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黃大年紀錄片觀后感
什么是觀后感
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觀后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于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于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后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說就是觀賞過后的感觸。
小學生看黃大年紀錄片觀后感(精選22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寫一份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到底應如何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生看黃大年紀錄片觀后感(精選22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生看黃大年紀錄片觀后感1
黃大年同志是一名赤膽忠心的海歸科學家,是一位至誠無私的愛國者,他時刻惦記著養育他成長的這片土地,在祖國需要時回國,毅然決然、義無反顧。
他為推動祖國尖端領域的發展全心全意、殫精竭慮;為祖國科學事業的發展不計個人得失、傾注全部精力。
2017年1月8日,黃大年教授帶著他對祖國的無限眷戀,帶著他對事業的無限留戀,帶著他對學生的無限惦念,因病逝世。
黃大年不僅是一位科學家,還是一位高瞻遠矚的教育者,他教學的目標既不是“授人以魚”,也不是“授人以漁”,而是祖國未來幾十年發展的人才需求。作為在國內國際有影響的科學家,黃大年卻常說,自己最看重的身份是一名教師。在黃大年看來,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塊璞玉,只要因材施教都能成才。在為學生設計研究方向時,他都要以學生的前途和國家的發展為重,而不僅僅從他個人的項目考慮。黃大年激勵學生,要樹立遠大理想和家國抱負,不要只以做國內的佼佼者為目標,真正的對手在發達國家的一流大學;他告誡學生多讀國際專業文章,安排學生參加國際會議,鼓勵學生出國開闊視野,做“出得去,回得來”的科學家。“如今,中國正努力從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邁進,而這段并不平坦的進程需要幾代人去完成。如何培養更優秀的人才,讓文化與智慧長久地傳承下去,值得每個人思考。”這句話不僅反映出黃大年誨人不倦的“師道精神”,更體現了他致力于培養國家需要的高精尖人才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他用身體力行的引領、春風化雨的關愛、心系祖國的情懷,殫精竭慮地履行著為師之責。
黃大年教授是一代人的楷模,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楷模,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榜樣。
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名科技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更感受到了以身許國的義不容辭和義無反顧,為我們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共筑中國夢樹立了榜樣。他把自己一生奉獻給了祖國,把生命最絢麗的部分奉獻給了他所鐘情的事業。
作為社區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要以黃大年同志為榜樣,學習他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和人民奉獻全部的赤子情懷,學習他恪盡職守、為國家培養凝聚人才的高尚風范,學習他創新創造、勇追國際前沿科技的可貴擔當,學習他勤奮拼搏、為實現強國夢鞠躬盡瘁的崇高精神,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和務實的工作作風,擼起袖子加油干,立足崗位做貢獻。
我們要充分汲取黃大年教授的精神養分,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發揚黃大年教授的崇高精神,為我們的國家建設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小學生看黃大年紀錄片觀后感2
黃大年是新時期歸國留學人員和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2009年,黃大年毅然放棄國外優越的科研條件和安逸生活回到祖國。他帶領科研團隊在短期內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填補了多項國內技術空白,部分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為深地資源探測和國防安全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他鼓勵和引導學生將個人價值和國家前途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把培養人才和建強團隊作為傾盡心血的職業理想。他惜時不惜命,爭分奪秒地開展工作,在病房中還和團隊師生研究項目、布置工作,為實現中國夢忘我拼搏、鞠躬盡瘁。
幾天里,采訪團深入吉林大學,聽取學校相關部門負責同志關于黃大年先進事跡的介紹,觀看黃大年的部分影像資料,與吉林大學的領導,黃大年的團隊成員、師生代表進行座談交流,采訪團還參觀了黃大年的實驗室和辦公室,真切地感受到了黃大年祖國至上、忠于人民的熾熱情懷,他創新創造、趕超一流的可貴擔當,他以德施教、甘為人梯的高尚風范,他無私忘我、鞠躬盡瘁的崇高精神。“能放棄國外那么優越的條件,回來報效祖國,是怎樣一種偉大的愛國情懷?”“他不僅以知識育人,更是以德育人。”“他是這個時代的楷模和榜樣!”在中央媒體記者的交流中,有惋惜、有遺憾,更有敬佩和贊嘆。
在和吉林大學師生代表交談后,光明日報記者鮑盛華說:“黃老師是帶有家國情懷的中國知識分子的典型代表,他告訴我們報國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體的行動。他留下的財富也不僅僅是科研成就,更是寶貴的精神,這種精神將成為一種引領,引領更多歸國人才,引領更多知識分子,引領更多當代青年。”在結束采訪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劉源源說:“這是我記者職業生涯中,最難忘的一次采訪,黃老師的家國情懷、赤子之心和忘我精神令人感動。”中央電視臺記者閆乃之說:“黃老師在年輕時,就在心中種下了一顆愛國的種子。到中年,這顆種子的根扎得更深,并且越來越深。等到國家召喚他時,這顆種子已經蓬勃起來。他為了國家的事業放棄了妻子的事業、小家的利益,毅然回國,全心報國,直到生病后,還在為學生答疑解惑、為國家發展殫精竭慮。”
采訪對象的動情講述伴隨著感動和淚水,記者們更是被黃大年的事跡和精神深深打動。記者們紛紛表示,這不僅是一次采訪,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希望能夠通過影像、聲音和文字記錄好黃大年,傳遞好正能量。
小學生看黃大年紀錄片觀后感3
中共中央、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近日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黃大年同志秉持科技報國理想,把為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為畢生追求,為我國教育科研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他的先進事跡感人肺腑。
“鞠躬盡瘁興邦夢,一寸丹心愛國情。”為什么選擇回國,這是人們問的最多的一個問題。在英國奮斗18年,黃大年早已躋身英國精英階層,事業有成,生活富足。是什么讓他放棄國外的優越條件,甚至連妻子最熱愛的醫療事業都拋棄了?實際上,在他遠赴重洋求學之前,就已經把答案寫在了大學同學畢業紀念冊上,“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在他看來,“祖國高于一切”,“我是國家培養出來的,我的歸宿在中國。”
“咬定青山不放松,科學報國顯擔當。”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于平說,“他看起來像個‘科研瘋子’,把每天都當成生命的最后一天來過”。黃大年生前好友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說,“他是一個具有極其強烈的報國理想和報國沖動的人,他恨不得國家在軍工、在一些敏感的戰略學科晝夜間就趕上西方發達國家。我都能夠很深刻地感受到他這種迫切的心情,他是我所見過的對國家科學事業、對國家繁榮富強最衷心的科學家。”這位人們眼中的“拼命黃郎”,回國7年,便帶領400多名科學家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為我國“巡天探地潛海”填補多項技術空白,用實際行動表明了他最純粹的愛國心。
“不求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有人問,黃大年這樣拼命到底為了啥?為名?在回國之前他便已是享譽世界的科學家,是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領域的被追趕者;為利?顯然也不是,英國的工作條件和工資待遇比國內優渥的多。其實,答案很簡單,他只是想“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歷史向前發展”,在他看來,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如長春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楊影所言,“黃大年的先進事跡宛若一部有血有肉且酣暢淋漓的教科書,每一頁都寫滿了愛國之情,每一篇都抒發了強國之志,每一章都印證了報國之行。”黃大年走了,但他留下了豐富的科研碩果和精神富礦,我們每個人,尤其是青年科技工作者,要自覺以黃大年為榜樣,學習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學習他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精神,學習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高尚情操,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寫下俯仰無愧的人生篇章。
小學生看黃大年紀錄片觀后感4
5月26日,教育部召開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學習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座談會。會議首先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先進事跡做出的重要指示。與會同志一致認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高度評價了黃大年同志的高尚品格、奉獻精神和卓越貢獻,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教育教師工作的關心和重視,是對全國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極大激勵和鞭策。來自吉林省教育廳、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吉林大學、西南石油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等單位的 8名代表發言,暢談學習黃大年先進事跡的心得體會。大家紛紛表示,黃大年同志把為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為畢生追求的事跡感人肺腑,一定要以他為榜樣,從本職崗位做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會議認為,學習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第一要學習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做愛國主義的堅守者和傳播者;第二學習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精神,做高瞻遠矚的教書者和育人者;第三學習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高尚情操,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追夢者和筑夢者。
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李曉紅主持會議并講話。他強調,各地教育部門、各級各類學校要充分認識開展向黃大年同志學習活動的重要意義,認真做好“三個結合”,確保學習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一是把開展向黃大年同志學習活動同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結合起來。二是把開展向黃大年同志學習活動同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三是把開展向黃大年同志學習活動同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最大限度激發教師的奮斗激情,積極投身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改革大潮,全力推動我國由人才大國向人才強國邁進。
小學生看黃大年紀錄片觀后感5
5月25日,由中國僑聯主辦的“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北京會議中心舉行。中國僑聯主席林軍出席會議并講話,吉林大學僑聯副主席任波、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于平、黃大年生前工作秘書王郁涵、黃大年生前培養的博士研究生喬中坤分別結合他們與黃大年共事相處的經歷,作先進事跡報告。中國僑聯副主席李卓彬、康曉萍以及來自首都各區縣的歸僑僑眷、學生代表、新聞媒體記者約2000余人參加了報告會。
林軍在報告會上高度評價了黃大年同志的一生。他指出,黃大年同志是新時期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為民族振興不惜以身許國的先進楷模,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代表,在他身上,集中展現了新一代歸僑心系家國、鞠躬盡瘁的赤子情懷,在僑界樹立起了一座矢志創新、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豐碑。林軍號召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向黃大年同志學習,學習他報效祖國、立志為祖國和人民奉獻全部的赤子情懷;學習他恪盡職守、為國家培養科技人才的高尚風范;學習他勇于創新、攀登前沿科技高峰的可貴擔當;學習他勤奮拼搏、為實現報國夢鞠躬盡瘁的崇高精神;學習他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任波在報告中說,他曾詢問黃大年為什么要放棄英國優厚的條件,回國參加科研工作。黃大年微笑著說,“任波呀,我雖在國外生活,但我時刻等待祖國的召喚,很多人都選擇年老體弱落葉歸根,但作為高端科技人員應該在果實累累的時候回來更好,更有價值!我是國家培養出來的,是從東北這塊黑土地走出去的,當然就要回到這里!”
于平在報告中說,作為黃大年老師的同事,他有幸見證了一個優秀科學家在面對人生選擇時,堅持“祖國高于一切”的愛國精神和奉獻精神。于平表示,黃大年把每一天都當成生命最后一天來過,這種“只爭朝夕”的精神,讓黃大年看起來像一個“科研瘋子”,他的精神激勵和鼓舞的不僅是一個團隊、幾屆學生、一所學校,而將是一個領域、一批學子、一整代人。
王郁涵在報告中說,黃老師事無巨細,每一個文件,每一封郵件,甚至每一條信息都完成得極為認真。他惜時如命,每天必須工作到凌晨,出差的路上都在打電話,飛機上都在寫材料。他胸懷寬廣,心里只有國家和學校,從沒為自己想過分毫。
喬中坤在報告中說,在黃大年老師看來,每個學生都是一塊璞玉,因此在學生入門時,他都細心觀察,認真考量,根據個人特點、興趣愛好和發展潛力,幫學生設計好階段性的學習計劃和長期的職業規劃。喬中坤回憶說,在手術前一晚,黃大年還在電腦前字斟句酌地為學生周文月到英國深造寫推薦信……他當時心想,這哪是在住院啊,明明只是換了個辦公室而已。
報告會持續了一個半小時,現場的歸僑僑眷和學生代表被黃大年的事跡所打動,很多人數次落淚,甚至哽咽出聲。一位老歸僑向記者表示,國家的經濟社會建設太需要像黃大年這樣的人才了,希望海外留學的才子們能夠像黃大年一樣,時時刻刻想著祖國,在合適的時候,回國參加建設。
此次報告會由中國僑聯文化交流部、北京市僑聯、吉林省僑聯具體承辦,中國僑聯文化交流部部長劉奇、副部長邢硯莊,北京市僑聯黨組書記趙宏生、主席榮洋,吉林省僑聯主席陳香林以及中國僑聯機關、直屬企事業單位干部一同出席報告會。
小學生看黃大年紀錄片觀后感6
近日,由中國僑聯主辦的“黃大年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北京會議中心舉行。報告會發言中,幾位發言代表數次哽咽,臺下的聽眾也紛紛低頭抹淚。不僅如此,國家主席習近平日也對黃大年的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高度評價了他的高尚品格、奉獻精神和卓越貢獻。中央宣傳部近日追授黃大年“時代楷模”榮譽稱號。從國家主席到相關部委,再到廣大群眾,都被黃大年的先進事跡所感動。黃大年是什么樣的人,何以能感動中國?
“我愛你,中國”
“祖國幫我實現了大學夢、出國夢,是時候為她實現中國夢了。”黃大年曾經的寥寥數語,道出了新一代歸僑心系國家民族振興、鞠躬盡瘁的赤子情懷。
2009年的平安夜,黃大年“落荒而逃”般登上了從英國飛往中國的飛機,拋下身后的一切:劍橋大學學區的花園別墅、世界一流的團隊、妻子苦心經營的診所,還在念書的女兒。
“落荒而逃”,黃大年在回憶當時回國的情景時用了這樣一個詞。“診所里的藥堆滿了兩個車庫,車都扔在了停車場,什么都不管了。必須立刻走,我怕再多待一天都有可能改變主意……”這樣質樸無華的話語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可愛的愛國赤子。
妻子賣掉苦心經營的診所時的失聲痛哭,團隊成員的依依不舍,拋下女兒時的擔心,都讓2009年的那個平安夜成為黃大年最不能忘卻的一晚。
“很多人都選擇年老體弱落葉歸根,但作為高端科技人員,我應該在果實累累的時候回來!”當被吉林大學僑聯副主席任波問及為何舍下英國優越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毅然回國時,黃大年如是說道,“我是國家培養出來的,是從東北這塊黑土地走出去的,當然就要回到這里!”
《我愛你,中國》是黃大年生前最喜歡的歌,這首歌與他很配。不管是在海外,還是在中國,每當聽到這首歌,他都會忍不住淚流滿面。在“黃大年先進事跡報告會”現場,任波給大家播放了吉林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姚麗華在黃大年走后的第二天帶病錄制的《我愛你,中國》。會場的一片靜穆,只有黃大年生前最愛的歌聲在回響。
“一定要出去,出去一定要回來!”黃大年不僅自己深愛著祖國,還時刻不忘把這種愛國情懷傾注到自己的學生中。“他曾問我有沒有留學的想法,說錢的問題不用擔心,他可以幫助。他只有一個要求,學成一定要回來。”黃大年的碩士研究生喬中坤在報告會上說這番話時,全場響起掌聲,大家都被“一定要出去,出去一定要回來”所飽含的愛國情懷所觸動。
“拼命黃郎”
“惜時如命”、“科研瘋子”、“拼命黃郎”,這些都是對黃大年生前工作狀態的真實寫照。
對他而言,非常態的工作才是常態。“黃老師幾乎每天都工作到凌晨,出差的路上都在打電話,飛機上都在寫材料。事無巨細,每一個文件,每一封郵件,甚至每一條信息,他都完成得極認真。”黃大年的工作秘書王郁涵在報告會的發言中回憶道。
“這個會議上不能沒有吉大的聲音;那個研討的題目我在國外的時候比較了解,要幫助他們少走不少彎路……”每當大家苦勸黃大年不要太辛苦時,他是嘴上答應著,又照常把工作行程排的滿滿當當。每當問他出差坐什么時候的航班時,黃大年總是頭也不抬地說“就今晚最后一班吧”。
只要不出差,黃大年都是辦公樓里走得最晚的那位,每次都是工作到辦公樓熄燈。有一次辦公樓裝修,布滿了腳手架,當他借著手機的微弱燈光照路時,不小心被腳手架絆倒摔傷。第二天,他還是一瘸一拐地來上班。黃大年回國后,心里一直很急,因為從世界頂尖的科研機構回來的他,深知中國在對應領域與世界領先水平的差距,他要通過加倍努力工作來追趕。
“努力”二字已不足以道出黃大年的工作狀態,他的努力更準確地說是拼命。“那是2016年6月的一天,黃老師的辦公室傳來‘砰’的一聲,我跑進去看到他躺在地上。把他扶到沙發上后,他讓我們幫他掏出了口袋里隨身帶著的速效救心丸,吞下去幾粒并休息了二十來分鐘后,黃老師便去接著去其他辦公室布置接下來的工作了。”王郁涵的這番講述,讓會上許多人感到敬佩又痛心。“第二天答辯之前,他從懷里拿出那瓶速效救心丸,含進嘴里幾粒,調整一下笑容就上臺了。”
其實,在英國的時候,黃大年是一個特別會生活的人。做飯、烤肉、辦派對,劍橋的別墅從里到外都是他和夫人親自動手打造的,花園里鮮花果子滿樹都是。回國后,黃大年的生活便讓步于工作,以“把每一天都當成生命最后一天”的態度超負荷工作著,直到2017年1月8日。
“不能耽誤人才”
“我最看重的身份是一名教師”和“作為老師,決不能虧待了這幫孩子,絕不能耽誤了這撥人才”是黃大年常掛在嘴邊、放在心上的兩句話。
他視每一位學生為璞玉,將每一塊都照其紋路雕琢成器。“2011年10月,發現剛入學的侯振隆對數學和編程感興趣,恩師就鼓勵他深入學習,親自給他挑選、購買相關書籍,還經常手把手地教他;2013年,陳延禮作為博士后科研人員加入團隊時,恩師與他在辦公室長談了3個多小時。在了解了他的科研情況和研究興趣后,為他專門準備了辦公設備和筆記本電腦,精心規劃了新的科研方向。”喬中坤在發言中稱。
有著國際視野和學術遠見的黃大年,一直致力于把學生培養成“出得去、回得來”的人才。對此,喬中坤深有體會,“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恩師已經資助近30人次參加各類國際會議。”甚至在手術前一天晚上,黃大年還在電腦前字斟句酌地為博士研究生周文月到英國劍橋深造寫推薦信。
“有困難就來找我,地質宮就是你們的家,我就是你們的父母。”除了在學業上為學生規劃指點,黃大年在生活中也為學生排憂解難。夏日的電風扇、冰淇淋、降暑藥、綠豆粥;冬日的電暖氣、空氣加濕器;平時的防霾口罩、防近視護眼臺燈、電腦架、專業期刊雜志等,都傾注著黃大年對學生的呵護。
“2014年,國家研究生改革,1萬元的學費成了很多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的坎兒。恩師得知情況后,默默幫學生墊付了學費。2016年3月,恩師得知學生高秀鶴的母親患病住院后,立即聯系她,給予精神上的鼓勵和經濟上的幫助,并第一時間幫忙聯系優質醫療資源。”學生喬中坤歷數著黃大年生前對學生們的幫助與關愛,全場為之動容。
黃大年殫精竭慮的辛勤耕耘,換來了桃李芬芳。他所指導的44名研究生獲得省部級以上獎項14人次。黃大年雖漸漸遠去,他播下的桃李正在開花結果。
小學生看黃大年紀錄片觀后感7
7日,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報告團走進復旦大學。報告團成員分別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深情講述了黃大年同志的感人事跡,真實再現了黃大年同志崇高的精神品格。黃大年同志報國的決心、科研的激情、育人的熱情,感染并激勵著現場每一個人。
報告會在復旦大學設主會場,在同濟大學設視頻分會場。上海市教委信息中心安排了網絡直播。滬上高校師生代表1000余人聆聽了報告會。
5位報告團成員接連上臺演講,復旦大學光華樓報告廳內,鴉雀無聲。面對一幅幅黃大年同志生產科研、生活照片,聽著一個個生動感人的故事情節,不少人淚流不止。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石磊說:“知識分子應從黃大年的事跡中去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知識分子的生命用什么來衡量?”在他看來,黃大年同志58歲的一生寫就了一個知識分子最精彩的華章。
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表示:“我們要將學習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同落實全國高校思政會議精神結合起來,牢記立德樹人的根本使命,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引導廣大教師弘揚高尚師德,做‘四有’好老師;要將學習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同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實踐結合起來,加快推進科技創新,緊盯學術前沿,為建設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助力奉獻。”
小學生看黃大年紀錄片觀后感8
25日下午,由中國僑聯主辦的黃大年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北京舉行,來自首都各區縣的歸僑僑眷、學生代表等約2000余人聆聽報告會,被黃大年的先進事跡深深打動。
黃大年是英國歸僑、著名地球物理學家,生前擔任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09年,黃大年毅然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到祖國,刻苦鉆研、勇于創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補了多項國內技術空白。他秉持科技報國理想,把為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為畢生追求,為我國教育科研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中國僑聯主席林軍號召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向黃大年學習,學習他報效祖國、立志為祖國和人民奉獻全部的赤子情懷;學習他恪盡職守、為國家培養科技人才的高尚風范;學習他勇于創新、攀登前沿科技高峰的可貴擔當;學習他勤奮拼搏、為實現報國夢鞠躬盡瘁的崇高精神;學習他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報告會持續了一個半小時,現場的歸僑僑眷和學生代表被黃大年的事跡所打動,很多人數次落淚。一位老歸僑向記者表示,國家的經濟社會建設太需要像黃大年這樣的人才,希望海外留學人才能夠像黃大年一樣,時時刻刻想著祖國,在合適的時候,回國參加建設。
小學生看黃大年紀錄片觀后感9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對一名科技工作者而言,投身祖國科技創新的時代洪流,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作出貢獻,是最大的使命擔當,也是最高的榮譽褒獎。
被人們稱為“拼命黃郎”的海歸戰略科學家黃大年曾經說過:“中國要由大國變成強國,需要有一批‘科研瘋子’,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七年間,他帶領400多名科學家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為我國“巡天探地潛海”填補多項技術空白,不少處于國際領先地位。斯人已逝,追思猶存。黃大年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投身科研,譜寫了一首矢志創新的奮斗之歌,樹起了一座勇攀高峰的精神豐碑。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支撐。而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必須牢牢抓住創新這個“彎道超車”的關鍵,才能大踏步追趕科技潮流、搶占時代先機。黃大年無時無刻不想著趕超前沿、不想著超越極限,他帶領科技團隊參照國際最高水平、瞄準關鍵核心技術,在地球探測科學領域奮起直追,取得了深部探測能力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等重要成果。“無限風光在險峰”,只要堅定信心、勇于登攀,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完全有能力作出更多創新創造,在一些重要科技領域實現跨越發展,在新一輪全球科技競爭中大顯身手、贏得主動。
科技不創新不行,創新慢了也不行。科技競爭歷來就是時間和速度的賽跑,如果不識變、不應變、不求變,就可能陷入被動,錯失發展機遇。“一個真正的科學家總會有極其強大的不安全感,生怕自己稍微慢一步就落下了。”黃大年正是懷著這樣的憂患意識和強烈緊迫感,恨不能一分鐘掰成八瓣兒用,把自己的生命發揮到極限。“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這是他用創新實踐同時間賽跑的真實寫照,更是他追逐夢想的強大動力。有付出才有回報,敢拼搏方能立潮頭。黃大年把對祖國的摯愛、對科研的執著,濃縮在自己的人生書寫之中,激勵著人們繼續求索、接力奮斗。
科技競爭比的是速度,拼的是智慧。5年大于50年,黃大年靠什么讓我國深探項目從遠遠落后到比肩一流?探求就里,這與他的求實作風和科學方法密不可分。他運用系統思維安排科研攻關,既注重激發人才的主觀能動性,又注重考核督察等機制保障,既突出重點項目攻堅,又兼顧配套技術支持,形成了系統整合、協同推進的工作方法;他秉持融合理念布局,以交叉、融合的思路拓展作業面,在碰撞中尋求突破,在差異中做大增量,取得科研工作的“化學反應”“裂變反應”;他采取開放態度開展學術科研,深度參與國際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在更高起點上推進自主創新。黃大年在工作中形成的一整套思路、策略、手段和方法,為怎么創新、如何突破作出成功示范,積累了寶貴經驗。
馬克思說:“在科學的道路上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在崎嶇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勞苦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黃大年志在創新、奮斗不息,實現了自己“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歷史向前發展”的理想抱負。創新永無止境,精神薪火相傳。黃大年的精神力量必將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探索前行,用創新追求書寫有價值的人生、成就有高度的夢想。
小學生看黃大年紀錄片觀后感10
世界上最快樂的事情是為夢想而奮斗。推動祖國的教育科研事業發展,是黃大年的志向和擔當。在黃大年的辦公室墻上,有一張巨大的'日程表,標注著天南地北的軌跡,密密麻麻——這是奮斗者的生命足跡。短短幾年時間里,黃大年帶領科研團隊奮力拼搏、毫不懈怠,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有的領域5年的成績超過了過去50年。正如他生前接受最后一次采訪時說:“為了理想,我愿做先行者、犧牲者。”與世界比肩的“神探夢”如同信仰一般,種在少年黃大年的心中。從小,“勘探”如同宿命般,同他,也同他腳下這片土地糾纏在了一起。直到生命終止,他的夢想仍舊綻放光芒。他的的無私報國,他的言傳身教,他的嘔心瀝血都源于他有個神圣的夢想,為夢想而戰。
夢想變使命,付諸于行動。幾十年前,“為國家找礦”,于黃大年是一種近乎夢想的使命。他總是比別人更刻苦、更努力,無形的鞭子在鞭策他。幾十年后,他成了地球物理專家,初衷不改。他的付出是常人不能比擬的,因為他的夢想是遠大的,是國家科技興旺的夢想,也造就他不平凡的人生。
記得小時候,老師會讓每位同學說出自己的長大后的夢想。有的說要當科學家,有的說要當老師教書育人,有的要當自由音樂人,有的要當自由創業人。老師都會對每個人的夢想給予鼓勵。后來,很多人為了夢想而戰,付諸于行動,孜孜不倦,如愿以償;有的人改變了隨口一說的夢想,為自己找個理由放棄了。任何成功的人都有一個堅定不移的夢想,將夢想變使命變動力,為夢想而奮斗,生命才會有價值。“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歷史向前發展”,這是黃大年的夙愿,也是他一生奮斗的目標。黃大年在面對得與失、進與退的抉擇中,黃大年用無怨無悔,用畢生奮斗詮釋了人生方向應如何把握。在產生強烈的心靈震撼的同時,給予了我們更深刻的思考。
夢想之路從無坦途,行百里者半九十。此刻,我們企業正在轉型時期,各種問題和矛盾依然紛繁復雜。從深化改革的硬骨頭,到改革轉型的硬任務,再到環境保護等方方面面的艱巨工作,都要求我們不能松勁,而要迎難而上、發憤努力。每一個人都應拿出自己的擔當,在各自崗位上做出自己的貢獻,合力破解發展難題,共同推動企業進步,我們的企業就會越來越完美,圓夢的腳步就會越來越堅實。作為一個平凡崗位上的平凡人,如何將自己夢想變使命變行動,如何將黃大年的愛國情懷、敬業精神和高尚的情操融入我們平凡的崗位中去,從自己做起,從本職崗位做起,交出合格答卷,才是我們每個人的職責和使命。
小學生看黃大年紀錄片觀后感11
2017年1月8日,科學的星空中,一顆璀璨的明星悄然隕落。
7年前的那個冬日,他頂著紛飛的雪花,從英國歸來,大步流星走進這里的時候,震動海外。有外國媒體報道說:“他的回國,讓xx國當年的航母演習整個艦隊后退100海里。”———他就是國際知名戰略科學家黃大年。
黃大年是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25年前,他帶著科技強國的心愿,出國留學、工作,成為國際著名的航空地球物理學家。
當得知國家的召喚,他放棄國外的優厚條件,回國帶領科研團隊尋求技術突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017年1月8日,58歲的黃大年因病逝世。眾多師生帶著傷痛和懷念,默默垂淚,悼念送別。
斯人已逝,追思猶存——
黃大年選擇回國并為此而獻身,是為了什么?是冥冥中一種歷史的輪回?還是中華民族魂魄中綿延不息的一種不可阻擋的力量?在無限思念與崇敬中,往下看,一起走進他短暫卻精彩的人生。
科學是他夢中的“情人”
吉林大學地質宮,507室。
“跟我們談談黃老師吧。”我們一開口,黃大年生前的秘書王郁涵眼圈立刻紅了。
黃老師似乎沒有離開,上次隨老師在北京開會的場景仿佛就在昨天:
投影幕布前,黃大年正如醉如癡地為在場的專家演示其“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研制與實驗”項目的PPT。靠近他的人嗅到他身上一絲絲冰片的清涼味道——黃教授吃了速效救心丸。 2016年6月底,在赴京參加這個會的前一天,黃大年突然暈倒在辦公室。
“不許跟別人說。”這是黃大年醒來后對秘書說的第一句話。王郁涵黑著眼圈,瞥了一眼老師帶領他們熬了三個晚上整出來的小山一樣的材料,沒敢吭氣兒。
準備項目驗收會的時間很緊,黃大年作為項目負責人,連著熬了三個晚上,查遺補漏。直至開會前,胸口仍很憋悶。他習慣性地打開隨身帶的黑書包,拿出速效救心丸的小瓶子往手里一倒,一仰頭扔在嘴里使勁嚼著,走進會場……
“項目成果已處在國際領先水平。”黃大年和他的團隊欣喜不已。
可誰又能想到,他的生命已進入倒計時。
想起這件事,王郁涵恨自己:“早知如此,說什么都要勸阻他。”
可誰又能勸阻得了呢?
翻看他生前的微信朋友圈,2016年2月14日情人節,他有這樣一段內心獨白:
“……真正從事科學的人,往往看重與事業發展攸關的情誼群體,面對‘知音’常有相見恨晚的遺憾,發展的是與眾不同的情……”
在他心里,科學是他夢中的“情人”。
“科研瘋子”黃大年
科技部有關負責人對此印象深刻:“當時我們有一項地球勘探項目,想在‘十二五’時期取得突破,缺一個領軍人物。正在著急,有人推薦了剛回國不久的黃大年。”
“我去長春找了他,第二次見才敢開口求他。因為這個上億元的項目黃大年分不到一分錢……”
“沒問題。”黃大年如此痛快的回答讓對方愣住了……
大家并不知道,黃大年看中的是這個項目瞄準的尖端技術——就像在飛機、艦船、衛星等移動平臺上安裝“千里眼”,看穿地下每一個角落。早在上世紀90年代,美英等國已使用這項技術進行軍事防御和資源勘探。
大家更不知道,幾年前,黃大年的父母相繼離世時,他在國外忍痛未歸,攻關的正是這個技術。
一天都沒有等。他把自己關進辦公室,沒日沒夜地設計科研思路。他提出“從移動平臺、探測設備兩條路線加速推進”;他向吉林大學打報告,創設移動平臺探測技術中心,啟動“重載荷智能化物探專用無人直升機研制”課題。
小學生看黃大年紀錄片觀后感12
黃大年教授在國內外學術領域和海外歸國人才中享有很高的聲譽,受到科研人員和學生們的愛戴,得到各級組織的充分肯定,曾榮獲中國僑界貢獻獎、吉林省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省委、省政府關于開展向黃大年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指出,黃大年同志始終堅守愛國主義精神,矢志不渝實踐科技報國的理想。無論是在讀書求學、國外工作還是歸國任教期間,都始終把祖國富強和民族振興作為最高追求。
——他時刻把祖國的需要放在首位,2009年毅然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到母校吉林大學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作為國家“863計劃”、“高精度航空重力測量技術項目”的首席科學家和國土資源部“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研制與實驗項目”的負責人,在短期內突破國外嚴格禁運和技術封鎖瓶頸,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填補多項國內技術空白,為深地資源探測和國防安全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他心系祖國發展和吉林振興,以戰略視野和高尚人格凝聚培養人才,多次受邀赴全國多地指導地方科技建設和經濟轉型,深入吉林省部分地區推動和協助產業轉型,牽頭籌劃在吉林省建立“無人機產學用基地”和“吉林大學留學生報國基地”。他因材施教,鼓勵和引導學生將個人價值與國家前途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悉心指導的44名研究生(其中18名為博士生),獲得省部級以上獎項14人次,主動擔任本科層次“李四光試驗班”的班主任,所帶班級被評為長春市“十佳班級”。他關心學生,默默資助生活困難的學生,熱心幫助患重病的學生家長解決治療問題。
——他目光高遠,為學生和團隊成員創造接觸世界最前沿科技和最先進設備的條件,提供與院士等國內外頂級專家交流的機會,支持和資助26人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培養了一批“出得去、回得來”的人才。他無私忘我工作到生命最后一息,為實現強國夢想奉獻全部,經常工作到凌晨兩三點鐘,幾乎沒有休過寒暑假和節假日。平均每年出差130余天,最多的一年出差160余天,3次累倒在工作崗位上。
不計個人名利,只想把自己掌握的國際最前沿科技成果和經驗全部奉獻給祖國的黃大年同志,無疑是新時期歸國留學人員愛國報國的先進楷模,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的杰出榜樣,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代表。他用畢生努力實現了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的統一,把個人夢想融入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壯闊篇章之中,充分展現了一名新時期歸國留學人員和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奉獻精神和崇高品格。
我們重溫省委、省政府關于追授黃大年同志為“吉林省特等勞動模范”的決定,關于開展向黃大年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其目的在于用心靈追思黃大年教授,用心靈感知黃大年教授,用心靈讀懂黃大年教授。學習黃大年教授,愛國報國是主題。當下,一些專家學者,一些官員、商人,一些學生,盲目迷戀于國外生活和安逸,甚至“舍我而去”,愛國報國成為空話。同黃大年教授比起來,真可謂渺小。
中華民族振興,吉林振興,都需要愛國報國之為。我們不反對出國留學,出國交流,出國做生意,但我們反對不愛國不報國。作為中國人,愛國報國志不可丟。丟了人生就會暗淡,就會沒有色彩。我們學習黃大年教授,就是要唱響愛國報國主題曲。此為良知,此為貢獻。
小學生看黃大年紀錄片觀后感13
修齊治平、兼濟天下,共產黨人歷來有著濃厚的“家國情懷”,這是一種自家而國、一脈相承、渾然一體的心靈感觸與人生追求。2009年,優秀共產黨員、著名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在結束了18年的海外漂泊后,毅然放棄優越條件選擇回國,為了科學事業后繼有人,他言傳身教、為人師表,為了國家重要領域尖端技術的發展,他不計名利、殫精竭慮。他“什么職務也不要,就想為祖國做些事”,很多人評價他為“純粹的知識分子”“另類的科學家”,因為他對待科研只有一句話:“我沒有敵人,也沒有朋友,只有國家利益”。
一個人應該怎樣愛國、怎樣報國,如何把個人命運融入國家命運?黃大年的“家國情懷”為我們樹立了價值航標和光輝榜樣。
在黃大年短暫的58年生命歷程中,始終澎湃著“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愛國之情,始終踐行著“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的報國之志。“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著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歷史向前發展,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這是他在入黨志愿書中寫到的內容,既是人生夙愿,也是真實寫照。
常懷愛民之心、常思興國之道、常念復興之志,是“家國情懷”的生動寫照。我們學習黃大年,就是要學習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拒絕精致利己主義、個人主義,自覺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結合起來,把愛國轉化為實干擔當的不竭動力;學習他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精神,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勇于奉獻、敢于擔當、善于作為,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努力踐行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學習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高尚情操,鞠躬盡瘁、不計得失,把個人價值寄托在對國家和人民的大愛與奮斗中,擔負起職業職責和時代賦予的使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小學生看黃大年紀錄片觀后感14
“黃大年同志秉持科技報國理想,把為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為畢生追求,為我國教育科研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他的先進事跡感人肺腑。”回望黃大年的青蔥歲月,當他激情書寫“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的時候,當他海漂十八載成為享譽海內外的卓越科學家的時候,當他決定回國毅然放棄一切、甚至“威脅”妻子離婚的時候,當他以5年時間完成西方發達國家20多年走過的艱難路程的時候,他的殷殷赤子心、拳拳報國志向世界證明了中國力量,也激勵中華兒女要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貢獻智慧與力量。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力量,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力量,永遠是振奮民族自信心、提振國民精氣神的強大力量。今天的中國,面臨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上占優勢的壓力長期存在,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與日俱增。面對深化改革的重任、脫貧攻堅的重擔、經濟轉型的重托,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強大的科技創新力量作支撐,我們比任何時候更需要像黃大年一樣的愛國報國志士。我們要學他關鍵時刻聽從召喚,緊急關頭勇于掛帥,以鏗鏘誓言踐行“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愛國情懷,以實際行動詮釋“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的報國之志。
朝思暮想的祖國,魂牽夢繞的土地,血脈相連的親人……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無論身影飄在何處,這流在心里的血、烙上中國的印、澎湃著中華的聲音,永遠都是點燃億萬國人迸發奮斗激情的原動力。當前,中國發展正站在新的起點上,“從歷史維度看,人類社會正處在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代。”“從現實維度看,我們正處在一個挑戰頻發的世界。”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實現強國夢必須激蕩中國力量。
小學生看黃大年紀錄片觀后感15
近期一個響亮的名字再次響徹在我們內心,他樸素,辛勤刻苦,衣著簡便,一生多余積蓄;他富有,兩袖清風,表里如一,是無私的愛國者;他固執,執著科研,心無旁騖,一心只在實驗室;他豁達,淡泊名利,安貧樂道,一生的平凡鑄中國科研的偉大;對于家人的不理解,他說“忠孝難兩全,家國難兼顧”;談起老一輩科學家,他說“看到他,你會知道怎樣才能一生無悔,什么才能稱之為中國脊梁。當你面臨同樣選擇時,你是否會像他那樣,義無反顧?”是的,他義無反顧了,他就是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國家深探專項裝備研發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863航空探測裝備主題項目首席科學家,他就是黃大年同志。
很多人評價他是“純粹的知識分子”,因為他“什么職務也不要,就想為祖國做些事”,很多人評價他是“另類的科學家”,因為他對待科研只一句“我沒有敵人、也沒有朋友,只有國家利益”。
“不專則不能”“科研需要瘋子,需要拼命” “唯癡迷者成大業”——戰略科學家黃大年用58年的人生證明了這些成功經驗。這兩天媒體的追憶中,他的一句話尤為令人動容:“中國要由大國變成強國,需要有一批‘科研瘋子’,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
堅守崗位,追求夢想、不知疲倦,爭分奪秒、唯恐落后,這是黃大年給人的印象。“把科研當作‘情人’”“每年出差130多天”“經常吃了速效救心丸搞工作”……這就是黃大年的真實生活寫照,黃大年成就了祖國在科學技術上的多處“彎道超車”。7年間,黃大年和眾多科學家一起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為我國“巡天探地潛海”填補多項技術空白。
曾經,錢學森回國時,一位美國海軍將領說,“一個錢學森抵得上海軍陸戰隊5個師的兵力”。7年前,黃大年歸國時,有外國媒體評價,“他的回國,讓xx國當年的航母演習整個艦隊后退100海里”。但當我們驚嘆那些科技英才的過人之處,羨慕他們成功的榮譽,感慨他們的神奇時,卻可能忽視他們身上的執著精神,無窮毅力。
如今世界多極化發展,發展迅速,科技競爭乃是一個國家、一支軍隊核心能力的競爭,一旦落后,可就是國家能力、軍隊實力的落后。這就要求科技人才必須有一股“拼命勁”,勇于爭第一。正所謂,“性癡,則其志凝,故書癡則文必正,藝癡則技必良”。錢學森鐘情于導彈研究,終成為一代巨匠;宋文驄醉心于國防重器,終成為“殲-10之父”;黃大年癡迷于前沿攻關,終成為科技巨星。無數科技英才的事跡表明,鐘情專一、埋頭苦干的人,才有希望登上科技的峰巔。
中國要建設科技強國,不是一句口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離不開一大批像黃大年那樣的“科研瘋子”,離不開他們身上的“拼命勁”。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新中國成立初期,一大批海外英才集體回國,他們認為,“回國不需要理由,不回國才需要理由”。憑著這樣的家國情懷,很多人甘心做“沉默的砥柱”,為中國創造了“兩彈一星”。今天,我們正走向民族復興,而民族復興的支撐在于科技振興,在于眾多科技人才凝心聚力科技興國。在黃大年心中,“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作為一個中國人,國外的事業再成功,也代表不了祖國的強大。只有在祖國把同樣的事做成了,才是最大的滿足”。只有中國強大了,他們的內心才更為強大。正是擁有一顆“祖國高于一切”的初心,讓黃大年這樣的科學家隱忍克己、樸實包容,只講奉獻、不圖回報,不求名利。
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不進則退。在科技興國的戰場上必須有“一招鮮”。這個“一招鮮”就是顛覆性技術,有它我們才有發言權。然而,“在科學的競跑中,任何取得的成績都將馬上成為過去,一個真正的科學家總會有極其強大的不安全感,生怕自己稍微慢一步就落下了”。就是這種“不安全感”、這種“本領恐慌”,讓黃大年這樣的科學家,兀兀窮年、玩命工作,為國家和軍隊發明了核心技術,創造了科技戰場上的“一招鮮”,成為中國有利的武器。
“以出世的態度做人,以入世的態度做事”。這是美好的人生。很多科學家之所以成果豐厚,就在于以出世的態度做學問、搞研究,超然物外;以入世的態度愛國家、愛科學,殫精竭慮。黃大年就是這樣的人,“參加學術會議或講座,他能一口氣準備十幾頁的材料,但要讓他填報個評獎材料,半頁紙都寫不滿”。反之,名利心盛,耐不住寂寞,只看重科研資金,不聚焦科研攻關,就很難有大的成就。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做一朵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歷史向前發展。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個黃大年一樣的人燃燒自己、照亮未來,鑄就起了民族脊梁,中國的脊梁,每名科技工作者都應以“黃大年們”為榜樣,大力弘揚“冷板凳”精神,始終保持一股不回頭,拼命勁,在科技興國的偉大征程中書寫華美篇章,樹立高大形象。
小學生看黃大年紀錄片觀后感16
近日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高度肯定黃大年同志秉持科技報國理想,把為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為畢生追求,為我國教育科研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鼓勵我們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斗之中,從自己做起,從本職崗位做起,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黃大年同志的先進事跡感人肺腑。這位著名地球物理學家,生前擔任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09年,黃大年同志毅然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到祖國,刻苦鉆研、勇于創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補了多項國內技術空白,今年1月8日不幸因病去世,年僅58歲。
黃大年同志在事業中實現自我價值,在奉獻中走完光輝一生,在奮斗中譜寫時代篇章。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他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精神,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高尚情操,是當代知識分子時代精神的具體凝練,更是每一位建設者學習的榜樣。
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作出的重要指示,是對黃大年同志的肯定,更是對當代知識分子的期望。身處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斗之中,廣大知識分子必當學趕先進、見賢思齊,更好為人民服務,更好干事創業,主動擔當,積極作為,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多作貢獻。
偉大的事業,決定了我們更加需要知識和知識分子。2017年3月4日,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民進、農工黨、九三學社委員時強調,希望廣大知識分子積極投身創新發展實踐,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緊緊圍繞經濟競爭力的核心關鍵、社會發展的瓶頸制約、國家安全的重大挑戰,不斷增加知識積累,不斷強化創新意識,不斷提升創新能力,不斷攀登創新高峰。愛國、敬業、奉獻,是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優秀基因,是當代偉大事業建設者的時代風采。指出,我國廣大知識分子是社會的精英、國家的棟梁、人民的驕傲,也是國家的寶貴財富。廣大知識分子當牢記使命,不負重托,不斷強化社會責任感,為改革事業貢獻智慧和力量。
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眼界才能更廣闊,目標才能更高遠;從自己做起,從本職崗位做起,腳步才能更扎實,工作才能有實效。如何處理好大方向與小目標的關系、解決好宏大主題與精準把握的矛盾?如何把實現自我與祖國的需要、人民的幸福、時代的要求結合起來?黃大年同志用實際行動作出了回答。正是因為有了充足的思想儲備和自覺的融入意識,黃大年同志真正實現了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真正做到了敬業愛崗、教書育人,真正成了光榮的歷史創造者。
無數像黃大年同志一樣的知識分子和普通建設者,進行著偉大歷史的創造與奮斗。“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于卒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途上,廣大知識分子愛國之情愈熾、報國之志愈堅、投入事業愈忘我,則其舞臺愈廣闊,前景愈光明。這樣的人生俯仰無愧,這樣的追求永載史冊。
小學生看黃大年紀錄片觀后感17
由中國僑聯主辦的黃大年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北京舉行,來自首都各區縣的歸僑僑眷、學生代表等約2000余人聆聽報告會,被黃大年的先進事跡深深打動。
黃大年是英國歸僑、著名地球物理學家,生前擔任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09年,黃大年毅然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到祖國,刻苦鉆研、勇于創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補了多項國內技術空白。他秉持科技報國理想,把為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為畢生追求,為我國教育科研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中國僑聯主席林軍表示,黃大年是新時期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為民族振興不惜以身許國的先進楷模,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代表,在他身上,集中展現了新一代歸僑心系家國、鞠躬盡瘁的赤子情懷,在僑界樹立起了一座矢志創新、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豐碑。林軍號召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向黃大年學習,學習他報效祖國、立志為祖國和人民奉獻全部的赤子情懷;學習他恪盡職守、為國家培養科技人才的高尚風范;學習他勇于創新、攀登前沿科技高峰的可貴擔當;學習他勤奮拼搏、為實現報國夢鞠躬盡瘁的崇高精神;學習他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報告會上,吉林大學僑聯副主席任波、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于平、黃大年生前工作秘書王郁涵、黃大年生前培養的博士研究生喬中坤,分別用樸實的語言和一個個生動真實的故事,從不同側面講述了黃大年的先進事跡。
報告會持續了一個半小時,現場的歸僑僑眷和學生代表被黃大年的事跡所打動,很多人數次落淚。一位老歸僑向記者表示,國家的經濟社會建設太需要像黃大年這樣的人才,希望海外留學人才能夠像黃大年一樣,時時刻刻想著祖國,在合適的時候,回國參加建設。
小學生看黃大年紀錄片觀后感18
黃大年同志是有濃厚家國情懷、強烈社會責任感和重道義、勇擔當的中國知識分子的杰出代表;也是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言傳和身教相統一,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的教師職業典范。作為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領域享譽世界的科學家,黃大年同志歸國后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全面提高了我國在地球深部探測重型裝備方面的自主研發能力。
我校是以地質、資源、環境、地學工程技術為主要特色的行業性大學。在深地探測相關研究方面,黃大年同志與我校師生有著深遠的淵源和緊密的聯系,他所取得的成就為我校相關研究取得突破奠定了堅實基礎,他治學為師的風范值得我們所有地球科學教育科研工作者認真學習。
我們要積極引導廣大教師自覺學習黃大年同志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是中華民族古已有之的優秀品格,是傳承五千年文明、凝聚十三億人心的根本力量。黃大年同志在名利雙收的事業巔峰期,毅然放棄自己在海外半生奮斗贏得的一切,帶著滿腔熱情回歸祖國,肩負起科研領軍的重任,并為之奮斗到生命的終點,一份拳拳報國之心溢于言表,令人感佩。作為以地質、資源、環境、地學工程技術為主要特色的大學,我校也將愛國情懷作為學校發展的精神指引。從新中國地質事業草創之時做“社會主義建設的開路先鋒”,到遍覽祖國的山河大地;從青藏高原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到積極對接“三深一土”等國家重大戰略,愛國情懷為我校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愛國情懷就是自覺服務于國家建設需要和重大戰略需求。我們要把學習黃大年同志的愛國情懷與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的辦學定位緊密聯系在一起,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不斷增強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的意識,提高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的能力,主動與國家重大戰略對接,在積極承擔、努力完成國家重大需求中謀劃學校新發展。
我們要積極引導廣大教師自覺學習黃大年同志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精神。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精神,就是要我們以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身作則,率先垂范。黃大年同志履行教書育人的使命一絲不茍,憑借人格魅力和科研能力的雙重感召力,培養了一批優秀地學人才。他在職業操守和人生信念面前敢為人先,為教師的敬業精神添加了一個生動注腳。地學是一個高度重視實踐教學的領域,與其他教學環節相比,在實踐教學環節中培養學生專業能力和錘煉品格具有更加明顯的相輔相成關系。為了確保育人效果,包括我校在內的廣大地學專業教師在野外臥冰躺雪、身先士卒,學生培養在野外,成果產出在大地。我們要把學習黃大年同志的敬業精神與引導廣大教師回歸常識、回歸本分、回歸初心、回歸夢想結合起來,繼續發揚地質人堅韌不拔的優秀品格,在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攀登地球科研高峰的使命面前始終敢為人先。
我們要積極引導廣大教師自覺學習黃大年同志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高尚情操。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具有崇高的職業屬性,國家和人民對教師寄托著高于其他職業的道德期望。“以出世的態度做人,以入世的態度做事”,黃大年同志在個人修養上不急功近利、不追名逐利、不爭權奪利,但在國家利益面前卻分毫不讓。他掌握著數以億計的項目經費,不僅自己甘于奉獻,而且斷然拒絕“拉關系”“搞請托”,為當今教育科研事業注入了一股清流。這種高尚情操與我校“艱苦樸素、求真務實”的校訓精神高度契合。地學是一個“性價比”較低的專業領域,必須耐得住淡泊名利的清苦,耐得住甘于奉獻的寂寞。我們要把學習黃大年同志的高尚情操與深入開展師德師風教育結合起來,在社會變革的浮華和喧囂中,始終保持地質人敦厚質樸的本色,爭做一名理想純粹的教育工作者。
小學生看黃大年紀錄片觀后感19
學習黃大年同志的為人,心有大我、至誠報國。黃大年同志的偶像是鄧稼先。2009年,他做出了同樣的選擇,毅然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到祖國工作。“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黃大年同志用一生定義了什么是高尚的靈魂,詮釋了學者如何為人民、為國家、為天下蒼生立命,做到了“潛心問道與關注社會相統一”。
學習黃大年同志的為師,教書育人、敢為人先。黃大年同志說自己最重要的身份是一名教師。在他看來,每個學生都是璞玉。他以“為祖國培養人才”為己任,始終把目標定在祖國未來幾十年發展的人才需求上。他治學嚴謹,因材施教,努力為學生們開啟與世界交流的“窗戶”,培養了一批“出得去、回得來”的人才,用行動闡釋了什么是“教學和育人相統一”“言傳和身教相統一”。
學習黃大年同志的為學,淡泊名利、甘于奉獻。高校教師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黃大年同志功勛卓著,所取得的系列成果攻克了技術瓶頸,突破了國外技術封鎖,是新時代踐行科技報國的典范,以他的能力和貢獻完全可以申報院士。但是身為中科院院士評審專家的他,自己并不是院士。同事勸他抓緊申報,他卻說:“時間有限,先把事情做好。”他是眾人眼中的“拼命黃郎”,無私忘我工作到生命最后一息,為實現強國夢奉獻全部,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的風骨和境界。
小學生看黃大年紀錄片觀后感20
“一定要出去,出去一定要出息,出息了一定要報國”。這是我學習黃大年教授先進事跡記憶最深的一句話,短短的幾個字,道出了自己內心的愛國情懷;回顧黃大年58歲的生命歷程,對祖國的愛始終是他最深沉的情結。大學畢業,他以“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書寫愛國報國之志;在海外的18年里,他密切關注祖國科技事業的發展,在情感上“從未和祖國分開過”;回國后的7年,他更是夜以繼日、忘我工作,成為眾人眼中的“拼命黃郎”,拼搏至生命最后一息。“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這是他人生的寫照,更是他不變的初心。
黃大年教授的事跡給人以鼓舞,催人奮進。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為科技、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一生所學。黃大年在海外功成名就之時,毅然放棄優裕生活和優越工作回國效力,把全部精力獻給國家深探事業。在黃大年的人生詞典中,沒有“計較”“得失”等字眼,只有奮斗與奉獻。為了趕超世界一流,他惜時如金、夜以繼日,出差常訂夜航班機,只為不耽誤白天的工作;他身兼數職、手握資金上億的項目,卻從不考慮個人私利;面對榮譽頭銜,他總是推辭——“先把事情做好,名頭不重要”。即便被人議論“不食人間煙火”,也依然淡泊名利、一心為公。“為了理想,我愿做先行者、犧牲者。”黃大年用無私奉獻、勇于擔當的實際行動,把對祖國最深沉的愛融入了科研事業。
作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我沒有黃大年教授的才學,沒有黃大年教授赫赫的科研成果。但是我可以通過其它方式讓自己在基層發光發熱,比如:多為農村建設出謀劃策、深入群眾當中,了解群眾所急所需等等。努力做好一名基層偵察兵,不辱黨組織賦予我們的使命。
小學生看黃大年紀錄片觀后感21
黃大年的精神境界,讓人想起日本著名企業家稻盛和夫提出的“自燃型”的人。稻盛和夫說,物質可分三類:只要點火就會燃燒的可燃性物質;即使點火也不能燃燒的不燃性物質;靠自己就能熊熊燃燒的自燃性物質。人也一樣,要想成事,必須靠自我燃燒,因為熱情和激情是成事的基本品質。只有自身刻苦努力,并用熱情和激情感染周圍的人,才能帶領團隊不斷開拓進取。(光明日報7月14日)
“自燃型”的人有一個鮮明的特點,那就是內心始終激情澎湃、斗志昂揚,永遠保持一股堅韌的拼勁和干勁,在干事創業的路上,總是能夠做到披荊斬棘、勇往無前。作為科學家的黃大年,正是這種“自燃型”的人。無論是搞科學研究,還是教書育人,黃大年無時無刻不在“燃燒”著自己,照亮了我國科學事業,擎起了學子們對科學的追求和熱愛。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黃大年將自己所追求的科學事業與對祖國深厚的愛緊緊的連在了一起。面對重重困難和阻撓,黃大年沒有選擇放棄,而是更加堅定要回到祖國的決心。心懷強烈的愛國責任感,黃大年將畢生所學毫無保留的奉獻給我國科學研究事業,讓我國在某些科學領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成績。這一切都離不開黃大年夜以繼日、孜孜不倦的奉獻。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黃大年有幾個特別的綽號,“另類科學家”“科研瘋子”“拼命黃郎”,無論哪一個綽號,都是黃大年的真實寫照。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刻苦鉆研、勇于創新,面對困難永不放棄,才有了填補多項國內技術空白的重大成果。同樣是干事創業,而黃大年卻能把科研這項事業干的淋漓盡致,可謂是“自燃型”人才的模范典型。
“中國要由大國變成強國,需要有一批‘科研瘋子’,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投身科研事業,助力祖國強盛,這就是黃大年的夢想。正是因為對祖國深厚的愛,迫切希望祖國能夠繁榮昌盛,注定了黃大年為科學事業奉獻一生,舍生忘我、無私無畏。他常說,“我有一身本領,想盡快教給學生”。他深知中國要不斷走向強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培養人才刻不容緩。“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但是相比理論知識,黃大年身上無私奉獻、全情投入、攻堅克難的“自燃”精神更值得學子們爭相學習。
斯人雖去,精神永存,黃大年的“自燃”精神將激勵廣大科研工作者繼承遺志、燃燒激情、實現夢想。黃大年為祖國奉獻終生的熾熱情懷,像一顆種子,播撒在無數人身邊,在不久的將來這種子就會生根發芽,在中華大地“茁壯成長”。黃大年的“自燃”精神將指引無數中華兒女為祖國繁榮昌盛貢獻青春力量。
小學生看黃大年紀錄片觀后感22
黃大年一個不被人熟悉的名字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英國海龜、吉林大學教授、7年成績、科研瘋子、深地資源探測、戰略學家,看著他樸實的穿著,面帶微笑慈祥的臉龐,如清風拂面,他做出的突出成就,和他大愛無欲、干凈純粹、突破自我、追求真理的品行,令各行各業效仿和敬重!
值得社會各行各業效仿和尊重的愛國情懷。黃大年心中,祖國的利益高于一切,不管在任何時候,赤子之心,一以貫之。當今時代,由于長期的和平環境,許多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在利益面前發生了扭曲,思想墮落、生活腐化、金錢至上、丟失初心,甚至有的人在幫忙敵對國家,侵害國家利益,危害國家安全,賣國和愛國,廉恥和榮譽,涇渭分明,黃大年同志知行合一的愛國情懷,是值得發掘、效仿和升華的寶貴財富。
值得社會各行各業效仿和尊重的高尚情操。生命中能讓不相干人感動的東西,必須是其超出常人的情感和持之以恒堅持的操守。黃大年同志堅守良好的品性和德行,表現出來的,大愛,樸實,擔當,純真,淡然,還有他的工作領域的“瘋魔”,只講奉獻、不圖回報的品性,塑造了鮮活的黃大年。“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得是一輩子做好事”,這是黃大年的人格力量,也是中華民族屹立世界之林的力量,是中華民族不斷傳承的瑰寶。
值得社會各行各業效仿和尊重的創新精神。當今世界,科技日新月異,創新是催化劑,沒有創新,就不會有活力,中國實現“彎道超車”,除了需要每個人、每個行業人員愛崗敬業,兢兢業業,精益求精外,更需要像黃大年一樣的科技人才,不斷探索,引領創新。黃大年同志敢于擔當,敢于實踐,敢于幻想,敢于從無到有,敢為人先的品質和科學精神,在當今抄襲成風的知識界,無疑是一劑鎮靜劑、清醒劑、催化劑,輕裝上陣、砥礪前行,這正是我們不斷學習、繼承和發揚黃大年精神之所在。
值得社會各行各業效仿和尊重的拼搏精神。拼搏此刻用在最多的是體育行業,體現的是體育精神、競技精神。其實拼搏適用每個個體,是自我突破,是職責,是擔當,是意志力,更是使命!“一朵浪花,為的是掀起更大的浪頭。”黃大年同志那種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賽跑,與生命的長度賽跑的拼勁,那種時不我待,殫精竭慮的工作狀態,就如一塊基石,沉甸甸壓在每個人心中,難以企及。忙是當代人的同名詞,累是當代人的心態,在忙累的同時,我們是不是缺了什么,丟了什么?黃大年同志用行動幫我們找回來了,這何嘗不是一次心靈的洗禮,這何嘗不是滿格的力量源泉!這何嘗不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力量源泉。
“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黃大年”是優秀的中華兒女,他的精神如山!如水!如血脈!
【小學生黃大年紀錄片觀后感】相關文章:
1.《黃大年》觀后感
2.黃大年觀后感
6.有關黃大年觀后感
9.黃大年觀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