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香坊區教師進修學校 祁敬偉
教學目標:
1.鞏固文中的四字詞組,并學會恰當地運用。
2.通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揣摩人物內心活動,并以感情朗讀來體現。
3.了解課文背景,讓學生感悟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好之情及中非人民的友誼。
教學重點:
學習通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
教學難點:
讀懂本課內容,明白少年為什么送木雕給“我”,感受他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詞語,回顧內容
1.談話: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賣木雕的少年》。今天,老師找到了許多非洲木雕的圖片,讓我們伴隨著非洲擊鼓樂的節奏,我們一起看看吧!
【設計意圖:通過非洲擊鼓樂和木雕的圖片,感受非洲人民的淳樸和智慧,在情境中走進文本,喚起學習愿望。】
2.看到這些圖片,你想到了課文中的哪些詞語?由此你想到了文中的哪一個情景?
(看木雕)
琳瑯滿目
各式各樣
構思新奇
栩栩如生
3.讀詞語,回顧課文中的故事情景。一組一組讀,一組一組體會。
4.根據“看木雕”“選木雕”“賣木雕”“送木雕”等畫面,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詞語是有生命的。通過看圖片,想詞語,看詞語,想情景,使學生在文字和畫面之間建立起聯系,讓抽象的語言文字和生動的畫面聯系起來,繼而復習了詞語,積累了詞語,又理清了作者的寫作順序,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
二、研讀第一次見面,體會遺憾
1.自由讀全文:哪個自然段寫了作者和少年都感到遺憾?
生:第九自然段
2.出示第九自然段:
我點了點頭。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絲遺憾的神情。我也為不能把這件精美的工藝品帶回國而感到遺憾。
生讀。讀出遺憾的語氣。
3.默讀課文1-8自然段:作者為什么感到遺憾?少年又為什么感到遺憾呢?邊讀邊畫出有關的語句。
【設計意圖:通過抓住兩個遺憾,凸顯全文的主要矛盾。從而通過理解為什么遺憾,如何彌補遺憾,輻射全篇。】
4.學生匯報:
(1)作者的遺憾:
①木雕,是非洲最常見的工藝品。攤點里陳列的木雕琳瑯滿目,各式各樣,想到朋友的叮囑,我在一個攤點前停下來,仔細地挑選。
a.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我在一個攤點前停下來,仔細挑選。
因為木雕,是非洲最常見的工藝品,所以我在一個攤點前停下來,仔細挑選。
因為木雕琳瑯滿目,各式各樣, 所以我在一個攤點前停下來,仔細挑選。
因為想到朋友的叮囑,__________ 所以我在一個攤點前停下來,仔細挑選。
b.帶著喜悅讀一讀。
c.沒有買回來,真是遺憾。
【設計意圖:通過填寫句子的訓練,幫助學生讀懂這個自然段的三個意思,體會到三個意思的并列關系,以及和“我在一個攤點前停下來,仔細地挑選”之間的因果關系,從而讀懂了這個自然段的結構,體會到了作者買不回去木雕的遺憾。】
②說是坐凳,其實是一個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馱著一塊寸把厚的樹樁。這些坐凳構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A.大象的鼻子像( ),
耳朵像( ),
身子像( ),
四條腿像( ),
象背上馱著( )。
B.所以說構思新奇,栩栩如生。
C.指導讀。
D.沒有買回來,真是遺憾。
【設計意圖:通過想象真實的大象的樣子,訓練學生說比喻句,從而使眼前出現了大象的畫面,使學生懂得這樣的木雕真是“栩栩如生”“構思新奇”啊!在語境中理解了詞語,積累了詞語。】
③我捧著象墩,仔細觀賞,愛不釋手。
A.從哪些詞語能夠看到作者對象墩子的喜愛?
B.還能說我怎么著象墩?
預設:拿、提、抱、舉、端……
C.用哪個好呢?
生:“捧”好,更加體會出作者的喜愛。
D.指導朗讀。
E.不買遺憾。
【設計意圖:通過找一找,讀一讀,換一換,比一比等詞語教學的方法,使學生通過研讀重點詞語,讀懂了句子的意思。】
④正要掏錢購買的時候,我卻猶豫了:我即將回國,要帶的行李已經超重,怎么能再帶上這沉甸甸的象墩子?
A.比較:我即將回國,要帶的行李已經超重,怎么能再帶上這沉甸甸的象墩子?
我即將回國,要帶的行李已經超重,不能再帶上這沉甸甸的象墩子。
B.指導朗讀。
C.不買遺憾。
【設計意圖:通過改一改、比一比等方法,訓練學生讀懂反問句和陳述句的不同,體會到作者遺憾的心情。】
(2)少年的遺憾:
①出示:“買一個吧!”坐凳的主人是個十五六歲、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誠懇地說:“夫人,您買一個吧!”
“啊,不,路太遠,這個太重……”我有些語無倫次。
“您是中國人吧?”那少年望著我,猜測道。
我點了點頭。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絲遺憾的神情。
②體會少年的內心。
③師生讀對話。
④質疑:為什么少年因為作者是中國人而感到遺憾呢?
【設計意圖:通過少年的前兩次對話,讀懂他非常希望自己的木雕能夠賣出去的心情。通過作者的語無倫次,體會到作者的矛盾和遺憾。最后通過質疑,使學生突然明白:少年的遺憾,主要來自于作者是個中國人。】
(3)背景介紹。
A.周總理曾三次赴非洲十國;
中國派出了100多個醫療隊支援非洲;
幫助修建了全長1860公里的坦贊鐵路。為建設這條鐵路,中國政府提供無息貸款9.88億元人民幣,共發運各種設備材料近100萬噸,先后派遣工程技術人員近5萬人次,高峰時期多達16萬人。在這項工程中,中方有64人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B.圖片:周恩來總理訪問非洲;
中國物資運到非洲;
中國醫療隊給非洲人民看病;
中國科學家教非洲人民如何種植蔬菜;
坦贊鐵路。
【設計意圖:通過對故事背景資料的補充,拓展了學生語文學習的空間,體現了充分開發和利用語文教育資源的優勢,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提升了情感。】
(4)拓展練習,動筆書寫:
A.此時此刻,少年的內心無法平靜,
他忘不了作者( )時的喜悅,
忘不了作者( )時的猶豫,
更忘不了作者帶著( )離去的身影。
他想:一定要( ),因為( )。
于是,他( )。
【設計意圖:這段的練筆有三個目的。一是對作者、少年兩個人遺憾的回顧,二是對少年內心世界的揣摩,三是對小木雕由來的補白練筆。通過這樣一石三鳥的活動,深化了對文本的理解,促進了學生的語言發展。】
B.匯報:
預設:
生1:于是,他飛奔回家,做了一個和大象墩一模一樣的小木雕。
師:我現在你的媽媽。孩子,你不去賣木雕,在這里做什么呢?
生:一個中國阿姨喜歡木雕,我給她做一個。
師:你從我們家的木雕里給她選一個吧。
生:她是我們的朋友,不能隨便選的。阿姨喜歡小象墩,但是太大了,帶不回去,我做一個小的送給她。
師:媽媽支持你,我去賣木雕,你做吧。
生2:于是,他飛奔回家,取出了自己心愛的、和大象墩一模一樣的小象墩。
師:我是你的媽媽。孩子,你不去賣木雕,回來取這個木雕做什么?
生:媽媽,一個中國阿姨喜歡這樣的木雕,我送給她。
師:這是你過生日的時候,媽媽送的禮物,你怎么能隨便送給陌生人呢?
生:媽媽,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他們對我們非洲人那么好,我應該把更好的東西送給她。
師:你做得對,真是我的好孩子。
生3:于是,他來到其他賣木雕的攤點,買了一個和大象墩一模一樣的小象墩。
師:我現在是賣木雕的人。孩子,你家里不是有很多木雕嗎?
生:是的。但是,我想買一個小小的象墩木雕。
師:為什么偏偏買這樣的呢?
生:剛才,一個中國阿姨到我這里買象墩木雕,因為我家的太大了,所以沒有買。我要買個小的送給她。
師:為什么要送呢?你和她認識?
生:不認識,但是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我不應該要錢的。
師:對,他們對我們非洲人這么好,你這樣做得對。給,拿去,你也不用給我錢。
生:謝謝您!
生4:……
【設計意圖:通過角色轉換,創設口語交際情境,使教師和學生在自然的對話中,真實地體驗文本中人物的所思所感。學生在這一環節中的想象和體驗都是個性化的:想象小木雕的來歷是多角度的,在不同的環境中遇到的人物角色是不同的。然而,在他們的對話中,少年所表達的意思卻是共性的,都是建立在少年淳樸、善良、知恩圖報的美好品質基礎上的。這一環節的教學,升華了少年的美好品質,初步體會了對于朋友的理解。】
三、研讀第二次見面,體會朋友
1.研讀對話
(1)師生對讀少年和作者的對話。指導學生讀準確。
【設計意圖:初讀對話,借助提示語讀準確,把握語調語氣的合理性。】
(2)去掉課文中的提示語,生生對讀。根據標點,讀出對話的語氣。
出示:“這個小,可以帶上飛機。”
“太好了!”
“不,不要錢。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
“我們是朋友!我們是朋友!”
【設計意圖:去掉提示語讀對話,更有人物之間交流的真實感。通過指導兩個人物之間的對話,初步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
(3)第二次生生對讀,體會兩個人的想法。
出示:“這個小,可以帶上飛機。”……
“太好了!”……
“不,不要錢。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
“我們是朋友!我們是朋友!”……
預設:“這個小,可以帶上飛機。”……(①這回您就不用遺憾了;②這就是您最喜歡的樣子了,小小的,多好看;③帶回中國,會有更多的人喜歡……)
“太好了!”……(①這回我不遺憾了!②真沒有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③這個孩子真熱情!……)
“不,不要錢。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①中國援助非洲,給我們多少無私的幫助啊!②管朋友要錢,那就不是朋友了。③她從那么遠的國家來,我作為朋友送個小禮物,也是應該的!……)
“我們是朋友!我們是朋友!”……(①是的,我們的友誼地久天長。②我們相互幫助,是最好的朋友。③對啊,我們雖然不相識,但是我們兩個國家的友誼卻是深厚的!……)
【設計意圖:在每一個人物語言描寫后邊,加上一個省略號,給學生提供補白的空間。通過給對話補充合理的內心獨白,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使我們眼前出現了兩個更加具體的人物形象:一個是善良熱情的少年,一個是激動驚喜的作者。】
(4)生生對讀,說出心底的話。
出示:“這個小,可以帶上飛機。……”
“太好了!……”
“不,不要錢。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
“我們是朋友!我們是朋友!……”
【設計意圖:在上一次品讀人物對話、揣摩人物內心的基礎上,將省略號放進了引號里邊,引導學生把體會到的人物心里的話說出來,將揣摩到的人物內心用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達到了情感體驗和語言訓練的和諧發展。】
(5)師生對讀,回歸文本。
出示:“這個小,可以帶上飛機。”
“太好了!”
“不,不要錢。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
“我們是朋友!我們是朋友!”
【設計意圖:這一次讀對話,雖然文字又回歸到了文本中的簡簡單單,但是,由于前兩次補白的心靈體驗,學生的情感和文本人物的內心相通,通過朗讀,自然而然地將對人物的理解讀出來,豐滿了人物形象。】
2.透過少年的微笑,體會少年的內心
(1)出示:他笑了,露出了兩排潔白的牙齒。
(2)這是怎樣的笑容?
預設:幸福 善良 愉快 滿足 安慰……
【設計意圖:這句是全文的點睛之筆。通過體會少年笑容的含義,促使學生學會閱讀不僅要讀懂文字表面的意思,而且要讀出文字背后的意思。】
四、升華文本
1.出示:我們是朋友!
我們和非洲人民是朋友!
我們和非洲人民永遠是朋友!
2.復沓讀
在作者需要幫助的時候,少年熱情地伸出了雙手,
因為--我們是朋友!
當非洲人民遭受苦難的時候,中國人民熱情地伸出了雙手,
因為--我們和非洲人民是朋友!
愿我們能夠永遠珍惜彼此關愛的點點滴滴,
因為--我們和非洲人民永遠是朋友!
【設計意圖:通過三次復沓讀,總結提升對文本的理解,將情感表達推向高潮。】
[《賣木雕的少年》(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3.橋的第二課時教案
4.搭石第二課時課件
5.羚羊木雕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