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歡迎來到瑞文網!

基礎教育論壇心得體會

時間:2023-02-14 08:43:07 基礎教育論壇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基礎教育論壇心得體會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基礎教育論壇心得體會(精選22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基礎教育論壇心得體會1

  世界是物質的,是運動的,教育模式也不例外。要兼容并蓄,不斷變革創新才會有出路,才不至于曇花一現,才不至于熱鬧一陣后 被人棄若敝履。

  —— 題記

  有幸參加了這次全市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培訓會,我倍受教育與鼓舞。深深感受到新時代的教育形式;認識到了改革的必要性;更進一步了解了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的方向、目標和任務;拓寬了視野,理清了思路。現將自己的體會總結如下 :

  一、在敬業中提升教育境界

  在國家督學、格致中學張志敏校長的匯報中使我明白了教師有三種境界:第一重基于知識論,準確的系統第傳授知識,也就是教書,就是按時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第二重是基于方法論,不僅完成教學任務,還得有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還要有仁愛之心,待生如朋友,視生似自己的孩子,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行;第三重是研究創新論,性格獨立、卓爾不群,不斷地研究,不斷地超越。著眼學生的個性成長和終身發展,進入學生的靈魂,成為學生的精神支柱和信仰支撐。

  通過和諸多校長的交流中使我明白了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道德,是人對社會的貢獻,對社會的責任。當一個人處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不把制度當作制約人的時候就是境界,成為自覺行為的時候就是一種境界的提升。

  敬業體現為“畏而不敢怠慢”,將“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在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的精氣神體現在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和事業中。敬業不僅僅是一種工作倫理和職業情感,還是“成為更好的自己”的修為方式。通過自己對“業”的不欺慢、不怠懈,成就自我、涵養品行。

  反思自己的現實工作也可以體會到:當我們以虔誠恭敬的態度對待工作、對待事業時,就能夠在精益求精中體驗到內心的充實和精神的愉悅。這樣來看,敬業就不是約束人的“規矩”,而是激勵人的理念,需要我們每個教師共同遵守。

  基于這些,我將通過培訓學習,以身示范、榜樣引領等方式感召我校教師勤勉奉獻、擔當有責、淡泊名利,以主人翁的姿態融入到工作中。精益求精,以成名師為事業價值追求取向,不斷豐富自身內涵,提升自我,以積極的心態調整自我,處理好苦與樂的關系,真正感受到工作的快樂與幸福。

  二、在根治本土中出特色

  清華附小商務中心區實驗小學執行李懷源校長說:”教育是陽光、空氣和水“,馬卡連柯語:“教育是詩一樣的事業。”教育不僅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而且還要賦予學生一種與時俱進的精神和氣質,而一所學校、一個教育者該如何去構建師生們的精神和氣質呢?這種氣質就是使廣大在面臨人生的坎坷、面對世界的風雨,始終抱著一種詩意的人生態度去坦然面對。為此讓我國優秀詩詞真正走進校園,根據我校的地域特點,創建“詩意校園”,使師生在不知不覺中啟迪思想,開闊胸襟,形成開朗、樂觀、豁達的好性格,從而為學生構建一個歡樂的童年,為師生營造一個幸福的精神樂園。從而提升學校教育內涵、促進教育可持續發展。

  1、詩意校園特色之一 ——校本課程展詩意

  廣泛收集優秀詩作,組織師生開展研究活動,全面開展讀詩誦詩活動,編印校本教材。

  2、詩意校園特色之二 ——育人環境透詩意

  為讓校園的每個角落都充盈著溫情、都蘊含著藝術、都飄動著墨香,我們對校園進行了整修與美化。一進學校大門在宣傳欄中醒目的與“經典為友、與博覽同行”的感召下,在教室外的墻壁上會欣賞到不同的國學內容。教室內班班出好專題黑板報,開辟專題文化園地,在“墨香詩韻”專欄中會吟詠到歷史各時期的詩詞;辦公室、功能室這些小環境中也進行詩詞句美化布置,張貼和懸掛適宜師生學習的詩歌以及名言警句。

  根據我校樹木成林的特點,我們把操場上的每棵白楊樹都配上古詩文,我們稱之為“詩林”。啟動中華古詩文誦讀工程,讓孩子們不僅在課堂,而且在課間,在游戲中孩子都會記下一些永恒的東西,做一種終生可以去消化、去理解的、去受益的文化準備。就這樣因地制宜,營造了具有濃郁的詩意特色景點。讓這些景點成為具有文化品位和精神的感動場所。

  3、詩意校園特色之三——各項活動融詩意。

  ① “誦詩”活動

  讓愛好朗誦的學生用聲音來傳遞古詩,每天在上下學時在“紅領巾”廣播中讓每班朗誦優秀著朗誦古詩。

  ②“比詩”活動

  一周一小比。每周以班級為單位,在語文教師的帶領下,進行一次背誦比賽,各評選出四位背誦最多篇目的學生為班級小擂主,并發給班級小擂主的標記,以此激發其他同學爭當班級小擂主。

  一學期一大比。以古詩詞為內容,可以配樂誦讀、吟唱、詩配畫、演詩文劇等等,并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展示學生特長。力求在 “詩意校園”特色的建設中,力求讓“閱讀”成為我校師生學習生活中的一部分,為同學和老師帶來欣賞詩歌的機會。在季節默然交替里,在歲月悄然流逝中,有詩歌作伴。將來有一天,相信我們的師生會想起我們的校園,這段歲月雖不處處流光溢彩。但我們會說:“因我曾是這里的一員,我的生活豐富多彩,我的人生充滿詩意。

  三、在展望中期盼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一所好學校,必然擁有一位好校長。在以后的日子里會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學習,敬業、務實、廉潔、善思、博學,不斷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與執行能力。

  巧婦難做無米之炊,縱觀農村教育現狀,雖然政府不斷地在加大教育投入,學校硬件設施在不斷改進,但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教學水平還待進一步改變與提高。特別是急需音體美專業教師。為真正體現教育公平、為確實讓農村孩子受到城市教育,強烈呼吁政府領導關注弱勢群體、關注農村薄弱學校。希望學校實施教師輪崗制度,讓農村學校部分教師與專業性質比較強的城市教師對調一段時間,這樣既能提高農村教師的業務水平,又對薄弱學校進行了支援,會對農村教育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總之在目前我國社會經濟文化大變革、人們的思想道德觀念呈現復雜多變的狀況下,建設一支思想過硬、工作作風過硬、知識能力過硬的教師隊伍是新時期推進教育改革的首要工作。

  結語:

  有一種現代學習,你沒有參與,就不會知道內涵豐富;

  有一種知識交流,你沒有融入,就不會知道賞心悅目;

  有一種真誠對話,你沒有投入,就不會知道有緣千里;

  兩天的培訓學習緊張而充實,我們倍感使命之大、責任之重,但我們會滿懷豪情不負領導之重托,開啟春的序曲,把改革的訊息傳遍大地,讓教育的春天更加燦爛......

  基礎教育論壇心得體會2

  金秋十月,秋高氣爽。在這美好的日子里,非常有幸來觀摩全省基礎教育優秀教學案例現場展示活動。讓我這個剛接觸數學教學的新手有一個全新的定位。

  首先感謝校領導給我這樣一個學習的機會,我帶著對數學教學的全新定位來到美麗的xx實驗小學觀摩學習。參加本次數學教學活動是來自全省12個區市的優秀選手。每位選手都身經百戰,胸有成竹。每一堂課都講的讓人留戀忘返,余味悠長。最符合我口味的是來自南昌站前路小學的舒樂《位置與方向》,舒老師首先以帶來的禮物給孩子們導入,并把禮物放在“我”的右邊,讓孩子去尋找禮物,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用左右描述位置的不確定性從而導入新課。這樣的導入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從舊知入手,產生矛盾引出新知,做的非常的自然又恰到好處。又從熟悉兒歌入手讓孩子們認識這節課的重點東南西北,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接著介紹指南針,通過指南針讓孩子們發現我們的左右在變,但是東南西北是永遠不會改變的。我最喜歡的教學環節是假設你在野外迷了路?你該怎么辨別方向?孩子們踴躍發言答案不一,有的說通過北極星,有的說通過積雪的多少,還有的說通過年輪。從孩子們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孩子們得課外知識非常的豐富。舒老師這樣的設計不僅接近生活而且從孩子們的認知發展水平出發。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新穎,而且考慮到了現實生活和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新課標指出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我們的數學課堂就應該生活化,這樣孩子們學的就會更起勁。舒老師整堂課都非常的有激情,學生也非常的積極。整堂課在引導,探索,發現,總結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得結束了,孩子們學的意猶未盡。一堂好課的定義是教師講的輕松,孩子們學的愉快,這就是教學相長,這就是我喜歡的數學課堂。我還比較喜歡九江小學戢玉萍老師的《線的認識》和鷹潭附小夏夢嬌老師的《負數》,他們的共同點是教學知識點簡單,但是課堂不“簡單”,思路清晰,環節緊湊,教師語言簡練富有親和力。

  22號一天聽了8節課,但是我一點都不覺得累,反而越聽越有勁,每聽完一節課我就會和同行的程老師討論這節課的不足和獨到之處。全程無尿點,真的讓我欲猶未盡。23號上午聽了4節課還有一節當地的示范課,結束了都不愿意走,還想接著點聽。下午的頒獎和專家點評也同樣的精彩。

  聽了這么多優秀教師的課,我就在反思,我覺得的數學課堂應該是輕松的,愉快的,富有激情的。但是我的課堂的缺點是孩子們說的少,做的多,這樣孩子們表達能力就會忽視。但是我班孩子的動手能力得到了發展。所以在今后的數學教學中我準備從以下三點進行定位:

  1. 教學設計要新穎,從生活素材中提取,從孩子們得認知發展水平考慮。

  2. 大膽放手引導孩子們表達自己的觀點,盡量孩子說,而不是我講。

  3. 課堂語言簡練,語速放慢,每節課都要激情飽滿。

  這些就是我這次學習的心得體會,找好方向,定好位置,勇往直前!學習永無止境!

  基礎教育論壇心得體會3

  近來,我校掀起了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大討論,結合我校師生實際情況,經過學校組織集中學習和自我學習,結合本人半年多年的教育教學經驗,談談我對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大討論的學習感受。

  我國為什么要進行課程改革?眾所周知,每個時代的教育方式的確立是受社會經濟發展因素制約的,傳統的教學方式也許適合當時的經濟發展,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體制的變化,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知識的更新越來越短,面對這些新問題,傳統的教學方式必然有諸多不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過去的教學方式是有許多弊病的,如強調共性,忽視個性,重視知識的傳授,忽視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習結果,忽視學習過程。現代教學理論強調的是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要求學生實質性地參與教學過程,自主地進行反思與總結,而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因此作為教師,要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是要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為國家的發展和壯大儲蓄新的原動力。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把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在基礎教育的改革中,要求新課程使學校的管理模式發生變化,使教師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學評價、教師"教"的行為發生變化,重要的是使學生"學"的方式發生變化。

  作為教育改革下的中學數學教師,應該營造一個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協同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更多的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應當學會蹲下身來欣賞學生,了解學生內在需求,了解學生的心理,善于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優點,保護學生的自尊,相信學生的能力,滿足學生的知識需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

  教師要真實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上的各種情況,遵循學生發展的需要,發揮教學機智,靈活調整教學內容。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創造一個有情境的教學環節,將學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使之產生新的問題,與已有的知識經驗產生碰撞,達到其認識沖突的臨界點,從而產生一種心理困境和心理需求,表現為一種渴求解決的情緒狀態,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發展學生的智能,對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會產生積極的作用。 課堂教學中要搭建一個“師與生、生與生”對話的平臺,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彼此敞開自己的精神世界,進行真誠的交流和溝通,從而使課堂充滿生命力,使教師激情洋溢,使學生激動不已,師生將在對話的課堂中共同發展。

  從事基礎教育工作的老師應更多的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成功的一堂課,或者說成功的一次互動合作離不開師生之間的有效的、和諧的交流與溝通。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想法,不管對與錯不給出批評,應該給予更多的贊揚和默許,一些錯誤的觀念讓學生在探究和學習中加以改正。

  現在的中學生不再是幾年前的中學生了,在網絡信息社會,他們思維活躍,興趣廣泛,獲取信息的渠道多,對新事物的追求與敏感往往超越了我們成年人。這就要求我們這些基礎教育工作者要勤于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基本素養,以滿足新時代的教學需要,課程改革的教學模式突出的是“探究”,要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當中,要讓學生去想、去做,從而在這個過程中去感悟知識。因此,這不僅要求教師要善于捕捉和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和學習的靈感,發現和挖掘學生發展潛能,提高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還要有靈活的課堂應變能力,以保證雙方的協調發展,所以教師自己要給自己“充電”,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才不至于被社會淘汰。

  在學習教育綜合改革的過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基礎課程改革即將改變學生的學習生活,同時也將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和教學理念,以及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探究學習,學習中寓教于學。

  基礎教育論壇心得體會4

  全面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當前教育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作為這場變革中的我們在不斷地學習新課程,嘗試著正確領會新課標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的應用于教學實踐,進而為推進基礎教育的改革盡自己的微薄之力。xx年11月本人參加了區進修舉辦的干訓學習,對基礎課程改革研究進行了專門的培訓。現把自己的一些體會、認識、收獲總結如下。

  首先,新課程標準出臺后,教材也做了很大的修改,教材體系打亂了,熟悉的內容不見了,造成許多的不適應,教師因此對課程改革產生了抵觸情緒,在這次培訓中我聽到一句話“你們是用教材教,還是教教材?”,深受啟發,對啊,教材是教學過程中的載體,但不是唯一的載體。在教學過程中教材是死的,但作為教師的人是活的。所以,一名教師,應該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增加、更新自己的知識,才能將教材中有限的知識拓展到無限的生活當中去。

  其次,新課標下的老師更多的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成功的一堂課,或者說成功的一次互動合作離不開師生之間的有效的、和諧的交流與溝通。新課標下的老師成功的轉換了自身的角色,教師更多的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他們學會了蹲下身來欣賞學生,他們尊重學生內在的需要,了解學生的心理,順應學生的天性,,保護學生的自尊,相信學生的能力,滿足學生的自我需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想法,不管對錯不以給出批評,更多的是贊揚和默許,錯誤的觀念讓學生在探究和學習中加以改正。新課程下的老師,充分的認識到,教材只是一個載體,需要每一個教師去挖掘,去創造。教學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是對課程的不斷發展、不斷豐富的過程,教師不再只是簡單的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根據學生發展的需要對教材進行調試和重組。

  沃德曾說過“平庸的老師傳達知識;水平一般的老師解釋知識;好的老師演示知識;偉大的老師激勵學生去學習知識。”在每一次聽課過程中我都深深的體會到了新課程下的老師們都在努力的讓學生去學習知識,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每一位學生更好的發展,他們的追求是走向全人教育,這也正是新課程發展的核心理念和發展的終極追求。培訓中的老師的講座值得我再次深深的品位。

  基礎教育論壇心得體會5

  全面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當前教育領域的重大變革。在這次變化中,我們不斷學習新的課程,努力準確掌握新科目的精神和理念,期待能更好地應用于教育實踐。為了推進基礎教育的改革,盡自己的微薄之力。20xx年11月,本人參加了區研修舉辦的簡訓學習,對基礎課程改革研究進行了專業訓練。現在將自己的體感、認識和收獲總結如下。

  首先,新的課程標準引入后,教材也進行了很大的修訂。教材體系混亂,沒有熟悉的內容,很多適應不了。因此,教師們對課程改革感到抵觸。這次訓練中,他說:“你們是用教材教還是用教材教?”的話。是的,教材是課程的載體,但不是唯一的載體。教學過程中教材死了,但作為教師的人還活著。因此,教師要不斷學習,不斷增加自己的知識,更新,才能把教材的有限知識擴展到無限的生活中。

  其次,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師更多地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哲學。成功的教學,或者說成功的互動合作,離不開教師和學生之間有效和諧的交流和溝通。根據新課程標準,教師成功地轉變了自己的角色,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導師和參與者。他們學會了蹲下來欣賞學生。他們學會了尊重學生的內在需要,理解學生的心理,順應學生的天性,保護學生的自尊,相信學生的能力,滿足學生的自我需求,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平等對待所有學生。尊重所有學生的想法。不管對錯,都不批評。表揚、默許、錯誤觀念使學生在探索和學習中得以糾正。(喬治伯納德肖,學)在新課程下,老師們充分意識到教材只是載體,所有教師都要發掘和創造。約翰肯尼迪教育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是課程的不斷發展和豐富的過程。教師不再是簡單的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組織各種活動,根據學生發展的“需要調試和重組教材”。

  沃德說:“平凡的老師傳達知識。水平一般教師說明知識。好老師示范知識偉大的老師鼓勵學生學習知識。單擊每次聽課的過程中,我都深刻地意識到新課程下的老師都在努力讓學生學習知識。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所有的學生更好地發展。他們的追求是走向全民教育。這就是新課程發展的核心理念和發展的最終追求。正在訓練的老師講課值得我再一次有深刻的品位。

  基礎教育論壇心得體會6

  在20xx年的 5月2日至3日和20xx年的5月9日至10日共四天時間,我參加了20xx年佛山市新教師教育技術技能基礎培訓。通過這四天的培訓,我學到了很多關于教育技術技能的知識,為我以后的教育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同時我對教師這個職業的內涵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

  經過四天的教育技術技能基礎的培訓,在王老師悉心教育下,和跟其他老師一起學習、交流,使我對在現代教育技術條件的學科整合的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運用。

  第一天,在王老師的指引下,我認識了幾個外校的老師,我們還組成了一組,改名為“小螞蟻特工隊”,我還被推選擔任小組長一職,我感到榮幸的同時也感到了壓力。我們改這個名字的目的是希望我們能有小螞蟻的精神,就算小小的力量,只要團結起來也能創造無窮的奇跡。在我們的努力下,在第一天的培訓中,我們“小螞蟻特工隊”就取得了驚人的成績。那是很好的開頭,我們都對以后的培訓充滿信心,這是教育技術技能基礎培訓心得體會。

  四天的培訓我總結如下:

  1、壓力大,高密度的培訓任務又迫使我們拿出十分的精力來學習這門適應未來教育的必須掌握的技術,并且從中受益匪淺。

  2、從學習中,我最大的體會是我在教學上的轉變。雖然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已經十分重視教師和學生的交流,但學習讓我們更加重視對學生的培養上,只有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為具有獨立學習能力的人,他們才能在將來的生活和學習中適應激烈的競爭。

  3、學習內容非常實用,像powerpoint多媒體演示文稿制作在現今的現代化教學中經常使用,上網查找資源和一些軟件的學習和使用,又為教師深入開展教科研、更多的獲取資料、展示成果提供了幫助。

  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老師認真的指導下,自己努力認真完成了老師布置的全部作業,雖然并不十分完美,但是我的教學思維方式的轉變將引導我在培訓結束以后,還要進行認真的修改和完善。在計算機應用技術方面收獲也非常大,學會了很多以前不曾做過或做不好的事情,如抓圖、自己錄制視頻文件等。

  最后,我想說,在緊張而繁忙的工作之余再培訓會收獲些須的欣慰吧!雖然培訓已結束,但我仍會繼續學習各種關于信息技術的知識、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優化課堂教學,培養新時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興人才,這將是我以后的最終目標。

  基礎教育論壇心得體會7

  20xx年10月21-23日我非常有幸地參加了全省基礎教育教學課例展示活動,聆聽了全省各市各縣區教師的精彩課堂展示,參賽教師的激烈的比拼和專家們精彩的點評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樂趣無窮的數學課,活潑生動內容豐富的科學課,開拓視野妙趣橫生的綜合實踐課,都使我感受頗多,受益匪淺,很想和同仁們一起交流。

  一、感慨優質課的精彩

  說真的,兩天聽下來感覺一點都不累,課中高潮迭起,令我們觀摩者心曠神怡,基本上是在享受盛餐。總體的特點有:

  1、新課導入各有千秋

  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好的開場白為教學任務的完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盡管各位老師的開場白各不相同,但各位老師的開場白卻告訴了我們一個共同的道理:導入新課應新穎別致、親切自然、切合主題、有吸引力。形式主要有:

  ①科學課----圖片導入,談話導入,生活中常見的礦泉水瓶等,可以直接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將自己完全融入課堂。還有馬鈴薯在水中有沉有浮的這種現象,引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科學知識的熱情。

  ②綜合實踐課--活動導入:如李昆老師,上課就要求學生玩氣球的游戲,引導學生思考“怎樣讓氣球飛起來呢?”從而引入新課教學。還有張燕老師的創意搭橋以賞橋引起學生思考,他們是怎樣建橋以致它千年不倒的?

  ③數學課---魔術導入:講述位置與方向。

  ④故事導入:景德鎮方曉箐老師引導學生進入豬豬俠的世界,引出問題,激發學生求知欲和樂于助人的品質,從而引出新課---優化。

  ⑤情境導入(講故事-阿基米德的撬棍):通過老師創設的情境,設問:“什么是杠桿?杠桿有什么秘密嗎?”通過學生的回答自然的引入新課。

  2、課堂活動實實在在

  課堂活動既是教學內容也是學習方式,這是新課改的基本理念。本次優秀教學展示課例中的課堂活動是課中的一大亮點:活動貼合實際,由簡到繁,由淺及深,解決問題;課堂活動形式多樣,有實驗、討論、尋找規律等;課堂活動實在,每一個活動都是形成知識和能力過程中的重要一環,不是為了渲染氣氛,貪圖熱鬧的秀場。

  3、課堂教學簡明化、清晰化、思維化。優質課又一亮點是教師們設計的所有課都體現著簡明、清晰的特點讓學生真的有學的輕松之感。但每節課的主線又異常清晰地貫穿于課堂的始終。讓學生在大腦深處留下一個清晰的真理。同時教師往往不失時機地激發一下學生的思維。讓他們有一個上升的空間。

  4、激勵性語言與其它方式的配合使用,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在教學中,每個教師將全班同學進行了分組,恰當的點評鼓勵,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激情。同時他們在課堂上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采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數學課《優化》和科學課《磁鐵有磁性》這兩節課,教師課堂激勵性語言豐富: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生活小達人!小小數學家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欲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

  5、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同時把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感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就感。

  6、我的課堂我做主

  教學過程其實是師生交往的過程。本次優秀教學展示課例以學生活動為主,保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主要為學生創設思維空間、思維的范圍、思維的時間,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有些教師的語言幽默時尚,有些教師的聲音優美動聽,在和諧、熱烈、親切、活躍的氣氛中一節課就悄悄結束了。

  總之,上課教師課程設計的嚴謹;知識過渡和銜接的自然;課題引入的新穎與巧妙;實驗探究的深入和有序;師生的真切互動和溝通,等等這些都是我所需要學習的。

  二、聽課后的感觸

  一堂好課應該是教與學完美的結合,應該通過教師的“教”較好地促進了學生的“學”。教學的歸屬應該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課堂教學要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位一體。這些在平時覺得有些空洞的話,而現在卻有切身體會。我真的學到了很多,也產生了一些想法:

  1、教師的教學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教學風格是有經驗的教師經過長期教學實踐的探索,在符合教學目的和教學規范的前提下,充分調動自己教學素養條件的能動性,對教學的諸要素和全過程予以和諧的統攝,從而使教學表現出濃郁的個人特色和藝術傾向性。從本次優質課評比中就可以看出,沒有形成自己鮮明風格的課堂教學,顯得那么蒼白無力,無法引起學生和觀摩老師的共鳴。相反有自己鮮明教學風格的課堂教學,就顯得那么活潑生動,學生與老師的情感容易形成共鳴,課堂也較出彩,給觀摩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科學課和綜合實踐課一定要以實驗為基礎

  在科學教學中,無論怎樣強調實驗都不過分,例如《科學課程標準》中已經不是簡單的“初步掌握……”“練習”等等,而是“初步形成基本的科學實驗技能,能設計和完成一些簡單的科學實驗”。這次評比課中以實驗為主的各種探究的成功開展,再次證明了實驗的地位。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動起手來,只有做了,學生才會有體會和收獲,才會有實驗技能和探究能力的提高。這對老師來講,可能更需要一種精神和一種對學生負責任的信念。

  3、數學課一定要“活”

  活——即教學方法靈活、把教材用活、把學生教活。

  ①教學方法靈活。在課堂中老師應主要采取的是探究式的教學方法。通過已知的或原有的知識來探究未知的知識。運用啟發式教學,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動眼,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②把教材用活。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充分發揮創造性,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討論、猜測、歸納、分析和整理的過程中,理解數學問題的提出、數學概念的形成和數學結論的獲得以及數學知識的應用。

  ③把學生教活。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學習數學。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問題和思考問題,鼓勵學生用自己認為好的方法學習數學,對學生來說,這就是創新。

  當然,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和同仁們討論、交流。例如:

  ①教師應該如何點評學生錯誤的發言呢?

  ②很多活動的情節設計得不錯,老師應該如何在活動的基礎上展開、順勢擴大成果?

  ③多媒體課件可板書如何合理的配合使用?

  ④優質課的實驗平時都能做到嗎?都能這樣去精心準備嗎?

  ⑤上課時可以就一個問題展開長時間的討論嗎?

  總之,通過這次活動,我們對如何上一堂課課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從這些優秀教師的上課中,我們確實開闊了眼界,更新了理念,認識到了自身教學中的不足,明確了以后努力的方向。也非常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這次活動的感受,共同思考還存在的疑惑。

  基礎教育論壇心得體會8

  最早看到葉瀾教授《新基礎教育》這本書的時候,我還有些迷茫,什么是新基礎教育?為什么要著重強調新基礎教育?帶著疑惑,我開始慢慢研究起了葉瀾教授的這本書,逐漸意識到“新基礎教育”的重點不僅僅是“教育”,更重要的是要體現“新”,“新”不是簡單的替換,也不是盲目的追求新穎,而是體現在師生關系的進步上,體現在教師教學的角度以及方式上,在“新基礎教育”的影響下也慢慢摸索出了自己的“新教學方式”理念。

  我是一名音樂老師,很多人認為音樂課很簡單,把歌曲唱會不就可以了嗎?其實不然,通常把歌曲學會只是音樂課中很小的一部分任務。在“新基礎教育”的影響下,我認為學生能夠在一堂音樂課中掌握一定的樂理知識,學生們的編創和想象能力得到發揮,并且從歌曲中意識到德育本質,才算全部的任務。

  音樂課如何能做到“新基礎教育”的要求?如何體現“新”?我在讀到“一年級學生成長需要”這一章節的時候,突然有了思路。恰好自己還是一年級的班主任,所以對一年級的音樂教學慢慢有了新的想法。在葉瀾教授的影響下,我慢慢意識到教師和學生的關系不再是“你講我聽”的原則,而是輔助和引導的關系,教師要把腦子里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要采用引導的方式,也就是拋出問題,學生自己動腦思考,這樣一次次的循環。帶著這樣的思想和過去一年級學生課上的表現,我重新分析了一下學生學情:

  1.一年級學生處于幼小連接階段,面臨的是生活空間的變化、個人身份的轉變以及新環境的適應。

  2.一年級學生識字量有限,而音樂課本中大多數的歌曲屬于兩段歌詞內容,光在歌詞的掌握上就給一年級的學生增加了很大的任務,并且要在規定的課時內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

  3.一年級的學生沒有接受過正統的訓練和學習,所以在課堂中對于節奏、識譜的學習,難免需要一定時間的磨合和適應。

  經過初步分析后,我開始研究新的教學方法,既要提高一年級學生音樂課上的效率,還要盡可能的順應一年級學生的成長變化需要。所以我先從師生關系上改變,舍棄老師講,學生只負責接收知識的模式,用啟發和引導來代替。比如《數鴨子》這一課中,針對幾幾拍的問題,我提出“這首歌曲你認為是活潑歡快的4/4拍節奏?還是優美的3/4拍節奏?”這樣的引導,一年級的學生就會聽懂老師的意思并且可以根據自己的判斷來選出自己認為的答案。對于這個問題,如果僅僅是告訴學生這是一首4/4拍的歌曲,一年級的學生很有可能記不住,也達不到自己動腦思考的能力。

  對于歌曲的節奏,同樣采用引導的方式,另外我還采用了模仿的方式,教師示范節奏,學生來模仿,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還在無形之中,讓學生體會到合作的樂趣。

  解決了引導等的問題,還面臨著歌詞的硬性問題,歌詞多,段落多,一年級學生的識字量又少,在正常課時之內完成教學目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觀察到一年級的學生非常活潑好動,并且想象力特別的豐富,所以腦海里浮出了一個想法,就是“用動作記歌詞”。同樣以《數鴨子》這節課為例,每一句歌詞我都和學生們探討如何用動作表示出來,最初的想法是通過貼合歌詞的動作來幫助學生記憶,沒想到學生們特別喜歡這種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還加快了記憶歌詞的速度,連平時不愛說話的同學在每次全班表演的時候都非常高興。當然,這個環節還要根據教學目標的設定和歌曲內容方面本身的需要來定,做到每節課有每節課的特點,才是符合大的“新教育”理念。

  新基礎教育當然不再是僅僅局限于課本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意識到課本內容更深層的含義,比如《兩只小象》這節課,在學習完歌曲相關內容之后,我把這節課的情感目標定為“愛護動物”,在課程的最后,讓學生觀看了一小段視頻,講解了有關象的知識,當我講到大象現在面臨種種殘害之后,一年級的學生一起參與到“抵制殺害”的話題中,王梓衡同學說“為什么我們不把大象買回來?這樣它就安全了”…..一年級的學生用他們自己的想法互相交流著,在課堂上我也深受啟發。

  在葉瀾教授的思想下,我意識到,身為一名教師,我們面對的是有思想,有情感的學生,師生關系不再只是傳授關系,更多的是一種特殊的朋友關系,一種平等的關系。在良好的信任背景下,進行的教授關系,才會更順利,更有用,更有效率。

  “新基礎教育”,讓我慢慢認識到教師這份職業的根本,也讓我慢慢摸索到新的教學方式,我相信,隨著經驗的積累和葉瀾教授思想的幫助下,會有更多的教學方式來適應學生學習的成長,我也因此而繼續努力!

  基礎教育論壇心得體會9

  小學生教育是教育的基礎階段。小學生作為發展中的人,有權利知道他所處的環境狀況,有義務成為美好環境的締造者和維護者。因而,從小學開始,實施環保教育,使他們具備環保的意識與習慣是十分必要的。小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大部分是通過環境的潛移墨化作用和影響獲得的。

  試想想,如果一個小學生果皮亂扔,到處是臟水、垃圾,家長、老師熟視無睹,孩子耳聞目睹,長大后又怎么會成為一個愛護自然、愛護環境的人呢?所以,要對小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必須充分發揮環境教育的作用,兩者相互滲透,即在進行各項環境創設時要處處考慮安排環保教育的內容,而進行環保教育時,要充分利用學校周圍的環境,發揮其特殊作用。學生的特點是年齡小,生活經驗少,好奇多問,活潑好動。而我們進行環境布置時往往容易以成人的觀點代替幼兒的觀點,以成人的眼光代替幼兒的眼光,特別是在環保教育時,如果只講大道理,孩子們難以理解,收不到教育效果。環境創設如何適應幼兒環保教育的特點呢?

  (一)要以小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出發點。環境布置要讓幼兒易于理解,所以,設計時要圖文并茂,以畫為主,并且運用各種材料,特別是廢舊材料。如設計墻報《創建綠色樂園》,就用了掛歷紙、舊竹簽、棉花等多種材料,使用淺顯易懂的圖案,力求做到色彩豐富、圖文并茂來吸引學生。設計環保教育內容應該以幼兒熟悉的小草、小花和喜聞樂見的動物為主,這樣容易使小學生產生親切感,達到宣傳教育的目的。

  (二)要以小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設計劃面應該帶有童趣、童真,拉近與幼兒的距離。如設計小學生在花叢中蕩秋千,這樣既有童趣又具環保特色,小學生活潑好動,老師可帶領學生到設置的生態環境中親自栽種植物、喂養小動物。又如在課室環境布置中,可讓幼兒一起利用各種廢舊材料參與制作,這樣,小學生在操作中學習,產生興趣,自然而然地增強了環保的意識。

  (三)要以小學生的情感為出發點。環保教育要在幼兒面前顯現最美好的畫卷,讓學生置身于最美麗的情境之中,從而培養和激發幼兒熱愛世界、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特別是創設環境時,應以各種手段提高其藝術性,讓學生生活在充滿自然、和諧色彩的世界里面,將來長大才懂得去愛、去保護環境。

  基礎教育論壇心得體會10

  作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線教師,一個多月的實踐,我有幾點體會總結如下:

  一、搞好師生關系,是做好實驗的良好開端

  教師與學生建構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體驗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寬容、親情與關愛,同時受到激勵、鞭策、鼓舞、感化、召喚、指導和建議,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變為師生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上課將不再會是無所謂的犧牲和時光的耗費,而是生命運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

  二、以學生為發展中心

  將知識、技能分解,并從部分到整體,有組織的加以呈現。學生通過傾聽、練習和背誦培養能力,引導學生掌握真正的自主學習、研究學習。

  如:教學聲母、韻母,絕大部分孩子都能看到便發準音。課堂上就先給他們幾分鐘的時間預習每課內容,然后再把每一項"搬"到黑板上,一一來考他們,孩子們積極性特別高,并能專心聽別人讀得是否正確,是否比自己好。

  三、教師的示范作用很重要

  當與孩子交往時,孩子回答問題表達不清楚、語句說不完整時,教師的一個點頭、微笑、一句話的點撥、一個示范動作等都能給孩子以啟示,使孩子受到感悟進而明確自己的行動目標。

  四、利用一切有利時機,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當孩子有興趣、身心處于最佳狀態時,教學內容能夠用多種形式來呈現時,遭遇到理智的挑戰時,能自由參與創新時,被鼓舞和被信任作重要的事情時,學生對教師充滿信任和熱愛時,他們學的最好。所以抓好這些契機也便抓住了孩子。如:課堂上鼓勵他們當小老師,不時的給他們一句表揚的話和一個小禮物,課間穿插游戲緩和氣氛等效果極好。

  五、教學、學習方式的改變有利于孩子身心的發展

  座位的改變有利于孩子間的研究性學習,增加了孩子間的交往,學會了互相幫助,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對教師的教也起到了一個促進作用。

  基礎教育論壇心得體會11

  葉瀾教授有四句話: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氣息;把創造還給教師,讓教育充滿智慧挑戰;把精神發展主動權還給師生,讓學校充滿勃勃生機。這四句話是新基礎教育實驗的靈魂。

  教師的專業發展要求教師不僅要具有專業學科知識,還要具有專業技能。因此,加快自身學習的速度,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思維、新理念,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在總結和反思中提升自己,使自己真正成為知識與能力水平同步的研究型教師是目前所要努力的。

  作為一名新加入新基礎教育研究的教師,在學習“新基礎教育”教學理念同時,要學會摸索應用于所帶班級,在教學中對教材要認真分析,認真設計每一節課,嘗試課堂創新改革,將“生活化、情境化”的課堂教學理念體現在課堂上,充分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重視學生認知過程中的情感培養。同時要注重及時對每節課進行反思,認真分析課堂中出現的問題,做一個有心人,隨時記錄教學感想、教學體會,學習捕捉教學中的靈感,歸納教學中的閃光點,以利于解決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提高教學質量以及教學論文的撰寫。

  此外,要學會用教育理論武裝自己。堅持讀有關教育教學的書籍,從中汲取,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教育水平,做一個有思想的新形勢下的教師。

  在聽一些課后反觀自身,開放性不夠是我的教學所存在的較大的問題。在教的過程中,無法從“教結構”放開到“用結構”,少有以開放性的問題,來激活課堂,讓學生有多個答案,多位思考,在生成的資源中,培養學生的思維水平。尤其是在綜合練習中,開放性的操練尤為必要。

  在教學中,有時我也會出現對課堂目標的理解不夠準確,以至教師的核心目標不明晰,在下面的過程中也不能達到準確分解的問題,尤其是在教學內容較難,較散的時候,往往會出現全堂缺少主話題的串聯,有了老師的給予,卻少了學生的體悟,沒有達到在同一主題下滲透句型的目的。學生少了可談的內容,僅僅為了句型的結構操練而操練,課堂乏味而沉悶,效率明顯低下。

  再有就是在教學的設計時,沒有從整體的大塊結構來考慮全課。要分為基本的幾塊?塊與塊之間應該如何遞進,怎樣思考在不同的塊中提升學生,都是在備課中所要充分考慮的。教師忙要忙在課前,忙于思考這些問題,并且作出充足的預設和準備;教師要“閑”在課堂,讓學生多講,多練,多思考。

  多次的新基礎活動,讓我在他人的課堂中看到了自己不足的影子,也讓我能在專家精準的分析中分析了自己。具有教育智慧,是未來教師專業教養達到成熟水平的要求。教師的教育智慧集中表現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即具有敏銳感受、準確判斷生成和變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的能力;具有根據對象實行和面臨的情境,及時作出決策及選擇,并調節教育行為的魄力;具有使學生積極投入學校生活,熱愛學習和創造,愿意與他人進行心靈對話的魅力。教師的教育智慧使他的工作進入到科學和藝術結合的境界,充分展現出其獨特的個性;教育對于他而言,不僅是一種工作,也是一種享受。真的希望作為太陽底下最燦爛的職業,人民教師中的一員,我的一言一行不會辱沒教師的角色,不會辜負人民賦予我的神圣使命,別無選擇,我惟有學習,學習,再學習,以全新的思想和行動用心去餞行葉瀾教授的教育思想,在時間按中去驗證其理論。

  基礎教育論壇心得體會12

  全面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當前教育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作為這場變革中的我們在不斷地學習新課程,嘗試著正確領會新課標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的應用于教學實踐,進而為推進基礎教育的改革盡自己的微薄之力。xx年11月本人參加了區進修舉辦的干訓學習,對基礎課程改革研究進行了專門的培訓。現把自己的一些體會、認識、收獲總結如下。

  首先,新課程標準出臺后,教材也做了很大的修改,教材體系打亂了,熟悉的內容不見了,造成許多的不適應,教師因此對課程改革產生了抵觸情緒,在這次培訓中我聽到一句話“你們是用教材教,還是教教材?”,深受啟發,對啊,教材是教學過程中的載體,但不是唯一的載體。在教學過程中教材是死的,但作為教師的人是活的。所以,一名教師,應該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增加、更新自己的知識,才能將教材中有限的知識拓展到無限的生活當中去。

  其次,新課標下的老師更多的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成功的一堂課,或者說成功的一次互動合作離不開師生之間的有效的、和諧的交流與溝通。新課標下的老師成功的轉換了自身的角色,教師更多的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他們學會了蹲下身來欣賞學生,他們尊重學生內在的需要,了解學生的心理,順應學生的天性,,保護學生的自尊,相信學生的能力,滿足學生的自我需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想法,不管對錯不以給出批評,更多的是贊揚和默許,錯誤的觀念讓學生在探究和學習中加以改正。新課程下的老師,充分的認識到,教材只是一個載體,需要每一個教師去挖掘,去創造。教學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是對課程的不斷發展、不斷豐富的過程,教師不再只是簡單的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根據學生發展的需要對教材進行調試和重組。

  沃德曾說過“平庸的老師傳達知識;水平一般的老師解釋知識;好的老師演示知識;偉大的老師激勵學生去學習知識。”在每一次聽課過程中我都深深的體會到了新課程下的老師們都在努力的讓學生去學習知識,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每一位學生更好的發展,他們的追求是走向全人教育,這也正是新課程發展的核心理念和發展的終極追求。培訓中的老師的講座值得我再次深深的品位。

  基礎教育論壇心得體會13

  我們赤眉小學一直關注著青年教師尤其是新教師的成長,為了全面提升青年教師素質,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進一步提高我校的教學水平,教導處組織新老教師結對子,進行“傳”、“幫”、“帶”活動,這是營造學習型學校的一項長期而深遠的舉措。在本學期,教務處分配給我的任務是指導青年教師馬洋洋和劉欣,我知道師徒結對不是一個虛空的形式,它將承載的是一份責任與一份自我體現,我深深感到身上的責任和壓力。在本次活動中,我也是本著“共同學習,一起進步”的理念,在互幫互助的學習中共同成長。

  師德方面:

  我想:要想做好“傳、幫、帶”工作,我們首先要做到:言傳身教,率先垂范。我首先要以身作則,起到示范表率作用,在言傳身教中首先讓兩位新老師牢記“德高為師,身正為范”的訓言,引導她們發揚愛崗敬業精神,熱愛教育教學工作。

  教育教學方面:

  1、我對自己工作上嚴要求,處處為年輕教師做好表率,將自己的工作經驗和教學經驗一點一滴、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她,學會分享。在他們遇到困難時一定給予真誠的關心與幫助,扶持她走出困境。從高從嚴地要求自己和他倆,在幫帶中共同進步。

  2、做到指導加強教育理論學習和課堂教學的研究,形成正確的教育理念,樹立“以人為本,育人為本”的新理念。這要求通過對新《高校課堂是這樣做成的》的解讀,將理論聯系到實際教學工作中,盡快熟悉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在工作的同時,鼓勵馬洋洋、劉欣教師多閱讀教育理論書籍,領會新的教學理念,時刻不忘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質,不斷提升精神追求,增強職業道德,掌握教育規律,拓展學科知識,強化專業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3、師徒結隊的一種基本活動形式就是互相聽課評課,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通過互相聽課、評課等形式的活動,共同探討、研究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斷改進與完善課堂教學方式,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養。

  本學期,我聽了兩位教師十余節的推門課,課后及時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見,進行交流,找出不足,總結經驗,以此提高兩位老師課堂教學能力。重點指導了她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確立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并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本校的教學實際確立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通過這個活動來提高兩位老師對教材的理解駕馭能力。還經常指導教師如何寫好課后反思,如何做好培優輔差工作,并經常檢查批改作業情況,指導她如何積累教學經驗,從而不斷改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水平。

  經過一學期的培養和指導,馬洋洋、劉欣教師成長很快,在教學方法、備課、課堂教學等方面都有較大提高,基本完成本學期的培養、指導的目標和任務。

  以后,我要一如既往地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時,開展好師徒結對工作,注重與青年教師共同探討的過程,把自己在教學經驗、知識技能等方面微薄的經驗,與我們的青年教師共同分享,為赤眉小學美好的明天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基礎教育論壇心得體會14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從事著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近幾年幼教領域掀起改制熱潮,對幼兒教師沖擊頗大。在這一轉軌時期,社會的發展及對幼兒教師要求的提高,幼兒教師壓力越來越大。因此,我們幼兒教師要注意加強自身的心理保健,努力避免走進職業的倦怠狀態,做一個健康、快樂的幼兒教師。

  一、教師必須具備創新觀念與創新思想。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的社會屬性,教育的價值在于促進人的發展和社會統一,這就是新的教育觀。創新教師教育觀的基本內涵包括:轉變以教師為中心、以傳授知識為主要目的的傳統教育觀,形成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主要教學目標的新教育觀;改變嚴守紀律死氣沉沉的課堂氛圍,營造主動探索、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鼓勵創新性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要敢于打破常規,激發學生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欲望;尊重學生個性,善于發現和保護學生的創新意識,使每個學生都能發揮自身潛能;建立新型師生關系,尊重學生人格,以寬容、保護、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生;注重實踐,打破封閉式教學。傳統教育中之所以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就是教師思想上重知識輕實踐造成的。

  二、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業務素質

  要實施創新教育理念,創新型教師必須具備以下幾種業務素質:

  (1)有豐富的知識結構,這是教師發揮創造性的基本保證。

  (2)有較高的管理藝術。管理包括兩方面,一是班級的整體管理,二是針對每個學生的個別指導。

  (3)有豐富的情感。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誦,熱情洋溢的贊賞以及在與學生接觸時的儀態、表情和舉止所表現出的積極情感能隨時地激發、調動學生的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因“親其師而信其教”,變苦學為樂學,單純的知識傳授變成了雙向的情感交流,使教者亦樂、學者亦樂。

  三、教師要有敬業精神。

  能否成為一個好教師,首先在于有無敬業精神,是否喈嘆這項職業。要有“捧著一顆心來,不代辦根草去”精神,陶行知先生獻身教育無怨無悔,關鍵在于有一種精神。從一個人心理角度看這是一種自我超越的境界。我們每個人都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個心理層次,培養教師的敬業精神,弘揚好的.風氣,鼓勵教師為神圣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會使每個人通過自我的修養,約束本我的不正當欲念,達到超我的境界。倘若不抓住教師敬業精神的培養,素質教育就可能是空中樓閣,只有培養出良好的教師敬業精神才能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因此,欲興事,先興人,鑄造愛崗敬業的高尚形象,并努力提供一切所必需的條件,使每個教師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有了這個基礎,教師的教育觀、質量關、人生觀等就比較容易調整到位,跟上時代的步伐,他們才會自覺地站到素質教育的前列,成為合格教師。

  基礎教育論壇心得體會15

  “新基礎教育”倡導追求真實、平實、扎實、樸實;其中真實是最基本的要素之一。真實必須建立在教師能沉下心來,真心地蹲下來研究學生,研究他們的前在狀態、潛在狀態,以此為教學的出發點,展開教學活動,這樣課堂上才能呈現學生個性化的基礎性資源。這些資源有可能是課前預設到的,也有可能課前沒有預設到的,甚至被教師看來是幼稚的想法,我們都必須以平和的、尊重的態度悅納學生。這樣長此以往,我們的學生會在課堂上敢想、敢說,這樣的課堂才是有生命活力的課堂。

  “新基礎教育”的課堂需要開放。而一直以來,我們都懼怕學生脫離教學預設的軌道,或者潛意識中給予學生一些開放的空間和時間,但時不時又把學生牽引過來。到需要進行“新基礎”研究活動時,為了表現有“新基礎”的味而為開放的開放,很有可能學生和老師都適應不了。為此,我認為我們都必須思考,如何設計開放式的導入,如何設計有思維含量的大問題,如何梳理知識結構等等這些。這不是通過一、二節公開課的研究才有感悟與體驗,真的需要時時考慮、處處留心、不斷積累,長此以往,才可能對開放、結構、資源等有較清晰的理解。在聽完幾節數的計算課后,我發現教師不再是把會算作為它的唯一標準,而是以培養學生判斷與選擇的自覺意識和靈活敏捷的思維品質為價值取向。帶著這樣的認識,不斷刷新自己原有的認識與實踐,把數的計算教學內容定位于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探索學習,放手讓學生嘗試、探究、歸納、總結,去發現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由“告訴后的接受”改為“思考后的發現”,使學生對“數的加減法”豎式對位方式不再停留于形式的記憶,而是在嘗試、思考、交流的過程中獲得理解。對于計算教學有如此上法的思考正是得益于有新基礎理念的指導,它的高屋建瓴的價值觀能使教師的眼界更加開闊,站位更高。

  這一點原來的感受沒有這樣深刻,通過學習與上課的實踐,感覺開放的課堂對教師的教學智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以為多年的教學經驗足以應對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但現實的情境卻是錯綜復雜的,七、八種甚至更多種資源一下子全部呈現在教師面前時,發現學生的資源不僅僅是普遍層面上的可能狀況,還有許多個別的或始料不到的累積出來的情況,也需要教者在短時間內很快地作出選擇、判斷、反應、回饋,就感覺措手不及了。“放”是放了,該怎么“收”呢?“收”的層次又是怎樣的呢?所有的這些問題需要教者根據當時的情境作出調整,而非照著課前的預設行進。在這段過程中,教師的組織、引導、點撥得恰如其分的話,將使學生的各種資源發揮到最大的功效。從而順利達成除知識目標之外,同時又獲得思想方法上的提升。反之,會在混沌中越弄越亂,甚至無法收場。

  通過聽研究課及課后的專家點評,我覺得要提升教學智慧,首先,對學情的分析要準確、深入,既要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狀況了解清楚,更要洞察學生的心理狀態,認知方式;既要對普遍層面的學生可能狀況了如指掌,也要對個性化學生給予特別關注,這樣才可能面對不同學生時應對自如。其次,對教學內容的分析一定要放在整體知識結構里來看待,透過教學內容更多地去發現它內涵的思想與方法,以此為載體,培養學生優秀的思維品質與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而言之,“新基礎教育”真的是直面真實的人的一種生活狀態,它讓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中以真實的狀態展現教與學之間的關系,追求和諧的師生、生生互動,使得師生獲得共同成長的幸福與快樂,這是每一個教師都想追求的境界。

  基礎教育論壇心得體會16

  泡一杯茶,翻開筆記,準備碼字,落題是什么呢?剛巧茶香飄來,“清香一片,回味悠長”就這么脆生生的落題了。立冬已過,落涼的日夜比任何一個季節都清晰透徹,就該是這樣的日子,細數所獲、潛心思索。第一次跟隨臨淄新基礎教育團隊,第一次來到xx,心心念念的新基礎教育,腦海翻騰的詩國千年事,皆是久聞而初見。如果說我同行的老師們已在新基礎教育的道路上氣定神閑的聞花賞月、為生命喝彩,那初入行的我則是在加速奔跑,我努力的奔向他們、奔向有花有月有成長的生命場。我的奔跑有辛苦卻又無比歡樂,卷起的風吹著集結號,心里在大聲的歌唱,我期望,很快,我會同他們一起在新基礎教育的道路上,沐齊風、尋古韻,聞花賞月、細數生命的成長。

  第一天:花開有期,各司一時——學生崗位建設

  局前街小學的老師們利用班隊會活動和經驗分享向我們呈現了班級中“崗位建設”的基本框架。一、六年級聯合大活動”棒棒糖—幫幫團—棒棒堂”中的崗位設置流程、崗位經驗回收,胡老師提煉的崗位主動意義,陳老師細致的崗位分層設計,程老師總結的崗位成長歷練,潘老師研究的崗位個性調配,每一處都透著新基礎教育“從生命出發”的光亮。最讓我聚焦的是最后酈少春老師以“崗”落“擔當”的思考,這也是我回收到的.班級崗位的意義—服務與擔當。

  跟隨酈老師的思考,我是一路落地到自己學校學生崗位建設中了。

  崗位設置的意義是什么?毋庸置疑,崗位設置的意義就是為成長服務。而為成長服務的崗位職責定位又是什么?我的定位是責任和監督,我的教育意義是學生學會承擔和管理,是的,如果沒有酈老師的思考分享,我還真沒有意識到問題所在,沒意識到生命成長和社會需求的契合問題。崗位的定位應該是擔當和服務,這很扎心的答案映照了我的認知狹隘,“承擔和管理”是被動的、授意的,“擔當和服務”才是是主動的、自覺地。我把學生的自我管理作為崗位的基礎定位,我卻忽視了社會進步的需求是更多的有擔當和樂于善于勤于服務于社會的角色,更偏離了崗位設置的初心—為成長服務。

  明確了崗位的定位,那么崗位最重要的是什么?說實話,我從來沒有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當酈老師說出“示范”這兩個字的時候,我恍然,是啊,崗位最重要的就是“示范”,有“示范”才能生成“模仿”和“傳承” 。班級衛生值日崗的同學檢查班級衛生,看見地上碎紙填好扣分轉身離去,甚至我自己有時候急于趕路,看到碎紙會喊身邊的同學撿起放到垃圾桶里……想到這里,我的臉頰熱辣辣的,一直在為生命標桿劃線,卻沒有激活它成長的密碼,躬身而為的初心也在匆匆又匆匆里丟掉了,我對學生崗位的認知薄弱到不堪一擊。還好,還好,我慶幸此次的xx一行,我確幸與新基礎教育的這幾日相守,回去,我要帶我們的團隊踐行崗位成長的意義,同孩子們一起守候自己的花時。

  第二天:百花齊放,滿園馨香——班級活動建設

  班級活動建設以王老師和一年級同學快樂的《頂呱呱》班隊活動開場,一場“欣賞別人、喜歡自己、共同進步”的心理交際活動開展的快樂、有效、富有成長氣息。縱然有瑕疵,比如擊鼓傳花前的預設并不是很充分(活動隨意、意義薄弱)、對課堂生成資源的處理不夠完善(有的小朋友沒有點贊圈)。但是對聽課的我來說,王老師對活動課的掌控功底(一直圍繞目標開展活動,沒有偏離方向)、在活動中對學生評價的積極呈現(給你點贊圈,因為你愿意同我們分享你的情緒。)讓我極盡佩服。

  局前街小學的老師們對王老師的評課是用了大量時間的,評課過程中,許嫣娜校長的點評縱然犀利,卻讓我有如沐春風的感覺。首先是許校長的點評中的瑕疵和優點恰恰是我也同感的,這增強了我的自信;再者對于其中由王老師主導送出的點贊圈預設“寫字進步的小男孩兒”“英語小博士”“微笑天使”“灌籃高手””收發作業小男孩兒”,我發現了薄弱處,也有了修改的思路,但是怎么都歸納不出此處的資源回收,直到許嫣娜校長一句“歸類引導”,學習類、習慣類、品質類、崗位類……我才恍然大悟,我想,這就是新基礎教育帶給給我們的魅力—資源同向、成長共情;最后是評課議課的這種常態,讓我發現了學前街小學新基礎教育團隊的開放,沒有因為當著我們的面而對自己惺惺作秀,而是直面問題直擊中心,點評者犀利、受評者積極,我想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心態和承受力的基礎,團隊的責任態度,新基礎教育的研究和落實才能夠更加扎實的開展下去。

  第三天班級文化建設:青青籬笆院,內外一色香

  具有生命化文化環境氛圍對人的發展的重要影響是不可低估的,今天學習研討的主題就是班級文化建設。《星星樹點亮星光彩》、《蛟龍有約》兩個活動的設計初衷是走進孩子的世界的,前者是引導孩子們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搭建自己的班級文化,后者是通過溝通方式正確看待“壓力和情緒”,尋找到班級力量,以此提升班級文化。通過兩個活動課,我更深刻意識到精心預設永遠比不得現場生成資源的精彩,所以對于我們的活動課對老師的標準要求是非常高的,而這種標準的提升就體現在學習力的提升和經驗值的增加上。在評課環節,我自己的點評隨記與陳俊校長的點評方向相同,要素觀點一致,這讓自己對新基礎教育學生工作的開展信心大增。我對班級文化建設的理解如下:

  一是顯性文化創造一定是學生共同創造的;隱性文化的生成也一定是老師指導下的學生的自我凝練和認同。《星星樹點亮星光彩》的初衷就是這樣,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去創造。

  二是班級文化的創設生成,一定是在學校文化引領下的落地于自己班級實際的細化加工。班級文化是豐富學校文化的主陣地。

  三是我們的所有活動策劃,需要有層次需要成體系,這才是文化建設的框架,文化引領作用的集中表現。

  四是活動中生成的即時資源,要回收、回應。在這個過程中,最容易出現教師的替代,因為太著急。生命的成長,需要等待,耐心等一等,也許會出現奇跡。

  微雨江南,潤濕的xx,小城的安靜令我身心愜意,在活動構架中思考、在經驗分享中共情,這三天,馨香相伴、回味悠長、思路漫遠。感謝新基礎教育帶給我的無限溫柔與靈動,我愿意靜守耕耘,用一顆清透的童心,細數花開花落,陪伴成長時光。

  基礎教育論壇心得體會17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不僅是知識的“呈現者”、對話的“提問者”、學習的“指導者”、學業的“評價者”、紀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呈現信息的“重組者”;沒有教師這個“重組者”角色起到的重要作用,就不可能有高質量的、有效的師生互動,學生將有可能變成散沙一團,教學也會失去它的意義。所以,“新基礎教育”不是不關注教師作用的發揮,而是要求教師在新的水平上發揮教學過程“重組者”、動態生成“推進者”的重要角色。

  教師是如何成為教學過程“重組者”和動態生成“推進者”,從而實現教師的成長和發展呢?經過兩年的探索,我們從教師身上看到如下可喜的變化:

  一、更加全面地關注學生的發展

  從實驗教師上課過程的表現看,教師對學生的關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的生活經驗是課程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課程生成和發展的基礎。如在數學課中,“數學問題生活化”和“研究性學習”被有機地結合起來。在上課過程中,教師將學生置于現實生活問題的情景之中,使教學活動步入“創造一種學生容易接受的氣氛”的佳境。在這樣的課堂中占主要地位的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和技能,而是教師組織指導下的學生活動。

  ——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葉瀾教授在闡述新教育觀念下的學生觀時,認為新學生觀就是注重學生發展的潛在性、主動性和差異性的學生觀。這是教師在教育中努力探索的最大可能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逐漸成為自己發展的主人這一教育行為產生的觀念性前提。作為教師要運用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性、差異性和選擇性:在接受式的學習方式中,學生的學習活動主要是聆聽、練習、回答問題和記筆記,整個思路是跟著教師轉,活動比較整齊劃一且呈現集體化的特征;而在主動發展的學習方式中,學生是在探究中學習,其個性特點表現較為突出,教師對學生的關注變得更為復雜和細微了。

  ——關注不同智力類型的學生。在傳統的應試教育環境下,學校和教師更為關注的是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一般來說是用學業成績這把尺子去衡量和評價學生;“新基礎教育”則更多的是使用發展性評價,關注學生狀態的變化。它吸收了美國哈佛大學加德納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論,構建了多元的課程智力結構和多元的課程評價體系。近幾年,我校大力開展兒童智能開發實驗,開設了音樂、體育、藝術、科技、奧林匹克等多類實驗小組近42個,學生參加省市區多類比賽取得了上百項榮譽,學生在學校學習過程中體驗到多元智能開發給自己發展帶來的益處,表現得更加自信了。同時,多元智能實驗反過來激發了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學校學生的學業成績普遍有了較大提高。這是一個非常生動有趣的現象,多元評價的推行,改變了那種“清一色”的學生智力觀,一大批不同類型的學生脫穎而出。

  ——關注學生所在班級的狀態。“新基礎教育”非常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生在學校生活的質量。教師要使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學習心境和人際關系,就必須努力搞好班級的建設。在班級建設中,學校更多研究的是如何“把班級還給學生”,具體做法包括:增設班級崗位,使班級的每個同學在班中都有自己的崗,都成為班級的主人;建立班級崗位輪換制,使不同的學生感受不同崗位的不同職責及做好本職工作的重要性,增強同學們的承受變化、挫折能力和自信心,從而鍛煉學生在未來社會中生存發展所必備的品質和心理素質;豐富班內評價,把評價的權利還給每個學生,逐步引導學生建立多元評價方法,學會規范評價及動態評價,而且要求學生在評價別人時如何正確地評價自己;建立班級心理健康教育網絡,由學校心理健康研究室牽頭,由各班班主任參與,全面研究班級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學生們對班級更加熱愛了,他們在班級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能力也得到了多方面的發展。這正如葉瀾教授所說:“群體的個性不是靠教師塑造,而是由他們自己用心和行動創造形成的。”

  二、教師的教學方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新基礎教育”認為:教學過程的基本任務是使學生學會實現個人的經驗世界與社會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溝通和富有個性化和創造性的占有;充分發揮人類創造的文化對學生“主動、健康發展”的教育價值。教學過程中師生的內在關系是教學過程創造性之間的交往(對話、合作、溝通)關系,這種關系是在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中得以展開和實現的,“多向互動,動態生成”是教學過程的內在展開邏輯。在新基礎教育條件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助,共同發展,注重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教師要的是要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信任學生的學習能力,營造一個輕松、寬容的課堂氣氛。

  三、教師逐步向專業化發展

  當教師僅僅是個“知識傳授者”時,教師的職業是可以被同等學歷的人所代替的;而只有當教師成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時,教師的職業才具有了不可替代性。葉瀾教授指出,教師的專業教學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應該具有與時代精神相通的教育觀念,并以此作為自己專業行為的基本支點。教育觀念是指教師在對教育工作本質理解基礎上形成的關于教育的觀念和理性信念。從“新基礎教育”的角度看,主要是在認識基礎教育的未來性、生命性和社會性的基礎上,形成新的教育觀、學生觀和教育活動觀。其次,教師的專業教養在知識結構上不再局限于“學科知識+教育學知識”的傳統模式,而是強調多層復合的結構特征。再次,當今社會賦予教師更多的責任和權利,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教師要具備三種基本的能力,即理解他人及與他人交往的能力、管理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

  具有教育智慧,是未來教師專業教養達到成熟水平的況態。教師的教育智慧集中表現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即具有敏銳感受、準確判斷生成和變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的能力;具有根據對象實行和面臨的情境,及時作出決策及選擇,并調節教育行為的魄力;具有使學生積極投入學校生活,熱愛學習和創造,愿意與他人進行心靈對話的魅力。教師的教育智慧使他的工作進入到科學和藝術結合的境界,充分展現出其獨特的個性;教育對于他而言,不僅是一種工作,也是一種享受。

  “新基礎教育”為教師職業的專業化提供了條件和機會,教師的工作將變得更加豐富,教師自身將變得更加自主、自信、自尊和自豪。

  基礎教育論壇心得體會18

  數學是所有科學的基礎,而小學語文基礎教育則基礎中的基礎。在我國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與發展中,如何提高教育質量是學校與老師一直致力解決的問題。基礎教育中,小學語文基礎教育是重中之重。小學語文教育關乎著孩子的交流能力、邏輯能力以及文化素質,在孩子以后的人際交往中起著最為關鍵的作用,更加能夠提升個人在社會中的價值。對小學語文教育中存在的誤區以及重要性進行探討,希望能夠對教學教育貢獻一點力量。

  一、小學語文教育存在的誤區

  1、語文教育不應該是“填鴨式”教育

  語文成績好并不代表語文水平高。語文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應試教育上,在目前的教育中,大多數老師還是為了提高學生在考試中的成績而進行“填鴨式”的教學。這種做法只能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卷面成績,而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在脫離試卷以后,學生都不知道該如何運用語文,這不得不說是語文的教育悲哀。一位真正的語文好手,即能應付語文考試,也能活學活用。語文并不是無聊的文字,而是表達思想的方式,不讓語文成為無趣的應試教育,而是讓語文成為學生學習如何在書籍中理解作者的思想,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例如,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去田野旁邊了解蝌蚪是什么,并在父母的帶領下了解蝌蚪最終能夠變成什么。這樣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便會迫不及待地講述自己在田野中看到的樣子,并說出當知道蝌蚪最后變成青蛙時的驚訝。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白語文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更重要的是能夠積累生活的知識,有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2、語文教學不應該給學生太大壓力

  在很多家長眼里,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人中龍鳳,希望孩子能夠在考試中考到第一名。很多教師也依據成績偏愛學生。這樣只會把學生培養成一個考試的機器,而忽略了對孩子自身的教育。教育最重要的不僅是教會知識,更要學會做人。教師在語文課堂中給學生莫大的壓力,只會讓學生死記硬背,考試過關。心里卻更加畏懼語文,教師應該意識到語文教學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課堂中快樂地學習,產生對語文的興趣。這樣成績自然而然就能提高。

  例如,在教學《愛迪生救媽媽》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隨機制造一些危險的情景,讓學生進行表演,如何才能逃脫危險。學生對于情景表演一定會主動參與,發散自己的思維想出各種辦法讓自己逃離危險。教師可以把這個作為課前引入,讓學生看看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是如何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救出自己的媽媽的。

  二、小學語文的基礎教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在學生從幼兒園升入小學時,很多學生都在幼兒園學過拼音。但大多幼兒園教師教的拼音并不標準,容易讓學生讀音出現錯誤,養成不良習慣。小學語文教學就是要讓每一位學生在掌握拼音能力、在朗讀時不會出現語音的不標準,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能夠讓學生在遇到每一篇陌生文章時都能準確朗讀出文章的內容。在學生的生活中,說出的普通話也能越來越標準。

  教師應該重視語文的基礎教育,只有打好了根基,才能讓學生在之后的學習中不會出現看到拼音不會讀的情況。每一位學生都能準確讀好文章內容,在口語表達時也能得到老師的贊賞,學生也會更加自信。

  2、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寫作源于平時的積累,平時積累得知識越多,在寫作時就越能仔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常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心中有墨水,寫作水平才能提高。所以教師應該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中結合教材,選出適當的課外讀物讓學生閱讀,這樣能夠更好地理解課文中表達的意思,也能讓學生不斷積累課外知識,在寫作中得到合理運用。

  3、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語文教學多會以兒童文學的角度選取一些適合學生理解的課文內容。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都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思維和判斷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教材中學習做人的道理。

  比如,在教學《聞雞起舞》時,教師可以找出一些相關的教材讓學生了解學習知識的重要性。教師可以選取“鑿壁借光”“懸梁刺股”等刻苦讀書的故事讓學生明白我們對學習應該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明白現在教育環境的美好來之不易。讓學生能夠珍惜現在的學習時光。相似的例子有很多,教師要結合教材,多給學生選取一些有意義的課外讀物,既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也能提高學生為人處世的能力。

  學生得到進步、發展的必要條件是對自己擁有足夠的信心,而激勵教學恰恰能有效幫助學生提升自信心,尤其是本身缺乏自信的同學,些許不經意的鼓勵都可以有效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基礎教育論壇心得體會19

  在本次培訓中有幸讓我們聽到了教育界的專家、學者對教育方面的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論、獨到的見解,對生活、對工作、對事業、對學生獨特的感悟,激起了我內心中的心弦,觸及到我思想的深處,我一次次禁不住問自己我該怎樣做、做什么樣的教師能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怎樣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從他們身上,我學到的遠不只是專業的知識和做學問的方法,更多的是他們執著于教育事業、孜孜不倦、嚴謹勤奮、潛心鉆研、盡心盡責的那種熱愛工作,熱愛生活的高品位的生命形式;作為一個學者,他們那閃光的人格魅力令我震撼!讓我感染!學生教學管理如何做?幾年來的辛苦探索,留下太多的茫然與困惑!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教育教學的相關講座,還是專業知識的授課,無論給我們上課的是知名教授,還是普通的老師,沒有那一個不是兢兢業業的。這些,讓我開闊了眼界,拓寬了思路,轉變了觀念,促使我站在更高的層次上反思以前的工作,更嚴肅地思考現在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更認真地思考未來的路如何去走。我就淺談幾點自己的感悟。

  一、加強自身師德修養,展現教師人格魅力

  教師要時刻謹記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展現自身的人格魅力。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的師德修養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熱愛祖國,愛崗敬業

  熱愛祖國,獻身教育事業,是教師道德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愛崗敬業是教師處理與教育事業之間關系的準則,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基礎和前提。尤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教育大發展的今天,教師要正確處理好奉獻與索取的關系,不計較個人得失,發揚“紅燭”精神,甘做“人梯”,安于“粉筆生涯”,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懷,獻身教育,鞠躬盡瘁。相反,如果教師不熱愛自己的事業,“身在曹營心在漢”,必定不能把工作做好。

  2、熱愛學生,誨人不倦

  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認真評價學生的行為,和善平等地對待學生,絕不能為了樹立自己的威信而對學生采用體罰、諷刺、挖苦等侮辱人格的做法。當學生進步時,教師不要吝惜自己的贊美之辭;當學生犯錯或退步時,教師也不要任自己的批評侮辱之話泛濫。多一點微笑,多一點贊美,多一點信任,你會得到的回報。

  3、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先做到,給學生樹立好榜樣;凡是要求學生不做的事情,自己本身堅決不做,以免給學生留下壞的影響。教師要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言行來教育和感化學生。

  二、學無止境,更新學習觀念。

  聽專家、教授們滔滔不絕、揮灑自如的講座,心中十分佩服他們的口才,佩服他們的自信,佩服他們的敏銳,佩服他們知識的淵博。想想如此才氣從何而來?所有人都是走著同一條道,那就是不斷的讀書學習,關注專業知識,關注國家大事,日復一日,永無止境。就像聽課時孫部長說過的一句話:“人生是一個長跑,要一直堅持下去。”學習也是如此,要讓讀書學習已像吃飯睡覺一樣,成為我們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我雖然不能教育教學的專家,但我可以從現在起就行動起來,像專家一樣投入到讀書學習的活動中去,讓讀書學習也成為我生命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照自己的工作實際,將所學知識為我所用。

  三、精心鉆研、打造化學高效課堂,提高教學技能

  課堂教學是教師戰斗的陣地,課堂教學教學的生命線。教師只有深入鉆研教材,從備教材、備學生、備教學方法、精心設計課堂教學。認真上課,努力營造課堂氛圍,努力使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在教師設計的環節引導下,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發展他們思維,出色完成教學任務,提升學生能力。高效課堂的實現,還必須認真輔導學生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專業知識是根基,必須扎實牢靠,并不斷更新;教學技能是手段,必須生動活潑,直觀形象;師生互動是平臺,必須師生雙方融洽和諧,學習期間拜讀了各位優秀教師的文章,進行交流。我的業務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找出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讓差距和不足成為自己的動力,不斷反思,不斷研究,促進自己成長。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適應教育改革的步伐。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揚長避短,汲取專家們的精華。將這次學習的新理念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在實踐中獲得成長。

  基礎教育論壇心得體會20

  20xx年xx月,我參加了“大學基礎教育卓越領導力高級研修班”為期xx天的學習培訓。培訓內容非常廣泛,涉及《管理創新與領導力》、《人力資源管理》、《如何做好校長工作》、《學校管理中的法律風險防范》、《交響樂賞析》、《中醫養生》等20幾門課程。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一個人能夠靜下心參加學習培訓是非常有必要的。學習培訓要樹立為學校發展而學習,為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而學習的理念;要把學習作為一種必要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思想境界來認識和對待。我非常珍惜能有這樣一次學習的機會,不僅僅是因為這次學習培訓的舉辦地是人文氣息十分濃厚的北大,更多的還是因為它是我職業生涯的新的奠基點、人生的又一起跑線,更是我服務學生、服務學校、服務教育事業,實現自我價值的前提和條件。對于作為學校副校長的我來說,既要有為學生、學校服務的意識,更要有服務的本領,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使自己具備廣博的知識理論、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個人素質,才能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下面我就以學校副校長的身份,從如何當好副校長這個角度,談談我的學習體會。

  1、能力是副校長履行職責的基礎

  副校長要履行好自身職責,就必須要具備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作為副校長,由于職責定位的不同,不可能和校長一樣對學校的任何事情都隨時隨地進行決策,所以處于校長和教師中間地段,這種溝通協調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溝通協調好才能使一些難題得以迎刃而解。尤其在日常工作中,副校長與教職員工的接觸比校長要頻繁和廣泛,能夠將校長的指令及時準確地傳達給廣大教師,并將基層教師在日常工作中的困難和需求及時反饋給校長,這主要的傳輸媒介就是副校長,這種信息傳遞的方式和方法集中體現了副校長溝通協調能力的高低。在溝通協調中,副校長起到了化解矛盾、平衡關系的重要作用,溝通協調好,就會理順工作關系,使教職員工緊密圍繞校領導班子落實好各項教學工作,推動學校不斷發展和教學水平穩步提升。反之,則會出現領導不滿意責怪到副校長身上,而廣大教職工不滿意也會歸咎于副校長身上,這樣就會導致“費力不討好”,忙來忙去落得了一身的不是。由此看來,副校長溝通協調能力是履行好職責的基礎所在,沒有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就根本無法勝任副校長一職。

  2、素質是副校長發揮作用的保障

  作為獨當一面的副校長,從其分管范圍來說,應具備相應的管理素質和業務素質。在管理上應該真正行使好管理權力,掌握管理方法,在管理過程中能夠以理服人、以事服人、以情感人,使分管下屬能夠心悅誠服地接受管理,形成一種和諧融洽的管理與被管理關系,這樣才能夠為校長分擔重任,才能夠取得校長的認可和賞識。同時副校長要精通管理職責范圍內的相關專業知識,以內行的角度出發來進行全面思考、統籌分配、合理調度、科學管理。對所管理的范圍業務不熟悉,往往會導致盲目指揮,這樣會引發下屬的反感和抵觸情緒,影響工作的開展。管理素質和業務素質是副校長發揮職能作用的有效保障,管理上能夠為校長分擔一些責任,業務上能夠對下屬進行合理指導,既能夠得到領導的信任又能夠取得下屬的普遍認可,這樣才能夠在推動學校發展上充分展現自己獨當一面的作用。

  3、精神是副校長樹立形象的前提

  副校長如何樹立在領導和下屬心目中的形象,這是開展工作的隱性需要,這就要求作為副校長必須有吃苦耐勞精神、樂于奉獻精神和甘當人梯精神。從吃苦耐勞精神上講,不但對待本職工作要埋頭苦干、毫無怨言,同時要協助領導全面考慮學校的各項事務,幫助領導分擔管理責任的.同時,要給下屬作出實干的榜樣,發揮引領示范作用。樂于奉獻精神就是要在即使作出成績時,在榮譽面前也要禮讓三分。一方面要多考慮作為代表學校整體的校長,只有在校長的英明決策下才能取得現有的成績,所以要心甘情愿、心安理得地將光環和聚焦首先集中在校長身上。另一方面在各種獎勵面前要多考慮一線教師,是他們的努力和對自己工作的支持才會有所成就。甘當人梯精神就是要心甘情愿地幫助校長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始終站在校長背后作為全校發展的幕后推手,積極指導教職員工進行職稱評定、專業升級工作,不居功、不爭功,以實際行動和人格魅力來贏得廣泛尊重,樹立良好的領導形象,為廣大教職員工樹形、樹范、樹榜樣,為工作開展創造前提條件。

  4、觀念是副校長找準定位的規則

  作為校長的參謀和助手,副校長的大局觀念、整體觀念、創新觀念和發展觀念直接影響到校長的決策和職工的利益,所以副校長要始終站在全校發展的大局來考慮問題、處理問題,即便在領導決策稍有偏差的情況下,也要首先維護領導的核心權威,再通過自己的事實論斷和靈活方式讓領導充分認識到問題的錯誤,在執行環節上加以糾偏,切忌由于領導決策失誤就聽之任之或和領導唱對臺戲。要始終維護學校的整體和班子的整體團結,在處理問題上要本著部門服從整體、個人服從集體利益的原則,不能獨樹一幟,在學校需要的時候要迎難而上,維護正常教學工作的開展。要不斷地更新觀念,多為校長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和資料,用新觀念、新方法推動學校教改工作,使教育質量不斷優化升級,將素質教育不斷推向深入。在參與學校管理工作中,要不斷地追求更新、準求改進、追求發展,使教學模式更加適應新形勢發展的教育需求。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是副校長找準自身定位的主要規則,作為一名副校長,正確行使權力,但不能逾越權力范疇,要在找準定位的基礎上服務大局、服務整體、追求創新、追求發展,這樣才能夠切實履職、發揮作用。

  以上就是我在學習培訓得到的體會,一言以蔽之,就是今后我要做一個有能力的、有素質的、有精神的、有觀念的副校長。

  基礎教育論壇心得體會21

  昨天上午,湖南省召開教育視頻大會,學習與解讀《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會議以視頻方式進行。會議由省教育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王瑰曙主持,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蔣昌忠、省委組織部基層黨辦主任武寧、省委宣傳部李穎、省科技廳副廳長周純良、省人社保障廳于興發等同志分別作了講話。我們在花垣縣教體局參加視頻會議,通過學習,相信教育的又一個春天已經來臨。

  一、評價指揮棒決定了教育的導向

  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蔣昌忠說:有什么樣的評價,就有什么樣的指揮導向。教育的主要頑瘴痼疾,根源在評價上,是不科學的教育評價造成了目前的突出問題。要解決長期以來存在的、人人都看到、人人都想改、卻很難解決的教育難題,只有從教育評價上進行大刀闊斧、革命性的改革,才能達到消除教育頑瘴痼疾的目的。

  教育需要評價,教育在很多方面具有難以量化性。長期以來,我們已經習慣于以量化的思維對所有事物進行評價,教育便是其中之一。要對難以量化、在某些重要方面不可能量化的教育進行量化評價,不可能不出問題。分數,是用以量化評價教育部門、學校、教師、學生的主要依據。分數來源于學生的考試結果,也就是說,學生考試的結果不僅僅決定了學生的“成績”,更決定了教育管理部門、學校、教師成績。為了獲取“成績”,各種怪招層出不窮:“只要學不死,就往死里學”,“活著何必久睡,死后自會長眠”,“提高1分,壞掉千人”,等等,在不正確的評價機制下,本應該是教育目的的學生,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工具”。

  學生的考試分數高,就是教育質量高,學生的考試分數低,就是教育的質量低。擇校、掐尖、生源大戰、師源大戰、教育發展不均衡就成了必然,教育亂象接踵而來。

  評價教育管理部門、學校、教師、學生,應該用不同的內容與標準。但現實并非這樣,蔣昌忠廳長說:用中小學生考試分數評價老師的現象還很嚴重,要改過來,要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的第一條件;要破除用分數給學生貼標簽的法,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王瑰曙副廳長說:教育的周期長,舉辦“少年班”是不成功的。我們沒有看到教育的這個特性,以成年人的臆想替代孩子的成長規律與教育的基本常識。

  從評價上進行全方位的改革,真正地抓住了問題的本質。王瑰曙副廳長說:湖南省今年高考題目難,原因在于命題上更加突出考核學生的能力,而不是記憶力(雖然記憶力也很重要)。正如華南師大教授陳友芳說的:新高考命題要讓學生由“做題”轉向“做事”。

  二、加強黨對教育的全面領導是教育評價改革成功的最重要前提

  黨的教育方針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就必須加強黨對教育全面領導,切實做到令行禁止,對落實不嚴、不到位的單位及個人進行嚴厲追責。這是確保教育評價改革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

  在用人上,不唯學歷、不唯院校、不唯是否是“海歸”,“學歷不代表能力,也說明不了人品。”

  王瑰曙副廳長說:前不久,深圳中學招“高才師”,其錄取的教師中,北大清華研究生、博士生占了很大比例,并不看好這種現象。很多人看上的是深圳中學的待遇,而不是喜歡教育,喜歡教育職業才是做好教育的最重要基礎與力量。

  各級各類高校每年的招生人數基本上固定,參考人數多,錄取率就低,參考人數少,錄取率就高。如清華、北大這樣的“好大學”資源稀缺,能錄取到985、211高校就讀的考生是少數。王瑰曙副廳長說:絕大部分的孩子要建設祖國、服務家鄉,所以我們的教育要突出培養學生的國家情懷,根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蔣昌忠廳長還說:要傳承紅色基因,讓孩子們從小相信共產黨、擁護共產黨、熱愛共產黨。自2013年來,我們學校每年秋季的藝術體育節都要演唱《長征組歌》,目的也在此。

  三、教育評價改革要從系統出發

  教育是復雜而龐大的系統工程,教育評價改革,需要從系統出發,強化整體性,大家齊行動、同方向、共發力。

  教育評價改革沒有“局外人”,上級組織、教育管理部門、學校、教師、家長、學生等都要參與其中,形成共識,回歸教育本質。不急不躁,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讓每個孩子成長為最好的自己,才能實現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宏偉目標。

  基礎教育論壇心得體會22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從課程改革的目標、課程結構、課程標準、教學過程、教材開發與治理、課程評價、課程治理、教師的培養和培訓、課程改革的組織與實施九個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就教師而言,要適應新課程教學,就必須對新課改加強熟悉,熱情投進,不斷進步自身素質,進步教師素質是深化新課程改革的條件條件。

  通過學習我知道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實際應用中的目標: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影響,夸大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夸大學課本位、門類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使課程結構具有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改變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和偏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學習愛好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夸大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練習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題目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改變課程評價過于夸大評價的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進步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改變課程治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治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我國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是一次課程文化的全面而深刻的變化。隨著課程功能、課程理念、課程內容、課程構架、課程實施與課程評語的變化,新課程必須對教學活動提出一定的要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把“學生發展為本”作為基本的課程理念。“學生的發展”指全體學生的發展、終身持續發展、活波主動地發展和個性特長的發展。新課程的教學設計要為每位學生的發展創造合適的學習的條件。這些條件包括:

  一、促進學生的最佳發展。

  新課程構建了一個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具有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的課程體系,這為教學設計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新課程的教學設計要以進步全國民族素質為目標,面向全體學生,促進每位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面向全體學生的實質是面向每一個有差異的學生“個體”。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把基本要求同特殊要求結合起來,把著眼全體同因材施教結合起來。

  二、著眼學生的基本素養的全面進步。

  學生的素養是他內在心理的寫照,取決于它的心理結構及其質量水平;進步學生的素養就必須化知識為聰明,積文化為品性。新課程的功能定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新課程的教學設計不僅要重視雙基的練習,發展學生的聰明和能力,而且要促進他們積極的情感和態度以及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三、引導學生生動活波地活動地學習。

  為了培養適應新世紀要求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際能力的一代新人,新課程的教學設計要注重充分發揮學習者的主體作用創設合適的教學情景和條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機,引導他們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在自主的活動中理解,把握和運用所學的知識。

  面對現今的教育狀況,以我對于新的課程理念的熟悉,我以為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改革:

  首先,加強學習現代教育理論,轉變傳統的教育思想和觀念。這是一個熟悉題目,任何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思想熟悉假如落后于新課程改革思想理念,那么如何深化新課程改革一切都是空談。什么是新課程改革?對于這個題目,很多人都是滿頭霧水,到底什么是新課改誰也說不出一個頭道來,綜合各種對新課改的釋義也只能回納出一個模糊的概念即:通過新課程改革促使教師的教育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根本性的轉變,使教育教學真正進進素質教育的軌道。它講究的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位一體的教育功能。為什么要進行課程改革?眾所周知某種教育方式的確立是受社會經濟發展的因素制約的,傳統的教學方式也許適合當時的經濟發展,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進,經濟體制的變化,科學技術的發展,知識的更新越來越短,面對這些新情況,傳統的教學方式必然有其不適應的地方。過往的教學是有很多弊病的。如夸大共性,忽視個性,重視知識的傳授,忽視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習結果,忽視學習過程。我們現在夸大的是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要求學生實質性地參與教學過程,自主地進行反思與總結,而不是被動的應試,要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全面進步學生的素質。教育是培養人的,是要培養社會需要的人的。因此,新課程改革勢在必行。

  其次,調整自己的角色,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印度哲學家奧修有一句名言:“當鞋合腳時,腳就被忘記了。”我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如同給腳提供合適的鞋,我們必須給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腳之所以能忘記,恰恰說明鞋之合腳;假如鞋分歧腳,腳就會被時時記住。同樣,當學生在一種適合自己的教育環境中生長時,我們就會欣喜地發現他們似乎忘記了自己在學習,忘記了自己在課堂上。這時,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效率就會意想不到地被激活。這樣的情形在我們的實際教育教學中并不鮮見。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就要充當提供適合學生教育環境的角色。因此,我們必須專心記住:我們要創造的是適合學生的教育,而不是要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我們要轉變角色,走進新角色。我們教師就要由傳統意義上的知識的傳授者和學生的治理者變為學生自我發展的促進者和領路人,由教學活動中的主角變為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指導者和拓荒人。在教學方式上,要體現出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被知識牽著鼻子走。在課堂教學中,設計恰當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不斷反思自我,營造維持他們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

  第三,努力進步教師的素質是關鍵。教師的水平,直接影響甚至制約課改的進行,今天的學生不再是幾年前的學生了,他們思維活躍,愛好廣泛。獲取信息的渠道多,對新事物的追求與敏感往往超越了我們成年人。這就要求我們廣大教師要勤于學習,不斷進步自身的基本素養,以滿足新課標的課堂教學要求,課程改革的教學模式突出的是“探究”,要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當中,要讓學生往想、往做,從而在這個過程中往感悟知識。因此,這不僅要求教師要善于捕捉和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和學習的靈感,發現和挖掘學生發展的潛能,維系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還要有靈活的課堂應變能力,以保證雙方的協調發展。

  同時,新課程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這充分說明合作學習要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否則,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考和終生學習的能力,勢必助長學生的依靠心理。愛因斯坦說過:“學校的目標是如此。合作能力提升的能力,能形成集體的聰明,但應以每個學生的獨立思考為條件,才能有針對性地討論,有目的性的討論,才能達到自主學習的要求。如何做到這一點呢?再出現題目后,不要急于組織或要求學生討論應留給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的時間,等學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參與討論。這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才能達到或做學習的最佳效果。

  教師還要鼓勵學生表達獨立的觀點。合作不是一種順從,而是一種相互認同、相互接納合作以獨立為基礎,假如小組成員盲目服從“優生”,假如學生沒有自己的觀點,千人一面,合作就沒有意義。學生有自己的觀點,這個本身就是價值,不管論證結果是實是偽,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多是受益者。

  傳統的教學觀師生隨師轉,教師唱主角,學生當聽眾,可是,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一不留神,合作學習就會變成“優生”挑大梁,“學困生”跑龍套的假合作學習。有的學生思維靈敏語言表達能力強,常樂于表達不倦;有的學生反應較慢,又羞于開口,這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習小組車成員之間形成相互尊重、互相關心、互相欣賞的***氛圍。學生學會互相幫助,共同解決學習上的困難,就能從中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社會公德和為人民服務意識,也就是學生在合作中取長補短,促進知識、技能的迅速把握。

  新課程提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教師的新角色,不僅使學生的引導和促進者,也應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同學一起交流,同學一起討論,為學生的合作學習起一個榜樣效應。

  在學生交流討論時,教師不能只是積極的旁觀,更應積極地參與,在參與中放下“師道尊”、“嚴權威心理”,和學生一起學習探究,傾聽每一位學生的心聲,為學生的合作學習起著潛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教師在參與合作學習時,要留意保護兒文化,庇護學生的理想精神,讓學生爭辯,讓學生質疑,讓學生保存自己的意見,要牢記自己是和學生一起學習,只是學習小組中的一員,不能以“傳授者”或是可以“首席”的身份自居,更多的是一個學習者的身份,使學生以為教師是在與我們一起學習,以為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產生超越的自豪感。

  信息時代的發展迅速,學生獲取知識的多渠道,經常會讓我們自嘆不如,學生知道我們未必知道,學生的疑問我們未必能解答,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學生可以原諒老師的嚴厲、刻板,但不能原諒她們的不學無術。”在合作學習時,碰到困惑或不懂得事情,教師不能礙于面子,怕難為情,應與學生一道尋找真理,要能夠承認自己的不足或失誤,留給學生課外思維的空間,也留給自己重新思維的機會。因而讓課堂煥發活力,必將是學生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

【基礎教育論壇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新基礎教育心得體會01-16

論壇心得體會(精選15篇)03-25

校長論壇心得體會范文06-10

校長論壇培訓心得體會04-11

基礎教育線上研修心得體會03-01

關于論壇建設的心得體會范文01-05

大學“名師論壇”心得體會范文01-28

參加小學基礎教育培訓心得體會01-19

論壇教育心得體會(通用10篇)12-20

教師教學論壇心得體會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