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英雄典型事跡
沒有人生來就是英雄,總有人用平凡成就偉大。面對疫情,他們崇高無私、舍己為人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敬佩。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抗擊疫情英雄典型事跡(精選22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抗擊疫情英雄典型事跡1
他是院長,也是病患。他叫張定宇。作為收治患者最多的武漢金銀潭醫院的一院之長,他另外的身份是一名漸凍癥患者。行動不便的他,已在抗疫一線堅持了30余天。每天接上千個電話,處理無數突發事件的他,無暇顧及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妻子,始終堅守在抗擊疫情最前沿。他說:“我很內疚,我也許是個好醫生,但不是個好丈夫。
我們結婚28年了,我也害怕,怕她身體扛不過去,怕失去她!”別人眼里風風火火的鐵血男兒,害怕失去摯愛的繾綣,濕了他的淚眼。一天睡眠不到兩個小時的張定宇,正在和病魔爭奪時間。“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里,搶回更多的病人。”“以后我會被固定在輪椅上,我現在為什么不多做一點?”張院長,您舍身忘我、無私無畏的愛民情懷,英雄硬漢形象彰顯。
抗擊疫情英雄典型事跡2
李蘭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感染病學家,她主要從事傳染病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擅長各類肝炎、感染性疾病、新發突發傳染病診治。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時期,她提出系列的防治措施,為浙江取得抗擊“非典”勝利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在春運臨近高峰,武漢疫情呈蔓延趨勢時,她頂著壓力,幾度建議“封一座城,護一國安康”。黨中央迅速采納了她的建議,有效遏制了病毒的擴散,這一舉措不知讓多少人保住了健康和生命。
73歲的李蘭娟院士還主動請纓,進駐武漢,和武漢的醫護工作一起接診病人。她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醫生。七十多歲的老人,一連7天每天只睡三個小時,她怕一眨眼,鮮活的生命會從她指間溜走。
她搶在時間的前面,率先推出阿比朵爾、達蘆那韋治療新冠肺炎,有效抑制了新冠肺炎病毒。她為了盡快找到“對癥下藥”的疫苗,她率領科研團隊,日夜兼程。
她是我們生命的守護神。
抗擊疫情英雄典型事跡3
李文亮(1985年-2020年2月6日),男,籍貫遼寧省錦州市北鎮市,武漢大學臨床醫學七年制專業畢業。生前為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醫生。李文亮因最早于2019年12月30日向外界發出防護預警,而被稱為疫情“吹哨人”。
2020年1月8日,他接診了一位82歲的女性患者,就診的疾病是急性閉角型青光眼。他說:“我們平時接觸患者也沒有做特殊防護,病人來的時候也沒發熱,我就大意了。不過,第二天也就是9號,她就發燒了。等她CT做完,我就高度懷疑她是病毒性肺炎。因為CT顯示,她的癥狀是‘雙肺磨玻璃樣病變’,這是病毒性肺炎的表現。而且,已經排除了常見病毒感染,支原體、衣原體感染等情況。不過,因為醫院還沒有用于檢測確診病人的試劑盒,當時并沒有給她確診。她1月8號住院,我1月10號就出現了咳嗽癥狀。隨后他的病情也發展出現嚴重癥狀,并住進了重癥監護室。”
在住院期間他說:“疫情還在擴散,不想當逃兵。恢復以后還是要上一線。”
抗擊疫情英雄典型事跡4
1月29日這天,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了一段話:這一次我做了一個決定,所有從年底到現在為止的醫生,全部換掉,全部換崗。換成誰?換成科室里所有的共產黨員。共產黨員在宣誓的時候不是說嗎,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迎著困難上。
所以我開了個黨小組會議,說共產黨員的口號你平時喊喊可以,但這個時候,我不管你有什么想法,對不起,現在你馬上給我上去,不管你同意或不同意,都得上去。心理上為了信仰上去也好,是因為黨的約束上去也好,沒有討價還價,必須得上去。”一席話,充滿正能量!
意外成為“網紅”之后,很多媒體要采訪張文宏,但他都一一拒絕了。“多一些時間,我們就可能多救一個病人。”
抗擊疫情英雄典型事跡5
2月12日晚,早過了下班時間的急診科護士王歡歡脫下防護裝備,正用手輕揉自己的臉,想緩解一下長時間穿戴隔離面罩在臉上磨出的印記。雖略有疲色,但她的眼眸里仍透著剛毅與堅定。
在疫情期間,王歡歡不僅承擔急診科的本職護理工作,還是醫院發熱門診的專職護士。春節前她就進入發熱門診值守,連續在一線奮戰十天,整個春節假期都沒有休息。有同事關心她“別這么拼,休息一會”,她笑著反問“沒事,我是黨員,關鍵時候我不上誰上”。老家的親人曾問她“春節還回來嗎?”,她只能推說工作上忙可能還回不來。她不敢告訴年邁的父母,自己在“危險”的地方值守,對年幼的孩子也只能忍下思念,早早送回老家,連年夜飯也只是在醫院匆匆對付。
每次進入發熱門診工作王歡歡都要穿上厚重的防護服、防護口罩和護目鏡,為了減少防護裝備的穿脫次數,她時常長時間不吃、不喝、不上廁所工作,毫無怨言。
她因為基礎扎實、技術到位,還同時承擔起發熱門診護理帶教老師的職責,指導進入發熱門診增援的護理人員及收款處非醫人員如何做好防護、規范工作。每天下班前,她都抽出時間耐心指導年輕護士解決發熱門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不僅如此,細心的她還發現進入發熱門診的患者大多非常緊張、害怕,她就主動和患者聊聊天、說說話,安慰他們。不少患者在她的疏導下平復了心情,每每看到患者放松后的神情,她都感覺工作沒有白費,自己心里也暖呼呼的。
在與疫情的正面交鋒中,發熱門診的一線醫護人員是沖鋒在前的排頭兵,他們奮戰一線,盡己所能,為守護人民群眾健康貢獻著自己的專業力量。
抗擊疫情英雄典型事跡6
2020新年伊始。從武漢開始爆發的肺炎疫情席卷全國,一時間,震驚、恐懼接踵而至,舉國上下開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抗疫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涌現出無數有名的無名的英雄。不斷地感動著我。
金銀潭醫院是戰疫一線的重中之重,院長張定宇幾年前被查出患有漸凍癥。他的雙腿在逐漸萎縮,走路腿腳已不再靈便,但是他隱瞞了自己的病情。一心撲在了這次抗擊疫情的戰役中。不幸的是,他的妻子也感染上了病毒,但是他顧不上照顧他的妻子。只想著醫院又收治了多少病人。報道視頻中我看到張定宇院長蹣跚的腳步如此匆忙,扶著扶手一邊下樓,一邊打著電話。他在和時間賽跑,他恨不得讓他的腿能跑起來。看到這個畫面,我的眼睛濕潤了。
一名護士在抗疫一線奮戰數日,不能回家,女兒想念媽媽,去給媽媽送餃子。當她見到媽媽的時候,卻不能投入媽媽的懷抱,只能遠遠的看著她。她把手里端的餃子放在地上,撕心裂肺的喊著:"媽一媽,媽一媽"。媽媽卻不能走到女兒身邊,只能隔空給女兒一個擁抱。她拿起餃子,轉身有走進了醫院。望著她的背影)我的眼眶又一次浸滿了淚水。
重慶的一位87歲的老人倪素英為抗擊疫情捐款20萬。當記者走進他的家時,看到的是一個陰暗狹小的房子,墻壁和房頂上貼的是舊畫報,里面擠滿了各種生活用品和老舊家具。據了解,她平時以擺攤賣小百貨為生,這筆錢,他已經攢了30多年。他平時生活節儉,多年來沒給自己買過一件新衣服。看到這里,我思緒萬千20萬啊!她能給自己買多少新衣服啊!但是她捐了。她捐給了祖國,捐給了人民。
無數像他們一樣舍小家為大家的人在為抗擊疫情貢獻著力量。他們是平凡但偉大的人。我也感受到了充滿凝聚力的中國力量。我們是一家人,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相信,只要我們萬眾一心,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沒有邁不過的坎兒。冬天過后,陽光一定會更加燦爛!
抗擊疫情英雄典型事跡7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全國各地的擴散迅速,我局迅速反應,積極行動。在抗擊疫情的嚴峻時刻,身為一名共產黨員,他沖在前、做在先,帶頭放棄休假,提前返崗,一直堅持工作在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線,守衛在公園廣場第一線,充分發揮了一名共產黨員臨危不懼、奮不顧身、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優秀品質。他就是xxxx示范區住建局二級機構園林局監管中心主任,中共黨員——xx。
“黨員干部就是要沖在前,干在前,奉獻在前。干部干部,就是要干給大家看,帶著大家干。”
xx對一線的工作人員進行防范意識的培訓,堅持每天對他們進行測量體溫,并作一記錄,督導大家佩戴防護口罩,防護用品。并親自指導大家對各公園、游園、廣場等公共場所重點區域、公廁、果皮箱、垃圾筒、座椅座凳、扶手、健身器材等人能夠接觸到的區域展開全方位的消殺消毒,做到垃圾隨產隨清,管轄區公廁內洗手液做到隨缺隨補,確保對管轄范圍內公共場所每天無死角、無盲區消毒2遍以上;加強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對發現在園區內人員較多的聚集及時進行疏散,防止疫情擴大蔓延。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宣傳指導、督促檢查、信息排查、垃圾清掃、衛生消毒、物資發放等任何一個環節、任何一個地方都活躍著他的身影。用xx自己的行動詮釋著共產黨人的初心,用自己的付出踐行著共產黨人的使命。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這場肺炎疫情,早已不是只屬于某一群人的戰役。比起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英雄們和那些義無反顧的逆行天使們,我的付出不算什么。堅守崗位,每天做到宣傳到位、防控到位、排查到位,盡我的一切力量,最大限度切斷疫情進入。”xx說。
xx堅信,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在這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阻擊戰的關鍵時期,只要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全力以赴、齊心協力,一定能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戰!
疫情終會過去,春天必會到來。
抗擊疫情英雄典型事跡8
“對我和我丈夫來說,武漢已成了我們的第二故鄉。”浙江省第四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陶麗圓說。
26歲的陶麗圓,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心內科重癥病房護士,和她同歲的丈夫麻利進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武漢艦”副航空長。兩人高中時期相識,并在去年8月喜結連理。2016年7月,丈夫麻利進入伍來到“武漢艦”服役,這對聚少離多的小夫妻與“武漢”的緣分就此結下……
“我們一直都很想去武漢旅游,但是始終沒有時間。”陶麗圓從未想到,第一次踏上這座城市,竟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的危急時刻。2月13日凌晨,陶麗圓接到醫院出征武漢的通知,她毫不猶豫地提交了請戰書。
2月14日,陶麗圓隨浙江第四批支援湖北醫療隊接手武漢協和醫院腫瘤中心隔離病房。在協和醫院腫瘤中心的30個日夜,陶麗圓和同事們悉心照料患者,和大家建立了難舍的感情。
病房中一位94歲的病患李奶奶,有一天對陶麗圓說:“孩子,你們把我送出去吧。我年紀大了,不想浪費國家資源,不想治了……”陶麗圓鼻子一酸,差點就哭了,趕快安慰李奶奶:“奶奶,每一條生命都值得我們拼盡全力去努力挽救。全國各地的醫務人員都來到了武漢,我們都在拼命,您千萬不能自己放棄啊……”
李奶奶身邊沒有親人陪伴,陶麗圓就送給她一臺老年機,還教會她如何用手機和孫子聊天。慢慢地,李奶奶的病情明顯好轉了。“老人每次看見我們,眼里那種疼愛都快要溢出來了,把我們都當成自己的孫子孫女了。”提起李奶奶,陶麗圓語氣里充滿幸福。
在武漢1300公里外的廣東湛江某軍港,麻利進和戰友們正在以另一種方式,為“武漢保衛戰”作出自己的貢獻:他們在“武漢艦”上自發組織捐款行動。雖然相隔千里,但兩人每晚都會視頻連線,互相加油打氣。
3月14日,武漢協和醫院腫瘤中心隔離病區患者清零關閉,陶麗圓也隨醫療隊轉戰武漢肺科醫院ICU,接手11張床位,承擔起救治危重癥患者的任務。
“這兩天看到有些醫療隊勝利返回了,但我們還有更重要的使命沒有完成。只要戰疫需要,我就會繼續拼!”陶麗圓說。
如果沒有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今年3月本應是這對“90后”新人在湛江拍攝婚紗照的時間。“為了在戰疫一線更好地工作,我把自己的頭發剪短了。”陶麗圓笑著說,“要等頭發重新長起來,恐怕要到9、10月份了。”
3月20日凌晨,陶麗圓在武漢肺科醫院的第一個夜班前,和丈夫打了電話。“做好防護,平安回來!”麻利進囑咐她。
“我們的共同心愿,就是疫情可以盡快結束。”陶麗圓說,“我希望可以在明年春天,和愛人一起來武漢,好好地欣賞這里的春色美景。在這里奮斗過的每一天,我都會永遠銘記。”
抗擊疫情英雄典型事跡9
我是護士長,是黨員,還是湖北人,于情于理,都該我去。”山西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唐珊說。
唐珊是湖北天門人,大學畢業后在山西工作定居。這位37歲的女護士長,在看到醫療隊招募信息后毅然報名,“這些年,兩年能回一趟家。到武漢,就當是回家了。”
2月28日,是唐珊來到武漢抗疫一線的第二十六天。“時間過得很快,每天像打仗一樣。”唐珊清楚地記得,到武漢是大年初三晚上7點,培訓會一直持續到夜里1點多,第二天一早7點多就到崗。唐珊和隊員們同中日友好醫院的戰友一起接管了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這里有50名新冠肺炎危重癥病人。
這是一位對工作嚴格到近乎苛刻的護士長。唐珊所在的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神經內科,是山西省級重點科室,護士有90多名。同事郝彬笑稱,提起唐珊,年輕一點的護士都說“可怕她了”,因為出了錯會被她毫不留情地訓斥。她把這種工作作風帶去了武漢,在她看來,救治一線“本來就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工作絕不能出錯。”
這是一位處事周到、愛摳細節的護士長。作為護士長,唐珊要對這支護理隊伍成員的年齡和工作年限摸底,“每個班盡量做到新老成員搭配,保證護理質量。”她還會根據自己的了解,考慮醫務人員的性格,“活潑的與相對沉穩的搭配,這樣配合能夠優勢互補。”護理時,她會說一口帶有湖北口音的普通話,讓病人們聽著鄉音,知道“湖北伢子”回來了。
她同時又很“仗義”和大氣。護理工作本來就極耗體力,唐珊還主動把接物資、分物資的后勤活攬了過來。
“來了就是一顆‘螺絲釘’,把自己放在最需要的地方。”剛到武漢那幾天,她的手對防護手套過敏,起了紅疹,她咬牙克服;忙起來午飯也顧不上吃,她笑笑說“也不覺得餓”。但她又能跳出眼前,不斷沉淀和思考。她向組織提出建議:“除了應收盡收,我們也要關注出院的病人,要考慮如何延伸護理工作。病人出院前,得通過規范化操作,讓他們學會自我管理,并帶動家人和周邊人做好防護。”
唐珊說,她會戰斗到獲得全勝的那天。衣服上的“天門姑娘,山西唐珊”,是她的力量源泉。她也深信,愛與無畏,無遠弗屆。
抗擊疫情英雄典型事跡10
蔣金波,江西省贛州市大余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醫師。
2020年1月28日23時50分,在疫情防控一線連續奮戰十幾天的蔣金波醫生,因勞累過度突發心梗,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時年58歲。
據悉,在1月15日,在疾控中心工作了38年的蔣醫生就主動請纓上一線,成為了流行病學調查組的一員,因為單位只有一名專職司機,蔣醫生還自愿擔任兼職司機,和同事深入火車站、汽車站、各高速路口設卡點、大型商場等進行防疫指導。從1月15日到28日,蔣醫生沒有申請過休息,在28日下鄉完成消殺工作后,倒在家中。
朱海秀生于1997年,是河南省洛陽嵩縣紙房鎮朱王嶺村人。2019年7月畢業后就職于中山大學附屬醫院第三醫院內科ICU病房護理工作。22歲時已經是一名共產黨員。她堅韌、頑強、有責任、有擔當。2020年1月24日,報名參加該院馳援醫療隊,投身武漢抗疫工作中。
她為了不讓父母擔心,去之前未和父母打招呼,她說:“救人嘛,本來我們醫護人員就有這樣的使命和責任。”在武漢工作期間,由于高強度的工作和長期間的熬夜加班,使她的眼圈周圍顯得烏青。由于長時間佩戴防護用品和接觸消毒用品,她的臉上長出了很多濕疹,并且往外滲血。從這些畫面不難看出在武漢的20多天里,她的內心經歷了什么樣的考驗的挑戰。
疫情洶涌而來,每天都有一批疑似病例患者被確診,每天都有一批人死亡或治愈出院。這些數字變換的背后,是一個個家庭的悲喜劇。
抗擊疫情英雄典型事跡11
3月12日,武漢火神山醫院門口,因道路進行緊急施工,接運患者的車輛暫時過不去。隨著車輛增多,有的人從車上下來,開始圍觀。火神山醫院安保專班負責人孟祥德(見圖。資料照片)感覺到了風險:人員聚集,有可能帶來交叉感染。“你們退后一點!”他立刻挺身而上,開始指揮各方:“大家不要急,我們一定快速打通道路!”孟祥德一邊將患者引至安全地帶,一邊帶領民警搬走門口的石塊、路障,經過緊急疏通,成功打開了一條車輛通道。
14年部隊生涯和17年警察生涯,鑄就了孟祥德頑強的硬漢性格。在火神山醫院建成之前,武漢市公安局特警六大隊大隊長孟祥德主動請戰,快速組建了火神山抗疫突擊隊,2月初率隊進駐火神山。“我們的字典里沒有‘不’字,別人去不了,我們能去;別人干不了,我們能行!”孟祥德說。
2月2日晚8點起,為保障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順利入院,孟祥德帶隊連續奮戰兩天兩夜,交通指揮、人員排查、巡邏值守。2月4日早上7點,他就帶領隊員在現場開展交通管控和道路指揮,連續站崗17個小時,最終護送一臺臺載著患者的救護車順利駛入醫院。
2月8日,面對300張即將進場的新增床位,在護欄數量不足的'情況下,隨著他的一聲“跟我上”,40名民警在知音大道上每隔50米設一個崗,頂著寒風冷雨疏導車輛和穿越的行人,開辟了一條兩公里的綠色通道,確保了大批緊急物資的快速送達。
2月15日早上8點,孟祥德帶隊在醫院周邊開展巡控時,發現前夜的暴雪壓垮了一處醫院圍墻,他又第一個沖上去扶起近百斤的護墻板,和4名隊員一起將由近3米高的活動板組成的墻面重新拼接。醫院工作人員感謝道:“你們搶修的不僅僅是破損的圍墻,更是生命安全的屏障。”
面對大量求助運送“救命資料”的家屬,孟祥德設置了“愛心傳遞箱”,將患者的病例、CT等通過傳遞箱進行收集和登記,集中轉交醫護人員。醫護人員稱贊他是一面“戰地旗幟”。“我只是這場武漢保衛戰中千千萬萬名戰士中的一員。守衛患者、守衛白衣天使是我的責任,也是我的榮幸。”孟祥德說。
孟祥德請纓上了一線,妻兒都很理解。孩子在作文中寫道:“我的爸爸是警察,雖然很久沒見他了,但是我知道他就在我身邊,一直在守護著我們的安全!”
抗擊疫情英雄典型事跡12
在抗疫一線,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站在污染區和清潔區的邊界,把醫務人員武裝得嚴嚴實實送進病房,而且還要負責把他們從污染區安全地接回來。他們就是院感醫生,被醫務人員親切地稱作“安全守護神”。
婁昊來自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感染科。2月4日隨隊到武漢后,就一直在承擔河南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一線醫生的感染防控工作。
穿防護服難,脫防護服更難。因為從污染區出來,所有的防護都已經被污染,醫護人員需要在不接觸污染面的情況下脫掉防護設備。這也是他最緊張的時刻。
醫護人員一天四個交接班——凌晨2點,早上8點,下午2點,晚上8點。每次交接班,婁昊都要跟著上班的人去方艙指導穿防護服,然后指導下班的人脫防護服,只有在交接班的間隙才能回到酒店休息一會。
從第一天起,婁昊每天四次往返方艙,從未缺席。已是深夜,婁昊又要和幾名醫護人員前往方艙醫院交接班。出發前他通過我們的鏡頭,代表院感人向一線戰友們表達了自己的心聲。
抗擊疫情英雄典型事跡13
他是武漢的守護者,常青街環境衛生管理所所長黃友軍,凌晨3點就起來掃大街,記者碰到他時,他已經連續工作了6個小時。如今站在危險第一線的除了醫生,就是他這樣的環衛工人。“垃圾里滿是病菌,但垃圾箱是我們的主戰場,把垃圾處理妥當,才能真正為大家創造一個健康的環境。”
特殊時期,不容退卻,從疫情開始后黃友軍和妻子,就再也沒回過家,“不敢回家,只能住酒店,把孩子一個人留在家里。”“擔心孩子嗎?”“說不擔心是假的,但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盡快渡過難關,到那個時候,我們一家人,就可以熱熱乎乎地吃個團圓飯了。”說話間,照在黃友軍臉上的陽光,像極了春天。沒有人想做英雄,為的是問心無愧,我是武漢人,武漢我守護!
抗擊疫情英雄典型事跡14
疫情初期,武漢就診發熱病人突增,各大醫院不斷有醫務人員感染,急診科成為重災區。然而武漢第三醫院感染的醫務人員相對較少,至今只有一位男護士感染。董芳的職業敏感,保護了許多同事。
1月初,董芳的丈夫陳偉工作的武漢市中心醫院發現幾例不明原因肺炎。他回家告訴了董芳。董芳同時參加了國家疾控中心專家的培訓,培訓時說不明原因肺炎是一個呼吸道的疾病,沒有確定人傳人。但董芳敏銳地感覺到,呼吸道疾病就很容易通過飛沫傳播,類似于肺結核。于是她馬上第一個向醫院申請給ICU配N95口罩、防護服和空氣消毒機。ICU病房原來是大通間,董芳又想辦法改造成隔離病房,安裝了56臺移動滅菌站。她在全院第1個培訓N95口罩和防護服的使用方法,全科找視頻學習,嚴陣以待。
“我感覺這就像打仗一樣,得先把戰壕挖好了,才能去打,不然的話就會暴露在流彈面前,如果自己倒了,就沒有辦法去戰斗。”董芳常對科室的同事們說。
董芳自己也幾次踏上了生死線。
最危險的事發生在2月24日,天較悶熱,董芳正在ICU救治新冠肺炎病人,防護服穿了好幾層,滿頭大汗,汗水流到她的N95口罩里。N95口罩防水性能好,把汗水兜住了,口罩內層全部打濕。她一吸氣,汗水汗就吸到鼻子和嘴里,讓她快要窒息,腦袋一陣暈眩。董芳趕快讓其他醫生接手,而她必須馬上從10樓下到1樓清潔區才能脫防護服。她不敢跑快,因為呼吸一急促,吸的又是水。如果把口罩拉下來,便有被傳染的危險,因為10樓和電梯里都是污染區。等電梯時感覺很漫長,電梯上到3樓停一下,在8樓又停。飽受煎熬的她感覺沒法呼吸,終于等到電梯下去,短短的路程她走了15分鐘,但她還是堅持按順序脫防護服、鞋子、護目鏡、外層口罩,每一個步驟完了都進行手消,最后摘下N95口罩時,董芳長吁了一口氣,感覺自己像是起死回生。
“新冠肺炎病人呼吸困難的時候,是不是也是這種可怕的感覺?”董芳又想到了病人。
抗擊疫情英雄典型事跡15
17年前,鐘南山教授領軍抗擊非典;17年后的這個冬季,84歲的他再次臨危受命,出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他建議公眾“沒什么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自己卻做了“逆行者”,義無反顧趕往武漢防疫第一線,滿滿的行程安排,風塵仆仆。
這位當年敢講真話、敢涉險灘、敢啃硬骨的老人,再次成為絕對的超級明星、全民偶像。他的言談舉止令全網瘋狂刷屏,令無數人為之振奮與動容,很多經常看偶像劇的女性朋友都說:沒想到被一個老爺爺圈粉,毫無抵抗。
84歲,在這個絕對需要安享天年的年齡,支撐他出山,承擔如此大的身體與精神負荷的,絕對是醫者仁心和國士風范。84歲高齡的鐘南山,是一位長者,一位醫者,一位仁者,他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
一位老師這樣概括:知識淵博,專業過硬;懸壺濟世,心懷悲憫;勇于擔責,敢說真話;義無反顧,不怕犧牲;救民于水火,救國于危難……我們一直在尋找讀書之用,教育之本,或許這就是吧。
抗擊疫情英雄典型事跡16
作為江蘇醫療隊中繼續堅守疫情一線的人員,我們要為疫情‘兜底’。人民呼喚,就會堅持到底。”掛職黃石市中醫醫院副院長、黨委委員的姚欣說,他剛剛結束10個小時的工作。這幾天,該院歸攏收治黃石市內其他醫院轉來的18名新冠肺炎相關患者,包括兩名危重癥患者。
江蘇省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姚欣,已在黃石這家傳染病醫院戰斗了40余天。據了解,該院被稱為當地的“小湯山”,疫情期間收治了黃石市大部分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之前收治的234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絕大多數已康復出院。
患者基數多、病情重,當地醫護構成多元、救治理念不同,醫院硬件設施與防護裝備較為欠缺……這是姚欣和隊員們最初面臨的難題。身為醫療和行政雙重“領隊”的姚欣,一直在思考:如何帶領92名江蘇醫療隊隊員高效介入疫情救治,把各方醫護力量擰成一股繩?
姚欣回憶:剛來沒兩天,醫院就緊急轉進一名30多歲的危重癥患者。這名患者不吸氧血氧飽和度只有82,呼吸嚴重衰竭,生命體征極不穩定。經過對患者之前病情的研究,姚欣和團隊突破常規,對原有方案進行了重大調整……“很慶幸救回了這名患者,但結束后我反思很久……”姚欣告訴記者,實地救治經歷使他意識到,必須確立適合黃石市中醫醫院的統一規范的救治流程、合作模式。
說干就干。參照江蘇省人民醫院的資料,結合所支援醫院的實際情況,姚欣用一周時間加班加點,親自擬定了一批方案:《重癥新冠肺炎患者轉運流程》《新冠肺炎艙內值班制度》《疫情期間突發停止中心供氧應急預案》《疫情期間突發火災應急預案》《疫情期間使用呼吸機過程中突發斷電應急預案》……
“為了最大程度地發揮診治的有生力量,我們將江蘇醫療隊與黃石當地醫護人員進行了混編。”姚欣介紹:每個病區都有江蘇醫療隊的相關專業精干力量,方便兩地醫護及時溝通,制訂最優方案。此外,姚欣還積極與當地院方溝通協調,做好防護設施、儀器設備等一線臨床支持,加強對隊員及當地醫護人員在關鍵救治技術方面的培訓。
“防護安全有了底,醫療運行也流暢,我們的工作積極性就更高了。”有隊員說。
“各項新制度實施后,醫療救治有條不紊地運行到現在。”姚欣說,很欣慰這些制度和方案在此次救治工作中起到了明顯作用,成為兩地雙方共同的醫療財富。
抗擊疫情英雄典型事跡17
有這樣一對80后,他們是某某高速公路某某管理處的一對普通的“雙職工”。他們的工作崗位一個在服務區,一個在收費站。
早上六點多,天剛蒙蒙亮,為了讓熟睡中的兒子多睡上十分鐘,某某和某某夫妻倆趕緊摸索著起床。簡單洗漱后,一個忙著做一家人的早餐,一個忙著給兒子收拾當天的網課教學課輔資料。等吃完早餐后又忙著一起出門將兒子送去祖母處托管。
疫情防控期,夫婦倆每天互相提醒:“記得戴好口罩,記得多洗幾遍手...”單位和家庭的不停奔波,對他們來說每天都是一場爭分奪秒的“接力賽”。
作為某某高速某某服務區現場負責人,某某肩負著疫情防護的重擔。對內要做好員工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和特殊時期的情緒安撫,對外要保障過往司乘人員有安全舒適的休憩體驗——場區消毒、餐食供應、廁所革命、停車引導,一樣都不能少。加之簡陽市政府在服務區設置的入境車輛疫情排查點,需要協調和提供各項后勤供應,服務區工作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但他沒有退縮,凡事親力親為,帶領著多次受到上級表彰的“優秀管理團隊”團結一心、并肩作戰。自春節起,他未休息過一天。同事父親腿摔傷,需要請假回家護理,他馬上頂上去,24小時值班,遠在重慶云陽老家的父母想在視頻里見見兒子,也需提前約好時間。
而處于收費一線的某某,在照顧家庭的同時,同樣認真堅守著崗位。疫情期間,她堅持優質文明服務,并將服務陣地拓展。隨著返程高峰到來,某某主線車流量增大,某某服務區的入境疫情排查點出現擁堵,高速公路上排起了長龍,不少去往成都方向的車輛選擇從就近的某某高新區收費站駛出繞行。為確保疫情防控部門的體溫檢測數據準確,收費站外的交警囑咐司機先開窗散涼,再接受體溫檢測。某某見交警忙不過來,主動提前在收費亭挨個提醒司機打開窗戶,一天下來,重復的話語說了上千次,嗓子又干又啞。但看見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她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為了保障家人的安全,夫妻倆商量每天回家后先與兒子隔離一米開外,等洗澡消毒后再和兒子接觸。工作的艱辛、生活的繁瑣,讓相守十余年的他們更加緊密。他們是某某高速公路上無數“雙職工”家庭的縮影,他們用理解、鼓勵、守護、擔當助推了某某高速疫情防控工作的順利開展。
抗擊疫情英雄典型事跡18
1、鐘南山:中國工程院院士,再次臨危受命,掛帥親征,敢于發聲,家喻戶曉,一聲號令,全民不動,是一位院士,也是一位戰士,更是一位國士。
2、李蘭娟:中國工程院院士,對打贏這場戰役都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勛,第一個提出“武漢封城”的人,奮戰在抗疫一線,嘔心瀝血,帶領團隊研發疫苗。
3、陳薇:中國工程院院士,生化專家,病毒終結者,縮短核酸檢測時間,加快了確診速度。
4、張文宏:上海市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更像是一個醫術高超的心理治療師,他在和人們調侃的同時醫治著疫情帶給人們心靈的創傷,“最有效的藥物是什么?
抗擊疫情英雄典型事跡19
1、 何建華,男,蒙古族,生前系內蒙古興安盟突泉縣公安局育文派出所民警。
2019年11月任育文派出所三級警長。為配合防疫部門開展疫情防控、巡邏防范工作。
2020年1月26日何建華主動請纓到人流量較大的突泉縣汽車客運站開展工作,連續工作到13時許,他突感身體不適,被送往醫院搶救治療。21時許,何建華因小腦出血醫治無效,不幸因公殉職,享年52歲。
2、包長命,男,蒙古族,生前系內蒙古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察爾森鎮沙力根嘎查衛生室鄉村醫生。
2003年曾經參加過阻擊“非典”戰役。疫情期間,身有殘疾的他勇敢沖在防“疫”一線,承擔起全嘎查30多名返鄉人員的排查和健康檢測工作。
一身白大褂、一只口罩、一副手套,就是他的全部“防護”裝備。2020年1月27日,他突發腦出血倒在了防控疫情一線,生命定格在了50歲。
3、秦紅,男,生前系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寶龍山鎮西寶龍山嘎查黨支部書記。
疫情期間,他一直沖鋒在前,帶領嘎查兩委成員,第一時間組建起“村干部+黨員+鄉醫”的防控“尖刀班”,還以村民小組為單位,劃分防控網格,采取“包組連戶、責任到人”的方式。
做到找到人、管住人、守好門。2020年2月2日清晨,已經9天沒睡過一個囫圇覺的秦紅,倒在了距離村部300米的鄉村小路上,生命定格在了48歲。
4、王玉柱,男,生前系內蒙古興安盟科右中旗額木庭高勒蘇木查干寶浩嘎查駐村工作隊員。
疫情發生之后,王玉柱第一個報名,主動請纓堅守一線。
敲開車窗、測量體溫、登記信息……連續17天,他幾乎“釘”在了堵卡站。2020年2月16日,因過度勞累導致心臟病發作,王玉柱在去醫院救治的途中去世,生命永遠定格在了53歲。
5、滕逸鶴,女,生前系內蒙古包頭市東河區一中西路社區黨委書記。
在疫情防控期間,她與社區干部們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入戶排查、站崗值守、組織調度、籌集物資,用實際行動筑牢社區防疫防線。2020年2月21日,因突發疾病搶救無效,不幸逝世,享年47歲。
抗擊疫情英雄典型事跡20
在第八批河北支援湖北醫療隊里,有一位燒傷外科醫生,他就是被隊友親切地稱為“逆行燒傷人”的魏偉。“魏偉是我指導的70余名碩、博研究生之一,畢業后供職于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燒傷整形科,現任副主任醫師、專業組組長。”他的導師驕傲地說。
此次出征武漢,魏偉主動請纓,和導師一起成為第八批河北支援湖北醫療隊的“逆行燒傷人”。
魏偉的母親身患癌癥,病情危重,經不住打擊,魏偉就瞞著父母報名,請纓出征武漢!他把病重的母親和年幼的孩子留給了妻子。妻子是一名共產黨員、人民教師,里里外外承擔著巨大壓力,但她堅定支持丈夫出征武漢。送行時兩人深情相擁,令人感動!在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病病房里,魏偉穿著厚厚的防護服,一進去就是幾個小時不出來,查房、下醫囑、查體、觀察病情變化,還要和病人溝通、安慰……常常汗水濕透了他的衣襯,甚至出現頭疼、頭暈等缺氧的癥狀,但他總說,再苦再累他也要堅持,因為那么多的新冠肺炎病人需要自己!一次,魏偉從重癥病房出來,發現手機上有十幾個家里的未接來電,他的心一下懸了起來,咚咚直跳,是不是媽媽病危了?電話回撥回去,證實了他的擔心。他心急如焚,內疚感油然而生,作為醫生不能親自照顧病危的母親,實在是對不起養育自己的親人。
但他身在武漢抗疫最前線,只能將擔心和愧疚深藏心底,把對親人無限的愛化作巨大的力量投入到新冠病人的救治中。魏偉說,自古忠孝不能兩全,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安危,親人們的理解和支持是他在前線堅持下去的動力。
在醫院黨委和科室的關懷下,魏偉的母親危重的病情發展得到控制。他知道再也無法繼續對父母隱瞞自己的行程了,通過視頻,魏偉告訴父母他在武漢抗擊疫情最前沿。看見病危的母親、年邁的父親、憔悴的妻子,他再也止不住內心的悲痛,潸然淚下,淚水打濕了衣襟。
但是他是一名共產黨員,一名人民的醫生,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舍小家為國家,把對親人的愛投入到新冠肺炎病人的救治中去,這是無私的愛,是感天動地的人間大愛。
魏偉所在的救援病區是新冠肺炎重癥病房,病人病情危重,常會出現各種復雜并發癥,處理起來異常困難,魏偉就利用他燒傷重癥救治經驗,結合新冠肺炎的發病特點綜合救治,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療效果,他所在組經治病人的死亡率為零,得到了屬地醫院的表揚。作為一名黨員醫生,經過這次大疫的洗禮,魏偉更加堅定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爭做一名黨和人民信任的白衣戰士,隨時聽從黨的召喚,決心為黨和人民的健康事業奉獻自己的青春年華。
抗擊疫情英雄典型事跡21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璀璨星空中一顆顆渺小的星星,雖不能照亮漆黑的夜晚,但也能帶來希望的光明,;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茫茫大海中一滴滴苦澀的海水,雖不能身載巨輪,但也在奉獻著自己的全部力量。他們默默付出,不求回報;他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他們是誰的父母,又是誰的.兒女;他們走在最艱苦的抗擊疫情充滿荊棘的道路上;他們……
而她,很榮幸成為這支抗疫軍隊中一名普通的戰士!
她是來自包頭市蒙醫中醫醫院急診科的護士蘇科,女,25歲。自2016年6月畢業開始工作于包頭市青山區糖尿病202醫院婦產科,于2017年6月考入包頭市蒙醫中醫醫院急診科,急診科工作期間,她工作認真盡責,認真履行各項職責,努力工作,做好各項護理工作,于2020年1月24日遞交援鄂請戰書,于2020年2月4日凌晨接到命令并于當日抵達武漢,稍作調整,她便投入到一線戰斗中,利用休息之余反復練習穿脫防護服,于2月6日正式開始江漢方艙醫院的護理工作。
在江漢方艙醫院工作中,她認真遵守醫院的各項工作流程及工作紀律。在工作中累計進艙17次,采集血標平50余次,完成護理文書記錄70余份,并收到患者的感謝信。其中一位患者是一位年輕的女患者,剛來時悶悶不樂,每天只呆在自己的床上發呆,不與任何人交談,當她看到后給患者做心理護理輔導,從與患者的聊天中得知,新冠疫情導致患者全家5口人全部不幸被染,包括89歲的爺爺在內,在此期間結婚6年好不容易懷孕的這位患者,也不幸流產。到達方艙治療的這位患者正在坐“小月子”階段,爺爺也住進重癥ICU,醫生通知家屬簽屬病危通知書都無人能達,突如的災難對這位女患者打擊很大,但是現在這位患者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也逐漸走出陰影,變得越來越開朗。2月17日她出院了,患者說說感謝蘇科義無反顧來到這里,給他們帶來了信心和希望,希望蘇科可以早日平安的回家,蘇科也希望這位患者與患者的家人們早日走出陰影,身體趕緊健康起來,希望武漢的春天趕緊到來。
身為一名醫護人員,在疫情面前,蘇科應該沖鋒在最前面,這是蘇科的責任之所在,也是所有醫護人員的初心和使命。
蘇科努力著,堅持著,期盼著,渴望著。
蘇科是戰士,她們是普通的醫務工作者,她們更是中國人!
抗擊疫情英雄典型事跡22
自新冠疫情的爆發以來,王利紅接上級部門緊急通知要求從正月初二開始奔赴一線上班,王利紅是一名來自呼吸內科的大夫,在疫情發生后,作為一名參加工作20多年,黨齡有15年的醫務者,一直從事臨床一線工作,愛人也在蒙中醫院工作,此次也非常支持王利紅去支援疫區一線,做王大夫背后強有力的后盾。
王大夫早就寫好了請戰書,遞交到醫院院部做好奔赴前線的準備。2020年2月15日晚上10點接到上級緊急通知,要求第二天早六點緊急集合,啟程支援湖北武漢,2月16日,王利紅與包頭市蒙中醫院其他9名醫護人員作為包頭市第三批援鄂抗“疫”醫療隊員奔赴湖北。到達武漢后,他們被分配到武漢優撫醫院。接管武漢優撫醫院呼吸四科,接受新冠普通型和輕型患者,王利紅為了方便穿戴隔離服,避免交叉感染,與其他醫護人員一樣剃掉了自己的頭發。
在武漢支援的這些日子,王利紅深刻感受到了,有國才有家,有家更有情。疫情當前,內憂外患,國家正經受著困難與磨礪。“讓黨旗在防控疫情斗爭第一線高高飄揚”是黨中央向全黨發出的偉大號召,無數黨員干部毅然把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為當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務,堅持把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線作為“踐行初心使命、體現責任擔當”的試金石和磨刀石,堅定果敢地同人民群眾站在一起共克時艱、共度難關。唯有我們黨群無私無畏、眾志成城,就會舉國之力遏制疫情蔓延,就會用戰無不勝的信念告訴全世界“武漢必勝、湖北必勝、中國必勝”。
我們深信:生命的春天就要到來,疫情的冬天即將過去,泥濘道路總會留下最深足跡,在黨的堅強領導和全體國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就會踏平春歸路上的崎嶇與坎坷。
【抗擊疫情英雄典型事跡】相關文章:
抗擊疫情優秀事跡材料06-20
我心中的抗擊疫情英雄英語作文05-12
我心中的抗擊疫情英雄小學作文02-18
全國抗擊疫情表彰大會英雄事跡心得體會03-31
致敬抗擊疫情的英雄演講稿范文12-26
抗擊疫情05-05
抗擊疫情,致敬英雄演講稿(精選3篇)04-07
給抗擊疫情英雄的一封信范文04-24
抗擊疫情致敬英雄手抄報資料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