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隨筆范文
教育教學隨筆(精選40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聽說過隨筆吧?有的可能還經常寫隨筆?隨筆最重要的是是表達出作者的意圖,傳達心情、感悟、觀點...就像與鄰家談心般輕松。那么,怎樣才能寫好隨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育教學隨筆(精選4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育教學隨筆1
雨兒從第一學期來上幼兒園,就讓我們印象很深刻。她不會像其他幼兒那般的哭鬧,媽媽和奶奶一早把她送到幼兒園,只是交代了幾句話便離開了,雨兒只是安靜的坐在小桌子旁邊玩著積木,在其他孩子哭的“撕心裂肺”的時候,她偶爾還會安慰幾句,但是更多的是有著與年齡不符的“沉默代替悲傷”。所以在我心中不知不覺的對她很有好感。
現在,都第二個學期快過去了。她依舊在各方面都會表現的比較突出。平常也表現出不茍言笑的感覺,有時候表揚了她,她會露個笑臉。記得在六一演出的排練中,她一直不怎么認真的去領舞,但是那次我們對她說,如果做不好就要換一個小朋友,不知怎么,那天以后,她很執著的去做到最好,讓我們也大吃一驚。
她也會因為我們她說的一句,回家好好的練習拍皮球哦。下次老師要看到雨兒拍的很棒,結果,最近看她拍皮球的水平都達到小班的水平了,嫻熟的動作和自信的表情,她很很淡定的拍一百多個呢。所以她讓我們覺得是個執著的孩子。
當然,她一直表現出最好的一面。她也有不足的地方,就是喜歡拖拉,慢吞吞。特別在我們吃點心吃飯的時候,她總是慢慢的動作,即使對她說稍快一點,她的表現就像沒有聽到過什么一樣。一個托班孩子能這樣淡定和執著,讓我們真的很意外。
反思:像雨兒這樣的孩子,在我們班不多,但也會有那么幾個存在。她什么似乎都希望能夠做到最好,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表揚,但是往往她表現出來的,讓我們覺得不符合她現在的年齡。她臉上和行為上總表現出一種老成的感覺。
我們有時也在反思,這會不會和家里的教育有關系呢?她奶奶一直希望她能在各個方面都得到表揚,我們跟奶奶反應她不足之處的時候,她在家就會被奶奶嚴厲的教育一番。或許是為了孩子好,可是,有時候在一味的追求成績的同時,沒有注意到孩子心里的想法。長時間這樣的教育,會在孩子心中形成一種習慣和陰影吧。
有好勝心很好,但是,在這天真爛漫的時光里。我更希望孩子們能過的快樂點。不要那么多壓力,不要那么多約束。在能跟上班級水平的情況下,能更加的放松,不要過早的成熟,保持著快樂和童真。
教育教學隨筆2
看完視頻我陷入了思考之中,在學校的日常的生活中我們經常教導學生,見到老師要有禮貌,學生剛開始還能做到,但是時間不長就沒有人愿意這么做了,時間再長了更是見到老師形同路人。反思我們自己的行為,當孩天真的眼神看著我們熱情的向我們問好時,得到的或是微微的點頭,或者是眼睛看著別的地方隨口應答,孩子們一臉掃興的與我們擦肩而過。孩子真誠打招呼熱情,被我們的冷漠所驅散的蕩然無存。也許不是孩子沒有禮貌而是我們的行為阻止了學生禮貌習慣的養成,這也引出了我們該如何的對待“師生平等”的真正含義。美國教育家多爾說:“教師在師生關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
我們班的一名同學感冒了到我辦公室我接水而我只是遞給她一只杯子,隨口說道:“開水在那,你自己倒吧。”或者外加一句,“你小心點,別燙著。”雖然語氣也是溫和的,但從未想過自己幫她倒一杯,雙手遞給她。反過來,有時我問學生借支筆、借本書,學生哪次不是爭先恐后,高高興興地雙手奉上啊!難道這就叫師生平等嗎?——說真的,在沒看過看過視頻之前,我真的沒想到這些,總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但,這不正是師生之間不平等的表現嗎?有一次,在操場上選拔運動員,我順便去了上了一下學生廁所,在廁所里面碰到了我班里的一個學生,那個學生看到我來上廁所,居然很驚訝的說:“老師,您也來上廁所?”當時我真的哭笑不得。難道我是與眾不同的內褲外穿超人么,居然可以不用上廁所。“我難道不需要上廁所么?”我很是尷尬地問那個學生,那個學生撓撓頭說:“不是,老師我的意思是說,你是老師,你怎么來學生廁所呢?”“老師和學生不都一樣么?難道廁所還要分高低貴賤么?”學生聽到我的話居然很是驚訝。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在喊著要求師生平等,可是在實際操作中,老師始終把自己置于一個高高在上的位置,對學生就是命令,指責又或者是其他。而學生也很自覺地認為在老師面前就要表現的低人一等似的,對老師“畢恭畢敬”,甚至是認為老師就應該是對自己頤指氣使才對。可是這樣的師生關系是很不健康的,學生對老師的恭敬不是因為受到老師的感化而發自內心的恭敬,而是迫于傳統輿論壓力才這樣做。而老師本身也是被這樣的傳統觀念架空在毫無實際意義的教師威嚴之上。
其實,所有的師道尊嚴都是從我們行為的點點滴滴得來了,而不僅僅是與學生保持距離,給學生以神秘感而獲得的。師生平等,不僅僅是一個口號,更多的是我們的日常行為的表現。
教育教學隨筆3
作為一名踏上工作崗位不久的教師,中班的教材我是第一次接觸,在日常的教學中,我發現細致備課的重要性。因為教學活動是活的,我們所面對的孩子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他們對于教學活動中教師提問的回應是五花八門、超乎成人想象的。
尤其是到了中班這一年齡段,他們的想象力得到了飛速發展,他們的世界是充滿想象的神氣的世界。比如在語言活動《龜兔爬樓誰第一》中,當我拋出:烏龜想了什么辦法能比兔子先爬到頂樓?這一問題時,他們完全插上了想象力的翅膀,給了我各種答案,如坐電梯、坐熱氣球、坐火箭、坐宇宙飛船、爬梯子等等。所以在備課前,教師必須分析教材,把握好活動所屬領域、活動的重難點等,做到備課的精細化。像上面的語言活動,要讓孩子念會《龜兔爬樓誰第一》這首兒歌,其實并不難,只要多念幾遍就行了,但是如果把這看成活動的唯一目標,而忽視了孩子想象力、自由表達能力等的發展和培養,那就失去了活動的本身意義了。
另外在各個活動的銜接和環節的安排上要做到緊湊,環環相扣,避免孩子等待的時間。因為你一旦給孩子等待的機會,那么他們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很有可能會造成一盤散沙的局面,到時要收回來就困難了。所以在備課時,也要細致考慮各個環節,避免類似情況的發生。
作為一名踏上工作崗位不久的教師,中班的教材我是第一次接觸,在日常的教學中,我發現細致備課的重要性。因為教學活動是活的,我們所面對的孩子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他們對于教學活動中教師提問的回應是五花八門、超乎成人想象的。
尤其是到了中班這一年齡段,他們的想象力得到了飛速發展,他們的世界是充滿想象的神氣的世界。比如在語言活動《龜兔爬樓誰第一》中,當我拋出:烏龜想了什么辦法能比兔子先爬到頂樓?這一問題時,他們完全插上了想象力的翅膀,給了我各種答案,如坐電梯、坐熱氣球、坐火箭、坐宇宙飛船、爬梯子等等。所以在備課前,教師必須分析教材,把握好活動所屬領域、活動的重難點等,做到備課的精細化。像上面的語言活動,要讓孩子念會《龜兔爬樓誰第一》這首兒歌,其實并不難,只要多念幾遍就行了,但是如果把這看成活動的唯一目標,而忽視了孩子想象力、自由表達能力等的發展和培養,那就失去了活動的本身意義了。
另外在各個活動的銜接和環節的安排上要做到緊湊,環環相扣,避免孩子等待的時間。因為你一旦給孩子等待的機會,那么他們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很有可能會造成一盤散沙的局面,到時要收回來就困難了。所以在備課時,也要細致考慮各個環節,避免類似情況的發生。
教育教學隨筆4
看到此刻的孩子進入圖書館的自如,不由得讓我記起小時候對圖書的奢望……
那還是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每一天最大的奢侈就是看小人書,有幸教咱們數學的韓老師就兼管著學校的圖書,韓老師是一個平易近人,不茍言笑的中年男老師,給咱們留下最深刻的的記憶就是長長地脖子,一走進教室首先出現的就是韓老師特有象征的脖子,咱們還偷偷的給老師起外號呢!“長脖子老師”,但是,咱們只敢在私底下偷偷的議論,可從來不敢叫出聲來,那時的我最感興趣的就是上數學課,不是正因我的數學成績太好,而是為了得到看小人書的允許,正因每當韓老師給咱們布置完數學作業,他就蹲在門口,等待咱們的完成,這個時候也是咱們紀律最好,作業速度最快、最認真的時刻,正因誰做的作業全對了,就有看一本小人書的權利,你想,那是多么愉悅的時刻啊,也就是從那時起,我的數學成績一向都是考一百分的緣故吧,因此,那時候的咱們,誰先拿到小人書,就是最大的獎勵,遠比獎勵一個鉛筆頭來的欲望大。(小時候班主任老師每當周六上午放學時,會把一周學生們撿來的鉛筆頭,根據表現分到個人手里,這就是當時最好的物質獎勵。)
看看此刻的孩子,隨著新圖書不斷地增加,想看就看,想買就買,有時候還不懂得去珍惜,家里的新書到處都是,什么全彩的、動畫的、連載的、漫畫、帶香味的、帶聲音的,真是無奇不有,無所不能,正正因物質生活的提高,此刻的孩子們遠沒有咱們那時對圖書的珍惜。來之不易的感覺,也許只有“物以稀為貴”才該有的吧,說歸說,圖書的不斷改善,為此刻的孩子領悟知識帶來了方便,孩子們能夠盡情的在知識的海洋中暢游,而且還能夠根據畫面資料隨手進行粘貼與創作,既動腦又動手,有時候咱們大人看不懂得,小孩子也會看得津津有味,真所謂是,時代的進步,書籍的變遷。
此刻隨便走進一家書店,琳瑯滿目的書籍裝滿各個架子,不一樣的書籍分布明確,讓看書的人一目了然,既省時又省事,你看吧,原來看書但是小孩才有的功夫,此刻是一家人都在不斷地充實自我,“好的書籍,讓人受益終生”,真是領悟的時代啊!因此,我珍惜我每次進圖書館的機會,我更會對書籍情有獨鐘,即使電腦的時代,我也會抽時刻看我的書,書籍給我帶來意想不到的精神財富。
教育教學隨筆5
我是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從事教育行業17載,在教學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現把我的教學心得體會寫出來,與大家共享。
1、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我在教學中,主要以鼓勵為主,如一年級的小朋友,很常見的問題是計算的速度慢和正確率低。而這兩個問題對孩子的數學學習影響最大,也最容易打擊孩子的信心。利用數字卡片、算式條、速算本來對孩子進行訓練,提高孩子的口算潛力。如果孩子上課時能第一個算出結果,那肯定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會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但是,計算訓練比較枯燥,我還用星級方式進行鼓勵,比如三十題正確二十五算3星,積累星星能夠換獎品、兌紅旗等。數學教學務必從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情感入手,使學生由機械、被動學習轉變為創造、主動學習。
2、每個孩子都是優秀的,好孩子是夸出來的
孩子與孩子之間存在著差異,也可能有的孩子在學習成績上不如別的孩子那么優秀,同時也可能學習起來缺乏自信,調皮搗蛋,與老師對抗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對孩子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愛心。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能學會自信;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能學會自愛。有時我們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句熱情的表揚,都能夠在孩子身上轉化為無窮的動力。因此,我們必須要精心呵護每一顆完美而脆弱的心靈。當我們的愛注入孩子心田時,我們的愛就會轉化為孩子對知識和世界的熱愛,從而促進孩子良性發展。
3、信任,是孩子成長的營養品
在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之間,也同樣需要信任。
心理學家認為,追求信任,這是一種用心的心態,是每個正常人的普遍心理,也是一個人奮發進取、用心向上、實現自我價值的內驅力。信任的心理機制對兒童良好心理品質的構成具有用心的鼓勵作用。
作為一名教師,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做到公平的對待每一個學生。我覺得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長,我們不能單純地以成績好壞來劃分好生和差生。因此,對待學生我都一視同仁。在日常工作中,我還注意發掘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幫他們樹立自信,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學生是國家未來的期望,教育好他們,把他們培養成材,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職責。我清楚地意識到,教育是一項高難度的工作,要做好是很困難的。但只要我付出真心和努力,就必須會有所收獲的。
教育教學隨筆6
一、培養孩子樂于傾聽的習慣
樂于傾聽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習慣,這是現行的教育形式中孩子獲取知識的最主要途徑。樂于傾聽,關鍵在于“樂”,要讓孩子愿意聽,那么首先老師的語言要抑揚頓挫、富于魅力,再配上一些肢體語言幫助孩子理解,不枯燥,單調,孩子才會被吸引。告訴幼兒會聽,是一種能力,及時表揚聽的“傾聽”能力強的孩子,讓不會聽的孩子有個努力的目標,久而久之,聽就變成了一種習慣。
其實所有的孩子都知道“上課要認真聽講”,因為不管是父母還是老師,幾乎每天都會跟他說這樣的話。但往往有的孩子上課弄這樣弄那樣,從來不聽,那為什么他們不聽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沒有掌握聽的方法,孩子不知道怎樣才是傾聽。所以,我們要細化聽的要求:每天,提醒幼兒,老師講課時眼睛看著老師,指著黑板時眼睛盯著黑板上的內容,要讀書了,眼睛就得看著圖畫書等等。讓眼睛和耳朵同時工作。面對這樣的孩子,通常的做法就是請他復述剛才小朋友發言的內容,當然往往是答不出來的,于是提醒孩子會聽別人發言很重要,是向別人學習的好機會,或者是請他用自己的話回答問題,因為沒有準備往往也會答不出來,于是教育孩子要積極動腦。有時,處理這樣的情況時也可以換個思路,就是讓認真聽講的幼兒起來復述,老師用具有稱贊性的語言說:“我最喜歡用眼睛看著發言的那位小朋友了,他一定聽清楚了,請他再來說一說。”說完,及時表揚獎勵。有的孩子老師講課時很會聽,可是輪到其他小朋友發言時,他就不會聽了,不是低頭干自己的事,就是急不可耐地大聲喊“我來,我來”。這個時侯,我們教師就要非常有耐心地正面引導。面對這樣的情況,首先肯定他在聽,只是沒有聽完,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對別人不禮貌。那么,老師可以停下來對喊的小朋友說:“你愛動腦筋,很好。可是,沒聽人家講完就要發表意見是很沒有禮貌的,你可以等他講完之后,再補充自己的想法。”之后,再給他機會表現,及時表揚。
當然,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光靠一兩次的說教是沒有用的,也不能指望一兩次之后就有效果。多教孩子一些可行的方法,長期堅持下來才會看出成效。
二、培養勇于發言的習慣
勇于發言,關鍵在一個“勇”字。要培養孩子的大膽與自信。有些孩子不發言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因為害怕自己回答錯了;膽怯,不敢在人多的地方講;已經習慣不舉手回答了;話在口中,不知怎樣表達;問題太難。我認為對待發言的幼兒,要以鼓勵為主,對于經常發言的不管對錯,先肯定。對待沒發言的孩子,還是要以鼓勵為主,尤其是膽小的孩子,偶爾一次發言也要大大地表揚。另外,可以教給孩子一些發言句式,比如:我認為……,我覺得……,我來補充……等等。
有時,和小朋友一起看圖畫書時,教師可以適時指導幼兒看著圖畫書上孩子們積極發言的情景進行引導,或者在多媒體課件中播放小學生上課積極發言,回答問題的場景,來激發幼兒積極發言、勇于發言。
教育教學隨筆7
創新教育是指更新觀念,把創新素質的養成和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結合起來,從不同層次、不同方向、不同內容上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貫穿于素質教育實施和每一個學生個體成長的全過程。可見,創新教育是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的關鍵所在。在具體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下面是我在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幾點體會:
1、數學教師的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首要條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教師必須具有創新的意識,改變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思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從教學思路到教學方式上,大膽突破,確立創新性教學原則。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認知和情感密不可分,教師本身的情感現狀,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使課堂上出現某種心理氣氛,當一位有威信的、受到學生尊敬和喜愛的教師走進課堂時,學生就會興趣盎然,精神飽滿,反之,學生的心理就會蒙上一層陰影,情緒就相當低落。在近幾年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發現,中規中矩的教學模式遏制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發展,使得學生的學習是一種機械化的學習,久而久之對數學就喪失了興趣和信心。
2、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創新思維
主動性的心理特征,就是積極地開展思維活動,真正的“課堂氣氛活躍”是指學生思維活動活躍,而不是表面熱鬧。烏申斯基說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恰當創設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的創新意識就會孕育而生。例如:在講“平行線的判定”時,可以提問:“如果有兩條直線,這兩條直線是不是平行線?如何作出判斷?”教師同時在黑板上畫出兩條看起來不相交的直線,讓學生作出判斷,學生可能會不假思索的判斷為平行線,教師再提出疑問:“能肯定地說這兩條直線是不相交的直線嗎?我們現在看到的部分是不相交的,但能肯定在遠處也不相交嗎?”這一問便使學生陷入思考,學生會對自己先前的判斷產生動搖,看到了單憑定義去進行判斷是困難的,由此激發思維的積極性,自覺去探索判斷兩直線平行的判定方法。
3、把數學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生產中都有廣泛的應用,而大部分學生因看不到數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系而失去興趣,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善于抓住日常生活、生產的點點滴滴,構建基本的數學關系,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環境中解決數學問題其實,實際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都可以用課本中的知識來解決,關鍵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思考、交流和運用,逐步形成良好的數學思考。
教育教學隨筆8
美術欣賞教學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課業形式,它和繪畫及工藝教學組成完整的教學體系。從美術教學總的目標和任務出發,欣賞教學在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同時,還應重視思想素質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把他們引向健康,文明,積極向上發展的道路。小學美術欣賞課業在美術教學中占用的課時雖然最少,但教與學的矛盾卻常常比較突出,因此也是美術教學中的難點所在。如何提高欣賞課的教學質量,值得我們美術教師去研究和探討。
一、在欣賞課中凸現人文性
《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美術也應視為一種文化學習。通過美術學習,使學生認識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差異性,人類社會的豐富性,并在一種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的特征、美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特的貢獻。同時,培養學生對祖國優秀美術傳統的熱愛,對世界多元文化的寬容和尊重。
美術欣賞課的教學,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藝術技巧來撥動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奮發,與之共鳴,從而產生強烈的教育效果。例如欣賞董希文的油畫《開國大典》,可感受到作者通過構思,構圖和色彩,表現了中華民族永遠站起來了的信心和氣魄。欣賞白石老人的國畫《卻教蜂蝶為花忙》,透過蜜蜂在艷麗的鳳仙花旁飛舞采蜜的忙碌情景喻意頌揚了勤奮勞動的精神。作者從普通的生活景致中表達出高雅的審美情趣,學生通過對作品的品味、鑒賞激起了對普通勞動者的敬慕。如雕塑《艱苦歲月》,表現的是長征中一位紅軍小戰士依偎在老紅軍身旁,被悠揚的笛聲所吸引的感人場面。但其表現的并不僅僅是這些,作品還歌頌了紅軍戰士在艱苦條件下不怕犧牲不怕吃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也表現出了紅軍戰士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再如徐悲鴻的《八駿圖》,畫面中絕非單單表現了八匹馬,而主要謳歌了那種勇往直前、戰斗不息的大無畏精神。通過中國歷代美術作品簡介和欣賞,讓學生基本了解我國歷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術作品的情況,使他們對祖國極其豐富的古代文化和藝術遺產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引導學生去理解、領會和感受藝術的美,通過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審美教育,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愛國情感。如欣賞《秦始王兵馬俑》,從中感受祖國藝術文化的瑰麗,激發愛國主義情感。在欣賞優秀兒童作品時,這些作品天真浪漫,富有兒童情趣,是兒童心理世界的反映,這類內容學生覺得親切,容易產生共鳴。
二、在欣賞課中體現自主性
在美術欣賞課中,教師往往一講到底,這樣,造成教師的投入,而學生漠然的尷尬局面,欣賞課變成了“講賞”課。然而學生的學習活動不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應是一個主動參與的過程。只有學生主體主動積極參與才能調動學生自身的創造潛能。教師時刻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興趣入手,不斷探索與自省,全方位的設計課堂教學的過程。教師要轉變觀念,由知識的占有人轉變為引導學生學習的人,教師的知識和經驗成為學生可利用的資源之一,教師的任務由過去單純傳授知識為主,轉變為啟發誘導,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與信息的優化選擇為主。美術欣賞課更是主客體的統一,欣賞活動必須依賴學生主體的直接參與,才能激發學生對作品的真切感受,又有利于學生欣賞能力的養成。教師過多過細的講解,既不利于學生對作品的真切感受,有不利于學生欣賞能力的養成。
可采取的教學策略如下:
(1)課前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預習,引導學生收集與欣賞內容相關的資料,讓學生有備而賞,縮短學生與欣賞內容的距離,產生欣賞的直接興趣。
(2)在出示欣賞作品后,讓學生仔細地讀畫幾分鐘,然后請學生說說對作品的印象和直覺(初步的感覺)。
(3)用思考題的形式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可以從色彩、線條,給人的情緒上去細細的體味。
(4)必要時,對于欣賞中提出的一些問題,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欣賞、評價,以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這樣既發揚了每個學生的優勢,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又鍛煉了他們之間的合作能力。
三、在欣賞課中培養創造性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實踐。美術課程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采取多種方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并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將創新觀念轉化為具體成果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設生動和諧的氛圍,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發揮創新的潛能,做到敢想、敢說、敢做、敢畫,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學激勵的功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欣賞教學與工藝、繪畫的教學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作用的。學生如果有了工藝、繪畫的實踐,就能更好的理解和認識藝術品。如教學民間繪畫和工藝品欣賞時,讓學生試著畫一畫,做一做,既有助于對作品的理解,又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在教學《民間竹編工藝欣賞》時,首先展示許多竹編工藝品,當學生被工藝品所吸引時,緊接著播放介紹竹編工藝的錄像,講解竹編的制作過程。此時的學生,早已把老師為他們準備的篾片等材料,不由自主地動手編了起來。不一會兒,一個個“小玩意兒”在孩子們的手中誕生了。看著孩子們的歡喜勁兒,仿佛是什么偉大的創作。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把圖片上的實物和欣賞的作品進行比較,做出評價,讓學生興趣盎然地欣賞竹編工藝。
這樣,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就在欣賞、創作中迸發了。
陶行知先生說:“讓我們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鏡,要看事實,看未來;解放頭腦,撕掉精神的裹頭巾,要想得通,想得遠;解放嘴巴,享受言論自由,談天,談地,談出真理來;解放雙手,甩去無形的手套,大膽創作,向前開辟;解放空間,把學生從文化的鳥籠里解放出來,飛向大自然,大社會去尋覓,去捕捉。”
讓我們勇于發掘孩子們的創新潛能,弘揚人的主體精神,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的發展,努力培養創新型人才而盡自己之力。
教育教學隨筆9
音樂教育是一種富有強烈藝術感染力的審美教育,它借助于傾聽來感知音樂美,借助歌唱來表現音樂美,借助表演來發展音樂美,它對于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對音樂及外界事物的感知力、培養具有個性化創造力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富有創意的音樂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確立學生的實踐主體地位,鼓勵學生求新、求異,不斷培養學生敢于創新的意識,勤于創新的思維和善于創新的能力。
一、善于營造氣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美國創造力研究專家托蘭斯認為:創新能力的發展,必須在自由而安全的氣氛中才能進行。所謂自由就是盡量減少對學生的行為和思維的無謂限制,給他們自由表現的機會。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動空間和時間。使學生在音樂教育活動中消除恐懼心理,鼓勵、幫助學生進行大膽的嘗試,展開自由的想象和表現。而創造意識是學生在自我表現和自我想象的基礎上創造性的表達心的中情感。我經常采用課堂音樂教學多樣化,來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思維創造能力的發展。
二、改變教學方式,重視學生即興創作
最需要動腦筋的是教學方法的創新,這是每一位教師最直接的研究課題,是體現教學成效的重要因素。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傳授知識為目的,以教師為中心,讓學生被動地接受而無需動腦,課堂氣氛講究一個“靜”字。而現代教育講究學生的“參與”、“創造”,要讓學生大膽發問,敢于質疑,課堂氣氛講究一個“動”字。怎樣讓兒童真正動起來,挖掘他們潛在的創造力。著名的音樂教育家奧爾夫認為,即興是最古老、最自然的音樂表現形式,是情感表露的最直接的形式。奧爾夫的教育活動通過兒童的積極參與和唱奏實踐,以即興活動形式發展兒童的音樂體驗、嘗試創造音樂的能力。
即興活動重視兒童在“做”的過程中的主動學習,以及想象力、獨創性的發揮,因此做不做是關鍵問題,而做得好不好不是關鍵問題。兒童在成長、實踐過程中的結果可能是幼稚、粗糙、不完美的,但可貴的是兒童的探索精神,是兒童在實踐中的體驗和獲得的經驗,是兒童自然的情感、想象力、個性的發展。奧爾夫說過,原本性的音樂是讓兒童很早就開始以即興活動形式,創造性地探索節奏、音響和旋律等音樂基本素材的各種變化和重新組合。即興是奧爾夫教學法的核心部分。他稱此為他的“音樂教學方式的獨特之處,音樂學習和創作的基本部分。”
教育教學隨筆10
時至今日,我已伴隨著這個班的孩子達到五年的光景。從三年級開始,我就對這個班的教育教學產生了很嚴重的焦慮情緒。現在,他們是六年級的孩子了。從行為習慣各個方面都有所長進。只是,有些孩子的秉性真的是不太好,遏制自身的發展也太嚴重了。以前,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我不知道為什么“性相近、習相遠”的差距如此之大。直到今天在讀書時,發現了下面的文字,才有點撥開迷霧的感覺。
《周哈里之窗》中是這樣說的“從嬰兒開始,我們通過行動,以及行動獲得的反映,來構建我們的世界模型。在不知不覺中,我們的價值觀、做事模式形成了。但是,這種自發形成的模式非常的盲目,有可能僅僅是一次別人錯誤的反饋,而導致我們深刻的印象,并影響到相關的行為。比如,一個兒童在興致勃勃的幫助媽媽洗碗,如果一個心情不好的母親,也許會讓孩子得到這樣的的反饋:
A、洗碗弄濕了手和衣服,要生病。
B、洗碗弄臟了衣服,讓媽媽更加辛苦。
C、洗碗打破了碗,越幫越忙。
如果母親情緒不好,反映激烈,就會在缺乏正確判斷力的兒童心理埋下“洗碗不對”的概念,并導致未來拒絕一切洗碗的工作。對每個人的自我認識來說,必然有一些這樣的錯誤的反饋導致的錯誤的價值觀存在。作為成人,有了相當的判斷能力,通過自我觀察,仔細思考,逐漸增加新的了解,改變那些過去通過錯誤渠道獲得的錯誤價值觀和做事模式,對個人的成長和提高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
看過這段文字后,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我們的孩子會做出種種出乎我們意料的言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無論是老師還是父母,或多或少都有過錯誤對待他們的情況。我們不是完人,更不是圣人。誰也無法離開情緒的困擾,如果這個時候,我們的孩子在不知道是非對錯的情況下又遭遇了我們錯誤的態度和教導。孩子們的認知就會出現偏差,就會產生錯誤思想,繼而引發一系列的錯誤言行,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并做出更正引導,就會產生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直至孩子成年以后。所以,老師一定要謹言慎行,在不知道怎么說的時候,最好不要說。即便說的時候,也一定避免情緒化。
教育教學隨筆11
在學校里,每個班里都有那么幾個特殊的孩子,可能是家庭情況特殊,也可能是孩子自身的情況。無論這些特殊孩子的情況是怎么樣,他們總會覺得自己與其他的孩子不一樣。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做老師的做到特殊情況特殊處理。
記得去年冬天的時候,我們班里有個小女孩,她叫張淑艷。有一天,她的爸爸給我打電話,要給孩子請幾天假,原因是孩子的媽媽出車禍了,沒有時間送孩子去坐校車(孩子是坐校車上學的)。我允許了。過了幾天,孩子來上學了,我悄悄地問她:“寶貝,你媽媽好點了嗎?”孩子難過的告訴我:“媽媽的腿和眼睛受傷了,還總是睡覺。”我聽了之后心里不免有一絲難過,孩子這么小就要承受這樣的事情。我看著孩子身上穿的外套,應該是好長時間沒有洗了。中午睡覺之前,我跟孩子說:“寶貝,老師幫你洗洗外套好不好?”她一聽,有些難過,很是不愿意,甚至哭了起來。我納悶的問她:“為什么不愿意讓老師給你洗?”孩子難過地說:“以前都是媽媽給我洗。”我明白了,應該好幾天沒有看到媽媽了,她想媽媽了。我說:“寶貝,媽媽現在需要休息,讓老師幫你洗,以后媽媽好了,再讓媽媽洗好不好?”孩子終于點了點頭。
到下午放學的時候,我幫她穿上我給她洗的衣服,看得出她很高興,上車的時候一個勁的跟我再見。
其實,這件事情對我來說只是舉手之勞,可對于孩子來說,那是她在黑暗中一束溫暖的陽光,這一束陽光可以帶她遠離黑暗的孤單,更讓孩子感到快樂和高興,讓家長感到放心,更信任我們這些做老師的。對于我們以后開展各項工作開辟一條平坦的道路,得到更多的支持。再遠一些,不用說是自己班里的孩子,平時同事朋友有了困難,我們也是伸出我們的雙手去幫助他們,我相信,人人都伸出充滿愛的雙手,這個世界到處會開滿愛的花朵。
教育教學隨筆12
這幾天,小朋友們總說:"老師,洗手的地方好多水!"還有些小朋友由于地面比較滑而摔到,我詢問是怎么回事?孩子們都說不知道。于是我決定弄個明白。
中午洗手的時候,我站在那偷偷地看,看見皓皓小朋友邊洗手邊玩水,還用了許多的洗手液導致很多泡泡甩在地上,所以地面很滑。
隨后我把他叫到了身邊聊天:"你為什么洗手要用那么多洗手液?""因為上次吳老師表揚我的小手洗的最干凈,又最香了""那你為什么又把泡泡甩在地上呢?""因為用了太多的洗手液,手老洗不干凈,我就想多甩幾下!"
原來如此,還好我沒有當場批評他,有的時候老師的一個表揚原本是好意的,但由于語言表達的不夠全面,會給孩子帶來錯誤的引導!
教育教學隨筆13
剛開學的時候,我們在圖書架上放上許多圖書,孩子們似乎也挺喜歡看的,下午點心吃完后總能看到很多孩子到那邊看書。
但是過了不久我發現,每次把書放回去時,很多孩子沒有正確的把書放到原先的地方,圖書角那里往往是一片狼籍,雖然每次都提醒了,但效果不是很好。我想是不是里面的書投放的太多了,反而顯得亂,于是我就重新整理了一下圖書架,選了一些更適合小班孩子閱讀的圖書,總共放書48,這樣書架也看上去整潔多了。我又在書上和柜子上貼了標簽,利于小朋友進行擺放。
我發現從那次后,孩子們看完書都能放回書架了,心里一陣欣喜。但是過了不多久,我就發現了一本書的封面被撕壞了,本來我想趕快把它補補好,轉念一想,就應借機對孩子進行一次教育,我又趕緊召集孩子們圍坐一齊進行談話,我說”你們看呀,老師手上的這本書在哭呢,為什么?”孩子們都說書壞了,“是呀,書受傷了,怎樣辦呀?”沉默了一會,有個孩子就說補一補呀,這時我就教育孩子們看書時要愛護圖書,不能撕,不然書也會哭的,孩子們口里喊著“好!”接下來幾天我觀察著,發現圖書沒有撕壞的狀況,我想狀況有所好轉了。這一次針對孩子們把書放回書架時沒有疊放整齊的狀況做了談話,并示范怎樣把書放回書架,每一層的書分四格,看完的書要把封面朝上分別放到四格中。透過擬人的形象和語言,期望孩子們能夠更好明白愛書的道理,讓我們班的書不要再“哭泣”了!
教育教學隨筆14
我們班的王珂正小朋友特別的調皮,他那活潑好動的盡頭一上來,沒有小朋友能趕上他的。尤其是在上課的時候,要求“小手放膝蓋、小腰挺起來、小嘴巴不說話”時,他老是坐不住,一會動動這一會動動那,沒有一會能老實。你和他說坐好就一會的功夫坐好了,你不提醒他就不會坐了。他在老師的眼中是個“調皮鬼”。
我們外出活動站隊的時候,他也不好好的站,不是和前面的小朋友說話就是和后面的小朋友大鬧,沒有一會能老實。在外面活動玩圈的時候,我給小朋友講怎么玩呼啦圈的時候他不聽,其他小朋友都聽明白了,發下圏去讓小朋友自己玩的時候,他就開始在哪里不好好玩圈了,不是動動這個小朋友就是拿圈去套別人,問他會了嗎?說會了,一檢查不會。我就在教他一遍,看著他好好的練習。
中午吃完飯后,我會找小朋友幫忙擦桌子,他會很積極地幫老師的忙,總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凈凈。每次有什么事情請他幫忙的時候他總是很樂意的幫老師的忙,而且每次都做得很好,我就獎勵他小貼畫,他就很高興。
有時王軻是比較聽話的,比如說我們每周二就會讓孩子們看動畫片。找上好看的動畫片,王軻就會坐得很直也不說話很認真的看動畫片。這個時候的王軻是最聽話的。
王軻雖然是個調皮的孩子,老師們都很喜歡他。在生活中他的一些缺點掩蓋了他的優點,成為老師對他習慣性的評價。我發現只要善于引導,調皮的孩子也能變成可愛。優秀的孩子。
教育教學隨筆15
在日常生活中,我比較注重與孩子的交流,一有空就與孩子們談天,他們也比較喜歡跟我講他們家的趣事,可總有那么幾個小朋友性格內向、不善言談,遇到事情自己不會解決,也不會求助于別人,更不會告訴老師。
(一)哭
金凱比較調皮,上廁所時與冠群打架,金凱就把冠群的帽子扔了,冠群就哭起來,我問原因他也不說,只是哭,還是別的小朋友告訴我他的帽子沒了。針對冠群的表現,我對他講:“哭”什么問題都解決不了,只有說出來我們才能找到原因,解決問題。我們應該改掉只會哭不會說的壞毛病,讓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
(二)求助家長
早上入園時,梓軒站在園門口,拉著爸爸的手說什么也不放。我走過去問怎么了,梓軒才對著爸爸撅著小嘴說:“昨天我的手絹不見了。”“昨天手絹不見了,為什么不及早告訴老師呢,如果老師知道了,一定會先幫著找到小手絹的。”梓軒爸爸說。我也說:“是呀,有事情先告訴老師,我一定會給小朋友解決的,我們現在就先去把小手絹找出來吧。”梓軒這才放開爸爸的手隨我來到教室。梓軒爸爸的做法還是比較好的,我們家長和老師就應該共同教育孩子,在幼兒園里發生了什么事,一定要先告訴老師。
教育教學隨筆16
我們班的彬彬小朋友平時是個比較膽小的小朋友,他在參加體育活動的時候,經常會有膽怯和害怕的心理。一次,我們班的幼兒一起進行走平衡木體育鍛煉活動,彬彬小朋友一開始只是開其他小朋友走平衡木,等到輪到他的時候,他卻站在原地不敢往前走。我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還以為他不喜歡走平衡木,便要求他往前走,無奈,他只好去走平衡木,只見他小心翼翼地走上平衡木,慢慢挪動腳步,身體還在晃動。我終于知道了他站著不動的原因,原來他害怕走平衡木,膽子比較小。可他的個子在班級中算是比較高大的,我沒想到他在體育鍛煉中會出現退縮的情況。我于是決定給他更多的鼓勵和練習的機會,讓他逐漸克服膽怯心理。
體育活動的時候,我注意觀察彬彬小朋友的舉動,發現他遇到困難的時候就給予直接的幫助。我還告訴其他的小朋友不能嘲笑彬彬,有些本領不是人人天生都會的。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彬彬的膽子逐漸變大了,在鍛煉中他的運動技能逐漸提高了。
5月份,我們大班組要進行親子運動會,我鼓勵幼兒積極參加。我知道彬彬小朋友跑步的速度比較快,就讓他報名參加過障礙比賽,這項比賽中,小朋友需要有一定的奔跑的速度和雙腳并跳過障礙物的能力。在運動會前期的練習中,彬彬在雙腳并跳過障礙時又出現了膽怯心理,有好幾次在跳過障礙的時候都把障礙物絆倒了。這項運動技能對他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為了考慮班級的集體成績,我還想到了是否要換其他的小朋友來代替彬彬,我一時出現了矛盾的心理。最后,我還是決定相信他能行,我想:只要對他進行精神上的鼓勵,他一定會行的。在運動會比賽的當天,當彬彬的比賽項目即將開始前,我特地對他說:“膽子要大點,只要用力往上跳,你一定都能跳過去的。”比賽終于開始了,輪到彬彬跳了,我不停地在前面給他加油鼓勁,只見他奮力往上跳,越過了一個又一個障礙,而且速度也很快。最后,在這項比賽中,我們班獲得了團體第一的成績。參加比賽的小朋友每人都有自己的功勞。我為孩子們感到高興,更為彬彬感到高興,因為在比賽中,他很自信、也很勇敢。
任何時候,我們都要鼓勵孩子,要對孩子說:“相信自己,一定能行的。
教育教學隨筆17
天越來越冷了,我們班的小朋友們都帶上了厚厚的帽子,各式各樣的,很是好看。他們會給其他小朋友介紹自己的帽子跟別人的帽子有什么特別,自己的帽子是誰給買的等等。成了這幾天我們班小朋友很熱議的一個小話題。
不過,老師們卻發現的一個現象。小朋友進教室后都知道把厚厚的外套脫掉、把帽子摘掉。但是,孩子們只知道把衣服疊整齊卻把帽子隨手一扔,小帽子們被扔的亂七八糟的。“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我應該在這件事教會我的孩子們點什么呢?
我看到孩子們在玩表演游戲過家家,突然想到,為什么不給小帽子們選一位“家長”呢?讓家長們精心管理他的小帽子們,鍛煉一下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擔當感。
經過疊衣服比賽,我選擇了成振艷(女)小朋友,讓她來當“帽子媽媽”,負責我們班沒有放整齊的帽子們。接下來的幾天里,成振艷小朋友都會早早來到教室,很自覺地來到放衣角,監督其他小朋友有沒有在疊好衣服的同時把帽子放整齊。如果她覺得帽子放的還是不整齊時她就會動手整理整理。等小朋友都把帽子放好了,她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這時,我總是不會忘記這個重要環節,叫所有的小朋友“參觀”一下放衣角。特別看一看帽子有多整齊,然后組織所有的小朋友把鼓勵的'掌聲送給“帽子媽媽”成振艷。這時的成振艷小朋友總會露出自豪的笑容。
很多孩子也會跑到我身邊,告訴我,他們也想當“帽子媽媽”,甚至有的小男孩也要當“帽子媽媽”。我問小男孩,你們是要當帽子的“媽媽”還是“爸爸”?他們會笑著說男孩是當“帽子爸爸”的。
看到美工區的彩筆和閱讀區的圖書總不是那么整齊。于是,我們班又接著選出了“彩筆爸爸”許春福,“大書爸爸”馬浩圓,也準備再為班里選“板凳媽媽”等等。
這些“小家長們”一周替換一次,還是以選拔的形式。孩子們當的很負責,做的也很開心。
教育教學隨筆18
幼兒教師的語言技巧語言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要工具,幼兒教師主要是通過語言和孩子們進行交流,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的教育,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如何運用語言顯得尤其重要。走進幼兒園,我們不難看出,有些孩子對有的幼兒教師非常親近,有話敢說、愿意說,老師的話也聽得進,而對另一些老師則疏遠,不夠親近,也不愛聽老師的,這是怎么回事呢?其實,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幼兒教師的語言運用是否恰當造成的。下面為您介紹幼兒教師的語言技巧。
1、平等交談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常常會說這樣的話,“請坐好”、“請你跟我這樣做”等等。在這里教師是作為指揮者的身份出現的。而作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教師應視幼兒為平等的合作伙伴。應常以商量的口吻和討論的方式指導幼兒的活動,支持幼兒的探索。比如,當幼兒不愿意幫老師收玩具時,我們可以說:“你可以幫我一下嗎?”以此來得到幼兒的幫助,鍛煉幼兒,而不能以命令的口氣說:“快點,幫老師收玩具!”;當幼兒在美工角活動時,為了防止幼兒亂扔紙屑,我們可以委婉地提醒幼兒:“你們需要一個垃圾筐嗎?”這樣幼兒就會清楚地意識到要把紙屑扔到垃圾筐里,而不能扔在地上,但如果直接說:“不許把紙扔在地上。”則很難達到預想的效果。所以,我們應常說,“你好”、“請”、“沒關系”、“能不能”、“我們一起來好嗎?”、“你說應該怎樣呢?”、“你先試試看,如果需要幫忙就叫我。”、“你可以幫我一下嗎?”等等。
2、因人用語
教師語言的選擇和運用必須考慮幼兒現有的語言接受能力,力求“因人用語”,比如,對性格不同的幼兒,語言的使用就應不同:比較內向、較為敏感,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的幼兒,教師應更多地采用親切地語調,關懷地語氣對他們說話,以消除幼兒緊張的心理;對反應較慢的幼兒,教師要有耐心,在語速上要適當地放慢一些;對脾氣較急的孩子,教師的語調要顯得沉穩,語速適中,使幼兒的急躁情緒得以緩和。再如,對剛入園的小班幼兒要多使用些兒童化、擬人化的語言,將一些無生命的東西賦予生命來吸引幼兒的注意;而對于略大一些的中大班幼兒則要注意語言的堅定和親切,使幼兒感到老師的話是經過思考的,不是隨隨便便說的,是值得聽的。總之,對不同的幼兒,教師應采用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因人用語,因人施教,使每個幼兒在其原有水平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3、“趣”化
就是要求教師的語言要形象、生動,富有趣味性。有一次午飯時,孩子們很吵,于是我說:“咦,我們教室里什么時候飛進來那么多小蜜蜂,嗡嗡嗡嗡的,多吵呀!我們快把它們請出去,別打擾我們吃飯了。”孩子們聽了都笑了起來,笑過之后便安靜下來吃飯了。這就是富有趣味性語言的魅力。此外,生動形象的語言還能激發幼兒的興趣,把幼兒潛在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他們在愉快地氣氛中自覺、主動地學習。如進行故事教學時,教師講故事的語言就應該夸張、生動,富有趣味性,比如用又粗又澀的聲音扮演鴨爸爸;用惡狠狠的腔調演繹大灰狼;用陰郁沉悶的怪聲表現老巫婆等等,這樣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就把幼兒帶入了童話世界,之后的交流、教學也會進行得順利且充滿活力。
4、“激”化
就是要求教師的語言應具有激勵性。鼓勵和支持幼兒是幼兒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前提,當幼兒遇到問題不能正確解決,感到灰心與無望時,教師就要幫助幼兒,用積極的語言引導幼兒去探索。如在進行科技活動時,經常會有幼兒不敢自己動手操作,總想依賴教師,這時教師就可以說:“你去嘗試一下,失敗了也沒關系呀!”、“你試試看”、“再想想,就能想出來了。”、“這件事應該難不倒你的。”等等這樣的語言來激勵幼兒,這些語言對即將失去信心的幼兒來說,無疑是一種支持性的力量,可以成為幼兒解決問題的動力,堅定完成任務的信心。當幼兒擁有了自己的發現和看法時,教師也應及時鼓勵,不要吝嗇“嗯,真不錯”、“你真行”、“你的想法很特別!”等等都是不錯的。因為這些語言能給幼兒極大的鼓舞并能激發他們進一步表現的欲望。
5、“詩”化
富有詩意、具有韻律美、節奏明快的語言可以使教學出神入化,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小班幼兒自理能力比較差,經常將鞋子穿反,在教幼兒穿鞋子分清左右腳時,我是這樣告訴幼兒:“左邊的鞋是鞋爸爸,右邊的鞋是鞋媽媽,爸爸和媽媽一對好朋友,永遠不吵架。”在教幼兒疊衣服時,我告訴幼兒:“扣子找扣眼,袖子找袖子,衣服彎彎腰,帽兒點點頭。”這些節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兒歌使幼兒在詩情畫意的氛圍中輕松自然地學會了穿鞋子、疊衣服等本領,不僅提高了其自理能力和審美能力,而且陶冶了幼兒的情操。在繪畫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所畫的內容按步驟、要求編成生動形象、簡短易懂的兒歌,邊畫邊說。比如,教幼兒畫魚時,我們可以一邊畫一邊說“一條小魚水中游,搖搖尾巴點點頭,一會上,一會下,游來游去真自由。”這樣就逐步畫出了魚身、魚尾、魚頭、上魚鰭、下魚鰭和魚泡泡,這種“詩”化的語言不僅激起了幼兒繪畫的興趣,幫助了幼兒順利地完成了繪畫活動,而且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能力,可謂是事半功倍。
6、“簡”化
幼兒年齡小,理解能力較弱,這就決定了教師在使用語言時應當避繁求簡。教師在與幼兒交談時應使用句法結構較為簡短,詞匯涉及范圍較小的語句。比如,當幼兒不愿意吃胡蘿卜時,我們如果說:“胡蘿卜里含有大量的胡蘿卜素,可以轉化成維生素A,給身體提供所需要的營養,預防各種疾病,提高免疫力,所以小朋友們都要吃胡蘿卜。”這樣的話孩子們很不容易理解,效果自然就會不盡如人意。但如果簡單地說:“胡蘿卜很有營養,吃了對小朋友的身體有好處。”我想孩子們應該會對胡蘿卜有新的認識。因此,教師的語言應力求簡單、直白。
7、體態語
人的喜、怒、哀、樂等情緒與情感,可以通過面部表情、體態表現出來。幼兒教師的體態語對幼兒有強烈的感染作用。比如,教師的微笑可以縮短與幼兒之間的距離,能使幼兒自然而然地形成一股內在的親師感;教師的手勢或眼神的暗示能使幼兒在犯錯時心領神會,自覺改正;教師在教學中運用肢體動作不僅能增加教學的趣味性,而且能使抽象的內容變得更為直觀,從而使幼兒更容易理解。總之,恰當地使用體態語能夠使教育教學錦上添花。
教育教學隨筆19
今天我和我班最有個性的一個小男生做了好朋友。上課時他一直不聽講,還總愛搗亂,影響其他學生聽課。所以,體育課時,我把他留下來,在教室里我一邊做詞語課件,一邊試圖和他聊一聊。一開始,他老大不情愿,看著我的眼神是充滿了戒備,小嘴抿得緊緊的,任我一個人在那自說自話。我反復地問他:最不喜歡我什么地方呀?他愣是不理會我。后來我又問最喜歡哪個老師呀?他還是不說,我就開始猜:是一年級教美術的楊老師?是教體育的付老師,還是教數學的劉老師?他仍舊不理會。我就說:不過我知道你最討厭的一定是盛老師了。這時,他迅速抬起頭,用奇怪的眼神看了一眼我,我隨口說了一句:你不會是最喜歡我吧?奇跡誕生了!他撲哧一聲笑了:“你猜對了!”這下換我驚訝了。猶記得就在前一天,他還在課后踩臟了同學的課桌,我要他用抹布擦干凈,他就是不擦,還挑釁地看著我,把抹布直接扔地上,氣得我是半天緩不過勁來。由于他上課愛搗亂,我倆好幾次大眼瞪小眼的對視過,說句心里話,我還真有點怵他。這會聽到他蹦出這句話來,我心里又不淡定了,一股熱流不經意地劃過心頭。
我停下手中的活,分別握住他的兩只小手,柔情滿滿地看著他,問道:“哦,你為什么最喜歡盛老師呀?”稚嫩的聲音答道:“我最喜歡你給我們講繪本故事了,好有趣!還有卡羅利的小貓,太好玩了!”我想起來了,前兩天學這篇課文時,他難得地聽得很認真,還積極發言呢!原來是個偏愛“有趣”的孩子!是呀,一般孩子不都是喜歡有趣好玩的東西嗎?我順勢引導他明白:學習不光是要學有趣的東西,還要學有用的東西,更不能因為自己覺得無趣可以不聽,就去影響其他需要聽講的同學,這樣我們班這列學習火車就跑不快了,也就看不到更多有趣的東西了。這會子的小家伙認真地看著我,再認真地點了點頭,總算是和我達成了共識。我再趁熱打鐵提出和他交好朋友的建議,他竟欣然同意了。我心里雀躍了好一陣。
接下來的時間里,我飛快地敲著鍵盤輸入拼音或把詞語粘貼過來以完成詞語課件,他靜靜地守在我旁邊看我做事(我讓他下去操場上體育課,他竟又不想去了)。一會兒他對鍵盤上的大寫字母產生了興趣,興沖沖地拿來紙和筆把字母表的大小寫都寫了下來,說要拿回家好好看看。誰說愛搗蛋的孩子是不愛學習的?只是教育者還沒找到開啟他求知欲的密碼吧?我想:真誠的愛,也應當是教育的密碼,如果今天我只是氣急敗壞地大聲對著他教訓一通,還會出現現在這種和諧美好的場景嗎?今天接下來的我的課上,他都表現的很好,信守我倆的約定,不再去搗亂調皮了。我心里也不禁欣慰:謝謝你,孩子!你教會了我一個最寶貴的教育密碼,那就是——愛!
教育教學隨筆20
分析一下班會課的歷史和現狀,不難看出,班主任老師對班會課往往“操心”太多,放得不夠,而要想使班會活動發揮它的教育作用,真正成為學生自我教育的活動,取得教育實效,就唯有把班會的自主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班會的主人,提高學生在班會活動中的參與度。班主任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給以適當的點撥、指導,而具體的工作要讓班委會發動全體學生一起去做。一次有益的班會活動,它的教育性是貫穿于準備、開展這整個活動過程中的。
首先,讓學生圍繞學校教育中心自己確定班會內容,要求人人獻計獻策,如果被采納利用,就授予“班級小主人”的稱號。可以說學生的智慧是無窮的。比如:圍繞如何開展勞動教育,學生在班主任的引導下,提出了許多活動內容,有進行家務勞動的“今天我當家”和“家庭勞動卡”活動,有自我服務方面的勞動技能競賽和包餛飩、野炊等勞動,也有關心他人的“為小弟弟小妹妹包書皮”、為老師做椅墊活動。還有服務社會的打掃公共場所,擦欄桿等公益勞動,可謂全面周到,豐富而充實。又比如:學生圍繞“知我家鄉,愛我家鄉”教育,提議讀《吳江英烈》。學生們分成小組尋找知情老人,了解家鄉英烈的故事,我和班委會一起設計了一堂生動的班會課--吳江英烈知多少。后來,這個班會活動獲得了江蘇教育雜志社舉辦的“三熱愛班隊活動”征文三等獎。可見,發揮了學生自主性和創造性的班會活動是卓有成效的。
其次,讓學生組織主持整個活動過程,從內容的選擇,節目的編排,程序的安排以及串聯詞的寫作,全部交給學生,但老師始終參與,做好“扶”和“導”的工作。記得學校開展主題班會評比的時候,我班選定了“夸夸我們的家鄉”這個主題,方案確定,同學們紛紛行動起來,有走訪老人、了解家鄉歷史的;有拍攝照片反映古鎮新貌的;有搜集圖片資料、名勝古跡材料的……更讓我記憶猶新的是我和學生一起“創作”快板,“改編”了有關歌詞,使這個活動自編自導自演,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又比如:為了祭掃革命烈士墓,學生人人自制了小白花、小花環,人人讀一個革命烈士故事。有了人人參與的活動準備,活動時對先輩們的崇敬之情就油然而生了。班會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對班集體的認同、理解和創造性并因積極投入而得到了成功的體驗。
教育教學隨筆21
聽了程老師的一席話,我也深有感觸,小班制條件下課堂教學的價值取向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較,它的優勢的確很突出。
我們都清楚學習不是知道了什么,記住了什么,學習是學生通過自主活動對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過程,在小班制條件下,便于教師針對學生的認識水平正確地選擇,組織和設計教學的內容,并以開放、對話的方式呈現。
例如《影子》一課以簡潔、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影子和人“形影不離”的特點,但學生對太陽和影子的位置關系搞不清,是教學的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
40位小朋友在老師的幫助下,在課堂上做起了游戲,我們搬開桌椅,在騰出的空地中間,小朋友們圍著燈站好:“今天,老師把太陽公公也請來了,想不想和太陽公公玩一玩,看看自己的影子什么時候在前,什么時候在后,什么時候在左,什么時候在右。”40個小朋友拉著手,圍成一個大圓圈,在教室里試著活動,他們邊跑邊互相持著對方的影子。“噢!影子甩不掉。”這就是書上說的“影子像條小黑狗,常常跟著我。”因為學生圍成的是一個大圓,所以處在燈光的任何一個位置的影子學生都能很直觀地看到,根本不需要教師對身體與影子的位置變化關系作任何解釋。
這樣,在實際活動中,本課難點迎刃而解,實現了玩中學,學中玩的初衷。
教育教學隨筆22
本學期,本人任教初一年級和初三年級的歷史課。一學期來,本人自始至終以認真、嚴謹的治學態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學工作。
作為年輕教師,能認真制定計劃,注重研究中學教學理論,認真備課和教學,積極參加科組活動和備課組活動,上好公開課和平衡課,并能經常聽各老師的課,從中吸取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的業務水平。每節課都以最佳的精神狀態站在教壇,以和藹、輕松、認真的形象去面對學生。按照「初中歷史新課程標準」進行施教,讓學生掌握好科學知識。還注意以德為本,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層層善誘,多方面、多角度去培養現實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愛心事業,為培養高素質的下一代,本人時刻從現實身心健康,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去點拔引導,對于個別差生,利用課間多次傾談,鼓勵其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積極面對人生,而對優生,教育其戒驕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厲,再創佳績。通過現實生活中的典范,讓學生樹立自覺地從德、智、體、美、勞全方面去發展自己的觀念,樹立崇高遠大的理想。
作為教初中歷史課的老師,明白自己對教材的生疏,故在課前做到認真備課,多方面去搜集相關進行資料。為提高每節課的進行效果,教學質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礎、重點難點外,還采用多媒體教學,如:投影、幻燈、漫畫、錄音等多樣形式。通過培養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教育教學隨筆23
這次泥工活動,我破例為大班孩子們準備了粘土,當我課前在準備和泥時,不知不覺的孩子們圍在了我身邊。一個、兩個、三個……泥團擺在了地上。甜甜發話了:“老師,您要干什么?”我說:“你們猜猜看。”大多數孩子說不知道,行行小兄弟姐妹說:“是為咱們準備的嗎?”我夸獎:“你真聰明,愿意玩嗎?”孩子們在一旁拍著手說:“愿意――!”當把一個個泥團分給孩子們,他們入獲得寶拿著心愛的泥團,學著老師的樣貌揉啊、團啊……,不用做任何的講解。我做起了小時候――東道上,西道上,都來看我花爆仗“啪”――,孩子的花爆仗也一個之后一個響起來,“耶――”東胡同,西胡同,都來給我補補丁,這時你給我補,我給你補……。之后,啟發孩子做一件自我鐘愛的物品,一會兒功夫,飛機、汽車、房子、各種動物、餐具等等展顯在面前。帶領孩子們進行了泥塑展示,當讓孩子們把作品擺在泥工區時,浩浩小兄弟姐妹說:“老師,什么時候再玩?”婷婷懇求說:“老師,再玩會兒吧?”……我無奈的告訴他們:“以后泥工活動,咱們繼續玩泥巴,好嗎?”看到孩子們那歡呼雀躍勁,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透過這次玩泥巴,看到了自然資源和民間藝術活動的魅力,不但能給孩子們帶來無窮的樂趣,而且豐富了孩子的知識面,還培養了孩子們的合作精神。
夏天雨過天晴后出現的美麗的彩虹往往會成為孩子們議論的焦點。教師可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觀察彩虹的形狀,再引導觀察彩虹的顏色,教給幼兒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的名稱。還能夠巧妙地引導幼兒討論彩虹構成和消失的原因等。對這種隨機教育,幼兒很感興趣,參加的用心性也高。
教師可在彩虹消失后延續教育過程,如帶領幼兒面向太陽用口噴水,觀察出現的小小彩虹,進一步鞏固所掌握的知識。再如,當孩子們一時對某一小動物如七星瓢蟲等產生興趣,自發地圍在一齊議論不停時,教師可引導幼兒觀察,對一些知識性的問題暫不告訴正確答案,而是讓幼兒把小動物帶回自然角,繼續觀察,老師可透過查找有關的資料。發動幼兒回家問家長,使幼兒掌握的知識更規范、正確、豐富。
教育教學隨筆24
驀然回首,一年的時間馬上就過去了,但我記憶優先的是,剛進七小的那一刻,學校
你們可知道,那天真可愛一年級孩子,剛開始上課時,根本不知道課堂上所應該遵守的紀律。上課鈴響了,老師進到教室,他們也不知道該把書拿出來,坐好準備上課,而是需要老師一次又一次的提醒,等大家都坐好了,時間不覺已過了七、八分鐘。上不了幾分鐘,又有學生開始動了。然后又需要整頓紀律,剛開始我會批評搗蛋的學生,“某某同學,你在干什么?上課不許
于是我開始思考怎樣才能把握好一年級的課堂紀律,通過向我們的組長趙彩梅老師和其他老師討教經驗以及多次試驗,我覺得一年級的孩子特別喜歡被表揚,同樣是有同學不遵守紀律,如果我用表揚表現好的同學來引起他注意,比用批評他的方法要有效得多。此外我還準備了很多小紅花、小星星、糖果、獎狀等,用來獎給表現好的學生,以激勵他們好好學習。有時做題目我會用小組比賽的方法來調整課堂紀律,效果也不錯。不論是紀律方面,還是發言方面,哪個同學表現得好就給他所在的這一組加一顆星,如果哪個同學不遵守紀律就給他這組打個叉,下課后,一個叉抵一顆星,看哪組的星最多,這組就是勝利者。我會在黑板上畫一個禮物送給他們或者給他們一些小獎勵,這樣一來,他們覺得非常光榮,學習的積極性當然越來越有所提高。上課紀律一天天好起來了,我上課也覺得輕松多了,教學效果也不斷提高了,不知不覺中,我的收獲漸漸的多起來了。
此時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一年級的孩子是天真可愛的,作為老師,我們要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那樣去愛他們,要用贊美的眼光去看他們,讓他們充滿自信地學習。
教育教學隨筆25
作為一名新進小學數學老師,到校工作也有一個月的時間了,以下是我這一個月里對工作的感想。
說實話,一開始自己以為做一名小學老師是很容易的事情,每天陪著小孩子們玩玩,上上課把內容教教就可以了。工作了這一個月,發現現實跟我想的完全不同,不是那么容易的就能上上課,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就能把知識很好的講授給自己的學生。
上課之前的備課,雖然我也從沒落下過,但是在課上總能找到自己準備不到的地方,作為一名小學二年級數學老師,講授的知識對我來說非常簡單,但是我覺得備課還是要從學生的角度來備課,即使再簡單的內容我也要把它咀嚼透,用二年級學生能理解的方式來授課。
現在的教學講究教和學,怎樣教和讓學生怎樣學同樣重要。而且現在在小學都強調老師要少講,讓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把課堂讓給學生,那么學生怎樣來學就很重要。在這方面我覺得我之前做的還不夠好,沒有把自己定位在一個引導者的身份上,要讓學生學會怎樣去學習而不是讓學生怎樣去接受。
教育是與時俱進的,教師同樣也要與時俱進,十年八年之前或者更早以前,學生不聽課,老師可以用強制手段讓學生聽,俗話說得好:強扭的瓜不甜,即便這樣學生聽了,孩子們的心思也沒在知識上。所以,當下在課堂上怎樣吸引孩子注意力,怎樣讓孩子的精神集中在老師身上也是一門學問。在我這一個月的上課中,經常遇到孩子在上課的時候開小差、忙別的,我就在想,要想讓學生聽你講的那么你講的要比他忙的或者他想的要更有趣,更能吸引他,孩子們才會把精力放到你身上來。那么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這將是我以后工作中的一個目標,或者說是暫時的目標。
之前一段時間,我在工作上出現的問題各位和我一起工作的前輩、同事也給我指出來了,那么我就要努力改正,轉變自己的授課方式,從小學生的角度去看課堂,去看知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相信我會做的更好、做的更像一名小學老師。
教育教學隨筆26
現行的數學教學大綱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這兩條走向成功的“腿”都已經提高了相當重要的程度。筆者幾年的教學實踐也證明,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動和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培養好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數學教學得心應手。就此,本人想談一點淺見,以待指教。
一、注重實踐教學,創造成功條件,激發學生興趣
剛拿到數學新書時,總愛不釋手地翻來覆去瀏覽,積極的興趣的傾向是朦朧興趣的開始,那完全如何把握契機,把這種積極的心理傾向設法轉化為一種積極的真正興趣,無疑這當中上開始的課尤為重要。
二、設計育人情境,內化學生情感,使生親師信道
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學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而學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對教材的領會程度,對教師教學的興趣密切相關。
三、教學內容的最佳呈現,需要教師讀活教材
多年來,我總是努力使每一個40分鐘的教學,成為學生掌握知識的一種認知過程;努力把教師的外部指導內化為學生的能動活動;總是在怎樣才能喚起學生更深層次地思考和如何才能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新知識上下功夫,適時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努力使學生不僅長知識,能力也得到訓陳和培養。而且從小就能受到一些簡單的數學思想方法的教育,這對提高學生的素質無疑幫助很大。要做好以上這些,我認為教師必須深入鉆研教材,準確地理解教材,駕馭教材。否則,都是空話。這是因為呈現在學生面前的教科書不同于一般參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課外讀物,它是按照學科系統性結合兒童認知規律,以簡練的語言呈現數學知識的。知識結構雖存在,但思維過程被壓縮。學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維的結果,看不到思維活動的過程,思想、方法更是難以體現。這就需要教師對教材內容的呈現進行精心設計和加工,通過教學實踐,體現數學本身那種令人傾倒的豐滿的內容,體現思維過程和思想方法。為此,作為數學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書本上看得見的思維結果,更要讓他們參與那些課本上看不見的思維活動過程。因此,我的體會是教師必須熟練地掌握教材。通過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啟發,把教材的思想內化為自己實實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讀活。讓自己從書本中精練的定義、公式以及敘述等的背后,看到數學本身本來豐滿的面容,找準新知識的生長點,弄清它的形成過程。這樣,我們才能使學生不僅獲得真理的條文,而且更能使我們的教學過程真正成為人與人、前輩與后代、數學家與學生之間的活生生的思想與情感的交流。否則,教師自己頭腦里沒有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沒有思維過程,把課本當成一本死書,照本宣科,那么就不可能把知識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很好地展現開來,那學生也只能是死記硬背、機械模仿。這樣的教學也一定是既沒有生機,也沒有深度。不可能使學生的知識形成網絡,更談不上讓學生主動建構了。因此,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讀活,是使數學教學成為思維活動教學的前提,也是提高我們教學水平的前提。
教師理解了教材,了解了教材的思想,有了一個完整的認知結構(暫時),并不等于學生也理解了、了解和有了。學生不是靠我們頭腦里的數學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識的,而是靠我們教師把自己的思想變為行為。學生是通過我們的語言、我們設計的教學過程、創設的思維空間到達知識彼岸的。同時,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完全依靠教師的主導。
不論我們教師對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么透徹,把教材讀活到什么程度,但如果不能對教材進行很好地加工、處理,不能把理解地落實在自己地教學過程中,不能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很好地設計,那么,對學生學習來說,都等于零。教師也只能是啞巴吃湯圓——自己心中有數。因此,我認為:教師還必須遵循教學規律,緊密結合實際,選取恰當教法和教學手段,把教師地思維內容轉化為學生地思維內容。教師先受到啟發后,再通過老師去啟發學生。如果教師只停留在自己理解,而不善于教學,那教學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我非常重視在提高自己駕馭教材能力地同時,提高課堂教學地設計能力,努力使自己地思想方法很好地體現在自己地教學過程中,努力使自己真正成為課本與學生之間地活生生地中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通過老師地課堂教學,掌握該掌握地知識,具備該具備地各種能力,提高應有地素質。因此,我認為教師熟練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讀活,設計出合理地教案,并在實際教學中靈活地加以運用,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地根本保證。
總之,教師讀活教材,熟練地掌握教材,是我們備好課、上好課的前提和保證。有了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把知識的形成過程弄清楚,講清楚,才能給學生設計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為他們主動構建認知結構奠定基礎。有了這個前提和保證,我們才能了解知識形成過程中所運用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機地滲透給學生,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全面完成小學數學教育任務。
教育教學隨筆27
數學作為開發人腦資源,培養創造力的主力學科,對課堂氛圍,學生集中精力,進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數學課的導入能以最少的話語,最少的時間,使學生進入數學王國,并且能承上啟下,溫故知新,激起學習欲望,又能聯系以前知識,為進入學習高潮作準備。
一、用懸念導入
在導入新課時,教者巧設懸念,精心設疑,創建“憤”、“緋”情境,使學生有了強烈的求知欲望,能促使學生自覺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使情、知交融達到最佳的狀態。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老師先寫出一個數“321”,問學生這個數能不能被“3”整除,經過計算后,學生回答:“能!”接著老師讓每個學生自己準備一個多位數,先自己計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來考考老師,每個同學報一個數,看老師不用計算,能不能迅速判斷出哪些數能被3整除,哪些數不能被3整除。這時,教室里氣氛十分活躍,大家似乎都想來考倒老師。但老師對學生所報的多位數都能快速準確地判斷能否被3整除,學生們感到十分驚訝。接著,老師進一步質疑:“你們自己不用計算,能準確地一眼就看出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嗎?”學生們一個個搖搖頭,都被難住了。此時,掌握新知便成了學生們最大的愿望。
二、巧用遷移
數學學科的特點是邏輯性、系統性強,新知是舊知的發展和深入。巧用舊知導入新課,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學“認識幾分之幾”時,老師先給同學們講一段“孫悟空分月餅”的西游記故事。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路上遇到一位賣月餅的老爺爺,望著那香噴噴的月餅,孫悟空和豬八戒讒得直流口水。老爺爺說:“你們要吃月餅可以,我先得考考你們”。他拿出四個月餅,說:“四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兩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兩個月餅平均分給兩人。最后他拿出一個月餅問:“一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悟空和八戒回答說:“半個”。那么半個用一個數表示怎么寫呢?這下便難住了悟空和八戒。這里利用學生們喜愛的西游記故事,很自然地從整數除法向認識分數過渡,利用舊知做鋪墊,過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啟”而能“發”,激起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借用教具導入
兒童地世界是獨特地。教學伊始,有目地地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熟悉地事物、圖畫等教具,不僅能激發學生地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地觀察能力和應用數學能力。例如:在教學“角地初步認識”時,先出示紅領巾、五角星、學校地多邊形花池等實物圖,讓學生從自己熟悉地日常生活中來尋找角。在教學“比地意義”時,老師出示一面國旗,滿懷激情地說:“同學們,今年10月1日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5周年。這是一面國旗,它地長是3分米,寬是2分米”。然后再引出比地意義。這里,既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師生共同營造出無比自豪地“愉悅”氛圍,同時,美麗地國旗也使學生受了藝術美地熏陶。
當然,新課的導人方式還有很多,如講故事。猜謎語、做游戲、聽音樂等。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一切都要圍繞一個目標,那就是為學生學習新知創造一個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造性,讓學生愿學、善學、樂學。
教育教學隨筆28
在多年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我體會到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動和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而且在現行的數學教學大綱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已經提高到相當重要的程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好學生非智力因素。以下是我的兩點總結:
一、創造有利條件,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有效情境,為學生提供學習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直觀的、具體的、形象的方式更能吸引他們,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自始至終創設各種方式的情境,以此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好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
二、培養師生情感,使其親師信道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要使學生親師信道,必須改變過去“一言堂”的課堂環境,充分發揮學生潛能,使學生不再受束縛,使教學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發展,允許學生有想法,鼓勵學生說出自己想法。在課堂上,要把問題交還給學生,激勵學生在互動中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能讓學生自己說出自己歸納的知識內容,教師絕對不說;能讓學生做的教師絕對不包辦;能讓學生自己發現找出答案的教師絕不再作指導。只有在不規范不準確的地方教師才可以作補充說明,絕不允許教師將自己的結論強加給學生。這樣師生間的距離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思維和學習潛能。學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真正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以上兩點看似簡單,卻不是一兩天能做到的,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盡心盡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生活上多關心學生,拉進師生距離,相信學生定能愉快的教學環境中學到更多,他們學習的進步才是我們最大的成功。
教育教學隨筆29
數學內容走進學生生活,讓學生感悟數學的價值。力求做到數學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讓學生感悟和體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處處要用到數學,必須認真學好數學。
(一)尋求知識背景激起學生內需
小學數學中的許多概念、算理、法則等都可通過追根尋源找到其知識背景,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把數學知識向前延伸,尋求它的源頭,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從何處產生,為什么會產生。在此基礎上再來教學新知,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動力。
(二)利用生活原型幫助學生建構
眾所周知,數學學科的抽象性與小學生以形象思維占優勢的心理特征之間的矛盾,是造成許多學生被動學習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實,佷多抽象的數學知識,只要教師善于從學生生活中尋找并合理利用它的“原型”進行教學,就能變抽象為形象,學生的學習也就能變被動為主動,變怕學為樂學。
(三)用于現實生活領略數學風采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解知識從哪里來,更要讓學生知道往何處去,并能靈活運用這些知識順利地解決“怎樣去”的問題,這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和歸宿。
教育教學隨筆30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課很簡單,簡單的我只是讓學生們預習一下他們就基本會做了,只需要我再重復一遍加深印象,因此我的教學方式和課后的練習就顯得很重要。因為知識僅僅是知識,小學生學習到的僅僅是知識。而我授課的過程是要幫助學生把這些知識串聯成為一個整體,并將本課的三維目標很好的傳達給他們。課后的練習自然也很重要,數學習題的做題格式以及學生認真、細心的態度都需要在習題中發現并培養。這里,我想要說說給小學生布置作業的一點看法。
聽多了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聲音,因此我也想著盡可能的給學生少布置作業。我給他們布置的作業就只有一道題,并且還不用抄題,只需要他們把計算過程和答案寫上就可以了。原本以為這樣做應當沒問題,學生們負擔輕了,做起功課來自然要認真一些。然而收上來的作業本卻出乎我的意料,字寫得歪歪扭扭姑且可以理解,計算過程很簡單也說的過去,但最基本的做題格式也都很少有人寫對。學生們或許以為我不讓他們抄題也就不用寫答案和單位了,只把一個算式擺在那里,而且還有很多是算錯的。盡管在讓他們做之前我已經給了足夠的提示,但二年級學生畢竟還只是二年級的學生,我再怎么想象,也終究代表不了他們的現狀。依我看,我所布置的三次作業雖然不用花費多少功夫就能做完,但基本沒有用處,因為本課教學目標所要求的內容我都沒有達成,這幾次的作業也可以說是失敗的。對于此,我做了如下思考:
首先,小學生的課業負擔自然要嚴格控制,但并不是不要“負擔”,而只要不是“負擔過重”,適當的練習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也有利于對課堂上所學內容的理解,更有利于學生適應數學習題的常規模式,比如應用題要寫答案、要帶上單位等等。新教師往往會因噎廢食,聽慣了一種聲音,在實際的教學中不是全盤避免這種情況,要不就是有深深的陷入到應試教育的弊端中去。在學生課業負擔多少的問題上,新教師常常犯錯并不鮮見。
其次,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是否應當根據習題做的好壞分出一個等級來呢?我是指對作業做的好的同學得上一個“優秀”或者“A”;對做的不好的同學打上一個大大的“X”?小學生自然喜歡多被老師鼓勵和表揚,得到“優秀”的學生也自然很高興,但作為教師,我們要做的應當是讓作業做的不好的學生也能得到表揚和鼓勵,因為在表揚和鼓勵之后他們的進步會更明顯。所以,作業后面時不時寫幾句鼓勵的話,畫上一個笑臉的符號,不失為一種有效地鼓勵措施。
最后,我想說的是,即便是布置一道簡單的數學題也很有學問,這也是一名新教師該用心思考的。如何在不增加學生課業負擔的前提下,又最大限度的考察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這便是優質作業所能達到的效果。而目前我的做法是,并不會對學生的作業做過多的思考,只是由著自己的性子隨意布置作業,這樣的結果便是學生只是機械性的在做題,并沒有達到預定的練習效果。
教育教學隨筆31
數感是一種主動地、自覺地理解數和運用數的意識。數學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提出,要使學生“經歷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建立數感和符號感,發展抽象思維”。如何理解數感,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數感,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問題。
一、創設情境,在真實情境中體驗數感
一個良好的,適應學生心理需求的教學情境,能讓學生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大面積參與,使抽象的數學具體化,緊張的情緒輕松化,“若隱若現”的數感真實化。因此,數學教學應讓學生在真實情境和已有知識經驗中體驗和理解數學,從具體的問題到抽象的概念,得到抽象化的知識后再把它們應用到現實情境中去。
例如在一年級“認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一個富有童趣的情境:“同學們還記得在幼兒園上活動課時的情景嗎?大家一起去滑梯,去蕩秋千,去騎木馬……”學生們對幼兒生活的美好回憶漸漸被喚醒了,這時教師適時運用多媒體出示一個歡快、溫馨的幼兒活動的畫面:“大家愿意和老師一起來數數這個幼兒園里的活動器械嗎?”于是,小學生們開始興趣盎然地數數:1只滑梯,2個秋千,3只木馬……從而經歷了一個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理解了數的意義。可見,情境教學是培養學生數感的基礎,如果較好地利用和創設情境,體驗和感受數學的實際意義,學生不但較容易將知識與生活經驗建構起來,獲得豐富的表象和富有生命力的數學知識,而且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的數感意識得以萌芽。
二、體驗生活,在生活實例中啟蒙數感
數感的形成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用較長的時間逐步培養,在生活中不斷地積累。因此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挖掘學生的生活資源,將抽象的數學建立在學生生動、豐富的生活背景上,讓學生自己去感悟、探究,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周圍的事物,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與交流。從中提高學生對數的敏銳程度,形成對數的良好直覺,啟蒙學生的數感。
1、聯系身邊事物,建立新的認知結構
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到處存在著數學思想,培養學生的數感就是讓學生感知周圍的世界所具有的量化的意味。如在教學認識數時,開展了“天天和數交朋友”辨論會,有的學生慷慨陳辭:“早晨要看手表幾點起床;打電話要看電話號碼;進教室要看幾樓幾班……我們每天不和數打交道就不行”……這樣,通過引導學生對身邊事物中具體數量的感知和體驗,使學生加深理解數的意義,為建立數感奠定了基礎。
2、感受生活實例,形成對數的良好直覺
引導學生感受生活實例,并從中深刻領會數學知識,不僅能使學生加深數學與生活相聯系的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形成對數的良好直覺。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要善于捕捉生活現象,采擷與數學相關的生活實例,為課堂教學服務。如在教學“0”的認識時,有些同學不理解5-0=□,我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為什么5-0=5?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被充分調動了起來,紛紛舉手:生1:我的想法是:比如說有5個蘋果,吃了0個,也就是一個都沒吃,所以還剩5個,5-0=5。生2:今天媽媽給了我5元錢,我現在一點也沒用,還有5元錢,列式5-0=5……這些例子都是生活中身邊的事,學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明確了不管5個蘋果,5元錢還是其他物品,只要減去0,就都是從5個東西里去掉0個,也就是一個都沒去掉,所以5減0還是等于5。從而在這些生活實例中體會了數的含義,初步建立了數感。
三、活動激智慧,在活動中發展數感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而數學活動又是學生經歷數學化并自我建構數學知識過程的活動,人的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以及人的認知、情感和能力都在活動中匯合并得到表現。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平臺,始終把兒童的活動作為主體發展的基礎與載體,提供開闊的活動時空,讓學生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積極思考和操作等活動的空間,使學生的數感真正得到發展。
1、構建活動平臺,讓學生感應數在何處
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平臺,幫助他們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中把握數的大小、順序等相對關系,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使學生感應數無處不在,體驗數感的存在。如為了讓學生感應信息數字化,教師構建一個活動平臺:讓學生把自己父母的居民身份證號碼抄下并且解讀。當明白了身份證號各位數字所代表的信息后,請學生當一次校長助理,仿照身份證號碼的設置,為學校設計全校學生的學號。經常開展這樣的活動,使學生感應到數能表達和交流信息,而且數就在生活中。
2、開放活動時空,讓學生感受數有何能
學生對數學一般有枯燥無味、神秘難測之感。為此,教師在教學時要開放活動時空,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使之感受到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如在認識厘米、米以后,我帶學生走出教室,讓學生小組合作用一根5米長的繩子結合估算實際丈量校園內某一地方的長度,進一步加深對米等長度單位的認識。往后我又隨機設計了一個操作活動,讓學生以繩子當籬笆,去圍一塊地,開展“看哪個小組圍得多”操作活動,學生很有創意的想出了各種五花八門的圍法,有在操場上圍成長方形的,有靠一邊圍墻的,還有找一個角靠了兩邊墻圍的……學生通過相互比較,最后擇優選定了操作的方法。這樣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就使原來枯燥乏味的單位概念教學“鮮活”了起來,學生也更加喜歡數學,更好地應用數學,使學生的數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四、“以人為本”,在估算中增強數感
生活中很多時候都要用到估算,而不需要精確計算。新課標也指出估算相對于精確計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更廣泛的實際應用,更是發展學生數感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善于抓住各種有利時機,改變學生對估算的認識,創造性地活用教材,讓學生常估算,多交流,從而感受估算魅力,增強估算意識,形成較強的量化能力,逐漸養成良好的估算習慣,從而發展學生的數感。
如:“一本書9元,全班52人,全班每人買一本大約需要多少錢?”在估算過程中有的學生認為:“10×50=500,估計在500元左右。”有的學生認為:“10×52=520,不到520元。”有的學生可能說:“9×50=450,肯定比450元多。”對于這些方法,教師都應該加以鼓勵,并為他們提供合作交流的機會,讓他們在相互交流中,比較各種算法的特點,不斷完善自己的估算方法,逐步發展估算的意識和策略,從而將估算內化為一種自覺、自主的意識,進而形成一種習慣,使學生在不斷地估算中發展自己的數感。
綜上所述,數感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沉淀的、積累的、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在較長時間的充分感知、體驗和感受中逐步建立起來。教師應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深入鉆研教材,創造性地運用教材,創設有助于培養學生數感的情景,探索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把培養數感的任務落實到具體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在對數的充分感知、感應和感受中,逐步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形成良好數感,提升數學素養。
教育教學隨筆32
分數對學生來說是全新的,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展水平”向“潛在發展水平”的橋梁,學生的思維從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領域。教學時,我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么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以往我們在初次教學分數時,總是以單個的物體的進行平均分,然后“半個”無法用整數表示的時候就引入了分數,優點是這樣分數出現的實際需要性能夠凸現,學生對分數的產生印象深刻;缺點是這樣以單個的物體入手,學生對分數的認識受到局限,會導致到高段學習分數的意義的時候,對單位“1”難以理解和接受。其實“一半”和“半個”是有區別的,只有“半個”才用分數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數引入的時候,請學生說身邊一些事物的一半,發現日光燈是11個,一半一下子無法說出來。同時一個圓的一半是多少也無法說清。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們只用一個數表示出來”。從而引入分數二分之一,這樣對于分數的認識放在了一個寬廣的背景下來學習,學生體會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個1/2來表示。
加強直觀教學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折紙讓學生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來加強直觀教學,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特別是在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時,盡管學生在正方形紙上這出了幾個幾分之一的分數,并且用分數表示出來,但是學生在比較分數大小的時候,還是受到整數認識的影響,認為1/32比1/8大,于是課件顯示豬八戒分西瓜的過程,學生直觀的認識到分的份數越多,一份就越小。從而使學生內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數大小的比較這一知識。
起初,學生對分數的比較這一知識停留在比較表面、比較膚淺的水平上。他們用整數的大小比較方法來比較分數,教師也不做出判斷,而是利用學生喜歡聽的故事,將知識蘊于故事中,在聽故事、看課件演示中,使學生主動得構建自己的知識,而不是被動地去接受知識。當回過頭來再比誰的分數大的時候,學生都笑了。而教師也不必再多說什么,學生已經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認識。我想只有一次次積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實而有效的數學課。
教育教學隨筆33
一年級的孩子天真可愛,剛開始上課時,根本不知道課堂上所應該遵守的紀律。上課鈴響了,老師進到教室,他們也不知道該把書拿出來,坐坐好準備上課,而是需要老師一次又一次的提醒,等大家都坐好了,時間不覺已過了七、八分鐘。上不了幾分鐘,又有學生開始動了。然后又需要整頓紀律,剛開始我會批評搗蛋的學生,"某某同學,你在干什么?上課不許講話,你知道你不但自己沒聽到課,還影響了別人嗎?"聽了我的話,如果是高段的學生,一定會不好意思,馬上坐好了,可是對于一年級剛入學的學生來講,這句話簡直是對牛彈琴,一點作用也沒有,他依然我行我素,根本沒把我放在眼里。我氣極了,叫他站起來聽,他卻用很無辜的眼神看著我。而這時,別的學生又坐不住了---整節課就是這樣在整頓紀律和教學知識相間的過程中度過的。一節課上下來,真是腰酸背痛,一個字"累"。想不到一年級這么難教呀。
于是我開始思考怎樣才能把握好低年級的課堂紀律。經過多次試驗,我覺得低年級的孩子喜歡表揚,同樣是有同學不遵守紀律,如果我用表揚表現好的同學來引起他注意,比用批評他的方法要有效得多。此外我還準備了很多小紅花,小星星等,用來獎給表現好的學生,以激勵他們好好學習。現在我用大組比賽的方法來調整課堂紀律,效果也不錯。不論是紀律方面,還是發言方面,哪個同學表現得好就給他所在的這一組加一顆星,如果哪個同學不遵守紀律就給他這組打個叉,下課后,一個叉抵一顆星,看哪組的星最多,這組就是勝利者。我會在黑板上畫一個禮物送給他們,他們會很高興很高興的。這樣上課紀律好多了,我又上得輕松,教學效果又好。
一年級的孩子真可愛,作為老師,我們要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那樣去愛他們,要用贊美的眼光去看他們,讓他們充滿自信地學習。
教育教學隨筆34
小學一年級階段是兒童形成各種習慣的最佳時期。在這一階段重視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其能力、性格的發展。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新教材指出:“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只要求學生上課坐好、舉手發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敢于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就應充分地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并將這一目標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那么,應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一、培養學生專心傾聽的習慣
專心傾聽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考的基礎,也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上課專心傾聽的習慣。上課專心傾聽包括看、聽、想、做等四個方面。
看:就是看老師演示、板書和動作;
聽:就是注意傾聽老師的講解和同學的回答;
想:就是想所學的內容,自己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與別人不同的見解;做:就是動手操作學具和做練習。
為了培養學生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首先要求學生聽課時,思想不要開小差或做小動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認真傾聽其他同學回答問題,仔細研究他們回答得是否正確,有沒有需要補充的,有沒有更好的建議;再次,要仔細觀察老師的演示和板書,并按要求認真地操作學具,作好練習。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上課專心聽講,我認為教師講課時一定要精神飽滿,而且語言要生動有趣,條理要分明,方法要靈活多樣,力求使課堂教學引人入勝,使每個同學都樂意聽。
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數學是思考性極強的學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樂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為了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時,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一般來說,教師提出問題后,智力水平高的同學能很快舉手回答,但為了照顧到中、下程度的學生,應多留一些時間讓大家思考,待已有相當多的同學舉手后,再根據情況,讓不同層次的同學回答。有時讓那些沒有舉手的同學回答,讓他們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有什么困難,以促進他們開動腦筋想問題。在提問時,避免僅與個別成績好的同學對話,而置大多數同學于不顧。要注意調動全班同學的積極性,可利用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動手操作等多種方法,或在老師的指導下,讓一些性格內向、不愿在大庭廣眾之下提出問題的學生,也有獨立思考、提出問題的機會。
三、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
認真書寫不僅能提高作業的準確率,而且對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養成認真負責的習慣有積極的意義。書寫美觀、工整是學生的基本功。做數學作業一般要求學生書寫格式規范,阿拉伯數字和符號的書寫也要規范。對于作業的書寫情況,教師要經常講評,要以典型示范,以表揚為主。一年級小學生在做課堂作業的過程中,經常會做做玩玩,心神不定,教師應要求小組同學共同督促,使學生認真地完成作業。
雖然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于一年級小學生的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師引導得法,訓練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的速度加快,并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扎根、結果。
教育教學隨筆35
一年級學生剛邁進小學大門不久,小學生活與幼兒園比較,學生環境變了,學習內容多了,學習負擔重了,使他們原來那種對小學生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下子消失了,他們感到失望,甚至失去學習興趣。為了能夠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我主要是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采取多種方式,創設各種情境,比如可以把有關的學習內容編成兒歌,盡可能地增加圖片內容,各種媒體的介入,課中間的游戲安排,動手操作、小紅花、小紅旗的獎勵等來增強教學內容的形象性、趣味性,促使他們對學習數學感興趣,從而很快地適應小學階段的生活。
另外,在平時的教學中,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創設合理的情境,比如在教學“米和厘米”時,讓學生扮演測量員,測量出教室的長、寬;教學“元、角、分的認識”時,讓學生來當售貨員,模仿超市工作情境,鞏固所學的知識,使之靈活運用,還有當小小郵遞員、小醫生等等,兒童在這些活動中,求知欲得到了滿足,更加樂意投入到新的學習情景中去,這樣,客觀環境與主體活動的和諧,有利于兒童身心發展。
當然,興趣的引發也是多渠道的,除了環境的感染,有教師語言創設的情境也有相當大的作用。低年級學生對童話故事、猜謎等特感興趣,例如在教學“時、分的認識”這一課時,一開始就可以用謎語引入新課,教學時,老師可以面帶微笑對學生說“這兒有一個謎語,想不想猜?”“謎面是……”,這樣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了,學生迫不及待地舉起了小手,老師可以告訴他們“猜對了”,并夸獎說“真聰明”,然后讓學生猜猜這節數學課會學什么新知識,這樣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所創設的一個又一個的情境,能使兒童在優化的情境中活動起來。這樣,學習成為兒童的主觀需求,主動地學習又帶來了成功的喜悅,從而產生了探究知識的樂趣,創造的樂趣和積極向上的樂趣。
教育教學隨筆36
經常聽到家長在接孩子的時候問:今天你學什么了?你怎么就學不會呢?你瞧某某某畫的多好!你看看你畫的那是什么呀?諸如此類的話語。家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孩子對這些話,就不容易接受了,我認為比較有效的做法是多給孩子一些鼓勵。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對班上的孩子從不做太苛刻的要求,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培養孩子的自信力和健全人格,我始終堅持以鼓勵為主,畢竟,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弱點,如果家長和老師經常通過橫向比較評價孩子,甚至用責怪的口氣教訓孩子,說孩子不如這、不如那,孩子很容易產生自卑感,其天性和創造力可能會被抑制。特別是對那些性格比較內向、表現欲望不太強的孩子,多給予鼓勵顯得更為重要。
奕奕是個能力比較弱的孩子,在班里,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玩游戲。而且口齒也不清楚。用我們一個同事的話說:“怎么他總是比別人慢半拍。”奕奕膽子比較小,平時不愛說話,適應新環境的能力不強,這是客觀事實,我們都很清楚,但我們沒有拿他跟別人的孩子比,更沒有訓斥孩子。我們始終通過各種辦法傳遞給孩子這樣的信息:我們相信他,他是最棒的!記得奕奕剛來園時,整整哭了兩周,在幼兒園連滑梯都不敢上,也不跟其他小朋友玩。我用了“鼓勵+強制+鼓勵”的辦法,逐漸,他的自信心增強了,也慢慢有了一些積極勇敢的表現,如今,他已經順利的升入一年級了,我們都為他高興!
教育教學隨筆37
克浩是我班的一個小男孩,他懂事,認真,從不和別的小朋友打架,是老師眼中的好孩子。由于不小心把胳膊弄斷了上學期一直沒來上學,老師和小朋友都非常想他。
克浩很老實,也很少說話,是典型的自我主義者,有時老師也很少注意到他,可有一次,因為他的聽話,老師讓他當了小班長,沒想到就是這不經意的一句“克浩小朋友當班長,替老師管著小朋友”,讓孩子高興了一整天,甚至回到家還高興的給姥姥奶奶打電話說自己當班長了,媽媽更是樂的合不攏嘴,孩子這么高興,媽媽真的很欣慰。看的出來,每個孩子都需要教師的賞識,即使是一名并不是很出色的孩子。
那天放學送孩子,克浩的媽媽拉著我的手說:“克浩說老師用的抹布很小,擦桌子時很費力,很費時,我給老師帶去一塊,所以非得從家里帶塊抹布來,今早上看你忙著接孩子,也沒來得及和您說聲,他說他把抹布放到桌子洞里了,沒好意思跟你說。”我聽了真的很感動:多細心,多純真的孩子啊。回到教室,翻開他的櫥子看了看,果然有一塊大大的抹布在里面,拿到手里,心里竟然有種沉甸甸的感覺。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小天使,每個孩子都要我們的“特殊照顧”,需要我們的賞識。
我們不經意的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句贊揚的話語,都能使孩子的心靈變得溫暖,甚至是能使孩子改變自己。所以,作為一名幼教老師,千萬別吝嗇你的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句話語……努力讓我們身邊的小天使們都快樂成長。
教育教學隨筆38
隔代教育幾乎成了農村幼兒園的主力軍。但是天長日久,隔代教育的弊端已日漸明顯:
一、祖輩對孩子包辦代替,過度溺愛。
曾有專家做過一個研究,將從小在托兒所、幼兒園長大的孩子,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帶大的孩子進行心理比較,發現有很大的不同。那些在幼兒園長大的孩子群體意識強,適應能力好,社交圈子寬,膽子大,能吃苦,許多事都能自己動手做。而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帶大的孩子則不然,有的已經二三年級了,還要老人接送,事事不愿動手,像提書包這樣的事都要別人代做。稍不如意撒嬌哭鬧,甚至和同齡孩子都難以相處。
二、祖輩為孩子“護短”,不講原則。
一些老人帶孩子往往溺愛無度,任何規矩都不放在眼里,孩子自然變得任性頑劣。當父輩批評教育孩子的時候,祖輩老人卻反過來袒護孩子,當著孩子的面責怪他們的父母:“對孩子那么兇干嗎?你忘了你小時候啦?尿床、打架、逃學,還不如你兒子聽話呢!”
三、老一輩思想觀念比較陳舊落后,重男輕女思想嚴重,教育理念方法跟不上時代要求
四、容易導致親子隔閡
時間久了,與爺爺奶奶比爸爸媽媽親,再者,父輩的嚴格管教與祖輩的過分寵愛已發展為隔代教育矛盾的焦點。
作為幼教工作者,很是替他們擔心,更是為孩子的未來擔憂,希望所有的爺爺奶奶該放手時就放手。
教育教學隨筆39
“老師,我去廁所。”“老師,我大便。”每天聽到最多的就是如此的聲音,一開始我也沒在意,可是每天都是這樣,這引起了我的注意,是新來的唐淑嫻。經過一段時間觀察,發現其除了去廁所就是去廁所,呆在廁所不肯出來,不是大便就是小便,出來之后也不愿意回活動室,家長反映她在原來幼兒園老師反映很好,沒有這些現象,而且也很聰明……
經過多方分析,一是由于改變了環境,她還沒有適應新的環境;二是情緒緊張,不能很好合群,孤獨;最主要的原因應該是老師對其不夠親近。針對這些原因,和家長共同制訂了一些方案,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淑嫻比以前好多了,雖然還是不愿進活動室,但在老師的熱情招呼下,還是能和其余幼兒一起活動。看到她的進步,我們都感到很高興。我想,教師把愛心奉獻給每一位幼兒,你就會得到快樂……
教育教學隨筆40
在生活中,當我們面臨舉棋不定的時候,常會對自己說:“放手吧,退一步海闊天空。”因為不必做艱難的執著,因為沒有了過多的顧慮,所以放手之后的我們卻反而會獲得另一種滿足和成功。于是我們從心里唱出了“放手,也是一種幸福”的感覺。
在教學中,我也嘗試著放手。因為我想把這種幸福的感受帶給我的孩子,因為我想個孩子們一個幸福的童年。在區域活動“學串項鏈”的游戲中,本來我為孩子們提供了老師用吸管、用彩色的珠子串起來來的樣品。還把長長的吸管剪好以方便孩子們的取用。可是在“放手”這一思想的驅使下,我把剪好的短吸管換成了粗細不一、長短不一的大吸管。把我精心制作的樣品拆了開來。于是當孩子來玩的時候,呈現在他們面前的只是一些美麗的珠子,吸管以及五顏六色細繩子。
“這些東西是用來做什么的呀?”幾個孩子對著這些漂亮的材料討論了起來。
一個小朋友說:“我知道,這是用來串項鏈。”
另一位小朋友說:“這個吸管是放在娃娃家里的。”
還有許多小朋友說:“這個橡皮筋是給娃娃梳頭的。
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著,而我只是用信任鼓勵的目光微笑地看著他們,于是她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猜測開始了大膽的嘗試。開始她們一起用珠子來串項鏈,可是一會兒珠子就不夠了,于是她們就開始想別的主意了。不知是誰提出:“把它剪剪短就可以串成項鏈了。”這個提議立即得到大多數孩子的認同。隨后她們又自己找來了剪刀,開始加工吸管。圓圓的吸管比起孩子們以前剪的紙頭那可是有一定難度。可是孩子們并沒有因此而放棄了自己的設想。她們那樣專注的剪著,雖然剪出來的長長短短很不規則,可是當她們把自己親手制作的項鏈掛在脖子里,套在手腕上的時候,我從她們滿足的笑容里讀出了孩子們自我陶醉,自我欣賞的幸福。
這就是“放手”帶給我的感悟。放手不僅讓孩子有了自我發揮的空間,更能激發孩子自主的學習的積極性和增強她們的自信心。我想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要更多的對孩子施行“放手”的原則,讓他們的個性充分表現,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自己發現創造的樂趣!
【教育教學隨筆范文】相關文章:
小班教育教學反思隨筆12-20
大班教育隨筆范文07-01
大班教育隨筆范文三篇07-01
轉變教育隨筆02-15
教育孩子要用心教育隨筆07-31
教育乃是靈魂之本教育隨筆07-21
《孔子游春》教育隨筆01-10
大班教師教育隨筆06-28
親歷感恩教育隨筆07-07
大班的教育隨筆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