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勛章的人物事跡材料
“八一勛章”授予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中,作出巨大貢獻,建立卓越功勛,在全國、全軍有深遠影響的軍隊人員。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八一勛章的人物事跡材料(精選15篇)僅供大家參考借鑒。
八一勛章的人物事跡材料1
在沒有硝煙的和平年代,排雷是最危險的軍事任務之一,排雷兵是離生死最近的軍人,雷場便是戰場。
杜富國參加的這次中越邊境云南段掃雷行動,是繼1992年、1997年兩次大排雷之后的第三次大排雷行動。
統帥號令如山,戰士迅速行動。當時,還在原邊防某團教導隊擔任炊事員的杜富國,得知組建掃雷大隊的消息后,第一時間向連隊黨支部遞交申請,主動請纓參加排雷。身邊有戰友勸他,排雷如刀尖上跳舞,每天都與“死神”打交道,何必去冒這個險。他堅定地說:“當兵不怕死,怕死不當兵,現在國家有需要,我們決不能后退半步。”。
從2015年6月開始,杜富國和來自不同單位的戰友,義無反顧踏上了為人民掃雷的征程。剛到掃雷大隊時,隊干部準備安排杜富國到炊事班,但他堅決要求去戰斗班,堅定說道:“既然申請來掃雷,就要到一線去戰斗!”
練就“金剛鉆”,才能和死亡叫板。雷場看似寂靜無聲,實則兇險殘酷。杜富國默默告誡自己:“排雷,沒有真本事不行,學不好排雷理論,就掃不了雷、保不了命,一刻也不能掉以輕心”。
新兵下連時,他成了連隊有名的“訓練狂人”;理論學習不明白,點滴時間啃教材;專業技能不達標、午睡時間練一練;體能素質跟不上、早晚負重跑一趟。經過刻苦訓練和不懈努力,最終他憑借過硬的軍事技能和頑強的拼搏精神走在了連隊前列。
超乎常人的毅力與付出勤學苦練,讓杜富國成為了單位出名的“多面手”“實干家”,是每個連隊都爭著要的“寶貝疙瘩”。
當兵半年,他就被破格推薦參加原邊防某團預提指揮士官集訓,上等兵期間就擔任副班長,成為連隊官兵學習的榜樣。入伍8年,他被5個單位爭先選調、從事4個專業,始終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
為學深悟透掃雷理論,他把知識要點寫成小紙條、制成小卡片,有空就拿出來看一看、背一背,晚上熄燈后經常加班加點,纏著身邊戰友討教至深夜。為熟練掌握排雷技能,他嚴格按照程序反復練習,別人練1個小時,他練2個小時,每個動作都重復上百遍;為訓練探雷針手感,每天堅持練習上萬針,像繡花一樣將分隊前的草皮翻了個遍;為熟練探雷器,將鐵釘、石塊、彈片等混合埋設,并使用斜放、混合、覆蓋等方法增加難度,3個月的訓練期還沒結束,他就熟練掌握了10余種地雷的排除方法,做到探雷器一探就能準確辨別地雷埋設位置、知曉地雷種類。在臨戰訓練綜合性考核中,所有考核科目被評為全優。3年來,杜富國累計排出各類地雷和爆炸物2400余枚。
在天保口岸、馬嘿、老山、662.6高地等因雷而令人生畏的“骷髏地帶”。杜富國總是堅持第一個進雷場,第一個設置炸藥,第一個引爆,第一個搜排,大家都稱他為“雷大膽”。
開辟通路時,他打破固有逐點逐片爆破作業方式,提出田字分割爆破、多人多塊同步作業的方法,實踐中有效提升了搜排效率,得到廣泛推廣,被大家稱為“田字切割法”;探測作業中,他反復琢磨教材中“連續掃描探測、目標精確定位”十字交叉定位法,逐漸摸索出“分塊掃描、木棍標識、交叉劃線、精確定位”的搜排要訣,極大提高了探測速度和精度,是全隊掌握這一方法最熟練的作業手;運輸彈體上,他合理區分排除爆炸物的規格尺寸、性能種類,手工制作了10余種裝運沙箱,較好地提升了搬運效益和安全系數。他憑借平時扎實的訓練積累和過硬的專業技能,啃下了一個個“硬骨頭”,排除了一顆顆“索命雷”,鋪設了一條條“安全道”。
軍人血性:把危險給自己 把平安給戰友。
中越邊境云南段第三次大掃雷,雷場地勢險,大都處于陡峭的山崖、茂密的叢林、鋒利的山石中,機械作業幾乎無法展開,只能采用爆破和人工搜排的方式;自然環境差,氣溫高,雨量大,經常發生山洪、塌方和山體滑坡;雷障種類多,布雷密度高,每平方公里布雷達數千枚。
在八里河東山某雷場,班長劉貴濤探到1枚罕見而危險的拋撒雷。沒等劉貴濤命令杜富國撤下時,他就搶先道:“班長,我來吧。”
“他就是這樣,不管與上級還是下級同組作業,都‘強詞奪理’爭著上。”杜富國負傷后,劉貴濤回憶起這些細節,抹著淚說:“他其實是不想讓別人冒險,這早已成了他的習慣。”
生死一線,視死如歸,哪里有任務杜富國就出現在哪里,哪里雷最多杜富國就鉚在哪里,哪里有危險杜富國就沖鋒在哪里,他的心里裝著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卻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每次掃雷杜富國總是第一個喊出“讓我來,我先上”,背著50多斤重的炸藥拉著繩索滑降,穿著近30斤防護服、鞋底厚達18厘米的排雷鞋,綁著一條細繩在近70度的陡坡上一米一米地排雷。他認為,多排一次就多擔一分風險,多給隊友一分安全,多送群眾一分平安。
今年10月11日下午,在麻栗坡縣猛硐鄉老山西側雷場掃雷作業時,發現少部分露于地表的一個彈體,初步判斷是一顆當量大、危險性高的加重手榴彈。杜富國馬上向分隊長報告,接到“查明有無詭計設置”的指令后,他命令艾巖:“你退后,讓我來!”艾巖轉身后退了幾步。正當杜富國按照作業規程,清除彈體周圍的浮土時突然爆炸,他下意識地倒向艾巖一側。飛來的彈片伴隨著強烈的沖擊波,把杜富國的防護服炸成了棉花狀,也把他炸成了一個血人。
面對危險,杜富國用血肉之軀,舍生忘死的剎那一擋,確保了兩三米之外的艾巖僅受了皮外傷。經過3年艱苦奮戰,掃雷大隊共掃除雷區57.6平方公里,人工搜排出地雷和各種爆炸物19.82萬枚(發)。
八一勛章的人物事跡材料2
錢七虎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防護工程專家、軍事工程專家、中國防護工程學科創建者。
他長期從事防護工程及地下工程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創建了我國防護工程學科,建成了國家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和創新研究群體,填補了多項理論研究空白。研制出我國第一套空中核爆炸荷載模擬試驗裝置,研發出多種新型防護材料和系列高抗力復合結構。他用畢生心血,為我國鑄就堅不可摧的“地下鋼鐵長城”。
一、天才出自勤奮
1937年淞滬抗戰爆發時,錢七虎出生逃難的路上。他親眼目睹侵略者的殘暴,從小就感到,沒有強大的祖國,人民不可能有幸福安寧的生活。
從上海中學畢業時,我國正急需軍事人才,成績優異的錢七虎去了新成立不久的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因為要跟黃土鐵鏟打交道,防護工程專業成為了被大家避開的冷門專業。但作為班上骨干,錢七虎帶頭服從組織分配,選了防護工程,也開啟了他一生的事業。
1961年,錢七虎被組織選派到莫斯科古比雪夫軍事工程學院學習深造。留蘇4年,除了莫斯科,他再沒去過其他城市。就算上街,基本上也是去書店或圖書館。因為他相信,天才出自勤奮。
錢七虎留學歸國后,我國面臨嚴峻的核威脅環境。如果說核彈是對付敵對力量的“矛”,那么防護工程就是一面堅固的“盾”。從那時起,為祖國鑄就堅不可摧的“地下鋼鐵長城”,就成了錢七虎畢生的追求。
二、國家的矛與盾
上世紀70年代初,戈壁深處一聲巨響,荒漠升起一片蘑菇云……當人們歡呼慶賀之時,一群身著防護服的科研人員迅速沖進核爆中心勘察爆炸現場,錢七虎便是其中一員。
那是某新型飛機機庫在西部一試驗場進行抗核沖擊波效應實驗。錢七虎從蘇聯學成歸國后,便受命進行某飛機洞庫防護門設計。為獲得準確的實驗數據,他趕赴核爆試驗現場進行實地調查研究和數據收集。在現場,錢七虎發現,核爆后飛機洞庫門沒有被炸毀,飛機也沒有受損,但防護門卻出現嚴重變形,無法開啟。
經過初步分析,他迅速找到了問題的根源:原設計方法中防護門的強度和變形均依靠手算,計算精度達不到要求,難以較準確估算出防護門在核爆炸沖擊波作用下的變形。為此,錢七虎決定采用當時先進的有限單元法在大型電子計算機上進行計算。
錢七虎帶領課題組一路披荊斬棘,排除一個個困難和障礙,最終設計出了當時跨度最大、抗力最高能抵抗核爆炸沖擊波的機庫大門,并撰寫出版了著作《有限單元法在工程結構計算中的應用》。
隨著偵察手段的不斷更新、高技術武器與精確制導武器的相繼涌現,防護工程在高度透明化的戰場中,常常是“藏不了、抗不住”,特別是世界軍事強國開始研制精確制導鉆地彈,給防護工程造成了巨大威脅。
“‘矛’升級了,我們的‘盾’就要及時升級。”經過長達10多年的研究,他和團隊構建了破碎區受限內摩擦模型,研究了地沖擊誘發工程性地震的不可逆運動規律和深部施工災變孕育演化機理,為抗鉆地核武器防護工程的設計與建設提供了理論依據,也為我國的戰略工程安全裝上了“金鐘罩”。
三、科技服務民生
自上世紀90年代末起,為預防和治理交通擁堵、空氣污染、城市內澇等“城市病”,錢七虎率先提出開發利用地下城市空間、發展城市地下快速路、地下物流等創新觀點,先后組織編制、主持和評審了全國20多個重點設防城市地下空間規劃。
由錢七虎主持制定的我國首部城市人防工程防護標準,獲得國家人防科技進步一等獎,并在全國60多個大中型城市廣泛應用。現在全國各地地鐵都是設防的,這與錢院士的積極推動是分不開的,可以說我國建設了世界上規模最大、體系完備的“地下鋼鐵長城”,對保障國防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多年來,錢七虎著眼于國家發展全局,不僅主動作為實踐強軍夢,在軍事工程方面功勛卓著,還勇于擔當譜寫中國夢,在民生工程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創新表率作用,在南水北調、西氣東輸,港珠澳大橋、雄安新區規劃等關乎國計民生的重大工程中傾注大量心血,將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畢生所學毫無保留地應用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中。
2018年,錢七虎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把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資助我國西部的貧困學生。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錢七虎又把江蘇省配套獎勵給他的800萬元中的650萬元捐給了武漢抗疫一線,其余的150萬元分別捐給了母校上海中學和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都是由烈士先輩流血犧牲奮斗換來的。他們把生命都獻給了黨和國家,我還有什么不能貢獻呢?”錢七虎說。
八一勛章的人物事跡材料3
“一個人活著是為了什么?”這是60多年前,在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就讀的錢七虎接受的第一堂革命人生觀教育課。
奮斗一甲子,報國六十年。60多年里,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陸軍工程大學教授錢七虎始終堅守愛黨、報國、強軍的赤子情懷,戰斗在大山深處、戈壁荒漠、邊防海島等工程一線。
“為祖國鑄就堅不可摧的‘地下鋼鐵長城’,是我的畢生追求,也是我的事業所在、幸福所在。”錢七虎用實際行動交出了自己的人生答卷。
初心,是時代鐫刻在錢七虎心中永恒的烙印。20世紀70年代初,戈壁深處一聲巨響,荒漠升起一片蘑菇云……當人們歡呼慶賀時,一群身著防護服的科研人員迅速沖進了核爆中心勘察爆炸現場,錢七虎便是其中一員。
當時,錢七虎受命負責空軍飛機洞庫門的設計。為實現設計目標,錢七虎多次到核爆試驗現場調研。當時,他利用有限單元法進行工程結構計算,成功解決了大型防護門變形控制等設計難題。
“矛”與“盾”總是在攻防對抗的進程中,不斷碰撞出新的“火花”。隨著各國軍隊偵察手段不斷升級、精確制導武器相繼涌現,防護工程在高度透明化的戰場上,常常是“藏不了、抗不住”,特別是精確制導鉆地彈,給防護工程造成了巨大威脅和挑戰。
“防護工程是我們國家的‘地下鋼鐵長城’,‘矛’升級了,我們的‘盾’就要及時升級。” 錢七虎帶領團隊開展抗深鉆地武器防護的系統研究,并提出了建設深地下防護工程的總體構想。經過數十年的研究,他和團隊成員攻克了一個個難關,實現了深地下防護工程抗鉆地核爆理論和技術的突破,為首腦指揮中樞、戰略武器安上了“金鐘罩”。
時代在發展,初心永不變。面對一項項世界級國防工程的防護難題,錢七虎始終保持著那顆愛黨報國的初心,帶領團隊瞄準前沿、迎難而上,一次次科研攻關、一次次解決難題,參與并見證了我國防護工程研究與建設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全過程。他用畢生心血,鑄就堅不可摧的共和國“盾牌”,獲得我國科技領域的最高獎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在黨的百年征程中,總有一連串閃耀的名字鐫刻在時代豐碑上,使其更加巍峨;總有一個個感人的事跡彰顯著推進社會前進的精神力量,使強軍音符更加嘹亮。這些名字,這些事跡,錢七虎無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個。
“一個人,只有把個人的'理想與黨和國家的需要、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才能有所成就、彰顯價值。”談及自己的人生歷程,錢七虎斬釘截鐵地說。
八一勛章的人物事跡材料4
從2018年底以來,您的英雄事跡一直激勵著我。那是2018年10月11日下午,您作為南部戰區陸軍云南掃雷大隊四隊的作業組長,帶領戰士艾巖在一個爆炸物密集的陣地雷場搜排時,發現一個少部分露于地表的加重手榴彈,初步判斷這下面可能埋著一個雷窩。您命令戰友“你退后,讓我來”的過程中,彈體突然發生爆炸,您瞬間用身體保護了戰友,而自己卻失去了雙手雙眼。
那些天,您的事跡在各大媒體上播出后,在全社會引起了強烈反響,許多人為您默默流淚,為您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之后,您被評為陸軍首屆“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標兵,獲評“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被中央宣傳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被評為“最美奮斗者”。您是功勛卓著的英雄,每次在電視上看到你的樣子,都忍不住淚流滿面,因為崇尚,因為景仰。
您是愛軍習武的典范。您剛到掃雷隊時,隊長聽說您的炊事技術不錯,問您愿不愿意當炊事員,你堅定地說,“我既然來掃雷,就想上雷場,我可不想當‘逃兵’。”之后,您把知識要點卡片帶在身上,隨時隨地拿出來學一會兒,常常學到深夜;在訓練中,別人練1個小時,您練2個小時,每個動作都重復無數遍;經過3個月的臨戰訓練,您精通了爆破、搜排、銷毀等各項技能,以超常的汗水和努力,從掃雷專業的“門外漢”到“專業通”,樹立了新時代軍人愛軍習武的典范。
您是英勇無畏的榜樣。我們學習您的事跡,其中“你退后,讓我來”六個字,底氣厚重,鐵骨錚錚,您以血肉之軀為戰友擋住危險,為人民撐起一片藍天。雖然您再也無法給媽媽一個擁抱,再也無法見到妻子明媚的笑臉,可是在親人心中,在戰友心中,在人民心中,您是無比完美的,因為您是英勇無畏的大英雄,您的勇敢和擔當,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您是激勵斗志的楷模。在您身受重傷后,無數人為你捏一把汗,但您以無比堅強的意志,從死神手里掙脫出來,在之后漫長艱辛的康復訓練中,您表現出了無比的勇毅,創造了奇跡。一位醫療專家說,“如果不是堅強的意志、強健的體魄,他可能熬不過這一關。”從您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新時代軍人鋼鐵般的意志,您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在您的精神激勵下,我們沒有過不去的難關,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
您是偉大時代的標桿。一個偉大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學習您的英雄事跡,我深深地感到,您是紅色老區培養出的優秀兒女,是用生命擔負使命的新時代英雄戰士。您用忠誠和擔當,用為民和奉獻,書寫了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的鐵血榮光。您是軍人的驕傲,你是人民的榮耀,您是時代的標桿!
杜富國同志,謝謝您!祖國永遠記得您,人民永遠記得您,因為有您這樣充滿血性的軍人在,我們時刻沐浴著和平的陽光!
八一勛章的人物事跡材料5
一位90后,一個特殊的軍禮,他讓全國人民為之動容,為之震撼心靈。他就是排雷英雄戰士、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范,“雷神”杜富國。1000多次進出生死雷場,2400多次與死神直接較量,舍身護友犧牲雙眼雙手,這充滿戰斗精神的人生歷程和敬業奉獻的使命擔當,深深感動了我們。他用自己的舍生忘死、自強不息譜寫了戰斗的青春之歌,成為新時代守初心擔使命的旗幟和發揚斗爭精神的榜樣。
“你退后,讓我來”,在面對威力巨大又藏有詭計設置的地雷面前,“雷神”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六個字,給了我們如何像英雄一樣守初心擔使命去斗爭以深深地啟迪。新時代守初心、擔使命,就要在困難和危險面前,勇于斗爭,把該肩負的責任扛起來。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一些人常常面對困難退縮和面對危險逃避,長此以往,漸漸地慵懶萎靡,必然會不敢斗爭,初心難守,忘記使命。當然,像杜富國一樣下意識地掩護戰友直面生死考驗,還需要長期的錘煉和強化培養。作為新時代的我們,祖國給與的呵護和物質滿足及精神供給已經前所未有,而在青春的征程中缺乏的的的確確是困難的考驗和斗爭的勇氣。當然,誰都不會與生俱來地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在旭日初升的清晨,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氣,“你退后,讓我來”的吶喊,定會無數次鞭策著我們去選擇挑戰,去斗爭。與杜富國的果敢相比,我們應該做的只有進一步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守好初心,肩負使命,砥礪前行。
“請戰書”,到人民最需要的和最危險的地方戰斗,“雷神”既主動請纓,又第一個出戰。一份申請,給了我們如何像英雄一樣守初心擔使命去斗爭以深深地啟示。新時代守初心、擔使命,就要敢于斗爭,堅持戰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選擇多多,安逸多多,然而挑戰和危險更多。誰也不可能在敲鑼打鼓中崛起。不居安思危、直面憂患,主動斗爭就失去了真正實現夢想的根本。出生在革命老區的杜富國可能沒有太多的選擇,但在原來相對安全得多的邊防部隊,足可以順利等到復原離開,選擇到大城市經濟發達地區去拼搏。然而“全村87個人只有78條腿”這樣的雷村的呼喚,雷患的屢屢挑釁,激發了他內心的戰斗精神,一邊寫請戰書,一邊爭取父親、妻子的支持。一經批準,他就苦練本領,毅然決然地選擇了直面生死考驗的雷場。作為幸逢新時代的我們,如今的選擇較以往幾代中國人都是多得多的,趨利避害,也是非常正常的。怎么選?明確的答案,“當嚴峻形勢和斗爭任務擺在面前時,骨頭要硬,敢于出擊,敢戰能勝”。想一想杜富國的家國情懷和斗爭奉獻,我們應該做得更主動、更堅決,長期錘煉才能真正增強本領,守好初心,勇于斗爭,才會擔起使命。
“我自己來。”在付出巨大犧牲之后,雷神繼續選擇更為艱苦卓絕的人生斗爭。簡短而充滿堅毅的話語,給了我們如何像英雄一樣守初心擔使命去斗爭以最大地鼓舞。新時代守初心,擔使命,如何做到增強“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主動融入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潮中,唯有自強不息,才有無限可能。失去雙眼雙手的杜富國,遭受重創后,仍然“小馬達不停轉”,從穿衣、吃飯、體能練起。無論從心理、生理、一言一行等各方面都是浴火重塑,可以說自身錘煉和斗爭精神發揮達到了極致。當然,每個人經受嚴酷考驗時還是有些相似的認識過程的。我自己來!直面苦難!“雷神”做出了抉擇,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奇跡。相比而言,我們呢?更要發揚斗爭精神,主動迎接“五個凡是”領域的各種風險和挑戰,如杜富國一般、戰士一樣發揮應有的作用,守初心、擔使命,以頑強地斗爭贏得精彩人生。
八一勛章的人物事跡材料6
2018年10月11日,云南省麻栗坡縣老山雷場“轟”的一聲巨響傳來,一枚手榴彈突然爆炸,是您,您下意識地為戰友遮擋了爆炸沖擊波和彈片,您自己卻永遠失去了雙手和雙眼……您先后被授予一等功一次、評為陸軍首屆“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標兵 、獲得“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榮譽、榮獲全國自強模范、授予“最美奮斗者”榮譽稱號、授予“時代楷模”稱號,“排雷英雄戰士”榮譽稱號。您獲這些榮譽是實至名歸,我們向您致敬!
當我在電視上看“時代楷模”先進事跡發布的時候,我看到了您,我聽到了您充滿堅毅品質和凸顯無限忠誠、無悔奉獻的鏗鏘的聲音。后來又看到了關于您和我們貴州另一位絕壁鑿渠的“時代楷模”黃大發相會的情景報道,看到您在電視屏幕上每次敬的催人淚下的“軍禮”,看到了關于武漢防疫感人報道中您的妹妹護士杜富佳的美麗倩影和關于英雄家庭的敘述,我明白了什么是責任擔當——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我明白了什么是勇敢堅強——失明了依然心中有光亮,我明白了什么是良好家風——是您的父親培育出了你們兄弟妹妹自強上進和忠誠奉獻,為人“民”“富”、國“家”(佳)“強”而不懈努力;我明白了什么是最美價值——在執行掃雷任務時,在危險面前簡單而有力的六個字“你退后,讓我來”,蘊含了勇于擔當、身先士卒、不怕犧牲、舍己為人等優良品質和崇高精神,給各行各業的工作者做出了最勇敢、最堅定、最無私、最敬業、最忠誠的榜樣、先鋒和示范。這些都是我多次想給您或您的英雄之家寫信的原因。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我們任何行業任何工種的干部群眾都應該向您學習,為了祖國和人民,任務來了我們不能推辭,要主動請纓、迎難而上,要像您那樣發揚和傳承“生命不息、戰斗不止”的大無畏精神,服從安排、任勞任怨、克己奉公,即使有危險我們也要勇敢地沖鋒,付出了犧牲也要矢志不渝;要像您這位“戍邊尖兵”和“掃雷能手”那樣,為了勝任工作我們要加強學習,鍛煉過硬的本領;要像您那樣不斷接受考驗、不斷挑戰自己、不斷戰勝自己、不斷散發光彩,加強團結合作、愛護同志、舍己為人,在生活中嚴格律己、孝老愛親、誠信待人、立德樹人、傳承文明;要記住您說的話,“軍人即使倒下,也要倒向沖鋒的方向” ,發揚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愚公”精神、長征精神;跟您一樣,在新長征路上追夢圓夢的我們,要做祖國需要、人民需要、時代需要、集體需要的“孺子牛”“拓荒牛”和“老黃牛”,做“領頭雁”“排頭兵”“千里馬”“急先鋒”和實干家。
富國同志,您是心態始終向陽而生的“90后”英雄,您的事跡我們銘記于心,您的“軍禮”我們銘記于心,您的形象我們銘記于心,您的精神我們銘記于心,您的共和國脊梁氣質我們銘記于心;您是愛國敬業的標桿,您是英勇無畏的模范,您是勇于擔當的先鋒,您是身殘志堅的榜樣,您是樂觀堅強的代表,您是值得敬禮的軍人!我們知道,您現在有“排雷英雄戰士”和軍隊廣播節目“南陸之聲”的播音員雙重身份。您眼睛失去光明,心里升起太陽,還是生活的強者!您為播音而認真準備、認真工作、執著專注、無怨無悔,挺開心、挺知足、挺自豪的黨員初心、軍人本色和陽光形象依然在譜寫著美麗動人的時代篇章。在此,祝愿您永葆軍人的精氣神和魅力青春風貌,繼續堅強、繼續奉獻、繼續示范、繼續戰斗下去!
今天正值全國防災減災日和國際護士節,在這具有特殊意義的日子里,我們向您寫這封信,向您致敬,向您的英雄之家致敬,向全國您這樣的英雄之家致敬,向全國所有戍邊站崗的官兵致敬,向全國所有參加救災救援行動的各行業人士致敬,向全國所有醫護人員致敬,向全國有信仰、有擔當、有情懷、有愛心、有付出、有闖勁的人致敬,向為國家的富強和發展、民族的振興和興旺、社會的穩定和繁榮、人民的幸福平安和健康做出貢獻的人致敬!
此致——向英雄致敬!向英雄學習!祝英雄長壽!
八一勛章的人物事跡材料7
像許多山里的男孩子一樣,聶海勝從小就向往軍營。他愛看打仗的電影,喜歡聽部隊的軍歌。村莊上空經常有民航飛機飛行,也有尾巴冒煙的戰斗機訓練。只要聽到飛機的轟鳴,他就會馬上站立不動,還常對伙伴們說長大了要去當兵、當飛行員、開飛機。 沒想到,這一天終于變成了現實。1982年秋,空軍某部隊棗陽市一中招飛行員,聶海勝積極報名,他自幼平衡能力和心理素質就很好,經過近百項的體驗、政審,終于如愿以償。臨行時,聶海勝像往常去上學一樣,只背了一個書包,沒有帶什么行李。他怕母親難過,攔在門口死活不讓她出門送自己。母親一再地囑托他:“孩子啊,好好干,要為咱們山里人爭氣呀!”聶海勝與幾位被招飛的同學被送到長春航校后,盡管對當地的氣候很不適應,但他時刻銘記著母親的囑托,拋開一切雜念,全身心地投入到訓練之中,以致各項指標都完成得非常出色,成為學員中第一個放單飛的人。一次,教官讓他給大家講一講飛行體會,一向不善言辭的他只說了一句話:“啥也不想,只管飛!”事實上,飛行遠不像他表述的那般簡單,每一次登機前,他都手拿模型將飛行線路、飛行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反反復復演練數遍。付出總有回報。初教、高教級飛行結業,他要比別人少飛幾十個小時。后來,他以優異的成績提前畢業,被分配到南昌某飛行部隊。
聶海勝深知母親吃過許多苦,每次給家里寫信都是報喜不報憂。特別是在他成家之后,總是想辦法讓母親多享點福。在南昌時,聶海勝就幾次接母親到部隊居住。后來,聶海勝調到北京,又兩次接母親到北京過春節,還每個月給她寄生活費。
1998年1月,我國第一個航天員大隊在北京航天城宣告成立。聶海勝憑著良好的體質和優秀的飛行能力,在參選的1506名優秀飛行員中,一路“過關斬將”,最終成為14名航天員中的一員。
2003年2月,聶海勝帶著妻子、女兒回棗陽探親,母親和姐姐高興地弄了一大桌子飯菜。飯桌上,母親從兒子的神色中猜出他肯定接受了重要任務。此后大半年,聶海勝果然沒有打過幾次電話,后來就一點音信都沒有了。原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升空進入倒計時,聶海勝已全身心投入到全封閉訓練中去了。2003年10月,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終于從酒泉衛星發射基地順利升空。而這時母親卻因舊病復發住進了醫院,當她從醫院的電視中得知自己的兒子是“神舟五號”三人首飛梯隊的一員時,不由得熱淚縱橫,沖著電視畫面中的兒子哽咽著說:“孩子,你是母親驕傲,你是家鄉的驕傲啊!”當這一令人振奮的消息在家鄉傳開后,人們紛紛手捧鮮花涌進醫院向這位“航天英雄”的母親表示祝福,老人一邊拱手道謝,一邊叮囑大家:“千萬不要把我生病的事傳出去,免得影響海勝的工作。”事實上,老人有一個心愿:這一次,兒子沒有升空,下一次得爭取上去啊!然而,聶海勝還是知道了母親生病的消息。他知道,母親將他們兄弟姐妹拉扯大不容易,應該回去看看她,在她身邊盡一盡孝道。于是,他特意請假,乘飛機回到家鄉,當他出現在母親的病床前時,老人流淚了,沖著兒子一個勁地埋怨自己:“我這把老骨頭不爭氣呀,把你給連累了……”
在北京,聶海勝有個溫馨的家,妻子聶捷琳也是一名軍人,跟他在同一個單位,是搞醫學研究的。女兒聶天翔今年11歲了,非常活潑可愛。跟所有航天員的家庭一樣,這個三口之家,是圍繞著“航天”二字運轉的,也非常和睦,這是飛行員的傳統。自從聶海勝緊鑼蜜鼓地備戰“神六”,每個月都難得回一趟家,聶天翔說她都快忘記爸爸長什么樣子了。她還說她非常佩服奶奶,說奶奶不僅養育了爸爸,而且還積極支持爸爸的工作,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
在聶海勝完美歸來之時,女兒聶天翔將自己親手折疊的紙鶴掛在了剛剛在太空中度過四十一歲生日的聶海勝的脖子上。
八一勛章的人物事跡材料8
聶海勝是繼楊利偉、翟志剛之后排名第三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首飛梯隊成員,也是他們三個人中年齡最小的一個。“神舟六號”飛船于10月12日發射,聶海勝成為兩名航天員之一……一時間,聶海勝再次成為舉世注目的焦點。然而,誰也沒有想到,這位航天英雄竟來自湖北省棗陽市一個偏僻的山村,早年喪父的他,是在母親的鼓勵下,一步一步地走上航天路……眾望出品《必刷題》系列,從小學到高中,陪伴孩子成長,助力中考高考,為孩子學習護航。
聶海勝出生在湖北省棗陽市楊當鎮一個貧困的農家,家中共有8個孩子,他排行第六,父親聶云華、母親張金秀雖然沒有多少文化,但勤勞善良。由于靠種地維生,一家人的日子過得相當艱難。盡管如此,但聶海勝卻非常好學上進。在當地,他是出了名的“讀書狂”,別人家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他從不羨慕,只是一門心思地把心放在學習上。每次臨考時,村里的許多學生都在家里玩,他卻提著一盞煤油燈到學校里去補習……村里人都說:“這孩子將來肯定會有出息的!”正當聶海勝滿懷信心地憧憬著未來時,災禍卻不知不覺地降臨了。1980年6月的一天,正在鎮中學上初中的聶海勝突然接到母親捎來的口信,說他父親胃疼得厲害想見他一面。聶海勝一聽急得要命,撒腿就往家里跑,父親可是家里的頂梁柱呀,要是倒下了,一家人該怎么過啊!當他滿頭大汗地趕回村里,父親已經被人用板車從醫院拉回來了,再也不能睜開眼睛。從此,一家人的生活重擔全部壓在了母親一個人的肩上。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健康成長,她沒日沒夜地操勞,養豬、喂雞、種地……只要孩子們回到家里,她就告誡他們:“家里雖然窮,但我決不會讓你們挨餓,你們自己也要爭氣,保持有一個好身體,免得走你們父親的老路啊!”
在8個孩子中,聶海勝是最讓母親放心的,不僅在學校里表現突出,而且還能替家里著想。為了不讓母親過度勞累,只要學校放假,他都回家幫助干活,夏天割麥子、冬天摘棉花,特別是每年的“雙搶”,他還像大人一樣,到田里挑稻子,渾身上下曬得像個“黑泥鰍”一樣。一年后,聶海勝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棗陽市一中,成為村里第一個進城念書的學生。從家里到市區,大約有30公里的路程。為了節省開支,聶海勝每次上學、回家都靠步行,而在學校的干糧則是自帶的大米和咸菜。每次看到他腳上磨出的血泡,母親都心疼得要命,不由自主地落下眼淚,為了減輕他走路的痛苦,母親還為他納過一雙厚厚的布底鞋。一次開學,母親好不容易為聶海勝湊了20多元的學費,可是,在他報到時卻發現錢包被小偷偷了,這可是母親半年來從牙縫里省下來的呀!為了不讓家里人擔心,他利用星期天的時間,一個人悄悄跑到火車站扛包,硬是將學費給掙回來了。日復一日,聶海勝在這種艱苦的環境中磨練出了堅韌的毅力和強壯的身體,他不僅學習成績優秀,而且還被推選為班上的體育委員,短跑、長跑、單杠、雙杠、跳高、跳遠……無所不能,贏得了眾多老師和學生的喜愛。
八一勛章的人物事跡材料9
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著陸在內蒙古中部的阿木古郎草原,當航天員楊利偉身著乳白色航天服跨出返回艙時,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為祖國感到驕傲”。此后,聶海勝兩度飛天、景海鵬三上太空,每次凱旋后的第一句話,還是“我為祖國感到驕傲”。
八個字,字字懇切,重逾千鈞,折射出航天員對祖國和人民的摯愛。這份摯愛源于深知:為托舉他們一飛沖天,在祖國航天的各條戰線上,多少人把鋪蓋搬到車間,多少人伏在桌案上入眠,多少老專家透支了健康,多少年輕人霜染兩鬢……
“祖國托舉我飛天!”景海鵬記得,為了研制我國自己的艙外航天服,女設計師張萬欣先后7次赴俄羅斯參加學習培訓,不僅刻苦鉆研技術原理,還主動參加操作訓練。由于身材瘦小,她穿上充氣加壓后的艙外服,關節活動非常吃力,每次訓練結束后都渾身濕透,累得癱倒在地,半天也站不起來……俄羅斯專家十分驚訝地問:“她不會就是你們中國選出來的女航天員吧?”科研人員把一天當作兩天用,硬是靠著這種堅韌執著的拼勁,只用了4年時間,就完成了8年才能干成的事。翟志剛完成出艙活動后自豪地說:穿著自主研制的艙外航天服漫步太空,感覺真棒!
說起國家,航天員們似乎總有說不完的話,但提到個人,他們卻常常輕描淡寫:
20年來,在很多人看來,鄧清明是個“消失”的人,甚至不少老家的親戚都會這樣問起:“只聽說是航天員,咋不見他上天哩?”作為目前航天員大隊唯一沒有執行過飛天任務的首批現役航天員,鄧清明二十年如一日訓練備戰,3次入選任務梯隊,卻始終沒能圓自己的飛天夢——“把生命中最寶貴的年華都獻給了漫長的等待,你后悔嗎?”鄧清明這樣回答:“不管主份還是備份,都是航天員的本分!戰友飛就是我在飛!”
“神九”出征前,北京航天城里回蕩著《祖國不會忘記》這首歌,航天員們至今都感動不已……劉洋說:“如今當大家對我說‘你沒有變’的時候,我知道我不曾忘記初心,不曾迷失自己。因為我清醒地知道托舉我們飛天的雙手,一只叫‘科技’,一只叫‘國力’。”
八一勛章的人物事跡材料10
錢七虎,男,1937年10月生,江蘇,中國著名的防護工程專家、軍事工程專家、教育家,中國工程院院士。1960年畢業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哈軍工),1961年赴莫斯科古比雪夫軍事工程學院留學,獲博士學位。曾任南京工程兵工程學院院長、總參科技委常委;現任軍委科技委顧問、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在國內首次應用動力有限元法對防護門進行應力分析。在國內提出將運籌學應用于防護工程的破壞概率確定、抗力論證及方案比較,開創了我國國防與人防工程的軟科學研究。建立了我國的三自由度土中結構相互作用計算理論及防護結構概率設計理論。主持實施了世界最大藥量的多層多列條形裝藥峒室大爆破工程——珠海炮臺山大爆破。主持了“21世紀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戰略及對策”的國家咨詢課題研究。
八一勛章的人物事跡材料11
聶海勝,男,漢族,湖北棗陽人,1983年6月入伍,現任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
他是矢志報國、三巡太空的英雄航天員。1998年入選我國首批航天員,經過多年刻苦訓練,圓滿完成基礎理論、專業技術、任務模擬等八大類上百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異成績通過各項考核。2005年10月,執行神舟六號載人飛行任務,與同乘組航天員密切配合,實現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航天飛行的重大跨越;2013年6月,執行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并擔任指令長,順利實現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自動和手動控制交會對接;2021年6月,執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并擔任指令長,57歲再上太空,圓滿完成與天和核心艙自主快速交會對接任務,在軌駐留3個月,精心組織空間站兩次出艙活動,有效檢驗我國新一代艙外航天服的功能性能、航天員與機械臂協同工作能力,實現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成為首位在軌100天的中國航天員。他一心只為飛天,始終用遨游太空的壯麗航跡書寫對黨的無限忠誠,是新時代中國航天事業無數奮斗者攀登者的代表。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200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他“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榮獲“一級航天功勛獎章”。
八一勛章的人物事跡材料12
杜富國,男,漢族,貴州湄潭人,1991年11月出生,2010年12月入伍,現任南部戰區陸軍某掃雷排爆大隊一級上士。
他是忠誠使命、英勇無畏的排雷英雄。2015年6月,主動請纓參加中越邊境掃雷任務,刻苦訓練掌握10余種排雷方法,3年多累計進出雷場1000余次,排除地雷和爆炸物2400余枚,處置各類險情20余起。2018年10月11日,在云南省麻栗坡縣老山西側壩子雷場排雷作業時,面對一枚局部露出地面的加重手榴彈,他對同組戰友喊出“你退后,讓我來”,在進一步查明情況時突遇爆炸,生死瞬間他撲向戰友一側,遮擋住爆炸沖擊波和彈片,自己永遠失去雙手雙眼。受傷后杜富國做了多次手術,全身留下近70處傷疤,但始終保持樂觀心態和昂揚狀態,堅持每天練習播音、成為戰區陸軍微信公眾號播音員,擔任重慶市特殊教育中心校外輔導員,先后赴北京大學等軍地單位宣講30余次,講述強軍故事,激勵更多新時代追夢人奮勇前行。榮立一等功1次,被評為“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被表彰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自強模范。2019年被中央軍委授予“排雷英雄戰士”榮譽稱號。
八一勛章的人物事跡材料13
紅色之城,黔北遵義,一座神奇、神圣、神秘而又令人神往的城市。
從偉大的遵義會議的歷史轉折,到攻克婁山關的勝利大捷;從文軍長征(浙大西遷辦學)的光輝壯舉,到紅九軍團播下的紅色革命火種;從操場上一個人的升旗禮,到細雨中止不住的愛國心;從流動的遵義會議紀念館,到獲得全國優秀的紅色義務宣講員……一直以來,紅色基因在這里薪火相傳,
杜富國從紅色基因中傳承走來,又走到了為人民掃雷,為軍旗增輝的事業中去。他的英雄事跡,帶來的不僅僅是震撼和感動,而且更是一種深層次的思考和探尋。
“英雄是平凡真實的,是我們每個人都觸手可及的。富國有優點,也有不足,他以真心實誠讓自己活成了一束光,默默燃燒著自己,溫暖照亮著別人。”對掃雷大隊隊長李華健來說,提起杜富國的名字,便有說不完的話。
李華健說,富國受傷以來,我和戰友們常常在交流探討,“我們為什么掃雷,富國為何能成為英雄,他又從何而來?而今天我們又該向英雄學習什么?”。每一次思考對自己都是一次啟發,一次精神洗禮,一次靈魂升華。
掃雷大隊大隊長陳安游也感同身受。他認為,富國關鍵時刻很英勇,負傷之后很堅強。這個戰士身上的點點滴滴都不是與生俱來的,他的奉獻精神、堅強品質、高尚品德都是在人生成長的平凡真實中一種厚積薄發。
正如他們所言,英雄從來不是一時出現的,培養的,而是長久的積累與醞釀。其實早在無形之中,紅色的基因,信仰的力量早已注入他的生命里。
科教救國路漫漫 上下求索興國魂。當年,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帶領莘莘學子,穿過戰火硝煙,輾轉多地來到湄潭艱難辦學,這文軍長征的線路與三年前中央主力紅軍長征的上段路線基本吻合,這些都是革命精神的薪火傳承。
浙大“求是精神”就是產生于家國山河破碎,民族生死存亡,中華民族奮起抗日之際。在這種特殊的時代背景下,“求是精神”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歷史的繼續延伸,也是一個偉大民族靈魂的覺醒和升華。
而天城中學也是載滿了紅色記憶。該校校長金粟說,天城鎮是紅軍經過的地方,當年不少紅軍戰士在這里犧牲,烈士英雄的后人在這里讀過書。2003年,杜富國從皂角小學轉到天城中學就讀小學四年級,直到初中畢業。他從小就是在紅色基因薪火傳承中長大。
“他從小就有個軍人夢。”回憶起杜富國,九年級語文老師邱重鳴說,記得有一次學校組織去為在當地犧牲的紅軍烈士掃墓。活動結束后,杜富國在心得體會中寫道:對英雄烈士很崇敬,我也想當一名光榮的軍人。
紅色土壤孕育了英雄兒女,成就了英雄傳奇,也是杜富國“讓我來”的勇氣、信念的精神源泉。
八一勛章的人物事跡材料14
錢七虎院士是我國現代防護工程理論奠基人,為祖國的安全防護和現代化建設默默奉獻了半個多世紀。
他和他的團隊通過艱難探索,逐步建立起我國現代防護工程理論體系,解決了我軍核武器空中、觸地、鉆地爆炸以及新型鉆地彈侵徹爆炸等若干工程防護關鍵技術難題。
此外,錢七虎院士在其他領域重大工程中立下汗馬功勞。1975年,他設計出當時國內抗力最高、跨度最大的飛機洞庫門;1992年,他主持被譽為“亞洲第一爆”的珠海國際機場項目爆破工程,開辟了中國爆破技術新的應用領域。
2002年,錢七虎建議在長江上修建越江的水下隧道,之后在南京長江隧道建設中解決了系列建設難題,被授予南京長江隧道工程建設一等功臣;在港珠澳大橋的海底隧道項目建設上,錢七虎綜合考慮洋流、浪涌、沉降等各方面因素,提出了關鍵性建議方案。
錢七虎院士向武漢捐款的事跡,受到千萬網友關注和稱贊,僅微博上閱讀量就超過了2億。網友們盛贊稱“國士無雙”,紛紛向他致敬。
八一勛章的人物事跡材料15
錢七虎,男,漢族,江蘇昆山人,1937年10月出生,1954年8月入伍,原解放軍理工大學國防工程學院爆炸沖擊防災減災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
他是科技強軍、為國鑄盾的防護工程專家,是現代防護工程理論的奠基人、防護工程學科的創立者。上世紀60年代,他以優異成績從國外軍事工程學院畢業,懷揣許黨報國的堅定信念,回國投身現代防護工程建設事業。50多年來,他勇攀科技高峰,建立從淺埋工程到深埋工程防護、從單體工程到工程體系防護、從常規抗力到超高抗力防護等學術理論與技術體系,制定我國首部人防工程防護標準,創建我國防護工程人才培養體系,解決核武器和常規武器工程防護一系列關鍵技術難題,為我國防護工程發展作出巨大貢獻。取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退休后,仍活躍在國家戰略防護工程建設前沿,積極為川藏鐵路建設、渤海灣海底隧道論證建言獻策,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助貧困學生,捐款650萬元支持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榮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2次,被表彰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道德模范。
【八一勛章的人物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榮譽勛章歌詞10-11
勇氣勛章作文11-24
人性是最高的勛章美文01-20
傷疤是美麗的勛章作文10-19
鹿晗《勛章》歌詞06-28
《勛章》閱讀題答案10-03
張小嫻《女人的勛章》欣賞09-23
勛章鹿晗歌詞10-31
八一建軍節作文:最可愛的人07-18
十字勛章的由來10-09