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文講述的是德國物理學家首創大陸漂移學說的故事。
【學情分析】
作者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善于觀察事物的舉和習慣。對于今天的學生有很大的幫助。
【教學理念】
語文教學應注重課程的整合,有機滲透數學、音樂、美術、自然等方面的知識內容,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三是學習方式的開放。要改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接受式學習方式,要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如觀察、實踐、調查、實驗、模仿、體驗等,讓學生自主探索,從而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獲得語文素養。建立和形成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開放性教學,是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的關鍵。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大體了解課文內容。
3、體會科學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奧秘的執著精神,并能把讀后的感受和同學交流。
【教學重、難點】
了解魏格納發現大陸漂移的過程。理解有關的地理知識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師:一張普通的世界地圖會引出什么發現呢?讓我們帶著這個疑問去閱讀課文。
⑴ 自讀課文,邊讀邊查閱工具書,理解生字新詞,初步感知內容,并提出不懂的問題。
⑵ 小組內交流不懂的問題,再讀課文,思考:魏格納的奇妙想法是怎樣產生的?有了這個想法后,他做了些什么?
2、用自己的語言簡要的復述課文,并說說讀了課文之后的感受。
二、探究課文,領悟道理
1、指導學生觀察世界地圖,找到巴西和幾內亞灣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陸突出部分的形狀和幾內亞灣凹進去的海岸線形狀,是不是像書上說的那樣驚人的吻合。
2、反復讀第5自然段,了解魏格納的“假想”是什么,理解“大陸漂移”的意思;并聯系上下文,體會魏格納的這一假想是在反復地、仔細地端詳地圖上的一塊塊陸地和一條條海岸線的形狀之后才得出來的。
3、讀第7自然段,要讓學生理解,魏格納發現了一個什么重要的證據,證明他的假想是正確的。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理解作者是如何推理的──中龍既見于巴西東部,也見于非洲西南部。中龍是爬行動物,不可能飛渡重洋。中龍當時是生活在同一塊大陸上的。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陸以前是連在一起的。
三、熟讀課文,交流感受
交流學習了課文,有什么感受和啟示。圍繞“魏格納的重大發現*的是什么?”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讓學生體會到: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反復論證,是魏格納獲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幾個因素。)
【板書設計】
8、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
世界地圖──遇到困難──尋找、考證
巧合? 不輕易改變 震驚地質界
[《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2.有趣的發現日記
7.教學設計評語
9.賣油翁教學設計
10.成語故事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