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鼓晨鐘》讀后感
關于讀后感:
讀后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然后將得到的感受和啟示寫成的文章叫做讀后感。
讀后感就是讀書筆記,是一種常用的應用文體,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簡單來說就是看完書后的感觸。
《暮鼓晨鐘》讀后感(精選7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暮鼓晨鐘》讀后感(精選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暮鼓晨鐘》讀后感1
有時候我也會猛然一驚,時間為什么過得如此匆匆?童年那個調皮搗蛋的我,中學那個永遠坐在角落啃書的我,現在去哪里了?我又開始懷念,課桌前面那個短發的小女生現在還好嗎?黑板上的記憶怎么一下子就被擦得一干二凈呢?
是歷史。歷史的腳步讓我們剛剛說的話、做的事,成為過去。我們多么想讓歷史重新來過,打量一下青年、中年、老年,甚至帶我們穿越到歷史的現場。凌力老師的這部《暮鼓晨鐘》似乎透過時間的回環和空間的新舊,直接拉回到了康熙八歲到十七歲之間的經歷。康熙的歷史顯然比我們要艱深得多。順治皇帝二十三歲去世,康熙八歲即位。他的即位來得極其突然,因為年幼朝廷所有的事務由鰲拜等四位輔臣把持,皇權旁落。四位輔臣是滿族,馬背上奪天下的大臣們一心想為自己的宗族獲利,不斷欺壓文官,壓榨百姓,排斥西洋科學。這些弊政讓有識之士接連上書請求革新,比如不斷上書的呂之悅、陸健等老書生,可是越是上書,越要打壓,甚至引來殺生之禍。極為夸張的是西洋的歷法明明準確測出日全食而主事湯若望依舊成為被人嫌棄、恥笑的孤獨者。年輕的皇帝和年邁的太皇太后如何處理窘境?此外,小皇帝還有一個紅顏知己叫冰月,冰月是安慶王的女兒。血緣又束縛他們不能結為連理。當真相逐漸知道,冰月并非是安慶王的女兒,若公布予眾又將是欺君之罪。可以說,小皇帝面臨各個層面的挑戰。在這里,我不禁停下筆思考,如果當代一個從小父母雙亡的八歲孩子,他要照顧一個家,他該如何作出選擇?不難看出這個問題即使放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都也是一個燙手的山芋,顯然對于處在十七世紀的康熙,他的家即是天下家國,他用了近十年的時間,竟然把這些問題處理得妥妥帖帖。
我們看到勝利者氣吞萬象的豪情,但更不能忘卻背后的艱辛。莫問重重苦難后悲淚幾行,且看屢屢紛爭中豪情萬丈。十歲的康熙開始偷偷學習西洋科學,十二歲的康熙已經會馳騁狩獵,十三歲的康熙決定話別自己朦朧的愛情,十五歲的康熙隱忍地對待勁敵。當鰲拜開始蓄意謀反,明晃晃的寶刀并沒有讓年輕的君王發怵,只說一句:“朕可是愛刀如命的,卿傅真的肯獻,朕可就真的帶走了。”平淡的語言化解了一場腥風血雨。康熙皇帝的沉著、冷靜令人佩服。
凌力老師筆下的康熙,不是一個圣人,也不是一個完人。他也有情感,偶爾也會露出孩童的本性。少年康熙的出色之處在于不論前方如何兇險,他都保持孩童般善良的天性。孟子說,仁者無敵。我想康熙盛世的建立與善良有關。
《暮鼓晨鐘》屬于長篇歷史小說,有一定虛構性。但歷史的況味就在于不斷探索,不斷想象,縱橫古今,為當下的我們提供一種現實的選擇。讓昨天勾連今天,讓今天擁抱明天。歷史,并不在紙頁。
《暮鼓晨鐘》讀后感2
今日午夜終于終于把凌力的《暮鼓晨鐘——少年康熙》拜讀完了,實在是有太多太多的感觸了,原先突發我看這本書是中國博奇環保科技的老總白云峰推薦的這本對他影響最深的小說,由于被名字吸引了,所以借來一度,此次已經是二次借來閱讀,上次由于大學住宿不方便來回搬運如此重的書,所以閱讀不到三分之一就作罷了。此次終于一鼓作氣的讀完了。首先,非常認同白云峰的觀點,這本書的確可以影響人很多很深,其次我認為史詩上的政治的確是會教會人許多做人處事的大道理的,同時也非常實用,讓我感慨萬千的不僅是玄燁的氣魄和實力。更是他與冰月的有情人難以有個美滿的結局,讓我不禁想起,有得必有失,有舍才有得,否則何來舍得,可是這份舍與得再玄燁看來是否真的值得呢?我想只有當他百年歸西的時候才能夠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吧,但是此時也沒有多大意義了,因為全來不及了,不過至少對于當時的蒼天百姓來說,玄燁不折不扣是個好皇帝,他們是受福于玄燁的明智。但愿玄燁不曾后悔......
《暮鼓晨鐘》讀后感3
看凌力的文字,很難想象是位女作家,筆鋒穩健硬朗,不疾不徐娓娓陳述,闡述矛盾抽絲剝繭。隨著閱讀的深入,才會發現,布局的細致入微和結構的追求完美,無一不顯現女作家的心思縝密。
在《暮鼓晨鐘》里,通海、哭廟、奏銷三大案剛過去,輔臣柄國,皇帝沖齡,老佛爺似乎不問世事,孔四貞南蠻公主不受八旗重視的大背景下,爆發了明史案,天算案,費揚古倭赫被連坐,蘇納海、王登聯、朱昌祚三大臣被殺等重大事件,配合接二連三的滿漢一家政策遭受打擊,輔臣的竭力恢復祖制,顯現了一片大清盛世前的黑暗和危機時刻。
書中的玄燁雖年輕卻顧大局,雖不免孩子氣,卻不失帝王的尊嚴。冰月亦知書達理,擁有與皇家格格身份相襯的言行。而篇幅較少的赫舍里,則母儀天下內斂智慧。
《暮鼓晨鐘》讀后感4
寫清史的當今中國堪稱有三劍客,凌厲、唐浩明、二月河。細膩的表達上,凌厲以其女性獨有的視角解讀這段歷史。
暮鼓晨鐘的玄燁與二月河不同,有稚氣、沖動等特有的少年表現。同《少年天子》的順治帝一樣,會害怕、恐慌、迷茫,但更智慧,更有敢于擔當的氣魄。
二月河筆下,玄燁是天縱英才,無人可抵,可玩弄天下志士于股掌之間。其實帝王亦有七情六欲,更有無法訴說的取舍之苦,凌厲在這個角度的闡述開辟了帝王作品的先河,在當代還未有作者真正超越。
唐浩明的《曾國藩》中很多人性的細節描寫與凌厲有共同之處,但卻以湖南男子特有的氣魄去著眼,充滿新意。這也是諸多撰寫《曾國藩》而不及唐之高度的原因。
看完此書,讓你的人生豁然開朗,或許不久又陰云密布,但其中的幾點細節,值得一生玩味。
《暮鼓晨鐘》讀后感5
去年看完《少年天子》,今年沒看同類的小說,就開始覺得饞了。去逛書店挑了大半個下午,只撿出一本《暮鼓晨鐘——少年康熙》。同樣是作家凌力的嘔心之作,那就續著這股子意猶未盡,接著往下看吧。
康熙皇帝在中國眾多帝王中堪稱偉大的一位。從康熙開始,清朝逐漸邁向鼎盛時期。他一生勤政愛民,為江山社稷操勞,受到了百姓乃至中華后人的擁戴……
不過,“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能扛起天降大任之人總是要經歷一些磨練的。而康熙皇帝玄燁的少年時代就是經歷人生磨練的`時代。
從小就不受父皇的寵愛,因為在他后面出生的四阿哥是順治皇帝獨愛的董鄂妃之子;年紀尚小就因為染上天花,被送到皇宮外面和生母隔離;幼年喪父,七歲的小肩膀就要扛起天下的重擔;母親孝康逝世之時,玄燁才八歲;登基之后,輔政大臣們又對年幼的小皇帝進行壓制……而玄燁硬是在這樣的逆境之下艱難的成長了起來。
失寵,不是讓他更加獨立了嗎?與父親的遠距離讓他看清了他的父親。他敬重甚至深深的崇拜著福臨,從小就立志要學習父親的勤政愛民,要學習父親的廣博學識,要學習父親的廣納賢才……但他也以父親為鑒,知道江山社稷才是他最應當傾之所有的,他不會像父親那樣固執,不會像父親那樣沖動,不會像父親那樣為了兒女情長拋下江山、拋棄百姓……試想當年四阿哥沒有夭折,那當上皇帝的受寵一身的四皇子會有玄燁這樣的清醒嗎?我看,難。
得了天花,在當時就是一死,送出皇宮隔離對于一個皇子來說,就等于是被拋棄。據說,就算是皇族,送出宮后得待遇也是極差的,就只能是等死。但是,玄燁活著回來了。所謂大難不死必有后福,天花的痊愈也讓玄燁在四阿哥夭折后有了當皇帝的機會。
順治寫下十四《罪己召》便悄然離去,但是對于玄燁則是剛剛的開始。他不是還有奶奶莊太后的愛護嗎。他要學會的是更具有責任感——對國家的責任感。而順治的離開,讓幼小的玄燁眼中永遠存留下了父皇的高大形象。
母親康妃的死,對于玄燁來說是失去了一份沉重的愛。在玄燁的世界里,也許除了奶奶的愛就只有母親的愛了。康妃佟氏由開始的被寵到失寵,她也嫉妒也恨,但她把這一切都轉化成對玄燁的愛,這樣也讓玄燁成長的更健康。當時的小皇帝則認為,他已經長大了,早晚會離開母親,會悲痛,但是他堅強的站立起來,在奶奶的照顧之下以天下為己任,更加獨立了。
康熙皇帝少年時期遇到的阻礙還有來自輔政大臣的壓制。中國歷史上欺負皇帝年幼的大臣還少嗎?玄燁也遇上了!但玄燁更多的不是畏懼,不是妥協,不是對他們的仇視,而是敬重!而且他最崇拜的還是鰲拜!在這樣的境況之下,這位少年天子學會的是審時度勢。在太皇太后的幫助下,他提升了忠臣索尼的地位,將索尼的孫女赫舍里氏娶做皇后,利用鰲拜和蘇克薩哈之間矛盾互相牽制。但隨著索尼的去世,蘇克薩哈正白旗的破落,鰲拜幾乎都要黃袍加身了。可是,他有奶奶的指導,有赫舍里的體貼體諒,有費耀色及其他官員的支持……最后擒住了鰲拜以及鰲黨勢力的膨脹。從那以后,玄燁真正成為了一個獨立的皇帝,一個可以自己做主的皇帝了,從那時起,清朝翻開了新的一頁,進入了“康乾盛世”
《暮鼓晨鐘》讀后感6
今日午夜終于終于把凌力的《暮鼓晨鐘——少年康熙》拜讀完了,,實在是有太多太多的感觸了,原先突發我看這本書是中國博奇環保科技的老總白云峰推薦的這本對他影響最深的小說,由于被名字吸引了,所以借來一度,此次已經是二次借來閱讀,上次由于大學住宿不方便來回搬運如此重的書,所以閱讀不到三分之一就作罷了。
此次終于一鼓作氣的讀完了。首先,非常認同白云峰的觀點,這本書的確可以影響人很多很深,其次我認為史詩上的政治的確是會教會人許多做人處事的大道理的,同時也非常實用,讓我感慨萬千的不僅是玄燁的氣魄和實力,更是他與冰月的有情人難以有個美滿的結局,讓我不禁想起,有得必有失,有舍才有得,否則何來舍得,可是這份舍與得再玄燁看來是否真的值得呢?我想只有當他百年歸西的時候才能夠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吧,但是此時也沒有多大意義了,因為全來不及了,不過至少對于當時的蒼天百姓來說,玄燁不折不扣是個好皇帝,他們是受福于玄燁的明智。
但愿玄燁不曾后悔......
《暮鼓晨鐘》讀后感7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為政者,寬猛相濟。
天地人間,最要緊的是均衡。天地和,萬物生;人際和,致太平。
龍之為物,能大能小,能幽能明,能短能長,能屈能伸,欲上則凌云,欲沉則伏泉,變化萬端,不可捉摸。
為君者應不以一已之利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已害為害,而使天下釋其害;若能如此,何患太平不至!
一部相同的書,落入不同眼中,感觸自是不同。
傾言情者,看得兒女情長;
重文學者,推敲在字里行間;
聽故事者,糾結于筆法邏輯;
思天下者,盡取為人處事致理之道;
美中不足的是,太戲劇化了,有種天馬行空的感覺,而且對皇后的描寫也有欠缺,,她真的就那么完美嗎?同時*月就真的那么不能喚回孝莊的心嗎?難道康熙娶親沒有一絲*因素嗎?月貴妃就真的做得到移情別戀嗎?筆力很好,但語句不夠優美不像別的歷史小說,有一種剛勁的力道,但是,卻可以給人一種柔美,不僅有歷史參合,同時也有最凄美的愛情襯托,似綠葉襯紅花的美麗,沒有一絲矯情,反觀其他的歷史小說,它不是最好的,卻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如果要我選擇一個版本去評價一代偉業成就者康熙皇帝,我還是喜歡這個版本,因為它里面所含有的情感比任何一個都強,讓人看到了一個帝王的同時,也看到了一個癡情的男子,一個孝順的孫子,一個柔情的丈夫。
雖然不知道歷史小說的真正歷史成分占多大比例,但是這真的是一部好看的小說。康熙是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好皇帝,從小時候就已顯現出來了,英名神武、沉著冷靜、能屈能伸,很難想象這些都是一個十三歲的孩子就能具有的品質。
書中大致以兩條線展開,一是康熙自身的情感,一是朝中社會上的大事大案。朝中臣子孰忠孰奸,中外歷法孰對孰錯,愛情皇位孰輕孰重,小小的康熙面臨的問題太多,卻能有條不紊的一一解決,最后與*月的愛情只能讓人嘆惋,天子也有眾多的無可奈何,皇上亦有不能擁有的東西,在書里,皇上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而是充滿感情的人。
年少的康熙不能不叫人佩服。
【《暮鼓晨鐘》讀后感】相關文章:
3.暮鼓晨鐘詩歌
4.暮鼓晨鐘褒義詞
5.暮鼓晨鐘初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