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要求
1毖Щ岜究5個生字。學習課文中出現的新詞。
2閉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崩斫飪撾哪諶藎懂得刻舟求劍得不到劍的原因,明白必須根據情況的變化辦事的道理。
二、教材說明
這篇課文是成語故事。講的是一個坐船過江的人,不慎把寶劍掉進江中,他一點兒也不著急,只在船舷上刻了個記號,準備船靠岸以后,從刻著記號的地方跳下水去撈寶劍。這個寓言故事,諷刺了那種辦事愚蠢、不知事物會變化的人。
課文共有四個自然段。
第一、二自然段講寶劍掉進江中,掉劍的人在船舷上刻了一個記號。寶劍是在什么時候掉的?在“坐船過江”的時候。這是認識刻舟求劍為什么錯的關鍵。
第三自然段講同船的人問那個掉劍的人為什么在船舷上刻記號,大家對那個人的做法不理解。
第四自然段講那個人向同船的人講他為什么在船舷上刻記號。這是課文的重點。
課文中有一幅插圖。圖的內容和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相對應,畫的是那個掉劍的人用刀子在船舷上刻記號。
本課的難點是學生理解這則寓言的寓意。學習生字詞、朗讀課文,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三、教學建議
(一)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詞語卡片、課文朗讀錄音帶、教學掛圖(或投影片)。
如果沒有教學掛圖和投影片,可以準備硬紙折成的小船、寶劍和線,供課上演示用。
(二)識字、寫字教學
1筆蹲紙萄А
識字教學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可以讓學生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利用熟字和偏旁記憶字形。再通過指導寫字把音形義統一起來。
2斃醋紙萄А
指導書寫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字:
求:共七畫,與水的寫法不同,第三筆是“點”,第四筆是“提”,不要把這兩筆寫成一筆。
催:左窄右寬,左邊是單立人,右邊的上半部是“山”,下半部是“隹”。
寶:上面是寶蓋兒,第三筆是“橫鉤”,不是“橫折”。
劍:左右結構,左寬右窄。左邊是“僉”,第七筆是“提”,不是“橫”。
靠:上邊“告”要寫扁一些,下邊“非”要寫短一些。
(三)詞句教學
“不用著急……準能把寶劍撈上來”。“不用著急”這是針對上文“還不趕快撈”而講的,又同第二自然段的“一點兒也不著急”相呼應。說明那個人想好了撈寶劍的辦法。
“寶劍是從這兒掉下去的”說明他在船上刻記號是為了記住寶劍是從什么地方掉下去的。
“……等船靠了岸,我就從這兒跳下去,準能把寶劍撈上來。”這句話交待了那個人撈寶劍的辦法,可以看出他非常愚蠢,不懂得船在行駛,刻記號的地方已經不是掉劍的地方了。
讀寫下列詞語:
寶劍催靠岸刻舟求劍不慌不忙一不小心
(四)朗讀指導
要著重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的第二至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要讀出那個人“一點兒也不著急”的語氣。第三、四自然段的對話,可分角色練習朗讀,要讀出同船的人催他時著急、懷疑的語氣和那個掉劍人不慌不忙、十分自信的語氣。
(五)練習提示
課后練習第1題是朗讀課文,說說那個人能把寶劍撈上來嗎,為什么。教師可以演示船能活動的投影片,也可以在黑板上畫上波浪線表示江水,把用硬紙剪成的小船掛在一條線上,再把紙剪成的寶劍從船上掉入江中,把紙劍貼在黑板上,拉動小船至岸邊。讓學生從觀察中知道,船移動了,船舷上的記號也跟著移動,但掉在江里的寶劍沒有跟著船移動。從而使學生懂得,那個人想等船靠岸后再從船舷上刻記號的地方跳下去撈,肯定是撈不到寶劍的。
第3題是填空,再讀一讀。要先指導學生自己試著填空,然后在班上交流,填正確后再練習讀。
第4題是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要先讓學生自己講,然后再講給別人聽。
(六)擴展活動
讓學生從課外書籍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寓言,并練習講熟練,準備參加班級的故事比賽。
(七)課時安排
教學本課可用2課時。
四、教學設計舉例
(一)讀課題,了解“刻舟求劍”字面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
(三)檢查生字的讀音(出示生字卡片)。
(四)細讀課文,抓住掉劍人的動作、神態、語言以及同船人的語言,反復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并通過看船能活動的投影片或實物演示,讓學生知道掉劍人錯在哪里,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出:必須根據情況的變化去處理事情。情況變了,處理的辦法也要跟著變化。
(五)指導朗讀。
要在讀中體會那個掉劍人和同船的人的神態、表情及語氣。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六)進行識字、寫字教學。
(七)完成課后練習。讀寫詞語。
(八)布置擴展活動。
[刻舟求劍(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4.
10.刻舟求劍文言文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