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理解“龐然大物、大顯神威、合二為一、左抵右擋、難以招架”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了解坦克的發明過程,理解坦克是怎樣把矛的進攻與盾的自衛的優點合二為一的,結合生活經艷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實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了解發明家是如何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進而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教學難點:
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25課矛和盾的集合,師板書課題。
2、指導課題里“集”的寫法和含義。注意上面的隹是四橫表示短尾巴的鳥,下面的木的橫要長些。什么叫集合呢?聯系生活實際理解。
3、矛和盾各有什么作用呢?生說師板書: 進攻 自衛
過渡:發明家怎樣把矛的進攻和盾的自衛這兩個優點集合一起,發明坦克的呢?相信大家學了課文后,自然就明白了。
二、學習課文,悟道理。
(一)學一二段。
1、發明家在什么情況下,產生了一個想法?
(1)生讀一二段,解決問題。(當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他左抵右擋,難以招架,在這緊張危機的關頭,發明家產生了一個想法。)
(2)出示這句話,引導生理解詞語雨點般、左抵右擋、難以招架。
2、在緊張危急的關頭,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什么樣的想法?
(1)生讀有關句子。如果……就…… 老師相機畫出坦克外殼
(2)小結:用鐵屋子代替盾,這是利用盾的自衛的優點。
過渡:可是鐵屋子也有缺點,只能自衛而不能進攻。因而發明家又想到了什么?
(二)學習三、四自然段。
1、默讀三、四自然段。邊讀邊思考:
(生:在鐵屋子上開個小洞,從洞口伸出進攻的“矛”--槍口或炮口。)師小結:這是用槍口和炮口來代替進攻的矛 老師相機畫出坦克炮塔簡筆畫
可是鐵屋子不會跑,還是無法靈活的進攻呀!
(生:還需要裝上輪子、安上履帶。老師相機畫上有關部件,最后畫成了一輛坦克。)
2、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坦克發明的過程。
3、引導總結:其實,坦克就是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而成的。
(三)學習第五自然段。
1、帶著問題默讀本自然段:
把矛和盾合二為一有什么好處呢?這坦克效果到底怎么樣呢?請你在段落中找出一個最恰當的詞語來說一說。
(板書:大顯神威,然后反復讀,讓全班同學站起來,立正、抬頭挺胸地讀,把氣勢、威風讀出來。)
2、你還能找出其他的四字詞語來嗎?
詞語:合二為一、龐然大物、哇哇直叫、亂成一團
3、“合二為一”怎么理解,誰來告訴大家?
(結合黑板上的板演引導學生理解。)
4、你從課文中哪里可以看出坦克大顯了神威?請你找出相關的語句放聲讀一讀。
(指導學生反復讀,讀出“哇哇直叫、亂成一團,在讀中感悟、理解“大顯神威” 。)
(四)學習第六自然段。
1、坦克為什么這么厲害?
誰來說一說,說的時候最好能用上“因為……所以……”這個連接詞。
(因為坦克把矛和盾的優點集于一身了,所以它很厲害。)
2、發明家發明坦克的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樣的道理?
出示小黑板: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
(反復讀,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坦克就是把矛和盾的長處集合在一起而打敗敵人的)
3、生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
4、總結用事實說明道理的方法。
三、引導生找出生活中的集合。
1、師舉例:帶橡皮的鉛筆是集合了鉛筆能寫字、橡皮能擦錯字的優點做成的。
2、生舉例空調、手機、代表的臺燈……
3、師繼續引導從學習、做人、做事……
(如引導學生找出別人的長處,然后學會在日常生活中把別人的長處集合到自己身上來,懂得同學間要互相取長補短。)
四、我要做
1、摘抄好詞。
2、作文:我的奇思妙想
板書設計:
25 矛和盾的集合
﹨ ﹨
進攻 自衛
}道理
ˇ
坦克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中,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是勝利者”的道理。 指導學習第一部分時,我先讓學生了解發明坦克的過程,坦克是怎么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合二為一的,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個發明過程。最后一自然段是課文的難點,使學生了解本文所要闡明的道理,就是要善于發現事物的優點,根據需要,把優點很好的集中起來,為我所用。同時進行總結讓學生明白這篇課文是通過一個故事來講一個道理。使學生懂得以后寫一個道理的時候可以用一個事例來說明,最后“你能用別的例子來說明這句話嗎?”對本文進行拓展。
可是如何與現實相結合,學生不知如何說,我就給了他們一些提示:鉛筆、兩用空調等物品是如何發明的,學生從中領悟到集合優點所得,并打開話匣舉出了很多例子。
[《矛和盾的集合》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
2.
3.矛盾論和實踐論讀后感
4.
7.
8.
9.
10.關于自相矛盾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