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課異構評課稿
同課異構的實踐有助于教師之間的交流互動,共同探討教學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提高教學質量和教研水平。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同課異構評課稿(精選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同課異構評課稿1
一、教學目標上分析
三位老師都提出本節課的目標:董老師和鄒老師是研究圓的對稱性,掌握垂徑定理及其推論,但只了解它的證明。劉老師是理解圓的對稱性,掌握垂徑定理,卻重在證明圓的對稱性。相同之處是:學會運用垂徑定理及其推論解決一些有關證明、計算和作圖問題。理解數學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識圖能力。通過圓的對稱性,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審美觀,并激發學生對數學的熱愛.
二、從處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三位老師對教材的不同理解,從不同角度的思考,不同深度和廣度的挖掘,不同的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真正體現了同課異構的趣味所在。本次同課異構活動中,雖然三位老師的設計都由六部分組成,分別是:情景引入、動手操作、合作探究、課堂達標、拓展提升、歸納小結。但是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大家對教材的鉆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三位老師的著重點不同,學生接受水平不一樣,教學方法也有所不同各有春秋。但三位老師都能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
三、從教學程序上分析
三位老師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設計,思路層次分明,結構嚴謹合理,脈絡清晰,環環相扣,過渡自然,對材料理解透徹,引導學生自主動手實踐,操作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三節課授課教師注重學生的自主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1、劉老師從上節課的知識入手引導學生回憶圓的基本概念,為新課的證明做好準備;董老師和鄒老師從趙州橋問題情境引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過若能把這點再深入挖掘,體現更多數學人文文化可能讓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會更濃。
2、三位老師都強調符號語言的歸納。
3、三位對輔助線的作法強調不夠。
4、三位老師對于“知二推(求)三”都有提出,但都沒引導學生深入研究除垂徑定理和推論外的其他的幾種關系,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
5、劉老師課堂知識結構充實嚴謹,只是容量過大,正因為如此,時間安排上有些“前松后緊”。鄒老師突出圓對稱性和垂徑定理概念的證明及其運用上,知識點少,利用變式強化學生對垂徑定理的應用,其中有個亮點就是得出“垂徑定理三角形”
四、從教師教學基本功上分析
整節課中三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1、執教者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非常值得我學習。
2、劉老師更多在學生的組織掌控方面很到位,鄒老師教態自然,舉止得體,教學語言和藹可親,給人如沐春風之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板書設計
三位老師的板書示范性很強,對學生的規范解題都有一定的重視。
綜觀三位教師的課,感覺新課改理念在這三位教師的課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各自獨特的教學模式令人耳目一新,教學設計合理、高效,引導學生活動方法得當,值得學習的地方很多。
同課異構評課稿2
在這雨微風清、草木蔓發、春山在望的三月,迎來了五校聯盟的同課異構活動。高一年級的授課內容為統編教材必修下冊第二單元第5課《雷雨》。
水本無華,相蕩乃生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綻靈光。五位老師的課各具特色,各有精彩,激起了語文課堂的層層漣漪,綻放出斑斕的光彩,帶來了一場春天的盛宴。
以下發言談不上點評,只是談談我感受到的精彩和一點兒思考,不當之處,敬請各位批評指正。
一、將單元學習目標和單篇學習目標融合,確定教學內容
現行部編版高中語文教材把《雷雨》(節選)選入第二單元,并對單元學習目標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不僅要求學生對戲劇文體有一個整體的把握,還要求學生理解作品的悲劇意蘊,感受悲劇的藝術特征,激發心中的良知與悲憫情懷,這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
在這一課時的教學設計中,幾位老師對教學內容的選擇相對集中,分別以人物形象、戲劇沖突、語言對白作為橋梁,帶領學生了解戲劇文本的特征,進而喚起對人物性情的洞察以及對主題的深刻探究,都準確把握了單元教學目標,滲透了大單元意識,清晰地呈現了《雷雨》的教學價值。老師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學生知道在學什么,從這個角度來說,幾位老師的課都是一堂好課。
二、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學目標的落實
《雷雨》向來被視為中國戲劇的經典之作,在中國話劇史上“悲到讓人無從流淚無從釋然”。但因為時代和文化情境距今甚遠,難免有一些“隔膜”。需要和學生的閱讀建立關系,就得考慮到怎樣將時空距離造成的阻隔逐漸彌合。五位老師在教學中各展身手,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促進了教學目標的落實。
(一)情境導入生動有效
一中龔老師以“請你用一句話夸夸我”開場,瞬間點燃了學生的熱情龔老師再以夸贊語的“有個性、有才華”,指出同學們的弦外之音就是長得帥,順理成章引出本節課學習的重點——“心靈暗語”潛臺詞。這樣的自嘲式情境導入真是別開生面。二中馬老師以《我愛上班》的短視頻導入到本課的教學內容——潛臺詞,生動有趣,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支架搭建巧妙有效
一中龔老師和二中馬老師,通過提供臺詞、潛臺詞、舞臺說明等概念,搭建知識支架,通過示范解讀搭建方法支架,讓學生準確把握分析潛臺詞的方法,為學生進一步玩味臺詞做好了鋪墊,讓學生感受到語言之美、語意之豐、語用之妙。體會語言的魅力,回歸語文教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思考表達能力,鑒賞能力。
五中的張婧老師、勝利高中的向仁奎老師、清外的金伴月老師,在導學案中都運用了“人物關系圖”這一支架,卻各盡其妙,與學習目標對應融合,特別是金老師房屋形狀的人物關系圖,非常精妙。老師們讓學習支架成為學生的學習助手,使學生有了更多的自主學習、自主發現。
(三)“任務”“活動”適宜有效
一中龔老師課堂上的學生表演,驚艷全場,固然使因為學生的自身素養較高,也不得不說是老師引導得法的緣故。五中張老師、二中馬老師分角色演讀,勝高向老師人的人物自述,清外金老師的師生合作演讀,化學習過程為體驗過程,化體驗過程為審美過程沒學生把自己代入角色,體會彼時彼境人物的直觀感受,縮小了學生與文本的時空阻隔,從而與人物有了共情心理。
(四)課堂結構邏輯清晰
一中龔老師“概念引入——合作探究——改寫運用”,二中馬老師“場景提示——方法探究——拓展延伸”,都采用了板塊式的教學結構,展現了課堂非常好的邏輯性、結構性、層次性。
勝高向老師的“悲劇形象——悲劇原因——悲劇價值”,五中張老師的“人物經歷——人物形象——悲劇根源”,都采用了主問題的課堂結構,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抽絲剝繭,學生的思維被激活,學生讀出了這個人物的豐富與微妙。這樣的課堂結構,體現了由表及里、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思維過程,這也是課堂上學生應該有的思維發展的軌跡。其實,一堂好課,就是圍繞一個主問題或者一根主線來貫穿始終,然后層層遞進或者螺旋上升。
清外金老師的“揣摩人物——明確沖突——沖突原因”的結構,環環相扣,步步推進,讓學生在語文活動中向文本更深處掘進,去感受人性的美與丑。
五位老師的課堂設計,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對文本的觀照和理解,不僅彰顯了戲劇學習的旨趣,而且還在任務的推進中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突顯,從而將學習目標落到實處,提高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五)師生互動積極良好
從學生學的角度來看,學生積極地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在真實的情境中去學習、去發光,在五中張老師的課堂上,學生發言三十幾人次,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從老師教的角度看,男老師幽默有才華,女老師美麗有氣質,又善于引導,給學生營造了輕松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老師設計的任務、活動,讓學生有足夠的思維空間,有利于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敏捷性的培養,真正體現了教師“導”的作用。
總之,各位老師以單元目標位指向、以任務為導向、以情境為依托、以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依文體而教,展開的體驗式教學、啟發式教學、引導式教學,讓學生合作探究,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鍛煉了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提升了學生的審美素養,真正體現了教師“導”,學生的“學”。
三、以積極的反思促進語文的深耕
(一)文本咀嚼可以再細一點,思維激發可以再深一點,能力培養再活一點,追問再多一點,課堂節奏再慢一點。
讓學生更貼近文本,更貼近語言本身。比如,我們聚焦話語去分析人物形象,除了潛臺詞、稱謂語,我們是否可以關注一下話語的形式:不同的句式對應不同的語調,表達出不同的意義,祈使句、疑問句、較陳述句更為強烈,魯侍萍較多使用感嘆句,表現起憤怒、控訴,凸顯其悲情堅韌、歸命于天、安守本分的形象特征,周樸園較多使用祈使句和疑問句,展現出一個慣于命令、專制強硬、冷庫無情的形象特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出這三類話語形式,揣摩、復現其語氣語調,辨析不同話語形式的感情色彩及隱含的主觀情感態度,進而分析人物的形象特征。
有時候,可不可以帶領學生追問一下呢?走一步,再走一步,多一點啟發式教學,把學生的思維真正激活。只有“活”的課堂,才能培養出“活”的學生,也才能培養出可以遷移的“活”的能力。
有時候,是不是可以慢一點,不要那么著急去完成任務或活動,關鍵處給學生多一些時間和空間,著眼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能力培養。走得快了,難免錯失語文的曼妙風景。
(二)大單元概念下的單篇課堂教學,如何與單元目標結合?如何由教一篇而知一類文體的學習、了解一個作家的風格?如何教出大格局、大氣象?是我們在以后的教學中可以持續思考的問題。
同課異構評課稿3
本周三,我們在多媒體教室聆聽了三節“同課異構”計算課,作為主題性活動的開端三位老師都很重視,認真備課,精心制作課件,教學過程中力求體現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為學生搭建了、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努力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景,引導學生自助、合作學習,使學生們在原有的基礎上有較大發展。可以說三節課教師還在教學態度還是在教學技巧上為我們接下來的數學同課異構課提供了許多的幫助,下面對三節課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三節課共同的優點是:
1、都能夠立足學生實際,因勢利導;
2、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了有效的教學情境,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利用評價有效激勵、調控學習進程;
4、努力做到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思維,提倡解題策略的多樣性、算法多樣化。
5、注重了在計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6、注重對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7、學生的計算能力、解題能力的得到了更進一步的提高。
同課異構評課稿4
本學期第五周,語文教研組圍繞“同課異構,同課異教”,探索實踐性語文課堂教學模式這一主題,深入開展精讀課文,主動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有效性研討活動,切實快速提高我校語文老師的專業水平。
教研形式穩中有變,踏實而生動。結合教研活動的主題,組織好教師的學習、交流。聽展示課的老師對聽課內容進行精心、系統的評點。
從課堂紀律上來說,兩位老師作為資深教師,對課堂的把控都十分到位,兩個班的學生在教師上課時都能認真聽講,仔細做筆記。進行討論時熱烈而不失秩序井然。學生都有良好的習慣,如余庭海老師的學生在小組作答方面訓練有素,夏初太老師的學生能自覺復習應對課前聽寫。
從教學目標上分析,余庭海老師和夏初太老師都能在課前對課標進行深入的分析,在課堂上抓住重點,課堂的主要內容都有穿插,學生能完成教學任務,掌握教學難點。
從教學程序上分析,兩位老師的教學思路設計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合學生實際;教學思路的設計有一定的獨創性,超凡脫俗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如余庭海老師制作了“一雙手”的檔案以及夏初太老師的板書設計都生動有趣,通俗易懂。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思路實際運作有效果,教師在課堂上無脫離教學內容,做別的事情浪費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的現象。如果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再給學生拓展一些知識,如“假如你握到張迎善的手,你會對他說什么?”
從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分析,教學方法多樣化且量體裁衣,優選活用,兩位老師的教學都很有特點且很扎實。在教學中,教師注重引導學生將獲取的新知識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中,真正懂得將本學科的知識與其它相關的學科的知識聯系起來,并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到寫作中去,加深了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學生掌握和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
從教師教學基本功上分析,兩個老師在板書方面都有一定造詣,字體工整美觀,令人賞心悅目。而且兩位老師在課堂上的教態明朗、快活、莊重,富有感染力。教學語言的語調高低適宜,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于變化。
從教學效果上分析,兩個課堂的教學效率都很高,課堂容量大,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學生參與了,投入了;很興奮,也很喜歡。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思考過程包括了知識與技能,還包括了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學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
同課異構評課稿5
今天很有幸作為第二屆高研班的學員參加了區內3位老師的同課異構評比課《一次函數的性質》,有很多的收獲和體會。
一、學生的探究不可完全放手,教師要把握探究的開放同課異構程度。
我們常說要把課堂還給學生,鼓勵讓學生自主發現,但這個放手不可過度,更應該考慮學生的實際和自己對學生的了解程度。這次3位老師都是借陽光學校的班級上課,對借班上課的學生肯定不如對自己的學生了解,所以這次渠老師讓學生自己想一個一次函數,范圍太廣,學生作圖出現了困難,又很不幸地抽到了成績不是很理想的學生板書,結果花了很多時間在畫圖上。這樣不但不能凸顯本節課的探究性質這一重點,偏移到了畫圖指導上了,而且造成后面環節時間緊張,本來設計的與情景問題呼應的解決情景問題環節都很遺憾地跳過了。建議這里改成老師給定幾個函數,再由學生分組畫圖會好些,這樣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學習互助。這次我要上區里公開課,也是探究性質:平行線的性質。我想我也要設計好探究的開放程度,不能一上來就讓學生探究,而是以已有知識為鋪墊,層層遞進,在學生有所啟發后再讓學生探究。
二、學生練習時教師也應“忙碌”起來。
聽課中匯賢學校的張老師在學生練習時的處理方法給我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其他兩位老師,包括我自己,在將練習題出示給學生后,往往讓學生思考或試做,教師會等待或巡視,然后問,誰會做,在會做的同學中挑選一個去板書,然后繼續巡視。在這個過程中,甚至有時會是一種假巡視,根本沒有真正關注學生做得怎么樣,仿佛就是在等待板書的同學快點寫完。而張老師是這么做的:她先出示習題給學生,過幾秒后馬上問學生有思路的舉手、會做的舉手,這樣一下子得到了學生對習題的接受情況反饋,這時總會有些學生害羞或思維緩慢不愿舉手的,張老師就說兩邊比一比,哪邊舉手的同學多。初中生都是集體榮譽感特別強的,一聽這個,那些會做但沒舉手的同學便馬上舉手了,思維緩慢的同學也促進自己快速思考問題了,這便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張老師不時鼓勵:“這邊舉手的多!”“這邊同學要加油!”等等,使每個同學都積極思考起來,老師也從中得到了學生對習題的反饋,這時老師再抽同學去板書。學生板書時,張老師也不閑著,而是手拿紅筆,讓做好的同學給老師看看,并且盡量是分散到班級各個區域,可以讓得到批改的同學給周圍同學以參考,如果看到寫的好的,還會再讓這個同學去板書。整個過程中學生有做題、比較兩位同學的板書或教周圍同學,老師則早已掌握并反饋了多位同學的練習完成情況,帶來的一定是學生對知識的鞏固掌握了。我想這個辦法我也會在今后的教學中加以運用,但是也同樣要把握度的問題,不能東施效顰,太多的鼓勵話語會影響正在思考中的學生。
三、練習設計有坡度,帶領學生逐步由淺入深。
在練習環節,張老師設計了一個選擇題,而課本一上來就是簡答題,這個選擇題看似簡單,實則是為學生搭建了一個臺階,讓學生慢慢地進行思維熱身。而解答題部分,也分成了三個小問題,逐個解決,學生學得不吃力,反饋及時,不知不覺中逐漸解決了原本有難度的問題。我在這次設計中,也可從選擇或填空等題型而且是容易解答的開胃小菜入手,大題設計成坡度題,引導學生逐步完成大餐。
以上就是我的點滴體會,我覺得“學到”不是最終目標,學到后去實踐并不斷改善變成自身的優點才是我所要追求的目標,所以,每一次聽課,都是抱著“先學人所長、后補己之短”的觀念而去,而我也確確實實學到了所長,至于能否學到后自主地補己之短則是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不斷實踐和思考的。
同課異構評課稿6
聽完李老師和孫老師同課異構的《四個太陽》以后,感觸頗深。《四個太陽》這篇課文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作者憑借豐富的想象力和獨特的創造力,畫出四個不同顏色的太陽分別送給“夏、秋、冬、春”,表現出作者希望一年四季時時美麗、處處舒適的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
李老師執教的《四個太陽》一課,充分考慮了一年級學生的特點,通過創設情境,掛蘋果的游戲鞏固生字詞。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例如,拍手讀,齊讀,指名讀,小老師領讀,教師范讀,閉眼想象讀,男女生比賽讀。這些都突出了學生的自主性,強化了學生的主動學習的習慣。精美的貼圖報書,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李老師課堂上的點點滴滴都是我學習的榜樣。
孫老師在執教過程中,通過主線問題“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的太陽?”引領全程,思路清晰。通過多種方式的識字方法,強化記憶。例如,隨文識字,兒歌識記方法,字理演變,聯系生活實際等方式。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同課異構評課稿7
9月19號第二節,在多媒體教室,聽了老師講的《登高》一課,這是學校安排的“同課異構”課。總的感覺:第一個視頻不錯,無論是朗讀、講解,還是畫面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覺,直觀形象,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教學程序設計的不夠好,感覺有點亂。課堂容量也有點小。具體點評如下:
一、導入自然,比較識記。
由登高詩導入,分了三類:
1.登高望遠,思親懷鄉。
2.登高望遠,傷時悲己。
3.登高望遠,抒懷勵志。
既鞏固了以往積累的古詩,又激發了學生學習新詩的興趣。
二、教態自然大方,語言規范。
能夠運用普通話教學,但語言較平淡,在講述的過程中缺乏激情,不能很好地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
三、教學方式靈活,注重了學生的朗讀練習。
整堂課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體現得較好。如學生借助注釋理解詩意、自讀、分組讀、指名朗讀古詩、聽課文朗讀錄音、默寫等,讓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會詩意,感知詩人的情感。
四、視頻不錯。
視頻中有景,有講解,有朗讀。比較新穎,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五、存在的不足:
1.教學程序較亂,隨意性較大,沒有精心設計教學程序。視頻不錯,但播放時間不是恰到好處,且有重復之感。思考題出示后,沒給學生留思考的時間,直接出示了答案。課件應該自己再好好修改一下。
2.詩意、重點句子的賞析,教師應作適當的講解,引導學生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時間安排不夠合理,容量較小,后半節課感覺沒事可干。
六、建議:
1.提倡教師范讀、領讀,帶著學生進入詩中,這樣學生朗讀的時候能有個借鑒。
2.應該全方位地了解詩意,然后讓學生默寫,就容易的多了。
同課異構評課稿8
11月27、28兩天進行的語文同課異構教研活動讓我受益匪淺,下面談談幾點體會:
這種教研活動是一種多層面、全方位的合作、分享、交流、提升的教學研究模式,可以更好地比較不同的教師對同一教材內容的不同處理,比較不同的教學策略所產生的不同教學效果,并由此打開教師的教學思路,體現教師教學個性。
(1)有助于激發和調動教師的潛能。
教師的教學設計其實就是教師根據自己對課程的理解,對課程內容的一個再開發的過程。而教師對課程內容的發掘,到教學策略的選擇,從對問題的設計,到課堂氛圍的營造,甚至用一套什么樣的語言,背后都有執教者思想的底蘊,而這種底蘊與教師對教育的認識、專業知識水平、課堂的管理能力、甚至性格特征等都有著密切的關系,
(2)有助于突出學生為中心。
首先“同課異構”是由學生學習的基本特點決定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課程內容要關注學生的經驗,數學課程標準也對關注和豐富學生的經驗提出了具體的要求,這對深化教學改革、促進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3)同課異構提供了教師反思進步的平臺
通過同課異構比較,有助于執教者反思自己的課堂;作為聽課者,教師不能閑著,要讓自己的思維運轉起來,及時的進行反思,而這時的反思更多的是比較,因為聽課也是“同課異構”的參與者,同樣也是執教者,所以對教材應該是研究得很透,這時的聽課,就是兩者的思維碰撞,往往會碰撞出燦爛的火花,我們要將這火花記錄在聽課筆記上,這些在課堂環境中產生的靈感往往是轉瞬即逝的,我們只有及時捕捉起來,才能在課后精細整理,深刻總結。
(4)有助于教師獨立思考能力的提高。
"同課異構”教研模式促進了教師積極參與意識,通過對比操作性強,有利于教師對新課程理念與方法的把握,有利于教師把先進的教學理念轉化為實際的教學行為。這種模式也迫使每位老師在教研中必須去深入地觀察,分析、比較,并提出個性化的意見,提高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與教學領悟能力。因此,這種教研方式在校本教研中被廣泛使用,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課異構活動有效地促進教師在開放、多元的教學環境中,學習和借鑒他人的教法和經驗,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有助于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從而推動教師專業化發展。
同課異構評課稿9
本次教學活動中,兩位老師分別針對“區域地理——中亞”部分內容進行同課異構的課程設計,并選取了金山中學高二年級的兩個班級進行現場教學。有幸參與旁聽后,我發現兩位老師在內容的選取,教材的處理,課堂組織方式,以及學生的引導等方面都存在著自己獨到的處理方式。
一、內容選取與教材處理。
在內容選擇與教材處理方面,兩位老師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但是課堂知識點安排的方面又有共同點,可以很清楚兩位老師都基于全國卷的問題組織形式進行課程知識的處理,注重圍繞一個核心要素多方面設置問題并著重探究地理規律與地理特征成因。
林老師主要選取“中亞的自然環境以及自然條件對農業活動的影響”兩個知識點,結合常見的區域地理考察方式,包括氣候類型與地理位置,降水分布與水汽來源,地形特征描述,河流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描述,鹽度等地理原理規律的應用,區域可持續發展等各個方面,將知識點整合成探究活動。在課程設計中,選取自然環境三個重要組成因素——地形、氣候、河湖,重點針對中亞地區典型地理事物——內陸湖進行深挖,由表及里,從特征到成因再到相關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拓展。注重區域地理整體性分析,尤其重視對自然地理環境各表象特征的成因分析,著重強化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提取信息能力。
郭老師主要選取“地理位置特征和范圍”和“地形”兩個知識點,主干知識不多,但是每一個點的處理很細致。通過學案式的安排,將基本概念與方法進行細化和建構,給學生提供了詳細且富含條理性的思維模板。在課程設計中,重點強調全面化,細致化。以中亞為背景將每一個地理位置特征(半球位置、經緯位置、海陸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結合圖像、題目進行細化理解。并以中亞區域定位為切入點,回顧了三種常見的區域定位方法。而對于地形更是從特征描述,細致到結合特殊地形成因,比如沙漠(丘)地貌成因,細致到微觀地貌對氣候的影響,如沙漠對氣候的影響等。著重學生知識的建構與思維模板的建立。
二、課堂組織形式在于引導
總體上,兩位老師在課堂組織上都很重視學生的自主思維活動與啟發式教學,但具體落實又有所差異。
林老師沒有采用學案,但是問題設計著重承接性以及引導性,層層遞進,逐步深挖,往往上一個問題就引出下一個探究活動的背景。而在引導的時候點到即止,留給學生比較充足的思考空間,思維量充足,而在答題訓練的時候非常重視答題思路的引導,并細致地糾正學生存在的思維誤區。總體上達到了新課標理念里在老師引導下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這一要求。
郭老師采用學案,將課程里比較重要的知識點羅列、挖空,結合相關的題目,圖像,讓學生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完成答題模板的建構,結合相關的題目與背景資料,將思維模板進行活用,引導學生全面的思考問題。
總結兩節課,獲益良多,林老師將區域自然環境各要素整體性以及區域特征成因分析糅合在問題探究的處理形式很值得在課堂教學中應用。而郭老師對于思維模板的建構對于復習課的知識點整合很有指導意義。但是由于學生的主體不同,該次同課異構主要是面向金山中學的學生,與面上的學生學情不同,所以在具體借鑒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學情進行調整,增加更多背景材料,延長思維時間,細化引導問題的設置,由更簡單的問題入手,逐步引導學生完成相關的學習活動。
【同課異構評課稿】相關文章:
同課異構評課稿(精選6篇)09-23
同課異構評課稿(通用12篇)04-21
金色的草地同課異構評課稿(精選5篇)11-21
語文同課異構聽評課活動報告06-19
同課異構聽評課簡報(通用11篇)03-10
高二地理《中亞》同課異構評課稿02-02
同課異構總結03-15
同課異構的總結07-25
同課異構簡報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