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
上完課,我們組內聽課老師一回到辦公室就聚在一起,共同研討這節課的無效教學表象。第三節課,我們全組語文老師又對此課進行了全面、細致的二次研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精選2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1
上完《玩出了名堂》后,我讓學生對文中那個玩鏡片玩出了大發明的列文虎克說幾句話,孩子們就你一言我一語,紛紛對這個偉大的發明家表達自己的羨慕、敬佩之情。就在這時,班里的“快嘴巴”說出了一大番讓大伙兒愕然的話來:“老師,能玩出明堂當然讓人佩服啦,但是,我看能真正玩出名堂的人不多嘛!老師,你會支持我們玩嗎?”這小家伙的嘴可真夠“快”的!我聽了先是一愣,真沒想到,她會說出這么富有挑戰性的話來。我想應允許和鼓勵孩子有不同的感悟和理解。于是,我大加褒賞這個“快嘴巴”敢于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然后抓住契機,把這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拋給學生:“這樣吧,現在就請你們來幫我回答這個問題!”很快,學生就分成兩方,我有意把認為老師會支持學生玩的一方定為正方,把認為老師會反對學生玩的一方定為反方,于是一場小小的辯論在課堂上激烈地展開了。
“我認為老師會持反對態度,因為有些同學本來學習就很不自覺了,如果還鼓勵他們去玩,那不就讓他們越玩成績越差嗎?”反方先亮出自己的觀點。
“我不同意你們的看法,我認為老師會支持我們玩,難道那學習差的同學就沒有玩的權力嗎?”正方的一位同學針鋒相對。
“學習差就更應該花工夫嘛!魯迅先生就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來學習的!”反方的一位同學不甘示弱。
“好家伙!把平時摘錄的名人名言都用上了!”看著孩子們振振有詞地捍衛著自己的觀點,我心里默默地贊許著。
“抓緊時間學習當然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整天讀書效率肯定很低,所以玩還是很有必要的!”正方又擋了過去。
“孩子們,我的觀點是支持你們玩,但關鍵在于我們該怎么玩?你們從玩出名堂的列文虎克身上得到什么啟示呢?”我順勢表明自己的觀點并引發他們深入思考。
“我明白了,我們要像列文虎克那樣,善于在玩中觀察、在玩中思考?”
“過去,我一玩電子游戲就是大半天,我想,我以后要在玩中動動腦子,興許還能玩出什么新發現呢!”
這節課因了一個出其不意的的問題,于是有了這不曾預約的精彩。上完課后,在興奮之余我沉思良久:其實在課堂上常會有這樣的“節外生枝”如何讓這“節外枝”開出“智慧花”呢?我想,老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才能讓他們開出各有特色的智慧之花來。今天,我巧妙地將這個“節外生枝”的問題延伸開去,引入一段小小的辯論,讓學生分成正反兩方展開一番激烈的“舌戰”這是為學生的思維提供了一個自由飛翔的時空,讓他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場不失時機的小小辯論可以說是擊中了學生思維興奮點,使學生的情感、興趣、個性、思維、人格等在爭辯交流中得以呈現、撞擊,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有何必去分清孰是孰非?結論已顯的不重要了,因為學生的口才在辯論中得到鍛煉,個性在辯論中得到張揚,智慧在辯論中得到生成,生命在辯論中得到成長。
名師于永正曾經指出:“語文”的課堂不僅僅生成知識,更是一個生成智慧。點化生命的課堂。是的,為人師表,要善于去關注孩子的關注,驚奇孩子的驚奇,思考孩子的思考,要善于營造民主融洽的教學情鏡和自由活潑的精神氛圍,讓學生投入到充滿靈性的心靈感悟的對話之中,這樣的課堂才能真正去啟迪智慧,點化生命。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2
《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寫的是列文虎克玩文稿大鏡玩出名堂的事情。
在教學中,我從“玩”字入手,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了解本課中的“名堂”是指列文虎克的新發明、新發現。因此,我設計了這樣的學習討論題:列文虎克每次是怎么玩的?他都玩出了哪些名堂?設定了學習任務后,我讓學生多形式、多次數地閱讀文章,讓學生盡可能地報取更多信息。然后,在回去答問題時,我通過提示讓學生抓住以下要點:他有哪些新的想法?哪些新的玩法?又有哪些新的發現?最后進行角色轉換,假如你是列文虎克,這樣改變一下玩法,就發現了一個新的世界,你的心表會是怎樣的?心里會怎么想呢?這樣,學生通過閱讀,很容易就能解決學習討論題,完成學習任務。于是我趁熱打鐵,問:“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學生暢所欲言,有的說:“玩也不是件壞事。”有的說:“玩就玩些有意思游戲,打人、瘋鬧玩不出名堂。”有的說:“要想玩出名堂就要善于觀察,勤于動腦。”課堂在愉快中結果。
課后我想:這節課之所以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而且學生參與熱情高,主要是預習討論題設計合理,且結合了年部語文研究主題,讓學生充分想象,使學生入境學習,加之課堂上閱讀充分,課前預習到位,因此課堂收到了好的學習效果。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3
《玩出了名堂》全文貫穿一個“玩”字,列文虎克的重大發明創造,都是在玩中完成的,也正是他在玩的過程中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驚世界的名堂。啟發學生在玩中也要細心留心觀察。
我講這節課時,是由學生對于玩有什么看法討論入手,引出作者的看法,進而引出列文虎克的玩的例子,讓學生進入列文虎克玩的情鏡中,模仿他的玩,邊玩邊體會在玩的過程中應注意什么、學習列文虎克什么。最后體會列文虎克的發明是多么了不起,啟發學生在生活中也應該怎么樣。在寫作時要注意引號的使用。
講課之前,我覺得這節課會是一節很生動的課,有時也會因我的幽默語言而發笑;講課時,發現自己說得很多,學生確實讀的很少,最后引號介紹的太多,致使最后一段沒有按計劃處理,感覺沒有預期的很好的效果。講課后,老師們給我做了全面的評價:
1、名堂不應該開始就提出來。
2、不應該給學生講那么多,太多他們也不明白。
3、沒有讓學生多讀課文。
4、最后下課前沒有按要求完成任務5。板書啰嗦,應該一條線引出來。讓我徹底認識到什么是失敗的課的嚴重性,很受打擊。如果再講的時候,我會讓學生多讀課文,提出幾個重點性的問題,讓學生圍繞問題多討論多說,學生除了學還要練習,進行反饋,做到學練結合。老師只要做好引導、評價與總結就可以了,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評價很重要,課堂學生的積極性可能就因老師的某一句話就調動起來了,光老師有激情是沒有用的。但我卻是無論學生有沒有激情,我總是充滿激情,讓別人看來也許很傻!
我知道我的課堂總是我說的多,但是很難改正,我其實還沒有徹底深入進去,要不然也會進步很快的。事實有時候不像想象的那樣,在實際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要盡快妥善處理。知道自己的缺點,我會努力改正!加油!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4
第一課時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能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在教第一課時,我也似乎形成了思維定勢,首先讓學生自學生字詞,自讀讀通課文。然后同桌互相當小老師檢查學生生字詞和課文的學習和掌握情況,最后我來抽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剛開始,學生積極性非常高,一個個都讀的認真,小老師也非常負責,爭著指出同桌讀音不夠標準、不夠到位的地方,簡直比我這個老師還要嚴格。可隨著這樣的小老師活動的長期開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明顯下降了。看來,當小老師已經不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了,我決定換一種方式試試。
在學習《玩出了名堂》一課時,我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方式,首先提出了今天我們要開展一個闖關的活動:字音關詞語關朗讀關,聽到這個新鮮的活動,學生們為之精神一振,隨即我講清了活動的要求,這個闖關活動主要還是采用同桌互助的形式,以字音關為例,凡是能讀準字音的孩子算闖關成功,可以由同桌給她畫上一顆小星星,如果有的孩子一次不能闖關成功,可以在同桌的幫助下多練習,再次讀,能讀準的,也算闖關成功。任務布置下去,孩子們的積極性都非常高。看他們讀的搖頭晃腦的樣子,我感到一種欣慰,好久沒有看到如此積極活躍的課堂了。看來,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容易對新鮮的事物感興趣,只有把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這樣的課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課堂。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需要多鉆研,要想方設法的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5
《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以“玩”為線索,以“名堂”為中心,因此在教學時我把“玩”與“名堂”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提出“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什么名堂”這個貫穿全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問題。
因為課文內容不是很深奧,所以在課文理解方面,放手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在教學過程中,我想方設法地創造機會,大膽地讓學生表現自己,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課堂上不僅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更加充分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在指導方面,我注意尊重學生的獨特感悟,學生對列文虎克的磨鏡片的恒心贊賞,就讓他們讀出贊賞的語氣,學生對列文虎克很欽佩,就讓他們讀出欽佩的語氣。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平實,獲得了情感的升華。同時在朗讀的基礎上引導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這樣,學生才能把書讀進去、讀出味來,學生的感悟才深入,才能悟到讀書的樂趣,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當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后,我就不失時機地讓學生閱讀小資料,并出示課前查找的微生物圖片,讓學生進一步領會列文虎克玩出的名堂之“大”,從而產生敬佩之情。在課的最后,也就是在學生通過學文受到感染和啟迪之后,我鼓勵孩子們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交流自己日常的玩中有沒有發現,讓學生回歸生活,孩子們暢所欲言,此時我趁熱打鐵安排學生進行小練筆,讓學生寫一寫玩中的樂趣和收獲,我讓學生想怎么寫就怎么寫,讓學生從文本走到文本外,又超越了文本,課后發現多數學生基本能把玩的過程寫出來并有所收獲。
整節課下來,比較輕松,學生對課文內容掌握也很順利。從課堂教學效果來看,學生真的如我所愿,通過朗讀,體會,總結出了列文虎克玩出大名堂的原因,那便是:列文虎克在玩的過程中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驚世界的名堂。整堂課的教學得到了聽課老師的認可,認為教學設計的挺好,有一些可圈可點之處。但,靜下心來仔細回想自己整堂課的教學流程,還是有不足之處,如上課伊始,作為教師我表現得有些緊張,出現了口誤和不規范的表述。教學語言缺少智慧,沒能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這些是我在教學中需注意的地方,不過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努力,爭取使學生學有所得,促使教學有效化。
總之一句話,課堂應該是屬于學生的課堂,老師的任務是做好引導者的角色。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過去老師主動的“教”為學生主動的“學”,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特征,立足于學生學習興趣的開掘與培養,讓學生在學生中掌握、認識和發現知識,并在深入地探究中獲取學習的樂趣,養成敢于嘗試、追根問底的科學精神,而學生自主與合作意識,也將會因為我們探究的逐漸深入而相得益彰。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6
《玩出了名堂》這篇文章講得是荷蘭人列文虎克喜歡玩鏡片,并在工作之余消遣磨鏡片,做成放大鏡,突發奇想發明了顯微鏡,進而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微生物世界這個有趣的故事,全文貫穿一個“玩”字,他的重大發明創造,都是在玩中完成的,也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過程中善于官場,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驚世界的名堂。啟發學生在玩中也要細心留心觀察。
“名堂”在課文中的意思是發明與創造。因此,在教學中,我時時把“玩”與“名堂”緊密聯系在一起引導學生學習。
1、《玩出了名堂》一文的教學要貫穿一個“玩”字。初讀課文,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發明創造是在不經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實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過程中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驚世界的“名堂”。一開課就可以以“玩”為線索,針對課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
2、朗讀是學生心靈與課文之間的對話。引導學生感受感悟也是閱讀教學的重點所在。在朗讀時要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思考討論,挖掘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個性表達。讓學生在讀讀議議中增強感悟,豐富體驗,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升華。
3、抓住重點語句理解。列文虎克的偉大成績在學生頭腦中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導學生回過頭來看一看,找到課文2、3、4段講了列文虎克玩的過程。這就進入到了本節課的第三大環節,思考列文虎克一步步玩出了怎樣的花樣。在一步步地理清故事脈絡中,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容。于點評中讓學生明白:象這樣好好細讀文章,用簡潔的話語,列出重點情節,可以幫助我們很好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來!這一環節下來,學生既理解了內容,又發展了語言,還體會了學法,凸顯了環節的整合,增強了實效。
文章學到這里,玩出了花樣的學習也就告一段落了。再出示“名堂”的三種解釋,請大家思考:列文虎克為什么能夠玩出這么多的花樣?取得如此的成功?我們能夠從中體會出什么道理呢?學生靜下心來,回顧列文虎克玩出花樣的過程,會有所感悟。“因為,所以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如果,列文虎克就不能玩出大名堂。”總結出列文虎克玩出大名堂背后的秘密。即:持久的興趣;無比的耐心;細致的觀察;用心的思考。
隨著課堂學習的逐步深入,學生一步步走進了列文虎克的內心世界,一次次加深了對列文虎克玩法的認識,最終,水到渠成,明白了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從中經歷了真切地閱讀體驗,收獲了寶貴的閱讀方法。此時,出示列文虎克的一句名言:要成功一項事業,必須花掉畢生的時間。——列文虎克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7
《玩出了名堂》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15課,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說的是荷蘭人列文虎克玩鏡片玩出了名堂,發明了顯微鏡,發現了微生物。這篇課文緊扣觀察的專題,目的是啟發學生在平時的玩耍、游戲中,如能細心觀察,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可能會有所發現,從而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觀察事物的習慣。
試想:都是八九歲的年齡,誰不喜歡玩呢?可是,能在玩中出了名堂,并不是很簡單。所以,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平時喜歡的游戲和在玩中體會,即從玩中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另外,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是誰玩出了名堂?他玩的是什么?他是怎么玩的?玩出了什么名堂?),用以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然后,我讓學生多形式、多次數地閱讀文章,讓學生盡可能地獲取更多信息,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傾聽不同的聲音,見識各種各樣的觀念。
課后拓展延伸時,我設計了兩個要求:
一是以讀引讀,拓“玩”出名堂例子;
二是交流玩中收獲。
要求學生先在小組里交流,然后選出一名同學到臺前介紹,同學評議是不是把玩的過程說清楚,然后讓學生動筆把自己的玩法和收獲寫下來。這在教學中是個難度,大多數學生有內容寫,就是表達不出,寥寥幾句就結束了,往往寫不出什么發現。
課后我想:這節課之所以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主要是我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體,明白閱讀教學是為了引導和幫助學生閱讀,老師對課文的解讀,不能代替學生的閱讀與理解。讓學生把問題提出來,又把問題還給他們,讓他們帶著問題去閱讀,因此課堂收到了好的學習效果。至于課后的小練筆并不很理想,我認為主要是學生平時沒有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加上平時訓練少,以后這方面要加強。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8
第一課時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能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資料。在教第一課時,我也似乎構成了思維定勢,首先讓學生自學生字詞,自讀讀通課文。然后同桌互相當小教師檢查學生生字詞和課文的學習和掌握情景,最終我來抽查學生的學習情景。剛開始,學生積極性十分高,一個個都讀的認真,小教師也十分負責,爭著指出同桌讀音不夠標準,不夠到位的地方,簡直比我這個教師還要嚴格。可隨著這樣的小教師活動的長期開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明顯下降了。看來,當小教師已經不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了,我決定換一種方式試試。
在學習《玩出了名堂》一課時,我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方式,首先提出了今日我們要開展一個闖關的活動:字音關詞語關朗讀關,聽到這個新鮮的活動,學生們為之精神一振,隨即我講清了活動的要求,這個闖關活動主要還是采用同桌互助的形式,以字音關為例,凡是能讀準字音的孩子算闖關成功,能夠由同桌給她畫上一顆小星星,如果有的孩子一次不能闖關成功,能夠在同桌的幫忙下多練習,再次讀,能讀準的,也算闖關成功。任務布置下去,孩子們的積極性都十分高。看他們讀的搖頭晃腦的樣貌,我感到一種欣慰,好久沒有看到如此進取活躍的課堂了。看來,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容易對新鮮的事物感興趣,僅有把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這樣的課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課堂。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需要多鉆研,要想方設法的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9
新課程標準就閱讀要求我們做到: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嘗試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重視默讀,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讀書的訓練,力求讀透、讀精,即要通過閱讀培植學生自我感受以及理解、欣賞和評價的潛力,又要讓學生在閱讀的實踐中體驗語文情感,豐富語文的積累。《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為實現這個要求我是這樣設計的:
導入課文時,進行一個說話訓練:你們玩時爸爸媽媽會怎樣樣說你?說時加上爸媽說話時的動作或表情,然后我讓學生通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概資料,誰玩出了名堂?玩什么呢?怎樣玩的呢?玩出了什么名堂?學生都能夠答出來,可都說是做出顯微鏡,發現微生物,為了區別發明和發現,我順勢引導,我讓學生補充板書,顯微鏡,填上一個用“發”字組成的詞。突破了詞語關。第三和第五自然段很簡單我采取了以讀代講的方式。而第4自然段是難點,我遞進式的提出幾個問題:怎樣玩放大鏡?有什么新發現,之后又有什么新玩法?結果發現了什么?之后引導學生交流資料袋,了解微生物。總結課文時,讓學生體會他為什么會玩出名堂?帶著贊嘆的語氣讀文后的泡泡,最后對學生溫馨提示:玩可要節制喲,否則的話就是浪費時間的行為哦。
在教學中,既注重了學生基礎知識詞語的理解,又進行了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課前的說話訓練教給學生描述人物的方法,注重突出人物的動作神態和表情以表現人物,實質上這是一個寫作方法的培養,總結時,讓學生用贊嘆的語氣讀泡泡,充分運用教材,提升了學生情感。尤其是最后的溫馨小提示,根據學生特點說明玩的兩面性,又提醒學生如何合理的玩,用溫馨提示的方式出示出來更能易于理解。遺憾的是在和學生互動的過程中,有點脫離學生,沒能融于課堂。這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10
《玩出了名堂》是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7課,故事既很有趣又引人深思。本文敘述的`是荷蘭人列文虎克玩鏡片玩出了名堂,發明了顯微鏡,又發現了微生物。學完本課之后讓學生明白在平時的玩耍、游戲中,如能細心觀察,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可能會有所發現,從而激發他們的觀察興趣,培養觀察事物的習慣。
三年級的孩子大都是八九歲,沒有一個不喜歡玩的。但能在玩中玩出名堂,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根據這一點,在教學時我首先抓住他們的興趣點,說說自己平時喜歡玩什么樣的游戲和在玩中什么心情,隨即從玩中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齊讀課題并質疑:是誰玩出了名堂?他玩的是什么?他是怎么玩的?玩出了什么名堂?大家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了起來。接著,我讓學生多形式、多次數地閱讀文章,讓學生盡可能地獲取更多信息,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傾聽不同的聲音,見識各種各樣的觀念。
課程結束時,我又開拓學生的思路,趁熱打鐵,讓學生寫一寫玩中的樂趣及收獲,鼓勵他們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寫出自己在玩中的樂趣和收獲。寫完之后先在小組里交流,然后選出一名同學到臺前介紹,同學評議是不是把玩的過程說清楚,然后讓學生動筆把自己的玩法和收獲寫下來。當然這是一次小練筆,不能提更高要求,只要表達出要說的內容即可。課后我認真查閱,發現孩子們說的大都很具體,但很少寫出自己在玩中的發現。我想:孩子們之所以沒有寫出自己的收獲,主要原因是學生平時沒有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加上平時訓練少,看來,以后在教學當中一定要重視這方面的訓練!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11
對于三年級的小孩子們,這是一篇較接近他們生活實際的課文。講的是荷蘭人列文虎克喜歡玩鏡片,做成放大鏡玩,接著又做成簡單的顯微鏡,進而發現了微生物世界。全文緊扣題貫穿一個“玩”字,啟發孩子們學習列文虎克的這種在平時的玩耍、游戲中細心觀察、善于思考的習慣。
在實際教學中,先讓孩子們了解有關顯微鏡的知識,收集有關微生物的資料,然后以課題入手讓學生質疑,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走進教學。
在識字、寫字教學中注意培養孩子們獨立識字的能力,用自主識字的方式進行,重點提醒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等。
教學中,以“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作為貫穿全文的一個問題,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去閱讀。重點研讀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從三個方面寫列文虎克是怎樣玩出了名堂的:邊看門,邊磨鏡片,玩出放大鏡,發明顯微鏡,發現微生物。通過細讀文章,用簡潔的話語,列出重點情節,可以幫助學生很好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來。這一環節下來,學生既理解了內容,又發展了語言,還體會了學法,凸顯了環節的整合,增強了實效。
隨著課堂學習的逐步深入,學生一步步走進了列文虎克的內心世界,一次次加深了對列文虎克玩法的認識,再請大家思考:列文虎克為什么能夠玩出這么多的花樣?取得如此的成功?我們能夠從中體會出什么道理呢?學生靜下心來,回顧列文虎克玩出花樣的過程,會有所感悟:持久的興趣;無比的耐心;細致的觀察;用心的思考。最終,水到渠成,明白了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從中經歷了真切地閱讀體驗,收獲了寶貴的閱讀方法。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12
《玩出了名堂》是教會孩子學會觀察,觀察身邊的人和物,發現自然界的秘密,對于這樣的文章,孩子普遍比較感興趣。在課的設計中,我用一個“玩”字貫穿始終。在初讀課文時,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發現創造是在不經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實不然,正是他在“玩”的過程中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驚世界的名堂。針對這點,在課的開始,我就從課文整體入手,以“玩”切入,讓學生說說自己平時喜歡玩的游戲和玩中的體會,然后讓學生玩鏡片,由此定準“玩”和“名堂”兩大基調,讓學生很快地、自然而然地進入主角,進入情境。
在講讀課文中,我主要采用了“讀悟法“進行教學,不僅僅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更加充分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學生就在這充足的時間、空間中。通過朗讀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平實,獲得了情感的升華。同時在朗讀的基礎上引導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這樣,學生才能把書讀進去、讀出味來,學生的感悟才深入,才能悟到讀書的樂趣,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課的最后,也就是在學生通過學文受到感染和啟迪之后,我趁熱打鐵,讓學生寫一寫玩中的樂趣和收獲,我讓學生想怎樣寫就怎樣寫,讓學生從文本走到文本外,有超越了文本。
但在課堂中,還是有許多的不足之處。整節課下來,比較簡單,學生對課文資料掌握也很順利,但我有一種感覺:學生學到了多少?對他們的啟發又有多少呢?是個未知數。《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個性閱讀的好處還在于: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傾聽不同的聲音,見識各種各樣的觀念。閱讀教學是為了引導和幫忙學生閱讀,老師對課文的解讀,不能代替學生的閱讀與理解。而我在實際操作中卻忽視了這一點,把學生的思維局限于一個圈內,以致在理解課文前半部分時氣氛比較沉悶。當然,學生的個性閱讀得出的結論有時難免有不大成熟或不夠完善的地方,我不應輕易否定,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給予學生犯錯誤的權利。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放開與收攏之間有著必須的關聯,在實踐教學中我還需要歷練。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13
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而擔心孩子玩會不安全或玩會影響學習成績是天下父母心!真想借《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來讓孩子以后的玩都能玩出快樂,玩出安全,更能玩出個名堂,玩有所獲呢!但愿這是有可能的,我想這樣的課堂也就能教出個名堂來了。
這節課,我是這樣設計的:導入課文時,在黑板上板書一個“玩”字,讓學生先進行一個說話訓練:你們玩時爸爸媽媽會怎么樣說你?說時加上爸媽說話時的動作或表情,然后我讓學生通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概內容,誰玩出了名堂?玩什么呢?怎么玩的呢?玩出了什么名堂?學生都能夠答出來,可都說是做出顯微鏡,發現微生物,為了區別“發明”和“發現”,我乘機引導,我讓學生補充板書,顯微鏡,填上一個用“發”字組成的詞。突破了詞語關。同時進行相關的練習,及時加以鞏固。第3和第5自然段很簡單我采取了以讀代講的方式。而第4自然段是難點,我遞進式的提出幾個問題:怎樣玩放大鏡?有什么新發現,后來又有什么新玩法?結果發現了什么?在學生交流后,我出示有趣的是微生物的放大的圖片,學生在看到課件上的圖片時,表現得有點驚恐,我順勢追加一句:很可怕?在我們的身上,我們的課桌椅里,都有很多很多的微生物呢!學生們更害怕了,有的甚至抱成一團了,多可愛的孩子呀!此時再引導學生交流資料袋,了解微生物。學生應該記得更扎實了!總結課文時,讓學生體會他為什么會玩出名堂?帶著贊嘆的語氣讀文后的泡泡,最后對學生溫馨提示:玩可要節制喲,否則的話就是浪費時間的行為哦。
在教學中,既注重了學生基礎知識詞語的理解,又進行了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課前的說話訓練教給學生描寫人物的方法,注重突出人物的動作神態和表情以表現人物,實質上這是一個寫作方法的培養,總結時,讓學生用贊嘆的語氣讀泡泡,充分運用教材,提升了學生情感。尤其是最后的溫馨小提示,根據學生特點說明玩的兩面性,又提醒學生如何合理的玩,用溫馨提示的方式出示出來更能易于接受。
但是這節課的遺憾的是在和學生互動的過程中,會過多關注教學的預設,有點脫離學生的現聲生成,沒能更好地融于課堂。這是我今后的課堂都要注意的!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14
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課文是教會孩子學會觀察,觀察身邊的人和物,發現自然界的秘密。學習《玩出了名堂》這一課時,首先,我以問題為線索:“列文虎克怎么玩?玩出了什么名堂?”從初讀課文入手,到熟讀課文總結,所有的教學活動都以這個問題為突破口引導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學生就圍繞著我提出的問題進行學習、交流、討論。一節課下來,很是輕松,學生對課文內容掌握也很順利,上完本課,感觸很深,似乎沒費多大勁兒,完成了本課,而效果也不差。無論是基礎還是文本內容,算是落到實處。
其次,我在教學時結合課后小練筆:平常我們都愛玩,讓我們來寫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獲吧。讓學生閱讀感悟寫法。怎樣寫玩時快樂情形,這是在本課中要滲透的重點。本文講述的是列文虎克一邊看門,一邊麿鏡,玩玩放大鏡。再次玩放大鏡,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發明了顯微鏡。接著寫他在玩顯微鏡的過程中,發明了顯微鏡,接著寫他在玩顯微鏡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就以一個“玩”字穿起了整個故事。將主人公“玩”的過程及收獲寫得淋漓盡致,使文章層次清楚,重點突出。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出玩時的情形呢?這里我結合寫作知識點作了詳細的點撥。首先回憶哪次“玩”給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認真回想自己平時最喜歡玩的游戲是什么,如:捉迷藏,蕩秋千等。然后把最喜歡的一次“玩”的玩法和玩的過程作為重點寫下來,并寫出玩時的樂趣和感受。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15
我在教學《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時,課前首先設計了一個說話訓練:談談你們玩時爸爸媽媽會怎么樣說你?說時加上爸媽說話時的動作或表情。然后在讓學生通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概內容,并提出思考題:誰玩出了名堂?玩什么呢?怎么玩的呢?玩出了什么名堂?學生都能夠答出來.另外,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集體討論解答,這樣激發了同學們的閱讀興趣,為學習課文打下了基礎。
《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是以“玩”字貫穿全文,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發明創造是在不經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實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過程中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驚世界的名堂。所以這篇課文在教學中要緊扣“觀察”這一主題,目的是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觀察事物的習慣,啟發學生在平時的玩耍、游戲中,細心觀察,有所發現。我遵循這一特點在教學時,先讓孩子們說說自己平時喜歡的游戲和在玩游戲中的體會,從玩中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
在第二課時教學時,由于第一課時學生已經能夠理解課文內容,并能講述這個故事了,所以本節課的重點放在交流感悟和小練筆上。學生相互交流了受到的啟發和感受后,又進行了二十分鐘的小練筆:“平常我們都愛玩,讓我們來寫寫玩中的樂趣和收獲吧。”還未下課就已有學生寫完了,我讓這些學生站起來讀自己的作品,學生興趣很高,從孩子們的字里行間中感受到了他們的快樂和收獲,下課時已有百分之八十的學生寫完了。看來,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他們就樂學易寫。
不足點:在課前同學們都能說出自己玩得如何精彩,可在第二課時小練筆時很大一部分同學記的是“流水賬”,學生說的精彩寫的平鋪直敘。怎樣扭轉這種局面呢?我有些困惑,但我在今后的教學中會不懈努力,一直探索。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16
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課文是教會孩子學會觀察,觀察身邊的人和物,發現自然界的秘密。今天,我們要學習《玩出了名堂》,孩子們很是感興趣,試想:都是八九歲的年齡,誰不喜歡玩呢?
可是,能在玩中出了名堂,并不是很簡單,在上這一課時,我想玩是孩子的天性,通過玩卻能出名堂,學生一定會非常喜歡這篇課文的學習,所以教學時,我有意識地以問題為線索:“列文虎克怎么玩?玩出了什么名堂?”
從初讀課文入手,到熟讀課文總結,所有的教學活動都以這個問題為突破口引導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學生就圍繞著我提出的問題進行學習、交流、討論,敢說、愛說的現象令我欣喜。一節課下來,很是輕松,學生對課文內容掌握也很順利,但我有一種感覺:學生學到了多少?對他們的啟發又有多少呢?是個未知數。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個性閱讀的意義還在于: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傾聽不同的聲音,見識各種各樣的觀念。
閱讀教學是為了引導和幫助學生閱讀,老師對課文的解讀,不能代替學生的閱讀與理解。而我在實際操作中卻忽視了這一點,把學生的思維局限于一個圈內,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放開與收攏之間有著一定的關聯,在實踐教學中我還需要歷練。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17
在教學《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我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讀書的訓練,讓學生能夠在讀中感悟,力求讓學生讀透、讀精,讓學生在閱讀的實踐中體驗語文情感,豐富語文的積累。
在導入課文時,我這樣引導學生:“同學們,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同學們平常愛玩什么?爸爸媽媽是怎么對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嗎?”學生說的津津有味。你們玩時爸爸媽媽會怎么樣說你?說時加上爸媽說話時的動作或表情。這樣的開頭主要是讓學生明白玩的含義,同時還能引導學生,我們不能只為了玩而玩,要會玩,還要把有意義的玩堅持下去。接下來,我讓學生通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概內容,誰玩出了名堂?玩什么呢?怎么玩的呢?玩出了什么名堂?學生都能夠答出來,可都說是做出顯微鏡,發現微生物。
閱讀是讀者個性化的行為,閱讀的過程是富有創造性的過程。閱讀教學是為了引導和幫助學生閱讀,老師對課文的解讀,不能代替學生的閱讀與理解。在本課的教學中,在理解課文時,我采用默讀、指名讀、賽讀、有感情的讀等方法,培養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
不過,我這堂課的不足是,沒有把文中加“”的地方著重理解,我以為不難,學生都能知道特指的意義,但是,學生在做練習題時還有個別學生出錯。看來這也是需要特別強調的,課堂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達成教學目標的過程。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18
《玩出了名堂》這
在教學中,我從“玩”字入手,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了解本課中的“名堂”是指列文虎克的新發現。這節課學生參與熱情很高,特別是一些男孩子對這樣的科學知識學得很有興趣,并能通過自己閱讀,學懂課文。而我在教學時也理所當然地認為列文虎克玩放大鏡而發明了顯微鏡從而發現了微生物。當課后我與教研組的老師聊起時,才知道原來顯微鏡不是他發明的,是一個叫詹森的眼鏡制造匠人于1590年前后發明的。怪不得課文中只提到他“做成了一架簡單的顯微鏡”,沒有提到“發明”。看來是我在備課時,太粗心,沒有對文本進行仔細咀嚼。我又查閱了資料,原來列文虎克不是無意磨鏡片,而是由于買不起放大鏡,偷學了磨鏡片的技術。回去研究后才制成了簡單的顯微鏡,并且在后來又制成了當時世界上放大倍數最高的顯微鏡。回到課堂,我向學生道了歉,并糾正了這個知識性錯誤。
看來對于每一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19
《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以“玩”為線索,以“名堂”為中心,所以在教學時我把“玩”與“名堂”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提出“列文虎克是怎樣玩的,玩出了什么名堂”這個貫穿全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我想方設法地創造機會,大膽地讓學生表現自我,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如課文的導入時的談話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同學們都喜歡玩,你是怎樣看待這件事的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但基于孩子思想過于嚴謹,所以看法都相對單一。
而在課文理解方面,因為資料不是很深奧,所以放手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閱讀是讀者個性化的行為,閱讀的過程是富有創造性的過程。閱讀教學是為了引導和幫忙學生閱讀,教師對課文的解讀,不能代替學生的閱讀與理解。教師不厭其煩地分析的句子,學生可能“不屑一顧”,不以為然。尊重個性,那又如何照顧全體呢該如何去把握所以在指導方面,我比較注重學生的獨特感悟,學生對列文虎克的磨鏡片的恒心贊賞,就讓他們讀出贊賞的語氣,學生對列文虎克很欽佩,就讓他們讀出欽佩的語氣,在讀中悟、在悟中讀,學生的朗讀能力得以提升。
當學生理解課文資料后,我就不失時機地讓學生閱讀小資料,進一步領會許多發明和創造都是“玩”出來的,鼓勵孩子們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交流自己日常的玩中有沒有發現,讓學生回歸生活,孩子們暢所欲言,此時我安排學生進行小練筆,把自己玩的過程寫一寫。課后發現多數學生基本能把玩的過程寫出來并有所收獲。
總之一句話,課堂應當是屬于學生的課堂,教師的任務是做好引導者的主角。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過去教師主動的“教”為學生主動的“學”,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特征,立足于學生學習興趣的開掘與培養,讓學生在學生中掌握、認識和發現知識,并在深入地探究中獲取學習的樂趣,養成敢于嘗試、追根問底的科學精神,而學生自主與合作意識,也將會因為我們探究的逐漸深入而相得益彰。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20
我在教學《玩出了名堂》一課時緊扣一個“玩”字,讓“玩”字貫穿全文。初讀課文,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發明創造是在不經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實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過程當中善于觀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驚世界的“名堂”。上課伊始,我就以“玩”為線索,針對課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五個自然段,段段寫了“玩”,“名堂”在課文里的意思就是發明與創造。因此,在教學中,我時時把“玩”和“名堂”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提出“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到課文中去尋求答案。
朗讀是學生心靈與課文的對話。引導學生感受、感悟也是閱讀教學的重點所在。在朗讀時我適時地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思考、討論,挖掘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個性表達。讓學生在讀讀議議中增強感悟,豐富體驗,得到情感得到熏陶、思想的升華。
上完這一課,我感覺到自己沒有把握課的重點,課件太細太雜,課文講得太細了,并且忽略了學生自主學習,整堂課始終是帶著學生走,沒有給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學生朗讀比較拖,基于上面這幾點我會好好改進,努力鉆研,爭取把握好課堂,上好每一課,努力學習再學習!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08-30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08-04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02-19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03-28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01-29
關于《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11-20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案例11-20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簡短10-26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精選5篇)11-22
玩出了名堂反思總結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