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教學設計20篇【精】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爬天都峰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善于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的道理。
3.養成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品格。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懂得善于從別人身上汲取能量的道理,養成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品格。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講授法、小組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出示天都峰的圖片,教師對天都峰的相關知識進行介紹:
“天都峰是黃山“七十二峰”中最險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階大約有1.5公里長。天都峰最險處是鯽魚背。它是一道長約十幾米,寬不過1米的狹長光滑的石脊,石脊兩旁是萬丈深淵。”
由此引出本節課所學內容,并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1.學生朗讀課文,朗讀的過程中注意字音,自學生字詞,畫出不理解的詞語,用查字典和練習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教師對較難的詞語如猶豫、奮力、居然、汲取等進行講解。
2.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深入研讀
具體賞析文中語句:
1.學習第二自然段,說說課文中是怎么寫天都峰的“高”和“陡”的'?
2.學習課文第三、四、五自然段:劃出老爺爺和“我”的對話。
出示對話:“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峰?”“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峰?”思考:他們所說的話中都有一個“也”字,這個“也”是什么意思?他們互相懷疑了嗎?表現了他們的什么精神?
3.學習課文六、七自然段,提問:“我”是怎么爬天都峰的?劃出與動作相關的詞語。(“攀著鐵鏈上”、“手腳并用向上爬”。)
4.學習課文第八、九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爺爺為什么要互相道謝?他們的對話中都有一個什么詞?這“勇氣”體現在哪里?
明確:體現在他們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沒有勇氣,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
(2)你從他們的話中體會出什么?
明確:一個人只要有決心,有勇氣,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
5.學習課文第十自然段。
(1)爸爸為什么說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明確:因為這一老一小,雖然互不相識,但是都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勵,互相學習。
(2)你從爸爸的話中體會出什么?
明確:這句話告訴我們,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才能取得進步。
(四)拓展提高
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讀出文中不同人物的語氣,也可以加上表演。
(五)課后練習
在課下也把一件通過自己的努力而最終克服困難的事情寫下來,下節課在課堂上進行交流。
五、教學反思
這課的重點是“我”爬天都峰的過程,難點是讀懂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話:“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天都峰的“高”和“陡”這兩個特點,讓學生找出相應句子,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讓學生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要爬天都峰的艱難和不易。接著以爬山的前后為線索,找出爬山前“我”的所思所想、爬山中“我”和老爺爺艱難攀登、爬山后“我們”的喜悅的心情的有關詞語、句子,引導學生進行理解體會。在理解中,我緊緊抓住小女孩和老爺爺爬山時的動作詞。如:“奮力“、“一會兒……一會兒”、“爬呀爬”、“終于”等詞語,從中體會到爬山的艱難。又從小女孩和老爺爺的兩次對話中,抓住“居然”“也要……才……”這些詞語來理解體會小女孩和老爺爺能從對方身上“汲取”力量的精神,突破了教學難點。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會認讀6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峰頂、似乎、忽然、白發蒼蒼、奮力、終于、辮子、勇氣、決心、居然、力量等詞語。
2、了解大意,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體會天都峰的天險,抄寫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體會天都峰的天險。
2、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教學難點:
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聯系實際,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登過黃旗山嗎?(課件出現“登黃旗山”)(部分學生答:登過)
誰能談談登黃旗山的感受?(生:辛苦、高興……)(再出現“登:踩、腳向下用力”)
而這里有個小妹妹面對這天都峰(出示“天都峰圖”)卻是“爬”的,請跟老師寫一寫這個字。請注意“爪”字里的是豎,別寫成“瓜”。
天都峰位于黃山東部,海拔1810米。鯽魚背是天都峰最險處。它是一道長十幾米,寬不過1米的狹長光滑的石脊,石脊兩旁是萬丈深淵。
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看她“爬天都峰”的驚險經歷。請讀課題——3、爬天都峰。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自由讀課文,注意要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
2、學習生字詞。
(1)學習6個會認的生字。(陡、鏈、顫、攀、鯽、呵;重點:顫的發音)
A請個同學來讀一讀,師指導全班讀準“顫”。
B藏在詞語,你還能讀準嗎?全班齊讀(出示:筆陡、鐵鏈、發顫、攀樹、鯽魚、笑呵呵)
(2)學習10個會寫的生字。(出示:峰、頂、似、蒼、仰、咱、奮、辮、勇、居)
A請自由地讀一讀。
B重點指導檢查:后鼻音“峰、頂、仰”;平舌音“似、蒼”
C請男女讀詞語:峰頂、似乎、仰望、白發蒼蒼、咱們、奮力、辮子、勇氣、居然、力量、忽然、決心、終于。
D重點指導寫:勇、辮。(說易錯處、書空、組詞、區分瓣與辮)
3、再讀課文。
小妹妹爬的這座天都峰有什么特點呢?請默讀課文,邊讀邊用直線畫出有關的句子。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體會天都峰的天險。
1、誰來讀讀你畫的句子?
出示:啊,峰頂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
這兩句感嘆句分別告訴了我們天都峰有什么特點?(在題目旁板書:高、陡)
2、品讀重點句子。(描寫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
(1)品讀“高”的句子。(看圖)
啊,多高的天都峰呀!請你來讀一讀!(兩個學生、齊讀)
(2)品讀“陡”的句子。(想象畫面)
A這天都峰不僅高,還很陡,請邊讀邊想象如果是你站在山腳所看到的畫面。
B請問你剛才看到了什么?(生:)請你帶著自己的想象讀一讀!(理解“似乎”)似乎可以換成哪個詞?(生:好像)
C實驗(出示鏈子):如果這是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展示“掛”紅色),你認為陡嗎?(生:很陡,幾乎垂直)讓你站在上面,有什么感覺?(生:好怕、發抖、真叫人發顫!)請你帶著這種感覺讀讀。
(3)全班讀重點句子
師:看著這么高而陡的天都峰,我怕得腳都抖起來,請讀——
師:實在太危險了,我怕得大叫起來,請讀——
3、面對天險(板書),小妹妹有信心爬上去嗎?(生:沒有)請讀句:我爬得上去嗎?
四、學習第三至五自然段,體會一老一少的決心。
1、就在這時候,發生什么事呢?請輕聲讀一讀第三至五自然段。
2、誰來說說發生什么事?(生:一位白發蒼蒼的老爺爺來了,跟小妹妹一起爬。)
3、展示對話:
老爺爺叫:“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峰?”
我點點頭,仰起臉,問:“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峰?”
A個別演讀。
B請大家邊讀邊想象一下當時他們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4、交流想法。
(生:老爺爺在想年紀這么小的小妹妹也敢來爬天都峰,真了起,我怎能輸給他呢……小妹妹在想年紀這么大的老爺爺都能爬天都峰[哪個詞看出年紀大:白發蒼蒼],我怎么會不能了……)
小結:就這樣,他們在心里都樹立信心,還決定一起爬上去。(板書:樹立信心)
5、男女分角色讀對話,師讀旁白。
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讓我們一起來重演這有趣的一幕,請男同學當老爺爺,女同學當小妹妹,請捧起書做好準備……
五、總結。
最后,他們有沒有戰勝天險,爬上峰頂呢?(生:有)
下一節課,我們就繼續探究他們是怎樣戰勝天險的。(板書:戰勝天險)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 篇3
一、設計理念:
1.把讀的訓練放在首位,在讀書中教給學習的方法。
讀書貫穿教學活動的始終,采取多種形式,訓練學生正確閱讀,深入理解,使學生在讀中感受,讀中理解,最終達到感情朗讀,以培養學生的語感。
2.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激發學生主體潛能,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盡可能地讓學生自我活動,自主讀書、思考,參與議論,參與交流,有機地把各種方式恰當地安排、組合,使學生始終有一種自覺、主動、熱情的學習狀態。
3.挖掘教材的創造性教育因素,啟發學生合理想象,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課文沒有直接、明顯地寫出老爺爺爬天都峰的思想變化及攀登天都峰的具體過程,但可以讓學生在想象的空間里去塑造老爺爺奮力登山的生動形象,從而對他們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爬上天都峰的過程。
3、培養學生從小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品格。
教學重點:
理解天都峰高、陡的特點及“我”和老爺爺爬上天都峰的艱難。
教學難點:
讀懂課文最后一段中爸爸說的話:“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三、教學資料準備:
1、教學掛圖。
2、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揭題,勾畫心中的天都峰。
1、上課時我們學習了第3課的生字新詞,接下去我們來深入理解課文,一起隨著課文中的小姑娘去爬一爬天都峰,看看我們能有什么收獲。
現在,我們來到了天都峰腳下,站在天都峰腳下,我看到——(引讀第二自然段)
老師教給你們一些讀書方法,一邊讀一邊想,把你想像的天都峰用最簡潔的線條畫出來。看誰畫得最快,最好。
2、學生勾畫心中的.天都峰,點評交流:
你們覺得這位同學畫出了天都峰的什么特點?
預設學生回答:天都峰很高,云彩在它的腰間飄來飄去。
天都峰很陡,石級和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
師:用你的動作表示一下石級和石級邊上的鐵鏈從天上掛下來。
師:一個掛字,讓你感覺到了什么?
學生回答:石級筆陡筆陡,好象直上直下。
(通過勾畫心中的天都峰,讓學生把課文的語言文字轉化為自己的理解與體會,更直觀形象地認識到天都峰的“高”、“陡”和“險”的特點。)
3、課件出示天都峰,天都峰這么高這么險,那我們能用自己的朗讀表現出來嗎?
學生試讀,指名讀,教師評價學生的朗讀:
看見了,多么高的天都峰啊,在云彩上面哩!
看見了,石級和石級邊上的鐵鏈,好象天梯,通往藍天,真叫人發顫!
過渡:天都峰比云彩高,而且筆陡筆陡,爬天都峰難呀,難于上青天,我站在天都峰腳下,想些什么?
是呀,很多游客都和這個小姑娘一樣,抬頭望著天都峰,害怕了,猶豫了(板書:猶豫)
能爬上天都峰的,都是勇士呀!這個小姑娘有沒有爬上天都峰呢?她是怎樣爬上天都峰的,是什么力量讓她勇敢地爬上了天都峰頂?我們來看課文。
(二)、深入讀議,理解“我”和老爺爺爬上峰頂的過程。
1、請大家快速閱讀課文第三節到最后,用筆把小姑娘是怎么爬上天都峰的句子,用橫線劃出來。(學生自學)
2、交流: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我奮力地向峰頂爬去,一會兒攀著鐵鏈上,一會兒手腳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樣……
朗讀點評:
讀到“奮力”、“攀著”、“手腳并用”,你為何特用力?
你才花這么點力氣爬天都峰,我真替你擔心啊!
小心摔下去!抓緊鐵鏈喲!
看到了,你使出了渾身力氣!
看到了,你的雙手緊緊地拉著鐵鏈奮力地向上爬。
爬呀爬,小姑娘終于爬上了天都峰頂。老師看到有的孩子讀的時候笑瞇瞇的,就像自己也爬上了峰頂一樣。請大家再讀一讀,好多小臉兒都笑起來了,多可愛啊!(板書:奮力攀登)
3、想象說話:那么老爺爺又是怎樣爬天都峰的呢?你好象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4、“爬呀爬,我和老爺爺,還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頂。”大家覺得老師讀的和課文中有什么不一樣的嗎?那句子中有了“終于”這個詞,讓你感覺到什么呢?請你們自己試著讀一讀,同桌交流一下體會。(學生自由讀,談體會)
5、理解得很好,那你能把你的體會通過讀表現出來嗎?(指名讀,齊讀)
(說明:這一環節主要通過多種形式讀,指名讀,評讀,同桌讀,齊讀,體會“我”爬天都峰的艱難和“我”不怕困難,奮力向峰頂攀登的勇氣。啟發學生緊緊抓住重點詞語進行理解——從抽象的“奮力”,到具體的“攀著鐵鏈上”“手腳并用向上爬”,再到“終于”包含的艱辛與喜悅,有詞句意思的理解與指導,有讀的訓練,有情境、形象的想象,有情感體驗的表達。教學環節緊緊相扣,內容理解步步深入,以期達到語言訓練落實到位,情感體驗貼切、細致,問題解答巧妙、自然。)
(三)、啟發想象,回顧前文,理解“我”和老爺爺是互相鼓舞,爬上峰頂的。
1、站在天都峰頂,我、老爺爺、爸爸說了些什么?(指名分角色朗讀)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請提出來。
2、學生質疑:
(1)、我和老爺爺為什么要互相道謝?
(2)、爸爸說的話是什么意思?
3、小組討論以上問題。
4、匯報交流:
(1)、讓我們再回到前面,小姑娘來到山腳下時,看見那么高陡的天都峰,心里是什么感覺?是什么力量使她有勇氣要爬上去?
生:因為她看到老爺爺也來爬山了。
這是一位怎樣的老爺爺?(白發蒼蒼,年紀比我爺爺還大哩!)
當時,小姑娘心里會怎么想?(學生想象“我”當時的心里活動,教師相機板書:不再猶豫)
那老爺爺呢,看到“我”這樣一位小姑娘也來爬天都峰,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讓我們一起來讀讀當時他們的對話。
(2)、出示對話: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峰?
老爺爺,你也來爬天都峰?
指導朗讀,強調突出“也”字。
朗讀點評:是啊,天都峰那么高,那么陡,我年紀這么小,老爺爺年紀那么大,卻都來爬。他們是在互相驚嘆,互相欽佩。這一老一少真是不怕困難,勇于攀登啊!
(3)、在爬山途中,當他們覺得累得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想象一下,他們又會怎么互相鼓勵呢?
預設學生回答:我想老爺爺爬不上去的時候,小妹妹會說:老爺爺,你——你要有勇氣爬上天都峰,爬上天都峰就可以看到黃山的云海了。當小妹妹沒有信心的時候,老爺爺又會說:小妹妹,無限風光在險峰,你只要爬上了天都峰,你就一定能看到美麗的風景。
師:對,他們始終在相互鼓舞。(板書:互相鼓勵)所以他們要互相道謝,讓我們再來讀讀他們互相道謝的話。(分角色讀對話)
看這一老一少謝得多真誠,所以爸爸要說“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板書:汲取力量)
現在,你明白爸爸說的話的意思了嗎?爸爸笑著說的話是對這一老一小的贊揚。讓我們學著爸爸,也笑著來贊揚這一老一小吧!
(生齊讀爸爸的話)
(四)、總結明理,拓展延伸。
1、你從“爸爸”所說的話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師評點: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共同進步,不管多大的困難也能克服。
2、教師引導:“我們”沿著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許多游人。有的人望著險峻的天都峰退縮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猶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該如何前進……想一想,把你在“爬天都峰”中的感受介紹給大家,讓每個游客堅定爬天都峰的決心。(學生談感受)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陡、鏈”等6個生字。會寫“爬、峰”等11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3、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過程。
4、能過課件感受天都峰的“又高又陡”,從而體會小姑娘和老爺爺爬山前的心理活動;通過朗讀學習并討論了解爬山的過程是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善于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共同進步。
5、懂得善于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培養學生從小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品格。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過程。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教學掛圖。
3、課件。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探究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以舊引新,扣題導入
1、記得二年級時我們學過一篇課文《黃山奇石》,了解了黃山的雄奇秀美,誰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歡的課文來背給大家聽?
2、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黃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誰愿意來介紹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圖片資料?板書:天都峰。
3、這篇課文寫誰爬上了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們又是怎樣爬上去的呢?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帶著問題聽教師范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如:自由朗讀、圈點生字,同桌互聽互讀等。
要求把字音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
3、自學生字,讀準字音,想辦法記住字形。
4、檢查生字詞自學情況:
⑴小組內拿出生字、詞語卡片,互相認讀、正音。
⑵全班開火車賽讀,比一比哪一組讀得既響亮又準確。
⑶小組交流各自學習生字、巧記字形的方法。
三、通讀課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讀課文,聯系上下文疏理字詞含義:
石級:石頭臺階。
仰望:抬頭望。
攀著:(抓著鐵鏈)向上爬。
心顫:心在顫抖,說明心里很害怕。
鯽魚背:結合看圖理解,天都峰最險處。它是一道長十幾米,寬不過1米的狹長光滑的.石脊,石脊兩旁是萬丈深淵。
2、按“爬山前──爬山時──爬山后”的順序把文章分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話說說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疏通課文大意。
四、指導寫字,掌握筆順
1、教師范寫“辮”字,提示書寫時左中右三部分要寫得緊湊,學生描一遍、臨一遍。
2、指導學生觀察、書寫其余生字。
五、布置作業
1、正確、較流利地朗讀課文。
2、抄寫本課生字、詞。
3、把課文第2段描寫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來,讀一讀、背一背。
第二課時
一、緊扣課題,承前啟后
1、作者寫爬天都峰,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討論后使學生明白:因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準確反映出登山的費力、艱難。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體畫面)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象,把文中的話變成自己腦中的“畫”。
學生練讀后指名交流、教師評議,引導學生感受天都峰的險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讀議,體會“我”受鼓舞爬上峰頂
1、在爬山之前,望著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讀課文,圈點勾畫,想想從哪些詞語、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懼的心理。
2、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導讀好問句“我爬得上去嗎?”、感嘆句“真叫人發顫!”以及語氣詞“啊”“哩”等,讀中體會“我”缺乏自信、畏懼退縮的心理。
3、結果“我”爬上峰頂了嗎?自由讀課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說的話,指名朗讀。
4、“我”看到了什么從而下定決心爬上峰頂呢?自由讀課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⑴出示第4段重點句,引導學生深入討論交流,從中感受到“我”受老爺爺爬山鼓勵而下定決心爬上峰頂的內心活動。
⑵體會“我”的心理,指導朗讀3、4自然段。
5、“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讀6、7自然段,畫出描寫爬山動作的詞語。
⑴學生讀書圈劃。
⑵學生交流:
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體會“奮力”是拼盡全身力氣的意思。
從“攀著鐵鏈”、“手腳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艱難。
⑶引讀第7段,從“終于”二字上體會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悅。
⑷體會爬山的艱難、上山后的喜悅,指導朗讀6、7兩段。
三、啟發想象,明白“老爺爺”也是受鼓勵爬上峰頂的
1、老爺爺為什么也能爬上峰頂呢?帶著這些問題一邊讀,一邊想。
多媒體出示思考題:
⑴老爺爺來到天都峰腳下,心里怎么想?
⑵他看見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⑶后來,他是怎樣爬上天都峰的?
2、小組討論、交流,讓學生明白他倆始終相互鼓勵,老爺爺也是受到“我”的勇氣鼓勵爬上峰頂的。指導朗讀。
三、總結課文,明白道理
1、讀爸爸的話,討論:“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爺爺是怎樣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從“爸爸”所說的話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師評點: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共同進步,不管多大的困難也能克服。
第三課時
一、課外延伸,交流課余生活
1、這幾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課余生活記錄下來了呢?請你把一周學做的事情記錄下來,別忘了寫上自己的收獲、感受。
2、指名交流,師生評議。
二、完成作業
聽寫、基礎訓練練習。
三、課后小結
知識技能目標完成地不錯,但是情意目標稍欠火候,對于戰勝困難,互相學習鼓勵品質,只能初步地培養。原因可能是學生家庭條件較好,生活較舒適,沒有碰到過什么困難,所以沒有實際生活的體會。
常規方面今天有了一個很大的突破,學生讀書聲音大了,不再細聲軟語了。下一步將培養學生大聲地回答問題。
【板書設計】
爬天都峰
爬山前──爬山時──爬山后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讀準多音字“相”,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2.理清課文寫作順序,體會我爬天都峰前后的思想變化,懂得遇事要不怕困難,奮發向上并學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的道理。
3.體會課文是怎樣把“我”爬山的過程寫清楚的?總結作者寫一件事情的方法并能應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祖國山川秀美,風景如畫。安徽黃山更是美不勝收。“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可見黃山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黃山由三大主峰組成,天都峰、蓮花峰和光明頂。天都峰以其險峭雄奇,氣勢博大,在黃山群峰中,最為雄偉壯麗。天都峰是鳥瞰黃山壯麗全景最理想之處,因此人們說,不登天都峰,等于一場空。但由于道路險峻,很少有人能輕而易舉登上峰頂,有一個小姑娘,一位老爺爺卻在相互鼓勵下勇敢登上了峰頂,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爬天都峰”這篇課文,去看看吧。
2.板書課題并齊讀。
3.理解課題的意思。(為什么不用登,要用爬)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1.自由朗讀課文,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詞、不理解的詞語,句子都可以畫出來或者在旁邊做上批注。可以問同學,問老師解決。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剛才在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的過程中,老師發現有幾個詞語同學們讀得不夠準確,這一課有個多音字,相(幻燈片出示重點詞語)
3.檢查學生課文朗讀情況(幻燈片出示重點句段檢查朗讀)
4.交流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師:同學們,剛才通過初讀課文,我們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讀懂了我爬天都峰的故事。其實,作者在寫這篇課文時,是先通過精心的構思,以爬山為主線,按照一定的順序,層層推進把我爬山前的心理活動,與老爺爺的相互鼓勵,爬山中的動作以及爬山后的相互致謝一步步展現在我們面前,作者在寫作前精心繪制了一幅寫作思路圖,你能根據他的文字把這幅寫作思路圖畫出來嗎?那作者究竟是以怎樣的思路圍繞爬山來展開敘事,抒發情感的呢?
1.默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畫出課文的.寫作思路。想想作者是怎么把“我”爬山的過程寫清楚的?
(1)學生默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畫出寫作思路。
(2)同桌交流
(3)全班展示,教師相機板書。
2.教師小結。
四、品讀課文,總結寫法。
1.品讀課文2---9自然段,體會作者按照一定順序,抓住人物心理、語言、動作描寫事情過程的寫作方法。
2.有感情的朗讀第二和第十自然段,體會作者所揭示的道理。(幻燈片出示相關句子)
五、總結寫法,拓展延伸。
1.總結寫一件事的基本方法(按照一定順序,將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寫清楚)
2.仔細觀察語文書67頁的,任選一幅,自擬題目,用今天學過的思路圖繪制方式按照一定的順序畫出交流提綱,并照著提綱將看到的、想到的、說的話等具體內容講給同學聽。
六、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本課生字詞語。
2.用學過的方法寫清一件事情。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 篇6
教材分析
《爬天都峰》是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課文。本單元是習作單元,單元語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樣把事情寫清楚的,把一件事情寫清楚”,本課語文要素是“知道可以按一定的順序寫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把事情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寫清楚;學習抓住人物是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把事情發展過程寫清楚的方法。”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借助字理識寫“攀”等生字。
2、學會運用“六要素”把握寫事文章,明白按一定順序寫作讓文章更清楚。
3、借助情境研讀“爬山過程”部分,學習通過抓“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的方法把過程“寫清楚”,并利用情境支架進行言語實踐。
教學重難點
借助情境研讀“爬山過程”部分,學習通過抓“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的方法把過程“寫清楚”。
教學過程
一、明目標——提出“寫清楚”
1.導課。揭示單元語文要素。
2.設境。如果你來寫,會怎么寫這篇作文?
3.定標。這節課,讓我們跟隨黃亦波爺爺學習怎樣把一件事寫清楚。
二、理文序——初感“寫清楚”
1、自由朗讀課文。學習抓“六要素”把握寫事文章。
2、梳理寫作順序。理清課文是按“爬山前、爬山時、爬上后”的順序來寫作。
三、研過程——深悟“寫清楚”
學習任務一:
1、默讀2~5自然段,想想:“爬山前”部分都寫些什么?
2、完成后和同桌說一說。
預設1:點撥“怎么想”
指導有感情朗讀第2自然段,抓天都峰的'“高”“陡”,體會“怎么想”帶來的表達效果。
預設2:點撥“怎么說”
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3~5自然段,體會“怎么說”帶來的表達效果。
學習任務二:
1、讀讀6、7自然段,圈一圈動作的詞,并自己做一做動作。
2、借助字理識寫“攀”字。
預設:點撥“怎么做”
指導朗讀6、7自然段,抓“爬”“攀”兩個動作的詞,體會“怎么做”帶來的表達效果。
學習任務三:第一次比賽(魔尺比賽)
要求:
1、按一定順序寫一個片段;
2、用上“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的方法,把片段寫清楚;
3、寫完后讀一讀。
學生完成學習單,指生讀一讀片段習作。
課下完成習作自評單。
四、拓展延伸
同學們,你們知道黃山四絕嗎?
五、布置作業
運用學到的方法,結合生活積累,發揮想象,完成課堂小練筆《記一次魔尺比賽》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 篇7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6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課文中出現的生詞。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初步了解記敘文的寫作手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文的學習,學會從他人身上汲取力量,養成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通過對重點句子的理解,學會從他人身上汲取力量。
三、教學方法
小組討論、朗讀法、師生合作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大家知道我們四川有哪些山比較出名嗎?你去過哪些山呢?哪位同學能給我們描述一下你去過的山是什么樣的?
今天,我們將跟隨著小作者去黃山的天都峰看看,看看他在爬山的時候遇到了什么人,發生了什么趣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畫出不懂的字詞,小組交流討論,排除疑難字詞。
2.全班開火車朗讀課文,注重對生字詞讀音的檢查。
3.大聲齊讀課文,標出自然段,敘述文章大意。
(三)再讀課文
1.分小組朗讀每個自然段,說出每個自然段的大意。
2.聯系上下文,解釋字詞“石級、仰望、攀著、心顫、鯽魚背”的含義。
(四)研讀課文
輕聲自由讀課文,畫出文章中的.重點語句,并分小組討論這些重點語句表達了什么意思。
1.為什么作者要用“爬天都峰”而不用“登天都峰”或是其它的詞語?
2.“峰頂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說明了什么?
3.“爬呀爬,我和老爺爺,還有爸爸,終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頂”中的“終于”說明了什么?
4.爸爸的話有什么含義?
5.你從作者的這次爬山經歷中感受到了什么?
(五)小結作業
同學們,天都峰如此險峻,然而作者和老爺爺最后都爬上了山頂,他們靠的是什么呢?
大家在假期肯定也去過很多地方,認識了許多不一樣的人吧!大家在課后將自己的經歷寫出來,我們下節課一起來分享。
五、板書設計
爬天都峰
時間:假期
地點:黃山的天都峰
人物:我、爸爸、老爺爺
事情發展:爬山前——爬山時——爬山后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讓學生體會到,一老一小之所以能爬上天都峰是因為他們個人的努力以及彼此之間的鼓勵,從而培養學生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品格。
3.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3.理清文章的脈絡。
教具準備
投影片、圖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文題目,啟發談話
黃山是我國著名的風景游覽區,那里景色秀麗,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四大景觀著稱于世。自古就有“黃山歸來不看岳”的美譽。天都峰是黃山的奇峰之一,海拔1810米。(課件出示2)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跟隨小作者的腳步一起來爬上這著名的天都峰吧!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課件出示3)
《爬天都峰》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講了假日里,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素不相識的老爺爺相互鼓勵,一起爬上天都峰頂的事。
2.學生交流查找的圖片及文字資料。如說說“鯽魚背”名稱的來歷。
三、初讀課文,認讀字詞
1.自由讀課文,認讀生字。
畫出不認識的字、詞,借助拼音或小組內同學之間互相幫助,把字音讀準確。教師可有重點地進行指導。
2.認讀詞語(課件出示4)
石級、鐵鏈、攀登、照相、小辮子、笑呵呵
3.讀準下面的多音字。(課件出示5)
假(jià)日
似(sì)乎
白發(fà)蒼蒼
照相(xiàng)
應(yīng)該
4.以小組為單位,輪流讀生字、新詞。
5.推選讀得好的同學擔任領讀員。
四、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1.把要求會寫的生字用幻燈片展示,讓學生口頭組詞。(課件出示6)
陡、級、鏈、顫、攀、猴、鯽、辮、呵
2.識記字形。(課件出示7)
辮—辯、辨:左右均相同,關鍵是分析中間。
和言語說話有關的是“辯”。
“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有眼睛和眉毛。
“辮”和發絲有關,所以中間是“纟”。
3.書寫提示。
教師示范寫“辮”,提示書寫時左中右三部分要寫緊湊,然后學生試寫。
4.學生自己觀察生字,進行試寫。
五、詞語理解(課件出示8)
石級:石頭臺階。
抬頭望:仰望。
攀著:(抓著鐵鏈)向上爬。
發顫:顫動,發抖。
六、布置作業
熟讀課文。抄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在相互鼓舞下戰勝困難的過程。
2.學會善于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培養從小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品格。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語氣和心情。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新詞
1.聽寫。
2.認讀詞語。(課件出示10)
tiě liàn、pān dēng、biàn zi、chàn dòng
鐵鏈、攀登、辮子、顫動
3.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
二、緊扣課文題目,承前啟后
1.作者寫“爬天都峰”,為什么要用“爬”字,而不用“登”字呢?(課件出示11)
學生討論后,使同學們明白:因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準確地反映出登山的費力、艱難。
2.課件展示天都峰又高又陡的景觀,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讀一讀。(課件出示12)邊讀邊想“在云彩上面”“筆陡”“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等詞句所表達的意思。
3.朗讀體會兩個語氣詞(啊、哩)的作用,讓學生通過形體演示理解詞語。
教師引領學生朗讀“我站在天都峰腳下抬頭望:啊,峰頂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讀后,讓學生用動作演示出天都峰的高,再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天都峰的高和陡。
4.學生練讀后指名交流,教師評議。
引導學生感受天都峰的險峻挺拔、高不可攀及令人生畏的氣勢。
5.讀了第二自然段,同學們有什么感受?積累優美的詞語。
我好像看到了又高又陡的天都峰。
三、深入學習,體會“我”受鼓舞爬上峰頂的情形
1.在爬山之前,望著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課件出示13)
默讀課文,圈點勾畫,想想從哪些詞語、句子中可以看出“我”害怕、畏懼的'心理。
2.指名交流。
出示并指導讀好問句(我爬得上去嗎?)、感嘆句(真叫人發顫!),以及語氣詞“啊”“哩”等。
邊讀邊體會“我”缺乏自信、畏懼退縮的心理。
3.結果“我”爬上峰頂了嗎?自由讀課文的第八至第十自然段。
指出“我”說的話,指名朗讀。
4.“我”是看到了什么才下定決心要爬上峰頂的呢?
自由讀課文第三到第七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1)出示第四自然段的重點句,引導學生深入討論、交流。
(2)“我”和老爺爺的第一次對話。他們所說的話中都帶有一個“也”字,經過討論,讓學生們體會到:天都峰這么高,這么陡,你(您)年紀這么小(這么大)怎么也來爬呀?表面上是雙方都有懷疑,其實是向對方表示敬意,說明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難、勇于攀登的精神。(課件出示14)弄懂句意后,教師可再讓學生討論這兩句對話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出來,并指名朗讀。
(3)體會“我”的心理,指導朗讀第三、四自然段。
5.“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讀第六、七自然段。
(1)學生讀課文,圈畫描寫爬山的詞語。
(2)學生交流。
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奮力”是“拼盡全身的力氣”的意思。
從“攀著鐵鏈”“手腳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艱難。
(3)引讀第七自然段,從“終于”二字上體會爬山的辛苦及上山后的喜悅。
(4)讓學生體會爬山的艱難、上山后的喜悅,指導朗讀第六、七自然段。
四、啟發想象,明白老爺爺也是受鼓舞爬上峰頂的
1.老爺爺為什么能爬上峰頂呢?
帶著問題一邊讀,一邊想。多媒體出示思考題:
(1)老爺爺來到天都峰腳下,心里怎么想?
(2)他看見了“我”,心里又怎么想呢?
(3)后來,他是怎樣爬上天都峰的?
2.小組討論、交流。
讓學生明白他倆始終互相鼓舞,老爺爺也是受到“我”的勇氣的鼓舞才爬上峰頂的。
指導朗讀。
五、總結課文,明白道理
1.讀爸爸的話,討論:“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爺爺是怎樣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從“爸爸”所說的話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師評點:在人與人的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共同進步,這樣,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能克服。
六、課外延伸,培養能力
請你把這一周所做的事情記錄下來,別忘了寫上自己的收獲、感受。
作者寫“爬天都峰”,為什么要用“爬”字,而不用“登”字呢?
教學反思:
1.《爬天都峰》第二自然段中的句子準確、形象、巧妙地將天都峰的險峻峭拔描寫了出來,是學生積累語言的好材料。教這兩句話時,要讓學生在充分朗讀、感悟的基礎上,及時地進行積累。
2.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假設他們是文中的主人公,當時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感受人物的心理,體會爬天都峰的不易,感受主人公勇于攀登的精神。這樣既增強了學生的想象力,又使學生深入地理解了課文。
3.課文中一老一少的對話是重點,采用默讀、引讀、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的方式,讓學生在讀中體會他們復雜的心情。適時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深入思考。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 篇9
設計說明
這篇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了“我”在假日里爬天都峰,“我”和老爺爺互相鼓勵,克服困難,終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事。圍繞單元學習要素,教學設計中重點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如何把“我”爬山的過程寫清楚。引領學生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理清課文脈絡,同時,通過揣摩語言文字,品析寫作方法,體會作者通過對話、動作、心理描寫,把“我”爬山的過程寫清楚。教學設計中,注重朗讀,注重讀寫結合,即時提供語言實踐,提高語文素養。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天都峰風景圖片,教學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自學生字。搜集戰勝困難的名言。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天都峰的圖片,教師進行介紹。(天都峰是黃山“七十二峰”中最險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10米,登山石階大約有1.5千米長。天都峰最險處是鯽魚背。它是一道長約十幾米,寬不過1米的狹長光滑的石脊,石脊兩旁是萬丈深淵。)
2.請學生說一說,欣賞了天都峰的景色,了解了天都峰的資料,你有什么感受?
3.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4.鼓勵學生質疑。
預設:誰爬天都峰?爬天都峰時遇到了什么困難?是怎樣克服困難的?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直觀感受,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為理解課文內容做好了鋪墊。鼓勵學生質疑,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二、初讀感知,自學字詞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一邊讀一邊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級”在“石級”一詞中讀jí,不讀jī;“辮”讀biàn,不讀bàn;多音字“相”在本課讀xiànɡ,另一個讀音是xiānɡ,擴詞:相加、相互。
2.課件出示詞語,檢測生字、詞語的掌握情況。
石級 鐵鏈 攀登 一張相 辮子 笑呵呵
3.重點指導書寫“鏈”“顫”“辮”。(教師相機強調:“顫”在本課讀chàn,“鯽”讀jì。)
(1)請學生觀察,這幾個生字在書寫時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2)教師示范,講解書寫要點。
鏈:注意最后寫“辶”,“辶”寫在豎中線上,整個字寫得緊湊一些。
顫:左右均寬,注意最后一筆是點,不是捺。
辮:注意兩個“辛”不同的寫法,“纟”落在豎中線上,寫得瘦長些。
(3)學生練習書寫生字,教師巡視指導。
4.形近字區分練習。
辨析“辮”“辯”“辨”時,引導學生根據形聲字的特點或通過字理識字進行區分。必要時進行造句,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加以區分。
級( )極( ))鏈( )璉( ))猴( )侯( ))辮( )辯( )辨( )
設計意圖:繼續夯實識字、寫字基礎。發揮學生自主識字的主動性,通過檢測練習、形近字區分,鞏固對生字的掌握。練習書寫生字,把字寫美觀。
三、再讀課文,理清順序
1.指名讀文,依據學生朗讀情況糾正字音,指導學生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
2.全班交流,想一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大爺,“我們”互相鼓勵,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難,終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3.小結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抓住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學生只要概括出事件的順序,能說出這三個主要情節即可。允許學生通過不同方式來梳理寫作順序。
4.再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可以通過繪制示意圖來表示,也可以用歸納小標題來展現事件的順序。(課文的敘述順序可以概括為:爬天都峰之前——爬天都峰中——爬上天都峰峰頂之后。還可以概括為:面對天都峰天險——樹立信心、鼓起勇氣——勇于攀登,戰勝天險。)
5.小結:作者條理清晰,能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敘述,從而能夠把一件事寫清楚。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設計意圖:此環節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對課文內容的感知,一個是對寫作順序的梳理。教學中,注意方法指導,引導學生抓住事件要素歸納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同時,了解文章的寫作順序,明確要按一定的順序把事件寫清楚。
四、布置作業,鞏固生字
1.把課文多讀幾遍,把自己認為難寫的字多寫幾遍。
2.搜集有關克服困難的名言,摘錄在積累本上。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熟讀課文,自主練習鞏固生字。通過摘抄名言,豐富積累。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交代目標
1.聽寫詞語,集體訂正。
石級、鐵鏈、攀登 一張相、辮子、笑呵呵
2.請同學們回憶一下,課文內容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
3.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課文,細致了解“我”的爬山過程,同時學習作者是怎樣把事情寫清楚的。
設計意圖:復習詞語,鞏固對生字詞的掌握。緊扣單元要素,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二、細品文字,探究方法
導讀:文中“我”爬山的過程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課文是怎么把“我”爬山的過程寫清楚的呢?請你默讀課文,畫出描寫“我”爬山的語句,體會作者的寫作奧秘。
(一)寫清心理感受。
1.開始時,“我”對爬天都峰是怎樣的態度?從哪些描寫中能夠體會到?
2.課件出示重點語句。
我站在天都峰腳下抬頭望:啊,峰頂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
3.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體會“我”的心理感受。(引導學生抓住“在云彩上面哩”“筆陡”來體會天都峰又高又陡的特點。)
4.“掛”字的運用有什么好處?(一個“掛”字,準確、形象、巧妙地將“陡”體現了出來。)
5.這樣又高又陡的天都峰讓“我”有怎樣的感受?(這樣險峻峭拔的天都峰,不要說攀登了,看了都會使人心里發顫,令“我”望而生畏;此時的“我”是缺乏自信的,產生了畏懼退縮的心理。)
6.請你邊讀邊想象,把課文中的描寫變成自己頭腦中的畫面。再通過朗讀,讀出天都峰的險峻峭拔,難以攀登。
7.小結:在寫一件事情時,可以寫出自己的心理感受,寫出自己遇到的困難,這樣也能把事情寫清楚。
(二)寫清人物對話。
1.為了把事情寫清楚,課文還展示了“我”和老爺爺之間的對話,快速瀏覽課文,用直線畫出我們之間的對話,體會人物對話時的心情。
2.品味第一次對話,課件出示:
忽然聽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峰?”
我點點頭,仰起臉,問:“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峰?”
老爺爺也點點頭,說:“對,我們一起爬吧!”
(1)聯系上下文,兩個人為什么會互相詢問?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2)他們所說的話中都有一個“也”字,這個“也”是什么意思?他們是互相懷疑嗎?表現了他們什么精神?(天都峰這么高、這么陡,小朋友這么小的年紀,老爺爺這么大的年紀怎么也來爬呢?表面上似乎雙方都有懷疑,實際上是互相羨慕、敬佩,表現出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難、勇于攀登的精神。)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注意讀出敬佩、羨慕的語氣。
3.品味第二次對話,課件出示:
老爺爺拉拉我的小辮子,笑呵呵地說:“謝謝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氣鼓舞我,我還下不了決心哩!現在居然爬上來了!”
“不,老爺爺,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氣向上爬的!我應該謝謝您!”
(1)你能體會到他們現在是什么樣的`心情嗎?(興奮、互相敬佩、互相感激……)
(2)再讀一讀他們之間的對話,你又有哪些體會?(引導學生注意到兩個人的話中都有“勇氣”一詞,一個人只要有決心,有勇氣,再大的困難也可以克服。)
(3)分角色朗讀。
分角色朗讀過程中,可以同桌兩人為一組,邊表演邊朗讀,加深理解,體會思想感情。
4.小結:寫清人物對話,可以更突出人物的性格特點,推動情節發展。這是一個秘訣喲!
(三)寫清動作。
1.過渡:為了更細致地展示爬山過程,課文展示了“我”爬山的動作。找出這樣的動詞來體會體會。
2.課件出示重點句:我奮力向峰頂爬去,一會兒攀著鐵鏈上,一會兒手腳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樣……
3.哪些詞語帶給你深刻的感受?結合關鍵詞語談談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揣摩“奮力”“一會兒……一會兒……”“爬”等詞語,體會他們登山的艱難和奮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
4.這是“我”的爬山過程,你能想象老爺爺是怎樣攀登的嗎?
5.這句話中有一個耐人尋味的省略號,這個省略號表示什么?你能想象“我”還有可能遇到哪些困難嗎?“我”是怎樣爬山的呢?
學生在想象時,教師注意引導學生運用恰當的動詞,運用恰當的修辭方法。
6.小結:動作展示,使爬山畫面仿佛就在眼前,給了我們無限的想象空間。加入動作描寫,事件寫得更加清楚。
(四)寫清感受。
1.課文中爸爸的話點明了爬山的意義所在。請同學們齊讀——“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2.請你結合課文內容談一談對這句話的理解。(爬上天都峰對老人和小朋友來說,都是很難的事情,但是他們做到了。原因有兩個:一是他們個人的奮斗和努力;二是他們都能從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學習。)
3.小結:課文用爸爸的話點明了這篇課文給人的啟示,這正是爬天都峰之后最深的感受的體現。在寫事件時,可以點明自己爬山的感受,使讀者也深受啟發。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關注作者在按事情發展順序敘述的同時,寫清了人物的動作、對話、心理活動及這件事帶給自己的啟發。體會多角度進行描寫,把事件過程寫清楚。在朗讀、品析詞句中探究作者的寫作方法,從而受到啟發。
三、讀寫結合,想象練筆
1.在爬天都峰的過程中,“我”和老爺爺是怎么互相鼓勵的呢?想象他們在爬山過程中的對話,并寫下來。
2.學生進行小練筆,教師巡視。
3.指名讀一讀自己所寫的對話,引導學生關注標點符號,關注對話中包含的鼓勵及戰勝困難的決心。
設計意圖:結合課文內容,提供語用實踐的機會。在想象對話的練習中體會“我”和老爺爺的互相鼓勵,進一步感受人物戰勝困難的決心。
四、拓展延伸,升華感悟
1.面對困難,有的人畏懼退縮,有的人適可而止,有的人猶豫不決,有的人勇往直前。面對困難,你打算怎么做呢?
2.指名交流。
3.出示名言,讀一讀,積累名言。
任何問題都有解決的辦法,無法可想的事是沒有的。——愛迪生
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強的信念。——羅曼·羅蘭
每人心中都應有兩盞燈光,一盞是希望的燈光,一盞是勇氣的燈光。有了這兩盞燈光,我們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風濤的險惡了。——羅蘭
4.學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戰勝困難的名言。
5.小結:在人生的道路上,誰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戰勝它。戰勝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強者。希望同學們在戰勝困難的過程中互相鼓勵,增強信心。
設計意圖:積累有關戰勝困難的名言,豐富積累,從而對于課文含義有更深的理解。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要求:
1.會認“級、鏈”等5個生字,會寫“哩、級”等10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相”。能正確讀寫“假日、抬頭、云彩”等詞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是讀好對話,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和情緒。
3.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是如何相互鼓舞、堅定信心,從而戰勝困難的。
4.了解課文的寫作順序,弄清課文是如何將“我”爬山的過程寫清楚的。
重點:
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課文的寫作順序。
難點:
1.弄清課文是如何將“我”爬山的過程寫清楚的。
2.讀懂課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話,懂得一個人只要有決心,有勇氣,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的道理。
教學策略:
1.字詞教學
教學生字時,對于難讀的字要多做強調。在書寫方面,要注意指導學生寫字時的間架結構,描紅時提示學生多加注意。
2.閱讀教學
在本課設計中,“讀”貫穿了教學活動的始終,并根據不同的訓練目的,設計自讀、默讀、指名讀、齊讀、分角色讀等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在讀中理解,以培養學生語感。
3.情感態度
課文沒有直接、明顯地寫出老爺爺爬天都峰的思想變化及攀登天都峰的具體過程,但可以讓學生在想象的空間里去塑造老爺爺奮力登山的生動形象,從而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
教學準備:
1.預習提綱
(1)認讀生字、詞語,在文中圈畫出生字詞,不懂的地方作標注。
(2)朗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激發興趣
1.有沒有同學去過黃山?有這么一句話叫“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從這句話中我們就能感受到黃山美麗的景色。老師這里有一些黃山的圖片,咱們一起來欣賞一下。(課件出示)
2.黃山風景很美,俗話說“無限風光在險峰”,可見想要領略這美麗風光也不是一番易事。這不,這里有一個小伙伴就要去爬黃山天都峰。(課件出示課本插圖)
3.她能爬上去嗎?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看一看吧。
設計意圖:
學生受地理、交通、年齡等方面的制約,對一些風景名勝區缺少生活實踐和親身體驗,展示天都峰優美風光的圖片,可讓學生通過視覺感知大自然風景的優美,拓寬學生的視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圈出本課的生字詞,通過查閱工具書、聯系上下文,理解新詞語的含義。
2.課件出示本課“我會認”中的生字,注意“相”是多音字,它的兩個讀音分別是:(課件出示)
xiānɡ:相關、互相、相對
xiànɡ:相聲、相片、照相
3.出示本課“我會寫”中的生字,教師指導記憶、書寫。(課件出示)
哩、級、鏈、顫、攀、猴、鯽、念、辮、呵
(1)學生觀察生字,找到適合自己記憶的方法。
(2)教師指導學生區分形近字“辮”“辯”“辨”和“瓣”。
(3)指導書寫。
①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注意字的間架結構。
②教師著重指導“攀”字,這個字的筆畫較多,書寫時注意字的布局。
4.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回指導。
5.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概括課文內容。
預設:本文主要講了“我”和一位素不相識的老爺爺,互相鼓勵,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難,最終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
(2)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預設:本文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寫的,因為課文先寫了爬天都峰之前,接著寫了爬上天都峰的過程,最后寫了爬上天都峰之后。
設計意圖:
再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后,教師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為更好地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三、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深入議讀,領悟課文
1.默讀課文,圈點思考。
在爬山之前,望著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讀課文,圈點勾畫,想想從哪些詞語、句子中可以看出“我”有害怕、畏懼的心理。
2.指名交流,指導朗讀。
(1)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害怕、畏懼的心理?(指名學生回答,出示相關語句)
課件出示:
①我爬得上去嗎?
②真叫人發顫!
(2)教師指導學生讀好這個問句和感嘆句,以及“啊”“哩”等語氣詞,在讀中體會“我”缺乏自信、畏懼退縮的心理。
設計意圖: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雙方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教師應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使學生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無拘無束、自由奔放地進入學習中來。本部分的教學設計就是遵循以上理念,通過學生自由的說和教師的有機指導,幫助學生拓展思路,為更好地理解課文奠定基礎。
3.自由讀文,根據課文內容提出問題。
預設:作者看到了什么從而下定決心爬上峰頂的?他們是怎樣爬的?他們爬上去了嗎?他們為什么能爬上去呢?
4.讀讀議議,解決問題。
(1)課件出示“我”和老爺爺的.第一次對話。
課件出示:
忽然聽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峰?”
我回頭一看,是一位白發蒼蒼的老爺爺,年紀比我爺爺還大哩!我點點頭,仰起臉,問:“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峰?”
老爺爺也點點頭,說:“對,咱們一起爬吧!”
①討論句意:他們所說的話中都帶有一個“也”字,經過討論,讓學生體會到其中有“天都峰這么高,又這么陡,你年紀這么小(這么大)怎么也來爬呀”的含義,表面上是雙方都有懷疑,其實都是對對方表示敬慕,說明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難、勇于攀登的精神。
②指導朗讀:討論句意后,教師可再讓學生討論這兩句對話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出來,并指名做朗讀練習。
預設:應該用不可置信、敬慕的語氣來讀。
③(課件出示句子)引導學生深入討論交流,從中感受“我”是受老爺爺的鼓勵而下定決心爬上峰頂的內心活動。
課件出示:
我回頭一看,是一位白發蒼蒼的老爺爺,年紀比我爺爺還大哩!
(2)“我們”是怎樣爬天都峰的?
①自由讀第6、7自然段,畫出描寫爬山動作的詞語并加以體會。
課件出示:
我奮力向峰頂爬去,一會兒攀著鐵鏈上,一會兒手腳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樣……
爬呀爬,我和老爺爺,還有爸爸,終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頂。
②這些加點的詞語說明了什么?
預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艱難,又表現了他們不怕困難的勇氣。
③閱讀第7自然段,從“終于”二字上體會爬山的辛苦以及上山后的喜悅,明白“我”和老爺爺互相鼓勵、克服困難一起爬上峰頂的不易及喜悅。
④指導朗讀:要讀出對爬天都峰的不容易的感慨以及爬上天都峰后欣喜、高興的情緒。
思考討論:“我”和老爺爺為什么互相道謝?
(3)閱讀“我”和老爺爺的第二次對話。思考討論:“我”和老爺爺為什么要互相道謝?
課件出示:
老爺爺拉拉我的小辮子,笑呵呵地說:“謝謝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氣鼓舞我,我還下不了決心哩!現在居然爬上來了!”
“不,老爺爺,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氣向上爬的!我應該謝謝您!”
預設:因為“我”和老爺爺都從對方身上獲得了勇氣,一個人只要有決心,有勇氣,再大的困難也可以克服。
設計意圖:
“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沒有多樣性的啟迪就不可能有創新思維。“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明確研究的方向和重點之后,教師及時組織學生進行讀、評等形式的對話,讓學生在思考、行動、探究、爭論的過程中,提高交流、溝通的能力。
二、分角色朗讀,體會情感
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教師范讀“我”和老爺爺的第二次對話。范讀時可輔以動作、姿勢,增強感染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學生練習朗讀,練習過程中,可以同桌兩人為一組,模仿老師的動作邊表演邊朗讀,加深理解,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設計意圖:
通過小組合作等方式,積極營造貼近生活實際的情境,以此調動學生的生活感知,豐富學生的生活積累,讓學生產生交流的欲望,享受交流的快樂。
三、總結課文,聯系生活實際談感受
1.讀爸爸的話,討論:“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爺爺是怎樣互相“汲取”力量的?
課件出示:
爸爸聽了,笑著說:“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預設:“汲取”是吸取的意思,“我”和老爺爺都看到對方爬天都峰的勇氣和決心,不甘落后,所以才能爬上天都峰。
2.你從爸爸所說的話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聯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收獲。
預設:我從爸爸所說的話中明白了,一個人只要有了決心,有了勇氣,堅持做一件事情,就會獲得成功。
設計意圖:
在朗讀中理解“互相汲取力量”的真正含義,并聯合生活實際加深理解。
四、拓展活動
想象一下“我們”下山時的情景:我們沿著山路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許多游人。有的人望著險峻的天都峰退縮了,有的人在曲折的山路上猶豫不前,有的人看到曲折的道路不知該如何前進……想一想,把你在學習了《爬天都峰》后的感受分享給大家。
預設:學完這篇課文后,我佩服文中的這一老一小,天都峰的險與高,讓一個年輕人都望而生畏,更別說小孩與老人了。這一老一小善于從對方身上汲取力量,從而爬上天都峰,這是令人佩服的。我在以后與同學的相處中,也要與同學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共同進步。
設計意圖:
語文學習不能僅局限于教材之內,而應凌駕于教材之上,跨越課本局限領域,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本環節的練說活動不僅開拓了學生的思維,還能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五、課堂總結
在日常生活中,人與人相處時,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共同進步。要善于從別人身上獲取力量,增添勇氣,從而到達成功的峰頂。
教學反思:
一、抓關鍵詞句,感知課文內容。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著重抓關鍵詞句,來引導學生感知課文內容。如要讓學生體會天都峰的“高”和“陡”這兩個特點,我通過對“啊,峰頂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及“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等句子的分析,讓學生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以及要爬天都峰的艱難和不易。
二、朗讀重點語句,體會情感。
朗讀也是理解課文的必要步驟,在教學過程中,為讓學生讀懂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話:“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我先找學生分角色來讀課文,在這過程中引導學生反復地朗讀“我”和老爺爺的兩次對話,揣摩“我”和老爺爺各自內心的復雜心情,體會他們是怎樣相互汲取力量的,然后引導學生去體會天都峰的高和陡,從而明白他們爬山過程的艱難。以此達到讓學生理解文章內涵的目的。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 篇11
一、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并正確讀寫本課生詞。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抓關鍵句子,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
二、重點難點
1、重點是理解“我”爬天都峰的心理變化。
2、難點是讀懂課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話:“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三、教學準備:
1、搜集黃山圖片
2、自己制作的有關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我們的祖國有奔騰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遼闊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更有聞名于世的崇山峻嶺。大家看看老師找的這幾幅圖片:觀察后詢問:誰知道這是什么山的景色?根據你自己搜集資料的經驗判斷一下?
2、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繼續分析:
黃山,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中唯一的山岳風景區,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冬雪"五絕"著稱于世。黃山集名山之大成:泰山之雄偉、華山之峻峭、峨嵋之清涼、匡廬之飛瀑、雁蕩之巧石、衡山之煙云、黃山無不兼而有之。所以自古就有"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登黃山天下無山"的美譽。
天都峰山勢陡峭,坡度有八十度,險峻異常,一步一景,有爬山不看景,看景不爬山之說。下一個臺階頂你鼻梁,可謂高矣。好在爬個百十來米總有個緩沖地帶。歇一歇,再爬。小道臺階之窄,只容一人通過,上、下之人要你呼我喊,免得碰車,上下不得。至此已無回旋余地,只能硬著頭皮往上爬,望下看,頭暈目旋,不敢側目。真是步步險,步步緊,一步一重天。邊分析邊打出幻燈圖片【天都峰】
(二)讀文感悟
1、初讀課文,處理生字。不理解的詞圈出來,作好標記。本課要求會認的字不多,但都有難度,筆畫比較復雜。“陡”放在圖畫中識記,可以理解字義,并注意和“徒‘的區分;“顫”用動作來理解;“辮”和“辯”的區分:有絲線可以扎小辮兒,有語言可以辯論;“爬”中“爪”的捺起筆在豎上。
單個字集體指導后,逐個練習,全班寫好后,再進行下一個字的書寫。
2.看圖讀文,了解內容。同學們借助搜集到的黃山圖片,直觀的感受黃山的險和陡。【重放天都峰課件】
3.激發情趣,再讀課文。
補充材料也可由學生來完成。【天都峰高1892米,可以和本教學樓比較,讓學生感受,有了感受再去讀課文。】
4.抓住文中重點句子來讀。“我爬得上去嗎?”——懷疑自己“叫人發顫”——自己已經猶豫不決了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
1.同位練習朗讀不同角色的話,讀完后聯系上下文,說一說,兩個人為什么互相詢問,為什么做出這樣的決定?
2.“我”遇到老爺爺之后,兩個人的.對話,體現了一個心情變化的過程。
發顫——奮力
(四)問題回顧,學習寫法。
1、找出文中描寫天都峰險陡的句子,并說一說作者為什么在這里要突出描寫天都峰的險呢?【為了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難】
2、我是怎樣爬天都峰的呢?生讀課文,引導揣摩“奮力,一會兒??一會兒??爬呀爬,終于”等詞語的意思。
3、爬上天都峰對小朋友和老人來說本來都是很難的事情,可是他們都做到了,原因是什么呢?可以根據上文一老一少爬山時的對話說一說。
五、練習積累
1、課后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試著背誦。
2、把自己搜集到的黃山圖片辦一個“神奇的黃山圖片展覽。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把握課文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互相鼓勵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
2、會背第二自然段。
3、會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天都峰的險,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互相鼓勵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
教學難點:
理解爸爸的話。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課題。
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三課《爬天都峰》,上課前我先檢測一下同學們對上節課所學詞語的掌握情況。
【課件出示詞語】筆陡鐵鏈發顫鯽魚背白發蒼蒼手腳并用汲取勇氣居然決心終于(齊讀)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現在誰告訴大家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抽生)
(暑假里,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識的老爺爺互相鼓勵,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二、出示學習目標。
1、體會我和老爺爺是如何互相鼓勵爬上峰頂的。
2、理解爸爸對我和老爺爺說的話。
三、感受天都峰之險。
【課件出示:自學指導(一)】
朗讀第二自然段,說說天都峰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從哪些詞語或句子中看出?畫出相應的詞句。
【課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1、生朗讀第二自然段,并圈畫相關詞句,體會峰之險。
2、抽生反饋。(抓重點詞句分層次指導朗讀)
(1)、指名讀。
(2)、強調加紅線詞語讀。
(3)、強調加點詞語。
【課件出示險要的天都峰圖片】
過度:看著就叫人發顫的天都峰,對一個小女孩來說,這真是一件難事啊!
四、體會一老一小的'對話,互相鼓勵做決定。
師:就在小女孩將要失掉爬山自信的時候,身后上來一位老爺爺,這位老爺爺頭發花白,從外貌來看,年齡比小女孩的爺爺年齡還要大哩。
【課件出示:自學指導(二)】
朗讀一老一小的對話,從對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峰?”“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峰?”“對,我們一起爬吧!”
1、小組自由朗讀對話。
師:從兩個“也”字中你體會到了什么?(第一個“也”字強調了老爺爺對我這個小女孩爬這么險要的天都峰有點懷疑,同時也有幾分敬佩;
(抽生讀出老爺爺對小女孩的敬佩之情。)第二個“也”字強調了小女孩對年紀這么大的老爺爺爬這么險要的天都峰有點懷疑,說懷疑還不如說是小女孩對不怕困難、勇于攀登的老爺爺表示羨慕和敬佩。(抽生讀出小女孩對老爺爺的羨慕與敬佩之情。)(最后一句話是老爺爺說的,要讀出堅定的語氣。)
2、抽生帶著理解分角色朗讀對話。
過度:老爺爺看到這么小的女孩都敢挑戰天都峰,他從心底里下定了爬山的決心,小女孩看到年齡這么大的老人都敢挑戰天都峰,她也從心底里下定了爬山的決心。有了信心,還怕達不到目的嗎?
五、經歷爬山經過,感受“我”登山的艱難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課件出示自學指導三】
齊讀第六、七自然段,說說從紅色的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奮力、一會兒……一會兒……終于”等詞體現出“我”爬山之艱難和勇往直前的精神)齊讀、談體會、帶著體會讀。
六、理解爸爸的話。
師:終于爬上了峰頂,老爺爺和小女孩互相道謝,他們并沒有為對方做什么貢獻,為什么要互相道謝呢?請大家默讀下面對話,說說你從中知道了什么?
【課件出示一老一小的對話】
“謝謝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氣鼓舞我,我還下不了決心哩!現在居然爬上來了!” “不,老爺爺,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氣向上爬的!我應該感謝您!”看到這一老一小互相道謝,爸爸不由得贊嘆到:
【課件出示爸爸的話】
“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師:這句話是爸爸對“我”和老爺爺的贊嘆,他贊嘆我和老爺爺都能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勵,這句話也是對全文的總結,點明了文章的中心。這篇課文通過這個故事就是要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互相鼓勵、戰勝困難。(順勢板書:互相鼓勵、戰勝困難)
七、學習表達方法,為日后寫作打基礎。
師:課文題目是《爬天都峰》,作者為什么在寫爬山的經過之前重點寫天都峰的高和陡呢?(寫天都峰的高和陡是為下文描寫爬山的艱難和體現人物的品質做好了鋪墊,在寫法上這叫襯托。)
八、作業
背誦第二自然段。
【板書設計】
高老爺爺
爬天都峰汲取力量
陡我(小姑娘)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 學會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暑假、筆陡、石級、鐵鏈、似乎、發顫、奮力、鯽魚、紀念、辮子、勇氣、決心等。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是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3.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了困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學習生字,理解詞語;
2.訓練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步驟: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爬過山嗎?能談一談你爬山時的感覺嗎?
2.有一位小朋友,她爬上了一座高高的山峰——天都峰,這節課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她都有哪些感覺。(板書:爬天都峰)
(二)初步感知
1.讀課文,讀準字音,把生字多讀幾遍。
2.通過查字典,再聯系上下文,理解你不認識的詞語的意思。
3.再讀課文,給課文的自然段標明序號,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件什么事。
4.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你不能理解,在書上畫出來。
(三)檢查預習情況
1.認讀生字詞。
2.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想:這篇課文,講的是誰,在什么時候,到什么地方,干什么?
讀后明確:暑假里,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識的老爺爺相互鼓勵,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四)質疑
請同學們把你們畫出的不理解的地方提出來。(對于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教師進行歸納,如果學生之間能相互幫助理解的,盡量鼓勵他們相互幫助理解。有些師生共同歸納。)
(五)布置作業
1.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
3.自己查找資料或同學之間相互討論,試著理解下列問題:
(1)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高和陡?你是怎么理解的?
(2)我和老爺爺、爸爸是怎樣爬上天都峰的?對于“奮力”“終于”“居然”這些詞語你是怎樣理解的?
(3)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爺爺為什么要互相致謝?爸爸又說了什么,你是怎樣理解的?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6課《爬天都峰》。
(二)細讀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
指名朗讀,其他同學思考:讀這一自然段都讓你知道了什么?
讀后明確:暑假里,“我”和爸爸一起去爬天都峰。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想一想第二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么?
明確:天都峰又高又陡
(2)你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高和陡?你是怎么理解的?
師生交流后明確:
①“我站在天都峰腳下抬頭望:啊,峰頂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這句話中的“云彩上面”就是說天都峰非常高。“啊、哩”兩個語氣詞,表達了我的驚嘆,烘托了天都峰的高。
②“我爬得上去嗎?”這句話也突出了天都峰的高,這句話寫的是對自己能不能爬上天都峰的懷疑,也襯托了天都峰的高。
③“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這句話中的“筆陡”“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能突出天都峰的陡,因為“筆陡”就是筆直筆直的;“從天上掛下來的”是說天都峰特別陡,所以從這兩個詞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陡;“真叫人發顫”表達了“我”當時害怕的心態,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同學們說到哪老師就引到哪,不一定按順序說)
(3)指導朗讀
對于天都峰的高和陡,要讀出氣勢。
①自由讀,體會一下 。
②指名讀。
3.學習三、四、五自然段。
(1)指名讀,其他同學思考:三、四、五自然段又分別告訴了我們什么?
明確:“我”和老爺爺相互鼓舞,決定一起爬天都峰。
(2)面對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為什么不再猶豫了?
師生交流后明確:“我”看到的老爺爺“白發蒼蒼”,“年紀比我爺爺還大”,通過對老爺爺的描寫,可見他年歲已經非常大了,“我”看到年紀這么大的老爺爺也來爬天都峰,于是勇氣倍增,不再猶豫,并和老爺爺約定一起爬天都峰。
(3)朗讀指導。
① 同座分角色試讀。
②指名分角色感情朗讀。
4.學習六、七自然段。
(1)朗讀6、7自然段,思考:他們是怎樣爬上天都峰的?你覺得爬天都峰怎么樣?你是怎樣理解的?
(學生應抓住“奮力”“一會兒……一會兒”“手腳并用”“爬呀爬”“終于”等詞語來理解。)
①我(奮力)向峰頂爬去。
問:“奮力”是什么意思?
“我向峰頂爬去”一句加上“奮力”有什么好處?說明了什么?
明確:“奮力”就是充分鼓起勁來,能使我們感受到爬山不容易。
②爬呀爬,我和老爺爺,還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頂。
“終于”在這里指什么?
這句話用上“終于”好在哪里?
明確:“終于”指“我”和“爸爸”經過艱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頂。用上“終于”使我們進一步感受到爬山很費力,很不容易。
(2)小結:“終于”是“奮力”的結果,這兩個詞使我們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須奮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達到目的。”
(3)指導朗讀。
試讀、指名讀。
5.學習八、九自然段。
(1)自由讀八~九自然段,思考:爬天都峰后,“我”和老爺爺為什么會互相致謝呢?
(2)要不是你的勇氣鼓舞我,我還下不了決心哩!現在(居然)爬上來了!
“居然”是什么意思?這句話用上“居然”有什么好處?
明確:“居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用上“居然”一詞能使我們感到爬天都峰很不容易,但只要有勇于攀登的精神,是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3)指名分角色感情朗讀八、九自然段。
6.學習第十自然段。
(1)看到“我”和“老爺爺”互相致謝,爸爸又說了什么?你怎樣理解爸爸說的話?
爸爸聽了,笑著說:“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汲取力量”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明確:汲取力量就是得到鼓舞。
(2)我們想想課文前面的內容,老爺爺和小妹妹是怎樣互相鼓舞的?
明確:小妹妹爬山的勇氣使老爺爺增添了勇氣,老爺爺爬山的勇氣又使小妹妹增強了爬山的信心。
(3)練習用“鼓舞”這個詞說一句話。
(4)這一老一小,雖然互不相識,卻能互相鼓勵,你在平時有這樣的體會嗎?
(5)通過以上分析,誰能再具體理解一下爸爸的話?
①老爺爺爬山給“我”增添了勇氣。
②“我”爬山使老爺爺增強了爬山的信心。
③這一老一小,雖然互不相識,卻能互相鼓勵,互相學習。
(三)根據課后練習讀句子,用帶點的詞語各寫一句話
(四)總結
這節課,同學們學得積極主動,課文《爬天都峰》主要講了在暑假里,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峰,“我”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爺爺,互相鼓勵,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從這件事,你得到了什么啟示呢?
(要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干什么事只要不怕困難,勇于攀登,一定能成功)。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 篇14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描寫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大爺,我們互相鼓勵,克服困難,終于爬上了天都峰。在學習了生字新詞的基礎上,本課轉入深究課文內容,以梳理課文條理,在品詞析句的基礎上解決教學重點。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2、把握課文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爬上天都峰的過程。
3、培養學生汲取他人長處和從小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品格。
三、教學重點。
理解天都峰高、陡的特點及“我”和老爺爺爬上天都峰的艱難。
四、教學資料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揭題,設疑激趣。
上課時我們學習了第3課的生字新詞,知道了天都峰的高和險,那么文中的“我們”是怎樣爬上去的呢?我們一起來走進課文。
1、(師故意將課題誤寫成“登天都峰”)讓學生指正題目中的錯誤。
2、釋疑:課題中為什么用“爬”而不用“登”?
3、老師搜集了些有關天都峰的圖片,下面我們先一起欣賞一下。
(多媒體播放天都峰圖片)請大家仔細觀察一下,天都峰有什么特點?那么,課文又是如何來描寫天都峰的呢?
(通過辨析“爬天都峰”與“登天都峰”的優劣,引出天都峰“高與陡”的特點;再通過圖片展示,使學生對天都峰的險峻峭拔有了更為直觀的印象。)
(二)、細讀課文,深入理解。
1、學習第2自然段。
(1)看屏幕上的圖和文字,指名讀,讀出“又高又陡,令人望而生畏”的感覺。
(2)說說課文是怎樣把天都峰的“高”與“陡”寫具體的?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
a、高:“抬頭望”、“這么高”、“云彩上”
“我爬得上去嗎?”――――(猶豫、懷疑)有什么好處?
b、陡:“筆陡”、“天上掛下來”、“發顫”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以讀促思,以讀促情。
(4)小結。
寫天都峰的高與陡,正說明爬上天都峰非常不容易,那是需要勇氣、力量和決心的。
(對重點詞句“有感情地朗讀”,能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也是中低段學生學寫句子的有效途徑。)
2、學習3—5自然段。
那么,面對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想要爬上峰頂的除了我和爸爸,還有誰?那是一位怎樣的老爺爺?你怎么知道他也是來爬天都峰的?
(1)課件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峰?
老爺爺,你也來爬天都峰?
(2)思考:
他們所說的話中都有一個“也”字,這個“也”是什么意思?(言下之意就是“和我一樣”。)
他們是互相懷疑嗎?表現了他們什么精神?
學生分組討論。
(3)教師小結:
天都峰那么高,那么陡,我年紀這么小,老爺爺年紀那么大,卻都來爬。我們是互相驚嘆,互相欽佩。表現了這一老一少不怕困難,勇于攀登的'精神。
(4)分角色朗讀。
讀出兩個人之間互相羨慕、佩服的語氣。
(一個“也”字,在文中并不顯眼,但通過點拔,進行挖掘,使學生感覺到這個詞語在表達上的作用,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
3、學習第6—7自然段。
受老爺爺的影響,我開始爬天都峰。那么,我是怎樣爬的?
(1)課件出示句子,填空。
我()向峰頂爬去。
a、“奮力”是什么意思?
b、課文是怎樣來描寫我“奮力”爬山的?
(“攀著鐵鏈上”“手腳并用向上爬”)“手腳并用”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這樣爬?
(2)我們攀著鐵鏈,手腳并用,奮力向上爬,結果怎樣?
a、“終于”是什么意思?
b、從這個詞中,體會到了怎樣的心情?
c、誰能再用“終于”造個句子?
(3)拓展,啟發想象。
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呢?假設你是文中的“我”或老爺爺,在爬山途中,你會怎樣去鼓勵對方?
爬上峰頂,“我”和老爺爺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又會有哪些感覺?
4、學習8—10自然段。
(1)出示“我”和“老爺爺”的對話。
a.分角色讀。
b.討論:“我”謝“老爺爺”什么?“老爺爺”又謝“我”什么?
c.“居然”一詞在這里說明了什么?
d.從他們的對話中你懂得了什么?
(2)出示“爸爸”的話,說說其中的含義。
(三)、課堂小結,領悟道理。
1、談談你學完課文后的感受。
2、師總結:戰勝困難,要有勇氣和信心;與人相處,要善于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共同進步。
3、爬天都峰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要求
1.教育學生善于從別人身上吸取力量,培養他們從小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品格。
2.練習運用邊讀邊想的讀書方法,理解詞語,讀懂每句話,從而理解課文內容。
3.學會生字新詞,練習用指定的詞語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通過對詞、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變化。
2.讀懂課文結尾的一句話。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結尾的那句話的意思。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寫好思考題的幻燈片或小黑板。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
今天,同學們與老師一起學習一篇課文《爬天都峰》,看看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我們從中悟出一個什么道理。
(一)老師向同學們簡單介紹天都峰。天都峰是黃山“七十二峰”中最險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階約有1.5公里長,坡度在70度以上,最險處近乎于90度。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掛在陡峭的山巖上,使許多游客望而生畏。
(二)看錄像片讓學生了解天都峰最險處是鯽魚背。它是一道長約十幾米,寬不過1米的狹長光滑的石脊,兩脊旁是萬丈深淵。
二、學習新課
(一)借助漢語拼音讀書,特別是要讀準本課生字的音,邊讀邊畫出本課的生字。
(二)指名讀書,訂正讀音。
《天都峰》讀dū不讀dōu,“假”“似”是多音字,在課文中應該讀“jià”、“sì”。
(三)認讀本課的生字詞,讀準字音。
出示字詞卡片認讀:
暑假鐵鏈似乎猶豫奮力攀著手腳并用
終于辮子鼓舞決心居然
(四)再讀課文,提出不理解的詞語,通過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
猶豫:拿不定主意。
奮力:充分鼓起勁來,本課指努力向上攀登。
終于:表示經過種種變化或等待以后出現的情況。本課是指“我”、爸爸和老爺爺經過艱苦的努力,登上峰頂。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本文是指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真出乎意料,令人敬佩。
汲取:吸取。
(五)再讀書,讀后知道全文共有幾自然段,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鞏固練習
1.讀書。
2.讀詞語。
3.預習生字的.字形。
第二課時
一、談話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爬天都峰》,通過學習字、詞、句來理解課文內容,還要知道記敘的順序。
二、學習新課
(一)學習第1自然段。
1.指名讀書。
2.說說讀后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爬天都峰的時間:是暑假;知道了誰爬天都峰:“我”和爸爸;還知道了干什么去:爬天都峰。)
3.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個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訓練學生把話說完整。)
(二)學習第2自然段。
1.齊讀第2自然段。
2.說說第2自然段一共寫了幾句話。(3句)
3.再指名分句讀,讀后說說每句話的意思。
4.提問:“我”來到天都峰下,看到天都峰,心情如何?學生找出重點句,讀出來。老師再引導學生找出重詞“發顫”。依據這個詞再追問為什么發顫?(學生找到描寫天都峰高與陡的句子,從這些句子中,引導學生找出重點詞體會。)
5.體會兩個語氣詞的作用。(“啊”“哩”兩個語氣詞,表達了“我”的驚嘆,烘托了天都峰的高。)
6.回答問題,作者為什么要寫天都峰的高和陡?(作者寫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難,暗示爬天都峰要有勇氣與力量。
7.指導朗讀,讀出天都峰的高和陡。
8.讓學生說說第2自然段主要的意思。(天都峰又高又陡。)
(三)學習第3~9自然段。
1.帶著問題默讀第3~9自然段。在爬天都峰時,“我”與誰相遇?他們是怎樣爬上天都峰的?爬上天都峰后“我”說了些什么,老爺爺說了些什么?
2.解決“在爬天都峰時‘我’與誰相遇”的問題。(在爬天都峰時,“我”與一位不相識的老爺爺相遇。)這位老爺爺的年紀怎么樣?從哪兒知道的?(老爺爺的年紀是大的,頭發“白發蒼蒼”,“年紀比我爺爺的年紀還大。)
3.解決他們是怎樣爬上天都峰的。
①指名讀6、7自然段。
②讀句子找出重點詞語加以體會。(課文中用“奮力”“一會兒……一會兒”“手腳并用”“爬呀爬”“終于”等詞語,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艱難,又表現了他們不怕困難的勇氣。)
③處理課后思考·練習2,讀一讀,說說用上括號里的詞語好在哪里。
(1)我(奮力)向峰頂爬去。(括號里“奮力”一詞更能表現出小作者鼓起勁,不怕困難,努力向上攀登,使句子表達的意思更加具體,鮮明。)
(2)爬呀爬,我和老爺爺,還有爸爸,(終于)都爬上了天都峰。(表示“我”爸爸和老爺爺經過艱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頂。)
4.看黑板的板書說說他們是怎樣爬上天都峰的?
5.解決爬上天都峰后“我”說了些什么?老爺爺說了些什么的問題。
①指名讀8、9自然段。
②畫“我”和老爺爺說的話。
③讀“我”和老爺爺說的話。
④體會對話的內容。(對話的內容是相互道謝。)
⑤他們為什么要相互道謝。
6.處理“我”和老爺爺的第一次對話。
①找。
②讀。
③體會“也”的作用。(表面似乎雙方都有點懷疑,其實是對對方表示羨慕、敬佩,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難,勇于攀登的精神。)
7.小結,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爺爺說的話是第二次對話,這兩人的對話中都有“勇氣”一詞。這個“勇氣”已經包含在第一次對話中。如果沒有“勇氣”,這一老一少怎敢爬天都峰呢?
8.處理課后思考練習2的第三句話,“要不是你的勇氣鼓舞我,我還下不了決心哩!現在(居然)爬上來了!”(“居然”一詞,意思是出乎意料。其實也可以說是在意料之中,因為老爺爺有敢于攀登的精神,是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四)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
1.找出爸爸說的話。
2.理解詞語:汲取、吸取。
3.爸爸說這句話再告訴我們什么: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才能進步。
三、總結
(一)指名讀課題回答通過課題你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補充完整后回答: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峰,與一位不相識的老爺爺相遇,我倆相互鼓勵終于爬上了天都峰。
(二)學習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看板書總結課文記敘的順序。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一、復習
(一)檢查讀書。
(二)讀生字卡片。
二、學習新課,處理生字的字形
(一)“暑”字注意是“曰”字頭。
(二)“假”字右上是“”,不要寫成“幾”。
(三)“似”字的最后一筆是點。
(四)“辮”字中間是“纟”,和“辯”“辨”“瓣”區分。
(五)“舞”字中間是四個小豎,右下是三筆寫成:一。
三、指導書寫
注意字的間架結構,寫工整、正確。
四、處理課后作業
(一)讀句子,再用帶點的詞語各說一句話。
(二)指導學生造句。
終于——
紀念——
鼓舞——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 篇16
教學目標:
1.識字與寫字:識寫“級、鏈、顫、攀”等9個漢字,會寫“假日、云彩、石級、發顫”等12個詞語,掌握一個多音字“相”并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閱讀與鑒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抓住關鍵詞句理清文章脈絡,知道文章是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寫的。
3.表達與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作者是怎樣把爬天都峰這件事情說清楚的,要抓住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把事情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寫清楚。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任務一:明確任務,自主預學
1.查閱有關“天都峰”的相關資料,(天都峰在安徽省黃山市黃山東南,奇險陡峻,為黃山三大主峰——蓮花峰、天都峰、光明頂盛景之冠。沿磴道有童子拜觀音、天上玉屏、仙人飄海、天橋諸景,以鯽魚背最為險峻。)
2.自主朗讀課文,要能字字讀準、句句讀通。
3.借助工具書或結合生活經驗理解文中重點詞語的意思。
4.了解把事情過程寫清楚的方法。
任務二:分類學詞,朗讀展示
1.讀準詞語:假日、云彩、石級、發顫、年紀、奮力、猴子、鯽魚、紀念、辮子、笑呵呵、鼓舞、居然
2.讀準多音字:照相、相信
3.理解詞語:石級、發顫、年紀、紀念、鼓舞
4.指導寫好易錯字:鏈、顫、攀、猴、辮
5.分節朗讀課文,做到字字讀準、句句讀通。
任務三:提取概括,理清思路
1.默讀課文,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清楚爬天都峰這一具體事件的?重點體會人物是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的,思考課文是如何把事情的過程寫清楚的。
2.組內交流并匯報。
3.根據內容形成思維導圖:
4.根據思維導圖,用簡潔的語言說說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情,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
5.簡單交流讀文之后的感想,說一說你眼中的天都峰是怎樣的?從哪些地方能夠感受到登山的不易。
任務四:品讀課文,感受“高”“陡”
1.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圈畫出描寫天都峰的語句,嘗試圈出關鍵詞,概括出天都峰的特點。
(天都峰特點:高,峰頂在云彩上面;陡,筆陡的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
2.思考:課文題目是“爬天都峰”,為什么要在第2段寫天都峰“高”“陡”呢?
3.讀一讀資料鏈接:天都峰是黃山“七十二峰”中最危險的三大奇峰之一。天都峰海拔1810米,是三大主峰(蓮花峰、天都峰、光明頂)中最險峻的一座。“天都”意思是“天上都會”,峰頂有“登峰造極”的石刻。百丈云梯幾乎直上直下,是鳥瞰黃山壯麗全景最佳處,有“飛鳥難落腳,猿猴愁攀登”之說。
4.交流匯報:作者運用了夸張的寫法,突出了天都峰高陡險峻的特點,體現了爬上天都峰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暗示要成功登頂是需要很大的勇氣和力量的。
5.小組交流:爬山前“我”是怎么想的?說明了什么?
(發顫,說明爬山之前我很膽怯、害怕,體現了“我”缺乏自信、畏懼退縮的心理。)
任務五:細讀課文,聚焦“爬山過程”
(一)品味對話,感悟贊嘆
1.分角色朗讀課文3——5自然段,想一想從“我”和老爺爺爬山前的對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畫出描寫人物語言及外貌的句子,討論從這些描寫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預設一:從老爺爺的語言中,我們能感受到老爺爺表面上對“我”爬天都峰表示懷疑,實際上是表達對“我”小小年紀竟然有勇氣爬天都峰的贊嘆。
預設二:從“白發蒼蒼”我們能感受到老爺爺的年紀非常大,語言描寫體現出“我”對老爺爺年齡如此之大竟然有勇氣爬天都峰的贊嘆。
預設三:一老一少都對彼此的勇氣贊嘆不已。“對,咱們一起爬吧!”彼此都給了對方勇氣和決心。
3.通過閱讀交流,概括出爬山前我的心理變化:缺乏自信,心里發顫——受到鼓舞、充滿信心。
(二)聚焦動詞,感受艱難
1.默讀課文6——7自然段,說一說“我”和老爺爺是怎樣爬天都峰的?圈畫出描寫爬山動作的詞語。
2.聯系上下文理解“攀”的意思,注意“攀”的寫法。通過“手腳并用”感受到了什么?
3.我奮力爬山,“一會兒.......一會兒......”表現出“我”怎樣的精神?
4.齊讀第7自然段,感受成功登頂的不易及喜悅之情。
任務六:爬上峰頂,探究成功原因
1.快速默讀課文第8——10自然段,找出揭示一老一少成功爬上天都峰原因的句子。
2.老爺爺爬上天都峰應感謝誰?“我”要感謝誰?
3.看一看課件上出示的`“鯽魚背”,“鯽魚背”是天都峰眾多景點中最為險峻的一處景點,爸爸在這里為“我”和老爺爺照相留作紀念是非常有意義的。
4.聯系上文,說一說此時我的心理變化:“我”克服了困難,終于爬上了天都峰,感到了成功的喜悅和自豪。
5.再讀一讀爸爸的話,想一想,這句話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預設:點明文章主旨,揭示“我”和老爺爺能夠爬上天都峰的原因:一是“我”和老爺爺個人的奮斗和努力;二是“我們”都能夠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學習。
任務七:回顧課文,探究寫作方法
1.討論怎樣按照一定的順序把事情寫清楚?
2.寫事情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寫,順序一般有如下幾種:
按時間的推移順序(進行前、進行中、進行后),寫清楚事情的經過。
按事件發生、發展、結果的順序進行敘述。
按照活動順序或游覽順序展開敘述。
任務八:總結全文,訓練寫法遷移
1.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懂得了一個道理: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戰勝了自己,就沒有什么可以畏懼的了。在遇到困難時,我們應該向文中的“我”和老爺爺學習,善于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給自己鼓勵和信心,變得勇敢堅強起來。
2.小練筆展示臺
期中考試沒有考好,為了下次期末考試能完成對媽媽承諾的目標,你是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的?試著寫一寫。
怎么想:
怎么說:
怎么做:
課后作業:
(1)通過具體動作寫清楚人物怎么做,寫一寫同桌運動會起跑時的動作。
(2)讀一讀其他描寫黃山風景的文章。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 篇1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會認“陡”、“攀”等6個生字,會寫“爬”、“峰”兩個生字。
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描寫天都峰險峻的句子。
情感目標:初步體會“我”和老爺爺互相鼓勵、勇于克服困難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
1.會認“陡”、“攀”等6個生字,會寫“爬”、“峰”兩個生字。
2.初步體會“我”和老爺爺互相鼓勵、勇于克服困難的品質。
教學流程:
一、圖片導入,激趣解題
出示天都峰的圖片:小朋友,還記得黃山奇石里的天都嗎?請看大屏幕,這就是有名的天都峰!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險,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掛在陡峭的山巖上,使許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夠登上山頂的人,真可稱得上是“勇士”了!這節課就讓我們跟著作者一起去爬天都峰。(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文里都寫了誰去爬天都峰呢?請小朋友自己讀一讀課文,把生字和多音字讀準確,把課文讀通順,標出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2.學生讀好后,讓他們再次讀一讀自己認為難讀的地方。
3.老師覺得課堂上最美妙的聲音就是你們瑯瑯的讀書聲了,誰愿意把自己認為難讀的地方讀給大家聽?
4.指名讀,給生字和多音字正音,簡介鯽魚背。
5.課文寫了誰去爬天都峰?指名說“我”是怎樣的人?課文是怎么描寫老爺爺的呢?(白發蒼蒼、年紀比我爺爺還大哩!)
三、再讀課文,體會“險峻”
1.這一老一小都來到了這座奇險無比、令人生畏的天都峰,準備迎接挑戰,課文又是怎么描寫這座天都峰的呢?請你們讀讀第2自然段,畫出相關句子。
2.誰來讀你畫出來的句子,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3.出示句子:啊,峰頂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
①自由讀這兩個句子,指出從哪些詞能體會到天都峰險峻,圈出來。
②指名說,板書:筆陡和從天上掛下來,并進行解釋。
筆陡:陡是生字,請看老師寫這個字。這樣筆直陡峭的山峰就叫筆陡。
從天上掛下來:正因為山峰如此的筆陡,石階旁邊的鐵鏈才會像從天上掛下來一樣。
③指導朗讀:
第一句:天都峰直入云霄啊!(生齊讀。)
第二句:這么高、這么陡的石級,你能讀出來嗎?
④背誦寫天都峰的句子。
4.小朋友站在這么筆直陡峭的天都峰下,他會怎么想?
他的心里直——發顫。你能給發顫換個詞嗎?
四、三讀課文,體會“艱難、互助”
1.此時小朋友的心里非常害怕,那最后有沒有爬上去呢?課文哪一自然段告訴我們?齊讀第7自然段。那究竟是誰使他克服了害怕心理,爬上了天都峰呢?(老爺爺。)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小朋友和老爺爺的對話吧。
2.自由讀課文3~5自然段,當小朋友和老爺爺見面時,他們彼此都問了對方同樣的一個問題,請你們找出來。
指名說,出示: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峰嗎?
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峰嗎?
一組互讀對話,簡單的.問題,卻讓我們看到了他們并不平靜的內心,他們在問對方的時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師:他們在彼此的身上找到了信心,決定克服困難,爬上去,所以老爺爺也點點頭。
3.師生合作讀課文3~5自然段。
4.他們說爬就爬,瞧,作者爬得多用勁!出示第6自然段,自由讀,哪些詞可以看出“我”爬得很用勁呢?圈出來。
5.朗讀:這么險峻的山峰,小小年紀的我卻能克服困難,堅持爬上去。誰能讀好這個句子呢?
6.引讀:老爺爺也會和我一樣,奮力,一會兒,一會兒。
7.我和老爺爺在爬天都峰的過程中,會互相說些什么鼓勵的話?
8.聽了彼此鼓勵的話,他們堅持爬呀爬,終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頂。齊讀第7自然段。從“終于”這個詞你體會到了什么?寫下來。
五、總結課文
是的,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不付出汗水,怎能爬到峰頂。相信爬到峰頂后的這一老一小會無比的喜悅,我們下節課再一起去分享吧!
反思:
中年級是過渡階段,課文中有些生字學生掌握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教師還應該注重字詞的教學。在揭題環節,我就讓學生拿起筆來寫寫題目中的生字“爬”、“峰”,保證學生有充足的寫字時間。對一些難以理解的字詞,我結合課文的講讀進行教學。這樣既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又提高了效率。比如抓住“筆陡”這個詞語進行理解,“發顫”結合語境通過換詞進行理解。
扎扎實實背句子。背誦是積累語言的方法,學習語言需要適當的記憶。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 篇18
教學目標:
1、認識18個字,學會其中的15個。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體會作者用詞的精準及對于表達文章思想感情的作用。
2、讀懂課文內容,了解天都峰的險峻,體會“我”和老爺爺是怎樣相互汲取力量,戰勝困難的。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學習邊讀邊想的讀書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教學重點:
讀書感悟“我”與老爺爺是如何互相激勵著爬上天都峰的,在讀中學會多讀多想的讀書方法。
教學難點:
讀懂文中爸爸說的話。
教學準備:
課件、小黑板
教學課時:
2節
第一課時
一、資料交流,導入新課
(檢查課前搜集有關關于本課的資料,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1、討論、交流、匯報有關黃山(或天都峰)的資料。
2、板書課題。(天都峰是黃山“七十二峰”中最危險的三大奇峰之一。天都峰有“非鳥難落腳,猿猴愁攀登”之說,課文中的一位小妹妹和白發蒼蒼的老爺爺登上去了,他們是怎樣爬上天都峰的?學了課文就知道了,今天我們學習爬天都峰這一課。
二、自學課文,合作學習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字音,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組內同學合作,檢查生字讀音,相機指導個別生字的書寫。
3、指名分節接讀課文,檢查學生讀課文情況。
4、了解學生感知課文內容的情況,質疑問難。
(1)讀了課文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三、精讀自悟,邊讀邊想
(一)學習課文一、二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讓學生說說知道了什么。
2、再讀第二自然段,注意文中“?”、“!”。
3、提名讀,齊讀。
4、這一段告訴我們什么?你是怎么體會出來的?(天都峰的.高和陡。)
(1)劃出文中相關的句子
(2)根據課文內容讓學生畫畫天都峰(課件顯示天都峰的高和陡。)
5、根據自己的感受,感情朗讀第二段。
6、小結:望著高聳入云的天都峰,看著登山的石級是那么筆陡,小妹妹驚嘆之后,已經感覺到登山的艱難,需要有勇氣才能登上去。(天都峰的高與險,讓孩子們在充分的讀中體會:互相欣賞讀,教師范讀,指名讀等等。讀中感悟。)
四、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提名朗讀課文。
2、聽寫生字。
二、學習新課。
1、自由讀課文,想象“我”和爺爺是怎樣從對方身上汲取力量的?大家討論。
2、說說自己知道了什么?
3、引導學生體會兩次對話的意思。
(1)第一次對話是在什么情況下?結果怎樣?(學生聯系前后文,知到是在面對高而陡的天都峰,缺乏自信和勇氣時,“也”分別表示了一老一小的驚訝、懷疑和敬佩,有了勇氣,這個力量鼓舞著自己奮力攀登,爬上了天都峰。)
(2)他們相互汲取的力量是什么?(讀第二次對話,知道這個力量就是“勇氣”。)
4、讀六、七自然段,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
5、說說讀了這兩段課文,自己有什么想法?
6、完成練習第二、三題:(讓學生從具體生動的敘述中感悟漢語言的形象逼真,作者用詞的確切。)
(1)分別出示課后第三題中的句子,邊讀邊想,加上(去掉)“奮力”和“終于”有何區別?哪種更好?
(2)選擇“奮力”和“終于”練習說話。
7、齊讀末段中爸爸的語言,自己再讀讀,看還有什么問題?
(要讓孩子們充分理解爸爸的話,需要他們反回來繼續讀課文,在讀中理解“互相汲取力量”的真正含義,并變成自己的語言與同學們交流。)
三、回歸整體,朗讀全文。
四、課堂小結
五、布置作業
1、用“終于”寫一段話。
2、感情朗讀全文并摘抄自己喜歡的詞句。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 篇19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12個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相互鼓舞、堅定信心,戰勝困難。
3、抄寫課文第二自然段。
【教學重點】
理解“我”爬天都峰的過程。
【教學難點】
讀懂課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話:“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教學準備】
1、搜集有關黃山的文字、圖片資料。
2、想辦法學會課后生字,會讀,會組詞會記。
3、會讀課文,會思考課文后問題。
【教學過程】
一、步驟過程
教學預設
設計意圖一、介紹黃山請說說你了解的黃山美景。創設平臺讓學生匯報自己的課外所得。
二、檢查識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認讀生字。
2、考一考字形:
魚+即口+可爪+巴尸+古
大+田口+自
3、猜一猜:
大手抓住雙木樹杈(攀)
一點一回頭,一日一日一頁樹(顫)
4、比較組詞
陡——徒蓮——鏈峰——鋒辮——瓣
釣——鉤耍——要裝——妝冒——昌
攏——擾
5、注意區別多音字:似形式多樣對字詞進行檢測。
三、檢查初讀初讀課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1、課文大意:課文描寫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大爺,我們互相鼓勵,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難,終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板書:爬天都峰
2、課文敘述順序:
爬天都峰前——爬天都峰——爬天都峰之后
了解大意
理清順序
四、理解最后一句話“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說說:“你們”指的是誰?一“老”一“小”各指誰?“汲取”什么意思?從別人身上,從誰的身上?學著爸爸笑著說說這句話。
引發思考:
1、天都峰是怎么樣的?他們一老一小為什么要爬上去?
2、他們一老一小怎么樣從對方的身上汲取力量的?
先領悟結果,再回頭再探原因。
五、學習第一段至最后一段
1、探究為什么爬?
⑴假日游覽黃山。
⑵無限風光在險峰,為了能看到大自然更奇妙的美景,領略無限風光。
2、探究天都峰的“高”“陡”。
⑴高:啊,峰頂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⑵陡:筆陡的石級,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
讀一讀想一想天都峰的“險”。
3、探究“我”與老爺爺的心理。(分角色朗讀體會描寫的句子)
4、想像老爺爺怎么樣攀登的,用“一會兒……一會兒……”“使勁”“竭盡全力”“像……似的……”說話。
5、想像一老一小怎么樣用語言互相鼓勵。讀出險峻、峭拔,難以攀登,難以上青天的感覺。
為什么互相詢問?為什么做出這樣的決定?
理解“居然”,爬天都峰對老人和小朋友是難以掌握的事情,但是他們做到了。
六、引導思考
對話朗讀。說說爬天都峰對在這一老一小是很難的事。他們為什么能做到呢?討論后明白:
一是他們個人努力奮斗;
二是能從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學習。(讀一讀他們相互道謝的話)讓學生明白他們能做到的原因和互相道謝的原因。
七、總結收獲
1、對話描寫精彩;從對話中可以看出“我”不自信到受到鼓舞再到戰勝困難,登上天都峰的心理變化過程。
2、描寫天都峰險峻寫得好。寫出了天都峰的高,高得如上青天。陡得直上直下。“掛”字用得妙,形象地把天都峰的陡體現出來了。為下文爬天都峰準備,突出作者表達的思想:在困難面前,善于與人合作,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學習學好對話,讓學生明白描寫的作用。
【板書設計】
爬天都峰
我老爺爺
爬?發顫!下不了決心
“您也來爬?”“你也來爬?”
“我看您……才”“要不是你,我還”
謝謝您謝謝你
汲取
終于居然
力量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 篇20
教學目的要求:
1.教育學生懂得:一個人只要有決心,有勇氣,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
2.學會本課15個生字,理解“猶豫、奮力、終于、居然、汲取”等詞語的意思,掌握“都、顫”兩多音字的正確讀音。會用“終于、紀念、鼓舞”造句。
3.理解課文內容,能回答課后的問題,并會用“比”和“一會兒……一會兒……”說或寫一句話。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天都峰“高”和“陡”的特點。
2.理解“我”與老爺爺的兩次對話,尤其是最后一次對話。
3.準確掌握“居然”、“終于”、“汲取”等較抽象詞語的意思。
教學思路:
這篇課文依照登山的順序:“在天都峰腳下”——“向頂峰爬去”——“爬上天都峰頂”記敘了“我”同爸爸以及一位不相識的爺爺,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課后的思考,練習向我們提示了閱讀的重點,閱讀時應引導學生先認識天都峰的“高”和“陡”,然后通過對重點詞語的理解,讓學生認識到爬山過程的艱難,特別要抓住“我”和“爺爺”的兩次對話,前后聯系起來理解,才能真正體會對話中所包含的豐富而深刻的內容。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黃山是我國著名的旅游風景區,每年夏天吸引著眾多的國內外游客前來觀光旅游。天都峰是黃山的一個山峰,這里山高路陡,風光無限好,只有勇于攀登的人,才能到達頂峰。今天讓我們隨同作者一同感受一下攀登的滋味。
板書課題:爬天都峰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生字的音。
2.理解帶生字的詞。
重點理解:
似乎:好像。
猶豫:拿不定主意。
奮力:充分鼓起勁來。
攀登:抓住東西往上爬。
終于:表示經過種種變化后出現的情況。
汲取:吸取。
居然:出乎意料。
3.質疑問難。
4.試讀課文,糾正字音。
文中除“發”是多音字外,另外注意讀準“天都峰”中的“都”念(dū)不念(dōu);“發顫”的“顫”讀(chàn)不讀(zhàn);“似乎”的“似”讀(sì)不讀(shì)。
5.分段讀課文,概括段意。
第一自然段:暑假里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峰。
第二自然段:天都峰既高又陡。
第三至五自然段:講“我”與一位不相識的老爺爺相遇并約定一起爬天都峰。
第六至八自然段:講“我”與老爺爺、爸爸一起奮力向上爬,終于爬上了天都峰。
第九、十自然段:講“我”與老爺爺爬上天都峰以后,相互道謝。
第十一自然段:講爸爸總結的話:你們這一老一小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第二課時
一、講讀課文中描寫天都峰山勢部分。
1.默讀課文。
思考:這段話有幾句?突出了天都峰的什么特點?
2.指名讀第一句,說說你從哪兒看出天都峰的高。要求抓住以下詞句理解:
“抬頭望”:說明“我”還在山腳下,不抬頭看不到峰頂。
“啊”、“哩”表達了“我”的贊嘆,襯托了天都峰的高。
“我”爬得上去嗎?”——這是個疑問句,對能不能爬上天都峰,連自己也產生了懷疑。通過這個懷疑進一步表現出了天都峰的高。
3.指名讀第二句,理解天都峰的陡。
重點理解“從天上掉下來”和“真叫人發顫”。
4.小結。
這一段作者對天都峰高和陡的描寫,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難,同時也暗示了我們爬天都峰非常不容易,沒有足夠的勇氣和力量是不行的。
二、講讀課文3—5自然段。
1.指名讀“我”和爺爺的對話。
2.從“我”和爺爺的對話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通過對“也”字的理解,我們不難看出:這一老一小都對對方能爬上天都峰持懷疑態度;但是我們仔細一想,這個“也”字還含有“羨慕”和“敬佩”的意思。
3.從文中的.兩個“點點頭”中你又體會到什么?(都從雙方身上汲取了戰勝困難的勇氣。)
4.小結。這一老一小在相互精神鼓舞下,約定一起爬天都峰。
三、講讀6—7自然段。
1.默讀課文,畫出表明爬山艱難的詞語。
(“奮力”、“一會兒……一會兒……”、“手腳并用”、“爬呀爬”、“終于”)
通過這些詞語體會爬山過程的艱難,盡管山勢又高又陡,但他們不怕困難,想方設法克服困難,憑著努力向上攀登的精神,“終于”到達了目的地——天都峰。
2.指導朗讀。
3.小結。三代人戰勝各種困難,終于爬上了天都峰。
四、講讀8—9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老爺爺說的話里包含幾個意思?
(兩個意思:一是表示感謝,二是講感謝的原因。)
3.理解“居然”“鼓舞”的意思。
“居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文中是講“老爺爺”爬上天都峰出乎人的意料之中。但是也在意料之中。(聯系第一次對話可以看出。)
4.小妹妹說的話里又講了哪些內容?
(也是兩個意思:先講了“我”為什么能爬上山,再講對老爺爺的感謝。)
5.“我”和老爺爺爬上天都峰以后,為什么要互相道謝?提示:兩個人的對話中為什么都有“勇氣”一詞?兩人的話中都有“勇氣”一詞,從他們的第一次談話中,我們就可以看出,如果沒有勇氣他們怎敢爬天都峰?如果沒有勇氣,他們又怎能爬上天都峰?這個勇氣來自對方的鼓舞,使他們增添了戰勝困難的勇氣,奮力向上勇攀高峰。
6.感情朗讀(注意對話部分,要讀好語氣語調。)
7.小結。“我”和老爺爺在峰頂互相道謝,感謝對方對自己的鼓勵,給了戰勝困難的勇氣。
五、講讀最后一段。
1.齊讀課文。
2.“真有意思”是什么意思?
指的是“我”和老爺爺雖然互不相識卻能相互鼓舞,相互學習。
3.理解“汲取”和“力量”。
“汲取”就是吸取,“力量”這里指勇氣。
4.說說爸爸這番話的意思?你從中明白了什么?(這句話告訴我們,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舞,才能取得進步。)
六、總結。
1.簡要說說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2.讀了這篇文章后,你受到什么啟發?(我們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是只要我們有克服困難的勇氣,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同時,我們在與同學的相處中,也要注意相互學習,相互鼓勵,這樣我們的進步會更大一些。)
七、重點指導學生完成課后2、3、4題的練習。
八、作業。
1.感情朗讀課文。
2.抄寫詞語。
3.用“比”和“一會兒……一會兒……”各寫一句話。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03-07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08-08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04-11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03-05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09-29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04-15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03-05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通用06-14
【薦】爬天都峰教學設計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