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讀準“帝國主義列強、租界、衣衫襤褸、耀武揚威、鏗鏘有力、懲處 ”字音,結合背景理解“租界”,會認并理解“崛起”,會寫“懲”。
2. 整體把握課文結構,掌握分段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人物的情感。
4. 理解周恩來立志的原因,找到并通過朗讀體會“中華不振”的表現。
教學重點:了解周恩來立志的原因,朗讀體會“中華不振”的表現。
教學難點: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體會“中華不振”。
教學過程:
一、 介紹作者,引入新課:
1、 同學們知道這個人是誰嗎?(周恩來)對周恩來你有哪些了解呢?(學生暢談,課前預習了解,如留學日本、法國,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zg早期領導人,第一人總理……)
2、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周恩來在他年少就立下了遠大的志向,所以后來他才成長為zg的早期領導人,成長為新中國的第一任總理。
今天,就讓我們來走進周恩來,去了解他少年時代的故事。看老師寫課題。(板書課題)指點生字“崛”,“崛起”。來,齊讀課題。(生齊讀)
3、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生談)
周恩來為什么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呢?帶著這個問題,大家打開書121也,趕快讀一讀課文。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
(生自由讀,大約3分鐘)
二、初讀課文,了解原因。
1、檢查朗讀,讀準字音。
課文讀完了,相信這些詞你們也會了,看大屏幕(ppt投影),來,誰會讀?
帝國主義列強,租界(講解租界)
衣衫襤褸,耀武揚威(讀到衣衫襤褸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鏗鏘有力(聲音響亮,讀出節奏)
懲處(注意cheng第二聲后鼻音,chu第三聲多音字)
出示句子講懲處放進句子里讀。
3、讀了課文,誰來說一說,周恩來為什么立下了這樣的志向?
(生談)引導學生說出--“中華不振”
(板書:中華不振)正是因為中華不振,所以周恩來才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
三、分讀課文,理解“中華不振”。
1、同學們,課文中的那些地方讓我們感受到了中華不振呢?請同學來讀課文,誰愿意站起來讀給大家聽?(點5~6名同學分讀,最后一段全班齊讀,教師適時點評,大約5~7分鐘)其他同學邊讀邊畫出你感受到中華不振的地方,留下思考的痕跡。
2、課文又讀了一遍,現在誰來讀讀你畫的句子?從課文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中華不振?(點5~6名同學)
是的,課文處處讓我們感受到了中華不振,特別是租界發生的那件事情讓同學們感受最深刻。現在我們就到租界去看一看,究竟是個怎樣的地方。課文第幾段寫到了租界?(第七段)
(出示ppt投影第七段)誰來讀一讀?(學生讀,老師范讀第一句)
抓住“闖”這個字,你了解租界是個怎樣的地方?(生談)
是的,這就是租界,熱鬧繁華卻不允許中國人隨便進入的租界。相信同學們在學習了課文第八段以后,會有跟深入的認識。現在,就讓我們到租借去看看那令人揪心的一幕吧。
3、(ppt投影第八自然段)現在就請你輕聲讀一讀,邊讀邊想象畫面。
(生自由讀)
透過字里行間,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怎樣的畫面?
(生談)衣衫襤褸的婦女在哭訴,大個子洋人得意洋洋……
反復讀“一問才知道,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yà)死了,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給她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生讀,師范讀,生讀)
除了可憐的婦女,可恨的洋人,你還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憤怒的語氣)“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著拳頭。但是,在外國租界里,誰又敢怎么樣呢?”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
4、此時,緊握拳頭的你最想做什么?(生談)
是的,我們一定要懲處他。讓我們一起來寫寫這個“懲”字。(一撇憤,一撇怒,一豎恨,公正和在?但我們只能把對洋人的恨,對婦女的同情放在心里。)
讀讀這個字。(生讀)
該不該懲處?想不想懲處?(想)敢不敢懲處?(不敢)
因為不敢懲處,圍觀的人都(握著拳頭),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
孩子們,讓我們走進百年之前的中國,感受中華不振的屈辱。
播放ppt,簡介。(2分鐘)
誰再來讀讀這段話“但是,在外國租界里,誰又敢怎么樣呢?”。
四、小結,布置思考,下課
是的,在外國租界里,誰又敢怎么樣呢?
這就是租界,這就是洋人燈紅酒綠,熱鬧非凡的租界;這就是中國人沒出說理的租界。租界里德一切都讓我們深深體會到了--(生齊)中華不振。
從租界回來以后,同學們常常看到周恩來一個人在沉思。12歲那年的沉思決定了周恩來一生的道路。他會沉思些什么呢?課下寫一些,我們下節課來交流。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反思
教學上的主要不足之處:
1、對文章的整體把握,請學生起來概括“文章寫了哪三件事情”,這個過程耗時太長,直接導致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沒能完成。“概括大意”是小學中、高年段乃至中學的知識點,學生回答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雖然我給了一定的語言提示,但是學生還是不太明確,表現在語言的組織上不夠簡練。如果我能夠先列舉一個例子,學生就能夠更好地進行模仿,逐步明確這個要點。以后的教學中,要注意難點的分解。
2、對于課堂上的教學生成,沒有能夠即使地把握。例如,學生讀錯了“訓斥一通”的“通”字,沒有及時地糾正。當分角色朗讀時,有學生讀完周恩來的話還在反復地問“為什么”,這就可以順勢講到周恩來的疑惑不解。學生在分角色朗讀中已經有了很好的體會,接下來的朗讀評價事實上就可以省去了。在這個過程中,我過于拘泥于教案了,也是經驗不足所致。
語文教學是一個生成的過程,作為一個新手,要不斷地學習、提高自己。也希望各位多提意見,謝謝大家。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設計 (鄂教版四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7.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教案課件
10.鄂教版小學科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