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歡迎來到瑞文網!

杜富國事跡觀后感

時間:2021-11-08 14:45:08 杜富國事跡觀后感 我要投稿

杜富國事跡觀后感

  杜富國簡介:

  杜富國,男,漢族,貴州湄潭人,1991年11月出生,2010年12月入伍,2016年11月入黨,陸軍某掃雷排爆大隊戰士,上士軍銜。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執行掃雷任務時,杜富國命令戰友“你退后,讓我來!”排查過程中,突遇爆炸。瞬間,他用身體保護了戰友,而自己卻失去了雙手雙眼。11月18日,杜富國被授予一等功一次;12月20日,被評為陸軍首屆“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標兵;2019年2月18日,獲得“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榮譽

  杜富國事跡觀后感(精選21篇)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體會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后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杜富國事跡觀后感(精選21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杜富國事跡觀后感1

  杜富國,南部戰區陸軍云南掃雷大隊的一名普通戰士,在最危險的時候,毫不猶豫用血肉之軀將戰友護在了身后,年僅27歲的他,看到這個世界的最后一面卻是冰冷無情的火光。寫到這里已情難自禁,看到你傷后堅定的樣子,既心疼,又已深深折服。富國,我們永遠記得你最帥的模樣,記得你排雷后像個小孩開心的微笑。

  時間撥回到2018年10月11日,一個再平凡不過的日子,你重復著每天的排雷工作,卻不曾想突遇爆炸,在這危急時刻,你用身體換來了戰友的平安,自己卻失去了雙手和雙眼,你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中國軍人的勇敢與擔當,溫暖和感動著世界。當你聽到中越邊境掃雷云南段最后一塊深排雷場被徹底搜排完畢并移交給邊境百姓這一消息的時候,躺在病床上的你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這是“邊境掃雷人”的責任擔當,更是中國軍人對人民的莊嚴承諾。在我知曉杜富國同志先進事跡的那天夜里,我思忖了很久,我們黨員干部應該從中領悟到什么,或者說學習到什么。

  力爭上游,做不畏風雨的弄潮兒。前蘇聯作家高爾基的《海燕》:“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云。在烏云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富國同志響應號召,主動申請加入臨時組建的掃雷部隊,到最需要他的地方一去就是三年,日復一日的排雷是他對籠罩恐懼的雷區百姓深深的愛,無怨無悔。作為中國軍人,杜富國沖到了最前線,力爭上游的信念是他對自己的交代,不畏風雨的完成排雷任務是他對邊境人民的交代。事在人為,如果沒有像杜富國同志一樣敢為人先的弄潮兒,亂石嶙峋、溝壑縱橫的雷區怎樣掃,邊境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怎樣得到保障?

  敢于擔當,做迎接挑戰的勇敢者。危急時刻的一句“你退后,讓我來”,短短六字,蘊含了多大的能量,需要鼓足多大的勇氣。年輕的杜富國在危險面前的大無畏精神,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發出的一聲長嘯,“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無不使人動容,深深折服。“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富國同志用生命譜寫了一曲無悔的青春贊歌,悠揚又響徹云霄。作為同樣充滿激情想干一番大事業的年輕人,杜富國不懼挑戰、敢于擔當的力量推動著我們勇往直前,特別是“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的精氣神,鼓舞著青春的我們,行荊棘路,做勇敢者。

  心系百姓,做干事創業的有心人。富國心系飽受“雷”害的邊境百姓,立志為人民掃除最后一片雷場;我們黨員干部心系基層百姓,感受百姓冷暖,了解百姓疾苦,解決百姓困難。這是我們共同的事業,是使命,是責任,是交代。中國共產黨人要時時做到為民著想,與人民同甘共苦,才對得起人民的信任與期待。如今,人們去蘭考看到焦桐懷念焦裕祿,望見大亮山蓊郁的林場想念楊善洲,看到政和欣欣向榮的新區建設,自然想到廖俊波。這些甘為“樵夫”的共產黨人,把群眾利益看得比天大,為民披荊斬棘,樹立了一座座不朽的時代豐碑,留給后人瞻仰、學習。總而言之,干部干得好不好,百姓心中那桿秤明白著呢。

  富國,記住你最帥的模樣,那是屬于你無悔的青春;胸前的軍功章熠熠生輝,那是對你偉大事業的嘉獎和表彰;被守護的那一方土地的百姓的笑與淚,更是對你人生的無上認可和褒揚。人生價值的實現有很多種,你用最壯烈的一種讓我們牢牢記住了你永遠帥氣的臉龐。對于我們廣大同樣奮斗在基層一線的黨員干部,雖然職位有所差異,但和“杜富國們”一樣,都是為祖國和人民的事業而努力,“富國”精神必將激勵著我們砥礪前行!

  杜富國事跡觀后感2

  “雷神”杜富國榮立一等功,現為南部戰區陸軍某掃雷大隊戰士,在云南麻栗坡掃雷過程中突遇爆炸當場昏迷,深受重傷,年僅30歲并且今年剛結婚,便失去了雙手和雙眼。

  年輕英雄的重傷無疑是悲痛的,帥氣陽光的微笑讓我們不忍相信上帝的無情,英勇無畏的軍人氣質讓我們肅然起敬。今天這位英雄的名字刷爆了我們的朋友圈,銘記在我們的心頭,是英雄身上充滿著榜樣的特質,蘊含著榜樣的力量,指引著我們學習的方向。

  30歲的他,已經有11年的軍齡。19歲應征入伍,保家衛國,向往成為英雄,但是不懼成為烈士。杜富國用實際行動向我們展示了軍人的初心和立志當高遠的先進做法,他也身體力行努力實踐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優秀作風。共產黨人的初心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科技工作者的初心是為創新事業找突破,為中國經濟添動力;青年學子的初心是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為成就自己而努力。每個人均有自己的初心,應該堅守自己的初心并身體力行。

  “你退后,讓我來!”這是杜富國受傷前說的一句話。當接到“查明有無詭計設置”的指令后,他以命令的口氣對同組戰友艾巖說。這是軍人的擔當精神與責任意識,更是不怕犧牲敢于主動承擔危險的大無畏。新的時代賦予了軍人新的使命和新的責任,當然新的時代,也需我們新時代的青年不忘初心,肩負起新的使命擔當。鐵肩才能擔道義,新時代的青年也要有擔當責任的膽量和氣魄,充分認識擔當作為的重大意義,堅持做到心中有責,心中有德,心中有學。

  伴隨著“轟”的一聲巨響,他下意識地倒向艾巖那一側。下意識的倒向自己的戰友,保護自己的戰友,是軍人的義、團結和隊友精神。團隊精神是一種家庭精神,充滿著和諧、信賴、保護的團隊氛圍,維系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心靈契合。團結的力量源于統一的目標。共同的理想,一致的追求使各種力量匯聚到一起,并朝著同一方向疊加累積,進而真正達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共同的團隊擁有共同的理想,秉持著共同信任,貫穿著舍己為人,我們新時代的青年應該深化團結意識,踐行舍己為人。

  “雷神”的重傷讓你我陷入悲痛,但“雷神”的力量激勵著你我勇往直前。我們一定不忘初心,謹記責任擔當,注重團隊精神,致敬排雷英雄,在新時代下發揮新時代力量。

  杜富國事跡觀后感3

  “經南部戰區陸軍黨委研究決定,給你記一等功1次。現在,為你頒授獎章和證書……”2018年11月24日,一場特殊的授獎儀式在排雷英雄杜富國的病房中莊重舉行。10月11日下午,中士杜富國在雷場作業時讓戰友退后,獨自處置不明爆炸物,突遇爆炸,下意識地向身后戰友那一側倒去,英勇負傷,失去了雙眼和雙手,榮立一等功,英雄背后留下一方凈土。生活在和平年代下的我們,特別是廣大黨員干部,當向那些為民負重前行的英雄致敬,更要力行致遠。

  負重前行當牢記宗旨。“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一旦脫離群眾,就會失去生命力,作為一名黨員干部若心中沒有人民、沒有理想信念,精神上便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黨員干部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就要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密切與人民的血肉聯系,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

  負重前行當勇于擔當。橋的價值在于承載,人的價值在于擔當。黨員干部的擔當精神折射著“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崇高境界,體現著“在其位,謀其政”的責任精神,彰顯“知其難為而為之”的無畏氣概。于黨員干部而言,“敢于擔當”是一種優秀品質,習近平總書記也非常看重這一點,多次強調黨員干部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領導干部要敢于真干事就要堅持不推諉扯皮,做“太平官”,遇事不回避、不躲避,直面問題的存在,勇于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艱難險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

  負重前行當履職盡責。“肩扛千斤謂之責,背負萬石謂之任”,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必須努力增強責任意識、作為意識,不斷改善思想作風和工作態度,無論擔任什么職務、工作在什么崗位上,都必須在其位謀其政,立足本職,勤業敬業,為國家、為人民謀取更多的利益,始終以身作則,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努力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新時代的滿意答卷。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生活中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因有人為你負重前行,美好藍圖變為現實,需要無盡的付出,不盡的努力。作為黨員干部,在新時代的航船上需自覺踐行群眾路線,牢記為民服務宗旨,扛重擔,接重任,帶著使命負重前行。

  杜富國事跡觀后感4

  我國南部戰區陸軍某掃雷大隊戰士杜富國,在執行邊境掃雷任務過程中,舍生忘死、身負重傷,失去了雙眼雙手。他的英勇事跡在網上傳開后,廣大網民既對年僅27歲的杜富國落下終身殘疾感到痛心,更對他以身報國的壯舉表達崇高敬意。媒體稱,杜富國及戰友們“每天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把遺書放好,再去執行掃雷任務。每天晚上回來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反復修改遺書”。這些年輕戰士在地勢險峻的雷場內人工排雷,待任務完成后,手拉著手徒步走過雷場的每一處角落,證明腳下這片土地已絕對安全。他們在攜手行進中的歌聲響徹邊陲。

  杜富國和他的戰友們,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可愛的人。如果不是媒體宣傳報道,恐怕我們很難想象,在和平年代里,像杜富國這樣的年輕人每天還要面臨生死考驗。而他們正是在用自己的生命與獻血,保衛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杜富國是那樣的臨危不懼,他在接到“查明有無詭計設置”的指令后,便對戰友說“你退后,讓我來!”正當杜富國按照作業規程小心翼翼清除彈體周圍浮土時,猛烈的爆炸隨即發生。他被炸成了血人,永遠地失去了雙眼和雙手。在急難險重的崗位上,在命懸一線的關鍵時,杜富國用奉獻擔當的精神詮釋了誰是這個時代最可愛的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強調,“挑選優秀年輕干部,千條萬條,第一條就是看是否對黨忠誠……忠誠不是掛在嘴上、寫在紙上的,而是要體現在實際行動上。有的干部工作上拈輕怕重、不愿到艱苦地方和崗位工作,能說對黨忠誠嗎?有的干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打埋伏、八小時之外找不到人,能說對黨忠誠嗎?這樣的干部,真到了關鍵時刻能靠得住嗎?”

  塑造年輕干部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需要杜富國式的奉獻擔當精神。年輕干部雖不要在雷場掃雷,但時時事事要在人生路上“掃雷”:當工作中遇到“燙手山芋”時,敢不敢接手、能不能辦好?當組織安排到艱苦地方和崗位工作時,是不是真心愿意去?當遇到挫折打擊時,有沒有打“退堂鼓”?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沖突時,如何權衡把握?……如果年輕干部不能義無反顧地掃掉急功近利、拈輕怕重、眼高手低、貪圖享受、作風漂浮的“雷”,而是精于自我設計、自我包裝、拜高踩低、貪名圖利,那就難以堪當大任,走不好成長成才之路,遲早要栽大跟頭。現實中很多典型案例告訴我們,一些領導干部之所以身陷囹圄,遭到黨和人民的唾棄,都是從看似小枝小節的地方出問題開始的,本質上是背棄了信仰、對黨不忠誠不老實,最后誤入歧途、追悔不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培養優秀年輕干部,千條萬條,第一條就是教育他們對黨忠誠。培育健康向上的黨內政治文化、涵養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大力宣傳弘揚榜樣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讓干部“墩墩苗”,這些都能有效地教育感召鍛煉年輕干部,使他們對黨忠誠老實。對于年輕干部自身而言,要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的諄諄教誨。何為大事?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小而言之,就是要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使一個單位、一個部門、一個地方發展進步,提升職工群眾、當地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就像知青習近平那樣,帶領梁家河鄉親創造美好生活;就像戰士杜富國那樣,為邊境人民留下可以放心行走的土地。唯有這樣,才能不辜負青春歲月、人民期望、黨的托付。

  杜富國事跡觀后感5

  他的名字烙在人民心里,他的功勛祖國永遠銘記。他是祖國土地的守護者,他是保衛人們安全的英雄。他就是掃雷英雄——杜富國。

  2018年10月,南部戰區陸軍云南掃雷大隊在最后一個雷場進行掃雷作業。組長杜富國及戰友艾良發現一顆當量大,危險性極高的彈體,這時,杜富國命令艾良:“你退后讓我來。”當杜富國小心翼翼地趴在地上撥開泥土時,“轟”的一聲,彈體爆了,而杜富國下意識的倒向兩三米外的艾良,正是由于杜富國的舍生忘死,戰友艾良僅受了皮外傷。可杜富國自己呢,防彈衣被撕成碎片,全身血肉模糊。經過了三天三夜的搶救才從死亡的邊緣拉了回來,可卻永遠失去了雙眼和雙臂。醒來的第一句話,是關心戰友如何。杜富國用特殊的方式向老百姓說明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安全的。

  魯迅說過:“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為帝王將相作家譜寫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輝,這就是中國的脊梁。”而杜富國正是這樣的英雄,從小家到大家,從自我到超我,他無私地堅守著崗位,完成了肩上背負的使命。

  “你退后,讓我來。”六個字鐵骨錚錚,毫不畏懼,完成最后一個掃雷作業后,戰友們手拉手趟過雷場,完成土地的交接儀式。可以杜富國再也無法與戰友們一起執行任務,無法看見祖國的大好河山,但他的精神永遠都在,它勉勵著戰友們。“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

  當杜富國站上《感動中國》的頒獎臺,每個人的心中都是感動的,掌聲傳遍舞臺。掃過雷的雷場變成了農田,撒上種子,結出果實。這樣的男兒,頂起中國的一片天,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安全,越來越安心。

  作為一個個體,我們都應該向英雄奉獻自己的敬意。英雄們用血淚換來的安全、繁盛,來之不易,我們更應該好好珍惜。

  無論世界怎樣變化,總有人把信仰放在利益上面,把大家放在小家之前,實現超我的精神。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人類英雄,也不必讓每個人都去做人類英雄,但我們應該尊敬人類英雄。致敬掃雷英雄——杜富國!

  杜富國事跡觀后感6

  他這樣書寫青春答卷——記陸軍某掃雷排爆大隊英雄戰士杜富國

  云南省麻栗坡縣猛硐鄉,復耕的山林間種下生活的希望;

  重慶西南醫院,復健中的杜富國臉上露出久違的微笑。

  兩個不同的時空,一個同樣的感受——平安即是心安。

  而這份心安,來得非常不易。

  時針撥回到2018年10月11日,麻栗坡縣猛硐鄉老山西側還是一塊“禁區”,陸軍某掃雷排爆大隊的排雷戰士們一如往常匍匐在山林間,從一寸寸焦黑的泥土里仔細排查雷彈的蹤跡,杜富國也在其中。當他正準備將埋藏地下30多年的地雷取出時,伴隨著一聲巨響,爆炸奪走了他的雙手和雙眼,而他在負傷前對戰友艾巖說的那句“你退后,讓我來!”也久久回蕩在這片土地上,回蕩在人們心中。

  “你退后,讓我來!”是青春的無畏

  在醫院特殊裝置的跑步機上,以13分08秒的時間跑完3公里,杜富國開心得像個孩子。

  負傷以來,他再也沒有這么痛快的跑過。

  經過半年積極治療,杜富國身體的各項功能正在逐步恢復。

  “受這么嚴重的傷,還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快速恢復,簡直就是奇跡。”西南醫院康復科主任劉宏亮說,治療的每一天里,杜富國都在刷新恢復紀錄。

  顯然,失去雙手和雙眼的巨大創傷并沒有打敗英雄心中的“無畏”,且這份“無畏”一直與他并肩前行。

  2015年6月,中越邊境第三次大面積掃雷啟動,入伍5年的杜富國第一時間給連隊黨支部遞交了請戰書,申請到邊境去當一名排雷戰士。經過層層篩選,杜富國如愿進入掃雷隊。

  剛剛進隊,杜富國就遇到了一個大難題,“想上雷場,還得過了專業知識考試才有資格。”

  第一次專業理論考試,32分,全隊倒數。

  考試受挫,僅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杜富國變成了“書蟲”。他很清楚,掃雷是高危作業,專業知識是上雷場的“敲門磚”,是掃雷兵的“保命經”,為了早日上雷場,他開始了“士兵突擊”。

  “看書看到部隊熄燈也不罷休,打著電筒躲在被窩里繼續看。”隊友們知道,“這小子”不服輸。

  憑著“一定要上雷場”的決心,杜富國硬是從32分慢慢增加到70分,再到90分,直至完全合格。

  如愿進入雷場,穿上了心心念念的防護服,杜富國身上的勁兒更足了。

  隊友們給杜富國取了個“雷場小馬達”的外號,因為即使面對雷場這么艱苦的作業環境,就算連續8小時不休息地排雷,杜富國總有使不完的勁兒,總是搶著干,總是沖在最前面。

  “你們走,我來扛。”為了讓戰友們在雷場能夠喝上水,杜富國硬是將30余斤的飲用水扛上雷場,全身負重近百斤;

  在馬嘿雷場,山高坡陡、荊棘密布的叢林也擋不住杜富國無畏的腳步,來回6公里山路,每箱重27.5公斤的彈藥箱,杜富國次次都要爭著扛兩箱;

  “你下來,讓我上。”隊里燈泡壞了,有基本機電知識的杜富國總是當仁不讓地攬了下來;

  “你讓開,讓我來。”隊里裝盛雷彈的沙箱不夠用,杜富國挽起袖子一做就是一天……

  “你退后,讓我來!”濃縮成為了青春的無畏。

  “你退后,讓我來!”是軍人的擔當

  麻栗坡老山主峰西側,壩子村的山巔上,57歲的村民盤金良用竹子和木頭搭建起了一間簡易房屋,用來堆放勞作的工具。

  屋后山坡,曾經是一塊雷場,如今已是盤金良的耕地所在。

  “杜富國就是在這片雷場受傷的。”每每說起這段往事,盤金良總會哽咽。

  2018年11月16日,掃雷隊的官兵們用“手拉手”方式,趟過已無雷患的雷場,將這片土地交給邊疆人民耕種。期待已久的盤金良立即到鄉政府農業技術服務中心,領來油菜種子,播撒在這多年未耕的山坡上。

  今年,盤金良在山坡上種下了草果,以及一畝多地的南瓜,放養的30 多只跑山雞也快下蛋了。

  “可惜他離得太遠,不然抓兩只雞給他補補身體。”盤金良的心里多想讓杜富國知道,這片土地生機勃勃。

  而昔日,云南邊境,盡管戰火的硝煙早已經消散,但在山脊、溝壑、林地深處,戰爭遺留的地雷、炮彈、手榴彈等雷患無處不在,許多當地人因為誤入雷區導致炸傷、炸殘、炸死。

  “螞蟻爬進去,也被炸成粉。”當地人略顯夸張的說法,卻道出了雷區的危險程度。人人都知道離雷區越遠越安全,但卻有這樣一群人,朝著雷區不斷挺進,同雷患面對面,與死神“掰手腕”,杜富國也在其中。

  在掃雷隊的3年時間里,杜富國的午飯基本在野外吃干糧,沒有餐桌,沒有熱水,沒有午休,而這也是每一位排雷戰士們的常態。

  “大隊官兵人均進出雷場700余次,徒步3000多公里,搬運掃雷爆破筒和其他各類掃雷裝備物資器10余噸,磨破迷彩服3套、磨壞作戰靴5雙,掃雷防護服和掃雷靴絕大多數破損。”在杜富國的記憶里,最深的記憶點就是一連串永遠不可能忘記的數據。

  環境艱苦,咬咬牙能挺過。兇險詭異的雷場是更大的挑戰,考驗掃雷官兵的毅力和膽量。

  在老山地區,地雷和爆炸物種類繁多、交織混埋、辨識難度大。由于布設時間久遠、雨水沖刷、山體滑坡等因素影響,造成爆炸物性能改變、位置移動,甚至被植物根須包裹,排雷難度和危險性極大,戰士們腳一滑,甚至一塊石頭滾過,都可能引爆地雷。

  走的是陰陽道,過的是鬼門關,拔的是虎口牙,使的是繡花針,每一項都醞釀著危險因素,每一項都在檢驗著排雷戰士。

  3年的時間,杜富國排除了2400多枚爆炸物,與“死神”擦肩而過上千次,他不僅沒有退縮,還是一次又一次的走進雷場。

  原因只有一個,他是個軍人。

  “是部隊為我們培養出這么好的一個兒子。”杜富國受傷,父親杜俊傷心之外更多的是驕傲,他深深感受到了兒子身上的軍人擔當。

  “你退后,讓我來!”正是軍人擔當之所在。

  杜富國事跡觀后感7

  為學習“全國自強模范”“感動中國 2018 年度人物”“陸軍首屆‘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標兵”“時代楷模”遵義籍排雷英雄杜富國同志“讓我來”的擔當精神,同時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茅埡中心學校組織師生于5月22日晚上21時觀看了《時代楷模發布廳》杜富國同志先進事跡發布儀式。觀看分兩類進行,一是走讀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在家觀看;二是住校師生集中在學校會議室觀看。

  杜富國是陸軍某掃雷排爆大隊戰士。2018年10月11日,杜富國隨隊參加排雷作業時,危急時刻沖鋒在前,為保護戰友身受重傷,失去雙眼和雙手。杜富國是紅色老區培養出的優秀兒女,是用生命擔當使命的新時代英雄戰士。杜富國同志的先進事跡,充分彰顯了忠誠堅定的理想信念,為民奉獻的家國情懷,敢于擔當的進取精神,直面磨難的剛毅品格,書寫了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時代革命軍人的鐵血榮光。

  老師和同學觀看后,都深受教育和啟迪。老師們紛紛表示,在工作中一定要有擔當、敢擔當,把人民放在心中,把使命扛在肩上,用奮斗書寫人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同學們在觀后感中寫道:“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學生,就應該勤奮學習,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為報效祖國奉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杜富國事跡觀后感8

  在沒有硝煙的和平年代,排雷是最危險的軍事任務之一,排雷兵是離生死最近的軍人,雷場便是戰場。

  杜富國參加的這次中越邊境云南段掃雷行動,是響應習近平主席號令而采取的一次重大作戰行動,也是繼1992年、1997年兩次大排雷之后的第三次大排雷行動。

  統帥號令如山,戰士迅速行動。當時,還在原邊防某團教導隊擔任炊事員的杜富國,得知組建掃雷大隊的消息后,第一時間向連隊黨支部遞交申請,主動請纓參加排雷。身邊有戰友勸他,排雷如刀尖上跳舞,每天都與“死神”打交道,何必去冒這個險。他堅定地說:“當兵不怕死,怕死不當兵,現在國家有需要,我們決不能后退半步。”。

  從2015年6月開始,杜富國和來自不同單位的戰友,義無反顧踏上了為人民掃雷的征程。剛到掃雷大隊時,隊干部準備安排杜富國到炊事班,但他堅決要求去戰斗班,堅定說道:“既然申請來掃雷,就要到一線去戰斗!”

  練就“金剛鉆”,才能和死亡叫板。雷場看似寂靜無聲,實則兇險殘酷。杜富國默默告誡自己:“排雷,沒有真本事不行,學不好排雷理論,就掃不了雷、保不了命,一刻也不能掉以輕心”。

  新兵下連時,他成了連隊有名的“訓練狂人”;理論學習不明白,點滴時間啃教材;專業技能不達標、午睡時間練一練;體能素質跟不上、早晚負重跑一趟。經過刻苦訓練和不懈努力,最終他憑借過硬的軍事技能和頑強的拼搏精神走在了連隊前列。

  超乎常人的毅力與付出勤學苦練,讓杜富國成為了單位出名的“多面手”“實干家”,是每個連隊都爭著要的“寶貝疙瘩”。

  當兵半年,他就被破格推薦參加原邊防某團預提指揮士官集訓,上等兵期間就擔任副班長,成為連隊官兵學習的榜樣。入伍8年,他被5個單位爭先選調、從事4個專業,始終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

  為學深悟透掃雷理論,他把知識要點寫成小紙條、制成小卡片,有空就拿出來看一看、背一背,晚上熄燈后經常加班加點,纏著身邊戰友討教至深夜。為熟練掌握排雷技能,他嚴格按照程序反復練習,別人練1個小時,他練2個小時,每個動作都重復上百遍;為訓練探雷針手感,每天堅持練習上萬針,像繡花一樣將分隊前的草皮翻了個遍;為熟練探雷器,將鐵釘、石塊、彈片等混合埋設,并使用斜放、混合、覆蓋等方法增加難度,3個月的訓練期還沒結束,他就熟練掌握了10余種地雷的排除方法,做到探雷器一探就能準確辨別地雷埋設位置、知曉地雷種類。在臨戰訓練綜合性考核中,所有考核科目被評為全優。3年來,杜富國累計排出各類地雷和爆炸物2400余枚。

  在天保口岸、馬嘿、老山、662.6高地等因雷而令人生畏的“骷髏地帶”。杜富國總是堅持第一個進雷場,第一個設置炸藥,第一個引爆,第一個搜排,大家都稱他為“雷大膽”。

  開辟通路時,他打破固有逐點逐片爆破作業方式,提出田字分割爆破、多人多塊同步作業的方法,實踐中有效提升了搜排效率,得到廣泛推廣,被大家稱為“田字切割法”;探測作業中,他反復琢磨教材中“連續掃描探測、目標精確定位”十字交叉定位法,逐漸摸索出“分塊掃描、木棍標識、交叉劃線、精確定位”的搜排要訣,極大提高了探測速度和精度,是全隊掌握這一方法最熟練的作業手;運輸彈體上,他合理區分排除爆炸物的規格尺寸、性能種類,手工制作了10余種裝運沙箱,較好地提升了搬運效益和安全系數。他憑借平時扎實的訓練積累和過硬的專業技能,啃下了一個個“硬骨頭”,排除了一顆顆“索命雷”,鋪設了一條條“安全道”。

  軍人血性:把危險給自己 把平安給戰友

  中越邊境云南段第三次大掃雷,雷場地勢險,大都處于陡峭的山崖、茂密的叢林、鋒利的山石中,機械作業幾乎無法展開,只能采用爆破和人工搜排的方式;自然環境差,氣溫高,雨量大,經常發生山洪、塌方和山體滑坡;雷障種類多,布雷密度高,每平方公里布雷達數千枚。

  在八里河東山某雷場,班長劉貴濤探到1枚罕見而危險的拋撒雷。沒等劉貴濤命令杜富國撤下時,他就搶先道:“班長,我來吧。”

  “他就是這樣,不管與上級還是下級同組作業,都‘強詞奪理’爭著上。”杜富國負傷后,劉貴濤回憶起這些細節,抹著淚說:“他其實是不想讓別人冒險,這早已成了他的習慣。”

  生死一線,視死如歸,哪里有任務杜富國就出現在哪里,哪里雷最多杜富國就鉚在哪里,哪里有危險杜富國就沖鋒在哪里,他的心里裝著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卻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每次掃雷杜富國總是第一個喊出“讓我來,我先上”,背著50多斤重的炸藥拉著繩索滑降,穿著近30斤防護服、鞋底厚達18厘米的排雷鞋,綁著一條細繩在近70度的陡坡上一米一米地排雷。他認為,多排一次就多擔一分風險,多給隊友一分安全,多送群眾一分平安。

  今年10月11日下午,在麻栗坡縣猛硐鄉老山西側雷場掃雷作業時,發現少部分露于地表的一個彈體,初步判斷是一顆當量大、危險性高的加重手榴彈。杜富國馬上向分隊長報告,接到“查明有無詭計設置”的指令后,他命令艾巖:“你退后,讓我來!”艾巖轉身后退了幾步。正當杜富國按照作業規程,清除彈體周圍的浮土時突然爆炸,他下意識地倒向艾巖一側。飛來的彈片伴隨著強烈的沖擊波,把杜富國的防護服炸成了棉花狀,也把他炸成了一個血人。

  面對危險,杜富國用血肉之軀,舍生忘死的剎那一擋,確保了兩三米之外的艾巖僅受了皮外傷。經過3年艱苦奮戰,掃雷大隊共掃除雷區57.6平方公里,人工搜排出地雷和各種爆炸物19.82萬枚(發)。

  杜富國事跡觀后感9

  紅色之城,黔北遵義,一座神奇、神圣、神秘而又令人神往的城市。

  從偉大的遵義會議的歷史轉折,到攻克婁山關的勝利大捷;從文軍長征(浙大西遷辦學)的光輝壯舉,到紅九軍團播下的紅色革命火種;從操場上一個人的升旗禮,到細雨中止不住的愛國心;從流動的遵義會議紀念館,到獲得全國優秀的紅色義務宣講員……一直以來,紅色基因在這里薪火相傳,

  杜富國從紅色基因中傳承走來,又走到了為人民掃雷,為軍旗增輝的事業中去。他的英雄事跡,帶來的不僅僅是震撼和感動,而且更是一種深層次的思考和探尋。

  “英雄是平凡真實的,是我們每個人都觸手可及的。富國有優點,也有不足,他以真心實誠讓自己活成了一束光,默默燃燒著自己,溫暖照亮著別人。”對掃雷大隊隊長李華健來說,提起杜富國的名字,便有說不完的話。

  李華健說,富國受傷以來,我和戰友們常常在交流探討,“我們為什么掃雷,富國為何能成為英雄,他又從何而來?而今天我們又該向英雄學習什么?”。每一次思考對自己都是一次啟發,一次精神洗禮,一次靈魂升華。

  掃雷大隊大隊長陳安游也感同身受。他認為,富國關鍵時刻很英勇,負傷之后很堅強。這個戰士身上的點點滴滴都不是與生俱來的,他的奉獻精神、堅強品質、高尚品德都是在人生成長的平凡真實中一種厚積薄發。

  正如他們所言,英雄從來不是一時出現的,培養的,而是長久的積累與醞釀。其實早在無形之中,紅色的基因,信仰的力量早已注入他的生命里。

  科教救國路漫漫 上下求索興國魂。當年,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帶領莘莘學子,穿過戰火硝煙,輾轉多地來到湄潭艱難辦學,這文軍長征的線路與三年前中央主力紅軍長征的上段路線基本吻合,這些都是革命精神的薪火傳承。

  浙大“求是精神”就是產生于家國山河破碎,民族生死存亡,中華民族奮起抗日之際。在這種特殊的時代背景下,“求是精神”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歷史的繼續延伸,也是一個偉大民族靈魂的覺醒和升華。

  而天城中學也是載滿了紅色記憶。該校校長金粟說,天城鎮是紅軍經過的地方,當年不少紅軍戰士在這里犧牲,烈士英雄的后人在這里讀過書。2003年,杜富國從皂角小學轉到天城中學就讀小學四年級,直到初中畢業。他從小就是在紅色基因薪火傳承中長大。

  “他從小就有個軍人夢。”回憶起杜富國,九年級語文老師邱重鳴說,記得有一次學校組織去為在當地犧牲的紅軍烈士掃墓。活動結束后,杜富國在心得體會中寫道:對英雄烈士很崇敬,我也想當一名光榮的軍人。

  紅色土壤孕育了英雄兒女,成就了英雄傳奇,也是杜富國“讓我來”的勇氣、信念的精神源泉。

  杜富國事跡觀后感10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呼聲。在歲月的長河中,無論歷史的硝煙散去多久,但對英雄無悔,鐵血忠魂的記憶和呼喚始終都在。

  雪落無痕,花開無聲,而英雄從平凡真實中走來,又到平凡真實中去,一切都是有跡可循:杜富國從紅色土地中成長起來,從紅色故事中傳承基因,從紅色歷史中堅定信念,而這一點與習近平主席的強軍思想和“四有”軍人要求,一脈相承。

  可以說,杜富國的舍生忘死不單單是他個人的英雄事跡,更是新時代革命軍人的熱血本色的生動詮釋,而“讓我來”將成為新時代革命軍人的共同心聲。

  離開熟悉的崗位,告別親人朋友,來到艱苦偏遠的邊疆,掃雷官兵面對的不止是雷場生死考驗,“杜富國們”付出的也不止是汗水與鮮血。

  記者到掃雷三隊采訪,下士李洋面對鏡頭,立即轉過了身。他請記者不要拍他:“我沒告訴父母我在掃雷,我媽如果在電視里看到我,會哭的。”記者一問,原來掃雷大隊官兵有個默契:跟家人打電話從不說自己在掃雷。即使家人知道了自己在掃雷隊,也只說自己“在二線搞保障”。

  杜富國和他們一樣,一開始都選擇了“隱瞞”。戰友張中君告訴記者,直到第三次掃雷任務結束后,家人才知道自己在掃雷。

  在掃雷大隊,已婚官兵全部兩地分居,40多名官兵面臨親人重病、子女年幼等困難。他們把遺憾、愧疚和思念壓在心底,忘我奮戰在雷場,用生命在戰斗,只因他們都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杜富國”,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心聲:“讓我來!”。

  告別掃雷大隊駐地,眾戰士的一句話,久久在耳畔回蕩:“就算不能回戰場,也還要去戰斗。生命不息,戰斗不止!”

  杜富國事跡觀后感11

  連日來,一個英雄的故事在云貴大地廣為傳頌:南部戰區陸軍云南掃雷大隊中士杜富國,在邊境掃雷行動中面對復雜雷場中的不明爆炸物,對戰友喊出“你退后,讓我來”,在進一步查明情況時突遇爆炸,英勇負傷,失去雙手和雙眼,同組戰友安然無恙。

  為人民掃除雷患,為戰友血染雷場。杜富國英勇負傷后,軍地領導機關和醫療機構全力進行搶救。經多級醫療機構接力營救和精心治療,目前杜富國已脫離生命危險。

  英雄,流血顯本色,壯舉定乾坤。入伍以來,杜富國先后獲得嘉獎2次,被表彰為“優秀士兵”“優秀士官”各1次,榮立一等功1次。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云南省麻栗坡縣老山西側壩子雷場掃雷時,杜富國面對半露出地面的加重手榴彈,對同組的戰友吶喊一聲:“你退后,讓我來。”在進一步查明情況時突遇爆炸,他下意識地倒向戰友一側……。他用驚天一擋書寫了“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的鐵血榮光。

  認準了路,并堅定地走下去,必將成就一番事業。面對危險“讓我來”,臟活累活“我先來”,開辟通道“跟我來”,遇到困難“有我在”。入伍8年,在杜富國這個年輕戰士的身上體現了一種崇高的愛,體現了一種精神。這種愛,是支撐杜富國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做出令人敬佩的奇跡的愛;這種精神,是把愛國、愛軍隊和愛人民統一起來的崇高精神。杜富國以自己的一腔熱血真切詮釋了勇于獻身使命的奉獻情懷。在他和他的戰友們身上,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不怕苦、不怕死、不怕虧的“老山精神”得到了集中體現,不怕千難萬險、不惜傷殘犧牲、不計個人得失、掃除雷障為人民的“掃雷精神”得到了弘揚。一身男兒血,滿腔報國志。這是杜富國靈魂深處最珍貴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我們欣喜地看到,無數杜富國式的優秀共產黨員,為了祖國和人民的需要,一腔熱血報效疆場,奉獻在云嶺大地。無數熱血青年響應祖國的召喚,紛紛選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扎下根去。他們在鮮艷的戰旗上續寫著我們的榮光。

  杜富國事跡觀后感12

  當有人問杜富國:“你為救戰友失去了雙手雙眼,現在最大的困難是什么?康復后想做些什么?”他沉默良久沒有作聲,兩行熱淚滑落下來……

  新年伊始,在病床上,杜富國拿起麻栗坡人民送來的收音機,聆聽著習近平主席新年開訓令。他說:“部隊聞令而動,掀起了實戰化訓練熱潮。我也要刻苦訓練,爭取早日康復,做更多對黨對人民有益的事,不辜負部隊的培養、人民的關愛。”

  “工作總要有人干,我多干一點,大伙就少累一點”

  “富國話少、靦腆,卻有一副熱心腸。”遵義的鄉親們都這么說。

  提起受傷的大侄子,姑姑杜靜忍不住淚往下流:“富國在幾兄妹中是老大,在家的時候什么活都帶頭干。”

  童年時代,杜富國的父母在外務工,家里日子過得緊巴巴的。苦熬不是辦法,苦干才有希望。他從小擔起家庭重任,背著弟弟妹妹放牛、砍柴、干農活。四鄰八舍人見人夸。

  別人家的鏟車“趴窩”了,學過維修的杜富國主動幫忙,從下午5點搗騰到凌晨;村里人家辦紅白喜事,杜富國不用人喊,總是會去幫忙端茶、送菜、擺放桌凳、收拾碗筷……

  到了部隊,杜富國更是熱心助人。他利用休息時間,為隊里修水電、修門窗、修設備,成為出色的“三小工”;

  雷場上,他把自己的干糧分給飯量大的戰友,分給山里的困難群眾;

  戰友有困難,他時常拿出300、500元乃至上萬元支援;

  在駐地,他常常幫助鄉親鋪路坑、搬物資、修水電。

  戰友問他:“天天忙個不停,你就不知道累嗎?”他說:“工作總要有人干,我多干一點,大伙就少累一點。”

  二班戰士詹程說,富國總是閑不住、忙不完,也從不嫌麻煩。

  有一天,從雷場回來,大家很疲憊,大多在休息娛樂,杜富國的“休閑方式”則是到處轉,看看水龍頭是否漏水、澡堂的燈泡亮不亮、椅子腿是不是松了。

  在雷場,杜富國干的活也總是最多,背的裝備總是最沉。他總是歇不下來,大家把他譽為“小馬達”。

  馬嘿雷場山高坡陡、荊棘密布,來回有6公里山路,掃雷兵要背負爆破筒一步一步往山上挪。

  一個彈藥箱重27.5公斤,每次杜富國都要爭著扛兩箱,有時候還后面背兩箱,前面再抱一箱。

  他的肩膀被背帶勒出一道道血印,腳底也磨出了血泡。

  戰友心疼他:“少扛點,時間長了,鐵打的身體也吃不消。”杜富國笑道:“沒得事,我身體好。”

  2018年9月2日,駐地猛硐鄉發生百年不遇的泥石流災害,掃雷隊凌晨出動救災。看到十幾名學生被困在二樓,杜富國第一個攀上一輛沖翻的皮卡車,借勢爬上二樓陽臺,將學生逐個抱下。

  在敬老院,暴漲的河流將19名老人困在對岸。杜富國又是第一個拉著繩子,跳進河中蹚路。而后,他和戰友站在河中組成人墻,將老人逐個背回。

  從河里出來,杜富國的腿被洪水中的雜物撞得淤青。面對戰友的關心,他說:“這是咱當兵的本分。”

  “我會為自己加油,給大家帶來更多陽光和正能量”

  “飛飛,堅強點。”杜富國清醒后,這是父親杜俊對他說的第一句話。“爸,我沒事,放心。”杜富國的聲音很虛弱,卻平靜。

  杜俊沒想到,傷情如此重的兒子還會安慰他寬心。在杜俊印象中,兒子負傷后,無論是手術還是換藥清創,從來沒叫過一聲疼。他寧愿把淚水流在心里。

  2018年10月21日凌晨,病床上的杜富國疼得難以入眠,他抬起雙臂想要觸摸傷口,可是少了一截的斷臂總是碰不到一起。

  “我的手是不是沒了?”杜富國問陪護他的分隊長張波。張波支支吾吾地說:“可能是繃帶綁得太緊,所以沒知覺。”黑暗中,杜富國沒再問,一夜輾轉。

  張波趕緊給大隊領導和醫生發了信息:“富國情緒激動,應該是察覺到自己雙手沒了”。

  翌日一早,大隊長陳安游、政委周文春和醫院領導商量,決定先告知杜富國失去雙手的消息。

  “富國,加重手榴彈近距離爆炸,為了保命,手沒保住。”“希望你堅強,你是我們掃雷大隊的英雄,也是人民的英雄。”

  聽了陳安游和周文春的話,杜富國語氣平靜:“首長,請放心,我一定會堅強。”

  “隱瞞真實傷情越久,越不利于治療。”按照主治醫生陳雪松的意見,大隊隨后決定告知杜富國全部傷情。2018年11月17日,病房再次站滿了人。領導、戰友、家人、護士都來了,還特意請來了心理干預專家。

  “富國,爆炸太劇烈,手沒保住,兩個眼睛也沒保住。”病房里靜得讓人窒息。

  幾秒鐘的沉默后,杜富國微微顫抖地說:“我知道了,您放心,請大家給我點時間。”

  心理醫生蹲在旁邊觀察杜富國的表情,醞釀著幾套心理干預方案,最終一套也沒用上。

  他的樂觀讓人感動。杜富國的臉部、四肢、胸腹等處嚴重炸傷,身上瘢痕累累。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醫生囑咐他:“只要忍得住,別脫壓力衣。”杜富國穿上壓力衣,渾身繃得像彈簧,除上藥、洗澡、換衣外,每天23小時不脫,不喊一聲苦,還打趣稱自己成了“蜘蛛俠”。

  他的堅強令人動容。當被問到未來如何面對新的人生時,他說:“我想學播音,講一口很好的普通話,以后把掃雷的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我會為自己加油,給大家帶來更多陽光和正能量。”

  眼睛失去光明,心里升起太陽。在病房的每一天,他都會練習播音技能。除了醫院制定的康復訓練,杜富國每天也會堅持收聽廣播、練習寫字、學唱歌曲,并讓妻子和戰友為自己讀報。

  “富國啊富國,你可知道在康復的路上,還有好長好長的路要走。”護士余翔默默地在心中為他祈禱。

  西南醫院康復中心主任劉宏亮說:“對杜富國的康復治療,請了國內外的頂尖專家,用了醫院的最好設備,組成了最強的醫護團隊。我們要向英雄表達崇高的敬意。”

  現在,杜富國的傷情日漸好轉。生日那天,他給醫護人員唱了一首歌——《壯志豪情在我胸》,以感謝大家對他的幫助。豪邁的歌聲在病房久久回蕩。

  病房的陽臺上擺滿了鮮花,其中一束鮮花上插著一張卡片,上面寫道:“向日葵說,只要你朝著陽光努力向上,生活便會因此而美好!”

  杜富國事跡觀后感13

  最近一段時間,看到了杜富國的光榮事跡,讓我想到了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曾說過:“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掃雷英雄杜富國”就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來詮釋什么叫“舍生取義”,他在關鍵時刻對戰友輕輕說了一句:“你退后,讓我來,離我遠點”!隨后,爆炸沖擊波和大部分彈片沖向了他,他失卻了仰望星空的雙眼,失去了匍匐前行的雙手。他用自己的身體掃除了黑暗,給我們留下了光明。

  面對危險的時候,我不信他的心里是不害怕的。他是盡管害怕,仍能迎難而上。就如他現在,正堅強面對失去雙手的現實。他躺在病床上,蒙著雙眼,試圖保持良好心態,偶爾還會開一兩句玩笑。

  一個偉大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中華民族就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民族。杜富國的意志是鋼的、是堅強的,他把熱血灑在了那一片平靜的土地,他把青春奉獻給那一生執著的信仰!杜富國用實際行動向我們展示了軍人的初心和立志當高遠的先進做法,他也身體力行努力實踐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優秀作風。

  共產黨人的初心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科技工作者的初心是為創新事業找突破,為中國經濟添動力;青年學子的初心是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為成就自己而努力。每個人均有自己的初心,應該堅守自己的初心并身體力行。

  杜富國,你是好樣兒的,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和楷模。你雖然失去了雙眼和雙手,但請讓我們來做你的眼睛和拐杖,讓我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勤奮守紀,恪己奉公,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杜富國事跡觀后感14

  丹心報祖國,赤誠為民富。

  杜富國——又一個英雄的故事在云嶺大地、軍營內外被人們爭相傳頌。

  面對險象環生、突如其來的險情,是把危險留給自己,還是考慮自身安全。杜富國,這名90后戰士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前者,為了保護戰友,不幸英勇負傷,失去了雙手、雙眼。杜富國的選擇,令人感概,發人深思,催人奮進。

  人生總是面臨諸多選擇。選擇需要志向。習近平總書記講,“一個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應該同祖國和人民聯系在一起,這是人們各種具體志向的底盤,也是人生的脊梁”。

  入伍以來,杜富國始終把忠誠和信仰鐫刻在靈魂深處,把使命和責任矗立在南陲邊疆,把青春和熱血揮灑在掃雷戰場,不怕艱難困苦,不畏傷殘犧牲,不計個人得失,任務面前、關鍵時刻、危急關頭,用一次次“讓我來”的鐵血擔當,詮釋了當代革命戰士堅決聽黨指揮、勇于獻身使命的錚錚誓言,彰顯了在習近平強軍思想哺育下新時代青年官兵投身強軍、建功時代的自信自覺,展示了新一代革命軍人為祖國為人民敢于犧牲、樂于奉獻的時代風采。

  杜富國同志在參與文山邊境掃雷作業中,始終牢記使命、沖鋒在前,不怕吃苦、不畏犧牲,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軍人的使命擔當,展示了人民子弟兵的優良作風,是“老山精神”在新時代的具體體現,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杜富國面對這犧牲的危險,挺身而出、英勇無懼,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對黨忠誠、恪盡職守、不怕犧牲的優秀品格,用寶貴生命踐行了“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和誓言,杜富國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忠實踐行者,是用生命踐行入黨誓言、用奮斗書寫時代篇章的光輝榜樣。

  杜富國事跡觀后感15

  曾經網絡上大火一句,“只愿歲月靜好。”其實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罷了。我們生活在這么和諧、穩定的社會,正是有那些負重前行的人,才能讓我們得到夢寐以求的“歲月靜好”。在負重前行的戰士們中,就有那么一位勇敢的戰士,他就是“排雷英雄”杜富國,將青春獻給了祖國山河,將生命置之度外。

  3年的掃雷生涯,他累計進出雷場1000余次,2400余枚爆炸物被他小心拆除,安然捧出。但是,在2018年10月的一次排雷當中,一顆深藏地下30多年的手榴彈爆炸,讓他失去了雙手、失去了光明。

  對一個普通人來說,失去雙手,就意味著什么事情都難以進行,失去雙眼,就意味著失去了一切,世界變成了黑色,可是杜富國卻沒有被現實的困難打趴,他說“雖然沒了雙手,但我還有雙腿,可以繼續為夢想奔跑;雖然失去光明,但只要心中升起太陽,我的世界依然五彩繽紛。”

  新中國70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正是有像杜富國一樣的人,為了國家,在祖國需要的時候,在危險來臨的時候,前赴后繼,勇敢的挺身而出,才帶給我們安全、穩定。

  如今的杜富國,雖然裝上了假肢,但是前路卻困難重重,他需要一點點的適應,一點點的學習,由于沒有視力牽引,先進的假肢只能完成約15%的功能,杜富國的日常生活還是要靠殘肢來完成。但是他從不想給身邊的任何一個人帶來負擔,他自立自強,從不會走路到會走路,從不會吃飯到自己吃飯,穿衣、洗漱、上廁所……這些日常小事,杜富國現在都可以自己獨立完成。

  英雄是崇高的,是值得被尊敬的。我們不能讓英雄流血又流淚,我們要向他們致敬,像他們學習,即便我們不能奔赴戰場,我們也要在自己的崗位上盡職盡責。

  杜富國事跡觀后感16

  向英雄致敬,學習英雄不忘初心,至誠報國的政治品質。檢驗一名軍人是否對黨和國家忠誠,關鍵就是檢驗是否時刻準備著為黨和國家的事業奉獻出自我,能否及時的挺身而出,為黨和國家排憂解難。

  杜富國本能夠選擇退后,度過一劫,過上幸福美滿的“小家生活”,但他最終選擇了身先士卒、選擇了保護戰友,這種堅定的信念來源于他們的信仰——中國共產黨,他不僅僅是優秀的軍人,更是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從杜富國身上我們能夠學習到一名軍人在危急時刻選擇了犧牲自我,他用失去的雙眼和雙手踐行一名軍人身上應當背負的重任和歷史使命,所付出的一切無愧于自我的身份,他用自我的行動使軍旗更加的鮮紅,他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時代的英雄,是所有人學習的榜樣。

  杜富國事跡觀后感17

  向英雄致敬,學習英雄不忘初心,至誠報國的政治品質。檢驗一名軍人是否對黨和國家忠誠,關鍵就是檢驗是否時刻準備著為黨和國家的事業奉獻出自我,能否及時的挺身而出,為黨和國家排憂解難。

  杜富國本能夠選擇退后,度過一劫,過上幸福美滿的“小家生活”,但他最終選擇了身先士卒、選擇了保護戰友,這種堅定的信念來源于他們的信仰——中國共產黨,他不僅僅是優秀的軍人,更是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從杜富國身上我們能夠學習到一名軍人在危急時刻選擇了犧牲自我,他用失去的雙眼和雙手踐行一名軍人身上應當背負的重任和歷史使命,所付出的一切無愧于自我的身份,他用自我的行動使軍旗更加的鮮紅,他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時代的英雄,是所有人學習的榜樣。

  杜富國事跡觀后感18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晚會如期播出,這是一年一度的精神洗禮,這是帶給全國十幾億觀眾最震撼、最抵達內心深處的英雄情懷。他們或是一生奉獻的科技元勛或是堅守崗位的教育工作者,或是一心為民的基層干部或是危難之時鐵骨錚錚的排雷戰士……他們來自各個不一樣的領域,卻有著同樣的初衷:為國為民,無私奉獻。他們將“偉大”與“平凡”劃上等號,他們傳遞著中華民族的不朽精神!

  這些時代的楷模有著不一樣的先進,卻有著相同的愛國熱情。把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復興與提高同自我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齊,做出的每一次決定、每一次付出,都是情懷的指引和支撐。這是我們的民族精神,這是我們的民族脊梁,是我們學習和提高的方向。

  排雷戰士杜富國在危險的瞬間選擇用身體為戰友擋住爆炸的殺傷力,這是英雄的本能,在無數次的牽手走過雷場后,留給百姓的是安全的土地,這是戰士們的血肉之軀換來的一方平安;年過八旬的老人馬旭,和丈夫一生過著清貧節儉的日子,只為攢下千萬的積蓄捐贈給自我的家鄉――貧困縣木蘭縣的孩子們,讓知識和富有成為良性循環,是馬旭老人的囑托,哪有什么歲月靜好,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這是于平凡之中讓我們淚目的震撼。

  我們的祖國迎來了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偉大時刻,我們時代的楷模和英雄從來沒有中斷過,一路走來,總有人在為我們更完美的明天默默無聞的付出著汗水、青春、甚至生命,我們敬畏時代先鋒的同時,更應當肩負起自身的職責,在自我的工作崗位上點滴做起,貢獻自我的光和熱。我們都應當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者,在感受新時代完美的同時,更要為了我們偉大民族的復興而奮斗。

  不朽的民族精神,一向在感動中傳承著。

  杜富國事跡觀后感19

  杜富國——又一個英雄的故事在云嶺大地、軍營內外被人們爭相傳頌。

  應對險象環生、突如其來的險情,是把危險留給自我,還是研究自身安全。杜富國,這名90后戰士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前者,為了保護戰友,不幸英勇負傷,失去了雙手、雙眼。杜富國的選擇,令人感概,發人深思,催人奮進。

  人生總是面臨諸多選擇。選擇需要志向。習近平總書記講,“一個人能夠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應當同祖國和人民聯系在一齊,這是人們各種具體志向的底盤,也是人生的脊梁”。

  入伍以來,杜富國始終把忠誠和信仰鐫刻在靈魂深處,把使命和職責矗立在南陲邊疆,把青春和熱血揮灑在掃雷戰場,不怕艱難困苦,不畏傷殘犧牲,不計個人得失,任務面前、關鍵時刻、危急關頭,用一次次“讓我來”的鐵血擔當,詮釋了當代革命戰士堅決聽黨指揮、勇于獻身使命的錚錚誓言,彰顯了在習近平強軍思想哺育下新時代青年官兵投身強軍、建功時代的自信自覺,展示了新一代革命軍人為祖國為人民敢于犧牲、樂于奉獻的時代風采。

  杜富國同志在參與文山邊境掃雷作業中,始終牢記使命、沖鋒在前,不怕吃苦、不畏犧牲,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軍人的使命擔當,展示了人民子弟兵的優良作風,是“老山精神”在新時代的具體體現,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杜富國應對這犧牲的危險,挺身而出、英勇無懼,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對黨忠誠、恪盡職守、不怕犧牲的優秀品格,用寶貴生命踐行了“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和誓言,杜富國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忠實踐行者,是用生命踐行入黨誓言、用奮斗書寫時代篇章的光輝榜樣。

  杜富國事跡觀后感20

  應對生死雷場,是“進”還是“退”杜富國選擇“讓我來”;失去了雙手雙眼,杜富國安慰親人戰友,“我必須會堅強”;應對授勛,他抬起殘缺的右臂,致以特殊的軍禮;他在病房頑強鍛煉、學習播音、練習寫字,坦然應對傷殘后的人生……這位年輕戰士的情懷與擔當源于何處

  遵義,是一座因紅軍長征而揚名的英雄城。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紅色基因注入了杜富國的靈魂、化入了血液、融入了言行。紅色基因像春雨一樣潤物無聲,滋潤著他不斷成長。

  2010年12月,杜富國在遵義市湄潭縣的紅九軍團司令部舊址旁,穿上綠軍裝,戴上大紅花,走上軍旅路,成為一名解放軍戰士。

  1935年1月19日,紅九軍團軍團長羅炳輝同樣在這個地方,帶領部隊完成保衛遵義會議的任務后,告別湄潭的父老鄉親,揮師西進繼續長征。

  杜富國家門口的小路,就是當年紅軍長征強渡烏江、保衛遵義會議召開時走過的路;杜富國初受文化啟蒙的皂角小學,就是當年收養革命烈士子女和遺孤的保育院。孩提時代,杜富國經常聽前輩和教師們講紅軍的故事,明白三爺爺冒著殺頭的危險,救治了失散的紅軍戰士。

  參軍出發那天,杜富國和湄潭籍的新兵們仰望紅軍塑像,他明白這些穿著青灰色土布軍裝和方口布鞋的前輩,就是和家里爺爺一齊說過話、患過難、打過仗的長輩,心里平添幾分親切與敬意。向這些紅軍爺爺敬了第一個不太標準的軍禮,杜富國開始了自我的軍旅生活。

  小時候聽到的紅軍故事,杜富國至今記憶猶新。有一位名叫鐘赤兵的紅軍團長,在他的家鄉婁山關戰斗中喊“跟我上”,帶領敢死隊沖向敵陣。腿部中彈后,這位英雄團長在沒有麻藥的情景下,忍著劇痛截去了右腿,還堅持走完了長征路。

  杜富國說:“和戰爭年代相比,我們排雷的危險要小得多,受了傷治療條件也好得多。想一想先輩們,我做的事不算什么。”

  失去雙手雙眼的杜富國,將應對另一種人生。他有了新的目標:“雖然沒了手和眼,耳朵也受了傷,但我還有嘴。如果能夠,我想做一名播音員,把掃雷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讓更多的人了解掃雷戰士。”

  杜富國事跡觀后感21

  杜富國,貴州省湄潭縣興隆鎮太平村人,2010年參軍入伍,南部戰區陸軍云南掃雷大隊中士。2018年11月18日,杜富國被授予一等功一次。2019年2月18日,獲得“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榮譽。5月22日,中宣部授予杜富國“時代楷模”稱號。

  杜富國出生在湄潭縣太平村,坐落于遵義這個革命老區的一隅,紅色基因在這片土地上顯得格外鮮艷奪目。從小的耳濡目染讓杜富國從軍報國的志向明確,19歲的他經過層層篩選成為了云南邊防某部的一名戰士,他工作盡心盡責,訓練努力刻苦,淳樸、勤奮、鉆研,成立領導眼中的“好苗子”。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邊境掃雷行動中面對復雜雷場中的不明爆炸物,他立即讓同組戰友艾巖退后,獨自上前查明情況,在進一步查明情況時突遇爆炸,杜富國下意識地向艾巖方向一側身,擋住了手榴彈爆炸后的沖擊波和彈片,同組戰友安然無恙,他卻英勇負傷,失去雙手和雙眼。幾個月過去了,他排雷負傷前對戰友說的那句“你退后,讓我來”傳遍了大江南北,他的名字印在了“感動中國”的豐碑上,更印在了億萬中華兒女的心中。

  在杜國富的身上,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擔當”的真正含義,擔當不僅要敢于擔當,也要善于擔當。在杜國富身上,當面對危險和死亡的時候,他選擇了讓戰友退后,自己挺身而出,他的大公無私、國家利益高于一切正是“擔當”二字的最好解釋。

  在大是大非面前堅持原則、認真負責,在矛盾面前敢于迎難而上,在危機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失誤面前敢于承擔責任,在歪風邪氣面前敢于堅決斗爭。黨的干部要善于擔當,要不斷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注重調查研究,加強業務能力錘煉,提高思想素質和業務能力,把擔當職責履行好。

【杜富國事跡觀后感】相關文章:

1.學習杜富國先進事跡心得體會(通用5篇)

2.《富國海底世界》觀后感

3.《國富國窮》讀書心得

4.杜郎口觀后感范文

5.《富國論》讀后感范文

6.杜拉拉升職記觀后感

7.《杜拉拉升職記》觀后感

8.孔繁森事跡觀后感

9.劉偉事跡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