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么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你想好怎么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精選1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1
新課程走近我們已有多年的時間了,多年的教學經歷使我受益匪淺,收獲豐厚,感觸很多,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我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在教學實踐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一、加強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縱觀語文教學的歷史,在古代,說某某能寫一手好字,能寫書信,這人的語文素養就好;相反,說某某的語文水平差,往往就說這人斗大的字也識不了一筐。可見古代私塾的語文教學目的是何其簡單。但盡管簡單。卻包含了教會做“人”的基本能力這一亙古不變的道理。因此,語文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將來學習和今后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基礎,就是讀讀背背、說說寫寫。“能說會道”“出口成章”“下筆成文”不就是對一個人語文水平高的最好評價嗎當前在語文教學中許多老師受教育部門的統考和評價體制的束縛,還沒有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模式。小學語文教學較大程度上仍在“講”、“練”、“考”中兜圈子。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回歸到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上來。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才是語文教學返璞歸真的要義所在。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那么怎樣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呢?結合我校許多語文老師的教學實踐提出以下幾種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做法:
1、走進教材,讓學生直接體驗作品的人文精神。
語文課程含有豐富的情感和人文內涵。對人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對學生心靈的震撼是極其深遠的。所以要把學生帶進教材,讓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直接體驗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
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用欣賞的目光看待每篇課文。教師應重視用文學性的語言把學生帶進教材,讓學生在聽、說、讀中體會語言文字的美。如:教學老舍的《養花》一文時,可以抓住老舍先生養花所付出的勞動這一段落,著力滲透“不勞動連棵花兒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這一富有人文內涵的思想內容。課上引導學生夸夸班上熱愛勞動的同學,并倡導組織學生進行公益勞動,家務勞動,自己也學養花等實踐活動。這樣也就使學生懂得了勞動光榮、懶惰可恥的道理,學生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養。又如:教學古詩《石灰吟》,課前準備好幾塊生石灰和盛有清水的臉盆,讓學生在課堂上把生石灰放進臉盆,親眼目睹生石灰的變化過程。學生對堅硬的生石灰在水中沸騰,翻滾,最終蹤影皆無,只留下清白一片的變化過程驚嘆不已。可想而知,此時教師不用講解,學生也已深入感悟到石灰不怕犧牲的品格,清清白白的形象,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生命價值觀的教育,并在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的表情朗讀,展現課文描寫的形象,抓住課文中有一定內涵的詞句進行體會,落實語言文字的綜合訓練。
2、走出教材,讓學生擴展閱讀,多實踐,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從課內來說,每一節語文課留出3至5分鐘給學生擴展閱讀和本次課文相關的材料,讓學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體驗,語文素養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提升。
從課外來說,必須加強課外閱讀和實踐。語文教育是母語教育,有取之不盡的教育資源,有得天獨厚的語文環境。班委選舉;課前一分鐘演講;評論班級生活;開主題隊會;讀書、看報、聽廣播;參加文藝、體育、科技競賽……都會使學生在“語文化”的生活中,體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這都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好方法。
二、注重學生的閱讀背誦
我國有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的俗語,古圣先賢也早就指出了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再簡單不過了,熟讀成誦,積少成多,然后融會貫通,化為已有。一味的讀,一味的背,在硬性讀背的戒尺下不也培養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見“讀”在學習語文中還是具有相當的作用的。我們看到有些語文教師卻對“讀”束之高閣,在閱讀教學中去搞新花樣。教師純粹“為講而講”,學生純粹“為學而學”,“方法”看似靈活多樣,課堂也頗顯熱鬧,可學生學完一段時間后實質卻知之甚少,遺忘很快。正如走馬觀花式的旅游僅是“到此一游”而已。有位教師在執教一篇游記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采用小導游的方式讓學生先小組合作學習,然后集體交流,抽學生輪流上臺用自己的語言向同學們介紹景點的特點。利用先進的教學媒體,在教學時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觀的畫面圖,猶如身臨其境,美不勝收,接著又讓學生介紹課前收集的相關信息。整堂課內容充實,模式新穎,學生饒有興趣,也學了很多。表面上學生收獲不少,但是由于缺少了對文本的朗讀,實質的理解還是缺少相當的內涵,尚有部分學生甚至一節課中沒開過口,這顯然無助于課文的內容的解讀。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讀背無疑是積累語文素養的好方法。現代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記憶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礎。朱熹曾經說過: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是多種分析器官同時參加活動的協同作用。心理學家早有實驗結論:多種分析器官協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讀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反復誦讀才能真正體會課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氣。
三、注重學生自悟探究
當前的語文教學,不管是老牌的“教師講,學生聽”,還是翻新的“教師問,學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師撥,學生轉”,其總體還是以教師為中心,“喧賓奪主”的情況還是顯而易見。
其實,語文教學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深信,只有能夠去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學“文”。當然,學生的自悟探究,絕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領悟,必須在老師的引導、師生的討論下進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維培養,自悟探究中要有語言訓練,自悟探究中要有創新的火花。我們許多老師在新老教材的語文教學中,曾經嘗試運用過“小組互動探究四步法”,也就是:
1、讀——讀喜愛的語段;
2、說——說探究的內容;
3、問——問不懂的問題;
4、幫——幫助解決疑難。例如:學習《桂林山水》時,就是主要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通過讀一讀、說一說、問一問、幫一幫的過程,以多元的對話為模式,師生之間的平等交流,同學之間的合作探究,這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形式,使整個課堂彌漫著一股親切、活潑的氣氛。課堂上或爭先發言、或點評、或小組討論。教師在課堂上架設起一座文本與學生對話的橋梁,使學生學會了真正地學。
四、語文生活化,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為支配課余時間的主人。教學中要強調“精講”,使學生能在課內完成大部分作業。為此,要關注兒童的經驗和體驗,并以兒童的經驗、體驗為中介,解決語文課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與兒童生活的具體性、多樣性、獨特性的矛盾。從兒童的經驗世界出發引導兒童進入課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兒童的自我體驗為契機、引發兒童和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共鳴。既使是學生發表了一些“異想天開”,有悖于常理的意見,也不要輕易否定。我們常常見到的是,恰恰是學生天真、幼稚毫無忌諱的“童言稚語”,表露了兒童純真的天性,閃爍著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課堂。培養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實踐,反復歷練,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點累積起來,才會形成一個人的口語交際能力。所以,教師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樹立大語文觀,生活處處有語文,把口語交際的課堂延伸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辟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里,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小學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2
學習新課程這段時間,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現將這次新課程學習總結如下:
(1)通過學習我深刻體會到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學生會略讀和瀏覽,掌握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將聽說能力整合為口語交際能力,特別提出了口頭交流和溝通的要求。提出了寫作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的要求。提出閱讀、書寫與寫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標。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并將其作為了學習目標。
(2)通過學習,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我們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并將自己的這些認識通過教研活動傳遞給全鎮的語文教師,提升全體語文教師的業務修養。
(3)教學中,我們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
(4)在教學進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語文課程標準》首次對義務教育階段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方式。即要求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強調在綜合性學習中具有合作精神,培養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積極主動地參與,特別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除此之外,對閱讀、寫作和學習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確的表述。提倡獨立閱讀、自主閱讀、探究性閱讀、創造性閱讀。鼓勵自主寫作、自由表達,有創意的表達。在學習方法上,鼓勵有獨到的見解,鼓勵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學習。
小學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3
本學期開學初,我們通過市教育學院組織的集體備課和學校教導處下發的《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版》的相關內容,深入學習了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感覺收獲最大,觸動最深。在學習的過程中,使我的教育理念不斷更新,并用其指導我的教學實踐,覺得無論是學生的變化,還是我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感受,都覺得新課標的理念實用性更強,更有利學生的綜合素養的提升,更加注重學生作為一個人的個性發展和語文的熏陶作用,而非一味強調語文知識結構的完成性和系統性,這對于發展學生各方面能力來講,無疑是一件好事。下面我簡單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新課標更多的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根據學生自身發展對年段要求進行一些微調。雖然是微微的小調整,但是作為一線語文教師的我來說,感覺新課標真的是替學生著想的。比如:新課標對中段學生的要求,在閱讀方面為“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關于讓學生學會默讀,不出聲,不指讀。這原來屬于第一學段的要求,而這樣的要求,說實話對于低段學生來講,確實比較困難,過早讓學生學習默讀,只會讓學生養成走馬觀花的閱讀習慣,文章中的一些重點詞語,他們只能知道得事實而非,甚至還會挫敗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而現在的新課標將此要求下放到中段,這樣孩子能有更長的時間來學習、練習默讀,新課標把難度適當降低,有利于保護學生閱讀積極性和閱讀興趣,在循序漸進中,自然而然地學會默讀這樣一種閱讀方式。
新課標更加注重保護學生的個性。學生是獨立的有思想、有主見的行為個體,我們語文教學務必要重視避免千篇一律的教育,不能六年學生畢業時,腦子里的東西都一模一樣,這是以前語文教育的失敗之處。在近幾年中,國家尤為重視在語文教學中保護學生鮮明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經過多年的共同努力,初見成效,但我們還得繼續努力。新課標出臺后,讓一線語文教師看到了希望。老課標低段口語交際板塊,要求學生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精彩情節。但新課標將“精彩情節”改為“自己感興趣的情節”。雖然只有幾個字的差別,但這番改動非常尊重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的感受和主觀意見。老課標所謂的“精彩”是教師或教參已經定位的東西,在學生看來,教師所謂的精彩也許平淡無奇,因此在復述時,難免失去興趣。而新課標讓學生復述自己感興趣的情節,其結果是大不相同的。只要是自己感興趣的都可以,擺脫了教參教師的束縛,給學生最大限度自由選擇的權力,學生感覺被尊重了,因為學習起來更有積極性。
在低段口語交際中,增加了一點“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的要求,老課標中為“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老課標重在學生發表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學生非常有想法,但是一當需要討論交流時,就沉默了,不愿意在眾人面前展露自己的口才,或者是別人討論的題他都沒有興趣。而新課標中,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膽量,只要敢于站起來發言,就給予肯定,至于發言內容是否精彩我們暫且不要求,把學生的膽量鍛煉出來了,發言內容是可以在不斷訓練中越來越切中要害的,說白了,有膽量的孩子,以后成功的概率都大許多。
學習是無止境的,每次的深入學習都有收獲和提高,今后我還會多多學習教育理論,充實自己,使自己永遠對課堂充滿激情和夢想。
小學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4
古典詩歌的教學目的是傳承文化遺產、培養學生的文學趣味、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明確教學目的,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對古典詩歌的喜好和興趣,調動學生學習古典詩歌的自覺性,才會收到較好的效果,通過朗讀,體會古典詩歌的節奏、韻律和音樂性,把握詩歌形式特征,體驗詩歌表達的情感,賞析作品重點是領會詩人的情感,掌握表達情感的表現方法。在浩瀚如煙的文學長河中,古詩就如璀璨的明珠傳承著華夏兒女的血脈精髓。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理應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架起這道通往文學圣殿的橋梁。這就要求教師自身具有厚實的語文功底,用對古詩詞的喜愛,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帶著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帶著對古詩詞的崇敬之情,去學習、口評、賞析,從中汲取文學營養。《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這里所說的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理解、運用,就要靠教師用情感去點燃。新課程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是積極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可以實際的課堂中,教師總是以理性俯視學生,以漠然試圖激起學生的情感。通過實踐,我覺得“倡導背誦,實現‘量’的積累,增進朦朧理解”的.做法確實不錯。可以說是“粗”中有“細”。在此,我就談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點體會和見解。
一、以讀為主,體驗情感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朗讀對理解的重要作用。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不僅可以感悟詩中情感,還要把握詩的內容。這就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我能動性,在朗讀中的理解可以充分展現自我觀點。這就為學生構建了一個自我發現的平臺,讓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得到了充分體現。當然,讀也要注意方法。首先,要讀得“忘情”。在把握重音、情感、節奏的基礎上,盡情、盡興地朗讀,從而獲得整體感悟。其次,要讀出“花樣”。如果一味用某種形式讀,學生會覺得枯燥乏味。比如:個體讀與集體讀相互映襯、男生讀與女生讀相映成趣、學生讀與老師讀相互比較還比如配樂讀等等,都能激活思維,調動興趣。實踐證明,這樣讀不但激發了學生興趣,還成功地將他們帶入了詩的情感世界。另外,教師對學生的朗讀還要給予恰如其分的評價,也可達到激活情感的目的。
二、準確感悟、培養素養
在詩歌教學中,教者設計問題多、雜。這樣會讓學生無法獲得一個整體感受,而且課堂重點也模糊,老師自己也講得很累、很辛若,課堂效果也不會好到哪兒去。所以,設計問題一定要少而精,可以圍繞三方面來設計問題,即內容(事物、事件)、畫面、情感。但是,要做好“用精美語言描繪畫面”,學生的語言組合能力及詞匯量畢竟有限,老師的語言示范非常重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生發展的基礎。”素養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
語感強調了個人經驗,個人感悟,個人語言修養。語感從何而來,古詩詞則是培養學生語感的最好教材。由于古詩短小精悍,有好些詩在孩提時代學生已會背誦,教師應充分利用孩子已有的積累,加以引導,激活興趣。如鼓勵學生主動背誦,開展“每日一詩”活動;偶有學生用上一、兩句詩詞,大加褒揚;采用講詩詞故事,誦詩接龍,出游誦詩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背詩的積極性,開展誦詩擂臺賽,評選背詩小能手。在這一系列活動中,不僅訓練學生記憶力,還積累了眾多的佳句、絕唱,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使學生感受到他們心魄相系的古詩文的獨特美質。
三、淡化詩意,尊重理解
有位哲人說:正是兒童承襲了人類最初的詩性性格,他們的智慧即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靈看到的地方。教師不能以自己獨白式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詩意的理解、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詩意的理解,只要學生借助注釋大體理解即可,在詩意理解上要充分體現并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交流。但是詩人寥寥數語要表達的情懷卻在字里行間,古詩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意境美,這種意境美最好的表現方式,是通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詩情畫意盡在學生腦海中。如何去展現,誦讀是最好的方式。只有有感情地誦讀,才能體會出詩的真味。學生吟誦詩文,抑揚頓挫,韻味無窮,不僅可以感受到漢語言的音律之美,詩文意境之美,形象之美,還可以積累語言,受到熏陶和感染。
四、多元教學,入情入境
詩中有畫,畫中有情,詩歌是藝術創作的結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讓學生領略到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詩教學的難點,因此這就要靠語文教師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使古詩教學豐蘊起來。好的語文課是一首優美的散文詩,好的古詩教學同樣給人帶來藝術的享受,令學生回味無窮、余音繞梁。例如,教學中師生依靠詩意情境作畫,教師的深情范讀,相配的古典名畫,師生誦讀時配以古樂激情,欣賞現代作曲家演繹的古詩詞等等,都能讓學生體會到詩文中的詩情畫意,激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敬仰之情。教師只有通過多種手段、媒體才能使學生跨越時空,捕捉到古人那悠遠、空靈的氣息,陶冶情操。
五、拓展閱讀,積淀底蘊
課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要創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積極開展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古詩詞距離學生遙遠,有很多詩詞都有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這就要靠學生具有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在學習詩前要閱讀、收集大量與本詩有關的資料,以便更好、更深地理解。在這一次次的積累中,學生的語文功底,領悟理解力才能漸漸地厚重起來。引導學生發現美、欣賞美,走進詩詞歌賦的王國,享受美感體驗和揮灑才思的愉悅與幸福,是師生共同生成的大課堂,這是最令人歡欣鼓舞的成功的古詩教學。
總而言之,在古詩詞的欣賞中,要抓住“讀”與“想”,在“讀”中感悟情感,在“想”中體會意境。因此要想使學生具有激情,教師首先要做到有熱情,教師理應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慣性,使教學方法呈現多樣化,力戒刻板,張揚創新,在進行古詩教學的每一課,都應找準激情點,以此做契機。教師只有以情激情、找準情感基點,才能使學生在情感的驅使中學習語言,才能使學生從中獲取情感與人文精神的養料,起到豐富他們的感情世界,開啟藝術想象力,培養他們具有良好的性格、氣質和語文品質。
小學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5
新課程培訓給我們語文教師帶來了挑戰和機遇。作為新教材的執教者,既倍感幸運,又覺任重而道遠。手持新教材,該如何使用它呢?顯然,我們要杜絕那種“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我們要以發展的眼光來對待它。力求轉變教材的地位,轉變師生的角色,轉變教學的方式,創設充滿生命、充盈快樂的課堂情境,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敢創,以此來提高教學的功效。現將本學期培訓體會總結如下:
一、開放學法,讓學生體驗學習語文的樂趣。
1、在唱一唱中感受音律美。音樂不僅能激發興趣、創設情境,還能激活大腦、引起遐想。教材中的《春天在哪里》描述了春天的風、雨、霧、陽光,在學文之后讓孩子跟著音樂唱一唱,孩子們在感受音樂的過程中,在情感上與課文產生強烈的共鳴。
2、在畫一畫中感受色彩美。色彩繽紛的圖畫是一年級學生最喜歡的。他們通過繪畫表達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北師大教材很好的把握了學生的這一認識規律。很多課文都可以通過讓學生將語言還原為畫面來加深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如《家是什么》,我就讓學生畫一畫全家福來感受家的溫馨。《憶江南》讓學生通過畫江南美景來體會江南風光的美麗。學生通過畫一畫,在感受色彩美的同時,對課文也會有所感悟。
3、在演一演中感受角色的情感。教材中有許多課文人物形象鮮明,情節生動有趣。非常適合學生表演。我在教學中應該合理利用,給孩子表演的機會,讓孩子在表演的過程中對課文形象進行再創造,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如教學《狼和小羊》一文中,讓學生合作表演,體驗文章情境,在互動表演過程中讓學生感受角色,體會狼的兇狠,羊的溫和。
二、讓課堂成為學生自信進取的空間
新課程走進學校后,教師們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過程,注重激勵學生自得、自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注重引導教師形成開放的、創新的教學方法,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正逐步地發生變化。如教師在上《小水滴去旅游》這課時,教師先出示小水滴,學生隨文識字“滴”。老師板書課題,隨即小水滴不見了,到哪去了?生發揮想象得到答案:去旅游了。進而交流理解“旅游”。學生的思維廣泛而活潑,令教師激動不已,于是也加入到學生的討論之中,并積極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的自信和獨立思考能力。
在新課程實驗中,教師積極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使課堂成為自信進取的空間。教師和學生的關系不再是隔絕的,他們之間不像以往那樣是為“表演”而捏在一起的,而是在真實的教育情景中自發和自主地建構起來的。如:王燕萍老師上的《蕭伯納和小女孩》的課上,對蕭伯納的揚頭動作,學生從文中去理解,提出了和老師不一樣的見解和理由。那一刻,我為這個學生的可愛,也為他的聰明好學而感到激動。如果是在以往的課堂,學生哪敢自己走上講臺主動站在老師面前來表現自己啊牐
三、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1、識字方面
新教材的識字教學提倡在閱讀中識字,就是用課文識字取代一個個生字的孤立識字,使識字的語言環境變得豐富多彩。我們在教學中十分重視培養學生字字過目讀文的習慣,一開始讓學生用手指指著讀的地方,手指到那里就讀到那里,幫助學生眼睛跟著字跑,這樣做就是幫助學生在讀文,多與文字見面,從而達到文熟字悉的目的。但識字如果僅靠課本內的短文還是不夠的。盡管大部分生字先后要在課本中多次出現,但絕大部分仍達不到讓學生形成永久記憶的次數。因此,識字教學必須是開放式的。除了課文,我還規定學生每天保證有15分鐘以上的課外閱讀時間。此外,我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在生活中主動識字的習慣,如認認校名、專用室名、路名等
2、“聽”的方面。
聽的要求就是要學生做到聽人講話態度認真,注意力集中,還要邊聽邊想,邊聽邊記。我就根據這些要求設計了評價表,從聽得態度、習慣、方法上去評價,并采取用自評、同伴評、家長評與老師評相結合,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導向功能,效果較好。比如第三周我們評比“聽”具體評價目標就是學生是否聽得認真,是不是像錄音機一樣把老師講的內容聽清了。學生剛開始對要求還不能完全明白,老師就有意識地隨堂評價:“xx聽得很認真,因為他把老師剛才說的話記住了。”“xx聽得真認真,因我老師說的這句句子他能一字不差地重復一遍。”“老師發現xx聽得似乎眼睛一直看著老師,小耳朵豎得直直的,老師知道他一定聽得很認真。”經過一周的訓練,學生明白了認真聽的要求,初步學會了“聽”,于是在評價表上絕大部分學生都得到了笑臉獎章。經過幾周后,我們又再評價“聽”,但評價的要求提高了,如專心聽別人的發言,聽清主要意思,不重復別人說的話。如此循序漸進,學生就逐步養成了良好的“聽”的習慣。
3、“讀”的方面。
由于一年級學生的識字水平有限,朗讀時容易出現唱讀、頓讀的現象。作為教師不可操之過急,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急于求成,但要狠抓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即用小手指讀,讀到那兒指到那兒,眼睛跟著字“跑”,做到字字音準,句句通順。在學生朗讀時,教師要加強巡視,及時加以糾正,傳授正確的指讀方法及手指點在字的下面,眼睛跟著小手“走”,只有做到心到、眼到、手到,才能做到口到。漸漸地,孩子們養成了字字過目練朗讀的良好習慣,識字的效益大大提高,由此學生讀文時的障礙也逐步減少了,朗讀的速度也開始漸漸加快。此外,我們也十分注重培養學生讀課外書的習慣,允許學生帶喜歡的書到學校里和同伴一起讀,鼓勵學生每天回家讀十五分鐘到半個小時的課外書,經常組織同學交流,愛看書使學生在大量的閱讀中鞏固生字,發展語言,做到識字、閱讀、發展語言三促進。
小學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6
新課程走近我們已有多年的時間了,多年的教學經歷使我受益匪淺,收獲豐厚,感觸很多,通過再次學習《小學語文新課程》,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我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于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于素質教育的空間。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
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鉆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采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講授新課程時應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系,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比較新課程與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系,有哪些改進,教法上有那些變化,有那些獨到的進步和收獲,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采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小學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7
通過對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學習,我再一次深刻的認識到語文新課程標準改革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實質意義。
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支配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就怎樣才能創設輕松愉快、合作探究、和諧好學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以及尊重學生個人的感受。現淺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改變觀念,樹立全新人才培養觀。
課堂教學需要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和創新精神是新課標賦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作為一名教師就應該激活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德性,并用自己的航標之燈,去照亮學生的希望之路。從客體走向主體,內化為學生的素質。
二、創設情境,輕松學習。
《新課標》更重視語文知識與能力的培養。強化語言實踐便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其主要途徑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堂成功的課,就是能夠和諧地把讀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既能讓學生充分閱讀,又能有效發揮教師的指導閱讀的作用。我認為,教師的指導作用在于如何拓展、創新語文學習和運用所學的知識,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在于如何引導學生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課文描述的生動情景,輕松愉快的學習,水到渠成的獲取知識。
三、抓住契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先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才能引導你在知識的樂園里遨游。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對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誘發學生學習的欲望,是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成為課堂主人的前提。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應認真備好課,講究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努力把每堂課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讓學生回味無窮,從心底里喜歡上語文課。這樣,才能激起他們持久的學習興趣。新教材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廣大語文教師應抓住契機,深化語文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采用形式各異的激勵辦法和開展各項活動。從課堂到課外,從一堂課到一個單元再到一冊書,都要匠心獨運的設計一定的檢驗學習效果、推動學習動力的辦法。
四、要善于反思和總結,積累教學經驗。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有許多閃光的做法、獨具匠心的設計,但卻如過眼煙云,沒有積累下來,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因此,教學中要善于積累經驗和總結教訓,最終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一線教師任務重,時間緊,平時教學中的得與失往往在一霎那間忽閃忽現,如不會利用時間就難于捕捉到那些閃光的東西。沒功夫理會,常常使教學失誤惡性循環,教學智慧轉瞬即逝,嚴重影響教學效果。本次培訓,給我們教師創造了良好的機會,有充裕的時間來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給教師回顧反思的平臺,知得失,識是非,又能更好地交流溝通,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新課標關于教學方面的建議是多么的貼心。通過兩天的認真學習,我對課標的理解和運用多種教學策略以達到有效教學有了認識上的提高,為今后的教學,將理論結合實踐,讓理論指導實踐,明確教學方向,以提高學生素養為責任,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藝術。
小學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8
新的一輪以課程與教材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開,這給中學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
作為一個語文教研員,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目標更明確了。就語文學科而言,原來的《語文教學大綱》在教學目標上,曾出現過兩種不良傾向:一是過分強調思想性;二是過分強調文學性。滔滔不絕一堂課,到頭來,學生在語文能力的培養上收效甚微。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在“21世紀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研討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朱慕菊也談到:“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的經驗與學習興趣,改變課程實施中過分依賴教材、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那么,在實施新課程標準時,我們的中學語文教學應注意些什么呢?
我認為首先就是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合轉變,弘揚人文精神。目標的整合具體體現在:語文教學內容上的整體觀,要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要堅持讀寫聽說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的辯證關系;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整體觀,要堅持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實現知識能力的不斷遷移。
必須注意的第二點就是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學法轉變,喚醒主體意識。現代教學論認為學力大致可以由三個同心圓所組成:最外一層,是知識,對于語文學科而言,包含著字詞句篇、語言篇章等基礎知識和相關知識;第二層,是讀寫聽說的基本能力和智力;最里面的核心層,包含著學習動機、興趣、習慣和方法,也就是“知學、樂學、善學”。這是現代語文教學理論重心的轉移,是喚醒學生主體學習意識的重要標志。
而且,學法指導不應只看作是簡單的傳授方法,而應突出學生學習活動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只有驅動學生自己去主動介入,歷經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創造等心理體驗,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語文學習的規律,養成習慣,形成學力。其次,課堂設計要變“教”為“導”,形成教與學的互動推進。教師應充分了解“學情”,營造使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情境,有針對性地進行學法訓練,提高學法指導的自覺性;適時引導學生自悟學法,有意識地強化活用,加強能力遷移。
另一點體會是,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基礎知識的學習應該充分結合社會實際和學生實際。如錯別字改正和病句的訂正,可以從廣告、招牌、標語、報刊文章中選取新鮮活潑的材料進行命題,使學生通過考試真正體會到語文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
這就提醒我們必須繼續由封閉向開放轉變,堅持生活化、社會化、信息化的大語文教育觀。語文課本的選文是一部小百科全書,無所不有,無所不包,要把教材作為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個范例,堅持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的教學方式;同時以課堂教學為主,開辟第二課堂,挖掘隱性課程,融通學校、社會、家庭多種語文教育渠道,形成立體式、網絡化的語文教育環境。語文教師應像導演、像領航員,課外閱讀、社會調查、書法訓練、日記撰寫、詩歌背誦等等都可成為教學內容。就課堂而言,“天地閱覽室,萬物皆書卷”,而教學手段更應該是“語言+普通教具+現代媒體”。
課程標準中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突出板塊就是課程的評價。長期以來,語文課程的評價主要側重在考查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而評價的方式又大都采用試卷考核的方法,這種以“分”為本的評價嚴重地扭曲了語文教學的價值取向,使語文教學蒙上了強烈的功利色彩。其實,語文學科有著豐富的人文內涵,可以說它最能影響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新的課程標準在“評價建議”部分,就對語文課程的評價提出了新的實施原則、方法和策略,并為實施留下了一定的創造空間。
我覺得把握新的課程評價標準,有一點最應值得重視,那就是:語文課程評價一定要立足于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語文素養上。也就是說,我們的評價要讓社會認可。當我們的學生踏入社會,社會上的人說“這個人的語文素養不錯”時,我們的評價才沒有出問題。現代社會需要怎樣的語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除了這兩點,現代社會要求一個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和運用現代技術搜索、處理信息的能力。基于這些思考,就可以發現目前的評價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口語交際的水平,也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的書寫能力,更沒有很好地去評價學生開展語文活動的實踐能力。既然現代社會需要這些能力,我們就應該做好這方面的評價工作。
總之,一切的革新,必須在實踐中提高,在探索中前進,希望中學語文教學在新課程改革的大道上一路走好。
小學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9
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20xx年進行了重新改版和編排,有什么樣的教材就有什么樣的國民,因此,教材編寫實質就是一種國家行為。新教材更注重"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機滲透。
有感一:本次參加培訓的人員是各縣市使用人教版教材的小學語文教師。一線教師可以親自現場聆聽專家教授對于新課程的解讀,也不用出任何費用,這是一次多么好的機會。主講老師從下午1:30分開始一直講到4:30分,中間沒有休息,而且是一直站著。可是幾百人的會場里,時不時有手機鈴聲想起的音樂聲,甚至還可聽到個別大聲接聽電話的'聲音。我坐在第一排,我身邊的一位老師毫無回避的接聽了鈴聲響過后的電話,我扭頭狠狠的看了她一眼,心里對這種行為和素質充滿了鄙夷。
因為沒有課間休息,不斷有老師出出進進去洗手間,這倒可以理解,在大約四點鐘的時候,出現了部分老師提包離開現場的現象,無疑是中途早走,接著,不斷地有老師提包提前退場。講課老師幽默的說,沒關系,如果有老師有事可以離開,我受得了。并不是老師講得不好,但講課畢竟有它枯燥的成分,可以說這位老師,講得惟妙惟肖,很有低年級的童趣,而且幽默感十足,我聽得似乎不愿意錯過他的任何一句話。
有感二:在我中途去洗手間的時候,又發現了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有一個老師在學區上班,不用任課。我問,你們怎么也來聽?原來,他是替身,一年級老師沒來,我問為什么?他說,我們那里老師緊缺,都走不開。我不禁發問,你們來聽有意義嗎?這么好的機會浪費掉,該聽得不來,來的跑到外邊玩手機。臨近結束了,仍然有老師大搖大擺的結伴離開會場。我想或許是邊遠山區急著趕車吧!或者想盡快回家趕著家人的晚餐吧!但不管什么理由,哪怕是出于禮貌都不應該這樣做的。
我不禁為我們的孩子堪憂,這等素質的教師,如何能教出高素質的學生;我也為我們的教育堪憂,還有多少人去潛心研究教育的本質呢!講課老師并沒有因為會場的秩序而影響講座,他依然從容淡定,激情滿滿,我在心里默默為老師點贊,更加專注的沉浸在他每一個悉心的講解。我想我能做的就是不斷審視自己,管理好自己,把別人當做一面鏡子,恰好可以正自己的衣冠。
小學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10
經過兩天的初中語文新課程培訓,使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總的說來通過緊張而又認真的學習所獲得的感想與心得體會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1、經過專家的講解,使我清晰地認識到初中語文新課程的大致內容。通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初中語文新課程內容的增減與知識的分布;怎樣把握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即專家們所提醒的在對學生講解時應該把握的尺度;新的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僅要從思想上認識到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從自身的知識儲備上為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作好充分的準備。對于新增部分大學內容應在最短的時間里把它們拾起來,不僅要弄清,更要弄透。
對于一個初中教師,要想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成為源源不斷的自來水。知識的更新與深化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一成不變的教材與教法是不能適應于社會的發展與需求的。對于未曾變動的舊的知識點,考綱上有所變化的必須做到心中有數。對于新增內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內容,哪些是選講內容,對于不同的內容應該分別講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做到面對新教材中的新內容不急不躁、從容不迫,不至于面對新問題產生陌生感和緊張感。
通過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初中語文新課程的內容是由哪些模塊組成的,各模塊又是由哪些知識點組成的,以及各知識點之間又有怎樣的聯系與區別。專家們所提供的知識框圖分析對我們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著非常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對于必修課程必須講深講透,對于部分選學內容,應視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初中語文新課程的改革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人才需求而制定的。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需求,作為教師理應先行一步,為社會的發展與變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2、通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整體把握初中語文新課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整體把握初中語文新課程不僅可以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初中語文的主要脈絡,而且可以使我們站在更高層次上以一覽眾山小的姿態來面對初中語文新課程。
整體把握初中語文新課程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只有讓學生具備良好的語文素養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只有清晰地認識并把握好語文的主線,才能更好地將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所謂的主線即貫穿于某一階段的某個知識點,或者是某種運算,或者是某種思想方法等等。這條主線也許只貫穿于我們的初初中階段,也許會貫穿于我們的小學、初中、高中甚至大學階段。因此較好的整體把握初中語文新課程、清晰地認識并把握好語文的主線,對于一個初中語文教師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于一體是把握語文中的主要脈絡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對待同一個問題的看法與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維模式會產生不同的講課方式,不同的授課方式就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課方式與方法能使學生輕松樂學,如沐春風;科學的思維模式,能使學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當的情景導學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因此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于一體進行歸納、總結、交流能促進我們產生更多更好的授課方式、方法,產生更多更新的科學思維模式。這對于我們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非常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3、通過網絡上一些老師具體的課堂案例學習、專家的經典點評,使我認識到應該如何把握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通過網絡上一些老師具體的課堂案例學習、專家的經典剖析,使我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怎樣才能將一根根主線貫穿于我們的日常教學過程之中。我們已經認識到新的高考越來越傾向于“重視基礎,能力立意”。
“重視基礎”,意思就是從最基本的知識出發。從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不難發現,幾乎所有的試題,追根求源,都能在課本中找到它的“根”;所謂“能力立意”,意思是說試題不是基礎知識的簡單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組裝,通過這種組裝,題目就給人一種新穎、陌生感。“重視基礎,能力立意”不但是高等學府選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學子將來從事各種工作,研究和解決生活、社會問題的需要。因此,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通過把握課堂教學來達到以下兩個目標:一方面,通過我們的日常教學,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學繼續深造;另一方面,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將來的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新教材的安排與設計充分體現了編者的良苦用心。作為教師,應該通過自己與集體的創造,更好地為我們的學生和社會服務。
通過此次學習,不僅使自己的眼界得以開闊,而且使自己對初中語文新課程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這無疑將對我們今后的教學工作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小學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11
從炎炎夏日到秋風送爽的這段研修學習生活就要結束了,太多的感觸和思考使我對這段日子的每一天都記憶猶新。從開始階段平臺故障的不順利到后來如潮水般高漲的發帖熱情,還有課程專家辛勤工作的精神,對課程改革獨特的視角和觀點及對學員作業的及時點撥讓我看到了語文教學的希望。我們語文團隊是團結的隊伍,在課程改革的道路上,我們似乎還有很多的荊棘和困難,但我相信總會在這么多老師的共同努力下,使我們的語文教學煥發出絢麗的光彩,因為我們這個團隊是一個有著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團隊,“眾人拾柴火焰高”,我們這個集體的智慧將是無窮無盡的,我相信語文課改的明天也將是美好的。
這十二般的熱情激勵著我在這次研修學習中兢兢業業,每天按時完成作業,積極發帖參與評論。這些源于新課改的思想和內容深深地吸引著我,面對學生語文學習存在的種種問題和困難、課程專家和前沿老師的積極探索,我作為一名高中語文老師也感到了肩上的責任。高中課程改革是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了。
就拿閱讀為例。在不少時候我們總因擔心課堂講解的時間不夠,把學生閱讀課文的時間全部擠到課外,這不僅增加了學生的課外負擔,其效果也不理想,到上課時連課本還未問津的學生大有人在。把語文課真正上成在教師引導下“教會學生學習”的課似乎道路還比較漫長。很多時候我們以講廢讀,用繁瑣乃至架空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領悟,唱“空城計”學生自己的閱讀體驗就無從發展。而課堂設計中一些無價值的提問限制了學生的個性思維,只是被老師牽著鼻子走路的模式使我們的學生離開老師似乎已經不會走路了。教育為學生提供了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但僅僅讓學生掌握知識遠不是教育的目的,我的感受是:教育的理想在于將一個孩子的知識轉化為智慧,推動他們去體驗人生去關注了解社會,從而構建起一個現代人所應有的價值觀,而這一切的獲得是不能強迫的,是不能靠教師灌輸的,只能讓他們在平等的被子有欣賞和關愛的溫暖和幸福中獲取。“話需通俗方傳遠,語必關風始動人”,老師只有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把握他們的主體情緒和心進脈搏,通過點撥和引導,才能讓他們的心動起來,在對真善美的領悟中化解思維疙瘩,解除心理障礙。讓他們的知識真正轉化為能力的時候,當他們對語文興趣高漲的時候,當他們熱愛讀書的時候,我相信我們的努力就不是徒勞的。
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給每一個語文教師提出了新的思考,改革不可能照葫蘆畫瓢一蹶而就,一帆風順。改革首先要從學習、領悟新課程標準開始,只有努力做一個主動學習型、勇于實踐型、善于反思型、勤于積累型、敢于創新型教師,才能少些迷茫,多些理性。也只有這樣,才能從從容容地走進新一輪課改,并使語文素質教育這面旗幟,在新一輪課改浪潮的探航中更鮮明與飛揚!
小學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12
作為一線的小學語文教師,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學目標更明確了。就語文學科而言,原來的《語文教學大綱》在教學目標上,曾出現過兩種不良傾向:一是過分強調思想性;二是過分強調文學性。滔滔不絕一堂課,到頭來,學生在語文能力的培養上收效甚微。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一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我們的語文課應上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體現"語文味"
所謂的語文味即是語文的文學藴味,包括語文、文學、形象、構思、意境、哲學、情趣等藴味,也即是語文美。所以,語文課就要應有濃厚的語文味。而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去體驗、去發現、去感悟語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首先,語文教學必須從語言文字入手,引領學生對語文作品反復涵詠體味。給學生創造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在瑯瑯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的心靈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師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大量閱讀、細細品讀、深情誦讀中反復涵詠體味,讓學生領會語言文字之美,從而領會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圍繞"語文本體"引導學生在充分的思維空間中,多角度、多層面,甚至是有創意地去理解、欣賞作品,產生對文本的情感美、語言美、形象美、構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認同與贊賞,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創作欲,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二、體現兒童味
小學的語文是兒童的語文。語文教師的任務,主要不是教導學生和控制學生,而是通過文本向學生提供一個更活躍、更開闊的語文實踐平臺。在"還"的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自起至終、自覺自愿地成為學生實踐的組織者、服務者和幫助者。激發學生的閱讀愿望和激情;洞察學生在語文實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障礙;誘發學生作為一名讀者的發展和創見;帶領學生經由語文課走向一片新的語文天地。要在語文課體現"兒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現兒童的主體地位,把兒童的精神融入語文課,讓童聲、童心、童趣在老師的喚醒、激勵和鼓舞中真實體現。在教學中兒童自有兒童的感動,兒童自有兒童的詮釋,兒童自有兒童的情懷,兒童自有兒童的夢想。語文的主人是兒童,我們要尊重兒童的原始表達,要體會語言的真意,要讓兒童真情流露,語文課就要尊重兒童的語文世界,上出兒童味來。
三、體現個人味
語文課的語文味,一般是說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理教材、組織教學活動、選擇教學手段、運用教學語言以及教師的儀表風度等諸種因素,凝聚之后顯示出來的審美風貌,審美風貌表現為真(真實可信)、誠(誠摯深沉)、新(新穎獨特)。這種審美風貌體現于教學的全過程,并為學生所品評體驗,或深或淺或長或短地吸引著學生。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說:上課如作文。可見"課如其人"的說法也合乎邏輯,正如大自然里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個性絕對相同的教師,因為即使他們的年齡、學歷相同,但每個人的性格、氣質、感情、特長等總是千差萬別的。那如何使語文課富有個人味呢?
第一、教學時做到"胸中有書,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時也要研究學生,熟悉學生。
第二、突現優勢,形成個性化教學風格。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揚長避短,即突出"人無我有",在語文課上顯出與眾不同的個性。在新課程改革的進程里,"有滋有味"的語文課,應能讓聽者如沐春風,"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小學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13
高中語文新課程實施至今已接近一個學期,作為一線教師,我們已經歷了第一模塊的教學和學分認定,而今,第二模塊的教學也已完成過半,要說這課程實驗,可謂喜憂交集,感觸良多。
在暑假參加高中語文新課標培訓的時候,聽了倪文錦教授、方智范教授等人的報告,很振奮,也很受啟發,我們深切地感受到此次課改的力度及決心之大,我想:還教師按教育規律和學科規律教學的春天終于來臨了。多少年來,我們不得不“考什么教什么”,教師是考綱和教材的傀儡,而今,我們聽到了“過去考什么教什么,考綱權威高于教綱,是不正常的”,“新課標強調用教材而不是講教材”這樣的聲音,傀儡終于有了自主權,能不振奮嗎?我們聽到了“寧愿有所為而做錯,也不要冷眼旁觀”這樣的指示,我們能不躍躍欲試嗎?新學年開始,我們投入到新課程實施中,在教材整合、活動單元設計與實施、評價方式改革和學分認定方案等方面做了一些積極的探索,取得了一點初步的成效,積累了一些經驗和教訓。
不過,在新課程實施中我們感受更多的是無奈。我們的阻力和壓力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行政對教學的干預太多,給老師的壓力太大,使老師不敢大膽嘗試。我們這里是很看重分數的,每一次測驗都要全級統計,教師排名、學生排名,科與科之間比較,校長組織召開月考質量分析會,學期中段考、期末考則要把每科每個老師的成績上報教辦。我們校長說:“改革是難免失敗的,但我們是承受不起失敗的。”我們校長說的是實話,我們很理解校長。在第一模塊第一次單元測試中,我們在命題中嘗試加大主觀表述題的比重,增加選做題和開放題,由于學生不適應題型,測試成績不理想,校長在質量分析會上點名批評了我們,至今想來,仍心有余悸。是什么絆住了老師探索的步伐?是什么讓學校放不開手腳?
二是學生缺少自主讀書的時間。現在學校的課程安排學生基本上是白天上滿8節課,沒有自習課;晚上3個鐘頭晚自習用來做作業,有時作業還做不完,根本沒時間進行課外閱讀。我們知道閱讀量上不去語文是很難提高的,要學生有一定的文化積淀也是很難做到的。我們語文科組也想了一些辦法,比如設立學生課外閱讀手冊,每周定期檢查,但是我們發現學生還是應付的多,認真的少。各科的作業堆積如山,學生舍不得把時間花在閱讀上。
在這次課改中,我們深深體會到一線教師的卑微與被動,假如對學校的評價、對教師的評價的改革不迅速跟上,我們恐怕還要彷徨一段時間。
小學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14
20xx暑假至今參加了山東省的遠程研修的培訓學習,從中我受益匪淺,收獲豐厚,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進一步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于素質教育的空間。
一、認真學習新課標。
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二、注重學生的閱讀背誦
語文新課標明確提出“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利用先進的教學媒體,在教學時向學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觀的畫面圖,猶如身臨其境,美不勝收,接著又讓學生介紹課前收集的相關信息。
三、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基礎上。
從本班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采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因此,語文教學應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
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語文教學的過程性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和思維方式等。學生的學習結果不一定是具體、有形的成品,要注重在學習體驗的過程中,學習者對所學的內容有所選擇、判斷、解釋、運用,從而有所發現。語文教學的全過程,應是全體學生積累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生的年齡、知識積累和個性特點,決定了其學習品質的差異性、因此,反映在學習結果上差異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學生的差異有多大,只要是積極參與了學習研究的過程,都要給以肯定和鼓勵。承認差異就是尊重學生的學習過程。體現語文教學的過程性,就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邊讀邊思,領悟語言表達之精妙,獲得情感體驗之愉悅。
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辟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在這片天地里,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小學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04-18
小學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03-18
小學語文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01-09
小學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范文01-05
小學語文新課標學習的心得體會08-15
學習《小學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05-24
學習版小學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01-13
小學語文新課標心得體會三篇08-25
小學語文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范文08-25
最新小學語文新課標學習的心得體會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