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課堂 發展語言
--《小山羊》教學實錄
濮陽市特殊教育學校
《小山羊》是五年制人教版第一冊中的一篇童話故事。課文共有四個自然段。這個故事可以使學生了解到“不同的動物吃的食物也是不一樣的”這個常識。
一、談話導入:
課件顯示小山羊,問:“你們認識它嗎?誰來描述一下小山羊?”生自由說。(要求把句子說的完整、通順。)
〖評析〗一年級是積累、豐富語言的重要階段,教學時應充分利用課堂中每一個環節進行言語訓練。該環節利用了學生喜歡的小山羊圖片,使學生的思維處在興奮狀態,并積極主動的與生活取得聯系,激起表達的欲望。
師: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關于小山羊的故事。(板書課題)請同學和老師一書寫:小山羊(齊讀課題)
二、初步感知:
1.借助拼音讀課文,把不會讀的字畫出來,看著拼音多讀幾遍,把句子讀通順。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并標出自然段序號。
3.同桌互讀,糾正錯音、漏讀現象。
〖評析〗掃除閱讀障礙,是自主探索,自行感悟體驗的基礎。在該環節的設計中,還有意識地通過同桌之間互讀互查,調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這樣設計,符合了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比老師進行檢查效果顯著。
三、讀說結合,發展語言:
1.師:通過剛才讀課文,你知道小山羊有哪些朋友嗎?
(隨著生的回答,課件出示:小雞、小狗、小牛。)
2.下面請同學們再讀一遍課文,看看你還能發現什么?
3.學生讀后,師:你從哪一段當中讀懂了什么?你能讀給大家聽嗎?(學生在讀和說的過程中課件出示課文插圖,以輔助學生的說和讀;并指導朗讀。)
生1:在第二自然段當中,我讀懂了小貓把自己最喜愛吃的魚拿給小山羊吃。(生朗讀第二自然段)
生2:我從第四段中知道了小山羊喜歡吃青草。(生朗讀第四自然段)
生3:我知道了小狗愛吃骨頭。(生朗讀第三自然段)
生4:從第一自然段中我明白了小雞愛吃小蟲,小山羊不吃蟲子。(生朗讀第一自然段)
生5:通過讀,我明白了小山羊是一個很懂禮貌的孩子,她每一次說話都說一聲“謝謝你”。(生朗讀全文)
生6:我還覺得小雞、小貓、小狗和小山羊不是很要好的朋友,因為它們不了解小山羊,不知道小山羊喜歡吃什么。(生朗讀全文)
……
4.師:咱們班的同學真棒!能夠通過自己讀課文讀懂很多知識,老師真為你們高興,老師還相信大家一定能夠把課文讀得更好。(生獨自再次整體感知課文,師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5.指導背誦。(從這四段相同的寫法上進行指導)
〖評析〗把空間留給學生,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是學生自主進行感悟、體驗課文的關鍵。本環節注重了讓學生自由發展,不受任何束縛,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感悟到多方面的知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該環節的設計,還讓說與讀相結合,有利于內化語言,規范語言,提高了學生的言語能力,并有機地把理解、積累、運用整合在一起。
四、創設情境,實踐語言:
1.這節課我們不僅背會了課文,還了解到了小雞、小貓、小狗和小山羊它們都喜歡吃什么食物。同學們,想不想了解到更多的動物它們都喜歡吃些什么嗎?(播放課件)
2.同學們,有沒有信心把你剛才所看到的和平時觀察到的,學著小狗和小山羊的樣子表演給大家,讓大家猜一猜你是誰好嗎?(生以小組形式表演,師指導學生的語言。)(表演提示:小組內一生不說出自己是誰,其余生做自我介紹,并邀請不說出自己是誰的學生吃東西,最后請同學們根據對話猜一猜是什么動物。)
〖評析〗學生只有在動態的雙向或者多向的互動活動中,才能有效的增強口語表達能力。表演就是一種有效的形式,它是為學生創設的一種寬松的、無拘無束的、有多人參與的情境。在這種情境中,語言得到了交流,回歸了生活。
[小山羊(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小山羊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