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跡
殘疾人即肢體、語言、聽力、精神、智力或多重存在長期缺損的人,這些缺損與各種障礙相互作用,或可阻礙殘疾人與健全人一樣在平等的基礎上充分和切實地參與社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跡(精選23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跡1
吃水不忘挖井人,望著眼前豐收的莊稼,建平鄉村民宮振平說:“我們能有今年的大豐收,要感謝宋加文,他雖然是個殘疾人,可他打井非常講信譽,講質量,為我們打出了一口口好井,讓我們的莊稼旱澇保收。這是鎮賚縣農民對宋加文創業成果的贊予和肯定。
沒錯,宋加文是鎮賚縣鎮賚鎮一名殘疾人,但是他身殘志不殘,10幾年來,他靠著堅強的毅力,不等不靠的精神,敢于開拓的勇氣,走出了一條坎坷的創業之路。
宋加文出生在山東省博興縣曹王鎮一個偏遠的農村,小時候,家里很窮,全家只靠父親做一些手工編織品賣些錢維生。但他從小聰明玲利,也格外懂事,父親干活時,他總是幫這幫那,不知不覺,也學會了手工編織這門手藝。
18歲那年,為了改變家里貧困的狀況,給父母減輕一些負擔,他只身一人闖關東來到了鎮賚。當時,正趕上鎮賚縣柳編廠招收技術工人,他自然被聘用了,從此,他成了柳編廠的一名正式工人。有了工作,他格外珍惜。在廠里他加倍工作,肯吃苦愛專研,很快成了廠里的技術能手,很得領導的賞識。在廠里的幾年,他干過銷售,跑過采買,又當過技術員,然而,正當他要大顯身手的時候,命運讓他面臨了一場嚴峻的考驗。
1990年企業改制,他和妻子雙雙下崗。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他不但沒有向困難屈服,而是用玩強的毅力面對不幸,迎接新生活的挑戰。下崗后,他自謀出路,憑著自已在廠多年的工作經驗,1991年,他干起了建材銷售,而且一干就是8年,雖然沒有太多的收入,但也能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然而,生命的歷程中,有陽光相伴,也有陰云密布,有一帆風順,也有步履坎坷,有歡聲笑語,也有以淚洗面。誰料天有不測風云,1999年,也許是多年的勞累奔波,他患上了雙側無菌性骨股頭壞死,癱在了床上,病痛時,他這個七尺男兒競被折磨得號淘大哭。為了給他治病,妻子領他去過長春、北京等地各大醫院,這次他花掉了家里全部積蓄,真可謂傾家蕩產。兩個孩子上學眼淚汪汪地管他要學費,他都無處去張羅,甚至連5角錢一斤的波菜都不敢買。面對生活的窘況和病殘的軀體,他真的想一死了之。但是,妻子的鼓勵,親友的勸導,讓他頓悟生命的可貴。生來倔強的他認為:“沒有過不去的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兒,過去我可以做的,以后仍然可以,我雖然殘疾了,也一定要比別人強。”
20xx年,在殘聯和親友的幫扶下,他借了1萬多元,又干起了老本行。自已站不起來,他就讓妻子用自行車把他推到商店,躺在床上賣貨。客人來買貨,都是自已到柜臺里去拿,然后,算好錢再交給他。這樣干了一年,年末他爭了1600元錢,夫妻倆高興的不得了,盤算著用這點錢好好地過個年。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他們辛辛苦苦爭的1600元錢卻突然有一天不翼而飛,趁他們不備,小偷把錢偷走了,過年的錢沒有了,夫妻倆的心情暗淡到了極點,倆人抱頭痛哭。然而,一時的打擊似乎讓宋加文的頭腦更加清醒了。他說:“錢是沒有了,但志氣不能沒有”。
隨著做建材生意的人越來越多,他的建材生意維持不下去了,生活到的舉步維艱的境地,他不得不另求生路。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到農村看到農民都靠機井種地灌地,靈機一動,毅然決定辦個打井隊。但是,當時全縣還沒有一個個體井隊,要打井,他即沒資金,又沒設備,也沒有經驗,能行嗎?可只要他認準的就一定要干下去。此時,親戚朋友們也并沒有袖手旁觀,幫他在銀行貸了13萬元,購置了一臺打井設備和2臺小四輪拖拉機,還安置了6名下崗職工。從此,他一瘸一拐地帶著自已這個打井隊,不分白天黑夜地穿梭在農村的田間地頭,為農民打井。剛開始,由于不懂技術加之打井設備不行,他連打了10口井,就壞了6口,僅一兩個月時間,他就賠了4萬多元。但是,天生不服輸的他請來了技術員一看,原來是鉆機采用正循環行業,對本地的地理結構不適應。于是,他果斷決定對鉆機進行改造,花2萬元對原來正循環作業的鉆機改造成了反循環。改造后,他順利地打出了一口口井。望著汩汩冒出的井水,宋加文笑了,笑得那么開心,那是歷盡艱辛成功后的喜悅。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跡2
每天中心一開門,就有患頸椎病的、患腰椎間盤突出的人跨進門來,連一名韓國客商也屢次前來求醫,著實給這個小小的診所帶來了名聲。
9歲那年,戴榮華突然雙目失明,從此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永遠在那雙幼稚清純的瞳孔里定格。他還是個充滿夢想的孩子啊!命運無情的打擊給他和家人帶來的痛苦,是永遠都無法用筆墨來形容的啊。
在命運面前,是順從,還是抗爭?戴榮華不想低頭,不想成為父母的累贅。他被家里安排到南昌盲校學習。8年一晃就過去,他勤學苦練,掌握了推拿按摩的手藝,回到了德安。
盲人按摩中心開張了,戴榮華感到自己空無影像的世界豐富起來,生活變得有意義了。當人們解除了病痛,離開診所前夸著他手上工夫好時,是他最高興的時候。
從小就經歷了那么一場磨難,使戴榮華內心充滿了同情和善良。遇到前來救治的是殘疾人或家境困難的人,他就主動減免治療費用。從前年5月開張到現在,已為困難患者減免治療費多元。
一天,一個被骨質增生困擾多年的農村盲人來到診所。戴榮華一聽到對方也是盲人,倍添同情和憐憫,熱情地拉著他坐下,為他治病。一星期后,患者病痛消失了,戴榮華把他送出門,分文未收。去年,有個叫楊洋的小孩子,只有半歲,不幸患上了先天性斜頸,四處治療空無效果,戴榮華為孩子做了6次按摩治療,先天性斜頸竟神奇地痊愈了。
現在,為了帶動殘疾人就業,戴榮華正毫不保留地將自己學到的按摩技術教給別人,陳玉英、李宗春、王德華等6名盲人從他這里學到技術后,紛紛開起了自己的按摩中心。
有人問:你把技術傳給了別人,就不怕砸了自己的飯碗?戴榮華說:有飯大家一起吃。我一個盲人,還能給社會作點貢獻,活得真有意義,太使人高興了!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跡3
一、錘煉意志的四年
1983年,谷秀全懷著憧憬和夢想,頂替父親來到了長江重慶航道局豐都處白沙坡信號臺,成為川江航道一名信號工。偏僻的環境,單調的工作,拉信號、買米、買煤、挑水、煮飯一下就將她的夢想擊得粉碎。原以為信號工很浪漫的她從憧憬中回到現實,面對的是比常人更多的障礙和困難,自幼患上小兒麻痹癥使她行走不便,常人擔一挑水約需20分鐘,而她擔半挑水就需1小時,買一次米幾乎要耗去5個小時。生活的不便,個別人的冷嘲熱諷,常使她夜不能寐,每當夜深人靜時,她反復地問著自己:我的選擇對嗎?殘疾人能干好信號工作嗎?在彷徨和猶豫之時,張海迪、吳運鐸、保爾·柯察金的形象又浮現在眼前。不行,絕不能讓人瞧不起,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做生活的強者!她在心里發著誓。戰勝自我的谷秀全,象換了個人似的,工作上她虛心向老師傅請教,向書本學習,很快就熟悉了信號工作。為了給行輪提供優質的服務,她仔細琢磨,細心觀察轄區航道水流、態勢、過往船舶噸位、航速,測算出各類船舶通過控制河段的時間,準確、及時地指揮著行輪安全通過控制河段,贏得了行輪的好評。生活上她深知自己是殘疾人,要適應信號工作的生活,就必須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勞動,為了不影響工作,她常常利用休假或空閑時間備好一段時間的生活用品。挑水,一次不行,就多挑幾次,電瓶拿多了走不動,就提幾個走幾十米,又再返回提幾個,往返數十次。白沙坡4年的信號工作,磨練出她堅強的意志和毅力。
二、愛的奉獻
殘疾人更需要愛,可是身有殘疾的谷秀全卻充滿了對他人的愛,她十分珍愛與她朝夕相處的姐妹們。雖然她行動不便,為讓其他同志能多休息,自己經常冒雨或頂酷熱步行到3公里外的郵電所交本臺的電話費,同志們都關心地說:你的腳不方便,以后就不要去了,讓我們去吧。但她執意不肯。臺上職工譙懷玉的父親因病到重慶醫治,需譙懷玉隨行照料,谷秀全就連續當班一晝夜。女工熊德榮懷孕后,谷秀全數次跛著腿,陪她上醫院作婦檢。一次意外,懷有身孕的熊德榮險些流產,谷秀全與臺上職工主動換下熊德榮,擔負起值班任務。一段時間,信號臺周圍不安全,有的女工深夜值班不敢出值班室發信號和觀察航道狀況,谷秀全就陪著女工,為她們壯膽,一起出門發信號,觀察轄區航道。李勝祥師傅剛來臺時,由于炊具等生活用品沒帶來,她就主動拿出炊具、燃料給他。前年,豐都航道處維修站一女職工遭遇不幸,她帶頭捐款。社會發動給殘疾人捐款,她也積極響應。在谷秀全的愛心感召下,臺上職工親如一家,塑造出了相互關心,相互理解,相互幫助,相互支持的四互班組團結精神。
三、信號臺的領頭雁
四、做個優秀的信號員
峽江深處的航道產生了一位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消息傳來,長江航道乃至長航全線職工精神振奮,而谷秀全知道自己作為一名工作在生產第一線的代表,要不辱使命,還要加強學習,努力工作,在長江航道信號崗位上實踐好好三個代表。因此,工作之余,巡回演講途中,都可以看到她學習的身影,她所在的單位也從政治上關心她,生活上照顧她。谷秀全出差多,回到信號臺,她心里總有一種對不起臺上同志的感覺,認為自己出差在外,給臺上其她同志增添了負擔,雖然臺上早已用上了照明電、安上了自來水,但她一回到臺上,總是搶著搞清潔、做衛生,在信號臺那蜿蜒的小路上,人們時常還可以看到她跛著腳前去交電話費的身影。臺上的姐妹們都說谷秀全變了,變得觀念更新了,責任心更強了,說話更在理、更讓人信服了。谷秀全所在單位黨組織的負責人說:谷秀全沒有變,她質樸謙虛的品格、共產黨員的本色沒有變。
變的是觀念,不變的是信念。谷秀全所在的忠縣信號臺,隨著明年6月三峽工程一期蓄水將失去存在的功能,而僅重慶航道局就有近千人將失去崗位,現在谷秀全帶著她的姐妹們堅守在信號臺上,她要站好最后一班崗。在她的身后,是一串堅實的腳印。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跡4
她叫朱秀敏。今年47歲,梅河口市興華鎮東興村人。從小患有小兒麻痹,導致肢體殘疾。1995年創辦幼兒園,至今從事幼兒教育十五年。但是身邊很少有人管她叫園長,大家都會親切地稱呼她“三嬸”或者“大班老師”。
“我覺得這個稱號很適合我,因為我就是在農村帶孩子的一名老師。”從事教育這么多年,她真正了解農村孩子上學特別不容易,而且對于一些特殊的家庭來講更難,這與朱秀敏的經歷是有關的。
她因為家庭經濟困難,95年高中畢業以后就沒有繼續上學。當時高考志愿報的是長春中醫學院,她帶著錄取通知書興奮地去報到了。因為身體殘疾不能參加軍訓,在這個期間校長就找她談話了,告訴她費用不夠還差錢,然后她就回家取錢。爺爺語重心長地說:“如果你要是上學,咱們家就都得背口袋要飯去”。聽了這句話,當時朱秀敏心里挺不好受的,然后她就上學校跟老師辦理退學。她不舍的選擇了退學,當晚偷偷地哭了一宿。那時候她就想:“農村孩子一定要上學,而且要有書讀,能讀得起書”。
“那時候倒是沒有什么宏大的愿望,就尋思自己沒念夠書,現在也沒念夠,如果有機會我還得去念書!
結婚以后家庭也挺困難的,然后就和丈夫一起耕種。種地,農活其實真挺累的。累死人,特別是對于身體殘疾的人。有一次偶然間她看到,因為她要帶自己的孩子去種地,她家孩子當時也在地里吃在地里睡,那時候沒有人給看孩子,家里沒有老人。當時她就發現一個現象,其他家孩子也是都帶到地里去,挺不容易的,她覺得這些孩子太苦了。
”我覺得這些孩子太不容易了,然后我和丈夫商量,我們辦一個學前班吧。至少能解決一部分家長,省得把孩子帶到農田里去,讓孩子遭罪,我丈夫當時說也行,但是沒有人幫我干活。我告訴他,到時候找人給你幫忙!本瓦@樣她從姐姐那簡單拉了五套桌椅,開始了她僅有“五個孩子”的幼兒園生活。
那時候,她家鄰居有一個大哥,他對朱秀敏講:“你們家孩子帶的挺好,我就想把孩子送你跟前去。”朱秀敏心里清楚,這是一份信任,必須沿著這個信任的腳步去走,她就是這樣想的。五個孩子,有兩個特別小的,地背著的;她中午要管孩子的飯,做飯時要背著一個孩子,讓其他孩子在墻角排隊唱歌,她給孩子們做飯。那時候,無論她吃什么,給孩子們的一定更好的!澳菚r,也沒有什么檢驗標準呀,或者說是怎么樣。但是,自己心里頭,良心就是標準。”
她們家現在的習慣還是總吃幼兒園的剩飯剩菜,但是幼兒園的孩子從她辦園之日起到現在,沒有讓孩子吃過一粒剩飯、一口剩湯。她現在也耕種,耕種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讓孩子吃放心的糧食。老師在她的帶動下,午休時也跟她去鋤草,一部分老師看孩子,確保孩子能吃上放心的米和放心的菜。
“那時,我就想我本身是殘疾人,其實在某種程度確實挺自卑,但是在大伙眼里,我還是一個挺樂觀的人。那時我就想,我為什么失學,是因為家庭困難,孩子多,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我給自己立的規則就是,殘疾人家孩子我免學費、免書費、免餐費,從入園開始我一分錢都不收,一直到全程畢業!崩щy的孩子,她從來不要憑證,就是鄉親們覺得這個孩子困難,或者是父母自己有訴求。真正了解情況后,也是全程免書費和早餐費。
在農忙的時候,家長一早晨沒等朱秀敏起來的時候,就把孩子送去了,孩子沒吃飯,她就給做飯!懊资俏易约杭业模耸亲约杭业模乙惶煸缟享敹嗑痛顐工,我自己起來做。而且全程是免費的!
20xx年村部搬遷,她把舊村部買下來,維修擴建成校舍。她給孩子的教育是從心靈上的教育,從小培養他們優秀的品質,樹立自信力,讓孩子學會感恩,懂得尊重。
環境好了,四周的孩子就都來了。但她自己家沒有校車,都是學校的校車給拉孩子。家長漸漸的認可,遠道的也想來學習,她就把孩子接家來,在家住,吃穿住一直陪同。這樣堅持了半年,她感動了校車司機,校車司機說我給你拉孩子。
村里的孩子,正常一個上學200元錢,她始終秉持一個原則,有錢沒錢都上學。“我從來沒有跟哪個家長要過學費。我就想他有錢,他自然就會給我了,沒有我就不要了!
最近一兩年她發現了一個問題,農村留守兒童雖然生活條件好了,吃穿不愁了,教育有保障了。但他們在思想上,留守兒童就有一種孤單。他們沒有父母的陪伴,有一種母愛和父愛的缺失。
20xx年東興村把這項工作交給朱秀敏,由她擔任留守兒童輔導老師。交給她后,她認認真真地去做,孩子們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上她都和他們聊天!八麄兘^大部分都是我的學生,現在有的都叫我奶奶了。從大班老師到奶奶,我就為這個稱呼,我也會一直堅持的走下去。大家見到你能笑臉相迎,說哎呀這個孩子不錯,老年人說這個孩子不錯,相當不錯了啊。我就覺得自己嘴角就上揚了,我就滿意了。”
在她們園里孩子沒有丑俊貧富之分,孩子的大小便朱秀敏有時都會親自來幫孩子處理。以前還不像現在耕種實現機械化了,農民都晚上七八點鐘才能從地里頭回來。孩子放學早就在她家先睡一覺,然后裹個被子,再往家抱。
最初愛人也不支持她,”擔風險,不掙錢,萬一有一個磕磕碰碰的,你怎么辦呀,這是當年愛人對她說的原話!爆F在愛人和兒子都十分支持她。20xx年她問兒子,“我想要翻新校舍,兒子告訴我,錢都是你掙的,媽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在辦學的同時,朱秀敏從不忘記學習,20xx年順利通過成人高考取得學前教育大專畢業證。20xx年朱秀敏光榮入黨,在疫情期間,孩子不能開學,她和老師們利用網課義務為孩子們進行輔導。
抗疫期間,她作為黨員,主動沖鋒上前,包保了十戶家庭。
“其實我這一路走來,也是一直遇到好人,也在幫我,要不也走不到今天。就是因為社會上更多的富有愛心的人都幫助我,我也要用心回饋給鄉親們和大家!
在記者采訪結束后,朱秀敏和殘疾人賈利國還趕往海龍鎮看望資助一年的殘疾人家庭中的孩子。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跡5
在硯臺鎮汪家社區,提起方元容,沒有人不豎起大拇指。
方元容,一個因車禍被奪去健全人生的不幸女人,一個肢體有殘缺、行動有障礙的殘疾女人,一個面對重大變故,自強不息的堅強女人。她,從社區群眾那里得到的不是同情、憐憫,而是尊重、欽佩,是作為奮斗、拼搏的學習榜樣。
無情車禍,有情幫扶
她,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除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就是忙碌于料理家事、張羅日子。2005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使原本清苦日子更加艱難,看病幾乎耗盡了家中所有積蓄。拖著不便的身體,方元容無法下田上坡,料理田間,照顧家庭;丈夫汪小春因此也不能心無旁騖的離家打工、幫補家用;大兒子小學畢業即將升入初中,小兒子也到了入學的年齡,兩個孩子學費、生活費怎么辦?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負載累累……
最初那段日子,身體的痛苦、精神的壓力,曾一度讓方元容陷入深深的痛苦中,幾乎有了天塌下來的絕望和悲痛,那年她剛剛37歲。后來,在黨和政府的關心和親朋好友、鄰里鄉親的關愛下,她樂觀起來、堅強起來,自信、坦然地面對發生的一切!皼]有了勞力,那就用技能改變生活,日子不還得照樣過嗎?”方元容堅定了信心、在黨和政府支持以及親友、鄰居的關心下,開始了求學技能的道路。
自謀創業,回饋社會
在培訓老師的理論面授、實踐指導下,方元容付出比健全人更多的艱辛和努力,憑借凡事愛思考的性格和特別靈巧的雙手,很快掌握了摩托車故障排檢、維修的技能技巧。學成歸來,方元容蒙發了在社區開辦一間摩托車維修小店鋪的想法,但即使一間小店鋪,也要有資金啊。正在舉棋不定的時候,黨和政府、鄰里鄉親又一次送來了援助。就這樣,2007年,她在汪家社區街面租賃了一間門市部,開辦起了摩托車維修店,一家完全屬于方元容的摩托車修理行掛牌了。由于誠信經營物美價廉,生意逐漸xx。
生活逐漸好轉后的她,卻一次次把自己的愛心奉獻給社會,奉獻給他人。她沒有忘記,現在的這一切都是來源于社會、大家的幫扶,她勤學專研,技術嫻熟。幫鄰里鄉親修車,他總是收取零件成本和少許的維修費,遇到殘障人士,她還經常免費維修。她懂得,再造為人的恩情,她還不完、謝不盡……
同時她積極為殘疾人在自主創業方面出謀劃策,先后帶動10余名殘疾人走上了自立自強的人生道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奏響了人生最強音。作為一名殘疾人,方元容深知殘疾人生活的痛苦,為了讓那些和自己一樣不幸的人能夠自立自強,她總是毫不猶豫地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
談到未來,感恩銘記
當問起方元容這一生最難忘的是什么時,她總是激動地說: “當一個人身處困境,孤單無助的時候,最需要的是什么?是一雙溫暖友愛的手!當一個人絕望消沉,萬念俱灰的時候,最期盼的是什么?是一顆炙熱滾燙的心!這些,在我遭遇車禍的那些年,擁有的太多太多了,多到我終身受用。我唯能做的是把自己所學的維修技術無償的傳授鄉親、服務鄉親。”方元容是一名殘疾人,可她從來沒有主動向黨委政府提過什么要求,卻總是懷揣感恩的心,默默地奉獻著愛心,感染著別人。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跡6
初見康建忠,感覺他是一個非常干練踏實的漢子,但是,讓人很難想到的是,眼前這個在石家莊將化工生意做得十分紅火的老板竟然是個殘疾人。而的的確確,就是這個康建忠,用他殘缺的身軀為八旬老母和妻兒撐起了一個家,用堅忍不拔的毅力打拼下一個屬于自己的事業,用自己博愛之心贏得了人們的廣泛贊譽……
身殘志堅再苦也要干事業
康建忠1968年出生,一歲時因患上了小兒麻痹癥,最終落下了右下肢的終身殘疾。而從康建忠懂事起,他就從別人異樣的目光里,過早地體會到了命運的不公,但同時也磨練了他不服輸的個性。
18歲中學畢業前夕,看著年事已高的父母依舊每日早晚操勞,康建忠決定放棄學業挑起家里的重擔。他顯示在一個村里當起了裝卸工,裝卸沙土、磚塊,這種工作連正常人都會覺得又苦又累的,剛剛走出校門的他,雙手很快就磨出了許多血泡,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一回到家就只想躺在床上,什么也不想干。
可第二天,他看到父母疲憊的身影時,咬咬牙又走出家門。就這樣他堅持了一年多。1993年又在一個村辦搪瓷廠當起了工人,后來調到了業務科跑業務。在這段時間里,從大江南北到長城內外,他去了很多地方,也飽嘗了許多的酸甜苦辣。同時,他也看到了改革開放后,國家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受觸動,于是,決定嘗試自己創業,創辦一個屬于自己的公司。
一再創業十幾萬元“打了水漂”
1994年,康建忠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辭去了令許多人羨慕的業務工作,在所有人詫異的眼神和冷嘲熱諷中開始了第一次艱難的創業。在廣安街市場,他租下攤位搞海鮮批發,因為沒有經驗賠光了近萬元的本錢。那段時間,家人的責怪和不理解,使他很痛苦。第一次創業失敗的他去了印刷廠跑業務,每天騎著破自行車起早貪黑地往返于正定和石家莊的路上。
隨著閱歷的增加,康建忠心中的創業熱情又高漲了起來,又開始籌備創業的事情。沒有資金,他就從親朋好友手里借來了十幾萬,于1997年籌建了物資供應站。然而命運又一次捉弄了他,毫無經驗的他被人騙了,十幾萬元轉眼間打了水漂。外面還欠下了很多外債,要賬的人整天賴在家里不走,弄得家無寧日。為了還上康建忠創業所欠的外債,賢惠的妻子羅菊英就用自己當村醫院護士的每月幾百元工資,除了用于老母親每月必須服用的藥和家庭開支外全部還了債。“那段時間,簡直是我人生的最低谷,自信心嚴重受挫!”康建忠自己總結道。
自強不息創業終成功
兩次創業的傷痛時刻刺痛著康建忠的心,然而埋藏在他心底的夢并沒有破滅。2003年,當他把重新創業的想法跟家人一說,自然立刻遭到了家人的強烈反對,妻子甚至以離婚相威脅。然而,他不相信命運,只相信自己?到ㄖ艺f:“別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行,我不比別人差!”就這樣,倔強的他擦干眼淚,拖著殘缺疲憊的身軀又一次奔波在創業的征程上。
2004年,康建忠決定成立一個工貿公司主要經營化工生意。項目考察、公司占地、人員手續都有了頭緒,可是資金又遇到了困難,他找到了多年來一直支持他的表哥,談了自己的想法后,通情達理的表哥很快幫他從朋友那里籌措到了20萬元,他自己又從朋友那里籌集了一些,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里,工貿公司開業了。從此以后,康建忠日夜吃住在公司里,憑借著誠信經營的理念,他很快打開了自己的產品銷路。他總結之前的失敗教訓,精打細算,誠信經營,理性管理,和許多客戶建立了良好的業務關系,并取得了國內多家優質化工產品的代理權,公司當年就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兩個事業一起抓
規矩做人,踏實做事,良好的信譽必然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慢慢地,康建忠還清了所有債務,然而,下一步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呢?在常人看來,擴大企業經營是第一位的,而康建忠卻決定用自己的一顆感恩之心來回報親人,回報社會。
2004年由于康建忠熱心幫助殘疾人朋友,被石家莊南高營鎮殘聯指派為南高營村殘疾人聯絡員,負責村內100余名殘疾人的各項工作。這個工作其實沒有任何報酬,完全是義務的。由于之前沒有任何資料和信息可用,工作量非常大。和各種各樣的殘疾人打交道,是個費力不討好的差事,可是他卻看得比公司業務還重要。由于村子比較大,住得比較散,康建忠自己行動也不方便,工作非常困難。為了方便聯系,他做了聯系卡發放到每個殘疾人手里,并給每個人做了檔案……出色的工作年年受到殘聯表彰。
一方面是康建忠的事業順風順水,一方面康建忠的愛心事業也是處處開花,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康建忠捐款2000多元;2009年全國助殘日前,康建中慷慨解囊自費組織了由南高營村殘疾人和河北東化化工公司共100多名殘疾人參加的游園活動;為滄州重病村婦倪玉艷捐款1000元……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跡7
我叫夏宗云,與共和國同齡,是一名共產黨員。我出生在齋壇鄉小石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在我3歲那年,不幸被牛角撞瞎了右眼,從那時起,我就只能用左眼模糊地看世界了。從懂事時年起的漫長的日日夜夜里,我靠著堅定的理想和信念同厄運抗爭,走出了一條特殊的人生軌跡。
我是農民的兒子,種過田。從19歲開始做木工,走村串戶,不僅練就了一身好手藝,而且開闊了眼界。1987年,在鄉政府的鼓勵和父老鄉親的幫助下,經歷了多年見識的我開始了創業之路。經過多年艱苦地耕耘,我辦起了一個木制品加工廠——宏興工藝品廠,終于有了一份真正屬于自己的事業。
1997年,又逢村兩委換屆選舉。我們小石村地處肥沃的松古平原,村民世世代代以種糧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優化,其他村的人都逐步走上小康之路。而我們的小石村,由于交通不便,村兩委班子思想不統一,集體經濟為負數,光欠供電局電費就達3萬多元,全村已被停電了。村里的工作基本上處于癱瘓狀態,村民們都急切盼望有一個人能挑起這副重擔。鄉黨委政府深入我村調查、座談、了解情況,最后找到了我。鄉領導對我說:“小石村至今還未脫貧,村里的工作很困難,你辦過廠,見過世面,已率先走上了致富路,鄉黨委和小石的村民都希望你能回村擔任書記,領著大伙兒走致富路!编l領導的這番話,讓我徹夜難眠,我深知創業的艱難,如果回村當書記的話,自己的廠肯定會受影響。同時,我的妻子、兒女也極力勸阻我,親朋好友也規勸我,他們都認為回去當書記,影響家庭經濟不說,弄不好還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經過反反復復的思量和激烈的思想斗爭,我認為自己是一個共產黨員,自己走上致富路離不開黨的政策和村民的支持,帶領村民致富應是我作為一個共產黨員義不容辭的責任。于是,我軟磨硬泡說服了妻子兒女,頂住了少數人的冷嘲熱諷,義無返顧地把組織關系遷回了村里,并以全票當選了小石村的黨支部書記,我被黨員村民的信賴深深地感動了,從此,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在小石村好好干出個樣子來。
在我接手后,才真正發現小石村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空殼子村”。當時,村里共負債9萬余元,村民人均收入只有1020元,大多數村民依然沒有脫貧。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村里因拖欠電纜而被供電局切斷了電源,出現了“日間有陽光,夜間無燈光,白村變黑村,戶戶叫黃天”的現象,這一上任就遇上這么棘手的問題,我想這莫不是老天有意在考驗我夏宗云嗎?怎么辦?村民在試目以待。“開弓沒有回頭箭,再困難也得硬著頭皮干下去了”我心里一邊這么想,一邊帶著兩委一班人,一方面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穩定村民的情緒;一方面抓緊與供電局協調,并到處籌集資金,為了還款,我以自己的名義貸了款,先交清了村里所欠的3萬多的電費,這下,燈亮了,村民們的臉上露出了笑容,我提在心頭的石頭才落下來:當村干部真不易呀!
經過此事,我深深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更是沉甸甸的,要想改變小石村的落后面貌,下一步的路該如何走?就這個問題,我不知走了多少路,度過了多少個不眠夜,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地篩選。最終把目光投向了村外溪灘的一塊荒蕪了很久的亂石地,經過多方論證,爭取縣國土部門的支持,我就帶著兩委班子成員和村民,一刨一鋤硬是在這片亂石灘上開出100多畝土地,得到上補助資金10余萬元,并將它承包給人搞開發,每年為村集體增加了1萬余元的收入。然而,由于小石村地處平原,沒有山可供開發,集體土地又少得可憐,切要壯大集體經濟光靠農業開發顯然不行。想到這點,我從自己辦廠的經歷中深要體會到發展村集體經濟也要走發展工業的道路,自己沒有資金、人才,就向外爭取外地人來興辦企業。于是,我們研究規劃了100余畝工業開發小區,引進了一外老板,投資100余萬元在村里創辦了一個“松陽縣人和泵閥制造廠”和溫州一家投資50萬元左右的鐵器鑄件廠,引進企業后,不僅增加了村集體經濟的收入,而且為村民增加了就業渠道。
村集體經濟上去了,如何使村民的腰包鼓起來呢?這是我上任后的第二個看點。我想到了一個根本點,那就是“要致富先修路”。小石村原只從一條小機耕路通向村外,而且路況很差,車進不了村,農副產品的價格明顯低于別的村,村民心里有說不出的無奈和苦處。想著這些,我心里很急,千方百計,經歷幾多波折,終于開通了一條8米寬,2.5公里長,直通鄉政府的公路。后又結合康莊工種澆筑了水泥路面,這樣連大型的貨車都能開進村了,提高了農副產品的含金量。路修好了,小石村的祖祖輩輩都是靠種良田為主的,但農田因松蔭溪古道沖擊而成,爛田糊較多,而且高低不平,排水不暢,有許多田只能種兩季水稻,效益低下。如何改造這700多畝爛糊田,成了村民們關注的又一個難點問題。是啊,這是村民的民生之本,我們作為村民父母官,怎么能袖手旁觀呢?經過幾番周折,才與縣國土部門聯系并爭取到土地整理項目。經過半年的努力,順利完成了土地整理,現在是田成方,路成網,排灌方便,用村民的話說:“現在的田是想干就干,想濕就濕,想種什么就種什么。”有了良田好路,村民的農業經濟效益自然也就上去了,村民的腰包漸漸地鼓起來了。
然而,畢竟富起來村民在少數,尤其是村中有10多戶殘疾人家庭,他們還是貧困不堪。想到他們,我這心里就泛酸。因為我自己就是一個殘疾人,和他們是同根同枝的兄弟姐妹,和他們有著同樣的經歷、感受和痛苦,就憑這點,如今,我自己又闖出來了,也富裕了,看著這些兄弟姐妹眼巴巴地指望著我,我怎么能無動于衷呢?可又如何幫助他們擺脫貧困呢?轉念一想,我想到了自己辦的廠,何不把廠辦成一個福利企業呢?心潮澎湃的我坐不住了,立馬放下手頭的活,立刻趕到民政局咨詢有關辦福利企業的事宜,我的思路得到民政局領導的贊同,他們決心幫我這個忙。于是,我費盡心思著手搞規劃,寫申請,跑報批,一路折騰下來,總算如愿以償了。接下來,我就把村里12位有勞動能力但干不了重體力活殘疾人招進了自己的工廠,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這樣他們的生活也就有著落了。
“要當好書記離不開村民的支持,要得到村民的支持,要得到村民的支持,就必須深入村民,了解村民,和他們交朋友!睂τ谶@點,我是心知肚明的。因此,為了更深入地了解村民的生產生活狀況,我經常利用晚上時間走門串戶,到村民們家中喝茶,拉拉家常,誰家的生活、生產碰上困難,誰家需要哪些幫助,我都把它記在隨身攜帶的小本本上,以便能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困難。逢年過年,我會帶領村兩委成員去慰問村里的老黨員、老干部、困難戶、孤寡老人、殘疾人,送上一些慰問品和慰問金,以表我們黨對群眾的一點心意。村民們信賴我,愿把我當知心朋友,有事都找我商量,或是到家中,或是打手機,無事也好與我嘮嘮。
無論是為集體的事,還是為村民個人的事,工作做得多了,對外聯系也多了,招待的客人也多了,開支自然也多了。起初,有少數村民認為我當老板大手大腳慣了,村開支肯定增多,甚至到村會計處查帳,村會計是擺出所有的招待帳目,村民們啞口無言了。其實,自打我上任以來,我從沒有向村里報過一包香煙,招待客人多數時候也是自個掏腰包,甚至有幾次涉及到一些經濟問題,都是我自己出錢擺平的,事后也沒有向集體報過帳。這點我是問心無愧的。
8年的時間過去了,這8年說長也不長,說短也不短,回憶這8年來的風風雨雨、坎坎坷坷,雖然覺得有點累,但更多的還是欣慰。如今,我們小石村面貌已大有改觀了,村集體經濟從負數到有存款20余萬元,人均收入從1020元到3440元,并且成了小康村、縣級文明村、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村。村黨支部多次被評為先進黨支部。我本人也連續兩屆當選為縣人大代表,兩屆當選為縣殘疾人代表,連續三年被授予縣優秀人大代表榮譽稱號,多次被評為縣優秀共產黨員。我所辦的宏興工藝品廠受到了縣殘聯的熱切關注,如今我廠年產值已達500多萬元,年上繳稅收10多萬元,全廠40名職工中就安置了本村和外村的殘疾人20多名。殘疾朋友們在我這兒越干越有勁,越過越開心,我自己也倍感欣慰。在人生的里程中,我成功地翻越了一座大山,今天,我要大聲說:“殘疾人和健全人一樣,同樣能夠駕馭命運,能夠創造出生命的奇跡!”在今后的路程中,我會繼續努力,奮力拼搏,能多為鄉親們干點事,就多為鄉親們干點事吧!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跡8
張xx,男,1963年出生,1987年參加工作,失業前在牟平輕工機械有限公司工作。
1996年,張xx因患病導致雙目失明,無法繼續從事原工作。雙目失明對張xx打擊很大,丟了工作,生活失去了來源,對生活失去了信心,一度想離開這個世界。后來在家人和朋友的勸說和開導下,在殘疾人創業典型事跡的感召下,他堅定了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心。他深刻地認識到:要想生存下去,必須掌握一定的技能。在朋友和家人的幫助下,1996年,他踏上了去西安求技學習的征程,到西安盲人按摩醫院學習按摩推拿技術。
1998年,學習了2年按摩推拿技術的張xx,按摩推拿技術有了很大長進,并取得了按摩推拿技師證書。因為工作和技術出眾,他被西安盲人按摩醫院留用。
中國推拿是中醫療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民間這種療法已經流傳很久。它簡單有效,而且極少創傷,目前不少人被頸肩腰腿疼痛、內婦疾病或兒科疾病所折磨,因懼怕藥物的毒副作用或手術的疼痛而不愿采用藥物或手術,或手術藥物也不能解除病痛。看到被頸肩腰腿疼病折磨得患者,更增強了他掌握一流推拿技術的決心。平時,他虛心向老中醫學習,與老中醫切磋技術,掌握了不少推拿技法。2年后,他的按摩推拿技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找他按摩推拿的人絡繹不絕,聲譽很高。
1999年年底,學有所成的他,謝絕了西安盲人按摩醫院的挽留,毅然踏上了回家的旅途,開始了他人生的創業奮斗歷程。
2000年年初,他租用親戚的草鋪,在牟平區牟山路開了一家按摩推拿店。剛開始,店里冷冷清清,無人問津,殘酷的現實,讓他有了關門的念頭。但他又不甘心。心想:這推拿按摩技術就這樣白學了?是不是自己的技法不好?還是收費過高?他開始反思,不能讓學到手的技術,就這樣沒有用武之地。他試著免費為有頸肩腰腿疼的熟人和朋友推拿,經過他的推拿按摩,都說效果不錯,這樣一傳十,十傳百,他的推拿按摩店一下火了。這樣4年來,他克服了常人都難以克服的困難,生意越來越好。創業成功后,不忘回報社會,他用學到的知識,又培訓了2名學員。
2004年,為了長遠發展,他又花5萬元在東油小區購買了一處門市,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創業。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跡9
“成功的花,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卻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就有這么一些人,他們兢兢業業、無私奉獻;就有這么一些人,他們不畏艱苦,勇于挑戰。
黃周媛,女,中共黨員,中學數學高級教師,出生于1959年9月,1980年畢業于連州師范,從此踏上了三尺講臺。而她這一站就是31個寒暑。30多年來,她毫不顧忌身體的殘疾,以頑強的意志和不屈不撓的精神扎根山區教育,恪盡職守,忘我工作,譜寫了一村女教師愛崗敬業的時代先鋒曲。她先后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廣東省特級教師,廣東省自強模范、XX市杰出教師、XX市巾幗建功積極分子,優秀共產黨員。優秀事跡也先后在《南方日報》、《清遠日報》上刊登,她的名字也被編入《中國當代教育教研成果概覽》和《XX市榮譽錄》中,她的事跡廣為傳播,但她工作始終如一,只為孩子們的成長而努力。
一、身殘志堅,扎根山區無怨無悔
1歲那年,一場持續高燒,使她患上了小兒麻痹癥,落下了終身殘疾--二級肢體殘疾人。但她以頑強的意志扎根山區教育工作,無怨無悔,也注定了她平凡輝煌的一生。在連州的最北部豐陽中學從教15年來,她把自己的青春和熱血都奉獻給了這里的孩子們。為了給學校的競賽學生做輔導,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她犧牲了無數的節假日,只為了替校爭光;她不顧自己的行動不便和不到半歲的孩子,毅然勇挑重擔;共帶初三畢業班15年。在這期間她還克服困難參加本科自學考試,獲得本科學歷;那種辛苦和疲勞可想而知。但她從未因此放松對工作的態度。她依然是用最飽滿的精神進入教室,與學生侃侃而談。1993年她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以后,也調到了北山中學從教,教學科研量也大大增多,但她依舊擔任起兩個班數學老師和班主任的工作,這種超負荷的`運轉,使她兩次暈倒在課堂上。2002年10月的一天,平常如昔,但是當天下午她正給學生做思想工作時,忽然感覺肚子一陣陣的疼痛,可她還是堅持把手上的工作完成之后才離開,當她回到家,愛人見她面色蒼白,全身發冷,這才將她送到醫院急診,醫生說:是急性闌尾炎,遲點送來就會有生命危險,必需馬上進行手術治療?伤鹁沒幾天,又回到崗位上一邊工作一邊進行治療。由于工作的需要,2005年她扛起學校年級組繁重的管理工作。她總是用那么一種精神,一種全身心的投入、勤奮工作的精神;一種時代呼喚的敬業精神在努力工作。她的這種精神感染了她周圍的同志,她所帶的年級組在學校的各項工作中都走在前面,班主任是一支特別能戰斗的隊伍,每位教師都是學校放心、學生滿意、家長信任的好教師。2011年的中考,她所帶領的初三班級,考進了市一級的重點學校共532人;(這是北山中學最多的一年)升學率達了100%,為北山中學創作了歷史。今年8月北山中學搬遷新校舍,但條件還是很差,黃老師帶領著全年級組的教師,在湯振波校長的直接領導下,克服了各種困難,順利地完成了新校的創業任務。
二、愛生如子,撐起山區孩子一片藍天
她是一位優秀的班主任,為了山區的孩子,做為一個殘疾人,她付出了比別人更多、更難以想象的努力。她帶班28年,始終把“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關心著學生,愛護著學生。從思想、學業、身體、心理等諸方面關心他們的健康成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著學生;農村中學大部分學生都是寄宿生,剛離開父母的他們,很不習慣,每到開學的第一天晚上,她總會來到學生宿舍,和他們溝通談天,為他們介紹學校情況,幫助他們挑戰困難,挑戰挫折。每到周末她常將學生請到家里做客,真正做到了從生活、思想上關心他們;學生們都知道有困難就找黃老師,有心事、難事也不要藏著掖著,找黃老師就能得到解決。
為了山區學生能夠讀上書,她拖著殘疾的腿走遍了各自然村對每個學生進行家訪。有一次學生黃宇杰兩天沒回學校,放學后急忙和幾個學生到他家去了解情況,但這位同學的家位于離學校3公里的半山腰上,由于剛下完雨路面稍滑,加上她腿腳不便,上坡的時候需要用一只手支撐著大腿,還要用另一只手扳著山坡旁邊的樹,才能一步步地往上挪行,稍不注意從山坡上滾了下來,結果將腳摔傷了。第二天她依然拖著紅腫的腿,為學生們上課,學生們看到這種情形,都深受感動,全都不自覺的紅了眼圈,那個曠課的學生,將自己的凳子送到講臺上,哽咽的說:“老師我再也不曠課了,你就坐著講課吧……”。
班上有一個特困生,名叫黃宇梅,她的母親早早就去世了,家境非常貧困,“屋漏偏遭連夜雨,船行又遇打頭風”,一場暴雨將她的家沖毀了,黃宇梅的父親也在這場大雨中,因搶救東西而不幸砸傷。得知這個消息之后,她帶頭與全班同學捐款共計一千多元,幫她父親交了住院費,讓黃宇梅能夠安心學習,搞好學業。她所幫助的學生并不只是這一例,
還有特困生黃遠標、黃建勇、吳春妹、胡東波等同學交不起學費,她就利用假期時間,帶領他們到河邊挑石挑沙、打短工,用勞動換來的報酬交學費。當學生黃遠標考上連州師范交不起學費,又付不起生活費的時候,她毅然把自己僅有的1000元給了他,還幫他向其他老師籌集資金,才使他順利的到學校就讀。她就是這樣滿腔熱情地對待學生,盡職盡責的對待工作,盡心盡力的服務,只為將最好的教授給學生,她如此傾盡心力的幫助學生,把“關愛一切學生,關愛學生一切”作為一個教師全部的追求。就是她的這種精神,使得她所帶領的班級在每年的中考中,重點高中入學率名列全市第一,校領導和上級領導給予她充分的肯定,她所在的班級曾多次被評為省、市、先進班集體。2005年被廣東省少工委評為“廣東省五四紅旗中隊”。由于她的突出表現,曾多次代表學校在XX市德育工作會議上做經驗介紹。
三、勇于改革,教育教學效果顯著
已過不惑之年的黃周媛老師,從其執教的第一天起,就深深地明白一個道理,作為教育工作者,光有勤懇奉獻的敬業精神是遠遠不夠的,更要有卓越的教學水平和教研能力。在教學實踐中,她自行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地授課經驗,她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心理,總結了出一套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教學方法。形成了“善于設計,目標明確,深入淺出,教法多樣,重點突出,語言生動,邏輯嚴密”的教學風格,課堂教學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質量,使得她所任歷屆班級,數學成績均居年級第一。近幾年,她所輔導的學生,參加全國數學競賽獲國家獎5人,省市獎20多人,贏得學生家長、同行和社會的廣泛贊譽。她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撰寫了20多篇教育教學經驗總結,其中多篇教改論文在省級以上雜志發表。如:《新課程理念下數學情感體驗價值觀教育探討》在《陜西教育》上發表;《教學失誤后的反思》在《初中數學周報》上發表;《優化例題教學,倡導反思學習》評為XX市優秀論文二等獎!秵柷牡们迦缢瑸橛性搭^活水來——初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對策》獲《新課程》優秀論文一等獎并發表。
“詩一般的事業,火一樣的激情”是黃老師從教多年的感悟,這就注定了她平凡而又輝煌的一生。她總是懷著一顆感恩之心,用她柔弱的身軀扛起孩子們的未來,她不因身體殘缺而自卑,反而更加勇敢無畏,無私奉獻,扎根山區,用生命散發著的光和熱,創造著她的粉筆人生,她所得到的這一切榮譽皆緣于她對人生的熱愛以及她對教育事業的熱愛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跡10
楊xx,男,1974年出生,肢體四級殘疾,高中文化,中共黨員,中級職業農民,太白縣北川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他作為一名職業農民,在近幾年的農業種植過程中獲得了寶貴經驗,在致富發展的道路上,他始終想著同村及周邊的相親們,帶動大家一起致富是他最想做的。他總結經驗結合農民群眾自身條件的基礎上,大膽創新融資模式,以農機入股、勞力入股、土地入股等多種形式,積極探索適應本地經濟發展的致富道路。他于2013年3月成立了太白縣北川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現有社員57人。2017年簽訂訂單蔬菜375畝,建設漂浮育苗大棚2座,育苗4茬次160萬株,實現種植戶人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2017年,他主動融入全縣脫貧攻堅大盤子,在市、縣殘聯的幫助指導下,將合作社成功建立為縣級殘疾人扶貧示范基地,吸納32戶貧困殘疾人家庭為合作社社員,安置12名殘疾人就業,采用“輻射帶動”模式,免費為殘疾人發放化肥、種子、農藥等種植物資,帶動周邊32戶殘疾人種植戶發展蔬菜種植產業,實現殘疾人種植戶人均年純收入達到4300元以上。他個人2017年被市科協授予寶雞市優秀科普帶頭人,2017年被市農業局認定為中級職業農民,2017年獲得優秀職業農民稱號。2017年投資10萬元建設蔬菜漂浮育苗棚3座,年育漂浮育苗4茬次160萬株,移栽大田400余畝,為貧困戶免費發放20萬株,帶動周邊群眾戶均增收3000元。
面對今年蔬菜價格低,群眾銷售難、大量蔬菜壞在地里問題,他積極主動聯系客商不辭辛苦各地奔走,想給每位種植戶都能得到相對稱的經濟回報。通過和人關系和信譽與客商達成種植訂單保護,讓農戶減少損失。今年與農戶簽訂生菜、萵筍、洋蔥等訂單蔬菜380畝,代辦蔬菜銷售2000余噸,銷售面積700余畝,價值80萬元,幫助周邊100余戶銷售蔬菜。把“太白無公害蔬菜”品牌銷售到湖南、南京、成都、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去,有力的確保了群眾利益。
蔬菜根腫病嚴重問題是困擾本村及我縣的蔬菜發展難題,他與縣上農技人員聯系,同時奔走在各地蔬菜種植大縣,尋找解決跟重病問題的辦法。共同研究如何降低蔬菜投入成本、提升蔬菜質量、銜接客商洽談訂單業務,這都是他要考慮的問題,因為這直接影響著農戶的經濟收入大事。他定期邀請鎮農技站、縣農技中心為農戶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并在拐里村每年引進抗病蔬菜新品種2-3個自己開展試種,大大提高了本村農民蔬菜種植水平,促進了太白縣蔬菜根腫病防治工作,增加了農民收入。
多年來,他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發展理念,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學科技、強能力、提素質,推進農業產業突破發展,農民增收奔小康。在生產中他一心撲在當地農業高山蔬菜主導產業發展上,舍小家為大家,從未放棄自己對農業發展和科學技術的追求,熱愛農村、情系“三農”,帶頭學習、帶頭實踐、帶頭示范,為村民服務,任勞任怨、無私奉獻,在他的精心帶動和全村廣大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拐里村全體村民致富增收顯著提升,他本人也多次受到省、市、縣各級黨委及政府的表彰。
今后,合作社將在更高起點上規劃,推進蔬菜產業向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發展,計劃2019年新增育苗大棚10座,兩年內力爭實現“一戶一棚”,形成特色產業集群;建立“產銷果蔬網”,實現網上訂購、網上銷售;引進外資投建“蔬菜瓜果加工廠”,拓展工業化發展農業之路。在示范帶動和合作社有效運轉下,真正做到影響一批人,帶動一班人,致富一群人。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跡11
張書平,男,漢族。1972年6月21日出生,初中文化,家住安徽省宣城市郎溪縣濤城鎮黃墅村涂灣組,現任黃墅村殘疾人協理員。 1990年,初中畢業的張書平為改變家庭生活窘境當上了木工學徒。他勤奮好學,刻苦鉆研,虛心向師父求教,終于換來了一手好木工手藝,從此,開始從事木工行業,起早貪黑,吃苦耐勞,一干就是十幾年。憑著精湛的手藝,他的生活越來越紅火。
正當張書平意氣風發地夢想干一番事業的時候,命運跟他開了一次不小的玩笑。2007年的一天,在電刨床上制作木地板時,電刨無情地將他的左手五指全部切斷,致使左手殘疾。從此,張書平與木工手藝活斷了緣。
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他迷茫過,消極過,可是最終他選擇了勇敢面對這一切,重新樹立起生活的信心。在參加了縣殘聯舉辦的特種水產養殖培訓班后,他瞄準了甲魚養殖產業,2009年元月,張書平與鄰村(鳳河村大義組)村民賴正兵取得聯系,蓋起了甲魚棚,當年建棚投入資金33萬元,從事甲魚養殖。當時,環境很艱苦,一是缺資金,這筆不小的資金全是從親朋好友處借來的;二是缺技術,當時張書平在甲魚養殖領域還是一個“門外漢”,他想盡一切辦法克服技術上的重重困難,憑著虛心求學、大膽創新的精神,在翌年元月初見成效,不但收回了所有投入成本,還略有利潤,得到了回報。嘗到甜頭的張書平干勁更足了,隨著不停的摸索和經驗的積累,他的養殖技術不斷提高,養殖規模也不斷擴大,效益越來越顯著,僅2011年一年就獲取純利20萬元。
張書平靠著自己自強自立和努力拼搏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開拓了一番新的事業?墒强粗車拇迕裉貏e是殘疾人生活依然十分貧困,張書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忠厚實在的他有一股闖勁和干勁,更有一顆樂于助人的心,他腦海中萌生了一個想法,就是要用自己的能力和技術帶動周圍村民,扶持當地貧困殘疾人發展甲魚養殖共同致富。他的想法得到了當地政府和縣殘聯的支持,如今,在他的帶動下,當地已經有了12家甲魚養殖戶,其他養殖戶有情況、有問題找他時,他毫無保留地給予免費技術指導,幫助他人。他還在百忙中抽出時間到12家甲魚養殖戶家里義務巡回指導,在他的影響下,12家甲魚養殖戶的養殖技術得到提高,并成立了甲魚養殖協會,走上勤勞致富之路。
殘疾人本身就特別需要他人和社會的關愛,而張書平卻做到了去關愛別人。從2010年任黃墅村殘疾人協理員以來,在發展甲魚養殖的同時更是撲下身子一心一意為殘疾人服務,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他工作求真務實、勤奮努力、刻苦鉆研,加強自身業務學習,不斷提高自己,于2012年榮獲郎溪縣優秀殘疾人協助理員稱號,并在2012年濤城鎮殘代會上被推選為肢體殘疾人協會主席。
有理想、有目標,才能有未來。張書平計劃于2013年再造一個甲魚棚,總投資40萬元左右,在擴大甲魚養殖生產規模的同時,打造一個殘疾人就業實訓基地,更好地為當地殘疾人服務。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跡12
紀臺鎮堯河店子村的蘇金明今年45歲,自幼患小兒癱。2003年,他靠著鄰居家的一頭病豬崽“創業”,而今,他有了自己的生豬養殖場,還經營著一家熟食店,事業小有成就。
蘇金明初中畢業后想在家務農,但是一條腿不方便,幾乎做不了田里的活兒,那時候他就萌生了做點小買賣的想法。1991年,蘇金明靠哥哥給的150元錢起家,開了一家熟食店,勉強度日。“我那時候什么手藝都沒有,熟食店也僅能勉強糊口,后來又借錢經營飯店,結果又賠了,從那以后我很長一段時間意志都很消沉!
2003年,鄰居家一頭小豬崽生病了想丟棄,蘇金明就把病豬崽抱回了家!拔乙郧伴_店的時候跟獸醫站的醫生關系很好,他教過我很多病理知識。我就自己琢磨著給豬崽治病,誰知真的治好了。后來豬崽喂大了賣了,用這些錢又買了頭將要下崽的母豬,慢慢發展到了現在的規模。因為我行動不便,就琢磨著用新設備實現自動化喂養。雖然成本高些,但是對我來說很方便!碧K金明說,10年過去了,養豬場現在擴大到5畝,年售出商品豬100多頭。
有了一定的資金后,蘇金明的熟食店又重整旗鼓,在吸取了歷次失敗的教訓后,現在也經營得有聲有色。
交談過程中,蘇金明始終面帶笑容。他說:“心態很關鍵,身體的殘疾不能成為消沉的借口。經過了那么多的失敗,我很慶幸自己創業的激情還在,失敗的時候又堅持了一次,總有一次會成功。”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跡13
“我雖然身體殘疾,但我的大腦不殘疾,我要用我的智慧創造出更多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這錚錚誓言,處處顯示了xx堅強的意志和遠大的理想。
今年36歲的xx,10多年前,因車禍導致下肢殘疾。從一個肢體健全的正常人,突然變成了每天生活都需要別人幫助的殘疾人。這一切不沒打夸他,“我要振作起來,干出一番事業,好好生活”。
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辦起了育龍電腦培訓班,他把滿腔的熱情全都投入到了學員身上。遇到生活困難的學員和殘疾學員,xx都免收一切費用,無償地教他們。xx的教學水平,得到了學員們的認可,他的品格,也深深感染了學員們。現在,只要學員周圍有要學電腦的,他們都推薦到育龍電腦培訓班,目前,來找xx的人絡繹不絕。
五年來,育龍電腦培訓班已培養了1000多名學員,許多學員在全國各地不同的崗位上發揮著學到的技能。白樺社區還準備同xx聯手,共同創辦電腦室,作為社區青少年教育基地。xx也非常愿意發揮一技之長,支持社區工作。
xx在自強自立后不忘黨回報社會,帶著慰問金及學習用品,看望面臨失學的女童葉靜。xx對記者說:“我有今天,離不開社會對我的幫助,我愿盡我所能去資助這個孩子,不能讓她輟學!
為河南小學小記者團作了一場《身殘志堅 自強不息》報告會。
xx的“愛心熱線”還連著不少的殘疾人,開導他們不要自暴自棄。向他們開誠布公地講述了自己的經歷,
談起這些病友,xx不無遺憾地告訴記者,由于彼此都身體行動不便,他們一直未見過面。但他們心是相通的,相似的生活經歷讓他們更加懂得珍惜生活。
辦校近五年的時間xx就免收、減免,殘疾人、貧困、下崗等數十人次學費就達6萬余元。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跡14
xxx,1977年出生,現年43歲。高二時因外傷致視網膜脫落而導致失明,之后就讀于湖南省特教中專,1999年畢業后進入按摩行業并且在廣東、湖南等地就業。在按摩行業,他接觸到各種奇怪的、慢性的、復雜的病癥,為治療這些病癥,他不斷汲取新知識,堅持在湖南國醫職業技術學校盲人按摩初級班、提升班學習,先后學習了初級拉伸、肩頸評估、腰骶評估、髖膝評估、軟組織松解術等專業技能。
在學習和上班的幾年時間里,xxx憑著一股子倔勁,請教同行,咨詢前輩,遇到瓶頸的問題,他就自己琢磨,想方設法弄明白。20XX年他結婚成家,上班的收入也能夠養活家人,但他想創業,去實現更多的夢想。于是在家人的支持下,20XX年開始開店創業,不斷學習和研究推、揉、撥、理、滾、按、壓的手法。xxx采用的是傳統手法,速度緩慢、持久滲透。這樣看似普通的手法,在他手下,卻產生了極不普通的效果。他學習了中醫推拿、西醫康復、運動拉伸,對知識融會貫通,并善于總結歸納。因方法效果明顯,他的口碑也隨著治愈率水漲船高,店里的客源源源不斷。自從創業后,他的各個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變化。經過多年的努力和堅持,他在長沙買了3套房,現在的店面營業場所就在自己買下的房子里,孩子也順利的在長沙就讀高中。
回顧多年的經歷,xxx表示,他最大的感受是雖然殘疾人身體有缺陷,但是不能期待社會的同情和和憐憫,要通過自己的雙手,創出一個美好的新生活,走出一條光明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奮斗,得到社會的認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跡15
張海迪曾說過“即使翅膀折斷了,心也要飛翔”。麻山區殘聯就有一位身殘志堅的小伙子,他的名字是xxx,雖然他肢體殘疾了,卻用著自強不息的頑強精神創造著人生奇跡。
身殘志不殘,經霜心彌堅。xxx是一個九零后的小伙子,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一只手臂,這次意外給他的生活和工作都造成了很大障礙,但他沒有氣餒,沒有放棄,憑著頑強的毅志力不斷地努力學習各種知識,他博覽群書,就是準備給自己的人生充足電,尋覓一份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在學習中成長和進步的他,逐漸發覺物流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市場,他便快速挖掘物流方面的知識,通過努力學習和實踐,他信心滿滿地承接了在雞西市麻山區中通快遞的業務,他獨到的眼光和敢聞敢干的精神讓他的事業蒸蒸日上,如火如荼,隨著他的工作量不斷增加,逐漸招聘了新的員工,在用工招人方面他也是優先考慮能符合工作條件的殘疾人,幫助麻山區解決了部分殘疾人就業問題,做到了在自己成功的同時帶動身邊的殘疾人自食其力地過上幸福的生活。
因為堅強的執著,夢想之花為他開放;因為真實的熱愛,幸運之神將他眷顧;因為善良的堅守,甜蜜的生活把他擁抱。身有殘疾的xxx有著和正常人一樣的向往,但他的成功之路要比正常人艱難很多,他在布滿荊棘的人生之路上奮勇向前,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在不平坦的人生之路上努力前行。高遠的志向能夠忽略身體的殘缺,握住幸福才能張開隱形的翅膀,執著的追求能夠駕馭生活的方向,奮力的拼搏必會創造無限的輝煌。xxx用堅強,微笑著譜唱生活的歌謠,為社會默默的煥發自己的力量。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跡16
xxx,1968年出生,肢體四級殘疾,全國殘疾人自強模范、黑龍江省首屆殘疾人自強模范。xxx出生在雞西市的一個貧困家庭里,一歲多的時候因患脊柱血管瘤影響了生長發育,導致xxx個子矮小,脊柱嚴重變形。命運的不公沒有把他擊垮,反而造就了他執著堅韌的性格。他相信,只要肯吃苦,殘疾人一樣能打造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
18歲那年,為了掌握一技之長養活自己,xxx去學習了服裝制作。在服裝店里,他主動幫助師傅干活,每晚都練習到深夜,雙手經常被剪刀磨出水泡。功夫不負有心人,兩年后,xxx終于擁有了一家屬于自己的服裝店。1991年,他在當地的舊物市場租了一個攤位,做起了銷售礦山機械配件的生意。創業初期,由于缺少資金,身體又有殘疾,很多人都不愿和他做生意。但他不肯服輸、身體力行的創業精神,終于贏得了大家的信任,隨著客戶數量的增長,xxx的生意也逐漸走向正軌。
1996年,xxx買斷了一家瀕臨破產倒閉的煤礦,經過幾年的辛苦經營,煤礦實現了扭虧為盈,接著他又成立了煤炭銷售公司,年納稅額近200萬元。在此期間,xxx在企業陸續安置殘疾職工50余人,幫助他們實現了就業。
20XX年,煤炭行業開始走下坡路,為解決百姓供熱難題,xxx決定進軍供熱行業。他先后投入了大量資金,對鍋爐及管網進行徹底改造,新增不同型號的鍋爐,更換新型除塵器,供熱面積從最初的45萬平方米擴大到了現在的200萬平方米。進一步提升了雞西市的供熱取暖水平,為居民們打造了良好的居住環境。
xxx還為低保戶、五保戶、下崗失業等有困難的居民減免供熱費,免費幫他們進行供暖管道的改造及維修。每逢春節,他還親自登門慰問生活困難的職工,為他們送去年貨和禮品。
xxx多次被雞西市城子河區政府授予“納稅大戶”稱號,同時,他還是民建“三同心”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優秀會員”,曾獲得雞西市第22屆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跡17
xxx,男,漢族,初中畢業,出生于1974年3月5日,現居住于雞西市恒山區二道河子街道辦事處富榮社區富榮委,20歲時因強直性脊柱炎造成肢體四級殘疾。雖然遭遇不幸,但他用自己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心,向更多殘疾人朋友傳遞了他自強不息的精神。
一、自強不息堅持創業
初中畢業后的xxx自學了理發技術,并在20XX年時堅持創業,開辦了屬于他自己的理發店,現在已經是一位有著20余年從業經驗的理發師。他堅持理想、堅定信念,堅信生活中的種種磨難不過是對人生的一種考驗,只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定能克服種種困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二、樂觀向上積極就業
20XX年3月樂觀上進的xxx通過考試,成為了二道河子辦事處殘聯的一名殘疾人工作者。新的工作崗位不僅增加了他的經濟收入,也增添了責任心和奉獻精神。他非常珍惜這份工作,因為這是一個聯系殘疾人的平臺,是走進殘疾人心靈的窗口,能夠幫助到更多的殘疾朋友。在工作中他團結同事,秉承著熱情服務,敢于奉獻的精神,盡自己的全力做好本職工作,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他想在新的工作崗位創造新的價值,想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更想將自己的這份堅持及自強自立的精神感染到每一位和他有著同樣遭遇的人。
三、志愿服務無私奉獻
20XX年,他加入了二道河子殘聯組建的“陽光服務隊”。自參加工作以來,他始終心系殘疾群眾,像對待親人、朋友一樣用自己滿腔的熱心、愛心、耐心、誠心服務殘疾群眾。在日常的入戶走訪工作中,他發現有很多行動不便,出行困難的殘疾人理發成了難題,他回到單位,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術專門制定了一個定期為出行不便的殘疾人上門理發的服務制度,執行至今。這種免費理發的助殘志愿活動雖然看起來微不足道,卻實實在在地走進了殘疾人的心里,切實地解決了他們的實際困難。做一件事并不難,難的在于堅持;堅持一下也不難,難的是堅持到底,20XX年二道河子殘聯“陽光服務隊”成立至今的8年時間里,共為行動不便的殘疾人理發千余次,能夠用自己的專業技能為殘疾人提供便捷服務,他感到很滿足。
xxx總說要用感恩腳步走出屬于自己的人生路,牢記黨恩,回報社會,為構建和諧社會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多年來他堅持在平凡的崗位上不斷錘煉意志、增長才干、甘于奉獻、勇于擔當,他堅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書寫著自己不平凡的人生。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跡18
xxx患有先天性青光眼,由于家庭困難,無法醫治,他的眼睛就失去了光明。但他身殘志堅,自己創業至今,在密山開辦了一家盲人按摩院,按摩院200多平方米,有20張床位,配有接送患者的“愛心車”,下設了8所按摩分院。xxx有一副火熱的心腸,他發現周圍有很多像他一樣的殘疾人,生活困難,沒有生活能力和經濟來源,他就想用自己的按摩技術幫助更多的殘疾人就業創業脫貧致富。
密山市楊木鄉小屋里河村的曹林德,一家5口人,3個盲人,父母年邁多病,xxx得知后,先后多次上門做工作,讓他到自己的按摩院學習按摩技術并減免一切費用,供吃供住,經過兩年的學習,曹林德學會了技術,把他安排到虎林分院,讓他全家過上了好生活。現在文田盲人按摩院先后安排了47名殘疾盲人就業,并給他們辦理了養老保險,為殘疾人解除了后顧之憂,為社會減輕了負擔。
連珠山八組的郭有才,一家6口人,4個盲人,父親患有重病在身,他們6口人居住在一間茅草屋里,xxx多次去郭有才家,手把手的教盲文、教按摩,在郭有才母親去世時,xxx為他拿錢幫助安葬了老人,現在郭有才不僅學會了盲文,還學會了按摩技術,幫助郭有才開起了按摩分院,效益一直不錯,現在他們家還上了外債,并買了新房。
裴德平安村的李井全,一家5口人,4個盲人,父親重病臥床不起,xxx得知后,還是用同樣的方式,讓他們一家創業脫貧。至今為止xxx有15名徒弟創業成功,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多年來經過xxx幫助的殘疾人數不勝數,他們都能用良好的心態正確對待人生、自食其力,殘疾人都夸xxx是“殘疾人中的活雷鋒”,他被雞西市人民政府評為“全市殘疾人自強模范”。他真誠與人相處,為他和殘疾人的按摩事業架起了五彩繽紛的未來。xxx不僅實現了個人價值,更是用自己的人格的魅力為殘疾人鋪墊了通向未來的七彩之路,給更多的殘疾人帶去了光明和希望。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跡19
xxx,梨樹區雙合村五組村民。小時候因為身體殘疾,經常被同學嘲笑,小學沒念完就輟學回家幫父母干農活。隨著年齡增長,看到同齡人外出打工賺錢,也曾嘗試過,但薄弱的文化基礎和身體上的殘疾,在打工的路上處處碰壁,不得已只能回到家鄉繼續守著幾畝地生活。
平淡的生活讓曾經的夢想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漸行漸遠,隨著兩個孩子一天天長大,種地賣糧的收入根本應付不了家中的開銷,即便和妻子每天辛苦勞作,但家里的日子仍然捉襟見肘。
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參加梨樹區殘聯組織的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時,認真學習并不斷提問的xxx引起殘聯姜正秋理事長的注意。第二天,姜理事長把他叫到辦公室跟他嘮起家常,在了解到他前幾年幫別人喂過牛,鼓勵他自己創業發展肉牛養殖。xxx說沒有錢買牛,想也是白想。理事長告訴他如果想干,資金、技術都可以幫他想辦法解決,讓他回去好好考慮。
殘聯領導的鼓勵,點燃了xxx埋在心里十幾年的創業致富夢想。面臨十幾萬啟動資金的缺口,生性要強的xxx想自己籌錢解決。他和妻子分頭向親戚借錢,但由于親屬大都是普通農民,雖然手頭有點存款,但聽說他要養牛,覺得風險大,都以各種理由拒絕借錢。沒想到創業的路這么難,他想到放棄。沒想到等了幾天沒得到回音的理事長主動打來電話,在得知是因為資金的原因,理事長馬上聯系區就業局負責人詳細了解申請貸款的流程。由于正趕上農忙,殘聯理事長親自到銀行、擔保公司問清楚需要提供的材料,讓xxx安心忙地里的活,把材料準備齊全少跑腿。
20萬元的無息創業貸款申請下來后,xxx先后到馬橋河、柴河、八面通等地考察牛市行情,然后又到周邊恒山區、大同溝、八面通、鳳山村、雙勝村,各個村屯貨比三家買了10頭牛,開始了創業致富之路。雖然之前喂過牛,但如何科學喂養成了擺在老田面前的難題,殘聯又為他請來專業人員進行指導。在他的精心喂養下,10頭牛又大又壯,6只小牛犢也陸續出生。目前受疫情影響,牛市行情不大樂觀,但他十分有信心的說:春節之后還要繼續擴大肉牛養殖數量,爭取逐漸擴大養殖規模!
現在的他對未來充滿信心。他要用親身創業經歷去鼓勵和他情況差不多的殘疾人朋友勇于創業,擺脫貧困。雖然對于身體殘疾的他們來說困難重重,但是有國家的好政策,有支持他們的好領導,只要他們聽黨話、堅定跟黨走,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他一定能實現自己的創業夢、致富夢。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跡20
xxx,男,肢體肆級殘疾。1968年1月20日出生,1988年10月參加工作,高中畢業,現任雞西市天潤熱力有限公司總經理,民建成員。
1968年出生在雞西市一個十分貧困的環衛工人家庭。一歲多的時候患脊柱血管瘤導致個子矮小,脊柱嚴重變形,呼吸困難。但是他沒有被生活的磨難打垮,反到造就了執著堅韌的性格。堅信只要肯吃苦,殘疾人一樣能打造出一片屬于自己的的天空。
18歲的他學習了服裝裁剪技術。每天晚上都練習到深夜,在店里主動幫師傅干活,雙手經常的被剪刀磨出水泡。功夫不負有心人,兩年后學成擁有了一家屬于自己的服裝店。
關閉了服裝店重新創業,在當地的舊物市場租了一個攤位,做起了礦山配件的生意。創業之初,非常的困難,由于沒有資金,身體又有殘疾,許多人都不愿和他做生意。就在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殘聯的領導了解到了他的情況,鼓勵他、支持他,讓他重拾創業信心。生意不好就一家一家的主動上門洽談,終于用真誠贏得了信譽、迎來了客戶,生意也逐漸走向了正軌。
在不斷的努力下,有了屬于自己的礦山配件商店。積累了一定的資金后,殘聯及時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及后續的不間斷的幫助,買斷了一家瀕臨破產的煤礦。經過幾年的辛苦經營,煤礦實現了扭虧為盈,成立了天順煤炭銷售有限公司。為了感謝殘聯組織的一路上的幫助,也為了幫助和自己當初一樣困難的殘疾人,xxx的企業陸續安置了50多名殘疾員工就業。并且,年納稅近200萬元,為社會做出了貢獻。
隨著煤炭行業走下坡路,看著周圍的百姓供熱難,xxx決定進軍供熱行業,從根本上解決供熱問題。因為小鍋爐設計簡單,供熱管線老化,從而造成了供熱不穩定,環境污染、安全無法保證等相關問題,與此同時也浪費了寶貴的煤炭資源。
先后投入了大量資金,對鍋爐及管網進行徹底改造,撤并城子河區內的小鍋爐共十六臺,新增型號為65噸鍋爐1臺、40噸鍋爐2臺、20噸鍋爐3臺及其輔機,并更換新型除塵器4臺。供熱面積從最初的45萬平方米擴大到了現在近200萬平方米,與此同時為了配合供熱面積的增加,供熱效率的提高,煤礦產能也從6萬噸提升到了30萬噸。改善了供熱取暖問題,減少了大氣污染物的排放,為居民打造了優良的城市居住生活環境。
在xxx創辦的企業發展壯大過程中,雞西市殘聯致力于幫助解決影響企業發展的瓶頸問題。20XX年,煤價暴漲,市場上供熱用煤供不應求,甚至一煤難求。正值冬季供熱期,xxx的熱力公司面臨買不到供熱煤、鍋爐即將停燒的困境。市殘聯了解到這一情況,主動上門服務,以書面溝通函形式將殘疾人企業遇到的困境及時向市領導反映,積極協調黑龍江龍煤雞西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幫助企業聯系到了供熱用煤,解決了xxx創辦的企業的實際困難。對此,xxx心存感激,當場表示要用實際行動回饋社會,幫助殘疾人。
在市殘聯的影響帶動和鼓勵下,xxx為殘疾人、低保戶、五保戶、下崗失業有困難的居民減免供熱費超過10萬元,并無償為他們進行改造及維修。直接幫助了20多名殘疾人就業。每逢春節,xxx都自發為殘疾職工、困難職工送去節日慰問品。
自20XX年以來多次被城子河區政府授予“納稅大戶”稱號。20XX年獲得了中共雞西市委、雞西市人民政府授予的雞西市第22屆勞動模范榮譽稱號。在雞西市殘聯的推薦下,榮獲“黑龍江省首屆殘疾人自強模范”,并榮獲了第六屆全國殘疾人自強模范。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跡21
xxx今年45歲,出生在齊齊哈爾市龍江縣白山鄉八村一個農民家庭,患小兒麻痹致殘,只能以輪椅代步或用雙手握住雙腳弓背蝸行。
xxx在求醫問藥中度過了童年,用雙手做腳爬過“十年寒窗”,作為全鄉中考狀元,在那個年代,卻因殘疾被拒在高中校門外?h民辦教師隊伍整頓時,xxx離開了工作四年的教師崗位,開始了趕著毛驢車趕大集,刻手戳、賣掛錢兒賺錢的生活。
20XX年,xxx的第一部剪紙作品《中華世紀百龍圖》在中國(南京)全國剪紙藝術展一舉斬獲“跨世紀特別創作獎”。從此,“龍江的民間剪紙”和“xxx”的名字開始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他被哈爾濱商業大學、齊齊哈爾職業學院聘請為客座講師。
20XX年秋,為更好地繼承和弘揚剪紙藝術,在各級政府、殘聯等部門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幫助下,xxx創辦了龍江縣玉璽剪紙書畫培訓學校和玉璽藝術品裝潢社,形成“校企合一,以培帶營”的基地管理模式;叵群蟊皇谟琛爸袊鴷嫷燃壙荚嚳技壟嘤柣亍薄⒖h市省三級殘聯“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扶貧就業示范基地”、縣文化館“群眾文化傳承培訓基地”。
從那時起,白天打理生活,晚上潛心創作,便是xxx的日常生活,十幾年來,累計創作剪紙10余部5000余幅。20XX年,xxx探索剪紙傳承、技能培訓、主題研創、市場運營及殘疾人專項培訓、精準扶貧、創業推廣等業務,拓展以個人喜好、企業文化為主題的“私人定制”創作模式。經過多年的發展,龍江的民間剪紙純手工產業化生產初具規模,實現年產值80余萬元。
作為一名殘疾人創業者,一名共產黨員,xxx始終不忘初心,感恩黨和國家、社會各界的培養與支持。他要用手中的剪刀,積極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立志用剪紙藝術打造鶴城文化名片,讓龍江剪紙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跡22
xxx,1966年出生在大興安嶺地區加格達奇區白樺鄉白樺村。23歲時,她因病失去了一條腿。xxx并沒有被命運擊垮,而是用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和執著面對生活。
白樺鄉政府了解到xxx的難處,為她辦理了低保,暫時緩解了家庭困難。性格要強的xxx,不甘心只當一名家庭婦女。她開始閱讀科技書籍,并和丈夫商量扣大棚種植香瓜。第二年春天,種植的香瓜喜獲豐收,她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1998年,xxx在電視上看到某廠家傳授北蟲草種植技術并回收成品的消息,立即讓丈夫陪她到哈爾濱參加培訓,學成后便把脫貧的希望寄托在了北蟲草上。終于到了豐收的季節,卻由于廠家倒閉,北蟲草沒有了回收渠道,所有的辛苦都付諸東流。失敗了,就重新再來,她又繼續種植香瓜。就這樣,xxx在家照料大棚,丈夫在外打幾份零工補貼家用。
現在,xxx在加格達奇區東湖早市租了一個攤位,她的丈夫拉著香瓜、蔬菜去早市賣菜,她在家養雞、收拾家務、整理瓜地。兒子大學畢業后,他們的家也搬進了加格達奇區西嶺棚戶區的樓房,日子過得幸福、安定。
xxx自食其力,熱愛生活。她說過最多的話就是:“苦日子都過去了,我從沒拿自己當過殘疾人”。她堅信人生沒有蹚不過的河,沒有越不過的坎,只要不逃避現實,肯付出汗水,敢于挑戰命運,靠頑強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就會成為生活的強者。
談及對未來的希望,xxx說希望她和丈夫的身體越來越好,這樣才有力氣賺錢養家。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跡23
xxx,一位殘疾人士,67歲退休老黨員在防疫戰打響之初主動請纓,加入志愿者防疫隊伍。xxx的丈夫兩年前因病去世,她兒子也是皇經社區網格員,抗疫期間,她和兒子都奔赴在抗疫第一線。
熱心的鄧奶奶平時主動照顧金象嘉園D區高齡老人,開展生活幫扶、陪伴談心,是院壩里面的熱心人士,一直照顧83歲孤寡獨居老人黃加珍長達10余年,收拾家務、拖地、洗衣服、購買生活用品……衣食住行細致入微,參與防控志愿服務期間也不例外,特別是氣候變化,都會第一時間到黃加珍家里噓寒問暖,幫助增減衣服,生病了更是到醫院照顧。
鄧奶奶每天為小區居家觀察人員開展購買日用品等生活服務,更是從大年初二至今堅守小區大門防控點位登記、量體溫、勸導,入戶排查,每晚開展防控工作到深夜九點以后。這,就是xxx每天的生活。截止今日,連續服務時長達372小時,張貼宣傳單600余份,入戶核查200余戶500人,鄧奶奶作為一名殘疾,67歲老人,堅持這樣的奉獻需付出比常人更大的艱辛。
鄧奶奶有位年僅9歲從小跟她長大的孫子,感情深厚,這段時間以來,因為奶奶和爸爸都早出晚歸,他們已經很久未見了,有一天好不容易在小區大門口見到奶奶,就緊緊的抱著不放,出于安全著想,奶奶“狠心”地將他勸回家去。社區工作人員看在眼里,曾多次勸她回家休息,她總是笑著說她沒事,她不累,她是一名共產黨員。就這樣,鄧奶奶的身影從大年初二開始一直忙碌在小區的每一個角落,不曾間斷。瘦小卻偉岸,默默而堅定。
這就是我們的黨員精神,這就是負重前行的戰士,這就是一位高齡殘疾黨員志愿者的最美逆行之路。
【殘疾人個人先進事跡】相關文章:
殘疾人創業先進事跡材料(精選6篇)08-12
基層殘疾人工作先進事跡材料(精選17篇)08-12
殘疾人軍訓個人總結12-26
殘疾人工作個人總結06-25
殘疾人先進事跡材料500字(通用7篇)08-12
個人先進事跡材料06-11
個人先進事跡材料06-11
個人先進事跡材料06-09
個人先進事跡報告11-17
殘疾人工作個人小結范文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