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楊善洲先進事跡材料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事跡材料吧,事跡材料以先進對象的先進事跡為主要內容,以敘事為主要表達方式。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寫好事跡材料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楊善洲先進事跡材料,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楊善洲先進事跡材料1
學習楊善洲精神做人民滿意的好黨員好干部座談會4月13日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出席會議并講話。他強調,楊善洲同志的模范事跡和崇高精神,生動詮釋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先進和優秀,為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為政、干事、做人樹立了一面光輝旗幟。各級黨組織要認真貫徹胡錦濤同志關于向楊善洲同志學習的重要指示,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以楊善洲同志為鏡子,找差距、增動力,自覺加強黨性修養,自覺實踐黨的宗旨,做人民滿意的好黨員好干部。
楊善洲同志是在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中在全國推出和集中宣傳的先進典型,被中央組織部追授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最近,胡錦濤同志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向楊善洲同志學習。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認真貫徹胡錦濤同志重要指示精神,緊密聯系實際,迅速掀起向楊善洲同志學習熱潮。楊善洲先進事跡報告團先后到9個省市及中央和國家機關一些單位、北京大學等作了巡回報告,中央各主要新聞媒體連續報道了楊善洲同志的先進事跡,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
強調,當前,“十二五”規劃已經制定,今后五年的奮斗目標和大政方針已經確定。實現這些目標任務,關鍵在黨,關鍵在干部。新的`形勢和任務對領導干部不斷提出新的要求,人民群眾對我們有著更多更高的期待。長期執政、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際國內環境深刻變化,使領導干部面臨的挑戰和考驗越來越大、越來越多。廣泛開展向楊善洲同志學習活動,更好地堅持和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的優秀品德、優良傳統和良好作風,無論對于廣大黨員加強黨性修養還是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楊善洲先進事跡材料2
楊善洲,原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書記,(1927—20xx),男,漢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縣人,1927年1月生,1951年5月參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楊善洲同志是中共云南省委第二、第三、第四屆省委委員,云南省第五、第六屆人大代表,第六屆人大常委會委員,1988年6月離休。中國共產黨黨員。
楊善洲同志1951年參加革命工作,歷任區、縣主要領導,擔任地委領導近20年,工作35年來,始終保持艱苦樸素的本色,廉潔奉公、全心為民,勤奮工作,為保山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1986年6月,楊善洲同志退休以后,主動放棄進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機會,扎根施甸縣大亮山興辦林場,一干便是20個春秋,帶領大家植樹造林7萬多畝,林場林木覆蓋率達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禿嶺變成了生機勃勃的綠色天地,使當地惡劣的自然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修建18公里的林區公路,架設了4公里多的輸電線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農戶,通電通路。
為了實現“幫家鄉辦點實事”的承諾,楊善洲把目光鎖定在施甸縣城東南44公里處的大亮山。楊善洲的家鄉就在大亮山腳下的姚關鎮陡坡村,兒時,母親常帶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藥等到集市上賣。原來這里林木參天,當年大煉鋼鐵時大量砍伐樹木,后來當地貧困農民又大規模毀林開荒,原本翠綠的大亮山變得山禿水枯,生態遭到嚴重破壞,周邊十幾個村寨陷入了“一人種一畝,三畝吃不飽”的困難境地。“再這么下去,子孫后代的日子可怎么過?”楊善洲憂心忡忡。
退休前,楊善洲到大亮山實地考察,家鄉的人聽說他要回來種樹就勸他:“你到別處去種吧,這地方連野櫻桃樹和杞木樹都不長。”然而,他還是來了,他以普通大山之子的身份帶著一顆赤子之心回來了。退休當天,楊善洲背起鋪蓋,趕到了離大亮山最近的黃泥溝。翌日,大亮山國社聯營林場正式掛牌成立,那天,他們人挑馬馱把糧食、行李搬到離公路14公里遠的打水桿坪子,臨時搭建了一個簡易棚安營扎寨。深夜,狂風四起,棚子被掀翻,傾盆大雨又不期而至,幾個人只好鉆到馬鞍下,躲過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就這樣,楊善洲帶著縣里抽調的幾個同志開始了艱苦創業。
很多年之后,人們都還記得楊善洲初上大亮山時的情景。那時他住在用樹杈搭起的窩棚里,腳上穿著草鞋,儼然是一個放牧的老人。后來,得益于省里的資金支持,林場終于蓋了一排簡易的油毛氈房,楊善洲和工人們在里面一住就是近10年。10年后,當他們用磚瓦平房取代油毛氈房時,破敗不堪的油毛氈房已被四周的綠蔭所掩蓋。1999年11月,手提砍刀給樹修枝時,楊善洲不幸踩著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后他又執意爬上了大亮山。從此,他再也離不開拐杖了。
20xx年4月,楊善洲把自己用20年時間辛苦創辦的大亮山林場的經營管理權,正式無償移交給施甸縣林業局。有人算過一筆賬:大亮山林場共占地7.2萬畝,其中5.8萬畝華山松中有3萬畝已郁閉成林,按1畝地種200棵樹,一棵樹按最低價30元計算,大亮山林場的活立木蓄積量價值已經超過3億元。
這就是一位老地委書記幫家鄉辦的實事。
“沒錢買苗木,只好去街上撿果核”
在楊善洲最早種樹的山坡上,我們看到了一些造型優美的大樹,很像巨型盆景。“盆景要是能長這么大就好了。”我和當地宣傳部的同志開玩笑說。“算你說對了,這些樹還真是這就是一位老地委書記幫家鄉辦的實事。
“沒錢買苗木,只好去街上撿果核”
在楊善洲最早種樹的山坡上,我們看到了一些造型優美的大樹,很像巨型盆景。“盆景要是能長這么大就好了。”我和當地宣傳部的同志開玩笑說。“算你說對了,這些樹還真是盆景移栽過來的。”他們應道。啊?我驚訝地張大了嘴巴。
要把大亮山變成林海,需要大量的樹苗,可沒有資金去哪弄樹苗呢?楊善洲可謂絞盡了腦汁。很長一段時間里,他每天和林工們帶上工具,到處尋找樹苗。樹苗太缺了,以至于他不得不把平時種下的幾十盆盆景也全部移種到大亮山上。這些原來擺放在家里的雪松、白梅、銀杏,從此在山上盡情地汲取雨露和養分,自由自在地生長,如今這些庭院花木都已經成為挺拔的大樹,成為裝點大亮山的一抹別致的色彩。
最讓人震撼的還不是這些巨型盆景,而是20年前楊善洲從街上撿回來的果核,如今已經成長為一大片繁茂的樹林。
“當時沒錢買苗木,怎么辦呢,只好去街上撿果核。”拄著拐杖站在大亮山上最初種樹的地方,楊善洲指著一大片林子說。在資金極其短缺的創業之初,撿果核育苗栽種成為楊善洲破解苗木困局的主要途徑。每次回到城里,他就到馬路上撿別人隨意扔掉的果核,然后放到家里用麻袋裝好,積少成多后便用馬馱到山上。
原地委書記到大街上撿別人扔掉的果核,這在當時成為轟動保山地區的新聞。可是楊善洲不在乎,林場資金緊,省一個是一個。“可你是地委書記啊,在大街上撿別人吃剩的果核,大家會怎么想?”有人開導他。“那是他們的事,不花錢就能弄到種子,我覺得沒有什么不好。”他說。
一次在街上撿果核時,楊善洲不小心撞到了一個小伙子的自行車上,小伙子大發雷霆,沖著老人破口大罵。旁邊有人趕緊過來把小伙子拉到一邊,告訴他那位老人就是原來的地委書記。小伙子頓時傻了,他怎么都不會想到這個毫不起眼的在他看來甚至有些卑微的老人會當過那么大的官。楊善洲卻絲毫不理會旁邊發生的一切,依然低著頭自顧自地撿他的果核。每年的端陽花市是保山的傳統節日,也是果核最多的季節。每每這個時候,楊善洲就會發動全場林工,一起到街上去撿果核。如今一個個小小的果核,都已在歲月輪回中演變成為一棵棵枝繁葉茂的果樹。
“正是因為有老書記帶著干,我們才能在那么艱苦的環境中一步步挺了過來。”林場的工人說。
20多年前,初上大亮山的楊善洲頭發只是灰黑,如今卻已滿頭飄雪……
“黨員的身份永不退休”
大亮山林場帶給當地群眾的好處隨著時間推移逐漸顯現和顯著起來。
創辦林場之初,省林業廳、財政廳給大亮山林場撥付了100多萬元,對楊善洲造林之舉給予支持。當時,需要用錢的地方實在太多,慎重考慮后,楊善洲用這筆錢在大亮山修了一條18公里的林區公路,架起了5公里長的高壓線,蓋了一排簡易的油毛氈房,并擠出7萬元為附近的四平寨通了電。通路、通電為植樹造林奠定了基礎,也大大推動了當地群眾發展生產、改善生活。
大亮山林場最顯著的社會效益表現在有效解決了當地群眾的人畜飲水難題。場長董繼軍告訴我們:“林場現在承擔著3個鄉鎮11個村委會70個村民小組2.5萬人的'飲水供給任務和兩個糖廠的蔗區灌溉任務。”
我們來到了距離大亮山林場20多公里的陡坡村大柳水自然村,楊善洲就出生在這里。“新中國成立前,因為飲水太困難,這里的村民婚喪嫁娶,用水都要納入人情簿子。”老書記說。可是,走家串戶后,我實在難以相信這個地方曾經飲水困難到那種程度,我們看到的情況是,各家各戶都通了自來水管,擰開開關就有清泉汩汩流出。
大亮山林場采取的是“國社合作”營運模式,即由村社集體為單位出林地,由國家進行植樹造林,產生的經濟利潤按一定比例雙方分成。“這些年,大亮山林場都只是進行撫育型間伐,帶給當地老百姓的經濟效益不是很明顯。20xx年到20xx年,林場共支付給村集體4萬多元的分紅。”董繼軍說。20xx年,林場建起了一所木材加工廠,加工撫育間伐的林材。到20xx年3年間,林場共支付給當地村民間伐林木、加工林材的勞務費超過了36萬元。
不久前,施甸縣政府用大亮山林場做抵押,貸款1.7億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其中1億元已經支付到位。
發端于大亮山林場的植樹造林熱情還波及到了更廣的范圍:“這些年,感覺整個施甸縣的植樹造林熱情都在上漲。”穿行在林海中,縣委宣傳部的同志感慨地說。我們從林業部門了解到這樣一組數據:1988年施甸縣的森林覆蓋率為17.1%,20xx年提高到了44.8%。
在擔任大亮山林場義務承包人的20年間,楊善洲接受的唯一報酬是:每月70元的伙食補助,1996年,隨著物價上漲,林場將補助標準提高到了100元。20xx年底,保山市委、市政府為楊善洲頒發特別貢獻獎,并給予一次性獎勵20萬元。今年5月,楊善洲將其中的10萬元捐給了保山一中,6萬元捐給了林場和附近的村子搞建設。
“我只是在盡一名黨員的職責,只要活著,我就有義務和責任幫群眾辦實事。”楊善洲說,“實在干不動了,只好把林場交還給國家,但這不是說我就退休了,有我力所能及的事,我還是要接著幫老百姓辦,共產黨員的身份永不退休”。
1991年6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1999年8月被全國綠化委員會授予“全國十大綠化標兵”提名獎;20xx年12月被全國環保總局授予“全國環境保護杰出貢獻者”;20xx年被評為全省老干部“老有所為”先進個人;20xx年10月被評為全國老干部“老有所為”先進個人。
20xx年5月5日,楊善洲同志把保山市委、市政府為他頒發的20萬元特別貢獻獎中的10萬元捐贈給保山第一中學,另外10萬元將捐贈給大亮山林場。
楊善洲同志于20xx年10月10日15時8分因病醫治無效,在云南省保山市人民醫院逝世,享年83歲。
楊善洲先進事跡材料3
當時,大亮山周邊十幾個村寨缺樹、缺水、缺糧、缺電、缺錢,村民的生活處于“一人種三畝,三畝不夠吃”的困難境地。缺水的問題特別突出,村民要到十里外去找水,然后人背馬馱地運回來。一盆水,早上洗臉,晚上洗腳,最后還要澆菜、喂豬。村里哪一家遇上紅白喜事,做客的人不僅要送禮,而且還要提上一桶水,掛在禮單上,而主人不但要建一個“禮簿”,還要建一個“水簿”。當別人家請客的時候,不但要還禮,特別是要足額歸還“水賬”。
20多年來,楊善洲老書記帶領大家,憑著愚公移山的精神,硬是把光禿禿的大亮山變成了望不到邊的綠海。松樹長高了,果樹成林了,植被明顯改善了,斷水多年的溪谷又有了泉水。老書記還帶領群眾架起水管,將泉水引進村里,通到各家各戶,村民再也不用為吃水犯愁。大亮山林場還承擔著3個鄉鎮11個村委會70個村民小組,共計2.5萬人的飲水供給任務和3萬多畝甘蔗的灌溉任務。
鄉親們最真切地體會到老書記造林帶來的好處,是在去年的大旱當中。20xx年春夏,云南省大部分地區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長達半年的持續干旱使群眾種不上地,喝不上水。但就在大亮山周邊的村子,群眾家里的水管卻依然流著甘甜的泉水。群眾情不自禁地說:“多虧了老書記啊,要不是他,真不知道這樣的大旱我們怎么熬過。”
老書記在創辦林場的同時,還想方設法為周邊的老百姓解決實際困難。首先是修路。雷打樹村委會的8個自然村土質肥沃,盛產生態蔬菜,青菜、蘿卜、卷心菜等都是出了名的,但長久以來,由于交通不便,只能靠人挑馬馱走幾十里山路去出售,運不出去的蔬菜只能爛在地里!老書記跑省上、跑市里,千方百計籌集資金,又發動群眾投工投勞。修路需要一筆勘測費,為了節省這筆開支,他買來水準儀自己勘測。老書記帶著鏨子和手錘,和大家一起選石頭,一起砌石頭路,一干就是一整天。有時,大家去吃午飯了,他還在埋頭選石頭。18公里彈石路,就在老書記的帶領下,朝著大亮山的邊邊角角延伸。
通電,也是老百姓多年的希望。老書記親自帶人到保山買來電線和設備,又和大家一起勘察線路,架桿拉線,幾個月后,電架通了,芭蕉林村成了大亮山方圓幾十里第一個通上電的村子,村民們從街上買回來的燈泡終于亮起來了!電接通的.那天,興奮的村民們自發籌錢宰了一只羊,敲鑼打鼓地送到了林場。那天晚上,林場職工和村民們聯歡,到處都是歡樂的笑聲,村民們笑啊、樂啊、跳啊,感謝老書記給他們送來了光明。
大亮山林場的發展,更是給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擺田村綠廠子村民小組原先是一個很窮的地方,老書記就把林場間伐剩余物交由村里去賣,用賣的錢買來了電線和電桿為村子接通了電,村民們從電視上學到了很多科技知識,并運用到玉米、水稻、烤煙、茶葉生產上,從此,家家修新房,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22年來,林區群眾人均所得糧食從原來的100公斤,提高到500多公斤。林場建起了一所木材加工廠,加工間伐的林材。到現在,林場支付給當地村民間伐林木、加工林材的勞務費超過了36萬元。
20xx年8月老書記住院治療,每天都有群眾自發地到醫院看望他。中秋節那天,四五十個姚關老家的農民,專門從100多公里外趕到保山,帶著家鄉的土特產和親手做的月餅送給老書記。60公里外施甸縣的群眾來了,40公里外潞江壩的老百姓來了,保山城里的親朋好友也來了,為了不影響治療,醫院只允許派幾個代表進去,可其他人卻一直圍在病房外,久久不愿走開,期盼老書記早日康復。
楊善洲先進事跡材料4
最近公司黨組和黨委關于開展向楊善洲同志學習活動的通知精神,在全系統全面開展自查自糾活動等要求,本人通過集中學習和自學,深入了解學習了楊善洲同志的先進事跡,通過學習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楊善洲同志的先進事跡,我深受感動。
今天,我們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學習楊善洲同志精神,我結合近段時間的學習,我有以下體會,與大家分享。
我們要學習楊善洲同志一輩子淡泊名利、兩袖清風、一塵不染的工作作風。干部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的,只能老老實實用來辦公事。楊善洲同志要求干部很嚴,要求自己更嚴,從沒吃過一頓免費的飯,從沒讓子女搭過一次公車,從沒用公權為親屬辦過一件私事,從沒給親友批過一張違背原則的條子。他是一個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廉潔奉公的人民公仆。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和基層管理干部,我認為最須要學習的是楊善洲同志的“五種精神”,在創先爭優活動中帶好頭,起好表率作用。活動開展以來,自己認真學習各級領導講話和有關文件、資料,按照活動安排要求,認真回顧了自身工作,特別是對照“四優”黨員要求、對照黨員先進性標準和黨的先模人物的表現、對照優秀黨員的先進事跡、對照同志們提出的意見和自己的工作職責,進行了深刻地反思,查擺了自身問題,看到了不足,找到了差距,增強了發展的緊迫感和自覺性,制定了整改措施。
一、個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對照《新時期共產黨員先進性標準要求》等內容,我本人已經認識到的突出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政策理論水平不夠高。雖然平時也比較注重學習,但學習的'內容不夠全面、系統。對政治理論鉆研的不深、不透。對很多新事物、新知識學習掌握的不夠好,運用理論指導實踐促進工作上還有差距。
2、全局意識不夠強。有時做事情、干工作只從自身業務或本單位業務出發,對上級組織作出的一些關系企業發展全局的重大決策理解不透,盡管也按領導要求完成了要做的工作,心理上還是有一些其他的想法。
3、創新意識不足,有自我滿足情緒。對新知識、新技術的學習上熱情不夠。表現在工作標準上有時不夠嚴格,不能從盡善盡美、時時處處爭一流的標準上去把握。
4、工作方法有時不夠恰當,不夠策略,特別是對待同志的批評和同事正確的指導及批評,有時不夠講究方法,結果使同志們有時候出現比較勉強的現象。對工作方法,處事藝術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二、整改措施
通過這次開展“四強四優”活動,通過學習先進人物的事跡,我認真反思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認真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1、深化學習,提高自己。學習是人生永恒的主題,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不斷獲得新知,適應新的形勢。
2、創優服務,改進作風。把為群眾、為基層搞好服務視為自己的天職,發揚“認真負責、扎實苦干、干就干好”的優良作風,鋪下身子,埋頭實干,樹好形象。
3、大膽創新,銳意進取。善于總結工作的得與失,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不斷提出改進工作的新辦法、新思路,努力推進工作再上新水平。
楊善洲先進事跡材料5
在云南省老干部工作會議上,省委常委、組織部長辛桂梓強調,各級組織部門和老干部工作部門要認真學習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的要求,進一步把向楊善洲同志學習活動組織好、開展好。要突出學習主題,注重學習實效,通過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學習活動,引導老同志以楊善洲為榜樣,自覺踐行楊善洲精神,努力在老同志中形成學先進、趕先進、創先進的良好風尚。
楊善洲同志的感人事跡在媒體上報道后,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反響。各級老干部工作部門通過座談會、報告會和收聽收看電視節目等多種形式,認真組織廣大離退休干部學習楊善洲同志的先進事跡,深入交流心得體會。通過學習,廣大離退休干部深刻體會到,黨和國家對老干部關懷備至,楊善洲同志的先進事跡代表了離退休干部隊伍的主流。大家表示,要認真學習楊善洲同志的.先進事跡,離崗不離志,退休不褪色,積極發揮余熱,為黨、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為家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為推進云南“兩強一堡”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武定縣下發通知對學習楊善洲先進事跡活動進行安排部署;充分利用電子政務、電子網絡等平臺,廣泛搜集楊善洲先進事跡材料,印發到各老干部黨支部;召開老干部學習楊善洲先進事跡座談會,組織部分老干部集中學習楊善洲先進事跡材料。全縣各級各部門紛紛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學習活動,掀起學習楊善洲先進事跡熱潮。
四川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省委統戰部部長、省直機關工委書記陳光志在楊善洲先進事跡報告會上強調,楊善洲同志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為廣大黨員干部樹起了一座豐碑,是激勵我們干事創業、奮勇爭先的強大精神動力。要在全省創先爭優活動中,深入開展向楊善洲同志學習活動,并與開展向文建明同志學習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堅定理想信念,牢記黨的宗旨,艱苦奮斗、開拓進取,拼搏奉獻、創先爭優,為推進“十二五”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加快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做出新貢獻。
德陽市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方式,組織離退休干部和老干部工作人員收看媒體報道;召開了機關干部職工學習動員大會;印發先進事跡材料,作為全市離退休干部黨支部和黨員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生動教材;召開了部分離退休干部和老干部工作者學習楊善洲先進事跡座談會,學習討論楊善洲同志先進事跡。
達州市印發了向楊善洲同志學習的通知,就開展學習活動提出了明確要求和具體部署;組織座談討論,召開離退休干部代表座談會,專題學習討論楊善洲老同志的先進事跡;樹立先進典型,各地各部門推薦了本單位的離退休干部先進典型,積極引導離退休干部學身邊典型,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再作貢獻。
自貢市離退休干部通過電視、報紙和互聯網等多種形式收聽收看楊善洲同志先進事跡,暢談學習感受,講述眼中、心中的楊善洲。老同志們紛紛表示,要把學習楊善洲作為創先爭優活動的重要內容,爭做“四好”黨員、“三好”老干部,自覺做到圍繞中心更加有為,服務大局更加有效,提升水平更加有方,積極為推動全市科學發展建言獻策,以實際行動向黨的90歲生日獻禮。
省委老干部局機關離退休干部黨支部召開組織生活會,專題學習楊善洲同志先進事跡。老同志們紛紛表示,要以楊善洲同志為榜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利益觀,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崇尚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自覺做到政治堅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原省委老干部局局長、離退休干部黨支部書記馮立泰要求,支部每一位黨員都要積極參與,投身其中。要通過學習,保持離退休干部黨員政治上的先進性和思想上的與時俱進,以實際行動在促進和諧社區、和諧家庭、關心教育下一代等方面自覺發揮力所能及的作用,不斷提高黨性修養,始終保持革命本色。
楊善洲先進事跡材料6
楊善洲——滿目青山夕照明
在云南保山,楊善洲的名字幾乎無人不曉。他曾擔任過8年保山地委書記,離休之后沒有按組織的安排遷居省城安享清福,而是回到貧困的家鄉,帶領一幫年輕人,九年如一日,在荒無人煙的大亮山上植樹造林2.5萬多畝。
看起來,楊善洲像一位地地道道的老農:背微駝,臉色黧黑,雙手粗糙,戴藍帽子,穿藍布中山裝。7 0歲的老人,笑起來很天真的樣子。這位農民的兒子,當過7年石匠。解放后,他先后擔任過區委書記、縣委書記,1977年出任中共保山地委書記。
楊善洲身居領導崗位多年,淳樸的本色一點未改。有一次,他自己下鄉,戴著草帽,穿著草鞋,找到鄉政府,打聽鄉領導在哪里。鄉秘書以為是一位老農,隨便打發他說領導不在。楊善洲不著急,不氣惱,自己進村轉悠,了解了許多聽匯報時聽不到的真實情況。
楊善洲擔任地委書記期間,家眷一個也不帶進城,妻子一直生活在鄉下,他自己在機關宿舍里只住一間屋子,三餐吃食堂。談起往事,楊善洲說:“我喜歡這種生活方式。”保山的'干部說,老書記在任期間,兩袖清風。
1988年,楊善洲從領導崗位上退了下來。他決定回鄉去綠化荒山:“家鄉的林子前些年就快砍光了,水土流失,這樣下去子孫后代的日子怎么過?”
楊善洲回鄉植樹造林的決定,使很多人不理解。他妻子也不贊成:“那么大年紀了,樹長成材你怕見不到了。在家里動動嘴吧。”楊善洲不為所動:“退下來不做件實事,日子一定難熬。”
【楊善洲先進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楊善洲同志先進事跡材料06-01
學習楊善洲先進事跡思想匯報05-30
獻給楊善洲同志的詩歌精選06-12
學習楊善洲心得體會12-16
學習楊善洲先進事跡心得體會要怎么寫08-25
教師學習楊善洲先進事跡心得體會03-31
學習楊善洲精神作文(通用10篇)11-18
參觀楊善洲林場心得體會07-27
學習楊善洲心得體會15篇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