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的維吾爾》一課是二期課改教材六年級第二學期第三十六課,由于課文圍繞“鄉村”這一主題,向讀者展示了維吾爾鄉村濃郁的西域風情和和田的維吾爾人熱愛生活、豁達樂觀的精神。因此在教學中,我設立的教學目標是:第一、要求學生能夠掌握詞語的正確讀音,在朗讀中體會文字之美。第二、要求學生能通過品味文章的語言、尤其是品味富有表現力的字、詞感受維吾爾鄉村的風情,并且理解和田維吾爾的精神。
我想,我應在課堂中鼓勵學生拓寬自己的思路,引導他們在掌握語言運用規范的基礎上,更多地感受語言的魅力,從而形成高雅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并且在相互合作與獨立思考中提高綜合學習的能力。
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學生展示小組共同制作的小報的環節,讓他們談談在學習課文之前他們心目中的和田的樣貌,從而對和田風情有個初步的了解。
我還運用音樂《達坂城的姑娘》和《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創設情境,使學生能夠盡快地融入文章的氛圍中,感受濃郁的西域風情,這一環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學生們不僅融入了文章,而且積極性也被激發了出來,能夠完全投入地思考我提出的問題,結合他們小報中表現的部分提出自己在看過文章后對和田維吾爾的看法。在他們交流的同時,我又以引導性的提問使學生主動地感受文本,在富有表現力和具有地方色彩的詞語上做深入討論,學生們不僅抓住了關鍵詞句說出了自己的感受,而且還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有一名學生發現文中用到很多具有強烈新疆地方色彩的詞語如“都帕”、“艾得來斯”等,我便抓住這一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文中有沒有同樣的詞語或者句子,它們的作用是什么?經過共同的思考,他們得出了正確的結論:這些詞句能夠體現出強烈的西域色彩,讓讀者感到自己身處新疆。我再抓住這一結論引導他們思考我們在寫作時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學生立刻領悟到:寫作時可以運用特定的詞表現特定的地點或人物。
又如在談到“歌一樣的維吾爾”時,學生們紛紛發表了自己對和田維吾爾的看法,認為他們是一群熱情、好客而且快樂的人。但僅止于此的話,和田維吾爾的形象又過于單薄。于是,我便啟發他們思考“歌”與和田的維吾爾的關系,有的學生從文字中獲得了深刻的感知,她說,和田的維吾爾人本身就是一首歌,因為對于他們來說,歌舞已經成為了他們自身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們就像那歌舞一樣,熱情奔放,沒有悲愴。這是多出色的想法!在對她表示贊賞的同時,我又引發學生們繼續思考:這樣一個民族,在他們的載歌載舞中是否可以看到一種精神?有的學生在熟知課文的前提下,馬上就聯想到了前文提到過的一個漢子在刮著沙塵暴的夜里引吭高歌,這正體現了他們無論何時何地都能歡歌的性子,也體現出了他們的樂觀精神。由此,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便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在這樣的師生共同交流中,我隨時準備著抓住學生思想的火花,不斷地為他們積累思想的結晶,也隨時準備著將他們的思考引導向更深的層次。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僅掌握了課文中的基礎知識,也掌握了課文的重點,并且通過課堂最后的歸納和總結進一步理清了自己的思路,也加深了對和田維吾爾的理解,最終達成了我的教學目標。
這一堂課,既提高了學生品味、鑒賞語言的能力,也豐富了他們的情感體驗,使他們感受到和田維吾爾獨特的西域風情,同時提升了他們的價值觀,使他們懂得無論生活怎樣,我們都要以一顆樂觀的心去面對生活。同樣,這堂課也使我得到啟發:語文課就是要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也能加強對文字的感知能力,而學生的感受是需要教師去培養的,他們如何思考也是需要教師去引導的,我們可以運用多種方法激發他們的感受,培養他們思考的能力,使他們在不斷地感受與思考中逐漸形成更為高雅的審美情趣、養成更為深刻的思考習慣,更積極地去探索身邊的世界。
[《和田的維吾爾》教學案例]相關文章:
1.和田的維吾爾閱讀答案
2.可愛的維吾爾人手抄報
7.小學三年級開學第一課教學案例
10.學習《致維吾爾同胞覺醒書》心得體會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