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珊迪》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活動。學生的閱讀能力只有在自主閱讀過程中才能得到鍛煉與提高。本課教學體現學生主體在閱讀實踐中自讀、精思、感悟、鑒賞、吸納的學習過程。
[設計特色]
以“問題教學”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探究,使教法指導學法。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學生交流自學中遇到的問題。
讓學生在交流、評價中看到自己的學習收獲,從而增強繼續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二、揭示目標:抓住最能表現小珊迪可憐、誠實和善良的詞句進一步探究。
1.快速默讀第1節,劃出描寫小珊迪外貌的句子。讀一讀,想一想,并用語言概括這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2.默讀第一大段,邊讀邊思。提出主問題①:從“我”不買火柴到買火柴這一過程中,小珊迪神情和語言有什么變化?劃出有關詞句,想想這是為什么。
學生交流要點:
(1)小珊迪神情變化的詞語:“請→請求→乞求”。體會小珊迪想賣掉火柴的急切心情。
(2)小珊迪語言的變化:“買一盒只要一個便士呀!”→“我可以一個便士賣給你們兩盒。”→“啊!請您現在就買吧!先生,我餓極了!”→“我可以去給您找零錢。”感受小珊迪深受著饑餓和寒冷的煎熬。
(3)注意人物內心變化,全面解人物內心世界。
引讀第8節:當“我”動情買下火柴后,久久地站著,沒見小珊迪把零錢送來時,“我”猜想什么?……但是“我”又想到些什么?……于是“我”怎樣?……以讀代答,承上啟下,導入下一個主問題。
3.繼續邊讀邊思,學習課文第2-3段。提出主問題②:找出最能表現小珊迪誠實、善良的詞句,圈劃出來,想想為什么。
學生交流重點:
(1)小珊迪傷勢很重,已危及他的小生命,但他念念不忘給“我”找零錢,可見他多么誠實。
(2)小珊迪臨死前不為自己小小年紀快要離開人世而難過,只為弟弟從此沒人照顧而放不下心,他心地善良。
引導學生就“目不轉睛”地看著“我”這一神情,想象小珊迪的心理活動。并在想象的基礎上,揭示學法:展開想象,深入了解人物心理活動。
4.同桌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
三、鼓勵學生對例文質疑,解疑。
學生提了不少問題,教師快速梳理出以下三個問題:(1)小珊迪被軋傷后是怎樣回家的?文中為什么不寫?(2)“我”與珊迪素不相識,為什么要答應永遠照顧他弟弟?(3)既然他家那么窮,需要錢,小利比什么不上街去賣火柴?
[評點]
“問題教學法”在本案中有更傾向于“探究”的優化應用。教師把例文解讀集中落實于兩個“主問題”設計上,突破了“煩瑣提問”的積弊,同時又為學生的自主探究贏得了時間和空間。教師以“交流”的操作策略替代傳統的學生應答,使設計所具有的彈性特點,適應了課堂教學現場生成的客觀規律。
(周一貫 評點)
[名師簡介]張志芳,女,1947年2月出生,上海市青浦實驗小學中學高級教師,上海市特級教師。曾先后獲“上海市首屆園丁獎一等獎”“上海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全國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潛心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與研究,形成了“激趣、冶情、導練”的教學特色。先后獲上海市及全國中青年教師閱讀教學一等獎,拍攝了《鳥的天堂》等8部教學錄像片,公開發表論文、教學設計40多篇。其事跡入選人民教育出版社獻給“’95世界婦女大會”的《中國女教師》一書
[小珊迪(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
2.
3.
4.愛迪生的閱讀答案
6.
10.李云迪的經典語錄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