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題是作文教學一個重要環節,教師指導學生作文,首先要讓學生深入思考題目內容,明確題目范圍,揭示題目意義。這就是審題。只有這樣,作文內容才符合要求。否則就會出現“走題”、“偏題”現象,甚至犯“下筆千言,離題萬里”的毛病。
一、指導學生完成審題任務
(一)審清體裁
體裁是文章的表現形式。在小學階段涉及的體裁一般有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詩歌等。小學作文訓練的重點是記敘文和常用的應用文。記敘文主要有寫人、記事、寫景、狀物四種形式。審清體裁,就是要弄清題目要求我們寫什么形式的文章,是寫人記事呢,還是寫景狀物。
一般情況下,文章的體裁,題目都有明確的揭示,要留心辨別。
以寫事為主的記敘文,常常注明XXX事;以寫人為主的記敘文,常常注明XXX人;以寫活動為主的記敘文,常常注明XXX活動。如“發生在家里的事”、“記一件有趣的事”、“記一件互相幫助的事”,這些題目都標明是寫事的文章。“記一個勤奮學習的人”、“吃苦耐勞的媽媽”、“助人為樂的張阿姨”,這些題目標明是寫人的文章。“記一次有意義的活動”、“記一次冬游”、“記一次參觀活動”,這些題目都標明是寫活動的文章。
一般情況下,標有“記”字的,常常是記敘文,如“記一件事”,“記一個我熟悉的人”。以介紹物品名稱為題的,一般是說明文,如“洗衣機的使用和保護”、“文具的保養常識”。
有的文題,可以寫幾種體裁,如“母校使我難忘”,既可以寫母校的老師、同學 使我難忘,又可以寫母校的事使我難忘,還可以寫母校的景色使我難忘,這樣的文題,要先確定內容及中心,再確定體裁。
(二)審清人稱
人稱分為三類,第一人稱“我”,第二人稱“你”,第三人稱“他”,用第幾人稱寫,要根據主題的需要,如“在雷鋒的精神鼓舞下”,應用第一人稱來寫,這樣容易寫出自己的感情,表達得親切自然。如果用第三人稱,寫別人怎樣受鼓舞就不如第一人稱真切。再如“雷鋒精神鼓舞了他”,應用第三人稱寫,這樣能比較靈活自由地運用多種表現手法。審題確定人稱,不能只看作文題中的人稱代詞。如“我的同學”,題目中的人稱代詞是“我”,但并不意味著一定要用第一人稱寫,“同學”是寫作的主要對象,應重點表現同學的品質,最好用第三人稱。又如“她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雖然“她”是第三人稱,但她是文章重點寫作對象,這樣的文題,最好用第一人稱寫。
(三)審清選材范圍
文章的題目很多在選材范圍上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注意弄清這些要求,以防所寫的內容跳出“圈”內。如“上學路上二三事”這個文題,提出了三個方面的范圍要求:時間范圍“上學”;地點范圍“路上”;數量范圍“二三事”。再如“我愛媽”這個文題,不僅規定了寫作對象“媽媽”這個人物范圍,還規定了寫作內容“怎樣愛媽媽”。
確定文章的選材范圍,要注意分析題目中的修飾語。如“一堂生動的語文課”,修飾語是“一堂生動”。從這個修飾語中我們清楚地看出,這堂語文課的數量范圍只能是“一堂”,寫作內容應圍繞著怎樣“生動”來選材。一般來說,題目中的修飾語越多,寫作的內容就越窄,范圍越小,反之,修飾語越少,寫作的內容就越寬,范圍越大。如“一個星期六的晚上”,這個題目的修飾語較多,嚴格限制我們必須寫“星期六的晚上”,不能寫其他時間的晚上,也不能寫星期六的其他時間,只能寫晚上,而且只許寫“一個”晚上,不能寫兩個。如果這個題目就是“星期六”,范圍就廣泛多了,早晨、晚上,一個、兩個星期六都可以寫。
(四)抓住“題眼”
“題眼”,就是作文題目中揭示思想意義,體現文章中心,點明重點或表示感情色彩的詞語。“題眼”是關鍵詞,審題必須重點抓。如“一個刻苦學習的人”,題眼是“刻苦”,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我心愛的鉛筆盒”,題眼是“心愛”,表明了作者的感情。“美麗的冬天”,題眼是“美麗”,揭示了文章的重點。
分析題目中的題眼,要注意文題的結構類型。如果文題是一個短語,修飾的詞語一般是題眼,如“美麗的冬天”中的“美麗”,“珍貴的襯衣”中的“珍貴”是題眼。如果題目是一句話,一般來說題眼在題目的后半部分中,如“小華后悔了”中的“后悔”,“小明和小強和好了”中的“和好”都是題眼。
審題抓住題眼十分重要,題眼抓得準,有利于突出重點,表現中心。否則就容易把文章寫偏,中心不明確,重點不突出。
審題,除了弄清以上各項內容外,還要注意題目下面附帶的具體要求,這也是審題的一個方面,要予以重視。如“以‘我愛……’為題寫一篇作文。標省略號的部分由自己填上,可以寫人,可以寫景,也可以寫物。要抓住事物的特點寫,并寫出你喜愛的情感。作文前,要先確定中心,想好敘述的順序,列出簡要的作文提綱。寫完后,要認真讀一讀,看看是否做到內容具體,語句通順,有中心,有條理。如有不夠妥當的地方,用修改符號加以修改。”這個文題附加的要求較多。首先提示了寫作體裁要求,然后提示了寫作的重點,最后又提示了寫作過程。審題如果注意這些附加要求,寫起來就能更好地把握住。
二、教給學生審題方法
審題的方法很多,常見的審題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分析法
分析法,首先要指導學生弄清文題是由哪些詞組成的,然后再逐詞推敲,弄懂每個詞的意思,最后進行綜合分析。如“好風氣”這個題目的審題,首先要清楚這個題目是由“好”和“風氣”兩個詞構成。然后再推敲一下這兩個詞的意思:“風氣”是指社會上或某個集體中流行的愛好或習慣;“好”是指優點多的或使人滿意的。理解了這兩個詞的意思后,再進行綜合分析,“好風氣”是指好的愛好或習慣。分析法分析要正確,只要有一處差錯,就會造成不切題的毛病。如寫某人做某件好事,沒有群眾性、廣泛性,就不太切合題意。
(二)比較法
有些文章,表面上看,意思差不多,可是你仔細比較一下,就會發現它們之間是有差別的,有時差別還比較大。如“我的同學”和“我和同學”這兩個題目,差別較大。“我的同學”中心詞是“同學”,“我”是修飾成分,這篇文章要求寫有關“同學”的品質等內容。而“我和同學”是并列關系,這篇文章要求既要寫“我”,又要寫“同學”,還要寫出“我”和“同學”之間的關系及發生的事。如果只寫“我”不寫“同學”,或只寫“同學”不寫“我”,或者沒有寫“我”和“同學”之間的關系及“我”和“同學”之間發生的事,就不切合題意了。
比較法有利于更好地理解題目的要求。相似題目要進行比較分析,這樣才有鑒別,作文才會更切題意。
(三)提問法
提問法是一種常見的審題方法,一般來說,看到一個文題,學生常常在心里提出問題,一邊問,一邊從文題中尋找答案。
文章的體裁是什么?
文章應用第幾人稱寫?
文章的中心是什么?
文章的重點應寫什么?
如指導學生寫《大家都夸他》這篇文章,在審題時可以問一問學生:“看到這個題目,你想提出哪些問題?”可能學生會提出:“大家都有誰?都誰夸他?他又是誰?為什么夸他?夸他什么?”一邊問,一邊集體尋找答案,文章要寫的內容,表達的中心,選材的范圍也就清楚了。
[小學生高年級作文審題能力的培養]相關文章:
7.力的分解課件
10.形容說話無力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