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故事讀后感
一、讀后感注意事項
先要重視感
感要多 讀要少,要善于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系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后"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后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準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
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蒙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鉆;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
敘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復述原文
一篇讀后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初中作文課中,除了寫"讀后感"外,老師還會要求同學們在看完一部電影,電視片或參完某一展覽后寫"觀后感",觀后感的寫法與讀后感是一樣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簡述所觀的內容,然后引出觀點,展開論述就可以了。
寫景、物的讀后感應該怎樣寫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并為后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后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于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后脫節。以上四點是寫讀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
(5)簡要地說明原文有關內容,重寫有感,不要重點介紹,偏離主題。
二、讀后感寫作要點
要弄懂原作
"讀”是感的基礎,“感”是由“讀”而生。只有認真的讀書,弄懂難點疑點,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徹的掌握文章的內容和要點,深刻地領會原文精神所在,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個人的實際,才能真有所“感”。
要認真思考
讀后感的主體是“感”。要寫實感,還要在讀懂原作的基礎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評價。分析和評價是有所“感”的醞釀、集中和演化的過程,有了這個分析和評價,才有可能使“感”緊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觀點,避免脫離原作,東拉西扯,離開中心太遠。 所以,寫讀后感就必須要邊讀邊思考,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自己的實際展開聯想,從書中的人和事聯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見的人和事,那些與書中相近、相似,那些與書中相反、相對,自己贊成書中的什么,反對些什么,從而把自己的感想激發出來,并把它條理化,系統化,理論化。總之,想的深入,才能寫的深刻感人。
要抓住重點
讀完一篇(部)作品,會有很多感想和體會,但不能把他們都寫出來。讀后感是寫感受最深的一點,不是書評,不能全面地介紹和評價作品。因此,要認真地選擇對現實生活有一定意義的、有針對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談,文章散亂,漫無中心和不與事例掛鉤等弊病。怎樣才能抓住重點呢?我們讀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會受到感動,產生許多感想,但這許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閃而失。要寫讀后感,就要善于抓住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復想,反復作比較,找出兩個比較突出的對現實有針對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礎上加以整理。也只有這樣,才能抓住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寫出真實、深刻、用于解決人們在學習上、思想上和實踐上存在問題的有價值的感想來。
要寫出真情實感
就是要寫自己的真情實感。自己是怎樣受到感動和怎樣想的,就怎樣寫。把自己的想法寫的越具體、越真實,文章就會情真意切,生動活潑,使人受到啟發。千萬不可有假大空的嫌[1]疑
三、好的故事讀后感(通用5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好的故事讀后感(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好的故事讀后感1
夢境時常出現在魯迅先生的《野草》中,但大多數都是鬼怪陸離的、陰森恐怖的噩夢,但是只有《好的故事》在灰暗的夜空中,描寫出了一幅令人向往的美好畫卷,晚上的一個夢境與丑惡現實的對比引發了“我”和讀者的沉思,也寄托著魯迅先生的夢想和一生的追求。
文章文筆優美,卻處處透著沉重感、責任感和抗爭的力量,文章開頭便是“昏沉的夜”,寂靜中,“我”看到了一副美好的畫面:河邊的枯樹邊的紅花;水中倒影的若隱若現;山陰道旁邊桃花源一般的無憂無慮……正當“我”沉浸其中時,夢醒了,迎接“我”的仍然是昏沉的黑暗和無盡的'寂寞。作者用大量的筆墨襯托出了夢里的美麗,而夢境也正如同夢里的小河中的倒影——虛幻而且縹緲。文章以夜色開頭,以夜色收尾,夢的破碎并不是代表無法做到,而是告訴我們時時刻刻提醒著我們要從夢中走出,看清現實,看見黑夜的存在,把夢境化為現實。
雖然真實世界的描寫只有寥寥數筆,但卻更加真實。魯迅先生始終執著“地上” 的戰斗,他的理想永遠是實際且可求的,而且始終聯系于戰斗的實踐。他與“空頭的夢” 和“天國”的幻想是無緣的。魯迅不是一個理想主義者 ,這個夢境對于行走在“灰土”中的他,只是個“好的故事”,夢中唯美的畫面只不過是一場虛空,他告訴讀者:“好的故事”盡管美麗, 卻只是一個“夢”,而現實則仍然是寂寞的夜……
夢終究是要醒的,夢境不應該是《秋夜》中小粉紅花的或是落葉“春后要有秋”“秋后還是春”的虛無幻想的追求,更不應該是他們對夢的沉溺而不面對現實的沉淪,應該像是棗樹一樣面對現實。夢境終究只是個故事,可以追求,但不能當真。
每個人都有夢想,魯迅的夢想是要解放人民的思想。夢醒了,雖然明白現在仍然是晚上,卻“真愛這一篇好的故事”,他仍然是寂寞的,但對于夢的沉思也堅定了他的信念——讓每個人都看清現實,不要墜入夢中而沉淪,而是要把美麗的夢境變成美好的明天!
好的故事讀后感2
這幾天,我讀了《好的故事》這篇文章,心中感慨良多。
說起一代文豪魯迅,在他小的時候原本是立志學醫的。父親的疾病,花去了家中大部積蓄,漸漸要靠典當家里的衣物飾品來為父親買藥。因為當鋪去的多了,耳聞目睹了社會上還有許多的任何自己家的情況一樣,甚至更有因家境貧困根本就買不起藥的人。所以小小的魯迅就立志要做一個濟世扶貧的好醫生。為了實現理想,他勤奮學習,爭取到了去當時近代醫學較先進的日本留學的機會。但留學是由于一件事的觸動,讓他意識到喚醒國人愚昧落后的思想,比單純拯救人的肉體更重要。他毅然決定棄醫從文。我覺得魯迅的這種行為是出于一種更深層次的愛國情懷所為。從此,他拿起筆作武器,與一切舊思想舊勢力斗爭,成為了一位偉大的文化斗士。
我被魯迅的愛國精神深深感動。“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正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充分體現了魯迅對反動階級的仇恨和對勞動人民深情厚愛。我們的祖國就是因為有了無數的和魯迅一樣愛國的仁人志士,經過流血犧牲才建立起了一個文明進步的新中國。
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雖然不再需要像魯迅那樣對反動階級口誅筆伐了,但他的這種深層次的愛國精神卻值得我們繼承發揚。我現在還是個小學生,總有一天要長大成人。學習魯迅先生最好的行動就是鍛煉好身體,學好功課,為將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好的故事讀后感3
那天看到《好的故事》以為會是一個吸引人的寫實小說,我充滿了期待并以非常急迫的心情往下讀,讀著讀著,我仿佛走進了一幅山水畫,里面的景色和人物一一在我面前鋪展開來,一一的鮮明生動起來。
“故事”寫的是魯迅先生在一個昏沉的夜,夢見了一個令人向往的地方,這地方很美麗、優雅,很有趣,很多美的人、美的事,像一片云錦。這次他的筆鋒不像利劍,言語也不是尖銳而蒼勁,我仿似讀到了一個內心平和而溫柔的魯迅。
《好的故事》給了我一個不一樣的感動,我也重新認識了一個不帶批判和諷刺,對生活充滿熱愛和希望的魯迅。
好的故事讀后感4
好的故事讀后感5
魯迅先生這篇《好的故事》名為好的故事,但文中卻并未寫“故事”,而是魯迅先生在一個昏沉的夜,腦海中想象的一個美麗的畫面。所以讀不出“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其實“好的故事”指的就是文中所描繪的一幅美麗的圖畫,因為魯迅先生一開始就說到是昏沉的夜。“我在朦朧中,看見一個好的故事,這故事很美麗,幽雅,有趣。有許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錯綜起來像一天云錦”。
其實當我一邊在讀這段文字時一邊就在腦海想象這副畫面,想象那些小船、山陰道、新禾、草和花、雞和狗、茅屋、塔,農夫、村女村婦,和尚。還有曬著的衣裳、蓑笠,天、云、竹、小河、萍草、河里游動的小魚。透過這些景物浮現在腦海里的是一個寧靜的村莊,天很藍,水很清,村民很樸實,有花有草,還有雞有狗,就是一幅竹籬茅舍的景象。
我在想魯迅先生當時也一定入了神,仿佛就置身其中,因為他在文中說到:我一一看見,一一聽到。同時不難看出魯迅先生對生活的熱愛和希望。從他那句“我珍愛這一天好的故事,趁碎影還在,我要追回它,完成它,留下它”以及結尾那句“但我總記得見過這一篇好的故事”
魯迅先生的散文語言優美,描寫生動,很有感情。我在想其實在某個瞬間,我也有過被眼前的景物所吸引,漸漸入了神,想象著某個美麗的畫面的時候。只是我沒有魯迅先生的才華,不能像他一樣能將深邃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表現于所寫的景物之中,以富有特征性的自然景物寄托自己的所思所想罷了。
魯迅先生可以把在一個昏沉的夜,在他看《初學記》看累了,靠在椅背上休息時,想象中看到的景物描繪出來,而且還那么生動。思想感情真的不是一般的豐富啊。不讀書何以文,每次讓我寫讀后感就覺得很費腦筋,甚至想逃避,不想寫是因為寫不出來,寫不出來是因為心里沒有料,像魯迅先生這樣有才學,任何一件小事、一個人物、一個回憶……都能寫得如此生動。
所以說狂人先生讓我們多讀書、多寫感想都是為我們好的,用他的話說有輸入就有輸出,能讀就應該能寫,我深信這一點,不管自己寫得好壞與否,起碼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提升了自己的寫作能力。真的很感恩狂人先生帶引我們成長。讀了魯迅《好的故事》我也有一種想把自己去張家界旅游看到的美景寫出來的想法。我想這大概就是受影響了吧。
【好的故事讀后感】相關文章:
1.魯迅《好的故事》
2.好森林的兒童故事
5.好男人的哲理故事
6.好的故事魯迅賞析
7.好的寓言故事
8.好家風故事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