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安岳縣石羊鎮中心小學:蔣例臻
設計理念:
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注重情境的熏陶和感化,通過引導學生與文本多次對話,用立體化的文本去撞擊學生的心扉,使學生在優美的語言環境中感悟、積累、應用。
教材簡析:
《桂林山水》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S版)的一篇課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
課文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說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然后,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水、桂林山的突出特點。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聯系起來,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在讀者面前。整篇文章構思精巧,句段精美,文首引名句,文尾引詩句,以“蕩舟漓江,來觀賞桂林的山水”開始,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結尾,首尾照應,結構渾然一體,給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受。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通過品讀積累大量的優美詞句,同時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領悟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的方法。
2.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通過對桂林山水獨特的美的感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情感。體會蘊含在詞句中的熱愛之情。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團隊協作的精神。
3.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表達、朗讀能力、想象能力。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領悟作者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感受桂林山水的美,理解“為什么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教學難點:
學生能夠在老師的指引下查找到與課文有關的資料,并能進行觀察、歸納整理。
學生情況分析:
這篇課文圖文并茂,充分展示了桂林山水之美,學生容易產生興趣。但是,由于很多學生未能去過漓江親眼目睹桂林山水,對課文的理解僅限于文字的表達,桂林山水究竟美在何處,學生沒有具體的感性經驗,也就難以激發他們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設計特色:
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 激情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壯麗、風景秀美,有秀麗神奇的黃山、水平如鏡的西湖、巧奪天工的蘇州園林、美麗富饒的西沙群島,更有那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2.今天,老師要和你們一起去觀賞桂林山水,去領略它獨特的美。坐穩你們的小船,我們出發了。你們看------
3. 屏顯畫面,現在老師給你們作導游,來介紹桂林山水。
二. 整體感知,帶入情境
1.范讀課文。(音樂伴奏)
2.此時,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讓學生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
3.小結,并引讀第一節。怪不得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板書:甲天下)
三. 精讀第二節,體會感情
1.自由朗讀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筆劃出來,好好地練讀,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讀表達出來,說說你為什么這么讀。
2.交流朗讀,在讀中體會水的:“靜”、“清”、“綠”。屏顯文字: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1)通過范讀、指名讀、齊讀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靜、清、綠。(“靜”這句讀得輕而緩慢,讓人感到水在輕輕地慢慢地流;“清”這句讀出驚喜,讀得讓大家都看見江底沙石;“綠”這句讀出贊嘆之情。)
(2)感悟作者表達“綠”的精妙。
(引導學生把“無瑕的翡翠”與“碧綠的草坪”、“綠色的玻璃”加以比較,體會作者描寫的形象性和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3)讀了這句話,你對漓江的水有怎樣的印象?請概括地說。(板書:靜、清、綠)
(評價激勵:概括得真好,我們讀文章的時候要把長句讀成短句。)
3.體會作者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
(1)屏顯文字:漓江的水真靜啊!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沙石;
漓江的水真綠啊!
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2)和原句對比讀,說說哪句話給你的印象更為深刻。
小結:是的,我們寫作文的時候,不僅要說出景物的特點,還要作具體、生動、細致的描寫,這樣寫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屏顯文字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很清,還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呢!
漓江的水可真綠,多像一塊無暇的翡翠。
和原句對比讀,你有什么感覺?
(原句整齊,讀上去有節奏,瑯瑯上口)
(4)指導朗讀,把你感受到的美讀出來。
4.激情點播
既然這一節寫的是漓江水的靜、清、綠,為什么這節開頭,還寫大海和西湖呢?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讓學生理解對比寫法可以襯托漓江獨特的美)
5.理清敘述順序,指導學生背誦。
(1)這段話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體寫漓江水的特點,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寫出了水的靜。
(2)屏顯畫面,音樂伴奏,學生試背。
四、學法遷移,自學課文第三節
1.小結學法。
剛才,我們感受了漓江的秀麗風光,是通過讀讀、劃劃、練練、說說的方法來學的,下面請同學們用這種方法以小組交流的形式自學第三節。
2.出示要求,屏顯文字。
讀讀:讀第三節。
劃劃:劃出最美的句子。
練練:讀出美的感受。
說說:值得學習的寫法。
3.朗讀比賽。
誰覺得自己能夠把桂林山的特點讀出來,就自告奮勇來當擂主,接受同學們的挑戰,挑戰同學要先對擂主做出點評再朗讀。
4.朗讀欣賞。
比賽優勝者配樂朗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象,看能否看到奇、秀、險的桂林山。
5.談談值得學習的寫法。
(對比:抓住特點具體地寫;用整齊的句式)(板書:奇、秀、險)
導語:靜、清、綠的漓江水猶如一面大鏡子,倒映著奇、秀、險的桂林山;奇、秀、險的桂林山環繞著靜、清、綠的漓江水,請同學們看風光片,聽老師朗讀最后一段。
五、以讀代講學習第四節
1.范讀。(音樂伴奏)
2.激情點撥
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畫,這幅畫有83公里,所以說是連綿不斷的畫卷。這幅話是誰畫的?(生答:大自然)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筆把桂林山水描繪得這般如詩如畫、如夢如幻,讓我們感到如癡如醉。 (板書:美如畫)
3.屏顯文字,生齊讀最后一節,音樂伴奏。
讓我們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里吧!
六.交流信息。把小組收集到的資料整合在一起進行演示交流,要求各小組派一名代表解說。
(通過小組內的協作交流,把收集到的有關桂林山水資料整合在一起。這不僅培養了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還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通過小組內的解說,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七、創設語言環境,進行口語交際。
1.假如你是導游,你準備怎樣向別人介紹桂林的山水?
2.自由組團,每團設一名導游開展活動。
3.推薦一名優秀導游在全班表演。
(學會運用語言進行口頭表達,書面表達是語文教學的宗旨。建構主義認為必須在一定的情景中學習才能真正意義上的“意義建構”,這一教學環節,讓學生在創設的旅游情境中完成對語言文字的運用,使學生喜歡表現自己的欲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實現了師生角色的互換,師生互動。隨著同學們自身不同的社會角色的變化,我們聆聽動人的解說詞,感受一次次虛擬旅游,產生一次次“旅游”沖動,讓人有些欲罷不能的感覺。)
八、知識遷移,學以致用。
1.其實我們家鄉也有許多風景名勝,如:……
2.選其中的一處說一說。要求:仿照第2、3節的寫法,抓住……
山特點,……河水的特點,學習用整理的句式具體地描寫。
3. 寫一寫。
(將課堂學到的知識遷移到課外,實現了知識的遷移,達到讀寫結合,學以致用的目的。)
板書設計:
桂 林 山 水
靜
水 清 得
綠
甲天下 美如畫
奇 :形態萬千
山 秀 :色彩明麗
險 :危峰兀立
[《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S版四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s版搭石課件
4.語文S版窮人課件
5.語文s版搭石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