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區東郡小學 梁金萍
第三節課是語文課,將要學習寓言故事《扁鵲治病》,趁著學生第二節課到室外上體育課之機,我早早地在黑板上寫下了三個越來越大的“勸”字和一個“跑”字,如下:
勸 勸 勸 跑
第二節課下了,同學們滿頭大汗地陸續回到了教室,我趕快裝作回辦公室拿教具與他們“擦肩而過”,其實卻在暗中留意他們的表現:只見張慧等幾個平時不大作聲的女孩先注意到了黑板上的幾個字,她們沒有出聲,邊看黑板邊向自己的座位走去,由于沒顧得上看路,張慧差點被伸出的桌腿絆倒了。緊接著,快言快語的張之晗發現了,“這是干什么嘍!”他盯著這幾個字發話后,議論聲便此起彼伏,“怎么寫三個‘勸’字,還有一個‘跑’字呢?”“這是梁老師寫的吧!”……此時,我明白,下一節課已經成功了一半,因為學生的注意力已經在不經意間就被深深地吸引了。
終于到了第三節課時間,“上課”“起立”師生問候剛完畢,最沒有“紀律觀念”的左一夫不舉手就發話了,“梁老師,您怎么在黑板上寫了三個‘勸’字,還有一個‘跑’字?”我故作驚訝裝,激勵并推波助瀾道:“你發現了問題,不錯啊,愛動腦筋,干脆老師給你們的幾分鐘時間,看看你們還能就這幾個字提出哪些問題?”話音剛落,學生的小手如樹林般高高舉起。“梁老師,您怎么只寫‘勸’和‘跑’,不寫別的字?”“怎么寫三個‘勸’字,而只寫一個‘跑’字?”“為什么勸字不寫一樣大,而是從小變大?”……諸如此類的問題學生一股腦兒全拋出來了。
我知道,是時候了,于是,話鋒一轉,說道:“你們真會提問啊,梁老師都差點被你們的問題淹沒了,老師想說,會提問質疑的同學是聰明的同學,老師還想說,提出問題后能自己想辦法解決的同學是更加聰明的同學,你們想做這樣的同學嗎?”“想--”響亮的回答聲沖破門窗傳得很遠很遠。“可是答案就在我們今天學習的寓言故事《扁鵲治病》這篇課文中,你們找找看吧!”一聲令下,學生脹紅著小臉迫不及待地讀起書來。看著他們,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群提著小籃拾貝殼的孩子,他們在找尋,他們在比較,他們在嬉戲,他們在歡笑……
“老師,我知道了”“我也知道了”我被他們喚醒了。
“說說吧!”
“因為蔡桓公生病了,扁鵲三次勸他,所以梁老師寫了三個‘勸’字。”
“我還知道蔡恒公不聽勸告,最后扁鵲發現他的病無法醫治,就不再勸他,但又怕蔡恒公責怪自己治不好病,于是提前跑到蔡國去了,所以梁老師寫了一個‘跑’字。”
“那為什么三個‘勸’字越寫越大呢?”
“這個我知道”,一向沉穩而又愛動腦筋的任浪終于忍不住了,“因為蔡桓公的病越來越厲害,扁鵲越來越著急,也是越來越努力地勸他治病,所以三個‘勸’字越來越大!”
“從哪兒可以看出蔡桓公的病越來嚴重?另外,能通過你的朗讀讓大家感覺到蔡桓公的病越來越嚴重,扁鵲也是越來越著急地勸告嗎?”
理解課文內容這個教學重點就這樣在輕松、愉快的師生、生生對話中有序地展開著,“要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幫助,不能掩飾自己的錯誤缺點,不要諱病忌治”這一寓意的揭示也在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語言文字中順利地得出了。
當學生或扮蔡桓公或扮扁鵲,興趣盎然地分角色朗讀、表演時,我在心中暗暗地感慨,誰說孩子們越來越不喜歡學習,誰說我們的孩子越來越沒有創意,只要為師者,巧設教學環節,他們就是學習的主人,他們就是一個個等待點燃的火炬!我要為此而努力!
[三勸一跑--《扁鵲治病》教學故事]相關文章:
1.扁鵲治病教學課件
4.
5.勸學教學課件
6.勸說教學課件
7.勸學教案教學實錄
8.荀子勸學教學課件
9.
10.古代勸學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