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歡迎來到瑞文網!

讀師德師風書籍心得體會

時間:2021-11-15 09:56:56 讀師德師風書籍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讀師德師風書籍心得體會

  一、心得體會是什么

  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語言類讀書心得同數學札記相近;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并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于經驗總結。

  二、讀師德師風書籍心得體會(精選22篇)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你想好怎么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師德師風書籍心得體會(精選22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師德師風書籍心得體會1

  教師職業道德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師德與教師職業生成》一書在師德與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與教師的心理素質、與教師的人際及自省智能、與教師的職業尊嚴、與教師的職業倦怠、與教師的心理健康、與師生的溝通、與教師的愛崗敬業方面,都做了詳細的闡述。

  閱讀本書之后,我最大的感想就是: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最基本的條件就是熱愛學生、了解自己的責任,也就是要具備高尚的教師職業道德。下面我就從愛生和責任這兩個方面談談閱讀本書后的感想。

  首先,教師對學生產生“愛”,學生對教師產生“情”,是教師與學生心理和諧共振的過程。學生得到教師的愛,同時也會激發出學生對教師的愛,形成愛的雙向互動,這種互動在教育教學中能產生良好的氛圍。然而要做到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愛,并且讓愛在師生之間不斷涌動,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師應做到:

  1、樹立師生平等的觀念,讓自己成為能與學生談心的好朋友。放下教師的威嚴,俯身與孩子們交流,讓孩子感受到:原來老師也可以和我那么親近。

  2、尊重、接納每個學生。每個學生的出身背景、知識水平、學習能力等方面都是不同的,教師要看到每個孩子的閃光點,對孩子的每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

  3、優化與學生的溝通策略。教師要打開的門不是普通的門,而是學生心靈的大門,要借助有效的策略讓孩子敞開心扉。

  其次,教師的責任無處不在,如果沒有責任意識,就不會明白自己的存在價值,不會明確自己肩負的使命。因此,我們必須知責任,明責任,負責任,盡責任。教師惟有不斷的自我發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這一神圣的職責。

  總之,我們每位教師在每天所做的極其平凡的工作之中,要始終牢記為學生負責,為家長負責,為社會負責,為國家負責。當你每天忠實的履行著自己神圣職責的時候,也就是在為自己負責,這樣,才能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有責任的人民教師。

  讀師德師風書籍心得體會2

  通過近階段我校開展的師德師風建設和整改方面的學習,使我對《教師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海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辦法》、《海南省貫徹落實(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實施意見》等法律法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對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教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為人師表,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本人結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結合自己的教育工作表現,作自查自評如下:

  一、教書育人方面

  在課堂教學中,我認真履行教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不但認真上好每一節物理課,教給學生課程標準規定的學科知識,而且結合教學內容注重在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人文關懷,絕不把不健康的思想和錯誤言論帶到課堂,在課堂上不僅教好書,更注重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經常傳播有益學生身心健康的思想,真正做到了既教書又育人。

  二、在愛崗敬業方面

  愛崗敬業,盡職盡責是教師基本的職業道德。本人非常熱愛教育事業,在備課、上課、批改作業方面,按照學校要求嚴格要求自己,沒有敷衍現象。我非常清楚地認識到:教師愛崗敬業,盡職盡責,是教師事業成功的保證,也是學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因此,我努力做好本職工作,默默奉獻,從不參與有償教教學活動,積極奉獻,不計較個人的得失,為學校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不足之處:有時會對學生的成績進行排名。有時課堂教學往往受情緒支配,教學效果不夠理想。

  三、在關愛學生方面

  本人能關心愛護學生,經常跟學生談心,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積極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疑難問題,能夠做到不諷刺、挖苦、歧視和侮辱學生,努力做到理解、尊重、信任每一位學生。

  不足:存在以學習成績評價學生現象,平時對成績較好的學生關注較多。有時批評學生用詞不恰當會傷害學生自尊心,造成學生心理不舒服。對于犯錯的學生,不能及時給以溝通進行教導,導致教育效果欠佳。

  四、在為人師表方面

  作為一名教師,我深深體會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將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我時刻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以身作則,言行一致。在平時工作和生活中,遵守社會公德,克服個人主義、注意言行,不講粗話,以模范對學生做出表率。外出學校、注意自己的形象,不參加任何賭博活動和其他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的活動。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嚴于律已,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五、在嚴謹治學方面

  在工作中我認真鉆研教材、研讀學生、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平時非常注重理論學習,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在教學方面,加強學法指導,不斷更新教學手段,力爭方法適當、方式靈活、因材施教、耐心細致。

  不足:在指導學生學習方面,方法有待于進一步改進。尤其是對于中等生和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做得還不夠扎實,缺乏先進經驗和切實可行的辦法。有時存在教育方式單一,教學方法不夠多樣化現象。缺乏主動獲取新知識的精神,很少撰寫教學教育論文,只滿足于教學常規管理工作中的完成。

  六、在廉潔從教方面

  我在工作中積極發揚奉獻精神,能自覺抵制社會上不良風氣影響,絕不利用職責之便謀取私利,從來沒有私自從事帶有盈利性質的教學活動,沒有以教謀私,向學生推銷資料,亂收費、借學生家長辦私事或索取接受學生家長的饋贈現象。在寒暑假或雙休日,沒有亂辦班給學生補課。真正用自己的言行告訴他人也告訴自己:教育是奉獻不是索取,教育是公益不是功利。

  讀師德師風書籍心得體會3

  這學期,學校為了打造“書香吳家,書香校園”,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主題讀書活動,號召全校師生堅持“每天讀書一小時”,大大激發了師生閱讀熱情,傳播了正能量。我又一次拿起了《教師新師德六項修煉》這本書,如饑似渴地看了起來。這本書主要從“愛國守法修煉”“愛崗敬業修煉”“關愛學生修煉”“教書育人修煉”“為人師表修煉”“終身學習修煉”等六個部分談了我們教師應該怎樣全面構建,系統提升教師的教育能力。讀完這本書后,我心潮起伏,夜不能寐,被書中的教育理念深深地吸引了。

  是啊,現在,教師角色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下發生了重大變化,教師的素質和能力也面臨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必須大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將人本教育落實到教育實踐中,真正實現教育培養人、塑造人、發展人的本質要求。奉獻是我們教師的天職!做了教師后,我就應該甘為人梯,樂于奉獻,就應該為這份神圣的事業努力奮斗,默默奉獻,甘為春蠶吐絲盡,愿化紅燭照人寰。我從十八歲就開始在教育戰線上奮斗,至今已經三十五年了,其中在不通公路、沒有照明、只有我和一位老校長住校的鄉村小學就奮斗了十三年,真可謂是把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了祖國的教育事業,但我無怨無悔,因為我牢牢記住了:奉獻————我的天職!我覺得奉獻是快樂的!我的奉獻沒有白費,我為山村的孩子們帶去了文化知識,帶去了科學的觀念,帶去了先進的思想,帶去了致富的希望!

  書中說得好,“愛崗敬業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本質要求。”是啊,既然我選擇了教師這份職業,就應該盡職盡責,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就必須要刻苦鉆研業務,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傳道、授業、解惑是我們每一個教師的職責,我應該對自己的工作高度負責,要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習慣,讓孩子們在各方面得到發展。作為一名老教師,我必須要認真做好自己的主要工作,抓好自己的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我深深地體會到,認真備課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是塑造自己獨特的教學藝術風格的途徑。自己的課備好了,上起課來才得心應手,孩子們學習起來才會有興趣,課堂才會是有效課堂。我們學校近幾年實行了集體備課制度,每個年級組的教師在一起備課,相互研討,共同探討,再根據自己班上的實際情況認認真真備好課,教學的效果還真的不錯!

  作為一名老教師,我深深的知道,教師只有做到愛崗敬業、樂于奉獻,才會無微不至地去關心學生,才會盡全力地去教育學生。我現在教學的這個班,大部分孩子是留守兒童,面對孩子們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我都是以慈母之愛給予他們誠摯的幫助,讓他們勇敢的面對生活,因此,孩子們都喜歡我,有困難或不開心的事都愿意告訴我,我感到非常的欣慰。對于后進生,我尊重他們的人格,沒有歧視過他們,更沒有體罰過他們,總是平等的對待他們,總是熱情地鼓勵他們改正錯誤,耐心地輔導他們提高學習成績,讓這些后進生感到了學習的快樂,感到了童年的快樂。我以前在村小教書時,有一個后進生叫黃亞川,他父親是煤礦工人,家庭經濟條件比別的孩子好,家里人都溺愛他,他的優越感很強。他非常貪玩,經常不完成作業,上課無精打采,下課又愛惹是生非,經常把同學打哭。我發現他雖然愛惹禍,學習成績差,但是很聰明,非常愛好唱歌、畫的畫也很好,于是我就經常找他談心,經常鼓勵他。有一次,他畫的畫比平常畫的畫好,我就有意的給他打了一百分,還在班上表揚了他。他寫的作文雖然不是很好,但是作文的內容很真實,我也表揚了他,他高興極了。從此以后,他非常聽我的話,對我非常有禮貌,上課也能認真學習了,作業也能認真完成了,學習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去年他從浙江義烏回來還特意請我吃飯,告訴我他現在在義烏開了一個公司,發展得很好,感謝我在他讀小學時經常鼓勵他,幫他樹立了信心和勇氣,要不然他不會有今天的成績。是啊,只要你能多關心孩子們,做孩子們的良師益友,孩子們會對你的好記一輩子的。

  作為一名老教師,我更應該為人師表。常言說得好,“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確,教師只有自己做到了己正,才能做到正人。只有做到了嚴于律己,才能做到以身作則只有做到了率先垂范,才能做到以身立教。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影響著孩子們。在工作和生活中,我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做學生的楷模,因此,我在孩子們和家長的眼中是德高望重的。我的言行在孩子們的心里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我平時在學校愛看書報,我的學生在學校也愛看書報;我放學后愛到書店去看書,我的學生也愛到書店去看書;我愛鍛煉,我的學生也愛鍛煉了;我對家長們都很有理有節,學生們也對長輩很尊敬。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地認識到,活到老學到老,終身學習對教師這一行業尤其重要。我通過自學考試拿到了大專畢業證,我還拿到了了重慶市計算機中級考試合格證,重慶市普通話二級甲等考試合格證,重慶市信息技術首批培訓合格證,我還積極參加縣上組織的各種教學培訓。通過這些培訓,補充了我知識的不足,提高了我的業務水平。

  讀師德師風書籍心得體會4

  教育發展教師為本,教師素質師德為本。建設一支業務能力強、道德素質高的教師隊伍,是辦好學校的關鍵。根據縣教育局文件精神,我校對照“守師德,正教風,樹形象”教育活動第四階段的要求,精心組織,認真學習,進一步強化了教師熱愛教育,嚴謹治學,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事業心和社會責任感,達到了預期的目標,收到了預期的成效。

  一、認真組織學習,進一步明確師德規范

  在學習教育的最后階段中,學校再次召開了教師大會,組織全體教師學習了縣里七部門聯合下發的文件精神,要求教師作為有文化、有知識的代表,要始終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文化修養和高度的政治敏感性;組織觀看了縣教育局配套下發的光盤《愛的教育》和《一切為了學生》師德報告會錄像等學習資料,同時還要求教師以年級組為單位,集中進行討論,并寫出1500字左右的觀后感;要求學校團委將根據教師的觀后感辦一期高質量的“守師德,正教風,樹形象”教育活動專刊

  通過一系列學習培訓活動的開展,全體教師進一步認識了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活動的重要性,進一步明確了師德規范,提高了嚴謹治教,為人師表的自覺性和使命感。

  二、樹立先進典型,以榜樣力量推動師德師風建設

  在開展“守師德,正教風,樹形象”教育活動中,學校根據上級統一部署,注重挖掘師德典型。先是各年級組向學校推薦優秀人選,再次學校“守師德,正教風,樹形象”教育活動領導小組審定上報。通過嚴格、公正的篩選,學校向林教師被評為師德教育活動“先進個人”,葉明秋教師被評為“優秀青年教師”,張愛華教師被評為“教育教學女能手”。全體教師紛紛表示:在工作中一定要向身邊的師德榜樣學習,用自己扎實的工作、高尚的品德去教育和影響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讀師德師風書籍心得體會5

  人生的真諦在于追求幸福和完滿。我們教師則需要從職業生活中追求屬于自己的那份快樂和滿足,從而找到人生的價值歸宿與生命歡樂。在我們教師職業中,敬業是教師的基本職業態度;而悟業是對職業基本要求的認識與深化;在不斷地悟業中,教師能從教育影響中感受自身的勞動價值和生命價值,有次更加發自內心的投入從事的工作中去,實現職業生活與人生活動、生命活動的合一,即達到了樂業的境界。

  敬業是一種規定,而樂業是一種修養。真正樂業的教師,就是心中裝著自我,自覺享受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

  首先教師要學會享受學生成長帶來的喜悅。法國作家雨果說過:“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堅信有人愛我們。”讓我們盡情享受學生的愛。課堂上,學生專心聽講,為了回報老師的期待,那是學生的愛。課后,學生圍繞著你告訴你不知道的小事,那是學生的愛。學會享受學生特殊的愛,教師一定能享受到教育的快樂。其次,教師要學會享受“教學生活”。教學意味著生活,教師在努力開啟學生的心靈和智慧時,也是在追求自己有意義的人生,同時體味到教學本身的樂趣。

  如果我們不是為了上課而上課,我們的心不是機械地在等待,等待學生的回答。而是與學生心心相印,自然的敞開自己的生命,讓生命中的每一個細胞,每一寸肌膚去感受、去觸摸、去感受課堂,就可能得到生命的快樂體驗,甚至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歡笑、一起流淚、一起沉思、一起震撼,我們和學生全然進入人課合一的境界,這樣的境界就是職業幸福感,就是樂業的最高境界。

  讀了《教師成長與師德修養》這本書后,我再一次深深地體會到教師只有多讀書,勤實踐,才能真正適應我們的教育,才能教育好祖國的.下一代,優良、適宜的教師職業道德將教育生活引向和諧、美好,成為教育生活乃至整個社會道德生活重要的風向標。

  讀師德師風書籍心得體會6

  《教師成長與師德修養》以教師職業性與生命性的統一作為師德修養的出發點、以增進教師對職業的理解為基本路徑、以促進教師職業人生的完善為基本目標、以敬業、悟業、樂業為基本線索,抓住當前教師職業道德中的主要問題,最終落實在教師職業人生的幸福與卓越的追求。書中對教師職業的生存狀態也有著真實而切近的關注,體現了對教師人生、教師職業生活以及當代教育問題的關照。

  教師是知識的化身,是智慧的靈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學子們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換而言之,教師是學生美好心靈的塑造者。因此,我時刻以"德高為師,身正為范"這八個字提醒自己。無私奉獻、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為每顆純潔心靈的塑造而竭盡全力。

  一、增強責任感熱愛教育事業。

  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們教師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自己不單單是為教書而教書的“教書匠”,而應是一個教育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以情育人,熱愛學生;以言導行,誨人不倦;以才育人,親切關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尊師愛生,是一種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對待學生,管而不死,嚴而不厲,愛在其中。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和心的呼應。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

  可以說,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根本。對學生冷漠,缺乏熱情,決不是一個有良好師德的好教師。教師愛學生體現在“嚴”和“慈”上。充分鼓勵學生的自尊和自信,關心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進步,使學生全面發展。教師要與學生平等相處,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愛護學生、保護學生。教師對學生的愛,即是敬業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師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現,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師教書這個職業的具體表現。

  二、凈化每個學生的心靈。

  “無德無以為師。”真正優秀的教師。一定是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的人。他對祖國的愛,對學生的愛,對事業和未來的愛,都表現在他對自己的高標準要求的落實上。率先垂范就是對學生真正的負責,就是潛夠默化、影響深遠的教育。作為小學教師的我們,肩負著培養教育下一代,為祖國的未來夯實基礎的重任。這就要求我們本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這種人格魅力表現為教師必須要有敬業精神,必須具備健康的價值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用奉獻的人格,塑造每個學生的心靈。

  沒有無私奉獻、愛崗敬業的精神,就不可能成為一名好教師,也決不可能為人民的教育事業創造業績作出貢獻。教師是園丁,學生是花朵,只有靠園丁辛勤無私的澆灌,花朵才能茁壯成長,芬芳世界。有人將教師比作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默默地犧牲了自己,卻給人類帶來了光明,因此教師應該是無私的。

  身為教師,我們不能把教書育人降低到只傳授知識的層面上。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通過學習不斷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實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從教素質。以無私奉獻的精神去感染學生,以淵博的知識去培育學生,以科學的方法去引導學生,以真誠的愛心去溫暖學生,以高尚的師德去影響學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學生的美好心靈,影響一代又一代的學生,真正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讀師德師風書籍心得體會7

  讀了《新師德》我覺得我們做教師應該加強敬業精神。

  敬業精神和品質,對于教師是至關重要的。對于一個教師而言,要敬重教育事業,就要潛心研究業務,不浮躁,耐受得住寂寞。凡有成就的教師,都是從教育職業勞動中領略無窮趣味的敬業者。教師敬業的核心是尊重職業、精通職業、獻身職業。

  尊重職業。尊重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是教師敬業精神的首要標準,是一個教師必備的、最基本的心態。熱愛和尊重是職業成功的前提,只有對自己的職業有積極的態度,對自己從事的職業充滿敬重的情感,才能維護它和成就它,才能引起喜悅和快樂等肯定性的體驗,在職業活動中做出積極的貢獻。一個教師確立和培養崇高的職業理想和事業心,真正的尊重職業,必須具有不能放棄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把自己從事的教師職業看成無比神圣的。這種敬重職業的事業心,包含著決心成就事業的高尚情感、忘我品格、實干作風和奉獻精神。

  精通職業。每個教師都追求美好的人生和事業,都希望自己的職業活動有價值、有意義,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實現人生價值。而要對社會、對人民做出較大的貢獻,就必須發憤成為業務上的行家里手,駕馭、精通自己從事的專業。要在工作崗位上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以自己力所能及、游刃有余的崗位工作能力和水平,成就自己擔負的職業,立足本職工作崗位實現人生價值,對社會對人民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要成為自己業務領域的專家,就要對自己專業領域勞動的知識、技能刻苦鉆研、精益求精,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成為優秀的教育工作者。

  獻身職業。對于一個教師來說,以忘我精神獻身于崇高的職業,這是一個教師的最大幸福。教師的職業意識和責任在職業勞動中的反映,就是個人把獻身職業和做出成就看成是自己的職責、使命和責任,把它看成非這樣做不可的需要和義務。教師在職業生活中,經常感受到這種責任的存在,并在履行這種責任、使命的同時,不斷形成和發展內在的責任感、使命感并以其獻身于職業。全身心的投入職業勞動和創造,才可能是幸福、愉快和有成就的。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聽到一些教師的埋怨:“如果有機會選擇,就是去掃大街,也不做教師,”“在所有職業中,教師工作最苦、最累。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漫長的歷史時期,崇高的職業,清貧的生活,是教師這一職業的特點。我覺得有了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既然我們選擇了這個職業就應該付出。有的`時候工作的時候真的很累,但是我們同時也收獲了,得到了相應的回報。

  做教師的就應該付出,誰讓我們選擇這個職業了呢,現在我們國家的就業形勢那么嚴峻,每年有那么多的高校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如果我們今天不珍惜這份工作,明天就會失去它。現在我們有了這份職業,應該感到欣慰。所以,既然我們當初選擇了這份職業,我們就應該把它做好,為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生。

  讀師德師風書籍心得體會8

  愛生奉獻光耀師魂。“愛生、奉獻”是教師職業道德的精髓,是師德之魂,是師德的永恒的主題。無論是古今還是中外都無一例外的要求為人師者必須具有對學生、對教育事業的一種甘愿付出的情懷,這種情懷已成為幾千年來為人師者永恒的道德信條。

  它告訴我們:“愛生、奉獻”意味著教師職業不期待“收支平衡”、不期待“立竿見影”、不期待“掌聲、鮮花”,它意味著對學生的理解、尊重和愛心。理解是一種認知因素,尊重是一種態度,它能使孩子快樂健康的成長,而愛心則是一種情感,即是天然的情感,又是理性的升華,這種愛純潔而真摯的,普遍而持久,這種愛是在理解和尊重之上建立起來的,是情理相容的,可以產生巨大的教育力量,因為它能滿足學生需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又能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去探究,這種師愛是教師魂中之魂。這樣的師愛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教育對他們進行智慧啟發和心靈陶冶所帶來的內心充實、和諧、光明和快樂,從而實現個體身心素質的全面的、生動的、活潑的發展,這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是師德的真正的內涵。

  教育需要師愛,沒有師愛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因此,在教育過程中無私奉獻這種師愛,是教育成功的關鍵。教師的職業是崇高的,是奉獻的職業,這就需要教師用一種嚴肅認真的態度去看待自己的職業,用一種忠誠和熱情去從事自己的事業,也就是說教師需要遵守一定的職業道德,嚴格要求自己,從而“奉獻”自己。

  讀師德師風書籍心得體會9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著為祖國的建設與發展培養人才的歷史使命。怎樣才能不辜負“人類靈魂工程師”這一光榮的稱號,怎樣才能完成黨賦予的培養人才的責任,這是每個教師必須認真對待并要用實踐作出回答的問題。

  我認為,好教師首先必須有敬業精神,要畢生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要做到這一點,就應充分認識教師工作的意義,從而深深地熱愛教育事業。現代的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地區與地區的競爭主要體現為綜合區力的競爭,綜合區力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師兢兢業業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認識這一點,才能激發對教師工作的熱愛,也才能把這種愛傾注到對學生的教育中去。教師的具體工作在于“傳道、授業、解惑”,也就是說教師要通過自身的教學實踐,給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懂得、各種事理。

  這就要求教師應具有“學而不厭,悔人不倦”來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并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教師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品質,并用它們對學生進行淺夠默化的影響和熏陶。這樣,才能培養出祖國需要的,全面發展的,能適應競爭形勢的有用之才。

  其次,必須熱愛自己的教育對象——學生。教師應該是一位雕塑大師,能將一塊坯材,用自己的思想與感情,將它雕塑成一件藝術精品。從本質上看,學生并不存在好與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們潛能被種種主客觀因素所束縛,而未得到充分的釋放而已。來自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和來自客觀的影響。主客觀的因素,都會嚴重束縛學生內在潛能的發揮,都會成為學生健康成長與發展的障礙。正因如此,我們教師對這些所謂的“差生”,更應加備。

  讀師德師風書籍心得體會10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踏上三尺講臺,也就意味著踏上了艱巨而漫長的“育人之旅”,教師就像那默默奉獻的綠葉,時時刻刻襯托著鮮花的嬌艷。在舉國上下、大力提高民族科學文化素質的今天,對于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來說,提高師德師風,做一個好的教育工作者顯得十分重要,而好的教師一定要愛崗敬業,在強烈的職業感、責任感和事業心上狠下功夫、富有成果。

  一、要具有高尚人格、塑造美好心靈的本領

  教師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標。教師的一言一行,都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教育著學生。當我們的老師用自己的行動給學生作出表率時,也同時給學生指明了行動的方向。如果教師說得天花亂墜,而成為行動的矮子,那所說的也無異于對牛彈琴。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為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師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感。

  一名稱職的教師要以對歷史、對社會、對家長、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努力做好教書育人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工作。教育的神圣還在于在我們塑造學生靈魂的同時,也在塑造自我的靈魂,并不斷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這恐怕是其他任何職業所無法比擬的。的確,在一個個鮮活的孩子面前,只有不斷地提高、完善自己,才能夠讓自己在“教師”這個稱號面前毫無愧色。“榜樣”意識,榜樣的行動,會讓我們坦然面對每一個學生,更會提升教師的自我形象。

  二、要具有春風化雨、言傳身教的技藝

  我國近代教育家夏沔尊說:“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愛,能成為一種強大的力量,它不僅能夠提高教育質量,也會促進學生的成人和成才,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人格形成、職業選擇和人生道路的拓展。

  因此,這是對教師情感素質的要求教育。

  讀師德師風書籍心得體會11

  《教育中的建構主義》是一系列有關建構主義研討的論文集。建構主義研究領域11位國際著名學者在1990年1月17日至4月13日期間參加了一系列研討會,研討會上出現了六種似乎是核心的建構主義新范式,它們是:社會建構主義、激進建構主義、社會建構論、信息加工建主義、控制論系統觀、對待中介行為的社會文化觀點。為了讓各種不同觀點得到充分的討論并就異同的學者共同體中達成共識,斯特費教授通過爭取額外資金于1992年2月19-23日,又召開了題為《教育中的新認識論》研討會。這本書就是當時的一些觀點的匯總。書本一方面向我們勾畫出了建構主義不同范式的形成淵源、特點、特長以及他們對不同學科領域的影響和貢獻,另一方面也為們描繪了建構主義各個范式間的網絡關系。

  20世紀上半世紀,行為主義在教育領域當中占主導地位。在行為主義眼中,知識只是反映外部世界的客觀表現。他忽略了人的能動性,以及巨大的主動性。這個時代的心理學家們根據“刺激—反應”論,認為“學習是反映的強化”。根據這一理論,教師的任務只需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就行了,學生只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因此,最好的教學方法就是以知識傳授為目的的講座和課文閱讀。

  20世紀上半葉,行為主義占據著教育理論的舞臺。在行為主義者眼中,知識是外部客觀世界的被動反映。這種知識觀最大的問題在于它忽略了世界的無限復雜性以及作為認識主體的人所具有的巨大能動性。心理學家依據實驗室中對動物學習行為的研究提出了“學習是反映的強化”這一在當時占主導地位的學習觀。根據這一學習觀,教師應該具有豐富的知識,而學生則是一個空的容器,知識就像物品一樣是可以由教師傳遞給學生的。因此,最好的教學方法就是以知識傳授為目的的講座和課文的閱讀。

  而建構主義則認為學習者是在個體的學習中,根據已有的經驗,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建構主義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亞杰(J.Piaget)。皮亞杰認為,兒童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展。即個體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關于外部世界的認識,從而使自身認知結構得以發展。科爾伯格在認知結構的性質與認知結構的發展條件等方面進行研究;斯騰伯格和卡茨等人在其基礎上強調了個體的主動性在建構認知結構過程中的關鍵作用,并對認知過程中如何發揮個體的主動性作了認真的探索;從1990年開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領域的Von Glasersfeld、Steffe、Driver、Cobb、Spiro等學者主要關注了六種不同傾向的建構主義:激進建構主義(radical constructivism)、社會性建構主義(social constructivism)、社會文化認知的觀點(socialcultural cognition)、信息加工的建構主義(information-processing constructivism)、社會建構論(social constmetionism象)和控制論系統(cybemetic esystem)。

  建構學習理論應用到教學當中,給我們國內的教學有幾點啟示,啟示如下:

  啟示一:我們應該應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建構課堂教學當中,不僅要注重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知識的形成的社會情境建構過程,創建新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

  啟示二:在課堂的教學當中,教師或者學習的引導者注意搭建腳手架,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的情境當中學習,學生通過主觀的知識和客觀知識的相互循環滲透,內化,提升為新的知識和理解。

  讀師德師風書籍心得體會12

  每做一件事的背后,總會有一定的收獲。只不過這個收獲有大小之分,好壞之別。

  讀了波普諾先生的《社會學》,得到的除了思維模式的轉變和視野的開闊,更重要的是改變了很多自身的缺點和堅定了自己的人生信念。以下,我想談一下給我最深的幾個觀點。

  (1) 美國人的價值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我不贊同強烈的個人主義,我欣賞美國的“實際”,用“工具性能動主義”來理解。所謂“能動主義”,是指美國人傾向于對周圍環境進行控制,而不是佛教徒那樣被動的生活方式。所謂“工具性”,即美國社會并不追求一種高層次的或者說是“最終的”目標或價值觀,相反,它追求一種非常普遍的“改善”或“進步”。一個理想的社會應當是每個成員都能為了共同的利益而努力工作的社會。

  這樣給了自己的一個深刻的反思,自己的目標是不是定得太遠太高,不現實?確實是的,有時候自己認為所謂的高瞻遠矚的目標其實只不過是好高騖遠,不踏實的目標。在很多時候,在追趕比自己優秀的同學時,心里很容易產生一種浮躁的心理,不夠平穩。在進步、改善這方面,我確實需要向美國人學習學習,力求每一天都有一點點進步,每一天都能改善一點點自己的不足之處。不積硅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2) 角色期待與角色表現。

  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都被賦予了社會對它的角色期待。每個角色期待背后都有相應的角色表現。在今年端午節,我和一個好朋友,還有他的表叔一起吃飯。他表叔作為一個出來社會工作多年的前輩,指導我們大學生的規劃以及為人處事的道理。他表叔跟我同學說的一句話令我頗為震驚,“你作為你家的長子,你要想下你身上肩負的是什么責任”。這句話至今縈繞耳邊,時常警醒著我。有些東西隨著成長,其佯裝的外表該脫下就脫下。我承認,以前有太多太多的東西,沒有改變,確實做得不好,我并不是電影中的周星馳,不能胡亂地做出匪而所思的動作,因為別人會因我的角色表現而判斷我是一個瘋子,這里也不是電影世界。這是生活,我應該現實點,做出符合我角色期待的角色表現。在家、在學校都應該思考一下自己所處的位置,該拿出什么樣的角色表現。我相信我會慢慢改變。

  (3) 社會地位和結構的流動。

  我覺得覺得現在社會上存在這樣一種風氣:社會地位與金錢直接掛鉤。人,生下來就不平等。在廣東,很多資源,掌握在我們這一代的前一輩上,因改革開放很好掌握了賺錢的資源。試問,廣東很多龍頭企業董事長哪幾個擁有高學歷,很多都是高中學歷,靠的就是一步步實踐和一股勇氣賺了屬于自己的財富。一個家族企業,很好掌握各種資源:人脈資源(客戶)、貨源、管理經驗和管理人才等。企業家們也有足夠的財力使自己的后輩得到較高的教育水平,只要其后輩不是智力問題,喜歡學習,喜歡實踐,身邊有優秀的人才,接管前輩的生意也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至于“富不過三代”這句話,我懷疑了。早一段時間,進了一個工廠,和工人階級一起工作。稍稍調查了他們的年齡和工資,有幾個和我年紀差不多,有幾個30幾歲。工資根據你以往的工作經歷商議決定,其中有個前輩,35歲,他有3個孩子,每月拿的薪水是1500,包吃住。3個孩子,先撇開教育投資不說,生活費也成問題。在工廠里和工人同吃同住,這種感覺是在寫字樓里體驗不到的。感到生活上的巨大差距,生活來之不易,更應好好珍惜。處在社會底層的人,他們的孩子們得不到好的教育資源,向上結構流動的機會越來越來小,創造財富的機會越來越小。或許,只有教育才能改變他們的現狀,教育是一條向上流動的很好的途徑。但成功的只有一小部分人而已。為此,我更加堅定了知識的作用。要向上流動,先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讀師德師風書籍心得體會13

  師德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概念,它的核心是什么呢?通過學習我認為那就是二位一體的“愛與責任”,《新時期師德素養》讀后感。愛與責任就是師德素養的核心,就是師德之魂。

  首先,教師要有“愛”于胸。“當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主要的品質,就是要熱愛兒童。”“教師不熱愛兒童,就如同歌唱家沒有嗓子,音樂家沒有聽力,繪畫家沒有色彩感,都將一事無成。”愛是教師影響孩子精神世界的關鍵因素。這種愛建立在以真誠熾熱的情感、理智、智慧、豐富思想和高尚情操為基礎上的正確的愛、明智的愛、人道的愛。蘇霍姆林斯基曾斷言,精神空虛,思想枯竭,志趣低沉,愚昧無知等等,絕對不會孕育出真正的愛。從長期的觀察和實踐中,他總結出了一條寶貴的經驗,只有真正熱愛學生的老師,才會并必然會受到學生真心實意的愛戴。

  其次,教師要有“責任”在肩。“愛”就意味著責任。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職業是一種責任最重大、最光榮的職業。“教育者多么偉大,多么重要,多么神圣,因為人的一生幸福都操在他的手中”,他“在為社會創造最大的財富——人”。如果一個教師沒有強烈的責任心,那怎能勝任教師職業,怎能實現一個教師的真正價值,怎能完成家庭的、國家的重托?“廣大教師要有強烈的職業光榮感、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以培育優秀人才、發展先進文化和推進社會進步為己任,站在時代的前列,努力成為為人民服務的踐履篤行的典范。要志存高遠,愛崗敬業,忠于職守,樂于奉獻,自覺地履行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以高尚的情操引導學生全面發展。”

  在今天的這個時代,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在平凡的崗位上如何去體現師德的內涵,怎樣才能做名稱職的教師呢?!我認為應該體現在這三個方面:

  1、加強自身的師德修養。

  2、育人——關愛你的每位學生。

  3、教書——勇做研究型的教師。

  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表率。“學為人師,行為世范”,這應當成為所有教師的座右銘。我們要進一步更新理念,創新教育。用我們的摯愛關心下一代,用我們的真誠感動下一代,用我們的言行激勵下一代,用我們的師德感染下一代。

  應做到熱愛教育、熱愛自己的學校;熱愛學生,建立良好師生關系;面向全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身正為范,塑造人格魅力。應把“愛崗敬業鑄師魂”作為加強師德修養的一個重要主題,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才能適應時代需要,完成教書育人的重任。要以人民教師應有的道德規范錘煉自己、要求自己,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讀師德師風書籍心得體會14

  《教師成長與師德修養》一書讀完已久,可是其中卻有一種東西一直深深的吸引著自己,并不斷地讓自己不停的思考,那就是——創新。創新能力已經成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在世界中生存的基本能力,而師德修養的新時代也要求著教育創新。因為民族對創新能力的呼喚來自于對創新人才的需要,創新人才要靠創新的教育來培養,創新的教育要靠具有創新品格的教師來實踐。

  還記得書中講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

  在英國亞皮丹博物館中,有兩幅藏畫十分引人注目:一幅是人體骨骼圖,另一幅是人體血液循環圖。這是一位名叫約翰·詹姆士·麥克勞德的小學生的作品。麥克勞德在上小學的時候,有一天,他突發奇想,要親眼看看狗的內臟是怎樣的。于是,他偷偷套住一只狗,宰殺后,把內臟一一割離,觀察。校長得知后極為惱火,因為這只狗正是校長家的,而且是校長最喜歡的狗。校長的處罰決定很快出來了,罰麥克勞德畫一幅人體骨骼圖和一幅血液循環圖。這實在是出人意料!麥克勞德接受了處罰,認認真真地畫了兩幅圖交給了校長。“殺狗事件”就這樣畫上了句話。而小麥克勞德卻從此與生物學結下了不解之緣,成為了一位著名的解剖學家,并因為成功研制胰島素而獲諾貝爾醫學獎。在許多年之后,校長將他保存的這兩幅畫捐獻給了博物館。

  在故事中,校長或許在時間發生之初是極其憤怒的,畢竟死去的是自己心愛的小狗,可小麥克勞德完成懲罰后的震撼也可想而知。校長呵護了一個小孩追求好奇的“生命”。

  作為教師,善于發現并且努力呵護生命世界之中的創造,這是我們的責任和使命。盡管創新并不是要教師做出轟動世界的成果,但這并不意味著任何人都能創新、都會創新。

  作者提出了一個觀點:一個知識面狹窄、思想保守、觀念陳舊、安于現狀的教師是不可能有什么創新的;反之,一個知識視野開闊、思維敏捷、勤于思考、進取心強的教師則更有可能創新,也更容易創新。

  就自身而言,或許在創新之路上,善于學習是自己最需要補充的。讀書,是一種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和自我超越的手段;讀書,是拒絕世俗、獲取智慧、尋找教育本質的“綠色通道”;讀書,是痛并快樂、鳳凰涅槃的情懷。智慧,是一種生命的載體,不是一種簡單的疊加,是一種成長的搖籃,不是“溫柔鄉”的滋生。

  教師常常被稱為是“靈魂的工程師”,其實并不是我們有多么卓越的“建筑才華”,可以將一個個孩子建造成為“高樓大廈”,而是我們的職業鑄就我們能更多地關注孩子的“閃光點”,以其特色修建出“特色的樓房”,各有千秋。

  在教育這一片茂密的森林中,我愿意不斷吸收森林的養分,從而煥發蓬勃的精力,以創新為視野,開拓出屬于自己的天地。

  讀師德師風書籍心得體會15

  暑假期間,仔細閱讀了李長娟的《有效教學與師德修養》,收獲頗多。有效教學的理念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育科學化運動,在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影響的教學效能核定運動后,引起世界各國的教育者的關注。對有效教學與師德修養的探討是近幾年的事情,案例研究正是有效教學和師德修養之間的一座橋梁。《有效教學與師德修養》是作者多年積累的教育教學和理論研究的成果,這樣一本具有真實情境的教育教學案例并融入作者更多個人情感和反思的書是值得我們認真閱讀和思考的。

  《有效教學與師德修養》這本書將師德修養問題與有效教學問題緊密聯系在了一起,通過大量生動的、有情境的教育教學案例,結合作者自己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感悟與反思,多層面、多角度地闡述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決策,引領著讀者們進行深入的閱讀和思考,具有強烈的時代性和鮮明的中國特色。《有效教學與師德修養》在內容上除緒論外共分為五個話題:話題一,備課行為與師德修養;話題二,課堂教學行為與師德修養;話題三,課堂調控行為與師德修養;話題四,對學生評價行為與師德修養;話題五,教師合作與師德修養。其中著者對每個話題先進行問題揭示,引領讀者閱讀和思考,然后分步對每個案例進行評價,最后對每個話題進行討論與評析,把有效教學與師德修養的討論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而話題四“對學生評價與師德修養”對我啟發很大。首先以崔永元的一段話引入,然后從四個方面詳細論述了對學生評價行為與師德修養的關系。書中那些生動的、有情境的教育教學案例,引發了我對師德修養與有效教學問題的思考:對于學生的課堂學習行為,對于學生的課業,對于學生的其他行為我們做教師的該如何評價?不同的評價是否會對學生的有效學習產生不同的影響?教師該如何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給孩子一個公正的評價,使教師的教學真正成為有效的教學,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

  書中談到,評價是調動學生主體性的有效機制,學生的學習只有通過自己的積極努力才能習得。積極的課堂評價能夠使學生獲得鼓舞、鞭策,調動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創造性思維,使課堂教學知情相融。因此,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應該用贊賞的眼光,多角度多方面地看待學生所做出的努力,并加以肯定。如果對學生的活動不加鼓勵,將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學生的求知欲。教師適時的激勵性的評價會給學生以信心,讓他們品嘗成功的喜悅,促使他們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激勵源于欣賞,欣賞源于尊重,老師只有像尊重自己最尊重的人那樣尊重自己的學生,教學民主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學生的創造潛能才能充分地發揮出來,孩子的學習才是真正有效的。我認為教師對學生的積極評價既需要教師有教育機智,但更需要教師從“熱愛學生”師德要求的基本出發。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在《人民是教育的對象》中提出:“不論教育者怎樣地研究了教育理論,如果他沒有教育機智,他就不能成為一個優良的教育實踐者。”可見,教育機智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只有教育機智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一顆熱愛學生的心!處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生就像一杯沒倒滿的水。通常老師們只看到“一半是空的”,卻總看不到“一半是滿的”——前者否定,后者肯定,哪一種會對學生產生激勵作用呢?當然是后者。

  上海著名特級教師賈志敏老師就用自己的教學實踐為我們老師作出了榜樣。賈志敏老師有這樣一個教學小細節。他在上《程門立雪》一課時,老師讓學生給生字組詞。一位學生站起來給“尊”字組詞:“尊,遵守。”同學們頓時哄堂大笑。“他沒有錯,他還沒把話說完呢!”老師神情自若,微笑地望著那位學生:“遵守的‘遵’,去掉……”那位學生立即領悟過來:“遵守的‘遵’去掉走字底,就是尊敬的‘尊’。”“你們剛才笑得太早啦!”課堂上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聽課的教師不禁為執教老師高超的教學藝術叫好!有位教育專家認為:“所有難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強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計地去保護孩子最寶貴的東西——自尊心。”我們不難看出回答問題的孩子的確把問題答錯了。賈老師卻不慌不忙,神態自若,說:“他并沒有錯,他還沒把話說完呢!”給學生留足了面子,給了孩子寶貴的自尊。接著給了孩子一個臺階“遵守的‘遵’,去掉……”,孩子馬上領悟…… 這樣,問題解決了,既節省了時間,提高了課堂效率,又保護了孩子的自尊。

  通過賈志敏老師的課例,讓我們深深地領略了其學識和修養。同時,也讓我們明白了:作為一名教師該如何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如何利用教學機智“化干戈為玉帛”,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有效的教學。

  雅斯貝爾斯在《什么是教育》一書中指出:“教育就是一片云推動另一片云,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教育就是人的靈魂的教育。”“教育如果未能觸及人的靈魂,未能引起人的靈魂深處的變革,那么,教育就不能稱其為教育。只有美好的、充盈的靈魂才能喚醒另一個靈魂。”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的過程中,發自靈魂深處的對學生的贊揚、賞識、暗示是何等重要!這種贊揚、賞識、暗示是由內而外的,它是以愛為前提的。發自靈魂深處的評價才能激起孩子對學習的渴望,教師的教學才真正有效!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學習和情感有巨大的影響,評價彰顯師德,評價是門藝術。評價要發自內心,以情動人。

  陶行知先生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我們呼喚“尊重、信任、理解、激勵、提醒和寬容,”最為可貴的是“愛”。請記住,你的成功將是學生進步的保證,學生的進步也就是你成功的證據。請相信,你的賞識既能造福學生的一生,也能造就自己的成功!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平等地關愛每一個學生,堅信每個學生都能成才,以賞識尋優等方式激勵學生積極向上、永續發展,從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教師的價值,全在于學生的成功。所以,學生的成功也就是教師的成功。在教學中,要先學生之憂而憂,為學生之樂而樂。

  總之,我認為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學習和情感有巨大的影響,評價要發自內心,以情動人。一句溫暖的話能排除學生心頭的冰雪,排除學習障礙,溫暖學生的心房;而尖酸刻薄的語言會像刀子一樣,傷學生的心,使學生喪失學習的信心,對學習產生厭倦情緒,更有甚者一蹶不振,就此離開學校,告別學生生涯!

  因此,我們應在評價孩子中提升師德修養!學生需要知識的滋潤,同樣也需要心靈的關愛。面對學生,我們一定要少一些諷刺和挖苦,多一些耐心和友善。在學生遇到凄風苦雨、寂寞憂傷、痛苦絕望的時候,送上一句撫慰的話。一句話是一個人品德、學識、素質、修養的綜合體現,讓我們做一個有愛心和教養的人,做一個充滿對生活的熱愛和關懷的人!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讀師德師風書籍心得體會16

  在學校的帶領下,我學習了《有效教學與師德修養》這本書,書里面的內容共分為五個話題。

  一:備課行為與師德修養;

  二:課堂教學行為與師德修養;

  三:課堂調控行為與師德修養;

  四;對學生評價行為與師德修養;

  五:教師合作與師德修養。

  書中通過大量生動的、有情境的教育教學案例,對每個話題先進行問題揭示,引領我們閱讀和思考,然后分步對每個案例進行評價,最后對每個話題進行討論與評析,把有效教學與師德修養的討論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讓我懂得了教師是教學環境的設計者,在師生地位上,以學生為中心;在學習方式上,以合作交流為主;在學習狀態方面,以自主探究為主;在教學背景上,以現實生活背景為主。

  在工作實踐中,我們會遇到許多新問題、新情況,需要不斷地“再學習”。我們要盡可能地博覽群書,具備多方面的知識,才能起到“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教師的知識越豐富,越深厚,越能受到學生的敬重。

  尊重學生主體,從學生實際出發,把學習內容引向學生的實際生活。不要拘泥于教材,要跳出教材,走進現實,為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提供寬闊的平臺。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因此,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惟一指標。

  師德是一名教師所必須具備的足以影響學生、指導學生和幫助學生成長的品德修養。高尚的師德像滴滴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對學生學業的長進和優秀品德的形成將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總之,我認為課堂應是學生愉悅生長的地方,應是充滿陽光的地方,學生在這里應該學會堂堂正正地做人,我們應把社會責任、公民素質、教育目標轉化為和風細雨滋潤學生成長,創設民主、和諧、自由、開放的教學氛圍,用知識激活知識,用生命激揚生命,用心靈激動心靈,用人格激勵人格,使所有學生的潛能得到開發,個性得到張揚,身體、知識、情感、道德精神、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健康和諧、全面發展。

  讀師德師風書籍心得體會17

  學習《新時期師德修養》,無疑是一股清風蕩滌我心中一些陰暗斑點,使我更加看清了前路,明確了方向,堅定了自己的信念。

  這本書主要從四個方面闡述了師德的內涵:一是教師對待教育事業的道德;二是教師對待受教育者的道德;三是教師對待同事和教師群體的道德;四是對待學生家長及其他社會人員的道德。我想這是根據教師工作的內容和接觸的對象來劃定的四個范圍內的道德吧。我想做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對待教育事業:

  忠誠并獻身與教育事業。要求教師在社會主義道德觀和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的指導下,在處理個人與教育事業發展的關系時候,應采取利他主義的價值取向,就是所謂的“甘為人梯”、“燃燒的蠟燭”精神。

  二、對待受教育者:

  熱愛學生,誨人不倦。強調熱愛學生是教師對學生情感的最高境界。要求教師全面關心學生的成長,嚴格要求而又尊重信任學生。

  三、對待同事及教師群體:

  堅持教師集體和其他教師的利益和需要高于個人的利益和需要。在教育現實中要表現為理解、團結和謙讓。

  四、對待學生家長及其他社會人員:

  真誠相待、主動參與。要求教師在與學生家長交往的時候,表現出一種對家長的坦誠的溝通愿望,以及以積極主動的態度發起或者參教育有關的社會性活動。

  經過學習,我思考自己,反思自己,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如今踏上三尺講臺,也就意味著踏上了艱巨而漫長的育人之旅。怎樣才能做一名好教師呢?

  我想首先需要奉獻。“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這是雨果先生曾經說過的話。其實教師這個行業就象那默默奉獻的綠葉,學生就像那含苞欲放的花朵,綠葉時時刻刻襯托著鮮花的美麗。“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品行和素養是教師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也只有對“怎樣做一名教師”這一問題有深刻的認識,才能提出對自己更高的要求。

  其次,我應該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捧著一棵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教師良好的師德形象是教師偉大人格力量的體現。記得我上中學的時候,我曾想“平平淡淡的一生,倒不如轟轟烈烈的死。”正因如此,我羨慕那詩意的生存,羨慕那豐富多彩的人生,不甘于過平淡、庸常的生活。如今教師走上三尺講臺,教書育人;走下三尺講臺為人師表。教師不僅僅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更是莘莘學子們的道德基因的傳遞者。因此,師德的形象,不是簡單地說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形象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讓我們以良好的師德形象,展現在世人面前,共同攜手撐起那片教育的蔚藍天空吧!

  讀師德師風書籍心得體會18

  “辛勤的園丁、渡人的小船、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們對教師職業的贊譽。“以天心點燃燭光,引導人類走向光明”更道出了為人師表的神圣和職責。然而,教師并非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孤島上,教師置身于現實生活中,置身于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如何不受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那只有具備嚴格的自律,高尚的師德水準,才能在現實的教育生涯 中守身如玉,專心致志地做好本職工作。

  關于師德問題,不少教育家及國家領導人曾有過精辟的論述:春秋末期,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責于人”、“以身立教、為人師表”等師德規范;唐代韓愈,還專門著 有《師說》一文,指出教師的三大任務是:“傳道、授業、解惑”,并強調:“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以此作為從教擇師的標準;《關于教育問題的談話》明確指出:“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為人師表。”綜上所述,我們清楚地意識到:正確認識自身的職業價值,倡導愛崗敬業,強化責任意識,是社會對教師職業道德的必然要求。

  學高信為師、身正堪為范。藤野先生那嚴謹的 治學 精 神,公正無私的高尚師德深深地影響著魯迅先生,時刻激勵著他去英勇斗爭;陶行知先生一生為師,注意表率,良好的師德風范給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被人們譽為“萬世師表”,成為世人學習的典范。師德榜樣是無窮的力量,引導教師學習優秀教育工作者的先進事跡,請有經驗的老師作師德講座或進行現身說法,對促進教師師德規范,提高是德水準是十分必要的。我曾到縣中去聽過一次教育局組織的師德演講活動,教師們演講的情景還歷歷在目,在教師隊伍中引起了激烈的反響。每個初涉教壇,豪情滿懷,立志奉獻;有的身殘志堅,傾其所能,甘為人梯……一個個典型事例生動感人,從平凡中見偉大,在奉獻中見真情,激起了廣大教師情感上的共鳴。使大家認識到自已所從事的是人類最崇高最偉大的事業,從而樹立起“角色”理想,建立起以教為榮,以教為樂的專業思想情感。

  熱愛學生是教師最基本的行為準則,是師德范疇的一項重要內容。教育學生是個艱巨的靈魂、性格塑造工程,作為一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培養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應該像斯大林所說:“要小心翼翼地培養人,就要像園丁栽培心愛的花木一樣。”

  在學生眼里,教師是智慧的化身,道德的典范。教師勞動的對象是不成熟的少年兒童,他們正處于動態的發展中,有著很強的向師性,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有可能給學生予扶危定傾。俗話說:“教育無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無小節,節節是楷模。”為人師表,身教重于言傳。教育工作者都能以《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修養》規范自己的言行,在這半畝方田里勤耕力作,用自己豐富的知識,風趣的談吐來征服學生的心。用自己端莊的儀表,得體的舉止感化學生的行為。用自己高尚的師德,真誠的師愛塑造學生的靈魂,真正負起“三錢粉筆,萬鈞重擔”的為師之責,讓自己的生命之火為教育事業而燃燒。

  讀師德師風書籍心得體會19

  《教師成長與師德修養》一書以教師職業性與生命性的統一作為師德修養的出發點,以增進教師對職業的理解為基本路徑,以促進教師職業人生的完善為基本目標,以敬業、悟業、樂業為基本線索,抓住當前教師職業道德中的主要問題,最終落實在教師職業人生的幸福與卓越。師德乃是教師人生的根本標示,師德修養貫穿教師專業發展全過程,是引領教師職業行為的內在靈魂,是教師職業人生幸福的心靈根基。優良、合宜的教師職業道德將教育生活引向和諧、美好,成為教育生活乃至整個社會道德生活重要的風向標。

  師德修養與教師專業成長的自我學習,讓我深刻體會到師德修養是作為教師不可缺少的一門學習功課,如何讓自己樹立現代化的教育觀念,如何更好的得到專業化的發展是很重要的。加強師德修養的基礎——優化自我的心理,以一個好的心態來對待學生,對待工作。

  1、學會悅納自我。

  (1)、解放自我。(把心煉成湖泊)

  (2)、珍愛自我。

  (3)、超越自我。(成功者的生活信條)

  2、學會陽光思考

  (1)、對比參照:心態決定人生。年輕的心態使人永葆青春

  (2)、看到擁有:知足常樂,淡泊名利,寧靜至遠。

  (3)、情緒分擔:學會控制,學會傾訴,把快樂分享,別人就多一份快樂;把痛苦分擔,你就少一半痛苦。(魏書生用公家的時間鍛煉了私人的身體)

  (4)、接納殘缺:人生不滿百,常懷千年憂。不要苛求完美,沒有最美,只有更美。

  (5)、不入世俗:別老是與世俗為流,那樣會讓你變得庸俗。(笑話:“拉鏈開了”)

  3、學會心存感激。

  感謝命運,感謝人民,感謝思想,感謝一切我要感謝的人。——魯迅

  案例:(“學會感激”)

  案例:“耒陽一中感恩良性循環的啟示”

  4、 學會人際交往。

  (1)、學會微笑:雖不能笑傲江湖,但可以笑看人生。

  學會了對自己微笑,就學會了熱愛生活;學會了對別人微笑,就學會了珍惜美好;學會了對一切生命微笑,你的人生便處處充滿陽光!

  (2)、學會傾聽:

  傾聽是你需要跨出的第一步,甚至有時候是僅需的一步。傾聽建立起信任和理解。當你認真傾聽時,你會更容易發現問題,以便引導富有成效的交談;而向你傾訴的人們則能更好的了解自己。當你聆聽別人的觀點時,應當認真仔細并且不要妄下判斷。如果你心里充斥著"他們應該怎么做"及"他們怎么不對"之類的想法,你就錯過了領悟別人觀點的真諦。

  (3)、學會贊美:

  贊美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沒有陽光我們就不能生長。——莎士比亞

  學會贊美吧,首先從贊美自己開始,讓微笑成為你永恒的表情,然后贊美你遇到的每一個人,特別是自己的妻子或者丈夫、父母孩子、親友學生,讓陽光成為自己每一天生活的主題。

  (4)、學會寬容:人生最大的美德是饒恕。

  人在社會上生存,注定要和各種各樣的人交往,人與人之間又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一個人的年齡、思想、性別、個性、喜好等等,決定了這個人的修養、涵養和處世態度。不可能每個人都和你一樣,也不可能每個人都能了解你、理解你。所以生活中不可能沒有誤解、矛盾及沖突,這時候需要我們學會寬容。學會寬容吧,學會寬容,就是善待自己。

  5、學會開心工作

  開心工作每一天,其實這是個古老的話題,但在現實中,總有某些人,因一些客觀因素,每天總是帶著一張烏云蓋月的臉工作著,這不關是對所在的單位無益,對本人也是一大傷害,快樂與否,實際是在于你那顆心的變動。但不管你開不開心,日子總是那么悄然而過,不會因你的不開心而有絲毫的停頓,聰明的你,又怎么不會選擇開心呢?我看建議給每每位老師一張寫著“開心工作每一天”的牌子,戴著上課。快樂工作每一天,那么,明天永遠屬于快樂的我們!

  我們不要過分執著一個觀念、一種行為模式、一種習慣,而要常求突破,要從不同角度,正、反方面整體思考來解決問題。我們應該養成反省思考的習慣,對任何事都要下功夫,才不至于被外界所困惑。不要悲觀,要樂觀以對,充滿希望與理想。要多關心我們的學生,有愛的教育,才有美好的回憶。要堅守崗位,默默耕耘、盡一己之力。要上進好學、多求取新經驗,落實教學工作。教師專業成長師德修養,教師專業自主工作理念的實踐,必須落實在教育工作上,表現在各科教學工作上,表現在日常生活教育當中,才能收到身教言教的效果。

  讀了這本書,我再一次深深地體會到教師只有多讀書,勤實踐,才能真正適應我們的教育,才能教育好祖國的下一代,優良、適宜的教師職業道德將教育生活引向和諧、美好,成為教育生活乃至整個社會道德生活重要的風向標。

  讀師德師風書籍心得體會20

  閱讀了鄭金洲博士的《教師如何做研究》,使我對“教育科研”有了新的認識和定勢,他認為個人有四種類型的研究,即理論研究、應用研究、經驗概括和實踐加反思,最適合教師在學校中的研究,應當是實踐加反思型的。因為,第一,“研究的問題是產生于實際的工作情境中的,并且研究的進程是從實際情境出發,根據實際情境的需要,隨時檢討,不斷修正的。”第二,“研究是教師對自身實踐所進行的有意識的、系統的、持續不斷的探究反思”,“研究過程始終都貫穿著對教師自我反思的要求”。據此,作者給出了教師教育研究成果的五種表達形式:教育日志、教育敘事、教育案例、教育反思和教學課例。

  對比自己以前一提起研究,就覺得無所適從,因為總認為這是專家的事情,自己上好課么就行了。回顧自己的教育教學,當出現問題的時候,教學后記、教學反思寫過就算完事,而沒有從根本去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學生一批批的畢業,但問題、我一切依舊。現在我明白,應該是問題出現了,把它作為起點,給自己確立一個目標,鼓勵自己堅持不懈地圍繞這一目標去實踐,去探索,去研究,那樣才會進步。而成果的表達方式也有很多種,并不需要長篇的學術論文,“教育日志、教育敘事、教育案例、教育反思、教學課例”等其實都是我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在“教育日志”這種研究方式中還包括“備忘錄”“描述性記錄”“解釋性記錄”三種形式,通過這些形式來展現的話,我想我不會再為寫長篇大論而感到頭疼,更重要的是,它會帶給我更多地反思,幫助我更好地解決問題,更好地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

  然而要使自己不斷成長,我清醒的認識到并非寫一些教育日志、教育反思、教學案例就認為自己在真正研究了,我覺得更關鍵的是要讓自己學會反思,提煉出有效的方法,再進行實踐。學會思考,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習慣。學會參與,不斷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自己。學會質疑,在教學實踐中找出自己的困惑。

  研究中要找問題。選擇一個我們在教育學生當中感到非常困惑的問題,如:低年級如何開展合作學習,如何提高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如何指導學生探究性學習,怎樣提高小組討論的有效性等等,這些問題沒有現成的答案,需要教師去探索、去研究。

  教師不能僅僅用知識,更要用自己的思想、智慧、情感、精神去工作,教師就必須不斷學習,不斷研究。對問題的選擇要小、實、活。當然,教育實踐中的問題有大有小,教師要根據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恰當選擇,在選題上總的要求是宜小不宜大,宜實不宜虛,宜活不宜死。就是說應盡量選擇小課題,以小見大,做深做透,而不要大題小做,浮光掠影,要選擇實實在在的具體問題,不選擇抽象空泛的問題,要隨著改革的發展靈活選題,也可以根據實際研究需要對原課題的內涵做適當調整,而不要固步自封,一成不變。

  新課程的實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己只有不斷為之努力,才會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讀師德師風書籍心得體會21

  看了這本書,第一個感受是糾正了我對一些心理學原理的認識。具體地講,以前關于教學方面的心理學理論自己是知道一點的,但是看書之后發現,有些理論不是自己以前認識的那樣,以前的認識是片面的,有些甚至是錯誤的。

  比如關于“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我自己在寫文章的時候好多次用到這個心理學原理。在看雜志上的文章之時,偶爾也能看到作者引用這個心理學原理。然而,殊不知,艾賓浩斯是利用無意義音節作為記憶材料來得出這個遺忘規律的。后來的研究證明,如果學習材料是有意義的概念和原理,一旦學生理解之后,就很難遺忘。這個時候,顯然不能用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來描繪概念和原理的學習與遺忘。這段論述對我的沖擊是很大的。站在“心理學”面前,我感覺自己真得太渺小了。同時,這段論述也讓我聯想到了我們平時教學中要多多增加有意義的學習。對此,書中也有類似的論述,例如根據加涅對學習的分類,可知學習有言語信息、智慧技能、認知策略之分。在言語信息的一個亞類——符號學習中,因為符號學習屬于機械學習,故學習者可以在無意義材料中人為地賦予某些意義,使機械學習易于記憶。這種改進記憶的方法被稱為記憶術。那么我們可否作這樣的推論,對于艾賓浩斯的無意義音節材料,如果記憶者采取記憶術來記憶,那么其遺忘規律就不在是“先快后慢”了。

  再如,當前在討論教學問題時,經常聽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說法。那么,到底什么才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一般的說法是“以學生為中心”就是尊重學生,跟著學生的思維走,等等。這些當然是對的,但顯然是不具體的。當今建構主義學習觀告訴我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指教學時應仔細考慮學生帶到教學情境中的已有知識、技能、態度和信念。同時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并不意味著教師放棄教學責任。在“規則學習的過程和條件”一節中更是明確指出:在課堂教學情境中,完全由學生獨立發現規則的情況較少,更多的是在教師指導下的發現。這樣的觀點讓我聯想到,學生雖然是學習的主人,學習是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的過程,但這個“過程”的發起者是教師,同時教師也是確保這個“過程”得以順利通暢的關鍵因素。

  類似地情況還有很多,比如我們常說地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循序漸進等教學原則,一直以為這種教學論是具有一定科學依據的,然而事實是這些教學論就是哲學取向的教學論。科學取向的教學論在20世紀60年代才開始興起。還有,如看了“學習心理”部分就會發現,機械學習在學習心理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強化刺激這些手段具有正統的心理學意義。

  看了這本書,第二個感受是讓我看清了我們平時一些看似“不太好”的做法,其實具有重要的心理學原理。具體地說,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有一些教學方法被“素質教育”或者“新課程”套著一些“帽子”,殊不知,在這些“帽子”下面,隱藏著重要的心理學原理。

  比如桑代克根據迷箱實驗,提出可以把學習看做是刺激與反應的聯接,并在這個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三大學習定律:準備律、練習律、效果律。這三個定律反應了學習動機、練習、強化和反饋在這類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學習的實質是條件反應形成和鞏固的過程,其中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條件是動機和強化。雖然這些研究成果與當今建構主義心理學具有一定的差距,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學習的本質。據此我不得不聯想到 朱國榮老師在杭州的那堂《長方形面積》:課中,在學生已經發現“長乘寬”就是“每行幾個乘幾行”之后,朱老師安排了一系列的關于“每行幾個,有幾行”的強化練習。當時我覺得這個過程有點死板,或者說給予學生再次去體悟的成分少了一點,感覺“不太好”。但從今天學習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待這個過程,才發現那是符合心理學規律的。

  看了這本書,第三個感受是增加了我對教學與心理學關系的理解。具體地說,以前只知道該這么做,但為什么這么做,有沒有什么理論依據,是不知道了,而在看書之后,我找到了教學與心理學的聯接。

  比如張興華老師在《重提數學教學心理學》一文中提到:南京師大涂榮豹教授在其著作《數學教學認識論》中鮮明地指出,建構主義學習的基本模式就是“同化和順應”。鄭毓信教授也曾經說:“建構主義似乎并不能看成一個全新的主張。”張老師據此提出:實現建構的途徑無非是傳統心理學中“同化和順應”的緣故,意義建構的過程無非是同化和順應。這樣的說法有沒有道理,當時看到這里時心中打了個問號。這一次,算是對此有了一個明確的認識,比如書中這樣說:“學習的同化論或建構主義學習觀的一個重要思想是學生利用原有知識結構同化(或建構)新知識。”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同化和建構是同一件事情。因此,說“建構主義學習的基本模式就是‘同化和順應’”是完全正確的。換句話說,傳統心理學雖然只是研究動物和低級思維,例如機械記憶或反應之類的,但其原理在人的學習過程中是通用的。

  再如,我們來思考“用圓規畫圓”屬于什么學習?一般認為這是一種動作技能。而從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來看,“用圓規畫圓”是智慧技能。既然是智慧技能,那么在教學時就得按照智慧技能的教學策略展開,而不是去思考“動作”的問題。

  看了這本書,第四個感受是增加了我做好教學研究的信心。具體地說,以前總認為教學研究是一件非常深奧的事情,是那些非常聰明的人才能有實力去完成的事情,但是現在,我想我也可以去嘗試。

  比如,國內外心理學家、學者通過長期的調查研究發現,教學效果同教師的智力水平并無顯著的相關,教師的知識水平同學生的學習成績也無顯著相關。

  再如,調查顯示,不經過大量的課堂教學實踐就成為專家教師幾乎是不可能的,要成為專家教師,就必須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

  我們都身在教學一線,正在進行著大量的教學實踐,我們都有成為教學專家的可能性,因為我們具備這樣的條件。

  讀師德師風書籍心得體會22

  鄭杰校長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高深的談論,可我卻非常喜歡讀它,我覺得鄭杰校長就像一個素未謀面卻有默契的朋友。

  看到鄭杰校長在第九條中提到了學會贊美。這不禁使我想到:贊美他人體現了一種智慧——你在欣賞他人的時候也在不斷地提升和完善著自己的人格;贊美他人體現了一種美德——你付出的贊美,非但不會貶損你的體面與尊嚴,相反還會在不經意間收獲友誼與合作;贊美他人體現了一種修養——賞識他人的過程本身就在矯正著你的狹隘、克服著你的自私。因而贊美他人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一種培養和張揚大家風范的過程。

  面對“贊美他人”的豐富內涵,任何人都不會無動于衷。關照自身,如果我們可以把教育本質屬性理解為是一種“溝通”和“合作”的話,那么,贊美他人,理應成為當今教師必備的素質之一。

  工作中,總有那么一些人,他們意氣風發,通達灑脫,奮發向上;總有那么一些人,他們勤于學習,善于思考,踏實工作;總有那么一些人,他們樂于分享,肯于吃苦,勇于創新;總有那么一些人,他們淡泊名利,虛懷若谷,默默奉獻;總有那么一些人,他們摯愛事業,深愛學生,精益求精;……我們本該贊美他們,我們能夠贊美他們,我們也必須贊美他們!否則,還有什么能讓我們感動?還有什么可以光大人性那美麗的面龐?

  教育中,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的頑皮淘氣,教師寬容笑對,節之有法;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貪玩懶散,教師堅持笑對,培養習慣;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心靈受傷,教師真誠笑對,平等交流,撫平創傷,點燃信心,托起希望……總有這樣一些畫面讓我們感動,讓我們發自內心地為之贊美!

  一粒沙子,一個世界,一朵小花,一個天堂。學生年齡雖小,內心卻也是豐富、敏感的。他們更需要教師的贊美,需要教師發自肺腑的真誠贊美,愿學生在教師們的贊美中長大,愿老師們在贊美之中成熟、優秀。

  我們不僅應該知道為什么要培養孩子的幸福感與敬畏感,現在的關鍵是要解決如何培養的問題。

  今天看了鄭杰校長寫的第23條教師要有靜氣。是呀,教育拒絕浮華,不需要熱鬧,那作為教育工作者同樣應摒棄熱鬧與浮華;教育,親近的是實在,堅守的是理想,淘洗的是媚俗,剔出的是虛假。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不可能像大師那樣,但我們確實應該“少些急功近利,少些欺世盜名,少些拔苗助長,少些弄虛作假,”確實應該做一個有心人,甘于寂寞,勤于學習,敢于探索,不斷創新;于平淡平和中尋找自我,肯定自我,在磨礪辛苦中走向解放,快樂就在寂寞之中。

  告別瀘沽湖慵懶的陽光,回家繼續拜讀鄭杰校長的大作,今天看的標題是——學校,人們犯錯誤的地方。這個題目似曾相識,翻看以前的讀書筆記,看到了摘抄的肖川《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中的語句:“學校”一個可能的定義就是學生可以犯錯的地方;在孩子離開父母之后仍可以淘氣、頑皮、打鬧、追逐和嬉戲的地方;是與同伴產生沖突,并可以學習解決沖突的地方;是孩子可以每天都能見到自己喜歡的同伴的地方。“遠遠的,學校是一個美麗的風景;遠遠的,學校是一個希望。”學校是人與人的心靈最微妙地接觸的地方,當我們走進它時,它應該仍舊是美麗和給人以希望與信心的地方。

  下面有當時讀后的感悟,偷一個小懶,于是稍作修改便搬了一下家。學校這個名詞在教師的概念里有著根深蒂固的含義:是孩子學習的地方,是教師教學的地方,是師生共同交往、提高的地方……然而,學校是可以犯錯的地方的定義幾乎從未在我們的頭腦中浮現過。

  某種意義上講,教育就是“心向著孩子”。我們如果心向著孩子的秉性,那么學校就會成了孩子秉性在家庭、父母之外延續的地方,所有在父母、家庭里表現出來、可能發生的情況當然也就在學校發生著。我們要心向著孩子的快樂,那么學校就成了孩子的快樂在家庭、父母之外延續的地方,他們自己流淌、享受著快樂,當然更需要學校這個快樂之地為他們創造快樂!

  在學校里,“心向著孩子”會指引我們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尊重他們的人格與個性,與孩子們和諧相處;“心向著孩子”會指引我們從學生的生活世界尋找教育的真意,它將給我們一雙會發現的眼睛,發現孩子的無助與悲傷、發現孩子的天真與稚嫩、發現孩子的誠信與自強,接下來,我們就會覺得自己贊許的眼神,肯定的微笑,鼓勵的話語,疼愛的撫摸都那么管用,簡直與學生心有靈犀!最后,我們終于“心向著孩子”,學校的美麗與魅力便真正展現了出來。

  看著書一天天變薄,心中還是蠻有成就感的,今天看到了第84條,善待學生,善待家長。喜歡這個題目,不太喜歡下面的文字。可能這也是普通教師與校長的思維區別吧。

  看到善待孩子,使我想到了同學發給我的《關于美國教育改革的演講》中作者摘錄智利詩人加布里拉·米斯特拉爾的詩句。

  我們所需要的很多東西都可以等待,但孩子所需要的東西卻不能等待。他的骨骼正在成形,他的血液正在生成,他的心靈正在發展,我們不能對他們說明天,他們的名字叫今天。

  從現實狀況上講,我們清楚自己應該培養什么樣的孩子,卻不清楚我們能培養成什么樣的孩子;我們清楚自己培養孩子的心思,卻不清楚我們培養的孩子是什么心思;我們清楚地勾畫著孩子的未來,卻不清楚孩子的未來怎樣才不是夢。有一首歌唱得好,要認真抓住每一分鐘,孩子的未來才不是夢,因為,他們的名字叫今天!

  今天,我培養了孩子良好習慣了嗎?這是我們最應回答的問題。印度一句名言說得好: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人生。基礎教育階段如果我們沒有為學生播種習慣,而習慣是靠我們堅持不懈,慎終如始,腳踏實地,一點一滴培養出來的,他來不得半點虛假,那么,我們就沒有真正承擔起為學生一生奠基的責任,這是我們教育的失敗!

  今天,我培養了孩子民主性格了嗎?這是學生作為大寫的人的應有之義。所謂民主性格,用肖川的話說,就是樂于分享,敢于承擔,心存感激,服膺真理,勇于實踐的性格。我們沒有任何理由拒絕這些美好的魅力人格,更沒有任何理由不讓我們的學生成為擁有這些美好的魅力人格的人,而這些,哪一樣不需要我們把握今天,珍惜今天?

  當然,我們還能寫出“孩子的名字叫今天”這句話的更多內涵。詮釋他并不是我要研究的根本宗旨,我最想說得是,趁孩子們的心地還柔軟,骨骼正在成形,血液正在生成,做我們必須要做的工作吧!而善待孩子這是我所能想到的最好的回答!

  善待家長這四個字,讓我想起曾讀過的安尼?斯通《一位母親寫給世界的信》,文中寫道:世界,我希望你能時不時地牽起他的小手,教予他應知之事。教予他,盡可能溫柔些。給予他指導,每有惡人之地,必有豪杰所在;每有權詐小人,必有獻身義士;每見一敵人,必有一友在側。教予他書中自有黃金屋。讓他見空中的飛鳥,日光里的蜜蜂,青山上的簇簇繁花,給他時間靜思其中亙古綿傳之奧秘。教予他,磊落的失敗遠比欺騙的成功更榮耀;教予他,自有我信念,哪怕他人言錯;教予他,可以最高價付出自己的精力與智慧,但絕不能出賣良心和靈魂;教予他,置群虻的喧囂于不顧,在自覺正確時要挺身而出。請溫柔的教予他,世界。但是不要嬌縱他,因為只有烈火才能鍛煉出真鋼。

  這是一位母親寫給世界的信,讀著片斷,我們分明能夠感受到為人父母的期望!她期望世界“盡可能溫柔些”,“請溫柔的教予他”,同時又“不要嬌縱他”,多么理智而慈愛的母親!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讀著這位母親寫給世界的信,我分明覺得就是寫給身為教師的自己!郭沫若曾說:“經師容易人師難”。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培養的是一個個“大寫”的人。如果我們的學生被澆滅了奮發向上的朝氣,泯滅了天真爛漫的童心,毀滅了賴以生存的尊嚴與自信,我們還是合格的教師嗎?我們還能面孩子的父母,面對自己嗎?所以我們每天都“教予他”,除了知識更應會做人;除了自我更要有他人;除了書本更要有生活;除了索取更要有感恩;我們每天都“教予他”,……教予他一切的一切,只為他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記得還在書上看過一位家長的話,“我的要求其實很簡單:在他離開你的時候,他對生活,擁有一份熱愛,對人生,擁有一份自信,對你,對我,對所有的人,擁有一份真情。”我們可以滿足這位家長“簡單的要求”嗎?這個要求簡單嗎? 孩子、家長和我們都在追求著世界的真善美,那就讓我們善待自己、善待學生、善待家長。

  我是教師,就要當最負責的教師。雖然我與他人比,不一定做得最好,但對于“我”自己就要做到“自己的最好”!

【讀師德師風書籍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1.師德師風心得體會

2.師德師風心得體會

3.師風師德心得體會

4.師德師風心得體會

5.立師德、正師風、強師能師德師風心得體會

6.師德師風師德師風演講稿

7.暑假師德師風心得體會

8.小學師德師風心得體會

9.教師師德師風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