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先進事跡材料
具有較強的觸發力和感染力。事跡材料的寫作目的是為了引導讀者認識先進,學習先進。要達成此目的,首先要吸引讀者,感染讀者。這就要求事跡材料要具有較強的觸發力和感染力。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科技工作先進事跡材料(精選21篇)僅供大家參考借鑒。
科技工作先進事跡材料1
人物介紹
宋xx,阿爾茨海默病研究領域的國際頂尖專家、甌江實驗室主任。
滿臉親切,時不時掛著靦腆的笑,遠遠見到記者,阿爾茨海默病研究領域的國際頂尖專家、甌江實驗室主任宋xx停下和身邊人的交談,舉著手打招呼,儒雅又紳士。
作為xx省重點引進人才,去年9月起,他在溫州開展了一系列老年病研究,并入職溫州醫科大學擔任學術副校長。不久前,坐落在溫州的甌江實驗室掛牌,其“掌門人”宋xx的亮相再次受到關注。
說起科研,他侃侃而談;聊到未來,他又感慨滿懷,期待青年人才。他讓我們看到了科學家的更多面。
“我也是一名新生”
選擇來溫州繼續科研,宋xx很堅決。從了解xx科研環境,到全職入駐溫州,整個過程只花了兩個月。去年9月開學季,他來到溫州醫科大學,幽默地跟醫學生們說:“大家好,我也是一名新生。”
宋xx是四川人,出生在醫學家庭。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他就在神經醫學研究領域有所建樹,而后輾轉到國外學習生活,并曾任教著名學府。長期以來,他持續鉆研阿爾茨海默病,找到該項老年疾病的發病機制和有效防治方法,是他的畢生追求。
“其實過去很多人不了解、不認識阿爾茨海默病。”宋xx介紹,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神經類疾病,隨著老年人認知功能下降,記憶力衰退,從而帶來一系列的失語、失知,導致生活不能自理,患病后目前無法治愈。它已成為嚴重危害全球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質量的疾病之一。
人口老齡化的國情,加速老年病研究,也是宋xx選擇來溫州做科研的主要原因。過去30年時間里,他一直保持跟國內相關專家開展交流,或參與學術活動。
輾轉北京、重慶,來到xx,良好的科研環境、人才氛圍及政策支持,吸引宋xx扎根溫州。到溫一個月,他就在溫醫大揭牌老年研究院,在自己制定的中長期目標里,他劃下重點:專注于老年腦健康與重大疾病,還要在溫州打造一個阿爾茨海默病研究中心和一家老年醫院。
在溫醫大生物醫藥科研樓17樓,該校老年研究院裝修一新,宋xx熱情地邀請我們參觀,實驗室里擺放著各類藥劑、瓶瓶罐罐,另一旁的新辦公室還在布置。目前研究室處于招兵買馬階段,他期待著更多人加入老年病研究團隊。
“讓科研人員大膽探索未知”
此次被聘為甌江實驗室主任,宋xx的一項重中之重任務,是給實驗室招兵買馬,匯聚一批高層次人才,推動系列科技創新成果。
作為再生調控與眼腦健康xx省實驗室,甌江實驗室專注于解決“脖子以上”的問題,圍繞組織器官再生與重塑、眼疾病與視覺功能康復、腦疾病與認知功能康復、再生醫學材料、高端醫療器械(裝備)五大方向開展研究。宋xx計劃為甌江實驗室招聘2000多名人才,其中他主要牽頭研究“腦疾病與認知功能康復”,順便“夾帶點私心”,他也希望團隊的阿爾茨海默病研究受到更多關注。
“我們馬上就要在暑期開始一項大行動,就是圍繞全市百萬老年群體開展普查性研究。”宋xx的眼神里滿是期待,在他看來,老年癡呆癥的發病因素越發多樣,需要探索發病機制,關鍵還是要走近患者的生活,去了解患者生活習慣,尋找共性和個性的問題。
而前期的一長段鋪墊,都是為收獲結果做準備。在甌江實驗室大樓,宋xx同樣有一個辦公室,接下來他要遷入一部分實驗室,搭建動物模型、研究基因分子,開展全方位研究。長遠期規劃,了解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特點,尋找致病因素,并針對性的研發藥物。
“現在我們認識到,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和小兒唐氏綜合征有著必然關聯,我們的研究也發現胎兒時期的營養及維生素缺乏,年老后會增加認知障礙的發生,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是一項全生命周期的研究,值得去不斷深入。”對于阿爾茨海默病的患病成因和預防機制,宋xx都做出了大量的設想,他期待隨著研究進展,樣本的精細化,讓各項研究得到驗證。
而在實驗室,他也對人才提出了靈活培養計劃,“科學是沒辦法預判的,當然對于科學人才,要給予足夠的自主權。”在他看來,實驗室要建立鼓勵創新的環境,提供容錯機制,讓科研人員大膽地探索未知。
“讓科研力量發光發熱”
目前研究發現,遺傳性阿爾茨海默病只占1%,絕大多數后天成因導致,致病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腦梗等老年病,出現腦供血不足,“睡覺打鼾,都可能是老年癡呆的誘因。”因此,宋xx團隊招募也不受專業限制,目前的團隊里,也包括精神醫學、麻醉學、兒科等專業的研究生。
面向全市老年群體開展樣本調研,他希望尋求與有關單位合作,在社區建立一套預警機制,在團隊長期追蹤同時,科普老年癡呆知識,讓社區老人早篩查、早診斷、早預防。
“可以說,這是新的研究方向。”按宋xx的話來說,這也將是他科研生涯的新節點,“不過,探索未知的過程可能99%都是失敗的,我們必須踏踏實實研究,求真務實,等待發現1%的那一刻。”
在浩渺星河中,追尋那一顆最璀璨的科學之星,這是宋xx的初心。他最開始學習兒科,而后轉為研究更讓他好奇的神經科學,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當了8年精神科醫生。從醫過程中接診老年患者深受阿爾茨海默病的苦惱,讓他決定踏出國門,再次探索未知。
宋xx給記者舉了個生動的例子,“當醫生面對的是患者,可以改變的是患者的生活;當老師面對的是醫學生,培養更多的醫生去救治更多的患者;而當科學家,研究治病機制、甚至成功研發藥物,受益的是全世界的患者。”
自由與廣闊的科研視野,并沒有讓宋xx忘乎所以,他甚至悄悄地告訴記者,其實他面對鏡頭誠惶誠恐,很多領域未涉獵,只有講到阿爾茨海默病,他可以不用準備,張口即來地講上“一堂課”。
除了科研,宋xx還有很多愛好,喜歡逛博物館、看音樂劇、宅家連夜追橄欖球比賽,也愛看小說和電視劇。“想不到吧,那些偶像武俠劇我也看。”他略帶詼諧地說。這也與他的科學人才培養理念如出一轍,他覺得科學青年不能“死讀書”,要培養豐富的興趣愛好,還要在工作生活中,不斷養成批判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不過,首先要始終保持對所從事事業的熱愛,這樣你才能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
在溫州半年多時間,宋某某感受到了濃郁的人才氛圍,“我們期待溫州人精神持續激發科技創新精神,讓科研力量持續發光發熱。”他說。
科技工作先進事跡材料2
人物介紹
楊xx,“楊xx家庭農場”負責人,投身大棚果蔬種植,長期致力于新品種的引進、試種、推廣,及省力化、無公害化生產的研究。先后榮獲“全國青年星火帶頭人”“xx省十大杰出青年農民”“xx省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提起楊xx,臺州路橋蓬街鎮幾乎人人皆知。
“就是那個種小番茄的楊xx嘛,喏!那個就是他的家庭農場。”順著路邊老伯的指示,記者走進位于蓬街鎮浦東村的大棚種植基地。
初秋,青色的櫻桃小番茄掛滿枝頭,玲瓏可愛,農場主楊xx正在地里忙碌,“這是3個月前播種的,現在生長得很不錯,再過1個月左右就可以豐收了。”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楊xx投身大棚果蔬種植,并開辦家庭農場,長期致力于新品種的引進、試種、推廣,及省力化、無公害化生產的研究。
經過多年的摸索實踐,楊xx家庭農場的產值、效益逐年遞增,并帶動大批農民走上發家致富的道路,大棚果蔬種植也成了當地一項支柱產業。
其本人先后榮獲“全國青年星火帶頭人”“xx省十大杰出青年農民”“xx省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路橋大棚種植第一人
30多年前,初中畢業的楊xx跟著父親養蜂。天南地北的闖蕩,讓楊xx意外發現了商機:“果蔬種植行業市場前景廣闊,尤其是大棚種植,經濟效益高。”
1991年,回到家鄉的楊xx,一頭扎進了自家的承包地。他一邊翻閱農業雜志,一邊支起竹木大棚,種起了茄子。而在當時的路橋,農作物都是露天種植,對于大棚種植,大家既好奇又懷疑。
“你這能種成功嗎?”
“別折騰了,還是老老實實種吧!”
面對眾人的質疑,楊xx只一心打理著3畝茄子。功夫不負有心人,茄子終于成熟,個頭飽滿,成色鮮艷,口感細膩。刨去成本,楊xx凈賺了3萬多元。
一石激起千層浪,周圍人紛紛跟著種起了大棚茄子。為加強競爭力,楊xx嘗試種植反季節蔬菜,搶先一個多月上市,錨定高額回報。
此后,楊xx不斷擴大種植規模,學習先進種植技術。2004年,他的種植基地擴至120畝,竹木大棚換成了鋼管大棚,種植作物包含小番茄、茄子、蒲瓜等10多個品種。
省力化無公害栽培新模式
楊xx的創業之路并非一帆風順。
2005年初冬,大棚里的作物出現植株萎焉現象,有些甚至整株死亡,造成嚴重損失。楊xx束手無策,不知如何是好。“后來專家來看了,分析是黃萎病,由于土壤里病菌太多,造成作物死亡。”他說。
只有好的土壤,才能種出高品質的農作物。此后,楊xx減少化肥的使用量,改用菌肥、綠肥和商品有機肥。同時,他還摸索出“親土栽培”有機種植技術,利用收割后剩下的作物回田翻耕,保證土壤肥力。
獨特的種植技術使小番茄口感鮮美,成為名譽全國的優良品種。最早上市的一批,田間批發價就要七八元一斤。
在大棚里,記者還看到土壤上覆蓋著一層銀色的薄膜,幾乎沒有雜草生長,角落里還放置著黑色的噴管和滴灌。“這是全自動的節水灌溉設備,抵得上七八個工人。”楊xx介紹。
自2008年起,楊xx陸續引進噴滴灌、植保機器等智能化設備,以及水肥一體化、機械化耕作等先進技術,最大程度保證作物質量,減少人工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目前,其家庭農場的作物年產量超400多噸,年產值近300萬元,產品銷往杭州、寧波及上海等地。
帶領鄉親發家致富
一塊土地上,如果長期種植同類農作物,幾年后,該作物的產量就會減少,甚至出現絕收現象,這是困擾很多農民的難題。2016年,在楊xx的牽頭下,蓬街鎮組織成立了蔬菜協會。50多家當地蔬菜種植大戶入會。
“因為病菌會在土壤中積累,危害下一場同科作物。很多農民土地、資金、技術等條件有限,只能種單一作物,運用‘果蔬嫁接育苗技術’可解決這一問題。”楊xx說。
以小番茄為例,先將抗病性強的野生番茄作為砧木,再將商品性好的小番茄苗嫁接到砧木上,這樣就形成了既抗病又高產的新植株,能結出更高品質的新型小番茄。
在楊xx的積極推廣下,農戶們都掌握了這一技術,產值和效益不斷提高。
“接下來,我們要陸續和一些大專院校建立合作關系,引入各種先進技術和品種,不斷進行更新迭代。現在,國家的支農扶農力度越來越大,我們農民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談及未來,楊xx笑得格外燦爛。
科技工作先進事跡材料3
李xx三二0一醫院病理科主任、副主任醫師陜西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獲得者,第四屆漢中青年科技獎獲得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70華誕即將來臨,70年在歷史長河中或許只是一瞬間,但絕對是中國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頁。今日中國的科技創新成果,滿足著越來越多普通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彰顯著中國在世界上越來越獨特的魅力!廣大科技工作者們是引領科技創新的先行者,他們身上閃耀著科學和理性的光芒,他們瞄準前沿、奮發勇為,用魄力和毅力助推科技強國夢的實現。
守初心、擔使命,求精準,除疾患。我作為一名從事病理研究的工作者,深知把握病理診斷這個金標準對患者的重大意義。站在健康中國夢的大背景下,醫學科研與創新有著比任何時期都無比廣闊的前景,在精準醫療的年代,病理人肩負著精準醫療的第一關,為每一位不幸患病的患者提供最精準的診斷和最精準的治療信息,是所有病理人不懈努力的方向。新時代鑄就新夢想,希望我們全體醫學科技工作者以昂揚的斗志砥礪前行,潛心鉆研,為服務更高水平三市建設而努力,為助推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水平而做出新的貢獻。
科技工作先進事跡材料4
楊xx漢中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第十二屆陜西青年科技獎獲獎者、第四屆漢中青年科技獎獲獎者
七十年的浴血奮戰、七十年的砥礪前行、七十年的接續奮斗,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站位新時代,作為一名三農青年科技工作者,我們為偉大的時代自豪同時,清晰認識到時代賦予我們青年一代偉大使命和責任。我們必須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承和發揚老一輩農技人不怕吃苦、永不懈怠的優良傳統,切實肩負起農業科技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努力在科技創新上向前伸,在服務三農上往下沉,用自己的學識才干和實踐技能服務天漢百姓、助力脫貧攻堅、效力三市建設,把個人的夢想融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在奮斗和拼搏中實現人生價值,以優異的成績向祖國70年華誕獻禮。
科技工作先進事跡材料5
李xx,女,1984年8月出生,漢中市口腔醫院醫務科長、正畸科副主任、口腔正畸副主任醫師,空軍軍醫大學口腔醫學院醫學博士。完成陜西省牙頜疾病臨床醫學中心開放課題1項,參與4項口腔臨床及基礎課題研究,其中市級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獲得漢中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共發表中文論文13篇,英文論文3篇,其中國家核心期刊文章6篇,SCI論文2篇。參加全國學術交流2期,撰寫的2篇論文分別被第十三次全國口腔正畸學術會議論文集、《2016中國國際正畸大會暨第十五次全國口腔正畸學術會議》論文集收錄。
科技工作先進事跡材料6
董xx陜西省漢中市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主任醫師,漢中市科協第三屆代表大會代表
當中華民族踏上實現偉大復興的新征程,當中國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新時代,是我們每個人綻放華彩的時代,是屬于努力拼搏的時代。在從事醫療衛生事業30余年間,我們一直立足于救死扶傷,無私奉獻、淡泊名利。面對產科疑難、危重癥搶救,始終堅持堅持永不放棄的決心,只要病人沒有脫離危險,就一刻不停和死神抗爭,從而連續13年沒有孕產婦死亡。醫之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得。在醫學領域,我們不斷鉆研、創新,尤其是婦科微創領域,我的團隊先后在全國的微創手術比賽中獲得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及優秀獎的好成績。同時,我們借助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軍民醫聯體平臺,讓漢中很多不孕不育家庭綻放了笑容。行醫一時,鞠躬一生;不求聞達,但求利人。我們將全身心的投入本職工作,以護佑婦幼健康為己任,矢志不渝愛國奉獻,建功立業新時代,讓夢想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科技工作先進事跡材料7
他擅長心腦血管病的治療,尤其對周圍血管病有深入的研究,研制的治療血栓病的中藥《脈絡舒通》被國家批準為三類新藥。他的研究成果1978年獲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獎、1986年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986年被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1年被批準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10年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科技工作先進事跡材料8
王xx,男,1983年3月出生。陜鋼集團漢中鋼鐵有限責任公司動力能源中心生產科科長、高級技師、工程師,國家開放大學工商管理專業本科。參與電力系統改造、消弧線圈改造項目等5項,組織(參與)實施了30余項技術改造項目,累計組織申請專利20余項,授權6項個人專利。在國內期刊發表5篇學術論文,其中1篇在中國金屬學會2018年鋼鐵綠色制造發展高端論壇進行深入交流并榮獲二等獎。
科技工作先進事跡材料9
2017年12月1日,國家惠民項目十三五重大專項-H型高血壓精準醫學與中風防控項目在市人民醫院啟動。李照義帶領醫院20多位醫生一起進行國家十三五重大科技計劃精準醫學專項基于多組學特征譜的H型高血壓分子分型研究項目的課題研究。目前,該項目干預病例752例,持續一年的有103例。截止目前,已經有數萬名型高血壓患者從中獲益,是巨大的惠民工程。
2018年,李照義撰寫、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榮獲南陽市科技成果獎一項;率先于我市獨立開展人工膝關節、肩關節置換術及頸椎前后路手術。在他的帶領下,醫院成功開展了射頻消融術、起搏器植入術、腹腔鏡下子宮內膜癌分期、腹腔鏡下卵巢癌分期、宮腹腔鏡下尋找迷走LUD及胸腔鏡下食道癌、肺癌根治術等多項新技術。
科技工作先進事跡材料10
李xx,女,1983年1月出生,漢中市鐵路中心醫院護士長、副主任護師,國家高級營養師,西安交通大學護理學專業本科學士。發表心得體會及小論文60篇。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3項,率先采用逆向穿刺技術,同進改進現有留置針的結構設計,實現送管退針自動化,該系列成果已發表論著2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項,項目整體技術被市科技局評價為國內先進,其成果均轉化至臨床,帶來良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獲漢中市衛生行業職工職業技能大賽三等獎、陜西省優質護理先進個人。
科技工作先進事跡材料11
李xx同仁畢業于西北農業大學農學專業,現任漢中市農業技術推廣與培訓中心油菜研究室主任。李xx34年一直扎根基層農業科研生產一線,長期從事油菜、大豆新品種選育與綠色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研究及推廣。先后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陜西省三八紅旗手標兵漢江流域創客英雄獎陜西最美農業人漢中市先進工作者等榮譽10項。陜西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省油菜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獲市有突出貢獻拔尖人才、市人才池專家稱號。
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突出。為了快出、多出、出好品種,李xx向內瞄準生產問題,向外緊盯科技前沿,不斷夯實科研基礎,理清科研思路,修正科研路線,創新優化科研手段。一是在研究方向上不斷創新:從原來單一的常規品種的育種方向,拓展到了雜交育種、雙低、高油、機械化、觀賞型、抗菌核病、抗根種病、高油酸和高芥酸育種等9個研究方向,目前在高油、觀賞型、抗菌核病和機械化育種4個方面已經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二是在創制新種質的技術手段上不斷創新:由傳統的常規單交技術,拓展到了雙交、復交、自然交、遠緣雜交、異地穿梭、芝麻-油菜染色體雜交、八倍體誘導、小孢子培養、分子標記和航天誘變等10項技術,創制出了一大批優良的新種質資源;由單一的細胞核兩型雄性不育技術,拓展到了細胞質雄性不育、細胞核三隱型全不育、蘿卜質不育、誘導型不育和溫敏型不育等5項技術,解決了長期困擾核不育兩系制種需拔除50%可育株的生產難題,利用細胞質雄性不育技術選育的漢油8號填補了陜西省長江上游區無國審雜交油菜品種的空白。
科技就是生產力,新技術極大地促進了油菜科研的發展。李xx帶領團隊運用小孢子培養、分子標記、航天誘變等現代生物育種技術,創制油菜新種質6000余份,選育機械化油菜品種13個;品種轉讓轉化成效顯著,12個適宜機械化的漢油系列品種轉讓給了深圳、四川、楊凌、湖北等11家企業,在生產中推廣應用;負責培育推廣的國審品種漢油8號邡油777等漢油系列油菜新品種以其高產高油、抗病抗倒、適宜機械化的突出特點,深受漢中、四川、湖北、安徽等14個省市種植戶的喜愛,產生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為油菜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保障國家糧油安全做出了積極貢獻;李xx創新開展了彩色花油菜育種研究,成功培育出紅、粉、紫、白等彩色花油菜新品種28個,并在陜西、安徽、北京、江西等十余個省市油菜花旅游核心區示范種植,受到游客和媒體廣泛關注與好評。為穩定油菜生產面積、保障食用油安全,鞏固脫貧成果,促進鄉村振興和生態美麗鄉村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李xx先后主持國審油菜新品種漢油8號繁育與示范等中、省、市科研項目20余項,主持完成的漢油系列高產抗病抗倒油菜品種選育及配套生產技術研究與推廣等成果榮獲省、市一、二、三等獎11項(其中省農技推廣一等獎1項、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授權國家專利2項,植物新品種權保護2項,發布標準1項、發表論文60余篇,出版油菜專著3部。解決化學殺雄油菜制種等生產技術難題6項,集成推廣油菜制種和輕簡化等高效栽培技術6項,舉辦技術培訓40余場,培訓縣鄉農技員、高素質農民和扶貧干部等2000余人次。在農業技術推廣中做出了積極貢獻。
科技工作先進事跡材料12
李xx三二0一醫院腫瘤內二科主任、主任醫師,漢中市科協第三屆常務委員會學術與道德委員會委員,漢中市醫學會腫瘤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作為一名醫生,最大的夢想莫過于盡其所學,治病救人;作為一名從事腫瘤專業的醫務工作者,最大的夢想莫過于解除病人之痛苦,延緩病人之生命。要實現中國夢,首先需要健康中國保駕護航。積極促進腫瘤專業的學科發展,提高公眾的防癌、抗癌意識,進而使我市腫瘤防治整體水平得以提高就是為我市三市建設與健康漢中做出應有的貢獻。時不我待,需要我們醫務工作者百倍努力,用辛勤和智慧讓更多的家庭幸福,使整個社會健康素質提高,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就是我們追夢的全部。
科技工作先進事跡材料13
他通過試驗,探索出每生產出100斤小麥籽粒需要吸收2.8斤純氮、11.2斤純磷、2.5斤純鉀,建立起小麥施肥技術指標體系,通過電視技術講座、張貼施肥配方明白卡等進行普及,提升小麥的產量水平。
通過建立不同作物的綠色高效技術集成示范田,打造優質高產高效的技術樣板,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學得會,潛移默化地提升農業生產者的科學種植水平。同時,與北京農科院、河南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高校的專家聯合開展農業科技攻關、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與示范推廣工作,讓我市逐步成為區域性的農業高新技術成果的轉化與示范基地。
科技工作先進事跡材料14
自擔任校長以來,張xx帶領教師團隊圍繞書香育人博雅成長的辦學理念,確立了科研興校,科研強師的工作思路。同時設立教科室,配備專人負責日營工作。以研、訓、思、行四個核心要素,形成了研討—培訓—反思—實踐四位一體連環跟進式主題教研模式。先后制定了課題管理制度教科研獎勵辦法校本培訓制度等規章制度,充分調動教師參與科研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全校上下營造了濃厚的教科研氛圍。
科技工作先進事跡材料15
田xx漢中市氣象局副研級高級工程師、漢中市科協第三屆委員會委員、漢中市氣象學會理事長
解放前,漢中氣象事業幾乎為零。新中國成立后,氣象主要為軍隊和農業服務。改革開放以來,氣象事業大踏步前進,氣象服務深入社會經濟各個方面,走進農村、單位、社區、學校等重點人群,尤其針對十九大報告指出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的實際,氣象部門努力迎合需求,將氣象服務融入群眾日常生活中,以氣象微博、微信、網站為代表的新媒體,如雨后春生般上線運行,人們獲取氣象信息是如此的便捷、快速、準確,有力地促進了人們的幸福感、獲得感。
近些年來,市氣象局圍繞漢中三市建設,獻計獻策,群策群力,帶領市縣兩級科技人員,立足崗位職責,建功新時代,開展了精細化預報、智能網格預報技術研究,挖掘防災減災效益,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降低干旱強度和森林火險等級,保障自然生態優勢環境,促進生態旅游經濟發展,開展茶葉氣候品質認證工作,創立防雷安全和雷電防護服務。
所有這些變化只是氣象事業發展成就的冰山一角。氣象現代化建設帶來的巨大變化有力地表明,新中國氣象事業發展有如何大的進步,改革開放給氣象部門帶來了如何樣的巨變!
科技工作先進事跡材料16
近年來,雷xx成功實施了以微創、精準外科為特點的專業技能,逐步開展乳腺良性腫瘤旋切、甲狀腺良性腫瘤射頻消融術、微創小兒疝及腹腔鏡成人疝修補術、乳腺癌保乳根治術、腹腔鏡膽囊切除、腹腔鏡保膽取石、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腹腔鏡微創胃癌/結腸癌/直腸癌根治術、腹腔鏡闌尾切除術、胃穿孔修補術、腹腔鏡食管裂孔疝修補術、腹腔鏡脾臟切除及部分脾臟切除術等復雜手術,使得本專業區域醫療水平得大幅度的提升。
科技工作先進事跡材料17
人物介紹
葉xx,xx九洲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總監,2021年xx省企業“創新達人”。
九洲的企業文化是誠實守信、客戶至上、團結奮進、求嚴創新。研發工作,更該如此。12月10日,剛巡查完實驗室,xx九洲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總監葉xx在筆記本上記下問題,以便處理。
初見葉xx,給人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踏實、樸素、嚴謹、細心。從事藥物研發18年,他開發了多個醫藥中間體和原料藥的合成工藝并實現產業化,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至今已發表多篇學術論文,作為主要發明人擁有5項授權發明專利,主持的多個項目獲得省科技進步獎和省藥學會科學技術獎,并獲評2021年xx省企業“創新達人”。
從零到一,實現技術突破
葉xx算得上是九洲的老員工了。2003年,他入職九洲,至今一直從事藥物研發工作,在重大科研項目、基礎技術研究、“卡脖子”技術攻關中作出突出貢獻。
達盧那韋,強生公司冰島分公司蒂博泰克研發的一種非肽類HIV蛋白酶抑制劑,2006年在美國上市。該藥常與利托那韋以及其他抗逆轉錄藥物聯合用于成人艾滋病感染者的后期治療。
達盧那韋的制備方法,合成路線主要有兩種。但這兩種成本高,不利于大規模生產。鑒于達盧那韋良好的藥物前景,2014年九洲決定,開發一種新的合成路線。
當時,葉xx是企業研發中心某部室的副部長,帶著一支5人小團隊。任務傳達后,團隊第一時間投入研究。“研發過程中,晶型問題是個難題。”葉xx說,混晶現象常出現,影響藥物穩定性。
通過反復試驗,葉xx團隊攻克難題,完成工藝路線創新,采用更加經濟、高效、穩定的合成路線得到關鍵中間體,應用于產品制備。2016年,九洲新工藝合成的達盧那韋率先投產,成為企業核心競爭產品。該項目也為公司創造1000萬元以上的經濟效益。
這些年,葉xx在技術上不斷優化,領銜的多個項目實現從零到一的突破。《達盧那韋創新工藝開發》獲得“xx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和“臺州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苯扎貝特創新合成工藝》獲得“xx省藥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甲磺酸伊馬替尼創新合成工藝和產業化》獲得“xx省藥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
以老帶新,引領團隊成長
憑借精湛的技藝和踏實的作風,葉xx逐漸成為企業中堅力量。2017年,他擔任企業研發中心總監。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美國吉利德科學公司的在研藥物瑞德西韋,憑借良好的抗病毒性被全球關注。與國內不少藥企一樣,九洲也迅速上馬“瑞德西韋原料藥合成研發”項目。
葉xx負責該項目管理和任務協調。在他帶領下,團隊奮戰數十個日夜,提前一個月完成項目工藝路線的小試開發,并通過連續流動化學反應系統成功將瑞德西韋項目推上生產。工藝方面,團隊將-100℃的釜式反應提到-30℃至-35℃,并通過連續流動化學的方法將強酸強腐蝕性、劇毒的危險化學品降低了安全風險,該項目為公司創造了7000多萬元的'經濟效益。
自我進步的同時,團隊也一起成長。在項目研究過程中碰到的具體問題和解決辦法,他會手把手教授給組員。除了有機化學專業知識外,他還要求大家掌握法律法規、專利申報等相關方面知識。葉xx已帶出五個組長,吳昊、徐巧巧等人更是成為企業的人才儲備力量。
以老帶新,以點帶面,如今的研發中心學習氛圍濃厚,越來越多新生力量加入。重慶小伙白然大學畢業后來到九洲,雖然入職才短短幾個月,對這份工作卻有了深刻認同感:“臺州醫藥化工產業發達,九洲的企業氛圍很好,椒江這座城市我也很喜歡,我已經有在這里定居的打算了。”
身兼兩職,學習永無止境
今年,葉xx身上的擔子挺重。
九洲給研發中心部署了三大方向:自劑原藥料聯動生產、仿制藥研發創新、拓展定制服務。
此外,今年9月,葉xx還擔任企業生產部副總。人員、設備、安全、環保……一切圍繞生產計劃轉,他需要兼顧的東西更多了。
從研發線到生產線,葉xx有自己的考量:他希望職業生涯里有藥業研制全產業鏈的經驗。幾個月下來,葉xx在新崗位適應得也很快。身兼兩職,游刃有余,除了對公司的熟悉外,更離不開他多年的學習探索。
工作之外,葉xx將大量精力放在學習上。他加入九洲大學堂,接受管理類、辦公類技能培訓。他參加企業針對中高層開設的遠航計劃,每個月都要考試檢驗學習成果。他還自費報名校外培訓,彌補自身不足。
“我如今取得的成績,離不開九洲的栽培。時代進步很快,不進則退,唯有終生學習,才能保持前進,保持清醒。”葉xx說。
科技工作先進事跡材料18
人物介紹
王xx,xx省女科技工作者協會會員,xx工業大學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xx省“151人才工程”重點資助人選,xx省科技廳首批“青年科學家”培養對象,xx省中藥材產業專家委員會專家,日本學術振興會(JSPS)、日本名古屋大學外籍招聘研究員,主持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基金、國家發改委專項、省科技廳重大專項等縱向項目10余項和橫向科研項目30余項;研發成功并轉讓新藥臨床批件2個;先后在國內外主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00余篇,出版著作1部;作為第一發明人獲授權發明專利20余項。
說起藏紅花,很多人只知道它是一種傳統的名貴中藥材,來自遙遠的西藏。其實不然,藏紅花又稱西紅花,因其自古由伊朗、土耳其、阿富汗等國經西藏轉運至內陸,故稱為藏紅花。近年來,xx大規模引種西紅花,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西紅花產區,其中建德市更是獲得了“西紅花之鄉”的美譽。而在我們的身邊,有這樣一位十幾年致力于西紅花研究的學者,她就是xx工業大學藥學院教授王xx。她發揮專業特長,堅守科研一線,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創新與奉獻。
苦心孤詣,做藏紅花“護花使者”
提起王xx,熟悉她的人都會毫不猶豫地把她和西紅花聯系在一起,對她在西紅花研究上的孜孜不倦、勇于探索更是津津樂道。
在科研上,王xx始終保持刻苦鉆研和嚴謹細致的科研作風。她常說:“要追蹤學術前沿,更要注重踏實治學。”從第一次看到西紅花,她就被這種神奇的“花中黃金”深深吸引。她相信,只要抓住機遇、認準方向、肯下苦工,xx西紅花一定會成為中國西紅花的一面旗幟,綻放在世界舞臺上。
當她了解到很多農民因為種植西紅花連年虧損,西紅花價格不斷下跌后,她決定用自己的專長去改變這個局面。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種球腐爛的問題。王xx帶著自己的研究生,一頭扎進西紅花種植基地,從成千上萬個種球里,挑出腐爛程度不同的種球,并對腐爛種球的致病微生物、代謝產物進行詳細的研究。目前該團隊已經通過生物發酵工藝,獲得了兼具增產和抑制致病微生物的雙效藏紅花專用肥料,并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
花絲品相差且有效成分低是另一個難題。西紅花和別的藥材不同,采摘后必須馬上干燥,否則花絲會在短時間內腐爛。而干燥的溫度要求又十分苛刻,溫度過高,花絲容易卷曲,發黑,尤其是有效成分降解十分嚴重;干燥溫度過低,導致干燥時間過長,會嚴重影響產業化效率。王xx通過調研國內外的各種相關技術通則,反復嘗試數百次,終于選定微波干燥工藝并獲得最優工藝參數。至此,西紅花干燥既能在短短幾分鐘內完成,又可保證所得西紅花干燥花絲品相佳、質量好,受到了花農們的一致好評。
一路領航,做藏紅花產業“護航者”
近年來,面對西紅花種植量的急劇攀升,產量連年增加,如何擴大西紅花的應用范圍,避免“花賤傷農”的情況出現,王xx將目光轉向了西紅花相關產品的深加工和產業化研究。她深知,科學研究成果不應該僅僅停留在紙面上,更應該為應用服務。她致力于開發有抗抑郁功能的西紅花新藥、西紅花系列化妝品、西紅花系列保健食品及功能食品等。目前團隊已經完成了西紅花固體飲料、西紅花耐缺氧片、西紅花防脫洗發液、西紅花護膚面膜等產品的開發。西紅花抗抑郁新藥已經初步完成了臨床前研究,有望在3到5年內進入臨床研究。
隨著中醫藥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及西紅花被列入新“浙八味”藥材,王xx將西紅花做好、做精的信心更足了。她聯合建德市藏紅花專業合作社、xx省中醫藥研究院以及伊朗的TarbiatModaresUniversity和BirjandUniversity建立了中伊藏紅花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搭建了西紅花種植、質量評價、藥效物質基礎、作用機理及產品開發的聯合研發平臺。
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余,她還積極承辦大型國際性學術會議或各類全國性中藥領域高峰學術論壇,發起主辦“2020后時代東方女性生命健康公益論壇”,義務為農民開展“浙八味”種植培訓,積極建設“百草園”學生教育教學實踐基地。
“作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要講黨性,做表率,重品行;作為一名科研人員,更要為了人民更加美好的未來而沖鋒在前。這是我作為一名黨員和科研人員不變的信念和職責。”王xx這樣說道。
科技工作先進事跡材料19
人物介紹
陳xx,研究員,省女科協黨支部委員,xx工業大學中藥健康產品研究所所長、長三角綠色制藥協同創新中心中藥制劑團隊負責人。
在不久前北京展覽館舉辦的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上,xx工業大學長三角綠色制藥協同創新中心中藥制劑團隊負責人、中藥健康產品研究所所長陳xx研究員主持研發的鐵皮石斛大健康系列產品精彩亮相。
很多人會疑惑,陳xx團隊研制的鐵皮石斛國草飲、護膚品有什么高科技含量?為何得以入選?當被問及緣由時,陳xx邊捧出一大疊近些年團隊圍繞鐵皮石斛做的論文,邊講述了她是如何結緣鐵皮石斛研究,助力將一株仙草做成一個大產業的。
為了研究透素有“仙草”之稱的鐵皮石斛,她的團隊數十人圍繞鐵皮石斛功效及其生物學機制,開展了系統而深入的研究工作。
研制鐵皮石斛大健康產品
在《神農本草經》中,鐵皮石斛被列為“中華九大仙草”之首,具有獨特的“滋陰益胃”、提高免疫力等藥用價值和保健功效。然而,鐵皮石斛也被列為世界瀕危保護植物。直到上世紀90年代,xx省在全國率先實現鐵皮石斛人工栽培、規模化種植和產業化。進入21世紀后,xx成為全國鐵皮石斛主產區,鐵皮石斛產業化深度開發需求亟需解決。
2004年,31歲的陳xx風華正茂。拿到上海中醫藥大學中藥學博士學位的她,立志要學以致用,將自己所學服務社會、服務老百姓。
2006年,正當xx鐵皮石斛規模化種植興起時,市面上卻出現了以次充好、難辨真偽的石斛。這引起了xx省政府各大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隨即發布《鐵皮石斛藥材及相關產品質量標準研究》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也就是在這一年,陳xx所在的呂圭源教授團隊拿到了這個重大專項。從此,她開始結緣并深入鐵皮石斛研究。
隨后的10余年,陳xx利用她的專業特長,赴金華、溫州樂清等地,深入xx森宇、xx聚優品等多個企業調研,對接制約鐵皮石斛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探索怎樣把鐵皮石斛的基礎研究應用于產業發展。
2015年7月,陳xx加盟xx工業大學長三角綠色制藥協同創新中心,并組建起中藥制劑創新團隊。
2016年,伴隨“十三五”規劃建議落地,健康中國正式升級至“國家戰略”,國家大力倡導加快中醫藥服務現代化和大健康產業發展,國內企業紛紛尋找新的創業發展戰略。
準備將鐵皮石斛做成大產業鏈的xx森宇,此時找到陳xx團隊,尋求更深層次的技術支撐。經歷了將近20年的中藥原創關鍵技術研發的積淀和磨練,陳xx也正打算將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產業化。
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2017年,在多方努力協同下,由陳xx為項目總負責人、xx森宇牽頭承擔,xx工業大學、xx中醫藥大學等5所高校、7家企業共同申報的“鐵皮石斛大健康產品研發”項目成功入選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中醫藥現代化研究”重點專項。
在這個大項目下,陳xx主持“鐵皮石斛特色保健食品與化妝品研發”課題。
“在這個課題研究中,雖說只是保健食品和化妝品,但我們團隊確實一直以做藥的精神和方法去研制開發。”陳xx表示,“我們基于‘化學-藥效’綜合評價技術,從鐵皮石斛中尋找到2類核心功能因子——具有‘滋陰養胃’改善胃黏膜損傷的LDOP-1和具有降尿酸功能的黃酮碳苷類。”
《黃帝內經》教人“養生三有”:“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勞作有序”。而現代人“過食肥甘、居飲失節、過勞力竭”,致使代謝異常、免疫力低下的亞健康人群越來越多。不良生活方式導致胃黏膜損傷、高尿酸、高血壓、脂肪肝等多種代謝性疾病常見。
為了研制出有針對性地改善代謝異常、增強免疫功能的大健康產品,陳xx帶領團隊創新性地采用擬人不良生活方式動物模型,以現代醫學分子技術破譯鐵皮石斛傳統“滋陰益胃”核心功效密碼。
研究中,團隊首次闡釋鐵皮石斛抑制AMPK/mTOR/LCⅢ信號軸抗擬人“過飲醇酒”大鼠胃粘膜損傷的分子機制和改善腸道菌群紊亂抗擬人“過食肥甘”小鼠腸損傷的作用機制;首次發現鐵皮石斛基于“腸-腎/肝軸”調節擬人“過食膏粱、肥甘”模型動物尿酸合成酶和排泄轉蛋白的作用機制,以及抑制LPS/TLR4/NF-κB信號通路的分子機制等;挖掘出鐵皮石斛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降尿酸、抗肝損傷、改善視疲勞等新功能機制。
基于擬人化動物模型的功效評價關鍵技術,陳xx團隊發現國草飲對擬化療人群、擬不良生活方式人群、擬激素免疫抑制人群等3種免疫低下模型小鼠具有增強免疫力功能。可以說,小小一瓶國草飲,凝聚了團隊多年的心血,也是陳xx20余年從事心血管代謝性疾病中藥藥理研究的結晶。
近兩年,團隊還利用擬人化動物模型的功效評價關鍵技術,深度挖掘發現鐵皮石斛防曬、美白、育發、鎖水保濕等特色功效,開發出森山駐顏鐵皮石斛系列上市化妝品近40個,創造了石斛美學;研發了可改善胃腸損傷的鐵皮石斛養胃浸膏、降尿酸的鐵皮石斛六妙方、抗肝損傷的鐵皮石斛超微片等10余種有望上市、惠及百姓的特色大健康產品。
團隊近些年僅鐵皮石斛一項,就先后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10余項,在FoodFunction、FrontPharmacol、IntJBiolMacromol等國內外期刊發表鐵皮石斛相關論文31篇,其中SCI-JCR1區9篇,為大健康產品的研發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研發中醫藥大健康產品
“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是中醫學奉獻給人類的健康醫學模式。曾有過醫院工作經歷的陳xx,對代謝性心血管等慢性疾病臨床防治藥物需求深有感觸。也就在那時,她堅定了“治未病”醫學觀——“中醫藥突出治未病,臨床療效確切,防治慢性疾病大有可為”。
20余年來,針對高尿酸、高血壓、高血粘等心血管代謝性疾病,陳xx團隊先后開展了夏桑菊、松葛和鐵皮石斛等中藥新藥研究。團隊研究工作獲4項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支持,所開發的防治高尿酸血癥“松葛降尿酸顆粒”和降血壓藥“濟脈通”獲國家藥物臨床批件。陳xx介紹,“研制安全、有效的中藥新藥,對需長期服用藥物的慢性疾病人群有著重要意義。”
鐵皮石斛具有“藥食同源”的特點。為了讓鐵皮石斛的功效以更多樣化、“平民化”的方式走進老百姓生活,2012年開始,陳xx團隊在前期研究基礎上,聯合多家單位開展了鐵皮石斛莖和花食品原料申報工作。該工作受到xx省政府領導的關心和支持。
2020年6月,由陳xx為主要完成人、xx工業大學等11家單位參與制定的《xx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干制鐵皮石斛花》正式發布。2021年,xx、貴州等省獲批開展鐵皮石斛藥食同源試點,鐵皮石斛大健康產業發展“食用”政策瓶頸破解。
20余年來,陳xx先后主持國家級、省部級項目20余項,獲新藥證書、臨床批件、保健食品證書等8個,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以第二完成人的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獲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等各類獎項11項。
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陳xx對中醫藥研究有著一顆堅定而執著的心;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陳xx對黨和國家有一種炙熱而忠誠的情懷。從教20多年來,陳xx始終堅守初心,以一種使命擔當精神奮戰在教學、科研一線,不負時代所托,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2017年以來,陳xx先后扶貧對接吉林、四川、貴州等10余個省、市貧困地區,深入田間地頭實地走訪,為當地中藥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技術指導,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就在今年10月,陳xx又赴xx省開化縣偏僻山村,助力開化縣紅高粱共富聯盟建設。其領銜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研發團隊,在xx、貴州、云南等18個省規范及推廣種植鐵皮石斛5萬余畝,帶動2萬余名群眾脫貧致富,形成百億級產業規模。
為了給國家培養、輸送具有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中藥學創新人才,她在日常教學中堅持課堂思政育人,在科研工作中注重“黨建與學術雙融合”。她經常激勵學生努力創新,“當前我們國家強調要增強民族自信,中醫藥就是增強民族自信很重要的一面旗幟。我們怎樣舉好這面旗幟,就是看我們怎樣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破解好中醫藥密碼,讓更多的中藥大健康產品走向世界。”
在帶領團隊過程中,陳xx總是言傳身教、身體力行,對待團隊成員亦師亦友。
多少年來,陳xx事務的繁雜和奔波的勞累,非常人可以想象和承受。她可以為了爭取重大專項立項,挺著8個月大的肚子去現場答辯;可以剖腹產后僅僅16天就投入到工作中,讓未滿月的兒子跟著她一起出差。近些年,她先后帶領團隊組織承辦各類國內外學術會議10余次,參加會議50余次。為了工作,晚上趕飛機、凌晨2點睡覺是其常態。而今,已近知命之年的她,仍然到處奔波、不知疲倦……
在陳xx使命擔當精神引領下,她所培養的研究生立志高遠、奮發圖強。大部分畢業生進入國家藥審中心、上海綠谷等國內知名企事業單位,成為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助推“健康中國”建設的新生力量。17年的時間,陳xx為國家先后輸送了博士后2人,博士、碩士研究生90余人。目前,團隊在讀博士研究生8人、碩士研究生31人。
初心如磐,使命如炬。如果你要問,陳xx有什么夢?她會斬釘截鐵地告訴你:“我要以己之力,在中醫藥守正創新之路上,做好健康中國夢!”
科技工作先進事跡材料20
人物介紹
張xx,本科畢業于中科大,博士畢業于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原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教授,現全職加入西湖大學理學院,受聘為化學教授、細胞生物學教授,是迄今為止西湖大學聘任的最年輕的終身正教授之一。
大學之大不在于大樓之大,而在于大師之大。
美輪美奐的西湖大學云谷校區夜景,刷爆了很多人的朋友圈,但這所學校最引人注目的,依然是走進這里的每一個人。
就在云谷校區啟用前夕,西湖大學又迎來一位實力加盟者——原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教授張xx,全職加入西湖大學理學院,受聘為化學教授、細胞生物學教授。
本科畢業于中科大,博士畢業于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年僅43歲的張xx,是迄今為止西湖大學聘任的最年輕的終身正教授之一。
他憑什么征服了“苛刻”的西湖評審團?
科學家張xx
與蛋白質不得不說的故事
了解一位科學家的基本方式,就是從他的研究說起。
過去十年,張xx都在與“聚在一起的蛋白質”打交道——蛋白質聚集和凝聚。作為生命的物質基礎,蛋白質是構成細胞的基本有機物,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而有一種蛋白質的形態引起了張xx的注意——為什么有的蛋白質,會在微觀層面上湊到一起,最終“聚”起來?
依照成因不同,這種現象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蛋白質聚集”,指的是蛋白質在壓力和病理原因下由于結構變性產生的聚集(aggregate),是一種病理現象,關乎很多危害健康的疾病;第二類是“蛋白質凝聚”,指的是蛋白質在天然狀態下的凝聚(condensate,也可稱為相分離),這是一種生理現象,這是從2015年開始活躍的生命科學領域年輕而熱門的方向之一。
從凝聚到聚集,產生很多對細胞功能的影響,許多我們所熟知的疾病,都與它們有關,包括神經系統疾病、免疫疾病和代謝疾病等,比如阿爾茲海默癥、帕金森癥、漸凍人癥、II型糖尿病、心衰等。
張xx解釋道:“一般來說,蛋白是一個三維結構,在較親水的細胞環境中存在。蛋白質的表面,是由親水的氨基酸所構成的,而內部是疏水的氨基酸。當外因問題出現時,蛋白質原有的三維結構會被破壞掉,內部疏水的基團會被翻出來——這就好比一個人的五臟六腑被翻到了體外——因為疏水,這些蛋白質只能自己凝結成團,最終導致疾病的產生。”
2010年,張xx從加州理工學院畢業,進入位于加州圣地亞哥的Scripps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他的導師JefferyW。Kelly教授,在蛋白質聚集領域埋首25年,最終做出該領域的首款全球上市藥物Vyndaqel。該藥針對一種由轉甲狀腺素蛋白(TTR)聚集所導致的一種神經衰退性疾病,能有效阻止TTR由于聚集生成淀粉樣蛋白。雖然TTR的聚集和藥物研發讓生物醫學界激動,但更多蛋白質聚集導致的疾病仍然無藥可用,因為細胞中的蛋白質聚集是一個難以觀測的過程。張xx產生了比導師更大膽的想法:“我們能否找到普適性的方法,揭開所有蛋白質聚集的面紗?”
2015年,張某某進入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從事獨立研究,集中精力在這個領域開始探索。蛋白質聚集是一個多步驟的復雜物理化學變化過程,其中錯誤折疊的變性蛋白會首先形成液態多聚體,隨后進一步發展成為固態聚集體。不同蛋白質聚集狀態的致病機理以及代謝途徑不盡相同,而當時學術界針對蛋白質聚集的致病原理有兩種猜測:聚集的中間產物有毒,或者最終產物有毒。張xx和課題組的成員齊心協力,將合成化學、物理化學、生物化學和細胞生物學的多種手段結合起來,僅僅用了四年時間就開發了一系列面向活細胞內蛋白質聚集的定量成像新技術。這些工作開始揭開蛋白質聚集導致疾病的謎底:兩種猜測都成立,對不同的蛋白來說,有的是中間產物致病,有的是最終產物致病。
因為這些獨創的工作成就,張xx先后斬獲多個重要分量的科學獎項,包括2018年獲得美國斯隆研究獎(AlfredP。SloanResearchFellowship)。這是1955年設立的、頒發給物理學、化學和數學領域的杰出青年的獎項,以向這些“早期職業科學家和學者提供支持和認可”。這些榮譽或許就是同行們對他最大的褒獎和認可。
實力派少年
屢次切換賽道挑戰“極限”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翻閱張xx的成長經歷,他將這句話演繹得淋漓盡致。尋常人總是尋找哪條路最簡單、走得最快,而他卻屢屢在“簡單好走”的康莊大道上停下腳步,思考、抉擇,然后改變方向,朝著充滿未知和挑戰的那條路獨行。
高考時,張xx是中科大在河南錄取的第一名,所有志愿隨便挑,他填寫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系”。因為這是他的偶像錢學森創辦的專業,也因為這個專業要求同時兼修化學和物理,是壓力最大、負擔最重、對學生要求最高的專業之一。
大學期間,張xx開始在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做本科研究,并且在韓克利研究員的指導下,進入了理論和計算化學的領域。當同班同學都在申請出國的時候,張xx卻不斷學習理論化學知識,開始發表一系列學術論文,并且選擇繼續留在大連化物所攻讀理論與計算化學碩士學位。3年期間,張xx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并且獲得遼寧省優秀碩士論文獎項,在2004年進入加州理工學院化學系。
在加州理工學院化學系讀博期間,這位中國學生也一度讓他的第一位博導WilliamGoddardIII十分費解。Goddard教授是著名理論化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他的課題組開發了多種計算化學方法,是張xx最“手到擒來”的研究方向。張xx在進入加州理工學院攻讀一年后就發現,自己特別熟悉課題組的研究手段,博士課題進展非常順利,導師告訴他說很快就能畢業了。要知道,在這所全球頂尖的研究型高校取得博士學位并不容易,平均耗時六年。
這件事,在導師看來是值得慶賀的大事,張xx卻陷入了焦慮。他找到導師說要轉組、換一個方向。對方吃驚的反應張xx至今記憶猶新:“導師表示很不理解。他覺得加州理工博士畢業的難度不小,而我很快就可以順利畢業,而這個學校的博士能找到很好的工作,為什么要換呢?”
但張xx的思維卻完全在另一個賽道上:“我跑了那么遠,背井離鄉地來這里,只是為了要順利拿到一個博士學位?”學位在他眼里意義不大,他更在意的是自己到底學到了多少新東西,他更想做的事情是突破自己的極限。
在和導師交流之后,Goddard教授非常理解和支持張xx的決定。他推薦張xx去找剛剛加入加州理工學院不久的年輕博導單舒甌,這是一位實驗生物化學家。張xx沒有生命科學的背景,當單舒甌第一次向他解釋什么是“細胞生物學”的時候,他坦誠地回答:沒有聽懂。
“但是,他們實驗室在用物理化學方法解答細胞生物學的機理問題,而我很喜歡研究機理問題,并且我對物理化學很在行,所以我想轉入他們實驗室。”張xx有著自己的執著。
看中了他扎實的基礎,也被他的這股熱情和堅持所感,年輕的博導和一股子猛勁的學生,就這樣組成了一對新“CP”。在新賽道努力四年半后,2010年,張xx順利畢業,并且憑借博士期間的工作,即蛋白質定位過程的分子機理,在2012年獲得了美國化學會諾貝爾簽名獎(ACSNobelLaureateSignatureAwardforGraduateEducationinChemistry),該獎項每年僅頒給一名學生及其導師,以表彰其對于化學科學的貢獻。
西湖新PI
選擇一所沒有“門檻”的大學
今年杭州的秋天格外讓人艷羨。藍天,和風,暖陽,間或出現的金色銀杏或絢爛的紅楓,讓人沉醉其中。作為河南開封人,張xx很喜歡杭州這座城市,或許是因為北宋開封與南宋杭州的淵源,他覺得哪兒都好,回國一個月來,“直把杭州作汴州”,一天三頓吃食堂也不嫌膩。
當然,選擇西湖最重要的原因不是美景,而是他想找一所沒有“門檻”的大學。
從讀本科的第一天起,張xx就注定走上了“學科交叉”之路。而對于現在他想做的事情來說,一個理學院還不夠他“折騰”。
“在西湖大學,我想把生物大分子的凝聚和聚集的化學、動力學、生物學做出來,詳細看清和了解這兩個過程是怎么回事。”
具體說,第一塊是繼續開發新型的探測工具,可以在細胞內將這個生物分子的物理化學性質非常定量地測量出來;第二塊是他想把這些物理化的性質和蛋白質的功能結合起來。“打個比方,過去的蛋白質成像研究是看清細胞里這些蛋白質在哪,但我們想做的是看清楚這些蛋白質到底是‘啥樣’,它們的周圍是‘啥樣’。”在充分了解完蛋白質的物化性質后,張xx還將尋找性質和功能的關系,破解背后的一系列問題,即蛋白質“干嘛”了:比如,為什么蛋白在某種物理化學性質下是有功能的,但性質改變了,就沒有功能了?蛋白質的功能為何變強或者變弱,對應的是哪些性質的變化?“研究的第三部分,就是利用這些蛋白質的知識,針對性開發一些小分子和基因的藥物。”張xx說。
這樣的研究,橫跨了化學、生命科學,以及一部分工學。在張xx眼里,崇尚小而精和學科交叉的西湖大學,完美契合了他的想象。進校僅僅月余,他已與生命科學學院PI鄒貽龍和工學院PI李文彬都有了實質性的研究合作。“在這里,學科交叉沒有‘門檻’,學院不同、實驗室不同,都不會成為合作的障礙,跨界合作,有時候就是串個門那么簡單。”他笑著說。
而對于關注他回國處境的美國同事們的關心,張xx的回復只有五個字:忙并快樂著!
科技工作先進事跡材料21
人物介紹
應xx,高級農藝師,xx永豐鮮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其個人先后榮獲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全國科普帶頭人、臺州市先進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創辦的合作社先后被評為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全國50佳農民專業合作社、xx省示范性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創立的“正鳳”牌商標被評為xx省著名商標,“正鳳”牌臍橙被評為xx名牌產品,“正鳳”牌柑橘、楊梅被評為xx名牌農產品,產品數次榮獲xx省農博金獎。
秋日的臺州臨海永豐鎮里,成串的“紅美人”柑橘掩映繁茂的枝葉間,個頭飽滿,色澤明艷,如盞盞可愛的“小橘燈”。
眼前這一大片橘林就是應xx的種植基地,即將迎來豐收。“今年氣候很不錯,陽光充足,雨水豐富,柑橘品質高,預計會有一個好收成。”應xx難掩喜悅之情。
三十六年來,應xx專注楊梅、臍橙、柑橘等水果的種植和銷售,從普通農民成長為高級農藝師,并創辦xx永豐鮮果專業合作社,創立“正鳳”牌農產品,帶領鄉親們走上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
經過多年的努力,合作社先后被評為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全國50佳農民專業合作社、xx省示范性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其個人先后榮獲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全國科普帶頭人、臺州市先進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當農民同樣有出路”//
永豐鎮地處永安溪、始豐溪的匯流處,四面環山,地理環境得天獨厚。當地人以種植楊梅、蜜橘、枇杷等小水果為生,年輕一輩大多外出務工。
1987年,18歲的應xx初中畢業,身邊的同齡人大多選擇做工匠學徒,但他卻想回家種地。“當時正是改革開放時期,經濟發展快,水果種植業的發展前景很大,再加上國家政策對農業的支持,當農民同樣有出路。”應xx說。
“當農民能有什么出息?好好學一門手藝才是正經。”種了半輩子田的老父親堅決反對。
不服氣的應xx跑出了家門,躺在厚實的土地上,他愈發堅定了自己的想法。在他的堅持下,父親終于松口。父子倆一起承包了100畝地,開始種植柑橘、枇杷、楊梅等水果。
春來秋往,小水果大獲豐收,應xx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但很快,他就發現了一個問題。
“當時我種的橘子賣1毛6一斤,但其他有品牌的橘子,像黃巖蜜橘,賣到2元一斤。”應xx說,盡管水果的品質并不差,但由于沒有品牌和銷售渠道,只能被小販低價收購。
沒有品牌就沒有競爭力,單打獨斗不如抱團取暖。應xx意識到,只有改變這種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建立起規模化的合作經濟組織,農民才能脫貧致富。
2003年3月,在永豐鎮政府的支持下,應xx創立了臨海市永豐鮮果專業合作社(現名xx永豐鮮果專業合作社),吸引周邊眾多果農加入。合作社積極引進優良果種,開展水果栽培技術培訓和推廣,并進一步拓展國內外市場。
//“楊梅賣到8元一顆”//
在創立合作社的同年,應xx還申請了“正鳳”商標。“意思是正宗的鳳凰從山溝里飛出。”他介紹。此后,在他的帶領下,合作社積極參加各類省市農博會和產品評優活動。
2010年,“正鳳”商標被評為xx省著名商標,“正鳳”牌臍橙被評為xx名牌產品,“正鳳”牌柑橘、楊梅被評為xx名牌農產品,產品數次榮獲xx省農博金獎。此外,合作社的柑橘、臍橙、楊梅也先后得到綠色食品認證。
楊梅是永豐鎮的特色農產品之一,山水間獨有的亞熱帶氣候,使其肉質細嫩,汁多味甜,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但因其保鮮期短、不耐儲存,經營受到很大制約。
“如果把鮮楊梅做成冰凍楊梅,在保證口感的同時延長保鮮期,就可以進行出口銷售了。”應xx說。
此后,他瞄準“凍梅出口”這個市場空白,開始大膽嘗試。
鮮果挑選、冰凍包裝、冷鏈運送……通過不斷的研究摸索,應xx成功掌握了楊梅預冷保鮮技術。2019年7月底,經臺州海關駐臨海辦事處工作人員檢驗檢疫合格后,首批“正鳳”牌冰凍楊梅從臨海出發,在寧波北侖港登船出海,8月底到達澳大利亞的墨爾本港口,這是臺州首例冰凍楊梅出口海外。
近年來,“正鳳”牌楊梅已成功進入比利時、法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創造了楊梅在國際市場賣到了每顆約合8元人民幣的奇跡。“正鳳”牌柑橘也遠銷加拿大、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多個海外國家。
//改變鄉親們的命運//
近日,臨海市萬泰家庭農場里一派忙碌,農場主金學多和妻子忙著給柑橘澆水,為半個月后的上市做最后的準備。
“以前我們一沒技術,二沒銷路,愁得睡不著,自從加入了合作社,從生產到包裝到銷售,全部統一安排,完全不用我們操心了。”望著金燦燦的柑橘,金學多笑瞇瞇地說。
自加入合作社后,金學多的種植基地從10畝地擴至30多畝,并轉為家庭農場。幾年前,該農場還被評為“xx省示范性家庭農場”,年收入達30萬元,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像金學多夫婦一樣,越來越多的果農加入合作社。近年來,合作社先后與省農科院、大專院校等科研單位展開技術合作,積極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并全面實行“生產、管理、商標、包裝、銷售”五個統一,不斷提高產品質量。
應xx還帶領骨干社員前往全國各地開拓市場,建立起幾十個水果銷售網點,積極拓寬銷售渠道。
每當路過社員們的基地時,應xx總是習慣性地問上幾句,解決他們的難題。樸實的鄉親們說不出感謝的話,只憨笑著將自家的水果硬塞到他懷里。
“很感謝合作社,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我們原先每年只有四五萬元收入,現在有十多萬元了。”社員朱良福告訴記者。
目前,合作社共有社員151戶,注冊資金400萬元,建立了水果示范基地500畝,帶動社員水果基地8000畝,輻射農戶1000多戶。合作社實現年經營收入2000多萬元,利潤達100多萬元。
此外,應xx還牽頭組織成立了永豐鎮農民合作經濟聯合會,幫助當地村民解決拓寬銷售渠道、政策補助、技術培訓、申領貸款等系列問題,在他的幫助下,加入聯合會的農戶年均增收5000多元。
“接下來,我們將通過線上線下的結合,進一步擴大市場,并嘗試探索‘農旅結合’的發展模式,讓山溝里飛出更多‘金鳳凰’。”應xx表示。
【科技工作先進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農業科技工作者先進事跡材料(精選6篇)05-27
先進班組事跡材料06-10
先進事跡材料06-10
先進模范事跡材料06-08
先進標兵事跡材料09-24
村民先進事跡材料09-23
移動先進事跡材料09-22
企業先進事跡材料09-22
軍醫先進事跡材料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