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前談話】
同學們,知道我是誰嗎?認識一下,我姓劉。
可是,劉老師沒有信心,因為劉老師比較愚笨,前天我概括了一下,我是三丑老師,字丑、人丑、脾氣丑,因而課就丑,但是上不出好課來,又怕后面的老師笑,你們能不能幫助劉老師?
劉老師除了笨,還有兩個麻煩,第一呢,是我的耳朵不好,你要是想幫助劉老師上好課,怎么辦?第二,劉老師最近腰也不太好,走路不太利索,要是來不及給你遞話筒,那你怎么幫助我呢?
(目的:讓學生能夠大膽的大聲的發言。)
好,我還得考考我們的同學,有沒有這個能力幫助我,做兩個游戲,好不好?
1、我先看看你們識不識數?我比劃,你們說數字,看誰說得又對又快。1、2、2。為什么錯了?以為下面會是3,所以,我們應該學會觀察,學會等待,經驗未必都是正確的。
2、認不認識字。來,認識這個字嗎?如果給這個字加上三點水,就變成了“淶”,認識嗎?我告訴你,還念“來”。我的問題是,這個“去”加上三點水,是什么字呢?法。真棒,我曾經考過一個老師,他說沒有這個字。所以,學習的時候,我們應該把心靜下來聽、靜下來想,不能想當然。對不對?好,一會兒我們學習也是這樣。
(目的:放松氣氛,引導靜下心來學習,因為之前在一個班上的時候,學生很興奮,但不能耐心的傾聽和思考。)
好,下面我們休息一下,準備上課。
【教學過程】
一、扣題導入,初感“思親”。
上課,師生問好。
師:引讀課題: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23課--
生齊讀
師:我聽出來你們把倍思親重讀了,你們為什么要這么讀?
生:……
師:不知道,就是憑感覺。大家讀的書很多,語感很好,真棒!學習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我們來研究一下這句話,如何?要讀好,就要理解他。課題中有3個生字,遇到不認識、不理解的字怎么辦?
生:查字典。
師:非常好,勤查字典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習慣。今天,劉老師再教你們一個方法,不用查字典就能理解詞句的意思--讀課文。反復對照讀課文,也能幫我們理解詞句的意思,我們來試一試,好不好?
生:好。
師:快速瀏覽課文,找到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話或者對應詞語的意思,畫下來,讀一讀。
生:自讀課文,畫出詞句。
師:好,我們來交流一下,看看哪些同學快速掌握了這個方法。每逢佳節就是說--
生: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
師:真棒,你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佳節,就是美好的節日,課文里指的是重陽節。重陽節是哪一天?
生:九月九日。
師:是農歷的九月初九,重陽節有什么習俗?
生:插茱萸、登高。
師:是,茱萸是一種帶香味的植物,傳說可以祛病驅邪,所以人們在農歷的九月初九這一天,頭插或者臂戴茱萸,飲菊花酒,爬山登高,以求步步高升,長壽,這也是一個團圓的節日。
師:佳節來到了,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
生: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師:思念家鄉的親人,就是思親。倍呢?
生:更加。
師: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就--
生: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師:這就叫,
生: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再讀一遍課題,
生:每逢佳節倍思親。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第二學段的學生“要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這段對“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話的理解的學習,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學會從課文中去理解詞語及詩句的意思,為后面的學習引路。
二、初讀古詩,走近文本。
師:好,同學們,我們都已經知道了這句話是唐代大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一句,我們一起來看這首詩。(出示古詩)現在,請你們借助課后的生字表,來讀一讀這首詩,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生:自讀古詩,借助課后生字表正確朗讀詩句。
指名讀,正音,男生讀,女生讀。
師:學習一首詩,只能讀正確流利了,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讀書應該做到見字知意,我們要理解它。剛才,大家在劉老師的帶領下,借助課后的生字表,通過讀課文,理解了“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下面我們自己來用這樣的方法,繼續來理解詩題和詩句的意思,好不好?
生:好。
師:友情提醒:課文中也有許多生面孔,遇到他們,我們也要放慢速度,好好的查一查,讀一讀,弄懂它們。可以自己讀,也可以同桌合作,把你們的發現用筆在書上做個記號。
生:自讀課文,理解詞句的意思。
師:讓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你們的發現。告訴老師和同學們,你理解了什么?
生:15歲那年,他就一個人離開家鄉,就是獨在異鄉為異客。
師:這里的山東不是指的我們現在的山東省,而是指的華山以東的蒲州,而他現在獨自一人在京城長安求學,(師畫草圖)所以他說自己是--
生:獨在異鄉為異客。
師板書:獨、異、異
師:在九月九日這一天,思念家鄉的兄弟,就叫做--
生: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師:對。那“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怎么理解呢?
生:以前在家鄉的時候,每逢重陽節。王維總要和……
師:看到人們都去登高,就想起了自己在家時,這會兒也一定是和兄弟們去登高游玩,但是,今天,兄弟們一定還是頭插茱萸結伴登高,只是少了一個--
生:我。(王維)。
師:這就是--
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師:是呀,王維15歲就一個人離開了家鄉,來到了長安求學,這就叫--
生:獨在異鄉為異客。
師:每當節日到來的時候,就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了,這就是--
生: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看到人們都去登高游玩,想到了在家的時候,想到了現在兄弟們一定也是頭插茱萸登高望遠,但是唯獨少了我一個人,這就是--
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師:所以在九月九日重陽節這一天,王維寫下了這首詩,并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做--
生: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師:對,這就是《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讓我們帶著對詩的理解,再讀這首詩:
生:齊讀。
師:詩是講究韻味的,詩也是有節奏的,老師給大家標出來,我們再來試試--
生: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三、詩文對照,走進詩人。
師:大家讀的很正確,也很流利,劉老師也想學著大家讀一讀。
生:(鼓掌。)
師:謝謝同學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其實劉老師之所以能比你們讀得稍好一點,有兩個原因,一是你們今天才拿到這首詩,而我已經把這首詩念了二十幾遍了,二來,劉老師今年和王維一樣,有這種“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感覺,自然能體會他“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感覺。你們才讀了幾遍就讀得這樣好,已經非常非常了不起了,應該劉老師為你們鼓掌,要真正把詩讀好,還應該走進詩人的內心。詩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他平常不思念親人嗎?
生:思念。
師:為什么到了節日的時候就更加思念親人呢?下面我們再次拿起書,默讀課文,思考為什么是每逢佳節倍思親呢?
生:默讀課文。
師:我們一起來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
生: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就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師:家家戶戶是如何歡度節日的呢?
生: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一大早……
師:好,人們都說王維的詩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一段,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
生:齊讀。
師:重陽節這一天,大街上熱鬧非凡,家家戶戶是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看到這樣的情景,王維就--
生: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師:觸景生情,所以,他--
生: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看到別人是如此的高興,而自己呢?
生:獨自一個人。
生:15歲那年就離開了家鄉……
師:15歲,還是一個孩子,就背井離鄉,他會遇到哪些困難呢?
生:生病了……
生:晚上害怕……
生:遇到困難,沒有人幫助他……
師:是呀,因為孤單一人,獨在他鄉,因為獨在異鄉為異客,所以……
生: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課文里有一句話:“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你從這個又字品到什么?
生:王維離開家鄉已經很久很久了。
師:多久?
生:兩年了。
師:你有親朋好友不在身邊嗎?
生:有。我爸爸已經出去四個星期了。
師:你想他嗎?
師:想他的時候,有什么樣的感覺?
生:想哭的感覺。
師:是,劉老師也有這樣的感覺。八月十五的晚上,我兩點多鐘坐在學校的操場上,仰望星空,就有你說的這種想哭的感覺。而王維離開家已經兩年了,他還是一個孩子,700多個日日夜夜,是怎樣的孤獨和寂寞呀!所以,王維--
生: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睹物思人,看到人家都登高游玩的時候,王維想到了……
生:以前在家鄉時,……
師:再讀這段話,體會一下這種團聚時的高興,分離時的惆悵。
生:齊讀。
師:在家日日好,出門處處難。想到了兄弟們一起去登高的時候是何等的高興,想到了如今兄弟們都在登高,遍插茱萸卻--
生:少一人。
師板書。
師:怎能不更加思念親人呢?所以,當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時候,王維就想到了這句--
生: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風有情,花有情,月有情,人更有情,于是,在這個節日里,王維寫下了這首詩--
生: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四、情感遷移,加深感悟。
師:是呀,每逢佳節倍思親。你們知道我們國家還有哪些傳統佳節嗎?這些節日有哪些風俗習慣呢?
生:中秋節,賞月,吃月餅。
師:天上月圓,人間團圓,中秋節是美好的佳節。
生:春節,吃餃子,放鞭炮。
師:對,春節也是舉國團圓的日子,這兩年多里,這些節日王維也是獨自一個人過的,當這些佳節到來時,他也會--
生: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他也會思緒萬千,他也會提起筆來寫下一首--
生:詩。
師:對,詩。詩是什么?左邊是言字旁,就是心理想說的話,右邊上邊是個“土”,就是大實話,心里想什么說什么,下邊是個“村”,寸就是短的意思,把我們想說的大實話,寫短一點,寫的精練一點,這就是詩。
假如你是王維,在這些節日里,你會寫下什么呢?請大家拿起筆來,靜靜地寫。你可以填后兩句,也可以全部自己寫,還可以引用一些別的詩句。(播放音樂)
生:默默地寫。
交流。
師:請你說。
生:《八月十五憶臺州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買月餅,遍吃月餅少一人。
師:大家對他補充的詩有什么意見?
生:我想改一個字,把買改成“打”。
師:自己做的意思,是不是?
生:是。
師:你可以考慮一下。
生:我想是不是可以這樣說,遙知兄弟嘗月餅,空邀明月少一人。
師:這樣一改就好多了,關注了中秋節的兩個習俗,且注意錘煉了用字。還有哪些同學寫了?
生:中秋節,月兒圓,像小船,華山相隔眾兄弟,天長地久不相見。中秋節,餅兒香,似小盤,盛上佳肴滋味全,盛上湯來見兄弟。
生:天長地久用得不準確,既然是不相見,就不是天長地久,應該用天涯海角。
生:怎么會盛上湯來見兄弟呢?應該是思。
生:我覺得不錯,心中思念,就好像看見親人在湯碗里出現了。
師:你說的真是太好了。
五、再讀融情,升華主題。
師:割不掉的是深深的鄉情,舍不棄的是濃濃的親情,于是,當我們身在遠方,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吟誦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來傾訴我們的情感。(配樂朗誦)
集體誦讀古詩。
師: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同學們,讓我們記住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共同祝愿“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下課!
[三年級語文《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學實錄]相關文章:
1.日記教學實錄
5.議論文教學實錄
6.《木蘭詩》教學實錄
8.勸學教案教學實錄
9.日記兩則教學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