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學生健康狀況調查報告
健康狀態是指在身體和精神方面各項指標狀態正常,沒有任何疾病或體質虛弱的情況。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4年大學生健康狀況調查報告(精選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24年大學生健康狀況調查報告1
摘要
通過深入調查,特別是通過網絡進行問卷調查以及查閱相關資料,初步了解了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并針對此問題提出相關意見和建議,呼吁社會及家庭等各方面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為當代大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營造良好范圍,提供有利條件。
關鍵詞
大學生心理健康
原因和解決方案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強烈,人際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復雜;由于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在這種情況下,對人才素質的要求更高,不僅要求人才具有堅定的政治方向與較高的道德水準,而且還要求人才應該具有與時代發展相一致的現代意識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如開拓進取的精神、勇于承擔責任、頑強自信、樂觀,能夠承受挫折與失敗等。另一方面它又造就了變化劇烈的社會環境,由此給人們的心理世界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動蕩,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復雜嬗變。作為現代社會組成部分,在大學院校生活和學習的大學生,對社會心理這塊時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校園里有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但在有些同學看來,一切卻是那樣枯燥無味,缺少生氣;大學生活緊張活潑,有些同學卻興趣索然,萎靡不振。在離開了父母呵護、相對寬松的大學學習環境中,一部分同學空虛、迷惘、玩世不恭,甚至輕生。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實在令人擔憂。
一、心理健康的定義
人是一個身心統一體。人的健康相應地也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健康是為了保持一個健康的體魄,心理健康則是保持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心理健康能直接地影響著人的生理健康,為此,心理衛生學認為健全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體,而健康的身體有賴于健全的心理。因此,從某種程度上說,心理健康是比生理健康更為重要的一種健康。
二、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
在大學生中,有人因否定自己、拒絕而幾乎失去從事一切行動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試失敗或戀愛受挫而產生輕生念頭或自毀行為;有人因現實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萬念俱灰;有人因人際關系不和而逃避群體封閉。大量調查表明,目前我國大學生發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礙,精神疾病已成為大學生的主要疾病。具體表現為恐怖、焦慮、強迫、抑郁和情感危機、神經衰弱等。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三、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影響
長期以來,在高考指揮棒的調遣下,學校和家長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往往采用應試教育的方法,只重視智力教育,而沒有將培養學生心理素質滲透到其中,忽略了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同時,在教養方式上,相當一部分家長因為受教育程度較低,多采用簡單、粗暴的傳統的家長制手段。這種消極的教養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慮、偏執敵對等不健康的品質。總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與學校、父母的教育觀念、家庭教養方式之間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正相關系。
2、社會現實的影響
市場經濟中的激烈競爭在促進社會各方面飛速發展的同時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緊張的生活節奏和巨大的工作壓力使人感到精神壓抑、身心疲憊。改革開放給大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但隨之出現的一系列社會不良現象亦使大學生在心理上產生了諸多矛盾,甚至切身感受到社會轉型期的陣痛,這使得大學生人格弱點泛浮出來,形成心里疾患。
四、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教育措施
1、拓寬交際范圍,提高相處和交際能力。
在與同學相處時,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優缺點,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有效的協調與控制情緒,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帶著一顆包容的心,友好、主動的與同學們進行溝通和交流。同時,要積極主動參加學院和學校組織的文體活動,掌握人際交往的技能和技巧,擴大自己的交友圈,在真誠、友善的基礎上主動溝通交際,增加彼此的信任感,以提高相處和交際能力。
2、要有自己的職業規劃。
大學生要盡早設計明確的職業傾向,在對自己正確定位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彌補不足,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管理能力和實踐能力。另外,要正視理想與現實、專業與興趣的沖突,要學會在現實中重新認識自己,找到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分析自己,不要整日為了憂慮而憂慮,要學會未雨綢繆,利用有限的4年時間達到自己預設的目標。
3、改變觀念,及時尋求心理幫助。
過去,由于歷史文化等傳統原因,對人的個性心理問題的關注、認識和研究不夠,往往把心理問題神秘化,甚至把有心理障礙的人看作是不可理喻的邪惡之人或洪水猛獸,致使有心理疾患的人也不敢張揚、不能就醫。大學生作為一個高學歷群體,要轉變觀念、更新認識。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都是一個人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了心理疾患就像身體不適一樣,應該及時去就醫,以求得咨詢、疏導,也就是說,對待心理問題要有一顆平常心。
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二十一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加強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全面提高跨世紀人才質量已成為高等學校所面臨的迫切任務。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蕩、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沖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復雜的世界,未來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時刻出現心理危機。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為此,就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己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2024年大學生健康狀況調查報告2
一、調查背景
大學的學習生活方式與高中有很大的不同,對于大一新生而言盡快適應大學生活是很必要的,適應不同的環境是需要盡早做到的。對于每一位學生來說,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因為大學環境的改變與生活方式的改變,大學生的健康狀況沒有引起大家的重視,很多同學都是在過著自己精彩的生活,卻有些忽視身體的健康,心理的健康。針對這一情況,我們進行了此次調研,為大致了解大學生的健康狀況,并找到對策,以改善不好的情況。
二、調查目的與意義
步入大學校園,所有一切都是新的,學習任務、人際交往及競爭壓力等一系列的問題,需要大學生獨立地面對和處理,正因為事情很多,很多人可能忽視了自己的健康狀況,沒有思考過自己的身心情況如何,也沒認真思考過自己生活的一些小細節給自己健康帶來的影響。通過此次調研,讓更多的人通過問題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從而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對大學生來說意義重大,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才能改變自己一些不好的習慣與生活方式。此次針對一些健康問題對部分同學進行了問卷調查,并對其中發現的問題,加以思考和研究。
三、調查時間與地點
1、時間:20xx年11月
2、地點:
四、調查方法與對象
1、調查方法:問卷形式與個人訪談
2、調查對象:xxxx大學四個年級的學生,主要是大一新生
五、調查結果
在我們的調查表中,根據我們對調查數據的總結,可對湖南師大的大學生的健康狀況問題體現一二。詳細數據及分析如下:
在問題1“是否經常食欲不振、惡心、胃口難受、肚子痛”的回答中,答“是”的人有:大一16%男生和9%女生的比例,說明大一新生中有部分學生體質較弱,需要改善和引起重視;而大二只有2.5%的女生選了這個,女生在平日的學習生活中,最容易忽視的便是自己的健康問題,因此,在我們為學習奔波忙碌的同時,不要忽視了自己的健康,要經常鍛煉身體,打造健康的體魄;同時,大三有13%男生與9%女生出現了同樣的問題;大四有14%的同學同樣的回答,因此,提醒大家要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讓強健的身體作為自己取得成功的后盾。而回答“否”的人中,大一84%的男生,81%的女生;大二100%的男生,87.5%的女生;大三87%的男生,91%的女生;大四86%的同學選擇了這個。那么,同樣的,以上述的想法與意見提醒大家。
問題2“壓力過大時是否會拉肚子和便秘?”的回答中,選擇“是”的人中:大一18%男生與27%的女生,大二25%的女生,大三20%的男生,22%的女生,大四14%的同學。從數據中可以看出從大一到大三,壓力大的百分比是逐漸升高的,這也同時體現了壓力對我們身體健康的影響。壓力是一種心理情緒,并且發出信號,由神經傳遞,給我們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有時,就會對我們的健康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為了降低并解決它傷我們身體帶來的不利影響,我們就要學會正確地釋放壓力。當壓力過大時,我們可以停下正做的事情,休息一下,緩解緊繃的情緒,又或者可以去做些健康的運動,如慢跑、打球、游泳,讓情緒釋放出來,這樣,當我們舒緩好我們的情緒后,我們的身體自然也得到了放松。那么,它所帶來的危害也會得到很好的解決,所以,當壓力突然降臨后,我們不能慌亂手腳,而是要正確地去釋放,去緩解。回答為否的人有82%、73%的大一男生、女生,大二100%與75%的男生、女生,大三80%與78%的男生、女生,大四86%同學。
2024年大學生健康狀況調查報告3
當今時代,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生面臨著社會家庭等各方面的壓力,在重壓中,其心理狀況正在向不良方面發展,造成一種現實:大學生已成為心理弱勢群體。這種現象頗受家長、老師及教育人士高度關注,而大學新生的心理和適應能力更是學校和社會關注的重點。新生能否與周圍環境、同學、老師和諧相處,是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心理適應性較強的人在遇到各種復雜的情況時,能很好甚至超長的發揮自己的能力,反之,則容易緊張和不知所措。
針對這種情況,華職心理健康協會在9月28、29日兩天對華職學院20xx屆新生進行了心理健康抽樣調查,調查人數為1367人,調查方式是先聯系各班的班長,并分發給每位班長4份調查問卷,以自愿原則,通過傳遞形式對班上同學進行問卷調查。現將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一、對大學生活的適應狀況
對大學生活的適應狀況,在問卷調查中主要體現在回家的欲望和對自己人際交往狀況的評價上,在國慶前,15%的新生選擇了回家欲望不大,回不回都無所謂,50%選擇有點想家,35%選擇了非常想家,想立即見到自己的親朋好友,說明新生中有35%是對家庭比較依賴,或許是第一次在學校住宿,表現出對學校生活的不適應。同時,有32%的新生選擇了不太滿意自己目前的大學人際交往狀況。從我國實行計劃生育以來,獨生子女的數量劇增,由分析得到大學人際交往能力相對較差的新生多為獨生子女,主要表現為獨生子女綜合癥(任性、驕傲或者自卑、自私、獨立生活能力較差等),還有一些同學來自農村鄉鎮地區,在日常生活中與城市學生接觸少,初到大學,面對如此開放自由的環境,面對著如此多的同學和公共場合,一下子不知所措,亂了手腳,于是養成羞于表達的內向性格,與城市中的獨生子女形成隔閡。
二、自我認知及心態調整能力。
自我認知是對自己的認知和理解,包括自我觀察和自我評價,恰當的自我認知是自我調節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在此次調查問卷中,有50%的新生對自己目前的精神狀況這一項中選擇了想去忙,但由于環境或心理等因素沒有行動,有點后悔。35%選擇了總在忙,但沒有明確的方向,不知為啥而忙。只有15%選擇了忙而充實,感覺每天都有進步。一個人的大學生活與周圍所相處的人息息相關,如果主見性不強,很容易受周圍人的影響。而作為大學新生,在我們調查問卷中,有70%的新生選擇了感覺能力和知識不足,想盡快提高自己,僅有30%選擇了注重培養自己獨立人格,不隨波逐流。可以看出大部分新生們的思想是比較積極,想著提高自己,但出現的一種狀況是對大學生活和自己所該有的一個心態沒有清晰的了解,沒有培養出自己獨立的人格,容易受周圍環境和人的影響。輕者對未來持有迷茫失望感,即使每天在忙,卻無法填補內心的空缺。重者精神缺乏、莫名空虛無助、無法離開游戲、電影、韓劇等。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我們把新生大致分為四種類型:
1、隨波逐流,悠然自得的醬油哥(20%),自在逍遙,但無法回避內心的空虛。
2、忐忑不安,蹣跚向前的摸索者(50%),不甘落后,內心執著但經常矛盾。
3、迷戀風景,醉于玩樂的觀光客(20%),及時玩樂,對未來有較高的樂觀性,但可能還會對未來失望,希望從玩樂中尋求刺激。
針對這些情況給大家幾點忠告:“90后”大學生通過在學校未來的學習,應該逐步使自己具備多種能力,以適應社會的未來需求。這些能力包括:邏輯思考能力、研究分析判斷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外語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挫折承受能力、人際相處能力,以及跨領域的第二或第三專長等等。實踐智慧根源于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簡而言之就是正義精神和對社會負責的精神。因此,‘90后’大學生在走向社會、邁向成功之前,必須給力地鍛造人文精神。
2024年大學生健康狀況調查報告4
為全面了解廣東大學生目前的身心健康狀況,促進學校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推進大學生素質建設,廣東省省情調查研究中心對全省部分本科院校的在校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從學生自我評價、學習環境、就業壓力、感情問題、人際關系、家庭狀況等方面全面審視大學生目前的心理健康狀況。
調查顯示,廣東大學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隱患,形勢不容樂觀,而大部分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機制落后,工作乏力。
一、廣東大學生的自我評價狀況
1、從總體上來看,廣東大學生對自己并不太自信。
在對大學生你是否覺得自信的調查中,有47%的人選擇了非常自信和自信,而53%的人選擇了有時不太自信,不自信甚至自卑。女生的不自信比例明顯高于男生,女性的心理普遍脆弱、敏感,致使不自信的因素相對男性更多一些,若不加以疏導和防范,出現意外的幾率會更高。
對你是否認為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的調查結果顯示,67.1%的學生認為自己與他人不相上下。這其實也是一種不太自信的表現。
2、廣東大學生最想改變的是知識。
3、廣東大學生心態不輕松。
在你覺得目前壓力大嗎的選項中,選擇大和快要崩潰的占有39.4%,同樣女生的比例高于男生。其中大四學生和研究生選擇這兩項的比例明顯高于低年級的學生。在上學后遇到的最大挫折調查中,學習成績不理想和就業競爭太激烈選擇率最高,道出了廣東大學生不輕松的兩個主要原因。
4、廣東大學生對物質條件基本滿意。
5、廣東部分大學生情緒低落
在你認為自己常處在哪種情緒中的調查中,26.3%的人選擇了郁悶、無聊、煩躁;而對你的日常生活方式評價的調查中,65.9%的人選擇了很一般和枯燥。
二、廣東大學生學習環境狀況
1、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
2、大學生的作弊明顯減少
在你考試作弊嗎調查中,只有1.3%的人選擇經常作弊,17.9%的人選擇偶爾作弊或公共課作弊,從不作弊的人達69.5%,。
3、大學生的業余時間多選擇上網或打游戲
你在業余時間主要做什么的調查顯示,38.3%的人選擇了上網或打游戲。上網已經成為了多數學生課余生活的最愛,但過于沉迷網絡、容易產生很多心理疾病。在實地調查中,大部分上網的男同學都是在打游戲,其中不乏暴力、血腥、色情的,上網聊天也是大學生發泄情緒的主要方式,正確引導學生對待網絡、利用網絡是學校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
三、廣東大學生的愛情觀
1、大學生對愛情信心不足
通過你如何看待大學生戀愛動機的調查發現,53.9%的同學認為戀愛的主要目的是滿足心理和生理需要、打發無聊的時光和隨大流,不落伍,只有46.1%的人是因為情到深處而選擇人生伴侶。在你對校園愛情的未來怎么看的選擇中,有31.1%的人把票投給了無疾而終和社會太現實,畢業各自飛,其中高年級的學生投這一項的比例高出低年級很多。有超過47%的人認為只要雙方努力,將來會在一起。
2、大學生渴望獲得愛情
學校仍舊是學生心中的戀愛天堂,在你在學校會選擇什么人做你的愛情另一方調查中,只有8.8%的同學選擇不會談戀愛。有66.5%的同學選擇志向相象,趣味相投。
3、大學生的性觀念依舊保守
盡管有些媒體對女大學生議論紛紛,我們的這項調查卻發現,大學生性觀念依舊保守。你大學期間是否有性生活的調查中,有超過88.2%的選擇了沒有,這其中包括了105名碩士研究生。結果可能會有誤差,但我們看到大學生對待性的態度還是比較謹慎的。在你從什么途徑了解到性知識的調查中發現,53.2%的人的性知識是通過旁門左道和同學談論中獲得的,只有41.8%的人是從課程和書籍中學習到的,即使在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大學生在性教育方面依然落后,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思考。
四、大學生的人際關系狀況
1、同學關系比較健康
在你與同學關系如何的調查時,超過89.3%的人認為相處融洽,只有10.7%的人承認會偶爾發生矛盾。從整體上看同學之間的關系還是比較健康的,但交往的主動性欠缺,64.5%認為與別人交往一般喜歡、無所謂。
2、大學生普遍個性獨立但也珍惜友誼
在你遇到挫折的時候依賴朋友嗎和是否擔心朋友不喜歡和自己一起的調查中發現,大部分的同學會參考同學朋友的意見,但會以自己為主去解決問題。有47.1%的同學擔心朋友不喜歡和自己一起。
3、大學生遇到心理問題交流途徑少
如果你遇到不順心的事,如何解決,54.2%的同學選擇了強忍和逆來順受,而選擇找父母傾訴和找心理咨詢機構的僅占8%。
五、廣東大學生的.就業心態
1、大學生畢業后的首選是就業
在你希望畢業后的去向是什么的調查中,65.7%選擇了就業, 28.4%的人選擇出國或繼續深造,很多同學表示,希望在工作的過程中,再尋找合適的機會深造。
2、廣東大學生就業態度比較端正
在畢業后找什么樣的工作調查中,選擇有發展空間、符合自己專長的占67.8%, 社會地位高、收入高的選擇率相對低一些,占23.1%。無所謂,找到先呆著、要我就不錯了只占 9.1%。
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及輔導狀況
在是否參加學校心理健康課程的調查中,只有3.6%的人經常參加,不知道或沒參加的比率高達69.8%。而是否去過學校的心理咨詢機構的調查中,經常去的比率低至0.8%,92.6%的人表示沒聽說過或沒去過。
七、廣東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1、大學生不太關注社會公益
調查顯示,學生經常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的僅為12.4%,有87.6%偶爾參加和基本上不參加。
2、大學生普遍反對用極端的方式解決問題
在你如何看待學生自殺事件調查中,非常鄙視自殺之人,對不起父母和社會的栽培共有496人選擇了該項,排在首位。
3、大學生履行社會責任的意識較強。
廣東大學生在最后一題大學生應該履行哪些社會責任的調查中,普遍認為應當對得起父母的栽培,努力成才,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成為人才,報答社會,經常參加社會實踐,幫助他人和熱心參加公益活動,說明大學生在承擔社會責任方面擁有良好的意識。但關鍵是要付諸實踐。
2024年大學生健康狀況調查報告5
摘要:
大學生是是高校培養的高層次人才,他們的健康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來。隨著高校擴招以來,大學生數量迅速攀增,與此同時,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日益突出。大學生處于這一時期心里尚未成熟,一方面要面臨自身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另一反面要適應時代的發展和社會變遷所帶來的各種挑戰,很容易導致心理負荷與心理承受之間的平衡失調,發生各種異常的心理現象。為了更好地了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以便更好地解決我系一些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我部于20xx年10月28日就大學生普遍存在的熱點問題展開了一項問卷調查,因涉及到與大學生息息相關的問題,所以同學們都熱情積極地投入到此次問卷調查中。
一、調查問卷構成
問卷的內容包括大學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問題的18道題目。本次共發放調查問卷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100%。在回收的問卷中,有效率94%,其中大一100份,大二100份,大三100份,大四100份。
二、調查問卷分析
問卷調查是數據收集的一種手段。通過公平的發放問卷,通過調查,看數據背后反映出來的問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直接關系到社會的穩定發展,所以準確地了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非常重要。現在將問卷回收,我們對全部問卷匯總,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方面問題
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他們最關心的莫過于學業成就問題,而環境與地位的改變、錯位,給大學生帶來了不少的心理負擔,高中時期的佼佼者,進入大學生活后,環境改變了,相當一部分同學發現自己在高中時期的那份優勢已不存在,面臨的是一種重新分化組合的嚴峻局面,尤其是對于中學時的那些尖子學生其反差更加明顯,進入大學后,每個學生或多或少都會有失寵感,部分同學為了保持自己在中學時的優勢,廢寢忘食,除了學習自己的專業課,還學習一些社會上急需的課程,再加上輔修專業的學習,計算機、英語過級的重壓,他們處于高負荷運轉中,長期處于緊張的臨戰狀態,壓力很大,學習效果不佳,長此下去,神經緊張、失眠、考試怯場等焦慮并發癥就相繼出現了。而調查中,相當一部分學生感覺考到大學“如釋重負”,認為船已靠近碼頭,因而即使感受到競爭的危機、就業的壓力,也提不起真正努力學習的盡頭。
2、環境改變與心理適應障礙問題
調查中38%的學生反映,由于環境的改變,自己出現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現實的失落感。中學時教師為了激勵學生刻苦學習,總愛把大學描繪成一個“人間天堂”,學生也將考大學作為唯一的和最終的目標來激勵自己在高中埋首苦讀。但學生跨入大學校園后,突然發現事實并非如此,高職院校的社會認可度、辦學水平、政策環境等各方面與本科高校相比還存在著差距,容易造成高職院校的學生在進入校園后感覺“低人一等”、“臉上無光”。產生心理上的落差,因此,學生出現了各種不健康的心態,如無奈、失意、混文憑向父母交差等等,這些心態的存在嚴重影響到學生的自信心;另有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專業學習的困惑心理。與中學相比,大學學習具有更多的自主性,靈活性和探索性,進大學后,他們一時無所適從。有些學生感覺一下子從中學的嚴格管教中“松了綁”,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學習,以致心中憂郁、焦慮;還有一部分學生表現出對生活環境的不適應。進入大學后,由原來依賴父母的小家庭過渡到相對自立的大學集體生活,心理上產生一種孤獨、空洞感。
3、自我意識模糊與困惑問題
調查中26%的學生對如何發揮自己的優點和克服缺點感到迷茫、有一部分學生看到班上有些多才多藝、能力較強的同學,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事事不如人,產生自卑心理;有些學生知道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己。中心主任吉梅老師指出,在大學階段,新生的個體自我意識逐步增強,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他們并沒有形成關于自己的穩固形象,自我意識還不夠穩定,看問題往往片面主觀,加上心理的易損性,一旦遇上暫時的挫折和失敗,往往灰心喪氣,怯懦自卑。而且新生對于周圍人給予的評價非常敏感和關注,哪怕一句隨便的評價,都會引起內心很大的情緒波動和應激反應,以致對自我評價發生動搖。
4、人際交往難的問題
調查中一半以上的學生有人際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些學生表現為人際敏感,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經常發生一些摩擦、沖突和情感損傷,這一切難免引起一部分學生的孤獨感,從而產生壓抑和焦慮,有些學生表現為人際交往心理障礙,因為語言表達能力較差,使得他們害怕與他人溝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內心情感世界封閉起來。這種人經常處于一種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導致孤獨、抑郁或自卑;還有些學生因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新同學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獨來獨往,不與他人接觸,久而久之就產生一種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傾向。調查中,39%的心聲認為沒有朋友;24%的學生感到孤獨、寂寞;43%的學生更希望自己成為交流的對象兒不是交流的直接發起者。與此同時,由于個體間的正常交往不夠,又容易引起猜疑、嫉妒等,極不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在調查中顯示,在人際交往中,在遇到不被人理解的時候,有75%的學生會感到難受,會產生郁悶心理。一些嚴重的人際交往問題困擾著少數同學,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長期壓抑的積累將會使后果不堪設想。面對自己的存在的心理問題,絕大部分的學生能夠客觀的正視并努力尋求辦法解決。在選擇解決方式上,60%的同學選擇自我調節的方式。可見,大部分選擇的方式是積極健康的,這也是大學生心理日益成熟的標志。
5、異性交往問題
在與異性交往的過程中,大部分的異性關系是健康正常的,但是仍有30%左右的同學,在與異性交往中存在問題。有一小部分同學交往動機不純,甚至這種現象還有跟風的,個別同學互相介紹對象,還有個別同學很少與異性交往,在與異性交往中產生矛盾。通過調查,大一新生的在與異性交往比高年級的存在更多的問題。對于“你認為同學之間的異性交往就會是戀愛嗎?”這個問題中的回答看到相應的認為“是”的回答占據了僅僅是6%的比例,說明大學生已經充分意識到其異性交往和戀愛交往的很大不一致性。
6、畢業時的心理危機問題
調查顯示,畢業班學生的心理壓力要比低年級學生大好多。自我儲備(包括知識儲備、能力儲備等)的缺乏,對就業質量的期待,成了畢業生最大的心病,由此使他們情緒上產生焦慮、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許多心理問題也隨之產生。“如果從頭來過,我一定不是現在這個樣子……”成了高年級學生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由于缺乏科學的指導,許多畢業生在擇業的時候存在很強的盲目性、隨機性和從眾性。許多學生在畢業前擁有許多“證書”,但卻得不到用人單位的青睞,以至在就業競技場上迷失了方向。
三、解決心理問題的一些措施:
1、青少年男女以集體交往為宜。課堂上的討論發言,課后的議論說笑,課外的游戲活動等,為大家創造了異性交往的機會。使一些性格內向、不善交際的同學,免除了獨自面對異性的羞澀和困窘;一些喜歡交際的同學,滿足了與人交往的需要。每個人都融入了濃濃的集體氣氛中。在集體中的異性交往,每人所面對的是一群異性同學,他們各有所長,或幽默健談,或聰明善良,或樂觀大度,或穩重干練這就使我們在吸收眾人的優點的同時,開闊了眼界和心胸,避免了只盯住某一位異性而發展"一對一"的戀愛關系。
2、對于這些因為就業引起的心理健康問題,我認為,職業生涯規劃應該從新生開始。現在學校的就業指導課很多都是到臨畢業的時候才開設的,內容也大多是如何制作簡歷,如何去應聘等求職的指導,這種“臨時抱佛腳”的做法往往收效甚微。如果將大一作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第一站,那么在新生入學的時候,一進校就可以根據個人特點和強項以及個人目標和現狀的差距,全面了解自己,重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塑造充實的自我,增強職業競爭力。這樣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在校學習生活“前松后緊”的局面。
3、通過開展一些針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相關的講座,請我系心理健康老師或校外專家到我系為同學們上系統的、專業的心理指導課。
4、加強心理咨詢系統的完善,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合理的宣泄情緒,學會理性控制自己。
四、總結:
大學校園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絢麗多彩而復雜社會的縮影。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經歷坎坷與挫折時不可避免的,只有經過正確的指導和自己的自我調節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一方面要加強校園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形成積極的校園風氣。另一方面,學生應正確認識自己的一些心理問題,積極地參與到校園活動中或通過心理咨詢來完善自己,真正展現當代大學生積極向上的,健康文明的精神風貌。
2024年大學生健康狀況調查報告6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一步步融入我們的生活,社會各種條件設施的越來越先進,體力勞動越來越少,取而代之是精神方面的享受,是導致當代大學生健康狀況低下、身體素質下降的主要原因。然而近些年來,我國大學生的多項體質監測結果呈逐年下降趨勢,身體狀況令人擔憂。因此,保持健康的身體成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內在要求。
對此,我協會大學生亞健康防控專業委員會針對大學生進行了一系列調查與研究,對在校大學生的健康問題進行了研究分析,并針對大學生目前的健康狀態做出了相關的總結,并根據調查結果提出相關意見與建議。
一、問題的提出
我國是世界性的人口大國,這就使現在的大學生就業越來越困難,社會、學校、家庭和自身等各方面施加的壓力越來越大,普遍大學生都在尋求就業出路,有的考研,抱頭苦讀;有的發展特長,各展千秋,但更多的大學生則是迷茫頹廢,不管刻苦的還是頹廢的都面臨著一個巨大的問題,身體素質在不斷的下降,然而很多大學生并未意識到自己的身體健康正在發生改變。這一系列的壓力給大學生造成的健康損害已非往日所能比,他們正在遭受著身體和心理的雙重迫害,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結束生命,選擇浪費生命,選擇虐待生命。
二、研究方案
此次調查選定濟南英華培訓學校,在校培訓大學生。主要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來獲取數據。調查問卷由張福全設計,使用閉合式與開放式調查問卷結合方式。總共發放了240份,回收233份,回收率為97%,有效問卷233份,問卷有效率為100%。并據此從大學生對亞健康的認識、大學生的睡眠情況、大學生的生活習慣、大學生的鍛煉情況及其生活方式等幾個方面來分析數據,并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建議。
三、問卷調查的數據分析及相關結論
1、參與調查基本情況
此次參與調查共233人,其中男生63人 女生170人男女比例,其中男生人數的構成比是27%,女生人數的構成比是72.9%。
年齡組在19—22歲。大部分為醫學院學生。
2、對亞健康的認識
因是醫學院學生,故大部分學生對“亞健康”有一定了解,其中第一次聽到“亞健康”名詞的學生8人,占0.3%
建議:加大亞健康知識的普及工作。
3、自身健康狀況
大部分學生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一定的了解,其中對自己健康狀況不了解的68人,占29% 。想做個健康計劃但又不知道從何入手的112人,占48%。建議,有必要開展一些健康科普課程,教授學生如果做健康計劃。
4、睡眠狀況與使用電子產品
因為是集體宿舍,故大部分學生的入睡時間為10點到12點入睡。數據顯示,10點之前入睡的學生28人占12%, 12點以后入睡的45人占20%。
每天使用電腦(手機)時間,4小時內的45人占19%,4到6小時的158人占67%,6小時以上的30人占12%。
由以上數據可知,該校學生存在“睡得晚、睡得少、頻熬夜”的不良睡眠習慣。部分是由學習壓力產生的,但是更多的原因,是大學生沒有把握好自己玩電腦的尺度,將自己泡在數碼產品的世界。其中每天使用電腦(手機)超過6小時的學生應該引起注意。
針對以上的問題,協會專家建議,希望大學生能夠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合理規劃自己的日常安排;更不要讓電腦(手機)霸占了自己的睡眠時間,要提高自己的控制能力。唯有保障自己的睡眠質量,讓身體得到深度休息。
5、飲食情況與體質指數
因為飲食情況會另設營養調查問卷,故飲食狀況不是本次調查的重點,數據顯示大部分學生能每日3餐按時吃飯。吃飯不規律的學生46人,占19.7%。大學生飲食規律程度比例大體相同,而且飲食科學的人數占了大多數。根據以上數據,我們還應看到1/5的大學生飲食不規律。
根據學生提供身高體重數值計算,該校學生bmi 19 以下的62人占26.6%,bmi 19—23 的93人占40% ,bmi 23以上的28人占12%,未填寫身高體重數值的學生49人占21%。其中bmi 在19以下23以上的學生應該引起注意。
協會專家建議,大學生應當重視三餐,固定用餐,保證每天用早餐。學校可適當延長中、晚餐的開放時間,使同學們都能夠有充裕的時間去吃飯。要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早睡早起,少食多餐,合理飲食,按時吃飯。另外,吃零食、夜宵方面要適可而止;不要盲目減肥,應該選擇合理的減肥方式,多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6、體育鍛煉情況
在調查數據中,有95%的同學填寫喜歡鍛煉,卻只有11.5%的同學鍛煉次數比較多,更有94%同學甚至就幾乎不怎么鍛煉(每周參加體育鍛煉的次數為不參加)。
許多人認為自己的人生正值青春好年華,精力旺盛,這讓不少年青大學生有種錯覺,即“病不倒,垮不了,現在學習最重要,不練身體也一樣。”根據以往調查顯示,多參加體育鍛煉的同學表示很少患病,而不怎么體育鍛煉的同學經常會出于亞健康狀態。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雖然沒有明確的疾病,但卻出現精神活力和適應能力的下降,如果這種狀態不能得到及時的糾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
大學生的身體素質還是要待提高的,大學生應該多參加體育鍛煉,平時也要養成跑步的習慣,沒事的時候就和幾個同學一起運動運動,至于運動的形式只要自己喜歡就好。
7、心理壓力問題
有超過90%的學生認為目前主要的壓力來源于學習,合理的安排學習時間,以及增加生涯規劃課程尤為必要。
四、調查結果與結論
目前該校大學生對飲食的習慣,結構不夠重視,體質指數在19以下顯示偏瘦的學生較多,這些主要是他們對飲食知識缺乏認識,不重視飲食的健康。大部分學生不重視鍛煉身體,這樣會導致學生身體素質的下降。還一部分學生不重視睡眠時間的合理性,睡眠時間跟學習、休息、娛樂和鍛煉身體時間互相不搭配,找不到相互之間的解決方法。這使大學生自己不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從而導致大學生的身體亞健康甚至疾病。
五、對策與建議
大學生必須學會科學飲食習慣。科學飲食實質上要解決好三個問題,第一是飲食的質,即如何選擇食物;第二是飲食的量,即如何定量吃喝;第三是飲食觀念,在大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人由于學習緊張或其他什么原因不吃早餐,一天只吃兩餐飯,或者進食無規律,饑飽不定,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另外,早餐不能吃得太少,并應有一定量的蛋白質,否則會影響學習和工作效率。晚餐則不能吃得過飽,特別要控制脂肪類食物。否則,胰島素將不斷分泌,所吸收的糖類因夜間睡眠時運動少或不運動很容易變成脂肪,造成皮下脂肪增多導致肥胖。
在鍛煉身體方面,應該注意鍛煉時間的合理安排,比如一周三次或者更多。要解決好鍛煉時間和其他日常活動之間的關系。睡眠時間也要科學性地安排,對于睡眠時間的長短,沒有統一的說法。因人而異可以分為長睡眠型(8小時左右)和短睡眠型(6小時左右),其實4-10小時都屬于正常范圍,對大學生來說比較合理的睡眠時間是7-8小時,有些學生根據自己學習需要可以縮短到5-6小時。但不能少于5小時,睡眠不足會導致注意力不集中,易引發焦慮癥,人會變得多疑、敏感、易怒,以及相當的缺乏自信,而且壓力會越來越大。
重要的問題重復3遍,晚上12點以后入睡的,體質指數在19以下23以上的,每天使用電腦(手機)超過6小時的,不參加體育鍛煉的,都應引起重視。
【2024年大學生健康狀況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調查報告09-26
職業健康狀況調查報告07-13
職業健康狀況調查報告06-17
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三篇06-10
健康狀況調查報告(精選10篇)05-17
大學生健康狀況報告11-07
大學生健康狀況報告11-07
老年人健康狀況調查報告07-20
幼兒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12-12
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