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要求:
知識與能力
1、溫故知新--生動的景物描寫。
2、學習寫擬人句。
3、閱讀平臺--《七月的天山》
4、積少成多--閱讀并背誦楹聯。
5、語文大課堂--寫倡議書
6、習作--寫一次瀏覽經歷。
過程與方法
激發閱讀興趣,進行口語交際,通過練筆,提高應用語言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增強做文明公民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交流、總結本單元的閱讀收獲。
2、寫倡議書。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二、“溫故知新”欄目的學習。
1、讀讀書上的這三句話,想想它們在表達上有什么共同點。
2、看,學習小伙伴已迫不及待的說出了我們的發現,快讀讀“泡泡框”的話。
3、學以致用,你也能把景物描寫的生動、形象。讀讀練習題的要求。
4、學生開動腦筋,大膽想象,完成練習。
5、通過讀的形式交流自己的仿寫。
三、“拓展與交流”欄目的學習。
1、一個單元學習之后,可以通過什么形式交流彼此的閱讀收獲呢?看,這是“丫丫”和“寧寧”和我們的書面交流。
2、對,我們讀到的是“閱讀筆記”,從內容看,丫丫閱讀中更多地感悟了一些閱讀方法,寧寧注重了文章的寫作技巧,這些對我們的讀寫能力提高都是非常有幫助的。所以說,用心閱讀,你會從中汲取很多有用的東西。
3、想一想,在前四課閱讀中,你的收獲是什么。可以說,可以寫。寫的形式多樣,可以摘錄,可以仿照樣子學寫閱讀筆記。
四、“閱讀平臺”欄目的學習。
1、閱讀《七月的天山》,理清文章的層次。
2、學生交流,教師板書。
七月的天山
(第1自然段)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騎馬上天山。
(第2~4自然段)氣候。
進入天山:
景物:藍天、雪峰、云彩、雪水、溪水、魚兒。
再往里走:密林。
走進開山深處:花。
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卻勝似春天。
五、“積少成多”欄目。
六、作業布置。
1、閱讀“語文大課堂”,按要求自主成組,確定調查內容。
2、背誦書上楹聯。
3、學生分組展開調查活動。
4、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第二課時
一、學習倡議書
(一)課前組織開展活動。
(二)活動過程:
1、準備:
日常生活中,你是否見到一些不文明行為?這些行為對自身,對社會有哪些不良影響或危害?同學們組成調查小組,確定調查內容、地點、采訪題目等,為調查做好準備。
2、調查:以小組為單位,在公共場所觀察、記錄人們的行為是否符合文明規范。各小組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安排,選擇以下的內容進行調查,也可以自己選擇調查內容。
(1)在公共草坪附近觀察人們是否遵守“不要踐踏草地”或“不要穿越草地”的規定。
(2)在街頭果皮箱附近,觀察人們是否遵守“把廢棄物投入果皮箱”的規范。
(3)在十字路口附近觀察行人或車輛是否遵守“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規則。
(4)調查小學生對《中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其中幾條的遵守情況。
調查時要講文明,懂禮貌,還要注意安全。
3、討論:
對調查記錄數據和內容進行匯總、整理和分析。
4、交流:
經過調查、采訪,每個同學都會有很多感想和體會,寫一份“爭做文明公民”的倡議書。
(三)學寫倡議書。
1、結合學生的調查數據,幫助學生歸納調查收獲。
2、依據調查結果和分析,組織學生討論:倡議書寫給誰,寫些什么內容?
3、讀書上例文,明確格式。
(明確標題、稱呼、正文、結尾、落款的位置和寫法。)
二、習作練習。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二)回憶游覽順序,以此確定文章思路。
1、從閱讀中感悟文章的序。
(1)同學們在以往的習作中,了解到文章親言之有序。那這篇習作,如何達到這一點呢?同學們根據自己的閱讀經驗,談談自己的想法吧!
(2)在游覽中,我們是移步換景,隨著觀察點的變化,映入眼簾的景物也在發生著變化。
(3)文章層次清楚明白,不是就符合了言之有序的要求了嗎?
2、現在,我們細細地回憶一下,當時流游覽順序是怎樣的,先后到了哪些景點?
3、討論。如果一次瀏覽去了五六個景點是,在文章中是否需要一個不落地寫出來?為什么?
(三)學習抓住景物特點寫。有以下幾點建議:
1、描寫景物的色彩。2、描寫景物的形狀。
(四)通過回憶,把握住景物的特點和寫法。
(五)學生自主習作。
三、作業布置。
1、繼續完成習作。
2、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語文百花園二 教學案例(S版五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2.語文S版窮人課件
3.語文s版搭石課件
9.s版搭石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