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精選64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精選6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1
德魯克是管理學界有名的大師,大家肯定都聽過,并且很熟悉,我在這只能是淺談一下我的感受。由于時間問題,只看了書的一半。后面的內容是根據題綱的字面意思來寫的。這本書的主題是關于如何使自己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要管理好別人最起碼的一點是得先把自己管好,自己是成效高的人才可管理好同事與下屬,最重要的是親力親為。
一、卓有成效的管理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可以學會的。
知識工作者的工作動力,取決于他是否具有有效性,以及他在工作中能否有所成就。這一點體現在我們工作中:我們的前臺工作不能作為朝九晚五在前臺消磨時間的人,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我們現在的前臺工作除了家長咨詢的時候腦子處于高速運轉狀態外,別的時間大部分是在消磨時間,應該給大家一些別的事情來做,當然不是說占用大家的休息時間來工作,休息是在合適的時間休息,不是一味的休息。誰是管理者?對于我們來說我們都是管理者,一個公司的強大與成長,凝結了每一位員工辛勤的汗水和努力的付出。就拿前臺來說,員工內部培訓,只是教會我們在固有思維模式下如何解決棘手問題,這樣是完全不夠的,需要的是我們學會舉一反三的能力,在不損害公司利益的前提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現實中:我們的上級領導培訓只是訓練我們知道在某這情形下應該如何處理,至于到了現實當中該怎么做,應由我們自己根據實際情況加以判斷,決策雖然在我們的領導,但是行動的實施操作卻是由我們在前臺的自己來決定的。我們的態度決定著我們的收入。我覺得與這也是有很大的關系的。因為處理的事情的大部分是我們一線人員來做,而不是領導在做。
二、掌握自己的時間,用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包教授的話說就是善用有效的時間。
做有系統的時間管理,合理利用有效時間,合理安排個人時間,積極落實具體時間:譬如我們的員工招聘,簡歷是一份份的來,沒有任何時間的規律性,只要有人來面試,我們的領導就得放下手頭的工作去做員工面試,這樣不僅浪費時間,還擾亂了正常的工作計劃,簡歷的接受人員,第一步應該將所有簡歷做一個初步的劃分,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應該分批次的進行篩選之后,留下的為數不多的幾個人定時定期的進行面試。這樣才可以做到有效地利用時間。
三、我能貢獻什么我能貢獻什么?我會貢獻什么?我會得到什么?我能得到什么?
這四句話道理很簡單:社會是公平的,有付出就會有回報,我們努力了,公司的每一位領導都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因為努力就會有成就,有成就公司就會強大,發展速度就會提升,合理安排時間,盡我們每個人的最大努力,以公司利益為重,公司的強大,也就意味著我們的發展空間的強大,公司衰我恥,公司興我榮,總之一句話:在最短時間為公司創造最大效益,為我們自己的人生盡量的著色,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四、如何發揮人的長處分為了三部分,分別為:用其同事之所長,用其上級之所長和用其本身之所長。
用其同事之所長:為了實現目標,有效的管理者會用人所長,充分發揮人的長處,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十項全能。要用人來做事,不是用人來投主管之所好。以學校來說,第一流的優秀教師會不會奉承校長沒有多大關系,就算他正面與校長發生沖突,只要能給學校帶來效益就是好的老師。我們在用人的時候不能僅考慮“我喜歡這個人嗎”或者“這個人能用么”,應該考慮“這個人在這個職位上,是不是能干的非常出色”。任何人都擔任不了的職位,說明這個職位是存在某些問題的,應該考慮這個職位是否設計得當,而不是找個天才來擔任此職位。用其上級之所長:上級也是人,所以肯定有其長處,也肯定有其短處。要使上司發揮長處,必須知道他需要知道些什么?他需要我完成些什么?這就需要我們和上司有效地溝通。除了溝通還得有一定的想象力。像小涵姐,謝老師讓他做一個什么數據,他會和謝老師有效地溝通,問他用這個數據是有什么用途以及他用這個數據的急需時間是多長?小涵不但做了謝老師現在急需要的數據,并且做了謝老師下一步想要知道的數據。這樣雖然小涵姐當天是累了點,但是他有可能幫謝老師做出更加想要的數據。人一般分為“讀者型”和“聽者型”,如果是一個好的中層管理者,他會知道他的上級是哪種類型,這樣就能更有效地溝通。用其本身之所長: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習慣,自己最清楚,每個人都一定有自知之明。人分為好多種,我屬于從頭到尾一手包辦型,在某些時候我覺得有些事情自己一個人就能干好,何必還要麻煩別人,再說別人想不想干還是另外一碼事。根據以上三種方法來,最后我們肯定養成重視人之所長及善用人之所長的態度。
五、學會時間管理
堅持要事優先每天我們的工作量很大,每個人都會很累,如何讓我們在有效的時間內完成更多的有效工作量,那就是對每天的工作有計劃、有步驟、有主次的做好一個計劃和安排;一個做事情有條不紊,條理清晰的人相比工作節奏會快很多。這就讓我想起了起源于日本的5S運動:SEIRI+SEITON+ SEISO+ SETKETSU+SHITSUKE,即:整理、整頓、清潔、清掃、素養,這五點雖然說是對于環境的,其實也照樣可以應用到我們處理時間上,對我們的時間,事情,工作做到5S,我想我們每個人的工作效率會大大提高,在快樂中創造效益。具體地說就是要做好時間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記錄下自己的時間使用情況,而不是依靠記憶去猜想過去時間的分配。我們每天都應該精確記錄自己的時間使用,至少也應該有相關的工作日志來記錄每天時間花費情況。有了積累的時間記錄后,我們才有可能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和檢討,找出浪費時間的非生產管理活動,制定更好的時間使用和分配計劃。一個管理者不應該高估自己地位,低估別人的能力,而應該勇于授權,削減自己不必要的工作。小涵姐做的很好,我看見她會把一周的時間表羅列出來,按照時間表來有計劃的做事,但是往往事與愿違,總會有突發事件會找上門來,這樣她的計劃就會打亂,我相信小涵肯定留了一部分時間給這些突發事件。要事優先,譬如我在那天和郝亞楠上班時的投訴事件,我應該考慮到先處理這類比較難以處理的事件,也許就會避免這起投訴發生。需要考慮大家可以做些什么?愿意做些什么?請思考,怎么去做?需要共同思考有能力而居之,發揮其所長。需要思考的是:員工的長處是什么?獨立能力強,同時團隊中也需要團隊協作能力。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2
德魯克先生是我十分尊敬的管理學大師之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則是先生眾多著作中的經典。其獨到之處在于對"管理者"的含義進行了重新定義,同時提出"卓有成效"是可以學習的,又進一步從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注重對外界的貢獻、善于發揮他人的長處、重要的事情優先處理、怎樣做出有效的決策五個方面告訴我們如何成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本書不是一部管理理論字典,而是德魯克先生以其扎實的學識、豐富的企業咨詢經驗以及敏銳的洞察力,從實際出發,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從人性、組織、社會的高度對"管理者應該做什么"和"怎樣做才能夠卓有成效"這兩方面,提出了思考方向和可行性措施,向我們展現了一幅全新的管理學畫卷,文中所述一針見血,直擊管理工作的弱點以及盲區。
書中,先生特別提出了作為一名管理者,腦海中要時常有"我能貢獻什么"的概念。在日常工作中,大多數管理者只是關注所服務的組織或者上司該為他們做些什么,或是抱怨自己沒有職權,所以做事情才會沒有效果,卻很少有人會考慮自己究竟能夠為外界貢獻什么。而先生告訴我們只有不斷問自己我能為外界(社會、組織、上司、同事以及下屬等)做出什么有效的貢獻,才能夠挖掘出工作中尚未發揮的潛力,才能夠做出卓有成效的決策。在這種貢獻思維的驅動下,管理者才能夠在根本的意義上去思考什么才是對組織真正有意義的事情,才能夠讓組織更加長久的發展。這不僅是管理理念的變革,更是在管理哲學層次上的升華。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3
一個人無論在哪個行業,從事何種職位,要想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必須在思想上養成以下五個習慣。這些習慣是使管理者達到卓有成效的要素,也是本書的主題。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們的時間用在什么地方。他們所能控制的時間非常有限,他們會有系統地工作,來善用這有限的時間。
有效的管理者并不是一開始就著手工作。他們會先記錄和了解自己的時間用在了什么地方;然后管理自己的時間,減少非生產性工作所占用的時間;最后,他們將“可自由運用的時間”集中成大塊連續性的時段來使用。
時間是一種最特殊、完全不可替代和最不可缺少的資源。做任何工作都需要耗用時間,所以有效的管理者非常珍惜自己的時間。
在時間的管理中,管理者常低估了完成一項任務所需的時間。相反,有效的管理者對時間需求的估計寧可有余,而不可不足。如果你想影響別人,至少需要一小時以上;那么你想和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限關系,就需要更多的時間。零碎的時間,等于沒時間,必須將零碎的時間集中起來使用,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
有效的管理者重視對外界的貢獻。組織的命運系于成果,而組織的成果源于外界。有效的管理者,并非為工作而工作,而是為成果而工作。他們將焦點放在對組織成果的貢獻上,而不是一味埋頭苦干或強調自己的職權,這樣才有助于他們突破本身的專長和所屬部門的限制,使他們看到整體的績效并且更加重視外部世界。有效的管理者會思考別人需要什么和能理解什么,然后作出相應的貢獻。
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長處,包括自己的長處、上司的長處、同事的長處和下屬的長處。他們還善于抓住有利的形勢,做他們想做的事。他們不會把工作建立在自己的短處上,也絕不會去做自己做不了的事。
任何人都有缺點,管理者的任務就是充分發揮每個人的長處,使他們的缺點不發生作用。充分發揮人的長處,是組織存在的唯一目的。用人的決策,不在于如何克服人的短處,而在于如何發揮人的長處。識人所長和用人所長,應是有效管理者的一項基本能力,是一個組織工作是否有效的關鍵。
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少數重要的領域,在這少數重要的領域中,如果能有優秀的績效就可以產生卓越的成果。
有效的管理者總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做,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我們越能集中時間、努力和資源,我們所能完成的工作也就越多。要事優先,還包括正確看待過去的成功和失敗。任何計劃,如果無法證明其確屬有效及需要,就應立即放棄。
有效的管理者必須善于做有效的決策。有效的決策,也就是如何按正確的次序采取正確的步驟。管理者知道一項有效的決策,總是在不同意見討論的基礎上做出的判斷,它絕不會是一致意見的產物。他們知道快速的決策多為錯誤的決策,真正不可或缺的決策數量并不多,但一定是根本性的決策。他們需要的是正確的戰略,而不是令人眼花繚亂的戰術。
在今后的工作中,無論是否身為管理者,我們都要不斷的養成和保持這幾項習慣,讓我們的工作和自身都變得卓有成效。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4
實事求是的說,在接到院辦要求寫讀后感時,我多少有些懈怠情緒,這源于對標題狹隘的理解。但當我打開文檔章節,讀到推薦序時就深深地被其吸引,原因來源3個方面:
1、不是純粹的心靈雞湯類;
2、不是強行教導灌輸式;
3、語言平實,話語邏輯性強,實際案例影射出日常工作的操作流程。
進入正式章節,我的思維完全處于一種共鳴且汗顏的狀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給我帶來的沖擊猶如醍醐灌頂,從而產生如下三個方面的感悟:
1、理性人際關系的思考:良好的人際關系,必須具備利他性,相互成就。常懷之心,彼此忠誠有效的人際關系,著眼于奉獻。認同相互溝通、團隊合作、自我發展、培養他人的理念。
2、管理者自身的思考:管理者,首當其沖就是對自己的有效管理,打鐵還需自身硬以實踐行為垂范以正視聽,從而有效幫助下屬,協作同行,協助上司,形成團隊合力,使工作卓有成效。
3、如何卓有成效的思考:時間管理如何做到有效性,不被次要事情所束縛,要事優先如何做到條理清晰,在規定的時間內能給團隊作出怎樣的貢獻。
我們在日常工作中,應善于冷靜思考,不能為適應工作而不知思考,也不能單憑感覺而失去理智分析,不然,作為執行層面的角色永遠得不到鍛煉和進步。
僅靠天賦異稟,工作努力或知識淵博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親自實踐得到經驗,哪怕是教訓,都是必須的經歷。我們應該把追求成效當成一種習慣,務實的做一個行動派,并自信地告訴自己: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可以學會的。團隊需要個人為其作出貢獻,個人需要把團隊當成實現人生目標的載體,兩者相輔相成。人生上一新臺階,卓有成效必須學會。卓有成效的管理才算有真正的意義。
相信自己:做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能行!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5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愧為德魯克先生的經典作品。真真實實地如同一盞明燈點亮我們心中的燈。本書寫于1985年,距今已經有33年的歷史,正因為德魯克先生對整個市場高度的洞察能力,他預見到發生在如今的事情,所以,盡管有時間段,但讀起來,全然沒有時空上的斷層,依然常讀常新,每條原則,精煉實用,可以拿來操練,一種驅動力催促著讀者想按照其發,躍躍欲試。
在讀德魯克先生的書時,仿佛就在聆聽充滿豐富閱歷的睿智者的敦敦教誨。時而提醒,時而勉勵,時而鞭策,時而警醒。在他眾多的咨詢經驗中,確實給予我們一面鏡子。我一邊讀,一邊思考,我曾經服務過的公司和機構,此書中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如同一把尺子,可以衡量,哪些已經做到,哪些需要完善。確實是非常美好的體驗。
作為管理者,工作有效性是工作有成果的非常重要的要素。有效性不僅僅可以運用到工作上,也可以運用到學習和生活上。我作為一個3個孩子的母親,我也嘗試用德魯克的時間管理方法來指導我的工作和照顧家庭。
時間是最稀缺的資源,金錢和人力都可以增加,但時間是固定的,與每個人都是一樣的。所以,如果需要卓越,首先,要在時間上有數,我的時間去哪里了,有沒有合理使用時間。我們既是時間的消費者,也是時間的浪費著。如果我們沒有有計劃地記錄時間、分析時間,我們就不清楚,我們每天忙,忙得值不值得。時間用得恰當,有成果,有貢獻,工作就有效。
我為什么會對德魯克先生的課程感興趣,一方面與我的工作經歷有關,另一方面,要追溯到我在一家美資公司培訓部工作,公司和廣州一家重點大學合作一個311計劃,學生3年在校學習,1年在公司實習,1年回學校繼續學習到畢業。當時,我的上司,澳洲人,一個個面試這批學生,每次面試完,總是搖頭,一臉的困惑:學生們沒有夢想。我想這是不同的教育背景的緣故。我的小孩沒有在體制內學習,他們的教材在初中就開始涉獵規劃他們未來的職業,老大在初中時,就開始預備將來從事電腦工程方面的工作,在接下來的學習中,他的興趣就開始往這方面發展,他拍視頻并編輯,和幾個學生組建一個studio。
德魯克在書中提到:“美今天占優勢的資源當首推教育。美國的教育雖然仍有很多有待改進的地方,但它的投入確實是其他較貧窮的國家所望塵英及的。美國在教育方面投資之龐大,可以說是史無前例。培養一位自然科學方面的博士,約需10萬到20萬美元的社會投資。即使是培養一位沒什么特殊職業技能的大學畢業生,也得花費5萬美元以上。這種投資,只有非常富足的社會オ能負擔。所以,在美國這個最富足的社會中,教育就是它所擁有的一項真正的優勢......”
教育是一個國家要想強大的根本,這是基礎而關鍵的建設。我在接觸德魯克課程后,真的期望他前沿的思想模式可以幫助到中國的年輕人,在這個充滿突變不確定的時代,使用德魯克先生的經驗證可行的寶貴經驗,帶著創新和變革,順應時代的需要,貢獻社會,建設好家園。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6
一口氣把此書讀完,深有感觸,全書以提問牽引與實際的管理實踐聯系甚為緊密,此書還非常確定的回答了一個問題“卓有成效是否可以學會?”答案是肯定的。與此同時發現自身在管理實踐中確有很多方面考慮欠周全。記錄心得以備后鑒。
書中開篇向我們展示了什么是管理者,書中將“管理者”的定義擴大為能為組織作出貢獻的知識工作者均可稱之為“管理者”。我認為,現代意義的管理者可以有更為寬泛的理解,即擁有“管理需求”的人均可稱之為管理者。這是一個泛概念。例如一個清潔工,他需要管理自己的工作以及支配自己因以怎樣的方式和時間來完成工作,只要自身有“管理”這方面的需求,那么,我認為他就可以稱之為管理者,至少是自我管理者。
對于管理者真正的制約不是金錢或是其他資源,而是時間。所有的資源都可以創造而唯獨時間是無法被創造且是絕對固定的。但由于他的免費,很多人都忽視了、那么,對于這樣真正稀缺和高價值的資源,我們應當給予絕對的重視和精確的管理。把自己的時間花在真正創造價值上,這里,德魯克提供給了我一個方發,抽樣記錄自己一個月的時間消耗,不要事后回憶,要馬上記錄,這樣可以不斷查看自己的時間支出,以作出正確調整。此外,德魯克還提出,時間應當整塊運用而不是零散支出,比如一個報告,我花3小時寫完要比我每天10分鐘花18天寫完質量高出許多,這點我深以為然,并在實際中應用。
管理者自身還應當準確定位自己在組織中的位置,想清楚,我能貢獻什么。這是我作為SIFE隊長和學生會副主席欠思考的問題,在SIFE,考慮的事項過于細節,求全責備。結果弄得自己比較疲憊,周邊的伙伴也跟陀螺一樣跟著我轉;與此相比,在學生會我就不盡責了,很少主動策劃事情,更多的是事來受命,雖能解決問題,但畢竟未能作到自己的最好(做到自己的最好也未必就是最好,人際關系等方面的考慮),如此說來只是說明自身未能很好的給自己定位,以明確自己在組織中的“貢獻點”在何處。想清楚這個,還需要重點花功夫的就是人際關系和有效會議了,通過這兩者來控制組織的作為以及體現自身的貢獻。
組織中的人不可能勸全是“通才”,往往是各種人才都有,這樣的組織也才平衡。從我的角度來開展工作就需要明確他們各自的長處和需求是什么,然后關注他們的長處并發揮他們各自的長處來提高業績,而不是把焦點放在短處,這樣往往選出來的人是“不差的人”,而組織需要的是“優秀的人”哪怕只在一方面。但這并不是不考慮短板,這對于不同的工作或崗位來說有不同的標準和底線,這是我需要把握清楚的。同時,應該明確什么事情是重要的事情,可以按照“緊急”、“重要”來劃分四個維度從而決定做事的先后順序。
小結一下自身要明確的項目:
1、自身在組織中的位置;
2、自身的貢獻點在哪;
3、明確成員的長處;
4、明確事情的性質。
我在組織中的工作其實大部分就是做決策,那么決策的有效性就直接決定組織工作和我自身貢獻的有效性。德魯克給出了很好的參考準繩,即,以結果為導向。把所有決策的焦點放在最后的結果上,這樣就不至于偏頗。
通過此書的一些啟迪,我非常贊同德魯克先生的觀點,“管理者必須卓有成效”。否則,是對社會資源的一種浪費。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7
根據人力資源課老師的推薦,我有幸拜讀了德魯克的名著《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并受益匪淺。這本書的核心觀點是:對組織負有責任,能影響組織經營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須是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通過閱讀總結,我認為要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應當做到:
一、重視目標和績效管理。通過確定自己的工作目標,讓自己的工作更有計劃性。使自己的日常工作始終圍繞目標進行,通過責任意識將計劃的執行到位,保證工作目標的實現。而現實中團隊的目標,要通過組織來實現。這要求我們要加強組織內部溝通和團隊合作,通過各種激勵手段和培訓等手段來實現組織目標。
二、做好時間管理。我認為要更好的實現目標,同一時間只做一件最重要的事情,這樣才能做到最好。這就要求我們慎重設定自己工作的優先順序,將寶貴的時間資源進行最合理的劃分。
三、 用人所長。如何發揮一個人的長處,使他在團隊中做出最大貢獻,這是我們學習人力資源管理課的目的。這要求我們根據工作中時刻變化的形勢,對人員做出客觀的評價,并合理搭配班子、進行性格互補和工作按流程咬合、做好人性的制衡,知人善用,善于挖掘人才、激發潛力,做好授權和及時溝通。
四、進行有效決策。管理者每天要做很多決策,這必然分散他的注意力,降低決策的效益。這就要求我們首先要關注經營核心,集中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影響經營結果的核心業務上,從關乎企業命運的戰略目標著手,審慎制定戰術策略和行動措施,按工作的輕重緩急安排先后順序,充分發揮組織內各人的專業學歷、經歷特長,在總結過往經驗的基礎上做好綜合分析和換位思考,把握機遇,有膽有謀,進行有效的決策,完成組織目標。
五、關注運營體系建設。達成目標要講究方法策略,這就要求我們在工作上有一套完整的運營管理體,使組織內各人各負其責,按照既定規范,最大效率的完成日常工作,將更多的經歷和時間給予“危機管理”,才能確保企業長盛不衰。
結合著《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關于有效管理的方法和案例,我更深刻的認知到管理能夠優化經營效果,特別是戰略目標的確定、組織結構的設置、激勵政策關注的核心對經營效果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 并書中的成熟做法,對照自身的不足,對日常工作進行了改進:
加強職業素養培養,強化時間管理和進度控制,時刻強調有效決策,將管理的基本常識用到日常工作中,關注自己的核心業務績效,重視長久利益,做到順時應勢、與時俱進。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8
一向對暢銷書有點抵制心理,也不知道是出于標新立異的想法還是覺得暢銷書太過大眾,體現不了自己的能力,總之這個想法一直制約著自己,讓自己成為井底之蛙。上半年的《一個經濟殺手的自白》讓我已經感覺到,即使再大眾讀物,你大概也只知道其中的一小部分。這次看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后,更是印證了這個想法。這段話寫在開頭,算是對自己的一個警醒:不要夜郎自大!
全書分7部分,分問題列表,時間管理,我能貢獻什么,發揮別人長處,要事優先,決策要素和有效決策幾個模塊。除了第一部分仍然有部分意見不能茍同外,其他部分,看了深受啟發。第一部分講到:卓有成效是可以通過學習掌握的。個人以為,還需要天賦及管理者某些共同的性格特點(現在還不能完全描述,但是成功的管理者都有,做事持續跟進的能力),當然不排除為了更暢銷,鼓勵一下我們這樣資質一般讀者的購買潛力:)
時間管理,這個每一本管理類書都會提及,每一本書都會強調,這本也不例外。其實也沒多少可以說,每位讀者讀的時候深有感觸,看完之后實踐者,則少之又少。時間管理的最終目的是有效利用時間,因為時間是沒有任何彈性的資源,誰也不比誰多。在有效利用時間之前,首先得弄明白,做什么事情花的時間是有效的,如何做是有效的。大家都會說,根據當前的情況,做一個計劃,執行。話是不錯,但是PDCA(Plan Do Check Action)原則中,我們通常是想到了,做個計劃,做著做著,計劃亂套了,后續的C和A那就更無從談起了。所以時間管理,更多的是時間概念的及做事習慣養成,無其他技巧可言。
我能貢獻什么,這是比較有意思的一個章節。對于普通員工來說,通常只考慮,我被分配了什么工作,而不是考慮我能做什么。當然,在一個組織中,完成既有工作,這是無可推辭的;但在此基礎上,如果能考慮我能貢獻什么,那么無疑,則進了一大步——不再是一個被動的員工,而是成了自己的管理者。對自身能力的認識,是激發自我潛力非常重要的一步。自我貢獻的意識實際上是一個自我激勵的源泉。如果一個人只能靠外部的刺激來做事,那么,他永遠無法達到期望的成就。如果在自我貢獻超出一般水平之前,期望靠跳槽或者其他方式進行薪水的提高,排除意外橫財可能,那么他只能處于該水平。一般員工的思路是:刺激(比如加薪,晉職等)——努力——刺激。但是老板的思路從來都是:成果——鼓勵——成果。如果員工不能意識到這一點,只等外部給予機會,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F實一點就是:加薪,晉職的機會非常少,除非老板覺得公司賺了大錢,不給加點薪水心理過意不去。當然貢獻并不僅僅限于自身能力的提高以及問題的解決,還有很大一塊是如何處理團隊中的關系。孤立的強人,也能解決一些不需要太多團隊合作的難題,但是如果從更大角度著眼的話,他只能限于此,而成功的定義則遠比這來的寬泛。所以團隊關系,具體而言就是團隊中的人際關系非常重要,如何有效和團隊中其他成員有效合作,相當大程度取決于人際關系,包括:上司,同事以及下屬。人際關系并不等于玩政治,良好的人際關系不是八面玲瓏,而是出于真實的互助。用任何把戲去維持一個長期的人際關系是不現實的,真正的互惠互助才能有效保持。
發揮別人的長處,提到了三點:
1)要用人所長;
2)如何管理上司;
3)如何發揮自己長處。其中第一點:用人之所長特別強調四點:
1,設定合適職位,有人能勝任;
2,設定有適當挑戰的職位,激發潛力;
3,先考慮他能做什么,而不是崗位需要的最低要求;
4,取人所長,容其所短。前邊兩部分沒有太多可以討論的,對于第三點,剛開始有點想不明白,為什么要求這樣?不是變成因人設崗了么?后來想想還是有部分道理的。如果尋找最低要求候選人,那么該崗位大概很少能有創新以及突破,只能因循守舊。如果是一個財務會計之類的還可以接受,如果是市場策劃,研發創意,那么則是災難。管理上司,主要是如何有效和上司溝通的問題。你能左右上司的渠道不多,沒有行政命令,那么只能溝通。抱怨和建議是兩種方式,但是抱怨只能讓你看到不足,建議則能誘發前景,并按照你設想的方式解決前進。所以溝通方式很重要。發揮自己長處,前提條件是認識自己,明白自己長處在哪里。但是大多數人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時刻的剖析自己必不可少,也許痛苦但是必定有效。
要事優先,講了兩個原則:
1)擺脫昨天;
2)先后次序。覺得奇怪,為什么擺脫昨天放在要事優先的章節中,但是你回過頭看看,什么對你做的決定影響最大?是昨天的發生的事情,還是明天可能的結果?現實情況是,大多數人是非理性動物,不能很好的整理昨天的過去和明天的未來。讓自己的判斷不受昨天事情的影響,是很大的學問和能力。微軟,因為在操作系統和office軟件上的成功,而忽視了互聯網的熱潮;因為覺得自己還忘不了以前的女朋友而不肯停步往前。都是昨天的因素影響了今天的行動和明天的未來。所以過去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應該暫時的放到一邊。當然生活中,沒有這么絕對的,人也不是那么容易擺脫過去,不像電腦重新開機一下,就是嶄新的未來。這也就是把擺脫昨天放在最重要位置上的原因。關于先后次序,可能看上去蠻簡單,但是到了決策層面,實際上很多東西都會影響你的判斷。書中提到一點:“被擱置的事情,實際上等于取消”,所以很多管理者,不敢輕易將一件并不重要的事情緩行。而該工作可能占用關鍵資源,問題相當矛盾。書中強調,要事優先并不是我們平時不知道什么事情應該優先,而是不知道如何在已知的情況下去做一個有勇氣的舍棄。但有一點我們必須明白,任何事情如果同時并進的話,那么其結果可能是一事無成。這一點在企業做戰略決策時候特別注意。像手機,覺得3G形式要跟上,MDTV也不能落下,智能手機更是發展平臺方向,其結果是優勢資源不能整合,各自作戰,各個方向都沒有大的突破。要事優先,它背后的話是做選擇時會有犧牲!
決策要素:決策的重點不是解決某一具體問題,這一點必須謹記在管理者腦中。決策是需要解決一系列問題,如果僅僅關注某一個問題點的話,那么相似的問題可能還會再犯。所以管理者要弄明白:什么問題是例行性的,什么問題是策略性的!對于例行性的問題,一定要搞清楚背后的產生問題的機理,然后建立流程來避免例行性問題。策略性的問題,則宜用權變理論來對付。還有一類問題是戰略問題,戰略問題要求在還沒出現問題的時候,來看問題可能產生的環境。5年前,手機設計是個新興市場,進入是正確的決策。的確5年前進入這個行業的,也成就了像龍旗,德信等這么幾家。但是當前,這幾家已經做大的公司,不約而同面臨著同樣的上下游蠶食市場問題,生存空間越來越小。那么手機設計公司在空間越來越小,門檻越來越低的情況下,戰略轉型就勢在必行,是向上游突破,還是向下游進軍?或者去開辟新的藍海。如果已經看到MTK的勢頭,但是僅僅因為當前和MTK合作還有利潤就忘卻了以后的方向,那么是不可饒恕的錯誤。同樣一個成功的例子就是馬云的阿里巴巴戰略部署。從B2B開始做,市場鋪墊,誠信體系,物流整合,支付方案,將所有制約電子商務發展的因素在最開始就計劃進去。然后合適的時候推出C2C的淘寶,形成B2B2C2C模式。再到最近的阿里軟件和阿里媽媽的廣告平臺。每一步都走得踏實,但是從來不失戰略性的眼光。所以決策要分清楚什么是戰略決策,什么是例行問題,什么是策略性問題。戰略問題是高層必須時刻謹記的問題,中層和基層可以建議的問題。例行問題,是需要規范和流程來規避的問題。策略性的問題,是執行層要考慮到權變問題。
書中給出了5個決策要素如下:
1、了解問題的性質,經常性問題,要規范和流程解決
2、 找出解決問題的邊界條件
3、 仔細思考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是什么
4、 確定的解決方案是必須可執行和貫徹到
5、 重視執行過程中的反饋。
對于第二個要素,這里需要補充一下:解決問題的邊界,不是說解決到哪一步就可以了,而是要確認,什么樣的答案是不可接受的!最簡單的例子是:欠了信用卡的錢,是賺錢還,還是辦另外一張信用卡來還這張卡!答案很明顯,后者只會讓你成為卡奴,但是如果僅僅從當前的問題來看,這個手段也解決了該問題。對于第三,第四個要素,需要指出:先考慮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再考慮考慮可實施性。如果在問題的一開始,就考慮可實施性,那么把很多可克服的問題都當成不可克服的問題,從而排除在外,實際上采用的是一個最差的解決方案。方案的實施,有幾個要素必須時時考慮:1要做什么;2怎么做;3由誰來做;4何時完成。執行反饋,這個每位管理者我相信都深有體會,沒有反饋就是沒有執行!
有效決策:書中提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是從見解開始。這一點我還是有所保留。我仍然認為事實基礎上的見解來的更加有說服力。但是在事實基礎上,有效的決策是建立在不同意見基礎上的我是舉雙手贊成。沒有反對意見的決策,十有八九隱藏著更深的問題。這也是為什么領導者不能輕易發表意見,一旦他發表意見了,那么下屬很可能就順著他的意思說下去,諍友很少,更何況是下屬!有效的決策還取決于有效的執行。如果一個決策做出,那么必須執行。因為一些小問題而出現反對聲音的時候,管理者提出“讓我們再研究研究”,則說明要么管理者沒有做出一個有效的決策,要么管理者缺乏膽識,因為小的錯誤而停止全盤的策略?梢葬槍唧w的問題采取策略,但是不能放棄戰略!
此書看完,不由得反思,自己做到了其中的幾分呢?全書只有短短的170幾頁,還有很多的空白供你注釋。但正是精簡才鏗鏘有力,發人深省。通篇結論是:此書不能只看一遍!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9
如何管理好別人,很多人都讀過與此相關的書籍?扇绾巫尮芾碚吖芾砗米约海构芾碚弑旧碜兊米坑谐尚?我們可以從德魯克所著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找到答案:“管理者能否管理好別人從來就沒有被真正驗證過,但管理者卻完全可以管理好自己。”
德魯克先生就像是你的一位同事,雖然與你面對相同的事實,卻從不同的視角詮釋了一個新的理念。一本好書可以讓人受用一生,這本書精辟的見解、睿智的思想或許可以給你啟發和思考。
彼得?德魯克1909年出生于維也納的一個貴族家庭,1937年移居美國,終身以教書、著書和咨詢為業,是當代國際上最著名的管理學家,他以建立于廣泛實踐基礎之上的40多部著作,奠定了其現代管理學開創者的地位,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2002年,美國總統布什授予德魯克“總統自由勛章”,這是美國公民所能得到的最高榮譽。而這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領導學領域的奠基之作,已成為全球管理者必讀的經典之一。整本書一共分為七個章節,重點闡述了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項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時間、重視工作的貢獻、善于利用各人的長處、集中精力在重要的事情上、善于做有效的決策。讀了這本書之后,讓我感觸頗深,從書中得到了一些啟示。
啟示一:樹立管理者意識,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多去思考可以大大提高你的工作能力。先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大學畢業之后,我考進鼎城區大龍站鎮中學,成為一名教師,校長安排我當初一的班主任。我們班有一個學生成績是班上最差的,最頭疼的是,他特別不講衛生,也不認真完成衛生委員交辦的任務,學校班級衛生評比時,每次都是他扣分;還有一個學生,是我們班個頭最高的,他有多動癥,上課總是坐不住,科任老師反映強烈。面對這兩個學生,我一度不知所措。后來,我從德魯克的書中找到靈感,安排不愛衛生的學生擔任衛生委員,好動的學生擔任體育委員。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衛生委員每天來得最早,督促其他同學完成衛生任務,我們班的衛生有了很大改善,每次都排在全校前三名,而且,他的各科成績也有了明顯的進步。體育委員因為上課要記那些不守紀律的名字,所以,他自己的表現越來越好,更重要的是,在學校的廣播體操比賽中,我們班拿了廣播操和口令員兩個第一。
這個事例告訴我們,這兩個學生在擔任了班干部之后,樹立了“管理者”的理念,“責任”使他們得到了很大的改變。在我們的現實工作中,有些人工作能力并不差,可為什么做起事來卻總是不盡理想。這是因為,他們總是認為,自己不需要做決策,不需要考慮事情的整體和大局,這些都是領導的事情,我只要按照領導的意圖完成任務即可。其實,這樣工作不會提升一個人的能力,只會讓你停滯不前,正如德魯克所言:“總有人單獨作戰,無一部署,然而仍不失為管理者”.要想增強工作的有效性,提高個人的自身素質,就要樹立管理者意識,擔起責任,從管理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提出更具有前瞻性的方式方法更好的完成工作。
那么到底誰是管理者?德魯克告訴我們,不是只有管理別人的人才是管理者,在當今的知識社會中,任何一個知識工作者,都能成為管理者。態度決定高度,即使沒有所謂的職權,自己能用積極的態度像管理者一樣去工作和思考,一天8小時的上班時間內將工作效率發揮到極致,能為組織做出突出的貢獻,那你便是成功的管理者。
啟示二:作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要會掌握自己的時間,要合理的利用自己的時間,時間用在能產生效益的事情上。曾經在書上學過一種合理安排工作的方法,一直以來也堅持用這種方法,那就是將每天的工作羅列出來,再根據輕重緩急去完成每一項工作,每完成一件就勾畫一件,這樣就能有計劃的完成好每天的工作。但德魯克教我們的卻是要要學會記錄我們的時間,說實話,開始我很疑惑,記錄事件和時間有什么區別嗎?后來,我發現,原來記錄時間可以清晰的發現自己這一天內,哪些工作是有效的,哪些工作是浪費的,這樣,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合理分配工作。德魯克說到,“時間是一項特殊的資源,它是無法用其他資源去彌補和替代的。某一項資源的缺失,我們可以暫用其他去替代,但時間失去卻完全不行。而時間卻又是我們容易忽視的,如果不去了解它,不去掌握它,那么我們注定也要成為一個在辦公室毫無成效的人!蹦敲,我們首先要學會診斷自己的時間,要像記流水賬一樣,記下自己時間的使用情況,也就是要了解自己的時間是怎么使用的,然后根據記錄去分析自己做過的事情中有哪些是不一定必須親力親為的,哪些又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中的瑣事該放就放下,將能由別人做的事情交付給別人,這樣才能做真正應由自己做的事情這才是有效性的一大改進。最后是要統一合理的安排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自己要有一種刻意的傾向,用短的零散時間去處理必須由自己處理的不費時的事情上,把大塊的時間留下來去處理相對重要的費時的事情上。如果我們能把最為特殊也最為稀有的時間資源利用好,可以說就為做到卓有成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二戰期間,羅斯?偨y的機要顧問霍普金斯已體衰力竭,每隔一天才能辦公幾個小時,因此他不得不把一切事務都撇開,僅處理真正重要的工作,但這絲毫無損他工作的有效性。丘吉爾還對他欽佩備至,贊美他是一位蓋世奇才,他完成的任務,當年美國政府無人能出其右。當然,霍普金斯只是一個特例,但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大膽減少所謂的工作,絕對無損于管理的有效性。
“讀百本書,不如讀書百遍”.德魯克的經典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雖然寫于1966年,但是其基本的理論和思想,在四十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影響著許多現代的管理者,在現代企業的經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讓我明白,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應該先有效管理自己,然后去影響、指導他人。如果大家有機會,也可以去讀讀這本書,相信你也會有不一樣的收獲和體會。我的發言完了,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10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一部經典暢銷的管理學方面的書,比爾蓋茨都對它推崇備至,稱自己的管理者生涯受到了這本書巨大的影響。德魯克的這部著作50年來一直受到廣泛好評,經久不衰,被業界奉為必讀書籍。
管理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但是身為管理者,首先要做好的是自我的企業家、管理者的素養,正如德魯克所說,管理別人之前要先學會如何做我管理,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談何讓員工去遵守呢?先做人后做事,做事之前要先學會做人,這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孔孟之道。選用員工用同樣的標準,除了耀眼的績效表現,更重要的是這個人的人品,人品不行,做什么事都不被人信任。每個人工作中都有亮點,要把他安排到合適的崗位上去,所謂“物盡其用,人盡其才”,這是孔子在《尚書》中典故由來,全才難覓,要揚長避短,用人長處。德魯克提出的管理者必須養成的五種習慣,多年來一直是大家爭相學習的目標,也是管理者自我衡量的標準。
還有哪些感悟呢?我認為維系團隊和諧是團隊進步的必要條件,這需要管理者擁有很高的情商,關系處理在于情商發揮。有效管理模式應該是“俱樂部管理”,喝茶俱樂部,喝酒俱樂部,咖啡俱樂部等,挑一個遠離公司的地方談心。一個人往往在思維懶惰,沒有防備的情況下顯得智慧低下,萌發禪意的茶,麻痹神經的酒,翻墻的咖啡……只要不是在公司對面就行。
管理者的氣度決定他的高度,他的格局決定企業的結局。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11
感激領導的推薦,讓我得以拜讀德魯克大師的這本管理學說的經典之作。
這本書開篇就指出,本書的主題是如何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如何才能管理好自己。我想,我現在最為缺乏的就是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思想與時間,細讀下來,我定能在這本書中受益頗多,事實確是如此。
我一直都以為我自己不乏做好一件事的決心和勇氣,總以為一件事情,我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結果無論成敗,卻也問心無愧,。德魯克大師卻是一針見血的指出:做好該做的事情才能稱之為有效。記得以前一次去成都收款,我一天跑三次蜀達電氣公司,后來劉建民經理就搖頭了,他問我:效果呢?他說,也許他去一次就能很好的和蜀達電氣取得很好的溝通,做事情要講究方法和策略。
這就是有效性的問題,當時我感覺很茫然,心里在想,我若不是如此,又當如何。還有一次出差到咸陽,那是我第生平一次坐飛機,記得我接到的命令是去西安,公司小彭把我送到機場,買的是去咸陽的機票,下飛機的時候都到晚上8點多鐘了,下了飛機就趕緊買張去西安的機場巴士,到西安后匆匆和譚經理打電話,電話通了,心也糾結了,譚經理說他在咸陽,問我跑到西安區干嘛,要我趕緊回咸陽。當時都晚上九點多了,沒有班車去咸陽了,自己也挺累,就問譚經理明天要用保函的時間,說自己明天六點之前一定送到他面前。譚經理這樣對我說的:小潘啊,公司用飛機給你當交通工具自然是很緊急的事情,這份保函我今晚要看的,這樣,你去汽車站,那里有很多的士,你找四個人拼個的,沒人也才十塊錢,后來保函在晚上十一點的才送到譚經理手上,耽誤了彼此的休息時間。這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事情不是你盡心盡力去做就行,你必須做對的事情,而且要做好,這才有效!
德魯克大師很仔細的分析了知識工作者的績效考核問題,他指出,無法對只是工作者進行嚴密與細致的督導,知識工作者必須自己管理自己,自覺的完成任務,自覺的做出貢獻,自覺的追求工作效益。這句話說的我有些無地自容,我很缺乏自我管理意識,總覺得自己能圓滿的去完成領導吩咐的任務,卻在領導沒有明確給出目標任務的時候,失去了章法。這是我重點學習的地方。
德魯克大師還有好多發人深省的話,我也都摘抄在自己的筆記本子里,以供我迷惑不解時、閑暇時細細研讀。只是工作者的工作動力,取決于他是否具有有效性,及他在工作中是否能有所成就。如果他的工作缺乏有效性,那么不能做好工作和做出貢獻。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在實踐中都要經歷一段訓練,這一訓練使得他們在工作中卓有成效。有效的管理者與其他人最大的區別,就是他們非常珍惜自己的時間。正直的品格本身并不一定能成就什么,但是一個人如果缺乏正直與誠實,則足以敗事,所以人在這方面的缺點,不能僅視為績效的限制,有這種缺點的人沒資格做管理者。
書非借不能讀也,我在笑我自己,不過相信這管理經典,定能常讀常新,我將不時的去翻起它,以致爛熟于心。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12
彼得·德魯克是一個具有魔力的管理大師,每次讀他的書,總是棒卷在手,思維頓開。雖然他的書我已經讀了很多,有的已經讀了數遍,甚至開了專門的培訓講題,比如眼前這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是在2006年11月,學校派我去參加在北京召開的紀念彼得。德魯克去世一周年紀念論壇,與巨匠的作品對視,從此愛上,一發不可收拾。
和今天許多掛著管理大師名頭的作者不同,彼得。德魯克是一位深入企業實踐、并基于實踐提出解決辦法的實戰型管理咨詢者。避開艱深的術語,通俗易懂地傳遞管理者的實踐,是這位現代管理之父著書的特點,在他的書中,我們幾乎看不到管理模型和數據分析,有的只是一位長者、智者娓娓道來的智慧分享。
彼得德魯克是一位真正的以第三方身份深入企業,以“影子”觀察者的視角透視企業或成功、或失敗的經驗和教訓,尤其關注管理者的行為規律,進而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并從多個案例中找到規律性的東西,加以提煉升華,最終成書。
這和我們通常意義上說的企業家自己著書立說又有不同,企業家成功地經營了企業,便總結經驗著書立說固然很有借鑒意義,但由于身在其中,往往容易流于個體的經驗主義,或禁不住地夸大些東西,掩蓋些東西,讓讀者看到的總是被粉飾后的案例和觀點。
彼得德魯克是一位高產作家,一生著書立說39部,且幾乎都成為了世界管理界的重量級暢銷書,每一部書都是觀點詳實,通俗易懂。我最愛讀、也是受其影響最深的有三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成果管理》、《管理:任務、責任、實踐》等。
昨日整理書櫥,再次翻閱《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本書,忍不住又腦洞大開,立刻將其部分觀點融入到下周我即將開設的課程里,并輔以現實案例。
感謝大師,這才是真正的管理雞湯。
附錄: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對管理者最有啟發的幾個觀點
時間管理:卓有成效得管理者并不是一開始就著手工作,而往往從時間安排入手。他們并不是先做計劃,而是先去了解自己的時間都花在了哪里,然后盡可能地管理好自己的時間,把時間用在最能產生效率的重要的事情上。它包括三個步驟:記錄時間、管理時間、合并時間。
人員管理:如果企業管理人員10%以上的時間花在處理人際關系問題上,花在解決糾紛問題上,花在權力之爭和對合作的質疑上,那就說明這個工作組里的人肯定是太多了,人們彼此侵犯,造成績效阻礙,而不是實現績效的手段。
管理者溝通:上級越是強行對下屬灌輸些什么,下屬就越是可能聽不到正確的信息。下屬會選擇自己愿意聽的東西,而不是你說的東西。
重視貢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應該常問問自己:我對我所在的組織做了什么貢獻?對貢獻的承諾,就是對卓有成效的承諾。沒有這種承諾,一個人就會自欺欺人,欺騙他服務的組織,欺騙與他一起共事的同事。
自我管理:管理者集中金幣得首要原則是擺脫已經不再有價值的過去!胺艞壥虑椤钡们鍐伪取耙鍪虑椤钡那鍐胃匾。
以上當然不是本書的全部觀點,若想完整學習,不妨親自捧卷在手,與大師零距離對話。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13
德魯克所說的卓有成效管理者的四個局限性概括:
。1)自己的時間不由自己控制
(2)忙于日常事務
(3)有效性通過別人得以實現
。4)身處組織內部,了解外部世界受到局限。
德魯克說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5大要素:時間管理、重視貢獻、揚長避短、要事第一、善于決策。和史蒂芬柯維總結的7個習慣有一定相似之處。
診斷時間的三種方式:
。1)找出根本沒有必要做的事情
。2)找出可以請人代勞的事情
。3)找出自己浪費他人時間的事情。
浪費時間的因素:
。1)缺乏制度和遠見
。2)人員過多
。3)組織不健全,表現為會議過多。
。4)信息功能不健全。
如果參加會議的時間占到總時間的1/4以上,那一定是一個浪費時間的不健全的組織。
貢獻的有效性,表現在3個方面:
。1)自己工作的內容、水準和影響
。2)自己與他人的關系,上司、同事、下屬等等
。3)各項管理手段的運用,會議、報告等。
只有外部世界,才是產生成果的地方。
一般機構對成效的要求表現在3個方面:
。1)直接成果
。2)樹立新的價值觀以及對這些價值觀的重新確認
。3)培養未來所需要的人才。
管理者的失敗,因素很多。常見的原因,應該是他本人在出任一項新職位時,不能或不愿為適應新職位的需要而改變。
有效的人際關系的要素:
。1)互相溝通
(2)團隊合作
(3)自我發展
(4)培養他人。
一般人都是根據自己設定的目標和要求成長起來的,知識工作者更是如此。他們認為自己應該有怎樣的成就,就會有怎樣的成就。如果他們對自己的要求都不嚴,就只能原地踏步,不會有任何發展。反之,如果對自己要求很高,他們就一定能成為杰出的人物,而所費的功夫也不見得比那些沒有出息的人更多。
才干越高的人,其缺點往往也越多。
世界上才能過來沒有發生過下屬的才干反而害了主管的事情。
因人設事的結果,是為了安插某一個人,一大群人都受到連累。
能建立起第一流經營體制的管理者,通常不會與周圍的同事及下屬保持過分親密的關系。
有效管理者用人之道:
(1)職位不能責備求全
(2)職位要求嚴格,涵蓋廣泛
。3)先考慮某人能做些什么,而不是考慮職位要求什么
。4)用人之所長的同時,必須容人之所短。
正直的品格本身并不一定能成就什么,但是,一個人如果缺乏正直和誠實,則足以敗事。所以,人在這方面的缺點,不能僅視為績效的小指。有這種缺點的人,沒有資格做管理者。
做一項新工作,本身就是一場賭博;倘若在另聘新人來做,就是賭上加賭了。
確定事情優先級順序的原則:
(1)重將來而不重過去
。2)重視機會,不能只看困難
。3)選擇自己的方向而不盲從
。4)目標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14
一、要用人所長
管理者要運用人的長處,面臨的第一關是擇人。有效的管理者擇人任事和升遷,都以一個人能做些什么為基礎。所以,他的用人決策,不在于如何克服人的短處,而在于如何發揮人的長處。不管是誰,如果他在任用一個人時只想避免短處,那他所領導的組織最終必然是平平庸庸的。所謂“樣樣皆通”實際上可能是一無是處。才干越高的人,其缺點也往往越多。
一個管理者如果僅能見人之短而不能識人之長,因而刻意避其所短而非著眼于發揮其所長,則這位管理者本身就是一位弱者。他會覺得別人才干可能構成對他本身的威脅。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們之所以用人,是用人來做事,而不是用人來投主管所好。
有效的管理者從來不問:“他能跟我合得來嗎?”他們問的是“他貢獻了什么?”他們從來不問“他不能做什么”,他們問的是“他能做些什么?“所以在用人時,他們用得都是某一方面有所長的人,而不是在各方面都過得去的人。
真正“茍求的上司“總是先挖掘一個人最擅長做些什么,再來“茍求”他做些什么。過多的考慮人的短處,會影響到組織實現自己的目標。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怎么用人,有4個原則:
1、不會將職位設計成只有上帝才能勝任――一個職位,如果先后由兩人或三人擔任都失敗了,這就肯定是一個常人無法勝任的職位,這個職位就必須重新設計。所以,有效的管理者,第一項任務就是要將自己管轄下的職位都設計得合情合理。只有“讓平凡的人都能做出不平凡的事”的組織,才是好的組織
2、職位的要求要嚴格,而涵蓋要廣。就是說,合理的職位,是對具有才干的人的挑戰。同時因為職位的涵蓋很廣,所以人們可以把與任務有關的優勢轉化為確實的成果。
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時,會先考慮某人能做些什么,而不是先考慮職位的要求是什么。換言之,有效的管理者在決定將某人安置于某職位之前,會先仔細考慮這個人的條件,而且他考慮時絕不會只局限于這個職位。
4、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用人之所長的同時,必須忍人之所短。
用人所長,不僅是有效性的要素,也是主管對下屬的道義責任,是主管對其職權和地位的責任。專注于人之所短,不僅是愚不可及,更是有虧職守。他應該協助下屬得到應有的發展。
二、如何管理上司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還得設法充分發揮上司的長處。
要使上司能發揮其所長,不能靠惟命是從,應該從正確的事情著手,并以上司能夠接受的方式向其提出建議。若能從上司的長處上下功夫,協助他做好想做的工作,便能使上司有效,下屬也才能有效。反之,如果下屬總是強調上司的短處,那就象上司強調下屬的短處一樣,結果將一無所長。所以,有效的管理者常問:“我的上司究竟能做些什么?他曾有過什么成就?要使他發揮他的長處,他還需要知道什么他需要我完成什么?”至于上司不能做什么,就不必細究了。
有效的管理者會設法套出上司的某種態度和某種習慣,而向上司提出建議時,應考慮的不光是輕重緩急,更重要的是陳述的先后順序。如上司長于政治能力,那么我們提出的報告就應以政治方面的問題居先,這樣才能使上司易于掌握問題的重心,從而易發揮其所長。
管理者的任務不是去改變人。管理者的任務,在于運用每一個人的才干。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15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本書,仿如良師益友,書中重點闡述了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項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時間,重視工作的貢獻,善于利用各人的長處,集中精力于重要領域,善于做有效的決策。
“善用時間、關注結果、善用人才、要事第一、有效決策”此五項說起來絕對比唱的好聽多了,但是試問世間能做到這五項的人又有多少呢?我嗎?你嗎?他嗎?所以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并不多,失敗的管理者比比皆是。
對于管理者而言,此五項說起來容易,要落實到具體問題和實踐中去,就必須做到重視目標和績效,做正確的事情;一次只是一心一意做一件事情,要集中精力于少數重要的領域,但并不是說只做那些最重要的事情,要學會小試牛刀;作為一名管理者,知道自己所能做的就是要創新管理思維并且推陳出新、思考集體的遠景和理念、思考未來;在選用人員時,要注重其是否有出色的績效和正直的品格;要知道增進與人員溝通的必要性,但要有選擇性地搜集所需要的社會最新資訊;還要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具體問題必須具體分析,注意處事要堅持適度原則。
怎樣才能做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呢?讀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本書,使我茅塞頓開。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知道如何掌握自己和集體的時間;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會格外重視為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最大化而努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自己、他人、以及一切世間具體物質和一切抽象物質的長處,包括自己的長處,上司的長處,同事的長處,下屬的長處,還有一切可以利用的外界有利因素。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要集中精力于少數重要的領域。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善于做有效的并且是正確的經營戰略。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還要注意培養個人的人格魅力,努力提高個人的信用指數。
愚昧無知的我,在此之前竟然認為管理是需要天分的,而書本的知識更多的是紙上談兵,書本的東西只有權利出現在書本里,而沒有義務出現在實踐中,無法真正地在管理實踐活動中發揮積極的作用。恰逢此時,《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改變了我的想法。
講到“知識工作者的生產力,就是‘做好該做的事情‘的能力,也就是有效性。”。依我看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這么說日常生活中的我們也都是一位管理者,因為我們許多時候要為自己的未來決策,例如,大學生職業規劃等等。因此,無論是為了將來能踏上理想的工作崗位,或者僅僅是為實現滿足自己的現實生活之需,我們都應學會使自己參與的管理工作卓有成效地進行。
由此可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就應該努力的去接受訓練,接受類似的管理訓練,培養使自己處事會顯得卓有成效的生活習慣。于我們學生而言,就已經是一種莫大的成功了吧。
管理者應該學會管理時間,用有限的時間創造無限的價值。作者在時間上的論述對我啟發很大,因為我身為一名學生,我同樣也有感到時間明顯不足。而且很多時候,一開始感到時間挺充分的,但是到最后依然不能完成預定的計劃,也只好仰天大喊罷了——實屬無奈之舉啊。難道都是被逼的嗎?呵,既然時間會逼得我們很無奈,反過來,依照事物的可逆性,我們也可以逼著時間,直到把時間擠出來。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提醒我們,要進行系統的時間管理。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發揮了自己的長處,然后又發揮他人的長處,不僅可以與他人更融洽地相處下去,而且可以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許多心理不健康的管理者早早結束自己的生命。作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要培養一種強硬的心理素質。要養成不急不躁的平穩心理,這樣才能考慮周全;要有一顆包容心,宰相肚里能撐船,這樣才能顧及到大局利益,不會因小失大,才能讓他人充分發揮他人的長處,讓自己容忍他人的短處……
看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我在想,成功還會遠嗎?
以上僅僅是我此次閱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后的閱讀筆記,我想,經典之所以被稱之為經典,就在它有經久不衰且無窮無盡的價值,管理大師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確實值得我們認真去讀,認真去思。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16
美國德魯克編著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論述了一個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這本書是德魯克最著名的管理學著作之一。以下是讀書筆記摘錄:
1.他一生致力于在延續和變革之間尋求平衡,創新是保持動態平衡的變革手段,而延續的基礎則是維系人類社會存在的那些 普世價值觀,包括同情與包容、誠實與正直,以及讓個人享有自由與尊嚴并同時承擔起責任。
2.管理得好的工廠,總是單調乏味,沒有任何激動人心的事件發生。這使我們認識到有效管理的重要性,有效就要防患于未然,將例外管理變成例行管理。
海爾:創造了日清工作法,即日事日畢,日清日高,將每項工作的目標落實到每人、每天,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的氛圍,大到一臺設備,小到一塊玻璃,都有人負責。每天下班前要根據目標對工作完成的情況日清,而日清的結果又與其本人的獎罰激勵掛鉤,這樣便形成了目標、日清、激勵三者間的閉環優化和良性循環。
3.德魯克所言,在組織而言,需要個人提供其貢獻,在個人而言,需要組織作為達到個人目的的工具。即每個人對組織的貢獻,是體現在如何能以最快速度去創造和滿足用戶的需求;而組織為個人所提供的工具,就是要支持其實現這一速度。
正如德魯克所言,總有人單獨作戰,無一部屬,然而仍不失為管理者。
4.但是判斷管理者的標準并不是下屬的多少,而是其成果對公司的影響。德魯克將那些促進機構有效運轉,負有行動和決策責任的知識工作者都稱為管理者。 并提出了現代組織管理的核心在于自我管理的思想。
5.德魯克認為:作為一個有效的管理者,必須在思想上養成如下的習慣:(1)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時間;(2)注意使自己的努力產生必要的成果,而不是工作本身,重視對外界的貢獻;(3)把工作建立在優勢上他們自己的優勢,善于利用自己的長處,上級、同事和下級的長處;(4)精力集中于少數主要領域;(5)善于做出有效的決策。
6.管理者的價值在于依靠自身的知識、才干和貢獻意識,促進組織產生成果。
7.孔子曰: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8.第一個決策要領是,弄清決策事項的性質。有效的決策者絕不會就事論事尋找對策或方案,而總是把遇到的麻煩當做表面現象,相信真正的問題一定隱藏在背后;必須設法弄清楚事實,弄清楚這是一件什么事情,弄清楚事情的本質和全貌;然后形成思想觀念,形成所謂的高層次概念性認識;最后從高層次觀念入手,尋求解決問題的系統方案。
9.對有效的管理者來說,真正需要做的決策不會太多,也不可能太多。這里的關鍵是,要學會區分例常事件和例外事件,學會制定原則、政策、制度或規程,通過授權,讓工作者或當事人去處理重復發生的例常事件。
10.第二個決策要領是,確定目標及其邊界條件。
卓有成效是管理者必須做到的事,但是在所有的知識組織中,每一位知識工作者其實都是管理者——即使他沒有所謂的職權,只要他能為組織做出突出的貢獻。
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決定組織工作成效的最關鍵因素;并不是只有高級管理人員才是管理者,所有負責行動和決策而又有助于提高機構工作效能的人,都應該像管理者一樣工作和思考。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17
近日,為了不虛度光陰,我制定了一個讀書計劃,要求自己在工作之余,每天抽出1個小時讀讀書,一則增長知識,二則修心養性!蹲坑谐尚У墓芾碚摺肥菍嵤┻@一計劃我看的第一本書。這本書已經買了很長一段時間了,一直壓在案底。雖然翻過幾次,但沒有一次真正完整地看完,真有些慚愧。靜下心來細讀此書,深為彼得·德魯克先生淵博的知識和豐富的實戰經驗所折服,悔恨自己不早日拜讀其書。感嘆之余,也有幾點感想。
一、管理是一項復雜的工作
管理之難,一則在于人之復雜。俗語說:人心隔肚皮。這話一點不假。人雖然有很多共性的地方,但不同的地方也很多,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不同地區的人性格脾氣也不一樣,因此,管理方式方法不能一成不變照搬,應該因人而異,因時因地因人制宜,這樣才能取得實效。二則在于變化預測之難。管理既是對人的管理,也是對事的安排及調處。管理中除了要應付大量的日常性工作外,也必須要處理很多突發性的非常規事件。這些突發性事件有些將直接關系到組織的生死存亡。而對這些,管理者是無法預測的。三則在于執行之難。管理者的所有部署和決策都需要有人去執行,而執行者是否能領會決策意圖,領會意圖后是否能始終貫徹如一,都將直接影響到管理者的管理效果。也就是說,執行者的素質對管理產生很大影響。我們也許會問,管理者不是可以安排高素質的人執行,將不稱職的執行者開除嗎?理論上是的,但實際上,在人情維系、關系為王的社會里,開除不稱職的人有時候并不容易。特別是在政府機關,公務員目前仍然是只進不出,而人員編制又控制的非常緊,管理者往往對執行者的素質束手無策,只能將就用之,盡力而為。這種情況下,管理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二、有效地管理取決于有效地決策
管理者的任務很多,但說到底,決策是管理者至關重要的一項任務。管理者日常要處理的事物紛繁復雜,事務性常規性的占大多數,往往占用了管理者大量的時間。但是,時間花費的多少并不與事務的重要性成正比。于管理者而言,決策是管理者最獨有的一項職責,始終都是最重要的。
那么,如何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呢?彼得·德魯克先生在書中給出了答案。第一,決策往往不是從搜集事實開始的,而是從管理者的個人見解開始的。也就是說,決策的過程就是管理者個人的見解經過反復討論、論證后,上升為組織戰略的過程。這個很有意思,與我們平時所主張的決策時要先收集大量材料和事實,然后對這些資料和事實進行科學分析論證,最后得出決策方案的思路完全不同,但卻非常符合事實。實際上,生活的經驗告訴我們,決策就是個人意志轉化為集體一直的過程。當然,管理者的個人見解、個人意志并不是突發奇想的,而是在他日常的管理實踐中逐漸形成和強化的,是總結大量事實經驗后的見解,是管理者經驗和智慧的結晶。
第二,好的決策應以相沖突的意見為基礎,除非有不同的見解,否則就不可能有決策。這也就是說,決策不是“一言堂”,而是經過反復討論、論證的集體智慧的結晶。鼓勵提出不同意見、進行反復討論有利于從不同的角度審視決策的可行性,發現決策方案中可能出現的不可預見因素;有利于讓參與決策的人全面了解決策意圖,從而使決策在執行的時候更加順暢;有利于形成備選的決策方案,在決策無法執行時迅速采取應對措施。
第三,好的決策需要合適的時機。決策時需要判斷時機的,同一決策方案在不同的時候提出來,可能會出現截然不同的效果。正因如此,決策必須非常謹慎。在進行決策時,我們要問清楚:是否真的需要一項決策,保持現狀,會有什么后果?如果答案是不會有變化,那么決策就沒必要了。
第四,決策的執行不能中途而廢。決策執行的時候,可能會出現各種阻礙因素,但只要行動了,就要不折不繞地執行下去,切忌中途而廢。一方面,半途而廢將使前期所付出的一切化為烏有;另一方面,半途而廢將直接影響到管理者的威信。
三、有效地管理者是可以學會的
彼得·德魯克先生告訴我們,有效地管理者不是天生的,不是遙不可及的,而是可以學會的。那么怎么學呢?第一步,做好實際記錄,了解世界花在什么地方,并作出相應的調整,以消除不必要的時間浪費,從而將時間更多地用于決策上。第二步,把眼光集中在貢獻上,多想自己能為組織做些什么,心系組織,主動承擔起責任,而不是單純地執行命令。第三步,充分發揮人的長處,寬容別人的缺點。生活中我們常說要用人之長,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但真正實施起來卻不容易,因為我們往往忽視了“容人之短”的重要性。人有所長、必有所短,這是規律。而且,短處往往比長處更引人注意,更容易讓人產生刻板印象,看不到長處。這樣的情況生活中比比皆是,所謂的“用人之長”也就大打折扣。為此,要“用人之長”必須“容人之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人盡其才。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18
今天開始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總共150多頁,計劃2周內看完。
雖然每個人都不一定可以成為管理者,但也學會要一些管理方法,管理好自己的工作、生活、乃至人生。
其實管理自己,同時也是在管理其他人。因為每個人都存在于環境中,在做自我管理時,必須抽出一部分精力管理個人與其、他人的關系。
管理自身相對簡單,只要按照自己的計劃執行就好。但是每個人都要處理的人際關系,很多時候,正是人際關系影響了我們計劃好的事情,如果管理不好人際關系,那也就沒法管理好自己。
管理自己就是要從不斷實踐開始。
讀了再多的文章,所有的理論都是在你腦海中而已。不具體實踐,就無法驗證這些理論對自身的有效性。
很多人其實就是這樣,自以為看了很多書、懂得很多理論,交談的時候口若懸河,實際操作卻漏洞百出。完全的紙上談兵。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19
德魯克在前言中指出,管理者能否管理好別人從來就沒有被真正驗證過,但管理者卻完全可以管理好自己,管理者在很大程度上是要身體力行的,如果管理者不懂得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到卓有成效,就會給他人樹立錯誤的榜樣。因此,本書討論的內容有兩個基本前提:
1、管理者的工作必須卓有成效;
2、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本書的第一章即為“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在本章中,作者簡單論述了有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幾個基本問題。 關于為什么需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德魯克并沒有過多的闡述,事實上,在后面的章節中,德魯克解釋了這一點,這是因為“卓有成效對管理者來說是理所當然應該做到的”.
本章解決的一個重要概念是,誰是管理者:“在一個現代的組織里,如果一位知識工作者能夠憑借其職位和知識,對該組織富有貢獻的責任,因而能實質的影響該組織的經營能力及達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管理者泛指知識工作者、經理人員和專業人員,不論其是否有下屬,不論職位高低,只要是因為其職位和知識他們必須在工作中做影響整體績效和成果的決策。
接著,德魯克提出了管理者必須面對的對有效性造成困難的現實:
1、管理者的時間往往只屬于別人,而不屬于他們自己。
2、管理者往往被迫忙于“日常運作”,卻無暇顧及真正重要的事情,除非他們敢于采取行動來改變周圍的一切。
3、管理者處于組織之中,只有當別人能利用他們的貢獻時,他們才算有效,然而能利用他們的貢獻的往往是其他部門的“旁系人士”和他們的上司,并非他們能夠直接控制的下屬。
4、管理者身處組織的內部,受到組織的局限。
這說明了,如果一位管理者不能努力提高自己的有效性,就不可能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那么,究竟如何認識有效性呢?如何才能提高效益呢?
根據我們所學的內容,“管理定義中的‘效益’指的是既要注重效率,又要注重效果,從而取得好的效益”,德魯克也特別分析了這一點,他認為,效率(efficiency)就是把事情做對(to do things right)的能力,而不是做對的事情(to get the right things done)的能力。對體力工作而言,或許只重視效率即可,但對知識工作者——生產知識、創意和信息的特殊生產要素——他的工作必須有效果(effectiveness),即在工作中能有所成就。
于是我們看到了這樣的矛盾:時間是有限的,而只是工作者的工作有必須有效,且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要求各方面都有能力特別強、知識特別豐富的人。然而在人類的歷史中這樣的全才卻不見得有幾個,于是管理者真正要做的事是,組織各種專業人才,使之分工協作,這乃是管理的必要所在。換句話說,真正有效的組織,不是要求它的管理者是什么都精通的超人,而是讓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這讓我聯想到劉邦,他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張良);治國理財,安撫百姓,供應糧草,我不如蕭何;率百萬軍隊,戰必勝、攻必取,我不如韓信。三者皆為人杰,我能用好他們,這就是我為什么能取得天下的原因。我想,劉邦應該算得上是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了。
德魯克認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在實踐中都要經歷一段訓練,這一訓練使他們工作起來能卓有成效。反之,一個人如果沒有經過這些訓練,則無論他有多大的智慧、多大的努力、多大的想像力和多豐富的知識,也必是一位缺乏有效性的管理者。有效性是一種后天的習慣,是一種實踐的綜合。”
既然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那我們學些什么呢?德魯克在書中做了明確的回答: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時間,重視工作的貢獻,善于利用各人的長處,集中精力于重要領域,善于做有效的決策。這也是全書的主要內容,后面每一章分別論述一個要素。
一、 掌握自己的時間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們的時間用在什么地方。他們所能控制的時間非常有限,他們會系統的工作,來善用這些時間。時間管理非常重要,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因此要做到卓有成效,首先要做的第一步,是記錄好時間的使用情況并且分析時間記錄。這幫助管理者消除不必要的時間浪費,提醒管理者在行為、人際關系和工作重心上做出必要的調整。
第二步是要做有系統的時間管理。要找出什么事情根本不必做,什么事情可以由別人代做而不影響效果(即“授權”),還有一項時間浪費是管理者自己可以控制的,即他自己浪費的自己和別人的時間。
二、 我能貢獻什么
有效的管理者重視對外界的貢獻。他們并非為工作而工作,而是為成果而工作,他們不會一接到工作就一頭鉆進去,更不會一開頭就探究工作的技術和手段。他們會首先自問“別人會期望我做出什么成果?” 也就是說,他強調的是責任,而非職權。
重視貢獻是有效性的關鍵,一般機構對有效性的要求往往表現在三個方面:直接成果;樹立新的價值觀及對這些價值觀的重新確認;培養與開發明天所需要的人才。
有效地管理者還應該懂得建立正確的有效的人際關系,而著眼于貢獻正可以滿足有效的人際關系的基本要求:互相溝通、團隊合作、自我發展、培養他人。
總結這些方面,德魯克提出:重視貢獻,就是重視有效性。
三、 如何發揮人的長處
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長處,包括自己的長處,上司的長處,同事的長處,下屬的長處。還善于抓住有利形勢,做他們想做的事。
要做到用人所長,大致有四個原則:
1、 卓有成效掉的管理者不會將職位設計成只有上帝才能勝任,只有“讓平凡人都能做出不平凡的事”的組織,才是好的組織。
2、 職位的而要求要嚴格而涵蓋要廣,它是對具有才干的人的挑戰,同時可使人們把與任務有關的優勢轉化為確實的成果。
3、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時,首先考慮這個人能做什么(他的個人條件),而不是先考慮這個職位的要求是什么。
4、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知道用人所長,也應懂得容人所短。
關于如何利用上司和自己的長處,德魯克強調了解上司和自己的類型,配合其習慣而行動
總之,管理者的任務不是去改變人,而在于運用每一個人的才干。
四、 要事優先
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少數重要的領域。在這少數重要的領域中,如果能有優秀的績效就可以產生卓越的成果。按照工作的輕重緩急設定優先次序,而且堅守優先次序,他們知道:要事第一。重要的事情先做,不重要的事情放一放,一次只做一件事,否則反倒一事無成。一位管理者越想發揮長處,就越感到應在重大的機會上,集中一切可用的長處,這時獲得成果的唯一辦法。所以應該做到兩點:
1、 管理者要學會擺脫昨天,盡量減少昨天遺留下來的不再產生效果的工作,社會組織其實像生物有機體一樣,必須保持小而精的狀態,推陳才能出新。
2、 做事前要確定優先次序,重將來而不重過去,重視機會而不能只看到困難,選擇自己的方向而不盲從,目標要高,還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五、 有效的決策
有效的管理者必須善于做有效的決策。有效的決策事關處事的條理和秩序問題,也就是如何按正確的次序采取正確的步驟,決策是“不同意見的討論”的基礎上的判斷,不是“一致意見”的產物。他們需要的是正確的思考和研究,一個人是否可以做正確的決策是長期經驗的積累。他們需要的是正確的戰略,而不是令人眼花繚亂的戰術。
根據德魯克所列,決策有五個特征:
1、 要了解問題的屬性,要清楚所處理的問題究竟是偶然發生的還是經常性的。通常,有效的決策者會把問題假定為“經常性質”也就是總是假定該問題是一種表面現象,另有根本的問題存在,他要找出真正的問題,而不是滿足于表面的解決。
2、 應找出問題的“邊界條件”,也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低要求。
3、 仔細思考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案是什么,藝妓這些方案必須滿足那些條件,然后再考慮必要的妥協、適應及讓步事項,以期該決策能被接受。
4、 決策方案要同時兼顧執行措施,讓決策變成可以被貫徹的行動。找出邊界條件是最難的一步,而化決策為行動是最費時的一步。
5、 在執行的過程中重視反饋,以印證決策的正確性及有效性。
我們知道管理同時具有科學性和藝術性,就科學性而言,需要運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其中之一便是提出假設然后用實驗驗證。有效的管理者都知道一項決策不是從搜集史詩開始,而是先有自己的見解,即以尚待證實的假設開始。這就引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相關的標準時什么?如何衡量某個問題和相應的決策?德魯克認為,找出適當的衡量方法不是數學方法所能解決的,這是一項帶有風險的判斷。因此有效的管理者一定要求先有若干種不同的方案,然后選取最適當的一種。
反面意見就是一種“另外的方案”,且反面意見保護決策者不至成為組織中某方面的俘虜,還可以激發想象力。有效的管理者絕不會把某一方案認定為“是”,其他方案均為“非”也絕不會以自己為“是”,以他人為“非”。
其實做一次決策就像組一次手術,所以在決策前要想清楚,是不是真的需要一個決策。如果利益大于風險就該行動,另外,行動或不行動都要堅持到底,只做一半或者折中只能曹成更大的浪費且一事無成。
做到了上述五點,一個管理者就可能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到底什么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呢?德魯克指出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六個特征:第一、重視目標和績效,只做正確的事情。第二、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第三、作為一名知識工作者,知道自己所能做出的貢獻在于:創造新思想、遠景和理念;他的原則是:我能做哪些貢獻?第四、在選用高層管理者時,要注重出色的績效和正直的品格。第五、要知道增進溝通的重要性,但要有選擇性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第六、只做有效的決策。
在書中,德魯克特別提出了電腦的問題,在管理過程中,應當謹記,電腦只是沒有生命的工具,是邏輯的機器,電腦所能做的只是計算,真正的預見、決策、選擇還要人來做。事實上,自從有了電腦以來,高層管理者正越來越開始做起真正的管理工作。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20
一個復雜問題都要從簡單方面去解決,首先需要弄懂的是什么是“卓有成效”。如果看過了這本書后我們又聯想到是“優秀,很棒,效率”之類的詞,那只能說真的本書精髓被很好消化了,然后順便也排干凈了。其實越簡單的東西理解起來越不容易的,就比如這句什么是“卓有成效”,當老包說是強調“貢獻”的時候,我們多少人從內心伸出腳趾出來抗議,為什么不敢舉手反對呢?因為老板正襟危坐,叼著茶杯,聽到`貢獻`兩個字的時候樂開花了,連忙點頭滿是笑意。
當然肯定很多同事不會像我這么粗魯的想問題了,其實德魯克想告訴我們的是一個組織的存在,就必須為社會做出貢獻,提供有效服務。就像企業要服務于客戶,醫院服務于病人,政府服務于人民。而個人也一樣,我們作為現代社會的知識工作者,我們的生產出來的創意和服務是要為別人所用的,要了解別人的需求,并且讓別人了解自己在做什么,所以就不能閉門造車,強調的是貢獻。追求卓有成效就是追求貢獻。
反過來我們不追求貢獻,一個企業的出發點就是為了錢的話,那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比如最近駭人聽聞的過期疫苗事件,不管多大一家公司因為忘記了貢獻而轉眼可以從任何高點瞬間滑倒。一個人如果只追求個人利益,不強調貢獻,那他眼里只有利益和金錢,那這個人眼界如此之低相信我們每個人都不想和這種只追求個人利益的人為伍吧。
越是追求卓有成效,就越強調貢獻,我們做事情出發點就會想著事情本身,怎么幫助周邊同事,怎么讓自己做出來的東西收益于更多人,怎么讓我們的客戶更滿意,更開心,如果真的這樣做了我們是不是瞬間增加了自己人生高度,我們做事動力也更強一點。find 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這是我們做事的起點,也應該是終身努力的終點?磥淼卖斂強調的這個貢獻觀點是應該讓我們反復思考和學習的。
說完卓有成效,那什么是“管理者”呢?簡單的說就是在組織里面對績效和組織能力有貢獻的人都應該稱呼為管理者。一句很時髦的話說我們在企業中都應該把自己當作老板,就是認清自己在組織中是管理者的角色。那為什么要強調這個“管理者”這個角色呢?我的觀點是要正視自己工作態度,要融于一個整體一個團隊當中,當出了什么事情首先不要做甩手掌柜,第一時間撇清責任說這怎么是我的問題呢之類的話。只有真正當自己是管理者了,我們在職場就會變的專業點,專注于企業中起到的作用,而不是做久了當老油條好事爭著搶功,出事了急著撇清關系,這樣的職場人事也很難走到很遠,職場瓶頸可能很多時候就是因為不注意這些細小的原則而出現職場危機。上不上下不下的經常抱怨者可能真的需要認真重新理解下“管理者”這個詞在現實社會和組織中的含義了。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21
彼得.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本書,仿如良師益友,雖然面對的是不同的事實,卻能從不同的角度說出你不曾想、更不曾想到的理念,常有茅塞頓開之感。
書中重點闡述了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項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時間,重視工作的貢獻,善于利用各人的長處,集中精力于重要領域,善于做有效的決策。
“善用時間、關注結果、善用人才、要事第一、有效決策”此五項說起來容易,落實到具體問題中,無不關系到個人的認知、領悟、溝通、總體掌控能力。對于管理者而言,有效決策應該是至關重要的,修煉有效的決策能力,必須掌握足夠的信息、規則、文化。
德魯克指出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六個特征:第一、重視目標和績效,只做正確的事情。第二、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第三、作為一名知識工作者,知道自己所能做出的貢獻在于:創造新思想、遠景和理念;他的原則是:我能做那些貢獻?第四、在選用管理者時,要注重出色的績效和正直的品格。第五、要知道增進溝通的重要性,但要有選擇性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第六、只做有效的決策。
怎樣才能做一個好的管理者,養成好的管理習慣呢?通過學習感受到,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養成五個好習慣:
第一、有效的管理者知道如何掌握自己的時間。他們會系統的工作,善用這些有限的可控制的時間。時間管理非常重要,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很重要,決定了個人的成效。
第二、有效的管理者重視對外界的貢獻。有效的管理者懂得將自己的工作與長遠目標結合起來,常自問:“對我服務的機構,在績效和成果上,我能有什么貢獻?”永遠強調的是責任。大多數人都做不到這一點。我們重視勤奮,但忽略成果。對于重視對外界貢獻的人來說,他們能為適應新職位而變,能適應不同的價值觀承諾而變。重視貢獻的人,因為都有把工作干得更好的心理動力,會讓別人充分了解自己,也總想了解別人需要什么,發現了什么以及理解了什么,因此會重視互相溝通、團隊合作、自我發展以及培養他人,不為組織的內部所惑,跳出組織之外,視線從“內部事務、內部工作、內部關系”轉移到“外部世界”組織的成果,從而達到組織的真正目的。
第三、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長處,包括自己的長處,上司的長處,同事的長處,下屬的長處!耙娙酥L以及用人之所長”管理者要善于抓住有利形勢,做他們想做的事。這就要求個人要知己知彼,古人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保浞譁贤,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善于利用不同的人的優點,共同完成任務。
第四、有效的管理者要集中精力于少數重要的領域。在這少數重要的領域中,如果能有優秀的績效就可以產生卓越的成果。按照工作的輕重緩急設定優先次序,而且堅守優先次序,把握要事第一的原則。重要的事情先做,不重要的事情放一放,否則反倒一事無成。管理者專心一志,第一項原則是擺脫已經不再有價值的過去。人遭遇了重大的失敗,改正并不太難,他們能檢討自己。可是昨天的失敗和成功,卻能留下無盡的影響,遠遠超出其有效期。所以有效管理者必須經常檢討他們和同事的工作計劃,要經常問:“如果我們還沒有進行這項工作,現在我該不該開始這項工作?”如果不是非辦不可,他們就會放棄這項工作,或者將它擱置起來。至少他們不會再將資源投入到不再產生價值的過去。而對于已經投入的最佳資源,尤其是非常匱乏的人力資源,他們會立即抽調出來,轉而投入未來的新機會。推陳才能出新,這是放之四海皆準的原則。其次是先后次序的考慮。以下是幾條可幫助確定先后次序的重要原則,每條都與勇氣密切相關:
1)重將來而不重過去;
2)重視機會,不能只看到困難;
3)選擇自己的方向,而不能盲從;
4)目標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試看許多研究方面卓有成效的科學家,與其說他們的研究能力決定了研究成果,倒不如說他們尋求機會的勇氣決定了研究成果。同樣道理,在企業經營方面,成功的事業,不是遷就現有產品開發新產品的事業,而是以開發新技術或開發新事業為宗旨的事業。當然,如果說創業有風險、有艱辛、又不確定性,那么不管創新是大是小,同樣是有風險、艱辛和不確定性;瘷C會為成果,肯定比解決舊問題更有生產性。解決舊問題不過是恢復昨天的平衡而已。有足夠的勇氣,才能決定真正該做和先做的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成為時間和任務的主宰,而不會成為他們的奴隸。
第五、有效的管理者必須善于做有效的決策。決策是一種判斷,是若干方案中的選擇。所謂選擇,通常不是“是”與“非”間的選擇,最多只是“大概是對的”與“也許是錯的”之間的選擇。他們知道有效的決策事關處事的條例和秩序問題,也就是如何按正確的次序采取正確的步驟。他們知道一項有效的決策,總是在不同意見討論的基礎上做出判斷,它決不會是一致意見的產物。他們知道快速的決策多為錯誤的決策,真正不可或缺的決策數量并不多,但一定是根本決策。他們需要的是正確的戰略,而不是令人眼花繚亂的戰術。彼得通過研究發現做重大決策的人,往往具有相同的特性:他們解決問題,都著眼于最高層次的觀念性認識。他們先透徹的思考該決定的是什么,然后研究制定決定的原則。換句話來說,他們的決策,并不是為了適應當時的臨時需要,而是戰略性考慮。
他們的決策具有以下五點特征:
1)要確實了解問題地實質,如果問題是經常性的,那就只能通過一項建立規則或原則的決策才能解決。
2)要確實找出解決問題時必須滿足的界限,換言之,應找出邊界件。
3)仔細思考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案是什么,以及這些方案必須滿足什么條件,然后再考慮必要的妥協、適應和讓步事項,以期該決策被接受。
4)決策方案要同時兼顧執行措施,讓決策變成可以被貫徹的行動。
5)在執行過程中重視反饋,以印證決策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當一切條件具備時,現在就只等著決策了,該采取什么行動,也是應該清清楚楚,明擺著的時候,不幸的是,許多人到這一步反而猶豫起來,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決策那么不受歡迎,那么難受,那么不容易。到了這一步,不但需要判斷,更需要勇氣。到了這一步,有效管理者絕不會說:“讓我們再研究研究。”否則,只證明該管理者缺乏膽識。沒有膽識的人可能失敗一千次,有膽識的人則只失敗一次。不要讓自己優柔寡斷再去浪費別人的時。
綜上所述,作為管理者,最重要的要培養一種好的心理素質。首先,要養成不急不躁的心理,這樣才能考慮長遠利益;其次,要有一顆包容心,這樣才能不至于為了自身利益而不顧全局利益,又一顆包容心,才能讓他人充分發揮他人的長處,容他人之短處;堅持才是卓越之道。因此,學習是無止境的,管理大師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值得我們認真去讀、必定會有新的收獲。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22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有效管理的方法和案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更深刻的認知到:管理能夠優化經營效果,特別是戰略目標的確定、組織結構的設置、激勵政策關注的核心對經營效果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當然,書中對管理者的自身修煉和時間管理等的具體方法沒有細致的講解,沒有有效溝通、合理授權等內容,看來側重點不在具體操作上,而主要突出了管理策略,可能是大師高瞻遠矚的宏觀思路,竊不敢妄自猜測。再就是本書的序有六個長達36頁,超過了其中的任何一個章節,有點主次不分、本末倒置。
結合著書中的成熟做法,對照自身的不足,我將采取以下措施來爭取有效管理:
1. 積極推行績效管理:把握公司的戰略、目標,做好本部門定位,抓好部門的宏觀決策,把公司戰略、部門目標、有效決策相結合,在全員中實施績效管理的辦法,加強過程監控,關注員工績效,從而保障部門績效,實現公司績效。
2. 營造高效的團隊氛圍:組織全員學習《為自己工作》的光碟和《請給我結果》的讀后感討論,積極開展案例培訓,并輔之企業文化的宣傳、圖片上墻等措施,培養員工的責任心,并通過建立良好的運作方法和保障機制來提升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3. 抓好OEC管理:做好周工作計劃和日清工作的實施和指導,抓好現場管理和細節管理,做到日事日畢,日清日高。
4. 抓好核心工作的督辦: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采取要事優先和工作計劃相結合的管理方法,明確核心業務的進展節點和完成時限,要求定期反饋,掌握核心業務的日常進展,關注核心業務的績效,是保障目標實現的基本措施。
總之,作為一個管理者,擁有一顆包容、博愛、奉獻的心,具備守時、高效、尊重、溝通等良好的職業素養是必不可少,時間管理、進度控制和有效決策無處不在,將管理的基本常識用到日常工作中,關注核心業務績效,重視長久利益,做到順時應勢、與時俱進,必將取得卓越績效!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23
根據MBA專業老師的推薦,有幸拜讀了德魯克大師的名著《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可謂受益匪淺。這本書的核心觀點是:管理者的工作必須是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這本書主要內容是:管理者必須學會如何讓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先要從管理好自己的時間開始,通過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做好決策,要事優先,讓自己的工作有貢獻值,并能夠用人之長,激發別人的潛質,通過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措施,取得最佳績效。而我認為,要取得最佳績效,這與個人的素質修煉、經歷認知、融會貫通、有效溝通、身體力行等密切相關。而其中,掌握基本的業務信息、操作規則和每個組織的文化底蘊,進行有效決策是至關重要的環節。
通過學習,我感觸頗深,認為要當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應做到:
1. 具有明確的目標:通過目標的確定讓自己的工作具有計劃性,把自己的日常工作與目標掛鉤,心系責任,勤奮努力,通過各項工作的開展圍繞目標不離不棄,日常工作計劃的執行到位,也就是做好OEC,來達成自己的目標,保證工作目標的實現,并通過實現小組織的目標,來保證實現組織的整體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加強溝通和組織內部的互相認同、團隊合作、自我激勵和人才培育是實現組織目標的根本措施。
2. 做好時間管理:書中所說的某公司董事長所想的三部分時間的安排都不能兌現,某大公司負責人經常參加對公司發展沒什么好處的應酬,可想我們普通管理者的時間管理會有多么難,會經常被上司干擾,計劃工作難以保障。由此可以看出,工作有計劃、時間有管理、溝通要及時的重要性,學習那個財務經理用一個通知方式解決會議時間過長、同時兼顧他人不會覺得被忽視以及某公司三個部門合并的做法,實在必要。合理安排臨時性工作,忙而不亂,抓住核心工作的進展,不讓自己的時間被外界所左右,是讓自己的工作有序進行的基礎,是保證工作實現最佳績效的根本措施。
3. 用人之長,建好團隊:掌握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方法,合理搭配班子、進行性格互補和工作按流程咬合、做好人性的制衡,知人善用,善于挖掘人才、激發潛力,做好授權和及時溝通,就像越南叢林作戰的青年上尉尚未所說的游擊戰中,每個人都是管理者一樣,必須根據現場和形勢,區別對待;學習那個財務出身的新總經理一心為公司發展想方設法關注青年人才的做法,還要學習那個將自己一個文件處理部門轉變成銀行的推銷部門的做法。而保證團隊協作和公平競爭,并進行及時激勵,才能建立良好的團隊合作氛圍,取得最佳績效。
4. 關注經營核心,發揮集中優勢,進行有效決策:管理者應該把自己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影響經營結果的核心業務上,著眼于戰略目標,著手于戰術策略和行動措施,按時間管理四象限法處理好輕重緩急的工作,并且充分利用自己專業學歷、經歷特長,做好綜合分析和換位思考,善于以史為鑒、總結經驗,檢討自己,把握機遇,有膽有謀,大事宜簡,小事宜柔,進行及時有效的決策,方能成就大業。學習那位醫藥公司能夠分析全世界藥品消耗趨勢,研發突破領先并結合某國健康保險的宏觀思路和高瞻遠矚的戰略思維方式,超前思維、準確定位,必然發展不斷。還有美國貝爾公司組織管理架構的調整策略,帶來了集權和管理方式、經營發展的良好結局,非洲兩個熱帶水果加工廠中一個廠因管理和決策不到位引發的難以全身而退的慘痛教訓。
5. 大事講原則,小事講方法:責任與義務同在,關注結果,更要講究方法策略。同樣是為了讓下屬認知不足,提高業務操作水平,批評和表揚甚至兩者結合用漢堡包的方法效果不會是一樣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定要為了結果采取一個下屬接受、認同并能積極付諸行動的方式。從書中的案例日本人只看員工優點不重員工缺點、“終身雇傭”的晉級制度可以看出,管理方法的不同,會帶來不同的結果。
結合本書對照自身,我將采取以下措施來爭取有效管理:
1. 積極推行績效管理:把握公司的戰略、目標,做好店鋪定位,抓好店鋪的宏觀決策,
把公司戰略、店鋪目標有效結合,在全員中實施績效管理的辦法,加強過程監控,關注員工績效,以時段、天、周、月、季度等為單位做好跟進,并最終達成年度績效。
2. 營造高效的團隊氛圍:利用好公司的培訓系統,通過高效率的培訓和學習掌握知識。
合理分配任務,責任到人,工作制定預定計劃時間,總結方法高效完成。
3. 利用好管理日志:做好周工作計劃和日清工作的實施和指導,抓好現場管理和細節管理,做到日事日畢,日清日高。
4. 抓好核心工作的督辦: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采取要事優先和工作計劃相結合的管理方法,明確核心工作的進展節點和完成時限,要求定期反饋,掌握核心工作的日常進展,關注核心工作的績效,是保障目標實現的基本措施。
書中的管理理念,許都讓我受用,工作中時常會出現的問題,通過德魯克先生的總結、分析變得條理分明,曾經出現的難題,全部可以通過“訓練”,得以解決。
總之,作為一個管理者,擁有一顆包容、博愛、奉獻的心,具備守時、高效、尊重、溝通等良好的職業素養是必不可少,時間管理、進度控制和有效決策無處不在,將管理的基本常識用到日常工作中,關注核心工作績效,重視長久利益,做到順時應勢、與時俱進,必將取得卓越績效。同樣本書中海油許多不懂之處,之后還需要多學習了解。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24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本書。很多年前,我第一次接觸管理崗位的時候,就被推薦了這本書,但受閱歷限制,比較無感。
這本書最深刻的是在兩點。
一、卓有成效這個詞是針對管理者自身的,也就是說德魯克認為要做好管理者,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自己"的成效。
二、認為卓有成效是可以訓練得到的。為什么我覺得這兩點很深刻呢,因為管理一般來說往往會和溝通協調、績效激勵、團隊建設等關聯在一起,都和他人直接有關,訓練需要得到他人的配合,難度可就大了去了。
德魯克的觀點是管理能力只是一種自身的能力,只要自己一個人訓練就可以,把訓練難度大幅降低,變成了一件可以立即實踐的事情。這本書能這么的風行,這個應該是主要的原因。
在具體訓練的方法上,德魯克提出了五個方向:
1、時間管理。
2、專注于工作的貢獻,而非工作本身。
3、發揮自己和他人的優勢。
4、要事優先。
5、有效決策。
這五點,是管理工作與普通工作的差別。隨著管理層級的提高,影響力會越發增大,代價是會帶來負作用。
1、時間受到牽制,不由自己掌握。
2、機構層級的增多會導致目標的分散。
3、工作結果受他人的影響。
4、日常事務增多。
這幾個代價我覺得只要經歷過一段時間的管理工作,都會深有體會,尤其是對程序員出身的我們來說,這種轉變會尤其的痛苦。而解決這些問題就是靠上面說到的前四個方向。
每個方向的訓練都有很豐富的內涵,我說一個比較簡單的,也就是第二條:專注于工作的貢獻,而非工作本身。我的理解是,why比what更重要。簡單推理下,在個人能力的成長過程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是獲得反饋,反饋的質量決定了成長的速度。反饋是由目標來決定的,目標越真實,反饋的真實性越強,質量也就越高。所以對我們來說,就要提高目標的真實性,就要多問why。我們可以比較一下"增加一個頁面篩選"和"給用戶節省一分鐘的時間"這兩個目標的差別。微信張小龍在前段時間的公開演講中也著重提到了要警惕KPI,因為KPI不能解釋why,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最后,德魯克的這本書很薄,提出了訓練的可行性和總體的方向,只是入門,后面的路還很長。無論如何,行動起來,壞計劃比沒計劃強,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借鑒。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25
掌握自己的時間
時間無疑是最稀缺的資源,管理者通過記錄時間、管理時間、統一安排時間來提升效率。有效的管理者必須要對自己的時間進行記錄和分析診斷,消除那些浪費時間的活動,把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集中起來統一管理,去做一些關鍵的事。其實這個說法看似簡單,卻非常重要,各級管理者都會存在浪費時間的現象,自己卻不明了,照此改進會受益良多。
注重貢獻
管理者必須有所貢獻,那么要貢獻什么呢?貢獻的績效包括直接的成果、強化組織的價值、人才的開發培養。如何做出貢獻呢?德魯克提出了三條建議:
1、讓專業人員的工作更有成效,
2、要建立正確的人際關系,
3、組織有效的會議。
只有重視貢獻,才能掌握工作的關聯性,打造一支有效的團隊。
用人所長
很多有雄才大略的人缺點也非常突出,有些平庸的人倒“樣樣皆通”,要敢于使用有特長的人,著眼于他們的長處。美國內戰時期,林肯大膽啟用好酒貪杯的格蘭特,正是看重了格蘭特身上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能力。最終,一改北方軍隊被動的局面,取得勝利。其中德魯克又重點提到了如何管理上司,利用上司所長來成就自己。
要事優先
集中精力去做大事,是管理者必須具備的素養,然而這并不容易。能夠識別哪些事情是關鍵重要的,把這些事情放在首要位置,一次只做一件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管理者要學會取舍,要擺脫自己的過去和習慣,不能把時間消耗在自己喜歡的事上,可能這些事并不產生更大價值。要面向機會,面向未來去把精力花在有價值的事上。能夠控制時間,識別重點,管理才會有成效。
有效決策
在管理者繁多的任務里,決策是非常重要而特有的一項,決策關乎一個組織的未來。要做到有效決策,首先要弄清事物的本質,只有認清事實,才能做出正確判斷;其次要確定目標及其邊界條件,要知道決策的目標是什么,達成的條件有哪些,如果不具備這些條件,目標也將無法實現;除此之外,還要考慮解決問題的方案,這些方案要能夠實施,在執行過程中要重視反饋,確保不偏離決策的目標。
無論作為哪一層級的管理者,都應該關注這些有效管理的最基本問題,理解有效管理的含義和方法。德魯克這本書雖然很通俗易懂,但卻蘊含著很多真知灼見,需要一讀再讀,每讀一次都有新的發現、理解和收獲。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把這些理解運用在實際管理工作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效率。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26
打造高效團隊。優秀的管理者要合理搭配人員,強化團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時發揮好表率作用,用管理者的人格魅力影響和帶動每一名員工。切實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團隊的榮譽拼搏奉獻努力。
有效管理時間。優秀的管理者應做到“工作有計劃、時間有管理、溝通要及時”。合理安排臨時性工作,抓住核心工作有序開展。并且時時提升自己,豐富完善自己,要用先進的管理理念指導自己的工作實踐。
管理有目標。一個卓越管理者,首先要對團隊成員的能力和素質做到心中有數,然后制定一個清晰的規劃和能夠企及的目標,圍繞目標,付諸行動。
決策要正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要善于對正確的事情做出正確的選擇,并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方案規劃,付諸行動。
善于用人所長。每個人都有長處,也都有短處和不足,要自覺做到知人善用,揚長避短,把每個人的長處發揮到極致,便是一名卓越管理者必備的素質和能力。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27
把握人才,要容人所短。優秀的管理者可以通過對機制進行設置,讓個人的短處只成為與工作和業績無關的小事。管理者的天職不是尋找職工的短處以顯示自己的能力,而是在激發每名職工長處的過程中,讓人人能成為人才,讓人人能成為精英。
把握人才,要用人所長。我們不要讓有屠龍之技的人去殺雞宰牛,也不要讓只會過家家的小孩去真的修房造屋,而是要認識人才,正確運用人才。
把握人才,要有正確的領導方式。 一個聰明的管理者不會將某項工作設計成只有上帝才能勝任。管理者的第一項任務就是將每個職位都設置得合乎情理。一個合格的管理者在用人時,應先仔細考慮這個人的自身條件,而且在考慮時絕不能只局限于這個職位。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28
自我優缺的認知。管理者要做到卓有成效,必須深刻認知自已的長處和短處,取長補短。在崗位競聘上,管理者通過競聘選拔人才,人盡其才,為企業的發展作出最優選擇,使企業效益達到最大化。
自我時間的管理。作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必須對時間進行有力的統籌,決策出事情的先后順序,抓住主要方面,專注于生產中的關鍵事務,爭取時間上的主動權,使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自我素養的提升。有效管理者的自我素養提高,應該包括:專業技術知識的過硬本領;工作態度的專心、決心和目標導向原則;自我價值觀和自我格局的提升。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29
無需多說,管理大師德魯克的經典之作。雖然書中的有些觀點我們可能在很多經管類書籍上都能看到,但想想在六十年代就提出這些現代化管理的觀點,實屬不易。比如管理者的概念的延伸,就很明確的表達了知識工作者與體力勞動者的工作方式、管理模式上的不同。廣義上講,其實管理的概念覆蓋到我們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不管是否組織正式任命的管理崗位,在實際工作中,總會有一部分工作需要科學的管理方式的指導。大到對企業的整體管理,小到對某個客戶、某個項目的管理,再到自我的管理,無不滲透出科學管理的重要性。時間管理的觀點現在對我們而言已經不再陌生,各種各樣專門討論時間管理的培訓和書籍有很多,本書以一種非常簡明實用的方式描述了如何進行時間管理的方法,總結了時間管理的精髓。其實對于一線的管理者(這里所謂的一線管理者是指管理規模在二十人以下,并且不能完全脫離直接生產活動的管理者)來說,在時間管理上,還不應該算是非常大的問題,畢竟必須要處理的非生產性行政事務還不算太多。個人認為,一線管理者的難處和重點應該在于角色的把握和轉變上,其實在不同的組織文化中,對于一線管理者的期望和定位有很大差異。
有的組織需要把一線管理者看成是能夠以表率作用帶領下屬工作的角色,比如軍隊或生產企業,連排班長在作戰時應當是沖在最前面,作戰能力最強的人;而有的組織則把一線管理者定義成管理和協調功能更強的角色,比如政府機關。所以在從員工到一線管理者,再到高級管理者,正確認識角色的變化,把握不同位置不同工作的重心和核心應該說是很關鍵的。而角色變化的核心則在于價值觀的調,組織對于管理者的期望是能帶領隊伍前進,營造健康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氛圍,創造有效的利潤或價值,但如果個人仍然以優秀員工的價值觀去評價工作表現,必然會出現心理上的落差,找不到成就感、感覺工作沒有價值則是這種狀態的明顯體現。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一線管理者對于職業發展來說,是一種機會,也是一種風險,能正確把握角色轉換,處理好工作與個人發展的關系,就可以很順利的過渡到高級管理者,但如果不能正確把握機會,卻有可能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惡果。尤其是工作單位發生變化時,找工作時的心態就很難處理了。其實我的觀點倒不是說高級管理崗位一定是個人職場追求的目標,技術方面的專家也是一條不錯的發展道路,但不管如何發展,正確把握自己的目標和組織的期望之間的關系,是個人能在組織中健康愉快工作的關鍵。
要事優先,也就是分出工作任務的先后次序,實際上應該說是和時間管理關系比較密切的一個話題。能從眾多的任務中進行分解篩選,通過授權或其他方式排出該親歷而為的工作,是管理者必須具備而且要表現優秀的一種能力。管理的層次越高,任務越多越重,越顯出這種能力的重要性。如果你看到某位管理者看起來每天都被下屬包圍著,那么要么就是授權沒做好,要么就是下屬的工作能力太差。
我能貢獻什么,應該是每一個職場人士需要時常思考的問題,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在組織中有所發展,還是只是為了生存而工作。如果分配給你的每一項工作都能想到這份工作的分配者的意圖并努力使自己的工作超出他的期望,那你一定能得到很好的生存空間和成長機會。
這本書確實是一本經典之作,書中提到的很多觀點都是非常實用而且值得我們思考的,難怪這本書也是德魯克本人推薦的兩本書之一。這本書的翻譯也非常不錯,看得出來,譯者確實通讀并且深刻領會了其中的觀點,而不像有些外版書,翻譯得生硬晦澀,總讓人感覺讀的不痛快。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30
根據MBA專業老師的推薦,有幸拜讀了德魯克大師的名著《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可謂受益匪淺。這本書的核心觀點是:管理者的工作必須是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這本書主要內容是:管理者必須學會如何讓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先要從管理好自己的時間開始,通過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做好決策,要事優先,讓自己的工作有貢獻值,并能夠用人之長,激發別人的潛質,通過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措施,取得最佳績效。而我認為,要取得最佳績效,這與個人的素質修煉、經歷認知、融會貫通、有效溝通、身體力行等密切相關。而其中,掌握基本的業務信息、操作規則和每個組織的文化底蘊,進行有效決策是至關重要的環節。
通過學習,我感觸頗深,認為要當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應做到:
1、具有明確的目標:通過目標的確定讓自己的工作具有計劃性,把自己的日常工作與目標掛鉤,心系責任,勤奮努力,通過各項工作的開展圍繞目標不離不棄,日常工作計劃的執行到位,也就是做好OEC,來達成自己的目標,保證工作目標的實現,并通過實現小組織的目標,來保證實現組織的整體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加強溝通和組織內部的互相認同、團隊合作、自我激勵和人才培育是實現組織目標的根本措施。
2、做好時間管理:書中所說的某公司董事長所想的三部分時間的安排都不能兌現,某大公司負責人經常參加對公司發展沒什么好處的應酬,可想我們普通管理者的時間管理會有多么難,會經常被上司干擾,計劃工作難以保障。由此可以看出,工作有計劃、時間有管理、溝通要及時的重要性,學習那個財務經理用一個通知方式解決會議時間過長、同時兼顧他人不會覺得被忽視以及某公司三個部門合并的做法,實在必要。合理安排臨時性工作,忙而不亂,抓住核心工作的進展,不讓自己的時間被外界所左右,是讓自己的工作有序進行的基礎,是保證工作實現最佳績效的根本措施。
3、用人之長,建好團隊:掌握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方法,合理搭配班子、進行性格互補和工作按流程咬合、做好人性的制衡,知人善用,善于挖掘人才、激發潛力,做好授權和及時溝通,就像越南叢林作戰的青年上尉尚未所說的游擊戰中,每個人都是管理者一樣,必須根據現場和形勢,區別對待;學習那個財務出身的新總經理一心為公司發展想方設法關注青年人才的做法,還要學習那個將自己一個文件處理部門轉變成銀行的推銷部門的做法。而保證團隊協作和公平競爭,并進行及時激勵,才能建立良好的團隊合作氛圍,取得最佳績效。
4、關注經營核心,發揮集中優勢,進行有效決策:管理者應該把自己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影響經營結果的核心業務上,著眼于戰略目標,著手于戰術策略和行動措施,按時間管理四象限法處理好輕重緩急的工作,并且充分利用自己專業學歷、經歷特長,做好綜合分析和換位思考,善于以史為鑒、總結經驗,檢討自己,把握機遇,有膽有謀,大事宜簡,小事宜柔,進行及時有效的決策,方能成就大業。學習那位醫藥公司能夠分析全世界藥品消耗趨勢,研發突破領先并結合某國健康保險的宏觀思路和高—瞻遠矚的戰略思維方式,超前思維、準確定位,必然發展不斷。還有美國貝爾公司組織管理架構的調整策略,帶來了集權和管理方式、經營發展的良好結局。要深刻的以非洲兩個熱帶水果加工廠中一個廠因管理和決策不到位引發的難以全身而退的慘痛教訓。
5、大事講原則,小事講方法:責任與義務同在,關注結果,更要講究方法策略。同樣是為了讓下屬認知不足,提高業務操作水平,批評和表揚甚至兩者結合用漢堡包的方法效果不會是一樣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定要為了結果采取一個下屬接受、認同并能積極付諸行動的方式。從書中的案例日本人只看員工優點不重員工缺點、“終身雇傭”的晉級制度可以看出,管理方法的不同,會帶來不同的結果。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有效管理的方法和案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更深刻的認知到:管理能夠優化經營效果,特別是戰略目標的確定、組織結構的設置、激勵政策關注的核心對經營效果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當然,書中對管理者的自身修煉和時間管理等的具體方法沒有細致的講解,沒有有效溝通、合理授權等內容,看來側重點不在具體操作上,而主要突出了管理策略,可能是大師高—瞻遠矚的宏觀思路,竊不敢妄自猜測。再就是本書的序有六個長達36頁,超過了其中的任何一個章節,有點主次不分、本末倒置。
結合著書中的成熟做法,對照自身的不足,我將采取以下措施來爭取有效管理:
1、積極推行績效管理:把握公司的戰略、目標,做好本部門定位,抓好部門的宏觀決策,把公司戰略、部門目標、有效決策相結合,在全員中實施績效管理的辦法,加強過程監控,關注員工績效,從而保障部門績效,實現公司績效。
2、營造高效的團隊氛圍:組織全員學習《為自己工作》的光碟和《請給我結果》的討論,積極開展案例培訓,并輔之企業文化的宣傳、圖片上墻等措施,培養員工的責任心,并通過建立良好的運作方法和保障機制來提升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3、抓好OEC管理:做好周工作計劃和日清工作的實施和指導,抓好現場管理和細節管理,做到日事日畢,日清日高。
4、抓好核心工作的督辦: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采取要事優先和工作計劃相結合的管理方法,明確核心業務的進展節點和完成時限,要求定期反饋,掌握核心業務的日常進展,關注核心業務的績效,是保障目標實現的基本措施。
總之,作為一個管理者,擁有一顆包容、博愛、奉獻的心,具備守時、高效、尊重、溝通等良好的職業素養是必不可少,時間管理、進度控制和有效決策無處不在,將管理的基本常識用到日常工作中,關注核心業務績效,重視長久利益,做到順時應勢、與時俱進,必將取得卓越績效!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31
西方諺語說:“別人是魔鬼”,生活中我們無不在與別人的比較中前行,別人是動力,也是苦惱的來源。通過與別人比較,激起自己的熊熊欲火來催動進步是常用方法,但有時卻是以全民郁悶為代價的;而立足自我,以知識的溫情驅動自我發展是另一種方法,進速雖慢,卻如胡適先生所言,“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我相信,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正是這樣一本有溫情的書,他說,管理者性格、相貌、經歷、所處的環境千差萬別,但我們不必因此而沮喪,因為基于自我的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作者認為,“有效”是指使能力、資源產生更多更好的成果。而在組織中,凡能達成有效性的個人,都可以管理者視之。然而,無論有何種個人特點,管理者處于管理位置時,往往會受到制約。這些制約包括:沒有“屬于自己的時間”,時間總是屬于客戶;忙于組織日常運營,卻沒時間思考關于組織的重要事務;自己的才能不能轉化成對組織的貢獻而被接受;受限于組織內部的局限,難以觀測到組織外部的變化趨勢而把握機會。沒有時間思考使人盲目,沒有可讓人接受的貢獻使人產生懷才不遇的感覺,受制于組織內部使人短視。本文根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整理彼得·德魯克給出的解決以上三個問題的方法。
關于時間管理
對時間的運用關鍵在于“保留出相當份量的連續性整塊時間”。斷續的、碎片化的時間不足以完成與思考有關的事務,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每天花費了大量時間,卻常常感到疲憊和無助。為解決這一問題,需要診斷出“病因”。浪費時間的原因有這么幾種:首先,缺乏制度遠見,將時間浪費于解決重復危機之中。例如,某公司經常出現庫存危機,不得不花時間解決庫存問題;而建立可行的制度,如定期盤點,就能避免該種情況的出現。其次,人員過多,“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情況就會出現,管理者不得不花時間解決人際問題,而占用了完成實際任務的時間。再次,組織不健全,表現為會議過多。除了傳達上級精神一類的會議,多數會議的目的是“會商而決議”,而會議多、時間長,說明組織中職位結構不當,不能及時有效做出決策。最后,信息功能不健全,表現為漏報信息、錯報信息等,作為代價,個人和組織不得不因信息錯漏而付出時間成本。
為了抓住“整塊時間”,管理者應當把握時間管理的方法和事有優先的原則。人們往往低估完成一件事所需要的時間,喜歡同時做幾件事,最后只好手忙腳亂的趕工。為了避免此類窘境發生,把重要的事情放前面先做,每次只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在調查中作者發現,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周中會拿出幾個完整的上午時間來集中解決重要事務。找出重要的事情也是一種能力。對于管理者來說,壓力會干擾其判斷一件事是否重要。作者認為,應當將主要精力放在正在進行的工作上,而非被壓力驅動,因為壓力往往來自過去,而管理者應當面向未來。過去慣常的榮光不保的壓力會干擾管理者,致使其將抱殘守缺、紙糊危墻作為重要的事,但此時,真正重要的事應當是面向未來,推動變革。
針對這樣的現象,作者提出了確立優先次序的原則:
1、重視將來而不重視過去。
2、重視機會而不是只看到困難。
3、選擇自己的方向而不盲從。
4、目標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如此,管理者會知道什么事該去做,什么事不必去做。同時,管理者還須明白兩個與管理時間相關的道理——學會授權、不浪費別人的時間。對授權的理解——授權不是讓別人做自己的事,而是把別人能做的事情交付給別人,而使自己做自己應該做的事。管理者不能浪費自己的時間,更不能浪費別人的時間,須知浪費組織中任何一個人的時間,都會導致組織的無效。
關于人的管理
一個組織中乃至整個社會中的人的關系無非可以分為兩種——人與自我的關系,人與其他人的關系。人與自我的關系——了解并悅納自己,而自我卻無往不在人與其他人關系的籠罩之下,是否為別人所接受會影響到個人對自我的認知。管理者期望自己的價值、能力、資源為別人接受,然而,有時會事與愿違,這時,懷才不遇就產生了。作者致力于避免此類不良情緒的產生,并提出了解決方案——著眼于貢獻,而不是展示。管理者應該思考如何將自己的能力與資源轉化為對別人的貢獻。貢獻是指:第一,直接成果,即對組織和其他人帶來什么。比如醫生利用自己的知識為組織帶來的直接成果是治好病人,這里的貢獻就是將自己的知識、能力、資源轉化成對組織、他人有益的具體而實在的事情。第二,樹立新的價值觀以及對這些價值觀的重新確認。價值觀有導向作用,如果導向相反的方向,對組織的沖擊是巨大的,因此需要有人為價值觀重新確立做貢獻。
作者舉了美國農業部的例子,當時有兩種價值導向——提高現代農業生產力還是保障自耕農生活。發展現代農業勢必會損害傳統自耕農的利益,而保障自耕農生活則會阻礙生產力發展。管理者的貢獻正是體現在對價值觀的整合并給予新的解釋之中。第三,培養并開發明天所需要的人才。尋找繼任者是管理者對組織的又一貢獻,舉個我們熟悉的例子,諸葛亮找到了繼任者姜維,推薦了費祎、蔣琬,保證了蜀漢這一“組織”的延續。培養明天所需的人才可以說是管理者最后的貢獻吧!當管理者著眼于貢獻時,就會漸漸學會處理人際關系:為了自己的貢獻而與其他部門精誠合作,啟發下屬為了貢獻而設定目標而不是監管下屬,個人發展注意貢獻而不是受他人干擾。
作為管理者,與他人的關系也是至關重要的。在以完成任務為目標的組織中,管理者都知道“公事以外”才是朋友,在實際操作中是不容易的,在“公事”中用人是個永恒的話題。作者總結了四項用人的原則:第一,不設置只有“上帝”才能勝任的職位。人們往往期待聰明、果毅,知識豐富而充滿熱情的全才來出任某一職位,而事實是少有天才,更多的是中人之才。如果一個職位多個人都無法勝任,那么,取締它。第二,職位設置要嚴格,涵蓋要廣泛。不設“上帝”職位不代表職位取得就是簡單地、職位任務就是單一的。職位設置的原則是因事設崗,但職位任務不能過于單一,否則會使人頓生單調感且不利于個體發展。第三,用人時先考慮某人能干什么,而不是先考慮職位需要什么。先“認識”人是要務,只考慮職位需要,往往會忽視人的其他才能,因為一個人雖不適合此崗位但有可能適合彼崗位。第四,用人之長,容人之短,并設法讓其知道自己的短處。組織既然以完成任務為目標,不是以選拔“美德標兵”為目的,管理者一定要學會發揮別人的長處。美國南北戰爭時,林肯總統三易其帥,最后選擇了酗酒成性的格蘭特將軍為統帥,原因很簡單,“只有他能領導北方打勝仗”。當然,容忍他人的短處不代表置之不顧,而是讓其人也認識到自己的短處。二戰時,馬歇爾將軍提拔艾森豪威爾,而豪威爾的短處是戰略眼光不足,馬歇爾有意將他安插在作戰計劃部門,有了這段經歷,豪威爾更能發揮他在組織和策劃方面的長處。對于短處,并不一定要求改正到如長處一樣高明,不過是像孫權對呂蒙說的那樣,“吾欲卿致經作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不過是提個醒兒罷了。這是處理下級關系——用人的道理,對于上司,管理者要做到不惟命是從,從正確的事情著手,并以上司能夠接受的方式向其提供建議。
關于決策
短視會誤導決策,關于如何決策的練習也是對視野的培養。作者認為,決策的關鍵在于定性,即判斷面對的問題是怎樣的問題,并根據問題的性質做出反應。根據書中對電腦的態度來看,作者是對定量的判斷存在懷疑的,他更支持管理者擁有自己定性的判斷,不知作者若能生活在今天,對大數據會有怎樣的見解。總之,作者認為,決策前需要辨清事件的性質。問題事件可以四類:第一類是真正經常性的問題,比如生產方面的問題,生產材料短缺、成本過高等。第二類是特殊情況下,偶然發生的經常性問題,比如公司合并,對一個公司來說,這類事件可能是特殊的、偶然的,但在企業界這是經常發生的有例可尋的事件。第三類,首次出現的經常性事件,當企業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可能面臨新的經常性事件,該類事件首次出現就屬于這一類。
第四類,真正偶然的特殊事件,無例可循并以后發生的可能性很小。區分這四類問題對管理者來說意義非凡,因為對經常性問題的決策,是可以通過制定制度、遵循慣例來解決的,而偶然性問題才迫切需要有效的決策。管理者的決策失誤在于:一是將經常性問題視為偶發性問題,每次都要費心力解決而不是形成有效解決此類問題的制度,這是對時間的浪費。二是將新問題當作經常性問題,用舊制度解決新問題,破洞會越補越大,對組織來說是危險的。三是對無法掌握問題的本質,不能切中肯綮。四是只看部分,未見全貌,決策時往往缺乏針對未見部分采取的措施。
除了定性,決策還應當考慮的是:邊界條件、正確的決策是什么、如何化決策為行動、信息反饋制度。邊界條件是指在某一特定時期解決某一問題應達到的最低要求。例如,弗蘭克林·羅斯?偨y一上任時訂立的目標是經濟復興,然而當時美國經濟危機已經加深到了一定的程度,這個目標難以完成,羅斯福總統不得不轉換邊界條件,轉而政治改革,改變保守的姿態,銳意改變,為經濟復蘇助力。清楚地認識邊界條件,是正確決策的前提。管理者要明確正確的決策是什么,而不是讓人接受的決策是什么;〞r間考慮是否能被別人接受,又怕他人反對,往往會浪費時間。當然,凡事有例外,在某些維持性組織中,“和稀泥”、“打太極”是不可缺少的。知道了正確的決策,就要化決策為行動:明確誰該了解這項決策,應采取什么行動,誰采取行動,行動應如何進行,怎樣才能使決策得到遵循。
在決策中,還要建立一項信息反饋制度,決策是人做的,而人是會犯錯誤的,為了防止發生錯誤,需要不時的反饋,這也是法約爾管理五項職能中“控制”一項要做的事。除了上述幾項因素,作者特別強調了反面意見的作用。通用的阿爾弗雷德·斯隆對此十分在意,某次會議中由于全體一致,他甚至宣布散會下次再討論,直至有反對意見出現。反對意見的作用作者總結了有三點:首先,保護決策者不被組織中某一特定團體俘虜。組織中往往有不同的利益團體,不同的聲音代表不同團體的聲音,當一種聲音掩蓋了其他聲音時,是不妥當的,需要找到背后的原因。其次,反對的聲音,往往可以被視為“另一種方案”。一致性決策不代表是正確的決策,當一致性決策走投無路時,反對意見會成為救場的“PlanB”。最后,反對意見可以激發組織成員的想象力。千奇百怪的構想本來就是對思維的訓練。
組織中,管理者必須卓有成效,這是多么令人激動而惆悵的事情。令人激動之處在于“卓有成效”是一個富有挑戰性的詞語,而令人惆悵的是,為了“卓有成效”,又要放棄多少對個人來說極其美好的東西呢。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32
近日,閱讀了德魯克的經典著作之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此書雖然寫于1966年,但是其基本的理論和思想,在四十多年后,仍然影響著許多現代的管理者,在企業經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日記
本書圍繞著“管理者的工作必須是卓有成效的,而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的核心觀點,分為八章展開。第一章主要論述了管理者為什么要卓有成效及先關問題,二到七章則針對如何實現卓有成效的五點要求分別進行了詳細的論述,最后一章回扣主題。整部著述結構清楚,層次分明,使人一目了然。雖然,書中有些專業的內容我并不能完全理解,但是,讀過此書,仍然使我受益匪淺。在我看來,書中的許多觀點并不僅僅適用于管理者,對我們日常的生活及學習也有著許多的幫助。
一直以來,我在很大程度上認為管理是需要天分的,而書本的知識更多的是紙上談兵,無法真正的在真實的管理中發揮作用。但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卻改變了我的想法。德魯克講到“知識工作者的生產力,就是‘做好該做的事情‘的能力,也就是有效性。”而“一個人的有效性,與他的智力、想象力或知識之間,幾乎沒有太大的關聯。有才能的人往往最為無效,因為他們沒有認識到才能本身并不是成果!边@些論述,激發了我學習管理的動力,并了解到有效性才是管理者所應追求的目的。
同樣令我改觀的還有德魯克對管理者范圍的限定。在書中作者將管理者的范疇擴大到了更寬的領域,不僅僅是企業,政府,軍隊,醫院也都需要管理。而管理者也并不都是經理人,而是泛指知識工作者、經理人員和專業人員。他們可以下屬眾多,也可以沒有下屬,可以職位崇高,也可以職位低微,但是他們必須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要在工作中作影響整體績效和成果的決策。這一概念的提出,改變了人們對管理者的傳統理解,在我看來,在一定程度上,日常生活的我們也都是一位管理者,因為我們許多時候要為自己的未來決策,因此,無論是為了將來踏上工作崗位,或者僅僅是為自己的現實生活,我們都應學會使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
針對如何卓有成效,德魯克先生提出了五點要求,分別是掌握時間、講求貢獻、發揮人的長處、要事優先及有效的決策。而這五點,必須成為管理者思想上的習慣。換言之,“有效性是一種后天的習慣,是一種綜合的實踐。”而“既然是一種習慣,便是可以學會的”。管理者要學會這種習慣,必須經過訓練。“一個人如果沒有經過這些訓練,則無論他有多大的智慧、多大的努力、多大的想象力和多豐富的知識,也必是一位缺乏有效性的管理者。”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就應該努力的去接受訓練,培養使自己有效的習慣。
盡管德魯克先生的五點要求,部分內容我還無法會意,而且對于并未踏上工作崗位的我們來說,實踐起來有些困難。但是他對時間、發揮人的長處等方面的論述,仍然給了我很多啟示。
首先是在時間方面,德魯克先生強調了管理者的時間總是被一些并不重要的事情占據,而且職位越高,時間被占用的比例就越大,因此,管理者應該學會管理時間,用有限的時間創造更多的成果。他在時間上的論述對我啟發很大,因為雖然身為一名學生,我同樣也有感到時間不足的經歷。而且很多時候,原本感覺時間充分,但依然不能完成預定的計劃。對此,我認為德魯克先生的解決方法是值得借鑒的。他告訴我們,首先應該進行時間的記錄,認識自己的時間究竟用在哪些事情之上,從而針對性的避免不必要的時間浪費,其次,要進行系統的時間管理。德魯克先生特別強調了要整塊的運用時間,多數情況下,一些事情需要連續的時間才能完成,例如寫一份計劃書,連續的3個小時可以完成,但如果分成6個30分鐘,則可能毫無進展,我便常常范此類的錯誤,經常把幾件事情一起來做,一件事情沒完成又去進行另一項工作,而結果往往是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相信,如果可以如德魯克先生所講,整塊的運用時間,我的效率可以提高很多。
另一使我印象深刻的是德魯克先生對發揮人長處觀點的論述。他講到“充分發揮人的長處,才是組織存在的唯一目的!币驗椤笆澜缟蠜]有真正全能的人”我們要做的是充分的發揮人的長處,而“使人的弱點不影響其工作和成就。”他列舉了許多名人,都有著各樣的缺點,但是最終這些缺點并沒有影響他們的成就。這一點也可以運用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對自己來講,我們不應該總關注與自己的弱點,的確,彌補不足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應該努力發揮自身的長處,這樣,才能取得更多的成就;對待他人,我們更應該著眼于對方的優點,包容他人的不足,畢竟,人無完人,發揮他人的長處,不僅可以與他人更融洽的相處,而且可以獲得更多的價值。
在這一章中,德魯克列舉了日本的例子,使我感觸頗深,他講,日本不注重考核,也基本不解雇職員,而是注重怎樣培養職員,這一例子我的日語老師也曾講過,他講到日本企業寧愿用更高的工資留住職員,而不會用更低的費用聘請更多的人。拋開這一制度其他的缺點不談,日本企業這種注重人力的做法,確實令我怦然心動,因為他更加注重人的價值和長處,使職員可以更有動力和激情的投入到工作中,從而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
以上僅僅是我此次閱讀的感受,相信,隨著生活和工作經驗的增加,我會從這一書中獲得更多的啟發。經典之所以被稱之為經典,就在于其經久不衰的價值,我相信,會有更多的人因此書而受益。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33
去年,我有幸參加了溫嶺市財政局組織的一個培訓,在培訓課上老師給我們推薦了一本書叫《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完以后我感覺堵受益匪淺。這本書的核心觀點是:對組織負有責任,能影響組織經營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須是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全書分7部分:問題列表、時間管理、我能貢獻什么、發揮別人長處、要事優先、決策要素和有效決策幾個模塊。
我覺得,我能貢獻什么,這是比較有意思的一個章節。這一章主要涉及如何建立正確的人際關系,要做到卓有成效,才能更有利于建立有限的人際關系。其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就是“如果能在工作中取得成績,即使偶爾疾言厲色,也不至于影響人際關系”。那么有效的人際關系怎么才能達到呢?書的作者給出了我們這樣的答案:1、相互溝通;2、自我發展;3、團隊合作;4、培養他人。讀到這里,我想到了我們公司的使命愿景價值觀。1和3不正是我們公司價值觀的一種體現嗎。2和4也是我們公司非常重視的工作。我們的培訓體系可以說是非常完善的。
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卓越的相互溝、團隊合作呢?。我覺的處理好團隊中的人際關系非常重要,如何有效和團隊中其他成員合作,相當大程度取決于人際關系,包括:上司,同事以及下屬。人際關系并不等于玩政治,良好的人際關系不是八面玲瓏,而是出于真實的互助。用任何把戲去維持一個長期的人際關系是不現實的。相互關系,相互幫助才是長久之計。
自我發展、培養他人要求我們在工作之余要用更長的時間去學習,學到老活到老,這個世界日新月異,你以前掌握的知識過一定的時間就有可能落了,被淘汰了所以我們要不斷的學習新的知識,以求自己跟上這個社會的發展。
這是一本能讓人受益匪淺的書,希望有能多的人能讀到他。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34
最近讀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這本管理類的書并沒有很難懂的概念,也非常的接地氣,講的都是我們工作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
首先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卓有成效并沒有想象中那樣高不可攀,每個管理者只要肯學,都能學會。
第二掌握自己的時間。對于管理者來說時間總是不夠的,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要管理自己的時間,首先要記錄時間,了解時間都用到了哪里,哪些事情是不必要做的,哪些事情是可以消除的。然后是如何管理時間,將自由時間盡量集中起來,來做幾件重要的事情。最后,消除浪費時間的事項。只參加必要的會議,只做必要和重要的事情。
第三是管理者的貢獻。管理者應更多考慮能為組織貢獻什么,而不是擁有多少職權。重視對成果的貢獻,明確自己能做到的事情。
第四是要發揮人的長處。管理者要能充分利用自己的長處、上司的長處、同事的長處或下屬的長處。要注重能做什么,而不要只盯著缺點。在崗位的設置上,也要能充分發揮員工的長處,利用長處,共同完成任務。
第五是要事優先。因為管理者的時間有限,因此在有限的時間里更應該將要事排在其他事情之前,一次只做一件事,把事情做好。
第六是決策的要素。有效的管理者不做太多的決策,他們所做的都是重大的決策。他們重視的是分辨什么問題是例行性的,什么問題是策略性的,而不重視“解決問題”。
第七是有效的決策。管理者有效的決策,來自于多種不同而且互相沖突的見解中產生,而不僅僅只有一種方案。有效的決策才是真正需要的決策。
最后管理者的工作必須要卓有成效,而管理者也必須學會卓有成效。
其中我對會議的描述頗有感觸。確實我們在工作中會參加各種各樣的會議,有些會議并不需要那么多人參加,但出于一些原因,往往會要求很多不相關的人列席,其實這就是一種時間浪費。如何改善這種浪費,也是對管理者時間的一種釋放。管理者要學會對自己時間進行有效的管理,才能不斷完成真正的要事。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35
最近讀了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參照自己的工作經歷,感覺受益良多。
天生的管理天才很少,而大多數的平凡人想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需要后天學習和錘煉的。正是基于此,德魯克通過簡單、通俗的語言和案例告訴我們如何成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給無數還在朦朧中摸爬的人以啟迪。
管理者要管人,但是如何管人,卻有很大的學問。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善于用人所長。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抱怨,誰誰有什么毛病、嫉妒心強、不夠勤快、或粗心大意、缺少智謀等等,卻很少聽到領導贊揚自己的下屬。事實上,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這樣或者那樣的小問題,但也都有其擅長或優點。作為一名管理者,最重要的是要發現下屬身上的閃光點并將其優點發揮出來,揚長避短。
有效的時間管理也是很多管理者面臨的頭疼問題。很多管理者面對開不完的會議、出席不完的應酬、處理不完的瑣事事物,常常抱怨自己的時間不夠用。德魯克告訴我們要統籌好自己的時間,消除浪費時間的活動,統一安排好自己可以支配的時間;除此之外,還要按照事情的輕重緩急、要事優先,告訴我們集中一個有效的時間辦理一件重要的事情等技巧,讓我們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更加從容。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這些都是我國膾炙人口、啟迪我們珍惜時間名句。既然時間寶貴,那么我們就要珍惜時間,安排好自己的工作,規劃好自己的人生。
作為一名管理者需要經常面臨決策和選擇。做決策和選擇往往有時候很困難,德魯克結合自己的經驗,總結了決策的五個要素,供我們在決策時候參考;同時,他要我們在決策過程中要關注反對者的意見,從不同的觀點中汲取營養,從另一個方面讓我們的決策和選擇更加全面,減少失誤的幾率。
我國歷史上也有很多皇帝也是敢于直面不同意見的典范,唐太宗就是這樣的開明君主。有一次,唐太宗問魏征說:“歷史上的人君,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魏征說:“多聽聽各方面的意見,就明智;只聽單方面的話,就昏庸。他還舉了歷史上堯、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煬帝等例子,說:”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夠采納下面的意見,下情就能上達,他的親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古人云“兼聽則明,偏聽則暗”講的也是同樣的道理。
開卷有益,讀好書更是受益匪淺。相信這些書中的精華會給我們每個讀者以精神食糧的同時,對我們的工作、生活產生良好的促動作用,沿著德魯克的指引,在通往卓有成效的路上不斷前行。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36
彼得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本書,仿如良師益友,雖然面對的是不同的事實,卻能從不同的角度說出你不曾想、更不曾想到的理念,常有茅塞頓開之感。
書中重點闡述了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項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時間,重視工作的貢獻,善于利用各人的長處,集中精力于重要領域,善于做有效的決策。
“善用時間、關注結果、善用人才、要事第一、有效決策”此五項說起來容易,落實到具體問題中,無不關系到個人的認知、領悟、溝通、總體掌控能力。對于管理者而言,有效決策應該是至關重要的,修煉有效的決策能力,必須掌握足夠的信息、規則、文化。
德魯克指出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六個特征:第一、重視目標和績效,只做正確的事情。第二、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第三、作為一名知識工作者,知道自己所能做出的貢獻在于:創造新思想、遠景和理念;他的原則是:我能做那些貢獻?第四、在選用管理者時,要注重出色的績效和正直的品格。第五、要知道增進溝通的重要性,但要有選擇性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第六、只做有效的決策。
怎樣才能做一個好的管理者,養成好的管理習慣呢?通過學習感受到,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養成五個好習慣:
第一、有效的管理者知道如何掌握自己的時間。
他們會系統的工作,善用這些有限的可控制的時間。時間管理非常重要,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很重要,決定了個人的成效。
第二、有效的管理者重視對外界的貢獻。
有效的管理者懂得將自己的工作與長遠目標結合起來,常自問:“對我服務的機構,在績效和成果上,我能有什么貢獻?”永遠強調的是責任。大多數人都做不到這一點。我們重視勤奮,但忽略成果。對于重視對外界貢獻的人來說,他們能為適應新職位而變,能適應不同的價值觀承諾而變。重視貢獻的人,因為都有把工作干得更好的心理動力,會讓別人充分了解自己,也總想了解別人需要什么,發現了什么以及理解了什么,因此會重視互相溝通、團隊合作、自我發展以及培養他人,不為組織的內部所惑,跳出組織之外,視線從“內部事務、內部工作、內部關系”轉移到“外部世界”——組織的成果,從而達到組織的真正目的。
第三、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長處,包括自己的長處,上司的長處,同事的長處,下屬的長處。
“見人之所長以及用人之所長”管理者要善于抓住有利形勢,做他們想做的事。這就要求個人要知己知彼,古人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保浞譁贤,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善于利用不同的人的優點,共同完成任務。
第四、有效的管理者要集中精力于少數重要的領域。
在這少數重要的領域中,如果能有優秀的績效就可以產生卓越的成果。按照工作的輕重緩急設定優先次序,而且堅守優先次序,把握要事第一的原則。重要的事情先做,不重要的事情放一放,否則反倒一事無成。管理者專心一志,第一項原則是擺脫已經不再有價值的過去。人遭遇了重大的失敗,改正并不太難,他們能檢討自己。可是昨天的失敗和成功,卻能留下無盡的影響,遠遠超出其有效期。所以有效管理者必須經常檢討他們和同事的工作計劃,要經常問:“如果我們還沒有進行這項工作,現在我該不該開始這項工作?”如果不是非辦不可,他們就會放棄這項工作,或者將它擱置起來。至少他們不會再將資源投入到不再產生價值的過去。而對于已經投入的最佳資源,尤其是非常匱乏的人力資源,他們會立即抽調出來,轉而投入未來的新機會。推陳才能出新,這是放之四海皆準的原則。其次是先后次序的考慮。
第五、有效的管理者必須善于做有效的決策。
決策是一種判斷,是若干方案中的選擇。所謂選擇,通常不是“是”與“非”間的選擇,最多只是“大概是對的”與“也許是錯的”之間的選擇。他們知道有效的決策事關處事的條例和秩序問題,也就是如何按正確的次序采取正確的步驟。他們知道一項有效的決策,總是在不同意見討論的基礎上做出判斷,它決不會是一致意見的產物。他們知道快速的決策多為錯誤的決策,真正不可或缺的決策數量并不多,但一定是根本決策。他們需要的是正確的戰略,而不是令人眼花繚亂的戰術。彼得通過研究發現做重大決策的人,往往具有相同的特性:他們解決問題,都著眼于最高層次的觀念性認識。他們先透徹的思考該決定的是什么,然后研究制定決定的原則。換句話來說,他們的決策,并不是為了適應當時的臨時需要,而是戰略性考慮。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37
一本好書,首當其沖想到的就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它不是那種讓人望而卻步的枯燥乏味的充斥著各種各樣大道理、理論的講義書,它更像是一位長者,心平氣和的和你說他的經歷,遇到了什么樣的事,接觸的哪一類的人,娓娓道來,給你傳授他的經驗、他的智慧。
現在回想,一是“有效性”、二是“時間”、再算上貫徹全書的“卓有成效”,這就是我初讀的感受。成為德魯克定義的知識管理者,使自己無論是處于學校還是社會還是企業,都能在其中發揮作用,影響著你所在的集體的績效和發展,在我看來,這就是自我價值。我們每個人都在實現自我價值的路上,從小到大,從父母、老師的指點,到如今需要我們獨立的去面對、去解決問題,努力成為一位有責任感的管理者,而非單純的體力勞動者。
德魯克給了我們實現的方法。
首先,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靠“嘴”肯定是不行的,不管你說的話多么好聽動人,沒有實際行動,一切都是空中樓閣。如書中所言,有效性并不是一個人的潛能,而是靠努力可以獲得的技能。你有學習的動力,懂得創新的重要性,也敢于和他人、和自己競爭,獨立思考問題背后的問題,
其次,你越努力,確實能創造越多的知識和創意,可有一點,你確定你的努力不是你自以為的努力?或許你確實付出了時間、精力,你感到疲倦和勞累,但是從你以為的努力中真的產生效益和得到結果了嗎?還是說你的努力,忙的昏頭轉向、忙的顧不上吃飯、抽不出任何的空閑,長時間的伏案,只是自我感動,只是被認為有干勁,被稱為無效的努力。
努力是否有意義,有很多方面的制約,這里我認為以下兩個方面最為關鍵。一方面,工作者學識淵博,拿我們大學生舉例:進入大學之前,我們都會選擇一個專業,那么進入大學后,我們會學到的就是該專業的專業知識,但是,我們的課程并不局限于此,學校還會開設很多與之相關的課程,來拓寬我們的學習的廣度,精而后博;拿企業舉例:管理者往往關注著企業的內部,內部的員工關系、內部的有機聯系以及各種錯綜復雜的情況,同時,他需要與外部建立起聯系,能夠在一定時間內得到外部的一手信息,使自己不至于局促和被動。另一方面,管理時間,具體一點,管理自己的時間。要知道,時間是最珍貴的資源,過去了就是使用了,無法重新來過、無法儲藏、無法購買。我很贊同德魯克的觀點,“要想有效就必須把時間整塊的運用”。人在進入狀態后的工作效率非常高,這個時候,給你一整塊的時間,兩個或三個小時,你完全可以干完一天大部分的工作,利用碎片時間,只適合做完成后的修改。
德魯克直接給我們點明了變得“卓有成效”的路徑,其中也蘊含了很多大智慧,《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能獲得諸多稱贊和呼聲一點也不稀奇,他把社會中絕大多數人都會遇到的問題,簡練到了一個高度,變成了一個或者幾個問題,然后不斷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38
通過閱讀董事長筆記,看到筆記中推薦有彼得·德魯克的管理類書籍,于是再次拜讀彼得·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讓我受益匪淺,經典之所以經典,在于歷久彌新,在于經歷多年后,依然有鮮活的思維,敏銳的觀點,到現在依然切合實際,F根據書中內容,結合個人工作實踐,作為“一千個哈姆雷特”之一,分享如何成為一名卓有成效的工作者。
一、思維方式
。ㄒ唬┳鍪乱饬x!叭绻鲆患,只是為了做這件事情,而不是因為做這件事情而得到某種結果或目的,那這件事情通常就是沒有意義的”。工作的意義,關鍵在于真實意義,而不是口頭意義,所做的各項工作都為想達到的結果而努力,卻不應該浮于表面,做些不能產生實際效果的“樣子”工程。
。ǘ┕ぷ鞒尚。我們所做的工作分為有效工作與無效工作,有效的工作帶有產出,能為企業帶來經營利潤、員工能力提升等。無效的工作即是沒有意義,只是為做這件事而做這件事,也許只是讓企業或領導看到部門在“忙”,但卻沒有實際產出,大到一個企業,中到一個部門,小到一個員工。
(三)尊重員工。在工作中,應該尊重每個員工的獨特性,員工應堅持自己的與眾不同,同時利用員工獨特并且與眾不同的個人思維組合創造成優秀個人及組成優秀團隊,搭建較高競爭力的企業競爭力。在該書中有提到“如果我有兒子或女兒,我愿意讓他在他的指導下工作嗎”的思考思維。員工作為企業價值的創造著,出賣的是自己的時間、體力、智慧等,絕大多數員工都可以通過訓練成為人才、干才、將才,而不是訓練成為“奴才”。
二、產出與貢獻
。ㄒ唬⿻r間所屬。工作中要找出什么事根本不必做,這些事做了也完全是浪費時間,完全沒有產出及無助于成功。同時,關于時間的歸屬,應該是管理者的時間更多的屬于企業員工,不應該是企業員工的時間過多屬于管理者,因為員工往往是一線價值創造者,使用員工過多時間,就是減少企業價值創造。當然,一個企業并不缺少打著為企業發展的旗號,不斷消耗一線員工的人力資源而為個人的“專斷獨行”買單的情況。
(二)價值體現及激勵措施。在貢獻方面,應該計劃、組織、整合激勵和考核制度,以此具體體現員工價值和應做貢獻。用數據量化的方式,體現員工為企業帶來了多少可以量化的收益,反之,帶來了多少成本負擔,一是工資成本,二是工資成本以外帶來的資源損耗,如人力損耗。一個人有效的工作者,應以貢獻為目標,并讓其產品為別人所用。
。ㄈ⿲嶋H產出!昂饬恐R工作應該用結果和最后產出,而不是看規模和管理工作的繁簡及加班程度”,所以所謂的“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是應該被唾棄的。同時,如果單純的只為自己“謀利”、“裝樣子”,且沒有任何產出,同時消耗企業經濟資源、人力資源及其他資源,那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應該盡快斬掉或換人。
三、創新與實踐
(一)推陳才能出新。一項產品,如果做的不好,不一定是宣傳和營銷做得不好,而是產品本身有問題,解決產品本身問題是關鍵,而不是繼續用大力氣向外推送。以將來作為對手。我們的目標應該是搶占市場,把當前的和未來的所有優質客戶涵蓋在“偶遇”范圍內。在一定層度上來說,創新一項產品應該是針對當前非我行客戶群體,滿足其需求,以帶來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及其他收入為目的。
。ǘ┙Y果與效率。管理者不應該只考慮結果,還應該考慮整體的效率提升以及實際質量,在拿不準的情況下,更應該調研考察,同時小范圍的試點,而不應該在不成熟不了解的情況下推出去,然后打回來,再修改,讓整個企業來買單,充分體現效率簡歷在“對的事情”上。
(三)戰略的意義。創新的目的就在于讓企業遠離競爭,創新不一定是要做得更好,而是在強化理論及發展實踐的基礎上,在學習和工作中,創造一件非常有價值的作品。
四、問題的解決方式
。ㄒ唬┨幚淼膯栴}。在問題處理上,應該先分析問題,確定問題的真實存在,而不是用華麗的語言列舉普遍性及共性問題,應是根據實際情況解決問題。如果同一個問題或危機反復出現,往往是疏忽和懶散造成的。同時在處理問題或做決策時,可以盡可能多的進行討論,根據不同的意見,讓事件的錯誤點得到更充分的暴露。
(二)效率的實質。所謂效率可以說是“把事情做對”而不是去做“對的事情”的能力,效率的提升通常是需要在“對的事情”的前提下!皩Φ氖虑椤奔创砉ぷ鞯挠行裕绻ぷ魅鄙儆行,那么工作就缺少熱情與意義。
。ㄈ﹩栴}的解決。工作中應找出由于缺乏制度和遠見而產生時間的因素,和另一本書籍《精進》一書中提到的,當前所做的事情,對2年后是否有意義,如果縮短時間到2個月或三個月后是否有意義,同時“問題”是否得到解決和處理。當然,有效的決策不會因為自己的優柔寡斷及反復而浪費別人的時間。
作為一名普通人,我時刻會捫心自問:一個平凡人,能做出不平凡的事業?答案是肯定的,也是必須的!書中提到的,卓有成效可以學會嗎?如書中所說,我相信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同時,要成為一名卓有成效的工作者,需要我們從思維上進行轉變,在工作中注重產出與貢獻,在競爭中學會創新與實踐,在發展中學會解決問題。同時,每一位知識工作者其實都是管理者,即使他沒有所謂的職權,只要他能為組織做出突出的貢獻,都應值得我們敬佩!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39
管理大師德魯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中闡述了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項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時間,重視工作的貢獻,善于利用各人的長處,集中精力于重要領域,善于做有效的決策。上述五點言簡意賅,通俗易懂,但細細想來,確實也是切中要害。對于管理者特別高層管理者而言,有效決策應該是至關重要的。卓有成效是管理者必須做到的事,但是在所有的知識組織中,每一位知識工作者其實都是管理者即使他沒有所謂的職權,只要他能為組織做出突出的貢獻。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決定組織工作成效的關鍵因素;并不是只有高級管理人員才是管理者,所有負責行動和決策而又有助于提高機構工作效能的人,都應該像管理者一樣工作和思考。
本書中,德魯克集中論述了一個管理者如何做到卓有成效,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6個特征:
。1)重視目標和績效;只做正確的事情。
。2)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重要的事情。
(3)作為一名知識工作者,他知道自己所能做出的貢獻。
。4)在選用高層管理者時,他注重的是出色的績效和正直的品格。
(5)他知道增進溝通的重要性;他有選擇性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
。6)他只做有效的決策。
通過這幾個特征,我認有以下幾點:首先要把工作當成一種樂趣,要有敬業的精神!皩W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樂之”,只有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著濃厚的興趣和發自內心的喜愛,才有可能在工作中用心思考,努力完成。通過工作來學習,獲得經驗和知識,實現自我價值,投入的熱情越多,效率也會越高,將工作當成自己的事,將敬業當成一種習慣,這樣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
其次要善于利用有限的時間,集中精力于重要領域。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總會有許多瑣事占用了大量的時間,使我們總是感覺每天都處于忙碌中,但效率卻不高。如果他企圖回避這項責任,那么他將失去下屬的信任。別總帶著問題找領導,因為領導不是為你打工的,領導有自己的事情和責任,他更需要的是你對問題的見解和解決方案!因此有必要對時間做合理的分配,將有限的時間和精力集中于重要的領域,按照工作的輕重緩急設定優先次序,而且堅守有限次序,把握要事第一的原則。因此作為一個有效地管理者,需要從多方面考慮做出正確決策,而不是研究“能為人接受”的決策是什么。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訴我們,一群平凡人能做出不平凡的事業,只要我們組織中的每一個人都能做到卓有成效。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決定組織工作成效的最關鍵因素;并不是只有高級管理人員才是管理者,所有負責行動和決策而又有助于提高機構工作效能的人,都應該像管理者一樣工作和思考。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40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美國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編著的一部管理學著作,1966年首次出版。書中提到,每一位知識工作者其實都是管理者,而且卓有成效是每個管理者必須做到的事。
我大學修的是工商管理專業,工商管理是一個培養較高的綜合管理能力和素質的專業,該專業的教學計劃里有許多經濟學與管理學相關知識點,涉及學科較多,目的是為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和能力。因此,社會上有傳言“該專業是坑人的專業,什么都學,但是什么都不精”,曾經被列入十大最難就業專業。
但我一直認為,人的一生都是在跟管理打交道,管理是一個永遠的課題。最近還有點兒年紀大了的標志,總覺得自己時間和精力越來越不夠用,工作和生活都比較雜亂。覺得當干之年,有好多東西想學、想提高,但總覺得時間不夠。一本書看了一個月還沒看完,英語小目標也還沒實現,健身計劃屢屢擱淺,真的該好好規劃規劃了。
工作中,所有負責行動和決策而且能夠提高機構工作效率的人,都應該像管理者一樣工作和思考。而且,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要重視目標和績效,要做正確的事和最重要的事。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注重的是出色的績效和正直的品格。在工作中,要學會用人所長,要知道自己所能做出的貢獻,要知道增進溝通的重要性,要只做有效的決策。
生活中,一是要有效管理自己的時間,在生活中合理分配每一分每一秒,形成高效的生活習慣,讓我們節省更多的時間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如何過一天就是如何過一生。二是要調節自己的人際關系。人是群居動物,因此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系也相當的重要。朋友是一面鏡子,俗話說物以類聚,優秀的人通常也會跟優秀的人處于一起,相互學習,相互檢視,相互幫助,形成社會化的群體,有益于我們的學習與成長。三是要目標與期望的成果。我們在生活中想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例如一位成功的父親,或者其它。樹立好明確的目標,通過自我管理,讓自己產生更大的激勵,貫穿生活的整個環節,使我們的生活獲得最佳的效益。在目標的執行過程中,我們會遇上不少的挑戰,同時也能看到自己期望的成果,這樣會讓我們產生更多的滿足感和自豪感,讓我們在以后的生活有更大的熱情和信心去迎接更多的挑戰。
該書的獨到之處不僅僅在于對管理者的概念進行了重新界定,而且奠定了從行為角度研究管理者的現代領導學的學科基礎,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41
最近讀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歷,感覺受益良多。其中最令我受益之處,一是要進行有效的時間管理,二是有效地管理取決于有效的決策。
有效的時間管理是很多管理者面臨的頭疼問題。很多管理者面對開不完的會議、出席不完的應酬、處理不完的瑣事,常常抱怨自己的時間不夠用。那么,到底怎樣才能管理好時間,讓每天的時間都過得充實呢?首先,要學會做計劃,并按照計劃去執行。每天下班前把第二天要做的工作按照時間順序和重要性羅列出來,這樣可以保證不會遺漏工作,也可以保證工作有序開展。今日事今日畢,做了工作計劃,那么就一定要按時保質保量完成。拖延癥是時間管理的大忌,克服它是掌握時間管理的重要一步。在完成日計劃的基礎上可以繼續做周計劃、月計劃,這樣就能充分利用我們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做事要分輕重緩急,要堅持要事優先的原則,先集中時間辦理重要的事情,不是很重要、不著急的事依次辦理。
有效地管理取決于有效地決策,所以決策對于管理者來說至關重要。管理者日常要處理的事物紛繁復雜,事務性和常規性的工作占大多數,這些工作往往占用了管理者大量的時間。但是,時間花費的多少與事務的重要性并不成正比。對管理者而言,決策是管理者一項獨有的職責,管理者必須做出正確有效的決策。首先,管理者要有豐富的經驗。決策的過程就是管理者個人的見解經過反復論證后,上升為組織戰略的過程,所以一個經驗豐富的管理者對有效的決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次,決策應是一個不同意見相互融合的過程,不能搞“一言堂”,一個好的決策是不同意見反復討論、碰撞,從不同的角度反復審視決策的可行性,發現決策方案中可能出現的不可預見因素,從而形成集體智慧的結晶,使決策在執行的時候更加順暢。最后,決策還需要判斷時機,同一決策方案在不同時間提出來,可能會出現截然不同的效果,所以在做出決策之前必須要非常謹慎地思考,并把握時機。
總之,有效的時間管理和有效的決策對管理者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必修課,只有合理規劃自己的時間,在工作中提升能力、豐富閱歷,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最終一定能夠成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決策者,為企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42
所謂管理者,就是指通過其職位和知識,對組織負有貢獻的責任,因而能夠實質性的影響該組織經營及達成成果的能力者,F代觀點強調管理者必須對組織負責,而不僅僅是權力。
而本書告訴作為管理者的我們,在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這過程中,我們需要知道什么是卓有成效,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那么本書中的核心論點就是告訴我們兩點:
一、管理者的工作應該是卓有成效的;
二、卓有成效是可以學習到的。繼而從這兩個論點中我們可以總結出:作為一個管理者,我們必須保證我們的日常管理是卓有成效的,這不僅僅對經營組織負責,同樣也是我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如何管理,如何讓自己的管理卓有成效,作為一個最基層的管理者,用太大的定義或者戰略性的目標要求來管控操作,這個要求是不切合實際的,與我們目前的現實階段脫節太嚴重了,目前我們做得最多的只是小范圍的規劃,小目標的制定,小問題的解決,小事情的處理,少量人員的管理,那么通過在這個較小圈子內的工作和活動,對于我們來說,我認知的有三點是現階段必須要完成的。
一、目標管理和績效導向。通過制定自己工作內容的目標,使自己的工作更加具有計劃性,而不是在漫無目的的工作,每天都很忙,處理的事情很多,但是真正哪些是我們需要的結果。通過目標管理,使自己在日常的工作始終圍繞著既定的目標進行,然后階段性的逐步實現計劃內容,最終實現工作目標的完成。同步的績效導向,即在目標實現的過程中,起到一個很完整的監督功能,通過績效考核責任制中的各種激勵手段來管控保證,賞罰分明。
二、時間管理工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知道他們的時間用著什么地方,同樣的,我們也必須知道。了解時間的重要性,這樣才能認知避免浪費時間的緊迫性。通過此本書的論述,我們深刻的了解時間是一種最為特殊也是最為稀有的資源。人的一生時間是有限的,用于工作的時間就更為有限,這樣就要求作為一個管理者充分合理的利用有限的時間,時間的優先原則,在眾多繁雜的工作問題中,用最寶貴的時間資源,在這個時間段做最重要的事,這樣才能實現更換的實現目標。時間管理中的二八定律,即更好的解決時間管理問題。
三、高效團隊建設。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這也就是為什么不管在任何地方都反復強調團隊的重要性。而團隊作用最簡單直觀衡量標準就是問題處理的進度和完善性。成為高校團隊的需要不斷學習的求知心,堅決的執行力,執行力源于何處,源于強烈的責任心和事業心,團隊的分工協作,沒有一個人是全面的,團隊中每個成員的互補,才能更好的完成一個既定的目標,同樣不可或缺的,領導的溝通和協調作用,這也是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應該有的素質。
有效的自我管理是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管理者的必要要求,同時也是一個自我提高的過程,在這過程中,有意識的鍛煉自己,改變自己,獲得更多的技能和知識,這樣才能在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路上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43
管理大師德魯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中闡述了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五項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時間,重視工作的貢獻,善于利用各人的長處,集中精力于重要領域,善于做有效的決策。對于管理者特別高層管理者而言,有效決策應該是至關重要的。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訴我們:一群平凡人,只要組織中的每一個人都能做到卓有成效,就能做出不平凡的事業。但怎樣才能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呢?通過閱讀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認為關鍵有以下幾點:
首先要把工作當成一種樂趣,要有敬業的精神。只有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著濃厚的興趣和發自內心的喜愛,才有可能在工作中用心思考,努力完成。通過工作來學習,獲得經驗和知識,實現自我價值。投入的熱情越多,效率也會越高。將工作當成自己的事,將敬業當成一種習慣,這樣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
其次要善于利用有限的時間,集中精力于重要領域。如何管理時間是管理者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時間是很重要的,甚至決定了個人的成就。因此有必要對時間做合理的分配,將有限的時間和精力集中于重要的領域,按照工作的輕重緩急設定優先次序,而且堅守有限次序,堅持要事第一的原則。
管理者不能僅執行命令,還必須能做出決策,并承擔做出決策的責任。如果他企圖回避這項責任,那么他將失去下屬的信任。別總帶著問題找領導,因為領導不是為你打工的,領導有自己的事情和責任,他更需要的是你對問題的見解和解決方案!因此作為一個有效的管理者,需要從多方面考慮做出正確決策,而不是研究“能為人接受”的決策是什么。一個人是否可以做出正確的決策是長期經驗的積累。在做出決策時,要準確了解問題的性質,仔細思考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案是什么,以及這些方案必須滿足哪些條件,然后再做出決策;決策的同時兼顧執行措施,讓決策可以被貫徹執行;在執行的過程中重視反饋,以印證決策的正確性及有效性,積累經驗教訓,加以改進。
通過閱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使我懂得了成為一個有效的管理者,必須要有良好的習慣,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善于利用時間,集中精力在重要領域,善于做出有效的決策。只有不斷地學習實踐,身體力行,才會有新的收獲,成為卓有成效的人。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44
要想提高管理者的績效和成就,使工作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提高有效性。學過三體系的應該都知道,要想保證體系正常運行,有效性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特性。
管理者在用人的過程中當然可以在各方面任用能力特別強的人,知識特別豐富的人。但是在實際招聘過程中我也發現這兩類人才太難以找到了。我們也不可能為此專門培養一批啥都會干的超人,而只能運用現有的人才來經營我們的組織。
全才當然是我們夢寐以求想要找到的人,但是現實也總是會無情的打臉。我們任用的人才,充其量也只是在某一項能力方面比較優秀。若人才的某一項能力較強,自然在其他能力方面就不免平平了。
所以,我們必須學會一種建立組織的方式:若某人在某一重要領域具有一技之長,就要讓他充分發揮這一特長。我們不能一味拔高能力的標準來期望管理者的績效,更不能期望萬能的天才來達成績效。我們只能通過改進工作的手段來充分發揮人的能力,而不應該寄望于人的能力突然提高。不管我們多么急需具有廣博知識的人才,在知識的改進上所花費的努力,往往都大于我們可能獲得的回報。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45
管理者做事必須有效。這是本書第一段落的結語,因此我們必須思考,什么樣的工作效果才能稱的上是卓有成效呢?由此反思我們自己日常的工作,是不是達到一個執行者應該達到的有效性呢?
書中不止一次的提出,想要提高管理者的績效和成就,使工作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提高有效性。而一位管理者,如果不能有意識的努力去察覺外部世界的變化,組織內部的事物必將蒙蔽他,使他看不見真正的現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應該有這樣一個特點,善于學習以培養或者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換句話說,卓有成效其實就是一種后天培養的習慣,是日常工作的實踐的綜合能力。書中也提出,想要成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在思想上養成幾個習慣。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應該將他們的時間用在什么地方;
有效的管理者重視對外界的貢獻;
有效的管理者善用利用長處:包括自身的長處,上司屬下或者同事們的長處;
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做出有效的決策。
以上都是卓有成效的要素,也是我們可以日常思考的一些重點。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46
一本好書能使人明白一個道理,一本好書能為人建造一條捷徑,一本好書甚至能影響一個人的命運!可以肯定的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仔細推敲的好書,作者彼得·德魯克從管理以及卓有成效說起,解說時間的使用,論述管理者的貢獻,剖析發揮人的長處,進一步說明用有效的時間做重要的事情;討論決策的要素,進一步論述有效的決策;最終給出結論管理者必須卓有成效,且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可以實現以及應該實現。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一篇長論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的實例向我們說明卓有成效的意義與實現方法。讀完這本書,我獲益匪淺,想談點關于認知與格局方面的感受。
雖然很多人讀了很多的書,也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但生活卻依然沒有成效,是什么原因?我想主因在于沒有制定合理的目標、做出適當的決策。假如人是一顆種子,讀過的書、學到的知識就是土壤,雖然土壤十分肥沃,但種子卻一直沒有發芽,主要原因在于沒有陽光。合理目標與決策便是我們這些種子的太陽。然而,能否制定合理目標與決策則取決于自身的認知與格局。地理上,每個人總以自己作為世界的中心;思想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知緯度,并以此作為衡量世界的標準。因此,認知對于我們生活與工作的意義是非凡的。如今社會我們獲得知識十分方便,個人格局看似亦很容易提升和改變,但實則現在的規則法制太多、行業細化、社會發展瞬息萬變,與以往時代相比,如今的社會體系變得過于龐大,我們個人的格局便相對更加渺小,要制定合理目標與決策就更加艱難。而作為一個管理者,偏偏就要不停地制定卓有成效的目標與決策,可想而知,認知與格局對于管理者來說是多么的重要!
“認知”一詞在本書中雖然極少被提及,但在閱讀時仿佛覺得又無處不在,對自我的認知,對工作事物的認知,對上級與下級的認知。只有打破對上述事物的原有認知,不斷提升自身格局,才能離事物發展的本質更近,制定的目標與決策才會更加趨向合理。結合工作實際,于我而言,目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做好時間管理、發揮自身的優勢,通過對任務的安排及難題的攻克來反復錘煉自己,拓展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提升自身在工作處理方面的認知和格局。
管理是實踐,不在于知,而在于行。一個人的才能,只有通過有條理、有系統的工作,通過實踐才可能產生效益。管理者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豐富的實踐,才能使得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管理經驗得到完善。卓有成效是自我有針對性地學習與實踐的過程,需要認真觀察跟工作相關的人與事,關注公司內外環境,貢獻自身的專業力量,成為優秀管理者的同時讓公司獲得收益。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47
本次培訓,蘇盟團隊和辦公室給我們推薦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管理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作者認為“管理是一種工作,它有自己的技巧、工具和方法;管理是一種器官,是賦予組織以生命的、能動的、動態的器官;管理是一門科學,一種系統化的并到處適用的知識;同時管理也是一種文化!弊x完全書,聯系課程學習,結合工作,記錄一些現階段讀后感。
本書一共八章,前五章講述管理者如何自我管理,后兩章特別講了決策。首先提出管理者的工作必須卓有成效。智力、想象力及知識都是管理者擁有的資源,如何把這些資源轉化為成果輸出,這是需要管理者卓有成效的工作。通過鍛煉與學習,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要做到卓有成效,首先要做的第一步,是記錄好時間的使用情況。誰掌握了時間,誰就掌握了自己,卓有成效從掌握自己的時間開始。我感覺自己工作中,經常會有時間不夠用,忙完一天發現已經下班了。開始培訓后,加上課題任務,更是感覺時間不夠用。讀了這章之后,我開始嘗試集中時間,每周每天提前把待辦事情分類。決定真正該做和真正先做的工作,集中精力全神貫注于當前最需要解決的。
第二步,是管理者應把眼光集中在貢獻上,F代社會,是一個由組織化的機構形成的社會。我們需要學會自我管理,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把眼光集中在貢獻上。由程序進入到觀念,由機械性工作進入到分析性方法,由效率進入到成果。就像書中講的“只有對組織真正做出功效,才能算是有效”。從而使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上下一致,使個人能力與組織成果相互進步,也能使個人成就與組織發展相融合。
第三步,充分發揮人的長處。管理者的任務,就是要充分運用每個人的長處,完成任務,實現目標。不能只抓住缺點和短處,培訓的時候杜老師讓我們結合SBI反饋技巧,描述具體的情境行為,表達影響。不能扯舊事,不能批評隊友。這也是對人的尊重,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是一種行為的態度問題,是管理者的價值觀在行為上的體現。我覺得充分發揮人的長處還是挺難的,需要有實際解決此類問題的經驗才能掌握。
第四步,“要事優先”?鬃釉唬骸拔镉斜灸掠薪K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迸c第二章掌握自己的時間相結合。必須“抓大放小”,分清“輕重緩急”,集中時間精力,選擇關鍵的事情去做。并且將復盤運用在工作中,1、回顧目標2、評估結果3、分析原因4、總結規律。復盤時實事求是,檢查工作中方法的優劣與得失關鍵,在反思中找到問題真正的原因,形成良性循環。
最后書中討論的有效的決策,其重心在于合理的行動。有效的決策在本質上是一種行動的規范。培訓中也增進了我們相應的知識和技巧,利用工具軟件,養成一些新的工作習慣,思維方式。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通過讀書和培訓,我建立了管理思想基礎。有些內容我體會的還不是很深,在后面的階段中,我還要回去讀一讀。同時把書本和培訓得來的知識技巧,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在實踐中領悟。(徐石)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48
根據培訓班老師的推薦,我讀了管理學大師美國作者彼得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并受益匪淺。這本書反復說,管理者必須是卓有成效,而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通過閱讀總結,我認為要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應當做到:
一、重視目標和績效管理,做正確的事情。因為一次把事情做對,不用重做體現的是效率,做對的事情是方向性問題,只有方向對了,才會有好的結果,有成效;方向不對,會做很多無用功,效率也低下,更談不上成效了。
二、做好時間管理。在企業每個人每天都有自己的工作,而且還得和公司、各部門的人員打交道,溝通協調各種事情,各種瑣碎的事情、會議所花費的時間很容易就會把一天的工作時間都占用了,讓你無法脫身出來處理一些重要的事情,這樣工作的成效就無法體現出來。因此要更好的實現目標,同一時間只做一件最重要的事情,這樣才能做到最好。這要求我們將寶貴的時間資源進行最合理的劃分。
三、發揮別人的長處,要用人所長,取人所長,容其所短。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一個人的胸懷和格局越大,那么他所取得的成就也會越大。一個人懂得理解和包容他人,那么他往往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和幫助。用人所長,必容人所短,一個成功的人會把自己放在合適的位置上,而一個成功的領導者會把別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
四、進行有效決策。管理者每天要做很多決策,這必然分散他的注意力,降低決策的效益。這就要求我們首先要關注經營核心,集中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影響經營結果的核心業務上,從關乎企業命運的戰略目標著手,審慎制定戰術策略和行動措施,按工作的輕重緩急安排先后順序,充分發揮組織內個人的專業學歷、經歷特長,在總結過往經驗的基礎上做好綜合分析和換位思考,把握機遇,有膽有謀,進行有效的決策,完成組織目標。
五、增進溝通的重要性。一名有效的管理者不是天生的,不是遙不可及的,是可以學會。增進溝通,做好實際記錄,了解時間花在什么地方,作出調整,消除不必須的時間浪費;溝通,是建立人際關系的橋梁,對個人而言,良好的溝通能夠使我們很坦誠地生活,很有人情味地分享,以人為本位,在人際互動中充分享受自由、和諧、平等。不難想象,在一個家庭,一個單位,人與人之間,如果沒有溝通,那是多么閉塞、無聊、枯燥、乏味。事情難以處理,工作難以展開。
結合著《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關于有效管理的方法和案例,我更深刻的認知到管理能夠優化經營效果,讀德魯克的書,記住一些有用的結論只是最初級的,更重要的就是學習他的思考方式,學習他超越時代的視角,以及他如何對社會趨勢做出敏銳判斷。就像德魯克在書里說的:“真正重要的不是趨勢本身,而是趨勢的轉變”。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49
彼得·德魯克,現代管理學之父,其著作影響了數代追求創新以及最佳管理實踐的學者和企業家們,各類商業管理課程也都深受彼得·德魯克思想的影響,其所著的《管理的實踐》、《公司的概念》、《管理:使命、責任、務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等著作成為眾多管理者的案頭必備叢書。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于1966年出版,一出版即獲得了一致好評,成為領導學領域的奠基之著,它告知讀者:不是只有管理別人的人才稱得上是管理者,在當今知識社會中,知識工作者即為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須卓有成效。這本書,仿如良師益友,雖然面對的是相同的事實,卻能從不同的角度說出大多數人不曾想到的理念,常有茅塞頓開之感。
那么,什么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呢?德魯克指出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幾個特征:第一、重視目標和績效,只做正確的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第二、作為一名管理者要擅于發揮人的長處。第三、在管理中有效地管理者必須善于做出決策,做出有效決策。
重視目標和績效只做正確的事,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可以簡單的歸位四個字:要事第一。
在管理者面前,擺著許多值得去做的工作,但管理者的時間卻非常有限。因此,這就涉及哪些事情需要優先處理,而哪些事情可以緩緩再辦的決策了。按照工作的輕重緩急設定優先次序,而且堅守優先次序,把握要事第一的原則。重要的事情先做,不重要的事情放一放,否則反倒一事無成。但是決定延緩一項工作,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因為我們的“優后”,往往是別人的“優先”,如何決定優先,研究起來確實很復雜。大師在書中告訴我們在決定哪些應該優先、哪些可以延緩這個問題上,最重要的并不是分析,而是拿出應有的勇氣來,遵循以下幾條重要原則:
重將來而不重過去;
重視機會,不能只看到困難;
選擇自己的方向,而不盲從;
目標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換言之,一位有效的管理者,會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當前正在進行的工作上,而不會再去兼辦其他工作。完成一件事情之后,他會根據情況的變化,再決定下一步的優先事項。
要想集中精力全神貫注于一項工作,首先要有足夠的勇氣,要敢于決定真正該做和真正先做的工作。只有這樣,管理者才能成為時間和任務的“主宰”,而不會成為他們的奴隸。
我們在日常工作中更應該要把握好要事優先這一原則,每天上班的時候,第一件事是根據客戶郵件的內容將今天要做的時都列出來,并標識出重要的事項,優先完成重要級別的,再做次要級別的,讓每一天都過得充實而有高效!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50
最近讀完了管理大師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這本書一共有八章,總體是在闡述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五項要素,包括:有效的利用有限的時間、重視工作的貢獻、善于利用個人的長處、集中精力于重要領域、善于做有效的決策。
在實際中天生的管理天才真的很少,而大多數的平凡人想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需要經過后天學習和錘煉的。正是基于此,德魯克通過簡單、通俗的語言和案例告訴我們如何通過學習成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在看書的時候我回想了自己的經歷,感覺真的是受益匪淺、受益良多。其中最讓我產生共鳴的部分,就是書中所講的“對時間的管理”;叵肫饋,每天都在浪費時間,下班回到家,刷刷劇、聊聊天......時間就不知不覺地過去了,最終自己毫無收獲。很多時候也意識到自己正在浪費時間做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卻提不起精神去做該做的事情,感覺惰性正在侵蝕自己。直到我女兒幼升小的時候,我開始恐慌了,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可能因為自己不愛看書,導致孩子也不愛看書,天天刷手機,所以我找了孩子,跟她溝通了下,大致就是在說以后我們倆都不許看電視和刷手機,要合理安排我們的時間,每天必須要看看書,做做復習預習的事情,她同意了,之后的每天我們都互相監督,最終我們都有了收獲,我通過了相關專業的考試,業務能力的提升得到了領導認可,女兒拿到了三好學生得到了老師的認可,所以事實證明不能虛度光陰,要利用有限的時間,做合理的時間規劃。
其實把這些對應到書中不就是德魯克要告訴我們的,要統籌好自己的時間,消除浪費時間的活動,統一安排好自己可以支配的時間;在實際工作的時候,除此之外,還要按照事情的輕重緩急、要事優先,要集中一個有效的時間辦理一件事情等技巧,讓我們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更加從容。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這些都是我國膾炙人口、啟迪我們珍惜時間名句。既然時間寶貴,那我們就要珍惜時間,安排好自己的工作,規劃好自己的人生。
書中還有很多讓我感觸很深的地方,就不一一道來了,總之是就是開卷有益,讀好書更是受益匪淺。相信這些書中的精華會給我們每個讀者以精神食糧的同時,對我們的工作、生活產生良好的促進作用,讓我們沿著德魯克的指引,在通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51
本書圍繞著“管理者的工作必須是卓有成效的,而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的核心觀點,分為八章展開。第一章主要論述了管理者為什么要卓有成效及相關問題,二到七章則針對如何實現卓有成效的五點要求分別進行了詳細的論述,最后一章回扣主題。在我看來,書中的許多觀點并不僅僅適用于管理者,對我們日常的生活及學習也有著許多的幫助。
但怎樣才能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呢?通過閱讀這本書,我認為關鍵有以下幾點:
首先要把工作當成一種樂趣,要有敬業的精神!皩W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樂之”,只有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著濃厚的興趣和發自內心的喜愛,才有可能在工作中用心思考,努力完成。通過工作來學習,獲得經驗和知識,實現自我價值,投入的熱情越多,效率也會越高,將工作當成自己的事,將敬業當成一種習慣,這樣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
其次要善于利用有限的時間,集中精力于重要領域。如何管理時間是管理者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時間是很重要的,決定了個人的成就。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總會有許多瑣事占用了大量的時間,使我們總是感覺每天都處于忙碌中,但效率卻不高。因此有必要對時間做合理的分配,將有限的時間和精力集中于重要的領域,按照工作的輕重緩急設定優先次序,而且堅守有限次序,把握要事第一的原則。就如在江西辦事處的日常工作中,圍繞著任務目標,制定輕重緩急的銷售事宜,緊急的事先處理,然后重要的事情先做,不重要的事情放一放。
再次要知人善用,善于利用各人的長處。除了要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外,還要懂得同事的長處。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之上,懂得放權,讓他們各司其責,充分利用他們的長處做好各項工作,不苛刻他們是完人,重視他們的專長和優勢,才能最大化的做好工作,提高效能。
漢高祖說過,“夫運籌策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故吾所以有天下!敝耸巧迫蔚那疤幔迫问侵说哪繕耍挥姓嬲闹松迫尾拍軌蛘嬲岣呓M織的績效。
管理者的見解源于實踐、學習和修煉,不能簡單獲得,如同禪宗里的一句話:“借來的火,點不亮自己的心靈”。只有不斷的提高認知、提高修為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而一個優秀的管理者首先是自己的管理者。將自己有效管理起來,才能進一步去影響、指導他人。管理者在內心上和實際工作中的有效性訓練很重要,要有一種傾向性的意識去自我提高,發展自己的有效性,這樣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52
這是一本很實用、很接地氣的管理類書籍。沒有生硬的理論,也沒有太過專業的管理術語,有的是很實在的案例和白話文。無論已經是管理崗的學員還是正在走向管理崗的學員,都能有所感悟有所收獲。
掌握好時間才能聚焦做好一件事。這是書中兩個章節闡述的兩個方面,我覺得是相通的。每天我們會面對很多瑣碎的工作,像財務工作都是細枝末節、不斷反復發生,但是時間是有限的、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既然我們不是“八爪魚”,就要結合工作排好順序。從重要程度和時間要求去排序,合并同類項,甚至做取舍和替代。只有安排好時間,才能在特定時間里把一件事高質量的做好,而不僅僅是完成。當然,聚焦做好一件事不單一代表某個時間做好某一件事,我覺得是一個階段聚焦一個目標,努力把這個目標相關的事情有計劃、有步驟的去完成。俗話說,不是什么都想做,可能什么都做不好。要避免四處撒網,一無所獲。結合自己的工作,需要去努力的方向很多,但要給自己和部門設定一個目標,最迫切解決的問題是人員素質的提升和操作的規范,那么就按這個方向去努力,到年底就把這件事情做好。
管理必須要有成效。這本書里的案例很多,有些都是老品牌創立初期中期的案例,歷史雖久遠,但似乎一點不過時,如果管理者下達了指令和任務,沒有人去執行,談何成效。這樣的管理是毫無意義,就如同制度制定了,沒有人執行。對于我們而言,就是要深入了解實際工作和員工工作的難點,這樣管理才能發揮作用。記得小組做課題,有次我想省事一些,就直接把近期落實到每個人的工作安排發到群里,我心想,有目標、有具體工作、有參加人員,一個不少。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有人在推進、有人在等待,可想效果如何。后來仔細了解,發現有的人有困難但是并沒有說。我想實際工作也是如此,布置工作可能沒有回復、甚至沒有執行。我們不必懊惱于此,要回顧工作安排是否符合實際情況,是否充分發揮個人的長處。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摒棄曾經的習慣,去適應新的變化,改變自我。
組織的績效與個人的價值是緊密聯系的。作為管理者,必須提升自己的格局觀和明確自己的職責。學習管理絕非易事,以前經驗不一定能在新問題上派上用處,因此需要不斷地學習,提升效率快速轉換成效果。以“結果第一、理由第二”、“結果提前、自我退后”的心態,給自己加碼,充分發揮團隊每個人的價值,實現組織績效最大化。
我一直覺得,好的管理帶給團隊的是正能量動力,相反,糟糕的管理就是將團隊帶向深淵。有人說,市場是最好的老師,管理沒有固定的模式。我想,這本書是為我們傳授了有成效、有價值的管理方法,我們要在漫漫道路上不斷調整,但是方向是不會變的。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53
在閱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的過程中,由于工作事情較多,大多利用業余時間斷斷續續地閱讀,讀完后感覺腦袋卻依然很空。再次回讀,每讀完一段,仔細思考,受益匪淺。
本書主要講管理者如何管理時間、管理自己,如何使管理者本身變得更加卓有成效,如何有效決策。書中詳細闡述了要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在思想上養成習慣,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們的時間用在什么地方、如何有效利用時間、非常重視自己的貢獻程度、很善于利用他人長處、集中精力于少數重要的領域、善于做有效的決策,這是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備要素,也是這本書的主旨所在。
大多數管理者在具體的工作中都覺得時間不夠用,工作永遠做不完,其實作為一名管理者要學會善用時間,要合理安排時間,分清主次及輕重緩急,選擇關鍵的事情去做。要學會制訂工作計劃,重要的事情要優先去做,不能大事小事一把抓,像無頭的蒼蠅亂撞,到最后事情一團糟,工作的時間用完了事情也沒有做好,要按計劃有條理去執行。
在用人方面深有體會,正如有句老話“用人所長無人不可用,用人短處將無人可用”,管理者要有胸襟學會揚長避短。每個人都有短處,包括弱點、缺點、不足甚至錯誤,人之短處與長處是同時存在且無法改變。所以管理者在用人之時不要企圖使人成為完人,要充分發揮個人的長處、優勢,包容其短處。管理者將人安置于某崗位之前,要仔細考慮此人的各項條件,他能做什么,而不是局限于這個崗位要求做什么,否則容易按既定的模式去考量他人,他人只有缺點卻無成績,管理者要建設成就一支具有高效執行力的團隊。
有效的管理者在做一個決策時首先要弄清決策事項的性質。有效的決策者絕不會就事論事只看問題的表面而輕言結論,而是會透過表面深層挖掘事情的本質所在。有效的管理者在決策時都非常明確決策事情的目的與作用,目標越明確,決策越有效。有效的決策者在決策時都會心思縝密地思考決策后方案的執行與成效,管理者在做決策時一定要克服偏見,杜絕以偏概全或者只看到問題的部分,沒有看清全貌的現象發生,否則容易被假相所蒙蔽,形成錯誤決策。
在管理者貢獻價值方面,書中清晰地告訴我們:什么是管理者,管理者本身的工作績效依賴于許多人,必須對這些人的工作績效負責。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發揮其長處,并避免用到他們的短處。這段話直接有效地詮釋了管理者應負有的職責和具備的管理素養。
很喜歡書中所言:有效性雖然人人可學,但卻無人可教的理念,這句話告訴我們,管理者的有效性作為一個習慣可以學會,但不可以教會。你想學習有效性,但又不肯在實踐中思考問題背后的問題是什么,不去創新,只想找一個捷徑或一個模式讓你的管理變得有效,那你與有效肯定無緣。必須在實踐中養成習慣,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
一本好書,會對一個人終身受益,收獲肯定也會有所不同。目前的我對這本書的理解還很淺顯,但我相信未來我還會去復讀這本書,去品味書中的精華,沿著德魯克的指引,在通往卓有成效的路上不斷前行。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54
讀了彼得·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最大的收獲是一些管理理念的轉變,書中的很多案例都能和日常工作結合起來,可以更加辯證地看待和分析目前企業存在的問題。
作為一個傳統的制造型企業,聚菱燕已經發展了二十年,積累了很多成功的生產經驗,也培養了一大批熟練的產業工人。但也存在一些問題,諸如設備逐年老化、員工老齡化、成本不斷升高等一系列困難,同時,我們的一些
在新的形勢下,以前一些傳統經驗已經不適用。例如,過去推崇的“合理庫存”現在變成了占用流動資金;以往的“大而全”也逐步被“小而!比〈。當我們站在客戶的位置上想客戶所想時,很多問題就要重新分析考慮了。
書中有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例子,美國汽車的安全性問題,一開始業界關注的是車輛本身的安全、公路工程以及駕駛人員的訓練,事實也證明了這些都行之有效,但安全事故仍然持續上升。直到人們進一步分析發現,3/4的事故是由于醉駕或有“行車肇事傾向”的人所致,這類問題又恰恰是前述管理
按照精益生產的理論,我們要做到“不接受、不生產、不流出不良品”。我們通過原料的品質前置監控,能夠最大限度地杜絕原料不良品的使用,但由于種種客觀原因,仍然無法全部避免不良原料流入,而這些原料必然會直接影響最終產品的質量。
如果我們能夠盡早發現不良原料,在制造時提前變更適合的配方,制造出合格的產品,就可以減少返工造成的浪費。而適合的配方,就是針對以往不合格原料的“不良原因”積累而做出的改良。對于同一牌號產品,預先設計幾組配方,然后“對癥下藥”。
當然,找出不合格原料的“不良規律”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工作,需要我們多年來各類數據的統計分析,這恰恰是我司的優勢,我們有大量的技術、生產、品質數據,再加以專業的分析,一定可以
同樣,我們已經生產了二十多年,使用了日本制鋼所、東芝和國產典型的擠出機設備,在制造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同樣有規律可循,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果我們集中人力、物力,將所有故障的發生頻率、原因匯總、解決
諸如此類,在變化中發現問題,找到新的解決辦法,我們有充分的信心和理由,確保公司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永遠保持永久的戰斗力!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55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給我帶來的沖擊猶如醍醐灌頂,從而產生如下三個方面的感悟:
1、理性人際關系的思考
良好的人際關系,必須具備利他性,相互成就。常懷之心,彼此忠誠有效的人際關系,著眼于奉獻。認同相互溝通、團隊合作、自我發展、培養他人的理念。
2、管理者自身的思考
管理者,首當其沖就是對自己的有效管理,打鐵還需自身硬以實踐行為垂范以正視聽,從而有效幫助下屬,協作同行,協助上司,形成團隊合力,使工作卓有成效。
3、如何卓有成效的思考
時間管理如何做到有效性,不被次要事情所束縛,要事優先如何做到條理清晰,在規定的時間內能給團隊作出怎樣的貢獻。
我們在日常工作中,應善于冷靜思考,不能為適應工作而不知思考,也不能單憑感覺而失去理智分析,不然,作為執行層面的角色永遠得不到鍛煉和進步。
僅靠天賦異稟,工作努力或知識淵博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親自實踐得到經驗,哪怕是教訓,都是必須的經歷。我們應該把追求成效當成一種習慣,務實的做一個行動派,并自信地告訴自己: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可以學會的。
團隊需要個人為其作出貢獻,個人需要把團隊當成實現人生目標的載體,兩者相輔相成。人生上一新臺階,卓有成效必須學會。卓有成效的管理才算有真正的意義。
相信自己:做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能行!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56
花了一周多的時間拜讀了管理學科開創者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本書,大師級的管理學著作,確實非同凡響。作為一個企業中負責宣傳推廣的人員,這本書給予我在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上不同的理念,猶如打開一扇窗,讓我看到更多的可能。
德魯克把那些“通過他人對企業的最終成果產生影響的人”,視同為“管理者”。
剛拿到這本書時,光看書名,給我一種“這本書好像跟我的工作無關”的感覺,他講的是管理者,在我或者大多數人的理解里,帶領團隊的部門經理或者企業經營者才是管理者,而我只能算企業里一顆螺絲釘,大不了也就是負責公司推廣的螺絲釘。
在日常工作中,我需要配合銷售部門業務員的銷售工作,對于工作細節,我需要按照自己的專業和同行業的對比來評判產品圖冊要做成什么樣、企業產品宣傳視頻如何改進優化、針對海外進行海外全網營銷推廣平臺。
但本書中講到:通過他人對企業的最終成果產生影響的人都是管理者,這里的管理者,泛指知識工作者、經理人員和專業人員。而我,屬于知識工作者,也屬于專業人員,如果我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那對企業的最終成果,必然能產生正向的關聯。
對于知識工作者,尤其應該重視貢獻。唯有如此,才能夠使他的工作真正的有價值。
帶著管理者的角度,我把自己代入角色。卓有成效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學習的,需要不斷的練習和運用。很多人在工作中看起來非常的認真、努力,每一天都感覺干了很多活,讓人非常有成就感。這種狀態我有時也會有,忙了一天,帶著疲憊回家,睡前回想一下自己今天的工作,才發現這一天我并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果。后來經過反思,我逐漸意識到,忙不能代表成果,有目標、有效率的忙,能實現預期目標的忙才是這件工作真正的價值。
后來我又陸續看了《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術》、《用戶體驗的要素》等一些專業書籍,零散地了解了一些對時間的把控、對溝通的把控。通過這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能系統地把之前學到的一些零散的內容整合起來,初步在工作中進行系統性地應用。
管理者,就必須卓有成效。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57
最近讀了德魯克的一本書《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對從事制造管理的我被深深的觸動,做管理就要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如何才能是使自己的管理卓有成效?我認為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不但要“把事情做對”,更重要的是“做對的事情”:
一次把事情做對,不用重做體現的是效率,做對的事情是方向性問題,只有方向對了,才會有好的結果,有成效;方向不對,會做很多無用功,效率也低下,更談不上成效了。捷士多在這一點上也曾經有過類似的問題,就是在某些項目上面,可行性沒有深入分析清楚,貿然啟動推進項目,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人力和物力,結果實施完后發現一點效果都沒有,才發現方向錯了,完全沒有成效可言!所以管理者首先必須把握準確的方向,控制好事情向好的方向發展,才能最終取得好的成果。
管理好有限的時間:
要獲得好的成效,還得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在企業每個人每天都有自己的工作,而且還得和公司、各部門的人員打交道,溝通協調各種事情,各種瑣碎的事情、會議所花費的時間很容易就會把一天的工作時間都占用了,讓你無法脫身出來處理一些重要的事情,這樣工作的成效就無法體現出來。所以要改變這種局面,就要將工作流程化,簡單化,這樣就容易將一些工作授權給別人(下屬)分擔推進,也能很好的完成工作,達到預期的效果。這樣就可以脫身出來思考或推進更重要的事情,系統推進相關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績。所以事必躬親并不是好的管理者。
重視貢獻:
管理者的作用就是維持組織正常運轉,并不斷取得進步和發展。要取得進步和發展則必須不斷獲得好的成果,也就是要不斷地做有成效的事情。所以作為管理者應該重視對組織的貢獻。在一個企業,需要各個層級的管理者在各自的崗位作出應有的貢獻,這些貢獻可以是安全、品質的改善,也可以是成本降低,納期縮短和效率提高,甚至是5S方面的微小改善(微小的改善積累到一定量也會發生質的變化),大的方面可以客戶滿意度的提高。讀后感·只要管理者們都不斷地作出貢獻,那將形成一個巨大的合力推動企業不斷向前發展,取得良好的成果。如果管理者只是吃老本沒有新的貢獻,那么企業是不可能進步的,甚至會退步,被市場淘汰。
要事優先(關注輕重緩急):
每個管理者每天手頭上要處理的工作可能有很多項,如何將這些工作劃分輕重緩急對工作的成效是起到非常關鍵作用的。重要緊急的事情優先去做,不重要不急的事請可以不做或有時間再做。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58
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讓我們站在企業管理的另一個層面,重新認識“卓有成效”和“管理者”。他并不僅僅讓我們“知道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他讓我們知道“我們不知道什么”,并且給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案和操作方法。
作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首先應該考慮的是:我能做什么?我所能創造的成果是什么?要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首先在思想上具備以下5個方面的素質:
一是要使工作卓有成效首先必須對自己的時間進行分析和管理;包括整理時間、管理時間、統一安排時間。
二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重視貢獻,包括自己和他人的貢獻,他所追求的管理是:如果管理不能產生成果和貢獻,管理就是失敗的;如果客戶對生產出來的產品或服務的價值不認同,管理者所提供的管理就是失敗的。如果管理者不能培養他人,發展自我,他所提供的管理也是失敗的。有效的管理者對成果負責,而不是結果,并不是完成了工作就完了,而是要達到成果和績效的要求,簡而言之,就是內部的貢獻和價值要被外部環境所認同和接受。
三是充分發揮自己和他人的長處;這是管理者在用人時首要考慮的問題,著眼于長處而非短處,有效的管理者必須時刻問自己,他能做什么?他能貢獻什么?他適合其他崗位嗎?
四是要事優先原則,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處理工作時會分出事件的輕重緩急,并會針對事件進行適當的分類和排序,因為他們非常清楚,自己不是天才,能同時處理好兩件甚至幾件重要的事件的人屈指可數,所以,他們會著眼于一件重要的事情,并腳踏實地的把他們做好,然后再進行第二件要事。
五是有效的決策,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非常清楚,他們隨時都會面臨著決策,決策是每個管理者面對的工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所做的決策一般都是重大決策,所以決策的信息、要素、環境、內容、風險等都是決策所要考慮的因素。
企業和崗位不一定需要天才,有效的管理者如果能讓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他的工作一定是卓有成效的。過去人們總是追求卓爾不凡,我的理解是,卓越如果是由平凡的人創造出來的,那才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最重要的是對自己的管理。你學會記錄時間了嗎?你分析過這些時段所做的工作哪些是有效、哪些是無效嗎?你學會管理時間嗎?每個人的精力和時間都是非常有限的,你要學會將重要的事件用一整塊時間去處理。要想卓有成效,就必須對時間進行分析和管理。
通過閱讀,我認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首先做好組織溝通的工作,同時重視團隊的協作與貢獻,自己要不斷的努力發展,并為企業、下屬、崗位培養接班人。再卑微的工作,只要其產生了令外部環境滿意的成果和貢獻,他就是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59
讀一本好書,如同和一位大師同行漫談。彼得德魯克不愧被稱為管理學大師中的大師,《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帶給了我對管理學全新的認識。書中沒有告訴我們要如何管理組織,管理別人,而是告訴我們,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是管理者,都要善于管理自己,提升自己,讓自己做到卓有成效。
他教會我們管理好自己的時間也是一門藝術,更是自律的體現;教會我們事情有輕重緩急,永遠要事第一;教會我們發揮每一個人的長處,共同協助完成任務;教會我們關注外部貢獻,堅持正確的價值觀,為社會做貢獻;教會我們明確好目標,高屋建瓴的做好有效的決策。管理學不僅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它是我們用來提高自我和服務社會的工具。
我們品讀管理學名著,不僅是感受管理學知識的魅力,更是要把這些知識,運用到我們的生活實踐中,真正的做到如德魯克所說的,管理服務于個人提高服務于社會進步。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60
(1)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可以學會的
這一章為我們解答了為什么需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誰是管理者、管理者必須面對的現實、卓有成效能否實現等問題。作者認為:智力、想象力及知識,都是我們重要的資源,但是,資源本身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只有通過管理者卓有成效的工作,才能將這些資源轉化為成果。因此,要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在
對于第一個問題,作者做出了這樣的解答:需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原因有兩點:
1、“有效性”只是知識工作者的一種特殊技能,而知識工作者直到最近才逐漸增多;
2、知識工作者本人必須自己管理自己,自覺完成任務,自覺做出貢獻,追求工作效益。
另外,對我有直接指導性的啟示是作者對要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要在
1.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懂得如何有效地利用他們的時間。
2.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重視對外界的貢獻。
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長處,不光善于利用他們自己的長處,而且也知道如何利用上司、同事及下屬的長處。
4.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知道如何將自己的精力集中在一些重要的領域里。
5.最后,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善于做出有效的決策。
。2)要事優先
這一章和第二章其實是相互呼應的,做到了要事優先了,那么時間上也就有了很好的管理和分配,因此,這一章內容是前面一個很好的補充。
卓有成效的秘訣就是集中精力,在一段時間內只集中努力做好一件事,這一點和第二章提到的整塊時間的運用有相似之處。
這里還提到了擺脫昨天,擺脫不再有價值的過去。先后次序的考慮,最重要的并不是分析,而是拿出應有的勇氣來。
通過閱讀這一章,我懂得的是不論每天遇到了多少事,我們都要知道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沒那么重要,再根據事情的重要程度進行處理,一件一件做好,這里與人力資源管理中用到的“文件筐管理法”相似,知道主次。
(3)決策的要素
這一章主要針對決策的要素說問題,即:
1、要確實了解問題的性質,如果問題是經常性的,那就只能通過一項建立規則或原則的決策才能解決。
2、要確實找出解決問題時必須滿足的界限,換言之,找出問題的“邊界條件”。
3、仔細思考解決問題的正確
4、決策
5、在執行的過程中重視反饋,以印證決策的正確性及有效性。
按照項目管理的九大知識領域,我們可以理解成:
是否是項目
2.范圍3.時間、成本和質量
4.WBS
5.監控過程。
(4)有效的決策
這一章講到了個人見解和決策的關系、反面意見的運用以及新決策的原則。后半部分還講到了電腦是新生力量,電腦在人們日常工作中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這一塊是值得我們重視的,運用日益發達的高科技手段,進行工作處理,協助我們更好地工作。
第8章則是對整本書的
然后,管理者應該把眼光集中在貢獻上;要充分發揮人的長處;要事優先與掌控自己的時間;最后重要的是進行有效的決策。對組織而言,需要個人為其做出貢獻;對個人而言,需要把組織當成實現自己人生目標的工具。
哲人總能給我們以智慧,我們需要從中獲取精華以便更好地指引我們前進的道路。讀完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讓我對管理這一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讓我從中受益匪淺。我相信,平凡的人,也一樣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61
德魯克先生是這樣來定義管理者的:在一個現代的組織里,如果一位知識工作者能夠憑借其職位和知識,對該組織負有貢獻的責任,因而能對該組織的經營能力及達成的成果產生實質性的影響,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
如果將這個定義概括成一個詞的話,我想是:有效。簡而言之,我們在具體的工作中,對于事情,我們需要先問問自己:這樣做是否有效?有沒有更好的一些辦法更有效?想要更有效,需要調動那些資源?等等自我對話式的反問自己,獲尋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向。
這是我讀完這本書的第一個收獲:好的問題。比如在第4章“如何發揮人的長處”中,德魯克這樣寫道:
有效的管理者從來不問:“他能跟我合得來嗎?”他們問的是:“他貢獻了什么?”;他們從來不問:“他不能做什么?”他們問的是:“他能把什么做好?”。
一個好的問題往往已經解決某個問題的一半了,剩下的另一半往往在于行動。
我的第二個收獲是:時間管理。比如第2章“掌握自己的時間”中管理者有效性的基礎是:
1、記錄時間;
2、管理時間;
3、統一安排時間。
我們平時所說的時間管理最基礎的一步是記錄時間,也就是我們要知道自己的時間用在哪里去了。通常來說需要連續進行一個月以上的時間記錄,然后再對所記錄的時間進行分析、管理、統一安排,然后再根據調整后的時間分配行動后再次進行記錄,如此循環,從而達到卓有成效。這是我接下來12月份需要踐行的一個事宜。
我的第三個收獲是:觀念更新。比如在第4章“如何發揮人的長處”中提到的有效的管理者能使人發揮其長處,為了實現目標,必須用人所長。這里包括三個點:
1、用其同事之所長;
2、用其上級之所長;
3、用其本身之所長。
我想這就是“揚長避短”的一個比較完整的含義吧。
提到揚長避短,我想到了另一個詞匯:順勢而為。這里的勢,我想不僅僅是大勢,趨勢;同時還包括了小勢,比如平級同事之間的溝通對話,就有攻勢和守勢,如何把握好這個勢朝向對自己有利的有效的方向發展?其實也是一種順勢而為。
對于剛剛舉到的平級之間的溝通,我想到了花姐說到的一句話:溝通是一場無限游戲。本著這個原則的話,溝通就能夠繼續往下走了。
總結一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一本自我管理的書籍,目前我閱讀后三個收獲分別是:好的問題、時間管理、觀念更新。在管理的五個維度中(自我管理(內部管理)、向上管理、向下管理、平級管理、供應商等外部管理),自我管理是基礎、前提,也是做事行之有效的前提。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62
曾以為是抽象大道理,但實操性很強。
事實證明,在學習時,不能自負。往往公認的經典教材,是應當認真讀,仔細讀。常讀常新。分享幾個最有價值的內容,均為書中要點析出。
怎樣才能學會“卓有成效”?
一、學會管理時間。
充分記錄時間消耗,并且分析出必要和不必要的花銷,不斷調整時間耗費。定期審查自身時間的使用。審查后,需要作出決策,即減少時間浪費。包括在行為、人際關系、工作重心上做出改變。
二、績效至上。
以成果為導向,而不僅是方法。思考如何更好地完成,而非單純地執行上司命令。思考自己還需要做什么才能將價值最大化。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挖掘潛力,學習新東西。
三、充分利用人的長處。
在組織中,把目光放到人的長處,而不要過多批評人之短處。要知道,沒有人是完美的。加強組織內溝通,鼓勵員工自發學習奮進。將個人目標與組織相融合。
四、做出正確的決策。
確定問題是否為經常性的,訂立邊界,避免迎合眾人。決策之后,要明確決策的告知對象和決策的完成方式,積極執行。最后,建立反饋機制。
五、要事優先。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明白組織最重要的即是決定最重要的事情,并推動其落地。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應當具備遠見、自信和勇氣。
六、自我提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會持續學習,不斷提升自己,學習各領域知識。在此過程中,養成新的習慣,破除舊有習慣。
如何做好時間管理?
一、時間管理是工具,不是目的
不要陷入為了計劃而計劃,為了管理而管理的誤區?梢詫ふ夜芾砉ぞ撸佬袆硬攀沁_成效果的原因。
二、列好計劃,做事分優先級。
列三個ABC不同優先級的事,并一定按計劃完成。每天早晨或前一天晚上做好計劃,每個優先級最好都要安排,而非全部都是第一優先。
三、記錄時間消耗。
連續記錄自己時間的花費,并不斷與預期目標調整。要發現時間黑洞,盡快摒棄低效、無效的時間使用。
四、進一步提升時間利用價值
能不做而不影響效果的,不做;能給他人做不影響效果的,給他人做。關注反復出現的浪費時間的行為。關注結構性問題。
五、時刻更新。
時間管理是長期的,而非一勞永逸的。所以,要不斷根據每天的新信息、新情況,更新時間安排,并找到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予以改正。
六、保留完整的時間塊
碎片化的時間無法達成高效,應該將瑣事集中處理,并且把重要的事情留作完整的時間塊去完成。
七、留出容錯的時間
計劃總會有偏差,要留出幾個小時的容錯時間,不能安排過滿。
管理者需要面對什么樣的現實?
管理者需要面對的現實是,他們應當具有有效性,而又因不得不面臨的挑戰而很難達到有效性。
具體原因有四點:
一、別人的時間。
管理者的很多時間都耗費在處理下屬的具體事項上,而非進行全局規劃。這是時間管理的失誤,造成管理低下。
二、瑣碎的工作。
管理者很可能因日常繁重而瑣碎的工作、具體的業務,而無法分清重點,忽視了大方向上的決策。
三、融入組織。
管理者只有在其被其他人充分利用時,才盡到管理的實質。因為知識工作者是每個領域的專家,所以他們的關注點很可能是單一而不同的,管理者應當將組織的內涵融入其中,把所有人互相結合起來。甚至要利用好其他部門的人、自己的上級所能提供的幫助。
四、關注組織之外。
有效性最終看的是組織外的成果,即產品終端是客戶?蛻糍徺I產品,才算是有效。但是,因為管理者自身身處組織之中,很多時候會被組織內的信息蒙蔽,而分析組織外事情時,往往帶有組織內的先決思想。所以,一方面管理者要多關注組織外的信息,另一方面要減少自身被組織內信息帶偏的風險。
現在,電腦幫助管理者提供內外部環境的分析,但管理者應當小心自己失去判斷力。因為電腦邏輯只能分析給出的概念和數據,而不能分析未給出的新的現實。
怎樣處理好與同事的人際關系?有效的人際關系,有四大要點。
一、加強溝通。
管理者有可能與下屬出現分歧,特別是優秀的知識工作者,看問題的角度可能與主管不一致。此事,應當耐心詢問下屬:“你認為怎樣做才能把你的知識和能力發揮到極致?”下屬經過思考提出他認為可以做出的貢獻后,主管才有權利和責任對他所提的建議是否可行做出判斷。溝通的目的不在于對錯,而在于把事情做好。
二、團隊合作。
知識工作者往往是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各路專家發揮自己的能動性,展現所長,而非僅僅依靠傳統的組織結構。團隊合作以貢獻為中心,每一名專家都應是團隊中負責人的成員,在具有自發性之后,還應有相應的溝通和合作。
三、提升自己。
如果對自己的要求高,則會在此方向付出努力,也就會有提升。時刻問自己:能為組織帶來怎樣的貢獻才是最大化的,為實現這些貢獻我還應該學習哪些知識。不斷提升自己,與重視貢獻是互促互進的。
四、培養他人。
管理者在提升自己的同時也要關注對他人的要求。管理者的要求是以任務為基礎的要求,以績效為導向。以此,管理者就能啟發他人,尋求自我發展。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63
作者在書本最后做了極好的自我
一、管理者的工作必須卓有成效
二、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人們聘用管理者,就是希望他的工作卓有成效。管理者必須在他的組織里開展有效的工作,否則對不起他的組織。那么為了變得卓有成效,管理者該做什么呢?書本以這個問題為內容主體進行了自己的思考闡述。
為了變得卓有成效,第一步要做的是記錄分析時間:認識清楚自己的時間用在什么地方是管理者變得卓有成效的起點,認識之后他們會管理自己的時間,減少非生產性工作所占用的時間,最后再將“可自由利用”的時間,由零星而集中成大塊連續性的時段,用于攻克難關,持續創新。
第二步要做的是管理者應該將眼光集中在貢獻上,管理者對公司的承諾是自己必須要知道自己能為組織貢獻什么。因為重視貢獻,才能使管理者的注意力不為其本身專長所限,不為其本身的技術所限,不為其本身部門所限,才能看到整體的績效,同時才能使他更加重視外部世界,外部世界才是產生成果的地方。因此他會考慮自己的技能,專長,作用以及所屬的單位與整個組織及組織目標的關系。只有這樣,它才會凡事想到顧客、服務對象和病人等。
第三步要做的是充分發揮人的長處,這是管理者在價值觀上的體現,是一種行為的態度問題,是對人的尊重,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有效的管理者懂得利用長處,包括自己,上司,下屬,同事等,不會把工作建立在這些人的短處上,只有這樣才能使個人目標與組織需要相融合,使個人能力與組織成果相融合,也能使個人成就與組織機會相融合。
第四步要做的是要事優先,將自己的精力集中在少數重要的領域,及時擺脫無效的昨天,多為未來有效的事情做思考,做選擇。
第五步關于決策,管理者如何做出合理的決策與行動。書本并沒有介紹具體的提出有效的決策的步驟,但是書本
2、如何讓“讀書”這件事變得卓有成效
書本里介紹到管理者的定義是一位知識工作者能夠憑借其職位和知識,對該組織負有貢獻的責任,能實質地影響組織的經營能力與成果,那他就是一個管理者。以這個標準看,在我涉及的一些公司中,每個人都是企業的管理者,他們的日常的有效性,能主動被動地影響到組織的成果。同樣,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管理者,自己的人生能否走得更高更遠,也與自己日常工作的有效性,決策的有效性息息相關。因此,我自己的“讀書”要想變得更加有效,也有必要進行了一番分析,決定拋棄一些有害的決策,堅持一些正確的決策。
第一步,記錄和分析自己的讀書時間,我粗淺地將自己的讀書時間分為四種時間,在我認為應該讀書的時間里,第一種:每日或者每周的固定的半小時至數小時不等的讀書時間;第二種:在乘地鐵時,乘火車時,乘出租車時,空閑的10分鐘,半小時甚至數個小時的讀書時間;第三種,寫讀后感時,35小時持續的思考與讀書時間;第四種,在本該讀有益的書的時候,選擇了讀爽文。
分析一下,這樣子的讀書時間分配,現在的我出現了幾個問題:1、沒有堅持每日或者每周的固定讀書時間,只是想到了就讀一下;2、將閱讀益書的時間用于閱讀爽文了;因此,這么看來我需要給自己一個固定的目標,每周閱讀五小時以上,每個月出一本書的讀后感,同時強迫自己不去看爽文,必須看益書,這樣下來能基本保證閱讀的時間和成果。
第二步,關注于貢獻,不能做應付式的閱讀。這一步需要自己思考,自己是為了什么而讀書,希望產出什么成果。肉眼可見的成果已經寫在上面了,但是在閱讀質量,書評讀后感質量上面也必須要有標準,否則就只是注重于形式,而不是注重于讀書最后能帶來的貢獻,因為應付式的閱讀與花心思的閱讀的收獲是完全不一樣的。
第三步,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關于閱讀,自己能發揮的長處不多,有一點我現在已經默認是自己的長處了,那就是朋友之間很少有人花時間精力在固定的閱讀上面,或者說顯式可見的比較少,因此我心理上有優勢,這是我的目前的一個長處之一,需要保持。其他的,我對于這種能占據信息不對稱的優勢的事件有強烈的進取心,也就是說如果我知道閱讀能得到信息不對稱的優勢,我會自己不自覺地,主動地去閱讀。這也是我的長處之一,可以通過有效地選擇閱讀的書籍來讓自己能更加主動的學習。
第四步,要事優先。要事優先也就是說要選擇一些事情優后,書本告知了我們一些優后選擇的標準。這一步的衡量是在讀書的外部,關于自己的行為的選擇,有時候會因為一些緊急事件讓自己面對是否要堅持閱讀與讀后感的書寫的選擇,比如想著這個月是不是可以先放一放不閱讀。通過這一步,我想自己的回答是不會,理由很簡單,書里的標準,重未來不重過去,不能只看到困難,不求安全與方便,不能優后。
第五步,關于決策,最近自己關于閱讀的一個決策,是暫停讀后感向票圈的發放,因為票圈的發放只能收到很少的反饋,同時會給自己一種錯覺,自己好像學到了很多,這種感覺不踏實。也就是說這種不踏實的感覺變成了一個經常性事件,而且閱讀的邊界條件是自己希望確實學有所獲,基于此我做了這個決策,但是也有后果,后果就是反饋幾乎為零了。
總的來說,通過書本的思考框架,我確立了自己的閱讀時間,期望的貢獻,自己的長處,確立了不優后的原則,做了一個決策,讓自己的閱讀正變地卓有成效。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64
我以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作為管理學的經典著作,讀起來會很吃力。沒想到從一開始閱讀,我就被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住了。作者彼得.德魯克用通俗的語言、生動的案例把管理學中深奧的道理闡述的清清楚楚。下面我從兩個大的方面談談我閱讀這本書的心得體會。
第一個方面是“改變自己”。
回顧我自己的教育教學管理經歷,離彼得.德魯克所說的卓有成效還有非常遙遠的路程。要想讓自己的教育教學有所進步,就必須從思想理念上改變自己,因為思想是行動的指南。
首先,改變對自己身份的認識。彼得.德魯克告訴我們,教師既是一名知識工作者也是一名管理者。我們只有清晰的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才能跳出專業的束縛。用管理學的知識來審視我們的過去,從而找到改變自己的必要性。
接著,我們要改變對“有效性”的認識。管理的有效性是以結果為導向的。彼得.德魯克告訴我們:在組織內部,根本不會有成果產生,一切成果都存在于組織之外。這就需要我們用更加開闊的視角來審視教師工作的有效性,不要總是陶醉在內部的假象中。作為教師,我想我們的教育教學有效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學生是否滿意、家長是否放心、是否符合時代的需要,我們在工作中應該多關注這三方面的反饋。當然,認識有效性,核心是要認識到“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這一觀點。認識到這一點,我忽然有一種“開悟”的感覺。原來一切我們所崇拜的人、一切成功者、一切卓有成效者并無異于我們的地方,這些全是后天可以學習和培養的。換言之,我所教的學生、我周圍的同事甚至我自己,都是可以通過學習變得卓有成效的,這真的非常令人振奮!
再次,我們要改變對“貢獻”的認識。談到貢獻,在我們固有的觀念里,貢獻總意味著自我犧牲,結果一定是悲壯的。其實,彼得.德魯克告訴我們“貢獻”不是這樣的。他說:“個人能否有所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你是否重視貢獻。重視貢獻的管理者必然會同時啟發他人尋求自我的發展”。按照我的理解,個人和組織就是一個有機體,個人與組織榮辱與共、唇亡齒寒。
最后,我們要改變自己對識人用人方面的舊觀念。彼得.德魯克說:“充分發揮人的長處,才是組織存在的唯一目的。人的缺點幾乎不可以改變,只能設法使其不發生作用!碑斘覀冏プW生的缺點不放時、當我們對同事看不順眼時、當我們對下屬橫挑鼻子豎挑眼時、當我們對領導充滿抱怨時,我們就應該好好反思是不是我們的舊觀念在作祟了。這種觀念不改變,我們的工作如何能變得卓有成效呢?
第二個方面是“管理自己”。
觀念的改變,要落實到行動的改變!肮芾碜约骸逼鋵嵕褪锹鋵嵭袆印
管理自己首先要管好自己的時間。時間是組織中最稀缺的資源,有效的管理好時間是使工作變得卓有成效的前提條件。
管理自己接著要管理好自己的人際關系。作為一個公立學校的教師,人際關系是很難處理的。干好了,別人說你巴結領導有野心;干不好,別人說你尸位素餐做擺設;態度和悅一點,別人說你沒魄力和稀泥;態度嚴厲一點,別人說你狐假虎威擺架子。那真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怎么辦?彼得.德魯克已經告訴我們:“沒有成效的交往哪怕是和諧相處也是偽裝;取得成效,即使疾言厲色,也不會影響人際關系!薄強調貢獻的溝通,可以促成合作!薄巴轮g相處,不問他是誰,而要問他能為組織貢獻什么!边@樣的理念在書中還有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只能自己慢慢去閱讀和體會。
管理自己還要提高自己的判斷能力和決策能力。判斷不是武斷,決策也不是搞一言堂。正確的判斷和決策是基于科學和理性,而它的方法是實踐與調查。
總之,結合我自己的實際,我覺得要想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卓有成效,就要從“改變自己”和“管理自己”這兩點上下功夫。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相關文章:
讀《畫眉》有感02-22
讀臺階有感02-22
讀《窮人》有感02-19
讀傷逝有感02-15
讀《李白》有感06-25
讀《老舍》有感02-20
讀《范仲淹》有感11-04
讀《寓言》有感01-21
讀林清玄有感12-14
讀蝶戀花有感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