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歡迎來到瑞文網!

小學數學調研報告

時間:2021-12-02 10:40:48 小學數學調研報告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調研報告

  一、什么是調研報告

  調研報告不同于調查報告,調查報告是因為發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災情)才去作調查,然后寫出報告。調研報告的寫作者必須自覺以研究為目的,根據社會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調研計劃,即將被動的適應變為有計劃的、積極主動的寫作實踐,從明確的追求出發,經常深入到社會第一線,不斷了解新情況、新問題,有意識地探索和研究,寫出有價值的調研報告。

  調研報告的核心是實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觀事實。調研報告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是調查,二是研究。調查,應該深入實際,準確地反映客觀事實,不憑主觀想象,按事物的本來面目了解事物,詳細地鉆研材料。研究,即在掌握客觀事實的基礎上,認真分析,透徹地揭示事物的本質。至于對策,調研報告中可以提出一些看法,但不是主要的。因為,對策的制定是一個深入的、復雜的、綜合的研究過程,調研報告提出的對策是否被采納,能否上升到政策,應該經過政策預評估。

  調研報告是整個調查工作,包括計劃、實施、收集、整理等一系列過程的總結,是調查研究人員勞動與智慧的結晶,也是客戶需要的最重要的書面結果之一。它是一種溝通、交流形式,其目的是將調查結果、戰略性的建議以及其他結果傳遞給管理人員或其他擔任專門職務的人員。因此,認真撰寫調研報告,準確分析調研結果,明確給出調研結論,是報告撰寫者的責任。

  二、小學數學調研報告(精選12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那么一般報告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調研報告(精選12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學調研報告1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與推進,我縣的各科課堂教學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一年來,我們教研室小數組通過聽課、看教案等形式,基本了解了新課程改革實施五年來我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看到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發生的可喜變化,同時也發現一些問題。

  一、可喜變化

  (一)學習方式的轉變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通過聽課,我們看到80%的課堂教學基本組織形式是有效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學生經歷了猜測、驗證、思考、交流、說明等數學思考過程,學生能在各種活動情境中有效地學習。

  如案例1:二年級“ 可能性”

  本課教者從學生喜愛的、熟悉的拋硬幣游戲開始使學生感受事物的不確定性。學生在觀察、拋擲、猜測等活動中,初步體會到了硬幣落地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然后小組內玩摸球游戲,再一次經歷活動過程,感受事物發生的不確定性,很快理解了“不可能發生”、“一定發生”等現象。達到了預期目標,充分體現了“做中學”的理念。

  又如案例2:六年級“圓的周長”

  測量圓的周長時,教師先問學生:“在學習正方形、長方形時,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們的周長,而圓的周長是一條封閉曲線,怎樣測出它的周長呢?你們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條去測量實驗桌上的幾個圓的周長,有幾種測法?大家實驗一下。”頃刻,課堂上人人動手參與,你用這種方法,他用那種方法,氣氛十分活躍。爾后,大家紛紛發表自己的實驗結果。有的說:“我是用滾條的辦法測出的。”有的說:“我認為用滾動的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假使遇到無法滾動的圓,我想還是用繩測的辦法好。”教師在肯定學生的思維方法后,因勢利導,提出一個看得見、摸不著的實驗(一細繩的一端系著一個紐扣,手拿細繩的另一端,繞動細繩,紐扣在空中劃出一個圓)。“象這個圓你能用繩測、滾動的辦法量出它的周長嗎?這說明用繩測、滾動的辦法測量圓的周長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們能不能找出一條求圓的周長的普遍規律呢?”接著老師利用媒體顯示:兩個大小不同的圓,在同一點旋轉一周后留下的痕跡。提問:“你們看到的圓的周長的長短與誰有關系?有什么關系?”大家再實驗,直到得出:圓的周長是直徑的л倍。這樣,通過操作、討論、觀察、思考,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探索問題,既掌握了知識,又發展了思維。

  總之,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單一的學習向自主學習轉變、由獲得知識結論向親歷探究過程轉變、由問答式學習向小組合作學習轉變,整個學習過程是學生一個積極主動建構過程。

  (二)數學生活化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到處存在著數學思想。在聽的課中,幾乎所有的教師都注意在課堂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生活背景出發,聯系生活講數學,把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

  如案例1:三年級“搭配中的學問”

  教者通過組織學生搭配衣服,制定菜譜等活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

  案例2:一年級“認識鐘表”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教師出示的鐘面上的時刻,回顧自己每天在這一時刻所做的事情。把時間這個抽象的知識與生活的具體事例結合起來,更加生活化。

  案例3:四年級“正負數”

  上課伊始,教師讓學生當天氣預報員,匯報課前收集到的當天天氣預報情況引入正負數。課中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銀行存折卡和進行智力競賽打分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正負數,同時了解到正負數意義。

  案例4:三年級“筆算除法”

  在練習中教師設計了去藥店買藥這一貼近學生生活的開放題:愛心藥店的藥買一盒送一瓶,每盒96元(每盒七支)。益民藥店每盒78元(每盒7支)。問學生那家藥店的藥比較便宜。題目一出示,學生就頗感興趣,積極開動腦筋,尋求答案。從而使學生對數學方法的體會更加深切、感悟更加真實,更能體會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從中我們可以看出,98%的教師已經充分注意了數學生活化問題,懂得從生活中提煉出數學問題并引導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現代教育技術應用

  在聽的數學課中,近三分之一的課應用了現代教育技術。通過多媒體的聲、像畫面,為學生創設了和諧的學習情境。用情境的聲、光、色、像等外在形式,調動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參與學習活動。

  案例1:三年級“筆算除法”

  教師用多媒體形式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孫悟空分桃子的問題情境,“孫悟空從天宮帶回了48個仙桃,有兩只小猴子看見了,請求大王把桃子給他們平均分了。”教師提問:從動畫中獲得了那些數學信息呢?然后引導學生列式研究算法。接著多媒體演示把桃子分給四只猴子和三只猴子的情境,引導學生學習。整個學習過程貫穿在這個情境中,讓學生不斷在創設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并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獲得用數學的成功體驗。

  案例2:六年級“ 圓的周長”

  教師通過演示自己制作的課件,化靜為動,使學生直觀地感知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充分顯示了現代教育技術在數學教學領域中發揮的獨到作用和特殊魅力。

  (四)數學文化的彰顯

  近年來,在數學課程中重視數學的文化價值已經形成共識,數學課程不僅應該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技能,還應該有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價值(包括)文化價值。在我們所聽的課中,雖然注重數學文化的彰顯不算普及,但是可以說已初見端倪。

  案例1:六年級“軸對稱圖形”

  在這節課里,教師準備了豐富的數學文化內容美妙的音樂聲中欣賞桂林山水、臉譜、千手觀音,出示交通安全標志,汽車標志的一半,讓孩子們猜另一半是什么,這些精彩的華章都成為這節課的亮點,彰顯了數學文化魅力。

  案例2:四年級“垂直與相交”

  教者在課接近尾聲時,出示圖片簡單介紹意大利比薩斜塔,引導學生課后查資料進一步了解比薩斜塔,同時思考為什么至今700多年,它仍然比較堅固。這樣做既豐富了學生的視野,又在傳播數學文化的同時注重了各學科之間的整合。

  二、存在的問題

  (一)情境創設的誤區

  情境作為數學新課程點擊率最高的詞匯之一,不可否認,情境在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學習和理解數學方面發揮著應有的作用,但是在我們的調研中,卻看到了這樣的情境。

  1、虛假情境創設

  在二年級《生日》一課中,教師這樣導入:“同學們,今天老師過生日,你想對老師說點什么呢?”學生盡情表達自己的心聲后,教師播放《生日歌》,又問學生:“你喜歡過生日嗎?為什么呢?”這樣的虛假情境和無效提問,無非起到了喧賓奪主的作用,同時也給學生帶來了消極影響。

  2、虛擬人物設置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境。師: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來了一位神秘的客人。(出示小鬧鐘)小鬧鐘說了給你們帶來了兩組測試題……我認為這樣的人物形同虛設,沒必要。

  3、過于追求趣味性

  小學數學調研報告2

  一、主要成績:

  1、注重對教材的研究。在備課過程中,教師對教材都能進行認真的研讀,有不少老師不僅對所任教年級的教材進行認真的鉆研,而且能對其他年級教材進行學習、熟悉,從整體上把握數學知識教學的內在聯系。從平時聽課、教研課中可以看出教師對教學的目標都把握得比較準,對教材中的例題、習題的要求比較明確,對教材的處理也是比較得當的。

  2、課堂教學注重學法指導。從已上的教研課中可以看到有不少課都體現了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學活動不再是為教而教,而是更多的關注為學而導的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的積極性得到了較好的激發。課堂教學中學生動手實踐的活動增多了,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相互交流的活動也增多了,課堂上教與學的氛圍也變得濃厚了。學生不再僅僅是為了學會而學,而是在為會學做努力。“授之有漁”的教學思想在課堂中得到了體現。

  3、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的實效性明顯。本學期我們對集體備課進行了改進,按以下程序:備課、說課、上課、聽課、評課以及專題研討、講座進行。集體備課一方面引領教師深入地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另一方面通過課堂教學的觀摩評析發現本校教師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存在的問題,并通過研討獲得改進的方法。教師們都感到集體備課中得到的實惠多了,不僅僅提升了對教材的理解分析的能力,對課堂教學設計的改進能力,同時在數學教學思想方面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更新,對教學的評價水平也有所提升,且從集體備課活動中獲得不少的教學技藝。教師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有了明顯的提升,很珍惜每次活動。

  4、教研活動有序有效地進行。本學期教研方面重點圍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問題” 進行研究,并根據我校數學教學的實際制定了數學學科的教研活動計劃,每一次活動都有明確的專題,圍繞專題開展相關的理論學習,并結合自身教學進行案例分析和經驗總結。讓每位老師都能從活動中受益,促進自身教學的提升。

  二、存在問題:

  1、處理教材缺乏靈活性。

  教材是“課標”理念的載體,是課堂教學的依托,是重要的課程資源;但決不是唯一資源。教師可以而且應該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校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環境,靈活處理教材。有些內容是可以而且是應該重新組織教學資源的。所以課前教師要鉆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真正意圖,課堂上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合作學習有形無實。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學方式要多樣化。“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里所說的是重要方式,而不是唯一方式。目前有一種怪現象:只要有人聽課或是公開課,教者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都要用上合作學習的方法,不管教學內容是否合適,也不管學生的實際情況如何。而且合作學習大都是淺層次、低水平的操作。有些問題本可以馬上由學生回答的,也要進行較長時間的討論。似乎沒有討論就缺少一個程序。

  3、課堂教學評價過于關注認知領域,評價語言貧乏枯燥。

  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這一理念老師們似乎都知道,但是,一到課堂上情況就不一樣了,教學評價時,老師們往往只關注學生對數學知識掌握得怎么樣了,會做幾道題目。而學生們的思維過程,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其它方面的能力;還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老師們則往往不太在意。此外, 評價方法單一,評價語言貧乏。

  4、只管結果,不問過程。

  這是一種普遍現象,大多教師在教學中過多地滿足于學生能得出某一個結論或會做幾道題目這個層面上,而對于學生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的思維方法則漠不關心,有些學生雖然結果是錯的,可他的思維過程則與眾不同,很有創意,對此教師則視而不見。似乎也不在意。

  5、課堂提問缺乏深度。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課堂提問有開放性,所提之問題要具有思考性,有思考的價值,不是隨口可答的,要經過一定的思考才能作答的;那些不用思考、隨口可答的問題盡量少提,最好不提。這樣,對老師的要求就高了,備課時不作認真思考是做不到這一點的。有些是需要在課堂上隨機應變。教師需一定的臨場應變能力。事實上,在被調查的對象中沒有幾人做到這點。

  三、措施和建議。

  1、立足課堂,提高四十分鐘課堂教學的效率。

  首先提高教師對教材正確把握的能力,提高教師對教材的研讀能力(包括例題,練習),提高教師對教學內容生長點、重點、難點、延伸點的把握能力,充分利用好配套的小學數學教師用書。現在有些學校為了減輕教師的負擔實行電子備課,建議在備課檢查中加強對兩次備課的檢查。

  2、加強對學生了解,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在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發現,由于學生獲取知識渠道的增多,學生的“現實的”知識基礎往往與“邏輯的”知識基礎存在較大的差別。如果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對學生不作了解,而總是按學生“邏輯的”知識基礎去進行教學設計,就會出現“不該講的講、該講的不講”、課堂教學效益低下的現象。只有我們真正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才能體現“教學要建立在學生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的要求。

  3、知識習得與思維發展并舉。數學學習的本身就是數學思維活動的過程以及對這個過程的分析,數學不同于其它學科,會做會算不等于思維發展,教師在重視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更應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

  4、重視練習,提高練習的有效性,。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練習不是單純地做題目、做試卷,教師在重視例題講解的同時要重視練習的設計,要注意在緊扣教學目的和要求的前提下做到以教材為主、以基本練習為主,練習要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有系統,難易適度、數量適當,要適當補充一些綜合題和思考題,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同時要合理安排機動課時,將機動課時納入學期教學計劃中。

  5、充分發揮多媒體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較好解決“化靜為動”、“變抽象為具體”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等問題,是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調查表明,教師并不經常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總之,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去組織教學,是有效教學的基礎。只要我們教師不氣餒,抓好機遇,迎接挑戰,開拓創新,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一定會呈現出生機盎然的景象。

  小學數學調研報告3

  一、確定主題

  小學階段訓練學生的口算能力很重要,它為筆算,估算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了能更好的讀懂學生,使小學生的口算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同時也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因此,確定調研課題為《小學數學口算能力》作為調研報告主題。

  二、調研目標

  1、了解全校一至六年級學生數學口算能力的水平。

  2、為進一步提高學生口算能力和數學教學提供科學依據。

  三、調研對象

  我校教導處對全校一至六年級學生進行了數學口算能力調查,參加這次能力調研的學生有207人。

  四、調研方式

  主要采用了問卷調查法、競賽法,個別訪談法。 問卷調查法:你掌握了哪些口算的方法與技巧? 訪談:你會新舊知識之間的轉化嗎? 你認為熟練地口算對你的計算有幫助嗎? 競賽法:學生參與的100道口算題的計算。

  五、調研結果統計

  六、調研結果分析 總體情況。

  這次質量調研試卷共設計了100道口算題。混合了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同時也混合了小學階段各學段設計到的整數,分數,和小數。 學生答題情況樂觀, 說明我校學生的口算能力比較可喜。

  綜上所述,本次調研的結果還是比較樂觀可喜,這為我校發展學生的計算能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供了學科的依據。

  小學數學調研報告4

  從10月15日到11月2日,我們參加了教育局組織的教育質量百里行檢查活動。通過百里行檢查活動看到,我縣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在教育局正確領導下,進修業務部門熱心指導下,通過各級培訓、校本教研,學習貫徹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課程理念,正一步步提高,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數學課堂教學正以一種嶄新的面貌迎接我們,教師在努力改變著自己的教學方式,也在不斷努力改善改變著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通過生動有效的學習活動認識數學,理解數學,獲取知識,掌握技能,積累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興趣,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教學質量有了明顯提高,教學管理更加規范。

  這次教育質量百里行活動,通過聽課(24節)、當堂測試、看教案(300多本)、看學生作業等活動,基本掌握了我縣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從整體上來看,成績是顯著的。

  1、備課成績

  (1)教師能提前一周多備好課,有全冊教材分析,有單元備課,備課認真,書寫工整、干凈,教師的認真工作態度和敬業精神躍然紙上。各欄目填寫比較齊全,教學目標大多體現落實了三維目標,課型全,有新授、練習、復習、實踐活動課課型,教學方法也比較靈活多樣,有直觀演示法、自主探究法、創設情境教學法、講授法等,每本教案都有學校領導檢查簽字評語。

  (2)備課體現新課程理念,形式多樣化,又注重實效。實驗小學在備課上仍采取個人備課、集體備課與電子備課相結合。首先是年級組每個教師認真閱讀教材,重點備一單元,然后集體說課交流補充,再由主講人修改已備出的電子教案,并在教案的教學過程處留有備注(由執教者補充填寫自己執教時的想法和教學行為及學生的學習活動)。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減少了不必要的重復勞動,給教師創造了充分鉆研教材的時間,又充分發揮了優秀教師的長處,達到了集體智慧和教師資源的共享,使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把握處在較高水平,提高了備課的效率和質量,使備課更規范化、個性化,又具有實效性。

  (3)備課教學環節設計詳實具體,能夠很好體現師生活動和新課程理念,如:創設情境、探索新知、討論交流、實踐應用等。教學設計能體現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能注重問題情境的創設,能體現學法指導,能遵循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符合學生發展需求,形式比較多樣,既體現了多樣化教學方式,也注意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4)新課復習、練習題設計比較好。新課復習新舊知識連接點找得準,注意了新舊知識的遷移。低年級體現新教材的特點,注重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很好地體現了新教材的理念。練習題的設計由易到難,層次清楚,形式多樣,富有趣味性。

  (5)練習課和復習課設計較好,有知識的梳理,診斷性練習,綜合練習題和思維發展題,既練習鞏固了所學內容,又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6)多數課時計劃都有板書設計。板書設計較好地體現了所學知識內容和知識間聯系。

  存在問題:

  (1)個別教案有些項目填寫不全:如缺少課型、教法、教具。有些項目簡寫:如單元計劃中教學重難點簡寫成目標1或目標2,課時教案中教學重難點也簡寫成目標1或目標2,或教學難點簡寫成“同上”。

  (2)有些教案教學目標填寫不明確,只有知識與能力目標,沒有很好地落實體現三維目標。

  (3)一些教案教法不夠準確。有的一本教案一兩種教法,或都是講授法,或都是探究法;有的一課時教案三四種教學方法,沒有主次;有的教案教法與教學內容不符。

  (4)個別教案教學環節書寫簡單,新授部分沒有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也沒有體現學法指導,更沒有給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探究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師生活動簡單不能清楚地體現學生的學習活動,缺少實效性。

  (5)有些教案練習題的設計過于簡單,只寫出教材第幾頁第幾題,既不能很好地鞏固所學知識,更缺少由易到難的層次性和形式多樣的趣味性。

  2、課堂教學成績

  (1)教師教態親切自然,語言清楚準確,生動有趣,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氛圍和諧民主,學生思維活躍學得積極主動。

  (2)教師能認真鉆研教材,理解和把握教材,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點突出,教學設計合理,教學方法比較靈活多樣,很好地體現了編者的意圖。

  (3)教學體現了新課程理念,注意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如教學6、7的乘法口訣時,注重創設問題情境,注重讓學生動手操作擺一擺,注重給學生創設自主探究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涼水中心校、城關聯合小學、實驗小學、長青小學、勝利小學、建設小學、前進小學、明德小學等都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

  (4)教學中體現了數學活動化的特點,有活動有體驗,在數學活動中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蘭山中心校二年級劉老師在教學觀察物體一課時,學生分組圍坐,由教師講盲人摸象的故事導入新課,有趣、吸引學生。新課中,學生幾次轉動座位觀察本組擺放的物體后交流匯報,很好地學習掌握了本節課所學內容,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更使小組合作學習落到了實處。砬門中心校、柳南中心校二年級的兩位教師講的都是對稱圖形,雖然教學設計完全不同,但都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或先讓學生動手剪一剪,直觀具體感知,或先讓學生觀察比較再動手操作,都很好地幫助學生建立發展了空間觀念,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又使學生學習欣賞了數學美。

  (5)教學中重視學生的能力培養。課前計算練習形成自己的風格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觀察主題圖或情境圖培養學生搜集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6)教學中教師能結合教學實際使用有效合理的教具、學具。如教學掛圖、教師畫主題圖、讓學生分組畫主題圖、教師剪紙、學生剪紙等。

  (7)教師板書認真、工整、規范,有圖畫的色彩鮮艷、漂亮。

  (8)教師能夠精心設計練習題、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設計數學活動,使學生感受到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絕大多數課堂教學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存在的問題:

  (1)個別課堂教學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形式單一,教學設計重教法,輕學法。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教師完全牽著學生走,以少數學生的思維代替多數學生的思維,課堂上缺少質疑討論,學生主體意識沒有得到很好發揮,沒有充分給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一些學生還是在被動地接受所學知識。

  (2)教師鉆研教材不夠,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編者意圖,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如教學6、7的乘法口訣,在讓學生擺一擺或觀察主題圖后應讓學生獨立思考幾個6或幾個7連加的結果填寫到教材上,再根據幾個6或7連加的結果寫出乘法算式、編寫出乘法口訣。而有一些教師就一問一答把結果填寫到黑板上了事,沒有做到先讓每一個學生都直觀感知幾個6或7連加的結果,再為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乘法口訣創設良好的時間和空間,而教材上需要學生補充的地方仍是一片空白,既浪費了非常好的教材資源,也浪費了學生學習資源。

  (3)教學中,個別教師沒有引導學生對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訣意義進行理解,一些教師能引導學生去發現乘法口訣的規律,但是缺少點撥用規律怎樣去記憶口訣,沒有很好地讓發現的規律為記憶口訣服務,很多學生還是死記硬背口訣。

  (4)教學中,有的教師讓學生分組學習流于形式,有的只是擺擺樣子,有的缺少學生的獨立思考,有的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沒有把小組學習真正落到實處。

  (5)教學中,有的教師對主題圖或情境圖處理得不到位,沒有先讓學生整體把握圖意,沒有很好地利用圖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6)個別教師課堂時間控制不好,練習不到位就只好草草收兵了。作業時間也不夠充分,甚至沒有獨立作業的時間。學生動筆少,活動單一,導致學生時間一長,注意力分散。

  (7)有的課堂教學中練習設計單一,缺乏層次性和趣味性,對知識的內在聯系挖掘不到位,知識的提升拓展不夠。

  (8)個別教師板書用掛圖,圖或字小,不利于學生觀察,不利于學生學習。

  (9)個別教師面對課堂上生成的新問題缺少教育機智,教學語言不夠準確,不夠生動、豐富。

  3、作業情況成績:

  (1)學生課堂作業本統一,書寫認真、工整、干凈,作業量適當,教師批改認真及時,詳批詳改,符號統一。

  (2)大多數學生練習冊書寫認真、工整、干凈,教師批改比較認真、詳細。

  存在問題:

  (1)個別作業或練習冊批改不規范。

  (2)一些學生作業書寫不夠認真、工整,不夠干凈。

  4、建議:

  (1)繼續加強備課指導與管理,多進行集體備課并落實到實處,充分發揮教師之間的學習與影響作用,適當開展一些教案展覽或教案比賽活動,使備課更有實效性、更規范。

  (2)認真閱讀新課程標準、認真鉆研教材研究教法,深入理解新課程理念,認真仔細讀透教學參考書,深入理解和把握教材編寫意圖,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生實際,設計出每一課時教案。因為每一位教師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應該倡導實驗小學的備課方式,使集體智慧和優秀教師資源達到共享。

  (3)教師結合學生實際備課或進行課堂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明確教學目標,知曉教學重點、難點,了解學生將要學習什么,學后將要獲得什么。②了解學生現狀,分析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已具備哪些知識,已有哪些生活經驗,教師如何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設計或進行教學。③搞好活動設計,針對各知識點可準備或設計哪些相對應的活動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操作、探討、交流、體驗的機會,最終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④關注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可能有哪些疑問,會有哪些困難,教師應該怎樣做個別處理。⑤知識應用拓展,生活中有哪些與新知識相對應的實際情景,課堂中應該怎樣對學生進行有效滲透而不是強加于學生。

  (4)繼續研究符合新課程理念的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

  新課標教材教學過程一般是:復習或創設情境(激活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探究新知(教師組織、引導、合作;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意義的接受式學習。)-------鞏固練習------實踐應用。

  因此,建議教學模式:

  情境------探究模式:

  ①復習舊知

  ②創設問題情境(觀察情景圖、找出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③建立數學模型(列出算式)

  ④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可以是師生討論,也可以是生生討論;可以是學生獨立思考,也可以是小組合作學習;然后匯報交流、質疑答疑)

  ⑤解釋應用(基本練習,變式練習,體現層次性與趣味性)

  ⑥思維拓展(結合本節課內容的思考練習)

  ⑦小結

  (5)扎扎實實搞好每一天的常規教學,認認真真去培養每一位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書寫習慣。

  (6)繼續深入學習新課程理念,深入研究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方法不確定,答案不唯一的開放性內容;容易引起意見分歧的內容;學生個人無法完成的內容;學生個體獨有,有待大家分享的內容適宜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前,可以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學習中,要讓每個人都動起來,真正達到合作交流、資源共享的目的。

  (7)切實減輕廣大一線教師的負擔,真正給教師一些自己支配的時間,使教師樂于工作,樂于學習,樂于不斷提升自己。

  小學數學調研報告5

  一、基本情況

  按工作計劃,聽了一至六年級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100余節,檢查教師備課筆記(教案)200多本,聽課筆記200多本,作業批改抽樣近2500本,召開座談交流會4次,情況反饋分析會4次。 調研內容及方式:采取聽課、評課、座談交流、檢查數學教師的備課、聽課、批改作業等情況,以及反饋分析、提出建議。

  二、值得肯定的方面

  1.課堂教學。從本次調研所聽的課看,課堂教學發生了明顯變化,無論是教學組織形式、師生角色的變化,還是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及對學生學習的評價,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著重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突破。

  (1)教學組織形式更加靈活多樣,課堂教學從過去單一的組織形式向多樣化發展。教師能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組織開展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數學知識,在游戲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教師教得高興,學生學得活潑。教學組織形式的變化,激勵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喜歡上數學課,喜愛數學這門學科。

  (2)學習方式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課堂上,教師所倡導的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為學生的發展創設了更廣闊的空間。課堂上教師能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符合學生學習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用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主動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法。數學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數學,在教學中教師盡可能地做到把數學問題生活化,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從而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3)情景激趣。課堂上教師能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符合學生學習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用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主動探索,解決問題。在教學中教師盡可能地做到把問題生活化,讓學生感受到學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習的興趣。

  (4)師生角色的變化,帶來了課堂教學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在聽課中,我們經常能聽到教師這樣的話語“能讓我也來發表一下我的想法嗎?”“你們對我的想法有不同意見嗎?”這種尊重學生和親切的語言不僅拉近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更為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積極思考探索知識的形成創造了一種寬松的學習環境。

  (5)發展性評價體現在課堂教學之中。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從重結果向重過程發展。教師組織學生注重課堂教學“三維”目標實現的過程評價,在課堂上激勵學生大膽質疑,教師及時地給予鼓勵。不僅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還組織學生開展相互間的評價,通過評價不斷激勵,從而達到獲取知識,形成學習能力,培養情感,不斷發展成長的目的。

  (6)有效訓練,實踐創新。部分教師能在數學的教學中進行教育創新設計,各個環節準確把握要求,注重有效訓練,引導科學思維,進行實踐創新的嘗試,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

  1、教師備課。教師的備課能做到每課必備。并且備課格式基本統一,有內容、目標、重難點、教具、學具的準備、教學過程、作業設計、板書等。書寫認真。

  2、教師聽課。從聽課本里反映出,教師能在科組里開展有計劃的聽課活動,有的教師還能跨年級跨學科進行聽課,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3、作業批改。從學生的作業本可以看出,我們的教師布置的作業量適中,大部分能全批全改,并且改得比較細致,錯的地方能標有符號或幫改正。

  三、存在問題

  1、課堂教學。

  (1)通過調研發現一部分教師雖然了解了新的教學理念,但在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時,存在一定的差距,這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教學行為不同步;

  (2)教師對新的教材理解還不夠透徹,常常抓不住教學的重難點;

  (3)學生上課時活動多了,小組討論,合作探究,體現過程,教師、學生互動,學生在課堂中體驗快樂,展示自我,這些也都是新課標所倡導的。但從個別班級的調研中也暴露了不少新問題,怎樣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學習活動,都能從學習活動中獲得所需的數學知識;

  (4)在開放式的教學活動中,如何處理好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方法與“雙基”目標落實的矛盾。

  2、備課。還有部份教師備課是個形式,沒有很好的把過程、經過自己的思考寫下來。很多教師都沒有教學反思。少數教師的備課筆記(教案)滯后于教學進度。

  3、聽課。大部份教師聽課只記下了過程,沒有很好的評課記錄。也沒有自己的見解。有的聽課極少,一個月才1節,可能是包班導致。

  4、作業。學生做錯的作業,老師幫改得多,學生自己更正的很少。從作業上反映,很少發現有發展題的練習。

  四、教學建議

  1、以科學的、理性的思維貫徹實施新課標中所提出的教學理念、

  教學思想、教學模式,同時,繼承落實“雙基”中可取做法,不斷改進,不斷完善。

  ①繼續重視學生的書面練習和知識鞏固環節;

  ②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要重視研究小組合作的組織、實施、反饋機制,重視合作技能的養成,發揮好每個同學的作用,使合作學習從形式走向實質;

  ③在創設情境和互動中突出數學的學科特性(數學思維、數學方法、數學習慣)。

  2、繼續重視教師基本功的提高。系統地鉆研教材,把握好教學目標、重難點;深入地了解學生,弄清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利用現有設施和資源多看優秀課例,多動腦筋設計好教案,從知識技能框架、情境創設、教學模式選擇、教學藝術等方面不斷優化,精益求精。

  3、注重實效開展教研活動和新課程培訓。搞好每學期的新課程培訓,把學習新理念和剖析教材作為重點內容。在學科教研活動中,以剖析個案、糾正錯誤為重點,讓老師明確,什么是該學習的,什么是該避免的。

  4、加強對教師的理論培訓。繼續開展優秀論文、案例分析、說課評課等評比活動,促使教師學習教學理論和鉆研教材。

  5、加強對教師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現在網絡資源的豐富是大家眾所周知的,教師能自覺熟練地操作電腦,利用網絡資源、利用已有的教學光盤等教學資源都十分迫切。

  6、加強教研組的集體備課制度和校本教研的有關課題研究。共同討論,理解好教材,共同把握好教學的目標,采取切合實際的方式方法解決教學中碰到的問題。

  7、聽課要有自評與互評的記錄。

  8、學生做錯的練習,要培訓學生自我糾正的習慣,教師不要代辦,同時,要加強實踐創新型的練習作業。

  小學數學調研報告6

  一、調研問題的提出

  以《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XX年版)為依據的新編小學數學教材,于XX年秋季在我區起始年級使用。為了解新課標教材一、二年級小學數學課程標準落實與實施、課堂的教與學、教師的問題策略與困惑、教學評價、校本教研等情況,總結交流課堂教學經驗,探討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根據黃教科研函【XX】82號通知要求,我們于20XX年10月中旬開展了一次新課標教材小學數學情況調研活動。

  二、活動的基本概況

  這次調研組由區小學數學學科教研員和市、區小學數學中心組成員組成,歷時四天,對1所城區小學,2所中心學校和2個教學點,即巖寺小學、巖寺鎮中心學校、富溪鄉中心學校及該中心學校的兩個村小教學點長塢小學、呈陽小學進行了深入調研。通過隨堂聽課、查閱教師教學筆記和學生作業、一對一交流、座談等形式,對學校新課標教材的使用情況作了全面的了解,并進行了有針對性的現場指導。

  三、教與學的現狀

  (一)值得肯定的方面

  1、教師進入了新課程角色,在課堂教學中,教態自然,語言親切,師生關系融洽,課堂氣氛民主、活躍、和諧。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而教師則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2、鉆研教材,認真備課。大部分教師能夠在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基礎上,用好教材、執行教材,甚至有的教師還能跟據學情在用活教材上進行深入思考,在不違背教材編寫意圖的前提下適當做了一些調整、取舍和二度開發。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興趣;重視數學活動的設計,培養學生的數學情感;重視聯系生活實際,讓書本知識回歸生活。

  3、符合學段年齡特點,遵循兒童認知規律。在關注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教學掛圖、自制教具等),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組織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有效的探究活動,讓學生經歷探索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學生空間觀念和思維能力的發展。

  4、新課標提出的“四基”目標在課堂教學上有所體現。在抓好以往強調的“雙基”的同時,對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教學中重視了符號、分類、推理、一一對應、數形結合等數學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的滲透,重視了學生基本活動經驗的積累。

  5、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多數班級課堂秩序井然,尤其是幾個一年級班級,雖然步入小學學習只有一個多月時間,但絕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令人欣喜,在老師的呵護指導下,學生在課堂上專心聽講、舉手發言、積極參與、認真操作、同伴交流等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正在逐漸養成。

  6、課堂教學評價意識增強,評價能力有所提升。課堂上,教師極少采用負面評價,更多的是鼓勵和贊賞,且由濫、露、簡的課堂評價向入情、入理、入心轉變,引導學生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7、作業批閱觀念轉變。學生作業書寫認真、工整,本面整潔,教師批閱及時細致認真,多數采用定量評價和描述性評價相結合,有的老師增加一些激勵性評語,也有的老師采用“五角星、小紅花、笑臉”等兒童喜歡的激勵方式,感覺非常溫馨。

  (二)存在不足

  1、少數教師理解教材不夠透徹。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教材為什么這樣編排?都不是很清楚。

  2、少數教師在課堂容量的把握上出現偏差。有的把一堂課的教學內容安排過多,甚至把兩節課的內容用一節來完成;有的一堂課中練習占用的時間太多,甚至到了打下課鈴還在布置課外作業。

  3、少數教師重、難點抓不住。表現在:課堂提出的問題總是落不在點位上;教學節奏偏快,在關鍵點上該慢時卻慢不下來;課堂上出現好的生成卻不能有效利用。

  4、個別大班額班級的教師缺乏教學機智和應變能力,組織教學欠嚴謹,課堂紀律松懈,難以關注學生個性差異,難以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影響教學目標的達成。

  5、農村教學點,由于教學具配備出了問題,課堂上數學活動的開展受到限制,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很少。

  6、一些教師課堂練習基本照搬課本練習題,根據教學需要自行設計有針對性練習的不多;在課堂上對學生不良作業習慣未能及時糾。如:錯誤的握筆方法,不正確的書寫姿勢。

  四、實施中的問題與建議

  1、有些學校領導總習慣以“就高不就低”的思路來配備任課教師,以致形成低年級數學教師整體實力相對薄弱的局面。建議:提高對低年級教學地位認識,調整思路,適當傾斜,甚至可以考慮讓年富力強的數學骨干教師挑起低年級數學教學的重擔。

  2、有的教學點的教師手里僅有一本教科書,缺新版課標、缺教學用書和教學掛圖、還缺必需的教具和學具,嚴重影響正常的數學課堂教學。建議各鄉鎮中心學校領導引起重視,增強服務意識,如果了解到有類似情況,應作出快速反應,及時解決。

  3、這次調研的幾所學校一、二年級數學教師上崗培訓率是80%左右,未達到上級提出的“不培訓,不上崗”的要求。培訓安排在暑期,開學人事發生變動是主要緣故,但后續補救工作要跟上。建議學校對沒有參加培訓的教師提出具體要求,可以上人民教育出版社網站進行補課。

  4、新課標教材一、二年級小學數學校本教研是一個軟肋,目前各校都只停留在學習、聽課、評課這些最基本的教研活動層面上,對教師適應新教材,提高課堂教學水平,促進專業成長幫助不大。建議學校校本研究重心下移,拓寬思路,豐富教研活動形式。在確定教研主題的基礎上,開展專題講座、經驗交流、集體備課、同課異構等研討活動。

  五、教學中的困惑與思考

  困惑一:面對零起點的一年級新生,如何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思考:從小能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直接關系到學生后續的學習和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賦予每一位小學教師的職責,一年級是學生學習的起步階段,學習習慣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教師一定要納入日常教學之中,要有計劃和目標、還要有方法和策略,新生入學第一周應該做些什么?平時上課怎樣實施?如何與其他任課教師統一思想形成合力?如何用自己高善的素養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如果你想得細,做得實、持之以恒,一定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困惑二: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學習“位置”的知識有一定困難,在課堂教學中感覺非常吃力。是否超出了學生的認知水平?

  思考:“位置”主要是認識“上下、前后、左右”,為后續學習序數等內容做準備。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已經降低教學難度,刪去了“左右的相對性”的內容,老師要領會新編教材把“位置”內容調整到前面來學習的意圖,從整體上去認識、理解教材的用意,對于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教師不可操之過急,指望一節課解決,要心中有數,從長計議,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經常注重滲透和運用,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認知水平和表達能力的提高,對這方面的知識掌握會水到渠成的。

  困惑三:現在發行的教學掛圖版面偏小,視覺效果不佳,在課堂教學中影響學生觀察和思考。

  思考:教學掛圖作為教材的輔助材料,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學掛圖涵蓋了各章節所有插圖內容,信息量大,使用方便,受到廣大教師的青睞。對于這個問題,一方面教研部門應該積極向有關部門反映,使版面設計更適用于教學,另一方面老師在使用時要多動腦筋,盡可能使效果達到最佳,還可以動手制作一些實用性強的教具配合使用。

  困惑四:學生學習“小括號”的效果不好,計算錯誤率高,教師教學頗感費力。

  思考:“認識小括號”內容,原教材在二年級下冊,新教材中將其移至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安排在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之后。在這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知道了一般算式的計算順序,學習這一內容學生有一定的基礎。小括號的出現還可以增加試題的變化,提高學生練習的興趣。一年級學生理解小括號的意義,離不開情境的支撐。教學中,教師首先應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結合情境明確解題思路;其次,造成認知上的沖突,讓學生感受引入新的符號的必要性。這時,教師可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符號,經歷“創造”小括號的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符號意識,并通過交流、比較,理解小括號的意義;最后,加強對比練習。這是幫助學生澄清認識,提高計算能力的有效途徑。指導學生觀察、比較,明確分別應先算什么,突出小括號的作用,鞏固運算順序。

  困惑五:有教師反映,在“解決問題”教學中讓學生經歷“你解答正確嗎?”的過程后,感覺反而打亂了學生基本思路,效果很不理想,是否可以淡化這一環節?

  思考:對于“解決問題”,義教教材太強調技巧,而課標實驗教材太強調情境創設,都沒有把落腳點放在問題解決的一般過程上。新版教材的編排思路:從最簡單的問題入手,通過循序漸進地解決一些不同類型的問題,幫助學生了解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學習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這是新編教材的一大特點,可能有些教師還不適應。“你解答正確嗎?”實際上是反思、檢驗的過程。問題解決后,對解答過程進行檢查,對結果進行檢驗,不僅能保證解答過程及結果的正確性,而且對培養思維嚴謹性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有很大幫助。如何進行檢驗,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一環節不但不能淡化,還應在教學中引起重視和加強,引導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

  困惑六:教師普遍反映,去年一年級數學期中、期末檢測試卷的命題有些偏難、偏怪,感覺試題要求高于教材,影響教師對教材的整體把握。

  小學數學調研報告7

  課程改革在我區已經進行五年了,有力地促進了我區課堂教學。現將本學期調研我區小學數學學科新課程實施—課堂教學情況中發現的優點與不足進行總結和提升,通過總結與提升以期待著能夠找到推動并促進我區小學數學學科進一步發展的策略與辦法。

  根據我校整體工作安排,歷經近一個月的時間我們對全區十三所小學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調研。本次調研我們數學教研室三位研訓員主要任務是分年段深入課堂聽課。共聽課121節。從總體上看,各學校的領導和老師們很重視本次調研。老師們的教學研究意識濃厚。教學的獨特風格有所顯示。新的課程理念正在逐步轉化為教師們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行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正朝著課改的方向穩步地發展。具體情況陳述如下:

  一、課堂教學中的欣喜

  (一)教學目標體現了全面性。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靈魂。達標才是課堂教學的成功所在。通過調研我們發現,許多教師的課堂改變了過分注重知識與技能目標,忽視過程與方法、淡化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現象,課堂教學努力體現了三維目標全面有機結合,具體表現在:

  (1)課堂上教師能把知識與技能目標作為基礎而重要的目標努力地凸現它的地位,很多教師的課上,學生數學知識的學習全面扎實,并能夠適時作相關知識的延伸與拓展。教師注意培養學生基本技能。從學生知識的掌握與學習技能培養的角度看多數課堂體現了平實、扎實、有效的特點。

  (2)關注過程與方法目標,構建有效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體現了數學學習的過程是數學有效活動的過程。學生主體性的發展是以活動為中介的,學生只有投身于各種活動之中,其主體性才能得到良好的發展。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必須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活動中理解和發展,而不是單純地依賴教師的講解去獲得。教師們精心為學生創造了多種活動形式,能讓學生在多種活動中饒有趣味地學習數學,學生通過操作、觀察、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嘗試與探索新知識。在活動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教師的組織者與合作者、引導者的角色體現明顯。東勝的趙麗華,實驗的侯曙光,育才的鄧麗紅,廣場的劉俊峰,牛心臺的趙大勇,春明的孟春媛、高臺子的汪洪麗等老師在為學生構建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有效的數學活動做得比較好。他們所展示的課關注了學生的學習方法,引領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活動中做透數學這是難能可貴的。老師們心中已然有了“過程與結果并重的教學觀”。

  (3)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注意適時、適當地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熏陶與感染。時機找得準,不進行刻意的與課堂教學豪無聯系的或比較牽強的情感教育。內容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能理解和接受。方法方式得當。今天的數學教學雖然有它的來自于筆紙考試評價的牽制,多數老師們沒有把教學目光過分放在數學知識與技能目標上,教學上仍能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一對學生終身受用并需要的重要目標。老師們為學生提供的學習素材中、為學生營造的學習氛圍中及老師們對于學生的關切與賞識中讓人感覺課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熏陶與感染無處不在。

  (二)教學過程體現完整性。老師們采用新課程基本的普遍使用的創設問題情景——建立數學模型——解釋應用拓展的結構模式來組織教學,教學環節清晰,能注意各構成要素的和諧。并強化學生課堂學習行為習慣。

  1、注重生活情境創設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大部分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教學內容創設一些有效新穎,富有思考價值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鮮活具體的情境中去觀察問題、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思維、提高能力。由于創設的情景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使得生活與數學緊密結合,融為一體。數學生活化,引發了學生認知經驗,讓學生在熟知的生活情境中進行數學化思考。多數教師能夠借助生活情境幫助學生合理地提取數學信息,分析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

  2、建立數學模型是課堂教學主要環節。老師們能夠根據不同的教學領域下的具體的教學內容來有效地開展建模活動。尤其是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領域的內容,老師們能夠抓住各領域的教學的基本要求,體現各領域的教學理念。空間與圖形部分牢牢抓住發展學生空間觀念這個教學的核心,借助直觀,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等主動建構的活動過程來建立新的數學模型。廣場的劉俊峰執教的六年級的《圓柱的表面積》,東勝的王慎云執教的四年級的《四邊形的分類》,實驗的趙娜老師指教的《辨別方向》,聯豐的馬世研執教的《認識路線》等等都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領域教學特點。統計與概率部分以培養統計觀念為教學核心,學生親身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過程。聯豐的王書執教的三年級的《平均數的意義與求法》,聯豐的劉俊薇執教的二年級的《統計圖表》、等都很重視學生的統計觀念的培養,重視學生親身經歷數據的收集,分析過程。教學效果良好。這兩個領域的內容老師們在建模環節中引領學生做的透徹。

  3、解釋應用拓展環節設計有梯度,有層次。既考慮全體的達標,有基礎的解釋應用,又關注個體的發展,有數學深層次的拓展。教師們普遍再此環節用心設計。整個教學個過程中,各環節清晰明了,銜接自然。教師能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對各環節的教學把握適度,有所側重。

  (三)教學內容體現合理性。

  在教材的處理上,能夠做到尊重教材與靈活駕馭教材有機結合。新教材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多了些彈性空間,這無疑對教師在運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發現有的教師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了合理的重組與再創造。春明小學的劉希,新明小學的楊俊,廣場小學的陳艷,牛心臺小學的蔡慧英,臥龍的郝運豐,高臺子的劉娜等老師們在教材的使用上做到尊重教材,用好教材,同時又根據學生實際和個人對數學教學的研究與自我的教學風格對教材進行了合理的重組與再創造。整個課堂教學內容豐實,富有數學思考的含量,利于學生數學思考。

  (四)概念性教學有所突破。數學概念是對數學現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是整個數學知識結構的基礎。數學概念教學中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從感性到理性,從具體到抽象,從個別到一般,從外部聯系到內部聯系,由淺入深,逐步形成新概念。復原概念的產生、形成及發展的過程,讓學生了解概念的來龍去脈,真正地掌握概念很重要。實際教學中,教師容易忽略概念教學,而把目光對準實際應用,不管學生是否理解了概念,只要會用就行,并且這種會用也只是通過大量的練習把它形式化,大多數學生僅是一知半解,無法真正理解其含義。今天的概念學習,應該是把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與在實踐中運用概念結合起來,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的過程是一個認識的過程,因此,數學概念的教學抓住概念本質.透析概念內涵,真正理解概念很重要,對于概念性教學我們看到了不少老師們成功的教學。高臺子富炎老師指教的《面積》一課,為學生構建了有效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在多種活動形式下充分理解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叫面積這一概念。學生對于物體的表面、封閉圖形、以及他們的大小有充分的感受與理解。再如不少老師上了《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老師們都努力為學生構建經歷認識分數的學習過程。在學生的動手折、涂、畫的過程中感受分數的意義。走進概念的本質理解,不再是形式的記憶這一點很可喜。

  (五)現代化教學手段能夠充分運用

  學校有電教設備的,教師都能充分利用,通過精美實用的課件演示增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和趣味性。增大了課堂教學的密度。東勝小學,聯豐小學,春明小學,牛心臺小學,高臺子小學,新明小學,大峪小學的老師們現代電教手段的使用率很高。不少老師的課堂使用電教手段。很多老師們的課件是自制的。這說明,老師們認識到現代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發揮的作用,而且老師們具有一定的現代電教使用技術。盡管我們在調研中看到了各校在原有基礎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和突破。但是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二、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學科專業化成長有待于關注,教學能力有待于提高。從理念認識的層面也好,從實踐操作的層面也好,教師自身專業化成長亟待關注。教學能力有待于提高。課堂上精彩高潮的少,平實平常的多。老師們的教學設計能力,課堂駕馭能力,學科知識掌握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同校明顯,校際間明顯。教師作為一個成長的個體是需要不斷地學習與思考的,這樣才能滿足工作教學的需要。

  (二)教材編排體系、編排意圖有待于深入地研究。

  讀懂教材,是教學的基本保證。教師要仔細揣摩教材,理解編者意圖,要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教材。作為數學知識載體的數學教材它具有通用的、共性的、簡約化的特點。教學上的很多東西要靠老師們潛心去研究,才能很好地把握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才能為學生的提供優化的學習內容以及關注蘊涵的數學思想方法。調研中我們感覺老師們對教材吃得不夠透,教學目標的把握,教學重點難點的確立,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一部分教師有待于提高,尤其是學習內容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承載的數學信息,學生的思考達不到深刻。另外,新教材一改傳統教材的知識呈現方式,他不但呈現數學知識,如何進行教學的方式涉獵不少,新知識并非都以集中形式出現,分散出現的不少。老師們對于此把握得不夠好。

  (三)情境的理解與創設有待于提高認識。

  情境教學被教師們所鐘愛。許多數學課堂因為創設了生動有趣的情境,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原本枯燥的數學課也變得生動、富有吸引力了。然而也有部分教師對情境教學的認識和理解出現偏差,表現在:第一,為生活情境而情境,不少老師的“生活情境的唯一”的誤區使得課上有生活內容過于泛化之感。在開課伊始的問題情境創設環節,尤其突顯。很重要的來自于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的數學情境似乎不見了,或者很少見。第二,所設計的情境不能很好地為教學服務,缺乏有效性。情境與數學內容關聯不大,僅限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有的情境含有數學思考,但老師們對于它的使用不當,草草用之,缺少情境中數學信息的提取,分析。

  (四)小組合作學習缺乏實效性,過于“泛化”。

  教師追求課堂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形式,就目前課堂教學看,熱情有所減退,老師們趨于理性思索,對小組合作學習有所把握,但就它的目的、時機及過程設計還不夠好。教師在應用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①小組合作前缺少讓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②小組合作時給學生的時間不充裕,不能充分合作,達不到解決問題的目的。③小組合作的內容沒有大的探討價值,表現在有些教師把學生一看就懂的內容讓學生合作學習,浪費了有效的教學時間。

  (五)課堂教學缺乏有效評價。教師的評價是一堂數學課的關鍵,是每一個環節重要之處的點睛之筆。德國教育家第多斯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準確、到位的評價,必將引導學生朝準確的方向思考,從而使學生能夠獲得有效的學習,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通過調研,我們感覺教師普遍淡化評價活動的設計,課堂上對學生的情緒、行為的即時評價欠缺,評價表象淺層次的居多。一方面,說明老師們不夠重視評價,另一方面,說明老師們對學生學習行為關注不夠,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對于學情關注不夠,不能適時抓住來自于學生的思維做有效的評價。還有,教師的教學機智不夠。

  (六)數學活動缺乏體驗

  在低年級的有些課堂上發現,學生一會兒忙話這,一會兒忙活那,教室里亂糟糟、鬧哄哄,這種“活動”是外在多于內在,動手與動腦相脫節,目的性較差,學生為活動而活動,有活動卻沒有體驗,沒有反思。活動的價值也就沒有了。中高年級的學生不缺乏活動的目的性,但活動體驗的深刻性不夠,學生在活動中的個性思考少。缺乏創新與個性。

  (七)預設性太強

  課堂教學,沒有很好的預設是不負責任的,課堂教學同時又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教學過程中需要老師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關注動態生成,講究有效教學。有效是教學之本。老師們所表現的

  第一,超時授課。一節課有的老師們為完成自己的教學設計超時授課,也有老師對完不成全部內容心懷遺憾。

  第二,對課堂上的生成關注不夠,一是不能很好的促進學生的生成。學生的思維是紛呈的,有些內容需要老師創造機會,給學生生成的機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們主動思考,表達想法的欲望不夠強。來自于自我的生成的東西少,這說明教學關注程度不夠,二是對于學生已有的生成教師關注不夠到位。尤其是對與生成的問題不能做到是否予以關注,常常是草草處理。按既定預設的教學行進。

  第三,學生缺少了主動思考的過程,學生被動得聽講與被動的執行老師的指令居多,鮮活的課堂教學出現的不多。

  (八)課堂上缺乏深層次思考的問題。老師們給學生的思考的問題深度不夠。《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課堂提問有開放性,所提之問題要具有思考性,有思考的價值,不是隨口可答的,要經過一定的思考才能作答的;那些不用思考、隨口可答的問題盡量少提,最好不提。

  (九)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缺乏有效性

  老師們有一定的電教應用意識和操作技術。但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輔助作用沒有很好的發揮。電教的使用達不到促進教學的需要。為電教而電教的現象還是普遍現象。

  三、下一步學科發展的思考與建議

  (一)教師的自覺認識與自覺行動很重要。教師應該有成長自我的認識,數學學科的發展,離不開那些熱愛它的老師們。許多老師們源于對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的負責,對自我的積極求進,不斷地學習著思考著工作著,數學學科正因為有了這樣的老師,才得以快速發展。實驗小學的侯曙光老師密密麻麻的書頭教案,足以讓你震驚—真下功夫啊,不愧為市級優秀教師,東勝的王慎云自制精美實效的課件,不能不令你贊嘆—她的課件走進了各網絡成為共享的資源。高臺子的劉宏不失時機地與人交流研究教學問題,育才小學的鄧麗紅自己花錢買學習網站一直持續至今,這些都使你感覺到他們是求進的人。教師本身的這種自覺的認識與行動,是需要被認可。當領導的,做我們研訓員的都要給老師們以積極的關注以鼓舞。

  (二)用好校本教研這塊便捷的陣地。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很具有實效性與操作性,關鍵是領導要加強重視。據了解,我區的春明小學,廣場小學,新明小學,高臺子小學,聯豐小學在數學學科上的校本研究高度重視。開學以來,他們分別在本校以課堂教學觀摩研討的形式對數學學科課堂教學進行研究。以校為本的學科教學研究,是現在,乃至今后教學研究的一個主要陣地。要發揮好它的作用,關鍵是各校領導要加強認識,帶領學校的老師們注重具體操作層面內容的研究和專業引領,扎扎實實地去研究,以提升學校的學科教學水平。

  (三)專題研究,扎實實驗

  針對以上調研的優點與不足,可以說我區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經過近五年課改的實驗,趨于成熟。課改的基本理念已經深入老師們的心中。我們所要研究的是分專題進一步把課改的實驗進行優化。某些領域的某些內容我們的操作已符合新課程理念,能推廣的我們要在各個層面上推廣,在教學手段上,比如說自制電教手段的使用,在學習內容領域的研究上,比如說,統計與概率部分的教學,空間與圖形部分有效地經歷過程性學習,包括概念性教學的突破,把我們的不足,比如說從內容領域看,計算教學有待于進一步探討,等等從內容到方法,從形式到有效性,從教師到學生,從理念到操作,我們要上下結合,齊心共進,一專題研究為切入點,扎實實驗。

  (四)加強骨干教師的帶動作用

  在學科教學上,總是有些教師走在前列,我們要關注這些教師,用好這些可以利用的資源。各校均有能夠起到帶頭作用的學科教師。重視學科教師的建設,讓骨干教師發揮引領作用,讓普通老師快速成長起來。從我區這個層面上,發揮學科骨干教師的帶頭作用,我們將繼續采取充分發揮明山區數學中心教研組的輻射與引領作用,這些老師來自于各校學科骨干。用于全區及本校。另外,本學期正在評選的數學學科帶頭人將為我區小學數學學科發展起推動作用。帶頭人的代肉作用要很好的發揮。

  (五)開展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

  調研結束,我們三位研訓員會從整體的角度制定我們下一步教研工作,以課堂教學為載體,開展全區專題式互動研討活動。以明山師校的網站和明山區小學數學教師qq群為便捷的交流方式,引導我區小學數學教師參與教學研究。以各負責年段為單位,開展各自所需的教研活動。本次調研,我們分年段聽課的,不同的年段會有各自不同的問題與思考,每個人針對各自的年段開展適合自己年段的教研活動,以確保教研實效性。以上的反饋如有不到不周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小學數學調研報告8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的普及,新理念進入踐行期,正逐步走進課堂。

  一、調查的目的、意義以及調查方法

  掌握一線發展情況,了解老師們所需,開展老師們愿意參與的教研活動。

  這次調研,采用的方法是直接進入課堂,聽推門課,與老師們座談等。

  最可喜的一面是:各校重視橫向溝通,外出學習被鼓勵與支持。

  二、調查的基本情況

  1、教學方面

  品牌學校20小、11小、九小、六小穩步發展中,課堂教學又有新意。從生源方面也體現出社會對他們的認可。

  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點和關鍵。

  老師們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已經知道豐富自己的課堂,創設情境,確立問題意識:用情感激發學生,形象化、具體化創設認知環境;在強化問題設計與學生的問題意識方面略顯不足。

  重視集體備課。課堂教學中,老師們與學生平等互動,在對話、討論與交流中學生主體地位突出,學法指導已成為教學行為的重要取向。

  重視練習,反饋調適:精心設計練習與作業;在全面分析學習中的各種反饋信息方面,有待加強。

  深化總結應用,使學生愛學。

  學生探究學習后,要幫助學生總結所學的知識,并設計練習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熟練并創造性運用所學思想方法,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在鞏固理解內化階段讓學生進行獨立練習,辨析練習及發展性練習,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理解更深刻,使知識內化為能力。

  2、教師方面

  愛讀書、重視學習。

  在有效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不是其具有怎樣高級的專業化水平,而是他是否具有“激勵性人格”:能激發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欲望,并想盡一切辦法讓學生學會。教師的激勵手段還有待加強。

  對教師而言,追求高效課堂,比學識更重要的是“方法”。教師教育策略的積累成為成長的關鍵。

  知識的變更日新月異,而方法是永遠不會過時。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應是以掌握學習方法為前提。在教學中,教師只有加強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是生活問題的高度抽象概括。而我們的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教師要多創設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進行直觀演示,再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評價已呈現多元態勢,薄弱環節是過程性評價。

  加強學法指導,使學生會學。

  教學生學會觀察,抓住題目本質,找出解題的突破口,從而使學生學得其樂融融。

  3、學生方面

  學生自主學習方面表現出很大差異,課堂中,多數學生學習熱情比較高;少數有游離學習之外現象。

  值得表揚的是郊區沿江小學,孩子們的表現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發言積極、思維活躍。

  座談時了解到:他們的生源140名孩子進入市內小學讀書。

  在調查學生的學習態度或學習主動性方面,大部分學生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重視分數。

  畢業班的情況:面對升學壓力,孩子們忽然沉寂,有了與年齡不相稱的表情。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結合調查情況以及自己的思考,要解決以上問題,應主要抓以下幾點:

  1、關注集體備課實效,營造民主、和諧教研氛圍。

  2、發揮骨干教師、省級、市級、校級優秀教師的引領作用。

  小學數學調研報告9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正在發生著根本性的變化。但是在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仍存在與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為不相符的地方。我們要及時的認清,并找到能有效解決的方法。

  關鍵字:農村教學現狀、課堂教學、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方法

  在新課程全面實施的情況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如何?數學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否發生本質性變化?帶著這些問題,我對我們鎮各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進行調查。通過調查我感到當前農村小學數學新課程課堂教學現狀不如人意,能實實在在體現新理念的課堂不多,大部分是面貌依舊,與新課程相對應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沒能得到有效構建,課堂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得不到提高。

  一、基本情況

  (一)學校現狀

  農村小學校舍吃緊,沒有多媒體教室,學校硬件建設落伍、家庭教育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教育向前發展。

  (二)教師現狀

  當前農村教師有下面幾種類型:

  1、自甘平庸型。這種類型的教師在農村占多數,以男教師居多且接近退休。他們認為能平平安安地熬到退休、能安安穩穩地領到工資,而且到這個年齡階段,再折騰升遷的希望也不大,所以面對教學改革、教育科研都擺出一副放任自流的模樣。

  2、牢騷滿腹型。這種類型較多存在于女教師身上。她們對學校的管理不滿,對青年教師的行為不滿,對現行的教育機制不滿。很多的不滿郁悶心頭,只能以“刻薄的語言”、“牢騷的行為”來緩解心中的壓力。

  3、知足常樂型。這類教師對學校、對工作、對教育失去了曾經熾烈的熱情,僅僅保存一份“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消極心理。

  4、積極進取型。這種類型的教師雖然在農村教師中比較少,但他們充滿朝氣,樂意和各種新理念、新思想。能夠主動和青年教師探討課堂。在平時的教學中更注重增強自身實力,注重在人格上、知識上、智慧上使自己加倍地成長起來。

  (三)學生現狀

  1、缺乏自信心

  農村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缺乏自信心的具體表現:

  (1)膽怯害羞,沉默孤僻,不愿積極參與討論、交流。

  (2)缺少主見,屈從別人,遇到一點困難尋求幫助。

  (3)求知欲不強,口算慢,課堂上不積極思考問題。

  (4)不愿主動發言,回答問題膽子小、聲音小。

  (5)做作業速度慢,不敢讓老師面批,怕有錯題被批評。

  (6)不敢接受挑戰,有畏難情緒,預料失敗。

  (7)見到老師采取回避、退縮的態度。

  (8)成績不如意有厭學傾向,甚至想到輟學。

  2、不良學習習慣

  農村孩子不良的數學學習習慣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馬虎了事。在缺乏嚴肅認真和不得法的教育下,容易由粗心、任性等原因養成此心理。具體表現為:上課分神,不注意聽講;作業字跡馬虎,錯誤率高;不能認真進行預習、復習等。

  (2)依賴懶惰。在惰性感染下,容易由包辦代替促成此心理。具體表現為:作業抄襲;作業依賴同學或父母完成;作業怕做、不做等。

  (3)厭煩畏懼。在單調乏味的教學情況下,在屢遭失敗而得不到正確引導的情況下,而缺乏興趣甚至喪失信心。具體表現為:厭惡上學,逃學;害怕老師;害怕測試等。

  (四)課堂教學現狀

  1、教學目標追求形式上的三維目標,缺乏真正落到實處的教學活動支撐,數學課堂教學不僅要傳授學生發展所需的基本知識與技能,還要引領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獲得過程,啟發學習方法,同時還要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完成。這就是所謂的三維目標。有部分小學教師由于認識上的不到位,以及對教育信息的了解和吸收重視不夠,導致在教學中走過場,許多目標無法真正落實。

  也有的教師對數學新課程的三維教學目標有一定理解,教學目標定位相對準確,在課堂上也有體現,但從目標的達成來看,顯得不成熟。還有一小部分教師課堂教學中出現無目標現象,他們教學無要求、無方向,走進課堂就是講,就是灌,講什么?隨意性很大,一下講這兒,一下講那兒,重點沒有突出,難點沒有突破,從上課一開始,除了幾個成績較好的外,其他都在霧里看花,不知本節課要學些什么,學生在課堂上僅是教師傳授知識的對象,而不是課堂學習的主人。這樣的教學是達不到新課標、教材的要求的。

  2、教學方法傳統呆板占主導

  學生對新知識新技能的掌握,實際上是學生在已有舊知識、舊經驗等的基礎上自我構建,這就決定了教師必須了解學生已有的基礎層次,創設生動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加入到學習中來,引導學生自己去獲得知識。當下農村小學的課堂教學,許多教師依然熱忱于粉筆、教本加嘴巴,簡便;講解、練習加作業,一節課下來很難見到有生動有趣的體驗場景。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因過分強調以提高教學成績為前提,免不了會產生教學的“應試”現象,忽視了學生對學習的情感體驗,通過大量的訓練來提高學習成績,片面地追求教學成績。有的老師教學方法有些變化,但因認識上出現了偏差而走了極端。如:因過分強調張揚學生個性、活潑好動,而忽視了學生基本學習習慣的培養,導致學生學習缺乏勤奮刻苦、靜心思考等良好的意志品質;因過分強調探究創新,忽視了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導致學生產生浮躁、華而不實的心理,引起教學質量整體下滑的趨勢等。

  3、課堂缺少有效的學習活動,學習方式單一,學生參與率不高

  皮亞杰認為,兒童學習最根本的途徑應是活動。活動是聯系主客體的橋梁,是認識發展的直接源泉。所以,教學中必須精心設計學習活動,放手讓學生動眼、動手、動腦、動口,通過實踐,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變被動接收知識為主動獲取知識。在課堂上開展學習活動,近年來雖越來越愛到廣大教師的重視,但就目前的狀況看,情況并不是很令人滿意的。具體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課堂上,教師雖注意學習活動的設計,但往往由于活動目標不明,只限于一些純操作的活動。

  (2)教師設計活動時,往往只從知識內容的需要出發,而沒有考慮采用符合學生需要的活動方式進行。

  (3)活動的目的簡單、狹隘,局限于一種知識的習得活動,而往往忽視學生的生活體驗。

  二、原因分析

  (一)教師現狀形成的原因

  1、師資隊伍老年化。我們鎮7個村級小學一共12個數學老師,其中50歲以上的就有10人。年齡結構老化。從而導致目前農村小學數學師資質量、數學教學水平等因素顯得薄弱。

  2、考核、評價制度與新理念不相符。當前學校對教師的評價仍唯教學實績是舉受這一導向影響,數學教師們是盡其所有本領,盡其所有時間,堅持“題海戰術”,而對新課程新教學望而卻步,生怕誤了學生成績。在這樣情況下,數學新課程的推進就受到影響。

  3、新教材“難度大”。數學新教材是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編寫成的,較之以前,知識難度在下降,但卻給學習知識的過程與方法留有很大的空間,許多老年的數學教師常感覺課本中只有那么幾幅畫,沒什么東西好教,重點在哪,難點在哪,很難把握。相比較之下,老教材的設計不僅教什么給設計好了,連怎么教都安排好了,當然一些教師就適應不了新教材。另外,新教材中有些內容信息含量新,個性特點明顯,有時更切合城市里或網絡普及率高的地區孩子,與目前一部分邊沿農村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規律有一定差距。

  4、部分農村小學數學教師缺乏參與課程改革的熱忱。他們對新課程無動于衷、漠然置之部分農村小學數學教師缺乏參與課程改革的熱忱。他們對新課程無動于衷、漠然置之,拿的是新教材,走進課堂,如何用新的教學方法,如何引導學生用新的學習方法茫然不知所措,數學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模式難以形成。

  (二)學生現狀形成的原因

  1、對農村小學生數學學習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分析

  農村小學生數學學習缺乏自信心,既是與生俱來的個性特點,更與他們所在的地理環境、家庭條件和教育引導有關。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自卑心理較強是妨礙自信心樹立的主要心理原因

  (2)數學能力和水平不強

  (3)教師教學態度和方法不當

  (4)家庭教育嚴重缺乏

  2、不良學習習慣成因

  (1)教師素質對學生的影響

  (2)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影響

  (3)不懂得合理支配時間,學習興趣不濃厚

  (4)家庭環境的影響

  (三)課堂教學現狀形成的原因

  形成當前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的主要原因來自于教師自身認識與自身知識水平,其次就是農村學生的自身水平,農村孩子知識面窄,見識少,一節課全靠老師組織引導。

  以上便是目前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要改變這種狀況最重要的還是要看數學教師如何去做。而數學教師想要達到新課標要求下的課堂教學,以下幾個建議還需要深入的思考、研究。

  (一)如何提高自身認識水平,為實現有效課堂教學模式提供保障

  (二)如何正確使用、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三)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如何構建有活力的課堂,實現有效課堂教學模式

  小學數學調研報告10

  新課程在小學全面實施已經9個年頭,新課程課堂教學現狀如何?新課程理念是否在教學各環節得到具體體現?教師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否發生本質性變化?大教學資源觀是否樹立起來?帶著這些問題,我對農村小學課堂教學現狀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我發現當前農村小學數學新課程課堂教學現狀不如人意,能實實在在體現新理念的課堂不多,大部分教師依舊是“穿新鞋走老路”,與新課程相對應的課堂教學模式沒能得到有效構建,課堂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益得不到應有的提高。

  一、基本情況

  (一)學校現狀

  農村小學校舍吃緊,各功能室不齊全,大部分學校沒有多媒體教室,只有簡單的遠程教室,學生平時輪流上課。學校電腦室的電腦配置不高,校校通網絡僅僅是擺設,學生和教師獲取信息的渠道比較單一。學校硬件建設落伍,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教育向前發展。

  (二)、教師現狀

  1、教師的思想現狀

  我把所調查的126位農村小學教師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自甘平庸型:這種類型的教師以男教師居多,農村部分教師是由民辦教師轉正且已接近退休,他們認為能平平安安地熬到退休、能安安穩穩地領到工資,再說到這個年齡階段,再折騰也是白搭,所以面對教學改革、教育科研都擺出一副“雷打不動”的架勢。這種類型占18%。

  (2)牢騷滿腹型:這種類型較多存在于女教師身上。她們對學校的管理不滿,對青年教師的行為不滿,對現行的教育機制不滿,很多的不滿郁悶心頭,只能以“刻薄的語言”、“牢騷的行為”來緩解心中的壓力。長此以往,無心鉆研教學,得過且過。這種類型占16%。

  (3)知足常樂型:這類教師對學校、對工作、對教育失去了曾經熾烈的熱情,有著“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想法,僅僅保存一份“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消極心理。他們的生活長期定格在“不需要去問自己是否教給學生什么,只要讓

  學生取得比較滿意的成績就行了;不需要去問自己的職業生活是否有意義,只要平平安安就行了”的生存慣性之中。這種類型占46%。

  (4)積極進取型:這種類型的教師充滿朝氣,樂意和各種新理念、新思想、新設備聯誼。能夠主動和其他教師探討課堂,他們認為“態度決定一切”,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更注重增強自身實力,更注重在人格上、知識上、智慧上使自己加倍地成長起來。“只要付出就有收獲”是他們一貫奉行的原則。這種類型占20%。

  2、教師的教學現狀

  (1)教師鉆研教材的深度不夠,課前準備不充分。

  既要減輕學生負擔,又要提高教學質量,其關鍵就在于提高課堂效率,向四十分鐘要質量。想上好課,沒有充分的課前準備是很難奏效的。由此可見,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教學效率的出路正是在于教師課前的充分準備。但目前在農村小學,一般教師的課前準備往往是應付性的,是現成照抄的,并且在教案中例題和習題占據了很大的比重,而例題和習題的課堂出示又是臨時書寫的多,課前書寫好的少。有時全班學生在課堂上干等老師在黑板上抄寫例題和習題,致使課內容量少,時間流失多,嚴重地影響了課堂效率的提高。有的教師課堂提問因課前缺乏、推敲,所以課堂上臨時想到哪里,講到哪里,問到哪里。不少設計的問題所指不明確,突不出中心,學生往往摸不著頭腦,所答不對路。有的問題教師只要求學生作分散復述回答。如:某教師在“長方形的認識”教學前,問學生:“我們已經學過了一些平面圖形,誰能說說有哪些?”學生答:“有長方形”。教者:“對的,請坐下。“還有哪些圖形?”又一學生答道:“還有正方形”。教者:“對的,坐下,還有嗎?”隨著五個學生依次說出五種平面圖形的名稱,教者依次出示一個個已經學過的五種基本平面圖形。一個只需提及、而無思考必要的問題,教者卻采用“分散式”提問,花去了好幾分鐘,費時低效。總之,不少教師既不能領會編者意圖,也不能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調整和補充,有的教師甚至不會把書上的情境變成數學問題,這樣的教學只會流于形式,低能低效。

  (2)教學目標追求形式上的三維目標,缺乏真正落到實處的教學活動支撐。數學課堂教學不僅要傳授學生發展所需的基本知識與技能,還要引領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獲得過程,啟發學習方法,同時還要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

  完成。這就是所謂的三維目標。目前,小學相當一部分數學教師在數學課堂中對目標把握不全,一進課堂,就開始把目標緊緊鎖定在課本中的幾個知識點上,他們手里拿著的是新教材,用的是老一套,守的是舊觀念,完成的是老目標——知識與技能,他們有讓學生體驗學習過程、深入探究的愿望,卻總不愿也不敢花時間等待,認為這會影響教學目標的完成,素不知自己的目標是一種偏面的目標觀。這在小學不同年齡的教師課堂中都有表現。也有的教師對數學新課程的三維教學目標有一定理解,教學目標定位相對準確,在課堂上也有體現,但從目標的達成來看,顯得不成熟。如教師給學生提供了圓形硬紙板、軟布以及棉線等物品,組織學生探究圓的周長和直徑,并嘗試發現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引導學生像祖沖之那樣去發現圓周率,這是非常好的。但在學生分組匯報結果教師為了盡快得出結果,只選擇了與圓周率3.14相差較近的數據,而相差較遠的一概不要。這看起來是個小問題,但卻向學生傳達著一個什么樣的價值觀呢?事情數據是可以人為的選擇的嗎?我們為了盡快教會學生新的知識,卻沒有教會學生去尊重客觀事實。這樣的知識掌握常常是以犧牲學生的創造性、積極的情感體驗和良好的價值觀的形成為代價的。這一狀況中青年教師在課堂上比較常見。還有一小部分教師課堂教學中出現無目標現象,他們教學無要求、無方向,走進課堂就是講,就是灌,講什么?隨意性很大,一下講這兒,一下講那兒,重點沒有突出,難點沒有突破,似有腳踏西瓜皮滑到哪兒算哪兒的教風,學生是附庸品,從上課一開始,除了幾個成績較好的外,其他都在霧里看花,不知本節課要學些什么、做些什么、達到什么目標,教師自己還認為新課標提出地預設與生成就這樣。

  3、練習缺乏由淺入深的設計和相應的指導。

  練習是教師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把握數學課的整體性,設計練習應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循序漸進。而通過調查我發現課堂練習設計投入少,針對性不夠強。部分教師有時為圖省事,往往過于依賴書本,所有的練習來自于書本且不加選擇。書上的練習是共性的,如果我們能投入精力設計出一些針對本班學生情況的,土產、有版權的練習,會更省時更有效果的。其次就是、課堂練習的量不能很好地把握,有的教師新授課只有10來分鐘,其余30分鐘都是大量的練習充斥課堂,學生既煩有反感;還有部分教師在課堂上細細的講解,生怕學生不懂,結果練習的時間留在了課堂之外,

  這更沒有效果。再就是有些課堂練習的反饋方式不太好,學生集體訂正比較多,這對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效果不佳。

  (二)學生現狀

  農村的孩子由于受家庭背景、生活環境、教學水平等的影響,他們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思維的平均水平與城鎮的孩子相比都相對較低,知識面也相對比較狹隘。具體表現在:

  1、缺乏自信心

  農村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缺乏自信心的具體表現:

  (1)膽怯害羞,沉默孤僻,不愿積極參與討論、交流。

  (2)缺少主見,屈從別人,遇到一點困難尋求幫助。

  (3)求知欲不強,課堂上不積極思考問題,不愿主動發言。

  (4)做作業速度慢,不敢讓老師面批,怕有錯題被批評。

  (5)不敢接受挑戰,有畏難情緒,預料失敗。

  (6)成績不如意有厭學傾向,甚至想到輟學。

  通過對320位學生進行的綜合調查,基本結果為:“自信心強”的學生占8.3%,“自信心較強”的學生占31.7%,“自信心一般”的學生占41.7%,“自信心不足”的學生占18.3%。

  2、不良學習習慣

  農村孩子不良的數學學習習慣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馬虎了事。具體表現為:上課分神,不注意聽講;作業字跡馬虎,錯誤率高;不能認真進行預習、復習等。

  (2)依賴懶惰。具體表現為:作業抄襲;作業依賴同學或父母完成;作業怕做、不做等。

  (3)厭煩畏懼。具體表現為:厭惡上學,逃學;害怕老師;害怕測試等。通過對320位學生進行的學習習慣的調查,基本結果為:“學習積極主動”的學生占11.5%,“能按時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占42.8%,“在教師家長的督促下完成學習任務”的學生占33.7%,“完成學習任務很困難”的學生占12%。

  (三)課堂教學現狀

  1、教學觀念滯后,采用灌輸式教學,課堂上學生消極接受。

  由于認識上的不到位,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對教育信息的了解和吸收重視不夠,缺乏進修學習的迫切性,即使參加一些進修,又缺少對所學知識的“內化”。因此,他們認為更新教學觀念是“虛”的和“軟”的,教學中僅滿足于下功夫“磨”,強調“見多識廣”地練,致使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尚保持“教者面面俱到地講,學生消極被動地聽”的格式。如:在“圓周率”這一內容教學中,一位教師在復習與新課有關的知識后,手里拿著一個圓的教具說:“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與圓有關的另一新內容,就是“圓的周長計算”(板書課題)”。在解釋了什么是圓的周長這一概念后,這位教師接著說:“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中發現圓的周長和它的直徑的長有一個很重要的關系。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曾經對這個問題做了反復研究,并首先發現圓的周長總是它的直徑的3倍還多一點。后來又經過其他科學家們研究和電子計算機的精確計算,證實了祖沖之的想法是正確的。這個不變的常數就是3.1415926。我們把它叫做圓周率,用字母π來表示。”(板書圓周率和π)接著這位教師就用三個直徑不同的圓的教具在米尺上分別做滾動的演示實驗,并要求學生將各次實驗的結果作相應計算,驗證圓周率的近似值。學生通過觀察教師的實驗和自己計算,最后教師自然地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并組織學生進行了有的練習。以上教學,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出的要求,并由此所達到的教學水平來看,是屬于典型的理解水平教學。如果僅從掌握知識本身來衡量,可以說已達到了教學目的。因為在教學過程中,圓周長公式的推出較自然,學生對公式的來由比較清楚,記憶效果也較好,還向學生提出了進一步理解教材的要求。但若用新課標“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這一精神來分析其教學實質,不難看出:由于教師僅要求學生通過理解教材來進一步掌握知識,所以學生對教材是否真正理解就成了這一教學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志。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缺乏“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缺乏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采用的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利用講解、演示、板書作為教學的手段和方法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堂上僅是教師傳授知識的對象,而不是課堂學習的主人。這樣的教學是與新課改要求是有出入的。

  2、教學方法傳統呆板占主導,課堂缺少有效的學習活動,學習方式單一,學生參與率不高。

  小學數學調研報告11

  一、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整合的意義與背景分析: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及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這一觀點,順應了信息科學發展的潮流——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即把信息技術發展的成果應用到當代教育實踐之中,是當前我國信息技術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的一個熱點問題,又是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

  根據“課程整合”的理念,將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或者與實際的社會生活問題進行整合,拓寬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培養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真正發揮信息技術對教育的變革性推動作用。

  采取整合方式,把信息技術作為工具和手段滲透到其它學科的教學中,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在一起,這也是我國信息技術課教學將來的發展方向。

  我校擁有一個覆蓋全校的校園網絡,所有教室都有計算機—實物展示臺組成的多媒體系統,先進的硬件建設為實驗得以開展提供了基礎和保障。

  本課題將針對這些現狀來進行信息技術與數學整合的研究。

  二、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有效整合實驗的目標: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把信息科技更好地融入學科課程教學之中,并致力于相關學科課程教學與信息科技的整合研究,促成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的革新;建構現代信息科技環境下的新型教學模式與新型教學結構,以新型教育學習理論為指導,創建理想的教學環境;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培養學生獲取、處理、利用信息的技能素養,并以此為契機,培養學生自主發現、自主探究的學習精神,協同合作與實踐創新的學習能力;在充分尊重學習主體作用的前提下,激發學習興趣并促成動力支持下的良性循環。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使教師熟練掌握并運用現代信息手段,進一步優化教師的教學行為,基本形成一支有現代信息素養的科研型的師資隊伍。

  4、通過研究,基本構建起以學校校園網為信息平臺和信息載體的學科資源教育網,達到信息共享和資源共享的目的。

  5、通過課題研究,深入探討有效整合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內容和方法,并形成一定數量的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整合的經驗材料。

  三、研究內容

  1、研究利用信息模擬技術描述學科內容;利用信息模擬技術研究學科課程教學中不同條件、不同過程控制下的多樣性結果;利用信息模擬技術研究學科課程教學中現實條件下不可控項的可控化;利用信息模擬技術研究學科課程教學中不可實現內容的現實化(虛擬化);利用信息模擬技術研究學科課程教學中資源利用的合理化和最優化。

  2、探究教育過程中各學科知識的融合,網絡環境下的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中,充分強調各學科之間的整合,將更加重視各學科知識之間的滲透與融合,借助網絡達到對各科學的知識的更深層次的把握。

  四、研究過程和實施步驟

  (一)加強師資培訓,提高教師素養。

  1、加強教師對教育理論的學習、對教學經驗的積累。聘請專家學者來校講座。利用網絡資源進行閱讀、學習有關知識。課題組定期分發教育科研信息摘編。利用請信息技術人員對學科教師進行信息技術的再培訓和輔導,提高技術水平。

  2、繼續提高全體教師的信息技術素質。目前,我校的大部分教師能使用powerpoint、word等來為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服務,有的教師已經掌握了用frontpage、dreamweaver、flash等軟件。我校將繼續進行有關信息技術的專業基本功的培訓,力爭普及與提高。

  3、創設情境,為教師提供研究的平臺。學校將組織全體教師參加網頁制作培訓、課件制作評比等。青年教師現場制作課件與課堂教學評比活動,拓展教師網上搜集信息、運用教學實踐與課堂教學整合的空間,推動青年教師上網搜集、處理、整合信息的能力。開展教師“網上論壇”評比活動。發揮網絡技術的作用,進行開放的、動態的交流方式,促進全體教師網絡技術水平的提高。

  (二)以應用為目的,探索整合方式。

  1、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整合。

  (1)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的整合

  信息技術的引入和廣泛應用,無疑是注入了時代活水。通過網絡,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資源,最大限度的擴充教學知識量,使學生跳出只學課本內容的局限性。在課前可將相關資源作一些整理,保存在文件夾下或學校局域網絡上,讓學生訪問該文件夾或網站去獲取有用信息。隨著學生信息水平的逐漸提高,可為學生提供網址,搜索引擎等,讓學生通過網絡搜集素材。

  (2)信息技術與教學方式的整合

  教師充分利用各種素材編制適合自己教學的演示文稿和教學課件,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難于理解的內容,或用動畫等展示動態的變化過程和知識的形成過程,或用外接傳感器來演示一些當時當地無法看到和無條件演示的現象,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另外,我們將有意識地讓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或進行社會調查,把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不僅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了課余知識,并且培養學生自主探求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深入鉆研教材,選擇合適的內容,精心設計整合方案,夯實整合的基礎。

  針對整合的跨學科特點,在實驗的設計中我們做了以下工作:

  (1)選定內容,做好準備工作。

  由于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是用信息技術來學習知識,所以要求師生的信息技術素養都要有一定的水平。我們分工合作:老師確定整合的學科內容,信息技術老師負責培養學生用信息技術來學習的基本技能與習慣養成。

  我們將把研究對象分成低、中、高年級三個年級段,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進行信息技術與教材內容的整合,各課題組成員對本年級段的教材內容,慎重篩選,確定能夠整合的教學內容。內容細化到某一單元的某一特定內容的某一片段。課題組將整合內容系統整理,列出目錄,制定整合方案。

  (3)研討方案,形成整合設計。

  在網頁制作和教案設計方案初定后,我們將請課題組成員反復研究、討論整合的教學結構的可行性與科學性,最后拿出集大家智慧于一體的、較成熟的整合方案。

  (4)實踐設計,完善整合方案。

  理論需要實踐的檢驗。課題組成員進行研究課的實驗。全體人員根據現場的教學反映,進行剖析與評價后,再進行改進后的實驗驗證,直至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5)實施過程性的評價方式

  實驗評價實施的過程是:確定對象與目標,設計和發布量表,然后處理分析和綜合評價,最后及時反饋。

  實驗過程的評價和評價內容的設計都有很大優勢,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記錄和收集學生學習過程的信息,幫助學生實現過程性評價。

  (三)開展實施“整合”的學科教學平臺與資源庫建設的實踐與研究。

  開發專題教學資源網站是實施整合、開展信息學習最有效、最具可操作性的一種模式。我們將高度重視各學科的教學資源庫建設。要求教師們努力收集、整理和充分利用網絡上的已有資源,進行合理的運用。在必要時由教師自己開發研制。形成電子素材庫、電子教案、電子題庫、網絡課件等形成學科資源網站,進行相關網站或子頁的鏈接、導航,達到信息共享和資源共享的目的。

  五、課題研究的結果及結論的形成

  1、構建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整合教學的基本模式

  (1)實驗發現模式

  實驗發現模式是指教學過程在教師引導下,讓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結合教材內容,自主地參與實驗和發現過程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在教學中主要適用于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例題等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體現學生參與發現過程的主體地位,注重了發現知識策略和方法的培養。其中“實驗”可以有測量、計算等。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加強了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在整體結構上突出了“猜想”的環節,而這正是數學發現中的基本策略和途徑。在這兩個環節中把形象思維、直覺思維、邏輯思維的訓練與培養結合起來,體現了數學的兩重性。根據教學內容和條件它可以采用多種教學設計,教學形式可以一人一機,兩人一機,也可以利用計算器網絡分合結合地教學。它為學生知識、能力、個性的充分發展,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開拓了廣闊的天地。

  (2)開放探索模式

  開放探索模式是指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在一個數學問題在解決以后,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在一個開放的環境中,變化條件、變化結論、尋求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發現共同的規律或新的結論自主地去探索的教學模式。根據教學條件它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它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的重要途徑。這種教學活動可以引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開展討論,把課上教學和課外活動結合起來。

  (3)應用探究模式

  數學知識的應用是培養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另一個重要途徑。而數學建模是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思路,也就是從實際問題出發,通過認真審題,去粗取精,弄懂題意,聯想有關的數學知識,建立相關的數學模型,把實際問題轉化為一個數學問題。通過對這個數學問題的求解,然后再回到實際問題中去。數學建模的意識、思路和能力是創新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當強化這種意識和能力。

  2、通過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整合實驗,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學生自主探究意識、創新意識和合作意識的發展。

  通過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整合實驗,學生在問題的情景中積極探索,在運動變化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可以使教學內容化難為易,以靜窺動,以動馭靜,揭示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規律,有助于學生對數學內容的深刻理解。同時,又可以拓寬學生的思路,使之在更廣闊的背景下理解和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比如,為學生提供了數學實驗的條件,為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親自參加數學實驗和跨時空實驗提供了技術支持。學生可以在數學對象的多種表示形式之間進行自由轉換,游刃有余,獲得更多的信息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夠在建構知識和探索問題中培養創新意識和合作意識。

  3、通過課題研究,提高了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促進了教師專業化發展。

  在三年的研究過程中,通過各種培訓和學習,教師更加靈活和熟練的掌握信息技術設備和應用技能。所有教師建立了自己的博客,主動參與區教育局的網上互動教研;所有的教師基本熟練地掌握了多種辦公軟件、媒體處理軟件,極大地提高了教師利用網絡選取素材,處理素材和應用素材的能力,為教師更加深入的開展課題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學校積累形成了內容豐富的校級資源庫,包括課件、論文、教學設計、教學錄像等多方面內容。利用校園網絡,教師將日常教學中積累下來的各種素材歸類上傳到網站,共享教學成果和經驗。利用校園網站,教師非常方便的查詢和調用各種素材,達到了信息共享和資源共享的目的。

  5、形成了科學、合理、高效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整合的原則。在實驗過程中,我們發展教師需要選擇合適的內容和方法,合理地利用信息技術。

  利用信息技術把重點、難點的內容設計的更加醒目,或讓“固定的”幾何圖形運動起來,提供豐富的感知信息,可以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積極思考。通過動畫模擬,解除了傳統教學中學生憑空想象、難以理解之苦。他們積極思維,尋找圖形中的內在聯系和進行公式推導的能力大為加強。

  小學數學調研報告12

  為了更好推進小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本學期學校開展以“在課改新背景下,加強課堂教學有效性”為主題的課堂教學調研活動。我本著務實求真的精神隨同老師們結合區“閱讀、體驗、互動、鞏固課堂教學及導學案教學實踐活動,公開課、聯片教研活動展開“課堂教學有效性”專項調研活動。

  在這次專項調研活動中,我們了解到新課程改革幾年來,我們數學課堂教學發生很大變化,課程標準提出新理念。教師在努力改變著自己的教學方式,也在不斷改善著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通過生動有效學習活動認識數學,理解數學,獲取知識,掌握技能,學會學習。課堂教學質量有了明顯提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關注有效情境創設

  目前“創設情境”成為小學數學課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一些公開課,研討課中,老師們能夠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教學內容創設一些有效新穎,且富有思考價值,具有挑戰性的課堂學習情境令我們眼界大開。如,本學校,石守琴老師上《圓的周長》這節課,在導入部分創設小猴和小兔賽跑的情境。小猴沿著正方形的路線跑,小兔沿著圓形路線跑,同學們,你們說的比賽公平嗎?為什么?通過這個情境的創設,學生從正方形周長類推遷移到圓的周長,使學生思維落到圓的周長上,要想知道他們不公平的比賽學習圓的周長后就知道了。

  二、重視有效操作實踐活動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教學,教師十分重視學生的操作實踐活動來理解新知,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把抽象知識轉化為可感知內容。如我校,郭香果老師上的六年級《軸對稱圖形》這節課,郭老師能夠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折一折、畫一畫、剪一剪等活動來認識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的概念,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同時讓學生學會欣賞美和創造美。

  三、注重有效學習方式

  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努力改變以往學生單一,被動學習方式,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在學生自主探究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討論來解決問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如科學韓繼明老師教學《推和拉》一課時,為了實驗驗證推和拉是兩種方向相反的力,讓學生在小組中推手掌,拉手腕,并在小組中統計,記錄匯報,引導學生發現實驗結果。隨著學生在活動,探究,思考中,經歷知識形成過程,體驗情感,獲得知識。

  四、有效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特別是一些示范課、公開課、研討課,教師都努力去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學習方式。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把課堂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機整合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實驗小學王建老師上四年級《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這節課,利用直尺、三角板驗證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分別平行時,王老師能有效引導學生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讓學生在電腦上動手操作,讓三角板緊靠直尺,然后在移動三角板驗證,然后互相交流結果。最后得出結論: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看到以這些課堂可喜變化同時,也不可否認是,目前小學數學常態下課堂教學中相當一部分教師對課改新理念把握不到位,注重形式,忽視本質。以致課堂教學出現形式化,低效甚至無效的現象, 這不得不引起我們冷靜思考,理性客觀地反思過去,實事求是面對今天,以平和心態面對課堂中出現的問題。

  存在問題:

  1、個別課堂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形式單一,教學設計重教法、輕學法。以少數學生的思維代替多數學生的思維,課堂上缺乏質疑討論,學生主體意識沒有得到很好發揮,沒有充分給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一些學生而是在被動地接受所學知識。

  2、教師鉆研教材不夠,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編寫意圖,充分利用好教材資源。

  3、小組合作學習有形式都無實質。在部分教師課堂上,學生分組學習流于形式缺乏實質性合作。主要表現在:合作學習內容沒有探討價值,小組合作前缺乏讓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學生參與度不均衡,學生間的合作不夠主動,教師不能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

  4、課堂練習設計單一,缺乏層次性和趣味性。對知識的內在聯系挖掘不到位,知識的提升拓展不夠。

  5、情境創設,牽強附會。有的課堂過于追求教學情境化,一些數學內容被機械地套上情境,牽強附會地聯系實際,過多地強調生活來源,其結果既浪費了寶貴時間,又妨礙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真正理解。

  6、教學過于追求手段現代化。現在的觀摩課,似乎不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就是觀念不先進。為此,有的教師不惜花費很多時間精心制作課件,可結果并不理想。有的課件只不過是課本搬家,有的教師因為有了多媒體,干脆不再寫板書了,以課件代替板書。

  7、個別教師面對課堂上生成的新問題缺乏教育機智,教學語言不夠準確,不夠生動、豐富。

  建議:

  1、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解新理念。認真鉆研教材研究教法,深入理解和把握教材編寫意圖,科學合理創造性使用教材,設計好每節課的預案。

  2、探討和研究符合新課程理念的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

  3、準確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學生,有效開發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有價值的、充滿活力的數學教學內容。

  4、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學習能力培養。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

  5、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科學、合理、有效使用好教具、學具,以及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輔助教學。

  6、教師要能夠精心設計練習題,層次清楚,形式多樣,富有趣味性,思考性。

  7、注重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研究。要讓每個人都動起來,真正達到合作交流,資源共享,圓滿解決問題。

  8、不斷學習、實踐、反思來提升自己課堂教學機智和教育智慧,促進專業成長。

  總之,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課改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生命。探索和建立符合時代要求的有效課堂教學之路,成為新課程改革實踐的需要,教師的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才能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

【小學數學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1.小學數學調研報告

2.小學數學的調研報告

3.

4.

5.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調研報告

6.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調研報告

7.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調研報告

8.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調研報告

9.小學數學調研報告范文(通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