學習課文。)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
1.學生默讀課文。思考:①這段寫了什么內容?②從哪些地方看出猴子非常放肆?
指導學生理解“放肆”,猴子為什么會放肆起來?
2.讀句子。
水手們又大笑起來,只有那個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著猴子……(“哭笑不得”什么意思?孩子為什么哭笑不得?)
3.指導朗讀。注意認真體會描寫孩子和猴子神態、動作的詞語。
練習讀→指導讀→指名讀→同桌對讀
4.概括段意。
三、學習第二段
默讀思考:1.孩子為什么會走到桅桿頂端的橫木上去?(指導學生按順序學習課文,抓住重點句、關鍵詞語談自己的理解,可聯系上文。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進行討論,再匯報,注意引導學生按順序說話。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指導學生理解以下兩個句子。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沒命了。即使他走到橫木頭上拿到了帽子、也難以回轉身來。(孩子會不會失足?為什么他拿到帽子也難以回轉身來?)
3.當時甲板上的人有什么表現?(從側面襯托出事態的嚴重。)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當時事態的嚴重。
第三課時
一、學習課文第三段
1.默讀課文,“正在這時候”指什么時候?這句話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2.船長為什么要用槍瞄準孩子,命令他跳水?結果怎樣?
3.這段和課文題目有什么關系?作者要贊揚什么?
4.指導朗讀、概括段意。
二、再讀課文。課文中的水手、猴子、孩子、帽子是怎樣聯系在一起的?
課文中的水手、猴子、孩子都是由于“取樂”而聯系在一起的。水手拿猴子取樂、猴子拿孩子取樂,故事圍繞著帽子展開。孩子丟開桅桿,放開繩子,走到桅桿上最高的橫木,致使船長命令跳水。
三、指導造句
四、練習朗讀課文
9、“諾曼底”號遇難記
一、素質教育目標
(-)知識教學點 認識本課生字,理解課文內容。
(二)能力訓練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培養學生默讀、感悟的能力,同時訓練學生提出問題并通過討論、交流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學習哈爾威船長臨危不懼、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的描述和插圖的展示,讓學生感受到船長犧牲時場面的壯美及他的美好心靈。
二、學法引導(-)教師教法 啟發談話,相機點撥。
(二)學生學法 自讀感悟與討論交流相結合。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難點 “諾曼底”號被碰撞后船長是怎樣做的?
(二)疑點 船長為什么要用槍威脅逃生的人?
(三)解決辦法 抓住相關的段落反復讀、感悟,小組討論并聯系《跳水》一課中船長的做法去考慮,交流中加上教師巧妙地引導、點撥。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激趣導入,調控學生學習活動,相機點撥,隨機評價,提供媒體展示,布置作業。
(二)學生活動設計 讀書、感悟;質疑問難;討論、交流。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一艘名為“諾曼底”號的郵船在夜晚航行時被撞開一個大窟窿,情況萬分危急。欲知詳細情況,請看第9課。板書:9*“諾曼底”號遇難記
(二)整體感知
1、聽范讀錄音,進入意境,感受故事內容。2、自己讀課文,繼續感悟。
3、初步印象交流(1)讀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2)說出給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3)說說還讀懂了什么?有哪些問題?
(問題:①船長為什么要用槍威脅逃生的人?②“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有什么含義?……)
第二課時
(三)深入深究
1、帶著問題,再讀課文,深入感悟。
2、小組交流。
3、匯報探究結果。
關于“船長為什么用槍威脅逃生的人”這一問題的交流,可分以下三步進行:
(1)船長開始是怎樣指揮救助工作的?
(2)船長在怎樣的情況下用槍威脅逃生的人?效果怎樣?
(3)議一議船長采取用槍威脅逃生的人的做法怎樣?
(四)總結拓展
1、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復述這個感人的故事。
2、把學文后的感受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
(五)布置作業
1、摘抄最使你感動的句子或段落。
2、將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10、月光曲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學會回答幾個問題把答案連起來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2.學會14個生字:理解14個詞語的意思,“幽靜、清幽、純熟、霎時”等詞語能夠運用。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9自然段。4.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樂家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回答幾個問題把答案連起來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9自然段。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初學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分段,概括落大意。學習生字新詞和第一段。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簡介作者。
1.同學們,你們知道著名的鋼琴曲《月光曲》嗎?它是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月光曲》是怎樣譜寫成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 7課《月光曲》。
板書課題:17 月光曲德貝多芬
2.學習后就知道了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故事,還可以從中初步認識貝多芬是一位怎樣的音樂家。簡介貝多芬的生平。
二、聽課文錄音,整體感受。
三、初學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按思考題思考。2.檢查自學生字詞的情況。3.指名接讀課文,讀后評議。4.課文主要寫什么?5.討論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共分兩大段。每段(第1自然段),簡單介紹著名鋼琴曲一一《月光曲》是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第二段(第2一第10自然段),詳細介紹了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整個過程。第二段可以分成三個層次。
6.提出自學中不懂的問題。
四、學習第一段。
1.輕聲讀第一段,想想這段與第二段是什么關系?2.“傳說是這樣譜成的”這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這是一個過渡句,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
五、課堂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代學習目標。
(學習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還要繼續學習用回答問題,再把答案連起來,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二、初學第二段,歸納主要內容。
1.帶著課后第1題3個問題默讀第二段,找出回答各題的自然段,并自己試說課文的主要內容。2.檢查自學情況,初步歸納主要內容。
三、細學第二段,歸納主要內容。
1.學習第2一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讀2-5自然段。
思考:a.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寫什么?b.劃出貝多芬為盲姑娘彈鋼琴曲的原因的句子。
(2)討論思考題,邊讀邊理解句子意思。(3)貝多芬為什么要給盲姑娘彈鋼琴曲?(4)有感情地朗讀2-5自然段。
2.學習第6一第8自然段。
(1)默讀6-8自然段。思考: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劃出貝多芬彈完一曲,為什么又彈一曲的句子。(2)邊交流,邊理解句子意思,
a.他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純熟”是什么意思?盲姑娘能聽出貝多芬鋼琴彈得純熟,感情深,說明什么? “您,您……表達了盲姑娘怎樣的感情?”
b.貝多芬聽了盲姑娘的話以后的心情怎樣?會怎樣想?
(3)貝多芬彈完一首,為什么又彈一曲 (4)感情朗讀5-7自然段。(5)第8自然段寫出貝多芬是在怎樣的環境里彈奏第二首曲子,即(月光曲)的?(6)有感情地朗讀6-8自然段。
3.學習第9、10自然段。
(1)課文的哪一部分描寫了(月光曲》所表現的內容?(2)輕聲朗讀第9、10自然段,劃出兄妹倆被美妙琴聲“陶醉”的詞句,兄妹倆好像看到什么景象的句子。(3)討論交流,理解“陶醉”、“恬靜”意思。(4)有感情朗讀第9自然段。個別讀同桌互讀,集體:讀等形式,讀后評議 (5)貝多芬是怎樣把第二首曲子記下來的?
三、運用方法,總結課文。
小結:這節課,我們了解了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以及《月光曲》所表現的內容,還再一次運用回答課后問題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至于有感情朗讀全文,背誦第9自然段,我們下節課學習。
四、課堂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第9自然段。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指導有感情朗讀全文,背誦第9自然段,完成作業本第4、5題。
一、復習檢查。
二、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1.指名接讀全文,讀后評議。
2.指導朗讀貝多芬為盲姑娘彈曲子的內容。
(1)。第2-5自然段應怎樣讀?
(2)第6-8自然段,重點讀好盲姑娘,貝多芬的話,體會應怎樣讀?
(3)第9自然段,重點描寫《月光曲》的內容。應怎樣讀呢? (結合插圖體會感情)
聽錄音、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3、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評議。
三、指導背誦第9自然段
1.談談怎樣才能背得快? (談談背誦方法)
2.運用理清寫作思路背誦。
3.練習背誦,自我試背,同桌互背,指名背,齊背。
四、總結全文。
1.輕聲有感情朗讀。
2.學習課文后,你覺得貝多芬是-位怎樣的音樂家?
板書:同情勞動人民
五、課堂作業。
復述譜寫《月光曲》傳說的故事。
11、金色的腳印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認識本課生字,理解生字新詞。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通過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傾聽別人意見的習慣。
(三)美育滲透點 感受文中人與動物間的和諧及“我”的善良,受到人性美的陶冶。
三、重點、難點 (-)重點 老狐貍為了救小狐貍做了哪些事,“我”做了哪些事。
(二)難點、疑點 狐貍和“我”之間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你們心目中,狐貍是一種什么樣的動物?看來狐貍在大家心中不是好東西,今天我們來學一篇關于狐貍的故事的文章,學了以后,也許你會給狐貍平反了。
板書:11*金色的腳印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放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語句,感受故事大意。
2、匯報初讀情況。
(1)讀自己喜歡的部分。
(2)說說對狐貍的初步印象,對“我”的認識。
(3)說說你還讀懂了什么?有什么問題?
(讀懂的內容可能有:老狐貍救了“我”;小狐貍在“我”的幫助下獲得了自由。……)
(可能提的問題:①“我”為什么要幫助救狐貍?②課文結尾及題目有什么含義?)
第二課時
(三)深入探究
1、圍繞問題,再讀感悟。2、小組內展開討論,交流看法。3、匯報探究結果。
針對“我”為什么要幫助救小狐貍這一問題,應探究出如下內容:
(1)開始,“我”見兩只老狐貍救小狐貍沒成功,覺得小狐貍可憐,出于同情,“我”想為小狐貍解開鐵鏈。
(2)當“我”發現兩只老狐貍在自己家里做了窩并開始咬那根拴鐵鏈的木樁時,“我”打消了放小狐貍的念頭。
(3)“我”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讓老狐貍施展自己的本事,又決定給老狐貍投送食物。漸漸地,老狐貍體會到“我”的善良,和“我”熟了,常有一些親昵的舉動。我越發感受到狐貍是有情有義的動物。
(4)當“我”為尋回小狐貍而失足受傷時,是老狐貍給了“我”溫暖,使“我”得以蘇醒,“我”更加感動,為了報答救命之恩,“我”最終把小狐貍要了回來,讓他們一家團聚。
關于課文結尾及題目的含義,可以這樣理解:
(1)這篇課文中描寫的狐貍,不像人們印象中的那樣狡猾,他們不僅有骨肉親情,而且知恩圖報;不僅有頭腦,而且有毅力,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人類學習。
(2)課文結尾及題目的命名,意在呼喚親情、友情,要互助互愛,把狐貍身上的這種閃光的東西繼承并發揚。
(四)總結擴展 1、朗讀全文并交流收獲。2、閱讀其他關于狐貍的故事。
(五)布置作業
以《相親相愛的狐貍一家》為題,續寫這個故事。
積累運用三
教學目標:學習選自〈三字經〉中的八句話,朗讀成誦。閱讀分析〈給予的故事〉,大體了解內容,從中理解人物的品格。
教學重點與難點:朗讀背誦〈三字經〉中的八句話,要特別注意重音和語速。閱讀分析短文,通過討論,理解人物的品格,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教學過程:
一、 學習選自〈三字經〉中的八句話。
1、 教師范讀。
2、 學生齊讀。
3、 引導學生查閱有關資料弄懂意思:前四句講了學習和教育對人的巨大作用;后四句講了父親和老師教育子女和學生的責任以及對兒童的勸學。
4、 學生讀順讀熟,并背誦。
二、 閱讀分析〈給予的故事〉。
1、 老師范讀。
2、 學生自讀自學疏通生字詞,大體了解文章內容。
3、 細讀全文,思考短文后的思考題:
(1)、為什么說這個人面臨的選擇是艱難的?
(2)、說說你對“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嘗到甘美的泉水”這句話的理解。
三、 布置作業:
1、 默寫“讀背”部分的句子。
2、 短文后的兩道題。
12、古詩三首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學會本課5個生字,理解詩句的意思。
(二)能力訓練點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能背誦。2.訓練學生自我感悟詩句意思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體會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理解詩句,感受自然之美,語言文字之美,陶冶學生愛美的情趣,提高鑒賞美的能力。
三、重點難點 (一)重點
1.理解詩句,了解古詩所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二)難點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啟發談話。古詩是同學愛讀愛背的文學體裁。背誦理解古詩對積累語言、培養語感是最有效的做法了。今天我們來學習宋代三位大詩人的作品。板書:12 古詩三首
2.明確本節課學習目標:學習第一首《游園不值》。
(二)自學、探究《游園不值》1.讀通全詩。2.自主探究詩句意思及作者所表達的情感。3.小組合作,共同探討,教師巡視指導。
(三)匯報自學收獲
1.指定一個小組的代表到臺上來,給大家講這首詩。
在學生講的過程中,其他人可以發表不同的看法,可以質疑;這名“小老師”如答不上來或答不對,可由其他學生代答,學生都不會可由老師點撥。
2.在學生充分發表看法后,師生共同整理,梳理出通暢的詩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l)關于題目。游園不值:意思是游覽花園,沒能進去,因而沒游成。不值:沒有遇到。
(2)“應憐屐齒印蒼苔”的含義及與下句的關系。應:大概,表示推測。憐:在詩中是愛惜的意思。展齒:古時的木底鞋下的橫梁。這里指鞋底。蒼苔:生長在地上的青苔。“憐”什么?是屐齒還是蒼苔?學生比較后,覺得“蒼苔”柔弱纖細,應該“憐”蒼苔。是誰“憐蒼苔”呢?當然是園子的主人通順的意思是:大概是(花園的主人)太愛惜蒼苔,(怕被我的)木鞋底踩壞。第一句意思明確了,學生自然明白因為園子主人“憐蒼苔”,所以才有“小扣柴扉久不開”,一因一果。
(3)關于“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這兩句詩的理解。a.表面意思:園子里的春色是關不住的,一枝紅杏已經探出墻頭來。(看圖印證) b.這兩句詩反映了春天朝氣蓬勃、生動活潑,使人感到生命力的強大及不可阻擋。(4)詩的前兩句與后兩句所表達的情感有何不同?這首詩主要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呢?(前兩句感到掃興、遺憾;后兩句則有對蓬勃春意的贊美,心中充滿驚喜、快慰。這首詩主要表達了作者對春的贊頌,對旺盛生命力的贊頌。)
(四)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并背誦下來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1.背誦《游園不值》。 2.本節課學習目標:探究《飲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主探究
1.讀通全詩。2.朗讀、感悟詩意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小組合作,共同探討。
(三)匯報自學收獲
1.指名到臺上當小老師,指著字幕片上的詩句,逐詞逐句講解需要點撥的地方:
(1)題目。“飲湖上初晴后雨”,詞序調整“初晴后雨”應該是“雨后初晴”,“飲湖上”應為“湖上飲”,題目應調整為“雨后初晴湖上飲”,把省略的部分補充完整,意思是雨后初晴(在)西湖上飲(酒)時(看到的景象)(2)西子,春秋時越國有名的美女,叫西施。(3)相宜:合適,適宜。(4)前兩句寫的是實景,后兩句則是作者大膽的想像,用西施之美來比喻西湖之美,表達了作者對西湖美景的愛之深。(5)前兩句中的詞語之間對仗工整,如“水光”對“山色”,讓學生找出其他相對應的詞語,體會作者構思、用詞之精妙,充分展示了晴天、雨天西湖迥然不同的風姿。
讓學生看繪有插圖的投影片(晴、雨兩張)。
2.讓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答。
(四)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1.聽范讀。2.學生練習。3.組內交流讀。4.班上展示。
(五)背誦這首詩
第三課時
(一)本節課任務:學習《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二)自主探究
1.讀通詩句,詩準字音。2.自讀、感悟,讀懂詩句,體會情感。3.組內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三)匯報學習收獲
1.請一名學生上臺講詩意,其他人隨時質疑,“小老師”若解答不出,教師相機點撥。學生的質疑處可能是:
(1)“凈慈寺”與“西湖”有何聯系?題目中的“凈慈寺”是一個佛寺,在杭洲西湖邊上。(2)“林子方”,是作者的朋友。(3)題目意思是清早走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時看到的景色。)(4)“無窮”,在詩中指范圍廣,無邊無際。“無窮碧”,指無邊的綠伸向遠方。(5)“別樣紅”,紅得特別出色,特別可愛。引導:同樣是寫西湖,這首詩與前一首有什么不同?(前一首詩中作者用奇麗的想像把西湖擬人化了,表現了西湖之美;這一首詩作者集中描繪了湖面蓮葉、荷花,紅綠相映,荷日生輝,把西湖之美具體化了。)
2.看圖,(用投影)直觀感受西湖六月的美。
(四)感情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五)總結、擴展
1.指名朗讀三首詩。2.說說每首詩的各自特色和情感表達方面的相同之處。3.談談自己的收獲。 4.課下閱讀相關內容的古詩并背誦一首。
(六)布置作業
將三首詩摘抄在自己的讀書筆記上。為“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或“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配畫。
13、養花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從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養熱愛生活的感情。2、學會生字新詞,會用“置之不理”造句。3、完成課后練筆。4、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完成練筆。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理清文章條理。2、抓住重點,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你家中有花嗎?談談你的感受。
二、檢查預習。
1、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2、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你說說老舍先生為什么要養花?他從中體會到什么樂趣?
三、通過讀課文,給課文分段。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課文可以分幾段?每一段講了什么意思?2、討論:課文可以分三段。(1) (2-6) (7)
四、抓住重點,理解課文內容。
1、“奇花異草”是什么意思?作者養的花草有什么特點?為什么?
2、“置之不理”什么意思?“自生自滅”什么意思?作者“摸著了一些門道”,這些“門道”指什么?
3、作者為什么說他“可得感謝它們”?用課文里的話說一說。因為作者因為養花而受益:有益身心,勝于吃藥。
4、全家動員搶救花草時,十分緊張,使人“腰酸腿疼,熱汗直流”,你認為作者是在抱怨養花的勞累嗎?為什么?5、什么是“秉燭夜游”?6、為什么作者“也有傷心的時候”? 7、作者認為養花究竟有哪些樂趣?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練習給課文編提綱。2、練習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學習生字。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2、齊背最后一段。
二、再讀課文,概括中心。
1、提出要求:朗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哪些部分寫了“喜”“笑”?哪些地方寫了養花的“憂”“淚”?哪些地方寫了養花的“須勞動”“長見識”?2、自由讀課文,討論。 3、討論交流。 4、概括中心思想。
三、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1、自由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怎樣安排材料的?
2、討論交流。(1)文章題目:養花(2)文章中心:作者通過自己的養花實踐切身體會到了養花的種種樂趣。(3)材料安排:a、把養花當作一種樂趣。b、具體講養花的樂趣。c、總結養花的樂趣
四、指導“置之不理”造句。
五、指導朗讀、背誦。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練筆,寫一種你喜愛的花草。
教學過程
一、聽寫詞語。
二、指名有感情朗讀課文。
三、檢查背誦。
四、明確“練筆”要求。
1、學生自己閱讀練筆的題目。
2、討論。
這次練筆的內容是什么?(寫一種自己喜歡的花草。)
練筆有什么要求?
(寫一個片斷;寫出花草的特點;要寫出自己喜歡這種花草的原因。)
五、學生寫作。
1、分組練說。
2、學生寫作,教師巡視指導。
六、交流,修改。
14、理想的風箏
教學目標
一.情意目標:學習劉老師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二.能力目標:學習本文從不同方面選取典型事例寫人的方法。
三.認知目標: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和主要內容。2.認識本課5個生字。
重點:了解課文通過哪兩方面的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的精神境界。
難點:理解兩方面事例之間的關系,明白一個人的生活態度與工作態度是緊密聯系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質疑。1.導言:“風箏”同學們并不陌生,放風箏是許多同學的愛好。今天我們學習“理想的風箏”一課(板書),你有什么疑問嗎?2.質疑:如,理想的風箏是什么樣?為什么叫理想的風箏?……
二.教師有感情地范讀課文,學生帶著疑問聽讀思考。
三.學生談聽讀后的感想,就讀前疑問談談各自理解。教師相機介紹作家蘇叔陽的一些情況,使學生知道,作者曾遭受過不公正待遇和絕癥的折磨,因而對劉老師了解更深,對劉老師的尊敬、懷念更濃、更重。
四.指導自學,合作探究。
1.自學生字新詞。2.讀“閱讀提示”,自學探究。(1) 本課“閱讀提示”中例舉了哪些給自己提出的問題?這些“自問”有什么特點(2) 鼓勵學生學習“閱讀提示”的方法,通過給自己提問題,思考解答學習課文。3.默讀課文,理清文章層次結構,掌握文章內容重點。課文的重點部分寫的什么內容?(劉老師講課和課下放風箏這兩件事。)
五.按照“閱讀提示”的要求,學習課文主體部分。1.自瀆課文,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從不同方面自問。如:(1)作者對劉老師的回憶寫了什么事,每件事寫了幾層意思?(2)作者寫人物用了哪些表達方法?為什么要這樣寫?作者熱愛、尊敬、懷念了劉老師什么?(3)作者為什么不寫劉老師左腿殘疾的原因?(4)怎樣理解課題?
2.按照“自問”自學探究,討論交流。
(1) 指導方法:先找出有關句段;再讀那些句段(反復地讀,邊讀邊品味);思考并說說對“自問”的理解。(2) 點撥、指導,通過群體評議,歸納總結。作者寫人物的表達方法:選材是最能表現人物的典型事例;具體細致地描寫人物的外貌、神態、動作、語言;“我”在其中,作者寫自己的心情、想法。
六.有感情地朗讀、品讀。
七.作業:
在小組內交流學習本課后的一些收獲。
積累運用四
教學目標:學生感受對聯巧妙對偶的形式特點,感受中華傳統文化,受到愛國主義思想的陶冶。閱讀分析《風箏》,把握短文的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回答文章后面的問題。
第一課時
1、 讀一讀,背一背
1)、讀對。佞ning
2)、讀懂。
A、讀名句,談理解。
B、你在哪篇課文或課外讀物中,在哪部影視劇或其他途徑中見到、聽到過這些名句,是怎樣運用的?
2、賞句。
你喜歡這些句子嗎?為什么?
3、過程。
A、個人讀、理解。
B、小組互讀互評,交流理解。
C、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4、背句。
A、同桌互背互評。
B、全班齊背。
二、閱讀--風箏
1、讀文思考:
說說你對“風箏是理想的翅膀”這句話的理解,說說你昨發讀懂的。
你讀這篇短文,學到了哪些表達方法?
2、過程:
個人閱讀思考。
小組交流理解。
指名答、全班交流。
第二課時
口語交際--介紹一種家用電器或農機、家具。
1、閱讀理解:怎樣選擇介紹物?怎樣介紹?
2、指名回答:
選了解得比較多,感興趣的哪一種介紹;介紹它的外形、功能、使用方法等;互相補充、互相糾正;評議誰說得清楚、具體。
3、組內交流、評議,推薦優秀。
4、各組優秀說,全班評議。
四、鞏固練習
把名句抄在“名言佳句本”上。
15、田忌賽馬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要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4、學習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3--12自然段,從中領會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2、學習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學生從孫臏獻計中,領會到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第一課時安排:
1、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介紹兩次賽馬的經過。
2、懂得要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部分學生有更多啟發)
3、有感情朗讀課文3-12自然段。能積累一些詞語。
第二課時安排:
1、掌握本課生字新詞。
2、學習本文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3、“動腦筋”故事交流會。
第一課時
[課前激趣]玩紙牌
出示兩組牌,紅心10、8 、4,草花9、7、3。上來的同學當然挑紅心。同學先出結果老師總以2比1獲勝。由此得出"在戰爭中,在比賽中,有時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關鍵看弱的一方能否掌握主動權。
一、引入、揭示目標
★ 同學們,在我國古代戰國時期,有一個國家叫齊國,當時齊國的貴族很喜歡賽馬,有一名大將叫田忌,他特別喜歡賽馬。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歷史故事。
板書課題:提醒:注意生字“忌”上面是自己的“己”。
齊讀課題。1、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田忌和誰賽馬?賽了幾場?怎么賽的?結果怎樣?……)2、揭示學習目標(出示,指名讀):
①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介紹田忌賽馬的經過。②從田忌賽馬這件事中得到一些啟發。 ③有感情朗讀課文。能積累一些詞語。
二、學習“兩次賽馬”部分
(一)找出兩次賽馬的段落。1、有誰知道本文寫了田忌幾次賽馬?每次賽了幾場?
2、同學們打開書,快速瀏覽一下全文,看看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第一次賽馬?從哪兒到哪兒寫的是第二次賽馬?學生快速瀏覽交流: 一(1-2) 二(13-17)
(二)自學這兩部分
1、出示學習要求:
學習要求
①各人大聲朗讀1-2自然段、13-17自然段。②各人按下面的句式,說一說田忌兩次賽馬的經過。第_次賽馬的時候,田忌先用__________對齊威王的__________,接著用__________對齊威王的__________,最后用__________對齊威王的__________。由于__________,所以田忌__________。③四人小組中,選一人說,另選一人用紙馬演示兩次比賽過程。2、學生自學。3、檢查自學:
★ 表揚:說得真有條理,我們今后說話寫文章,也要注意按一定的順序來表達。
第二課時
三、質疑,推理
1、啟發質疑:看了兩次賽馬,你覺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嗎?板書:初賽失敗------→再賽勝利2、順勢設問:(出示問題1)同樣的馬,兩次比賽的結果為什么不一樣?3、默讀課文,劃出有關的句子。(出示):還是原來的馬,只調換了一下出場順序,就可以轉敗為勝。齊讀這一句。 板書:調換順序
這個計策誰想出來的? 板書:孫臏獻計
4、這個順序可以隨便調嗎?
我們來做個實驗。請四人小組長拿出信封里的紙,四人小組討論一下,假如我們不按孫臏的計策,換一種方法安排出場順序,結果會怎樣呢?用筆在紙上照樣子寫一寫,推算一下。比一比,哪個小組算得快。
5、學生推算。教師巡視,找出一兩張推算結果多的紙。
6、(展示臺)展示學生推算結果最多的代表作品。
★ 小結:實驗證明,孫臏安排的這個順序不是亂調的。孫臏真是__________。用一個詞形容一下。(神機妙算、計算精密……)
四、學習“孫臏獻計”部分。
1、這么好的主意,為什么田忌想不出來,齊威王也想不到,孫臏卻想出來了?(出示問題2:孫臏為什么能想出這個好主意?你從中能體會到什么呢?)
請大家帶著這個問題,按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3-12自然段。可以互相提醒,揣摩人物的語氣。
比較:夸耀--夸獎
2、四人小組練讀--指名四人讀(先說說你給同學出了什么主意)--評價--全班齊讀。
3、為什么孫臏能想出這個好主意呢?在文中找一找有關句子,用筆劃出來,想一想。
(出示)
①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 (善于觀察)
②“齊威王的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 (善于思考)
③齊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馬。 (知己知彼)
4、小結:
誰連起來說一說“為什么孫臏能想出這個好主意呢”?
( ①善于觀察 ②善于思考 ③知己知彼 )
五、總結、積累
1、總結全文: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田忌賽馬》,這篇課文講述了戰國時期,齊國的大將田忌與齊威王賽馬,初賽失敗,孫臏獻計(板書),再賽轉敗為勝的故事。
2、(出示學習目標2)田忌賽馬這件事使你受到了什么啟發呢?
(①善于觀察 ②善于思考 ③知己知彼 ④從全局出發,不怕犧牲局部利益 ⑤遇到困難,不灰心 ⑥驕兵必敗 ……)
板書:善于觀察、善于思考
3、(出示學習目標3)學了這篇文章,我們認識了三個歷史人物。現在請你來評價一下這三個歷史人物,你覺得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預案:
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孫臏:神機妙算、智勇雙全
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田忌:有勇無謀、屢敗屢戰
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齊威王:夜郎自大、盲目樂觀、驕兵必敗
你想對孫臏說一句什么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想對田忌說一句什么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想對齊威王說一句什么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這節課大家學會的詞語可真不少。老師準備了一張詞語卡片,大家齊讀一遍。
(課件出示)詞語卡片:
神機妙算、胸有成竹、知己知彼、智勇雙全
有勇無謀、垂頭喪氣、屢敗屢戰、勝不驕、敗不餒、
得意洋洋、目瞪口呆、夜郎自大、盲目樂觀、驕兵必敗、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4、課外作業:(課件出示)
找自己感興趣的、有關動腦筋的故事讀一讀,準備參加班級故事會。
(預案:四人小組先交流一下,你有哪些故事,回去收集資料。)
板書設計:
15、田忌賽馬
調換順序
初賽失敗-------→再賽勝利
孫臏獻計
(善于觀察、善于思考)
16、晏子使楚
一、教學目標
1、學會讀懂句子含著的意思。2、學會本課10個生字,理解17個詞語的意思3、能給課文分段,寫出段落大意。 4、了解晏子出使楚國,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駁倒楚王的三次侮辱,維護了齊國的尊嚴。
二、教學重點 理解句子含著的意思
三、教學難點 理解晏子反駁楚王的話,邏輯關系嚴密。
第一課時
⒈揭題解題。⑴、使:出使。⑵、簡介晏子。(見“背景知識3”)⑶、簡介“春秋”: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時代,距今已有兩千多年了。
⒉按要求自學課文。
⑴、輕聲讀,讀通文中的兩個長句子。(“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腳碰腳。”“淮南的柑桔……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⑵、自學生字,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詞語的意思:大夫敝國、國勢、安居樂業,飲酒取樂。⑶、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你覺得晏子是個怎樣的人?
⒊檢查自學情況。
⒋學習1、2、3、自然段。
⑴、讀課文,思考:①、楚王為什么要侮辱晏子?劃出文中有關句子。②、晏子反駁楚王,結果如何?文中哪一個詞最能說明這一問題?(“只好”)③、晏子并沒有要求一定要開城門,而當接待的人把他的話傳給楚王后,為什么楚王“只好”吩咐開城門?
⑸、小結:從中,你對“晏子”有什么進一步的認識?
⒌做作業本上1、2題。
㈢課后小結:
第二課時
⒈學習第4自然段
⑴、默讀思考,從哪幾個詞可以看出楚王對晏子的態度?⑵、劃出楚王侮辱晏子說的話,說說他的話中之“話”。⑶、劃出晏子反駁楚王說的話,說說他的話外之“話”。⑷、根據晏子說的話,仿照前一節課老師的板書,學生自己板書歸納,理解句之間的邏輯關系,寫出“結論”。⑸、教師點撥:如果楚王認為晏子是下等人,也就等于承認楚國是下等國家;楚王想不承認,當然他的“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也就是廢話,所以他“只好”陪著晏子笑。
⒉學習第5自然段。
⑴、劃出楚王侮辱晏子的話,說說楚王怎樣侮辱晏子。⑵、劃出晏子反駁楚王的話,理解兩個“水土不同”的不同意思。(前者指氣候、水分,土壤不同,后者指社會風氣、社會環境不同。)⑶、重點指導學生填些“結論”。(楚國的環境不好社會風氣差或楚國是擱強盜國。)⑷、教師點撥:晏子先舉例,再針對楚王的侮辱,運用同樣的推理,駁得楚王“只好賠不是”。
⒊課堂小結:根據課文,說說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了晏子的過人才智?(讓學生自由發言。)
⒋作業本上3、4題。
㈢課后小結:
第三課時
⒈學習第6自然段。
⑴、這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話,放在課文結尾有什么作用?
(點明事情的結果,照應開頭,說明楚王改變了對晏子的態度。)
⑵、改雙重否定句為肯定句,比較語意。
(“從這以后,楚王很尊重晏子了。”書上原句比改后的句子意思更肯定,語氣更強烈。
⒉深刻認識“晏子”。
學習課文后,你喜歡晏子嗎?為什么?
(有過人的才智,善變的口才,不畏強權,熱愛自己的國家。)
⒊按照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給課文分段,再寫段意。
第一段(1、2自然段):楚王仗著國勢強盛,想趁機侮辱出使到出國的晏子。(起因)
第二段(3至5自然段):晏子針鋒相對,三次反駁了楚王對它的侮辱,維護了齊國的尊嚴。(經過)
第三段(第6自然段):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結果)
⒋課堂作業:完成作業本三第5、6題。
㈢課后小結:
17、赤壁之戰
目的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東吳獲勝的原因在于知已知彼、利用天時地利、揚長避短。2、理清課文條理,學習按一定順序寫的方法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4、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了解東吳以少勝多的原因。
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是怎樣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的。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了解“導讀”內容,提示課題。
我們首先要學習的一篇課文是《赤壁之戰》。赤壁是在今天湖北省武昌縣西赤磯山。據歷史記載,東吳的孫權以三萬軍隊打敗了曹操的八十萬軍隊,孫權是怎樣打敗曹操的,他為什么能打敗曹操,學習了課文你就能夠知道。
二、檢查預習。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顯示問題:赤壁之戰發生在什么時候?交戰雙方是哪些人?戰爭發生的原因是什么?結果如何?4、提出不懂的問題。
三、給課文分段。
1、默讀課文,想想赤壁之戰的經過,開始怎樣,后來怎樣,結果怎樣,然后給課文分段。2、討論分段。
四、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讀后同學評議。2、“調兵遣將”是什么意思?周瑜為什么要調兵遣將?3、“隔江相對”怎樣理解。請同學說一說。4、說說這段話講了什么。
五、學習課文第二段。1、指名讀第二段。讀后同學評議。2、周瑜為什么說火攻是個好主意?3、說說這段主要講了什么。
六、朗讀課文一、二段。
七、布置作業:預習課文第三段。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為什么說火攻是個好主意?請同學們用自己話說一說。
2、這節課我們要了解周瑜和黃蓋是用怎樣的計策打好火攻這一仗的?
二、學習課文第三段。
1、指名朗讀第三段,讀后同學評議。2、火攻這一仗是怎樣開始的?學生默讀五、六、七自然段。討論理解:(1)文中幾次提到“東南風”?為什么要在“東南風很急”的情況下來火攻?(2)從哪里看出“曹操只道是黃蓋來投降,而沒有準備”(3)黃蓋是怎樣接近曹軍的?(4)請同學根據這些內容用自己話說說這一仗是怎樣開始的?
3、火攻這一仗是怎樣進行的?引導學生默讀課文八、九自然段,著重理解風和火的關系。
4、顯示圖片,讓學生結合畫面體會兇猛的火攻場面。
5、火攻這一仗的結局是怎樣的?引導學生讀課文第十、十一自然段,討論理解:
(1)“鑼鼓震天”是什么意思?“丟盔棄甲”是什么意思、
(2)曹操為什么要逃跑?
四、朗讀課文。五、布置作業:熟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周瑜、黃蓋是怎樣用火攻打敗曹軍的,請一個同學說說赤壁之戰的過程。
這節課我們要進一步理解課文的內容,了解課文的記敘順序。
二、學習按一定順序寫的方法。
1、啟發談話:要想把事情講得清楚明白,要按一定的順序來講。對于赤壁之戰,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記敘的呢?
2、赤壁一戰的起因是什么?雙方是怎樣準備的?經過和結果怎樣?請同學們拿出筆記本,按這個順序列出提綱。
三、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
1、在赤壁之戰中,東吳以三萬軍隊打敗了號稱八十萬的曹軍,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局?
這以少勝多的原因什么?
2、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后討論。
四、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學習鞏固生字。
六、布置作業:預習《飛奪瀘定橋》。
板書設計:
15 赤壁之戰
起因 戰前準備 經過結果
曹軍犯境 妙計殲敵 大獲全勝
隔江相對 獻計火攻 寫信詐降-草船沖寨-火燒戰船-乘勝追擊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18、冀中的地道戰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冀中地道戰的產生、作用和地道的結構特點2、學習理清課文條理。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4、練習用“如果……就……”“不但……還……”造句。
教學重點:
通過語言文字了解冀中地道的結構特點。學習理清課文的條理。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了解地道戰的產生及作用。2、理清課文的條理。
教學過程:
一、了解單元要求。
二、導入新課文,提示課題。
“冀中”什么意思?你是怎樣理解“地道戰”的?
三、課堂預習。 1、默讀課文2、各自小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3、思考預習題。4、提出不理解的內容。
四、初步理解課文內容。1、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2、每個自然段講了什么?
3、全文可分幾段?(1-3)(4-7)(8)
五、學習第一段。
1、指名讀。2、討論交流。(1)為什么稱“掃蕩”?(2)敵人為什么修封鎖溝、封鎖墻?3、總結第一段段意。
(講了地道產生的時間、原因及作用)
六、作業:
1、朗讀課文。
2、思考文后1、2。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地道的結構特點和地道戰的歷史地位。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1、出示生字詞卡片,讀詞。2、有感情朗讀課文。
二、學習第二段。
1、指名讀第二段。2、讀后討論。(1)地道的式樣和特點是在第幾自然段講的?這段話講了幾層意思,每層說了什么?(2)地道的出口是怎樣的,有幾種情況?“孑口”有什么作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3)“想方設法”是什么意思?冀中人民是怎樣對付敵人的進攻的?(4)人們在地道里怎樣進行通訊聯系?“無線電”和“有線電”為什么加引號?
“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這句話在課文里是什么意思?
3、總結段意。
三、學習第三段。
1、指句讀第三段。2、這段有兩句話,第一句講了什么?第二句講了什么?3、這段話主要意思是什么?
四、自由朗讀全文。
五、練習背誦第四自然段。
六、作業:
1、熟讀課文。2、根據課文第二段的內容,畫一張地道示意圖。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練習概括本文中心思想。2、了解記敘方法。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交流地道示意圖?!
二、概括中心。
1、冀中人民怎樣利用地道打擊敵人的?2、舉例說“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3、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表達了什么中心?
三、了解記敘方法。
1、課文是怎樣一層一層將中心表達出來的?2、討論。3、小結:學習課文有條理地記敘。
四、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1、學習生字,識記字形。
2、默記本課生字,然后寫在練習本上。
按一定的順序
教學要求:
通過閱讀,理解"例話"內容,學習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式;了解幾種基本的表達方式.
教學重點:了解幾種基本的表達方式.
教學難點:學會按一定順序寫.
教學過程:
一、揭示題目,初讀例話.
請同學們輕聲讀例話.同桌說說讀懂了什么
二、反復閱讀,理解內容
讀第一自然段,學習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式.
默讀第二自然段,了解幾種基本的表達方式.
三、討論:
例話主要講了什么
提出了哪些要求
四、小結
再讀課文的時候,了解敘述的順序,能夠幫助我們進一步理清課文的內容.在作文的時候,按一定的順序寫,可以敘述的更清楚,能給人留下清晰的印象.
積累運用五
一、讀一讀 背一背
(一)讀對(提示:“殉”查字典,讀xun不讀xun。字義:為達到某種目的而犧牲性命)。
(二)讀懂:
1.這些詞語大多用來歌頌什么英雄人物的,大多用于什么情況?2.在學過的課文和讀的文章中,觀看的影視節目中是怎樣運用這些詞語的?3.理解。
(三)過程:1.個人讀理解;小組交流;指名回答,全班交流。2.背詞語。(
[小學語文下冊全冊語文教案(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小學語文教案
10.八年級地理全冊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