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直中心校 劉明華
這些年來,大大小小的課程研究、教學活動,讓一線教師無所適從,有時候真有點云里霧里,一片迷惘的感覺。反思我們的教學,隨時都在為教而教,越強調教學,越不知教學是什么,課堂是什么。這是因為,我們的教育活動開展得頻繁,但偏離了教育的宗旨。
每開展一次活動,教師的收效不大,比如剛進行了“發展性閱讀教學模式”的探究,有了一定的成效,沒有加以深化、改進與提高。又提出了“建立合作小組,打造高效課堂”的教學主張。課堂強調以讀的方式為主,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形成語感,達到積累語言,運用語言。這是一種用讀來促進語文涵養的形成的教學主張。最近我觀看了老教育大師支玉恒老師執教的《地震中的父與子》,支老師用平實的讀,把學生帶入了感人的語言中,讓學生在一遍又一遍吟誦中,感受了語言的魅力;在有節奏的引導中體會到了句式的妙處;在多形式的朗讀中形成了語言積累。有些大家在評參賽老師的課時就列舉了種種讀書形式,可見讀成為了語文課上主要學習形式?墒牵壳暗摹靶〗M學習”教學模式,主張有步驟地組織教學,必須按部就班的完成四個、五個環節,課堂的結構必須由這些環節組成。這不是和許多教育專家們所倡導的簡單教語文、相素習語言大相徑庭嗎?所以,一線教師大多是急于應付,有組織者聽課,按部就班的走環節,沒有組織者聽課呢,按老規矩上課,這樣,周而復始,猶如邯鄲學步,收效不大。現就目前的“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談談我的汪淺見。
真正有所進步的,課堂能高效,其實還得靠鉆研教材,對課程標準深入研究,把學習目標裝進腦子,有的放矢地進行備課,扎實抓好基本能力培養,打好語文學習的堅實基礎,著實加強語言的積淀,從語文學習材料入手,讓每位學生真正進行語言實踐,在實踐中提高語言運用能力,達到聽說讀寫的整合訓練。
一、充分發揮小組學習對學生學習習慣的促進作用
小組合作學習,是合作學習的推廣和深入,早在七十年代,美國就提出了合作學習的概念,合作學習改變了學生學習環境,使學生學習主動性得到了激發,給學生創造了自主學習空間和時間,學生獲得學習資源的渠道也多了。學生進行小組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習小組成形的基礎之上。所以,打磨細節就成了建立學習小組的奠基工作。學習小組的建立和完善,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習慣,在一系列的小組分工、各負其職安排中,學生不管從被動還是主動的層面,都比以前的學習習慣有所改觀。傾聽的習慣,評價的習慣,以及對讀、檢查、糾錯的能力,都有發展與提高。
二、努力克服小組學習形式的機械性
小組學習的教學模式,已將學習過程擬定好框架,教師只需要按照這框架去填充內容,引領學生走完這幾個步驟,必須按照步驟,有自學、群學,有展示,并且每個步驟不能少,甚而至于,組員發言也有規定,必須有固定的句式,一味求同,規范了回答的語言,匯報交流的種種形式,讓學生牢記匯報的語言,教師只需要把所有的問題,交給小組成員,這樣的課堂,不是一言堂,模式化,就是熱熱鬧鬧走過場,把所有的讀寫任務交給了學生,實則收獲甚微,毫無語文味。語文課堂無異于放羊式教學,教師只做了趕羊人。
不可偏指,小學生思維不是定式的,也不是以理性為主的,他們更多的是靠感性來認識的,從感性,再到理性的這樣一個提升過程。就一堂課而言,起先的認識,是出于自身的潛在意識,或者說是大腦里的組塊對信息的本能反映,有時,他們的反映并不是完全合乎主題,或者合乎文本主旨,這就要教師對其做出分析,從他們的認識出發,設置思維的障礙,把各課的訓練點提綱挈領的傳遞給學生,引導學習的突破點。這樣,在有疑問的時候進行合作學習,在有見解之后進行交流,才能在互相碰撞中提升自己的認識,形成新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同時獲得自己的理解與感悟。這樣才會有顯性的進步和隱性的進步,不管是從學習能力上,還是語文素養的形成方面,都能有所促進與提高。所以,小學生的展示,可以是一句話,可以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共同完成對文本的解讀。并不是像流水線一樣,工廠生產線一樣,環環完成得利索、干凈。最生動的課堂,是看學生的心是不是被打動了,是不是調動了學生最原始的思維,是不是對他的語文學習有促進,是不是興趣有所增強,看教師怎樣不留痕跡地把各環節融合在課堂,并且有實效地服務于課堂,作用于學生的發展。
三、避免小組學習結果的“標簽式”
我們每聽一節課,都有同學這樣匯報:我是AB小組的N號,我們小組一致認為……或者是:我們經過討論,認為……如此種種規范化的語言。這樣被模式化的小組學習課堂,是阻礙學生的語文學習主動性的,是湮滅學生個性的贅言。也許有的學生,他的想法更為確切,更為有思維的活性,可就是沒有發言的機會,甚至懷疑自己的想法有偏差。對于一個小學生,他們在小組里合作探究,能把自已的意見發表,樂于探討就足也,并不需要有個統一的結論,也不可能達到那樣的高度,更不需要急于達到那樣的目標。當然有些內容學生通過學習是能達到那樣的效果的。尤其是語文課,它的課堂教學目標可以是近期的,當堂的,也可以是長遠的,整合性的。當然,。所以,小組學習,一定不能忽視個體學習,個體學習是實踐活動的基本形式,是真正意義的面向全體,就學習語言規律而言,強調的就是個體內化。課堂教學必須充分提供學生“個體學習”的時間與空間,減少不必要的中間環節,增加學生直接感知學習內容的機會,讓學生目視--口誦--手批--心想,讓閱讀內容作用于學生的多種感官,引起判斷、分析、歸納、理解、想象等一系列的心智整合活動。在有了一定的印象和思考后,通過互相討論,可以增加課堂上的信息量,有助于學生主動深入地學習的推進,引發新的思考,給學生展示個性的機會。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采用不同的小組學習形式,盡可能讓每位組員有話可說,有意可表,的也盡量讓每位學生得到鍛煉,提高小組成員的整體水平。
教育的宗旨是什么,是讓生命充滿活力,生動活潑地發展。小組學習給每個學生提供了新的土壤,而施肥的還是我們。讓小組學習成為學生暢所欲言的“演講臺”,而不要成為學生濫竽充數的庇護所;讓小組學習成為學生興味盎然的討論席,而不要成為小老師的演練場;成為友好互助的交流會,而不是爭奪榮耀的PK臺。教師在組織中,應有更強的把握教材的能力,更熟練的解讀文本的技能,時時對學生產生的疑問進行引導式的學習,起到“一兩撥千斤”的功力。
[采擷最大的麥穗(教師隨筆)]相關文章:
2.最大的麥穗讀后感
5.音樂教師隨筆
6.歷史教師隨筆
7.教師數學隨筆
8.教師工作隨筆
9.美術教師隨筆
10.揀麥穗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