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但是心得體會有什么要求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022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精選21篇)歡迎大家參考借鑒。
2022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1
通過緊張有序的學習,交流、研討、評論等對這次課程培訓有了全新的認識,對之前的一些疑惑和迷茫有了深刻的答案。同時也"被迫"對自己的心態和角色進行了調整——原先想既然是遠程培訓,也不會很緊張,可是從培訓的第一天起,就體會到了放松一下的想法都讓這每天的聽、想、寫等無形的壓力趕的無影無蹤。培訓真的是既太緊張太辛苦!
在聽了各位專家的講座和視頻學習中:不但豐富了我的理論知識,讓我對新課程改革后的高中化學教學工作有了更深一層的領悟,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可以說,在研修學習的這些日子。每一天對于我來說都有觸動,無論從形式還是從內容上都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也有一些感悟。
經過這一個階段的高中化學新課程培訓,使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
總的說來通過緊張而又認真的學習所獲得的感想與心得體會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1、課改必須更新教師觀念
課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師觀念的提升。教師作為課改的執行者,決定著這場教育變革的成敗。因此廣大教師參與各級培訓,優化校本教研,自覺發展專業素養和教學藝術,力求以課程改革的新理念規范優化教學行為;另一方面科學認識和處理推進課程改革以及實際教學時的矛盾,處理新舊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的矛盾。
隨著新課程的推行,教師要調整自己的角色,改變傳統的教育方式。新課改讓教師從知識的"權威"變成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從"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每位老師心理都承受著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新課程實施中教師可以實現自身發展,而教師的發展又將構成新課程實施的條件。我們的課改不是細枝末節的小變化,而是教育體制和教育觀念的根本性變革。
2、經過專家的講解,使我清晰地認識到高中化學新課程的大致內容。通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化學新課程內容的增減與知識的分布;怎樣把握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即專家們所提醒的在對學生講解時應該把握的尺度;新的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僅要從思想上認識到高中化學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從自身的知識儲備上為高中化學新課程改革作好充分的準備。對于新增的大部分內容應在最短的時間里把它們拾起來,不僅要弄清,更要弄透。
對于一個高中教師,要想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成為源源不斷的自來水。知識的更新與深化也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一成不變的教材與教法是不能適應于社會的發展與需求的。對于未曾變動的舊的知識點,考綱上有所變化的必須做到心中有數。
對于新增內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內容,哪些是選講內容,對于不同的內容應該分別講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做到面對新教材中的新內容不急不躁、從容不迫,不至于面對新問題產生陌生感和緊張感。通過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高中化學新課程的內容是由哪些模塊組成的,各模塊又是由哪些知識點組成的,以及各知識點之間又有怎樣的聯系與區別。專家們所提供的知識框圖分析對我們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著非常重要而又深遠的意義。對于必修課程必須講深講透,對于部分選學內容,應視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高中化學新課程的改革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人才需求而制定的。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與需求,作為教師理應先行一步,為社會的發展與變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2022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2
這一次我很榮興參加了省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培訓學習,感受頗深。我作為剛使用新教材的.老師,通過這次的學習,在專家們的引領下回顧了自己一年來的教學過程中的得失,時刻銘記虛心向老教師請教,不斷積累經驗和反思。我的心得如下:
1、更新教育觀念
中學地理課程目標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它會隨時代的發展變化而不斷更新,“重視對現代公民地理素養的培養”是國際地理教育改革的新特點、新趨勢。這就要求教師平時要多關注國際熱點問題、關注國際政治、經濟動向,拓寬學科視野,了解世界最新發展動向。
2、轉變教師角色
樹立新型的教學觀,充分尊重學生,把學生看成學習的主人,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不斷提高,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和學生平等相處,坦誠相待。
3、調整教學策略
教師習慣上被稱為教書匠,但實際上教師不是“教書”而是“教人”,因此教學策略應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方向轉變,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
4、改變工作方式,充實專業素養
教師之間將更加緊密合作,要不斷地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學會開發各種課程資源,包括地理教科書、地圖冊地理教學參考等教材,廣播、電視等大眾媒體,模型、演示儀器等各種地理教具以及校內外學習場所,等等。
總之,每位教師都應當樹立課改新理念,樹立科學的教材觀、教育觀、學生觀,深入鉆研新教材。以上是我有關于高中地理新課程培訓幾點粗淺的體會,也許不夠全面,還請諸位多多諒解。
2022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3
我參加了新課程改革的培訓學習,感受頗深。通過這次的學習,在專家們的引領下回顧了自己多年來的教學過程中的得失,我的心得如下:
一、教師將面臨新課程改革帶來的挑戰
1、教師失去了對學生學習內容的權威和壟斷
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學生學習內容的開放性使學生的認識領域大為拓展,吸納知識的途徑由單一變為多元,教師已經不再是學生唯一的知識來源。由于學生在研究、探索的學習中內容大大超出了課堂教學、教材、教學參考資料的范圍,老師們失去了對書本對大綱的依托,也就失去了對學生學習內容的權威與壟斷,因此我們的老師在走進教室、走近學生的時候出現了從來沒有過的“忐忑不安”的感覺。實行素質教育以后,指導學生學習時的力不從心,無能為力,讓教師從內心意識到自己知識結構的單一、知識面的狹窄、對本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的漠視等問題,從而產生了繼續學習、完善自我的強烈愿望。
這是未來時代教師必須具有的品質和素養。通過觀看視頻,聽到了專家對問題的精辟講解,使我掌握如何把握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通過網絡上一些老師具體的課堂案例學習,使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地理素養;怎樣才能將一根根主線貫穿于我們的日常教學過程之中。
2、教師從個體走向合作以往的教學中,我們老師獨立地完成教學工作,可以基本上不和其他學科的教師有業務上的交往。但在研究性學習中,幾乎很難獨自一人很好地完成對學生課題的所有的指導工作。這就要求教師從個體走向合作,聯合起來對學生課題小組進行指導。教師要學會合作,這是老師面臨的又一個挑戰。做作業的過程,使我對以前自己做的很多教學工作進行了很好的反思,沒有反思就沒有進步。我體會到好的授課方式與方法能使學生輕松樂學,如沐春風;科學的思維模式,能使學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當的情景導學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因此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于一體進行歸納、總結、交流能促進我們產生更多更好的授課方式、方法,產生更多更新的科學思維模式。這對于我們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非常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二、課程改革呼喚教師角色轉變
1、由知識的傳授者轉向學習的參與者、促進者、指導者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為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同時教師還應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采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熱情更加高漲。教師除了參與、促進學生的學習之外,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的學習給予指導,應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
2、由“教書匠”轉向科研型創新型教師,由單一型教師轉向綜合型教師教師要成為主動的課程研制者,積極設計新穎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忠實的向學生傳授課本知識的“教書匠”。隨著課程內容的綜合性、彈性加大,教材教參給教師留有的余地加大,教師既是課程的實施者,同時又是課程的研究者。在提高自身的科研創新能力的同時,教師更要加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多年來,學校教學一直是分科進行的,新課程在改革現行分科課程的基礎上,設置了分科為主、包含綜合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這就要求教師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成為綜合型教師。
三、新時期的中學地理教師應積極接受挑戰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要求我們教師具有較高的素質。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教學方法,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為本,所有教育行為都必須以培養科學思維方法、創新意識和提高科學素養為目的。教師要不斷拓寬知識面,廣泛獵取各方面的知識,特別是國際國內社會熱點、高新科技的信息。
1、復合型的知識素質
教師的知識水平是其從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條件。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是教師搞好教學所必備的先決條件之一。科學文化知識是指具有當代科學和人文發展的基本知識,當代科學的基本知識指對信息科學、生命科學、新材料科學、新能源科學、環境科學、空間科學和海洋科學等方面的知識有一定了解。新課程十分重視知識的教育價值和育人功能,目的在于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展學生的個性。與傳統的教育理論重結果、輕過程的觀點相比較,新課程強調教學既是一個認識過程,更是一個發展過程。新課程要求中學教師不僅要懂得教什么,而且要懂得怎么教,還應明白為什么這樣教。教師如果缺乏一定的教育理論修養,就難以自由而科學地設計和駕馭教育教學過程,更難以進行物理教學改革與創新。
2、健全的專業情意
教師的情感是豐富的,尤其是教師的職業情感更具特色,其主要內容包括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對學生的關愛和理解態度,對教書育人的熱情以及敬業精神等。教師作為完整的人不僅僅是理性的人,教師的欲望、情緒、價值信仰等人格特征更應受到重視。
在線研討,讓我們與全省各地的教師、與專家近距離接觸,通過討論開闊了眼界;很多好的創意迸發出來。通過此次學習,不僅使自己的眼界更開闊,而且使自己對高中地理新課程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這無疑將對我們今后的教學工作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總之,每位教師都應當樹立課改新理念,樹立科學的教材觀、教育觀、學生觀,深入鉆研新教材,從自身做起,轉變觀念,以研究性學習為開端,教師將從思想觀念、知識結構、工作方式和行為方式等方面挑戰自己、改變自己和完善自己。
2022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4
最近研讀了2022年義務教育地理新課標,感觸頗深,新的`課程標準體現了大時代的進步和國家、社會及公民個人的發展的需求不斷創新,積極向上。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網絡新媒體迅速普及,人們生活、學習、工作方式不斷改變,兒童青少年成長環境深刻變化,人才培養面臨新挑戰。義務教育課程必須與時俱進,進行修訂完善。
新課標的特點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創新導向推動育人方式變革,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新課標的主要變化體現在:關于課程方案——完善了培養目標,優化了課程設置,細化了實施要求。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雙減”政策要求,調整優化課程設置。關于課程標準——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優化課程內容結構、研制學業質量標準、增強指導性、加強學段銜接。
新地理課程標準呈現以下特點:
一、課程性質
在2021年修訂版的基礎上提出:引領學生認識人類的地球家園。地理課程貼近生活,關注自然與社會,體現地理學特點并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對培育學生的人地協調觀、家國情懷、全球視野,以及批判性思維、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價值。本課程與小學科學、小學道德與法治等課程有關內容相銜接,與初中其他課程部分內容相關聯,為高中地理課程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二、課程理念
1、堅持育人為本,確定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地理課程目標
2、優化課程結構,搭建基于地理空間尺度的主題式內容框架
3、活化課程內容,優選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地理素材
4、推進教學改革,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地理教學方式
5、發揮評價功能,促進學生學業進步和全面發展
三、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的設計細化了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要求學生學習之后不僅掌握基本的知識原理還能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教學提示中強調要利用情境教學、實踐探索、問題引導等方式提高課堂效率,培養真正的有地理素養的人才。
2022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5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此次地理課標中新增的很多內容重點強調了對學生品格與關鍵能力的塑造培養,如《人口與人種》一課中,課標由說出人口與人種的特點,分布地區,語言和宗教的分布地區。變為運用反映人種、語言、宗教習俗的圖文資料,描述世界文化的豐富多彩,樹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意識。
課標的變化令我們需要再次明確的是學科教學培養的底層邏輯,不是需要學生學會某個內容的分布特點等內容,而且通過對內容的學習培養思維能力,樹立一些觀念和意識。那么從素養的角度出發我們會發現背誦不是學習的最優路徑,這會期望我們老師重新思考教學策略,對我們是新的更高的要求與挑戰。
2022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6
新版課標新增了“地理核心素養”板塊,提出了新的課程理念,即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為宗旨,引導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為培養具有生態文明理念的時代新人打下基礎。那么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也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導向,以學生已有認知基礎為起點,遵循學生發展規律,聚焦重要課程內容,合理選擇教學素材,優化、豐富學習活動。所以,我們在保持傳統地理教學手段的同時,最好再融合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突出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設計具有整體性的教學活動過程,在活動中落實對學生“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的培養。
2022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7
新課標更加注重地理課程所要培育的核心素養,引導學生通過探究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系,認識到地球資源是有限的、生態環境是脆弱的,形成保護地球家園的觀念、熱愛祖國和家鄉的情感,以及關心世界的態度;新課標還特別強調了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了學科間的相互關聯和有機聯系,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強化了學科實踐性要求,推進育人方式大變革,需要地理教師對這種學習活動方式和地理學科合二為一提出方法和策略;
新課標還要求在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切忌教師采用“滿堂灌”的課堂形式,而是學生積極自主參與、合作探究的多樣化地理課堂形態,需要教師精心備課,對課堂教學內容深刻理解,對所學地理知識點進行有機整合,推動了地理課堂轉型。
2022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8
一、進一步強化育人導向。宏觀上重新強調人類不僅在適應和改造地表,借助航天航空事業的發展引導航空教學,培養學生關注宇宙環境,探索宇宙奧秘,培養科研精神,樹立科研理想;微觀上加大對鄉土地理的滲透,且通過資源整合、跨學科學習進行實踐活動,利于學生學以致用、知行合一,立志發展家鄉。
二、切實增強對教師實踐操作層面的指導性。體現在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學科間相互關聯,帶動各學科綜合化實施。在具體執行課程標準時,2011版往往憑借教師個體的自我解讀與內化,而2022版的導向性更加明朗,表現在針對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和和教學提示,細化了學業要求和考試命題建議(明確了教到什么程度);注重教學評一致性,強化了怎么教,增設教學評價案例,增設許多模擬實驗、社會調查、實地考察等多學科實踐形式,這樣就有效降低因教師差異性導致課標執行力度的層次不齊性。
三、新增設的教師培訓與教學研究為教師發展搭建了腳手架,2022版新課標不僅凸顯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將培養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的接班人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同時也體現了對教師發展的重視。教師的發展包括教育專業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教學實踐力。尤其22版課標后附附錄一、附錄二,包含了大量的教學活動參考示例供廣大教師研究、借鑒參考和使用,激發了廣大教師的科研思維,并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逐漸形成與之相關的個性化知識,發揮其個性化的教學風格與教學智慧這些都將直接影響教師對教育教學理念、課程教學觀念、師生關系、課堂管理等問題的理解與實踐。
2022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9
2020年3月,教育部頒發了《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作為高中地理教育的綱領性文件,引導著高中地理課程改革,因為有著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正確的改革方向,所以基本建立起了適合我國國情、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高中地理課程體系,為我國基礎教育質量的提高做出了積極貢獻。隨著時代的發展,面對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以及新時代對提高全國國民素質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新要求,黨和國家提出了“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因此,依據新要求,對《地理課標(實驗)》進行修訂和完善勢在必行。2020年12月,教育部組建了包括地理學科在內的各學科課程標準修訂組,全面啟動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修訂工作。經過深入研究、多次討論與修改,形成了我們現在的《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22版)》。本書在立德樹人、核心素養、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學業水平測試等方面都做了詳細敘述,現將自己的一些學習心得總結如下,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評指正。
一、立德樹人與地理核心素養
(一)立德樹人是地理課程最重要的價值所在
2020年3月,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再次提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些都說明了現階段立德樹人的重要性。地理學具有獨特的育人價值,主要表現在受過地理教育的公民能夠理解人與人的關系,也能夠理解個人對與生態環境和他人的責任,地理教育能夠幫助青少年學會如何與所有生物(包括人類自己)和諧相處。地理學的研究尺度廣闊,并且能夠幫助人們深入了解我們當今社會的眾多挑戰。這就是地理學在德育方向上的主要作用。而我們要落實立德樹人則需要通過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二)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構建
學科核心素養是指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某學科學習而逐漸形成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與價值觀。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包括三個方面,六大素養:治學(文化基礎:人文底蘊和科學基礎),修身(自主發展:學會學習和健康生活),濟世(社會參與:責任擔當和實踐創新),依據這些德育要求,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四部分:
1、人地協調觀
人地協調觀是現代地理學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觀念,是地理課程內容蘊含的最為核心的價值觀,它主要包括三個內容:地理環境對人類的影響、人類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協調人類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包含了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發展觀。培養人地協調觀,旨在使學生面對不斷出現的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問題時,理解并認識到,人類必須尊重自然規律,與自然和諧發展,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2、綜合思維
綜合思維是一種認識地理環境整體性的思維方式和能力,是我們用綜合的觀點和方法認識地理環境的思維品質和能力。作為一種思維方式,綜合思維強調整體觀念、時間觀念、空間觀念,即要素的綜合、時空的綜合、地方的綜合。人類生存的地理環境是一個綜合體,在不同時空組合條件下,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綜合決定著地理環境的形成和發展。綜合思維有助于人們從整體的角度,全面、系統、動態的分析和認識地理環境,以及它與人類活動的關系,辯證地看待地理問題。
3、區域認知
區域認知是一種認識地球表面復雜性的思維方式和能力,是人們運用空間-區域的觀點和方法認識地理環境的思維品質和能力。地球的面貌千姿百態,地理事物和現象紛繁復雜,如何將這看似“雜亂無章”的地球理出“頭緒”,需要一種地理學特有的思維方式,即將地理環境以不同的標準劃分為各類區域:比如不同尺度大小,不同屬性、不同功能等,以幫助我們認識地理環境的復雜性。區域認知這一素養主要是讓學生能夠形成從空間-區域視角認識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意識,對地理事物和現象的空間格局有較強的觀察力,并運用區域綜合分析、區域比較、區域關聯等方法認識區域,簡要評價區域現狀和發展。
4、地理實踐力
地理實踐力是在地理實踐活動中表現出的意志品質和行動能力。地理研究的大部分數據和第一手資料主要來自野外考察,盡管隨著地理信息技術的發展,大量成果廣泛應用于地理學,提高了野外考查的速度和精度,但是野外考查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地理研究手段。地理實踐力這一核心素養就是要培養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和地理工具,在室內、野外和社會的真實環境下,通過考察、實驗、調查等方式獲取地理信息,探索和嘗試解決實際問題,具備活動策劃、實施等行動能力。地理實踐力素養有助于提高人們的行動意識和行動能力,更好的在真是情境中觀察、感悟、理解地理環境以及其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增強社會責任感。
二、新形勢下的教學方式
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教學與評價建議”部分突出在落實地理學科核心素養、解決地理教學中的重要問題、提高地理教學育人效果方面的導向作用。在這種要求下,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更多重視學生知識的探索過程,這樣才能讓學生逐漸形成能力。問題式教學和地理實踐活動都是以后我么在教學中應該重視的方面。
問題式教學是以創設問題情境為開端,圍繞問題的解決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教學程序應該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安排:創設情境、提出與分析地理問題、提出地理解決方案以及展示評價四分部分,但是這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程序,應根據實際情況安排,重在使學生能夠進行自我引導、主動構建問題,發揮效果。11月29日第五屆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研討會中的兩節地理研討課:《滑坡與泥石流危害》、《臺風之殤》。這兩節課都采用了問題式教學。滑坡與泥石流危害從金沙江堰塞湖導入,整節課以問題設計整合內容,重心問題使其以問題形式展現,讓學生在課堂上展開頭腦風暴,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最后設計災區旅游,如何避災,讓學生學習有用地理,培養學生的開放思維,落實四個核心素養。《臺風之殤》本節課的核心理念是樹立人地協調觀,先通過臺風受災對人類的危害,引導學生調查本地區臺風的防治,提高學生的地理調查觀察能力即地理實踐力的培養,本節課的主要環節有臺風發生后的巨大反差引入,逐步設計問題:殤之痛——殤之由——殤之御——殤之情——殤之警,引導學生綜合分析問題,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這兩節的學習以及作課教師的評課,我們對問題式教學有了更深的認識,為我們的新課程推行引導了方向。
在新課程的推進中,我們要認真學習課程標準,明確方向,多思考,逐漸探索,形成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方式,促進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
2022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11
義務教育2022年版《地理課程標準》新增核心素養,分為4個方面:
(1)人地協調觀(2)綜合思維(3)區域認知(4)地理實踐力
我根據多年地理教學的經驗發現,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是當前地理核心素養培養中較為薄弱的環節之一。在教學的過程中,因為受到客觀因素和教學時間的限制,模擬演示和課堂小實驗多半都只能讓老師進行簡單的演示或是根本就不會進行,學生也無法參與其中,而且空間想象能力缺乏,所以學生不容易獲得實際的感受。一些離開課堂之外的實踐活動,很少的學校才能進行。有的中學雖然會開展相應的研學活動,但是因為地理內容比較少,很多和課堂教學內容不能有效地融合。而且地理事物和現象都是需要通過長時間累積所構成的。不能把所學知識和實際事物融合起來,使得很多學生不能有效地運用知識進行合理地解釋、研究其中的原因。所以,地理學科地理實踐力這一核心素養的提出,以地理實踐活動來加強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是提升其地理綜合素養所非常必要的。
我們地理教師應該首先認真學習,深刻理解領會新課標中的地理實踐力。以下是新課標中有關地理實踐力提到的內容。
地理實踐力,指人們在地理實驗、社會調查、野外考察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行動力和意志品質。地理實驗、社會調查、野外考察是地理學常用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課程重要的學習方式。地理實踐力的培育,有助于學生在真實環境中運用適當的地理實踐活動方式,觀察和認識地理環境,體驗和感悟人地關系,并在活動中做到知行合一、樂學善學、不畏困難。
學習場所不局限在校內,要調動相關社會資源,引導學生走進自然和社會大課堂,提高他們在真實環境下學習多學科知識并運用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地理實踐方法途徑
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利用模擬、虛擬等方式開展地理實驗。
設計簡單的調查方案,利用問卷、訪談等形式進行社會調查。
設計簡單的考察方案,利用工具進行觀察、觀測等戶外考察。
2022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12
《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發布了,我已經從事初中地理一線教學工作14年,經過多年的對現行地理教材的研究和執行,我是期待一次課程標準變革的,果然變革來了。
為什么我會期待一次課程標準的變革呢?在山西省大同市初中地理學科成績不計入中考,學生學習的動力沒有被動的因中考而獲得的那一部分——而對于現在的初中學生來說,被動的學習動力是主要的,因為主動的學習動力很少。現在,從小學升入初中是不需要經歷選拔考試的,加上學生的父母上學的時候社會上的學習風氣比較寬松,同時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學生父母沒有通過激勵孩子刻苦學習來實現家族命運轉變的需求,因此現在大多數小學生家長是不對孩子的學業做長遠規劃并因此培養孩子的理想抱負的。而不參考中考的現狀,讓初中生自然的優先學習中考科目,初中地理學科要想走進學生的學習生活,必須發揮出其學科魅力——這一在當前教材中比較難體現的點來。因為當前教材似乎側重于給初次接觸地理學科的初中生們展示比較全面的初級地理知識體系,而忽視地理在生活中能發揮的不能替代的獨特作用!
認真讀了《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前半部分,對第二部分“課程理念”第4點感受頗深,其中提到的“創設多樣化的學習情境”、“積極開展地理戶外實踐”讓我看到了希望,在“附錄2地理課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設計參考示例”中我找到了令人興奮的“學習活動設計”,“探索太空,筑夢航天”作為一個對“認識地球宇宙環境”的延伸,可以結合我國的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幫助學生認識地球宇宙環境的同時極大的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對學生未來的職業規劃也會起到影響,學生們會受到一個宇航夢!
在“附錄1地理學習活動示例”里,“示例5”讓我拍案稱奇。如果我們正面的帶領學生來學習區域,學生的感覺是被帶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非常的被動,興趣更是無從談起。這個活動的設計的妙處是通過“劃區”讓學生明白了分區學習地理的必要性,也能讓學生明白按區域學習地理是一種方法!任務就是“劃區”,根據地形圖或氣候圖來劃一個區。在選定一個區的過程中,學生會發現區域范圍越大包括的內容越復雜,范圍越小,內容越具體、詳細;而之所以依據地形或氣候可以劃出一個區,說明這里是因為地形或氣候而與周圍不同,證明地形或氣候是自然環境中很重要的要素!分區之后,對區域自然環境進行進一步全面認識的時候會發現這個區域與周圍不同的氣候或地形是受什么因素影響才呈現出來的,綜合思維得到鍛煉。對區域經濟和人們生活的認識會幫助學生認識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分析當地的人類活動是否實現了與自然環境的和諧,人地和諧觀會得到培養!
2022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13
一、理念“新”,與時俱進。有利于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地理能力,培養學生科學的地理觀
新地理課程標準把學生學習地理從死記硬背、教師滿堂灌中解放出來,更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注重培養學生科學的地理觀
二、突出“有用”。讓地理課堂生活化,真正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地理有用
新課標突出有用,能使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到現實社會,解決實際問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地理學習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
困惑
教材與新課標的貼合度不夠,新課標要求內容,教材中沒有體現,比如關于太空探索的內容,教材中幾乎沒有體現,老師們不好把握度。
2022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14
到2022年,我已經從事初中地理教學14年,說實話,初中地理課不太好上,因為地理不參加中考,學校不太重視,學生不太重視,家長太不重視,但是學校要求地理均分不能太差,優秀率也不能太低,要達到所有考試學校的中等以上水平。這就給地理課上課帶來了難度,再加上課時緊,不能留作業,所有內容必須都在課堂上解決,如課堂主要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以及練習,這就要求教師課堂上不能說一句廢話,如果設計了活動,活動也得提前設計好時間,卡點進行。
但在2022年地理新課標里面增加了地理實踐:
1、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利用模擬、虛擬等方式開展地理實驗。(新增)
2、設計簡單的調查方案,利用問卷、訪談等形式進行社會調查。(新增)
3、設計簡單的考察方案,利用工具進行觀察、觀測等戶外考察。(新增)
我的困惑就是這些地理實踐多會進行?我曾經用飲料瓶做過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實驗,學生做完以后班里面湯湯水水泥泥糊糊,打掃了好長時間。第二年就擱置了這個實驗,再沒做過。感覺沒有實驗室,有些地理實驗不太好操作。
關于調查方案方面,我在城鄉結合部的學校任教,大部分同學來自農村,但是即使是農村孩子也五谷不分,出示一些大同地區農作物的圖片,很多同學不識,問卷、訪談我也沒實踐過,總覺得學生的社會調查較難展開。
戶外觀察更不敢想,自己帶著四十多位學生到戶外考察,安全和紀律怎么保障?即使就在校園,紀律保障不了。因為我校的學生父母親都在忙碌的掙錢路上,做不到充分的配合。比如用影子去解釋太陽高度,實際上,有一組學生就可以完成此實驗,那其他學生干什么?畢竟是初中生,未成年,自控能力也差,上課不只是傳授知識,也要注意課堂安全。
啰啰嗦嗦說了我的一些困惑,希望自己以后也能探索摸索去解決這些困惑,并把地理實踐做到位。
2022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15
初中新課程改革是我國推行素質教育的一個嘗試。地理科目的新課程改革從教材、課程標準、教學評價機制、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大膽的改變。經過了為期兩天的培訓,對于初中地理新課改有了些許心得和體會,也發現了新課改的一些不足之處。
一、教材的改變與教輔材料的落后
(一)教材的改變
今年初一地理教材與往年有了非常明顯的改變,主要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1、取消了課本中對于重點內容的總結
新教材中已經取消了舊版本中各個章節重點內容的文字表述。在舊教材中,較易把握,而在新教材中,則需要學生自己去歸納和總結。
這個改變無疑是一個大膽而冒險的嘗試,其目的應該是為了加強學生的閱讀和歸納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希望學生能夠通過課堂的自主學習去總結本課的重點內容。但是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現在的學生不論從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課堂的領悟能力、學習基礎來看都無法達到新教材設計的初衷,再加之高一地理的學科地位,這種改變反而加重了教師以及學生在課堂教學上的負擔。
2、取消了一些基本知識的鋪墊
在舊教材中,每個章節的第一節課文都會對本單元所要用到的基礎知識先進行學習,再引出更深層次的內容,做到循序漸進,由簡而難,例如:舊教材《世界的海陸分布》中的比較。新教材中則取消了這些基礎知識的鋪墊,這種內容上難度的突然增加使得學生無法適應學習這么抽象的內容,他們需要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補充舊教材中的基礎知識,才能夠較好地理解并掌握,無形中增加了教師的備課量和學生課堂的學習量。
3、案例、活動的增加
相對于舊教材而言,案例和活動的大量添加則是一個創新之處。新教材更加注重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通過案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直觀、生動。另外,個別活動的問題設計不科學,有些問法太簡單。
(二)練習與課改的不同步
任何一次教學改革都必須有相應的輔助措施,這次進行的新課改對于教材的改變只能說差強人意,但是練習和配套的地理圖冊則沒有任何的改變。其中所采用到的圖片、例題可以說和往年沒有不同,沒有體現出新課改的精神,問法還是老一套。因此,沒有一套與新課改相匹配的習題,使得教師在課后的知識鞏固手段上更加捉襟見肘。
二、教學評價機制的改變
傳統教學中,對于學生的評價機制是以考試分數為主要依據,而新課改則改變了這種模式。新課程改革中,對于學生的評定引入了大學的學分模式,除了以卷面測試來評定學生外,還加入了學習過程評價。學習過程評價是根據學生的出勤情況、課堂表現(學習態度、努力程度)、平時作業(完成質量)、探究活動、平時測試(進步程度)等確定分數,最終由學習過程評價和模塊考試兩者分數之和來確定學分。
應該說,新課程改革對于學生的評價更多地集中在學生的日常學習,也就是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培養,相對于以前的傳統評價模式更科學、更全面;而且學分制的提出,也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今年是海南省再次實行新課改的第一年,各個學校都在實施和探索中,但是每個教師心中都有一個指揮棒,那就是初中地理會考。只有初中地理會考的改革,才能很好的解放學生和一線教師,才能更好的執行新課改,在會考制度不變的情況之下,新課改也是很難進行下去。
三、教學方法的改變
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體,而學生只是被動地接收知識,基本上課堂屬于滿堂灌。而新課改理念下的課堂,更強調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通過教師的逐步啟發,結合課本案例,學生自主學習,從而獲得知識。
其出發點,無疑是很好的,對于學生的要求也是很高:
1、學生必須要有充分的知識積累;
2、要有很強的自我學習能力;
3、學生獲得知識的來源廣、渠道多。
而從實際情況看,能符合上述條件的學生是鳳毛麟角,一些重點中學的學生也許能夠達到要求,但是對于絕大多數中學來說是不切合實際的。
以上是我對于進行了一個學期的初中地理新課改的一些想法,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不妥之處,請指正!
2022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16
每次教研,都是思想的碰撞。每次學習,都有成長的收獲。5月21日下午,在xx市地理教研員xx老師的倡導下,我有幸聆聽了xx老師《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版》解讀講座。“學然后之不足,教然后知困”,在這次學習的過程中,我越發深刻的認識到了教研與學習的重要性。面對新課標改革,為提升教師專業素養與時俱進,新課標的學習顯得尤為重要。韋老師的講座無疑是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地理教學的方向。韋老師主要從課標修訂思路的確定、核心素養與課程目標的確立、課程內容的重組、學業質量的研制、課程實施的細化五大方面詳細解讀了《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版》,令人受益匪淺,我將主要從以下四方面談談我的認識與收獲。
一、修訂思路重視育人途徑課標在修訂思路上,高度重視育人途徑的表達,要加強思想道德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生態文明教育,以綜合育人,實踐育人。這就要我們在日常教學中重視地理學科對學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意義表達,可以從情境教學、深度學習等方式對教學內容進行探討和實踐。
二、課程目標注重核心素養初中階段的地理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旨在引導學生做到知行合一、樂善樂學、不畏困難,觀察和認識地理環境,體驗感悟人地關系。形成系統、動態、辯證地看待問題的思維方式,樹立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科學精神,滋養人文情懷、增強社會責任感,逐步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形成和諧觀、共贏觀、發展觀,可以從空間視角、區域視角認識人地關系,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行動力和意志品質。
三、課程內容著重實踐性特色我們要善于從學生的立場出發,從空間尺度的視角對課程內容進行組織,遵循基礎性、綜合性、時代性、實踐性、靈活性原則,在地理活動中,突出地理實踐性特色。在“課標的內容”要求中,突出地理工具的使用和“做中學”的要求;在“教學提示”中,結合主題內容,從情境設計、素材選擇、學習方式等方面進行提示。
四、學業質量反映核心素養地理課程學業質量標準是依據學習內容的不同特點,綜合評定學生面對不同情境時,在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過程中,所展現出的價值觀、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反映出核心素養的發展水平和課程目標實現的程度。這就對我們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中,教學目標設計要體現核心素養培育的整體性、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設計要聚焦重點內容、教學策略和教學過程要有利于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教學活動要強化基于真實體驗的地理實踐活動,然后通過一步一步的診斷、評價,不斷矯正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方向,改進細節問題,提高教學質量,最終達到學業質量要求。講座的最后,韋老師勉勵教師們要轉變觀念,深刻領會此次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時代要求。突破難點,推動義務教育地理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守正出新,創造性地落實課程標準的要求。從師路漫漫,任重而道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通過此次學習,我們需要認真思考和挖掘知識背后的素養意義,達成核心素養立意的課程目標。希望通過地理老師們對課程標準要求的落實,能夠共建出一個生動、智慧、高效的地理課堂,助力學生成為活躍的、負責任的時代新人。
2022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17
一、教育職能的轉變,豐富與延伸了地理教學目標與功能
中學地理學科的教學目標正隨著教育職能的轉變而不斷發展,幫助學生獲得適應學習化社會需要的基礎知識和掌握基本再學習的能力,是當前課程改革的方向。地理學科的目標在于教育學生關心并參與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引導學生樹立環境意識、全球意識和以人為中心的人地關系觀念等科學的地理思想,使學生能夠從經濟、社會、生態和人文精神等方面理解、認識和評價人類所面臨的全球性問題,形成對解決這些問題應采取的正確態度和行為方式。
二、課程目標方面在原有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內容
課程目標從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來表述,這三個維度在實施過程中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與以往的目標相比增加了過程與方法,也就是說新課標不僅重視結果的評價也重視過程的評價和對方法的研究。而且新課標更加重視能力的培養,如"嘗試從學習和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提出探究方案,與他人合作,開展調查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以往的地理教學中往往把激發學生的興趣作為學習的動力和手段,而新課標首次把興趣作為一種目標。
三、新課程更加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
高中地理課程又提出"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重視學生的探究活動,不僅是地理課程而且是這次新一輪課程總體改革的重要理念。這是因為,無論是開展野外觀察觀測、野外考察、社會調查等室外實習,或者是開展做實驗、制作學具等室內操作,都主要是讓學生自己觀察、操作、練習、驗證、搜尋、思索、判斷、分析。這樣既可提高地理學習對學生的吸引力,還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更能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進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潛能和創造力,有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2022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18
新課程改革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多、更廣泛、更容易地學到終身受益的知識。那么,什么才對學生終身有益呢?除了人文,地理知識經驗和觀察想象、探究思索等心理能力外,文化的品質和素養應是一種更加可以讓人終身受益的東西。文化可以使人超越于生活的表層領域,不為技術經驗或工具理性拘檢、束縛,進入人格自我完善的境域,充滿睿智和靈性地觀照世界,應答世界,表現世界。文化人格是人格的深層結構,是個體全部生活的精神之"根"。地理教學應當有這樣的文化追求,應當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精神底蘊!
什么是人文地理?人文地理學是地理學發展到一定階段興起的一門交叉性很強的學科,日益成為地理學的研究重點,它以地球表面人類各種社會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其分支學科主要有人口地理學、聚落地理學、文化地理學、政治地理學、行為地理學、旅游地理學、軍事地理學等。為此,人文地理學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指不包括經濟地理學的人文地理學,廣義的則是指包括經濟地理學的人文地理學。人文地理學主要特征是社會性、區域性以及綜合性。社會性是指人文地理學是一門社會性較強的地理學科;區域性是指人文地理學包含了區域研究的特性,重視了區域特征的差異性和相似性;綜合性的特點來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樣性、整體性,是指人文地理學在綜合研究一個區域的人口、經濟、社會、文化、政治、聚落等各方面形成發展的條件、特點、分布規律和人地之間地相關以后,在一個更高地層次上發現問題,提出解決矛盾的構思。
2022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19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求地理課程改革必須轉變"學科本位"、"知識中心"的教育觀念,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結合地理學科的特點,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地理問題的學習情境。本周認真研讀了《地理課程標準》前兩部分內容:前言和課目標,受益匪淺現將學習內容總結如下:
一、對地理課程性質的認識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它具有兩個顯著的特點:第一,綜合性。地理學是一門兼有自然科學性質與社會科學性質的綜合性科學。第二,地域性。地理學不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和空間結構,而且闡明地理事物的空間差異和空間聯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間運動、空間變化規律。
二、對地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的認識
(一)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課程要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側重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
(二)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反映全球變化形勢,突出人口、資源、環境以及區域差異、國土整治、全球變化、可持續發展等內容。
(三)改變地理學習方式。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聯系實際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地理學習能力,鼓勵積極探究,使學生了的地理知識的功能和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
(四)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地理課程要充分重視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形成學校與社會、家庭密切聯系,教育資源共享的開放性課程,從而拓寬學習空間,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五)構建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在課程內容選擇、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學評價中,要充分考慮現代信息技術的影響,為發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創造適宜的環境。
(六)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并重的評價機制。地理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習結果,也要關注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行為的變化。實現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并舉、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創設一種“發現閃光點”“鼓勵自信心”的激勵性評價機制。
2022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20
一、新課標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2020年修訂的課程標準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樹人”根本育人任務,重心在于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領課程,推動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課程改革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使學生堅定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著力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堅持科學論證,遵循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這些無不體現了國家“立德樹人”的育人宗旨,符合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
二、地理核心素養的內涵和學科表現
地理的學科素養主要包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它們是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通過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從地里教育的角度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1.人地協調觀,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觀和發展觀,旨在培養有助于人們更好的分析、認識和把握人與自然的相互關系。當今世界,人類對自然的利用和破壞已經到了必須改變的地步,人地協調觀的學科素養的培養有助于學生理解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有助于學生理解科學發展觀的意義所在。
2.綜合思維,是一種認識地理環境整體性的思維方式和能力。整體性思想是貫穿高中地理教學的思想,綜合研究地理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關系,是高中地理教學的重要指標。尤其是在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的教學中,這種思想重要性的表現尤為明顯,對地理要素的綜合、時空的綜合、區域的綜合,已經不是單純的應對考試這么簡單了,這是一種思維方式。無論學生以后選擇什么專業,從事什么行業,對孩子們的一生都十分重大的影響,這更加體現了國家立德樹人的宗旨。
3.區域認識,是一種認識地球表面復雜性的思維方式和能力。從區域視角認識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意識,并綜合運用區域綜合分析、區域比較、區域關聯等方法認識區域。這是高中地理教學的常規方式,也是地理教學考查方式的重要體現形式。
4.地理實踐力,是一種地理實踐活動中表現出的行動力和思維品質。地理實踐力是目前高中地理教學最欠缺的地方,也是最難操作的一部分。尤其是野外考察部分,受種種因素的制約和限制,尤其是安全因素和我們焦作地區的經濟水平,很難實現。焦作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仍然較為落后,來自農村的學生較多,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實現野外考察;室內實驗是地理實踐力的另外一種操作方式,比較適合大多樹數學生和學校,但局限性較大,而且不是所有的地理現象都能通過實驗來實現。對地理知識的掌握和理解,野外考察有無法取代的地位和作用。近幾年,十一中借助科技創新的平臺,也引導學生參與了不少社會調查,獲得了不少獎項,也是對實踐性地理課程的一種實施方式。
三、新課標指導下地理教學的實施方向
1、創設課堂情境
課堂教學要注意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注重地理與生產聯系的情景設置,注重地理學術的情景設置。生活中,處處皆地理,只要用心觀察和思考,總能找到相關的生活現象來指導地理教學。例如,近幾天的天氣變化,可以用來解釋冷鋒過境前后的天氣、氣溫和氣壓的變化規律;可以借助二十節氣來解釋農業生產的農時,農作物的生活習性,以及每一階段的天氣變化。
2.用核心素養指導測試內容
在地理測試內容的選取和設置上,要從整體上把握地理學科內容的結構性和關聯性,盡可能的避免孤立的、過細的知識點角度選擇測試內容。高中地理教學要始終抓住“人地關系”這條主線,要始終給學生傳授整體性的地理思維,教學學生思考地理問題的方式方法。
3.積極實施實踐性地理課程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地理實踐力一直是地理學科知識最基本的獲取方式,而地理考察、地理實踐、地理實驗等方面的教學方式一直以來受種種條件的限制不能正常開展,安全問題是懸在地理考察教學頭上的一把利劍,來自方方面面的緊箍咒使地理考察只停留在理論上。在今后的地理教學中,地理老師一定要抓住身邊的各種機會,去實施實踐方面的教學。
2022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21
新課標立足于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把學生學習地理從死記硬背和滿堂灌中解放出來,從而地理教學首先體現了教育的功能,關注人的素質的提升和人的發展。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理解和研討在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設計教學:
一、創設感性導入
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在新課開始前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展示感性材料,如:動畫,視頻等,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樣可以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有助于學生的理解。
二、將實際生活融入教學
感性的導入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但是隨后的教學活動難免要涉及教材知識,為了避免學生出現抵觸或逆反的心情,在教學中盡量將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融入課堂,利用地理知識解決,這樣能調動學生的求知欲,課堂才能真的活躍,效率才會高,學生也不會感到累。
三、將知識點進行升華,讓學生做真正的思考者
1.可以設計一些分歧性的問題,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例如教材關于北京古城的保護與現代城市的建設之間存在的分歧。
2.假設性問題的提出;如中東地區的石油豐富,但是石油是非可再生的資源,如果石油枯竭之后如何發展?這樣設計可以引入資源的保護,合理利用,新能源的開發,自然也就理解了可持續發展。
四、教師必須寫好反思
在平時的教學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都是珍貴的案例,寫好教學反思能夠積累經驗,不斷提升自身。
【2022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地理新課標解讀的心得體會(精選6篇)08-25
初中地理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精選6篇)08-24
小學英語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202208-22
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05-10
初中英語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2022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