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教學總結
總結的特點
(1)自身性。總結都是以第一人稱,從自身出發。它是單位或個人自身實踐活動的反映,其內容行文來自自身實踐,其結論也為指導今后自身實踐。
(2)指導性。總結以回顧思考的方式對自身以往實踐做理性認識,找出事物本質和發展規律,取得經驗,避免失誤,以指導未來工作。
(3)理論性。總結是理論的升華,是對前一階段工作的經驗、教訓的分析研究,借此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并從中提煉出有規律性的東西,從而提高認識,以正確的認識來把握客觀事物,更好地指導今后的實際工作。
(4)客觀性。總結是對實際工作再認識的過程,是對前一階段工作的回顧。總結的內容必須要完全忠于自身的客觀實踐,其材料必須以客觀事實為依據,不允許東拼西湊,要真實、客觀地分析情況、總結經驗。
語文課堂教學總結(通用21篇)
指縫很寬,時間太瘦,悄悄從指縫間溜走,在這段時間的教學中我們通過努力地工作,也有了一點收獲,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份教學總結了!相信很多朋友都不知道教學總結的開頭該怎么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課堂教學總結(通用21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課堂教學總結1
進入高中,語文教材難度陡增,最明顯的特征之一就是古文篇目大幅增加。對比初中古文篇目的內容不難發現,高中教材增添了很多邏輯性較強的論說文和典故集中、篇幅較大的長詩慢詞,而學生樂于接受的趣味性和感性體驗都有所削弱,加之古文篇目多、長、難,不少學生產生了畏難情緒,甚至喪失了對古典詩詞的學習信心。在日常教學中,課堂的照單全收與課后的遺忘形成強烈的對比,反復的摸索與嘗試都收效甚微,如何改變學生對古詩詞難于接受、理解、融入的現狀,也成為困擾我的難題之一。
在近期的詩詞教學中,《柳永詞兩首》和《蘇軾詞兩首》前后相連,在婉約凄切與磅礴豪放之間徘徊良久,我總在思量如何引導學生感受詞人不同的情感世界。驀然憶起宋代俞文豹《吹劍續錄》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北宋時蘇東坡問一位善歌的幕士:“我的詞和柳永的詞相比如何?”幕士說:“柳郎中的詞,適合十七八歲的女孩子手執紅牙拍板淺唱低吟楊柳岸曉風殘月,而你的詞得請關西大漢持銅琶、鐵板高唱大江東去。”這典故是個不錯的切入點,但前提必須是讓蘇軾與柳永的迥異風格給學生們留下持久的心靈震撼。而日常詩詞教學中繁復的講解、空洞的賞析、平淡的誦讀完全不能收到這樣的效果。“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經典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詮釋,不論是名家的朗誦還是學生的示范,都因各自情感處理的差異而很難在學生們心中引起共鳴,因此也更難觸動學生們情感的心弦。
課間學生們擁在鋼琴邊彈唱歌曲的身影,突然給了我靈感,詞在古代,不就是歌詞嗎?蘇軾的詞在當時就被廣為傳唱,而自嘲是“奉旨填詞”的柳永也是北宋時最知名的“流行歌曲”詞作者之一,“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便是最好的證明。褪去“北宋大詞家”的外衣,我不刻意在作者簡介時強調柳永、蘇軾在詞史上的重要地位,而是嘗試從“奉旨填詞”的失意文人談起,從“塵滿面、鬢如霜”卻功業未成的半百士子談起,當“偉大詞人”不再高高在上,學生們便消除了畏難的壓力,以善感的特質,充分感受沉溺于旖旎都市,在“倚紅偎翠”、“淺斟低唱”中醉生夢死的失意靈魂,親身追隨執意明辨是非,“九死南荒吾不恨”的孤獨身影在宦海中起落沉浮。在學生們的情緒醞釀到高潮時,他們便挑剔起錄音朗誦里不夠到位的表演,紛紛表示這種綿延不盡的感傷、壯志難酬的悲慟唯有借助音樂才能表達出來。借助這個時機,我提示“詞又叫曲子詞”,為什么不能利用我們的天賦和資源,給經典譜上自己最愛的旋律呢?學生的反應很熱烈,當堂就有學生即興創作并彈唱,旋律靈動惆悵,耳目一新,詩詞也當堂成誦。我隨即將這當做一項作業布置給所有作曲專業的學生,要求每人至少為本學期所學的一首詩詞作曲,另外歡迎其他各專業的學生利用自己的樂器和專長參與其中,擬于半個月后收取曲譜、錄音小樣。基于這樣的動員,也給日后的教學活動提供了更多的題材,比如將學生們的創作進行評比、組織學生自由組合表演展示,在學生們當中推廣傳唱等等,這些不僅讓學生們重拾學習詩詞的信心,而且完全是自覺自愿的切身體會,能更深刻的回味這些難忘的經典。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經典詩詞的新創,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表演熱情,給學生們提供一個平臺,調動他們的參與性與協作性,增加學生的成就感,讓古典詩詞的學習過程成為他們珍藏一生的回憶。
當把專業和文化課的學習相連通時,學生們的參與性和主觀能動性就被完全調動起來,讓學生們利用自己所長主動學習自己所短,從前的詩詞學習、背誦就不再是難題,含英咀華的境界也就不再遙遠。經典的魅力就在于可以超越時空被反復的詮釋,每一次詮釋又會被賦予新的生命與活力。
語文課堂教學總結2
語文學科具有基礎性,因為它包括了語言文字知識和運用語言文字進行實踐活動,并創造語文實踐活動成果的訓練內容,是一門分支廣、范圍寬、實踐性強的綜合學科,教學中除了教給學生學科的知識與技能外,還參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觀察、記憶、想象、思維等心理素質探索、審美、創造能力、人格情操的培養,在實施素質教育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語文是知識的載體,學生是獲取語文知識的主體,教師的任務是如何能讓學生從教材中獲取知識與能力。教師這座橋就是讓學生走進教材,與教材交流,解決學生與教材交流時出現的障礙和引導學生怎樣更好地理解教材。
(一)運用研究性教學語文是我們的母語,學生學起來本應得心應手,但由于長期以來學生受到教師影響把語文當作政治課來學,一些純美的文學的東西都被冠以政治的高調,令學生越學越無味,主動學習更無從談起。
(二)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傳統的教學中,往往誤入教師為主體,學生為客體的教學誤區。學生在傳統的教學中往往如竹筒倒豆般地被動學習,思維往往局限于單一的形式,解惑能力往往被弱化甚至被“消化”掉。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是創新教學,有利于學生由單一思維向多向思維,由局限到全方位的轉變。一是設置疑問,多問幾個為什么。
(三)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往往忘記了誰是課堂的主人,而在課堂中以主人的形象自居,命令學生這樣做,那樣做,或命令他們不許這樣,不許那樣,令學生厭煩至極,主動學習更無從談起。最終的結果是學生的天性被扼殺,主動學習的能力逐漸消失。學習對他們來說只能是一種責任、一種負擔,而不是一種樂趣。要確立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該做的,不是單純的傳授給他們知識,而是教會他們如何去掌握知識,在這個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學生就會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無形中增加了學習的欲望,學習的主動性也就慢慢培養起來了。而要做到這些,就要運用一些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總之,不管采用哪種教學方式,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盡一切努力調動起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學生的興趣也是一種資源。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就必須把教學活動與學生的興趣結合起來,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學生的差異也是一種資源。差異普遍存在于學生中間,它會導致兩種不同的情況:沖突和共享。學生之間會因為差異而形成沖突,但是如果引導得好,學生則可以共享差異,在差異中豐富和拓展自己。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是封閉性的閱讀教學,它的缺點是淺習課文,讀得較少,背得更少;著重教,忽視學;重分析,輕領會;極少體現中心,平均使用力量。面對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我們必須構建新的開放型的語文閱讀教學理念,明確新時期開放型的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首先是加大情感熏陶力度,強化民族情感,發展學生個性,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在閱讀教學課堂上,要加大學生個人情感熏陶力度,強化民族感情,尊重多樣文化所反映出來的多種民族的情感內涵,營造健康、豐富、積極、向上的情感世界,從而發展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身心健康,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感染。同時,努力開拓文學鑒賞領域,創造性地組織閱讀教學,超越“封閉性”的閱讀教學,既要繼承以提高文學鑒賞水平為目的傳統,又要開拓文學鑒賞領域,徹底摒棄“以本為本”“以資料為資料”的狹隘閱讀觀,而是以課本為主干,以資料為繁枝,以學生見解為茂葉。
在教學實際中,我們要允許并鼓勵學生努力形成個性化的閱讀體驗。因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任何一種課本都只能精選極少的一部分來介紹,單靠課本去體會,是很困難的。同樣,不管是哪種文化現象,資料中的見解都是因人而異的,要讓學生知道,只能拿來作為參考,拿來啟發個人思維,努力拓寬閱讀視野才是重要的。其次,我們要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科學尤其是人文科學的精神,但是不能以科學為本,而是要“以人為本”。教學過程中,既要尊重定論,又不能迷信定論,要帶著批判的眼光來引導學生學習,體現教的自主性和學的自主性。這樣,主體的人文主義氣息才能體現出來。閱讀教學才能血肉豐滿。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開放型語文閱讀教學也要有相適應的氛圍才行。首先,要更新教育觀念。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應試教育的觀念逐漸被素質教育觀念所替代。其次,大膽創新考試形式。繁、難、偏、僵的考試形式只能引起劇烈的應試教育活動,不可能帶來充滿生機的素質教育活動。素質教育活動必須在考試形式的大膽創新的前提下產生。現在的語文考試已經意識到著重考查學生的語文能力,包括閱讀能力、口語能力、寫作能力等,應用性的、創造性的考試形式正在逐步出現,這必將催生一個全新的語文閱讀教學觀。
“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探究解決語文學科的問題為主,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使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方式。
學生參與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能夠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能夠鍛煉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增長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夠學會分享與合作,能夠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能夠增強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學生參加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活動,還會對自己的心理產生一系列積極的影響,能夠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語文課堂教學總結3
20xx年11月8日至9日,xx市20xx年“以學生為中心,順學而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競賽在寧洱縣直屬學舉行。鎮沅縣振太鄉中心小學行政重視此次活動,派出振太鄉中心小學教導主任師尚文、振太鄉中心小學語文教研員李其賢前往觀摩學習。活動分開幕式、課堂教學、總結頒獎三個部分。
一、領導重視,開幕典禮別具一格
許勝主任及寧洱縣教育局、寧洱縣小領導在開幕式上作了精煉的講話。從校長“感謝、歡迎、邀請、祝愿”中,我有了賓至如歸感。從五位權威評委“客觀、公正、公平”的宣言中,我有了信任感。從“羞答答的掀開了她那神秘的紅蓋頭”,我對詼諧幽默的開幕詞甚感耳目一新。
二、教師投入,課堂教學精彩紛呈
從來自全市九縣一區的11名選手對《地震中的父與子》《矛和盾的集合》《搭石》《自己養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生命,生命》《酸的和甜的》《飛向藍天的恐龍》《圓明園的毀滅》《獅子和鹿》在新課標理念下如何“以學生為中心,順學而導”,作了解讀、展示、競技,進而把素質教育下語文三維目標的達成,從定性預設、定量估計、質的提升幾個維度,作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可謂授課教師爭分奪秒,盡顯其能,或語感抑揚頓挫而傾倒聽眾,或清節跌宕起伏,或板書規范而漣漪汩汩,或應變如悟空讓人拍案叫絕,或力避遺憾滋生、蔓延而峰回路轉;聽課教師津津有味,或全神貫注的聆聽,或品味其間迸出的閃光點,或奮筆疾書下一個靈感中的閃光點。
三、總結精妙,素質教育欣欣向榮
閉幕式上,xx市教科所長夏x等關注教育教學的有心人,對活動給予了充分肯定,提出了殷殷期望,為獲獎者頒發了大紅的證書。尤其是許主任精妙的點評,讓我對課堂的精華、“以學生為主題,順學而導”、評價標準、教師素養、教學設計撰寫、課件制作、小組合作、語言文字訓練、閱讀與感悟、文本閱讀與課外閱讀等一系列小學語文教師本該追求的目標有了較為明晰的思路。
受益匪淺,不虛此行。塵埃落定,花開誰家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教師要書寫一個“了不起”的足跡,抒寫一個不舍教育教學情懷,抒寫一泓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叮咚泉水!
語文課堂教學總結4
一、活動概況
1、安排周密,過程豐富,體現了競賽的公正性。主要有四個特點:上課降序排列,科學公開;內容每天一選,同課異構;評委每天一換,隨機抽取;結果每天一結,隨時入庫。
2、賽點學校積極配合,為評委和教師提供了良好的服務。
3、本學科重新制定了評價細則,體現了學生為主、閱讀為主、實效為主的原則。所有老師都能在一節課完成教學任務,興趣先導、整體推進、注重方法、文化積累,是活動的一大特色。容量較大、學段鮮明、氣氛和諧、目標達成,是我市增量閱讀成果的一次大交流、大展示。
4、鄉鎮及局直學校教師之間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同臺對決,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從入圍上課環節的數據看,局直有40人(包括城關和尹莊兩個鄉鎮)鄉鎮有30人;從過程看,多數人能面向全體、精心整合,目標簡明準確,時間分配合理,發揮了主導和主體的雙重作用,教學效果較好;從結果看,局直學校相對突出,鄉鎮學校也出現了一些優師優課。
5、所使用的學生課前均未和授課教師見面,但從課堂看,學生素質普遍較高,能用不同方式閱讀,個體思維活躍,表達能力較強,完成任務較好。
二、突出亮點
凡是說課中涉及到的課文均未入選,也就是說,每個人都面對的都是全新的、相對長而難以處理的內容。但由于近年來教師業務水平的不斷提高,還是表現出了很多亮點。
1、能創設適宜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樂學、愛學業。很多教師教學起點把握合理,導入新課科學藝術。市二小的楊xx老師教學的是《一個這樣的老師》,開課就以“你喜歡什么樣的老師”為話題和學生交流,然后誠懇地說,我希望這節課我就是這樣的老師……市一小的張xx老師把學習內容展示在白板上,學生自由自主地在上面批注修改,過程真實自然。市二小的來xx教學《在學校的最后一天》時,利用圖片和音樂,把學生提前拉倒了畢業時難舍難分的場景,將課文內容的背景再現,調動起了學生的興趣,形成了作者和讀者的共鳴。
2、能利用已有資源和學生的學習、生活經驗,幫助學習,突破難點。多數老師都重視學生的自學批注,重視閱讀方法的選擇和指導。有的老師還適時出示學生的摘錄筆記樣板,和學生交流。市一小的何xx等老師教學《勞動的開端》時,鼓勵和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來體會勞動的意義。西閆一小的李xx老師針對六年級學生的實際,讓他們用瀏覽、速度、默讀等方式來學習長文《在學校的最后一天》。中州實驗學校的張xx老師,教學時,激情充沛,語言準確,教學節奏把握較好,用自身的優勢帶動起了學生的積極參與。
3、自主讀識環節扎實,多形式的讀和展示成了課堂的重頭戲。大部分教師都找準了課堂的起點,用智慧豐富了教學過程,保證全體學生完成保底的任務。楊xx、韋xx、來xx等老師都是不惜花費時間,讓學生充分地進行初讀。楊紅苗設計的檢測題不只是認讀詞語,還有對重要信息的把握情況,如凱蒂旺普斯?懷特森是什么人?這里的學習方法是什么?市一小的田春麗,緊緊抓住“卓爾不群”和“鍥而不舍”兩個成語,讓學生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逐層閱讀,效果較好。
4、教師能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深入淺出地進行教學。活動中大家公認的好課都是以教師的高度、深度、廣度為前提,以跳出語文教語文為理念,重組教材,整體推進。楊xx老師的教學簡潔有效,就是圍繞不斷拓展的表格來引領學習,層層深入,達到了讀者對人物充分認識的目的。韋xx老師在教學《跳水》時,抓住了小說的特點,設計了聚焦目標、聚焦字詞、聚焦情節、聚焦人物、聚焦創作等環節,由“不知所措”的認讀及文中所指,從曲線圖的引領到對人物的品評,教學無痕,效果突出,特別是最后的續寫:他趕快一頭鉆到船長室里……學生暢所欲言,精彩紛呈。河濱小學的秦奕潔教學《城市的標識》時,從環節的設計到語言的組織,語文性及藝術性較高,特別是在設計檢測題時,有意識地將詞語進行了分類排列,既解決了教學難點,也為下面的分層奠定了基礎,為我們提供了長文短教的有效經驗。實驗三小的劉xx等老師教學《絲綢之路》時,能聯想到國家剛剛出臺的“一帶一路”戰略,并用相關資料提升學生對主題的認識。城關鎮解放小學的張xx老師教學的是《為了他的尊嚴》,她設計兩個中心議題來引導學生學習交流:搬不搬磚,對乞丐有什么不一樣?對來婦人來說,磚放哪兒都一樣,為什么還要乞丐去搬?由于議題集中且有價值,就給學生提供了足夠的空間來自學。
5、課堂拓展方向正確、教學有效。很多教師用實際行動落實了我們平時提出的從閱讀到閱讀、從閱讀到表達、從閱讀到教育的三向拓展,取得了教學的實效。張xx老師在教學《為了他的尊嚴》時,設計了換位思考的內容:假如你是獨臂乞丐,你生氣是因為……假如你是獨臂乞丐,你感激是因為……,在教學的最后,又和學生一起進行了很有效的提升:曾經,尊嚴時葉挺在牢房中的……是晏嬰在和楚國……;曾經,尊嚴也是朱自清……,是失去國土……,既總結了學過的內容,又提升了認識,語文味很濃。來xx老師課堂的最后一個環節是寫真情、送真情卡活動,既是巧妙的讀寫結合,也是很好的語文實踐活動。當學生代表把真情卡送給自己的班主任老師時,那場面另所有的人感動。中州實驗學校的李xx老師教學《欲速則不達》時,讓學生想象:當齊景公回到都城看到自己的老丞相已經去世,他心里會想些什么?這樣做學生能設身處境地去思考,能將自己的認識借助人物來表達出來。
6、教學中注意方法的發現和滲透。市一小的張xx老師在教學《永生的眼睛》時,當學生認識了新詞“角膜”后,隨即提供資料,讓學生了解其意思,然后指導寫字,接著呈現過渡語:這節課講的就是關于角膜的故事……這種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教學就是在向學生滲透學習方法。
三、突出問題
1、不少教師過于依賴教參,對教材研讀的表面化、教學的雷同化,是這次同課異構中出現的最突出現象。課堂上個性化的東西太少,個別人甚至成了他人的傳話筒。
2、雙基教學重視不夠,很重要的自主讀識環節,被一些老師一帶而過、一測而過,在他們眼中,誤把學生的課前預習當做了初讀的完結。在讀悟環節,不少教師牽引的痕跡太濃,課文長了,他們把教師的替代當成了捷徑,有的課堂成了教師展示自我的平臺。在讀用環節,還有的老師也想拓展,但沒有時間、沒有方法,一切都形同虛設。
3、不能處理好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關系,對一些課文偏重于思想教育。應試教育的殘余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老師竟然在在學生交流后出示了統一的標準答案。
四、今后建議
1、評委素質還需提高,特別是每天一換,從某種程度上看,還是有前后不一致的現象。
2、各學校要狠抓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比如質疑能力,能說清楚的話、說完整的話、說自己的話等。
3、課改的深化對教師的研讀教材提出了新要求,必要的培訓和競賽也要經常舉行,
語文課堂教學總結5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往往有這樣的現象:教師在課堂教學一開始的導語設計上很用心,很巧妙,很動人,但在課堂收束時卻草草收場,大多以重復課堂教學內容為主,以布置作業和自習直接收束。其實,在課堂教學中,總結語也很重要,它是語文課堂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起到對課堂教學內容完善、補充、強調的作用,既是對課堂教學重點、難點的凝練收束,也對后續學習起到一定的提示、引導作用,如匠心不施,就顯得整個課堂虎頭蛇尾。其實,語文課堂貴在提升延伸,即通過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總結提升,對文本學習內容的延伸解讀,進一步提醒學習的重點難點,明確下一步學習的方向思路,給學生留下回味無窮的空間。
一、總結提升凝要義
根據心理學研究,在課堂教學的最后幾分鐘,往往是學生精神力最為渙散的時候,如果這一時間段放之任之,就會造成時間浪費、課堂松散的結果。針對學生這一特定心理現象,語文教學更應該做好總結語設計,利用最后幾分鐘總結課堂學習的重難點,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回味思考。這種總結語一般是對課堂教學內容作一個提要式的歸納,突出教學的核心,幫助學生明晰學習的要點,凝練要義、加深印象。
如執教史鐵生《我與地壇》,我將“感悟我、地壇、母親三者之間的關系,我對地壇和母親的情感”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在課堂教學即將結束時,這樣總結:
同學們,對于史鐵生而言,是地壇與母親給予他第二次生命,因此,多年以后,即使他離開了地壇,久久不曾回到地壇,也始終忘不了地壇給予他的啟示,筆下文中多次寫到地壇。地壇已經成為精神憩息的家園,那里雖然頹敗卻并不荒蕪,充滿了勃勃生機;同樣,多年以后,即使母親也離開了他,他也依然不曾忘記最初寫作的初衷,為了讓母親驕傲,為了告訴母親他找到了屬于自已的路,母親已經成為其寫作的動力源。此時此刻,地壇即母親,母親即地壇,地壇與母親告訴他,你應該活下去,以自己的方式走好自己的路。這就是地壇與母親對史鐵生最好的撫慰,也是史鐵生收獲的第二次生命。希望同學們課后在文中感悟作者更深層次的情感,下節課大家共同分享。
在總結語中,我再次將課堂教學中的主要內容重申了一次,通過比照說明,將地壇母親對于作者的意義進行了重申,幫助學生理清三者之間的關系,也幫助學生明晰作者的情感,突出了教學重點和難點。這樣的總結語,可以說對學生的學習具有提煉總結和指導歸納的效果,必將引起學生的注意,自然會明確學習的重點難點。
二、延伸勾連留余味
不少教師往往很注意課堂的開始和主要教學環節,卻忽視了課堂結束語。這就像一個故事,開頭很有懸念,中間情節也非常生動,而結尾卻不了了之一般,讓人感覺不是滋味。其實,課堂教學的結尾正如精彩故事的結尾一般,也需要精心設計,豐滿課堂教學的結尾。在具體設計中,可以將與課堂教學相關的內容或者文學作品進行介紹延伸,引導學生在課后加以學習,將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外,使得語文學習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更多的是生活的積累。
如在教學《報任安書》這篇文言文時,我感覺這篇文章在風格上很有特色,將太史公的那種怨氣、情緒表達得含蓄且耐人尋味,于是我設計了這樣的總結語: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看似回復任安的要求,其實直白地表達自己著作《史記》、不愿流俗世人的宏愿。在諸多不解、鄙視的眼光中正道直行,這是一種勇氣,體現在文章中就是文氣縱橫、氣勢昂揚;這樣的文章同樣出現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還有其外孫楊惲《報孫會宗書》中,同樣的不屈于淫威,不計較世俗,正道直行,為幾千年的中國文人壯了膽氣、樹了榜樣。同學們課后可以將這三篇文章放在一起讀,在領略這種文氣的傳承中,蘊文膽、養文心。
相信在這樣總結語的提示下,會有學生在課后找來這兩篇文章進行比較閱讀,這就實現了語文學習延伸到課外的效果。
三、關注現實見行動
課堂結束語不同于導入語,不需要華麗的辭藻,也不需要生動的言辭,需要的是真正讓學生在內心接納文本傳遞的人生哲理、思想情感,在共鳴之余能在行動中有所體現。
如執教《品質》一文時,懷著對老鞋匠的尊敬,設計總結語:
文中的老鞋匠為我們詮釋了什么是職業道德,什么是真正的品質;而這些看似很傻的卻可貴的品質正蘊藏在街道邊、巷弄里,正如羅蘭所說,世界上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如果我們能利用周末等閑暇的時間,走街訪巷,帶上幾瓶礦泉水,帶上自己需要縫補的衣物鞋子,帶上尋找誠信、樸素等可貴品質的真誠內心,尋訪我們周圍被忽視的散發光芒的人們,以此來洗滌我們的內心。希望大家認真記錄下來,既作為一次社會實踐,更作為一次心靈的洗禮,發現自己眼中的美吧!
結果,到了周一語文課,不少學生爭先恐后地發言,講述自己在尋訪中發現的美,發現的可貴品質,還有對他們的幫忙,雖然是微不足道的一瓶礦泉水,但是從他們真誠的笑臉中我也發現了這些年輕的學生們最為可貴的品質,我想這樣的學習才是真正的語文學習。
語文課堂教學總結6
這一學習,我繼續努力推行學校的高效課堂模式,認真編寫導學案,爭取做到備課有效,課堂高效。現將一學期課堂教學工作具體總結如下:
一、取得的成績:
這一學期,我重點關注的是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因此,課堂上我不僅僅教課文,更多時候是把課文當做一篇閱讀題教學。這一學期的兩次公開教學《白鵝》和《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我都嘗試了自主閱讀教學法。例如:在教學《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時,我設計了這樣的自主閱讀題目:
默讀課文2段,完成習題
(1)給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2)在這段話中找出下面詞語的反義詞。
蒼白——()凋零——()
(3)小錢為什么會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用“_______”畫出有關句子。這句話把比作,讓我們體會到。
(4)想象說話:十八歲,多么美好的年齡!
當同齡人吃過晚飯后,攜著父母的手在綠蔭道上漫步時,而小錢卻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當同齡人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時,而小錢卻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當同齡人在球場上時,而小錢卻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當同齡人時,而小錢卻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5)骨髓移植容易嗎?從、等詞可以看出。
(6)理解:輾轉:。(方法:想象說話理解詞語)
學生帶著這樣的問題自主閱讀課文第一部分,在文中圈畫讀音,尋找反義詞,勾畫重點句,想象說話,并運用學過的方法理解詞語。正因為有了學生主動、認真地深入思考,之后的交流非常順暢,課堂上舉手的同學明顯增多,教師只是在旁適時點撥,指導朗讀就可以了,我真的很欣慰這樣的舉措。語文教學本來就是在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什么不把課堂還給學生呢?為什么不多給些時間讓孩子們去思考、去交流呢?為什么不能把課文當做一篇閱讀題來指導孩子們完成呢嗎?
二、存在問題:
當然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如:備課不精心,投入力度不夠,有時候額按不符合;課堂上關注后進生不夠,教師講的深情并茂,學生還是一頭霧水;沒有很好地關注學生能力的發展,如:概括課文的能力、口語表達的能力仍需教師很好的培養。
三、改進措施:
首先,繼續認真鉆研文本,吃透教材,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不能只有一桶水,要多搜集一些拓展性、有生成性的資料編入導學案,最大限度培養學生的能力。
其次,精心設計導學問題,問題要做到少而精,能起到統領課堂的作用,練習題要精選,圍繞重難點有針對性地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鞏固。
還有,多關注學生的能力,把全面提升學生的能力放在首位,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語文課堂教學總結7
為鞏固我校課堂教學改革成果,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使課堂教學改革更趨于理性,更符合我校實際,語文組在學校課堂教學改革領導小組的統一部署下,開展了“課堂教學回頭看”活動。有重點的對部分同志的課進行了聽評。現對活動作以總結。
一、課堂回顧
王德廣老師執教的《羅布泊,消失的仙湖》,學生展示十分活躍,展示內容的處理很有層次性,每一個小的環節的展示,都竭力吸引全部學生參與。展示學生與聽課學生的互動,教師的及時的評價點撥,使課堂充滿了活力。李保義老師執教的《偉大的悲劇》,引導學生從“悲劇”和“偉大”兩個層面,多角度的解讀,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逐步深入,并且受到強烈的感染,是這次活動中水平最高的一節課。劉聽會老師執教的《土地的誓言》,通過歌曲《松花江上》導入,營造恰當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但由于對展示內容沒有很好的整合,頭緒較多,課堂顯得有點亂,影響了教學效果。高顯海老師執教的《登上地球之巔》,按照“字詞教學——課文復述——重點理解——語言品味”的順序,呈現出教學線條之美。學生講解時能夠使用課堂展示筆記,教師點撥能夠突出重點。
二、取得的成績
幾位老師的公開課,充分體現了他們對課堂教學改革的理解。通過“課堂教學改革回頭看”活動,我們看到語文教學改革已經初見成效。
1、教師的教學觀念有了可喜的變化
有什么樣的教學觀念,就有什么樣的教學行為。教師對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態度,由開始的觀望、懷疑、嘗試、動搖到現在贊成、試驗、堅定不移的實施,是一個反復求索,實事求是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我們通過“培養什么樣的人”的討論,認識逐步達到一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關注學生的一生幸福。讓學生快樂的學習,樂觀的生活,擁有愛心、懂得感恩,有美好的志趣和情操,應該是我們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思想轉變后,教師關注的中心由“分數”轉到“人”上,由只重知識到能力培養上,到人文熏陶上,到健全人格的培養上。教師能夠正確處理課堂上師生角色的定位,能夠把課堂還給課堂的主人——學生。在“回頭看”的幾節課中,學生展示積極活躍,學得積極,學得主動,學得快樂,主體作用得到很好的發揮。教師評價準確,點撥適宜,引導得法,充分發揮了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的作用。
2、課堂展示的質量有了明顯提高
還記得在改革初期,學生展示的情形:膽怯害羞,聲音不高,照搬資料,只顧自己,不管聽眾,形式單調,缺少互動。現在的課堂,學生展示自然大方,質疑、糾錯、補充、討論、評價,信息多向交流,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局面正在形成。在李保義老師的課堂上,我們的感受更為深刻。學生朗讀充滿感情,富有感染力,而且,學生一邊朗讀,一邊在教室里走動,讓我們想到古代詩人吟哦的情境。高廟中心學校的老師來我校聽課后,深有感觸得說:“我非常感慨自己能親眼看到杜郎口模式的展示者們展示自己的課。我先前是比較抵觸這種模式的,總想著這樣的模式是以犧牲學生為代價的,是圖表面的花哨和熱鬧。然而,當我真正坐在了教室里,聽同學們展示自己的理解時,我被深深地震撼了:這哪里是什么課堂教學,這分明是學生思維跳躍的藝術展示,是那么令人心動,令人心曠神怡。”
3、文本意識正在逐步強化
本學期初,我組在九年級公開課階段總結中指出:“不可否認,現在的課堂,師生的文本意識正在逐漸淡化。”“增強文本意識,是語文教學亟需解決的問題。”通過聽課,我們覺得這一問題得到了初步的解決。四位老師,都在引導學生進入文本,做了自己的努力。李保義老師以“為什么說這是偉大的悲劇?悲體現在哪里?偉大體現在哪里?”為主問題,引導學生深入解讀文本,高顯海老師設置“從哪里看出山勢險峻?”的問題,讓學生深入課文,體驗登上珠峰的困難,感受登山運動員的頑強意志及為國爭光的愛國情感,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需要改進的地方
1、課堂展示內容缺少整合
通過聽評課,我們也發現一些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課堂展示內容缺少必要的整合。一個小組展示過字詞后,下一個小組展示還有類似的內容。有些課堂上,學生以問題訓練的形式展示,組間內容交叉的很多。這樣,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影響了展示進度。整合教學內容,教師應該多做一些引導,以爭取課堂教學的高效。
2、教師的點撥應突出方法的點撥
當學生對學習內容存在疑惑,學生展示遇到困難時,就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時候。我們發現,教師大多是就問題談問題,有時甚至直接向學生出示答案。這樣的引導,學生只能做到知其然,而不能做到知其所以然。以后遇到類似的問題,有可能依然茫然。所以,方法的點撥至關重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剛剛邁出第一步,雖然是可喜的一步,但僅僅是第一步而已。艱巨而繁重的任務,有待我們去完成。所以,作為語文教師,要從學生的發展著眼,努力探索,把教書和育人有機結合起來,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要在范剛校長的帶領下,大膽開拓,銳意進取,為教學改革傾注智慧,讓語文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語文課堂教學總結8
本學年,我校為了促進教學質量提升進行課堂教學改革,進行生本課堂教學模式,一學年即將過去,我根據自己所任教的學科做如下總結。
在新課堂教學中,我堅持學生先學后教、探究性學習、參與式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這幾種生本課堂學習方式,建立適合學生自主發展、發揮學生主動、互助的教學模式,對出現的問題積極應對。比如對在課堂上存在的假互動現象、如何把握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對學生質疑的處理、小組合作學習什么時候合作,什么問題需要合作,怎樣合作?等問題進行了研討,并明確對自己提出教學應注意的十點即:作業少一點,輕松多一點;作業少一點,輕松多一點;同學交流點,課后活動點;學得深一點,擴得廣一點;紀律好一點,學得多一點。在教學中熱愛每一個學生,建立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讓學生在民主、和諧的課堂環境中健康成長。再就是課后積極進行反思,一是進行一節課后反思:一節課結束后,回顧教學過程,體會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成功之處,得到什么啟發,總結成功的經驗,并分析在合作互動中存在哪些假互動、假問題,什么地方遏止了學生的思維?什么地方出現低效現象;二是對某一階段的教學工作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進行反思。對于從作業、輔導、講評中反饋回來的信息,都要進行全面的分析,認真思考自學的實際效果,積累成功經驗,找出有待改進的地方。
我所教本班學生活潑好動,女多男少,貪玩,,集體觀念性強。從學習成績來看,優生占的比例少,中等生和學習困難的學生占的比數較大,課堂上能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只有幾個人,課堂氣氛不活躍,有部分學生存在思維能力較差,記憶力差,不肯動腦筋思考問題,上課不舉手回答問題。個別學生如駱聲亮、范濤、劉明芳盡管完成作業,但學習應付、自制能力差,記憶力差,有個別同學上課好動、隨便、精力不集中等。大多數同學的閱讀和習作是弱項,測驗時就這兩項失分多,其中有四名同學不會作文。有部分學生的學習目的不明確,態度不端正,對學習報有無所謂的態度。從整體看女同學學習認真、上課聽講、做作業細心等,而男同學比不上她們。總之,要想搞好本學期的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成績還得從各方面下一番功夫。首先,指導學生把字寫好,寫對筆畫、筆順,提高寫字的速度,并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加快默讀速度。在閱讀教學中揣摩的敘述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詩歌以及敘事性、說明性等不同的的閱讀。其次通過課后的思考練習題,引導學生理解內容,領會作者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平臺中總結某些規律性的東西;把握每個單元豐富的人文內涵,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落實實處。培養學生傾聽和應對的能力,在學生口語表達中隨機訓練和規范,循序漸進的提高口語表達水平。加強習作形式的指導,把練筆輻射到閱讀課上,把練筆延伸到日常生活之中。重視作文多元性評價。
下學期還將繼續開展好課堂教學改革活動,充分發揮各小組長的作用,互幫互學,共同探討,共同討論,使每個學生共同發展,共同提高。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起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展示自己的才能,力爭提高課題效率。我要認真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吃透教材,深入鉆研教材,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認真備課,精心批改作業,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做到課堂上有的放矢。根據教材的不同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教學過程中,從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入手,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在閱讀方面下功夫,彌補以往存在的不足。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多媒體的有效作用,根據教材的需要,利用農村資源網站這一教學優勢,搜集有關相應的服務于教學,使學生通過觀察,更生動有趣地理解課文內容,提高學習效率,使教學更具有直觀慣性。在大閱讀活動中,按照要求扎扎實實的開展好背誦古詩和課外閱讀活動,利用晨誦時間,本學期內要完成五十首古詩的背誦任務,廣泛開展閱讀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學生的知識,更有利于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為提高語文教學成績打下基礎。教育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他們創設濃厚的學習氛圍,讓他們在愉快、和諧的氣氛中學習。努力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認清當前教育改革的形勢,虛心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授課能力,努力向課堂要質量。本學期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加強對優等生的培養和后進生的輔導,徹底改正教育觀念,從不同角度鍛煉、培養、開拓他們的視野,拓寬知識面。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各種有利的措施,力求逐步縮小后進面,努力提高本班的優秀率。對那些紀律松懈,學習松弛、課堂上精力不集中的同學,要加強教育,認真管教,讓學生學有所得,成績有很大的提高。
語文課堂教學總結9
優點:
1、學習習慣有了很好的轉變。在八一、北村聽的4節課,所有學生自始至終坐姿良好,中小代忠娟老師對學生回答問題“說”的訓練非常好,達到了優質課水平。
2、課堂教學悄然變化,新理念、新方法在課堂上嘗試運用。特別是市優質課評比學習歸來,教師能夠主動將學習的東西去嘗試、使用,成為了我們改變課堂、提高效率的開端。
3、大部分教師能夠抓住文章重點進行教學。
問題:
1、目標不明確,不全面,定位不準。很多教師只是注重了這一課的內容目標,忽略了年級目標、單元目標,沒有把課文放入一個知識體系中看待,只是把課文當成了全部,為教課文而教課文。我們要把課文當成一個“例題”來教,利用這個例題教給學生閱讀課文、學習語文的方法!
2、有感情朗讀不到位。本周聽的8節課,只有代忠娟班的學生有感情朗讀真有感情,其他只是形式。說明我們學生的朗讀水平不高,學生不會有感情朗讀!這也是我們全體語文老師共同面對的一個課題。要求語文教師,在早讀期間要在有感情朗讀的指導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好“讀書有感情”的學生,讓他們起到傳幫帶的作用,共同來提高我們的朗讀水平。
3、對重點句段學習缺乏層次和方法。特別是對重點句段,要按照讀文-----理解品悟(本義、引伸義、深層含義)---欣賞(有感情朗讀等)----評價的順序進行學習。學習的方法要根據具體內容而定,如:
①要抓住句子中的關鍵性詞語。
②聯系上下文來理解。有些句子的含義與上下文有著密切的關系,只有顧及全篇,才能理解句子的含義。
③聯系實際,通過聯想、想象來理解,也可以利用模仿、表演來理解。
④從比喻、象征意義中去理解。
⑤從聯系時代背景來理解。
4、合作交流中的檢查,絕大多數老師只檢查字詞,未涉及課文內容和不明白的問題。這和教學策略中合作交流的目標要領相去甚遠(學習目標:鞏固字詞,資料共享,感知文章主要內容。操作要領:小組內交流預習收獲、質疑問難。推薦代表在集體交流時發言,其他學生補充;教師點撥、糾誤、引申,落實易混易錯及疑點問題,適當歸納小結。)
5、作業的布置過于簡單機械。作業布置要多留積累性的、擴展閱讀的、綜合實踐活動的、讀寫結合的作業。
建議:
六個需要。上課需要理出一條主線、教學一種方法、品味一個詞句、讀好一段文字、做好一個練習(融合在品讀課文中)培養一種習慣。
四個不要。上課不要使用方言、土話;不要上來就看教案,不鉆研教材;不要逐段講解,平均用力;不要以教師分析代替學生思考、發言。
語文課堂教學總結10
上出一堂優質而高效的語文課,是我們廣大語文教師夢寐以求的愿望。要使語文課堂像磁鐵一樣緊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就必須給學生提供一個“激情、對話、開放”的課堂。
一、精實。
要求教師深鉆教材,對教學內容要有明確的、清晰的認識,并精心選擇教學突破口,設計教學過程,對學生的知識層面有準確到位的判斷。這樣,老師對教學內容進行精當的選擇,真正讓學生一課一得。杜絕那些程式化的教學模式,玩花架子的課堂。
二、民主。
古人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才能高效的實施課堂教學計劃。教師要尊重學生學的權利,即要尊重他們獨立學習,思考的權利,尊重他們表達個人愿望、觀點與要求的權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要允許和鼓勵學生質疑,允許學生“插嘴”、大聲發笑。不要把學生的思想禁錮在條條框框里,不要一味地追求標準答案。
三、互動。
就是要求老師與學生在課文學習中進行平等的思想情感交流。這就要求老師真正明白“教學相長”的內涵,放下架子平等的和學生一起研究學習,讓學生大膽有理的講出他們的認識、感觸。老師對分析正確的要及時肯定,對不完善的要及時補充,對那些偏激和錯誤的認識,要及時地循循善誘地給予糾正、引導。讓學生在學習中認知與表達,提高素養。
四、創新。
首先是教師教學思想的創新,這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行為中要不斷吸收新的教學理念、教研成果,不照搬教參,不甘當知識的“二傳手”。其次是教學方法的創新,這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是千堂一式,而是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知識層面,設計不同的教學過程,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時時給學生以新課堂的感受。
作為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新型教師必然要摒棄過去那種單一的指派幾名學生簡簡單單說說的框架式,應發展多元式。例如
(1)舉辦即興演講會、正、反兩方主題辯論會;
(2)談天說地。學生們總是爭先恐后上臺亮相,做廣告,搞產品推銷、說影視、談書籍、評時事、議趣聞、敘奇思妙想,就像春天的花兒,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可以稱得上是百花爭艷。
(3)編排課本劇,讓學生飾演不同角色,讓學生充分體驗生活。
五、質疑。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小學語文教學中,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正是根據小學生心理特點,保護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促使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因而,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造出適合學生質疑的輕松和諧的環境,讓學生敢思、敢問,樂探究。
如教學《蘋果落地》,出示課題后,學生問:蘋果為什么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飛,也不向左、右跑呢?不僅要激發學生質疑興趣,還要引導學生明白,一篇課文或一段、一句話要質疑什么。學生深入探究課文時,會不斷地產生新的認知沖突。這是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探究課文的好機會。教師在閱讀中要指導學生抓住文章中重點詞語,句子或段落質疑,從而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如學習《第三個小板凳》一課,愛迪生為什么連續做了三次小板凳“每一次都有什么不同?……這些問題,都是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認知經驗產生的,對理解文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生提出后,探究的興趣高漲,積極思考討論,很快就能更深入理解這些內容。
六,評價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激勵學生學習”是評價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中的即時評價,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建立信心,促進學生進一步去探究、發現。課堂評價主要包括:教師的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生間相互評價。如在教學《我是你的朋友》一文時,有位同學讀得繪聲繪色,真正把蛇的內心感情展現了出來了,我激勵他說:“你比老師讀得還有感情!”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起來。學會自評有利于學生對自己形成一個正確的認識。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表現做出判斷。小學生喜歡模仿老師去評價別人,而這種互評的方式有利于學生互相學習優點,改正不足,也可鍛煉判斷和口語表達能力。在這一點上,需要教師耐心的指導,逐步培養。如在教學《植物媽媽有辦法》一文時,我把全班學生分為三組,分別以蒲公英媽媽、蒼耳媽媽、豌豆媽媽命名,各組根據自學提示自學,自學后匯報,其他組的同學進行評價。當第一組同學匯報完后,其他同學爭先恐后地評價,有的同學說:“他們沒有說明白孩子是怎么出發的”有的同學說:“朗讀沒有感情”……實踐證明,同學間的相互評價,能激活學生思維。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關注了每個孩子的個體差異,愛護了每個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課堂上教師一個善意的微笑,一個理解的眼神,一句激勵的話語,都能讓學生感到溫馨,感到信任,會使每一學生在這平等的氛圍中享受生命成長的快樂與喜悅。當然教師的評價不能只是一味的表揚,這樣會使學生分不出是與非,教師的評價要表揚與批評相結合,鼓勵優秀,激勵后進,指出不足,才會使評價落到實處,恰到好處。
相信只要我們教師運用智慧,激活沉悶的語文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也會使語文教學進入一個廣闊的新天地。
語文課堂教學總結11
20xx年秋季,我縣以福建師大余文森教授“指導一自主學習”理論為指導。將杜郎口中學導學案模式和江蘇洋思中學“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做法進行整合,制定了《大田縣中學語文教學改革指導意見》,對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結構、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等進行全面改革,努力構建“自主、合作、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新模式。為進一步推進高效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開展,現特對學科課題組前期相關成果進行梳理、提煉和總結,提供幾種基本課型教學模式。為我縣各實驗學校實施“指導一自主學習”(即“先學后教”)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先學后教”的基本模式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可分為現代文新授課、文言文新授課、作文講練課、作文修改課、復習課、試題講評課、綜合性學習課、名著導讀課等幾種課型。本文以現代文新授課、作文修改課及課外閱讀指導課為例,談談語文科“先學后教”教學的基本流程。根據不同的文章體式和學情特點,允許有不同的變體。
1.現代文新授課。
導入新課,檢查預習。結合文本思想內容、作者生平、寫作背景等,借助語言、圖片、音頻視頻等手段,設計精要的導人語,激發學習興趣,打開學習突破口。教師提前布置預習任務,課堂上檢查。預習任務以作者背景、疏通字詞、語言積累、感知文本等方面的內容為主。
明確目標,安排自學。學習目標要緊扣文本.涵蓋“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又要根據情況有所側重,不宜面面俱到。根據學習目標、結合文本特點從思路梳理、整體感知、關鍵語段、藝術特點等方面設計探究性問題。提出明確的自學要求,結合學案,組織學生自學。要特別強調學生對文本的熟悉度,加強對文本的誦讀,這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和關鍵。
合作學習,交流探究。學習小組內部相互交流、研討,解決自學過程中不能解決的問題:在教師指導下,班內交流發言,解決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學生不能解決的疑難問題是教師講解的重點。
教師重點講解。針對重點難點,教師“精講”。講授的內容要突出重點、難點,講解問題透徹到位,始終把提高語言積累、培養學生語感、訓練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作為出發點和立足點。
類文閱讀,拓展提高。選取與文本內容相近、文體相似的作品,文本賞析性作品或同一作者的作品,延伸閱讀空間,開拓閱讀視野,陶冶審美情趣,提高閱讀能力。
2.作文修改課。
教師覽閱。教師收上作文后,快速翻閱,根據此次作文的訓練重點,找出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印發范文和供修改的中檔作文各一至二篇。
中檔作文修改。教師講解本次作文要求和學生寫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批改要求。師生分析范文的可借鑒處,修改印發的中檔作文。就中檔作文存在的明確不足,讓學生充分地發表意見,并進行修改,通過學生個體的修改行為發現中檔作文與優秀作文存在的差距,掌握作文“提檔”的方法和訣竅。
學生互批交流。隨機發放作文,每四人一組.選出組長一人,對組中的四篇作文討論批改。由一位同學執筆,寫出眉批、旁批、總批等。每組推薦優秀作文,在全班交流;作者談寫作體會,其他同學談感想評價。作者與批閱者“面對面”交換意見。
3.課外閱讀指導課。
課外閱讀課教學.應著重在“選文、激趣、導法”
上下功夫,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每周兩節閱讀指導課成為課外閱讀的一個引子.使之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下面提供幾種閱讀指導課的課程范式,供大家借鑒:
美文(類文)閱讀指導課。由教師提供精美的文章,學生自主閱讀,提出問題小組討論,最后全班交流。
名著閱讀指導課。先上名著導讀課,讓學生課外進行閱讀,通過活動(如讀后感展示、名著故事會、辯論會、知識競賽、手抄報展示等)激發閱讀的興趣,提高閱讀的成效。
名作家作品閱讀指導課。提供該作家的一篇或幾篇經典文章,指導學生閱讀,進而引導學生去閱讀該作家的其他文章。
自由閱讀指導課。不限定閱讀內容,學生在實驗室自由選擇讀物閱讀并做好讀書筆記,留出一部分時間讓學生交流閱讀感受。
專題閱讀指導課。以某一主題(如茶文化、蓮文化、橋文化、節日文化、親情、友情等)分類或以體裁(如散文、小說、詩歌、寓言等)分類,教師要做好專題指導。
二、“以教導學”的課堂教學模式
在語文教學中.當學生還不具備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閱讀能力.還無法實施“先學后教“的課堂教學模式時.教師便要將教學的著力點放在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上,實施“先教后學、以教導學”的課堂教學模式。在這里,學會閱讀文本成為學生學習的核心任務,學生閱讀的方法需要教師的示范和指導,閱讀活動由學生獨立進行.教師在課堂上現場對學生進行示范和引導,其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第一階段,教讀階段。它的特點是:教師教讀,學生仿讀。教師教學生逐字、逐句地閱讀,把課本讀通、讀懂。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學會閱讀,形成閱讀習慣。
第二階段,引讀階段。在這一階段,教師的作用由講轉為引,教師著力于引導,而不是直接講解。教導主要是通過設置閱讀思考題來進行的。讓學生帶著疑問去閱讀,這樣不僅可以引導學生在重點、關鍵地方多分析、多思考,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把握教材的重點,順利通過難點。這一階段的著眼點是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第三階段,自讀階段。這一階段是“從扶到放”、“從教到學”的落腳點,學生可以基本上獨立地進行學習了。它的標志是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已經能夠進行獨立閱讀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學生已經學會自己質疑問難,學會自己提問題。
三、教學案(導學案)編寫的基本范式
大田縣語文教學改革教學案(導學案)編寫基本范式如下:
人教版年級冊《》導學案學校:班級:姓名:
一、教學(學習)目標
二、教學(學習)重點
三、教學(學習)難點
四、教法設計(學法指導)
五、教學(學習)過程
1、自主學習
2、合作探究
3、釋疑解惑(質疑問難)
六、拓展(推薦)閱讀
七、板書設計
八、教后反思附錄:
要在堅持語文教學改革和高效課堂教學改革基本理念和總體方向的基礎上。
立足于各自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立足于不同的課型特點,確定適宜的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改進、完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教學質量,努力達到“杜絕無效、減少低效、實現有效、促進高效”的目的。
語文課堂教學總結12
3月12日,在黨灣鎮二小的多媒體教室里,正在舉行“塘里塘外”發展共同體語文課堂教學研討活動。參加此次研討活動的有來自黨灣二小、瓜瀝明德學校、坎山聯興小學三所學校的中高段語文老師,區教研室語文教研員朱華賢老師現場指導。
成立“塘里塘外”發展共同體,是三所學校的共同舞臺,此次的語文教學研討活動,是共同體成立以來的首次課堂教學研討活動,讓老師在課堂中研究,在課堂中反思,在課堂中提高,在課堂中見證成長。
在此次的研討活動中,黨灣二小的徐彬彬老師、馬燕芳老師、王琳老師,分別為大家展示了各具特色的課堂教學。按照教研員朱老師的觀點,徐老師的課充滿詩意、馬老師的課充滿熱情、王老師的課充滿想象。她們的課堂教學,不僅為本校的語文老師提供了研究的素材,同時,也向明德學校、聯興小學的老師,展示了黨灣二小語文教師的風采。
下午,教研員朱老師就三堂課進行了點評,在充分肯定的基礎上,朱老師強調:語文課,必須引導學生對語言有更為深入細致地解讀,課堂問題的設置,必須具有更為明確的指向性。之后,朱老師就當前以及今后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規范,分16點進行了詳細地解說,給了老師們更為清晰、更具操作性的課堂常規準則。
語文課堂教學總結13
新課改的春風已經吹遍了大江南北,各個學校都在轟轟烈烈地行走在課改的路途上,在近段時間的語文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的聽、說、讀、寫、思五大模塊的語文教學正有序地運用于課堂上,現總結如下,新課改下的高一語文課堂教學實踐總結。
一、聽
現在很多新課改的文章都在大張旗鼓的批評老師的講,甚至將老師的講壓縮在規定的時間內,我覺得這樣做不太實事求是。老師的講跟課堂內容有關系,跟不同階段的教學任務有關系。
高一的學生,很多中學語文基礎知識掌握不太準,該給學生補充的就得讓學生老老實實的聽,認認真真的記。比如一字多音的比較、近義詞語的辨析、病句修改的要求、文化常識的了解、文學常識的識記、詩歌鑒賞技巧的把握、文章閱讀的方法、修辭手法的特點和作用等等。在講解教材中出現學生陌生的知識時,老師們必須精心給學生講解,不厭其煩的講,學生重復的聽,聽懂為止。
聽,實際上是學生接受知識的一個途徑,只是教師的講多講少,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二、說
說體現出現在語文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在課堂上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積極性,說出自己的理解。但學生能否說好,關鍵在于老師能否導好,故作為教學中處主導地位的老師在教學中基本都做到了以下幾點:
1.備課時,充分考慮教材的內容,正確估計學生的能力,設計合理的問題,讓學生都能有所答。
2.設計問題要注意難易結合,在實際教學中有針對性地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回答,這樣能充分調動廣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當遇到所設計的問題學生不愿說時,或者稍作提示降低難度,或想辦法激勵學生。
4.當學生的答案與自己設計的不一樣時,甚至明顯錯誤,此時老師絕對不能一下子否決,更不能有任何不屑的言辭,應抓住學生的某優點夸獎一番,然后輕輕點出他回答問題的錯誤之處;或通過其他學生的回答,比較后讓其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這樣學生就非常喜歡語文課了。
5.語文課堂可以多設計些探究性的話題,能在課堂上讓學生探究的當堂完成,否則,留成課外作業。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鍛煉學生的思維表達能力。比如講《歸園田居》時這樣設計拓展研究:
有人認為陶淵明的歸隱是逃避現實,有人認為陶淵明的歸隱是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是保持高尚情操而獨善其身,你如何看待陶淵明的歸隱呢?
(1)對一個人的評價要一分為二,客觀辯證的考慮。
(2)評價一個人不可超越他所處的時代及所處的環境。
(3)要言之有理,以理服人。
我的觀點是:
三、讀
有人說,沒有讀書聲音的語文課堂不是真正的語文課堂。雖這樣說有些絕對化,但恰恰說明了語文課堂上學生必須讀書。如何指導課堂上的讀?我們在教學中嘗試一下做法:
1.上課前考慮好哪些是學生該讀的,什么時候讀,大約讀多少時間,以什么形式讀,可能產生什么效果。
2.讀后有總結。有錯誤,或是老師,或是學生,及時加以糾正。丁明利老師在教學中運用下面方法進行糾正學生的錯誤,效果較好,即讓后一個學生說前一個學生讀的優缺點,而后再讓這位同學讀,反復如此,這樣既能高效的進行教學,又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需要注意的是,課堂上的讀要有模本,或是老師自己的,或是事先錄好的音響資料,不可讓學生隨意地讀,要讓他們有一個需要達到的目標,或有一個要超越的目標。
四、寫
課堂練筆是語文課上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它既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又能和高考聯系起來,是本學期高一語文教學中提倡的教學環節。比如在講《小狗包弟》時,趙紅偉老師設計了這樣一道課堂練筆:
20XX年感動中國節目組對巴金老人的頒獎辭是"穿越一個世紀,見證滄桑百年,刻畫歷史巨變,一個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間燃燒的激情,點亮多少人靈魂的燈塔;他在人生中真誠地行走,叩響多少人心靈的大門。他貫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熱情、憂患、良知,將在文學史冊中永遠閃耀著璀璨的光輝。"請模仿頒獎辭,說一說我們心中的巴金。
在教學中,幾乎每位老師都要在課堂上設計讓學生練筆的習題,或仿寫,或擴寫,或壓縮,或片段描寫。學生參與積極,興趣高漲。
五、思
所謂思,實際就是在讓學生進行聽、說、讀、寫活動時用心去做,動腦筋,勤思考。"聽"要聽進心里,記在本上;"說"要說出道理,說出新意;"讀"要讀出美感,讀出情趣;"寫"要寫出規范,寫出情感。
新課改任重道遠,我們每一位老師都應該負重向前,只要我們敢于正視,勇于實踐,我們一定會沐浴著新課改的春光,走向成功的彼岸!
語文課堂教學總結14
回憶一學期的工作,想說的真是太多太多。公民教師這一職業是非常辛苦的,不僅擔負著教學工作,更擔當著治理全班同窗的重擔。先生是學生班集體的教育者、組織者和領導者,也是學校教育工作、尤其是學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主力軍,能夠說,教師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全體學校的發展。下面分多少個方面來說一說:
一、思想方面
本人關心國家大事,工作當真負責,關懷學生,愛惜學生,為人師表,有貢獻精力。
二、教學方面
1、備課
開學初,積極參加教研室組織的教研活動,在師校教研員的領導下進行群體備課,仔細聽,認真記,懂得精神實質。而后根據要求,提前兩周備好課,寫好教案。平時做到周前備課。備課時認真研究教材、教參,學習好綱領,虛心向同年組老師學習、求教。力求吃透教材,找準重點、難點。
為了上好一節課,我上網查資料,集中別人的長處判斷自己的教學思路,經常工作到深夜。為了學生能更直觀地感想所學的知識內容,我積極查找課件,制作課件,準備、制造教具。每次,當我工作完的時候,脖子就已經感到十分僵直而苦楚悲傷。而家人都已酣睡,時鐘已靜靜滑過深夜十一時、十二時,有時已經凌晨一時多了。
2、上課
上好課的前提是做好課前準備,不打無籌備之仗。上課時認真講課,力求捉住重點,沖破難點,精講精練。應用多種教學方法,從學生的實際動身,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發明性思維,使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難度的問題找優等生;個別問題找中等生;簡單些的總是找學困生回答。桌間巡視時,注意對學困生進行背靠背的輔導,課后及時做課后記,找出不足。
3、輔導
我應用課余時間對學生進行輔導,不明白的耐煩講解,不會寫字就手把手地教,及時查缺補漏。并與家長接洽,及時溝通情況,使家長了解情況,以便在家里對孩子進行輔導。為了輔導學困生,我常常在班后把他們帶回家,給他們吃小灶。
4、作業
依據減負的請求,我把天天的作業經由精心腸篩選,適當地留一些有利于學生能力發展的、施展主動性和發現性的功課。
三、德育工作
德育是學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德育工作的秘訣就是"愛"。師愛是宏大的、神圣的。師愛是人類復雜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固著教師無私奉獻的精神。師愛是"超常脫俗"的愛。這種愛不血源跟親情,不私利與目的,然而這種愛卻有一種巨大的力氣。
1、愛就是了解。
愛學生就要了解學生,包括對學生的身體狀態、家庭情形、知識基本、學習成就、興致愛好、性格氣質、交友情況、喜怒哀樂的深刻懂得。這是做好班級管工作、避免教育盲點、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進步教育管理程度、提高教育教學品德的必要條件。
初接新班,了解學生從了解學生家庭開始。父母的年事、職業、家庭住址、生活狀況,做到高深莫測。接著就要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特色,他們有什么弊端,需不須要照顧;了解孩子的學前教育情況,以便因材施教。
為了了解學生我每天都和他們在一起,課間和他們一起做游戲,中午休息時和他們說談話,在閑談進程中了解他們的基礎情況。經過一段時間的了解,知道了許多:
懂得了孩子的所有,我才華有的放矢地去關懷他們。
2、愛就是關心。
師愛是教育的"潤滑劑",是進行教育的必要條件。當教師全身心地愛護、關心、幫助學生,做學生的貼心人時,師愛就成了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為有了師愛,教師能力贏得學生的信任,學生才樂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成果。師愛要全面、公平。全面公正的愛是指教師要酷愛每一個學生。學習好的要愛,學習一般的要愛,學習差的也要愛;活潑的要愛,文靜踏實的要愛,內向拘謹的更要愛;"金鳳凰"要愛,"丑小鴨"同樣也要愛。
3、愛就是尊重。
尊重、理解、信任學生是消除教育盲點的基礎。尊敬學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教師與學生誠然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應該是等同的,這就是懇求教師不能平易近人,更不能利用老師的地位和權力污辱學生;理解學生要從青少年的心理發展特點出發,理解他們的要求和主張,懂得他們成熟和天真;信賴學生要信任他們的潛在能力,放手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在磨難中成長。只有這樣,學生能力與教師縮警戒理距離,學生才會對教師產生依靠感。
在班上,人人都是小主人。不用老師指定,不必編排值日表,每天衛生掃除都有學生搶著去做;班上有同學遇到艱難,同學們都會主動去關心、援助……用愛心造就孩子對群體,對別人的愛,一旦這種愛升華為對別人、對社會的責任感,那么人格大樹就矗立起來了。
4、愛就是責任。
愛學生要深入地愛,愛學生要理智地愛。就是要嚴厲要求學生,對學生不嬌慣、不溺愛。對其弊病錯誤,不放蕩、不姑息、不放任。師愛既蘊含著強烈的情緒色彩,又表現出深刻的理智,不僅著眼于學生目前的得失和苦樂,更注重學生未來的發展和前途。
作為一個合格的國民先生,我有義務引領他們走進常識的殿堂,學到更多的知識;我有責任引領他們張開空想的風帆,駛向夢中的彼岸;我有責任引領他們插上智慧的翅膀,翱翔在無盡的天空。
在教學中我采用了良多孩子們易于接受的方式進行教養,想了很多有趣的游戲,不僅使學生愛動的天性被發揮的暢快淋漓,由此吸引了學生的留神力,而且還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在輔導學生學習時,不僅要使優等生學好,也要使中等生學好,更要使學困生學好。教師的責任不僅在于教學學生知識,更在于引導他們學會生涯和生存的根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行動準則。
剛入學的學生,不知天高地厚,只會隨心所欲地玩鬧。我就不失時機地抓住一切可能利用的機會進行慣例教育,如:班會上、早檢時、值周總結得到紅旗和沒得到紅旗都要進行教育。這樣讓他們心中有通例,時刻有常規意識。
但這是遠遠不夠的,他們的自發性不強,還需要時刻不放松地"看"。下課時,我先走到教室門口,站在那兒,而后目送他們一個一個走出去,還要不斷地提醒,某某站排里,某某把手放下。這樣的話不知說了多少。指導他們游戲的辦法。上課時光站隊就得訓練好幾次。就這樣,促地下課我不再用時時地去看著了,隊伍也站得整整齊齊了。
四、個人學習
積極學習各種教育理論,以充實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堅實的理論作為領導,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我還利用業余時間認真學習電腦知識,學習制作多媒體課件,為教學服務。
五、努力方向
1、加強自身基本功的練習,課堂上做到精講精練,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知識上做到課課清、段段清。
2、對差生多些關心,多點愛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們在各方面有更大進步。
3、加強守紀方面的教育,使學生不僅在課堂上集中留心力學習,課下也要按校紀班規嚴格約束自己。
4、教育學生要注意保持環境衛生,增強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
5、利用各種方法,訓練學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6、在教學高下功夫,努力使班級學生的成績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更大的先進。
教育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特點和問題也在發生著始終的變革。作為有任務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發性,及時發明、研究和解決學生教誨跟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把持其特點、創造其法令,失職盡責地做好工作,以實現咱們肩負的神圣歷史使命。
一份春華,一份秋實,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淚水,然而我收獲的卻是那一份份空虛,那沉甸甸的感情。我用我的心去教導我的學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學生,我無愧于我心,我無悔于我的事業。讓我把畢生矢志教育的宿愿化為熱愛學生的一團火,將自己最寶貴的愛奉獻給孩子們,信任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必定能盛開絢麗的花朵。
語文課堂教學總結15
5月21日至22日,xx省第八屆小學語文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評比活動在桐鄉市會展中心舉行。參賽教師是11個市的教壇驕子,代表了我省青年教師的最高教學水平。最后,省小語會會長沈大安老師給大會做了總評及專題講座《語文教學走向生本》。
講座內容記錄如下:
一、本次活動的特點:
1、教材集中在中高年級,課型有精讀和略讀,首次出現了綜合性學習。
2、參賽教師理念正確,個人素質好,參賽課經過精心打磨,反復實踐,各地教學水平更加接近,差距進一步縮小。
3、文本解讀比較深入,普遍關注語言,有比較明確的知識和能力點,安排書面作業,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4、真實、樸實、扎實、厚實正在成為我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主流風格。
(一)xx:《懷念母親》。
教材處理詳略分明,以懷念生身母親的情感體驗為基礎,體會作者對祖國母親的深厚情感,使學生的認識漸次推進。抓住課文中日記“觸景生情”的特點,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地閱讀,練習寫作,知識和能力訓練點清晰。
(二)xx:《普羅米修斯》。
從理清人物關系入手,落實“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年段目標,同時理解和積累詞語。通過畫面再現和回環朗讀,感受普羅米修斯造福人類的博大愛心和堅忍精神。
(三)xx:《臨死前的嚴監生》。
目標指向體會人物描寫的方法,引導學生經歷“見文——見形——見心”幾個階段,品味名著的精妙。根據文學作品特點,注重再現形象,讓學生對“一個名字”“一個場景”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xx:《遨游漢字王國》。
在一系列好玩的游戲中初步感受漢字的魅力,鼓勵學生積極探究,大膽想象,激發了探索漢字奧秘的興趣。學生研究意向的選擇和交流具有很大空間,體現了綜合性學習的自主性。
(五)xx:《臨死前的嚴監生》。
呈現學習的真實狀態,尊重學生的閱讀起點,從字詞疏通開始,在細讀人物的動作變化中逐步感悟人物特點。課末引導學生重新思考,自己修正初始觀點,課堂教學增量明顯。
(六)xx:《巨人的花園》。
體現童話特點,把課外閱讀的方法輻射到精讀課文的教學中,幫助學生學習和運用閱讀策略:借助“概念圈”認識花園和巨人的發展變化,利用幾何圖形講述課文主要內容,給精讀課文的教學中引入了新的元素。
(七)xx:《古詩兩首》。
引導學生從詩句中讀出畫面,讀出畫面后的情感,根據兒童認知特點進行“借景抒情”的啟蒙教育。兩首古詩的比較閱讀,在疏通字詞中滲透著學習方法和文化因素。
(八)xx:《七律·長征》。
基于學生學習起點,關注學生學習難點,從正音和理解詞語開始,恰當運用多媒體手段,縮短詩歌與學生知識經驗之間的距離。在反復誦讀中體會詩歌的章法,感受偉人的胸懷。
(九)xx:《魚游到了紙上》。
從標點入手,通過詞語理解、形象再現、前后對比、整體把握,引導學生細讀一個語段,感受青年的畫技高超。通過想象寫話,遷移運用課文寫人的方法。
(十)xx:《刷子李》。
為略讀課文設計別出心裁又富有張力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創意把握課文內容,感受人物特點。課文閱讀抓大放小,在拓展閱讀中進一步感受小說的寫作特色。
(十一)xx:《兩個鐵球同時落地》。
針對學生和課文背景距離遙遠的實際,引領學生品味詞句,反復朗讀,逐步走進伽利略面臨的責難境地,通過練筆感受他不迷信權威、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
(十二)xx:《大瀑布的葬禮》。
以三個畫面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通過品味詞句、感情朗讀、前后對比,體驗忽視環境保護的沉痛教訓。在多角度的寫話中表達自己的感受,實現認識和語言的同步發展。
二、語文教學走向生本。
現代教學論認為構成教學活動有四個要素:教師、學生、教材(教學內容)教學環境。我國的教學歷來重視知識的傳承,容易成為以教材為本;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容易成為以教師為本。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過于強勢,學生的學習處于被動地位,是一個突出的現象。
發展是硬道理。教育的硬道理就是為了學生的發展。教學過程不是教師的灌輸過程,而是學習者的自我建構過程。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教師的任務是幫助學生利用學習環境,自主建構,學好學習內容。課堂不是教師自我表現的舞臺,不應以教師的教學思路和自己的設計為本。我們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更多地考慮學生是怎么學的。語文教學要走向以學生為本。
(一)文本解讀走向生本。
教師解讀文本最好經歷“普通讀者——教師——學生”的角色轉變過程,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步是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如果讓孩子們來讀這個文本,哪些地方是他們自己可以讀懂的?估計他們會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他們會誤讀嗎?……
教師對文本的解讀需要深入和獨到,但我們不能忘記我們面對的是6—12歲的兒童,他們有自己認識世界的方式。我們不能把成人的認識強加給孩子,或牽引著他們向前。小學語文是打基礎,不提倡“深度語文”。
學生對文本的解讀不會跟老師心中的答案完全一致,可能會有多種情況。根據對學生學習水平的估計預設不同答案和對策,并準備在課堂中按學生的實際狀況調整教學策略。
(二)內容選擇走向生本。
語文課的教材不等于教學內容,教師需要對教材作二度開發。我們要根據課程標準規定的年段目標,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教什么、不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
兒童就該有一片童心,就該保持著童真童趣。過早地讓他們知道“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之類的道理并不一定是好事。小學語文教學貴在符合兒童的年齡心理特點,能夠化難為易,深入淺出。
小學語文教學的定位應該在哪里?
語言+文字=語文。
(三)教學過程走向生本。
教學應當遵循兒童的認識規律,由淺入深,充分展開,從錯誤走向正確,從朦朧走向清晰,讓學生親歷學習過程。
針對學生真實的學習狀況教學。學習這個文本,學生的原有基礎是什么,哪些是學生已經知道的,不需要我們再講、再問。學習這個文本,學生的需求是什么,有什么困難,哪些地方容易發生錯誤,哪些地方容易忽略,我們怎樣幫助他們。
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教師在課堂上,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展,并且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隨時調整自己的教案。一個階段的目標已經基本達成,見好就收;學生還有不明白的地方,需要改變策略,努力達成目標,這就是一個好教師應有的“課感”。
把課堂的舞臺讓給學生,讓課堂成為學生發展的廣闊天地。學生學習的潛力是很大的。教師“示弱”,是為了讓學生“逞強”,“該裝傻時就裝傻”。
建議采取的措施:
1、初讀課文后讓學生談感受,已經知道的就無需再糾纏。千萬不要把學生當“零起點”。
2、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把質疑貫穿教學始終。讓學生提出“真問題”。
3、十分重視學生的錯誤,把錯誤看作重要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從錯誤走向正確。
4、根據學生實際設計作業。盡量設計分層作業。
4、提倡“先試后導”、“先學后教”,把教學過程設計成學生自己嘗試、探究、總結、運用的過程。
課堂上既要有時間讓學生交流分享,更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細細地讀書,靜靜地思考。要減少低效的感悟和討論。
(四)反饋評價走向生本。
教師要尊重兒童,平等地看待他們,努力去理解他們,用寬容的態度對待他們。反饋評價要實事求是,堅持熱情鼓勵,耐心輔導。
新課程下的閱讀教學提倡感悟,但不是要求學生去感悟老師自己感悟到的東西,而是老師在學生能夠感悟到的基礎上適當點撥和提高。老師要善于“順勢而導”,而不能“拔苗助長”。
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包括評價語言,先求正確、規范,通俗明白,讓小學生聽得懂。在此基礎上,再求生動形象,有文采,有文化內涵。
語文課堂教學總結16
根據教體局的統一安排,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競賽3月22日開始,3月29日結束,期間有33位各單位選拔來的優秀教師匯報了他們對新教材的認識的處理,小學語文新課程課堂教學競賽總結。現從兩個方面總結如下:
一、成績方面:
(1)參賽教師基本上都是新面孔,是在新課程實驗中涌現出來的教學新秀,他們理念新,素質高,角色定位準確,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二年級這個學習的特殊階段把握較好,注意了復習和教學新知相結合,注意了逐步由識字向讀寫的過渡,注意了習慣的連續培養。對同一內容的處理各有千秋,使人明顯感到,課堂上離“教參”漸“遠”,離學生更近,在組織中激發興趣,在參與中因勢利導,在評價中總結方法,學生學習環境更為寬松,主體性得到更大程度的發揮,自主體驗,有效合作,探究創新在課堂上隨處可見,惜時增效、輕負高效的教育思想也得到較為充分的貫徹。
(2)這次活動的評委仍和過去一樣,由教學骨干和教研員共同擔任。23位評委大多數參加了去年的教學競賽,是我市新課程實驗的排頭兵,他們用課堂教學的實踐經驗看待每一位教師的教學,既是評判者,又是學習者。在當天最后一位教師教學完畢,大家坐在一起,交流感受,總結得失,獨立打分,并且都寫出了文字總結,我們相信賽講中教師的經驗首先會很快在評委們所在的學校推廣。
(3)隨著新課程實驗的深入進行,我們的教學對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盡管只是二年級學生,但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比過去更濃了,思維更活躍了,愛讀書了,愛寫字了,愛積累了,敢于發言,特別是敢于表達自己獨特的學習感受,能提出一些有質量的問題,甚至還能給老師出一點“難題”。教改著眼于學生,落腳于學生,由此我們對今后的實驗更加充滿了信心。
(4)教學競賽不是只為了給參賽教師分出個名次,而是要通過活動推動和引導我們整個實驗能有效的向縱深進行,這是主辦者的意圖,也是廣大教師的愿望。從第一天開始,就有大批來自各鄉鎮及局直學校的老師踴躍聽課,我們既為這種現象高興,同時也為安置他們做了不少工作,好幾天都是人滿為患。聽課秩序井然,他們認真的做記錄,不但關注教師的教學設計,還特別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有時也積極參與了教學互動。除了主辦學校的老師上完課就趕來聽課外,尹莊、焦村等地的老師積極性更高。在市一小賽點我們發現,有不少人是站著聽課,還有人在連站都沒有地方時,又匆匆趕往實驗小學去聽數學課。
(5)據我們了解的一些情況,很多單位都以非常積極的心態看待競賽活動。有不少學校都是校長直接抓選拔和參賽,他們放大了教學的準備過程,做到了一人參賽,大家提高,可以說任何一節好課都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一節好課就是“研”出來的。試想,搞一次活動,我們的領導和教師在新課程的旗幟下更加凝聚,我們對課改的認識更趨統一,我們整體隊伍的水平能更上一個層次,這不就是最大的收獲嗎?
二、存在問題及改進建議:
(1)要遵照語文教學的規律辦事,不能隨心所欲的搞教學“拼盤”。比較突出的表現是有的教師故意的混淆了課時的概念,取第一課時之頭,用第二課時之尾,用意十分清楚,是想展示自己創設情境和拓展訓練的水平,想給聽者一個“亮點”,殊不知這樣做違背了學習的規律,淡化了教學的主體,其實也不會收到多少效果。
(2)要真正的面向全體學生,在教師的眼中,不能有死角。我聽課坐在比較靠后的位置上,比較多的看到了一些學生在課堂上被
語文課堂教學總結17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語文課堂教學作為改革的主渠道、主陣地,其實質是對人的培養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鮮明個性、完善品格的人。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們對當今語文課堂教學持有不同的觀點,不同的態度,說法不一。筆者認為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靜下心來,認真的對新課程下的語文課堂教學作一些反思。
一、正確處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寬容對待學生的關系
新課改倡導要讓學生經歷學習的全過程,在自主學習中去體驗、感悟學習的樂趣。要使這一理念落實到位,教師應寬容對待學生創造性活動中出現的挫折和失敗,注意發現和肯定學生在已經失敗的創造過程中體現的創造熱情和進取精神。
二、正確處理好自主與引導的關系
自主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這種方式是讓學生自由地去探索,主動的去合作。讓學生自己獲取學習方法、尋找學習伙伴、選擇學習內容等,也是我在語文課堂上經常用的方式。這種學習方式的提倡和形成,確實有助于張揚學生的個性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我也認識到,有些課堂上的自主學習,似乎有點放任,時效性不高。
[教學案例]
老師說:這個問題,請哪位同學來回答?學生們一邊舉手一邊喊著:我來,我來有幾個都離開了座位,手舉到了講臺前。當老師說:××,你說。其他同學的手依然高舉著,甚至隨意大聲地發表起自己的見解來。
這是不是缺乏教師應有的引導呢?自主學習不能理解成老師撒手不管的學習,而應當是在老師的引導、暗示、有效監督下的自主性學習。我認為教學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和分享也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不能傾聽又怎能分享別人的獨特的感受呢?高效的課堂不但要鼓勵學生積極思維、積極表達,更要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學會思考。如果教師也沉浸在課堂活躍的情景中,而忘記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那這堂課的高效又從何談起。
我們追求課堂的生動活潑,不僅是外在的、形式上的,更重要的是追求一種內在的,深層次思維的靈動和方法的掌握。如:在讀課文時,有的老師說:你想怎么讀就怎么讀、你喜歡讀哪段就讀哪段,學生的讀書水平始終處于同一水平線,不見提高,這大概主要是缺乏教師的指導和點撥。教學過程中,適當的點撥、適當的引導、和適當的范讀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正確處理好生成和預設的關系
課堂因生命而美麗,教學因生成而精彩。新課程非常關注和提倡課堂的動態生成,因為教學過程本身是一個動態建構的過程,教學是主體的、能動的、活躍的人的活動,教學的確定性因素中存在著不確定性因素,不確定性因素中存在著確定性因素,從而構成了師生共同參與、共同創造的空間,構成了課堂教學中的動態生成的美。動態生成的課堂,必定是一個真實的課堂,是學生思維開放的課堂,更是閃動著學生靈性的活的課堂。這不但要求教師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更要求教師在隨機應變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充分自主,真情投入,教師悉心聆聽,傾情奔涌,師生在寬松和諧、互動合作、情趣橫生的空間里展開心靈的對話,在對話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導,在引導中感悟。課堂對話的過程,也是學生互相借鑒、互相補充、互相激發的過程,在教師的點撥下,在同學的啟發下,自己突有所感,忽有所悟,這便有了創造,這便有了新的生成。生成的教學不僅是教師教學機智的體現,更是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要求。
但是,動態生成并不否定預設的重要性,他們之間也并不是互相排斥和有我無你的。相反,生成的質量在某種程度上,卻依賴于預設的質量。在教學中,預設也同樣重要。因為教學首先是一個有目標、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教師必須在課前對自己的教學任務有一個清晰、理性地思考和安排。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真正以學生為本,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到課堂上可能要出現的情況,努力使整個預設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給生成留足空間。同時,預設的是不是巧妙、是不是有創意,可以直接影響到課堂上生成的是不是順利。
四、正確處理好現代與傳統的關系
新課程的改革是繼承以往的好經驗、好做法,克服以往的弊端和缺陷。步入新時代的軌道,我們不難發現:課堂教學變了,靜態的文本變成動態的文本,清一色的課堂變成了多姿多彩的課堂,單調的聲音變成了美妙的交響樂這種變化將帶給我們什么?帶給我們的是思維的啟迪、內心的激動和情感的愉悅。在這個變化當中,課的形式美了,課的情趣濃了,語文課的效率高了,語文課的內涵深了一句話,語文課更精彩了。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閃亮的一面,也總有其暗淡的一面。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我也發現有的課堂似乎有些變花了,變虛了,甚至變味了。因為人們在追求現代化本身的時候,不知不覺地丟掉了傳統。其實,現代化的課堂教學,仍然應保留著傳統的成分。比如:對知識的看法,不少教師有一種錯覺,以為新課程不大需要知識了。這種觀點,顯然是錯誤的,知識是必須的,否定知識,課程便不復存在。關鍵是學習哪些知識,怎樣獲得知識。以往的教學過于注重口耳相傳,教師常常是一味地灌輸。新課改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構建。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同化和順應新知識,從而構建新知識。以往的教學把目標主要定位在認知上,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新課改倡導學生直接與文本對話,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既要使學生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又要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努力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機統一。課堂上,適當的引導、講解也是非常重要的,粉筆加黑板也是一種充滿創意的、無拘無束的、顯現靈感的、師生互動的重要領地。板書的過程,是釋放和記錄師生迸發思維火花的過程,是師生互動、情感交融的過程。它體現的是一種簡潔的美、靈活的美、傳統的美、藝術的美。
因此,語文教學不能只求現代而丟棄傳統,現代應基于傳統,讓傳統生成新的意義,應在現代與傳統之間搭建起友誼的橋梁。
語文課堂教學總結18
課堂教學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孩子成為現代中國人的教育渠道,也是實施教學計劃的主要基地,其質量將成為素質教育實施的重要標志。為使素質教育在正常的軌道上運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自然成為其強勁的動力。通過近幾年來的實踐與探討,現就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談幾點本人的思考:
一、深入了解,因材施教
教學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向他們提出統一要求,又要承認學生的個別差異,采取各種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每個學生的個性各不相同,知識、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都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和發展傾向,只有深入了解每個學生,從多種多樣的個性中概括和把握學生的共性,把教學措施主要建立在學生共性的基礎上,即相近的智力水平,相近的知識積累的基礎上。教師因材施教,學生因教而學,教學高度適應,師生相互促進,這樣才能獲得最佳的效果。
二、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
教師應堅持以學生的“學”為主,教師的教為“輔”的指導思想。這樣的教學指導思想有利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知識潛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去,有利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通過實踐,我總結了以下五點可行的方式:
1、按照學生的智力水平進行教育。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對智力水平高的學生可以適當提高要求,而對智力水平相對較低的學生應放低要求。
2、抓住學生特長,分層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于抓住學生特長分層進行教學,使學生的特長得到真正充分的發揮,并加以引導,鼓勵學生各顯神通。對于不同智力水平的學生給予不同層次的引導,促使其在學習上一步一個腳印,穩步發展,不斷進步。
3、按照學生的努力程度進行教學。“因材施教”要根據學生的智力水平進行,但也不能忽略學生的努力程度。如果忽略了這一點,將事倍功半,得不到預期的效果。孔子的學生顏回,才智不算太高,但非常好學,“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孔子抓住這一特點,不斷地加以鼓勵,終于使其成為儒學的一代宗師。
4、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培養自學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實施因材施教,并不是讓學生被動地去接受知識,而應該鼓勵他獨立思考,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把因材施教與學生自主學習結合起來。
5、運用問答教學,靈活回答提問。問答教學是教師經常采用的手段之一,那么,怎樣才能有效地解答學生的疑問,做到因材施教呢?通過實踐,有以下四種方式:
(1)一個問題對不同的人做不同的回答。
(2)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不總是直接作答,讓學生去思考,發表自己的建議,然后再作討論。
(3)對于愛“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學生,積極引導,從不厭煩。
(4)采用追問法,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作一系列追問,不作任何回答,迫使學生各盡其力,自己找到答案。
三、巧妙營造氛圍,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古詩云:“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著名教育家托蘭斯也曾指出:創造力的發展,必須在自由而安全的氣氛中進行,自由而安全的課堂氣氛,會使學生的思想處于積極活躍狀態,使其創造力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那么如何營造良好的“人和”氛圍呢?
首先,教師在教學中應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對學生多鼓勵、少批評,同時,教師也應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使學生之間建立起平等、友愛、互助的氛圍。
其次,教師應盡量減少對學生的行為和思維的無端限制,使學生有自由表現的機會。如:我在講《狐貍和烏鴉》一課時,鼓勵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續編故事,既鍛煉了他們的說話能力,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興趣很濃,課堂氣氛非常熱烈。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和思想性很強的學科。其課堂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素質教育的實施。在今后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必將是探索素質教育之路的永久性課題,只有通過不斷地實踐,不斷地發現,才會有所創新。
語文課堂教學總結19
5月14-15日,xx市初中語文名師課堂教學展示暨xx名師工作室第二次研修活動在xx初級中學舉行。
這次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充分發揮名師的示范和引領作用,深入研討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容、策略和方法,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xx省特級教師、xx學校馬老師展示了課堂教學《羅布泊,消逝的仙湖》,并作了《讓我們嘗試著改變語文學習方式》的專題講座;xx省特級教師、xx中學陳老師展示了課堂教學《貓》,并作了《閱讀教學設計新思維》的專題講座。
兩位特級教師的展示和講座傳遞了“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的教育理念和“基于學情”的教學思路,得到了聽課教師的好評。xx市葉xx名師工作室邵國蕓和沈光國兩位成員分別開設了同題公開課,和名師進行同課異構,供與會教師討論。xx市教研室葉xx老師從教學理念、文本解讀、教學內容和教學設計等層面對四節課作了宏觀上的比較和點評,以引導教師作深入思考。
來自全市各縣(市、區)和xxx名師工作室的100多位教師參加了此次活動。活動得到了xx縣教研室和xx中學的大力支持。
語文課堂教學總結20
一個學年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結束了,回顧這一學年以來,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全體教師的努力下,圓滿地完成了教育教學工作任務,為了使以后的工作更加出色,現將本學年的語文有效課堂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創新能力,已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為課堂的主流。我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注意新課導入新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導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于一種輕松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同時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或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導入,采用激發興趣、設計懸念……引發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三、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主動地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后,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
四、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于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復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升華認識,填補空白。引導學生選擇自己閱
讀感悟的精華,進行具體表述,讓他們在各自品評中進一步升華認識。
五、注重課內外結合。
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讓學生閱讀課外書;通過這些收集與閱讀,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
其次,重視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如:學習第二單元課文后,布置通過各種渠道收集資料,了解古代名人的優秀品質,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徑獲得知識,培養能力。本學年我們雖然盡了自己的努力去完成了教學工作任務,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離對自己的要求還有差距,今后我將繼續加倍地努力工作,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而努力奮斗!
語文課堂教學總結21
我認為要想實現課堂的高效,首先得明確一個概念,什么是“有效”?“有效”是指能實現預期目的,有效果。由此推及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指在班級授課制這種組織形式下,語文教學能實現預期目標,效果明顯。
簡單的說完成了教學目標即為有效,沒有完成教學目標即為無效或低效。可見課堂有效與否,首先在于課堂教學目標的確立上。若課堂目標設定脫離學生實際,往往會使課堂教學陷入困境,使學生痛苦不堪,使老師尷尬難言。其次是如何才能做到有效?
一、做好課前準備
要提高常態下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要在課前下功夫,即深入研究教材和學生,精心設計教學方案。
1、鉆研教材,潛心與文本對話
初中語文教材內容不如小學教材那么淺顯,易理解,而且篇幅較長,教學難度大。所以一定要重視對教材的研究。研讀語文課程標準,揣摩教材編寫者的編排意圖、教材的結構體系;對于單元教材,要掌握其重點、難點;對于一篇篇課文,更是要潛心研究。只有教師與教材的用心對話,才會有學生與課文的真心對話。教師研究教材的感受、體驗全面、深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會有基礎。只有教師讀懂了教材,才有可能指導學生讀懂教材。
2、充分解讀學生,尊重群體差異及個體差異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作為活生生的力量,帶著已有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參與課堂活動,并成為課堂教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而使課堂呈現出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語文課堂教學要保證有效性,必須仔細揣摩學生課堂的學習情景,刪繁就簡,做好教學方案的預設。教師要研究學生的學習能力,尤其是關注學生的知識儲備,要善于在新舊知識之間為學生搭建橋梁。
往往語文老師都會代兩個班,而這兩個班的學生會有明顯的差異。所以備課時就必須考慮到這些因素,比如:這個班學生活躍切好表現,那個班的學生文靜而不愛表達,那么備課時教法上就要區別對待。另外在設計問題時要換位思考,以學生的視角來思考問題。不僅如此問題難度要有一定的梯度,提問時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廣泛參與其中。
3、精心備課,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預案
教參僅供參考,他人的教學設計也有其針對性,生搬硬套必然會導致課堂有效性低下。所以精心備課,設計教學預案尤為重要。教學設計要能體現施教者的獨特見解和課堂組織的思路,目標明確,教學可行。總之,教學方案要經過自我設計,服務教學。網絡的普及,使得豐富的教學資源信手拈來,其中不乏名師關于教學設計的傾力之作。如果奉行“拿來主義”,整堂課照本宣科,即使再優秀的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而且研究教材與學生就失去了意義。教師既要研究書后習題,又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揣摩學生學習課文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制定出合理的教學目標之后,再參考、借鑒別人的教學設計,在自己的教學預案中充分引導學生深入研究,學會學習,讓即將實施的多邊對話充滿激情與智慧,充滿情感的交流與心靈的溝通。
二、把握課堂教學
語文學習的主陣地在課堂,要教給學生什么,讓學生獲得什么,都在課堂。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學生樂學好學的保證。所以一定要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課堂上既要有教師“主導性”的彰顯,更要有學生“主體性”體現,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會有高效率。
1、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
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分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因此,我們首先要做到以人為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與學生課堂上平等對話,弘揚個性。對話本身就體現了民主、平等和彼此溝通的理念,沒有精神的自由,沒有主體意識的存在,怎么可能形成真正的話語互動?因此,必須讓微笑成為課堂上空的一縷陽光,用幽默為課堂教學帶來無限的春光,贊賞的目光、親切的話語、適時地給予學生指導,營造—種自由、輕松的學習氛圍,讓他們產生躍躍欲試的勁頭,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去探究、去發現、去創造??讓學生享受課堂,與老師進行無拘無束的、平等的對話,在課堂上真正做到敢想、敢說、敢做、敢于超越經驗事實。
2、發揮教師的主導性
所謂主導性,即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所起的主要引導作用,教師好比一部劇中的導演,而學生們則是一個個優秀的演員。導演不需要表演,更不能成為主角,所以教師要還課堂給學生,讓學生們盡情的表演,教師只需在適當的時候加以點撥和引導。所以教師必須時刻關注學生的表現,做到眼里始終要有學生,講在需要講之處,撥在應該撥之時。
教師要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語文本身是一門綜合聽、說、讀、寫能力為一體的基礎學科,所以課堂上教師要使學生愛聽、想說、會讀、能寫。積極引導學生廣泛參與課堂活動,在啟而不發時可以將問題生活化,使語文成為一門解決問題的學科。
3、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應把學生放在生動活潑地主動發展的位置上。課堂教學中要盡量讓學生多種感官都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努力培養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讓學生以積極的狀態投入課堂學習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使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之中,課堂上學生思維活躍,學習效率就會很高。所以要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的整個身心都得到解放,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要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就必須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思考,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教師千萬不可越俎代庖,使學生喪失主體地位,被動學習。教學上可根據課文的類型,如自讀課文完全可以不設計任何問題,讓學生自己邊讀邊品味,自己提出問題,進行小組討論,最后在全班交流。
此外,對課堂上學生的精彩表現要多給予肯定和賞識。教師要制定課堂激勵制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樂于學習這門功課。
三、重視課后反思
“昨事不忘,今日之師”。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無論是行家里手,還是年輕教師,在各自的認識層面上都會發現不足,都會留有遺憾。如果不及時反思,很多感覺稍縱即逝,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還會出現類似的問題,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學之余,留有足夠的空間與時間,及時捕捉問題,記下得失。也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延伸。勤于反思,將會對未來的教學提供參考和借鑒作用。
最后,落實課堂有效性離不開勤學與鉆研,要不斷的給自己充電,獲取新知,以應對課堂上學生們生成的新問題。共同加油吧!
【語文課堂教學總結】相關文章:
1.語文課堂教學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