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信條心得體會
《我的教育信條》 杜威是現代教育之集大成者,在杜威看來,教育只能是屬于經驗、通過經驗和為了經驗的教育。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的教育信條心得體會(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我的教育信條心得體會1
《我的教育信條》這篇文章讓我深受啟發,它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作為一名教師的責任和使命。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了他的教育信條,包括尊重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等。
作為一名教師,我深深認同作者所提出的教育信條。我的心得體會如下:
第一,尊重學生是教育的基礎。
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有著不同的興趣、能力和特點。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關心他們的成長,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愛和支持。
第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育的關鍵。
學生只有對學習感興趣,才能主動地去探索、學習和成長。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創造一個積極、輕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教育的目標。
現代社會需要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而創新能力是通過不斷的實踐和探索培養出來的。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勇于嘗試、敢于創新,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通過閱讀《我的教育信條》,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責任和使命。我將繼續努力,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只有在尊重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基礎上,我們才能真正實現教育的價值和意義。愿我們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寬廣,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更好的教育和成長!
我的教育信條心得體會2
《我的教育信條》是一篇充滿教育理念和教育情懷的文章,讓我深受啟發和感動。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表達了對教育的熱愛和對學生的關懷,展現了作為一名教師應有的責任和擔當。
一、文章中提到了教育的使命是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情感教育。只有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全面的成長,才能真正實現教育的價值。
二、文章強調了教育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需求和特點。
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有著不同的學習方式和興趣愛好。作為教師,我們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關注他們的成長需求,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教育服務。
三、文章中提到了教育是一項持久的事業,需要教師堅守初心,不斷學習和進步。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不斷探索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徑,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務。
通過閱讀《我的教育信條》,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作為一名教師應有的責任和擔當,也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從事教育事業的決心。我將牢記教育使命,關注學生全面發展,尊重學生個性需求,不斷學習進步,為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愿我們共同努力,為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的教育信條心得體會3
為了響應學校的號召——多讀書,讀好書,全員積極行動起來,建立書香校園,我于本期認認真學習閱讀了《我的教育信條》。我覺得一切教育都是通過個人參與人類的社會意識而進行的,這個過程幾乎是在出生時就在無意識中開始了。它不斷地發展個人的能力,熏染他的意識,形成他的習慣,鍛煉他的思想,并激發他的感情和情緒。由于這種不知不覺的教育,個人便漸漸分享人類曾經積累下來的智慧和道德的財富。他就成為一個固有文化資本的繼承者。世界上最形式的、最專門的教育確是不能離開這個普遍的過程。教育只能按照某種特定的方向,把這個過程組織起來或者區分出來。
我認識到惟一的真正的教育是通過對于兒童的能力的刺激而來的,這種刺激是兒童自己感覺到所在的社會情境的各種要求引起的,這些要求刺激他,使他以集體的一個成員去行動,使他從自己行動和感情的原有的狹隘范圍里顯現出來;而且使他從自己所屬的集體利益來設想自己。通過別人對他自己的各種活動所做的反應,他便知道這些活動用社會語言來說是什么意義。這些活動所具有的價值又反映到社會語言中去。例如,兒童由于別人對他的呀呀的聲音的反應,便漸漸明白那呀呀的聲音是什么意思,這種呀呀的聲音又逐漸變化為音節清晰的語言,于是兒童就被引導到現在用語言總結起來的統一的豐富的觀念和情緒中去。
通過學習我總結了教育過程的兩個方面:一個是心理學的,一個是社會學的。它們是平列并重的,哪一方面也不能偏廢。否則,不良的后果將隨之而來。這兩者,心理學方面是基礎的。兒童自己的本能和能力為一切教育提供了素材,并指出了起點。除了教育者的努力是同兒童不依賴教育者而自己主動進行的一些活動聯系的以外,教育便變成外來的壓力。這樣的教育固然可能產生一些表面的效果,但實在不能稱它為教育。因此,如果對于個人的心理結構和活動缺乏深入的觀察,教育的過程將會變成偶然性的、獨斷的。如果它碰巧能與兒童的活動相一致,便可以起到作用;如果不是,那么它將會遇到阻力、不協調,或者束縛了兒童的天性。
為了正確地說明兒童的能力,我們必須具有關于社會狀況和文明現狀的知識。兒童具有自己的本能和傾向,在我們能夠把這些本能和傾向轉化為與他們的社會相當的事物之前,我們不知道它們所指的是什么。我們必須能夠把它們帶到過去的社會中去,并且把它們看做是前代人類活動的遺傳。我們還必須能把它們投射到將來,以視它們的結果會是什么。在前一個例子中,正是這樣能夠在兒童的呀呀的聲音里,看出他將來的社會交往和會話的希望和能力,使人們能夠正確地對待這種本能。
我認為心理的和社會的兩個方面是有機地聯系著的,而且不能把教育看做是二者之間的折衷或其中之一凌駕于另一個之上而成的。有人說從心理學方面對教育所下的定義是空洞的、形式的──它只給我們以一個發展一切心能的觀念,卻沒有給我們以怎樣利用這些心能的觀念。另一方面,又有人堅決認為,教育的社會方面的定義(即把教育理解為與文明相適應)會使得教育成為一個強迫的`、外在的過程,結果把個人的自由隸屬于一個預定的社會和政治狀態之下。
我們假如把一個方面看做是與另一個方面孤立不相關而加以反對的話,那么這兩種反對的論調都是對的。我們為了要知道能力究竟是什么,我們就必須知道它的目的、用途或功能是什么;而這些是無法知道的`,除非我們認為個人是在社會關系中活動的。但在另一方面,在現在情況下,我們能給予兒童的惟一適應,便是由于使他們充分發揮其能力而得的適應。由于民主和現代工業的出現,我們不可能明確地預言20年后的文化是什么樣子,因此也不能準備兒童去適合某種定型的狀況。準備兒童使其適應未來生活,那意思便是要使他能管理自己;要訓練他能充分和隨時運用他的全部能量;他的眼、耳和手都成為隨時聽命令的工具,他的判斷力能理解它必須在其中起作用的周圍情況,他的動作能力被訓練能達到經濟和有效果地進行活動的程度。除非我們不斷地注意到個人的能力、愛好和興趣,──也就是說,除非我們把教育不斷地變成心理學的名詞,這種適應是不可能達到的。
總之,我相信,受教育的個人是社會的個人,而社會便是許多個人的有機結合。如果從兒童身上舍去社會的因素,我們便只剩下一個抽象的東西;如果我們從社會方面舍去個人的因素,我們便只剩下一個死板的沒有生命力的集體。因此,教育必須從心理學上探索兒童的能量、興趣和習慣開始。
我的教育信條心得體會4
閱讀《我的教育信條》后,我深受啟發,對教育的本質和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思考。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強調,教育不僅僅是學校教育,而是個人參與社會意識的過程,始于出生,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他認為,教育過程涉及心理學和社會學兩個方面,強調尊重兒童的天性和興趣,反對傳統的“靜聽”教育。
杜威的觀點中,“學校即社會”,意味著學校應當是社會生活的一種形式,而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場所。他還提出“從做中學”的方法,強調通過實踐和參與來學習,這種思想在美國中小學的創新教育中得到了體現。
我對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培養孩子的個性、創造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過程。杜威的思想對我理解教育的本質和目的有著重要的影響,同時也讓我思考如何在實踐中更好地應用這些理念。
我的教育信條心得體會5
《我的教育信條》是杜威的代表作之一,這本書深入地闡述了他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在閱讀這本書后,我對杜威的教育觀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
一、杜威強調教育的本質是成長和發展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
他認為,教育應該以兒童為中心,關注兒童的興趣和能力,讓兒童在實踐中學習和成長。這種理念與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它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杜威還強調了教育與實踐的聯系。
他認為,教育應該與現實生活相聯系,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和體驗來獲得知識和技能。這種理念讓我認識到,教育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更是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的能力和素質。
三、杜威還強調了教育的社會性和實踐性。
他認為,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情,更是全社會的事情。同時,教育也應該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成長。
【我的教育信條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人生信條勵志佳句11-10
《信條》教學反思精選示例06-07
信條教案設計06-07
關于信條教學反思06-13
《信條》語文教案06-22
信條的教案設計參考06-13
人生的信條作文(精選46篇)09-27
人生信條勵志佳句160句01-17
關于課文《信條》的教案設計06-12
諾蘭電影《信條》經典臺詞、語錄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