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小學語文教學觀摩
山東濟南 李莉娜
筆錄:翟運勝
……
師:誰能用徐州話,把這個童謠說一說呢?
師:同學們,著名的詩人孫友田在小時候也像我們這樣唱童謠,他寫了這樣一篇散文《月光啟蒙》,看老師寫課題。
師寫課題。
師:蒙這個字比較難寫,來,和老師一起來寫,不要忘了這里面還有一小橫。
師:來讀課題。
生:月光啟蒙(聲音響亮)
師:月光是那樣的輕柔,來,再讀。
生:月光啟蒙(聲音柔了許多。)
師:再輕一點。
生:月光啟蒙。(聲音輕柔起來。)
師:這樣讀就味道有了。
師:什么是啟蒙呢?課前我們已經閱讀過這篇文章,里面有一句話告訴我們了,打開課本,讀一讀,看誰能找到。
生讀: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師:大家同意他找的這句嗎?
生:同意。
師:咱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
生齊讀這句話。
師:在句話中啟蒙就是由什么到什么呢?
生:由混沌到豁然開朗。
師: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嗎?
生:由模糊到清楚。
師:還可以怎樣說?
生:由不明白到明白。
師:是呀,由不會到會,由模糊到清楚,由不明白到明白,由糊涂到明白,由混沌到豁然開朗,這就是啟蒙。
師:課文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那么母親是從哪些方面對我進行啟蒙的呢?請大家閱讀一下,能不能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出來呢?
生:母親是用唱歌謠、講故事 唱童謠、猜謎語對我進行啟蒙的。
師板書:唱歌謠、講故事 、唱童謠、猜謎語。
師:母親就是從這四個方面對我進行啟蒙的。首先讓我們看一看母親為我唱歌謠時的情景,誰來讀一讀。
生讀:“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曬得脆脆的。”
“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們去云南,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后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 (生讀得一般)
師:噢,你是這樣讀,其實在文中有一句就是告訴了我們該如何去讀,誰能找到呢?
生讀: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她那芳香的音韻。
師:讓我們先自己來讀一讀。
學生自己讀。
師:讀完了這一段,你感覺剛才那兩段歌謠該怎樣去讀?
生:深情的。
生:輕輕的,柔柔的。
生:甜甜的。
師:那誰來給大家讀一讀這兩首歌謠?
生讀:“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曬得脆脆的。”
“月兒彎彎像小船,帶俺娘們去云南,飛了千里萬里路,鳳凰落在梧桐樹。鳳凰鳳凰一擺頭,先蓋瓦屋后蓋樓。東樓西樓都蓋上,再蓋南樓遮太陽。”(師相機點撥,引導孩子讀得輕一點柔一點。
師:多么富有想象的歌謠啊,有了以課文的理解,我們的誦讀就會更有味道。
師:我們是讀出來的,而母親卻是唱出來的。大家想聽嗎?
生:想!
師:現在你們都是小孫友田,正依偎在媽媽的懷里,讓我們一起走進在那充滿詩情畫意的夜晚,去靜靜地感受。
音樂起,師范讀:童年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暑熱散去了,星星出齊了,月亮升起來了,柔和的月色立即灑滿了我們的籬笆小院。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時辰。母親忙完了一天的活計,洗完澡,換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摟著我,唱起動聽的歌謠。師范唱: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曬得脆脆的。”(掌聲)
師:此時此刻你有怎樣的感受啊?
生:身臨其境。
師:說得具體點。
生:仿佛來到了孫友田的籬笆小院。
師:你看到什么?聽到什么?都可以說的。
生:看到孫友田幸福地躺在母親的懷抱里,聽著媽媽唱著動聽的歌謠。
生:小孫友田媽媽正深情地為他唱歌謠,小孫友田躺在媽媽的懷抱里。
師:你覺得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生:幸福的畫面。
生:是一幅溫馨的畫面
師:是呀,這是多么充滿詩情畫意的畫面。母親僅僅在是在為我唱歌謠嗎?那母親用歌謠對我傳遞的是什么呢?
生:對故鄉的愛。
師:母親那么深情摟著我,那么深情地為我吟唱,你看到了母親的什么?
生:母親對我的愛。
師:是啊,從母親的歌謠中我們看到了母親的那濃濃的愛。
師:老師把課文變成這樣的句子,你還會讀嗎?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那樣( ),像小溪的流水那樣( )。小院立即飄滿她那芳香的音韻。
生: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那樣柔和,像小溪的流水那樣清凈,小院立即飄滿了芳香的音韻。
師:清凈是形容流水的,能換個詞語嗎?
生:輕柔。
師:換清脆好不好?再說一遍。
生:像小溪的流水那樣清脆。
師:像小溪的流水那樣清脆。還可以怎樣說?
生:像小溪的流水那樣悅耳。
生:像小溪的流水那樣歡暢。
師:同學們的詞語真豐富,那像三月的和風那樣柔和還可以怎樣說?
生:像三月的和風那樣輕柔。
生:像三月的和風那樣清爽。
師:同樣一個事物,大家卻能用那么多的詞語來形容,你們可真了起。小院立即飄滿了它那芳香的音韻,芳香是形容花香的音韻,在這里說是芳香的音韻,也就是聽母親的歌聲就像聞到了?
生:聽到了母親的歌聲就像聞到了花香。
師:這美妙的歌聲令人?
生:令人陶醉。
師:還可怎樣說?
生:心曠神怡。
師:我也想到了一個詞語,如癡如醉。課文又變成了這樣,你還會說嗎?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那樣( ),像小溪的流水那樣( )。小院立即飄滿她那芳香的音韻。令人( ),這是多么( )的夏夜,這是多么( )的畫面。
生: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那樣( 柔和 ),像小溪的流水那樣( 清脆 )。小院立即飄滿她那芳香的音韻。令人( 如癡如醉 ),這是多么( 美妙 )的夏夜,這是多么( 溫馨 )的畫面。
師:誰還有不同的說法?
生: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那樣( 柔和 ),像小溪的流水那樣( 悅耳動聽 )。小院立即飄滿她那芳香的音韻。令人( 陶醉 ),這是多么( 美妙 )的夏夜,這是多么( 動人 )的畫面。
師:你能把這種陶醉的感覺讀出來嗎?
生嘗試讀
生深情的讀: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為我吟唱,輕輕的,像三月的和風,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飄滿她那芳香的音韻。
師:聽了你的朗讀,我們的禮堂也仿佛飄滿了芳香的音韻。
生齊讀這一段。
師:我們從第四自然段讀出母親的愛與芳香的詩情,那我們從第五自然段又能讀出什么呢?請靜下心來默讀第五自然段。
生默讀課文。
29分。
師:誰來說一說你讀出了什么?
生:母親對家鄉的愛與對我的愛。母親用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讓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師:你還讀出了什么?
生:那時,我們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豐富的。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谷,卻長歌謠。
師:在這句話中有兩個“長”,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生: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糧食,我們故鄉的人卻都會唱歌謠。
師:不長五谷的長就是生長的意思。
師:長歌謠是里的長是?
生:創作歌謠唱歌謠。
師:為什么創作歌謠、傳唱歌謠就是長歌謠呢?不著急,好的詞語是需要慢慢地去品的。
師點撥:這里的人們是怎樣唱歌謠的呀,你唱,我也唱,他也唱,一傳十,十傳百,多有的人都會唱。你體會出什么?
生:我們家鄉是歌謠的故鄉。
師:這里的人們口口相傳,廣為流傳,這就是長歌謠我們讀出長歌謠的一層意思了。
師:還是怎樣的傳唱歌謠呢?課文中說外婆會唱,媽媽會唱,小孫友田會唱,這樣一代又一代地傳遞下去,用一個詞語概括下去就是?
生:代代相傳。
師:是呀,家鄉的歌謠在不斷流傳,代代相傳,這就長歌謠,我們又促進會的另一層意思。
師:剛才一位同學長歌謠是傳唱歌謠還是創作歌謠,這里人們看到什么就創作什么歌謠,洗著衣服編歌謠,看著月亮升起來編歌謠,高興的時候編歌謠,不高興的時候也編歌謠,今天你編歌謠,明天他也編歌謠,你又能從中體會出什么?
生:對歌謠的熱愛。
師:這里的人們發自內心地創作歌謠,不斷地產生,不斷地傳唱。
這一個長字大家卻能體會這么多的意思。大家可真不起。
師:投影,這就是那塊貧瘠的土地,人們的生活,他們的精神他們卻創作出了那么多的民歌民謠:《茉莉花》、《小放牛》、《打麥歌》你又能從中體會到什么呀。
生:那里的人們很樂觀。
師:他們多么熱愛生活呀。土地很貧瘠了,但依然創作出了贊美家鄉、歌頌家鄉的歌謠,你從中體會觀察家什么?
生:對故鄉的愛。
師:對長歌謠讀出了人們的樂觀精神,還讀出了他們對故鄉的愛。
師:你能讀出來嗎?
生讀:那時,我們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豐富的。黃河留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谷,卻長歌謠。
師:
師:下面還講故事、唱童謠、猜謎語、下面還有三個部分,請同學讀一讀,你們能體會出什么,想一想母親又把什么給了我呢?
生讀,師下位巡視。
師:通過剛才的讀,你讀出了什么?誰來說一說。
生:母親給我講故事,給了我想象力。
師:母親給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生:母親唱出了童謠的那風趣幽默的特點。
師:你能讀出來嗎?
生讀:“小紅孩,上南山,割荊草,編箔籃,篩大米,做干飯。小狗吃,小貓看,急得老鼠啃鍋沿。”
師:小狗大,小貓小,小老就更沒有份了,怎么讀呢?(師范讀)
生再次讀這個間
師:猜謎語又給你什么呢?
師提示:狂猜謎語要動腦筋呀,我跟著我媽媽猜謎語,母親又給我了什么呢?
生:母親給了我無限的智慧。
師:這都是咱自己讀出來的,大家可真了不起。母親究竟給我了什么呢?
師出示:伴著月光,母親用( )把( )給了我,使我( ),誰能用這樣的句子說一說,放開聲音說一說。
生:伴著月光,母親用( 歌謠 )把( 故鄉的愛 )給了我,使我( 一顆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
生:伴著月光,母親用( 動聽的歌謠 )把( 故鄉的愛 )給了我,使我( 混沌的童心豁然開朗 )
師:故事、童謠、猜謎語都可說呀!
生:伴著月光,母親用( 風趣幽默的童謠)把( 豐富想象力 )給了我,使我( 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
生:伴著月光,母親用( 謎語 )把(智慧 )給了我,使我( 插上了文學的翅膀,飛向了文學的寶庫 )
師:伴著月光,母親,母親用
師:母親給我了太多太多,是我最好的啟蒙老師。所以在文章的末尾,作者飽含真情地寫下這樣一段文字,誰來讀一讀,你讀出作者對母親什么樣的感情?
生讀。
生:對母親的感激之情。
師:在這里處處流露了作者的感激之情。
師:多年以后,母親去世了,當作者回憶在母親在月光啟蒙我,他又有怎樣的感情呢?
生:懷念。
師:對呀!還有作者無限的懷念。在這里有感激與懷念之情,你想帶著哪一種感情呢?待會兒找同學起來讀。
師:誰愿意讀。
師:誰來讀感激之情,誰來讀讀懷念之情?
配樂起。
師范讀:母親不識字,卻是我的啟蒙老師。長大后,
生讀(感激地讀):是母親用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師:母親去世了,她永遠是心中的那一輪明月。
生讀(懷念地讀):是母親用一雙勤勞的手為我打開了民間文學的寶庫,給我送來月夜濃郁的詩情。她讓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華啟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暢、含蓄、風趣的民歌民謠,使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詩歌的王國。
師:這就是我的母親,我永遠感激懷念的母親。
師:同學們,此時此刻看一看題目,為什么題目不用母親啟蒙,而是月光啟蒙呢?誰來說一說自己的理解。
生:是作者把母親對他的愛當作月光來形容。
生:作者看到了月光就想到了自己的母親。
生:是因為母親把歌謠把故鄉的愛伴著月光給了我,所以用月光啟蒙。
師:月光啟蒙把我們帶進了那詩情畫意的意境,在作者的心目中,母親在就像一輪明月那樣圣潔,用月光啟蒙更能表達作者的感激與懷念之情,用月光啟蒙來得更含蓄,更深刻、更有詩意。
師:現在,母親已去世了,每當我看到那一輪明月的時候,母親的那芳香的音韻就會在我的耳畔回響……歌謠起:月亮出來亮堂堂,打開樓門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曬得脆脆的……
[《月光啟蒙》課堂實錄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相關文章:
1.月光啟蒙的教案
2.月光啟蒙教案
4.月光啟蒙教學課件
6.月光如水造句
7.《月光曲》課件
8.月光落地的聲音
9.《月光曲》教案
10.小學月光曲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