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榮 湖北省十堰市教育技術中心
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為小學語文教學開辟出一片綠洲,讓小學語文課堂課堂充滿了活力。整合教學時,我們教師要遵循語文學習的規律,正確把握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根據課文的教學需要,找準融合的整合點,選擇相應的信息資料和教學策略,使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學科的整合達到無縫隙的的融合。
一、信息技術的輔助性與語文學科特點在整合中準確定位。
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整合課,確定了語文課的基調。語文課的學習是以語言為根本的,一切教學環節的設計,都要圍繞“語”和“文”兩字做文章,為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服務。因此,進行整合課的設計時,教師要妥善處理好語文教育的特點和信息技術的作用兩者之間的關系,并進行有效融合,準確定位。一是要找準整合課的整合點。教師要深入鉆研教學文本,從教學文本所提供的語言信息中精選出為語文學科的性質和任務所規定的那些最具有語文價值的部分,精心地研究,把它作為整合課的整合點。在此基礎上,有效地利用信息資源、現代化手段來跨越時空的界限、創設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的教學情境、建構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教學環境;二是教學課件的選擇要以鮮明教學性和突出的語文本質特征為標準。課件要能夠充分表現本堂課教學內容,始終將學生牢固地控制在教學內容的深入理解和內涵的進一步展開上;三是運用信息技術要適當。信息技術只有適時使用,恰到好處,才能取得最優化的教學效果,而使用不當,往往適得其反。
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特點在整合中準確定位,使得語文課語文味十足,同時也體現出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整合課的靈魂所在。
二、信息技術的交互性與語文豐富的人文內涵在整合中相鋪相成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決定了語文教育特別需要尊重學生獨特體驗。因此,在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整合教學時,我們就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具有交互性,是發散性思維的工具這個特點,形成教師與學生及機器間的互動,互相交流的學習環境及身臨其境的場景來達到尊重學生獨特體驗這個目標。
使用的教學課件應具有互動性和開放性。整合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好教學文本、課堂上創設的語言環境以及各種信息素材,因勢利導組織學生進行探討,達到師生與作者和編者之間、師和生之間的語言的交流、思想和情感的溝通。學生的想法、體會只要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體現小學語文學習階段性的特點,言之有理,言之有據,教師就應該尊重,予以充分的肯定。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錘煉了思維能力,也活躍課堂氣氛,一舉數得。
制作課件時要增強課件的互動性和開放性。在編寫課件程序時應該充分利用文本輸入工具,在教學過程中實現教學雙方的隨機交流;要增加素材庫的容量,使教學雙方有充分的選擇自由;在課件的結構安排上,不將教學內容用一條“直線”上下串聯起來,而是呈樹狀結構,要設計出多條通“羅馬的路”,以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需要;課件要能根據教學的需要隨意調度,便于呈現學生的不同體驗,并驗證學生學習的成效。
信息技術的交互性,使得學習的互動性增強,實現了語文教學的真正開放,這也是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整合課的生命力所在。
三、信息技術的多樣性與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在整合中協調統一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這段話強調了培養語文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學生自主的聽說讀寫活動是更重要、更經常、更核心的語文實踐活動。在整和課中,教師要利用信息技術具有多樣性這一點,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創造一切機會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并通過感知、理解、品味、感悟、積累、表達、體驗等一系列語言實踐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讀一讀。整合課上,教師在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的同時,要留出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要讓學生反復的誦讀教學文本,在誦讀獲得語感和讀書樂趣,同時讀的形式要多,讀的面要大,讀的時間要保證;小學生模仿能力很強,整合課中應當以聽教師范讀為主,聽課文錄音為輔;要讓學生懂讀好,教師還要加強對朗讀的指導。
背一背。教師要鼓勵學生反復誦讀課文中優美的句段,對教材中要求背誦的段、篇,一定要學生人人能背,以利于積累、體驗、培養語感。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很要緊的一條那就是要注重積累,積累多了,將來理解能力發展到了一定程度時,許多原來理解不深的東西自然能做到“無師自通”。的
說一說。整合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邊讀邊思考的基礎上,樂于參與討論、敢于發表意見、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識 一識。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 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并注重教給識字方法。
寫一寫。教師在學生“看”和“聽”環節中,充分利用多媒體識字教學軟件,演示生字的筆畫、筆順、漢字部件、間架結構,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動手寫一寫,使學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種感官同時接受刺激,自始至終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教師還要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基本的書寫技能引導,以使學生的寫字的技能不斷提高。
練一練。教材的課后練習題目和答案盡量不要以課件形式直接呈現。教師應在學生認真讀教學文本,自己分析、解答的基礎上適當點撥講解,要充分把握這個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良好機會。
用一用。豐富網絡資源是語文教學內容的有力補充和拓展,能夠提供給學生一個自由的直觀的空間。在進行網絡環境下的語文教學時,一是補充和拓展的網絡資源要凸現語文學科特點;二是教師要注重網絡平臺的知識層次,使創設的網絡教學環境能夠順應不同的學生群體的發展;三是教師必須適時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加以引導:對于那些具有初步計算機操作能力的學生來說,信息技術與語文的整合更重要的是如何讓他們動手實踐,真正物以致用;對操作不夠熟練的學生,教師要多加輔導,確保學習目標的達成;對隨意登錄其它網站,瀏覽與學習語文無關內容的學生,教師要及時引導,使學生能從網絡獲取有效信息,并能夠與課程互通;對只聽教師講課,或只看其他學生上網的學生,教師要幫助其盡快適應網絡教學。
信息技術的多樣性與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在整合中協調統一,使學生聽說讀寫加強了,扎扎實實的語言文字訓練進行了,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的目標也就達到了,因此可以說,這也是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整合課的活力之所在。
四、信息技術導思引悟優勢與小學語文整體感悟在整合中相得益彰
語文閱讀教學的核心內容是“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整體感悟就是讓學生掌握感知語言之精妙,洞察語言之精髓,把握語言之理趣的金鑰匙。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的整體感悟訓練中,彰顯出其獨特的導思引悟優勢:一是可以提供形象直觀的多面式學習內容,再現語言文字形象,謀求形似和神似,以幫助學生建立表象,奠定整體感悟基礎;二是能提供多感官綜合刺激,激發情感,導思引悟,有利于學生參與感知語言的實踐。
我們在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整合時,要利用信息技術優勢,在其輔助下引導學生讀、思、議、進而培養學生整體感悟能力。讀是前提。我們要抓住“以讀為本”這根主線,讓教師和學生手捧教學文本認認真真地讀,整段、整篇地讀,充分地讀,用各種方式讀,讀出真情,讀出韻味,讀出感悟;要學生選讀某個重點段落后,要及時引導學生整體回歸教學文本,以利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也利于培養學生習作時謀篇布局的能力;思是基礎。我們要引導學生思在關鍵處,在引導學生對于重點內容的理解與感悟時,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至少要把整段文字用大屏幕呈現,且要加強前后內容的聯系,對于關鍵詞語的理解與感悟更是要在師生創設的大的文本背景下、氛圍中進行;議是關鍵。我們在組織學生抓住值得議的問題去議時,要使每個學生都參與進去,并鼓勵他們發表個人見解,以達到議有所得,議有提高。
俗話說“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在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學科整合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教師要始終遵循語文學習的規律,正確把握小學語文教育的特點,達到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無縫隙的的融合。這樣的整合課堂即彰顯了多媒體與網絡的優勢和精彩,又更好地凸現小學語文教學的特色和神韻。這樣的整合才具有生命的活力,是課程改革所期待的!
二〇一〇年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
[2]《語文教學通訊》2006年第1期,
華中師范大學教授 楊再隋《語文本色和本色語文》
[抓融合點,彰顯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的神韻(蘇教版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8.小學語文教學課件
9.小學語文教學評價論文
10.關于信息技術教學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