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雅萍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作者為什么認為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
3.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作者為什么認為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
教學過程:
一、導入學習:
1、讀課題: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學習一篇課文,題目叫--(生接:我最好的老師)強調“最好”,再讀課題
2、概括主要內容:打開書114頁,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向我講述了一件什么特別的事兒?
交流,能說說這件事兒特別在哪里?
面對這樣一件特別的事情,面對這樣一個特別的老師,人們做何評論呢?讓我們先來看看作者朋友的一段話--
出示:“有一次,我把懷特森先生的方法介紹給一個朋友。他聽后嚇壞了,說:“他怎么能這樣來糊弄你們呢?””
指名朗讀
(1)仔細看這段話,你讀懂了什么?
(2)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糊弄)糊弄就是--(欺騙 蒙騙)看來朋友對懷特森持強烈地反對意見。在作者眼中,懷特森又是一個怎樣的老師呢?
二、探究老師的個性
1、看看課文第1小節,找出作者評價懷特森先生的一個句子。
(1)指名朗讀。出示:“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
說說作者眼中的老師是什么樣的?隨著學生回答板書。
(2)結合板書小結:他的個性表現在教學方法--生接:獨特 他與眾不同的教學方法真是--生接:出人意料
(3)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感受一下這位特別的老師。
(4)那么課堂上發生的哪些事情讓作者出乎意料,也是你所沒想到的?默讀課文1--5小節,找出有關語句劃下來,并寫下你的感受,一會兒我們交流。
相機理解如下句子:
*“當他把卷子發下來的時候,我驚得目瞪口呆,因為在我寫下的每一個答案后面,竟然都被畫上了一個刺眼的紅叉叉。我得的是零分!可這不公平,因為每一道題都是根據我的課堂筆記回答的。而且,吃驚的并不是我一個人,我們班上的所有同學都得了零分。”
(1)談感受。什么叫“目瞪口呆”?聯系自己平時的生活,想想在什么情況下有過“目瞪口呆”的感受?讀出作者的那份驚詫。
(2)還有哪些字眼讓你感受到作者的驚訝了?(竟然)
(3)作者為什么“目瞪口呆”?“目瞪口呆”的只是作者一個人嗎?讀出全班同學的那份驚愕來。
(4)一個人得零分很正常在情理之中,在意料之內,可全班同學都得零分,叫人怎么想也想不到,用一個詞那就叫--(出人意料)
(5)所以說,(讀)“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
考試的結果只是一個出乎意料的地方,還有什么地方讓你出乎意料?
*“很簡單”,懷特森先生說,“關于貓猬獸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編造出來的。這種動物從來就沒有存在過。因此,你們記在筆記本上的全是錯誤的信息。”
(1)最初老師的這種解釋“我們”能接受嗎?從哪看出來的?
(2)假如你是懷特森的學生,你現在怒火中燒,你回到家中,你會怎樣向你的媽媽去學這一番話?那就讀出來。
(3)我們憤憤不平,可懷特森卻依然我行我素,振振有詞,這就叫--(很有個性,個性十足),難怪我們會說“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
與其說考試的結果讓人出乎意料,還不如說懷特森的解釋更出乎意料。還有哪些地方讓人出乎意料?
*“為此他特別強調,本次測驗的零分記錄都將寫進每個人的成績報告單。同時,他希望我們從這個零分中吸取教訓,不要讓自己的腦子睡大覺,一旦發現問題,就應該立刻指出來。”
(1)據老師了解,西方國家升中學是不考試的。憑的就是這張成績單。孩子們有時甚至把它看得比生命還重要。你認為,老師該不該把零分寫進我們的成績報告單。
(2)我們的出乎意料,卻在老師的意料之中,他希望我們記住的是什么呀?(指讀后半句)
(3)原來如此,就為了這么一句。(齊讀后半句)整整花了一節課的時間,全班同學以零分的慘痛代價就換來這樣一句話到底值嗎?(不值。)師:同學們看看這是什么呀?(教訓)這個教訓讓學生刻骨銘心,這也正應了中國的那句古話--吃一塹,長一智。這就是他的個性所在,這就是他的魅麗所在。在這里,我們不得不說(讀--)“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
三、探究“最好”
同學們,書讀到這里,我們讀出了一個個性十足的老師,與其說他個性十足,不如說他用心良苦。他如此用心,到底教會了我們什么呢?請大家靜下心來,讀讀課文最后三個小節,劃出有關句子,隨時記錄你的感受,一會交流。
1、“冒險”--你會在這樣冒險的課堂上睡大覺嗎?
2、“挑戰”--是呀,課堂上老師給學生搭設了平等對話的平臺,使學生思維處于緊張狀態,這便是一種挑戰。
3、“花好幾個小時甚至幾天的時間去思考和論證”--花這么長的時間去思考和論證,不正培養了我們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饒有趣味又充滿刺激的過程”--既有趣味又充滿刺激,真是太吸引人了。
5、“不要迷信書本,不要迷信權威。”
(1)讀著讀著你有什么發現?(有兩個“不要迷信”)說說你看法。
我們要尊重書本,但不要迷信書本;我們要尊重權威,但不要盲目崇拜權威。讀--不要迷信書本,不要迷信權威。
(2)古往今來,正是人們一個個對書本的打破,對權威的推翻,才有了這個社會的不斷進步。課件呈現,解說:
哥白尼堅持自己的“日心說”,之后的布魯諾更是因此作出了被烈火燒死的偉大犧牲。伽利略的落球實驗已是家喻戶曉,他揭示兩個質量不同的物體從相同的高度下落會同時落地的事實,但他敢于挑戰權威和傳統的精神更值得人尊敬。
(3)這一個個鮮活的例子告訴我們,要學會質疑,不要人云亦云。出示名人名言:讀
這些古圣先賢的話還有很多,一言以之那就是--“不要迷信書本,不要迷信權威。”
(4)同學們,這就是老師教給我們的全部,這就是老師的良苦用心。于是,當我的朋友這樣評價我的老師時,出示:
“他怎么能這樣來糊弄你們呢?”
“不,你的看法錯了。”
是呀,在作者眼中,懷特森就是他--最好的老師(指著課題)
(5)讓我們記住這位最好的老師,讓我們記住這位老師給我們的人生啟示。齊讀
--不要迷信書本,不要迷信權威。
四、總結收獲,拓展延伸
1、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為什么?
2、(機動)選擇下面的一個題目寫一段話。
《我看懷特森老師》 《由〈我最好的老師〉所想到的》
《假如我是懷特森先生的學生》 《怎樣看待書本和權威》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反思:
作為縣學科帶頭人這學期要為市領雁工程的老師上一節示范課。接到這個任務,我很是擔心,我該上什么課呢?如果選精讀課文,一節課不能展示完整性,思量再三,最后決定執教一篇略讀課文。
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從三年級上冊開始安排略讀課文,到五、六年級,精讀、略讀各占50%,那么,略讀課文怎么教?聽過一些課,發現很多教師把略讀課上成了精讀課。如何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更好地體現略讀教學特點,一直是我們每個教師思考的問題。著名特級教師錢正權老師認為略讀課文教學應把握好兩點:一是把握好課文在整個單元中的地位。略讀課文應該是精讀課文的有機延伸,是將精讀學習所習得的方法進行實踐運用。二是要把握好方法上的“粗放”。略讀課文一般只有一課時,因此決不能求全求深,抓住一點,一課一得就可以。至于抓哪一點,單元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前都有“導讀”,這既是學生的閱讀提示,也是教學的依據。教師課前要細細研讀,這樣才能做到該“精”的精,該“略”的略。
《我最好的老師》是六年級下學期第五組課文中的一篇略讀課文。主要講了懷特森先生出人意料的舉動、獨具匠心的教學方法以及他教育學生人生哲理: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權威的事件。這個單元是圍繞“科學精神”這一主題編排的,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有兩個:一是體會科學精神的含義(本課要體會獨立思考和懷疑精神的重要性);二是學習用具體的事實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研讀教材后,在教學中我努力體現以下幾點:
一、以“讀”為本,感悟“特別”。
葉圣陶先生說:“學語文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本課的設計通過“初讀走近--精讀走進--感言贊語”等環節,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讀書、理解、感悟、表達,給學生創設了一個廣闊的自主閱讀、自主思考的空間,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這一課改理念。本節課圍繞學生的關注點“課文寫了一件什么特別的事情呢?”、“懷特森老師很特別,那么從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他的‘特別’呢?”引領學生走進課文,走近課文的主人公,引導學生仔細揣摩人物心理,想象課堂場景,換位思考表達。通過教師的指導、點撥、燃情,學生讀得有廣度、深度,恰當地表達了自己個性化的閱讀體驗,課堂靈動,氣氛活躍。學生真正走進了文本,似乎也走進了懷特森的教學風格。
二、以“情”為線,禮贊“特別”。
我們的語文教學應該洋溢著人文的色彩,充滿著生命的靈動,負載著陶冶情操、教書育人的使命。在教學環節中,我引導學生抓住作者對老師的評價“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思考:那么課堂上發生的哪些事情讓作者出乎意料,也是你所沒想到的呢?
學生面對這個思考空間很大的問題,都能自發地去細讀文本,感悟文本。在潛心會文的過程中,答案很快從孩子們的心底里說出來了:
“‘當他把卷子發下來的時候,我驚得目瞪口呆……我得的是零分!……而且,吃驚的并不是我一個人,我們班上的所有同學都得了零分。’這樣的考試結果讓我們出乎意料。”
“懷特森先生說‘關于貓猬獸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編造出來的……因此,你們記在筆記本上的全是錯誤的信息……’課堂上老師的胡編亂造更讓我們出乎意料。”
“‘為此他特別強調,本次測驗的零分記錄都將寫進每個人的成績報告單。同時,他希望我們從這個零分中吸取教訓……’老師最后的做法讓我們出乎意料。”
這節課上,我抓住了一個“出乎意料”,引導學生進行細讀文本,感受其教學方法獨特,更領會其背后的良苦用心。教學過程主線突出,注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學生通過討論這個問題,深入鉆研課文,朗讀、理解、感悟得到了有機的整合。懷特森老師的鮮明個性也在學生心中越來越清晰,并由此升騰起對老師的敬佩之情。整個教學過程,師生以“敞開”、“接納”、“傾聽”和“分享”的態度,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構建起了一種對話型的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生活,彰顯了“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份份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的教學理念。
三、以“導”為主,生發“特別”。
法國十七世紀杰出的數學家、哲學家和科學方法論者笛卡爾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 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金鑰匙,是學生自主發展的關鍵,對學生不僅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這也和課文中懷特森老師的做法是一致的。教學時,入手一篇,著眼于多篇。借助某篇教材為例子,讓學生掌握規律性知識,做到舉一反三,帶動同類教材學習。堂上發現學生學得比較好,就讓他談談是怎樣學習的。多問學生:你為什么能夠提出這樣的問題?用什么辦法解決的?你為什么能夠這樣理解詞句?你對文章中心思想這樣理解的根據是什么?這樣教師及時發現好的學習方法,給予表揚鼓勵,就會使學生更重視學習方法的改進。另外,還要讓學生介紹好的學習方法,使學生互相得到啟發。
如,在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后讓概括得很好的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概括的,這樣其他學生也明白了寫人記事的文章抓住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來概括就行了。還有在解釋“目瞪口呆”這個詞語時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理解出來的,學生說是逐字逐字解釋的,我馬上肯定這是理解詞語的一種好方法,問學生還有哪些方法理解詞語,學生說可以查字典,可以聯系上下文等。
課后,雖然老師們也給予我真誠的肯定和鼓勵,但認真反思之后,還是覺得有些地方沒處理好:
1、學生的回答局限于書本,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加以更深層次的感悟。
2、第6自然段,學生如何上科學課是教材的空白點,能否有所運作,讓學生對“貌似正確”、“充滿刺激”等詞有更深入的理解。
如何讓略讀教學成為學生語文能力的“習得所”,實現省時高效的教學理想,將是我們每一個教師不懈的追求。
[《我最好的老師》教學設計及反思]相關文章:
5.老師教學反思周記
6.英語老師反思周記
8.小學老師教學反思范文
10.小學老師教學反思周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