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
《故宮博物院》這篇文章是一篇比較典范的說明文,課文按照游覽參觀路線,由南到北逐次并詳略得當地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精選1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1
在前不久進行的遼陽縣初中優秀課評選中,我執教的課題是八年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故宮博物院》。為了充分體現我校的課改思路、充分發揮學生潛能,并結合學科特點、文體特點、學生實際,整個課堂教學由“課前展示、導入新課,明確目標、探究教材,合作交流、匯報展示、細讀感悟,體會特色、總結收獲,拓展延伸”六大環節組成。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主要在于:
1、能夠制訂切合實際的教學目標,在明確目標的指引下有條不紊地展開教學,合理地設計教學問題,教學重、難點得到合理的體現和突破。
2、充分地發揮學生的潛能,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比如課前展示由科代表主持,并由各組介紹課前搜集的關于故宮的知識,既為新課教學做了準備,使學生對故宮不再陌生;也鍛煉了主持人和各組同學的膽量、語言表達能力,使他們將自己最出色的一面,在課堂上展示給老師和同學們。
3、能夠學生自己弄懂的知識,讓學生自己弄懂。由于語文科知識的瑣碎性和答案的不確定性,決定了語文課堂不可能完全撒手給學生。這節課,我最大限度地放手給學生,學生能夠自己學會的知識,我盡量將知識的傳授權留給學生。
4、巧妙利用教具,節省了教學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把握說明順序是本文一個重點,要想完成這個教學目標,就要先完成課后練習一,填寫故宮平面圖。為了節省教學時間,并全面了解七個小組的學習情況,我在課前制作了故宮平面圖(網上搜了半天,都沒找到與教材完全相同的圖片,于是,我動手將教材的圖片掃描到電腦上,利用圖片處理軟件對圖片的大小進行了處理,并在各建筑的圖例旁加上了序號。)每組一份,于課前粘貼到自己組的小黑板上。課上,討論完這個問題后,各小組派代表將自己組的討論結果寫在小黑板上。檢查時,由一組代表說明自己的答案,各組語文科代表檢查下一組的回答情況。前后只用了三兩分鐘時間,全班同學便充分了解了本文的說明順序。從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5、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及時對教材內容進行拓展。比如,在概括了4——8段內容要點之后,我及時點撥:在說明文閱讀中,經常出現概括文章說明內容的題型,要在把握各段要點的基礎上,從說明對象的角度加以概括。適時地教給學生答題方法。再如,找出第6段使用的方位詞,進而把握立足點的內涵后,我又適時拓展,告訴學生立足點有兩種,一種是立足于某一點,另一種是不斷變換立足點。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2
《故宮博物院》是按照參觀順序,采用移步換景的方法詳略得當的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筑,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表達了對故宮的熱愛和贊頌。文本并不難,但說明文一向不太受學生歡迎,沒有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不夠吸引學生。這恐怕就是一個難點,難以上出彩來,會使得這堂課在全校所有公開課里暗淡無光。經過幾番斟酌和與師傅蘇老師的討論商量,我把課堂教學目標定為:
1、積累字詞,掌握它們的音、形、義;
2、圍繞“太和殿”閱讀,掌握空間順序說明事物的寫法;
3、學習本文詳略得當、重點突出的寫作方法;
4、了解中國傳統建筑藝術的獨特風格和巨大成就,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定為:
1、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
2、以太和殿為例,把握本文有詳有略、重點突出的寫作方法。
在布置預習作業時,讓學生先行閱讀文章,了解課文內容,并查找故宮相關知識,寫寫“我心中的故宮”的小文章,抒發對故宮的熱愛之情。這樣做,好處是讓學生對故宮有了更多的了解,課堂上也顯得從容。然而,竟然有個小變故,學生沒聽清我的作業要求,竟把小文章全交至辦公室,而我到了課堂才知道。本想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示自己,抒發情感,并為進一步解讀文本做好鋪墊,不想竟泡湯,并給我拋下難題:怎么繼續課堂。我還是硬著頭皮讓學生發言,學生依據自己零星的記憶,草草說了一些對故宮的了解和感觸后,我也就只好強行進入下一個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文意,并設置了一些問題讓學生回答。學生回答得積極而流利,我高興進入下一環節——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文中有很明顯的體現作者游蹤的詞,我讓學生找到這些詞,然后完成故宮平面示意圖。學生完成比較輕松,但當我展現課件,由于投影儀的問題,屏幕上的平面圖不清晰,不能不引為憾事。這個重難點解決好了,就要突破另一個重難點,把握本文有詳有略、重點突出的寫作方法,重點解析5-8段。我引導學生思考了如下問題:5-8段分別寫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內容?分別抓住什么特點來寫?第6段采用了什么樣的說明順序?作者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為介紹的重點?以便讓學生體會故宮的特征,并進一步講用空間順序說明時要注意確定立足點和準確的方位詞,方便學生有了清晰的認識之后,順利進行說話訓練。幾個問題,都不太難,但學生的回答還是不夠準確到位,想來是問題設置順序有些不妥,而我引導也不夠。接著讓學生當導游,介紹太和殿,溫習知識,又訓練用空間順序說話。此時學生都埋頭寫,不敢大膽回答。快下課時,我匆匆讓一位同學展示自己的導游詞,下課鈴聲就響了,遺憾收場。
回想這堂課教學設計還不夠精心。有些枝節,無關緊要,大可以刪去。如通讀課文后,要學生回答問題,我設置的問題大多過于簡單,學生一看便知。張老師批評說這樣的問題大可以不要設置,要提一些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這樣的課堂才是有效;雖然課堂看上去熱鬧,實際上學生沒有學到知識,沒有開動腦筋,不可取;要把學生放在自己的心里,想想他們可能有問題。張老師批評極是,因為擔心學生冷場,給聽課老師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故意設置一些較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容易回答,制造一種貌似熱鬧的氣氛,沒想到我這小伎倆,被張老師一眼看穿。再讓我上這一課,我想大刀闊斧,刪減枝節。初讀課文時,就應讓學生理清課文說明順序,不要那些簡單的問題。然后讓學生找出故宮的整體特征,讓學生理解為什么以太和殿為重點,再分析5-8段,找出能反映太和殿特征的語句,太和殿的特征就可以反映整個故宮的特征。最后讓學生當導游介紹太和殿,此前,我還是給學生講方位詞和立足點,并以第六段為例。之后我應展示太和殿圖片,學生雖然學過課文,但顯然空間想象力沒那么厲害,還是應當有直觀形象,學生才好介紹。這樣應該更為簡練緊湊,重難點突出。
課后我反思,除了教學設計不夠完美,我的專業素質有待提高,課堂駕馭能力有待提高。課堂駕馭能力是我所欠缺的,別人的課堂往往能從冷場到熱場,而我的課堂往往相反。這應當與教師有關。回顧這堂課,對于學生的回答,我盡量予以評價,并盡量從細處著手。但學生一旦冷場,或者回答不出來,我往往缺乏熱情洋溢的鼓勵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這可能與我的比較冷的性情有關。在引導學生思考回答時,往往做得不夠,這可能與我平常較少思考學生的想法和較少不斷設置小問題細問題有關。因此課堂學習氛圍不夠熱烈,回答問題不夠積極。日后我需要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學生的想法,思考他們的重難點,分解問題,設置小問題,多培養自己的引導能力和調控課堂能力。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3
《故宮博物院》作者按照空間順序,抓住中軸線,由南向北,詳略得當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我著重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方式去研讀文本;讓學生自己總結課堂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自選作業盡可能地面向全體學生并尊重他們的個體差異。
本節課上的比較成功的地方是:
1、積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以播放故宮圖片作為情境引入,這一活動的設計,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引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著,讓學生概括故宮建筑物的特點,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
2、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故宮博物院》這篇文章運用空間順序進行寫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能憑空想象很難再頭腦中形成清晰的影像;建筑群宏偉壯麗、精美的藝術感和統一的布局對學生來說只是抽象的概念。鑒于此,我借助多媒體課件、視頻資料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輔助教學,主要用以下整合突破:
(1)用故宮的圖片導入,激發興趣,貼合文本。
(2)通過多媒體展示故宮建筑平面圖幫助學生直觀的梳理寫作順序。
(3)用故宮建筑群直觀的圖片和故宮視頻資料的播放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建筑群規模宏大、布局統一的特點。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輔助教學能夠更好地突破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3、條理清晰,學習循序漸進。學習過程從情境導入到自主學習到重點研讀到課堂小結再到拓展延伸。條理清晰、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4
《故宮博物院》這篇文章較長,我引導學生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式,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首先,先檢查預習效果,掃除字詞障礙,交流查找的資料,大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
其次,弄清楚作者的參觀路線就會梳理出文章的內容和結構。主要參看材料四的圖示,弄清楚故宮的建筑特點,然后讓學生按文章的說明順序填寫故宮的示意圖。從圖片到文本這樣的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第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我通過以下問題為導引,學生閱讀文本就有了明確的目標任務。
1、在“前朝”中作者重點介紹了哪個大殿?為什么要把它作為重點的解說?
2、在“內廷”中作者重點介紹了哪個宮殿,它的功能是什么?
3、在介紹太和殿時,立足點是什么?按什么順序介紹的?在書中圈點出方位詞。
4、太和殿為什么要設在中軸線上?其內景的主要特點是什么?為什么?這一部分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同學們按小組進行討論,完成問題。弄清了前朝和內廷的功能區別。特別是第3個問題的設置,同學們通過找方位詞找出了立足點,初步掌握按空間順序寫的文字,要有一個立足點。否則就無法確立方位。寫太和殿時,深入到太和殿內,其位置在中軸線上、其內景有眾多的龍的圖案,特別是金鑾殿的布置等問題,在學生熱烈的探究、討論中得出結論:太和殿集中體現了皇權這個中心,突出了皇帝的威嚴。這一部分也體現了詳略處理的技巧。就是不能平均使用筆墨,應該突出重點。
第四,跳讀課文,理清方法。作者主要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并說明其作用。總之,本節課較好的體現了語文學科課改的要求,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充分。課堂熱烈、有序,預設生成比較自然流暢,但也有點撥過多,對學生潛力引導發揮不夠,內容安排過多、學生展示人數較集中的遺憾。我會在以后教學中不斷學習改進,力爭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5
《故宮博物院》這篇文章是一篇比較典范的說明文,課文按照游覽參觀路線,由南到北逐次并詳略得當地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學習這篇課文,既可以從中獲得對故宮的一般性了解,又可以增強我們對祖國的傳統建筑藝術產生自豪感。文中使用的說明順序和文章的結構對我們學習、寫作說明文都具有指導性。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了解故宮博物院全貌,能夠整體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以及找準作者的立足點;領略故宮博物院的宏偉藝術魅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首先告訴學生有關作者的情況,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完成課后故宮建筑的簡單示意圖——就是根據課文內容注明各部分的名稱,我想這應該是很簡單了,因為文章思路很清晰,它是按游覽者參觀故宮的順序,由南到北依次介紹說明。5分鐘過去了,令我無語,大部分學生沒能完成示意圖。看來同學們印象并不深刻,我想在學生的腦海里沒能形成對故宮博物院的整體印象,對一些方位詞的理解也不到位,看來課堂上只靠老師把知識點灌輸給學生是不行的,更需要引導式的學習,該讓學生自己完成的老師堅決不能代替,要想方設法讓學生來完成,并且日后要經常復習鞏固。
2.重點在研讀介紹太和殿的有關段落,其他說明可—讀而過。在討論中,強調介紹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筆墨,要詳略得當,詳略的處理卻須根據建筑物的特點而定。在講解過程時,能抓住文章重點進行講解,尤其從課文第五自然段:寫外觀特征,抓住色彩壯麗的特點。如:金黃色、青藍點金、貼金彩畫、金鎖窗。第六自然段:寫內部裝飾,抓住龍的姿態特點。如:蟠龍、金龍、雙龍戲珠、單龍飛舞、行龍、坐龍、升龍、降龍。第七自然段:寫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權的特點,讓學生了解作者在介紹建筑群時,分清主次,采用詳略結合的寫法,這樣才能突出重點,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寫出來,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讓同學們在今后的寫作實踐中,要學習作者這種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特色。
3.本課在教學中,運用了多媒體教學,課件比較簡潔,結合課文內容講解,同時又不過分突出該手段的替代和渲染作用,效果較好。在課后作業部分,讓學生當一回小導游介紹故宮博物院,這樣的課外練筆設計可讓學生復習課文內容,補足課堂上沒有講解的景點內容(如:后三宮等),另外,又可鍛煉學生的再造想象能力。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在文本探究中,不斷質疑為什么采用這種說明順序,怎樣采用這種順序。學生在深入探究中明白必須根據說明對象來確定最合適的說明順序。在空間順序說明時注意確定立足點和準確的方位詞。在有了清晰的認識之后,進行說話訓練,學生比較容易學會。
三、不足之處
文章第五至第八自然段是課文重點,沒有很好地自然地安排體會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特點。學生對為什么把太和殿作為重點介紹,由于課前學生資料查閱不夠,閱讀文本不夠深入,討論之后依然沒有到位的答案。另外,學生在說話訓練中立足點過渡不自然,沒有準確使用方位詞。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以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中的腳印片段激起學生的興趣,引出課題。接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和文章中的結構層次。然后以小導游的形式介紹參觀順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順貞門——神武門。學習作者抓住中軸線,采用空間說明順序,運用總—分—總的寫法,突出重點(太和殿),詳略分明,使讀者對路線、方位、各組建筑物的特點與聯系,清晰明了,使文章條理十分清楚。最后以空間順序寫一篇說明文,介紹我們的學校,或者自己的家、自己的房間。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6
一、這堂課成功的地方:
1、《故宮博物院》一文,文章思路很清晰,它是按游覽者參觀故宮的順序,由南到北依次介紹說明,因此在教學中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學后對文章的結構、順序一目了然。
2、密切聯系學生的學情,講說明文沒有陷入枯燥的僵局,遵照“文史不分家”的經驗之談,把故宮博物院放置于中國封建王朝頂峰時期的文化背景之上,為相對積累匱乏的學生補充了大量有益的人文歷史知識,提升了學生的文化素養,對他們是一種良性的熏陶,同時也激發了他們學習說明文的興趣。授課臺風灑脫大氣,課堂環節的銜接自然流暢,在課堂上營造出“故宮”的一點氛圍。
3、通過一組故宮圖片給學生以直觀的印象,讓學生能夠深入課堂情境,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從而實現了本篇說明文語言準確而生動的特點的教學。
4、文章向讀者介紹了故宮建筑群的規模、特點、布局等,詳略分明得當。我在對學生的口頭介紹中對敘述的詳略進行了知識的梳理,學生掌握較好。
5、在不枯燥、不平板的授課過程中能夠兼顧對于說明文基礎知識的鞏固,例如:說明方法、說明順序、說明文結構。溫故而知新。
6、設置了適當的討論環節和課后思考題,激發學生的探索欲,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各個課堂環節間穿針引線的語言運用還算得體,導入和小結有一定的文采和思想性。
二、這堂課需改進的地方:
1、由于做公開課我擔心一課時完成不了,在實際教學中,我的課堂設計完成前半部分顯得緊湊,還需要更優化,更合理。
2、對于學生的預習工作安排得還不夠到位,讀課文的遍數還不夠,以致學生對文本的體味還不夠深,課文里一些細節沒有捕捉到,從而在課堂上思考、發言受到了一點點限制。
3、講課要更好地做到詳略得當、文理并茂和文情并茂。
4、課件要做得更加精美,運用鏈接來給學生帶來更美的感受,做到課文、課件、講課呼應起來。
5、要更好地鼓勵和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在學生回答問題后應及時給予鼓勵性的點評,不要輕易地否定一個學生地回答,要更加講究點評的說話方式。
6、在學生回答問題前,應讓學生更充分地思考,這樣回答問題的質量就會更高。一些環節可以轉換成讓學生當堂說出,對于臨下課幾分鐘的處理可以更加隨機應變,變成處理一下《目標檢測》上的部分重點習題。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7
本周三,xx老師在八年級一班講了一節公開課,講的是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三者14課《故宮博物院》,語文組的全體老師參加。現在就這節課談一點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1、教師在這節課中,正確地轉變了自己的角色。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主休地位,面教師則成了這節課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也說明我校自從課改以來教的教學觀念有了很大的轉變。
2、學生課前自主學習充分,態度認真。并能很好地展示在小黑板上。特別是字詞注音的處理上,學生能說出每個詞語應該注意的地方。
3、學生小組合作學習開展的比較好。組與組之間有競爭,組內成員之間也有競爭。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高展示交流效果好。
4、只是教師缺少對學生的評價和激勱,建議在日后的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激勱,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體會成功感。
5、在字詞注音處理的環節上,可以向郭妮娜教師學習。讓展示的小組當擂主,挑戰其它小組,以便加深學生對字詞的掌握。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8
按照新課標要達到的三個維度目標,語文教學就是要扎實活潑有序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豐富學生的聯想、想象力,發揮學生的語感和思維,發展個性,健全人格。《故宮博物院》的教學目標其中之一是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回顧今天這堂課,我有如下反思:
成功之處:
本文是一篇說明文,篇幅較多,閱讀難度不是很大,可以作為閱讀訓練文章,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快速準確提取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抓住文章的重要詞語,句子,理解文章的語文,尤其是通過對一些關鍵性詞語的理解,把握文章布局謀篇的特點。
從整體上看,導入部分較好,簡單明了,直接引入本文主體。內容理解上,通過設置問題,分配任務,引導學生找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完成預期目標。
學生通過閱讀和討論,比較迅速而準確地提取出關鍵信息。整節課程基本上達到了教學目的。
不足之處:
1、教學環節之間過渡處理不太好,我為了能盡快地過渡到下一個環節,采用了較生硬的方式,沒有做到“教學生之所需要”的課改思想。
2、時間安排上應更有條理,本節課前面在文本內容的理解上花費時間較多,以致后面的討論題目沒有充分展開,前松后緊。
我會在今后的教學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點,多和老師們交流,更充分地備課,使授課內容更利于學生學習能力和成績的提高;同時,通過學習和總結,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9
《故宮博物院》這篇文章是按照參觀順序,采用移步換景的方法詳略得當地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筑,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表達了對故宮的熱愛和贊頌,歌頌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偉大創造。
一、教學效果
本課教學效果很明顯,有以下幾點:
1、制訂切合實際的教學目標,在目標的指引下有條不紊地展開教學,合理地設計教學問題,教學重、難點得到合理的體現和突破。
2、充分地發揮學生的潛能,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比如課前展示由科代表主持,并由各組介紹課前搜集的關于故宮的知識,既為新課教學做了準備,使學生對故宮不再陌生;也鍛煉了主持人和各組同學的膽量、語言表達能力,使他們將自己最超卓的一面,在教室展示給老師和同學們。
3、學生自己能弄懂的知識,讓學生自己弄懂。由于語文學科知識的瑣碎性和答案的不確定性,決定了語文教學不能完全撒手給學生。這節課,我最大限度地放手給學生,學生能夠自己學會的知識,我盡量將知識的傳授權留給學生。比如:
①故宮博物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請從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故宮特征的語句。
②填寫課后練習一的平面圖,想一想,文章采用了怎樣的說明順序?
③將課文劃分段落,把握本文的結構方式。三個問題既有一定梯度,又在學生能力范圍之內,所以,我將它們安排在“探究教材、合作交流”環節中,由各小組通過合作學習,在小組長的講解、組員的補充中予以解決。
二、成功之處
在教學這一課的時候,我覺得自己還是比較成功的,現在把成功的幾方面總結如下:
1、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新課程理念。本節課,我自始至終是一個引導者,引導學生自學、引導學生展示匯報、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寫法、引導學生談收獲。整堂課,由我告訴給學生的只有兩點:一是怎樣概括說明文的內容要點;二是拓展了駐足點的相關知識。
2、巧妙行使教具,節省了教學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把握說明順序是本文一個重點,要想完成這個教學目標,就要先完成課后練習一——填寫故宮平面圖。為了節省教學時間,并全面了解七個小組的學習情況,我在課前制作了故宮平面圖(網上搜了半天,都沒找到與教材完全溝通的圖片,于是,我將教材的圖片掃描到電腦上,用圖片處理軟件對圖片的大小進行了處理,并在各建筑的圖例旁加上了序號。)每組一份,于課前粘貼到自己組的小黑板上。課上,接洽完這個問題后,各小組派代表將自己組的接洽結果寫在小黑板上。檢查時,由一組代表說明自己的答案,各組語文科代表檢查下一組的回答情況。前后只用了三兩分鐘時間,全班同學便充分了解了本文的說明順序。從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不足之處
本課中,教學環節之間過渡處理得不太好,在學生自主探究這個環節中,學生從很多角度談論太和殿,當超過我規定的時間時,我為了能盡快地過渡到下一個環節,并沒有針對一些很好的想法而繼續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而是直接過渡,沒有做到“教學生之所需要”的課改思想,從整節課來看在一定層面上對課文的`挖掘缺少深度。
四、改進措施
我會在今后的教學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點,多和同組老師交流,更充分地備課,使授課內容更有力于學生的學習。在今后的備課過程中,不光備知識,還要背學生、背課堂的掌控方向,使今后的課堂更加完美。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10
《故宮博物院》是按照參觀順序,采用移步換景的方法詳略得當的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筑,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表達了對故宮的熱愛和贊頌。這篇課文在聾校九年級時學過了,對照兩篇課文,大部分內容是一樣的,只是現在要面對的這篇篇幅長一些,我想隨著年級的升高,我想對這篇說明文應有不同的認識。于是我就拿出一課時對這篇課文來重新溫習。一是檢查一下同學們以前的學習效果,二是進一步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偉大創造。
一上課我首先對九年級時的課文和我們現在這篇課文進行了對比,告訴學生有關作者的情況,因為聾校九年級的課本上沒有注明作者,或許是因為有太多的刪減。因為學過,于是我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完成課后故宮建筑的簡單示意圖,就是根據課文內容注明個部分的名稱,我想這應該是很簡單了,因為文章思路很清晰,它是按游覽者參觀故宮的順序,由南到北依次介紹說明。五分鐘過去了,令我無語,大部分學生沒能完成這這示意圖。我清楚地記得當時在講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在黑板上一邊講解一邊畫出了這種示意圖。看來同學們印象并不深刻,我想在學生的腦海里沒能形成對故宮博物院的整體印象,對一些方位詞的理解也不到位,看來課堂上只靠老師把知識點灌輸給學生是不行的,更需要引導式的學習,該讓學生自己完成的老師堅決不能代替,要想方設法讓學生來完成,并且日后要經常復習鞏固。
基于以上這種情況,于是我及時調整了思路。在內容理解上,我通過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找出關鍵詞語,疏通文意,體會文章篇章結構安排的特點。這樣隨時注意學生的主動性,學生通過閱讀和討論,比較迅速而準確地提取出關鍵信息。學生比較容易學會。課后我想如果讓學生進一步進行說話訓練效果會更好。
這節課時間安排上應更有條理,本節課前面在文本內容的理解上花費時間較多,以致于后面內容有些快,前松后緊。而我原本還想抓住文章重點進行講解,特別從課文第5自然段:寫外觀特征,抓住色彩壯麗的特點。如:金黃色、青藍點金、貼金彩畫、金鎖窗。第6自然段:寫內部裝飾,抓住龍的姿態特點。如:蟠龍、金龍、雙龍戲珠、單龍飛舞、行龍、坐龍、升龍、降龍。第7自然段:寫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權的特點。而實際上因時間關系,沒有很好的引導好。
我會在今后的教學中注意克服以上的缺點,多和同科老師交流,更充分地備課,使授課內容更利于學生學習能力和成績的提高。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11
《故宮博物院》是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2課。本課是略讀課,作為本單元最后一篇課文,主要要求學生借助自讀提示運用閱讀策略。
因為是略讀課文,內容也比較簡單,所以備課時,我設計了一個說明方法的學習環節。覺得這應該不會占用太多時間,主要任務還是要求學生按照自讀提示完成閱讀任務。但是在實際的課堂中,一課時的教學任務卻讓我上成了兩個課時。
我是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的:
一、觀看《故宮》視頻短片,導入新課。
二、介紹題材“科普說明文”。
三、整體把握四個材料的主要內容。
四、完成第一個閱讀任務:繪制故宮游覽路線圖。
1、以小組為單位,參照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繪制游覽路線圖。
2、小組分享交流,如何繪制游覽路線圖。
五、完成第二個閱讀任務:介紹景點。
1、理清材料一層次。
2、抓住一個或兩個景點進行介紹。
六、梳理文中的說明方法。
在課堂上,前三個環節相對順暢,到第四個環節卻遇到了很大的問題——時間問題。在小組內部,可以看到同學們都在邊看邊說邊繪制路線,但是完整路線圖卻遲遲出不來。我又耐下心來,想給同學們充足的時間去完成。我還特意提醒同學們,不能只看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也是比較重要的。特別是材料四,故宮布局非常清楚。眼看距離下課只有10分鐘了,同學們還沒有完成繪制。我一下子就著急了,開始越俎代庖在黑板上和同學們一起繪制。黑板上呈現完畢也已經下課了。第二個閱讀任務還沒有涉及呢!
到了第二課時,開始讓學生再讀課文,完成第二個閱讀任務。學生倒是非常積極,但是都是按照課本讀。我提示同學們不能簡單照書上讀,可以抓住重點語段講解,講解要簡單明了。可是學生還是不得要領。在學生讀的過程中,我穿插了一些說明方法的判斷。草草地,我們結束了第二課時。
總體來說,我對這一課的教學很不滿意。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一、課件沒有整理好,沒有完全理清課件順序,導致教學思路不清晰。
二、課堂上沒有對學生進行明確指導。如在完成第一個閱讀任務時,如果給學生出示“學習小貼士”,關注方位詞的變化,抓住關鍵句等,學生在繪制游覽路線圖時可能會事半功倍。如在完成第二個閱讀任務時,出示講解景點的注意事項,學生講解起來應該會有所側重。如果在著手閱讀任務前出示學習提示,在分享交流后讓學生總結學習方法,課堂才能成為學生學習知識,提高能力的地方。
三、板書沒有設計好。平時在上課過程中容易出現兩個極端。運用課件時,板書較少,甚至板書只有課題。不用課件時,板書較多,比較無序,沒有美感。板書設計一直是我的薄弱項,一直不能把握好課前預設和課堂生成的平衡。
四、學生預習。因為沒有提前布置預習作業,所以學生對課文比較生疏,對課堂也造成了一定影響。
另外,第一環節《故宮》短片內容對本節課幫助也不大,可以刪去。或者在課后播放相關介紹視頻以激發民族自豪感。
在此我真切地體會到略讀課重在運用,但是并不是一味放手讓學生去自主探索,教師還要為學生設置學習支架,讓學生在支架的輔助下自主學習,總結歸納。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12
《故宮博物院》是一篇極具代表性的以空間順序的說明順序來寫的說明文。針對八年級的學生首次接觸說明文,于是我采用和視頻與文本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教學。
在上課的第一個環節,我由最近熱播的后宮劇來引出本文的主角——故宮博物院,再播放本文朗讀視頻,讓學生單看視頻,領略故宮的宏偉壯觀。這一整體感知的環節的完成將近用了十分鐘,接下來學生們就與我一起完成課后第一題,這一環節也完成得非常好。接著就引出了本文的說明順序——空間順序,再挖除太和殿的詳細描寫的三段讓學生判斷這些又穿插了什么邏輯順序來寫。現在想來,本身學生對于邏輯順序就不大理解透徹,我應該在黑板上羅列出框架再詳細地讓學生自己分析這一部分是用了什么邏輯順序的,這是本課的一個預設失誤。
在詳細講道太和殿的外觀和內飾的時候,學生因為看到了我事先準備好的圖片興奮不已,他們做到太和殿是尊貴的象征,卻說不出文中為什么詳寫太和殿,這時,我在黑板的框架旁邊注釋了“權利、身份、威嚴”,并用箭頭指向了太和殿,學生從這一角度能夠說出太和殿對于封建帝王的意義,但我國封建建筑的代表就想不到,這樣,我只能通過介紹“太和殿和其他宮殿的對比讓學生知道皇帝舉行大典的太和殿是當時建筑藝術的最高造詣”等話語來告訴學生太和殿在封建建筑中的代表性。這一環節,學生在后半部分有點被動了。或許我可以在預設中加入故宮博物院在古代建筑中的地位來引導,會不會更好呢?
在最后,學生們興趣最大的是故宮博物院的地圖,因為它的大,因為它的氣勢宏偉,因為它的富麗堂皇。我在思考:這堂課我的教學目標是否已經全部達成,課堂的高潮在何處,學生學懂了什么呢?
綜上所思,我的教學目標在于讓學生能夠通過本文的學生了解故宮博物院的歷史和文化價值,理解文章說明順序的穿插使用,并激發他們對我國歷史文物的感情。前面兩個目標達成了,后面的情感目標從學生最后的反應來看還有欠缺。課堂高潮不高是我的課堂最大的弱點,不過這堂課已經比之前的課有所進步了,(我自認為),還需更加提高自身的感染力來感染學生。學生懂了很多,他們不懂的還有更多。為人師者,當不懈為后生努力~!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13
上完公開課《故宮博物院》之后,我感覺在一節課內完成兩節課的教學任務,有點倉促。我之所以敢這么上,主要是想換一種嶄新的教學方案。
讀過福州一中陳日亮老師的書《我即語文》,曾見書中談到若想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就不應該把一篇課文上得支離破碎,而應該相應設置若干種課型,這些課型分別安排自己的主攻目標,比如,有只給學生自主學習的預習課,有教師主持引領的新課教學,有集中鞏固舊課的復習課,還有作文專項值得的課型和學生修改的課型,等等。于是,我想嘗試將必須花兩教時解讀的課文,分成兩種課型來上。這種上法,肯定會改變之前傳統的教學模式,比如在教學內容和教學程序上,都會產生一定的變化。
《故宮博物院》安排兩教時,第一教時,教師布置預習作業,內容涉及生字詞正音和解釋,歸納課文段落意思和文章脈絡,理清文章結構順序,了解說明順序的安排,在運用說明方法的字里行間做批注。此外,課后練習也都必須完成。在這一節課里,教師巡視班級,了解學情,對個別難點進行適當點撥,但不能給出答案,給學生留下懸念,以便第二節課吸引學生的關注。在第二節課(即公開課)里,多數問題跟第一節有關,意在讓學生展示個人的學習成果。一旦回答正確,學生心中就能獲取莫大的成就感。
公開課上完,我在來個班進行了調查,好中差的層面都咨詢過這樣的問題:“《蘇州園林》那樣一節課教一半兩節課完成教學任務,而《故宮博物院》那樣前一節課預習后一節課教課,你說那一種教法你更喜歡、聽得更清楚?”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我:“像《故宮博物院》這樣上比較好。”我再問:“可是,《故宮博物院》上的太匆忙,進度太快,你全聽明白了?”“聽得懂啊,不會太快!”這樣,我也就放心了,因為我這堂課沒有誤人子弟。
語文教改的口號喊了這么些年,最基本的信念是“以人為本”,以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提高為旨歸,這跟通過考試選拔人才不矛盾。了解學情、尊重學情,是教師進行校本教研并實施教學的重要依據之一。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14
《故宮博物院》是一篇說明文,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了解故宮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學習空間順序說明方法。文本學習起來并不難,我覺得除學習說明文的知識外,更重要是引起學生對祖國的歷史、傳統建筑藝術的興趣和自豪感,了解更多的與故宮相關的知識。雖然有部分學生去過故宮,但受地域、時間的限制了解并不充分、細致,為了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方面有更全面、細致的了解,我將這篇課文設計為網絡課,除讓學生了解更多的與故宮相關的知識外,還學習利用網絡信息查閱所需資料,擴大課文外延,并以課件形式反映學習成果。故宮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九千多間房屋,九十多萬件藏品,九百多萬件檔案材料,涉及到建筑、歷史、美術、工藝等方面,所以學習前要求學生對想了解什么、重點了解什么要有明確的目標,有針對性地查閱、學習。教師通過一些問題引導學生確立學習目標,如:你知道故宮為什么叫“紫禁城”嗎?狀元在什么大殿產生的?有多少皇帝住過故宮?等等。學生在確立學習目標基礎上利用網絡查閱所需信息,并以課件形式反映學習成果。從課堂交流和學生作業看,達到教學目的和學習目標,學生涉及的知識面廣,入題角度新穎,字里行間流露出對祖國古代歷史、文化、建筑、美術的熱愛,對網絡課這種課型也非常喜歡。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15
《故宮博物院》是一組非連續性文本,由四篇材料組成,其中有對故宮博物院進行全景介紹的說明性文字,有關于太和門被燒的故事,以及來自官方網站的游覽須知和平面示意圖。這些材料中既有文字介紹,也有圖片提示,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在課文前面提供了兩個閱讀任務,引導學生運用前面學到的閱讀方法,有針對性的展開閱讀。
在課堂上,為了完成閱讀任務一,引導孩子們重點閱讀了材料一,同時,對照材料四對,故宮博物院的整體布局結構進行了了解和認識,并讓學生在示意圖上畫出了故宮參觀路線。
其次,為了完成閱讀任務二,精讀了材料一中關于太和殿的介紹,并引導學生看示意圖。
在學習本課時,著重訓練了學生對于行蹤詞和方位詞的運用,并進行了寫話訓練,但效果并不理想,部分孩子用詞不夠準確,表達不夠清楚,不能夠準確地描述位置與行蹤。
同時,在材料一的學習中,再一次鞏固復習了說明方法的運用,讓學生繼續找到文中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
這是學生們第一次學習非連續性文本,所以學習效果不很理想,再加上材料篇幅較長,部分學生不能夠準確提取文本中的關鍵信息,所以沒能完成閱讀任務,這足以證明學生的閱讀能力弱,進而理解能力也就弱。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故宮博物院的教學反思10-12
故宮博物院的教學反思04-22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04-21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10-25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03-07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04-21
語文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09-27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精選10篇)11-30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精選20篇)10-06
《故宮博物院》教學反思(精選6篇)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