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秀華
教材與學情分析:
《靜夜思》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的作品,他的詩想象豐富,風格飄逸豪放。這首詩通俗易懂,家喻戶曉,有的學生在入學之前已經倒背如流。但是多數學生在朗讀古詩的韻味上缺乏鍛煉。所以教學這首詩,應重在吟誦,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出節奏,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詩人綿綿的思鄉之情,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有感情地誦讀、背誦這首詩文。
2.會認“靜、夜、思”等十個生字,會寫“鄉、頭、是”三個字,理解本詩的大致意思。
3.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激發學生對閱讀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
二、教學重點:
1、認讀生字,寫生字。2、朗讀、背誦古詩
三、教學難點:
1、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思念故鄉的心情。
2、初識平仄(zè),根據平長仄短的規律試讀古詩,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
課前活動 成語接龍
教學流程:
1、猜謎語導入
師:小朋友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出一個謎語,同學們猜猜是什么?
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面圓鏡,有時像把鐮刀。
生:月亮
師:小朋友,你們喜歡月亮嗎?從古至今,許多詩人、作家和你們一樣也很喜歡月亮,望著月亮,詩人、作家會想起許多令他們思念的東西。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有關月亮的古詩《靜夜思》。
2、板書課題,(教師板書,學生齊書空)
【設計理念】 以兒童喜聞樂見的猜謎形式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輕聲讀詩文,把不認識的字圈出來。
2.初認平仄[zè]
師:古時候沒有聲調,古時候的聲調看老師寫(老師板書平聲和仄[zè]聲)一起念!
師:現在的聲調和古時候的聲調是有聯系的,現在的一、二聲就是古時候的“平聲”,會傾聽的孩子學得好,三、四聲就是“仄聲”。
師:為了好記一點,平聲用“一”表示,仄聲用“I”表示,平聲字念得時候要長一點,仄聲念得時候要短一點,這個規律就叫平長仄[zè]短。大家跟老師念。
生:平長仄短。
3.生拿起筆給詩詞標上平仄聲
4.根據平聲長仄聲短的規律試讀古詩。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設計理念】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一環,古詩本身固有的節奏美,非常適合“美讀”訓練。
三、讀拼音,寫生字,我能行。
shì xiāng tóu
四、指導書寫,比一比,看誰寫的生字最漂(piào)亮 (liàng),強調 “頭” 的最后一筆是點而不是捺。
鄉
是
頭
五、讀詞語,我最棒。
床前 明月 低頭 故鄉 舉頭 (卡片)
六、再讀古詩,感受詩意,深化情感。
1、學習第一行,“明月光”是的指怎樣的月光?(明亮的月光)
說第一行詩意。(明亮的月光照在詩人床前)
2、學習第二行詩,互相交流,并說說自己在什么時候見過“霜”。
嘗試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明亮的月光照在詩人的床前,好象是鋪在地上的白白的霜)
3、學習第三行,理解“舉頭”的意思(做動作)
說說詩人在干什么?(詩人抬頭望著天上的明亮的月亮)
4、學習第四行,引導學生用動作表示“低頭”的意思。
詩人看著掛在天空中的明月,會想到什么呢?(會想到家鄉,想到親人)
5.模仿練讀,想象意境。
角色表演:小朋友,現在請你們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在一個靜靜的夜晚,站在窗前望著圓月……(生雙手合攏放在背后,深情吟誦)
【設計理念】 深入感知課文中的情感,但不是用分析的辦法,而是利用詩意的畫面,有感情地朗讀的辦法,使學生整體感知,這樣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特別是農村里留守兒童感受得會更深。
七、課堂鞏固
① 、 一字開花,我能行。
明
月
鄉
② 、 我會按課文內容填空。
靜 夜 思
( )前( )( ) 光,
疑( )地 ( ) 霜。
舉( )望( )( ),
低( ) 思 故 ( )。
③、 我能用歌聲 唱出來
[《靜夜思》公開課教案設計 (S版一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2.s版搭石課件
6.語文S版窮人課件
7.語文s版搭石課件
10.中班古詩靜夜思教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