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電影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
一、觀后感的格式
大體上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由觀而引出感,這開頭部分就好比一條醒目的標語或引子一樣,先交待清楚看了什么影片,有什么感想。一般來說,這一部分要求簡明扼要、開門見山,千萬不要繞圈子、賣關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語氣概括地說出感受是什么?簡單但明確,不含糊,這樣就可以了!不必展開來說。
第二部分,具體談感受是什么。我們讀書看電影都有一個過程,都需要一段時間,而我們的感受也是在這個過程、這段時間內一點一點產生的,感受由淺到深,感受由心而發、發自內心,因此要自然真實,有感而發,不要無病呻吟,虛假不實,這樣才能感人,打動讀者。
寫法上,可采用夾敘夾議的形式,“敘”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節或人物形象或詞句敘述出來,“議”就是抒發自己的感受,要有層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頂點,得到升華。
敘述是簡述,抓住要點,不能太長,否則就有湊字數的嫌疑,再者,這樣也影響文章的結構。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實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聯系生活中的事例來談感受,因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導我們的實際行動,要不就毫無意義了。具體說來,就是把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和電影中感動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較與對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樹立學習的榜樣。
第四部分,文章的結尾,要對全文內容做個收尾總結,可以進一步抒發理想或希望與祝愿,把全文的情感升華到頂點。
二、國慶電影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精選18篇)
觀后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于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于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后的基礎上發感想。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慶電影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精選1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國慶電影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1
今年國慶,我和爸媽來到電影院觀看了《我和我的父輩》。
“祖國”以時間為序,“家鄉”以空間為軸,此次“父輩”以世代為章,聚焦于不同時代下的普通家庭,以親情為切口,講述了父母對子女的愛與啟蒙。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故事就是《詩》。這個故事講述了1969年,我國需要研制長征一號火箭、發射首顆人造衛星,章子怡飾演的是一位母親,又是肩任航天事業的主要工作人員之一,一位女性火藥雕刻師,為火箭發動機推進劑整形;她的丈夫是火箭發動機設計員。夫妻倆人為了火箭的發射成功,每天都去基地搞研究。但在一次失敗中,丈夫犧牲了,為了隱瞞孩子們父親離開的事情,只能欺騙孩子爸爸在加班。每天回來都帶著一篇自己寫給孩子的詩,那是孩子的父親約定了要給孩子的詩。終于孩子們還是識破了謊言的局面。她告訴孩子們:“孔明燈里放蠟燭,點燃之后會因為有氣就慢慢飛上天空,你們的爸爸就是做這個有關的大事,但是比孔明燈還大的事業,可以飛上月球的大事業。”后來,孩子們終于也明白了大人的事情,自己也成為了一名宇航員。
漫天黃沙、茫茫戈壁,時代氣息與歷史質感撲面而來,迅速把觀眾帶回了50多年前“長征一號”火箭發動機研制基地,電影細致入微地真實還原了四院航天人生活與工作的一隅。
《詩》是一首寫給中國航天人的詩、寫給浩瀚宇宙的詩、寫給中國電影的詩。它通過描繪中國的航天工程背后的奮斗和付出,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千年愿景。從屈原的天問到現在中國航空航天事業,無不展現出對這片星辰大海探索的激情,與支撐這份宏大理想的詩意。
國慶電影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2
《我和我的父輩》之《乘風》取材于抗日戰爭時期一支戰功卓著的鐵騎隊伍——冀中騎兵團,他們為保護群眾撤離,拼死抵抗日軍,電影描繪了一組騎兵團與冀中人民共同抗擊日寇侵略的軍民群像。
影片的故事背景發生在1942年五一反“掃蕩”期間,吳京、吳磊上陣父子兵,兩人分別飾演冀中騎兵團團長馬仁興及通訊員馬乘風。以老照片的形式開場,將觀眾帶回到1942年,從馬乘風的通訊電報中得知,騎兵團因叛徒投敵,陷入了位置暴露的危險當中。為了掩護冀中區機關并且安全轉移留在村子里的老幼婦孺,騎兵團以一敵百,在懸殊的火力下拼死沖殺、牽制敵人的進攻,硬是以傳統的騎兵戰術生生撕開了一道缺口。導演吳京1:1開辟戰壕、搭建戰場,動用兩百多匹戰馬,將騎兵前赴后繼、戰馬沖鋒迎敵的磅礴場景震撼呈現,還原了抗戰時期蕩氣回腸的騎兵作戰場面。
國慶電影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3
《我和我的父輩》取材抗日戰爭時期一支戰功卓著的鐵騎隊伍——冀中騎兵團,描繪了騎兵團與冀中人民共同抗擊日寇侵略的軍民群像。非著名娛評人吳清功指出:吳京和吳磊在片中飾演一對父子,分別飾演冀中騎兵團團長馬仁興及通訊員馬乘風。
再現了歷史上驍勇善戰的“冀中騎兵團”團長馬仁興與兒子馬乘風的抗日故事——前面縱有日本侵略者的機槍厲炮,“父輩”軍人仍舊視死如歸,戎馬沖鋒,上陣殺敵,“冀中騎兵團”旗幟永遠鮮艷!導演吳京不僅用恢弘的戰場場面還原了這對騎兵父子的故事,也在英雄們投身戰場的血性背后,流露父子之間的鐵骨柔情。
國慶電影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4
這個國慶假期,我觀看了電影《我和我的父輩》后得到了很大啟發。
祖國是東方的明珠,是亞洲騰飛的巨龍,是遠方地平線上初升的太陽。祖國在你心中,在我心中,在我們大家心中。
是啊,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哪一寸沒有深深烙下華夏后代的足跡?那一寸不值得炎黃子孫引以為榮?長江,黃河是我們奔騰的血液,千萬座聳入云霄的山脈,是我們不屈的盤古。無際的肥田沃土,是我們開闊的胸膛,無邊的森林草地,是我們烏黑的頭發。祖國的每一部分,都深深的烙在了我們的心上。
不是嗎?當祖國貧窮的時候,她的人民就挨餓受凍,當祖國弱小的時候,他的人民就備受凌辱,當祖國強大的時候,她的人民就昂首挺胸,祖國與我們就是母親與孩子我們心心相通,血脈相連啊!
多少年風雨滄桑,河山巨變。我們的祖國早已擺脫了屈辱和苦難。在1997年,1999年香港,澳門相繼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嫦娥奔月是我們先輩們幾千年的偉大夢想,這個夢想在“神舟五號”“神舟六號”“神舟七號”載人飛船進入太空后,已經在逐步實現。2008年,我國成功的舉辦了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吸引了全世界人的眼球,這一系列的成功,證明了我國的強大實力。中華民族像一個巨人,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同學們,少年興則國興,則國強。我們肩負著跨世紀的歷史使命,我們要適應時代的要求,牢記黨和人民的重托,在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爭當熱愛祖國,理想遠大的好少年;爭當勤奮學習,追求上進的好少年;爭當品德優良,團結友愛的好少年;爭當體魄強健,活潑開朗的好少年。時刻準備著,用我們的鋼筋鐵骨,支撐起祖國堅強的脊梁!
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我堅信,在我們的不懈努力下,祖國的明天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經濟更繁榮,人民更幸福,國力更強盛,祖國的明天更美好!
祖國,我愛你。你永遠是我心中最亮的一顆星!
國慶電影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5
愛國主義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我們國家正在大力宣揚愛國主義,愛國應該深入每個人的心中。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古人早就抒發了這種感嘆,古有文天祥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寧愿死于敵人的手中,也不能出賣祖國。古代還有很多愛國的例子,比如愛國詩人屈原楚國的國君對他不信任,因為聽取了奸臣的謊言將它流放,但他依舊對國家很忠心,在楚國滅亡后,也投江于汨羅河,隕落在歷史的長河中,在汗青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還有像岳飛這樣的精忠報國的名將,明朝的戚繼光也為沿海抗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為了守住祖國的疆土而奮勇犧牲。
到了近代愛國的例子更是數不勝數。有像周恩來這樣的愛國領導,有像黃繼光這樣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的士兵,也有像李大釗這樣的愛國先進人士。他們不畏犧牲,奮勇向前,為祖國的事業獻出了畢生的精力。正是有了他們才有我們的新中國,正是有這些先驅,不畏犧牲奮勇向前的精神,才有了我們現在安居樂業的生活。
愛國主義精神始終是鼓舞中華人民的精神紐帶,是維系各民族共同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支撐。我們應將愛國主義深埋于心中,始終秉承愛國。而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愛國就是好好學習,我們生于這個和平的年代,不需要投身于戰場,不需要犧牲自己的生命,我們能做的好好學習專業知識,長大之后為祖國做更多的貢獻。使我們的祖國能夠更強大,人民的生活水平能夠更加的提高,經濟水平和科技水平,能得到快速的發展。
國慶電影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6
音樂課。老師在講臺上唱著“獨角戲”。同學們自顧自地忙著自己的事情—有的在專心致志的寫作業,有的在興高采烈地聊天,還有的,干脆耐不住寂寞倒頭大睡。
一陣蒼涼,高亢的音樂把葉子從題海里拉了出來,她揉了揉略有疲倦的雙眼,放手中的作業。翻開了未曾打開的音樂書—是一首關于長城的歌曲。大致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描繪了長城外人民繁榮幸福的美好生活。另一部分則講述侵略者帶給長城外人民的痛苦和災難,以及歌頌了那些不忘血恥,拼死保衛故鄉的人們的偉大情懷。葉子入了神,情不自禁的跟著音樂唱了起來。漸漸地,她感覺好像穿越到了抗戰時期,看到了侵略者在我們中國的領土上燒殺劫掠,看到了老百姓們妻離子散,背井離鄉,看到了那些人們站起來同敵人做頑強抗爭,看到。葉子的眼睛濕潤了。忽地,旁坐用胳膊肘捅了她一下,嬉皮笑臉的說:“嘿,發什么呆呀,作業寫完了?”葉子沒有回答他,平靜地說:“聽,這歌。”旁坐側耳傾聽了一會,一臉鄙夷地說:“切,這么土的歌,還聽呢,跟催眠曲似的。”說罷,轉過身去,忙活自己的事情去了。葉子一愣,環顧了一下周圍的同學們,只見他們都在專注的寫作業,絲毫沒有一絲被動。葉子無奈的嘆了口氣,心里想著:現在的人們,完全被功課所左右了。心中本就無國,又何談愛國呢?“或許她想多了。但話說回來,即使一個人學習再好,再出色,也功成名就了。心中本就沒有國家的存在,只有個人的利益,何談愛國?又怎么能建設好祖國呢?葉子思索了半天,終究還是打消了寫作業的念頭,她掏出了筆記本,工整地寫下了幾個字“愛國?”
國慶電影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7
愛國是什么?在我心中,愛國就是帶著感恩的心在祖國大地上生活,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做那顆微不足道,卻仍在盡力的“螺絲釘”。
我還練跆拳道的時候,每周日經歷過一個下午的訓練,教練都會讓所有人面向道館那面貼著鮮艷的五星紅旗的墻整齊地站好,然后用右手貼上胸口無言的敬個禮。整個過程不過是幾秒,但卻給我留下了永遠深刻的記憶。我永遠記得訓練后身上的汗水還沒干,心臟還在有些劇烈地跳動的那種感覺,但敬禮的那一刻,我心中那種從胸膛里涌上的感覺更叫我難忘。當所有人都微喘著氣卻表情莊重地站在國旗面前時,不管因為品式抑或素質練習變得煩燥的心都會平靜下來,那是一種無以言說的自豪感,那一刻,我總會有種感覺:“我在為祖國而鍛煉。”時至今日,我都不解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但我知道,我能站在這大地上,吃飽穿暖,都是因為自己面前的那面國旗,那面國旗所代表的國家。
我感恩祖國,因為這個國家,我的每一天都安定祥和。我不必像最近逃往歐洲的難民一樣賭上最后的希望求生,我也不需要像非洲難民營里的孩子一樣爬著乞求難民營微乎其微的物資。但我們真的能永遠在國家的庇蔭下活著么?這是否定的。就像能量守和定律,一味的索取是不行的,我們也要為這個國家付出。而我們能做些什么呢?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堅持自己的責任。做一顆頑強的“螺絲釘”,也許看上去沒有為祖國做多大的貢獻,但確確實實是祖國基石的一部分。
這就是愛國。我們只需要像父母一樣,在工作崗位上負起自己的責任,在社會這個大舞臺上,做好自己家庭的責任,就已足夠。但也別忘了,做這些的同時,要帶著感恩的心。因為,我們生活在這個華夏大地上,因為祖國而過得安寧幸福。
這就是我心中的愛國。帶著感恩的心在祖國大地上生活,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做那顆微不足道,卻仍在盡力的“螺絲釘”。而每次看見國旗,我總會想記憶中那樣扶上自己的心臟,感覺它的跳動,那一刻,為責任做的努力與付出,都化為了,對祖國濃濃的愛。
國慶電影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8
“愛國”一詞是神圣的,顧名思義,就是熱愛自己的祖國。是一種高尚無私的情懷,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當前培養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
愛國就是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歷朝歷代,很多仁人志士都有著憂國憂民、以國家大事為己任、勇往直前、在困難面前不屈不撓、死而復生的強烈思想,使中華民族歷盡艱辛。今天,中國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今天的社會是一個和平的社會。但是,愛國主義平時還是可以體現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也可以體現在每一件小事上。我曾經看過這樣一篇報道:在一條繁華的街道上,一個垃圾桶旁邊放著一大堆紙屑,過去的人一個接一個從旁邊經過,就這樣在那里呆了很久,直到一個鄉下少年來到這條街上,看到了這一大堆紙,第一眼就撿了起來。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動作,卻充滿了深刻的愛國主義!我們說:革命英雄為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獻出寶貴生命,是愛國主義;中國人民解放軍士兵守衛祖國的邊防和海上邊界,保衛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他們愛國;運動員勇敢頑強,努力拼搏,為國爭光,讓偉大祖國的五星紅旗一次次飄揚在國際體育界,這就是愛國主義;我們的父母遵紀守法,兢兢業業,創造財富,繳納利稅,愛國;我們的老師,淡泊名利,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教書育人,為祖國培養了一批合格的接班人,這也是愛國主義。作為一個學生的愛國,要從小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在家做個好孩子,孝敬長輩,勤儉節約,為父母分擔后顧之憂;在學校做個好學生,好好學習,尊師愛友,勤于學習,遵守紀律;尊老愛幼,助人為樂,做好公民。同學們,我們學校也是國家的一部分。我也想熱愛我的學校。我經常發現我們的一些同學亂扔紙屑,破壞學校的公共財產。這是愛國嗎?我們的行為是不愛國的,所以從今天開始,我們關心學校的公共財產。請把紙屑撿起來,扔進我們的垃圾桶。
少年盛世,少年強則強。我們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和現實,增強我們的愛國情懷和振興祖國的責任感,像老一輩革命家和我們尊敬的周恩來總理一樣,“為中華之崛起而學習”,樹立愛國主義,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開拓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真正把愛國主義變成為國服務的一次旅行,貢獻自己的力量,為祖國創造輝煌的未來。
國慶電影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9
2021年10月1日,祖國母親72周年生日,去看了我和我的父輩。我被深深地觸動了,吳磊和吳京飾演一對父子,父親為了老百姓的生命安全,選擇了發求助信號,用調虎離山之計挽救了護送的百姓安全,成功引走了敵人的尋剿。敵人根據電報發文信息,很快定位到了兒子的地方,他們不知道的是,這個求救信號已經是意味著他們將要犧牲的節點。作為一名父親,他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可是他也知道這是無奈之舉。即便如此,還是選擇做了。
詩篇。章子怡飾演一位母親又肩任航天事業的主要工作人員之一。夫妻倆人為了火箭的發射成功,每天都去基地搞研究,但在一次失敗中,丈夫犧牲了,為了隱瞞孩子父親離開的事情,只能欺騙孩子,爸爸在加班。每天回來都帶著一篇自己寫給孩子的詩,那是孩子的父親約定了要給孩子的詩,終于孩子們還是識破了謊言的局面。他們知道,他們的爸爸已經犧牲了,他們的爸爸再也回不來了。她告訴孩子們,孔明燈里放蠟燭,點燃之后會因為有氣就慢慢飛上天空,你們的爸爸就是做這個有關的大事,但是比孔明燈還大的事業,可以飛上月球的大事業。后來,孩子們終于也明白了大人的事情,自己也成為了一名宇航員。即便那個時候的愛情很純粹,但是又很美好。
鴨先知篇。孩子一直都覺得自己的父親是個了不起的人,會各種奇奇怪怪的技術。直到被鄰居小伙伴在班上當眾拆穿他的話,才開始發現父親似乎也沒什么了不起。當了銷售科長的他自大狂似的跟領導說可以銷售很多的酒,于是生產了很多的酒,家本來就很小,因為滯銷全都堆在了他家里。因為這些,母親每天都在怒罵孩子的父親,父親和他一起去公交假裝陌生人在推銷產品,一直都沒有用,直到遇到了廣告公司的人,最后想出了拍廣告的法子才成功地把酒都推銷出去。
少年行篇。這是一個關于未來機器人研發的故事。機器人邢一浩從2050年穿越回來2021年的今天,孩子對科技的喜愛成功地把家里都弄出了很多科技型。邢一浩扮演了他的父親,陪他去學校親子活動,成功的欺騙住了學校里說他沒有父親的嘴。最后準備開啟直升機的時候,機身著火了,沒能成功地飛起來,由于前一天晚上機器人父親只顧著和他母親說話,沒有注意到其實飛機已經飛起來了,孩子們開始嘲笑他欺騙大家,他生氣地沖出了人群。機器人在被罵沒有感情之后,為了挽救沉入海里的孩子,選擇了逆流而上,最后返回了2050年,完成了機器人測試的成功。
一部電影,四個故事。
每個故事里都有著自己的故事。
從悲到喜,從哭到笑。
從抗戰時期到現在的2021年,從落后到現在的各個領域的富強。
從曾經的不可能到現在的可能及一定。
中國是不一樣的中國,我們一直都在見證著,我們的國家在一步步的強大,不會再任誰來輕易地欺負我們,也不會再任誰來侵占我們這神圣的領土。我愛你我的祖國。
國慶電影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10
今年國慶假期,《我和我的父輩》逐步憑借強勢口碑,吸引越來越多的觀眾。
《我和我的父輩》從小人物視角切入,反映時代的變遷和民族精神的'傳承延續。《乘風》刻畫了抗戰時期冀中騎兵團一對英雄父子為國為民,英勇獻身的精神;《詩》以航天夢想,展現了中國第一代航天人的艱難困苦;《鴨先知》講述改革開放初期,普通人順應時代潮流開拓進取的精神;《少年行》講述了新時代背景下,從未來意外來到2021的機器人邂逅熱愛科學的少年,兩人互相鼓勵勇敢追夢的故事。每個篇章看似獨立,卻又是緊緊相連。將這些故事串聯起來的,正是那些平凡人的“家國情懷”。
每一個時代的父親,都有他們的選擇。硝煙戰火年代,“家國抉擇”的深刻立意具象為“別死在我前頭”,最后卻以犧牲愛子以保全百姓;建設新中國時期,“家國情懷”是航天人甘愿在發動機爆炸時用自己的雙眼代替相機摸清問題所在;改革開放初期,“家國情懷”是敢于試水的一輩人,抓住了時代的機遇,讓中國社會和經濟的面貌煥然一新;新時代,“家國情懷”是奮力拼搏的一代人,讓曾經一個個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更是在不斷探索中走向未來。
從硝煙彌漫、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年代,到一窮二白、篳路藍縷的建設歲月;從波瀾壯闊、驚濤拍岸的改革時代,到朝氣蓬勃、意氣風發的新時代……“救國一代”“建國一代”“富國一代”,將“家國情懷”和“民族品性”融入血脈,串起了共和國的光輝歷史,照亮了新時代的燦爛前景。
聚焦身邊的人,我們也能看到父輩們的努力。他們是戰爭年代里的英雄,是建設新中國的楷模,是改革開放的先鋒,是新時代的開拓者……他們中有多少人從田間地頭走進高等學府,成為高精尖科研項目的拓荒人;多少人從邊陲鄉村走出國門,成為重啟中西交流的紐帶與橋梁。而即便是我們這些普通青年的父母,他們的奮斗故事同樣可歌可泣。帶數億人脫貧,讓飛船上天、航母下水,重建文化自信,他們支撐起了屬于自己的光榮與夢想。
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今天,我們已經跨越“開除球籍”之危,闊步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一代代人激情燃燒的接力長征,讓我們比歷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家國擔當,曾經扛在父輩的肩頭,如今也攥在我們這一代的掌心。我們正一步步走出“舒適區”,敢闖“無人區”,增強“敢為天下先”的勇氣、“謀定而后動”的睿智、“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膽略,像我們的父輩一樣拼搏,努力創造一個個新奇跡。
把我們父輩的故事搬上銀幕,是回望,是致敬,而回望和致敬本身,都是為了進一步向前。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年份,對于我們來說,國慶又恰是一個“再出發”的新起點。接過父輩的接力棒,沿著父輩的足跡前行,我們勇于創新,勇立潮頭,拼搏奮斗,定能將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富強。
國慶電影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11
剛看完《我和我的父輩》,今天先寫一寫第一篇《乘風》。
四個故事,父輩的家國情懷,從抗日戰爭時代開始講起。
吳京——扛起愛國主義精神的大旗,一貫的激昂,熱血沸騰。這次多了父愛的深沉,人物更加豐滿。
《乘風》的故事線很簡單:
1942年抗日戰爭期間冀中地區,日軍掃蕩過程中,八路軍騎兵團長為了掩護老百姓,犧牲了自己的兒子。在日軍以為勝券在握的時候,騎兵成了“奇兵”,以古老的騎兵戰術沖殺進日軍陣營,獲取了戰斗的最后勝利。
這是一部戰爭電影,如果時長撐到一部完整的電影時長的話,它不會顯得那么倉促,再多些鋪墊煽情部分就不會就不會有強煽之嫌。雖然有點強煽,但還是煽到了。吳京一聲令下:放信號槍!再一聲帶著絕望的嘶吼:放信號槍!我淚已盈眶。
吳京用它細膩的表演讓我在短時間相信了它對兒子的愛。踹兒子那里,第一次抬了腳但沒踹下去,第二次踹了,但伸了手想拉。關心兒子脖子上的傷但是先罵。這些像極了現實中總是恨鐵不成鋼的普通父親。父愛深沉,但兩父子對話后,一旦和解,慣常套路,父子倆總有一人要犧牲了,這次是兒子。白發人送黑發人更悲情。戰馬回來后,父親竟拍了平日最愛惜的戰馬一掌,躲到無人處才放聲痛哭,傷心不可對人言。
抗戰勝利后有一段慶祝的戲,戲臺上唱的是羅通。羅通武藝高強,曾身先士卒,帶著部下以少勝多,打退瓦剌的進攻,保住了居庸關。而其父羅成更是少年英雄,可惜被人所害命喪淤泥河。影片中顛倒的父子了關系,背后藏著的是父親的愧疚自責。
這里有一場場面恢弘的騎兵戰的戲。騎兵在以往的現代戰爭電影中很少展現這種古老的戰爭手段,據說這段拍攝難度很大,很多演員都受了傷。這段戲應該是整場影片中的大場面了。觀眾感受到了男性荷爾蒙的爆棚,血淚交織的戰爭史。家國情懷,不惜任何代價的沖殺,父輩的信念及信仰都令人動容。
這邊乘風戰死,那邊“乘風”出生。這邊的乘風舍命救了那邊的乘風。
生命的傳承有高昂的代價,但生生不息!
這邊日軍的旗幟落下,那邊我軍的旗幟高高飄揚。
勝利也有高昂的代價,但奮斗的精神傳承不息!
國慶電影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12
《我和我的父輩》由四個故事匯集而成——《乘風》《詩》《鴨先知》《少年行》。這部作品以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和新時代為歷史坐標。從題材看是散的,但是形散而神聚。創作者從不同的歷史視角出發,以家庭關系觀察父輩人生這一特殊視角,講述各個階層群體為祖國利益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奮斗歷程,從而反映時代變遷下中華民族精神、家國情懷的生生不息、傳承弘揚。
第一個單元《乘風》,取材于抗日戰爭時期一支戰功卓著的英雄部隊——冀中騎兵團,為保護群眾撤離與日軍戰斗,塑造了冀中人民共同抗擊日寇侵略的軍民群像。危難關頭,騎兵團的英雄們在槍林彈雨中沖鋒,彰顯出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而青紗帳、大刀隊、騎兵等特殊的冀中抗日元素也得到真實、鮮活的表現,給觀眾帶來豐富獨特的`觀賞感受。第二單元《詩》用女性細膩的情感,再現航天工作者的堅韌和溫柔。電影中的女兒長大后成為航天員遨游太空,其中如泣如歌的敘述,深深打動了觀眾,使他們對航天工作者甘于奉獻和敢于犧牲的精神表示由衷敬意。
如果說前兩個故事更多的是英雄敘事的話,那么后兩個故事《鴨先知》和《少年行》則主要講述平凡人的故事。《鴨先知》取材于中國第一支電視廣告誕生背后的故事,寫了一個普通人家的父親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不服輸精神。導演一下子把創作筆觸伸進了上海的弄堂生活中,以這個弄堂為背景,反映了那個年代的中國人求新求變的改革精神,傳達改革是適應了時代呼喚的理念。相比來說,《少年行》這部帶有極強科幻韻味的作品,給觀眾帶來的不僅是現實的感觸,也有對未來的想象。作品以機器人“星一浩”肩負特殊使命從2050年回到2021年,邂逅了懷揣科學夢想的少年小小,兩人意外組成一對“臨時”父子。在機器人老爸的影響下,少年小小堅定了追求科學夢想的決心,將給當下的青少年群體帶來別樣的人生啟示。
《我和我的父輩》之所以受到觀眾的好評,其根本原因在于導演遵循電影藝術的創作規律。無論《乘風》中的乘風父子,還是《詩》中的一家人,抑或是《鴨先知》中的那個癡迷創新的父親,或者是《少年行》中的“臨時”父子,這些都是普通人,都是千百萬人民群眾的代表。為什么這樣的故事會受到觀眾的青睞?因為它一下子拉近了藝術與老百姓的距離,讓人看后有一種親切感。文藝作品的成功不在于表現的題材和人物的大與小,而在于有沒有寫出真情實感。《乘風》中的父子,《詩》中的一家四口都是普通人,這些人物都生活在我們周圍,都是我們身邊的“這一個”。但正是因為有了千百萬個這樣具有家國情懷的普通人,國家才在發展中不斷強大起來。
國慶電影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13
《我和我的父輩》之《乘風》取材于抗日戰爭時期一支戰功卓著的鐵騎隊伍——冀中騎兵團,他們為保護群眾撤離,拼死抵抗日軍,電影描繪了一組騎兵團與冀中人民共同抗擊日寇侵略的軍民群像。
影片的故事背景發生在1942年五一反“掃蕩”期間,吳京、吳磊上陣父子兵,兩人分別飾演冀中騎兵團團長馬仁興及通訊員馬乘風。預告以老照片的形式開場,將觀眾帶回到1942年,從馬乘風的通訊電報中得知,騎兵團因叛徒投敵,陷入了位置暴露的危險當中。為了掩護冀中區機關并且安全轉移留在村子里的老幼婦孺,騎兵團以一敵百,在懸殊的火力下拼死沖殺、牽制敵人的進攻,硬是以傳統的騎兵戰術生生撕開了一道缺口。
導演吳京1:1開辟戰壕、搭建戰場,動用兩百多匹戰馬,將騎兵前赴后繼、戰馬沖鋒迎敵的磅礴場景震撼呈現,還原了抗戰時期蕩氣回腸的騎兵作戰場面。
國慶電影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14
這部電影,分為四個部分:乘風、詩、鴨先知、少年行。看似不同年代、不同人物、不同劇情,但是主題都差不多。我個人覺得,是想傳遞父輩給子女傳遞那份正能量。那份對新中國、對未來的不懈追求,以及拼死相爭的斗志,和榜樣的力量。
請允許我一部一部說,只說大意哈,不能劇透太多,每個人看,會有每個人不同的感受。四部,我覺得似乎是按照時間軸來展現的,先是抗日時期,再是我們國家開始研究火箭的時期,第三部是改革開放初期的故事,第四部是2021年,也就是我們的現在,還穿插了2050年穿越回來的事情,那是美好未來的向往。
第一部:乘風
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吳京扮演的騎兵團團長。乘風,是他兒子的名字,或許是受父親影響,是個響當當的硬漢子,在母親不同意的情況下,鬧著參加革命,跟隨父親做了騎兵團的一員。和父親一起抗日,保護附近的村民。
這位既是團長又是父親的硬漢子,自己為革命可以拼命,刀槍不入,有勇有謀,看似鐵面的他,在一個夜晚,跟同樣勇猛的兒子乘風,說:我就怕你不怕死,要死,也要死在我后頭。
當他和其他團員保護一批村民轉移的時候,乘風和另外三個人去另一個山頭探情況,雙方約定收到團長的信號彈就發電報。此時敵人已經可以根據電報信息找到他們的位置。團長為了保護自己身邊的一批村民,含淚下令釋放信號彈,兒子乘風看到信號彈立即發送電報,敵人根據信號圍攻乘風等人。四人慘死,只有團長那匹叫做“大掌柜”的馬空跑回來找主人,看到這里的時候,真是哭到窒息。
第二部:詩
章子怡,黃軒主演。講的是夫妻二人在廣袤的沙漠研究火箭,二人的工作隱秘而偉大,因為工作的特殊性,連孩子們都不知道他們是做什么的。黃軒扮演的爸爸,對兒子說:爸爸媽媽,是在天上寫詩的人。一次事故中,他為了能夠近距離觀察火箭出問題的具體位置,不幸遇難。章子怡扮演的媽媽,瞞著兩個孩子,繼續在工作崗位奮斗,既有爸爸的堅韌,又有媽媽的細膩。
大兒子覺察到可能爸爸已經去世,追問媽媽真實情況的時候,哭到不能自已。孩子說了一句話:我爸爸,和我以前的爸爸,他們都死了。才知道,這個孩子不是兩個人的親生兒子,而是幾年前因為事故去世的一位工程師的遺孤。看到這些情節,真的是無法克制自己的情緒呀。
經過所有人的努力,實驗終于成功了,這個曾經膽小怕事的小女孩,成為了一名航天員,替父母完成那未完成的心愿。
第三部:鴨先知
這是一部,帶著幽默,又有些心酸的劇情。徐崢飾演的這位,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對未來的看法,他提出的觀點總是被別人覺得不切實際,他經常說:春江水暖鴨先知,我們要做,就做那個第一只敢于下水的鴨子。人送外號“鴨先知”。
他是上海中藥二廠的銷售科科長,他提出賣藥酒,廠長采購了很多,但是在銷售過程中屢屢受挫。某天,他在路上遇到拍電影的,聽說國外有拍廣告的做法,但是國內沒有。在客服了一系列困難后,終于拍下國內第一個廣告,藥酒銷售一空,用廣告打開了銷售的新模式。
他的兒子,受父親的影響,敢于創新,敢于挑戰尚無人走的道路,建造了上海第一座高樓。
第四部:少年行
沈騰給人的感覺,一直是看到他的臉就想笑。這部電影里,整個麻花團隊,用搞笑的言語和動作表現真實生活,讓大家笑里帶淚。沈騰扮演一個從2050年穿越回2021年的機器人,明明有很多搞笑的動作,他卻裝作毫無感情、沒有任何面部表情的機器人,讓人一邊笑一邊被感動。
劇中男孩小小,爸爸去世,和媽媽生活。他是一個熱愛科學,非常有創新精神的孩子,他自己研究和創造了很多飛機、火箭等作品。陰差陽錯碰到沈騰這個機器人后,臨時扮演小小的爸爸,去學校參加親子運動會,一系列的搞笑,讓這個沒有父親的孩子的內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這個機器人老爸,在小小自己研制的飛機試飛失敗后,給予了非常大的鼓勵,告訴他不要懼怕失敗,敢于鉆研,永不放棄。機器人和小小依依不舍的分別后,回到2050年的實驗室,當大家歡呼這次穿越成功時,一個年輕人的手勢,讓這個沒有情感的機器人,認出這個年輕人就是當年的小小,就是那個從小就熱愛科學研究的孩子,終于如愿以償。
看完這部電影,我最大的感觸,就是這五個字:父母的榜樣。父母都有著自己的夢想,并在現實中為夢想而不懈努力,即使遇到困難,也不放棄,孩子們在這種耳濡目染的熏陶下,心中也都為著自己的夢想而奮斗,最終實現夢想。
同時,也告訴我們,祖國的興旺,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正是因為我們的父輩們不懈的努力,才能換來今天我們幸福的生活。
吾輩應珍惜!
國慶電影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15
最近兩周,《我和我的父輩》在各平臺展開宣傳,不斷放出新鮮物料,公開影片相關的信息。目前公布了徐崢導演的其中一個篇章《鴨先知》的演員陣容和劇情簡介,該篇章以中國第一支電視廣告的誕生為題,講述了中國首位“廣告狂人”的故事。張藝謀導演更是以“彩蛋”出現客串其中一位角色。每一次有新的短片物料釋放出來,都會把觀眾的期待值拉高。作為一部定檔國慶的獻禮片,《我和我的父輩》有哪些值得期待的點呢?
《我和我的父輩》是集錦片的形式,四位導演分別負責不同的篇章。影片選的四位導演吳京、章子怡、徐崢、沈騰,都是以演員身份著名,他們在國內的票房號召力都相當強。其中章子怡和沈騰還是初執導筒。對于觀眾來說,讓這四位熟悉的銀幕面孔掌管導筒,也是十分有新鮮感的。四位導演都是70后,他們的成長記憶和影片傳達的時代記憶重合,使得他們可以把自己的生命體驗放到影片創作當中。
幾位導演各自有著不同的風格,他們是將自己的風格融入創作、還是挑戰其他風格?這也將成為一大看點。比如以動作聞名的吳京,他執導的篇章目前只公布了一些片段,可以看到不少大場面。這些大場面會作為開場篇章吸引大家嗎?章子怡以女性視角來講述那段時代記憶,會帶來怎樣的敘事?這都給觀眾留下不少期待。
對比起《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從家國、民族出發的宏大敘事,從名字上看《我和我的父輩》更著重于表現家庭、長輩等涓涓細流的個體生命體驗。影片中的“父輩”正是經歷改革開放的那一代,他們敢為天下先,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影片正是以孩子的視角看這一代人,從更細膩的角度表現他們。沙丹表示:“祖國相對來說是一個比較宏大的一個概念,但是父輩是一個切切實實可以擊中你內心的,足夠讓你帶著你的家人扶老攙幼,在國慶節的時候到電影院當中去看一看。”
作為“國慶三部曲”最后一部,《我和我的父輩》值得期待。“國慶三部曲”的成功,可能會點燃觀眾們的愛國熱情,催生出更多優秀的獻禮影片。中國幾代人的奮斗,被幾代電影人濃縮到銀幕中,國家、民族、父輩等情懷,將會在一代代電影人中傳承。
國慶電影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16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歷史長期發展當中,所孕育而成的精神樣態。民族精神也是一個民族的生命魂;是一個民族的獨特人格的彰顯,是一個民族的慧根。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弘揚時代精神,對于我們青少年來說,就是要文明修身,立志成才。要不斷地加強自身道德品行的內省、提高和完善,追求完美的人格,為自己成為棟梁之才打好基礎。
民族精神之熱愛祖國。周恩來在沈陽讀書時,有一天,東關模范高等學堂的魏校長把同學們召集起來,問大家:“讀書為了什么?”有的同學說:“為了給自己將來找條出路。”有的同學說:“為了能發財致富。”而周恩來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充分體現了他的愛國精神。
民族精神之樂于助人。一次雷鋒外出在沈陽車站換車的時候,一出檢查口,發現一群人圍著一個背著小女孩的中年婦女,原來這位婦女從山東去吉林看丈夫,車票和錢丟了。雷鋒就用自己的津貼費買了一張去吉林的火車票塞到大嫂的手里,大嫂含著眼淚說:“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個單位的?”雷鋒說:“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
民族精神之孝順父母。黃香,東漢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京師廣泛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香。”王祥,瑯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的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繼母食后,果然病愈。
民族精神,是中華文化之寶;民族精神,是中華社稷之基;民族精神,中華民族之魂。它的源遠流長,核心就是為了塑造理想人格。孟子心中的大丈夫是“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諸葛亮畢生追求“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范仲淹主張“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文天祥面對波濤洶涌的大海,寫下了千古絕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顧炎武呼喚“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林則徐面對旦夕之間的榮辱驟變,從容表示“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歷歷變遷,而民族精神則越來越深刻地成為維系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讓我們一起弘揚民族精神吧!
國慶電影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17
愛國偉大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五千年來形成的優良傳統。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歷朝歷代,許我仁人志士是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他們以國事為己任,前仆后繼,臨難不屈,保衛祖國,關懷民生。這種寶貴精神使我們中華民族經久而不衰。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牢,多次拒絕敵人的勸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勸降文天祥,并許諾如果他答應,將會給他丞相一職,但他毫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說:“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在臨刑前,監斬官湊近對文天祥說如果他現在改變主意還可免一死,還依舊可以當丞相。當監斬官說完這一番話之后,文天祥怒喝說到:“死便死,還說什么鬼話!”
就這樣,一代英雄又被歷史所埋沒了,但是他的精神,永垂青史,受世人愛戴、敬仰。
一代英雄荊軻,為了報答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當國家處于危難中時,是他挺身而出,深入似虎狼之穴的秦國,不畏懼秦國的強大,毅然拿起匕首,在滿是大臣的大殿上向秦王刺去,他知道,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他只有一條路,那就是死,但他并沒有退縮,當他被秦王刺倒在地時,他扔出了手上拿著的匕首,雖然沒有刺中秦王,但他為祖國做出的貢獻將永遠被人珍藏在心中。
民族抗日英雄楊靖宇曾擔任“南滿抗日聯軍”司令,從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場獻身為止。在艱苦征戰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擊日寇。面對敵人的重兵圍剿,楊靖宇率部下頑強斗爭,使敵人坐臥不安,終日不思茶飯。日軍對他又怕又恨,調集重兵圍剿。有人勸楊靖宇投降,他斬釘截鐵地說:“不,我有我的信念。”最后,彈盡糧絕,楊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顆子彈后壯烈犧牲。敵人殘忍地用刺刀剖開他的肚子,楊靖宇的肚子里沒有一粒米,有的只有樹皮、草根和棉絮。
文天祥、荊軻、楊靖宇,雖然他們的結局都逃離不了一死,但是,他們身上洋溢著偉大的民族精神愛國,永遠會被我們后人所銘記。這就是我們民族的精神。
國慶電影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18
歲月,上下五千年的歲月,消散了春秋戰國時無數飛揚的塵土;暗淡了三國兩晉時不盡的劍影刀光;模糊了五代十國時繁榮的街市;剝蝕了宋元明清殿前宏偉的琉璃。歲月已然流逝,所留下的,是一個個英雄的名字,正是他們,挺起了中國人脊梁,凝聚了偉大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什么?我一直在深深的思考這個古老而又深刻的問題。偉大的詩人艾青寫道“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一直以來我都覺得這是對我們民族精神的最好解釋,那就是熱愛自己的祖國——愛國主義。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動力和精神支撐,是民族的靈魂、國家的支撐,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動力,是民族文化的最本質、最深刻的體現。
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我們創造了璀璨的文化,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這些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動力,也是在未來歲月里薪火相傳、繼往開來的強大精神動力。方圓九州,泱泱大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浩如煙海。
中華兒女,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締造了強漢盛唐,領世界風騷幾千年,何等風光?自古以來,無數仁人志士以愛國為崇高之志,以報國為終生之責。
為了中華的崛起,為了雪恥報國,為了振興華夏,為了騰飛于世界,我們的前輩發憤圖強,凝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它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歷史文化的積淀,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使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
【國慶電影我和我的父輩觀后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