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教案
學前教育,又稱幼兒教育,是指實施幼兒教育的機構根據一定的培養目標和幼兒的身心特點,對入小學前的幼兒進行有計劃的教育。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前教育教案(精選1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學前教育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蘿卜刀”對幼兒的危害。
2.學習如何正確使用刀具。
3.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二、教學內容:
1.幼兒園遠離“蘿卜刀”安全主題教育。
2.正確使用刀具。
3.自我保護意識。
三、教學步驟:
1.導入(5分鐘):
老師向幼兒們展示一把蘿卜刀,并問幼兒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幼兒們紛紛回答:“刀子”,“蘿卜刀”。老師再問:“這個刀子有什么用途呢?”幼兒們回答:“切菜”,“切水果”。
2.講解(10分鐘):
老師告訴幼兒們,雖然蘿卜刀可以用來切菜、水果,但是如果不小心使用不當,就會給我們帶來危險。老師向幼兒們介紹了蘿卜刀的危害,如:切傷手指、手掌、手腕等部位,嚴重的還會導致出血、感染等問題。
3.演示(10分鐘):
老師向幼兒們演示正確使用刀具的方法。首先,要保持手的穩定,將刀子垂直于切割的物體上,用力向下切割。切割時要注意刀子的角度和力度,不要太用力,以免切傷自己。
4.練習(15分鐘):
老師將蘿卜刀分發給幼兒,讓幼兒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正確使用刀具的練習。在練習過程中,老師要時刻注意幼兒們的安全,防止幼兒受傷。
5.總結(5分鐘):
老師與幼兒們一起總結今天的學習內容,強調正確使用刀具的重要性,同時提醒幼兒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我保護,避免受傷。
四、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幼兒們了解了蘿卜刀的危害,并學會了正確使用刀具的方法,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時刻關注幼兒的安全,防止幼兒受傷。同時,老師還可以通過游戲等形式,進一步加深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學前教育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能夠明白“蘿卜刀”是一種鋒利的工具,危險性很高。
2.能夠正確地使用“蘿卜刀”,并且知道使用時應該注意的安全事項。
3.能夠明白在幼兒園中,不可以隨意觸碰“蘿卜刀”,并且能夠自覺遵守規定。
二、教學重點
1.讓幼兒明白“蘿卜刀”是一種鋒利的工具,危險性很高。
2.讓幼兒知道使用“蘿卜刀”時應該注意的安全事項。
三、教學難點
讓幼兒明白在幼兒園中,不可以隨意觸碰“蘿卜刀”,并且能夠自覺遵守規定。
四、教學過程
1.初步了解
通過圖片或實物向幼兒展示“蘿卜刀”,讓幼兒觀察并描述“蘿卜刀”的外形和特點。
2.安全教育
向幼兒講解“蘿卜刀”的危險性,告訴幼兒“蘿卜刀”是一種鋒利的工具,使用不當會造成傷害。并且告訴幼兒在幼兒園中不可以隨意觸碰“蘿卜刀”。
3.安全實踐
讓幼兒在老師的指導下,正確地使用“蘿卜刀”,并且告訴幼兒使用時應該注意的安全事項,比如保持手部干燥,正確握持刀柄等。
4.游戲活動
設計一些游戲活動,讓幼兒在游戲中體會“蘿卜刀”的危險性,比如模擬切菜的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學會正確使用“蘿卜刀”。
五、教學總結
通過本次教學,幼兒應該明白“蘿卜刀”是一種鋒利的工具,危險性很高,不可以隨意觸碰“蘿卜刀”。并且能夠正確地使用“蘿卜刀”,并且知道使用時應該注意的安全事項。
學前教育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幼兒在游戲活動中了解人體主要關節的名稱,感知關節與人體活動的關系。
2、初步懂得保護關節的重要性。
3、知道檢查身體的重要性。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5、初步了解預防疾病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知道各關節所在的位置。
活動難點:了解人體主要關節的名稱及保護關節的重要性。
三、教學方法
1、通過游戲法,引導幼兒在游戲中探索發現關節,并認識各關節,知道關節在人體中的作用及各關節所在的位置,鞏固關節的名稱。
2、通過實踐活動,讓幼兒在實踐活動中知道關節對人體活動和運動有很重要的作用,并結合圖片的`演示,讓幼兒懂得保護關節的重要性。
四、教學準備
1、沙包、毽子、皮球等運動器具,糖果,不同形狀的標記。
2、人體關節課件,保護關節的圖片。
五、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手指操
1、師:請小朋友先和老師一起做個手指操,活動活動我們的手,好嗎?
(師幼一起做手指操)
2、師提問:剛才我們做手指操的時候,身體的哪個部位在動呢?(引出指關節)
3、出示指關節的圖片,教師介紹,讓幼兒認識關節。
師:我們身體上骨骼與骨骼相連接的部位,我們叫它關節。關節在我們的身體里起著很大的作用,它能讓我們做各種彎曲和伸直的動作。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它。
(二)游戲:動起來(引導幼兒在游戲中探索發現關節)
1、教師向幼兒介紹游戲規則,提出要求:請小朋友在游戲的時候,找出自己身上的關節,并在關節的位置上貼上喜歡的標記。
2、幼兒分組游戲,教師巡視指導,關注幼兒在尋找關節的情況。(準備不同的運動器械:沙包、毽子、皮球)
3、游戲結束,師幼互動,找出不同的關節,教師加以小結,引導幼兒認識身體的各個關節(結合人體關節課件進行小結)
(三)游戲:拍手歌(師幼一起做,鞏固各關節的名稱)
你拍一,我拍一,轉轉你的肩關節,
你拍二,我拍二,彎彎你的肘關節,
你拍三,我拍三,轉轉你的腕關節,
你拍四,我拍四,扭扭你的髖關節,
你拍五,我拍五,拍拍你的膝關節,
你拍六,我拍六,轉轉你的踝關節,
你拍七,我拍七,玩玩你的指關節。
(四)感知關節與人體活動的關系,認識關節的重要性
1、實踐活動:不彎曲手指關節,你能拿到老師手里的東西嗎?(讓幼兒嘗試在老師的手里拿糖果,實在拿不到時就讓幼兒兩個人合作拿)
2、師提問:小朋友的指關節不彎曲就很難拿到糖果,想一想:“人為什么要有關節?沒有關節我們會怎么樣?”
3、教師與幼兒共同小結:我們如果沒有關節行動起來會很困難,有了關節活動起來很靈活方便,所以關節對人體活動和運動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不要讓關節受傷。關節是我們身體不可缺少的部位,我們要把它保護好。
(五)看圖片,使幼兒懂得保護關節的重要性
1、教師播放圖片,請幼兒判斷,哪些圖片是保護關節的行為?(幼兒從圖片中知道怎樣保護關節)
2、關節能幫助我們做很多運動,我們要好好愛護,我們一起來保護我們的關節,避免受到傷害好嗎?
六、教學延伸
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觀察討論一些幼兒生活和游戲中推、拉、拽和不注意自我保護的現象,引起幼兒對這些現象和活動的重視,一起收集自我保護的資料,幫助幼兒提升自我保護方面的經驗,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學前教育教案4
教學目標:
1.培養幼兒學會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2.通過游戲和活動,讓幼兒了解常見的安全隱患,并學會避免和應對。
3.培養幼兒正確的安全意識和行為習慣。
教學內容:
1.安全知識:火災、電器安全、交通安全、溺水、陌生人等。
2.自我保護技能:逃生、報警、求助、避險等。
教學準備:
1.PPT或圖片資料:用于介紹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技能。
2.游戲道具:如火災逃生道具、交通安全標志等。
3.安全教育小冊子:用于幼兒閱讀和學習。
教學過程:
1.導入(5分鐘)
通過觀看圖片或視頻,引導幼兒討論常見的安全隱患,如火災、電器安全、交通安全等。并詢問幼兒對這些安全隱患的了解和應對方法。
2.安全知識講解(10分鐘)
使用PPT或圖片資料,向幼兒介紹各種安全知識,如火災的危害、電器的正確使用方法、過馬路的注意事項等。并通過簡單的語言和圖片讓幼兒理解和記憶。
3.游戲活動(20分鐘)
3.1火災逃生游戲:設置一個模擬火災的情景,讓幼兒學會正確的逃生方法,如低頭、蹲下、用濕毛巾捂住口鼻等。
3.2交通安全游戲:設置一個模擬過馬路的情景,讓幼兒學會觀察紅綠燈、行人過街標志等,并模擬過馬路的正確動作。
3.3求助游戲:讓幼兒模擬遇到陌生人或危險情況時的求助行為,如大聲呼救、向周圍的人尋求幫助等。
4.小組討論(10分鐘)
將幼兒分成小組,讓他們討論并分享自己的安全經驗和遇到的問題。鼓勵幼兒互相交流和學習。
5.安全教育小冊子(5分鐘)
分發安全教育小冊子給每個幼兒,讓他們帶回家和家長一起學習和討論。并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及時向家長、老師或其他可信的人求助。
6.總結(5分鐘)
回顧今天的學習內容,讓幼兒總結自己學到了哪些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技能。并強調安全是每個人的責任,希望幼兒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安全習慣。
教學延伸:
1.家長配合:鼓勵家長和幼兒一起學習安全知識,加強家庭安全教育。
2.安全演練:定期組織幼兒參與安全演練,鞏固和強化自我保護技能。
3.安全教育活動:組織幼兒參觀消防站、交通警察局等,增加他們的安全意識和知識。
教學評估:
觀察幼兒在游戲和活動中的參與程度和表現,聽取幼兒對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技能的理解和運用情況。
學前教育教案5
教學目標:
1、學習用一次性紙杯制作掛表,培養幼兒剪、涂、固定的動手能力。
2、認識表上數字的意義及認識區分時針和分針。
3、通過用廢舊的一次性紙杯來進行創作變廢為寶,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教學準備:
廢舊的一次性紙杯數個、剪刀數把、水彩筆數套、繩子數根、膠帶一卷、大掛表一只、圖釘一盒、卡紙做的分針時針數套。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出示大掛表,請幼兒觀察,提問:它的作用是什么?表上面都有什么?它們各自的.作用是什么?幼兒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表是用來掌握時間的,一天共有24個小時,白天12個小時,晚上12個小時,表上面有1-12的數字,有兩個表針,長的是分針,短的是時針,時針跑兩個數字間一個空格是一個小時,分針跑一周是一個小時。今天我們自己做一個掛表如何?
二、基本部分
1、出示紙杯,這是一只廢舊的紙杯要丟掉的,為了減少對地球的污染,保護我們生活的家園,我們可以將它變廢為寶,你們想想可以做些什么呢?發揮幼兒的想像進行討論,教師加以引導。現在,我要把紙杯做一只小掛表來裝飾我們的活動室,你們覺得如何?
2、介紹示范制作過程
(1)用剪刀從杯口向下至杯底隨意剪成數條。
(2)把剪好的條條從杯底向外壓成象一盛開的太陽花狀,把條條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或花紋進行裝飾。
(3)用膠帶在其中一片花瓣上粘上繩子,用黑水筆在杯底粘繩子的花瓣正下方寫上數字12,其余1-11的數字如掛表數字一樣填寫一周。
(4)將分針時針用圖釘固定在杯底中心位置,針頭用膠泥堵上防止扎傷,就這樣一只漂亮的紙杯掛表就做好了。
3、交待注意事項
(1)使用剪刀時,不要把剪刀頭對準別人或自己,防止扎傷。
(2)把紙杯剪成條條時,盡量剪勻稱,以免影響視觀效果。
(3)在填寫數字12時,先拎起繩子找準正上方。
(4)在固定時針分針時注意保護自己,防止扎傷。
4、分發制作材料,請幼兒自己動手制作,教師巡回指導,適時協助個別幼兒,鼓勵幼兒堅持獨立完成作品。
三、結束部分
展示幼兒作品,讓幼兒相互欣賞并評價同伴的作品,最后教師總結評價幼兒作品。
學前教育教案6
教學目標:
1、讓幼兒以角色的身份去想象、思考,并理解的內容,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大膽表達;
2、讓幼兒明白要有愛心,懂得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給予幫助。
教學準備:
1、有下雨聲音的磁帶,錄音機;
2、媽媽和雞寶寶的胸飾;
3、布置小雞的家,對面的小山坡,小河、(藍布),圖片,地毯。
教學過程:
請幼兒和教師一起參加表演。(教師扮演雞媽媽,幼兒扮演雞寶寶)教師扮演雞媽媽,幼兒扮演小雞在輕快的音樂聲中表演。第二天,正當小雞一家準備出門時,發現昨晚的雨水匯成了小河。
(1)啟發“小雞”討論過河的辦法;
(2)經過啟發討論,準備用自己的辦法過河時,發現已經有了一座小橋。
(3)音樂聲中,雞媽媽帶小雞們高興的過河,到達小山坡。雞媽媽召集小雞圍坐在一起,猜一猜,橋會是誰搭的呢?(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發表自己的想法)
2、聽了解內容
(1)引導幼兒帶著問題聽。
a、圓圓的“石頭”組成了什么?它們是真的石頭嗎?
b、到山坡以后,發現了什么?
c、橋為什么不見了?又是誰幫了小雞一家?
(2)根據圖片內容給圖片排序。
3、聯系實際生活說一說,生活中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你應該怎樣做?幫助過別人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4、教師總結: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在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你去幫助他,你也會得到快樂。
5、音樂聲中雞媽媽帶小雞去烏龜家作客。
學前教育教案7
教學目標
1、讓幼兒知道看紅綠燈過馬路。
2、讓幼兒知道常見車輛禁行的交通標志等。
3、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4、大膽說出自己對的理解。
教學準備
常見的交通標志,警模特型、小型紅綠燈模型、《小小學交通》一書
教學過程
一、看一看
1、交通標志的識別
二、玩一玩:
1、玩車子模型
2、開小車讓車過馬路
3、小結:過馬路紅燈停,綠燈走。走路要走橫道線
三、說一說:
1、知道看過的交通標志
講講交通標志的意義:哪一種是告訴我們可以一直向前走;哪一種是告訴我們此處可向右轉彎;哪種是告訴我們此處不能左轉彎;哪一種是告訴我們可以過街;......
2、小結:過馬路看標志,開車也要看標志,從小遵守交通法規。
四、做游戲:
放好椅子演示過馬路的場景,小朋友過馬路,遇到紅燈(用模型紅綠燈)放在路口,小朋友排好隊,教師領著過馬路。懸掛禁止左轉、右轉的交通標志。
總結:過馬路看標志。回家問問家長還有什么交通標志,跟爸爸媽媽學學更多的交通標志。
學前教育教案8
教學目標:
1.了解中國結的起源和傳統意義。
2.通過制作中國結,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
3.培養幼兒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認知能力。
教學準備:
紅色、黃色、藍色、綠色、紫色彩紙、剪刀、膠水、彩帶。
教學過程:
一、導入(5分鐘)
老師向幼兒展示一些中國結的圖片,并簡單介紹中國結的起源和傳統意義,激發幼兒對中國結的興趣。
二、制作中國結(20分鐘)
1.將不同顏色的彩紙剪成正方形,大小相同。
2.將一個正方形的彩紙對角線折疊,再將兩個對角線折疊,形成一個小三角形。
3.將小三角形的兩個角折疊到底邊,形成一個小菱形。
4.將多個小菱形用膠水粘在一起,形成中國結的基本形狀。
5.用彩帶固定在中國結上,使其可以掛起來。
三、展示和分享(10分鐘)
讓幼兒展示自己制作的中國結,并向大家分享制作過程中的樂趣和困難。
四、總結(5分鐘)
老師與幼兒一起回顧制作中國結的過程,并再次強調中國結的傳統意義和重要性。
教學延伸:
1.讓幼兒用中國結裝飾教室,增加節日氛圍。
2.組織幼兒參觀中國結展覽,了解更多關于中國結的知識。
3.與家長合作,組織中國結制作比賽,增強家園合作。
教學反思:
通過制作中國結的活動,幼兒能夠了解中國結的起源和傳統意義,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同時,也培養了幼兒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認知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增加一些互動環節,讓幼兒更加積極參與,提高學習效果。
學前教育教案9
一、教學目標
1、能通過看、聽、摸等觀察方法積極發現運動后身體的變化。
2、學習運動前后保護身體的方法。
3、喜愛參加體育鍛煉,養成愛運動的好習慣。
4、鍛煉平衡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
5、喜歡與同伴合作,體驗運動的挑戰與快樂。
二、教學重難點
活動重點:發現運動后身體的變化,學習運動前后保護身體的方法。
活動難點:發現運動后身體的變化,學習運動前后保護身體的方法。
三、教學準備
1、在晨間活動中選擇一些活動量大的體育游戲,讓幼兒充分體驗運動后身體的.變化。
2、木偶表演《豆豆歷險記》。
3、課件《運動前后》。
四、教學過程
(一)教師引導幼兒感知身體在運動前后的變化
1、教師和幼兒一起聽音樂做兩遍搏擊操。
2、教師引導幼兒通過聽、摸等方法感受自己和同伴的身體在運動前后的變化。
教師小結:人的身體在運動前后會發生很多的變化,如心跳加速、呼吸變快,皮膚變紅、出汗等。
(二)師幼觀看木偶表演《豆豆歷險記》,請幼兒學習運動前后保護身體的方法
1、引導幼兒說出痘痘得闌尾炎的原因。
2、啟發幼兒說出運動前后應當怎樣保護自己的身體。
(三)觀看課件《運動前后》,讓幼兒了解運動前后保護身體的正確方法。
教師總結:只有加強運動前后注意事項,才能保證身體健康。
五、教學反思
實踐活動是幼兒主動應用知識解決總是的學習活動。但要取得良好的活動效果,離不開教師的組織、指導,教師在活動前應該做好必要的準備,如分好活動小組,提供計時工具和一些運動器材,教給幼兒正確的測脈搏的方法。這些準備充分與否,直接關系到課堂實效。
學前教育教案10
教學目標:
1.讓幼兒了解什么是自我保護,為什么需要學會自我保護。
2.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護方法。
3.培養幼兒的應急能力和自信心,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教學內容:
1.什么是自我保護
2.自我保護的重要性
3.自我保護的方法
4.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教學準備:
1.幼兒園安全教育相關的圖片、視頻或故事書
2.自我保護的道具或模型
3.幼兒園安全教育相關的游戲或活動道具
教學過程:
1.導入(5分鐘)
利用圖片、視頻或故事書等方式,引起幼兒的興趣,讓他們了解到自我保護的概念。
2.講解什么是自我保護(10分鐘)
通過簡單的語言和幼兒易懂的方式,解釋自我保護的含義和目的,讓幼兒明白自我保護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安全。
3.自我保護的重要性(10分鐘)
通過故事、圖片或視頻等形式,向幼兒展示一些意外事故的例子,讓他們明白自我保護的重要性,并引導他們思考如何避免這些意外事故。
4.自我保護的方法(15分鐘)
利用自我保護的道具或模型,向幼兒展示一些常見的自我保護方法,如遇到火災時要躲到安全的地方、遇到陌生人時要遠離等,并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幼兒模仿和練習這些方法。
5.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15分鐘)
利用幼兒園安全教育相關的游戲或活動道具,讓幼兒參與其中,提高他們的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例如,進行火災逃生演練、模擬地震避難等活動。
6.總結(5分鐘)
回顧今天學習的內容,讓幼兒總結自我保護的重要性和方法,并鼓勵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積極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
教學延伸:
1.家長參與:將教學內容和方法告知家長,鼓勵他們在家中與孩子一起進行相關的安全教育活動,加強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2.定期復習:定期回顧和鞏固幼兒所學的自我保護知識和技能,提高他們的記憶和應用能力。
3.實踐活動:組織幼兒參觀消防站、警察局等相關機構,讓他們親身體驗和學習有關自我保護的知識和技能。
學前教育教案11
教學目標:
1、能根據所學的有關知識和大熊貓圖片,簡單的畫出大熊貓的體態。
2、增強幼兒愛護大熊貓的情感。
教學重點:
在上課傳授知識的同時引起孩子的興趣,讓他們的精神集中,畫出美麗的畫,并啟發他們要愛護小動物,有顆愛心。
教學難點:
課上用的道具要齊全,準備充足。引起小朋友的高度重視,感興趣,那么就需要在課上準備做一個游戲。
教學準備:
課件大熊貓、大熊貓圖片、錄音機、磁帶、彩筆、油畫棒、繪畫紙,小椅子、呼啦圈。
教學環節:
1、出示課件:(大熊貓吃竹子的畫面、玩耍的畫面),讓幼兒觀察并講述大熊貓的外形特征。
小朋友,圖上是誰啊?(大熊貓)大熊貓在干什么?(在吃竹子、在玩……)大熊貓長什么樣子啊?(身上有毛,有黑色的、有白色的,有四條腿,有一條尾巴,有兩只半圓形的耳朵,身體胖胖的……)
教師總結:剛才小朋友們看的真仔細,說的太好了,大熊貓身體肥胖,四肢粗壯,皮毛黑白分明,四肢、肩部和耳朵黑亮,眼睛周圍也是八字形的黑毛,其余均為白毛。而且大熊貓生活在山林中,喜歡吃竹葉和竹筍。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2、朋友們看磁性黑板,出示熊貓圖片,請幼兒觀察靜止的熊貓的樣子。
3、老師在卡紙上示范并講解大熊貓的畫法。
1)大熊貓圓圓的大腦袋。
2)出大熊貓橢圓形的白色身體。
3)畫出大熊貓又粗又短的四條黑腿。
4)給大熊貓添畫上眼睛、鼻子、耳朵。
5)給大熊貓進行著色
4、幼兒在繪畫紙進行繪畫。
1)自己畫,老師巡回指導,必要時給予幫助。
2)畫簡單的大熊貓的基礎上,大膽想象,畫出不同形態的大熊貓。
3)為大熊貓添畫竹筍、竹葉等。
4)給大熊貓進行著色。注意畫面的.整潔,涂色要均勻。
7、對孩子的作品進行評價,組織孩子們選出不同姿態的大熊貓,組成熊貓的一家,進行組合活動,并進行講述活動,發展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組合能力。
8、小朋友,今天我們把大熊貓的一家打扮的這么漂亮,它們可高興了。讓我們一起祝賀一下,來做一個《大熊貓鉆圈》的游戲,好不好?(好!)
老師講明游戲的玩法、規則和注意事項。
玩法:幼兒排成兩隊,第一個幼兒學習大熊貓的模樣,手腳著地,鉆過呼啦圈后,返回拍第二個小朋友的手,依次類推,看哪一隊的小朋友先鉆完,哪隊便為勝方。規則:必須手腳著地鉆過呼啦圈。
注意事項:不能碰倒呼啦圈。
剛才小朋友們表現太棒了!現在讓我們把大熊貓送回家吧。
聽著音樂,組織孩子們張貼自己的作品到互動墻壁上。
隨著音樂,老師組織孩子們學著大熊貓的樣子,出去尋找東西吃。教育孩子們要愛護大熊貓,發動家人和朋友一起愛護國家一級動物——大熊貓。
學前教育教案12
教學目標:
通過活動讓幼兒進一步了解樹木是我們的好朋友,激發幼兒喜愛樹木的情感。
教學準備:
樹干、帶有一小段樹干樹枝和樹葉的上半棵大樹;故事繪畫的紙、筆;撕貼的紙、糨糊若干。
教學過程:
一、引起興趣(出示小熊)小熊想做什么呢?你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猜猜看小熊想畫什么小熊為什么要畫一棵大樹呢?老師來講一個故事。
二、聽"小熊畫大樹"的故事
1、教師邊講故事,邊相應地出示大樹的各個組成結構:
粗粗的樹干是大樹的身體,(什么是大樹的身體?)長長的樹枝是大樹的手臂,(什么是大叔的手臂?)樹上還有許多好看的樹葉。
2、小熊發現:咦,大樹沒有腳,怎么能站著呢?(個別幼兒想象回答)大樹說:"哈哈,我的`腳長在地底下,樹根就是我的腳。"(大樹的腳是什么?平時我們看得見嗎?)
3、提問:
大樹的身體是什么?
大樹的手臂是什么?
大樹的腳又是什么?
你們喜歡大樹嗎?為什么?
4、小結:有了大樹,小鳥就有地方筑窩,松鼠才可以在大樹上竄上竄下忙個不停,夏天還可以在樹下乘涼。大樹可真好,我們都喜歡它。
三、畫大樹
1、老師畫大樹:引導幼兒用動作輔助表達有關語句)小朋友,老師做小熊,你們做大樹,畫出一棵棵的大樹。
什么是大樹的身體?
什么是大樹的手臂?
什么是大樹的腳?
2、肢體語言
(1)你們的身體做什么?
你們的手臂做什么?
你們的腳做什么?
你們的手又可以做什么?
(2)邊蹲下從根開始邊做動作,邊用"我們"來進行語言表達。
大樹是我們的好朋友,它是那么神氣!你們想不想畫一棵大樹?
3、幼兒畫大樹:
幼兒嘗試用繪畫、撕貼等方法畫一棵大樹。
四、大樹變森林這么多的大樹在一起會變成什么?(森林)你們喜歡嗎?
小朋友們可以在樹下做什么呢?
學前教育教案13
教學目標:
1、了解行人在馬路上應該遵守的一些交通規則。
2、形成初步的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3、遵守社會行為規則,不做“禁止”的事。
4、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教學準備:
1、幼兒有與成人一起外出的經驗。
2、有關模擬游戲的情景創設。
3、課件《看望兔奶奶》。
教學過程:
1、邊觀看課件邊討論。
(1)兔奶奶生病了,兔媽媽帶兔寶寶去看望她。半路上,兔媽媽到水果店給奶奶買水果,兔寶寶就跑到了馬路上。她看到花叢中有一只漂亮的蝴蝶,就去捉蝴蝶玩。蝴蝶飛到了馬路中央,兔寶寶就一路追過去,差點被車撞上。
(2)為什么兔寶寶差點被車撞到?
(3)教師歸納:兔寶寶離開媽媽在馬路上玩耍,差點被車撞上。這樣太危險了,不管什么情況我們都不能在馬路上玩。
2、邊觀看課件邊討論。
(1)兔媽媽和兔寶寶繼續往前走。奶奶家就在馬路對面,兔寶寶興奮地想沖過馬路見奶奶,可是被兔媽媽一把拉住了。
(2)兔媽媽為什么要拉住兔寶寶?過馬路應該走哪里?
(3)教師歸納:過馬路要走斑馬線。
(4)十字路口有斑馬線,行人是不是什么時候都可以走呢?什么時候可以走?
(5)教師歸納:過十字路口要看紅綠燈,紅燈停,綠燈行。
(6)兔媽媽和兔寶寶走到斑馬線前,等綠燈亮時再穿過馬路去奶奶家。
3、小結:兔寶寶在路上遇到了一些危險,你們知道怎樣才能避免那樣的危險嗎?(幼兒回答后,教師用自編兒歌進行歸納:小朋友,要牢記,走路要走人行道,路上玩耍不可以。過馬路走斑馬線,紅燈停,綠燈行,確保安全是第一。)
4、在情景模擬游戲“去春游”中或到馬路上去實地體驗。
帶領幼兒一邊走一邊根據場景提問,鞏固對交通規則的認識。
場景一:人行道和車行道
師:前面有兩種道路,行人應該走哪一種路?(人行道。)
師:行人應該注意什么?(靠右邊走,不能邊走邊玩,特別是不能到車行道上玩。)
場景二:十字路口
師:要過馬路了,我們應該怎么走?(找到斑馬線,看清紅綠燈,紅燈停,綠燈行。)
場景三:天橋
師:這是什么?我們應該怎么走?(走天橋就像走幼兒園的樓梯,要靠右邊一個跟著一個走,不能推也不能擠。)
順利到達目的地之后,引導幼兒對剛才的情況進行小結,啟發幼兒把過天橋的要點編到兒歌里去,如“過天橋靠右邊,一個跟著一個走”。
5、關于防食物中毒、防溺水、防走失安全教育
師:小朋友們,在暑假的日子里,天氣很炎熱,小朋友不能和小伙伴去水池、河邊等危險的地方玩水。陌生人給的東西不能吃,過期的食品和爛了的水果是不能吃的,出門游玩的寶寶一定要緊跟著家人,防止和家人走散了,萬一走散了要想辦法找到家人。(與幼兒討論方法)
學前教育教案14
一、教學目標:
1.讓幼兒了解“蘿卜刀”是一種危險的工具,需要注意安全使用。
2.培養幼兒正確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3.幫助幼兒學會正確使用工具和避免意外傷害。
二、教學重點:
1.讓幼兒認識到“蘿卜刀”是一種危險的工具。
2.培養幼兒正確使用工具的意識。
三、教學難點:
1.讓幼兒理解危險工具的使用規范。
2.幫助幼兒養成安全使用工具的習慣。
四、教學準備:
1.“蘿卜刀”實物或圖片。
2.安全教育卡片或故事書。
3.安全教育游戲道具。
五、教學過程:
1.導入:通過展示“蘿卜刀”實物或圖片,讓幼兒認識這個工具,并引導幼兒討論“蘿卜刀”有什么用途,使用時需要注意什么等問題。
2.情景教學:通過安全教育卡片或故事書,向幼兒講述“小明不小心用‘蘿卜刀’割傷了手”的故事,引導幼兒討論小明為什么會受傷,如何避免這種意外發生等問題。
3.游戲活動:設計安全教育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學會正確使用工具,避免意外傷害。
4.總結:通過教師總結和幼兒分享,讓幼兒對“蘿卜刀”安全使用有更深刻的認識。
六、教學評價:
1.觀察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表現,看是否能正確使用工具。
2.聽取幼兒對安全意識的理解和表達。
3.教師對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進行評價。
學前教育教案15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懂得每封信的內容。
2、了解梧桐樹落葉的奧秘。
3、理解詞語:一跺一跳,毛茸茸,光禿禿。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二、教學準備
錄音機、磁帶。
三、教學過程
1、師引題,激發幼兒興趣:
秋天到了,樹木都換上了黃色的衣裳,梧桐樹穿著黃衣,它為朋友寄去了一封信,你們想一想:梧桐樹為誰寫了信,寫了什么呢?幼兒聽故事。
2、幼兒自由討論發言:
師與幼兒一起小結。
3、幼兒再聽一遍故事,回答:
朋友們收到了梧桐樹的信了嗎?它們說了什么?
4、師與幼兒一起小結。
5、請小朋友們動動腦筋:為什么梧桐樹光禿禿的身體,才能度過寒冷的冬天。
6、延伸:請小朋友與家長一起找資料。
四、教學反思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幼兒的語言學習應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文字的興趣。
學前教育教案16
教學目標:
1、學會歌曲《我的媽媽是中國》。
2、利用圖譜,幼兒能夠自己學習、記憶歌詞。
3、能用語言表達自己對祖國媽媽的愛。
教學準備:
1、畫有花兒、星星、小朋友的圖譜,三顆紅色的愛心。
2、音樂磁帶,錄音機。
3、幼兒有"祖國媽媽"的知識經驗。
教學過程:
1、談話導入。
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媽媽,誰愿意來和我們介紹一下他的媽媽呢?
請個別幼兒與大家分享他媽媽的一些情況。
2、學習歌詞。
剛剛有幾個小朋友給我們介紹了他的媽媽,說的很好。我一直有一個問題不明白,希望今天你們能給我一個答案。
(1)出示畫有"花兒"的圖譜,提問:
①花兒的媽媽是誰呢?
(幼兒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如果幼兒不能一下子說出答案,引導幼兒思考"花兒"它是在誰的懷抱里面長大的呢?)
②幼兒自行總結答案:"花兒的媽媽是大地。"
③教師在原來的圖譜上畫出大地。
(2)出示畫有"星星"的圖譜,提問:
①那星星的媽媽有時誰呢?
②教師給予一定的引導,幼兒總結答案:"星星的媽媽是天空。"
③教師在星星圖譜的基礎上,畫出天空。
(3)出示畫有小朋友的圖譜,提問:
①下面這個問題最難了,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媽媽,既是你的媽媽,也是我的媽媽,世界上有這樣的人嗎?誰知道答案呢?
②幼兒自由發表觀點。
③教師總結:聽了小朋友的話,我突然明白了,原來我們真的有一個共同的媽媽,她就是——中國!
(4)我們來看著圖,把你們自己剛剛創編的歌詞來水一說吧
3、聽旋律,自己學習歌曲。
(1)播放磁帶錄音音樂。
①教師壓低嗓音說:"大家都別講話,現在只要你們靜靜的聽,靜靜的聽聽磁帶里的小朋友是怎樣唱這首歌的。"(2遍)
②第三遍播放,幼兒可以輕輕的跟著旋律哼唱。
③第四遍播放,幼兒可放開嗓音歌唱。
(2)教師彈琴,幼兒和著琴聲演唱歌曲。
4、學習第二段的歌曲。
(1)分別在三幅圖譜上貼上紅色的愛心,在之前的基礎之上,學習第二段的歌詞。
(2)演唱第二段的歌曲。
5、結束活動。
唱完了這首歌,我特別想對祖國媽媽說一句話,我先想聽聽你們想對祖國媽媽說什么?
(幼兒自由對"祖國媽媽"說自己的心理話。)
學前教育教案17
教學目標:
1.讓幼兒了解眼睛的重要性和保護眼睛的方法。
2.培養幼兒愛護自己眼睛的意識。
3.提高幼兒對眼睛的基本認知能力。
教學準備:
1.圖片或卡片:眼睛、眼鏡、太陽、電視等。
2.眼罩或眼鏡模型。
3.顏色筆或彩色紙。
教學活動:
活動一:認識眼睛
1.引導幼兒觸摸自己的眼睛,感受眼睛的位置和形狀。
2.準備圖片或卡片,向幼兒展示眼睛的形狀和顏色,并讓他們說出眼睛的名稱。
3.通過問答的方式,讓幼兒了解眼睛的作用,例如看東西、看顏色等。
活動二:保護眼睛
1.向幼兒解釋眼睛需要保護,可以用眼罩或戴眼鏡來保護眼睛。
2.準備眼罩或眼鏡模型,讓幼兒輪流戴上,感受戴眼罩或眼鏡的不同。
3.引導幼兒討論保護眼睛的方法,例如不看太陽、不長時間看電視等。
活動三:繪畫活動
1.給每個幼兒發放顏色筆或彩色紙。
2.引導幼兒用自己喜歡的顏色畫一個眼睛,并在畫面上寫上“愛眼日”。
3.讓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鼓勵他們講述畫作的意義。
活動四:游戲時間
1.進行眼保健操活動,例如眼球轉動、眨眼等。
2.組織幼兒進行眼球追蹤游戲,讓他們追蹤移動的物體,鍛煉眼球協調能力。
活動五:總結和分享
1.回顧今天的活動,讓幼兒總結學到的知識和體會。
2.鼓勵幼兒分享自己對保護眼睛的想法和方法。
教學延伸:
1.鼓勵幼兒在家和家長一起進行眼保健操活動。
2.提醒家長注意孩子的用眼環境,避免過度使用電子產品。
教學反思:
在今天的教學中,幼兒們對眼睛的重要性和保護方法有了初步的認識。通過多樣化的活動形式,幼兒們積極參與,提高了對眼睛的基本認知能力。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進一步加強幼兒對眼睛保護的意識,培養良好的用眼習慣。
學前教育教案18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優美的意境。
2.學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豐富詞語:翩翩起舞、頻頻點頭、輕輕晃動。
3.理解詩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二、教學準備
1.風在一年四季里給大自然帶來的變化的圖片。
2.帶領幼兒到大自然中去感受風的存在。
3.圖片:枝葉、花朵、樹兒、花兒、草兒。
三、教學要點
重點: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優美的意境。
難點:理解風與四季的關系。
四、教學過程
1.觀察討論,理解詩句。
提問:你看見風嗎?風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風是有大有小的)
2.完整欣賞詩歌一遍。(教師范讀)
(1)出示圖片,理解詞匯:翩翩起舞、頻頻點頭、輕輕晃動。
(2)出示風在一年四季里給大自然帶來變化的圖片。讓幼兒理解詩歌。
3.學習朗誦詩歌。
(1)教師有感情地朗讀一遍。
(2)教師和幼兒共同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3)聽錄音輕聲跟讀。
(4)幼兒自主朗讀。
五、教學反思
這首詩歌非常優美,它用擬人的手法以樹兒,花兒,草兒的口吻告訴幼兒“風在哪里”,給看不見,摸不著的風賦予了有形的生命。既豐富了幼兒的語言,拓展了幼兒的想象,又激發了幼兒探索周圍世界的好奇心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在進行活動之前,我帶領他們到大自然感受風的存在,為接下來的活動做了個鋪墊。活動中,我緊緊圍繞讓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展開了教育活動。整個教育活動進行下來很順利,幼兒的興趣極其濃厚,課堂氛圍較活躍。也達到了之前制定的目標。
【學前教育教案】相關文章:
學前教育教案03-21
學前教育實習教案01-10
學前教育教案(通用15篇)09-16
學前教育垃圾分類教案(精選15篇)11-14
幼兒學前教育教案(通用17篇)04-27
幼兒學前教育游戲教案(精選16篇)06-09
學前教育幼兒教案(精選6篇)04-26
關于環境創設的幼兒學前教育教案04-27
學前教育教案范文(通用13篇)08-31
入學學前教育的教案設計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