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富田小學 廖發梁)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 能根據注釋和課外資料理解詞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2.背誦課文,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學習重點】
學生能憑借注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學習難點】
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知識鏈接】 余伯牙,春秋時代的琴師。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故被人尊為“琴仙”。《茍子勸學篇》中曾講“伯牙鼓琴而六馬仰林”,可見他彈琴技術之高超。《呂氏春秋本味篇》記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鐘子期領會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琴操》記載:伯牙學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師成連把他帶到東海蓬萊山去聽海水澎湃。群島悲鳴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現在的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傳說中俞伯牙的作品。后人以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為題材還創作了琴歌《伯牙吊于期》。
【教學過程】課前預習
1.背誦《三字經》“人之初--千而萬”
2.(教師在黑板左板書)
峨峨泰山 洋洋江河
指名朗讀,說這兩個四字詞語有什么特點。
(AABC式;前面的疊詞形容后面的景物)
同學們能不能也說幾個這種形式的詞語。
(生說,教師板書)如:
皎皎明月 徐徐清風 藹藹云霧 裊裊炊煙 依依楊柳 青青草色……
一.激情導入,揭題
1. 同學們,人們常說“千金易得,知音難尋。”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的珍貴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于“知音”的文言文。
2.讀題解題:介紹伯牙后說說“絕、弦”是什么意思?
3.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伯牙是春秋時期一位非常有名的演奏家,琴是他的生命,可是他為什么要把自己的琴弦弄斷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中去尋找答案。這是一則文言文,學習這類課文的方法就是多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先看看這節課的學習目標。)
二、讀通課文,感知文意。
1.自由、大聲地讀課文,讀2-3遍,爭取讀通課文。
2.指導學生讀課文,讀后評價并相機提示學生注意斷句停頓,讀出節奏。
(過渡:同學們將課文讀正確、流利了,也讀得有些古文味了,那這則文言文描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現在請同學們根據注釋去看看。出示課件)
三、讀懂課文,領會文意。
1.自主學習,疏通文意。
2.結合課文下的注釋和課外資料,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大家兩人一組互相講給對方聽,遇到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向老師求教。
3.匯報: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故事。
(這是一個多么感人的故事呀,聽完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四.品讀課文,感悟知音
1.探究一:什么是“知音”?
①學生反復讀課文,勾畫出鐘子期和俞伯牙互為知音的語句寫下來。抓住關鍵字“善”,反復品味。(聽著琴聲,鐘子期仿佛看到了什么?此時他的神情又如何?指導學生讀出激動、驚訝!)
②大膽想象:伯牙彈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的場景,還會有哪些動人的場景?這時,子期分別是怎樣贊嘆的?
仿句說話: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鐘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 )!”
伯牙鼓琴,志在細雨,鐘子期曰:“善哉,( )兮如( )!”
伯牙鼓琴,志在( ),鐘子期曰:“善哉( ), 兮像( )!”
③指導朗讀,板書“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人生得一知己,足已,想想此時伯牙的心境應該是 ,讀出心中的激動與歡喜。一個所念,一個必得之,心有靈犀一點通,所以伯牙把子期視為知音。板書:知音)
2.探究二:為什么要“絕弦”?
①過渡:碰到這樣的知音,那伯牙為什么還要斷弦呢?(就是這樣一鼓一聽,一彈一和,兩心相印,其樂融融。約定的一年見面時間將至,伯牙坐船撫琴而來,但與他見面的是子期的墳墓呀。所以……也可借助學生的答題話語過渡)
②出示語句: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在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③指導朗讀語句(此時,面對鐘子期的墳墓,伯牙的心境如何?)
就是這種失去知音下的悲痛的心境下,讀--
就是他痛失知己,肝腸寸斷的情況下,讀--
就在他悲痛欲絕的心境下,讀--
④小結:可見知音難覓呀!所以我國的古詩常有提及“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絕弦已無聲。”自由讀資料袋,讀完袋,相信同學們對這個故事會有更深的了解,下面請同學們帶著那份情有感情朗讀課文。
【作業】
1.背誦課文
2.課后搜集表現知音良朋的詩文和名言名句
板書: 25.伯牙絕弦
再無知音 子期死
伯牙所念 鐘子期必得之
[伯牙絕弦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3.伯牙絕弦頂尖教案
4.林珊伯牙絕弦教案
6.伯牙絕弦教案范文
10.《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