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及教學目標
雨果的小說場面描寫真切悲壯,感人至深。《“諾曼底”號遇難記》以一位臨危不亂、處變不驚、忠于職守的船長形象,震撼著讀者的心靈 。這篇文章是“危急時刻”單元的一篇主題課文,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的意義。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借助文本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二是讓學生在閱讀中發表自己的見解,進行個性感悟;三是使學生透過語言文字體會運用語言、塑造形象的方式方法。就情節而言,本文是不難理解的,哈爾威船長的人格魅力也是不難認識的,但是作品是怎樣渲染這一形象的,又該如何讓學生從心靈深處去感悟這一形象,領悟作品的內涵,這是語文教學的特點和關鍵,也是執教本文的難點和重點。
教學實踐中,可以具體確定教學的主要目標:①充分閱讀課文,研究課文中的人物對話,揣摩人物心理,體會、賞析本文的語言特點。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個性化理解,學會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平等交流,資源共享。③從虛擬情境的感悟遷移到現實生活的體驗,讓學生學會從名著中汲取養分,遷移學習、主動學習。難點是引導學生揣摩“一個偉大的靈魂”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誕生的,人們為什么視其為“一個偉大的靈魂”。
教學設想
本課教學需要從整體入手,不可把文章肢解,引領學生入境生情,自主發展,可以分四步進行:第一步,組織學生搜集資料,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具體措施是通過搜集網絡、圖書資料,了解雨果在法國文學和世界文學中的地位及其作品的價值。對于基礎好的學生可以安排他們閱讀雨果的原著,體會雨果的語言風格。第二步,學生帶著基本的見解展開自由讀書活動,讀準生字的讀音,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初步了解文本的內容。第三步,在充分讀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在組內練習把自己的認識、感悟和體會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出來。在學生的自主討論和探究中,培養學生的積極質疑和主動探究的精神。第四步,說聽讀寫結合,體現課堂教學的靈活性和開放性,依據教材,超越教材,拓展教材,并引導學生學會寫讀書心得。
教學流程
一、夯實基礎,重視預習
充分重視課前準備活動,有計劃的安排以下準備內容:①以“雨果”為關鍵詞上網搜索和查閱圖書資料,充分了解作者生平、本文的寫作背景、作家的相關作品及創作風格等。②利用工具書,自主學習生字詞,掃清閱讀的障礙。有能力的同學進行初步的“批注式”閱讀。③有條件的同學搜集或者觀看電影《泰坦尼克號》,也可以閱讀相關電影劇本或者相關的資料,與《“諾曼底”號遇難記》進行對比學習。
二、渲染情景,走近文本
1.談話:同學們,“海難”這兩個字也許是任何一個航海的人都不愿意提及的字眼。大家想一想,結合你的所見所聞,談一談其中的原因。
2.學生自由發言。
3.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適時播放電影《泰坦尼克號》沉船的片段,在學生初步討論以后,加強視聽刺激,調動學生求解的欲望。
4.小結導入課題:在茫無邊際的大海上行駛,“海難”的發生是不可預料的,而處于危急中的人們又無處躲藏,所以常常會因為慌亂而發生混亂不堪的局面,造成慘重的損失。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叫做《“諾曼底”號遇難記》,偉大的法國作家雨果,同樣給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個慘烈而悲壯的場面,不同的是這次事故因為有了一個“偉大的靈魂”,船上61人中有60人生還,創造了“海難”史上的一個奇跡!
三、整體感知,觸摸經典
1.初步閱讀,感知雨果作品的語言風格。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自主識字,并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要求學生根據以下提示自主讀書:(1)根據預習的情況,給課文中的生字加注拼音,重點的詞語可以標記一下。(2)依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涉及的人物等要素,試著概括故事情節。(3)相互交流讀書的初步認識,檢查初讀的效果。
2.帶著問題,圈點批注。在學生對文本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以后,可以引導學生邊閱讀邊思考:作者是怎樣刻畫哈爾威船長這一形象的?
談話:感人的故事之所以感人,就在于它往往描述了一定的感人的情節或者塑造了一個或多個感人的藝術形象。通過前面的學習,同學們都知道本文塑造了一個感人的形象--哈爾威船長,一個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別人的崇高的靈魂。那么,小說是如何塑造這個形象的呢?
請同學們找出小說中最讓你感動的地方,簡單說說它讓你感動的理由。提出閱讀理解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四、重點探究,深入體驗
1.在同學們初步質疑問難的條件下,幫助他們梳理問題,圍繞“哈爾威船長的形象是怎樣塑造的”找出重點問題,分小組深入探討。
本文雖高度贊揚了哈爾威船長,但全文沒有一處直白的表露。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把加強感情朗讀放在首位,要讀好人物對話的不同語氣。通過朗讀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哈爾威船長的精神品質。
2.匯報學習結果,可以從以下幾個以點帶面的問題展開,注重學生的閱讀體驗,讀有所悟,展現個性理解。
(1)哈爾威船長為什么用槍威脅逃生的人群?
首先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和故事中的主人公產生共鳴,然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交流看法,各抒己見。面對突如其來的危險,人們想的是什么?哈爾威船長想的是什么?注意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結合,提出“如果你在‘諾曼底’號上,面對此情此景,你首先會怎么辦?”之類的問題,引發學生對人生觀、價值觀的思索。災難到來時,那些“爭先恐后逃生的人”與鎮定自若指揮的船長形成了多么鮮明的對比。哈爾威船長關鍵時刻采用的特殊手段,正好體現了他臨危不懼、舍己為人的崇高境界。
(2)“一個偉大的靈魂”指的是什么?
討論這個問題,需要結合全文進行。先讓學生在課文中找一找,從哪些句子中能讓我們看到一個“偉大的靈魂”?
○1“實際上一共61個人,他把自己給忘了。”他是不是真的把自己給忘了? “他把每件事和每個人都考慮到了,面對驚慌失措的眾人,他鎮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給人而是給災難下達命令,就連失事的船舶似乎也聽從他的調遣。”他怎么會忘了自己?
○2“沒有一個人違抗他的意志,人們感到一個偉大的靈魂出現在他們的上空。”人們為什么不違抗他的意志?為什么會感到自己的上空出現了“偉大的靈魂”?
抓住船長與洛克機械師、奧克勒福大副一部分對話,反復閱讀體驗,然后分角色朗讀。引導學生透過簡短有力的對話描寫,體會到人物的心理活動,學習用對話的形式塑造形象的方法。
○3“人們透過陰慘慘的薄霧,凝視著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進大海。” 本文中多次描寫“霧”:“大霧彌漫”、“霧愈來愈濃了”、“沉沉的夜霧中冒出一枚黑點”等,說一說作者為什么要反復寫“霧”?“黑色的雕像”指的是什么?面對這“沉進大海的雕像”,怎樣理解獲救后的人們的心情?
五、積淀升華,揮筆成文
1.回歸整體,歸納理順。
名著之所以成為名著,其中有太多太多可以讓我們琢磨和學習的東西,教師要懂得深入淺出,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順學而導,不可生拉硬扯,也不必面面俱到。
(1)哈爾威船長的形象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諾曼底”號遇難記》中,老船長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全船人的生命。當我們想象到哈爾威船長好像一座黑色的雕像一樣徐徐沉進大海的那一幕,你有什么感受?要求學生每人用自己的語言,評價哈爾威船長的精神品質。
(2)從運用語言的角度,談談學習名作有哪些收獲?
這個問題可以設計如下問題:
本文中人物的對話為什么都是短句?給人什么感覺?有什么作用?
作者為什么要描寫災難面前人們的“驚恐萬狀”?這與突出哈爾威船長的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從“大霧彌漫”到“陰慘慘的薄霧”,記敘了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局,給你什么啟示?
2.讀寫結合,學寫心得。
課件出示:讀完一篇文章后,把讀后的認識、感想、體會和得到的啟發與收獲寫下來,就是心得筆記。
學生動筆學寫心得筆記。教師巡視指導。完成后,師生共同評議,可以與網上搜集到的相關的心得筆記做比較,尋找自己的不足,學習別人的長處。
交流各自的作品。
六、前延后展,學無止境
雨果是19世紀前期法國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貫穿他一生活動和創作的主導思想是人道主義、反對暴力、抑惡揚善。雨果的小說,如《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等,都是世紀文學史上的名著,可在一定條件下引導學生積極閱讀,如有條件,亦可觀看由這些作品改編而成的電影、電視劇等影像作品,進一步感知雨果筆下的“英雄”形象,擴展學生的視野。
[《諾曼底號遇險記》教學實錄(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日記教學實錄
2.議論文教學實錄
4.《木蘭詩》教學實錄
5.勸學教案教學實錄
6.日記兩則教學實錄
10.桃花心木教案教學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