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策教育雙減的反思
“雙減”政策的社會影響
“雙減”政策的實施,讓教育行業大洗牌,大浪淘沙下,不少培訓機構紛紛轉向。家長們在長出一口氣的同時,還有一部分人有點樂不起來了,那就是師范生以及剛考下教師資格證的“小白”們。相關人士表示,近幾年“教師崗”備受推崇,以至于教資考試的熱度也不斷攀升,不少人覺得即便不去公立學校任教,在教育培訓機構當個老師也是不錯的。“雙減”政策來臨,或將使教資考試出現短暫的降溫現象。
為貫徹落實“雙減政策”,全國各地都相繼出臺了具體的實施方案,從嚴管理校外培訓機構。但還有一些網友擔憂,政策到基層是否會走樣?非學科類培訓機構是否會摻雜學科類培訓?這些問題都需要給出明確答案。
打蛇打七寸,辦事抓要點。目前全國面向中小學生的校外培訓機構數量十分巨大,已基本與學校數量持平,魚龍混雜、良莠不齊,違法違規情況突出。讓校外培訓機構快速降溫,比較切實有效的辦法就是遏制資金過度涌入,減少廣告營銷,紓解家長焦慮。日前,《浙江省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實施方案》公布,提出要進一步強化校外培訓機構監管,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嚴格控制資本過度涌入培訓機構。強化校外培訓機構的準入制度,把操控學科類培訓機構的資本關進籠子,目的正是為了讓教育回歸本質,從根子上為校外培訓去火降溫。
應該說,校外培訓機構今天的問題,是企業、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造成的。教育減負也需要多管齊下,標本兼治。一是要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主體作用,切實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并做到應教盡教,提高教學質量,完善課后服務體系;二是要建立常態化巡查機制,強化對校外培訓機構的運營監管;三是家長要樹立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尊重未成年人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個體差異,少些成績攀比、多些親情關愛;四是輿論要起到引導作用,減輕社會層面上的教育焦慮。
需要明確的是,減負并非“放養”,學習本就是一個競爭、拼搏的過程,合理的壓力反而能促進學生成長。我們反對的是無視孩子成長規律,打著教育旗號侵害群眾利益的行為。因此,既要嚴懲販賣教育焦慮的不良培訓機構,也要保障正規培訓機構的合法權益,真正讓教育回歸本源初心。
2021年9月28日下午,在北京王府學校舉行的第六屆“新聚合”國際教育高峰論壇上,岑建君結合自身經歷發表了對教育減負的看法。他認為,落實“雙減”政策,一方面需要校內教育保證課堂教學質量;另一方面要做好考試改革,如將外語由高考必考科目,改為選考科目。
新政策教育雙減的反思(精選5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意為自我反省。怎樣寫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新政策教育雙減的反思(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新政策教育雙減的反思1
“雙減”政策是黨中央從“兩個大計”的高度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事關學生健康成長,事關教育高質量發展,事關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為確保“雙減”工作扎實推進,我校特制定了松山區第四中學“雙減”工作實施方案。通過對《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及對學校“雙減”工作實施方案的學習,我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雙減”政策的內容主要是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減輕校外培訓負擔。還要求義務教育學校開設課后延時服務,提升課后服務水平。從內容可以看出,政策的目的在于讓每一個孩子能夠接受更全面、更健康的教育,減輕家長的壓力,提升教育質量、提升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
作為一線教師,為了更好地貫徹“雙減”政策,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加強學習,提高認識,積極更新教育理念。
“雙減”政策的實施對教師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認真學習領會“雙減”精神,提高自己的判斷力,切實提升自己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識,才能用新理念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創造新的經驗方法。
第二,充分鉆研教材教法,提升能力。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教師的核心素養是教育教學質量的保障。作為教師,不僅要加強專業學習,提高教師職業技能,還要聚焦“雙減”,加大力度豐富教育教學理念。學習比較前沿的教育教學理論,觀摩優秀教師課堂實錄,充分鉆研教材教法,提升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的能力水平,以豐富多彩的課堂學習類型,助力學生學習,提升學生學習力,讓學生體會課堂學習的樂趣。
第三,以學生為主體,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教育教學的核心目標是立德樹人、五育并舉,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我們必須在黨的教育方針指引下,結合學生的發展需要,通過深度鉆研教材、精準聚焦目標、巧妙設計活動、科學合理實施、理性綜合評價等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以確保教育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第四,提高作業水平,提升作業質量。“雙減”政策要求教師一定要創新作業的內容與形式,提高作業的設計、批改和反饋的管理水平。讓學生的作業在完成中有一定的獲得感。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時時刻刻都行走在教育教學這一條“知行合一”的行動研究的道路上。在這條路上,我們會遇到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我們會調整改進提升。教育教學,需要我們每一個教育人勤于學習,勇于實踐,善與反思,樂于分享。只有這樣,“雙減”政策下的教師才會有更加清晰的`奮斗目標,我們的教育人生才會更有意義。
新政策教育雙減的反思2
談教育無法繞過考試,中考、高考固然重要,但如何把孩子教育成一個健康、善良、成熟、正直的人,能夠適應未來社會生活中的各種考驗和挑戰,對家庭和國家作出貢獻,才是家長和教育者們更應反思的命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是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對“雙減”工作作出了重要決策部署。
學校是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是學校教育教學最基本的形式,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在上好每一節課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而不是在校外培訓機構中形成的。課堂教學的不足是學生參與校外培訓的重要原因,因此,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設計好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活動,讓課堂教學過程充滿生機活力,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實現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才能減少絕大多數學生的補課需求,進而推動“雙減”的真正落地。
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主體是老師,絕大多數的老師愛崗敬業,愛生如子,在平凡的崗位默默奉獻,不計名利,寒來暑往,培養一批又一批學生;絕大多數的學生長大后,對他們當年的老師心存感激,學校課堂發生的點點滴滴成了師生共同的美好回憶。但我們也痛心的看到,個別教師課堂教學水平不能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課外補課牟取私利,嚴重影響了教師隊伍整體形象,失守學校教育的主陣地,在“雙減”政策下,這樣的不良現象會得到嚴肅處理。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科學布置家庭作業,鞏固當日所學,同時又具有開放性、拓展性和應用性,對于不同能力水平的孩子具有選擇性,這樣不僅不會增加學生負擔,還可以增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動機。優秀的教師不會布置太多的作業,通過“刷題”提高學業成績;優秀的作業一定是用心設計的,是一種巧妙的師生信息交流途徑。
堅守學校教育陣地,離不開家長的配合支持。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言行背后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發揮著深遠的影響。有的家長不投入時間陪孩子成長,卻將大量的時間放在盲目跟風攀比上,孩子成績稍微下降,不與孩子和老師一起分析原因,馬上想到的就是補課,一擲萬金,仿佛我花錢了,我盡到做父母的責任了。
家長的焦慮情緒來自教育的謊言,來自培訓機構鋪天蓋地的宣傳,來自社交軟件里的小道消息,來自對子女發展空間的錯誤定位,但是,沒有任何一種教學方法或者一個老師,能夠在短時間內大輻度地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緩解家長的焦慮情緒,需要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一方面規范培訓機構的行為,另一方面努力實現教育均衡和優質發展,同時要辦好家長學校和網上家庭教育指導平臺,引導家長樹立科學教育質量觀念,理性確定孩子成長預期,從而形成減負共識。
新政策教育雙減的反思3
調查顯示,“雙減”實施后,在孩子教育問題上,87%的受訪家長仍感到焦慮。在如此緊鑼密鼓的政策規范下,家長為何仍有焦慮?如何讓“雙減”政策真正發揮效果,讓學生真正享受到“雙減”的福利?
細化落地措施,穩步推進,狠抓落實是重中之重。“雙減”政策的出臺,是破除唯分數論,讓教育回歸本心的'第一步。學校和社會各方力量要嚴格貫徹相關政策,不能陽奉陰違,更不能搞形式主義,要深刻領會政策精神,嚴格貫徹意見要求,努力消除“搶跑文化”“超前教育”等功利現象,形成良好的社會育人氛圍。有關部門更要加強監督監管,對違反規定的個人和機構進行依法懲治。同時,此次“雙減”政策態度調查結果也表明,影響家長教育焦慮的因素其實還有很多,涉及到的方面也很多,因此就需要相關部門聯手,加緊完善和出臺具體針對性的政策,努力消除家長和學生的后顧之憂,讓學生真正享受到“雙減”政策帶來的福利。
但從根本上講,確保“雙減”政策真正落地,需要雙輪驅動,除了狠抓落實,更要破除傳統“唯分數論”“唯升學論”等單一教學評價體系的禁錮,建立多元評價體系。在分數為王等觀念影響下,分數可以決定一切,分數可以代表一切,家長和老師認為孩子成績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孩子能力的高低,也決定了他們未來的道路。而事實上,成績固然重要,但孩子品德、身心、審美、勞動等其他方面素質的培養更加重要,要建立多元化教育評價體系,不能唯分數論。北大學霸弒母等駭人聽聞案件的發生,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忽視三觀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什么惡果都可能發生。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為山九仞,豈一日之功。我們相信在“雙減”政策的引導下,通過社會各方共同攜手,完善教育評價體系,讓教育能夠回歸初心,學生和家長也能夠真正卸下包袱輕裝前行。
新政策教育雙減的反思4
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提出要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作業布置更加科學合理,學校課后服務基本滿足學生需要,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行為全面規范。“雙減”政策實施落地,將有利于教育走向健康良性發展,真正促進教育回歸初心、回歸學生、回歸學校、回歸家庭。
讓教育回歸初心。好的教育既要適合學生,也要適合學校和家庭;既要適合區域乃至國家對人才的培養需求,也要適合當下乃至今后。一直以來,教育評價體系改革就致力于把學生從“唯分數論”和“唯升學率”中解放出來,“雙減”政策更是這一理念落地生根的深刻詮釋。把學生從繁重的課業和各類“超前”培訓中解放出來,遵循教育發展規律,引導教育回歸初心、回歸本分,才能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讓教育回歸學生。少年強則國強。當代中國青少年既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經歷者、見證者,更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生力軍。“雙減政策”能促進教育真正回歸學生,讓更多學校和教育者把更多時間用于培養“全人”,真正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發現差異、尊重差異,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成長成才路徑,搭建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和多通道成才的“立交橋”,實現“人人皆可通過教育成才成德”。
讓教育回歸學校。“雙減”政策有利于讓教育主陣地真正回歸學校,探索更加有效的教育新路子,構建方式更加靈活、資源更加豐富、學習更加便捷的學習體系。通過課堂教學改革,引導教師們不斷學習探究,善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改造課堂的能力,提升教學藝術。通過學生評價體系的改革,引導學生們保持學習的熱情和動力。通過多樣化的課后延時服務,解決家長接送孩子難的民生痛點,有效地提升教育的社會服務水平。
讓教育回歸家庭。“雙減”政策落地后,學生的節假日、雙休日、寒暑假等將不再被校外培訓所“占據”,學生們有更多時間進行家庭親子互動、閱讀、運動等活動。同時,讓更多家長參與到教育中來,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共同育人的教育生態。不僅有利于親子關系和諧,也將推動學習型社會的構建以及“終身學習”理念深入人心,從而開啟“大教育”和“大學習”時代。
新政策教育雙減的反思5
“雙減”出臺的初衷不只是為學生減負,老師、家長也需要減負。
對老師來說,“雙減”政策實施確實帶來了更大挑戰,它需要老師有對人生、教育的積極心態,有先進的教育理論和價值觀,能自我調控與管理情緒,擁有心理疏導技能。老師們應以積極態度對待,發展自己的職業技能,提高自己的幸福力量。
對學校而言,“雙減”之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且其不僅要面對學生,更要面對老師。或者說,能否提升老師的幸福感和幸福力,將決定落實“雙減”的質量。
對相關部門和學校而言,可通過師資改革、師資配置制度,統籌提升師生配比;提高生均經費和公用經費標準,保障老師待遇;和師范類大學或綜合性大學合作,充分利用大學資源;通過社會購買的方式來開展課后服務,減輕老師們的負擔。
對家長來說,則需調整教育方法、教育態度和對孩子的期待。給孩子減負,家庭教育不能減,家長應利用好課余時間多陪伴孩子,增加親子互動,培養孩子自給、自主、自立的能力,讓孩子擁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氛圍和環境。
與此同時,社會也需形成良好教育氛圍,尤其是校外培訓機構,要積極配合教育政策的實施,永葆教育初心。
【新政策教育雙減的反思】相關文章:
雙減的發言稿12-14
教育雙減家長的心得體會(精選8篇)12-18
教育雙減教師的心得體會(通用9篇)12-17
雙減政策的發言稿12-14
學生雙減的心得體會12-17
雙減家長的心得體會12-17
落實雙減政策的發言稿12-15
雙減政策的發言稿范文12-14
小學雙減政策的發言稿12-14
雙減政策帶來的變化作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