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龍頭的導游詞
一、什么是導游詞
導游詞,是導游人員引導游客觀光游覽時的講解詞,是導游員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傳播文化知識的工具,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特點是口語化,還具有知識性、文學性、禮節性等特點。
二、老龍頭的導游詞(通用6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導游,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導游詞,導游詞是導游員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傳播文化知識的講解詞。我們該怎么去寫導游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老龍頭的導游詞(通用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老龍頭的導游詞1
各位游客大家好,這天將由我來帶領大家一齊游覽這個老龍頭風景區,我們此刻將要進入的是當時駐守老龍頭的龍武營士兵生活的場所。
我們此刻看到離我們較近的這個模型叫做云梯。大家都知道長城是不容易借用外力來攻打的——除了云梯。(講解怎樣用云梯攻打長城)離我們較遠的是巢車(講解巢車的用途)。我們一會能夠去兵器室去參觀一下當時攻打長城的武器及武器的模型縮微版。此刻呢,我們能夠看一下當時龍武營的士兵住宿的地方,大家看到了士兵睡的是大通鋪,那么比他們官職大一點的百總的住宿條件是什么樣貌的嗎?好那我們這邊走。我們此刻看到的就是管一百個士兵的百總住宿的地方。此刻我們看見的這艘水泥戰船是明朝時期海戰戰船的縮微模型。此刻我們能夠去參觀一下兵器室。看看古代士兵是如何攻城和守城的!(講解兵器室兵器的作用)
轅門
轅門的轅是什么?轅就是車轅子。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君巡幸,狩獵,在外面搭營帳住宿,出入口仰起兩車,使車轅子相對,像門的樣貌,叫轅門。因此以后,歷代軍營的門都叫轅門。《三國演義》里的呂布轅門射戟,楊家將戲劇故事轅門斬子,都是指中軍帳外的營門的。起初確實是用戰車車轅作門,之后就變了。那里的轅門的樣式是明代的。兵營或者地方高級官署前面用柵欄圍護,柵欄口的門也叫做轅門。好了走出轅門也就走出了龍武營了。
將臺,校軍場
明代隆慶二年至萬歷20xx年,民族英雄戚繼光擔任薊鎮總兵20xx年,防守山海關南海到北京昌平境內1200里長城。他常巡視老龍頭,在那里宿營駐扎,點將操練兵馬。請看,這員武將塑像就是戚繼光。他身后墻上的地圖是明薊鎮長城關隘圖。這座點將臺周圍的空地就是當年的效校軍場。戚繼光將軍真正的兵部衙門設在三屯營。但是他經常揮戈躍馬奔馳在長城沿線。他寫詩說:南北驅弛報主情,江花邊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立刻行。他這種為國操勞的精神,實在令人敬佩。
老龍頭是明萬里長城的起點,位于山海關城南5公里的瀕海高地。明清兩地那里是屯兵要塞,也是帝王將相,文人墨客掛表還賦詩的場所。我們走的這條寬廣的坡道,原叫做馬道。守城的兵馬就是從那里上下的。清朝的5位皇帝共11次來老龍頭巡幸,當時這條坡道叫做御道,道中間鋪上紅氈,皇帝從紅氈上大搖大擺的理解兩邊的群臣的頂禮膜拜。如今老龍頭景區已經向全世界開放。每年有近兩百萬中外游客來此參觀游覽觀光。
澄海樓
請看,這座建筑就是澄海樓,澄海樓筑在老龍頭的長城之上,像蒼龍頭上的一顆明珠。澄海樓的前身叫做觀海亭,是明朝初年建筑的。之后,萬歷39年1620xx年山海關兵部主事王致中擴建成澄海樓,也以前叫過知圣樓/澄海是大海澄清,海不揚波的意思。
澄海樓匾、楹聯
請看,樓頂上掛著的那塊匾“雄襟萬里”,是明朝內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薊遼督師孫承宗所題。孫承宗先后兩次受命督師薊遼駐守山海關,建立了豐功偉績。雄襟萬里表現了他的偉大襟懷和理想抱負。他這個內閣大學士胸懷和帶還一樣寬廣,裝著萬里江山。
請看樓中間的這塊澄海樓的匾是乾隆45年清高宗御筆親題,派官員從北京專程送來的。
匾元氣混芒,傳說,天地未分時的混沌之氣叫做元氣。元氣混茫,意思是茫茫大海就象天地未分時那樣迷迷蒙蒙。
楹聯:日曜月華從太始,意思是:太陽月亮的光輝來自原始的自然界。天容海色本澄清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句,乾隆皇帝順手拈來,可見他讀的書還不少呢。
澄海樓一樓
此刻,我們進澄海樓。澄海樓不是很高大,但是清朝開國以后,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五個皇帝都登過這座城樓。他們常在秋冬之季,到關外祭祖,有時是出關,有時是入關,經過山海關共11次,一次不漏。為什么必須到那里來?一來是觀看大海,二來是求個吉利。龍是傳統的皇帝象征。那里是老龍頭,無論哪條龍都想到那里來抬抬龍頭。
請看這幅老龍頭的建筑復原圖
老龍頭是涉海岬角,海拔20多米,形勢險要。明洪武20xx年,大將軍徐達選取那里做明長城的起點,是有方法眼光的。看,老龍頭西面,緊挨石河口有個潮河港,大船往來,保障軍需民食。從犄角筑長城,居高臨下。沿著起伏的丘陵,長城蜿蜒北上角山,形勢多么險要。老龍頭景觀區包括七個部分:入海石城,靖鹵臺、南海口關、澄海樓濱海長城、寧海城和海神廟。
欲觀龍頭景,更上一層樓。
澄海樓樓上
墻壁上掛著的條幅字畫,是近幾年中央首長及世界知名認識來澄海樓游覽時,題寫的詩詞墨跡。
1920年以前,墻上掛的盡是皇帝的題詩。康熙、乾隆多次來那里,就和大臣觀海、飲酒賦詩。那里的條案上,經常擺著文房四寶,吟了詩,就寫下來。據說,即使是刮風的天氣,波濤洶涌,四面揚沙,樓窗敞開著,風也吹不到樓里。乾隆皇帝揮筆題詩連鎮紙都不用。那里的“海亭風靜”的特點,能夠和山東蓬萊的“避風亭”相媲美。
清朝乾隆皇帝以《澄海樓》為題的詩有51首,形式多樣。其中有七篇禁體詩聯句,是乾隆皇帝與侍從及諸大臣約定寫禁體詩聯句,以詠海為主要資料,禁用以水字及帶水字旁的字,違者罰酒三杯。乾隆皇帝四次登澄海樓與大臣飲酒聯句。
樓前樓側
大家站的這個地方,清代有一座“御詩亭”,亭內鑲臥碑,雕刻了清代諸皇帝的詩選。但1920年八國聯軍侵華時,都給毀壞了,連澄海樓也毀于一旦。
天開海岳碑
明清時,澄海樓附近城臺上是有不少碑的,經過八國聯軍的洗劫,只剩下這塊碑了。天開海岳四個字把老龍頭美景作了高度概括。“開”字用的最好,能夠做“開創”講。這四個字的意思是老成頭海山美景天造地設,是大自然的賜予。“開”也可作“開拓”講,這四個字的意思是:老龍頭美景在天地間展開。怎樣講怎樣有理,怎樣講怎樣有味。
這塊古碑很古老,專家鑒定是唐碑,當地群眾口口相傳叫“薛禮碑”,雖然跟“薛禮(仁貴)”不必須有關聯,但也反映了大致的年代。即使是唐朝末年建的吧,到此刻至少也有一千年了。這塊碑是贊美景色的,足能夠證明老龍頭成為游覽名勝已有一千多年。
關于這塊碑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說哩!相傳英國侵略軍占了老龍頭后,看見石碑傲然矗立,很不舒服,于是用幾匹馬把它拉倒了。但是從這以后每一天晚上,夜空里伸出一只大手把英國哨兵一把抓走。如此幾夜,英國官兵害怕了,不得不恭恭敬敬地把這塊碑重新樹立起來。傳說總是傳說,事實是1920年張學良將軍來到那里,發現倒地的石碑,立刻派人把它樹立起來。“天開海岳”碑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尊嚴。
靖鹵臺
這是明萬里長城的唯一的海上的敵臺。
嘉慶44年(1565),山海關兵部分司主事孫慶元始建這個臺。萬歷初年,薊鎮總兵戚繼光整修長城,筑敵臺1017座,這是第一座,命名為“靖鹵臺”。“鹵”指海水,又取諧音為敵虜的虜。因此,這個臺有兩層意思:一是使海水平靜,一是平定敵虜。一名雙關,各有好處。
敵臺的主要功用是防御工事,能夠駐兵、屯武器,觀察敵情,還有箭窗,能夠向外射擊。如果您想了解敵臺的構造或眺望遠方。但是樓梯狹窄請注意安全。
入海石城
明萬歷七年。薊鎮總兵戚繼光將軍派參將吳惟忠修筑了七丈入海石城,這是偉大的創造。戚繼光早年在山東蓬萊修水城,北門修在海邊,大船從城門進入。那里則是把長城插進海里,使龍頭入海辟風斬浪。這兩處奇觀都是戚繼光將軍的杰作。
請看那里陳列的巨型條石,是當年筑入海石城用的石料。最長2。6米,重達3噸,也就是6000斤。條石邊緣用鐵水澆鑄連在一齊,這樣疊上了九層,工程多么艱巨!擺在那里的花崗巖條石在海水里泡了400多年,形體不變,多么堅固。人們常用花崗巖腦袋形容頑固不化,是有道理的。
大炮
這門大炮,是八國聯軍侵華以后英國營盤炮臺的大炮。英國營盤炮臺的大炮。英國在老龍頭寧海城駐兵4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才匆忙撤走。
南海口關
南海口關建于明太祖洪武年間,是真正明長城的第一關,按順序說第二關是南水關,第三關才是天下第一關。南海口關內外不通大道,為利于防守,關口較小。明朝末年,出于防守的方法需要,用土將城門堵塞。以后經歷320xx年海風揚沙沿城堆積的沙土有幾米高,人們就找不到南海口關了。有的歷史學家曾按圖索驥誤認為老龍頭東北面的鐵們關是南海口關,直到1987年重修澄海樓,清除濱海長城的積沙時,才使南海口關再見天日。
土墻遺址
1988年重修寧海城時從土中挖出來的,全為夯筑,外不包磚。有人說,這是寧海城西門的內甕城;有人說,這是明朝初年南海口關的一段土墻。
鐵門關
請看這個城門不是明長城的一個關口,也不是中國人修的。它是近代意大利兵開鑿的。1920年《辛丑條約》以后,山海關城南有六國營盤:蕭莊南面有“四炮臺”是日本營盤;小彎村有法國營盤;小彎村南,今鐵路療養院一帶有比利時和意大利營盤’另外還有德國營盤和印度營盤,當地群眾叫它“英國下邦”(附屬國)寧海城里是英國營盤。意大利兵到海上游泳,要經過英國營盤,英國士兵不讓過。意大利兵就拆墻,把那里的長城挖成了一個大窟窿,這樣到海灘就很近了。意大利兵在城墻窟窿安上包上有洋鐵皮的門,因此群眾叫它鐵門關。
好了,這天老龍頭就游覽到那里,祝愿每一位游客都能天天有個好情緒,再見!
老龍頭的導游詞2
老龍頭坐落于山海關城南的臨海高地,依山襟海,長城聳峙海岸,優越的地理形勢,加上精心建造的軍事防御工程,氣勢之大,海岳天開,被喻為“人類歷史上的千古奇觀”。我國具權威的長城學界泰斗——羅哲文先生,用“天然的長城博物館”來贊美、評價山海關長城,其中老龍頭長城功不可沒。這里的入海長城、濱海長城與天下第一關段的平原長城以及角山一帶的山地長城、三道關的山谷長城、九門口的河道長城,一起組成了中國長城建筑史上的神來之筆、明代萬里長城的精華地段——山海關長城。
老龍頭長城的修筑始于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當時是明太祖朱元璋為了抵御元朝殘余勢力的侵擾,由大將軍徐達在此修建的山海關前衛哨城。明代中、后期,明代防務的重點由蒙古轉向女真,由陸路轉向海路。老龍頭作為海上防御的前沿,經抗倭名將戚繼光、兵部尚書孫承宗、巡撫楊嗣昌等數位重臣名將的督師經略和增修加固,成為拱衛京師的海防要塞。
老龍頭歷經明清兩朝,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擔負著不同的歷史責任。終明一代,它是嚴密的海陸軍事要塞,清代順治至嘉慶時期則是觀海覽勝的佳絕處,自1840年以后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老龍頭重又擔負起抵御帝國主義入侵的海防重任。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軍事建筑,使老龍頭具有萬里長城任何地段也不能替代的軍事功能。
現在對外開放的老龍頭占地面積600畝,由寧海城、澄海樓、入海石城、南海口關、龍武營、海神廟等28處景觀組成。這里有萬里長城中唯一的一段入海石城、唯一的一座海上敵臺、明代長城東部的第一個垛口、第一道關口、第一座觀海樓閣以及現存完整的明代海防兵營。
沿著腳下的馬道緩步登城,一幅絢麗的長城畫卷,在我們眼前徐徐展開,讓我們逐一欣賞,慢慢品味。
老龍頭的導游詞3
各位來賓請看,這是歷代長城上唯一的一座臨海樓閣,也是老龍頭景區的標志性建筑,澄海樓。樓為九脊歇山頂,兩滴水層樓,雕梁畫棟,重檐翼舒,它聳峙于高昂的龍頭之上,猶如點睛之作,銜領長城,面海背山,歷來是瞻海觀潮看日出的好地方,這里集自然、人文之精粹的雄偉氣勢,遠勝于一般的湖山勝境。登上澄海樓,在回廊四望,處處美景。迎面,碧海波澄,海鷗翩翩,云帆點點。回顧,長城起伏,直走角山,倒掛云端。東望,海上姜墳,雁陣環繞,依依不去。西眺,潮涌港闊,鴿群回旋,萬國梯航,好似置身人間仙境,頓感心曠神怡。清康熙九年,山海關管關通判陳天植曾盛贊澄海樓“面臨巨壑,背負大山,高枕長城之上,波澄萬里,峰疊千重”,就連彭蠡、洞庭、會嵇、山陰等諸勝都不足以與其相媲美!
據地方史志記載,澄海樓的前身叫“觀海亭”,是明朝初年修筑的。此亭雖小,名氣很大。每值海風呼嘯,亭內游人絲毫不覺,此景被稱為“海亭風靜”,名列古“榆關八景”之一。萬歷三十九年(1620年),山海關兵部分司主事王致中將觀海亭改建為二層的樓閣式建筑,澄海樓。
明清時期,澄海樓是文人墨客、帝王將相登臨的佳所,僅清代就有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五位皇帝11次登樓觀海。其中,清高宗乾隆就4次登臨,樓內現存的匾額楹聯、詩詞聯句均出自他們之手。
一樓懸掛的“澄海樓”匾、楹聯“日耀月華從太始,天容海色本澄清”及橫額“元氣混茫”,均為清高宗御筆所題。由此可見乾隆皇帝對澄海樓的喜愛之情溢于言表。
匾額中“澄海”是“大海澄清、海不揚波”之意。“海不揚波”是3000多年前的一個典故,象征圣人治國,天下太平。
楹聯為集句聯,其中“天容海色本澄清”出自宋代文學家蘇軾<<六月二十夜渡海>>詩中的一句:“云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上聯“日曜月華從太始”:是說太陽、月亮的光輝來自原始的大自然界,暗喻清王朝的強大。下聯“天容海色本澄清”:意思是長天大海的形體、顏色本來就是清澈的,暗喻清朝政治清明。
橫額中“元氣混茫”的'“元氣”是指傳說中天地未分時的混一之氣,“元氣混茫”:意思是說x大海就像天地未分時那樣迷迷蒙蒙,同時也記錄下乾隆皇帝第一次登澄海樓時看到的景色。
二樓懸掛的匾額“雄襟萬里”,為明末內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兩次臨危受命督師薊遼的孫承宗所題。“雄襟萬里”不僅贊美了老龍頭的雄偉風光,也抒發了他獻身邊疆的豪情壯志以及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現在山海關城內的“節制四鎮坊”即為表彰他的功績所建。
老龍頭的導游詞4
老龍頭位于山海關城南4公里的渤海之濱,這里是明長城的東部起點。老龍頭地勢高峻,有明代薊鎮總兵戚繼光所建“入海石城”,“入海石城”猶如龍首深入大海,弄濤舞浪,因名“老龍頭”龍龍頭由入海石城、靖鹵臺、南海口關和澄海樓等部分組成。澄海樓高踞老龍頭之上,為明代所建,清康熙、乾隆年間重修。
樓上有明朝大學士孫承宗所書“胸襟萬里”和清乾隆皇帝所書“澄海樓”匾額。樓壁鑲嵌有數塊歷史人物手書的臥碑,刻著“天開海岳”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登上老龍頭,面對波濤洶涌,云水蒼茫的大海,可以盡覽“長城萬里跨龍頭,縱自憑高更上樓,大風吹日云奔回,巨浪排空雪怒浮”的壯美景象,產生無窮的遐想。
老龍頭的導游詞5
各位朋友:
大家好!
老龍頭是明長城薊鎮的東起點,位于山海關城南5公里的濱海高地。之所以把這里稱為“老龍頭”是因為人們把萬里長城比作一條巨龍,這條龍走過大漠,攀賀蘭、越太行,自燕山而下,向渤海飛馳,在遼西走廊上挽了個結,豎起了山海雄關,隨之引頸入海,這入海的部分便是老龍頭了。老龍頭是萬里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城北的角山長城,城東的威遠城構成犄角之勢,拱衛著山海關城。從明初洪武年間到明末崇禎年間的260余年中,老龍頭不斷修建,逐步完善。
直至清代長城內外成為一統,老龍頭從此失去了軍事防御的作用,成為帝王將相、文人墨客觀光覽勝的佳境。自清朝開國后,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都多次到過老龍頭,其中乾隆皇帝4次來此登樓觀海,留下了大量詩文墨寶。老龍頭上的“天開海岳”碑,據傳為唐代遺碑,這四個字道出了“放眼天際,蒼茫一碧,天適地設”的絕妙景觀之神韻。老龍頭是“中國旅游勝地40佳”之一,國家5A級景區。
登上老龍頭,面對波濤洶涌、云水蒼茫的大海,您可以盡覽“長城萬里跨龍頭,縱目憑高更上樓,大風吹日云奔合,巨浪排空雪怒浮”的壯觀美景,產生無窮的遐想。
相傳,過去在老龍頭腳下,一個挨著一個,扣著無數的大鐵鍋。老龍頭是薊鎮總兵戚繼光奉旨修筑的。它入海七丈,造起來實在太難了。一萬五千軍工,單等海水落潮,才能搶上去修一回。
可是大海無情,三天一漲潮,五天一落潮,城墻修不上尺八高,潮水一沖,磚頭石塊,七零八落,修一次,垮一回,不知修了多少天,只弄得無數生命葬身海底,戚大人也一籌莫展了。明王朝,忠良少,奸臣多,萬歷皇上是個十足的昏君,奸黨議論胡說戚繼光修三十二關,設三千敵臺,鑄五千斤一尊的鐵炮,是勞民傷財。皇上聽信奸黨讒言,派太監做欽差到薊鎮監軍。
這位太監公公來到薊州,才知道戚繼光在山海關南海上正修“老龍頭”,立刻馬不停蹄,直奔山海關。全城的鄉坤耆老拜見欽差大人說:“敵兵常從海上越境,老龍頭千萬不能半途而廢。”欽差大人說:“圣旨期限三天,金口玉言,誰也改不了。”戚繼光怒氣難消,知道限期三天是假,想借口定罪是真。個人如何都無所謂,可這一千三百座敵臺,就差老龍頭一樁心事未了。想想國家安危,百姓的生命財產……戚大人心中悶悶不樂。
忽然門簾一挑,一個老漢進了屋。這打魚老漢是跟隨戚大人的一名伙頭軍。只見老漢把秫米飯、咸帶魚擺上八仙桌,說了聲:“大人不必煩惱,待用完飯后,我再回稟,或許對修老龍頭有用處。”第二天,傳令全軍,在退了潮的大海灘上搭鍋造飯。只見七里海灘,炊煙四起,火光一片。一頓飯功夫,忽然丈高巨浪,鋪天覆地涌上岸來,眾軍士一看,丟鍋棄碗,早逃得無影無蹤。過了三天三夜,大潮過去了,海上恢復了平靜。戚大人察看城基,竟依然立在原地,心中甚覺奇怪。這時,老漢走過來,指著周圍沙灘上一個挨一個的圓東西,讓戚大人看,原來是鐵鍋扣在沙灘上。老漢說:“這鍋扣在沙灘上,任憑風吹浪打,不移不動!”
謝謝大家!
老龍頭的導游詞6
各位朋友:
大家好!
來到了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景區的老龍頭。老龍頭氣勢宏偉,城墻足有10米高,老龍頭前端是在海里筑成的。老龍頭上有澄海樓,澄海樓比其他的樓都大,過了它,就是一望無際的大海有威武的大炮,巨大的投石臺,古老的營房,還有糧倉。牢房是這里最吸引人的了,牢房的柱子是2000年前的。我的思緒回到了古代。
戰國時期,上百士兵站在老龍頭上,隔一米站一個士兵,向四面張望,是在觀景嗎?不是,是在觀察敵情。
突然,遠方海平線上出現了百只戰船!士兵們慌亂的跑來跑去,不一會,從樓里出來了幾個身材魁梧的將軍,各個氣定神閑,身如磐石!
敵船越來越近了!一位將軍大和:“放箭!射擊!”話音剛落,萬箭齊射,硝煙四起,戰火一片,士兵們,提心吊膽,做好了隨時犧牲的準備……
戰爭結束了,一片寂靜,船不是沉海,就是被打的稀爛,只剩殘骸,一眼看出,駐守長城的人勝利了,他們歡呼著,舞蹈,歡慶勝利。將軍望這大海,想著下一步的計劃……
我被導游驚醒了。“旅客們,您們現在看到的,就是長城的開頭——老龍頭!”雖然我在北京,卻沒去過長城,但如今,我來到心馳神往的長城始點——老龍頭!站在長城上,被海風吹著,我感到無比清爽,長城上閃光燈此起彼伏。喊叫聲、贊嘆聲響徹云霄。平靜的海面像一面巨大的鏡子,映照出人們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游玩的身影,一片和諧的場面……
那時硝煙四起,戰火一片的老龍頭,是多么可怕呀!隨時面臨死亡!那些投石臺是他們的武器,宿舍是他們休息的地方;如今,早已成為人們觀看和游玩的景區。過去的人們,心事重重,提心吊膽;而現在人們個個輕松愉快,無憂無慮。過去的海上硝煙四起,戰火一片,是可以想象的;而現在,沙灘上滿是逍遙的人們,快艇在海面上飛馳,上面的人大喊:爽!人們嬉戲,玩耍……
中國古人英勇不屈和奮戰到底的精神,加上他們智慧的結晶,給我們創造了一個和諧的社會。這,是多么來之不易,所以,我們應該奮發圖強,報效祖國,使我們的子子孫孫都生活在和諧的社會。
謝謝大家!
【老龍頭的導游詞】相關文章:
1.老龍頭導游詞
2.老龍頭的導游詞
6.老龍頭景區導游詞
7.老龍頭導游詞范文
8.老龍頭導游詞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