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心得體會30篇
一、什么是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語言類讀書心得同數學札記相近;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并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于經驗總結。
二、心得體會的寫作方法
(一)簡略寫出自己閱讀過的書籍或文章的內容,然后寫出自己的意見或感想。明確的說,就是應用自己的話語,把讀過的東西,濃縮成簡略的文字,然后加以評論,重點的是(著重)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見。
(二)將自己閱讀過的文字,以寫作技巧的觀點來評論它的優劣得失、意義內涵,看看它給人的感受如何,效果如何。
(三)應用原文做導引,然后發表自己的意見。比如我們可以引用書中的一句話做為引導,然后發表見解。
(四)先發表自己的意見或感想,然后引用讀過的文章來做印證。
(五)將讀過的東西,把最受感觸、最重要的部分做為中心來寫;也可以把自己當做書中的「主角」來寫;也可以采用書信的方式來寫;更可以采用向老師或同學報告的方式來寫。
三、教學心得體會(精選30篇)
應用自己的話語,把讀過的東西,濃縮成簡略的文字,然后加以評論,重點的是(著重)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心得體會(精選3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心得體會1
在這段時間的學習中,我受益非淺,收獲豐厚,感觸很多。例如各個學段的目標更明確了,駕馭教材的本事提高了等。下頭就結合自我的實際教學談幾點體會:
一、教師必須要吃透教材。
1、教師要從不一樣的角度去讀課文。
首先以一位普通的讀者的身份去讀,理解它的資料,理解它的結構,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理解文章所含蘊的哲理和所表現的情感,理解作者認識事物的觀點方法,理解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
其次從學生的身份去讀課文;了解學生對文章所傳遞的信息,哪些是熟悉的,哪些是陌生的;積累水平生活體驗與課文有哪些相同或差異之處,以便確立今后的備課路向。
2、鉆研教材,選準好切入點。
抓好切入點,選準切入點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誘發學生的閱讀期待。切入點的選擇主要根據教學重點難點的需要,以及學生學習、閱讀的規律而確定。
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有人說:“語文是燦爛的先秦繁星,是皎潔的漢宮秋月,是珠落玉盤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古箏,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門。”如今新課程更是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追求空間,課堂教學自主性和自由度的加大,課堂轉變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場所,教師的教學設計與實施的自由度也隨之擴展。那么怎樣才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呢本人認為:要抓住三個關鍵環節:一是準確、深入地解讀文本,二是精心進行教學設計,三是靈活機動地實施教學。
三、教師要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
閱讀教學要有基本式,如,葉圣陶先生提出的預習、報告和討論、練習的模式;如,自學、指導、練習的“學、導、練”教學模式;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抓住重點,深入領悟、品讀賞讀,揣摩寫法、積累語言,嘗試運用的“整、分、整”教學模式。
閱讀教學更要有因文而異、因需而異的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如,針對景美、境遠、情深的課文,能夠采用以情境體驗為核心,以朗讀指導為重點的“導讀、練讀、評讀、賞讀”的教學模式;教師必須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和學生零距離,心貼心,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潛心感悟。
對于童話、寓言,能夠采用“初讀,知順序——熟讀,記語言——再讀,演一演”的教學模式。
對于有值得探究的問題的課文,能夠用少量整合的問題為導向,采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
對于寫法有特點,且學生學得來、用得上的課文(如,簡單的說明文),能夠采用“了解資料,領悟寫法,嘗試運用”的教學模式。
對于適合習得某些學法的課文,能夠采用“方法滲透,方法領悟,方法小結,方法運用”的教學模式。
對于略讀課文、選讀課文,能夠采用“一讀讀通課文,二讀粗知大意,三讀交流感受”的教學模式,體現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精神。
對于“綜合性學習”,應體現體驗、合作、探究的精神,抓好“設計方案,分組活動,輔導交流,展示成果,小結收獲”幾個環節……
經過這次的學習,讓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課前必須要吃透教材,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走進文本的過程,既要平等互動,又要充分調動學生對文本探究的興趣,僅有這樣才能真正使學生與文本作者的心靈產生碰撞,達成情感上的共鳴,收到預期的成效。最終感激我校開展的“雙冊教材教法學習活動”,幫忙我們青年教師快速健康的成長。
教學心得體會2
學校給我供給外出學習的機會,讓我能工作學習結合起來,經過學習,從中能夠取得真實課堂教學中的經驗。6月17日,我有幸到省教育學院參加了《20xx年遼寧省小學科學教師學科專業素質展示會》,為期三天,聆聽了14個市的代表進行的專業素質展示,對我觸動很大,感受頗多:
一、思索之一:深入挖掘新教材內涵,成功的課堂教學,要有學生的主動參與。
觀察現象——提出問題——查找資料——設計調查研究方案——實驗證明——運用各種手段搜集分析數據——得出答案、解釋。這幾個步驟,是科學課的一般模式。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進取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進取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進取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
新科學教材(教科版)十分重視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有機的把活動和學生的實際相貼近,并且以單元研究的形式出現。能夠看到每個單元都是一個很貼近學生生活的科學主題,主題下頭又衍生出若干課題,這些相互聯系的課題就構建了貼合學生發展所需要的科學素養框架。
二、思索之二:注重科學教育中的師生真誠應對。
在新的《科學》課程標準中異常提到:“尊重兒童在科學學習中所表現出來的個別差異,……這需要教師注意觀察和研究小學生的行為。一個優秀的科學教師常常會彎下腰來傾聽兒童的心聲。科學課教師對學生說的最多的話是什么呢不是你應當怎樣去做這件事,而是“如果這件事情你愿意去做的話,就……”我覺得很有啟示,這樣的話包含著對學生的尊重和愛。我們的科學課應當多一些關懷,少一些指令。要運用教學相長,與學生平等討論的教學方式。教師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應當把教學過程看成是與學生一道共同來重新“發現”科學真理的過程。把自我當做他們中的一員。我們的課堂應當是僅有投入的探究,而沒有思想的枷鎖,充滿“自由探究的空氣”。每次在學生小組上講臺匯報時,我們不妨輕輕的坐在他們的位置中,讓學生忘記教師的存在,把專注的思想用于互相探究上頭。在教學中要經常啟迪學生,要他們勇于提出質疑、大膽發表意見、進行有效爭辯。“我想明白的是……”“我打算這樣來做……”“對他說的我有另外的想法”……讓學生把自我最想說的說出來,哪怕是他們的不舉手的“插嘴”那也是很可貴的意見,就當它是閃亮的智慧火花。所有這些“有價值”的語言就是我們最期望聽到的聲音。
三、思索之三:改變評價體系,促進學生的最優化發展。
以往的評價以知識性為主的總結性評價為主,往往忽視了科學技能、科學態度等諸方面的評價。而此刻新科學課程的評價體系強調學生對過程的參與,主要是發揮評價的調控與改善功能,并在進行過程中不斷調控,最終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例如盤錦市的高峰教師介紹的評價方法:
1、個人評價。要用貼合本學科的評價語言,如:你真像一個小科學家、你的回答很有創意……
2、小組評價:(心得體會)采取互評的方式,充分提高學生的參與性。
3、班級發放表揚卡。在教學中多樣化的評價方法能夠參考教材的提議,也能夠借鑒其他教師成功的經驗,也能夠由自我、甚至是學生來制定,凡是有利于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評價方法都應得到運用。用新的教育理念來指導新科學的評價體系,才能到達科學課程的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那就是了解學生實際的學習和發展狀況,以利于改善教學、促進學習,最終實現提高每個學生的科學素養的課程宗旨。
四、思索之四:加強課后反思,要從自我所授的課中悟出一些新的發現。
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反思自我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的得失與成敗,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分析和審視,才能構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本事,才能不斷豐富自我素養,提升自我發展本事,逐步完善教學藝術,以期實現教師的自我價值。
第一、要反思教學過程是否存在著“內傷。”
要反思自我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謂的“好課”標準:教學環節中的“龍頭”、“鳳尾”、“銅腰”個個精雕細琢,教學手段中的“電媒”、“聲媒”,一個不能少;學生討論熱熱鬧鬧,回答問題對答如流。這種“好課”似乎無懈可擊,但有沒有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小組合作學習有沒有流于形式討論是否富有成效有沒有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的變化學生的創造性何在對這些“內傷”必須認真回顧、仔細梳理、深刻反思、無情剖析,并對癥下藥,才能找出改善策略。
第二、要反思教學過程是否存在“偽探究”
有的探究性學習只表此刻問題的探究上,只要教師拋出一個問題,幾個學生立即圍成一團分組討論,也不管小組成員的組合是否合理,問題的價值是否有討論的必要;待幾分鐘后,教師一聲擊掌,學生的討論戛然而止;再由小組中的“老面孔”優等生發言。至于其他學生,尤其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討論時是否真正心到神到力到是否真正學會了應當學會的方法、技能、知識就不得而知。這種“神散形未散”的“偽探究”掩蓋了個性之間的差異,甚至會剝奪部分學生的獨立思考、質疑、發言的權利。那么到底解決了多少“疑難病癥”又有多少學生真正參與、體驗了學習的歡樂、獲得心智的發展呢?
以上是我在聽課過程中的一些心得,當然,要做好這些,需要我個人的不懈努力。在今后的工作過程中,我會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來充實自我的大腦。此次的聽課對于我來說十分的重要,至少它告訴我再上科學課的思路。我十分感激也十分幸運參與了這樣一次活動。
教學心得體會3
所謂的教學包括“教”和“學”兩方面的資料,教說是教師傳授知識的過程,學講則是學生主動理解知識的過程。所以,如果教師想要一節課完成的有效率、有質量,就必須保證“教”與“學”緊密的聯系起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便要充分的發揮主導作用,才能帶動學生的課堂進取性,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才更加牢固、更加靈活。這其中蘊含著很多技巧,需要教師來不斷摸索、學習。如何在課堂中調動學生的進取性?
1、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親其師,信其道。”此刻的中小學生在某些方面來說,十分單純可愛,他們喜歡一門課往往是從喜歡這門課的任課教師開始的。所以,教師應注重自我的知識修養,廣泛涉獵各科知識,做一個“雜家型”的教師;同時,還應注意錘煉自我的教學語言,努力構成自我的教學風格,做一位時尚、知性的教師,知識面廣,潮流感強,與學生交流起來沒有代溝。僅有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有的放矢地幫忙學生,才能深入了解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從而讓學生喜歡你,從而愛屋及烏,愛上你的課。
2、創造一個簡便愉快的學習環境
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是教師注入式,課堂上教師是主宰,總是向學生灌輸,學生始終處于消極、被動的學習地位,沒有什么簡便、愉快而言,因而也就無興趣可談。課堂環境如何,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極大,教師的職責在于為學生創造簡便、愉快的學習環境。其實,學生喜歡啟發式教學,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造自由、民主的教學空氣,鼓勵學生自由地、創造性地發表各種見解。小組討論,課堂辯論,情景再現等多種活動培養著學生思維的火花,情感的幼苗,增長著知識,提升著本事,從而也提高了學生課堂學習的進取性。
3、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充滿情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懂得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教師引導學生學好的關鍵。為了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進取性,教師應根據學情和教學資料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一個精心的設問,一個及時的鼓勵,一個動聽的故事,一個巧妙的板書等等,這些都在實際教學實踐中起到過事半功倍的效果。創設情境激發情感,本來就是訓練資料之一,每一位教師都要練就這身硬功夫,從而提高課的魅力。
4、善于創設問題激發學習興趣
課堂提問,是教師與學生最好的交流方式,經過提問,教師能夠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景,學生也能夠很好的融入課堂。教師要善于課堂提問,讓學生從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訓練學生的思維過程,從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營造一種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充滿信心,變被動學為主動學。教師應當做到:
1)多點鼓勵,使學生不再猶豫,大膽的說出自我的答案。
2)多一點重復,使學生體會題意。
3)多點觀察、隨時注意學生的表情變化。
4)多點理解,使學生融入課堂。
5、善于傾聽學生的回答
在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認真聽一聽學生是怎樣回答的,不能隨意去否定學生的回答,因為教師畢竟是成年人,其思維方式不能與學生等同,有時學生的思維會超過教師的思維,會產生奇特的而新穎的想法。所以,要尊重每一個學生,要理解學生的世界,對學生的回答不能輕易下結論,可引導、幫忙,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又滿足了孩子的求知欲。
6、用微笑和鼓勵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新課程提倡的教學理念是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作用在于喚醒、鼓勵學生。教師要想法設法鼓勵學生全體參與,給一些勉勵的語言,啟發他的求知欲望,做到師生的雙邊互動活動和諧進行。教師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不但“學會”知識,并且掌握“會學”的本領和方法,從而使學生想學、愛學、樂學、會學,學生就會在成功的喜悅中,在以后的應用中就會養成自我學習的好習慣,在歡樂中應對每一個學生,良好的評價語言能使學生得到心理上的滿足,愉快地理解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7、利用多樣的多媒體教學工具,提高課堂時代感
人所獲得的信息絕大部分來自眼睛,其次是耳朵,再次是其他感覺器官。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的授課一味地靠講,學生的視野局限于黑板的篇幅,往往只能從局部分析教材。而多媒體將電、光、形、聲多種媒體組合起來,改變了傳統教學的單調。多媒體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多媒體工具,能創設情境、激發情趣,開發潛能、培養創新,提高課堂質量,有利于優化課堂教學。很大程度上,課件教學能有效地幫忙學生從知識體系上掌握教材。
課堂中學生的回應對一堂課的成敗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只要教師們肯為自我的課堂花心思,必須能夠收獲滿意的課堂效果。
教學心得體會4
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應如何選擇體育教學方法我們認為,體育教學方法的選擇應遵循體育教學規律,以現代教學論思想和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教育學、心理學基本原理為基礎,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具體應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選擇。
1、根據教學的目的任務進行選擇。
體育教學方法的選擇必須從教學的目的任務出發,在研究新授課,復習課,還是綜合課,考核課,室內課,還是室外課的前提下,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比如新授課,一般采用完整法與分解法、語言法、直觀法等。又如復習課,可采用練習法、預防與糾正錯誤法、游戲法和比賽法等。
2、根據教學內容特點進行選擇。
體育教學資料是教學方法的直接性對象,選擇教學方法,必須根據教學資料、性質、特點、難易程度、前后的聯系等進行選擇。如對技術動作相對較復雜的動作,可先采用分解法進行教學,然后逐歩過渡到用完整法進行教學。而對技術動作結構相對獨立,動作細節緊密的動作,就不宜采用分解法進行教學,否則就會破壞動作的完整性,影響教學效果。
3、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景進行選擇。
學生是體育教學方法的實施對象。所以,選擇教學方法必須從學生的身體素質及運動本事、體育基本知識掌握的程度、知識儲備、運動技能的水平、年齡特點、個性差異、心理狀態出發。低年級學生的運動本事及體能狀況相對較差,興趣易發生多變,注意力不能堅持持久,思維以感性直觀形象為主。所以在選擇教法時,應以直觀法、游戲法和比賽法為主,并要注意教學方法的變化,以培養和激勵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和動機。初中年級學生的體育學習行為習慣逐步養成,認知水平有所提高,體育基本知識、體能和運動本事及運動經歷有了較大的發展,注意力也有了較大的提高,對體育學習也有了必須的主動性。
所以,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把直觀法、語言法等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加以運用,以提高體育教學的效果。高中學生的抽象思維本事有了很大的發展,體育的基本知識、體能和運動本事、運動經歷有了很大的發展,學生學習體育的進取性和主動性進一步加強。所以,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宜采用語言法、練習法等教學方法,并有機地把探究學習、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滲透到體育教學中,以發展學生獨立獲取運動技能、技巧的本事以及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本事。
4、根據教師本身的素養條件進行選擇。
教學方法的選擇,僅有適應教師的素養條件,才能為教師所掌握,才能發揮其作用。有的教學方法雖好,但教師缺乏必要的素養,自我亦駕馭不了,仍然不能在體育教學的實踐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如直觀法是體育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如果教師不能正確掌握示范的目的、示范的時機、位置與方向,并很好地和講解相結合。那么,最好的直觀教學法也不會在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學心得體會5
世界教育改革與發展核心的理念之一是“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然而現今,很多時候,我們的教育使得很多學生厭惡學習,不善學習。一談起學習就焦慮不安。異常是應考這根指揮棒在牽著教師與學生的鼻子走。使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吃力,以致教師與學生在精神層面都得不到那種學習歡樂的享受。但現實總歸是現實,這種現實目前還不是我們教師個人所能改變的,那唯有的,我們僅有改變我們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策略,使我們的教學變得更簡便,令人最滿意,工作更有效。
經過對《有效教學》這本書的學習,它給我帶來驚訝不己的好消息。它講述了教師怎樣經營好課堂的秘訣,啟迪我們怎樣進取學習和負職責。書中用簡潔的筆墨描述了很多教學策略,這些策略完全體現了培養學生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發展性,啟迪了一種新的教育理念與模式。
對于奮斗在一線的教師來說,無論是舊的,還是新的教育理念與模式,都是經過教師自身的教育理念而表現出來。所以經過《有效教學》的學習,我的心得一是認清我們真正的教育理念。記得一個故事,說一個人看見三個泥瓦匠在干活,就問他們在干什么,他得到了三個回答,第一個說我在砌磚頭,第二個挺起身,十分自豪地說,我是全國最好的泥瓦匠,第三個說“我在蓋大教堂”。他們三個人的回答,正好代表了三種人的心態。
第一種人就是賺工資,養家糊口的那種,我們身邊充斥著很多這樣的人。第二種人則是十分麻煩的一種,他們往往在自我的專業領域里面十分優秀,但要命的是他們陶醉于自我的領域,拒絕研究所有自我不熟悉的領域,從而即狂妄自大,而又十分虛弱,十分難合作。第三種人,他能夠準確明白自我工作的最終意義,從而將自我的勞動有機地結合到其他人的勞動中去,實現一個輝煌的目標。我們的教育理念十分重要。可能在講話中,我們會流利地運用著“素質教育”“以學生為本”,但在實際教學中繼續著早已習慣的應試教育,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行為。經過學習,教師的這種口是心非,進取性與創造性被激活了,新的教學理念與模式具體化為教師能夠理解并付諸于真正實施。
從《有效教學》中學到課堂教與學互動的實用策略是我的心得之二,這個課堂策略,促使學生能進取參與教學。這些策略使教師不再需要用物質刺激和獎懲的辦法迫使學生去學習,教室變為所有人進取向上的學習場所,完全貼合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到達輕而易舉讓他們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知識之中,這是無價之寶,并且不斷地構成他們的人生觀,并且培養出最完美的人生,這些策略使我們的教學并沒有脫離學校的日常安排,反而使課堂呈現出全新的活躍氣氛。
我是惟一的,我的學生也是惟一的。學校、教師是孩子成長的橋梁,培養自尊,有自信,朝氣蓬勃,助人為樂,敏于合作,勇于進取,不怕失敗,迎接挑戰的新一代人材,愿我們把一切有效的革命學習到底。
教學心得體會6
在七年多的工作和專業學習中,陳豐教師作為我的指導教師給了我十分有效的指導和很大幫忙,讓我在從新教師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教師的路上走的更順利,少走很多彎路。
在學校舉辦的教學大賽中,陳豐教師在有關如何引入,如何過渡,如何把每一句語交待清楚,及課堂教學過程的安排等方面進行了耐心有效的指導,尤其是在創新點上不斷的否定我的不適宜的想法。
在教研組會評課活動中,陳豐教師的發言總能把我們的評課提高層次,讓我們新教師從更專業的角度評價一節課,并且這也促使我們在個人的教學備課活中進取學習了解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活動中注意用到新的教學思想,并有意識的體會理論在實踐的踐行。
新教師的成長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聽有經驗的教師的課,由于課時的安排,幾乎陳豐教師的每節課都是有新教師聽課的。作為教了七年多的教師,我的感受是有教師聽課會對授課教師有必須的影響,可陳豐教師從來對此沒有說過什么,并且還抽時間去聽新教師的課,聽完后會在提出十分專業和中肯的意見。每次聽完陳豐教師的課都感覺收獲很大,慨嘆原先課是能夠這樣上的。陳豐教師能把對學生的德育教育融入日常的政治課堂教學中,是我十分想學習的,對此陳豐教師也給我們意見平時要多積累,自然就會用這樣的教學方式了。在此過程中我能看到自我作為教師的優勢和不足,自覺投身于終身學習,不斷提高自我的專業發展水平。在主動學習中,能進取吸收和借鑒先進教育理念,注意研究學生的身心特點、認知規律和心里需求,能找準學生的興奮點,從而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不賁不啟,不悱不發,是陳豐教師在聽完我的課給我的意見,體會這句話,我發現了自我課堂上的不足,在以后的課中,十分注意給學生思考的空間,這使我走出了以前上課的誤區,也改變了以前認為上課就是簡單重復的看法,對課堂教學有了新的認識,也更加熱愛教書育人的工作。陳豐教師對新教師的工作做了很好的指導,并且給我們樹立了十分好的榜樣,讓我們這批新教師學會如何幫忙同事,如何建立一個良好互助關系的工作團隊。
教學心得體會7
我作為一個年輕教師,參加工作一年半來,在學校領導和老教師的關心和幫忙下,不斷地總結教育教學的經驗和教訓,使自我的教育教學潛力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提高。工作這些年以來,在教育教學方面也有一些心得體會,現總結如下:
一、以身作則,樹立威信
教師要與學生平等對待,建立一個平等的師生關系。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要嚴格要求自我,自我首先做到。這樣,學生才能信服,才能樹立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所以,教師要以身作則,樹立威信,才能給學生以榜樣的示范作用。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育學認為:“教學活動既是以傳授知識和吸收人類間接經驗為主的實踐活動,也是特定的情緒中的人際交往活動。”所以,每一節課都是師生雙方情感體驗的過程。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尊重學生,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情感基礎。在工作中,我以真誠、平等的心態與學生相處,我的真心換得了學生對我的誠意。在孩子心中,我不僅僅是教師,更是一位能夠信賴的大朋友。他們愿意把心里話對我講,學習和生活上有了困難愿意向我尋求幫忙,課堂上,在對聯知識的探索中,課堂氣氛既嚴肅又簡單,大家用心思考,踴躍發言。甚至已經下課了他們也經常圍著我問這問那,從孩子們的神情和言談中流露出他們對知識的喜愛與渴求。在實踐中我也體會到,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轉化成學生學習的動力,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可激發學生產生自信、自強、奮進向上的決心。
三、教學形式要多樣,激發學生興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能老采用一種教學形式,這樣可能會使學生感到沒有新鮮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容易在課堂上開小差。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應利用各種教學方式方法,使教學過程形象、生動。除了利用多媒體教學外,在上課時,為了激發學生興趣,我會將全班分為若干組,每組有小組長,進行比賽,比速度,比成功率,比美觀,這樣,學生們在“玩”中就自然學到了東西。教學經驗證明,經常變換教學形式,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用心性和學習效率。
四、教師要學會傾聽
教師要學會傾聽,善于傾聽。傾聽本身就是褒獎對方談話的一種方式,是接納對方、尊重、理解對方的具體體現。你能耐心聽別人傾訴,就等于告訴對方你的態度,無形之中會提高對方的自尊心、自信心,加深彼此的情感交流。因為傾聽能使教師走進學生心靈、了解學生內心需要;傾聽,將使我們教師更虛懷若谷,博采眾長,銳意進取,內涵深厚。在傾聽中師生理解溝通,最終實現教學相長,課堂教學就有了靈性。
以上就是我參加教學工作以來的心得和體會,在教育教學上仍然存在著眾多的不足,可是我會繼續努力,不斷迎接新的挑戰。
教學心得體會8
作為青年教師,學校為了使青年教師迅速成長,特地進行了青年教師與老教師師徒結隊的活動,我和陳校長結對幫扶,經過不斷的優化教案設計、優化課堂教學過程,使我在自信心、意志力、生活態度等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現將一個多月來的結對幫扶工作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教學方面
初登講臺時,我上課的時候雖然能很流利的把本節課知識講授完,但就好像一個人在表演一樣,我似乎忽略了學生的存在,講課時不能面向全體學生,并且組織課堂的本事也不是很好,在陳校長的幫忙下,我有了很大的提高。異常要感激的是陳校長,他每次都會把題目講解得十分透徹,分析各種情景,從多角度進行觀察,有時會從學生的角度問我一些看似簡單問題讓我回答,常教我要善于從學生角度去思考問題,講解新課時要和學生一齊去探索思考。讓我明白要搞好教學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認真鉆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深入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內在邏輯,明白應補充哪些資料;深入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出現的困難,及時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精心設計教學方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2、精心組織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堅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了,克服了重復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布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3、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后輔導工作。高年級的學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本事,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抄襲作業,針對這種問題,就要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并使這一工作貫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忙工作,尤其在后進生的轉化上,對后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比如,從贊美著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4、進取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采眾長,提高教學水平。聽課是提高自身教學本事的一個好方法,新教師僅有多聽課才能夠逐漸積累經驗。所以對每一次聽課的機會我都十分珍惜。這一個月,我聽了十多節課,逐步掌握了一些駕馭課堂的技巧。我聽完課之后,把那些教師上課時講到的記在聽課記錄上,然后對我自我的備課設計進行參考,將其他教師很多優點和長處應用到我的課堂教學當中去。
5、及時做好課后反思,加強課堂教學效果。
都說反思是青年教師成長的飛躍。開始我還不太清楚反思的真正含義,還是王教師在指導我寫教案的過程中發現了我的這一問題,并及時幫我弄清了反思的資料及意義。所謂反思是指新教師應善于總結學習及實踐中取得的成果和出現的問題,不斷調整自我的知識結構,實踐方式,以獲得持續的終身發展,到達成長的質的飛躍。
二、管理工作方面
經過陳校長的指導,讓我明白學會管理不僅僅是班主任的工作,也是代課教師必學的功課,我們僅有合理的管理好學生才能引導學生更好的學習這門課程。
當教師全身心地愛護、關心、幫忙學生,做學生的貼心人時,師愛就成了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推動學生自主學習。正因為有了師愛,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學生才樂于理解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份春華,一份秋實,在這短暫的一個月里,我在王教師的指導下,漸漸適應了教學環節,可是在某些方面還有缺陷,可是我相信如果我緊緊把握好王教師的教導,多向王教師請教,我能夠做得更好!
教學心得體會9
默默從事教學以來,一向以為“在其位,謀其職”就是把書教好,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教育學生作一個品行端正的人。培訓期間聽了幾位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我大受啟發。霍懋征教師“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座右銘;盤振玉教師的“一切為了大瑤山的孩子”的話語;林崇德教師要“培養超越自我值得自我崇拜的學生!”幾位優秀教師的事跡深深將我感動。同樣是平凡的人,他們于平凡中見偉大!這正是我畢生的心愿,在平凡的崗位上,象他們一樣,將愛的陽光灑向所有因我們而幸福的人!
經過學習體會如下:
1、教師必須有高尚的品德。
教師職業的最大特點是培養、塑造新一代,自我的道德品質將直接影響下一代的成長。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既要把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又要用自我的高尚人格影響學生、感化學生,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長發展。因而教師必須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純潔完美的心靈。在工作中,教師要安貧樂教,甘于奉獻。必須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將自我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實踐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說的“捧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2、教師對學生要有一顆慈母般的愛心。
教師對學生慈母般的愛心應來自對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對教育事業的強烈事業心和高度職責感。教師的母愛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徹底地化解學生的逆反心理和對抗情緒,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如像母親一樣,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幫忙學生,對差生不嫌棄,不歧視,給他們多一點愛,就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進取性,使其在學習上有無窮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師的成功經驗都證明了母愛力量的神奇作用。
3、教師要不斷更新充實自我的學識。
博學多才對一位教師來說當然很重要。因作我們是直接應對學生的教育者,學生什么問題都會提出來,并且往往“打破沙鍋問到底”。沒有廣博的知識,就不能很好地解學生之“惑”,傳為人之“道”。但知識絕不是處于靜止的狀態,它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每時每刻都在日新月異地發生著量和質的變化,異常是被稱作“知識爆炸時代”、“數字時代”、“互聯網時代”的今日。因而,我們這些為師者讓自我的知識處于不斷更新的狀態,跟上時代發展趨勢,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資料和方法,顯得更為重要。否則,不去更新,不去充實,你那點知識就是一桶死水,終會走向腐化。
經過學習,我深知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對學生要有慈母般的愛心,且不斷更新、充實自我的知識,做到與時代同步,才能培養出貼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這幅教書育人的重擔。作為一名教師,我認為在今后工作中首先應當以優秀教師為榜樣,學習他們獻身教育,甘為人梯的崇高境界。學習他們以德立教、愛崗敬業、忠于職守,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真正熱愛教育事業,以教育為歡樂,熱愛自我的工作崗位,扎扎實實地干好自我的本職工作,把全部的愛獻給教育事業,獻給我們學校的學生們。
其次,要熱愛學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會以優秀教師為榜樣,滿腔熱情地投入到自我的本職工作中去,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愛不應當是掛在嘴上,也不應當是膚淺的凡事包辦,而應當深入到思想落實在行動上。家長把子女送到學校我們有職責把學生教育好、保護好、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教師的愛護下和教育下健康的成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以求真務實的作風和嶄新的精神風貌,向優秀教師那樣努力工作,不求索取,以奉獻為榮。進取進行“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探索,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對他人寬容一些,多與人為善,與己為善。做到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做一個坦坦蕩蕩的人。腳踏實地、不為名所累、不為利所趨,立足自我的崗位,努力工作和學習,以實際行動為我們學校的發展貢獻自我的力量。
教學心得體會10
如今,教師這職業還是深得社會人士的尊敬的。家長們將孩子送進學校,便將自我的期待也一齊送了進來。對方賦予信任,校方賦予職責。做為教師,該怎樣應對這種特殊而平凡的職業經過學習了我從中學到了以下幾點:
一、樹立信心,與生同樂
“要讓教師感受到教育的歡樂,關鍵是要幫忙教師樹立對教學的信心。”確實,作為一名新教師。最害怕的就是管不住學生,上不好課。不是懷疑自我的本事,而是怕對學生的把握不夠,我愿意教,他們會愿意學嗎文章中提到“僅有讓學生覺得學習的歡樂,課堂的歡樂,教師才能教的歡樂……僅有步入了上述的良性循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才能享受到教育的歡樂……與學生歡樂相處,是教育成功的關鍵!”看來,僅有樹立信心,才能自然發揮,與生同樂才能成功教學。
二、端正主角,循序漸進
“僅有我們這些教師不再將教學看成工作或職業,而是進取成為道德典范的時候,我們才會認識到對職業生涯中一些小故事的持續性的反思是多么重要。”學校總會布置很多文章任務。很多教師覺得苦不勘言,每一篇論文如同難產。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自我也會碰到這樣的情景吧。但如果我能持續生活中的小反思。那么我的論文也就迎刃而解了。真愛自我的職業,在學習上循序漸進,在教學中循循善誘,但若不聯系實際,紙上談兵,那一切也只能是空話,痛苦的是自我。
三、“讓素質教育看的見”
鮑寅初的講話中說“教育的目標是培養人。”藝術課也是素質教育的重頭戲。作為音樂教師也是職責重大。自從提倡素質教育后本來人人能夠搶,不被家長學生重視的藝術課就一下明朗起來。但還是存在偏見的,我個人認為偏見的本身還是在于藝術課的本身。“加強素質教育”口號是喊出來了,但總要看到效果吧。沒有效果就得不到社會的認同,也就永遠只能停留在口號、分析、推想的表面工作上。怎樣能效果要靠教研領導班子和一線教師還有學生的配合,最好是全社會的配合。“理解萬歲”,我期望家長們能真正的理解素質教育,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做出效果給他們看見。
新世紀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使我們在教育戰線工作的人感到欣慰的同時,更感到了壓力。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必須要加強自身學習,提高自身素質。這次“十五”師訓把“現代教育理論”作為必修課程之一,在自我認真研讀以后,真的感到這一決定是十分正確的,的確如前言所說,選取的文章是目前全國教育理論專家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方面的精華,既有超前意識的思考,也有從現實出發的呼喚。
作為一名教師確實應當全面掌握本專業知識及發展動向,同時還必須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高尚的師德修養。否則就很難適應新世紀的教學需求。教師、教書育人,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勞動的知識性、專業性、藝術性、創造性、復雜性、長期性和示范性的特點,決定了教師素質構成的特殊性。教師的素質包括身體素質、文化知識素質與心理素質等。熱愛學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教師的愛就更加困難,所以在愛的教育中要注重藝術,掌握方法,把握時機。
付出了愛,學生總有被感動的時候,一旦他們從心底里產生震撼、自發的產生進取向上的精神,這時再加以引導,就有水到渠成的感覺。在讀《新時代教師的法制觀念與師德修養》這篇文章時,有很多感觸,更有很多收獲。“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是對師德的高度概括。“師愛”是教師對學生無私的愛,是師德的核心即“師德”,實踐證明教師僅有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才能去精心的培養學生,僅有情誼厚,才能認真耐心、細心地對學生進行教育。熱愛學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教師的愛就更加困難,所以在愛的教育中要注重藝術,掌握方法,把握時機。
教學心得體會11
在十多年的從教生涯中,我深刻地感受到教師這一職業是神圣,我的思想認識也在不斷地學習中提高、成熟,對教育事業的感情也逐漸濃厚。近期縣教育局開展暑期教師集訓活動。在這次學習活動中,我認真學習了《新時期教師職業道德》、《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中小學教師十不準》等。經過學習,我對師德師風教育的意義有了更明確的認識。對照《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中小學教師十不準》要求,我認識到教師是“人師”,教育本身是以人格培育人格,以靈魂塑造靈魂的創造性勞動。下頭,結合自我教育教學工作談一點體會:
一、要熱愛教育,獻身教育。
首先,要熱愛教育事業,要對教學工作有“鞠躬盡瘁”的決心。既然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我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進取進取,開拓創新,無私奉獻,力求干好自我的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斷的挑戰自我,超越自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豐富自身學識,努力提高自身本事、業務水平,嚴格執行師德師規,有高度的事業心、職責心、愛崗敬業。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樹立正確的人才觀,重視對每個學生的全面素質和良好個性的培養,不用學習成績作為唯一標準來衡量學生,與每一個學生建立平等、和諧、融洽、相互尊重的關系,關心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努力發現和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在優秀品質,堅持做到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正確處理教師與學生家長的關系,在與家長聯系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學生發展的方法、措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科特點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激發他們的學習進取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要做到“三心俱到”。
崇高的師愛表此刻對學生一視同仁,絕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績區別對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愛心、耐心、細心,”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時時刻刻關愛學生,異常對那些學習特困生,更是要“異常的愛給異常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過激,對學生要有耐心,對學生細微之處的好的改變也要善于發現,并且多加鼓勵,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注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三、要進取進取,提高業務素養。
有句話說的好,沒有學不會的學生,僅有不會教的教師。這就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完善自我,以求教好每一位學生。怎樣提高自身素質呢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與時俱進,孜孜不倦的學習,進取進取,開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嚴謹治學,誨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積薄發,時時刻刻準備著用“一眼泉的水”來供給學生。
四、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學生都歡模仿,將會給學生帶來一生的影響,所以,教師必須要時時處處為學生做出榜樣,凡是教師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我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我堅決不做。嚴于律已,以身作則,才能讓學生心服囗服,把你當成良師益友。
五、終身學習、不斷進取是師德的升華。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和技術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每個人都會面臨落伍的危險。研究證明,一個科技人員應用知識的總量,大約僅有20%是在傳統的學校學習中獲得的,其余80%是在工作和生活中為適應需要而獲得的。在科學和技術發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經常處于學習狀態,人們的知識結構很快就會落后于實踐的要求。所以,教師必須轉變學習觀念,確立邊學邊干、邊干邊學、終身學習、不斷進取的觀念,堅持繼續學習,堅持終身受教育,與時俱進,不斷充實自我,才能獲得生存和自我的社會位置,實現自我作為教師的人身價值。
總之,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從思想上嚴格要求自我,在行動上提高自我的工作職責心,樹立一切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提高自我的鉆研精神,發揮敢于與一切困難做斗爭的思想和作風。刻苦鉆研業務知識,做到政治業務兩過硬。用一片赤誠之心培育人,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人,用崇高的師德塑造人。僅有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道德素養,才能培養出明禮、誠信、自尊、自愛、自信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此外,教師既要善于汲取民族精華并賦予時代精神,還要善于吸收古今中外的先進經驗和優秀文化,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既教書又育人,培養學生勤學好問、勇于創新,既打好科技素質基礎,又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教學心得體會12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于孩子們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為:傳道、授業、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教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中教書的一面,而我們日常掛在口頭上的“為人師表”則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學生在學校里學習,既受同學的影響也受教師的影響,而主要是受教師的影響、學生愿意接近的教師,比學生不愿意接近的教師,對學生的影響要大。作為教師,你要把學生培養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學生成為有道德的人,就要讓學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對學生產生更大的影響。所以,我們自我就首先要成為有道德的人。這是我加入教學教育工作領域來感觸最深的。僅有大家相互信任了,才能更好地幫忙學生提高成績,做一名合格的教師。經過培訓,有了以下心得體會:
一、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是歷史賦予我們的新使命新課程改革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提到核心位置,這是適應教育面向未來的重要舉措。前人曰:“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新則中國新,少年提高則中國提高”。決定中國未來發展命運最重要的因素是此刻學生的綜合素質,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歷史職責就落到了廣大教育者的肩上。
作為物理教育工作者應更加重視學生綜合本事的培養,必須改革妨礙與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本事不相適應的教育手段和體制,不斷更新教育觀念、采用新的教育模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把物理知識的“教”和“學”放到一個新的“三維坐標系”中,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我們物理教師僅有具備“四會”即“會說、會教、會研究、會指導”的本事,才能適應我國基礎教育新一輪的教育改革,為我國培養合格的四有新人。
二、貫徹新的教育理念,自覺實施教育改革
(一)走進新課程
在新課程中教師的教學不僅僅是教學生“學”的過程,更是師生交往、進取互動、共同發展的活動過程,課程的實施不僅僅是知識傳遞的過程,更是本事創新與提升的活動。
1、自覺貫徹新課程標準
多年物理教學行為和習慣使我們擺脫不了原先物理教學大綱對我們多年的影響,因為舊教學大綱對教學資料的規定是硬性的,它嚴格規定了知識點及各知識點的準確的要求,對于沒有到達大綱要求和超綱有十分明確的界限。而新課程標準對物理資料的規定則比較廣泛,很多情景下對知識的學習沒有給出硬性的規定,給教師留下了更多的自主空間,讓不一樣的教師根據各自的不一樣特點去創造性的開展物理教學,同時由以往重一維目標向三維目標轉化,使我們在學習的道路上有了新的“航標”,更加堅定了我們投入學習的信心。
2、自覺適應新教材的變化
新課程標準的精神是,“改變學科本位的觀念”,可是分強調物理學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這樣,編者在新教材資料順序的安排上就有了必須的自主性,能夠從三維的課程目標和學生的興趣出發做出決定,所以人教版教材順序做了一些調整,如把“電學”放在了八年級,而“力學”放在了九年級。新教材一些章節把老教材一章的資料捏合成一節,而對電阻的串并聯,二力的合成,電荷,靜電等問題,新教材卻沒有體現,這些變化都體現了教材編寫指導思想的變化。可是這些變化卻讓我們教師覺得十分不適應,到底怎樣教呀老教材中有的資料而新教材沒有體現的是否還要給學生加進去,如不加進去,學生做題是否順利,考試會不會考另外,新教材課后習題過少,社會調查、網上搜集、布置作業感覺困難等。此刻看來我們教師對教材的這些不適應,主要來自于自身對教材的理解、把握和鉆研的不夠。經過兩年的教學實踐,我們充分理解了新教材編者的意圖和變化。
3、自覺使用新的教學手段
隨著教育改革的前進和現代信息化技術的提高,教育設備的配備越來越現代化,尤其是課堂教學進入了一個現代化的領域中。教學多媒體的應用已經是現代化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再加上五彩繽紛的多媒體課件制作軟件或現成的課件,為課堂多媒體教學注入了活力。多媒體教學利用豐富逼真的圖象,生動形象的動畫,優美動聽的音樂,虛擬的實驗場景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思維的發展。尤其是人機互動為課堂教學的高效率、大容量,為愉快教育供給了技術的保證。
4、自覺更新教育理念
教育的現代化時代已經來到我們面前,作為多媒體,它對于教學的實用性和重要性已經是顯而易見。多媒體教學是教育的需要,時代的呼喚。增強時代意識,認真把握“教育現代化”這一理念,讓我們的教育步入“數字化”的天地。
5、自覺嘗試教學的新方法
在教學中我們嘗試了“做游戲”、“聽音樂”等各種活動,當然不是單純為了展示物理課堂的“多彩”,而是傳授物理知識,探究物理規律,同時我們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
(1)物理課上做游戲(如“雙耳效應”);
(2)物理課上聽音樂(聲現象、聲音傳播);
(3)物理課上學成語(如“震耳欲聾!”);
(4)物理課上學畫畫(如“顏色”);
(5)物理課上學數學(“平面鏡成像”的規律)。
每次上物理課,同學們總是喜形于色,樂此不疲,其根本原因是構建了多彩的物理課堂,不一樣程度地滲透了“改變學科本位的觀念”、“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等新的教學理念。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我們努力創設問題情境,提出相關的中心問題(此類問題一般學生往往不能立刻回答)。之后,經過一系列實驗和問題,交叉地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逐步來解決問題。例如,對于初中物理“奧斯特的發現”一課,經過演示實驗,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研究目標,即通電導體的磁場與哪些因素有關進一步引導學生親自參與設計通電螺線管的實驗。經過實驗探究、師生互動、信息交流,最終由學生小結歸納,解決提出的問題。這樣一系列的活動,激起了課堂教學中一個又一個的認知沖突,從而促使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結構。
教學心得體會13
小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在課堂教學中,通常的途徑可以概括為三種。
1、指明——嘗試
指明,是教師主動的指點、提示、說明。
嘗試,是學生照教師指明的那樣去試著做。
學法的掌握,如同知識的獲得一樣,有一個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不會到會的發展過程。開始,在很大程序上要靠教師在教給知識的過程中,主動明確的指點。諸如怎樣發言答問,怎樣執筆寫字,怎樣拼讀音節,怎樣觀察插圖,怎樣識記字形理解字義,怎樣讀詞讀句,怎樣組詞造句,怎樣說完整的話等等,都需要教師在向學生提出學習要求的同時,講明學習的方法。
不單對初入學無知少法的學生需要事先指明,就是中高年級已經掌握了一些知識和學習方法的學生,在進入較難的學習內容時,也需要事先指明。如運用中心句作段意的方法;連接段意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的方法,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分析作者寫作目的的基礎上歸納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也都要在第一次接觸這些方法時由教師事先指明。
但只有教者的指明,沒有學生的嘗試和運用也是不行的。只有結合學習實踐,運用指明的學習方法,進行反復多次的練習,收到預期效果時,才能說掌握了這種學習方法。
2、示范——摹仿
示范,是教者用教法為學生的學法做榜樣。
摹仿,是學生領悟到精當之處,并運用它學習新的同類的知識。
小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依據兒童善于摹仿的心理特點,無論是入學初期還是進入中高年級,都需要教師有意的、準確而明晰的給學生作出示范。把理解某類課文所采用的方法、步驟,把弄懂某人、某物、某事所設計的一系列思考問題,把突破某一難點、關鍵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推理的過程,展現在學生眼前,讓學生從教師教法中得到啟示,領悟教法的精當處,激發摹仿心理,進而用教師示范的方法去學習新的同類的知識,能起到“教法舉一,學法反三”的作用。
從“示范”到“摹仿”,和從“指明”到“嘗試”不同的是,這是一種無形的指導,是學生心理內部從感知到理解的活動過程,是通過看不見摸不著的思維活動來實現的。
3、回顧——概括
回顧,是自我發現,自我體驗,反省自身運用過的學習方法。
概括,是在回顧的基礎上,對學習同類知識運用過的學習方法,進行評價、加工,納入學法體系的總體結構。
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有的由教師指明后嘗試,有的由教師示范后摹仿,有的則既不指明、嘗試,又不示范摹仿,而是由學生自己去探索、創造。即便是教師指明了的,示范過的,有時學生還會修改某些部分,創造適合于自身特點的方法。一個學生,知識的基礎,個性的發展,大腦的功能,不盡相同,應當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尋求適合自身特點的不同方法。學有規律而無定法。符合學生個性特點的學習方法,往往是學生在實踐中自我探索的。有的學生學習的效果其所以特別好,除勤奮刻苦外,就是他創造了適合自身特點、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創造和發現的學習方法,比教給的學習方法管用得多。不少的學生,確實創造了許多好的學習方法,應當選擇時機,安排時間,引導學生回顧學習過程,反思運用過的學習方法,逐一分析、比較,剔除已經證實無效的學習方法,總結符合學習客觀規律的科學方法,經過整理,使一些具有創造性的正確方法能夠肯定下來。
從“回顧”到“概括”,同樣是一個掌握學習方法的完整過程。在回顧的基礎上必須及時概括。只“回顧”不“概括”,不能逐步組成結構嚴密的學法體系,零散的方法不能實現有效的遷移。
回顧——概括在教學中一般安排一個環節進行,有時也可運用開學法交流會,辦“學法集萃”專欄等形式進行。用集體活動形式,實行同學間的多向交流,不僅可以促使學生概括各自的學習方法,而且還可以促進學生不斷深入的探求學習方法。
從“指明”到“嘗試”從“示范”到“摹仿”,從“回顧”到“概括”,是一個辯證統一的掌握學習方法的發展過程。它們是相互依存,不能分割的。指明——嘗試、示范——摹仿、回顧——概括是三個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途徑,是由低向高,由淺入深的。要依據不同學習內容,不同水平學生的具體情況而選用。有時還可以相互滲透,交叉配合。
教學心得體會14
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數學上有提高,有進步,有收獲。更具體的說: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既要關注學生當前發展,同時還要關注學生的未來發展,可持續發展。
因此,學生是否有進步或是否有發展是衡量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主要標準。其內容包括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和諧統一發展,其核心是看學生是否愿意學、能否主動學以及怎么學、會不會學等。具體看是能否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能否強化學生在學習中的體驗;能否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能否鼓勵學生的合作交流。
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發展為本,構筑認知沖突,激發求知欲望;構建知識體系,達成教學目標;注重激勵評價,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從而構建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促進學生智慧的生成。
一、精心預設是構建有效課堂的前提
(1)解讀教材,定準目標。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預設的教學是盲目的,低效的,甚至是無價值的。教學內容是課堂教學的血肉和骨干,只有課前精心的準備,在課堂四十分鐘里才能經受住學生的考驗,才能有課堂上的有效引導與動態生成,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余。否則,教師會應接不暇,手忙腳亂。如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時,教師課前要了解到學生對圓有無直接或間接的認識,學生是否會用圓規畫圓。所以我在教學設計時教師沒有將用圓規畫圓作為重點,而是適當地把他們引領到更高的境界----如何畫指定大小的圓。
(2)彈性設計,夯實目標。
課堂的精彩生成需要一定的空間。因此,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應做到粗中有細,富有彈性。所謂的“粗”是指明確需要實現的三維目標,描述出課堂情景的大體輪廓,在各環節為學生的互動生成留下足夠的空間。所謂的“細”,也就是預想每個環節可能出現什么問題,學生可能產生哪些不同的思維,教師做到心中有數。如我在教學《小數的意義》時,為感悟0.2與0.20大小相等時,出示了一個平均分成100的正方形紙,其中20格涂了顏色,教師用一個問題“可以用哪個小數來表示?”讓學生在說理中弄清楚0.2=0.20,但它們的意義是不同的。這樣的預設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開放,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想象、思維獲取新知,這樣的學習不是更有效嗎?
二、調動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是構建有效課堂教學的重要途徑
在知識遷移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學生原有知識結構的概括。只有經過概括的知識結構,才能準確地辨別出新舊知識間本質上的差異或相似程度;也只有經過概括的知識結構,才具有穩定的、清晰的概念。而課堂有效教學的設計在于喚醒學生頭腦中的知識系統,與新知識產生聯系,激起學生探索規律的心向,進而達成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維目標的有機結合。
教學中,要改變以前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樹立全新的課程目標意識,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的課程功能,滿足學生學習數學的需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自主建構知識體系,并在自主建構中得到發展。
例如,在教學《長方體體積》時,學生對體積這一概念是陌生、模糊的,為了加強學生的切身感受,教師讓學生動手摸一摸空著的書包和放進書之后的書包,使得學生親身感受到物體是占有一定空間的,再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明白不同的物體所占空間大小就不同的道理。通過實踐,就把一個抽象的數學概念變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數學事實,而且創設的情境具有現實性,為學生提供了足夠的素材,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中來,這樣的學習活動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有利于學生自主建構知識體系。
再如,在教學判斷題“圓柱的側面展開后一定是個長方形”時,我把這道題交給學生討論,讓學生為自己的結論尋找足夠的證據。學生在翻閱書本、低聲討論后,自然分成了互相對立的兩組。爭論開始了,認為正確的同學提出,書上就是這樣說的:“把圓柱的側面展開,就可以得到一個長方形。”認為錯誤的同學提出,圓柱的側面展開也可能是個正方形,練習冊上就有這樣的題。認為正確的同學反駁: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所以展開后還是長方形。大家的意見開始趨于一致,認為這句話是正確的。這時有一個同學發表了不同意見,他認為圓柱側面展開后也有可能是個平行四邊形。他同時展示了他用紙做的圓柱側面,果然是個平行四邊形。受他的啟發,有的同學還提出:圓柱的側面展開后可能是個不規則的圖形。
其實,每個同學的判斷都有一定的道理,因為大家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所以有不同的看法。圓柱的側面如果沿著一條高展開,就會成為一個長方形;如果不沿高展開,而是沿著一條斜線或曲線展開,就會是平行四邊形或不規則圖形。我想關于這道題的對錯己不是最主要的問題了,重要的是教學的三維目標已經得到了彰顯。
三、注重激勵評價,促進學生主動發展是構建有效課堂的手段
由于傳統教育長期單純通過書面測驗、考試來檢查學生對知識技能掌握的程度,長此以往,在有意無意間泯滅了學生的好奇心,壓抑和扼殺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性。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我們越來越多地運用多種方式,綜合評價學生在知識與技能、創新和實踐、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變化和進步。教學中,我們要從多方面進行正確、肯定的評價,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獲得“在數學學習中不斷成功”的感受,從而嘗到“成功是成功之母”的樂趣。
例如,教學“圓的周長”時,學生積極地動腦、動手,探索出圓周長與圓直徑的關系,為計算圓的周長打下基礎。教師激勵道:“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國數學家祖沖之就發現了這個關系并計算出圓周率。同學們經過研究也發現了這個規律,你們真是當代的小祖沖之。”這樣的積極評價,如同助燃劑,對學生的學習活動產生了強勁的推動作用。
再如,教學“百分數的應用”時,授課教師在完成新授內容以后設計了這樣一道習題:有個工廠想招收一名技術工人,經過層層篩選,有兩名工人進入了最后考核階段。最后的考核結果是:在相同時間內,甲工人共完成零件80個,其中合格的有76個;乙工人共完成零件75個,其中合格的有72個。你能幫助經理做出決定:應招收哪名工人嗎?絕大部分學生通過計算甲、乙兩個工人加工零件的合格率(甲:76÷80×100%=95%,乙:72÷75×100%=96%),確定應招收乙工人。但也有學生是這樣想的:在相同時間內,甲工人加工了80個零件,乙工人加工了75個零件,這說明甲工人的工作效率高,因此也可以招收甲工人。這兩種想法都有道理,當時授課教師靈機一動,馬上說:“那好吧,如果我是老板,兩位工人都試用一個月再做決定。”這樣的評價,其實就是用數學語言與學生進行了很好的交流它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一,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四、關注學生生活中的“數學思考”是構建有效課堂教學的基本內容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數與形的五彩繽紛的世界里,數學教材已經從文本上實現了生活化,教師結合教材內容對教材進行創造性的處理,向學生揭示周圍世界的數學現象及其特有的規律性(如守恒性、對稱性、變異性)與內在美,學生就會體會到數學這個誘人的王國里,有許多數學現象需要細微的觀察,有數不清的問題要思考,要操作。同時教師把學生作為教學的基本出發點,將生活化的材料引入到課堂中。如“搭配”問題,你怎樣搭配早餐、怎樣搭配衣服等。這些都是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學生往往習慣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進行思考,這時數學教學就需要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思考的多樣性,引導學生經歷從生活經驗逐步上升到數學思考的過程。這樣,學生在觀察、思考中就能體驗到數學的樂趣。
總之,小學數學新課程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和諧、主動的發展,只要我們能準確的把握新課程標準,強化目標意識,積極自覺的促進自己的觀念轉變,就一定能實現構建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
教學心得體會15
為學習者終身學習與發展打下基礎。教學原則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尊重學生的個性與情感,引導學生積極運用學習策略完成學習任務。評價作為英語課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英語課程發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響,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決定外語課程改革的方面、力度與效果。
一、更新了教學觀念,重視教學評價的目標與功能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與發展,課堂教學的方式和方法發生根本的變化,而教師的教學理念也發生變化。過去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教師認真地講,學生靜靜地聽,強調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現在要求學生聽課的同時,有更多的機會去親自探索、操作和實踐。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運用知識,形成了一定的英語交際技能,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合作、歡樂中學到知識;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通過評價,使學生在英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展;使教師獲取英語教學的反饋信息,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適當的調整,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使學校及時了解課程標準的執行情況,改進教學管理,促進英語課程的不斷發展與完善。
二、評價的激勵作用,更新了簡單、枯燥的教學方法
新理念猶如春日里的陽光,給我們的教學改革帶來了溫暖和活力。在傳統的教學中,較為普遍的現象是課堂氣氛的沉悶,教師照本宣科滿堂灌,一節課下來教師講得累,學生瞌睡,教學效果極差。經過培訓班的學習,認識新理念的課堂較之傳統課堂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活”,課堂充滿了生命力,呈現出了生氣勃勃的精神狀態,思維活躍,情理交融,師生互動,興趣盎然。英語課,作為一種語言教學。它的過程實質上是一個語言感受、文化感受、生活體驗和情感體驗的過程。在新理念的指導下讓英語課堂活起來。活教。教無定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不拘一格,綜合學生、教材、教法及自身的特點,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強化學生的自信,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的語言潛能。
教師要充分備課——備學生、備教材、要體現英語課堂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創新性,永葆英語課的新鮮、有趣,切忌“為法所縛”、“照本宣科”。在教學中要本著用愛心、熱心、耐心、同情心,求新、求活的原則,不光要教語言,還要教方法,教做人,要體現出教學的靈活性、多樣性。活學。以活教帶活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樹立教是為了不教的思想,改過去死記硬背的機械性學習為合乎語言學習規律和小學生年齡、生理、心理特點的自主性學習,使眼、耳、鼻、舌、身、意全員參與,交替互動;開發學生聽、說、讀、寫、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教學評價的實施與運用
學會了創設情景,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肯定性的激勵評價能夠更好地溝通師生感情,融洽師生關系。教師是根據小學生好奇活潑、善于模仿的特點,在備課中根據教材的結構,教師通過認真思考、精心設計對不同的內容創設不同情景進行教學。如:游戲、對話、表演、歌曲、歌謠、扮演角色和直觀的教具等。為了創設有利英語學習的情景,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對不同的內容創設不同的情景,注意運用正確的評價方法,如:.及時給予表揚,這時,學生一定會受到鼓舞。努力讓每一位學生都走向成功,即使是一個小小的成功,也會增強人的自信心和熱情,激勵人們去追求更高的目標。如教學三年級上冊的英語let’slearn部分,我在教學中創設了各種真實自然的情景,并以連環畫的形式出現。目的在于分散教學難點,循序漸進,便于表演。符合兒童的特征就是愛玩、好表現自己。因此,用表演和游戲的形式來進行交流和學習。在表演中教師既是導演,又是演員。
1、語言的示范性表演,用自制的木偶配以不同的聲音進行,或以邊畫簡筆畫、邊說的方式進行。
2、語言的鞏固性表演。可在雙人或四人小組中進行。為了激勵主體學生參與,可將頭飾或名片卡貼在黑板上,以學生集體表演的形式進行。
3、發展語言技能的創造性表演。在教學會話中教師充分利用教具、頭飾和各種人物的名片卡的形式進行。表演中鼓勵學生靈活組合,擴展會話。能運用c部分故事中語言的學生加以表揚。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成功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讓學生始終保持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更有效的掌握知識。為了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在備課中深入鉆研教材、鉆研教法;設計真實自然的情景,根據內容的需要,選擇適量的游戲形式豐富課堂教學。讓學生心中充滿快樂并對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這種興趣使學生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英語教學活動不斷進行下去。
教學心得體會16
所謂“有效”,是指通過教師的定向教學,學生能獲得知識積累,也就是說,學生的知識積累是教學有沒有效的標準。所謂有效教學,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生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知識積累,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以往的教學觀念存在一些誤區:
1、滿堂灌的教學模式
不少教師認為:只要多教、教細,就可以幫助學生減輕學習負擔,就可提高其學習效果。這樣即使學生沒有學好,也自感問心無愧。這種教學,由于把學生當成了存儲知識的容器,盡管教師煞費苦心,但往往向學生“灌”得越多,他們就越不愿意動腦筋,效果常常適得其反。有位名人說過,只要教師能把自己的一碗水一滴不差地端給學生,那么這位教師就是成功的,他的教學就是有效的!
2、演技式教學
在當前教學改革的浪潮中,一些教師只重形式不重內容,常常搞一些花樣。比如,為追求師生互動,重點內容也用問答式代替講授式。這種演技式的課堂教學,實際上把學生當成了演戲的觀眾,其教學效果難以保證。
3、題海戰術
大量的試題可以用來鞏固基礎知識,但是很多題不斷重復做,并不能有效的加強知識的拓展和能力的提高,浪費了學生的很多時間和精力。題海戰術的確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考分,但考試分數并不能等同于教學質量。因為教學質量不僅包括學生的分數和升學率,更包括能使學生受益終身的自學能力、學習方法、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健全的人格。教師為社會培養的不是“考生”而應是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即使一時能獲得較高的考分,也并不是有效教學的體現。
打破傳統觀念,實現有效教學,我覺得應該做到:
1、提高有效教學的意識
要經常思考自己到底應該給學生一些什么東西,怎樣教學才是最有效的,要時時提醒自己不當那種一心只顧加班加點、兩眼只盯著分數教學的教師。要鉆研高效課堂理論進行高效教學的實踐,積極研究高效教學,借鑒經驗,互相學習,加強交流,實現自己課堂時間的有效性。
2、提高課堂效率
要實現教學的有效性,一是在課堂教學的理念上,應明確教什么。我們應當圍繞問題而教,而不是單純為知識而教、為考試而教。二是明確怎么教。師生應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教法——引導法,只有引導學生實現由“學會”到“會學”,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才會體現出來。三是如何實現有效教學。我們應當加強集體教研,實現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減少各種虛擬教學行為,不亂搶占本該屬于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時間和思維空間,讓課堂教學更加和諧有效,使師生的教與學能最佳的呈現互動、互助、互進的效果。
3、多交流多總結
我們要多和別人交流有效教學的經驗,經常反思自己課堂的優勢和不足。
只有教師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從關注學生終身發展的高度,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積極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教學心得體會17
上學期期末考試,學生們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這不完全是我個人的功勞。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學生們對我教學工作的積極配合,同時也離不開在座的領導、老師們對我教育教學工作的指點和幫助。正是因為在座的各位對我的幫助和指導,才促使我在三尺講臺上逐漸地成長,不斷進步。參加工作僅僅一年半時間,談不上經驗,只是我的一點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下面我就從課堂教學和搞好師生關系兩個方面談談我的一點不成熟看法:
一、課堂教學方面
1、注重課堂效率,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一堂課中沒有必要講過多的內容,而要力求學生在一堂課中有所收獲。因為課堂容量過大,學生們難以消化吸收。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灌輸過多的內容,學生又難以接受,就會使他們逐漸喪失學習信心。
2、課堂教學應張弛有度。在課堂上,對學生一定要嚴格要求,要求他們遵守課堂紀律,保持注意力;同時,在適當時候也應活躍一下氣氛,輕松一下。教師的課堂教學要有一定的彈性。有時可以適當加快節奏,有時則應該放慢一些速度,“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教學中有時稍作停頓,讓孩子們的大腦得到片刻的休息,從而得以補充思維的“營養”,反而使他們能夠保持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學習。如果一節課一嚴到底學生就會感到很壓抑,就會失去活力、靈感,久而久之便會對你的課堂失去興趣,甚至還會產生抵觸的心理,引發不利于課堂教學的事件發生。
3、將科學知識與生產生活實際相結合,使通俗易懂,易于掌握。講到一些科學知識時,可聯系生活中的相關事例,這樣學生們會產生親切感,易于他們接受、降低學習難度。比如,在講到“大氣壓強”的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認識到鋼筆吸鋼筆水就利用到了大氣壓,還可讓學生舉出一些生活中利用大氣壓的例子。通過學生舉例,既可以調動學習積極性,又能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
4、要善于對學生提要求。通過提要求,讓他們知道在課堂上什么可以做,什么不應該做。這樣才能保障課堂教學順利進行。首先,“提要求”要適度。要跳起來摸得著,不可過高、過多。其次,“提要求”要善于引導。要以表揚、鼓勵為主,要有榜樣的示范作用,要挖掘學生做的好的一面,好的個體,起到帶頭作用。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保證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條件。學生親其師,方能信其道,樂其道,才能積極的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因此,要真正平等的對待學生,對學生滿懷期待之心;要充分理解、尊重和信任學生。對學生要做到嚴慈相濟,使他們認識到老師對他們嚴格要求是為他們好。
以上是我的一點教學心得,不足之處希望各位領導、同事繼續給予幫助、指導,謝謝大家!
教學心得體會18
新課標中提倡的“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學生的學習基礎參差不齊,整體差異大,再加上家庭、學校、社會各種環境的影響。立足于使所有學生獲得必備的數學基礎,數學教與學的個性化特征,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使數學課程適用于全體學生,新課標和現實迫切要求我們教學上采用分層教學。
學生個體差異普遍存在,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和遺傳因素等諸多因素使人在學習上存在差異。個性差異,先天智力差,學習行為,正是因為學生之間存在這些差異,數學學習的兩極分化給老師數學教學帶來了新的困惑,如果課堂上要求太高,學困生跟不上,不想聽;要求太低,優等生又不耐煩,教師處于一種兩頭不能兼顧的尷尬境地。面對這些實際情況,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學有所獲,所以分層教學能有效地實施。
針對學生學習差異,實行分層教學,合理劃分學生層次,根據學生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分成A、B、C三個層次,A層是優等生,能獨立完成習題,完成教師布置的補充題,能與B層學生結成學習伙伴;B層是成績中等的學生,會解教材中難度中等的題型,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C層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會解教學教材中雙基題型。不同層次,隨著學生情況的變化適時調整。
根據學生的不同狀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施以不同的教學,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上得到不同的、且與其基礎和能力相適應的教育,獲得相同的發展機會,讓每個同學都有進步。A層的學生,會綜合運用解決較難題目。要設計些靈活性和難度較大的問題,使學生能深刻理解基礎知識,靈活運用知識,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B層的學生要求初步會解教材中難度中等的題型,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設計的問題應有點難度,要求學生能熟練掌握基本知識,靈活運用基本方法,發展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C層的學生只要求理解并掌握最基本知識,會解教學教材中雙基題型。采用課堂一對一輔導、小組互助形式,讓他在數學學習上盡快上路,讓他們學會學數學,并對數學學習充滿信心。
教學環節上體現分層,備課、上課、布置作業和考核等各個方面都要體現出分層。課前應熟悉上課內容,把握本節課的重難點,對本節課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蘊涵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等等,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特點設計不同的內容。課堂教學應在學完基本知識過后,讓不同層次的同學通過不同的訓練,達到不同的要求,基礎好的學生能力能得到提高,基礎差的學生能鞏固基礎。
課后作業的選擇應做到難易有度。為了區別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作業題分兩部分,一部分為必做題,既A、B、C層次學生都必須完成,另一部分為選做題,要求學生盡量完成,主要為A層學生設計。
在教學中通過使用分層教學,既使得每個學生對自己的數學學習狀況有一個明確的定位,對自己的數學學習要求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同時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提高了學習的效率。而如何使這種教學方法更好發揮它的作用,需要我們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學習和探索。
教學心得體會19
我認為任何一門學科的傳授都必須建立在有一個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我所指的課堂心理環境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影響學生認知效率的師生心理互動環境,它是由學生學的心理環境,教師教的心理環境構成的。課堂心理環境融洽還是冷漠,活躍還是沉悶,將對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產生積極或者消極影響。那么對化學課堂心理環境應如何更好的營造與引導呢?在此我認為我們應做好以下三點:
一、人格是創設良好課堂心理環境的前提
教師在教學中,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潛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強的說服、教育能力,是影響學生情感體驗,制約課堂心理氣氛的重要因素。
正如烏申斯基說的:只有個性才能作用于個性的形成和發展。同時,有關研究也表明,教師的個性品質能影響學生智力的發展,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優良的個性品質,有利于營造和諧、愉快的課堂氣氛,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
二、情感是維持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的條件
贊可夫的心理實驗表明,教師的良好情緒,會使學生精神振奮;教師的不良情緒會抑制學生的智力活動。教書育人是一項觸及靈魂的工程,知識的瓊漿只有通過教法和情感等載體,才能輸入學生的心田。教師走進課堂穩健的步履,微笑的表情有助于創造一個安靜和諧的學習氣氛。我認為教師必須首先得“愉快”,一個“愉快教師”的感染力能營造積極活潑的課堂學習環境。
三、趣味是調節課堂心理環境的內在動力
中學生意志力較差,情緒不穩定,注意力易分散,松懈懶散,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有的放矢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授課時要嚴謹而不嚴肅,風趣而不低俗,幽默而不滑稽,寓教于樂,營造深厚的學習氣氛,比如蔗糖作“黑饅頭”、“魔棒”點燈等等,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好的教學環境僅僅只是一個前提,一個課堂的主體還是課堂教學。我認為化學教學最基本的便是化學概念的傳輸。這個環節的好壞,直接決定于學生后面的應用與創新。我們應把概念的教學過程分為引入、形成、深化、運用四個層次,使學生能完全理解與接受。下面就概念教學的四個層次,結合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體會。
1、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課堂教學中很關鍵、很重要的一步。不能直接把概念“灌”給學生,這樣會使課堂顯得枯燥,而且學生得到的將不是理性知識,而是膚淺的,表面現象的認識,在頭腦中只是過眼煙云,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學時我盡可能地做到啟發學生的情感,啟迪學生的思維,創設問題的情境,循序漸進的引入概念,并特別注意教學中多“導”,在“導”字上做文章,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由個別的具體的現象出發,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分析、歸納,總結出事物本質,形成概念。中學化學教材中概念很多,引入的方法也很多。比如,我常用以下“導”的方法:
(1)言語法:這是最常用的方法,教學中用學生熟悉的自然現象,以及生活、生產實際中的例子引入概念,如“天火”――引入緩慢氧化,“鬼火”――引入自燃。
(2)直觀法:主要通過直觀的實驗手段,展示實驗事實,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知識引入概念,如:碘的升華――升華的本質,苯與酸性溶液KMnO4――引入苯結構不同于不飽和烴,幾個物質的導電性實驗現象――引入電解質和非電解質。這樣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概念,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方法。
(3)舊知識依靠法:通過復習舊知識或舊概念,結合有關的事例或現象引入概念。如回顧乙烯引入乙炔類似的性質,如Na的性質引入堿金屬性質。
在教學中引入的方法要不斷創新,才能使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一種新鮮感,并以積極的狀態進入概念的學習。在教學中我還常用一幅圖畫、一首古詩、一條謎語、一則小故事等為引導,再加上生動、直觀的語言,形象的描述,恰當的比喻給學生一個想象的空間,然后通過對感性材料的分析、比較、概括以及嚴密的邏輯推理學,使學生明白:為什么引入這個概念?引入這個概念有什么好處?由此建立一個新的概念,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2、概念的形成
概念是人類在認識過程中,把所感覺到的事物的共同特點抽出來,加以概括完成。如何準確形成概念?
我認為要給學生提供豐富、合乎實際的、能夠理解的感性材料,這是形成準確概念的前提。由于教材有些概念的引入與實例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使學生易產生一些錯誤的認識,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有敏銳的調查力,善于捕捉教材中的信息,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全面的感性材料。如飽和烴與不飽和烴,因教材有一定的局限性,僅限于鏈烴。我們需把這一信息及時補充給學生,再如,教材對于溶液所舉的實例都是無色溶液,我們應及時補上一些有色溶液,更正學生的認識。
其次,我們還需用準確的語言敘述概念,避免因口誤而引入錯誤的概念。如弱電解質是在溶液中只有一部分電離的電解質,而不是在溶液里不完全電離的電解質。
3、概念的辨析
我認為在概念的辨析上要深刻、要講到位,而且盡量用簡潔、明了的語言介紹概念,避免簡單的問題復雜化,加重學生的心理壓力。這需要在復課時多琢磨,多下功夫,我主要著手于每一個概念的關鍵字、詞的含義,每一個概念的適用范圍。比如:電解質的定義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電解質。關鍵強調解釋。再如同系物的是:結構相似,分子組成相差一個若干CH2原子團。應著力于強調解釋――結構相似。還有氣體摩爾體積四要素等等。
在概念的適用范圍上,一般地講概念是人們從某一角度下一個科學的準確的定義,概念有其自己的適用范圍,在指導學生學習時注意好以下兩個關系:
(1)處理好“一般”與“特殊”的關系。
如共價化合物中只有共價鍵,但共價鍵不一定存在于共價化合物中,再如能電離的離子的未必是酸。如NaHSO4。
(2)處理好精確語言與模糊語言的辯證關系。
在這一點上,我們應做好中學化學教學中的原理應用和普遍性與教材和教學實例的共型性。應理解教材中“一般”、“通常”、“大多數”或“許多”等的含義。如金屬氧化物大多數為堿性氧化物,大多數有機物都是非電解質等等。
4、加強訓練
學生的能力并不完全隨著知識的獲得而自行產生,它是教師有意識培養的結果。我們應加強規律性認識通過凝聚和升華,產生認識上的飛躍,并形成一定的觀點。這要求我們在訓練中注意選題與方法。我們應選擇一些有針對性和代表性的例題。這可起到一舉多得的效果,同時我應注意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由表及里,逐層深入熟練。
對于概念教學,雖是課堂教學中很關鍵,很重要的一步。但學生在學習中更為直接的應學會創造性思維。這也對我們化學教師提出高的要求,我們著重強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化學創造性思維是創造思維的一種。它是邏輯思維與非邏輯思維的綜合,又是化學中發散思維與輻分思維辯證統一,它不同于一般化學思維之處在于它發揮了人腦的整體工作特點和下意識的活動能力,發揮了化學中形象思維,靈感思維等的作用。我們應按最優化的化學方法與思路,不拘泥于原有理論的限制和具體內容的細節,完整地把握有關知識之間的聯系。實現認識過程的飛躍,從而達到化學創造的完成。
教學心得體會20
作為一個剛剛走上教師生涯的新教師來說,教學生什么?怎么教學生?怎樣處理跟學生的關系?這些都是很大的問題。同時作為一名新老師,又剛好趕上新教材的推廣使用,感覺挑戰更大。對于新教材,大家都處于摸索探究階段,但于此同時也讓我看到了許多前輩教師豐富資深的經驗。新教材內容豐富,理念新穎,內容含量大,涉及面廣,作為一個新教師,要學習和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很多。
一學期下來,我覺得備課和聽課尤為重要。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因為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以前學的基本上是純理論的知識,只知道學生是主體,但如何落實呢?最初接觸教學的時候,我還不懂得了解學生對教學的重要性,只是專心研究書本,教材,想方設法令課堂生動,使學生易接受。
我以為這樣學生會很好的理解我講過的內容,但事實并非如此,以我的思維來考慮問題,有時會高估他們的水平,想不到他們可能會出的錯誤。聽過許多老師的課,不管是公開課還是常態課,他們總是把學生的思維慢慢引出來,循序漸進的,一切都好象是水到渠成的。
為此我開始查閱資料,積極和老教師們進行探討,并仔細觀察學生,從了解學生出發,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了解他們的學習方法,了解他們的交友……這樣我就能尋找出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雖然這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努力,我現在正在做并將繼續下去,相信會有好的收獲。
課堂上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駕馭課堂的能力。因為學生在課堂上一舉一動直接影響教學。當有學生因課程難而無心向學,違反紀律時,我的情緒易受影響,把它帶入教學中,讓原本正常的講課受到沖擊,影響教學效果,我以后必須采取有效方法克服。
備學生同時也要備教法,一堂準備充分的課,今學生和老師獲益匪淺,列如沈復的《童趣》,這篇課文是描述童年時的樂事趣事的,本來跟學生的距離很近,但他是初中階段接觸的第一篇文言文,今后三年學生對文言文的態度將會受到這篇課文的直接影響。一般來說我們學習文言文就是通過熟讀之后把它譯為現代文,要求學生掌握其中的重點實詞和虛詞接著繼續背下來就完了。
但這樣做的話學生會對文言文產生厭煩乃至抵觸情緒,將來可能提到文言文就覺得無味無趣,厭學、怕學甚至可能放棄文言文學習。因此我想改變這一傳統做法,首先讓學生在課堂上說說自己童年樂事,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并結合手中已有的工具自行把文中的樂事給先找出來,談談自己的想法,然后通過朗讀讓學生知曉文言文的朗讀節奏,最后讓學生嘗試將文章翻譯成現代文。老師在學生翻譯之后進行指點鼓勵,接著老師翻譯,將學生的譯文同老師的進行比較。
最后把重點詞匯進行積累鞏固。這樣執行下來后我發現學生對文言文產生了一定的興趣,并沒有產生厭煩抵觸情緒,在之后的幾篇文言文教學中我根據文章內容的不同采取把跟學生生活接近的例子引入教學,效果不錯。為此學生找到了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我也找到了文言文教學的門徑。
聽課也是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的一個好方法,新老師只有多聽課才能夠逐漸積累經驗。所以對每一次聽課的機會我都十分珍惜。聽課的主要對象是師父和語文組其他老師的課,同年段居多。本學期,我聽了二十多節課,收獲很大,逐步掌握了一些駕馭課堂的技巧。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教學方法,同一個老師面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教學方法,他們有著各自的優點,有些方法對我很有幫助,有些并不適合我,于是聽完課之后,我把教師們上課時講到的記在聽課記錄上,然后對我自己的備課教案進行修改,將他們很多優點和長處應用到我的課堂教學當中去,并在自己的教學中不斷總結和反思自己的長處與缺點,努力尋找一條屬于自己教學路,走一條有自己風格的路。
除此之外,平時我也經常向師父及其老師請教教學上的問題,畢竟作為新教師很多的知識點的傳授并不能很全面很準確的把握好,面對學生我對有些知識點學生需要掌握到什么樣的一個度也還沒有把握好。因此向老教師請教是最好的方法。老師們都非常熱情幫我解答,獲益匪淺,從中明白了知識和經驗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必須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把自己當成學生一樣,積極吸取周圍其他老師一切先進東西,并不停地反思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學習語文僅靠課堂時間是不夠的,必須課后輔導,必須擴大學生課外閱讀量,擴大學生視野,打開學生思維。為此在督促學習方面,還要多努力。讓學生確實把書讀起來,確實讀有價值的書,確實從書里吸收了有益的知識。同時我將加大輔導力度,讓學生在閱讀方法,寫作理論等方面都能有所提高。
一學期的教學,深感自己還有許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來的日子里,能在各位老師的指導幫助下,通過自己勤問、勤思考、勤總結,能取得好成績。
教學心得體會21
20xx年11月26日,我參加了鎮教研室組織的小學數學教研活動,觀摩了鎮中心校兩位老師的課,本次教研活動對于我而言,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令我受益匪淺。
自縣教研室提出課堂“三環節”改革以來,我參加了很多次的教研活動,即縣、鎮、校也不斷的開展關于課堂“三環節”改革的教研活動。下面就說一說參加本次鎮教研活動之后的心得體會。
首先,關于課前預習這個環節,預習對于我來說并不陌生,自我上學以來,預習這個環節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預習的方法頗多,而參加本次教研活動加上以前縣教研組織的活動,這對我的預習關有了很多的看法與認識。正如在本次教研活動上劉傳英主任所說:預習的方法有很多種,可以讓學生看一看、讀一讀、想一想、做一做、記一記、說一說等等,來認識本課時所要講授的內容和知識點,教師再引導學生、輔助學生如何來預習,正如劉傳英主任說的,預習方式多種多樣,我們教師可以優化預習的方法。盡可能的讓學生在預習中學習新知識、新能力,為學生的學習打下基礎。
再次,在課堂教學這個環節上,首先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角色已經發生轉變,轉變成了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輔助者。因此我們作為教師要從教學理念上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主要以學生為主體,可以讓學生小組合作。自主血絲,從某種意義上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當然課堂教學的方式也有很多種,我們要尊重學生個人,讓他們在課堂這個舞臺上盡情的展現自我,從而達到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最后,限時作業這個環節。我認為限時作業這個環節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限時作業能檢驗本課時教學的效果,能讓學生自我檢測,從中發現問題與不足,對學生如此,對教師更是如此。教師本人可以從限時作業中發現問題,找出本課時存在的問題,為今后的教學打下鋪墊。另外,限時作業的方式也有很多種,可以讓學生說、讀、寫、記。都是限時作業的`一種。當然,對于我而言,還要有待于去探究、去發現、去摸索。
總言而之,本次鎮教研活動使我學到了很多知識,尤其在課堂“三環節”改革方面上,相信自己在今后的實際教學中做的更好!
教學心得體會22
本學年,我的教學角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前些年,一直與初中生打交道,我與他們之間,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工作模式,而自從來到特教學校以后,面臨的全是年齡最小的孩子,最大的不過一年級,工作對象中,最小的只有兩歲,雖然多年前我也教過這么小的孩子,接觸他們之前我也有心理準備,但真正進入課堂,還是差點讓我適應不過來。
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很差。關于這一點,班主任也做了很多努力,但這些孩子與我之前接觸的孩子確實有差別,也許是因為離縣城近了一些,眼界開闊一些,膽子也就更大了一些,老師的要求常常被他們當成耳邊風,有時甚至不得不“動粗”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一個月下來,我感覺到很吃力,特別有兩三個學生,也許是因為太小,上課常常不知道應該怎么聽課,老是盯著一個地方玩,或者看著別人玩,不管是老師講課還是做作業,一節課起碼要點名五六次。
但是,面對這些問題,我還是想了很多方法去解決。常常把這幾個學生找到辦公室,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解決,直到他們把學習上的問題搞懂。課堂上,采用他們最能接受的簡單方法教學。比如,應該題中,很多學生理解力有限,通常搞不懂用加法還是減法,我就采用了幾種方式教學。
第一,畫圖,在黑板上畫出來,表示得清楚明白,學生一看就懂了。第二,做表格,找規律,一方面能讓學生理解題意,另一方面還可以為連加連減找規律,為以后二年級學數學打基礎。
實在不行的,就用第三種方法,告訴孩子們,如果問題里面出現了“多多少”“少多少”“便宜多少”“貴多少”“大多少”“小多少”“還差多少”“差是多少”,那么這道題做減法,如果是“一共多少”“和是多少”就用加法,讓孩子們增強對這些字眼的重復記憶,在多次的練習中,加強理解,不用再死記硬背。
對于注意力極差的孩子,我則采用了一幫一的方法。因為這類孩子比較多,如果光憑我一個人,肯定是照顧不過來,不能讓他們
得到充分的提高。在課堂做題的時候,先做好的孩子就拿過來檢查,他們過關之后,我立即把他們安排到注意力差或者基礎差的孩子身邊,要求他們幫助后者完成習題,但是不能直接說答案。就算是做題錯了題的孩子,只要他搞明白了自己為什么錯,改正過來之后,都可以為別的同學做小老師。
這樣,提高了學生做題的積極性,他們不再覺得做練習題是一件麻煩的事情,反而有一種爭得當小老師的榮譽感,不僅如此,在講題的過程中,也讓這些小老師自己也得到了充分的鞏固與提高。減輕了我的壓力,基礎差一些的同學都能得到一對一的講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于基礎差一些的學生,我還經常聯系他們的家長,請他們配合老師的教學,在學生放學回家后,給孩子做家庭輔導,家長也及時把他們在輔導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反饋給我,讓我對孩子的學習情況有了更深的了解。特別是有些家長反映到的這個問題讓我為之警醒:家長講的方法與老師講的方法不一樣,家長中,爸爸講的、媽媽講的,甚至別的家長講的方法又各自不同,所以,有時候孩子能聽明白,有時候孩子就是坐飛機,怎么也聽不懂。于是,我把我教的方法教給家長,這樣效果就更好一些了。但是,還有一些孩子,家長卻無法給孩子有效的輔導,甚至自己也不會做一年級的數學題,面對這樣一類問題,我還在深深的思考。
這些,都是我之前教中學生沒有的經驗,在這一年里,讓我意識到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有很多路要走,教到老,學到老,沒有一種現成的方法可以用一輩子,不可能一輩子面對同一類型的學生,學生變,老師也要跟著一起變。
學生各式各樣,家長各式各樣,那么,我們面對學生的教育教學方法就也要各式各樣,真正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教學方法沒有誰新誰舊,只有誰更管用,誰更省力,所以,將來的工作還任重而道遠,我將會一直努力,讓自己的工作精益求精!
教學心得體會23
我根據我的小課題的開展,我常常去聽、去學習本校老師的語文課,從中獲取與小課題研究開展材料積累,聽了幾位低年級老師的識字教學課感受頗深,下面我就想就幾位老師的課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在直觀形象中輕松識字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最重要的教學環節。我聽了李彩虹老師的一節課,她任教的是二年級語文。她這節課上的可以說是非常成功。一開始就把學生們的積極性給調動起來了,特別是她那甜美的聲音給孩子們的感覺真是和藹可親,通過圖片的把孩子們帶到了學習氛圍當中,然后通過課文的內容讓孩子們找出本節課的生字。然后接著給學生們還出了一道題:“周末,媽媽()我去公園,媽媽()著太陽傘,我()著太陽鏡。”這道題出來后孩子們很快能夠填上,借此可以看出老師講解的明白。孩子們接受的效果很好。從中不難看出教師的基本功很扎實,很適合低年級的教學。我最后給他的評價是上課很有激情,課堂目標明確,能抓住主題,是一堂生動、完整的課。
楊老師在教學《識字6》時,將“獅子”、“大象”、“老虎”等詞語配上相應的圖畫,并演示其演變過程。剛一展示字圖結合,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讀出了詞語,這比一字一詞的范讀效果好了許多。在以后的識字教學中,盡量將圖與字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直觀形象中輕松識字,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在游戲中引導學生愉快識字
識字過程是枯燥無味的。如何制造歡快愉悅的氛圍讓孩子們識字呢?我認為:將游戲引入課堂能達到較好的效果。宋老師在教學中貫穿了“找朋友”游戲,將有趣的游戲引入課堂,孩子們在歡快愉悅的氛圍中識字的興趣濃厚,達到了預期教學目的。
三、在互助互學中培養識字能力。
學習是個互助的過程,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說更是如此。李老師在教學中一直提倡互助互學。首先,將同桌的孩子作為一個最小的互助學習組,在學習中,他們可以互相討論、互相檢查等。這樣既教育了孩子在幼小的心靈中扎下應該互相幫助的根,也潛移默化地教會他們合作學習的精神。其次,在平常的識字教學中,如孩子有不認識或遺忘的字詞,既可問同桌,又可請教同學、老師或家長。這樣,學生在互助互學中學會了不同的識字方法,培養了他們的識字能力。
總之,聽了幾位老師的課,使我受益匪淺,我想這對我今后的學習和研究小課題有很大的幫助和提高。
教學心得體會24
新課程一年級的識字量特別大,而且又實行“識寫分離”,這種“君子動口不動手”的學習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字的“回生”率。為提高識字效率,為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教師可根據兒童的思維特點,激發學生的奇思妙想把抽象的漢字符號具體形象化,賦予漢字以全新的意義。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對一年級的識字教學進行了探索。
一、一個漢字,一幅圖畫
漢字起源于圖畫。三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在結繩記事的勞動實踐中發明了用圖畫記錄事物的方法。當時的圖畫就是漢字的雛形,后經演變成了現在的象形文字。只因刀刻的需要,筆畫成了橫平豎直,整體呈方塊形狀。現在使用的獨體字多數是這一類。如山、石、貝、魚等。這些字的筆畫,有的現在仍然保留著圖畫的痕跡。選入低段教材中較為典型的字有:日、月、山、水、田、人、鳥、木等等。對于初入學的兒童來說,識字的難點不是字音和字義,而是字形結構。為了突破難點,我根據漢字規律和兒童認知規律,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加強直觀教學。具體做法是事先畫出色彩鮮明的事物圖象,再畫出象形字的圖形,然后簡單畫出它的演變過程,讓學生直觀地體驗象形文字字形演變的大致過程,體驗象形文字的構字規律。學生因新奇而感到特別興奮,并在形象的圖形和抽象字形之間產生聯想記憶,這樣既能快速地記住要認識的漢字,又能激發識字興趣,主動探究象形文字的演化過程,激活聯想記憶,領會圖畫痕跡,培養識字能力。
二、一個漢字,一段生活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學生想象的翅膀一旦打開,那一個個本無生命的抽象文字符號就都有了靈性,有了生命的色彩。比如對“八”字的教學,把這簡單的一撇和一捺和小朋友在兒童樂園里玩過的滑滑梯聯系起來。學生一邊表達一邊動作演示。“八”字的一撇和一捺一下字充滿了動感。抽象的線條仿佛就是學生愛不釋手的玩具。一個小女孩說,那“八”字還象她爸爸的兩撇胡須,爸爸每次親我的時候,雖然有些扎人,但我感到非常幸福。同學們除了說“真的好象”,還連聲說“爸爸真好!”那段幸福的生活讓孩子們覺得那個“八”字格外親切。又如“頭”字。竟然會有小朋友把同學的發型聯系起來。他們說,那一橫就是我們寬寬的額頭,而一撇和長點就是額前的劉海。楊慊欣喜地發現,那一撇和長點與鄭金輝那特別的發型象極了。于是,鄭金輝就當了一回模特。在一片喝彩聲中,那個“頭”字就與小輝的可愛的頭發連在了一起。就這樣,一個個靜止的生字都活起來,動起來,字形也變得清晰明了,學生們在快快樂樂地聯想中學習并記住了生字。聯系生活實際,激活形象思維,讓學生在識字中享受快樂。
三、一個漢字,一則故事
積極引導學生根據字形想象編故事,在聯想中創新,讓學生在識字中體驗成功。每一個漢字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經過學生的奇思妙想賦予抽象的漢字以思想、生命,使這一個漢字具體可感。有時,那個故事令人忍俊不禁,于是把識字融入笑聲中。有時,那個故事極富感染力,于是在“震撼”中識字。例如“四”的故事:有個淘氣的兒子,整天喜歡爬高又爬低。有一天他的右腳受傷了。爸爸把他帶到醫院,醫生把他的右腳用厚厚地紗布包扎起來,并要他好好休息,不準再到外面去玩。所以,“四”里面的“兒”字的豎彎鉤就變成了“豎彎”。于是,他爸爸就把他關在了屋子里。外面的大口框就是大大的屋子。又如“拔”字,學生結合歌曲《拔蘿卜》編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一位老奶奶在拔一個大蘿卜,拔呀拔呀拔不動。于是小花狗來幫忙,還是拔不動。小花狗就請來了好朋友小白兔,小白兔請來了好朋友小花貓……一群好朋友(右邊的“友”字)都伸出雙手(提手旁)用力拔蘿卜。拔呀拔呀,拔得汗(把“友”字上面的一“點”想象成汗珠)都出來了。終于拔起了這個大蘿卜。這樣富有童趣的故事賦予了生字的各個部件以全新的意義。學生會“盤活庫存”,編出各種各樣的故事。這樣,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動腦,不僅掌握了生字,更重要的是在主動參與、體驗識字的過程中,獲得了成功的快樂。
識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對于枯燥的事物,人們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如果孩子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奇思妙想促識字”妙在:一不框死學生的思維,不求唯一答案,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發現識字;二是重視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并予以肯定,使之成為他們持續學習的動力。總之,在孩子內心深處,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發現者”。于是,讓學生在奇思妙想中享受識字的快樂,在奇思妙想中體驗和創造著成功,在奇思妙想中獲得多方面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奇思妙想”這一招點燃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保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之后學生就會用更積極的方式再去“探索新知”。
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習生字,不僅提高了識記的興趣,還激發了學生想象和創造,表達能力也得到訓練;其間不時閃現出智慧的火花,讓他們品嘗到了創造者的快樂,成功者的喜悅,成為識字的主人,提高了識字的能力。
教學心得體會25
作為一名多年教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師,我深知一個孩子在接受低年級教學時識字量的多少、質量的高低會對他今后的繼續學習產生直接的影響。因為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多認少寫,及早閱讀”,即把“認寫同步、全面要求”調整為“認寫分開、多認寫、加強寫字、降低難度”。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識字提速”,有利于小學生盡早、盡快盡可能多地認字,及早進入利用漢字閱讀的階段。今年,我有幸教一年級語文,一段的識字教學我感受頗深,低年級的識字教學看起來很容易,其實并不然。低年級的識字教學是閱讀的基礎,是低年級的教學。我要想讓孩子更多的識字量,在教學中要多種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性,使孩子在愉快的環境中識字教學,從而識字的目的。
1、調動學生生活經驗,聯想識字
語言文字來源于生活,最終還應該回歸于生活。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識字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識記效率,還可以使他們靈活運用。
例如,教學“玉米”的“玉”字時,我問:“你們認識這個東西嗎?”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我知道,這是玉米。它在春天播種,到夏天就可以吃了。”“玉米味道很好,又香又甜。”“玉米還可以磨成面蒸成饃,還可以做成爆玉米花……”
這個教學過程涉及到了學生的生活領域,調動了學生對“玉米”的感性經驗,激發了學生的識字興趣。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選擇適合兒童年齡特征的話題,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使之樂意學。
低年級的孩子天真活潑,合群,愛交朋友。根據這一特點,教學時,可以將生字形象地稱為“娃娃”或“小客人”,讓學生有一種親切感,識字的過程也隨之變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過程。親切自然的稱呼自然喚起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習的興趣也隨之調動。
低年級學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順應兒童的心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創設各種有趣的情境,能使學生饒有興趣地主動地投入到漢字的學習中。
2、激發興趣
在教學而過程中我利用加一加就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來學習生字。用學生以前學習過的生字加上偏旁變成新的生字。這樣記憶起來就比較簡單。同時在上課的時候還可以利用游戲的方法來加深印象。讓一些同學來扮演偏旁,一些同學來扮演學過的生字。讓他們通過找朋友的游戲來記憶生字取得的效果不錯。
我還利用,減一減的方法就是把以前學過的生字去掉某一部分變成新的生字。學習的過程也可以變成一個游戲過程,讓學生來扮演不同的生字,讓他們說去掉哪一個部分就可以變成新的生字了,這樣課堂的氣氛也活躍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提高了,記住的生字就多了。
猜一猜就是把字變成一個字謎讓學生來猜;講一講就是讓學生把生字編成一個個小故事講出來。畫一畫就是讓學生根據字要表達的事物畫出來,再和生字進行比較。通過這些方法加上輔助的游戲學生學習生字就充滿了樂趣,也大大的提高了識字量,省去了重復書寫給學生帶來的負擔和壓力。
教學生字有很多種的方法,學生掌握了這些方法以后,就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學或分小組學習生字。不但提高了學生自學的能力。還讓學習生字成為了種樂趣。教師在適當的時候組織一些比賽來檢驗學生學習生字的效果,及時調整學習的方法,讓識字教學成為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亮點。
3、教給識字方法
教學是以動態形式呈現出來,而結果則以靜態形式存在于學生的主觀世界之中,為了孩子們都想學,都會學。在教學中,我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漢字的方法與規律。同時發現學生當中普遍有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學生看到一個學過的字一下子讀不出來,但是他馬上口中念念有詞地把這個字所在的兒歌念出來,等念到這個字時,就想起讀音來了。這個現象給了我們很大啟發: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學生會認,離開它,學會就不會認,說明學生并沒有真正學會這個字,教師要做的主要工作是讓學生能從本課會認過渡到在其他語言環境中也能認識。
童心純真,童心無邪。孩子們很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卻閃耀著智慧的光華。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如能以滿腔的熱情為學生鋪路搭橋,幫助學生尋找出隱含在漢字中的童趣,讓識字教學百花齊放,那么識字將不再是他們的負擔,而會成為一種樂趣。
教學心得體會26
在這幾年的時間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訓,認識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并且對小學教學工作有了體會。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這種教學設計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1、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系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2、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3、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群體作用,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二、積極提問,貫穿課堂
始終要想學生40分鐘內都會專心聽你的課那是不可能的,他們或多或少會開小差,他們有的可能連書本都不拿出來或不翻開,甚至還會說話打鬧。這時如果采用提問的方式的話,就會使學生的精神一下子緊張起來,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問題,但是提問時,不能只提問一些選擇性的問題,因為這樣他們思考的空間就會很小,這樣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另外,提問要有均勻性,不能反復提問某個學生,這樣會使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消退的。
三、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欲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通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4、教學中應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總之,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
教學心得體會27
體育教學是教與學的過程,是教師與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教學目標的合作過程,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和諧統一,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合作創新與進步的過程。體育教學有別于其他學科的顯著特點是在教學的全過程中,教與練習必須密切結合,教師與學生接觸頻繁,且須配合默契,因此,師生在教學過程中感情是否融洽,就顯得十分重要。以下是筆我結合這幾年來體育教學工作的體會點滴。
一、教師必須帶著愛心去上課,并把這種感情體現在行動上
教師良好的感情能喚起學生感情共鳴,使師生感情融洽相互信任,教學氣氛活躍,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因此,帶著愛心去上課。教師處處關心、愛護學生,只要我們在教學中多些微笑,多些表揚,表現出教師愛的真情,就會改變過去怕體育老師是因為體育老師“兇”的現象,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和教育學生,“感人心者,莫過乎情。”寓情于教,以情動人是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體育教學是老師教學生學的雙向活動,也是師生之間通過活動進行情感、興趣、能力的心理交流。愛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橋梁,只有師生關系處在關愛、平等、和諧的氛圍之中,學生才能直言面對教師,大膽地投人學習之中,去體驗、去完成教學任務。
比如:上課時天氣熱,老師就要想到減少學生的運動量,天氣較冷時老師應想到學生衣著的厚薄,出汗后是否會感冒,遇到學生頭痛發熱,教師就應讓學生休息。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處理得當,就能使學生感到溫暖,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一次上課時,突然刮起了大風,學生直捂著眼睛,我馬上命令學生向后轉,要求學生背對風站立,自己卻走到學生面前頂風而立。這雖然是一件小事,但是學生從教師的行動上體會到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尊師之情。
二、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有熱心和耐心
教學過程是師生相互交流、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新課標明確指出,要注意發揮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指導作用的同時,特別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的體現,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要在教學方法的設計中盡量營造有利于學生學習和參與的各種學習氛圍。使每個學生都能與教師一起參與到學習中去,形成一種在自學、自練的基礎上相互幫助、相互矯正,共同提高的合作學習環境,把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融人到課堂練習中,讓他們在感受體驗總結的基礎上學習,教師再去指導,這樣不僅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還能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教師要有熱心和耐心,體育教學靈活多變,動作復雜,難度較大,學生在學習動作時經常遇到各種各徉的困難,這時學生心中往往產生消極情緒和退縮心理。
有些動作學生一時掌握不了,教師千萬不可急躁,更不能埋怨,而要滿腔熱情地幫助,指導學生。比如我在上初二年級實心球擲遠課時,首先讓學生做模仿練習〔單手、雙手擲方法、投、擲、撇、拋、扔)體會用力順序,讓學生帶著怎樣才能擲遠的問題去練習。在練習過程中總結出了“用力快速、不高不低、動作合理”才能擲得更遠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去教正確的方法,講解投擲的有關原理:
(1)充分發揮兩腿力量,用力蹬地。
(2)充分調動全身力量,送艦展胸。
(3)充分發揮兩臂力量,用力將球投出。
(4)上步投擲加快出手速度,加大投擲力量,全身協調用力。這樣學生就更容易接受,更樂于接受,更有利于完成教學任務。
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教育方法
當學生出現失誤或對教師不尊重的時候,教師應寬容,沉著冷靜,要用愛心去感化他們。寬容是縮短師生心理距離、消除師生間隔閡的良藥。體育教學活動復雜多變,學生又活潑好動。比較難于組織,學生在練習中會違紀,這就要求教師豁達大度,對學生有寬容之情,采取恰當的教育方法來解決問題,使他們主動克服缺點和錯誤,有一次上籃球課時,學生正在練習雙手胸前傳接球,有一位男生邊練邊吃零食。我瞪了他一眼,他毫無反應,我就過去接球同他一起練習。看著他那漫不經心的樣子,我一用力,球打在了他的身上,他大發脾氣。
當時我真想過去訓斥一頓,可稍一沉思,覺得不妥,就讓該生繼續練習,然后把他叫到一邊。告訴他剛才他沒有接住球的原因。接著又和他一起練習。下課后那位學生主動誠懇地說:“老師,我錯了!您別生氣。今后我一定好好練習!”由此可見,此舉進一步的激發了這位學生學習興趣和練習積極性,我也檢查了自己做的不夠的地方,事情就這樣過去了,師生之間感情更加融洽了。當然寬容不是無限度的,要結合具體實際情況而定。
懷揣一份愛心,保持高度的熱心,選取恰當的方法,體育教師應具備過硬的業務素養。這些業務素質的培養要求教師站在教學對象的角度上,發揚愛崗敬業的精神,以善良之心,以善意之舉去感化學生,使體育課堂教學富有活力。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筆者認為,體育課堂教學的成果與教師設計課堂能力有著直接的關系,科學合理的課堂設計有利于體育課的正常開展。
體育課堂設計要求以學生為核心,以活動為媒介,以情感為紐帶,使師生雙邊教學關系得到和諧發展。作為教師應該預料到課堂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因素,特別是來自學生的反應,從而對癥下藥,適時引導,尤其是體育課,大多進行露天教學,課堂組織,課堂教學都有一定的難度,教師要多一些心計,多點盤算,以寬容和理解引導學生熱愛體育,增強體質的思想意識。
教學心得體會28
二期課改后的初中音樂課已劃分為預初一和初一年級的音樂課和初二、初三的藝術課,與綜合性、多元化的藝術課相比,音樂課應該更強調學科本位的特點,運用音樂的手段和方法,最終達到培養學生審美體驗能力的核心教育目標。
在此,結合我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采取的一些有效措施,談談心得體會。
1、以音樂為主線,合理組織、整合教材內容
新教材的內容編排是主題式的,如“世代相傳的民歌”、“歐洲民間歌舞音樂”等,每個主題為一個單元,劃分為音樂人文、欣賞、歌唱、創作活動、音樂常識等幾大版塊;同時,每學期的單元主題都相互對應承接。教師在處理教材時,應當以音樂為主線,緊緊圍繞本課音樂人文的主題,把聽、唱、表演、知識等各版塊內容有機地串聯起來,使整堂課重點突出,結構清晰,情緒流暢,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音樂審美動力和審美渴望;同時,注意各學期教材平行單元之間的內在聯系,利用音樂人文的導入、過渡與小結,回顧以前的學習內容,也為新課做好鋪墊,并激發進一步探究的興趣,讓學生將知識融會貫通。
2、抓住音樂的基本元素,把音樂的手段綜合運用于各個教學版塊
雖然教材中每課都分為聽、唱、表演、常識、探究等多個版塊,但我們在處理版塊教學中不能孤立地使用這些音樂手段。例如在欣賞教學中,除了聽之外,加入節奏模仿、聲勢律動或歌唱;在歌唱環節中強調聽覺先導、動覺切入;用欣賞瀏覽的方式引出音樂人文或回顧小結。實踐證明,在不同的教學版塊中綜合運用各種音樂手段,都能明顯地加深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對旋律的記憶,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3、用音樂的方式進行師生互動與交流學習
課堂上師生交流的方式有許多種,最多的是語言交流,而教師應當善于利用音樂學科的特殊性,把握適當的機會,使用音樂的語言進行特殊的交流,使學習和互動的效果事半功倍:例如節奏模仿、歌唱接龍,不需要嘮嘮叨叨的說教與談話,讓學生跟著教師拍擊的節奏,進行即興模仿;教師唱上一句、學生接唱下一句;或者學生相互接龍;這些親切而隨性的方式,能夠鼓勵和帶動學生更積極、大膽地參與到活動中,體驗音樂的樂趣與合作的默契。
教學心得體會29
音樂教學是是啟迪智慧、陶冶情操,使用學生身心健康,提高綜合素質的重要課程。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和研究,結合我的教學經驗,談一下我的教學心得體會。
第一,貫徹因材施教,分類施教
素質教育要求教學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以注重培養學生的發展能力,創造能力。
首先要了解學生。各個學生的先天素質、主觀能力和基礎等都不同,同一個年級的班與班之間,同一個班級的各學生之間在學習音樂上存在明顯的差異。在教學中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考濾到各級各類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接受能力,既要滿足藝術基礎較好的學生的學習要求,又要兼顧基礎較差的學生能逐步跟上,縮小差距,甚至藝術能力有某些缺陷的學生,更要給予幫助和指導,使全體學生都能積極地、自信地參加各種藝術活動。
其次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學習策略,分層教學。如可以讓音樂素質較強的學生上課的時候給大家為大家做示范,這樣既提高了好學生的情趣,對其他的學生也是個觸動。對中等的學生,要保證他們踏實準確的完成本課的知識。對音樂感知較差的學生,要幫他們降低難度,有選擇的進行學習,能夠將課本中最簡單的音樂知識學會就可以了,不給他們施加太大的壓力,循序漸進,逐步提高,以免他們對老師,對音樂課失去情趣。
第二,要調動學生情感
小學生模仿能力強,喜歡游戲,作為一名音樂老師,我們應該大膽地放開學生的手腳,引導他們把音樂轉化成自己情感化的想像世界,用簡潔的肢體語言去體會音樂的蘊涵。因為肢體語言是情感的表現。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則可以用肢體語言帶動學生的情緒變化讓其更深刻地體會音樂中所表達的情感與情緒。同時,要加強師生合作,強化體驗。
學生音樂能力的培養離不開活動,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之中,才能進行情感體驗。這個活動是指新授的教學活動,包括教師的主導作用及學生的主體地位。要開放課堂教學,促進空間及時間上的靈活性、學生思維活動的活躍性、組織形式的多樣性,為學生創造一個寬松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動手、動心中進行體驗,學會創新,充分調動好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第三,要利用學校現有多媒體資源提高音樂教學
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手段,正出現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它突破了傳統教學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大大開闊了學生的音樂視野,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言簡易賅的解說、悅耳動聽的音樂,使學習內容變枯燥為形象,圖文、視頻、動畫栩栩如生,猶如身臨其境,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引起感情上的共鳴,豐富教學內容,拓寬教學視野,激發學生思維。更好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們保質保量的上好每一堂音樂課。
創設音樂教學情境,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心境,喚起學生的音樂審美注意。在音樂教學的不同階段起著不同的作用。例如我在在對學生聲音的訓練中,我運用多媒體通過現場錄音回放方式,提高學生對自己的聲音的直觀了解,把抽象的現象形成具體的東西,學生也就學的有趣,學的也用心了。
第四,要及時點評,及時總結
每一節音樂課后,教師應采取綜合評價方式,關注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情感反應、參與態度和程度,促進學生發展。一方面是可以組織學生自己討論總結,然后推選同學上臺讀感想、談>收獲。另一方面是教師要作好總結,整理本節課學習目標,鼓勵學生熱愛音樂、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總結性發言要緊扣教學內容和目標,對學生提出建議或希望,使學生記憶在心,并能在今后的學習中得到提高。
總之,我們要善于總結,善于回顧,發揚好的,取長補短,結合實際情況,更好地實施教學任務,更好地開展音樂教學工作。
教學心得體會30
新《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提法使我們深刻地體會到: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在課堂上是多么的重要。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優化課堂教學,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使學生成為真正學習的主人,這是我們一線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標。在各級各類數學觀摩課、研討課乃至學校的隨堂聽課,很高興地看到學生學習方式的明顯變化:以往的“師問生答”變成了“暢所欲言”,“師說生聽”變成了“自主學習”,“個人學習”變成了“合作探究”,課堂的師生互動氣氛異常的活躍,學生的個性也得到一定的張揚,這一轉變確實令人欣喜。然而,反思卻讓我們看到:在熱鬧與自主的背后,也折射出一些形式與無效,那么,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下面就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于是過去的“復習型”、“開門見山型”……等導入課題的方法大多被“創設情景”導入法所代替,內容生動、學生熟悉、感興趣的教學情境很多很多,課堂所追求的“讓學生真正成為主體,擁有學習主動權”在預設好的情境和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得以落實。但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還是出現了一些情境牽強附會的現象。比如在一次聽課中認識《人民幣》的情境設計:
教師:昨晚,小紅給在上海念大學的表哥寫了一封信,他需要什么呢?
學生說:他需要坐火車去上海。不,坐飛機比較快。打個電話就可以。
教師急了,小明還要上學,他準備把信寄出去,需要什么呢?接著,有學生回答要知道地址的,還有回答要信封的,有的學生沒有這方面的生活經歷根本就不知道寄信需要什么?終于有一位學生回答出需要郵票,老師象抓到了救命的稻草一樣趕緊追問:“一張郵票多少錢?”學生回答:“8角。”于是,教師點出正題:“那么8角錢可以怎么拿呢?”說了那么多,教師就是讓學生思考8角錢可以怎么拿!這些情境創設的盲目性不但沖淡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而且也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所以,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一定要考慮到情境創設的有效性,不利于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境設計,必然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在一次數學研討活動中,謝惠良老師就提出情境創設不能過多地與生活、語文聯系;創設導入情境不能太長,新課的導入要簡潔有效。所以,有些知識的教學,采用復習舊知引入新知的學習或開門見山,效果會更好更簡便更節約時間。
二、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人的思想是從想問題開始的”,恰到好處的提問,可以激發學生認識中的矛盾沖突,引起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激發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情緒處于最佳狀態,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有效的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很重要的組成部分,能促進整個教學過程的發展。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盡量避免問一些“對不對”、“是不是”的不帶思考性的簡單問題,或者是一些帶有暗示性的問題,這樣的問題不僅不能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還會使學生產生壓倦,影響探究學習效果。只有問在有疑之處、問在關鍵之處,掌握好問題難易適度并具有啟發性,才是有效的課堂提問,才會盡量使數學課堂成為有效的教學,學生才能用最短的時間學到最多的知識。
三、小組合作的有效性。
素質教育已深入發展,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被越來越多地引入課堂。小組合作學習體現了“與人合作,并與同伴交流思想的過程和結果”,不但充分地體現教學的民主,也給予學生更多自由活動的時間和相互交流的機會,是學生取長補短、展現個性的舞臺,因而,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很多的課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組討論式的合作學習。但是,我們在聽課的過程中也經常看到這樣的場面:孩子分組圍坐在一起,老師一宣布小組討論開始,學生就象蜜蜂采蜜一樣,教室里馬上是一片嗡嗡的聲音和學生忙碌的身影,誰也不知道其他人在說什么和干什么?有的是組長一個人在發揮,其它學生當聽眾;有的小組合作的分工、意圖不明確,學生不知所措,一臉茫然;還有的學生就自個兒在玩……
一些數學課堂過分追求“觀賞價值”,非常淺顯的問題組織學生討論,不必分組的內容安排小組學習,顯而易見的結論要求學生實踐、驗證,對所學內容不加分析,似乎沒有討論就不是“探索”,不分小組就沒有“合作”,沒有實踐、驗證就不會“發現”。合作交流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它的理念是完全正確的,但有些教師卻在課堂教學中走形式和走過場的。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呢?首先,我們要思考:提出的問題,有沒有合作的必要。對于那些學生能獨立解決的問題,就不需安排合作學習。只有那些學生單獨不能解決的、并能最大限度發揮學生之間優勢互補的問題,才是有價值的合作,是為了學生發展的有效合作。其次在具體操作中教師應明確:
①分工明確。
②建立機制。
③適時引導。
四、課堂評價的有效性
《新課程標準》指出:“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更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這是新課程提倡激勵性評價的宗旨。有效的評價,有助于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師改進教學。但是,在現行的一些課堂教學中,不管學生回答的問題是簡單的還是有難度的,是對的還是不全面的,都能聽到老師對學生的表揚命令:掌聲鼓勵。我們不妨反思一下:過多、無度的鼓勵有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嗎?我認為,評價的首要原則應該是客觀公正,在這個基礎上,再堅持鼓勵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價值的評價。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正確處理學生出現的錯誤,不能把激勵評價用到極端,對于學生的錯誤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導學生說出解題思路,然后才能作出相應的評價。對那些有錯誤,但又蘊涵創新思維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時,再給予鼓勵,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新火花才能得到較好的發展。
五、課堂活動的有效性
《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所以,在目前的教學中,教師上課都能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精心設計數學活動,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動手操作中發現知識并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變為活生生的活動過程,寓教與樂,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體驗到學習數學不再是枯燥無味的。但是,學生的數學活動是否有效,同教師的組織與引導是分不開的。
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有些教師為活動而活動,缺少明確的活動目標,表面上看似熱鬧,整節課好象學生都在積極地參與活動,但課后學生對知識的收獲卻甚少,對知識的掌握也不牢固,更不要提形成知識的系統性了。所以,為了確保數學活動的有效性,開展數學活動時一定要讓學生帶著具體的學習任務去開展活動,而教師則應該以“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數學活動中,把“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發展”的理念真正落實到實處,讓學生能夠通過活動有所收獲,這樣的活動才起到了活動的作用,才是有效的活動。
總之,有效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學生的學習方式,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在于教師。我們在實施新課程過程中,要理性的思考分析和認識,將理性和激情相結合,讓數學課堂充滿真實,更加精彩。
對于有效教學,談不上有什么經驗,要說感受可能會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數學課的有效教學就是讓學生聽懂,學會,做對。
一節課是否有效,老師的一頭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對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備好一節課。上課前的教具學具的準備,對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課的時候,老師良好的教學素質,對課堂的掌握,教學中練習的設計是否合理科學,有沒有考慮到面向全體學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練習都有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從而達到鞏固知識、培養技能、發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無不關系到教學的效果。
所以,我覺得備課這一個環節,是上課有效的前提。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但生成并不意味著不需要預設、不需要備課。相反,有效的教學對預設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預設要能真正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為每個學生提供主動積極活動的保證;能為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創造性提供條件;能促使課堂多向、多種類型信息交流的產生并及時反饋。這就需要教師深入鉆研教材,改變傳統的備課模式,讓“預設”真正服務于生成性的課堂教學。
首先,要認真鉆研教材,為“預設”打好基礎。教材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每一位教師都要認真研讀、感悟、領會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學生活動的科學內涵,這樣才能體會新教材蘊含的教學理念,備出高質量的教學預案。
其次,要改變備課模式,變“教案”為“學案”。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一切知識經驗的獲得都依賴于學生的自主建構、自我內化。離開了“學”,再精心的“設計”也沒有意義,教師要充分考慮,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并采取相應的對策。即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一種有準備、有意識的預設。
第一,重課堂動態生成,著眼學生發展
教學過程是動態生成的,盡管教師在備課時已經對課堂上可能發生的情況做了充分的預設,但是在課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況發生。面對信息多變、資源多彩的課堂,教師要扮好傾聽者、重組者、等待者、提升者這幾種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無案,寓有形的預設于無形的、動態的教學中,不斷捕捉、判斷、重組課堂教學中從學生那里生成的各種各類信息,靈活駕馭教學過程,推進教學過程在具體情境中的有效生成。
所以在教學中,當學生有了火花生成時,不要被這種火花電倒,應該采取積極的鼓勵態度,如果學生的這種火花在課堂上無法進行研究或展開的,則留到課余或其他條件成熟時再研究,而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全程參與和關注,不要簡單的布置學生下課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學生由于受到年齡、心理方面的影響,不可能會再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一次機會也就這樣消失了。而在課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則必須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來,要讓學生有這樣的感覺:無論是課堂上能研究的還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來的而且是有價值的,老師都會很重視,而且會和我一起想辦法創造條件去進行研究。時間一久,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的創新精神就會培養出來。
第二、“設計科學合理的練習”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證
有效的數學教學,不僅在于成功的講解,而且更取決于科學、高效率的練習。科學合理的練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也是師生信息交流的一個窗口,新課程下的數學練習應成為一種生活,一種活動,應著眼于學生的發展,而非單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復。好的練習能主動地把學生學習的疑難問題、困惑之處誘發出來,及時予以糾正。從而實現數學知識的鞏固和應用,使學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學習習慣、思維品質得以培養,思維方法得以訓練,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最后,我覺得撇開教師這頭,學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學的一個保證。我這幾年一直教低中年級,有一個深切的感受就是,學生的計算能力也是影響教學進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個班級里學生的計算能力相對低,或者水平參差不齊、差距太大。都將影響上課的效率。課堂要有效,老師一般都想在短時間內進行必要的練習。而低中年級的數學課,計算是貫穿全過程的。如果計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練習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談了。有時候,還只能放慢上課速度來照顧全體。所以,我覺得在低年級,抓好口算教學,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教學心得體會30篇】相關文章:
1.教學心得體會
2.教學心得體會
3.教學心得體會
5.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6.美術教學心得體會
7.中班教學心得體會
8.高效教學心得體會
9.教學心得體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